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陳密抒愚悃疏

覆陳密抒愚悃疏
作者:李鴻章 
1884年
本作品收錄於《道咸同光四朝奏議

  前大學士、署直隸總督兼署北洋通商大臣、一等伯臣李鴻章跪奏,為遵旨覆陳密抒愚悃,恭摺仰祈聖鑒事。

  竊臣承准軍機大臣密寄,三月二十五日奉上諭,中國自與法國通商以來,講信修睦,歷有年所,惟期永固邦交,嗣法國與越南搆兵,當以越南為我朝藩服,不得不為保護。且越境土匪滋擾,尤恐竄入中國邊疆,是以派兵駐紮北圻地方,以資防堵,仍一面照會法國使臣,以免彼此猜疑,乃越南昧於趨向,首鼠兩端,致使該國教民,抗我顏行。此皆越南君臣,不識事機所致。朝廷與法國,並不願傷睦誼也。本日據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接到李鴻章電報,興化已被法人據守,粵稅司德璀琳密稱若早講解,可請本國止兵等語。自係為保全和局起見。著李鴻章通般籌畫,酌定辦理之法,即行具奏。李鴻章籌辦交涉事件,責任綦重,疊經被人參奏,畏葸因循,不能振作。朝廷格外優容,未加譴責。兩年來法越搆釁,任事諸臣,一再延誤,挽救已遲。若李鴻章再如前在上海之遷延觀望,坐失事機,自問當得何罪。此次務當竭誠籌辦,總期中法邦交,從此益固,法越之事,由此而定,既不別貽後患,仍不稍失國體,是為至要。如辦理不善,不特該大臣罪無可寬,即前此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亦不能當此重咎也。等因。欽此。仰見聖慮精詳,洞燭時勢,訓勉周至,曲示矜全,曷勝惶悚。竊惟中外大局,關繫綦重。若不綜其始終本末,則事理不能顯著,而籌畫恐有難周。臣敢披瀝肝膽,謹為聖主密陳之。蓋法人之經營越南,實在二十年前,始取西貢六省,為其屬地,繼復攻奪河內、海防等處,旋踞旋退,偪脅越南與立條約,認為法國保護。斯時中國尚有內寇,未暇詰問,法人以中國向不務遠略,誤謂鐵案已定,遂謀漸佔越南矣。光緒六七年間,法人籌兵籌餉,端倪大露,中國始悉其隱謀,議者遂僉陳保護越南,經營北圻之策,所以維體統而綏邊圉,其為謀固忠也。無如法人蓄銳積慮,已非一日,竟成騎虎之勢,攻城奪地,不留餘步,中國爭之以口舌而不應,爭之以函牘而不應,不得巳而派兵分駐越境,其事雖自朝廷主之,臣之愚見,亦謂借防邊為名,隱掣法軍之勢,不難乘機講解,使彼此可以收場。八年十月,適法國前使寶海過津,有分界保護之議,臣知相持既久,必致決裂,因與酌訂辦法三條,以期漸有結束,乃外而疆臣,內而言路,皆不以臣言為然,均謂越地必不可分,通商必不可允,而法之政府,亦不肯遵約,竟撤寶海回國,於是越南之患,愈變而愈棘矣。自昔艱難之世,議論愈多,則是非愈淆,而任事者亦愈無把握。迄於今日,西洋各國,紛至沓來,尤為千古未有之奇局,其中得失利病,非閱歷有素者,驟難得其要領,即如滇境通商,他日果得人妥辦,於國於民,決無大損,可於各海口通商之事驗之。法人即得越南,形隔勢阻,豈能遽入滇粵。但使妥訂約章,畫界分守,當能永久相安,可於中俄接壤之事驗之。至於藩邦見削,外侮交乘,中國宜奮兵自強,式遏敵燄,乃為正理。惟是用兵必先訓練,西洋各邦,皆以數千年之戰國,研究兵理,講求利器,精益求精。中國風氣初開,強弱不齊,未必各省皆有勁旅。用兵必先裕餉,西洋賦稅繁重,往往什取三四,一遇戰事,富商集餉,動逾千萬。中國兵燹水旱之餘,閭閻困苦,財力殫竭,未必商民能輸鉅餉。況有乾隆五十四年成案,孫士毅進圖安南,既得復失,高宗純皇帝撤兵引咎之諭旨,載在方冊,前事可鑒。既審勢而量力,不能不持重以待時。去歲廣西撫臣徐延旭,慷慨談兵,嘗稱欲盡殲法眾,克復西貢,乃未幾而一蹶不振。臣未嘗不壯其志,而又深憫其不知彼已,不達時宜也。臣於去夏奉命赴粵,當時起自田里,驟無可攜之軍,暫駐上海,籌調兵餉茫無著落,適法使德理固來議越事,毫未就緒。曾臚陳和戰大局一疏,奉旨飭催回津,籌備海防。秋間德理固復來會議,該使氣燄頗盛,要挾較多,不能遽就範圍,實亦無如之何。蓋法人之欲得越南,始終不稍髮勁。倘允其將駐越諸軍,退紮邊界,非惟眾口必譁,亦與廟謨不合。且我軍無端自退,與力屈而退,同一棄越,固不如暫與磋磨,徐待其變。故臣於山西不守之後,尚主堅守北寧之議。此臣前後籌辦越事,未敢遷延觀望,亦非敢畏葸因循也。茲奉特旨。責臣以竭誠籌辦。今日事勢至此,恐不能如前歲與寶海所訂三條之妥,然誠能速與議結,猶可比之遇險而自退,見風而收帆,凡事慮敵之要挾,不如行之於敵未要挾之前,謂其意之自我出也。凡事畏敵之決裂,不如先示以我無決裂之心,俾其計之無所施也。詳譯稅務司德璀琳與法總兵福祿諾函意,似尚不無轉機,果其措注得手,則不貽後患,不失國體兩層,或尚可以辦到。中國誠能先結此案,以其閒暇,選將練兵,通商裕餉,造船簡器,內外同心,切實經理,何嘗不可爭雄於各國。惟是事平之後,我君臣上下,當共臥薪嘗膽,講求實事,不宜復尚空談,互相牽制,乃有蒸蒸日上之機。至目下法越一事,總當竭臣棉力,以期仰副聖懷。然不能不鰓鰓過慮者,約有兩端。大抵國勢隨兵勢為轉移,法既連佔越地,日肆鴟張,即與講解,豈能盡如人意。將來越地分界,必有以分界太少為言者。滇境通商,必有以通商宜拒為言者。其他條目不少,指摘必多。臣既膺重寄,固當順受其責,而不敢有辭,力當其衝,而不敢畏避。但恐意見益歧,則謀議難定,枝節橫生。此一端也。法為歐洲強國,而議院各黨,持論每有異同。今揆其本計,雖非必欲失和,亦難保無傾邪喜事之徒,別創新議,或要我以必不能行之事,則羈縻之中,仍當竭力迎距,恐難剋期成議。此又一端也。夫天下事本難逆料,若辦內政,則謀定事舉,可以操券而成。惟議立和約,必俟兩國俱允,方能定局。其遇事機緊迫之秋,往往一言不合,則玉帛變為干戈,一人阻撓,則風波起於呼吸。苟非眾志悉協,時會已到,決難強為撮合。臣前所以屢與法使會議,而無成功者,職是故也。為今之計,挽救不宜再遲,苟彼降心相從,臣必因勢利導,趕為設法。萬一彼所要求,有必不能從之事,臣當盡力駁拒,不稍遷就,仍復加意籠絡,徐圖機會。尤願宸衷豫為審定,何者可行,何者難允,先具大略規模,庶幾國是衷於一定,不致為眾論所搖,而臣亦有所遵循矣。抑臣更有請者,交涉大事,獨任則難於操縱,合辦則易臻周密,將來法使若奉其國命來商,應請旨於軍機處總理衙門才望卓著之大臣,簡派一員,馳赴天津,統籌斯事。臣雖駑鈍,必當殫竭智慮,和衷會商,務臻妥洽。如蒙聖明俞允,俾臣屆時遵辦,大局幸甚,微臣幸甚。所有遵旨據實覆奏緣由,恭摺密陳,伏乞聖鑑。

  ↑返回頂部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