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水

编辑

陶學士穀謂:「湯者,茶之司命,水為急務。」

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曷窺其體。

《禮記》水曰清滌。

文子曰:「水之性清,沙石穢之。」

蔡君謨曰:「水泉不甘,能損茶味。」

《荈賦》:水則岷山之注,挹彼清流。

陸鴻漸曰:「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又云:「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湧湍漱者勿食,食之有頸疾。」

山下出泉為蒙穉也,物穉則天全,水穉則味全。

其曰「乳泉石池漫流者,蒙之謂也,故曰山水上。」其云「瀑湧湍漱」則非蒙矣,故戒人勿食。

山厚者泉厚,山奇者泉奇,山清者泉清,山幽者泉幽,皆佳水也。

山宣氣以產萬物,氣宣則脈長,故曰「山水上」

博物志》云:「石者,金之根,甲石流精以生水。」又曰:「水泉者,引地氣也。」

泉非石出者必不佳,故《楚詞》云:「飲石泉兮蔭松柏。」

皇甫曾送陸羽詩:『幽期山寺遠,野飯石泉清。』

梅堯臣碧霄峯茗詩:『烹處石泉嘉』。又云:小石冷泉留早味。

山泉獨能發諸茗顏色滋味。

洞庭張山人云:『山頂泉輕而清,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沙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清而厚。』蓋流動者良於安靜,負陰者勝於向陽, 山削者泉寡,山秀者有神。

江水取去人遠者。去人遠則流淨而水活。

楊子固江也,其南冷則夾石渟淵,特入首品。若吳淞江,則水之最下者,亦復入品,何也?

井水取汲多者。汲則氣通而流活,然脈暗味滯,終非佳品。

靈水

编辑

天一生水而精不淆,上天自降之澤也,古稱上池之水,非與。

雨水

编辑

陰陽之和,天地之施。水從雲降,輔時生養者也。

《拾遺記》:香雲遍潤則成香雨,皆靈雨也,俱可茶。

和風順雨,明雲甘雨。

龍所行,暴而䨙者,旱而凍,腥而墨者及簷瀝者,皆不可食。

雪水

编辑

雪者,天地之積寒也。

《汜勝書》:雪爲五谷之精,取以煎茶,幽人清況。

陶穀取雪水烹團茶。

丁謂煎茶詩:痛惜藏書篋,堅留待雪天。

李虛已建茶呈學士詩:試將梁苑雪,煎動建溪春。是雪尤宜茶也。

又云:雪水雖清,性感重陰,不宜多積。

吳瑞云:『雪水煎茶,解熱止渴。』

陸羽品雪水第二十。又云:『雪水煎茶,滯而太冷。』

臘雪解一切毒,春雪有蟲易敗。

冰水

编辑

冰,窮谷陰氣所聚,結而爲伏陰也。在地英明者惟水,而冰則精而且冷,固清寒之極也。

謝康樂詩:鑿冰煮朝飱。

逸人王休居太白山,每冬取溪冰琢其精瑩者煮建茗供賓客。

梅水

编辑

山水、江水佳矣。如不近江、山,惟多積梅雨。其味甘和,乃長養萬物之水也。

《茶譜》云:梅雨時署大缸收水,煎茶甚美,經宿不變色易,貯瓶中可以經久。

芒種後,逢壬或庚或丙日進梅。天道自南而北,凡物候先于南方,故閩粵萬物早熟,半月始及吳楚。今江南梅雨將罷,而淮上方梅雨,踰河北至,七月稍有氣而不之覺矣,固宜易地而論之。

芒種後,逢壬爲入梅;小暑後,逢壬爲出梅。

先時爲迎梅雨,後之爲送梅雨,及時爲梅雨。

《埤雅》云:今江、湘、二浙四五月梅欲黃,落雨謂之梅雨。

梅水、雪水久貯澄澈,烹茶甘鮮。

秋水

编辑

候爽氣晶,淵潭清冷,雨亦澄澈,宜茶。

陳眉公烹茶,以秋水爲上,梅水次之。

竹瀝水

编辑

天台者佳,若以他水雜之則亟敗。

蘇才翁嘗與蔡君謨鬭茶,蔡茶用惠山泉,蘇茶用竹瀝水煎,遂能取勝。

泉貴清寒,泉不難於清而難於寒。其瀬峻流駛而清岩奧陰積而寒,亦非佳品。

石少土多沙膩泥凝者必不清寒。

泉貴甘香,《尚書》稼穡作甘。黍甘爲香,黍惟甘香能養人。然甘易而香難,未有香而不甘者也。

凡泉上有惡木則葉滋根潤,皆能損其甘香,甚者能釀毒液。

洞庭山人又云:『真源無味,真水無香。』

唐子西鬭茶說:『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

有黃金處,水必清;有明珠處,水必媚;有子鮒處,水必腥腐;有蛟龍處,水必洞黑。媺惡不可不辨。

名泉

编辑

慧山

编辑

源出石穴,陸羽品爲第二泉,又名陸子泉。

慧山又有別石泉,在惠山松竹之下。甘爽,乃人間靈液。清澄,鑒肌骨,含漱開神慮。茶得此水,皆盡芳味。慧山一作惠山。

惠山之水味淡而清,允爲上品。

唐李紳詩云:『素紗見底空無色,青石潛流暗有聲。微渡竹風涵淅瀝,細浮松月透輕明。桂凝秋露添靈液,茗折香芽泛玉英。應是梵宮連洞府,浴池今化醒泉清。』

编辑

金山中泠泉又名龍井,水經品爲第一。舊當波險中,汲者患之。僧於山西北下穴一井以汲遊客,又不徹堂下一井,與今中泠相去數十步,而水味逈劣。

《雜記》云:『石牌山北謂之北𤅷,釣者餘三十丈。』則中泠之外似又有南𤅷北𤅷者。

《潤州類集》云:『江水至金山分爲三泠。』今寺中亦有三井,其水味各別,疑似三泠之說也。

李德裕居廊廟,日有親知奉使於京口李曰:『還日南零水,與取一壼來。』其人醉而忘之,泛舟上石城,方憶乃汲江水一瓶歸京獻之。李公飲後,歎呀非常曰:『江表水味有惜於頃歲矣,此水頗似建業石頭城下水。』其人謝過不隱。

李季卿至維楊逢陸鴻漸,命一卒入江取南泠水,及至,陸鴻漸揚水曰:『江則江矣,非南泠臨岸者乎?』既而傾水及半,陸又以杓揚之曰:『此似南泠矣。』使者蹶然曰:『南泠持至岸,偶覆其半,取水增之也。』

八功德水

编辑

水在江寧,一清二冷三香四𣏗五甘六淨七不埃八蠲痾,梁以前御用取給焉。

豐樂泉

编辑

在滁州城西,即紫薇泉也,亦名六一泉。

歐公既得釀泉,有以新茶獻者,公敕汲泉瀹之,汲者道仆覆水,僞汲他泉代。公知其非,詰之乃得其泉於幽谷山下,因名豐樂泉。釀泉在琅琊山下。

江南之虎丘石井、丹陽井、揚州大明寺井、桐柏淮源、廬江龍池山頂水、松江水皆列品論。今按虎丘井沉黑,竟不可飲。

參寥泉

编辑

泉在西湖上智果寺。

東坡云:『僕在黃州,夢與參寥子賦詩,有「寒食清明都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之句。後七年守錢塘,而參寥子卜居智果院,有泉出石鏬,甘泠宜茶。寒食之明日,自孤山來謁,參寥子汲泉鑽火烹茶,而所夢兆於七年之前。』因名參寥泉。

天慶觀乳泉

编辑

蘇東坡與姜唐佐秀才云:『今日霽色可喜,食已當取天慶觀乳泉,潑茶之精者念,非君莫與共之。』

六一泉

编辑

在杭州孤山。

蘇軾以歐陽名也。

金沙泉即湧金泉

编辑

泉在湖州長興啄木嶺,即唐人造茶之所。湖、常二郡交界上有境會亭,居恆無水,將造茶二郡守畢至,設牲祭之,水始發。

斯泉也處沙之中,太守具儀注拜敕祭泉,頃之發源。其夕清溢,造貢茶畢水即微減,供堂茶畢已減半矣,太守茶畢水遂涸,或還斾稽留則示風雷之變,或見鷙獸毒蛇木魅之類。商旅造茶則以顧渚,無沾金沙者。

餘不溪

编辑

前明太祖幸宜興,土人以餘不溪水煮顧渚茶,飲太祖而甘之,詔每歲貢茶三十觔。

餘不溪屬湖州府德清縣,其水清徹宜茶,餘不溪之名即孔愉放白龜處也。

浙江若杭之虎跑泉、老龍井、真珠泉、葛仙翁井,吳山第一泉又如施公井、郭婆井,皆清冽可茶。

甘乳巖泉

编辑

屬福建延平府永安縣。有乳泉,洞中一石,突出如蓮花,泉自石中送出,味甚甘冽可茶。或以穢器盛之,泉即不流。

鳳凰泉即龍焙泉,又名御泉

编辑

在建寧府甌寧縣。宋以上貢茶取此泉。濯之,泉從渠出,日夜不竭。

鳳栖山下泉

编辑

即蘭溪石下水。其側多蘭,故名蘭溪。在黃州府蘄水縣。

陸羽烹茶所汲,謂『天下第三泉』,亦名陸羽泉。

王禹侢元之過陸井詩:『惟餘半夜泉中月,留得先生一片心。』

西江水

编辑

屬承天府景陵縣。漢竟陵、隋復州、五代景陵。

陸羽六羨歌:『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盃,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景陵城下來。』

谷簾泉

编辑

在南康府城西。水如簾布,巖而下者三十餘泒,陸羽品此爲天下第一。

又謂康王谷木爲天下第一。在九江府城西南,楚康王嘗憇此,故名水簾,高三百五十丈。

王禹侢云:『康王谷爲天下第一水簾,汲之逾月,其味不敗。』

王元之序谷簾泉云:『泉爲石大厓所束,湍怒噴湧,散落紛紜。數千百縷,班布如瓊。簾懸注三百五十丈。志謂:「谷中有水簾洞,云盧山之泉。」多懸崖而瀉,此則由王峯北崖口懸注而下。凡三級,上級落大盤,山上裊裊如飄雲垂練;中級如碎玉摧冰;下級如玉龍翔舞。又名三疊泉,又名三級泉。』

醴泉

编辑

屬臨江新喻

黃庭堅嘗飲此歎曰:『惜陸鴻漸輩不及知也!』題曰:『醴泉』

杜康泉

编辑

山東濟南府城內舜祠東廡下

世傳康汲此釀酒,

中泠水及慧山泉稱之一升重二十銖,是泉較輕一銖。

趵突泉

编辑

濟南府城西,名泉七十二,以趵突爲上。

趙孟頫詩:『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湧出白玉壺。谷久恐元氣洩,歲旱不知東漢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時來泉上濯塵土,冰雪滿懷清興孤。』

硤石渠水

编辑

李約,字存博,曾奉使行至陝州硤石縣東,愛渠水清流,竟旬忘發。

玉女洞泉

编辑

屬西安𥂕厔縣。

洞有飛泉,甘且冽。蘇軾過此汲兩瓶去,恐後復取爲從者所紿,乃破竹作券,使寺僧藏之,以爲往來之信,戲曰調水符。

惠通泉

编辑

瓊州府城東三山庵之下有泉,東坡過此品之曰味頗類惠山,因名惠通泉。

噴霧崖泉

编辑

屬四川䕫州府梁山縣蟠龍山中。崖高數十丈,飛濤噴薄如霧。張商英遊此題云:泉味甘冽,非陸羽莫能辨。

范成大謂天下瀑布第一。

靈泉

编辑

屬貴州貴陽府城西北

泉穴寬可六尺許,不盈不涸,清且甘。

飛泉

编辑

新添衛城東北

其水清且甘。

古今名家品水

编辑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21

貯水

编辑

貯水甕須置陰庭中,覆以紗帛,使水承星露之氣,絕不可曬於日下。

飲茶惟貴茶鮮水靈,失鮮失靈與溝渠何異?

取白石子於甕中可養味、可澄水。

擇水中潔淨白石,帶泉煮之尤妙。

取水必用磁甌。輕輕出甕,緩傾銚中,勿令淋漓甕內,以致敗水。(按好泉放久色味變,以新水洗之,其法甚妙)

蓄水忌新器,火氣未退易敗水,亦易生蟲。

甕口蓋宜謹固,防渴鼠竊水而溺。

泉中有蝦蟹子蟲,極能腥味,亟宜淘淨。

又有一等極細微之蟲,凡眼視不能見,宜用極細夏布製如杓樣,以瓷盌從缸中取水,濾之再用。細帛製一小樣如杓,就銚口注水,慮後仍振入缸中水內。

僧家以羅水而飲,雖恐傷生亦取其潔。此不惟僧家戒律,修道者亦所當爾。

凡臨佳泉,不可輕易漱濯,犯者爲山林所憎。

佳泉不易得,惜之亦作福事也。

湯候

编辑

李南金,字約存,博汧公子也。雅度簡遠,有山林之致,一生不近粉黛,性嗜茶。嘗曰:『茶須緩火炙,活火煎。』又云:『《茶經》以魚目湧泉連珠爲煮水之節,然近世瀹茶鮮以鼎鑊,用瓶煮水難以候視,則當以聲辨一沸、二沸、三沸之節。』始則魚目散布,微微有聲,爲一沸;中則四邊泉湧,纍纍邊珠,爲二沸;終則騰波鼓浪,奔濤濺沫,爲三沸。三沸之法,非活火不成。炭火之有燄者,謂活火。以其去餘薪之烟雜穢之氣也。

煎茶當使湯無妄沸,水氣全消,如三火之法,庶可以言茶矣。

茶欲養,如此候視,始可養茶。

屠緯真云:『薪火方交,水釜才熾,急取旋頃,水氣未消,謂之嫩。若人過百息,水踰十沸,或以話阻事,廢始取用之湯已失性,謂之老。』老與嫩皆非也。如坡翁云:『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聲。』盡之矣。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33

茶具

编辑
  • 商象 古石鼎也,用以煎茶
  • 鳴泉 煮茶鐺也
  • 苦節君 湘竹風爐,用以承鐺煎茶
  • 烏府 竹籃盛炭,爲煎茶之資
  • 降紅 銅火筯,不用連索
  • 國風 湘竹扇也,用以發火
  • 水曹 即磁缸瓦罐,用以貯泉以供火鼎
  • 雲屯 屠注泉罐,疑即水曹
  • 分盈 杓也,用以量水
  • 漉塵 茶洗也,用以洗茶
  • 注春 瓷瓦壺也,用以注茶
  • 啜香 瓷甌也,用以啜茶
  • 受汙 拭布也,用以潔甌
  • 歸潔 竹筅箒也,用以滌壺
  • 納敬 湘竹茶槖,用以放盞
  • 撩雲 竹茶匙也,用以取果
  • 具列 或作床或作架,或木或竹,悉斂諸器物,悉以陳列也
  • 湘筠焙 焙茶箱,蓋其上以收火氣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納火其下,去茶尺許,所以養茶色香味也。
  • 豹革囊 豹革爲囊,風神呼吸之具也。煮茶啜之,可以滌滯思而起清風。每引此義,稱茶爲水豹囊。
  • 茶瓢 山谷云:相茶瓢與相邛竹同法,不欲肥而欲瘦,但須飽風霜耳。

烹茶之妙

编辑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45

茶經四事

编辑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46

茶事

编辑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48

茶之雋賞

编辑
  • 茶之妙有三:一曰色,二曰香,三曰味
  • 茶以青翠爲勝,濤以藍白爲佳
    • 蔡君謨云:善別茶者,正如相工之眎人氣色也。隱然察之於內,以肉理潤者爲上
  • 表裏如一曰純香,雨前神具曰真香,火候均停曰蘭香
    • 蔡君謨曰:茶有真香而入貢者,微以龍腦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間試茶皆不入香,恐奪其真。若烹點之際又雜珍果香草,其奪益甚,正當不用
  • 味以甘潤爲上,苦澀下之
    • 蔡君謨云:茶味主於甘滑,惟北苑諸焙、鳳凰山連屬所產者味極佳。隔溪諸山雖及時加意製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損茶味,前世之論水者以此
  • 茶錄: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
  • 茶之爲飲,最宜精行修德之人,兼以白石清泉,烹煮如法,不時廢而或興,能熟習而深味,神融心醉,覺與醍醐甘露抗衡,其善賞鑑者矣。使佳茗而非其人,猶汲泉以灌蒿萊,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識其趣,一吸而盡,不暇辨味,俗莫甚焉
  • 司馬公曰: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欲陳,二者正相反。蘇曰:上茶妙墨皆香,其德同也,皆堅其操同也。譬如賢人君子,黔晳美惡之不同,其德操一也
  • 建人鬭茶爲茗戰,著盞無水痕者絕佳
  • 許雲村曰:挹雪烹茶,調弦度曲,此乃寒夜齋頭清致也

茶之辯論

编辑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56

茶之高致

编辑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59

茶癖

编辑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64

茶效

编辑
  • 茶經:茶味至寒,最宜精行修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痛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抗衡也
  • 《本草拾遺》: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
  • 坡公云:人固不可一日無茶。每食已,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而脾胃自清。凡肉之在齒間者,得茶滌之乃盡消縮,不覺脫去,不煩刺挑也。而齒性便苦,緣此益堅密,蠹毒自已矣,然率用中茶。
  • 宋裴汝《茶述》云:其性精清,其味淡潔,其用滌煩,其功致和。參百品而不混,越眾飲而獨高。烹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厭厭。得之則安,不得則病,彼芝、朮、黃精徒云上藥,致效在數十年後,且多禁忌,非此倫也。或曰:多飲令人體虛病風,予曰:不然。夫物能祛邪,必能輔正,安有蠲逐眾病而靡保太和哉?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67

古今名家茶詠

编辑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69

雜錄

编辑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90

誌地

编辑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