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齋先生文集 (河沆)/卷下

卷中 覺齋先生文集
卷下
作者:河沆
1813年

附錄

编辑

世系

编辑

按河氏世譜其先慶尙道晉州人始祖拱辰仕高麗封衛社功臣其子孫世居于晉相繼昌顯云

始祖拱辰 則忠 卓回 挺才 南秀
高麗顯宗朝以尙書左司郞中奉使契丹不屈死節文宗朝震贈衛社功臣同卒章事圖形閣上 尙書工部侍郞 文科四門博士 文科翰林學士 文科通議大夫檢軍器監
富深 恃源 允丘
文科通議大夫檢軍器監 文科隱不仕 贈純忠補祚功臣輔國崇祿大夫判司評府事晉康君 贈純忠積德秉義輔祚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右議政判兵曹事晉康府院君 文科通政大夫府尹
之溟 應千
文科嘉善大夫漢城判尹 生員通訓大夫草溪郡守 進士司醞署直長 進士奉直郞顯信校尉義興府衛 進士中直大夫黃澗縣監配淑人高靈申氏護軍泌女
麟瑞 鏡昭 爲后 自濂
生員 字浩源員生參奉配柳氏縣監禮源女墓州西水谷鷹峯配墓泌坊洞
女柳德龍
世溥爲后 景淸 星海爲后 禹泰
世溥出后
世淵 瑞淸 錫中 聖泰
晉淸 漢中 兼泰
五淸 立中 深泰
懿賢

行狀

编辑

先生諱沆。字灝源。姓河氏。晉州人。覺齋其號也。上祖曰拱辰。高麗顯宗時。以左司郞中。使契丹。不辱君命。竟死節。贈平章事。其後代有聞人。爲晉陽大姓。入本朝。有諱游。漢城判尹。於先生爲六世。曾祖諱應干。進士。祖諱瀅。縣監。考諱麟瑞。俱中生,進。嘉靖戊戌。生先生于水谷里第。聰穎異凡兒。及受學。不煩勸督。日誦數卷。文不錯。生員公甚奇愛之。詣敎於后溪金先生。及南冥先生入德山。先生執贄。受小學近思錄諸性理書。講究傳習。不離離文側。曺先生嘗曰。吾得人而敎誨也。每以吾友稱之。隆慶丁卯。占司馬第一名。自是不復事公車。杜門靜掃。以經籍自娛。每日鷄初鳴。盥櫛衣冠。入省親闈。退而焚香端坐。終日讀書。當時諸斯文以爲小學鷄初鳴。咸盥櫛等語。只於黃卷中見之。未見有行之者。今於覺齋而見之。若覺齋。眞小學君子也。己巳辛未。連遭考妣憂。治喪居喪。式禮罔愆。廬墓終制。壬申。南冥先生有疾。先生侍側數月。衣不解帶。及易簀。心喪三年。丙子。與守愚堂崔永慶,寧無成河應圖潮溪柳宗智諸賢。建德山院祠。以薦再除參奉。竝不赴。嘗結茅于大覺村覺峯之下。因以覺爲其齋。晩年還舊居。題其堂曰來復。大書百勿旗,三字符六字。揭于壁。各有節目。以爲常目自省之方。齋前鑿池種蓮。列植梅竹于其岸。日靜處齋中。樂與同志。講究經旨。有時命爵微醺。言笑款款。情意藹然。人皆興慕不已。萬曆庚寅十二月十九日。考終于來復齋。年五十三。門生舊要。買棺襚衣以治喪。各盡其誠。功緦外加麻者數十人。以辛卯二月十七日甲申。葬于大覺村壬坐之原。後移奉水谷月牙洞負艮原。夫人大丘柳氏。縣監禮源之女。生一男一女。男曰鏡昭。女適士人柳德龍。鏡昭無子。以從弟受一之子瓘爲嗣。瓘有男曰自濂。先生天稟甚高。剛毅明潔。夙親有道。擩染典訓。其於立心制行之方。日用彝倫之則。蓋已講之熟矣。是以其事親也。愛敬備至。甘旨之供。溫淸之節。莫不殫竭心誠。而尤以先意承志爲務。朝脯所進將撤。必請所與。有時作嬰兒戲於側。以娛親心。其祭祀也。雖祁寒暑雨。床卓器皿。必躬自洗滌。齊居之日。雖甚親密。皆謝不見。其友于也。與兄喚醒公。終日同處。讀書講論。其有見解不合處。不以聲氣加之。從容辨難。至開悟而已。喚醒公客居商州。其看雲之思。對床之樂。發於書疏唱詶之間者。令人生油然之心。其接人也。賙窮恤匱。不計有無。人有疾病。不啻在已。至爲之躬試針藥。多所全活。聞人有喪。必先往後罷。時人以爲若無覺齋。送終者不得盡禮。於書無所不讀。至陰陽醫藥之屬。亦皆涉獵旁通。而尤尊信小學近思錄。潛心玩繹。匪苟知之。必允蹈之。推而之於訓誨生徒。見其有徒事口耳。而不務踐履者。則曰。何其徒徇外而爲人。甘自棄而不知恥也。又曰。黃卷中自有嚴師畏友。而讀者以陳言看了。故竟無得力處。若濯去舊見。以新心靜看。則洋洋聖謨。無非郤疾之靈丹。又贈詩曰。爲學貴中正。不然徒口耳。蓋其所以諄諄告誡者。不出於脩身模範。爲學科程。故一時及門之士。如松亭思湖諸賢。皆以名儒聞。其爲文章也。根據義理。典雅條暢。不蹈襲前轍。而自成一家。至觸物寓興之什。率多傷時感古自警誨人之語。實有三百篇勸懲之遺旨。而其餘藝心畫。亦遒勁生動。天使見而異之曰。此人胸中。無一點物慾。嘗得雷龍眞。掛諸堂壁曰。龍者。鱗族之長。四靈之儔。其德神。其功澤物。聖人作易。取之爲爻象。此吾所以爲堂玩者也。又曰。物無巨細。道無精粗。聯紙爲帖。自宗黨表黨生卒之時日。以至本朝中朝國恤之年月與夫冠昏喪祭之合行於日用者。莫不列錄。名之曰佩珍。恒置囊中。雖絶意名塗。晦跡林泉。邈然若無意於世。而其愛君憂國。傷時閔俗之心。蓋未嘗忘也。嘗有詩曰。江上老𰞭月。村居非本志。感時花濺淚。吾與杜子美。又語學者曰。古之學者。將以成已而成物。今之學者。徒以賣已爲心。水火之民。何時可拯救也。且如科業。固害我家事。然國家取人。只有此一路。士生天地間。不合自錮。若非甚無道之世。則不妨從衆。古人云。不患妨工。惟患奪志。苟吾志之確。外至者何能陷郤我乎。嘗草疏數萬言。皆匡君救弊之術。而逸不傳。又嘗欲疏籲守愚冤。而知其無益而止。又有斥李栗谷疏。噫。先生一韋布耳。而目擊時事睽垂。不勝嫠婦之憂。乃敢出位瀝血。言人之所不言。爲人之所不能爲。倘非忠義輪結於中。而禍福不入於心者。能之乎。嗚呼。先生之沒。且將數百餘年矣。重以兵燹。遺文蕩佚。無以考尋其萬一。然其幸存而未泯者。使善觀者觀之。亦足以爲文豹之一斑。大鼎之一臠矣。況其一時師友稱詡之言。南冥曰。雪中寒梅。守愚曰。沙上白鷺。德溪曰。氣象沈靜。處事從容。寒岡曰。覺齋與守愚。氣象雖不同。然臨大節而不可奪。則覺齋亦然。至於學問。尤有功力焉。此皆賢師友信筆也。後之欲求公者。求於此足矣。又何必多乎哉。先生之沒十六年。揭虞于大覺院祠。而尙闕記德之狀。於是院之儒士。相與謀曰。失今不圖。則恐愈久而遂致眛眛。枉煩儒生河君景賢。副以一封聯問。不遠累數百里而謬屬焉。顧此眇末後生。老洫不文。其何能屬事比辭。摸擬古賢德行之萬一。蓋嘗百拜以辭。而景賢甫相守不舍。竊感僉君子尙賢之誠。下問之意。遂忘其僭猥。謹就諸賢敍述文字及家狀中。掇拾成篇以歸之。倘秉筆君子。不以爲罪。而有所採擇焉則幸矣。

上之十三年壬申重陽節。嘉善大夫。行龍驤衛護軍兼五衛都摠府副摠管聞韶金㙆。撰。

行錄略

编辑

柏谷陳克敬

公諱沆。字灝源。弱冠。事南冥先生。先生愛其才高志篤。遂勸讀小學近思錄諸性理之書。自是餘事擧業。學專爲己。日講明義理。南冥先生每稱吾得人而敎誨也。及先生歿。公爲服心喪三年。與宗族同居一洞。俱得其懽心。至於俗子武夫。無不悅服焉。丁卯。中司馬。以薦再除參奉。皆不就。卜新居于大覺村。因號曰覺齋。晩年還舊居。題其堂曰來復。素多疾病。罕出入。與守愚堂交密。及守愚被禍。公製疏欲伸理。不果。年五十三。以疾終。

公氣質淸高。耿介拔俗。無一點塵世氣。一時士友。皆稱爲雪中梅。踐履純正。言行有規。南冥甚器重之。每以吾友稱之。其待人。不委隨苟合。有大過不可規者。輒顯斥之。小不容貸。嘗見同壻達城令曰。此人不吉。若不善處。禍將及吾。盡逐其婦家臧獲。絶不通。後果釀禍。人服其知人。爲文章。不肯蹈俗學軌轍。詩亦淸遠有氣力。成一家體。事父母以色養。睦親姻無違行。侍先生病。未嘗解帶。服如喪父。所著詩若文甚多。幾失於兵火。可惜也已。

與守愚堂。氣象雖不同。而甚相敬重。守愚曰。灝源。沙上白鷺也。德溪曰。灝源。氣象沈靜。處事從容。

當時諸斯文曰。小學中鷄初鳴。咸盥等語。只見於黃卷上。未見行之者。覺齋則一切行之。是乃眞一小學也。

習字。愛崔文昌石碑。嫌其佛語。折聚爲唐律。筆跡遍諸屛障。天使見之曰。此人無一點物慾。

聞人之喪。必親匍匐。先往後罷。時人曰。若無覺齋。送終者不得盡禮云。

鄭寒岡嘗來謁於德川書院。因與諸生曰。覺齋與守愚氣象雖不同。然在刀鋸鼎鑊中。臨大節而不諱。則覺齋亦必同然。至於學問。則尤有功力焉。

東溪權濤

公諱沆。字灝源。氣質淸高。耿介拔俗。無一點塵世氣。一時士友。皆稱爲雪中梅。早登南冥先生之門。先生愛其才高志篤。遂授以小學,近思錄及諸性理之書。自是不屑擧業。專尙爲己之學。喫緊義理。日事講究。踐履純正。言行有規。先生甚器重之。每以吾友稱之。其待人。不委隨苟合。旣有室久之。聞婦翁家有變。盡逐其臧獲。終不與通。朋友有大過不可規者。輒顯斥之。小不容貸。爲文章。不肯蹈俗學軌轍。詩亦淸苦有氣力。成一家體。以親命黽勉赴擧。中司馬一等。親沒。遂已之。侍先生病。未嘗解帶。莅終事。盡情文。持服如喪父。門下高弟如吳德溪諸人。皆以爲不可及。事父母以色養。睦宗族無違行。以薦再除參奉。不起。中歲。移居大覺村。仍號曰覺齋。晩還舊居。又號曰來復。所著詩若文。經亂不盡傳於世。可惜也已。

浮査成汝信

公名沆。字灝源。中生員。耿介淸粹。英才秀出。弱冠。謁南冥先生。先生愛其才。遂勸讀小學近思錄等書。自是專尙爲己之學。於義理上。日事講究。踐履篤實。言行有規。晉鄕之士。稍知趨向之方者。皆公爲先導也。先生歿。爲服心喪。再除參奉。不就。中年。移居大覺村。自號覺齋。

凌虛朴敏

河覺齋諱沆。字灝源。晉州人。嘉靖戊戌生。弱冠。登南冥先生門。先生每自多其得人。以親命赴擧。中生員。謝絶公車。專意性理。日必淨几炷香。整衣冠危坐。講明聖學。孜亢不怠。壁上分書百勿旗,三字符。各盡節目。爲脩省之要。居家律己。以孝友爲本。丁內外憂。十年侍湯。六年居廬。至誠如古人。

從孫監察璿

先生嘗受性理之學於南冥曹先生之門。學問精深。操守的確。先生愛重之。每稱吾友氣象淸高。形如瘦鶴。故嘗指之曰雪中梅。以此同門之人。皆稱雪中寒梅。沙上白鷺。先生歿。爲服心喪三年。爲親赴擧。中司馬一等。再有徵命而不起。搆數椽書室于大覺村。因號之。暮年。還于舊業。改號曰來復齋。日與士友討論經傳。內盡孝悌之行。外講治平之道。至於好善嫉惡。言笑取舍。皆有律度。當時乘肥衣輕之徒。咸知畏服。韋布向學之士。幸若登龍焉。善於文詞。而尤長於詩。又精於筆法。瘦勁體奇。天使見之曰。此人胸中。無一點物慾。嘗抄聖賢緊語要節。撮成一卷書。爲日夜觀省之資。又抄禮制法律百物名目歲月節序。酬酢接應。巨細精粗。無不參酌。書而藏之。名曰小硯。以備人家日用之規。壁上書百勿旗三字符。各有節目。爲一身自飭之方。及丁內外艱。居廬盡誠。爲鄕里所服。晩年。兄弟分居。喚醒處尙州。先生處晉州。衰齡遠路。雖隆寒盛暑。每歲必一再候。其在朋族。不視高下親疏。有疾則針藥之。有喪則匍匐之。一時交遊如吳德溪,金東岡,鄭寒岡,柳西厓,崔守愚。皆心相推許。義若兄弟。其餘追隨如孫撫松天祐,柳潮溪宗智李竹洞琰,愼宏弼金勵諸彦。皆一時名勝。至於鄭仁弘。雖在同門。常病以局量之偏狹矣。及先生沒。多士創立祠宇於覺齋舊址。卜日奉安。因有德川配享之論。而竟爲仁弘所搪而沮其論。其後。鄭寒岡來謁於德川書院。因與諸生曰。覺齋與守愚。氣象雖不同。然在刀鋸鼎鑊中。臨大節而不諱。則覺齋亦必同然。至於學問。則尤有功力。而守愚尙已入配於廟。覺齋猶未參享。此實吾儕之所羞。士林之所欠也。時李淸風丈大期權參議丈濤,姜參議丈大遂。相繼發文。配享有日。而又遷延未果。至今爲士林之嗟惜。其平生嘉言美錄。百世可傳。而不幸壬丁兵燹。蕩失無餘。其入學規模。造道淺深。竝至湮沒。而何幸正言吳長作奉安文曰。學遵敬義。行全孝悌。介然自守。吾道之師。又常享文曰。篤學勵行。操守端的。子諒愷悌。爲世矜式。篁巖朴齊仁祭文曰。氷壺性情。秋月襟懷。篤學力行。爲世模楷。此可謂實錄也已。

遺事

编辑

松亭河受一

嘗得雷龍眞於京師。掛諸堂壁。以朝夕寓目焉。常謂龍者鱗族之長。而四靈之一。其德神。其功澤物。是以。聖人作易。取之爲爻象。君子爲學。取之爲涵養。此吾所以爲堂寶者也。

嘗聯紙爲帖。名曰佩珍。處之囊中。內則宗黨表黨生沒之時日。外則本朝中朝國恤之年月。大之冠昏喪祭。因時損益。合行於家者。小之古今歷代國號。聖賢名位姓氏。以至醫藥之法。陰陽之理。凡日用事物當行之道。無所不錄。一擧而盡之。蓋道無精粗。故物無巨縮也。

謙齋河弘度

寒岡先生到德川書院。語及守愚,覺齋兩先生曰。若論天資。覺翁爲佴。論其造詣之精深。充養之完好。則非等閒可及。亦知其見重於一時也。

晉陽鄕賢錄

编辑

西溪朴泰茂

河覺齋諱沆。字灝源。平章事拱辰之后。進士麟瑞之子。嘉靖戊戌生。氣質淸粹拔俗。無一點塵世氣。弱冠。師事南冥先生。學問精深。操守的確。先生每曰。吾得人而敎誨也。愛之如一家人。常淨几炷香。整衣冠危坐。手持近思錄。且讀且玩。孜孜忘倦。以親命就試。捷隆慶丁卯司馬一等。仍絶意進就。朝廷賢之。再除參奉。不就。日與學者討論經傳。抽聖賢緊要語。撮成一卷書。又抄禮制法律百物名目。名之曰小硯。以備日用之規。壁上書雙額。一曰百勿旗。一曰三字符。各盡節目。爲自飭之方。萬曆庚寅終。享年五十三。公終始從事於住理。而居家律己。一以孝友爲本。丁內外憂。十載侍湯。六年居廬。伯氏喚醒齋洛。居尙州。雖隆寒酷暑。歲必馳省。凡在朋族。不視高下親疏。待之一以誠信。以此鄕里翕然歸心。性廉潔澹泊。不屑意於産業。婦家頗饒。後有變。輒絶不通。其田民皆棄而不收。文章淸越典贍。爲詩多警絶語。筆法亦遒勁近古。南州士多藏之。士林立大覺祠祀之。有遺集一卷。

祭文

编辑

喚醒齋

编辑

嗚呼。我先人誕生二男二女。而二女不育。惟不肖兄與弟幸而生。幼而鞠養於慈母之懷。長而承訓於嚴父之庭。心移彎弓鴻鵠。而目字昏昏。我固癡獃。日記數卷文字。而讀書琅琅。君實聰明。年少我之十歲。學已通於三經。早摳衣於后溪。晩親灸於南冥。學問思辯之敎。敬若神明。敬直義方之訓。昭如日星。日承籍於親堂。視恒在於無形。戲不下於老雛。養何愧於曾牲。歲丁卯之解額。得蓮榜之三名。亦足以光祖先而悅親心。慈顔和兮門闌榮。迨己巳辛未之兩年。連喪考妣而凋零。遘疾覺峯之下。神明若或扶持。痛哭華山之前。行旅爲之停行。保一生於萬死。枯査爲之芽萌。各分携於南北。商與晉兮幾程。夢屢驚於春夜。懷益孤於秋淸。君一歲而一北。哭先忌以粢盛。忽馵駒之戒道。追而送之溪汀。紛諸子之來祖。雜野䔩與村甁。挽行袂以贈恨。或解裝而淹停。是固君之所有。人各爲之將迎。我曠歲而一南。拜華嶽之先塋。奉香火而益虔。實由君之孝誠。及我行之將理。君亦追於江城。共執手以難別。兄與弟兮班荊。邇來二十年歲月。都是離合之戶扃。我衰疾之轉重。君舊𧏮之非輕。各杜門而輟行。阻數歲之音聲。歲己丑之仲冬。我扶曳而南征。昭出郊而迎我。弟下皆而拜兄。嗟久別之一會。悲與喜兮交幷。連床夜話。不出調護藥方。同席談論。盡是關敍紆縈。飮食起居兮與之一樣。吹塤吹箎兮無不同情。日月逝矣不居。忽催暮而崢嶸。歲已換而春報。若沈綿之惺惺。賀余車而向商。力君疾而出坰。丹之城兮江之橋。柳之枝兮回靑。各駐馬而遙望。目不極兮路冥冥。嗟余季兮言歸。食思寢思晝思夜思兮徒煢煢。我寒浦之孤雁。君晩沙之脊令。時時書札之報。非所憂而或憂。攪我心而惸惸。逮後便之承信。請卒歲之數罌。苦無便出粟以繼。致君食之不盈。第望明春奉安先主之時。聽君馬之來鳴。忽南奴之入門。言未聞而先驚。果君疾之不起。已皐復於前楹。嗚呼痛哉。余季至於斯乎。傳者誤耶。絶而蘇耶。雜疑信而難評。望南天而痛哭。老淚落兮縱橫。登氷途而載驅。水迢迢兮山庚庚。第四日兮谷口。聲自失兮淚流晴。呼余季兮入門。無余應兮但銘旌。叩棺封以欲開。冀一夢之呼醒。然釘衽之牢固。恐驚魂而飄萍。破棺湯兮難施。返魂丹兮消馨。無一術可以回生。有萬方不得添齡。君之寡妻孤兒弱妾。下及僕御。莫不號天叩地。窮日夜而聲聲不絶。可謂不聞雷霆。以至鄕明遠戚門生舊要。買棺賻衣各盡誠。而成服之日。素冠麻帶。如喪已喪者。無慮數十人。則此足以驗君之平日。有以謙卑遜順。慈祥惻怛。接人應物。各適其宜。而無所厭斁於人。所以致有此事。而爭自義服而心傾也。嗚呼痛哉。余季至於斯乎。天不憖遺。鬼不嗇壽。而埋沒宇宙之精英。數居屯而命奇。白駒空谷兮雲水泠泠。握剞劂而空藏。麤拳大踼兮底所成。聞君之欲叩天門。經營文字。凝思聚精。動數萬言。而寬至焚藁。所謂緘封在骨髓。耿耿空自奇。而浩氣直上。堂堂亭亭者也。抱瑰奇而上征。上帝爲之聽瑩。乘雲雷而進退。帝之傍兮屛營。君之所能者天。洞然無所阻礙。而上下乎八纮。自我言之。孤形隻影。踽踽涼涼。無所係着。所以長慟永傷。哽塞拂鬱。如遡風而墜坑。自君言之。上拜父母。下見子女。陪奉提携。其樂融融。顧此浮世風塵。膠膠擾擾。奚啻大鵬與螟蛉。卜君兆於覺峯。五色土兮截瑛。足以葬君之遺骸。想君心之安寧。朋友助其資糧。州家優其軍丁。事粗完而將窆。神實主其使令。撫其棺瞻其旌。揂足慰此酸苦。入乎地封其土。何所存乎典刑。嗚呼痛哉。王孫草兮不芳。早梅花兮牕欞。春已至兮君不歸。誰與遊於蓬瀛。拙契無所具。聊薄饌乎飯羹。願一降以歆。玆示如在之精靈。片言無以盡。寫文字以通情。願一見而領取。有不司則冥爭。酒愧魯而辭愧拙。無以接焄篙而曉幽明。言至於此。君須一聽。

嗟余季兮何所之。我來數月兮不相見。來復齋兮塵暗。覺峯家兮風凄。欲往尋於書齋。講堂閉兮春寂。欲往尋於華嶽。松楸晦兮雲冥。欲往問於山中。路阻絶兮空悵望。欲往問於滄海。波浩蕩兮難容。舟欲上籲於帝居。雲關遙兮漠漠。欲下叩地祇。坤靈老兮矇矇。四方上下無所尋兮。哀余慟兮何時歇。朝發軔於故里。夕埋玉於新阡。歛傾國之瑰奇。入長夜之無日。封四尺之土兮。誌後日靑山之墳。築一層之階兮。作淸魂盤旋之地。上去先隴兮。無別地之遐。下與兒墳兮。有同原之近。朝而華山兮暮而覺。於此於彼兮徜徉。扶余老而治襄。彌數月而粗畢。力不周於厚葬。顙有泚而心怩。嗟余長於十年。謂兄死之先弟。胡余季兮徑去。反使我而長號。年已逾於六旬。迫殘暉於西嶺。當朝露之草草。疇哭我之屍。傍我之居兮商顔。我之行兮將理。無面目兮可見。願魂夢兮相隨。奠醴酪於墳前。冀英靈兮來格。

河受一先生從姪。號松亭。

编辑

恭惟英靈。實鐘間氣。英英振振。淑人君子。有德有行。有學有文。具玆衆美。絶俗離群。其德維何。曰仁曰義。仁以存心。義以處事。惟其存仁。睦族和隣。惟其處義。色不失人。恭儉正直。慈祥愷悌。其行維何。曰孝曰悌。孝以奉先。悌以盡禮。華岑一髮。商山千里。春草秋霜。幾傷幾思。其學維何。遡洄南冥。一心繕性。惺惺工程。奮氣用力。縛虎捕龍。潛心所樂。霽月光風。六有三省。始終自律。高明剛毅。罔懈終食。陰陽根窟。醫藥君臣。小道大道。咸究入神。凡民疾痛。擧切吾身。投我神丹。多活群生。古道若行。種德可亭。嘗披琅玕。再奏天庭。或者不知。曰己多道。君民堯舜。實惟素抱。推其餘緖。發爲文章。本諸詩書。迺翺迺翔。旁搜今古。載馳載騁。淸奇雅簡。若發笙磬。戛陳拓新。高出常科。匪蹈匪襲。自得之多。尤長於詩。觸物成吟。傷時之感。思古之心。誨人之訓。自警之箴。咸寓以律。有三百旨。或者不知。玩物有刺。言志而已。豈曰玩物。又推餘藝。必楷心畫。道家風骨。雅愛崔法。約碑爲絶。別成小帖。一點一畫。動效瘦勁。匪直要好。蓋云持敬。嗚呼哀哉。有此德行。有此文學。倘遇際會。羽儀龍躍。可經斯世。可華一國。琮璜在璞。孰識其珍。驊騮旣瘦。相者何人。有鶖在梁。有鶴在林。季女斯飢。南山斯深。時耶命耶。莫究其故。分甘嘉遯。樂我朋友。一世交遊。水火燥濕。要輔我仁。豈事徵逐。世隨事變。一時零落。丁丁伐木。傷我良執。有懷欲達。邈邈閶闔。信義一念。血可凝碧。疫精無益。祗自殞性。嗚呼哀哉。平生所性。嫉邪喜正。人有片善。貴重鐘鼎。絶意紛華。一味澹泊。安窮守約。淸脩苦節。桂玉雖貧。潤身者足。佳山勝水。性所樂適。塵居村巷。本非所欲。常得美地。欲所藏修。鷗鷺𰞭霞。四時爲儔。有志徒勤。未遇名區。爰卜一舍。大覺之陽。上有蒼松。俯有方塘。一簞一瓢。十載棲息。晩脩故業。扁以來復。壁有圖書。庭有花竹。時有親朋。或話或酒。從容酬酢。樂此邂逅。飮至微酡。方寸浩浩。淸誨情談。激切懇倒。聞者見者。莫不興慕。擬侍百年。敬奉杖履。豈意天夭。㭬之斯漙。山頹樑折。我將安仰。凡我昏蒙。誰復指掌。曾聞天道。必壽仁者。纔享中身。豈云壽也。又聞天道。吉人是輔。一生困終。福善奚保。夭壽窮通。孰主張是。彼蒼者天。胡寧忍此。覺峯峨峨。落水洋洋。華山茅山。星岡松岡。相隔一岑。可相通望。魂魄千秋。永保徜徉。嗚呼哀哉。受一不肖。幼自出入。謬蒙收恤。每降辭色。中宵侍席。獨立趨庭。或時燕見。或時隨行。常謂受一。言或知聽。心事世事。物情人情。脩身模範。爲學科程。或巨或細。或粗或精。或上或下。或古或今。或常或變。或淺或深。咸皆面命。剖析諄至。又謂受一。稍涉經史。肇自太古。俯及叔季。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某仁某義。某智某禮。某聖某賢。某愚某狂。某得某喪。某短某長。亦皆耳提。反覆告諭。至如論文。或詩或賦。此高此下。此壯此弱。此工此拙。此淸此濁。此新此俗。此熟此生。悉無所隱。亦且丁寧。今其已矣。誰復瞻聆。今其已矣。誰復儀刑。言徒在耳。炳若日星。顧惟頑質。如石廁玉。斥鷃鐘鼓。徒自驚躍。未奉一訓。負思背德。言念至此。顔厚有忸。但有一事。庶欲效力。我叔雖亡。音徽尙新。平生所著。散出無倫。雖曰空言。實關風敎。師友一錄。益切世道。願輯一帙。類聚彙分。藏諸巾笥。以待子雲。時或奉讀。以永羹墻。寧力不足。庶此不忘。嗚呼哀哉。瞻彼庭梅。手自封植。其華粲粲。宛然玉色。瞻彼墻竹。手種成列。其葉靑靑。宛然淸節。不腆荒辭。意短文拙。無條無理。次第亦失。休光潛德。詎形髣髴。祗自告虔。一觴奉訣。

輓詞

编辑

喚醒齋

编辑

己丑冬來見。連床共樂怡。形羸殘骨露。息短左關微。中夜常摩手。平朝每察肌。君憂傷我酒。吾戒揜君扉。我老空黃髮。君良是白眉。數奇從草野。契泊任寒飢。歲去謀行計。春來又別離。江橋勞目送。山郭費心思。書尺稀家信。音塵阻驛逵。長吟春草句。時閱脊令詩。午夜驚頻夢。窮冬歎悴枝。氣通先有覺。人到竟無辭。痛哭風霜路。驚呼粉字旗。棺衾雖欲叩。魂魄孰招之。踰月期將至。開塋覺水湄。君居曾已卜。生死兩相宜。揮淚强題紙。問君知不知。

父母終堂二十春。人間餘在弟兄身。思南長夢靑山屋。念北常懸白髮人。衰疾不容賢者免。淸貧何事德爲隣。吟哦文字偏傷苦。學問工程庶近仁。君去親傍多樂事。我生浮世沒歡辰。鄕朋賻助喪纔足。州伯添軍葬不貧。竹裏梅花今夜發。依俙如玉舊精神。

遺體惟餘二箇人。生時離恨迫蒼旻。如今死別松楸外。長夜茫茫幾日晨。

未死頑然不肖身。雙親痛哭又天倫。孤形在世無餘味。孰若從君雲水濱。

河受一

编辑

苦節淸修絶代才。斐然文彩一時魁。淵源正遡眞源去。塗轍元從古轍來。天上秋蟾沈玉澗。海中春萼映瑤臺。人間祇有無窮恨。丹鼎平生未得開。

夢驚殷奠忽山頹。後覺如今孰能開。顔巷千年風爽爽。程門三尺雪皚皚。雲深閶闔天難叫。路阻崆峒劍已摧。祗有不亡存萬古。定知佗日子雲來。

尹國馨號達村

编辑

皇天有意降斯人。今日空遺席上珍。半世陶園三逕趣。百年顔巷一瓢貧。學尊東魯師先覺。業受南冥逐後塵。飽德嗟嗟無食報。泣題蒿圼淚沾巾。

一絶三難墨未乾。朔風催冷折幽蘭。欲尋方丈迷歸路。白首峨洋獨自彈。

尹瑱縣監

编辑

書劍風塵歲月忙。可憐良玉忽沈光。去年淵嶽同留雨。今日菁川隔對床。荊樹花殘孤雁叫。楸原雲鎖衆賓傷。病夫未得奔南路。厚意還慙白馬郞。

辛鳳瑞生員

编辑

驚世名聲自妙齡。眞源當日遡南冥。皇王帝霸歸經緯。雪月風花入醉醒。邱壑一生勤彩帛。夜臺千古送文星。交遊最是傷心處。棣萼逢春半樹零。

金覺縣監號石川

编辑

同門同榜又同志。白首知心我及公。性理心源傳道緖。氷霜高節起頑風。生平苦業惟梅竹。世上浮榮擬梗蓬。此後相逢長已矣。題詩南望泣無窮。

金大鳴郡守號白巖

编辑

悠悠世事雲山外。耿耿孤心日月邊。悽愴去年聯枕話。至今追憶倍潸然。

權濟佐郞

编辑

方丈巍然接太虛。惟公稟得降精初。因心則友人無間。餘事爲文錦不如。白面蓮科高一等。靑氈家業祗多書。傷時痛哭仍遺世。執紼難堪淚滿裾。

河魏寶生員

编辑

歛未躬臨葬未隨。一身多病恨誰知。遙將寸臆無窮慟。和淚春風送以詩。

都以敬

编辑

人間無處不風波。好向靑山傍薜蘿。杜甫萬間長已矣。蒼生薄命柰如何。

大覺書院上樑文

编辑

河受一

编辑

地未墜天未喪。奄有大者小者之識者。翬斯飛鳥斯革。聿見奐焉輪焉之美焉。斯文有光。吾黨增氣。恭惟先師。奮起西晉。師事南冥。早聞三字符工程。一心雷龍之負笈。晩服百勿旗謨訓。十年山天之摳衣。且夫心經之書。曁乎近思之錄。雨化面命。日就躬行。距楊墨能言。尙爲聖人之徒也。取師友力行。豈非君子之儒乎。已見大義之攸存。不爲佗他岐之所惑。淸修苦節。髣髴古人之遺風。善行嘉言。庶幾後學之高範。功有大於名敎。感宜永於羹墻。肆因覺峯之舊居。乃築祠宇之新搆。斧彼鉅彼。工殫巧而獻圖。經之營之。士釋經而敦事。喬木尙在。風𰞭增色於當時。松桷有梴。燕雀爭賀於今日。擧千古欠典。嚴嚴州之祠堂。睹一時盛儀。同同安之廟舍。籩豆旣有其所。香火固無其窮。出戶周旋。宛承謦欬之響。入門對越。怳瞻陟降之容。玆陳六偉之辭。用助雙虹之擧。樑之東。赫赫扶桑曉日紅。洞照乾坤開萬象。始知先覺啓群蒙。樑之西。蒼蒼方丈與雲齊。淸泠自是通神氣。次第分明高與低。樑之南。臥龍千古鎖雲嵐。至今想像中山事。誰復慇懃顧草庵。樑之北。一氣蜿蟺通小白。中間交絡川流多。萬古蒼蒼齊峻極。樑之上。左右洋洋覺颯爽。滿酌黃流飄鬱金。齊明盛服倍悽愴。樑之下。衣冠濟濟滿堂舍。千年不絶誦弦聲。來者無窮繼往者。伏願上樑之後。丈風大振。儒道丕興。希聖希賢。藹多士之長育。采蘋采藻。永百世之焄蒿。

李惟諴都事。號梧月堂。

编辑

幾千人於晉鄙。獨得親灸之功。立數椽於某邱。永爲追慕之地。川原動色。草木增輝。恭惟來復先生。凁水淸脩。龜山好學。夙游心於經傳。喫緊毋自欺一言。早摳衣於雷龍。頓覺不遠復三字。善旣著於鄕國。念宜切於羹墻。玆因舊居。聿開新搆。來多士樂趨之役。力無資於公家。倡群村育德之方。頌可已於兒偉。樑之東。墻外寒梅牕外松。嘉實未曾調傳鼎。淸標豈肯受秦封。樑之西。方丈神山天與齊。一脈東來成大覺。分明雲外任高低。樑之南。七松巖下有停潭。節取蒼髥淸取水。箇中功力許誰參。樑之北。萬里車書通上圍。衣冠文物此重新。戶戶能言距楊墨。樑之上。雲漢昭回初月放。焚香掃地寂無音。想得洋洋倍悽愴。樑之下。盛服齊明燭照夜。出門恒切見賓心。立脚要須先大者。伏願上樑之後。人心允協。吾道方亨。談聖賢詩書。宜務息邪而去詖。謹春秋香火。庶毋有始而無終。

奉安祝文吳長正言。號思湖。

编辑

有偏海隅。大道其否。垂三千年。眛眛聽視。帝爰有衋。發我南冥。砥柱衝波。揭此日星。惟時及門。隨分得願。慥慥宮墻。道邇不遠。載篤其受。曰惟先生。貞良惻怛。易直聰明。學遵敬義。行全孝悌。嗜善爲糧。從書作契。于泳于涵。匪遽匪暫。玉琢愈溫。水靜彌澹。介然自守。始終無虧。是謂學則。吾徒之師。歿雖殉道。慕切築場。不謀其翕。顧瞻增傷。祭杜徵古。因居倣式。圖先生祀。捨此奚適。有翼其宇。有妥其靈。吾心難誣。匪爲瞻聆。庶幾有臨。相我寸誠。存存心目。顧天之明。非中無道。非正無學。昭揭自今。永世無斁。

常享祝文

编辑

同人

编辑

篤學勵行。操守端的。子諒愷悌。爲世矜式。

祠宇奉安序

编辑

先生旣歿之十六年。門人弟子。追慕先生。議欲立俎豆之所。謀及一鄕。一鄕皆善之。謀及隣邑。隣邑亦義之。遂改築先生精舍舊址。秋七月始經營。八月十有一日上樑。又築門墻具齋庖。繕治數載。而後祠宇成。今年九月五日丁未。乃奉安爲。遠近會者幾至八十人。籩豆靜嘉。登降有數。衣冠濟濟。多有斯文盛儀。佐郞吳長題位板作祝文。經始之初。河潤,鄭大淳,曺慶潤敦其事。奉安之時。孫坦,柳伊榮掌其任。咸一心極力。終始以成焉。嗚呼。道之在天下。其光也若日月之麗乎天。其聲也若雷霆之行乎天。然瞽者有所不見。聾者有所不聞。豈日月雷霆之過也。今夫心智百體。孰不以存。存而養之者鮮矣。詩書易禮。孰不以學。學而行之者亦鮮矣。若我先生。其存而養。學而行。見日月之光。而聞雷霆之聲者歟。蓋先生嘗受業於南冥。與崔守愚鄭寒岡諸賢。齊名一時。學足以尊主。而爲林下一窮儒。文足以經世。而爲紙上一空言。其遺風餘韻。徒使吾徒景慕於旣世之後。豈非關時運之盛衰哉。後之求先生者。求於師友淵源之所自。又求於時運之盛衰。則斯可得矣。若其祠宇之未盡。制度之未備者。以俟後之君子云。萬曆三十八年庚戌十一月日。河受一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