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言別集/卷十四

卷十三 記言別集
卷之十四
作者:許穆
1772年
卷十五

雜著

编辑

書贈權評事北道之行

编辑

永嘉權君。以天官員外。出爲北道兵馬評事。辭朝過我。我送之曰。上爲邊防之重。專任武臣。多失人和。特遣近侍。以糾正不法。以尊治體。以故君有此行。君至行東興公之子孫。老人擧君之先代家法古事。以贈君之行。君伯父尊相國。吾以同列心敬之。相國心存敬畏。無戲慢。無懈怠。服食儉素。居處樸陋。門庭如寒士之居。見其小而知其大。不但天性然也。其家世世守先訓亦可知。君亦以此勉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隨事戒愼。勿以細故而忽之。勿以輕小而易之。以篤先訓。毋忘老人之言。

書古文贈韓君

编辑

韓君篤信好古。以此事親從兄。與人交而必信。吾樂其道而賢其行。吾嘗讀書。得湯武氏盤盂劍佩。出入居處。皆有銘。日箴戒於其身者凡八銘。又得周廟金人之銘。孔子曰。此言實而中情而信。行身如此。豈口過哉。皆用古文。書之贈韓君。癸巳日短至。眉叟。書。

古文書贈申君丙申孟冬

编辑

秦皇帝焚滅六經。又壞古文。程邈作隷書。而上古鳥跡之書。甄豐氏奇字古文因不復用於世。吾甚傷之。秦人棄仁義不師古。而聖人之文遂泯泯也。吾年老。嗜古文。樂觀蒼頡古書。然世無知者。何所用之。然客求書。每以古文書贈。雖無用於世。當有知我者取之。

讀鄭北窓遺訓

编辑

竊嘗聞之。先生之學。入於無窮。與物神通。其學無師。寂寂玄玄。無言而自化耶。古有生而神靈者抑然耶。野史所載。尤亦不可知其端倪。殆老子所謂不出戶。知天下者耶。吾聞白日無影。邴吉曰。至人無影。其亦至人者耶。及讀訓子孫篇。一以聖人爲師。其循學之要。戒飭之方。無一不躡君子之軌跡者。然後吾益慕其心。而悲其迹。嗟乎。世乖心違。以爲世旣莫我知也。懷道遯世。試於外物者然耶。吾謂身中淸。廢中權。古之所謂逸民者非耶。

贈法泂上人甲申

编辑

其生也。如浮雲寄於天末。其死也。若歸雲之散於碧空。其中唯有長空片月。萬古長存。唯一靈知覺之不滅也。

李生絿溪亭上樑文

编辑

漆潭白鷺洲。下流合爲揭灘。爲維楊山水。佳處山環水洄。灘上皆茂林蒼壁。綠波渺漫。李生絿愛山水。以九月庚午。結構川上。因揚觶而祝曰。美哉。遊於斯。息於斯。康樂於斯。仍書樑上。

佔畢齋金先生墓碣識墓在密陽大洞里

编辑

崇禎中李侯惟達。來莅此府。嘗謁先生之墓。念禮物不完。無以稱大葬也。官出財託子孫。以爲作役之資。諸生受之。侯去後十四年。始就功。於是墓碣,石床,華表大備。仍識其年月役作始終。善乎。當侯之時。移建禮林祠。立神道碑。又作松溪閭表碑。侯之尙德右文如此。年月日。陽川許穆。謹誌。

讀權忠定公逸稿

编辑

權忠定公厚德大節。儒林學士莫不尊慕之不已。愈久而不忘者也。今讀遺文。不覺斂袵起敬。李文純公作行狀。己卯時。上召用儒學。賢才竝用。以爲至治可興。而公深憂更張無漸。被人噤齘。公爲諸公力言調濟。而事已大謬。公去朝而其年禍作。易曰。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其此之謂也。至乙巳。事文定垂簾。而尹任等竄。時公爲院相。首言寬貸事。人皆知言不可用。而徒惹禍無益。而身爲國之重臣。當國之大患。有犯無隱職也。其責難陳善。可謂盡矣。事至滋蔓。獄事起。禍連良善。李文元公及公。皆竄絶域。明年。公卒朔州。在靑塞一千七百里。公年且七十。窮亦極矣。公安之若命。與書子弟曰。此寬典也。受國厚恩。負罪至此。遺命薄葬。君子窮厄。使人慨然。忠言雖切。無益於一時。而理明義直。足以敎立於百代。於公又何慊焉。公之歿。今百三十餘年。世道多故。文字無傳。今在子孫者。短律詩十六,簡牘二,啓辭一,祭文一,塚墓文一,對策一。其文忠厚簡嚴。一字一言。皆有以起人者矣。信乎君子之言也。纍絓文網。畏約自守。不敢以文字示人。今有妄作亦罪也。藏之篋笥。敬述平生景賢慕德之心而已也。

義烈傳

编辑

白弘悌隋城人。其先代多顯入。有仁豪,仁傑。皆仕中,明間。仁豪爲亞卿。仁傑及事宣廟。爲四宰。仁豪有子五人。其少子惟讓。又顯於朝。當己丑獄。其家旣滅死。有從子天民。淪落晉之南境。有佳譽卒早死。天民子弘悌。性不羈多智略。以勇強自負。好俠氣。聞義不避死。見惡必讎之。鄕人畏憚之。宣廟世。有倭寇。國大亂。時年二十一。以老母匿山中。猝遇賊。自知不得脫。出而當之。以全其家。賊得之。知其勇。大悅。置舟中日守之。猶恐其失之也。誇於衆曰。我得一人。其人勇士。善養之。可以任用。其中有一人來熟視之。愕曰。必殺之。不殺且殺我。賊猶重惜之。愈益厚之。先以諸擄遣歸其國。弘悌亦在遣中。日夜伺間脫出不得。詐爲戲狎。陽示之善。而陰試其力。旣知無一人出己者。夜竊其劍。盡殺舟中賊。傍船賊竊知之。出鐵鉤鉤船。船不可動而群賊盡起。急引劍。摘鉤船者。斷其臂。持鉤者死。而鉤自脫。急刺船。船行疾。賊追之不及。與同舟被俘男婦七十輩還國。諸俘者初則愕然。無不失魄。及旣捷。皆伏曰。將軍之高義也。事聞。賞職軍資奉事。海濱好鬼。風俗奉淫祠。泗川有叢祠最妖。氓俗傳有客不敬慢侮神無狀。不出門。其口鼻出血卽死。人愈畏忌。遠近多趨之。太守不可禁。弘悌怒曰。妖安能生死禍福人哉。卽起毀其像。焚其祠。墟其地而去。人皆曰彼狂。不逾日必得殃崇。覆其家而且死。卒無恙。淫祠乃亡。平生鬱鬱無所知名。遇飮則醉。醉則歌。慷慨傍若無人。人莫知也。事母八十一。母歿。年已六十一。能執居喪之禮。廬於墓下。以終制。人皆以爲善行。弘悌容貌不逾中人。聲如乳虎。目光如炬。七十。勇氣不衰。以壽終。

索囊子傳

编辑

完山乞者。問其名曰不知。問其姓曰亦不知。或以洪號之。能多食而不飽。或不食而不飢。風雪裸體而不寒。人與之衣則不取。乞米而食。有餘則亦與之餓者。未嘗與人居。亦未嘗與人言。宿於館舍下。府中耆老人。皆不知乞者始來之年代。而容貌不改。或號曰索囊子。蓋結索爲囊。行則荷之。無它物。亦無異事。往往遊都下。人莫知去來。弊衣木履。行乞於市。今相國元公嘗爲完山尹。心異之。招延之甚厚。亦不辭。與之食則食之。與之言則不言。一朝不知所去。其後南方大飢。今不至者幾十年云。斯人者蓋遊方之外。而不與事物相攖。樂忘世而泯其跡。鶉居而鷇食。土駘狂接輿之倫耶。癸卯正月。眉叟。書。

警諸兒

编辑

兒輩在長者之側。請學應對之外。莫敢干預長者之言。

居處必恭。執事必敬。與人必忠。莫敢怠惰傲慢歆羡放誕。以循浮薄之習。

聖賢一言一行。皆爲學者之準則。莫謂高遠而白畫。甘處下愚。

讀書者。必欲學古人之學。行古人之道也。非以飾末藝而遺本性。取爲名利之資而已也。

寡欲爲存心之要。恬澹爲養性之本。衣取便體。食取充飢。毋苟慕華美。以爲識者之所鄙。

無益之言。反害有益。不急之務。頹惰志業。

況凡百玩好。移心而喪志者乎。

聲色之淫。狗馬之娛。鬪鷄之戲。尤非讀書人所宜近也。

兒輩專心力學。斷毋留意於其他。以勵志行。

讀史記作豫讓讚

编辑

趙朔時。有程嬰杵臼之事。及智伯亡。又有豫讓。三晉多奇絶之士。有以也。其事或成或不成。而其殺身徇義。死不滅名。以激志士之心。一也。國事著豫讓事尤詳。衣盡出血。襄子車輪未周而死。後世皆以爲怪。余讀太子丹事。稱烏頭白馬生角。或者以爲太過。然怨毒之感。無所不至。此不可知也。悲夫。豫讓者。其志可謂烈矣。

書古文九章後

编辑

前冬。韓君從我請得古篆。入夏居叢石莊。因讀易。折木抄書贈。凡二百四十三字。

韓文瑞敏而雅。吾甚愛之。不幸短命。吾慟惜之。至今其幼稚子塾成人而見我。吾相對。不覺悵然含涕。吾嘗爲其先人書贈古文九章。今又見其書。其事宛然如昨日。感而書之。甲辰秋。七十老人眉叟。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