苟全先生文集

1831年
卷一

苟全先生文集序

编辑

外高祖苟全先生。私淑陶山之門人。盖甞往來嘯臯,月川,寒岡三先生之門。一時之論先生者。謂經學精邃。傳鉢於川翁。文章奧健。承楷於臯老。而禮學純粹則襲訓於泗水也。當時愚伏,旅軒,沙溪,石潭,踈庵,溪巖諸賢。無不推先生爲畏友。則先生之見重於一時可知也。獨其立身最晩。當昏朝棼濁之際。平日之所出入遊從者。率多趍附時議。左右怵迫。動以禍福。而終不能易先生之所守。孤立於頹波激浪之中。而毅然不自失焉。先生之在當時。庶幾其不緇不磷者。而不知者或病其不能高蹈遠引。此則先生非不能也。不得已也。當是時。親年老矣。不暇度時之不可。而日望其榮養焉。不啻如歐陽生之父母。以先生之純孝。其果拂親意乎。故先生之仕也。常不樂於在朝。而只欲覔小縣爲養而止耳。嗟呼。先生之解新安龜也。從容白大人公。欲尋其遂初而不可得。則顧二子曰君親之間。不得自由。要爲吾所可爲者而已。其意亦可悲矣。先生抱負甚大。雅有經濟之志。其寓南陽里。自稱草廬子。盖有意於躬耕之翁。及其扼於時。不得行其所學。而亦不能以意去就。則又以苟全名焉。先生之才之學。一無所試也。然觀先生之治新安。可知其施之無不宜。而愚伏先生常恨經席不得與先生同登。則其學之宜於致君又可見也。不暇淺㢢小孫一二譚也。先生之沒。縣人享先生于槃泉精舍。而先生之門人塔窩南公亨會與先生孫生員公揚烈。裒先生遺文爲十餘卷。而未及繕寫爲凈藁。甞以校讐之役。託之懶隱李學士東標。功未及而李公不幸。今光庭亦老矣。與先生玄孫進士爾銘五代孫生員泰運諸人。重加勘正。附以諸公道述先生者。爲文集六卷。更蒐巾衍所藏古記及先生日錄。究其言行始終。爲行狀年譜附諸其下。而又叙其編摩顚末如右。書之卷首。

上之二十年甲子日南至。平原李光庭謹書。

後序

编辑

文章載道之器。離於道則文雖善。君子不取也。國朝儒林之盛。嶺南甲於八路。古之學士大夫輒推爲鄒魯。盖以名賢輩出。倡明道學。不專以文章見稱也。永嘉。嶺之大州。我金又永之望族也。麗朝以來。固已詩禮著聞。迄于國初。寶白堂先生始大顯焉。先生卽寒暄金文敬道義之友。而蚤闡嵬科。文學冠一世。官至玉署薇垣長。言論風節。至今爲鄕邦之矜式。俎豆以尸祝之。先生之後五傳而爲苟全公諱中淸。自少擩染家訓。學有淵源。長則從游於鄭寒岡,趙月川,朴嘯臯之門。盡得性理典禮之奧。壬辰島夷之亂。以白衣討賊。旋登萬曆庚戌第。踐歷㙜閣。仍値昏朝否運。自屛田野。間甞一充行臺赴京。而歸卽除銀臺。亦不就。竟卒於鄕廬。噫公生長文獻之家。又得賢師友以爲依歸。立朝數十年。歷敭內外。其經禮講討之說。出處事爲之實。必多有不朽之傳。而歲月寢遠。家乘散佚。平生著述什不存一二。吁可惜哉。然其爲文。眞正平實。根據理義。不沾沾爲作者家法。而繩墨自中於閩洛。詩亦忠厚感發。往往不失三百篇宗旨。觀於倡義時䟽檄及朝天日錄。猶可識全鼎之一臠矣。况乎晩年樹立。卓然不撓。自號曰苟全者。不待諸葛公梁甫之吟。而想見其平日所存。則玆豈非有得於傳受而然歟。吾先祖文忠公與公爲族兄弟。輓公詩有曰同宗何幸有公賢。私淑陶山學月川。斯一言亦足爲公重也。公之後孫榮宅等。裒輯公若干詩文。附以年譜家狀。編爲一書。以余爲文忠之後。徵弁卷之文。顧此眇末何敢爲役。而義有不可辭者。謹畧叙本末而歸之。後之覽公集者。一言蔽曰載道之文。則亦可謂知公也夫。

崇禎三己丑陽月下澣。文忠公後孫通政大夫前行成均舘大司成鼎均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