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萬花樓
◀上一回 第五十回 賢命婦獲救回生 忠直臣溯原翻案 下一回▶

  當時朝房內與沈御史厚交的官員,你言我語,都說沈國清不通情理,將上封誥命夫人不備棺成殮,暴露屍骸於土中,原是欺君重罪。今被包拯拿定破綻,倘或起屍,被他救活,沈國清難免過刀而亡了。

  不言奸黨紛紛議論,且說包拯自己忖度,倘將孫武縱回,只恐他情虛要尋短見,反為不美,即令張龍、趙虎領了三般國寶,又邀了孫侍郎帶同沈御史往他府衙而去。只有孫兵部倒也心上不安,不知包拯果能起屍與否,又見他邀了孫武兄弟,以故放心不下,便同至沈府而來。當日包公緣何抹煞李太后之事不提,單奏楊、狄、孫、沈之事,只因尹氏的屍骸過不得七天,倘至七天,就難以還陽了,故以救活性命為先,將李太后之事暫且丟下。

  且說包公進了御史衙,孫家兄弟並至,沈御史只得引至裏廂,大小衙役房吏人等吃驚不小,議論紛紛,不明大人犯了何法,包公來抄沒家產。當日沈御史指明埋屍之所,包爺與孫家兄弟,一同舉目,果見一叢月桂,是新種植之象。包爺立差排軍,將泥土扒開,扒去泥土,仍覺陰風慘慘。穴內女屍,面目如生,略不改色。包公嘆息道:「可憐一位賢德夫人,遭此一難!」二孫兄弟,也覺駭然。沈御史見了,心中煩悶,默默不言。包爺又道:「這屍骸是你妻否?」沈御史說:「是。」包公又吩咐董超。薛霸二役,小心細細起屍。兩個排軍領命,即將屍骸悠悠扶起,安放僻靜所在,又命張、趙二人,將溫涼帽子戴在夫人頭上,還魂枕扶置首下,返魂香放在身上,令四排軍遠離,令丫環侍女近前。

  二孫兄弟心中焦悶,不想包黑之言完全應驗。正要別了包拯回衙,只見包公冷笑道:「排軍速將孫侍郎拿下!他是朝廷重犯,那裏放得?此法律當然。」排軍領命,即上前將孫侍郎拉定。孫兵部見了大怒,挺胸直前,喝道:「包拯!你非奉旨,怎生胡亂拿人?快些放了吾弟,萬事全休,若不依時,與你一同面君。」包公冷笑道:「這案子有你令弟在內,他原是朝廷犯人,是非且待尹氏活了,再分皂白,若詢問後有罪時,應該究辦,倘若錯拿無辜,定罪下官。大人且請回衙,休得多管。」原來孫兵部仗著龐洪之勢,黨羽相連,橫衝直撞,欺侮同僚,單懼包拯的硬性,當日含怒不言,吩咐打道回到龐府,另有一番忿話,不提。

  單表包公令排軍兩人,押了孫武、沈國清一同收禁天牢。但侍郎不上刑具,只因未奉君命,止拘阻他不得回衙,恐眾奸黨等又生枝節。當日沈府家人僕婦,個個嚇得驚慌無措。包爺在御史府中,只待救活了尹氏,然後回衙門供。又吩咐公堂上面,炷上名香,包爺下跪,叩禮當空,告視上蒼,過往神祗,地府閻君,本都城隍,伏惟鑒察,說明奸臣誤國之由,立心秉公報國之意。禱告已畢,仍起而坐於公堂。自有沈府家丁遞送茶湯。是日天晚,將近黃昏,另行佳釀美餚送與包公用畢。不表。

  且說孫兵部來到龐府謁見國丈,龐太師聞言呼道:「賢婿你到沈府去過,可知事情怎辦?」孫兵部道:「岳丈大人,休要提起,可惱這包黑全無半分情面,一到沈府,果然於泥土內起出一女屍骸,面目如生,並未腐消。又將吾弟攔阻留下,說他是案內之人,難以釋放,因與沈兄一併收禁了。倘若尹氏果被這包黑賊救活還陽,只懮究明此事,吾弟與沈兄即難逃遁了。」龐太師聽罷,不勝煩惱。又深恨包拯不往陳州,特趕回朝,偏究此事,老夫也有乾系,日夕使吾不安。便道:「賢婿,吾想沈國清平日之間,十分精細能幹,今此事愚呆了。妻死緣何不備棺槨埋葬,胡亂埋於土內?況屬冬天,自然肉體不消化了。聖上三般還魂活命寶貝,出在東洋高麗,太宗時入貢,留傳至今。前者包拯曾救過被冤兩命,今尹氏又經包公領辦,必能復活還陽。被他究出真情,二人正法,難免一刀之慘,連老夫也有礙的。今日事情破綻盡洩,即深宮通線,也難解救得兩人之命。」孫兵部聽了,長籲一聲道:「可憐吾弟一命斷送於包黑賊之手!」

  翁婿之言慢表,且說包公是晚用膳畢,已有一更將殘,只覺得寒風慘慘,青燈一明一暗。家人侍女在旁,將尹氏夫人聲聲呼喚。少停初交二鼓,包爺早已傳命他家人於夫人睡處,遠遠用火盆四圍烘暖,不一刻,只見夫人手足微微轉動,一呼一吸。有張、趙二人遠遠瞧見,啟上包大人道:「尹氏夫人轉活還陽了,手足已有活動的情形。」包爺聽了言道:「他還陽好了,然他在土數天,身體定沾了寒士之氣,速備姜湯,與他吞下才好。」二役傳言,有侍女忙往取姜湯傾灌夫人喉中。包爺復叩禮上蒼已畢,已有三更時分。尹氏夫人身體移動,雙目微張。包公離位遠遠觀瞧,心頭喜悅,又命取回三般寶貝,道:「夫人身負冤屈,歸陰數日,今幸喜還陽,皆聖上寶物之功。」又吩咐沈府家人小心扶起夫人。又叫眾侍女殷勤守護,不要臥睡。眾侍女遵著包公吩咐,挽夫人進內,小心伏侍沐浴更衣。又有家丁婦女不下百人,都說包大人神手清官,將我家夫人救活,交頭接耳,不勝喜歡。

  且說當夜包公又喚役人將後庭土穴填平,吩咐從役一同回府,已是四更時候。至天將黎明,帶了三般法寶,要繳還聖上復旨。這時大色尚早,君王尚未坐朝,文武官員都在朝房候駕,尹氏夫人復活,文武官知者很多,都說包公是位異人,將人救活,莫非他不是幾間之人?不拘忠佞都有話說。只有孫秀、龐洪心中納悶,有什麼心思來答話呢!不一刻聖上登殿,文武大員呼拜已畢,分班侍立。有包爺執笏當胸,俯伏而奏道:「老臣包拯見駕!」聖上先詢問尹氏之事。包公奏道:「臣啟陛下,那尹氏已於昨夜二更時候還陽。再生之德,皆叨陛下洪恩。今臣復旨,並繳還三般法寶。」天子聽了,喜氣洋洋,言道:「活人之命,功德彌天,今包卿數次救活枉死之人,乃代天活人,其功不小,上帝賜福無涯,如此朕也難及了。但以後如有被屈身亡者,又請此寶,如此拿來拿去,豈不周折費事?如今就將此三般寶貝賜與卿收藏,以後若逢冤屈枉死,便宜行事搭救可也。」包爺謝恩,又奏道:「昨蒙陛下命臣審究李沈氏呈狀重案,伏乞陛下將邊關楊元帥本章,並沈氏御狀,一併賜交於臣,核對分明,並求敕發焦廷貴與臣,方能面質詳明。」嘉祐君道:「依卿所奏。」命內侍速取來邊關本章,並李沈氏的御狀。又下旨天波府,立取焦廷貴,一並敕交包公究明復旨。包公領旨,收接了本章御狀,嚇得龐洪渾身汗下,手足俱麻,想道:昏君主見不善,發交本章猶可,這紙御狀關係不小,包黑好不厲害,非比別位官員可以用些情面的。李沈氏乃婦女之流,倘究查起御狀來,何人代寫,那沈氏縱生鐵口鋼牙,也難抵他刑法厲害。倘招出狀詞是老夫做的,那時烏紗帽子戴不牢了!

  不表國丈著急,且說包公將本章御狀一一看畢,又啟奏道:「楊宗保的本章上,只有狄青一人退敵。」包公又說:「孫武到關,不查倉庫,只詐贓銀多少,並未詢及失衣冒功的緣由,與李沈氏所呈狀上情節毫不相關,此是破綻機竅。況楊宗保身居邊關主帥,執掌兵柄二十餘載,數世忠良將士,朝中棟樑,即聖上也知他是盡忠報國之臣,他怎會私庇狄青,而傷害有功!他既非奸貪之輩,斷無欺君之行。從來婦人告狀,定有主唆之人,臣問案多年,屢試十有九驗。那沈氏乃婦女之流,那有此潑天膽量?內中豈無膽大勢狠之人唆拔他?故敢放膽叩閻,來冒犯天顏。當此之際,陛下也須追究主唆之人,若非尹氏訴冤,險些被奸臣以假作真,而忠良反遭誣陷了!」天子聽了,說道:「當時原是朕未細究,包卿可知主唆呈狀者是誰?」包公推測,十有八九是國支專主,但想,這奸人非別人可比,女在宮中做貴妃,得君寵幸,料想今日扳他不倒,我且留些地步,也罷。倘若不提出唆狀之人,反被這老奸言我無知識沒用了。不免說出機竅之言,恐嚇他一番便了。因開言道:「臣觀此狀詞,句句厲害懇切,平常人吐達不出,定然是朝中大臣主筆,方得有此狠烈之詞。待臣嚴究出其人,定不輕饒,只求陛下準臣嚴究。」國丈聽了包公之言,面色由紅而白,又插不得言。天子又道:「包卿,朕思朝內大臣,盡是忠良,李沈氏又在邊關,去此數千里,小小武員之妻,怎能結識朝內大臣?據朕思來,還是邊關上書吏挑唆,卿也不須深究其人了。」包公道:「臣啟陛下,並不是臣定要追究主唆之人,但這主唆者,看得法律甚輕,居心太狠,要害盡忠良,方得稱心。據臣愚見:其狀定必朝內奸臣所做的事情。此等奸佞,全不顧名節,只貪財帛。李沈氏雖不認識朝內大臣,然只用了財帛,不結識也可結識了。」國丈當時渾身流汗,暗恨包黑賊當駕前挑起老夫的心病,巴不得君王不再詢問,立即退朝散去。

  豈知君王偏偏不會得國丈之意,即道:「包卿,既知朝內大臣主筆,可知何人?」包公又奏道:「此狀詞是一品大臣,權勢很重的御戚所寫。」國丈欲待插言辯駁,又因涉及自己,多有不便;欲待不言,又怕這包黑說出他事來,實是進退兩難,懊悔錯乾此事。君王聽了包公說到朝內一品大臣,又是御戚,心中豈不明白!倘或被他說出來,朕亦無法處分,不如及早收場為是。因道:「包卿,朕思主唆之人,非是正案所關者,卿不須多究了。」包公也猜得君王之意,定礙國丈之故,只得做個人情,稱言:「領旨。」當下退朝。

  不知如何審辦群奸,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回 下一回▶
萬花樓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