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瀾先生遺稿/事蹟卷四

事蹟卷三 觀瀾先生遺稿
事蹟卷四
作者:元昊
1927年
附圖形

摭遺

编辑

殿試榜目永樂二十一年癸卯。世宗朝殿試。三月二十八日放榜。四月十五日定兩科。三日謝恩肅拜。上御慶會樓。取武科。

编辑

乙科三人

编辑

生員鄭楫。西原人。朴仲林。順天人。父安生。殿直安元慶。順興人。

丙科七人

编辑

生員李鳴謙。碧珍人。元昊生員李中允。一作中元廣州人。判決事。父牧使之柔。金光粹李榮門鄭汾趙峿

同進士二十三人金祝石先下鄕。故未滿額。

编辑

幼學權七臨。縣監。生員趙謙。縣監。生員崔庵。江陵人。父天濡。安規。正言。康子敬。縣監。敎導金張。尙州人。正言。生員皇甫恭。永川人。司諫。生員金何。延安人。安質。順興人。承旨。盧尙志。司諫。父衡。鄭穰。左司諫。敎導李從義。縣監。柳宗敍。高靈人。博士。金膩。監察。崔店。江陵人。注書。父天濡。敎導李崇義。都署令。李謙之。陽城人。掌令。父判書孟常。生員李活。吏佐。莊俶。直講。金愼之。監察。孫士明。博士。父登。副承金孝芬。金海人。府使。父戶議。覲瑞。

同年生員第一人

编辑

生壯南季瑛。直提學。父續。

上王服喪錄

编辑

嚴興道權節元昊金時習曺尙治鄭之產趙旅宋侃李孟專鄭保成耼壽

丙子士禍錄出我我錄。卽龍門問答。雪下南紀著。

编辑

六臣忠節。貫乎日星。當編之於忠臣烈士之傳。不宜列之於歷代士禍之類也。然其爲善行義之道。則同歸一轍。今錄之於是。覽者詳之。

金時習。讀書三角山。聞端廟遜位。閉戶三日痛哭。盡焚其書。蹈于溷廁。佯狂逃走。仍削髮爲僧。南孝溫。十九。上復昭陵疏。絶意斯世。每憤時事。或登山痛哭而返。危言激論。雖觸時忌而不諱也。至燕山甲子。禍及泉壤。元昊。端宗初。以直學退居雉嶽。端廟運歇。服方喪三年。不出戶庭。坐必東向。臥必東首。蓋寧越在東故也。趙旅。歸咸安不起。端宗之喪。哭臨殮葬。成耼壽。退居坡州。終身不至京師。李孟專。以翰林棄歸星州。隱居終身不起。是爲生六臣也。崔煙村德之。亦棄官歸鄕。世人比之六臣。

賜祭錦城大君文一段辛亥。正宗親制。

编辑

讀魯陵志。不涕非人。死六生六。爲臣盡臣。

御撰莊陵史補一段

编辑

權山海字德甫。號竹林。安東人。官宗簿寺僉正。丙子。成三問等被收。山海仰天流涕曰。此實天也。遂高閣自投而死。後贈吏曹參判。旌其閭。其再從權琛。亦與元昊退于原州。

觀瀾亭題詠[李陸]

编辑

鳴沙十里敵朱門。柳暗花明自一村。月上東溟波浩浩。風次西塞雨昏昏。蓬瀛未必三千隔。雲夢猶能八九呑。回首日邊何處是。只應端拱儼居尊。

林孝憲

编辑

朝朝紅日未三竿。底事先生獨倚欄。臣節正應必宗海。道心匪是爲觀瀾。當年能使漂娥感。名榭猶存過容看。風物不收旋復路。緇衣朱墨愧微官。

先生生與六臣忠。忠在生前死後同。萬古觀瀾亭上日。一輪翻入大江紅。

旌閭詩[進士李命魯]

编辑

遯跡何年事。淸風吹八荒。綱常扶宇宙。霜雪保松篁。謹甫徒忠憤。悅卿太怨傷。如公明哲意。千載合褒揚。

西山亭題詠三首[許瑗]

编辑

伯夷之築先生居。薇蕨淸風百世餘。宣額休恩瞻舊廟。易名崇典下新書。絃歌迭奏衣冠座。山水重光竹樹墟。一體貞忠皆不死。規模應與洛濱如。

安宅元

编辑

西山曾是伯夷居。千古淸風凜有餘。一體諸臣扶大義。九重深處降恩書。同班美號傳方冊。仗節高名擅斗墟。濟濟靑衿趨拜地。先生靈魄在傍如。

朴馨遠

编辑

西山伊昔伯夷居。又有諸賢立懦餘。往事啼鵑愁夜月。殊恩飛鳳下泥書。丹靑廟煥表忠地。薇蕨歌長秉節墟。回首洛濱同諡爵。休名百代死生如。

後敍[元錫祚]

编辑

永樂二十一年癸卯。世宗朝登第。官府尹。歷事文宗。集賢殿直提學。景泰四年癸酉。謝官歸原州松林。卽端宗元年也。三年乙亥。端宗遜于寧越。公乃就越之思乃坪。作亭號觀瀾。以寓祖宗之義。端廟賓天。廬墓三年。復歸舊居。名其村曰霧巷。光廟除戶曹參議。終不就。睿宗己丑。公之孫叔康。以直筆死於史事。公取所著述傅火。公之行事。幷與公生卒而無傳焉。肅廟二十四年戊寅。追復莊陵。褒尙其節義之臣。二十五年己卯。旌閭。二十九年癸未。躋享原州七峯。三十年甲申。享咸安西山。正宗八年甲辰。贈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知經筵義禁府事,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春秋館成均館事,五衛都摠府都摠管。諡貞簡公。十年丙午。享永川書院。十五年辛亥。有生六臣追享彰節祠之命。嗚呼。先生之前後實紀。大槪如右。而後數百年。子孫零替。先生之如干遺蹟。殆將湮沒。惟是之懼。今收綴於巾衍。幷與朝家褒贈。諸賢撰述文字。合爲一卷。以付剞劂氏云。

歲在昭陽作噩。後孫錫祚。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