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萬曆雲南通志
卷十七 雜志第十二
 

雲南通志卷之十七

雜志第十二

编辑

其目二:災祥、恠異。

《書》曰:惟天降災祥在德。人事天變,相爲符應,故察災祥以圖政理,君子所不廢也。詭恠異常之事,孔雖不語,而天下時時有之。故自夷堅以來,愽識之士往往著於簡策,蓋恠不虛生,勸戒之道存焉耳。

雲南府

编辑

災祥

编辑

〔周〕

编辑

惠王時,鳳凰見碧鷄山。

〔漢〕

编辑

平帝元始元年,益州塞外蠻夷獻白雉。《列傳》、《通鑑》

肅宗元和間,神馬出昆明池,甘露降,白烏見。

〔元〕

编辑

至元三年,祿豐縣蝗。

至正二十一年,昆明縣玉案山下產赤小犬,色如火,羣吠遍野。

是年,昆明縣天落鐵雨,傷禾稼,民居半圯。

〔國朝〕

编辑

吳元年二月,昆明縣雪深七尺,人畜多斃。

景泰四年,昆明縣大旱,民多餓死。

成化元年,祿豐縣蝗無秋。

弘治十二年冬,宜良縣地震,有聲自西南來如雷,民居盡圯,壓死以萬計。旬月常震,越四年始寧。

十五年四月,嵩明州風雨大作,城南有龍拔樓三楹入雲,是年大有。

正德七年,滇池水溢,蕩析昆陽州民居百餘所,溺死者無計。

嘉靖七年,祿豐縣大水。

十四年八月,星殞於昆明縣官渡里,聲如雷。

十六年、十七年,昆明縣地震百十餘次,數月乃止。

十八年九月,祿豐縣地震連宵,有聲如雷者彌月。

二十三年正月,祿豐縣有星大如日,殞於文廟。

二十五年二月,祿豐縣有紅霞圍日者三。

二十七年,昆明縣雪傷禾,大雨雹。

三十二年,富民縣蝗飛蔽天。明年,大雨漂沒田廬。

隆慶二年,祿豐縣穀生雙穗。明年,復生雙穗。

萬曆二年,省城饑,斗米銀三錢,臺司以饘粥賬之,活者萬計。

恠異

编辑

睿謨神泄。府治西二十里許有進耳山。國初,太祖高皇帝方有睿謨,未播諸外,乃衢童卽謠於道,求其故,知爲土地神所泄,因謫其神於雪南。後憑巫於此,進耳之名以此。

石牛移山。祿豐縣西隅有兩山並峙,中通衆流。元時,有二石牛奔北入黑龍潭,一牛奔西入河。每天雨水漲,黑龍潭有水牛七八頭隨水而下,見者非死則病。河口石牛隨水升沉,雖洪波十丈亦不能沒,至今猶然。

判官攝婦。祿豐縣星宿河,流經民居,水勢汹湧。洪武間,有陳巡檢者,挈家之任,過縣止宿,其婦偶出不見,遂疑其墮水,遍覓不獲。任滿,復過縣,請羽士劉可成薦薦。可成勑水府,忽河流泛溢,其婦援岸而出,夫得會。少頃,婦復死,殮棺歸葬。後知爲緣衣判官所攝,乃袪除之。

平地成潭。歸化縣治南六里白馬勒村,舊爲平原,歲稻。乾元隆慶六年七月十三日,有牧童忽聞地中如雷鳴,驚視,則田中水湧,高約丈許。歸吿其主,往視之,則田悉成潭,源泉混混,中有金鯉,隱見無常。灌漑之利,民今賴之。

蠶書示警。嘉靖三十七年,昆陽州訓導任鉞家,有蠶生子,布成「不仁水火,拜吿天地」八字。次夜,又布成一州之大,可不愼之八字。書法端楷,昭然可辦。事聞黔府,取閱州民隱吿禳之。是年,滇池水溢,蕩析州中民居百餘所,男婦溺死者不可勝計。

大理府

编辑

災祥

编辑

〔漢〕

编辑

武帝元狩間,彩雲見於白崖,遣使跡之,乃置雲南縣。

〔東漢〕

编辑

章帝建初間,雲南縣有神鹿兩頭。《哀牢夷傳》作雲南縣,《華陽國志》作點蒼山。西漢之雲南縣,卽今府治點蒼山下,後漢因之。今府屬雲南縣,去點蒼山二百里,非漢之舊縣地矣。《漢書》註:雲南縣西山,如扶風太乙之狀,卽點蒼山也。是時,以楪榆之地置雲南縣,明矣。不詳其地之實,而徒以其名求之,遂以隆興和山爲太乙之狀,非惟山名之誤,而山形亦絕不似。鳴呼!世之狗名而忘實,豈直一雲南縣而已耶!

〔國朝〕

编辑

弘治五年五月,內點蒼兩溪大水,衝斷西門城關,水入城。

十一年十月,浪穹縣地震,有聲如雷。

十二年,雲南縣地震。

十四年六月朔,大雷雨,點蒼、白石二溪水漲,漂沒民居五百七十餘家,溺死三百餘人。

是年,浪穹縣淫雨,山崩水溢,衝圯民居,溺死一百餘人,公署文案盡漂沒。

十七年二月,雲南縣嚴霜成凍。

正德初年,雲南縣地震,生白毛。

九年,順盪井鹽課司地震,滷源崩裂,免其鹽課一千一百七十有奇。

十年五月,鄧川州地大震,六月又震,八月又震。

九月,太和地震,屋牆盡仆,壓死數百人。日每小震,踰月始寧。

十一年六月,鄧川州大雷,擊死九蛇,長丈餘,圍尺半,水漲漂出,○有黑雀數萬壞種苗。○是年十一月五日、六日,彩雲見於鄧川東南,亘數丈。明年二月二十四日,復見於正南,自辰至已乃散。

十三年,賓川州大雨雹。嘉靖元年五月,鄧川一村出蟲,背上各有火星三十二點,至六月始滅。

七年,雲南縣地震。

十年六月二日,有龍見於大理、鄧川之間,四日又見,閏六月四日、八日又見。

十八年,雲南縣地震有聲,米價騰貴。

二十四、五、六等年,太和上羊諸溪內有白物如羊羣,跡之不見。

二十九年,太和槐不華,蛙無聲。

三十八年,雲南縣大旱,減其租稅。

四十一年春正月,五井提舉司界麥秀兩岐或三岐。○洛馬井有火自空而下,大如斗,聲如雷。○十二月,諾鄧井災,燬民居百餘家。

隆慶元年,雲南縣旱,斗米貝二十索。

六年,雲南縣霖潦,山崩。

萬歷元年,雲南縣彩雲如綺見于西北。

恠異

编辑

觀音伏羅刹。按《白古通》。邃古之初,蒼洱舊爲澤國,水居陸之半,爲羅刹所據。羅刹,猶言邪龍。《漢書》稱邪龍雲南,卽今郡地也。羅刹好食人目睛,故其地居人鮮少。有張敬者爲巫,視羅刹憑之。有一老人主張敬家,託言欲求片地以藏脩。居數日,敬見其德容,以吿羅刹。羅刹乃見老人,問所欲。老人身披袈裟,手牽一犬,指曰:他無所求,但欲吾袈裟一展,犬一跳之地,以爲栖息之所。羅刹喏,老人曰:旣承許喏,合立符券以示信。羅刹又喏,遂就洱水上虛券石間。于是老人展袈裟,縱犬一跳,已盡羅刹之地。羅刹彷徨失措,意欲背盟。以老人神力制之,自不敢背,但問何以處我。老人曰:別有殊勝之居,因神化金屋寶所。刹喜過望,盡移其屬入焉,而山遂閉。今蒼山之上羊溪,是其地也。于是老人鑿河尾,洩水之半,人得平士以居。此其事甚恠。余泛洱水島上,蓋有赤文如古篆,云是買地券。世傳老人爲觀音化現,優波麹多預言其讖是已。今海尾有觀音村,村前有鐵閘伏水底,防漫流也。

觀音七化。皆近蒼洱。南止蒙舍北止施浪東止鷄足西止雲龍。第一化。唐永徽間,有一老人,美髯,戴赤蓮冠,身披袈裟,手持一缽,至蒙舍細奴邏家乞食。時農遷與子邏晟耕於巍山之不,其妻其婦將往餉田,見憎然乞食,遂食之。此一化也。再炊往饁,而僧坐不去。姑婦持饁中道,前僧業已在彼,復向乞食。姑婦驚恠,又食之。此二化也。返而復炊,持饁且至巍山,則見僧坐磐石,前有一靑牛,左有白馬,朱其鬣,右有白象,各馴伏上覆雲氣。雲中有二童,予一執鐵杖於左,一執方金鏡於右。姑婦驚喜交作,以饁再供之。僧問何所願,二女不知。僧曰:奕業相承。二女趨農邏等至,則但見五色雲中一人持鉢而坐,彷彿見二童子,唯餘磐石上衣痕及象馬牛之迹耳。此三化也。第四化。南詔興宗王蒙邏晟時,有一僧手持錫杖鉢盂,牽一白犬,乞食開南郡窮石村中。村素爲盜,善殺人,僧犬爲其盜食。僧曰:汝村盜吾犬,暗中爲盜,人無不知。村衆反詈僧爲誣。僧乃呼犬,犬遂嘷於數十男子腹中。相顧神失,恥僧辱已,反謂之妖。執僧殺之,解其支體,須臾復生。僧語衆曰:人不可殺,死必有生,終爲讎對。衆恐其報復,仍執而腰斬之。須臾復生,謂衆如前。衆又執面殺之,焚其骨爲灰,盛以截竹,棄之江心。須臾,僧裂竹而出,形體復完。此第四化也。聖僧見此方之人根品下劣,手執柳瓶,足着履,向山而去。村主王樂等走馬趣之,愈追愈不及。彎弓射之,箭落皆變蓮花,始稽首伏罪。村衆自是棄刀折弓,各務農業。今洱河東有上滄湖,產蓮花菜,是其蹟也。是爲第五化。聖僧又行化至李作靈之界,其人不之信也。僧遂勝空,化爲觀音像。衆皆駭愕,鳴𨩫鼓,集村人。人集,但彷彿空中見像,光明奪目,不可凝視。衆皆愧悔稽首。頃之光減,衆益悵然。忽有一老人云:吾解錢,此聖容毫髪不爽。衆又驚喜,遂鎔𨩫銅鑄像,肖似儼然。村人自是奉像,相戒勿爲惡,恐爲聖所察。此第六化也。蒙保和二年乙已,有西域和尙普立陁訶者,入蒙國云:吾西域蓮花部尊阿嵯耶觀音,行化至汝國,於今何在?語訖,入定於上元蓮宇。七日,始知其坐化,蓋觀音化身也。是爲第七化。

白騾自殪。唐玄宗將登封泰山,益州進白騾,至潔偉異。上遂親乘之,柔習安便,不知登降之倦。吿成禮畢,復乘而下。纔下山坳,休息未久,而有司言曰:騾無疾而殪。上歎異之,謚曰白騾將軍。命有司具槥櫝,纍石爲墓,在封禪壇。今存。〔《百川學海》〕

靑神分水。五代趙善政時,浪穹縣天馬山下有山,狀如龜蛇,卽善政所居。其山左澗有水,右澗無水。有樵靑神者,善呪法,衆樵謂之曰:若能分水於右澗乎?靑神曰:不難耳。遂以斧柯觸山右澗,水卽湧出,與左澗均。人居在右者咸利之,遺跡尙存。其人沒後爲神,附祀於善政之廟焉。

鳳遞慈章。趙粥,太和喜州人。由進士成化間授邯鄲知縣。逢生日,思母在堂,萬里之外,久無音耗。忽見黃紙落前,取視之,乃其母以是日禱於觀音之章也。

英魂報復。何宗魯,蜀鄧都人。由舉人爲浪穹知縣,圖愎有能。知府于璠惡其不遜,下獄禁食,遂死於獄。明年,于大禁逆旅,主人治辯甚備。于問之,對曰:有浪穹何知縣者先來,令預潔館舍以待故耳。于恠之。頃之,于入廁,遂死。先是,酆都何知縣家,忽聞何知縣音聲朗朗,喚家人語曰:吾爲于知府所殺,已奏上帝,許吾復讎。吾今囘家待時,汝可設位,日獻常飡,日於位上言語,理治家事,亦言鄕人禍禍。一曰,其壻禱曰:欲於某處買猪,苦乏人牽,奈何?答曰:汝但去,猪自隨來,不用人牽也。壻如言往,猪至半路奔失。壻歸,泣以吿。何笑曰:汝午飯不以獻之,故牽猪別去耳。汝仍到彼獻飯,豬卽來。果如其言得猪。一日,忽語曰:吾今報讎時至,吾往矣。數日,又語曰:吾讎已報,上帝命吾爲某處城隍,吾於今日去矣。自此遂絕語。

楊榮神樹。榮,太和塔橋人。舉進士,任翰林庶吉士。忽手洗面,照見頭上有一樹,宛如其先塋樹狀。以吿同列,同列曰:盍伐之。寄書與家人,家人伐之,榮遂卒於京邸。

雷擊奸臣。趙州永樂間擊死一夷人,朱判其背曰:木子唐朝一佞臣,罰他千刼在牛羣。而今逃脫爲夷土,霹靂來尋化作塵。火烙字曰李林甫。

雷擊屠子。趙州白崖有屠子,至一婦人家買猪。婦人得銀三兩,置於棹,屠子匿之。因向婦言:汝從我,與汝銀。婦人畏失銀,從之。旣從,而屠子竟去不顧,婦人自塧死。其夫歸,見婦死,不知其故。棺斂,扛至葬所。未葬,爲暴雨所阻。明晨,婦乃在門。夫恠問之,婦曰:我但記自縊,不知何以復生,亦不知何從來。夫乃偕婦往看棺屍,則棺中無屍,只見屠子已死。跪於棺旁,手捧一物,乃前銀三兩也。屠子家驗屠子屍,乃雷擊死。

神威退賊。賓川州北力角三營,正德間遇賊,村人皆逃,惟卜御、連環二人持棒禦賊。對敵良久,人謂其必死。旣面,賊自奔退,二人無恙。自是賊不復至。賊曰:彼時見關王緣袍赤馬,揮刀下來,是以逃也。

盜金自縛。大理洱何神像,嘉靖間被盜竊面金,旦不能去,如癡狂人視者。探其懷得之,送官,銷金五兩貯庫。

陳公除妖。隆慶辛未,僉憲長樂陳公應春分巡金滄。時太和有儒生妻沈氏,爲邪所憑者已經年所矣。其夫禱神筮覡,雷樂符呪,驅邪遣妖,劍砍矛刺,無所不作。沈氏吿其夫曰:彼邪言汝夫百爾所爲,祇發吾一笑耳。吾騎風馭氣,瞬息千里,彼術者其奈我何?因循數月,沈氏日益贏瘠。人謂其夫曰:邪畏正人,今分巡公正直仁明,無微不燭,盍詣之投狀,當有方畧以救爾婦。或又曰:此迂說,不可聽。公雖仁明,幽顯異趣。公之道可以治人,豈能治鬼?爾爲儒生,見不及此,不詣則已,詣則公嗤。其夫躊躕又旬日,計無所出,逕以狀投公。公納之,手書一札以吿城隍之神。沈氏明日謂其夫曰:昨邪來言,汝夫吿我在本道,今城隍有牌提我,我從今日過海東逃難,自此與汝別矣。其狀甚愴惶,亦無往時冠服騶從,惟裹帕短衣,如人見官之狀,言別遂去。時秋八月十五日也。旬日後,沈氏形貌復舊,其夫詣臺叩謝,公復手書謝城隍神。

臨安府

编辑

災祥

编辑

〔國朝〕

编辑

永樂十二年,臨安旱,米價騰踊。

正統五年八月,甘露降于石屛州學宫,浹旬方止。

九年,臨安城南產嘉禾,一莖三穗者二畝。

成化十年,寧州東十里池蓮花開俱並頭。

弘治十一年夏六月朔午時,風雨寒劇,樵蘇死於道者十數人,烏雀僵死無計。

十三年二月,蒙自縣旱。明年,大旱,民逃徙者半。

十五年正月始雨,二月又雨,六月又雨,乃霑足。其年獲十之三。

十四年七月二十五夜,河西縣大雪雨,山崩水溢,衝沒田廬無計,淺葬者盡漂。

正德八年,臨安地震,有聲如雷,三日乃止。

嘉靖十年,阿迷州地震,日常數十震,踰月始寧。是年,虎入州境噬人,占者以爲兵兆,後果驗。

十八年三月,臨安、蒙自等處地震,自北而南,晝夜常震,半年始寧。

二十六年,自春迄夏不雨,有蟲如螟傷苗,羣鴉食之,爲雷擊死。

二十七年,新安所旱,無秋。

三十年三月二十六日,熒惑入鬼宿,不犯而出。四月十四日夕,臨安有大星自西而東,光燭民屋。其年,征元江布政使徐樾死之。

三十三年,通海禦王鬍子營黃牛產一犢,雙頭連頸八足。

三十八年,通海禦西屯水牛產一犢,隻身雙頭兩尾八足。

三十九年,通海湖外北闕村地震,有聲如雷,民居盡圯,歷死者數十人。

四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河西縣地大震。

四十四年春正月十二日,通海縣大風,拔木數百株,揭舟入雲,莫知所止。冬,地震,大雨雹。

四十五年,新安所饑,民采山薯而食。○冬,通海縣復地震,大雨雹。

隆慶元年秋八月,阿迷州城南產嘉米,一莖兩穗者四之一。

二年,新安所大旱,饑,盜多刼掠。

三年,石屛州旱,米價騰踊。

五年八月二十一日未時,通海縣地震,自東南來,聲如雷吼,壞圮城雉、官署、民居千餘所,壓死者數十人,七日乃止。○右所營孫家壩產千葉並頭芝一莖,踰月乃謝。

六年,新安所沿山竹開花結實如麥,可食,有穫之盈石者。

萬歷元年,石屛州三月至八月淫雨,湖水溢丈許,田廬城堞多傾沒。

恠異

编辑

神僧通海。通海縣治北三里秀山下有水,源自河西縣流注,潴爲湖,俗名海子。周圍八十里,水澇不通。有神僧過此,於縣治東北石筍叢立,虞以杖穿穴,水始洩出。通海之名本此。

擒賊應夢。嘉靖甲子,臨安衛指揮吳子忠,守備金滄、洱海二道。時嶍蛾、新化、南安等處強賊老哈阿益等肆行刼掠,巡撫吕光洵命忠擄之。忠禱於武安王祠,是夜,夢武安王授以方畧。及覺,如其指授,檎獲,無有爽者。

永昌府

编辑

災祥

编辑

〔晉〕

编辑

武帝太康元年,白龍三見於永昌。

惠帝永寧元年,永昌螟。

〔唐〕

编辑

玄宗天寶間,越賧天馬生郊。

代宗大歷四年,永昌河中村𦙵井有火燭天,井旁有三角牛、四角羊、鼎足鷄。

懿宗咸通十四年,永昌雨土。

〔宋〕

编辑

太祖乾德二年,永昌地震。

眞宗景德二年,永昌地震。

〔元〕

编辑

至順三年,永昌郡縣饑。

至正末,麓川夷寇騰衝。

〔國朝〕

编辑

洪武十五年,五色雲聚於太保山,經宿不散。

正統二年,騰衝守禦千戶所土城井內夜有兵戈聲,一月乃止。

天順二年七月,雷震金齒司東南城郭樓,兵器俱燬。

四年五月,騰衝司溥潤城樓災。

成化十九年八月,金齒司廳事災。

弘治三年,金齒、騰衝饑。

十年,永平縣大水,渰沒民居數百家。

十三年,金齒司村屯牛種幾絕。

十四年夏,麥秀,騰衝學宫一穗三岐。秋,永昌、騰衝大水,壞民廬舍,人畜死者以數百計。

十五年八月,騰衝地震。

十六年春正月,騰衝火。巡撫副都御史陳金疏奏,上特遣重臣一人至滇欽恤之。勅諭畧曰:雲南僻在萬里,災應有由。茲特命爾前去廣詢博訪,旌賢良,黜貪暴,閱軍馬,修城他,振舉廢墜,通達幽隱,興利革弊。務期軍民安靖,邊境寧,又少舒朕西顯之憂。

正德二年,騰衝饑。

三年夏,騰衝多虎。

五年,金齒城西石上開花。

六年,騰衝地震。

七年八月二十九日庚午,金齒、騰衝地震。辛未,大震有聲,城堞、官署、民居傾壞,死傷者甚衆。

十二年夏六月,騰衝演武場雷震,折旗杆。明年夏六月,復震。

嘉靖二年秋,騰衝旱。

三年,保山縣民曾銘家雌雞化爲雄。○是年,永昌、騰越大饑。夏,騰越多虎。

九年秋,騰越大水。

十三年夏六月,永昌五色雲見於東北。

十五年夏秋,永昌大饑。明年,永昌、騰越又饑。

十九年春二月十有二日,永昌城內災,燬者三百餘家。○秋,騰越大雨雹,傷禾。明年,饑。

二十一年,騰越竹多實。

二十三年秋,騰越大水。

二十六年,騰越饑。○十二月,永平南關叢市災。

二十七年夏四月丙午,騰越大雨震,雹。

二十八年三月,永昌五色雲見於哀牢山。○永平復災,燬者百十家。

二十九年秋,永昌、騰越多雨。八月四日,永昌大水,壞民廬舍,人畜溺死者以百計,城東北隅幾漂壞。

三十一年,騰越饑。

三十二年閏三月六日夜,永昌、騰越地震。明日,復震。騰越鳴雷雨雹如卵。○四月,保山南郊產瑞麥,一本三岐,上復爲一穗。

三十七年夏五月,永平地震三日。秋,永平、騰越大水,壞民田廬數百計。

三十八年九月二十日,騰越大雨雹,害稼。

三十九年十二月,永平甘露降。四十年六月,永平和丘山五色雲見。

四十二年正月,永平有雷震自西方,其聲異常,聲聞百里。

隆慶三年冬十二月,騰越大雪五日。

恠異

编辑

浮木感娠。九隆氏之先,有蒙迦獨者,一云低牟苴,阿育王第三子驃苴低之子也,分土於永昌。其妻摩梨羌,名沙壹,世居哀牢山下。蒙迦獨嘗捕魚,死哀牢山水中,不獲屍。沙壹往哭於此,見一木浮觸而來,婦坐其上甚安。明日往視之,觸木如故。遂嘗浣絮其上,若有感,因姙,產十。予一日往池邊,忽浮木化爲龍,語曰:若爲我生子。衆子驚走,惟季子不能去,背龍而坐,龍因砥其背。其母島語,謂背爲九,謂坐爲隆,遂名曰九隆。其十子:一曰眉附羅,二曰牟苴兼,三日牟苴誥,四曰牟苴酬,五曰牟苴篤,六曰牟苴託,七曰牟苴林,八曰牟苴頌,九曰牟苴閃,十卽九隆也。九隆長而黠智,嘗有天樂,奏鳳凰棲,五色花開之祥,衆遂推爲酋長。時哀牢山下有奴波息者,生十女,九隆兄弟娶之。厥後種類蔓延,各相分據谿谷,是爲六詔之始也。

劉球魂附。國朝正統間,雲南釐川之征,皆權閹王振之巧搆也。滿朝不敢言,獨翰林侍讀劉珠以爲不可。振陰中之,下獄,使錦衣馬順致死於獄,以箝衆口。及驎統東南十五萬軍,所遏殘破,濫授官職,閹官子孫皆榮爵賞,以兵爲利,至再至三。忽一日,球魂附順子,數振、順之惡,傳聞內外,振、順始懼。雲南河西縣敎諭詹英奏驥貪功,老師費財,奏內有海夷金寶,盡走京師;閹官乳童,立功西域之語。時振、順已死,驥心始灰。

城鎖自開。正德二年八月,東城鎖夜半自開。占者曰:當有兵變。尋郡人有爲內𥪡張誠所激而變者,參將沐崧撫之,乃止。

楚雄府

编辑

災祥

编辑

〔元〕

编辑

泰定間,有大星殞于𥔲嘉縣之虗初山,化爲黑石,狀如東瓜,上有點如星,擊之鏘然有聲。人不言,舉之則動,言則弗動。土人以爲恠,積薪焚之,雷雨交作,衆懼而止。嘉靖間,知縣楊江永移置土地祠,立春祀之。

至正元年,𥔲嘉縣天雨鐵,民舍山石皆穿,人物遇多斃。

〔國朝〕

编辑

洪武中,廣通羅苴甸禾生雙穗,都指揮袁義奏聞。

永樂四年,廣通眞武觀池蓮生並頭。

弘治七年,羅苴甸禾復生雙穗。

正德六年,地震,有聲自西北來,牆屋俱圮。

嘉靖初,莊甸坡禾生雙穗者數年。

九年九月晦日酉時,楚雄有星大如日,自東流於西南。

十年夏,楚雄泮池內蓮開並蒂三花者二。明年,復如之。

二十四年十月朔,楚雄城西五色雲見,光彩奪目,自未至申乃散。

三十三年六月,𥔲嘉縣地震。

三十七年三月,楚難城中火,自申至丑,燬民居數百家,武侯祠亦燬。四十年,舊址復火。

四十年,南安州安童堡絕頂山吼,聲聞數里。明年,遂有嘯聚焚掠之變。

四十三年,楚雄旱,牛大疫。

隆慶元年,楚雄大有年。

六年五月,𥔲嘉大水。

恠異

编辑

二馬化龍。唐蒙氏時,楚雄有野馬二,風雨關於原野。久之,化爲龍,大者逸入東南村塢,小者逸入西南山谷。僰人呼馬爲驃,因以名村。

預夢龍謁。國朝成化甲辰,知府邵敏自南都來,路過洞庭,舟中夢一方巾藍袍人來謁,曰:紫溪龍王也。及抵郡祀龍,見塑像儼如夢中所見,大駭異。前飭廟宇虔祀之,迄今無敢怠焉。

玄武夜見。正德中,楚雄王某者居山後,秋初夜起,忽見西南方天開,旌旗前導,玄武之神後出,向北而去。正駭異稽首不已,時星月交渾,內外了了,移時方合。出舊志。

石隙金蟆。楚雄城西鳴鳳山腹有磐石,高五尺餘,闊倍之。其裂隙處僅可容指,而內稍闊,深不可度。有物如蝦蟆而差小,形絢五色,隱見不常,蓋數百年物也。過者每以銀及見呼面投之,彼或視或含,然罕得遇。偶相值者,輒有吉應焉。

枯柏復榮。南安州西五里有神祠,禱之輒應,庭中有柏五株。自安竜賊叛,樹皆枯槁。嘉靖丁未,知州荀詵將剿賊,指枯柏誓神曰:若陰助減賊,樹當復生。旬日後,柏果暢茂。次年賊平。

毁像受誅。嘉靖甲子,安竜堡賊奚德、奚本、阿益等倡衆數百欲叛,在會基開向眞武廟求卜,卜皆凶。賊怒,抽刀砍像井,砍左右四將手足。後賊爲官軍所殺,其被刀之痕皆如廟像之數,不失尺寸。

曲靖府

编辑

災祥

编辑

〔國朝〕

编辑

弘治三年,霑益州大水,李樹結木瓜,後有普安之變。

正德八年,霑益州西關災,燬者二百餘家。

嘉靖五年,霑益州復大水,李樹結木瓜,後有尋甸之變。

九年,霑益州大旱。

十三年,霑益州大雪七日。

十六年,曲靖、霑益、陸涼、馬隆、羅雄等處地震。

三十五年三月十四日,霑益州晝昏如夜。

四月二十日,大雨雹如卵。

四十年,霑益州復大水,李樹結木瓜,後有不川之變。

四十二年二月三日,霑益、陸涼地震。

隆慶六年,霑益州地震,壞民居。

萬歷元年三月,曲靖有五虎臨郭。

恠異

编辑

長老投胎。眞峯山長老功行神異,語在仙釋中。成化間,黔國公過宜良,有一人皁冠朱緋,迎謁道旁,左右不見。公問:此中有神祠否?對曰:有土主廟,祈嗣甚靈。時公尙無嗣,遣人禱之,久而無應。公以爲淫祠,欲毁之。夜,林神語公曰:公家世卿之貴,不可以凡胎,俟積功累行者耳,毋以嗣晚爲虞也。公意其闊,尋內人果有娠。一日,公坐廳事,見長老入,俄而不見。公方異之,內報胄子生矣,卽繼軒公也。詢長老化辰與誤辰,不爽晷刻。後繼軒穎敏邃學,多所樹動,稱賢鎭云。

水瀉作笑。曲靖府治有梅家壩,夜間水瀉作笑,兼有殺殺聲,響面弗絕。次日,行人卽苦渰沒之患,覺者弗渡卽免。

賊不出廟。曲靖佑聖廟,嘉靖間,有賊竊取玄帝面像金奔走,自覺已數十里。及天明,仍不出廟,如癡啞狀,守神位不能去,乃就擒。

澂江府

编辑

災祥

编辑

〔國朝〕

编辑

景泰元年秋,澂江淫雨害稼,斗米貝七十索,人採黃花爲食。

弘治十二年十二月初四日,澂江地震,官民廬舍傾壞,人多壓死,月餘乃止。

正德十年,澂江地震。

嘉靖四年八月二十七日辰時,羅藏溪有白氣升天如龍然。

八年八月十四日夜,大雨,山崩,西浦溪水溢入西街城,壞屋損稼。

三十五年七月,澂江有星見於西方,如彗,長數尺,月終乃滅。

三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辰時,江川縣有光五色見于龍鳳山,至已乃散。

四十三年,江川縣大雷雨,地震,晝夜十餘震,浹旬乃止。

隆慶四年二月十四日午時,江川縣有五色光復見于龍鳳山,至暮乃散。

恠異

编辑

泥馬蹂禾。江川縣土主廟前有泥馬二,塑製工巧,形狀神異。成化間,其馬中夜蹂踐田禾,追之不見,如是者屢夜。鄕人伏弩中之,明晨覓跡至廟中,獲矢於馬,遂不復出。

草如持戟。嘉靖丙戌,蟠龍岡上有草開藍花,肖武士戴兜鍪、持矛戟之狀,遍生於山谷間,占者以爲兵象。明年冬,果有尋甸之變。

盆覆螺精。江川縣雙龍鄕,其山無石,皆螺殻積化。昔有夷婦澣衣於河,忽螺精出見,婦驚,急以澣衣盆覆之,其精遂止。後人因以覆盆名山。

蒙化府

编辑

災祥

编辑

〔國朝〕

编辑

弘治十二年夏六月十日夜,地大震,民屋多圮。厥明,白毛叢生,長寸,文廟獨無。

正德十年,地大震,池中水立。

嘉靖二年六月,無雲不雨,有大水自五道河湧出溪流,大水衝埋廬舍田疇。

恠異

编辑

劍痕入石。唐張樂進求與細奴邏以位相讓,細奴邏曰:如我當爲詔劍入此石。拔劍斫之,果入三寸,今痕猶存,如鋸成然。

鶴慶府

编辑

災祥

编辑

〔國朝〕

编辑

景泰五年夏,鶴慶逢密鄕產瑞麥,一莖數穗者百餘本,知府王珉以獻。

成化十六年六月,劍川州大雷雨,兩崖場水湧,衝沒民田二百餘畝。

弘治十四年五月十六日,劍川州地震,聲如雷吼,土城官民廬舍多圮。

正德九年,鶴慶大疫,可者不可勝計。

十年五月六日,鶴慶地大震,官民廬舍傾圮殆盡。

嘉靖三十七年七月,淫雨水溢,越五十八日始消,米粟騰價。

三十八年六月二十五夜,鶴慶漁塘村雷雨大作,山崩水溢,壞民居二百餘所,死者不可勝計,知府林養高賬之。

恠異

编辑

殺生陰譴。劍川崔君廟神姓崔名子玉,祈州鼓城人,正直不撓,仕唐爲長子令,再遷衛州,皆爲民除害,民德之。元時順有夢異,立祠於州南三里。相傳崔君昔於五月五詞諭人曰:是月十六日毋得殺生及漁獵,犯之必遭官刑。陰譴時,有朱、竇二人獵,一免爲門吏所獲,將執之官,求免。是夜夢一黃衣吏喚二人至公庭,見神王者晚服,正二人罪,一減其年,一縮其祿,叱還,後果如所夢。

姚安府

编辑

災祥

编辑

〔國朝〕

编辑

景泰四年,姚安旱,民多饑死。

天順間,有烏牛夜見於府東十五里,忽泉水湧出,利灌漑,屢豐年。後人見而射之,牛化爲石,泉遂涸。

成化八年,姚安大水,無秋。

弘治間,大姚縣地震,白塔中裂,再震復合。

正德十年五月六日,姚安、大姚地震,官民廬舍傾圮殆盡。

嘉靖四十年七月,姚安淫雨傷禾。

四十二年八月,霖雨浹旬,一泡,江水溢,衝沒民田。

恠異

编辑

羝羊化石。提舉司東一里許,昔蒙氏時,洞庭君愛女於此牧羊,有羝餂土,驅之不境,掘地遂得滷泉,名曰白羊井。人卽其地立聖母祠,及開橋頭井,得石羊,云卽餂土之羝。後歸於聖母祠,其井卽白鹽井也。

武定府

编辑

災祥

编辑

〔國朝〕

编辑

成化十九年夏六月,武定大旱,無秋。

正德十年五月六日,武定祿勸、元謀等處地震,民居半圮。

嘉靖六年,土酋鳳朝文叛,人民死於兵革者不可勝計。尙書伍文定討平之。

二十八年,武定淫雨,水溢山崩。

三十七年秋,武定大雨雹,傷稼。

三十九年,獅山有白猿一,形大肖,人值之者多傷,集衆始射殺之。

四十三年,土舍鳳繼祖叛,民夷兵死逃亡者無算。巡撫吕光洵剿平後,撫卹之。

隆慶三年,元謀縣大旱,民逃亡者幾半。

恠異

编辑

神滅逆賊。嘉靖四十三年,鳳繼祖叛,副使張天復督兵剿之。至武定,夢虎垂翼於艮方,遂鑄銅虎伏於城隍廟,爲文以厭之。尋擒獲賊祖,其妻阿茄子鳳豸尙逃江外,人心驚疑。右布政使陳善默禱城隍,是夜夢兩虎噬人,作相困之而斃。乃於松子園建哨設守,遂相繼以死,果符所夢云。

景東府

编辑

災祥

编辑

〔國朝〕

编辑

弘治十二年夏六月,地震。

正德十年地大震民居半圮。

嘉靖十六年八月,淫雨害稱。

二十五年秋,大水。

三十五年二月至六月,不雨。

隆慶六年秋,大水泛溢,橋梁盡圮,民居田畝半爲衝沒,米價勝貴,百姓苦之。

恠異

编辑

昏黑三日。弘治間,景東忽然昏黑三日,往來相值,面目莫辨,若夜行然。有司閑於朝,上命廷臣集議行考察法。南京刑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樊瑩承德意考察,罷黜文武官一千一百員有奇。

麗江府

编辑

災祥

编辑

〔宋〕

编辑

寧宗嘉定十七年甲申,有角端獸見於石門關。宋寧宗嘉定十七年甲申,元太祖帖木眞南征東印度,至鐵橋石門關,前軍報曰:有一角獸,形如鹿而馬尾,其色緣作人,言曰:汝主宜早還。帝以問耶律楚材,對曰:此瑞獸也,名角端,能言四方語,好生惡殺,此天降符以吿陛下。陛下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願承天心以全民命。卽日班師。時金哀宗正大元年,元太祖尙未建號也。〔見《元史·耶律楚材傳》〕。毛詩疏:張楫曰:角端似牛角,可以爲弓。元太祖駐師東印度,忽有大獸,其高數十丈,一角如犀牛,能作語,云:汝王宜速還。左右皆震攝,獨耶律楚材曰:此名角端,蓋旄星之精也。聖人在位,則斯獸奉書而生,且能日馳萬八千里,靈異如鬼神,不可犯也。帝卽囘馭。演雅云:代北有角端,能通諸國語。遇謂角端無定產,其日代北,豈以元太祖時有之耶?石門開在麗江府東,印度指南詔也。太祖在石門,前軍到南詔。

〔國朝〕

编辑

正德九年,大疫,民多死亡。

十年五月六日,地大震,民居半圮。

嘉靖三十七年七月,淫雨。

恠異

编辑

知禽鳥語。元時有麥宗者,通安州麽㱔人。生七歲,不學而識文字。偶入玉龍山中,見石盎中水飲之,遂知禽鳥之語。一日,羣鴉在林,有鴉土來,哀鳴甚急,羣鴉從之哀鳴。宗曰:此雄鴉,爲白沙里人所弋。迹之,果然。長而百蠻諸夷之書無不通曉,鄯闡國稱爲異人云。

順寧府

编辑

災祥

编辑

〔國朝〕

编辑

正統五年秋七月,大雨彌旬,山崩水溢,衝沒田廬不可勝計。

成化七年春正月,地震,自巽地而起,聲如雷吼,踰三日始寧。

十年夏四月,嚴霜成凍。

正德十三年秋八月,龍鬬瀾滄江,水騰湧百丈,行者七日不渡。

嘉靖五年,新生材竹實光瑩如珠。

十一年夏六月,阿魯使泥阿城舊山中夜雷雨大作,衆木拔起,本末倒植。

十五年,大饑,人多餓死。知府猛卿以米粥牛羮賬之,活者大半。

二十二年春三月,大雨雹,雹如鷄卵。

二十三年夏六月,候節亭池中蓮花產並蒂者二莖,花且構房子實。

二十九年,瀾滄江邊農者獻禾一秉,每莖三穗,穗大如掌。

三十五年,自春正月至夏五月不雨。

三十八年春二月,有雲見於東北方,狀如華蓋,光燄射人,三日乃散。

恠異

编辑

江中物恠。歲五六月,瀾滄江中有物,黑如霧,光如火,聲如析木破石,觸之則死。或云瘴母也。文選謂之鬼彈,內典謂之禁水。此惟江邊有之,郡治絕無。

烏訴人寃。楚雄卞銅者,居順寧,冶鑄爲業。二徒利其囊貲,欲害之。因卞大醉,鎚斃之,而委於壑。有劉姓者,受誣讞成,見一白烏哀號屋角,去而復來,若有所訴然。如是者三日,迹之,始知屍所。官訊其事,二徒伏辜,劉寃遂白。

北勝州

编辑

災祥

编辑

〔國朝〕

编辑

正德六年五月六日,地大震,城傾,西北民居圮者千五百餘家。

嘉靖九年,大饑。

三十八年,槐無華。

三十九年,大水。

四十年,大饑,斗米具六十索。

恠異

编辑

程村變海。州南四十里有村,程姓者居於此。一夜,陸地忽變爲海,海周圍百里許。〔《一統志》〕

督梓:大理府知事李可華

考閱:太和縣學生董學舒

繕寫:楊元達

雲南通志卷之十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