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測彙鈔/臺灣府公建同善堂記
目錄 | 蠡測彙鈔 | |
◀上一卷 | 臺灣府公建同善堂記 | 下一卷▶ |
善所以養人也。人苟好善,則慕之者不遠千里,非重險所能閒。臺灣雖在海外,實隸福建行省。當歸皇化之初,賴一、二良有司導民以善,故地日闢、民日聚,遂蕃庶以至於今。
府城同善堂者,海內游客之所稅舍,而久於其地之寓賢經營締構以供行李者也。其初因旅殯之無歸,置義塚於郊外而瘞之;鳩費有餘,爰推澤枯之仁,成柔遠之義,創建會館一所。自前堂、後室以及東、西兩序,但求廓乎有容、樸而可久,俾初至者得所止息,留滯者得免栖皇。並妥天后神主於上,為人所憑依,而以同善名其堂焉。
道光四年,歲在甲申,余以鹿仔港同知暫權府篆,甫聞斯堂經始;閱二年,復以權篆再蒞府城,則落成已浹歲矣。倡議為陽湖汪味羹、徐雪蕉、山陰程秋帆,襄事者嘉善朱潤川、海鹽高東巖、錢塘吳桐並陽湖莊蕚堂;而味羹、秋帆兩君始終其事,尤不辭勞瘁。計費白金二千有奇。功既竣,仍議定經久章程,凡養生、送死、賙窮、恤匱所需,或取諸租息、或按年捐輸,井井有條。自閩、粵兩籍而外,凡四海九州,彈冠挾策、洋洋于于而來者,無不在聯絡之中;洵哉大同而不繫於私也!
考同人之彖傳既曰「通天下之志矣」,大象又曰「君子以類族辨物」,說者謂所以審異而志同也。儻所同弗辨善與不善,斯有乖於君子之道而不可貞。即如臺郡熙攘往來,其類不億。占籍之民,閩、粵各自為類,而閩之中又分漳、泉,粵之中又分潮、嘉,但以鄉里為異同,而善與惡揉而雜焉,海外遂紛紛多事矣。誠能聞同善之風而勃然興起,何難偏黨漸化、徙善遠罪而不自知。即測水占風以來同,亦無不羨樂郊樂土,履險若夷,其善氣之洋溢曷有既耶!
抑又聞唐元和孔尚書節度嶺南,貧士之落南不能歸者,與流徙之冑百餘族,用其才良而廩其無告,如昌黎南海神廟碑所稱;則斯堂義舉,有司當獨任其事,而顧諉之寓賢,似非無忘賓旅之誼。所期過斯堂而顧名思義,勉濟人之善政,不苟同以為斯世善,庶無惡於民、無愧於神,即後來者皆因斯堂以觸目警心可也。
汪君名和鼎、徐君名晉諧、程君名裕、朱君名浩、高君名融、吳君名同、莊君名廷梅,宜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