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茅山志
◀上一卷 卷二十一 錄金石篇 下一卷▶

茅山志卷之二十一

上清嗣宗師劉大彬造

錄金石篇

梁碑 编辑

陶先生朱陽頗碑 编辑

梁元帝造

昔太和中,有許遠游者,迺雲霄之勝友,太虛之選客。先生規同矩合,實踵高步,曩基先構,即架胥宇。千尋危聳,憑牖以望奔星;百拱高懸,倚闌而觀朝日。飛流界道,似天漢之橫波;觸石起雲,若奇峰之出岫。銘日:肇彼冥默,翻成協贊。身託外臣,心同有亂。重道遵德,爰積截衷。顧懷汾射,璽問遙通。朱陽鬱起,華構方崇。靜臺冠月,輕榭迎風。瞧曉高楝,杳靄脩攏。極望山川,周觀京陸。碧蟑千嶺,清流萬谷。景落崖重,姻生岫復。闕文

茅山長沙綰碑 编辑

華陽陶隱居撰。

夫萬象森羅,不離兩儀所有,百法紛賡,無越三教之境。播紱之士,飾禮容於闈閣,耿介之夫,歇旌麾於山裔。銘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皇王受命,三才迺理9惟聖感神,惟神降祉。德被歌鍾,名昭圖史。友于兄弟,敬惟西宣。言追茂實,用表遺先。敢循舊制,有革雜章。刊石弗朽,奕代流芳。

茅山曲林館碑 编辑

華陽陶隱居撰。

層嶺外峙,邃宮內映,仄穴旁通,縈泉遠鏡。尚德依仁,祈生斕命,且天且地,若凡若聖。連甍比楝,各謂知道。參差經衛,跌岩辭藻。孰如曲林,獨為勁好。掩邇韜功,守玆偕老。

華陽隱居真蹟帖 编辑

元帝在藩,送碑入山,今猶在朱陽綰東。又有南平王蕭偉所造清遠之綰,即弘景弟子桓清遠所居。桓師名法閒,缺二字公之師也。其桓師初入山,作詩日:寒谷夜將晨,置賞復尋真。方壇垂密葉,徹水波朱鱗。杏林雖伏獸,芝田詛俟人。丹成方轉石,鑪變欲銷銀。當知勝地遠,於此絕囂塵。邵陵王曾入茅山尋桓清遠,迺題壁詩日:荊門丘壑多,甕牖風雲入。自非棲遁情,誰堪霜露濕。朱陽館西又有長沙嗣王所造長沙之綰,基址存焉。梁昌侯又造石碑,弘景製文,今亦在朱陽綰。北二里有處士周弘讓宅。雷平山有水日柳谷濟,又名田公泉。今按《茅傳》云:在山之左,濟名柳谷,在陵之西,日陽谷。昔有田叔居之取水,因以為號,此泉是玉津砂,飲之益人,今有水院衣,不須灰也。弘景石頌日:左帶柳濟水,右浚陽谷濟。土懷北郁色,井出風門泉。又有郭于池者,昔燕國郭朝兄弟四人,皆云得道,亦任洞中之職。四朝居長,初至山,種植於此,郭干號因斯兆焉。

石刻前製隱居小像,初真蹟藏建安徐閎中家。宋宣和癸卯十二月,道士芳南華摹刻傳世。

華陽隱居授門弟子陸敬游十責文 编辑

隱居先生遣總事弟子戴坦,秉茉執簡膝授前學弟子吳郡陸敬游,建連石之邑,為棲靜處士。策文曰:

咨爾敬游,昔我紆紱帝闈,侍筍梁席,雖邇混教塗,而心標逸境芝田之想,無忘曉夜濠穎之志。歲月已深,至德有鄰,風雲相會,爾之來也,爰移兩春。於是褫帶青墀,掛冠朱闕,擁手東驅,創居玆嶺。脈潤通水,徙石開基,登崖斷幹,越壟負卉,筋力盡於登築,氣血疲乎趨走。肌色憔悴,不以暴露為苦,心魂空嫌,寧顧飢寒之弊?棟宇既立,載罹霜暑,于時七稔,經始甫訖。今日之安,爾有勤焉。君子不獨居其榮,仁人必與物同泰。是用邑爾長阿北阪積金山連石之鄉,方七十步,澗水屬焉。茂爾嘉業,永為華陽上賓,爾其花之。

其一爾以誠慇為性,恬澹為情,質直居本,沉重樹志。不邀世才,高謝接俗,權謀詭譎,非意所欲,今故查爾為棲靜處士,可謂因德立號,克終斯美。

其二爾基架綰境,營劃援域,堂壇弘敞,樓路通嚴,官私行止,並有棲憩。繕築之勞,莫匪爾力。今故責爾四霤飛軒、廂廓側屋,可以安身靜外,顯祇遐福。

其三爾奉上惟勤,接下以惠,稼穡艱難,備嘗勞苦,貨殖之宜,允贍糧服,手足胼胝,未獲告休,櫛風沐雨,於焉尤切。今故責爾蒼頭一人,厥名多益,可以傳代薪水,省息劬劇。

其四爾族惟舊緒,身迺邦聞,道雖一貫,事望宜分,今故責爾鋼鐵如意,可以揮對賓僚,即名立事。

其五爾崇教惟善,法無偏執,器服表用,爰寄玩習,今故責爾竿竹錫杖,可以振動三界,精祇憚響。

其六爾期誠玄契,遐想靈風,至懷所詣,因心則通,今故責爾香爐一枚,專陸副之,可以騰姻紫閣,昭感上司。

其七爾澡形潔藏,肴糧既去,宣導松木,實資芳醋,今故責爾杯盤一具,可以夕抱桂漿,朝承菊露。

其八爾敬事經誥,遵尚楷模,翰墨之用於是乎在,今故責爾大硯一面,紙筆副之,可以臨文寫字,對真喂言,

其九爾貞心內固,清行外彰,滌蕩紛穢,表裹雪霜,今故責爾蝓石澡灌,手巾為副,可以登齋朝拜,出入盥漱。

其十今責爾十事,事準前史,可對揚嘉策,循言求理,無或驕情,以騫斯旨,援筆申懷,敢告處士。

梁解真中散大夫貞白先生陶隱居碑銘 编辑

邵陵王蕭綸撰

夫夜光結綠,非胱筐之恆珍,逸羽翔鱗,豈園池之近玩?寧期心於遠大,蓋不知其所以然也。是以穎陽高蹈,洗耳於唐朝,漢陰貞棲,滅邇於周代。盛德流風,有自來矣。應期而耀質者,其在玆乎。先生名弘景,字通明,本冀州平陽人。其先出自帝堯陶唐氏之後,堯治冀州平陽,故因居此。龍馬見五色之符,欽明表八釆之瑞,光被於天下,允釐於庶職,洪源廈遠,系緒綿長。漢興,於舍為高祖右司馬。子青翟,位至丞相。後漢末南渡,始居丹陽。七世祖濬,仕昊為鎮南將軍、刑州刺史。祖隆,宋南中郎參軍事。父貞寶,司徒、建安王國侍郎。並立履清約,博涉文史。先生含元精之和氣,蓄凌颼之雅姿,兼宣七善,總修九德,行仁蹈義,嶽峙淵停,墻仞無以睹,清濁不能測,道風與星漢俱高,勝氣與姻霞共遠。六歲便解書,能屬文,七歲讀《孝經》、《論語》、《毛詩》數萬言。曼倩幼習墳典,公幹少誦詩賦,方之於古,彼有多慚,是以岐疑流聲,中黃著頌。有鄉人得葛洪《神仙傳》,見淮南八公諸仙事,迺歎日:讀此書使人有凌雲之氣。於是寢興諷誦,晨昏不輟。年二十七歲,為宜都王侍讀,總知管記事。膀道求賢,禁林招士,朝難其選咸日得人。阮璃之書記,不足扶衡,孫楚之辭才,何以捧轂,齊代好治宮室,方修苑囿青溪舊館,更就起築,仍奏表上頌詞,事兼美邁,彼樂職之篇,瑜乎景福之製。帝省覽久之,益以為善,除奉朝請。恪居官次,夙夜惟夤,春朝秋請,是謂械樸者也。先生本不希榮,常欲辭退,迺與親友書日:疇昔之意,不願處人問。年登四十,畢誌山藪。今已三十六矣時不我借,知幾其神乎,毋為自苦也。明年遂拜表自解,抽簪東郭之外,解組北山之阿,同稷丘之棲隱,慕留侯之卻粒,便具舟橄,永言東邁。朝廷錫問,時賢餞別祖以二疏括玆四隱,超然輕舉,異代同符。爾迺杖策遐征,游踐名嶽,既而到于句容,登於茅嶺以此地神仙之官府,靈異之棲託,往而不返,遂卜居焉。先生日:夫子云:隱居以求其誌,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未見其人。今我義達,無復其方,請同求志之業,故自稱隱居,亦由稚川之抱朴,士安之玄晏。倚巖棲影,依林遁邊,交柯結宇,刻徑為門,懸崖對溜,悲昤灌木,深壑峭嶺,組織姻霞,枕石漱流,山禽無撓,採藥偶從,野獸不亂。逍遙閒曠,放浪丘陵,俗然若喪,確乎難拔。屬齊末道喪,天命既否,水國洛谷,地震甲辰,先生靜思冥數,預識其兆,於是遠近書問一皆杜絕。昔迺聞之夏甫,今則見之先生。我大梁休運應期,受天明命,三辰開朗,四海寧謐。先生奉表稱慶,於是信問復通。自天監以來,常有劫旨供給藥餌不乏,歲時渥澤深恩,莫之與比。先生七年暫游南嶽。玆山也,闢闈風之地軸,若崑陵之天鎮,八表旁臨,九純間設,樹有琅牙,草生車騎,遺世獨往,是用忘歸。十一年,有勁遣左右司徒慧明徵先生還茅山,別給解宇。軒君之降情天老,漢帝之致禮河上,況於玆日,弗能尚也。養志山河,多歷年所,攝生既至,冥祥亦降,猛獸不據,魑魅莫逢,庭無刻棘,遠同闕里,階吐神泉,遙扶疏勒。於是羽人徘徊,仙客上下,鸞鳳游集,芝英豐潤矣。以大同二年,歲在丙辰,三月壬寅朔,十二日癸丑,告別遷化,春秋八十有一。天子嗟惜,儲皇翰悼,有詔稱譽,追贈中散大夫,謐日貞白先生,禮也。以其月十四日定于丹陽郡句容縣之雷平山,若軒轅之葬衣冠,如子喬之藏劍烏,比於玆日,可得符焉。先生器宇凝深,思議精贍,含章貞吉,不修廉隅。年將中壽,匪瑜於矩,眉目疏朗,儀貌鮮潔,皇忘勸沮,多行德惠。寶惜光景,愛好墳籍,篤志勵節,白首彌至。若迺淮南鴻寶之訣、隴西地動之儀、太乙遁甲之書、九章曆象之術、幼安銀鉤之敏、允南風角之妙、太倉素問之方、中散琴操之法,成悉搜求,靡不精詣。爰及羿射、荀棋、蘇卜、管筮,一見便曉,皆不用心。張華之博物、馬均之巧思、劉向之知微、葛洪之養性,兼此數賢,一人而已。門人桓法閱等慕遙風於維氏,結遺想於喬陽,勒玄碑而相質,騰絳霄而流芳。迺作銘日:

留烏表化,棄劍凝神。徘徊紫黑,照耀丹林。厥邇猶在,餘風可遵。

誰其嗣此,淵哉淑人。高行邁種,盛德日新。朗猶懸鏡,鬱似貞筠。

身以弘道,行不違仁。昔游纓紱,頡頑縉神。厭乎匡救,勞彼問津。

亦既解組,迺襲山巾。遠尋丘壑,高蹈風塵。情無緬世,隱不隔真。

結宇崇巖,貞棲茂草。冰玉留年,精華卻老。迺有令聞,榮躋壽考。

白水過庭,危峰臨洞。露綴蘭階,蕾買生桂楝。日斜簷席,花落窗壅。

尚平未遠,王孫不旋。海桑變易,陵谷貿遷。豐碑有堅,遺芳萬年。

華陽隱居墓銘碑 编辑

梁昭明太子撰。

維大同二年,龍集景辰,克明三月壬寅朔,十二日癸丑巳時,華陽洞陶先生蟬蛻于茅山朱陽館。先生諱弘景,字通明,春秋八十有一,屈伸如常,顏色不變。有制,贈以中散大夫,鎰日貞白先生。遣舍人主書監護喪事,十四日定于雷平之山。若夫真以歸空為美,道以無涯為真,不知悅生,大德所以為生,不知惡死,谷神所以不死,妙矣哉,隱顯變化,物莫之測,既而岫開析石,天墜玉棺,銀書息簡,流珠罷鼇,九節麗於中天,千和焚於地下。仙官有得朋之喜,受學振空谷之悲。余昔在粉壤,早逢圯上之術,今篷元良,屢察浮丘之教,握留符而惻愴,思化杖而酸辛。迺為銘日:

無名之道,不死為仙。亦有元放,兼稱稚川。逃形解化,自昔同然。琦歟夫子,受錄歸玄。黎傳宛吏,書因賈船。虎車煦景,蛻拂凌姻。餘花灼爍,春澗潺湲。鬱鬱茅嶺,修修洞天。三仙白鵠,何時復旋?

燕洞宮碑 编辑

邵陵王撰,闕。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