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言/卷六十二
敍述五
编辑春秋災異序
编辑天人一氣。人之咎作於下。而咎象見於上。天之與人無間。古之聖人克謹天戒。人事脩而咎象自去。太戊之桑穀。武丁之雉雊是也。故春秋。凡有災必書。所以戒人君。不可忽天之戒也。天道之降災。聖人之特書。其敎一也。周典宗伯屬官。眡祲掌十煇之法。以觀妖祥。辨吉凶。亦畏天戒也。列書春秋災異。亦推本十煇之法。間附往古妖孼之徵。凡九十六章。苟時君因此警戒寅畏。思所以感天之道。則有補於治道。豈其微哉。昔。齊有彗星。齊侯使禳之。晏子曰。無益也。若之何禳之。天之有彗以除穢也。君無穢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穢。禳之何益。君無違德。方國將至。何患於彗。若德回亂。民將流亡。祝史之爲無補也。公悅乃止。善乎。君子之言。信而有徵。可爲世主之龜鑑。上之七年孟秋上旬處暑前日庚申。眉叟。序。
春秋災異一
编辑春秋魯隱公三年春王二月。日有食之。日者。衆陽之宗。人君之表。而有食之災。咎象也。經所書者。或妾婦乘其夫。或臣子背君父。或政權在臣下。或夷狄侵中國。皆陽微陰盛之證也。
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雪。震電者。陽精之發。雨雪者。陰氣之凝。周三月。夏正月也。大震電。陽失節也。大雨雪。陰氣縱也。公子翬之讒兆矣。鍾巫之難萌矣。
桓公元年秋。大水。大水者。陰逆而與冤氣幷也。桓公行逆德。而致陰沴宜矣。
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旣言日。言朔。食正朔也。言朔。不言日。食旣朔也。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日始出而虧。陽未復也。荊楚僭號。鄭拒王師之應也。
十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註曰。是年冬。薛高渠彌弑昭公忽。而立子亹。十年。齊殺子亹。鄭祭仲立昭公弟子儀。〉
十四年春正月。無氷。在仲冬之月。燠而無氷。則政治縱弛。不明之應也。
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恒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恒星。列星也。前此者。五國連衡。旅拒王命。後此者。齊桓,晉文更霸中國。政歸盟主。土室遂虛。法度廢絶。威信凌遲之象著矣。漢成帝永始中。亦有星隕之異。而五侯擅權。莽居攝。漢之宗支掃蕩幾盡矣。天之示人顯矣。
十有七年冬。多麋。
十有八年秋。有蜮。陸佃曰。蜮。陰物也。麋。亦陰物也。是時。莊公上不能防閑其母。下不能正其身。正陽消而陰慝長矣。此惡氣之應也。
二十有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禮諸侯旅見。天子入門。不得終禮者四。而其一日食。古者固以是爲大變。人君恐懼修省。以答天意而不敢忽也。夏書曰。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周官鼓人。救日月。則詔王鼓。大僕凡軍旅,田役。贊王鼓。救日月亦如之。諸侯用幣于社。伐鼓于朝。退而自責。皆恐懼修省。以答天意而不敢忽也。〈鼓用牲于社。失禮也。〉
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沙鹿。晉地也。卜偃曰。朞年必有大咎。國幾亡。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是月。六鷁退飛過宋都。隕石自空。凝結而隕也。退飛。有逆氣驅而飛也。宋襄公以亡國之餘。欲圖伯業。五石隕。六鷁退飛。後五年。有盂之執。又明年。有泓之敗。
二十有九年秋。大雨雹。正蒙曰。陰氣凝聚。陽在內者不得出。則奮擊爲雷霆。陽在外者不得入。則周旋不舍而爲風。和而散則爲霜雪雨露。不和而散則爲戾氣曀霾。雹者。戾氣也。陰脅陽。臣侵君之象也。時僖公卽位日久。季氏世權公子。遂專權。政在大夫。萌於此矣。
三十有三年。隕霜不殺草。李梅實。天失其道。草木干犯之。而況君乎。以天道言四時失其序。則其施必悖。以君道言。五刑失其用。則其權必喪。文公九年九月癸酉。地震。
十有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孛者。惡氣所生。闇亂不明之貌也。入于北斗者。環域天之三辰。綱紀星也。宋先代之後。齊晉。天子方伯。彗星。除舊布新也。後三年。宋弑昭公。齊弑懿公。晉弑靈公。三君皆違道失德。死於亂。
宣公六年夏四月。秋八月。螽傳謂螽爲穀災。虐取於民之應也。
七年。公會齊侯。伐萊。秋。公至自伐萊。大旱。征役怨咨。感動天變。旱乾作矣。
十有五年。秋螽。冬蝝。生飢。
十有六年冬。大有年。宣公弑立。逆理亂倫。水旱螽蝝飢饉之變。相繼而作。獨於是冬。乃大有年。記異也。〈秦公子鉞曰。鉞聞國無道而年穀和熟。天贊之也。鮮不五稔。〉
成公五年夏。梁山崩。晉侯以傳召伯宗。伯宗辟重。曰辟傳。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問其所。曰絳人也。問絳事焉。曰梁山崩。將召伯宗謀之。問將若之何。曰。山有朽壤而崩。可若何。國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爲之不擧。降服乘縵。徹樂。出次。祝幣,史辭。以禮焉。其如此而已。雖伯宗。若之何。伯宗請見之。不可。遂以告而從之。自是之後。六十年間。弑君十四。亡國三十二。其應亦憯矣。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許翰曰。小害大。下賊上。食而又食。三桓子孫相繼之象也。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氷。何休曰。木者。少陽。幼君大臣之象。氷者。凝陰兵之類也。氷脅木者。君臣將執於兵之徵。未幾有沙隨苕丘之事。
哀公十有二年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東方。時吳人僭亂。馮陵上國。日敝於兵。暴骨如莽。戾氣所感。固將壅吳而降之罰也。故氛祲所指。在東方。假手越人。吳國遂滅。
昭公十有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請所用幣。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擧。伐鼓於社。諸侯用幣于社。伐鼓於朝。禮也。平子禦之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於是乎有伐鼓用幣。禮也。其餘則否。太史曰。在此月也。日過分而未至。三辰有災。〈日月相侵。又犯星宿。故三辰皆有災。〉於是乎百官降物。君不擧。辟移時。樂奏鼓。祝用幣。史用辭。故夏書曰。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此月朔之謂也。當夏四月。是謂孟夏。平子不從。昭子退曰。夫子將有異志。不君君矣。
冬有星孛于大辰。大辰心也。心爲明堂。天子之象。其前星太子。後星庶子。孛星加心象。天子適庶將分爭也。後五年。景王崩。王室亂。劉子,單子立王猛。尹氏召伯立子朝。歷數載而後定。
左傳曰。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反漢。申須曰。彗。所以除舊布新也。天事恒象。今除於火。火出。必布焉。諸侯其有火災乎。
梓愼曰。往年。吾見之。是其徵也。火出而見。今茲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其與不然乎。火出。於夏爲三月。於商爲四月。於周爲五月。夏數得天。若火作。其四國當之。在宋衛陳鄭乎。宋大辰之虛也。陳太皥之虛也。鄭祝融之虛也。皆火房也。星孛及漢。漢水祥也。衛顓頊之虛也。故爲帝丘。其星爲大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過其見之月。鄭裨竈言於子產曰。宋衛陳鄭將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王瓚。鄭必不火。子產不與。〈天災。流行非禳所息。故不與。〉
十八年夏五月。火。始昏見。丙子風。梓愼曰。是謂融風。〈東北曰融風。〉火之始也。七日。其火作乎。戊寅風甚。壬午大甚。宋衛陳鄭皆火。梓愼登大庭氏之庫以望之曰。宋,衛,陳,鄭也。數日。皆來告火。〈魯庫在大庭氏之虛。高顯故登而望焉。〉
裨竈曰。不用吾言。鄭又將火。鄭人請用之。子產不可。遂不與。亦不復火。
里析告子產曰。將有大祥。民震動。國幾亡。吾身泯焉。不良及也。國遷其可乎。子產曰。雖可。吾不足以定遷矣。及火。里析死矣。未葬。子產使輿三十人。遷其柩。火作。子產辭公子,公孫于東門。使司寇。出新客。禁舊客。勿出於宮。使子寬,子上。巡群屛攝。〈屛攝。祭祀之位也。〉至于大宮。〈鄭祖廟。〉使公孫登。徙大龜。使祝史祏於周廟。〈祏廟主石函。〉告于先君。〈以火災告而求救。〉使府人庫人。各儆其事。商成公。儆司宮。出舊宮人。寘諸火所不及。司馬,司寇列居火道。行火所焮。城下之人。伍列登城。
明日。使野司寇。各保其徵。郊人〈聞災故戒保徵役之人。〉助祝史。除於國北。禳火于玄冥回祿。祈于四鄘。書焚室。而寬其征。與之材。三日哭。國不市。使行人告於諸侯。宋,衛皆如是。陳不救火。許不弔災。君子是以知陳許之先亡也。〈二國不義。所以知其先亡也。〉
二十有三年八月丁酉。南宮極震萇弘。謂劉文公曰君其勉之先君之力可濟也。周之亡也。其三川震〈涇,渭,洛。地震。川動岸崩。〉今西王之大臣。亦震。天棄之矣。東王必大克。〈子朝在王城。西敬王居。狄泉在王城東。〉
二十有四年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叔孫昭子曰。旱也。日過分。〈五月建辰日。已過春分之節。〉而陽猶不克。克。必甚。能無旱乎。
二十有五年夏。有鸜鵒來巢。〈此鳥穴居。不在魯境。故曰來巢。〉書。所無也。師已曰。異哉。吾聞文武之世。〈武史記作成。〉童謠有之曰。鸜之鵒之。公出辱也。鸜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鸜鵒跦跦。公在乾侯。徵褰與襦。鸜鵒之巢。遠哉遙遙。稠父喪勞。宋父以驕。鸜鵒鸜鵒。往歌來哭。童謠有是。今鸜鵒來巢。其將及乎。胡傳曰。有巢者。去穴而巢。陰居陽位。臣逐君之象。
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梓愼望氛曰。今茲宋有亂國。幾亡。三年而後弭。蔡有大喪。叔孫昭子曰。然則戴桓也。汰侈無禮已甚。亂所生也。傳曰。妖由人興。〈是歲朔旦冬至。當言正月己丑朔日。南至。史失閏。閏更在二月後。故經因史而書正月。傳更具於二月。記南至日。以正曆也。〉
八年春。石言于晉魏楡。晉侯問於師廣曰。石何故言。對曰。石不能言。或馮焉。不然。民聽濫也。抑臣又聞之。曰。作事不時。怨讟動于民。則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宮室崇侈。民力彫盡。怨讟竝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於是晉侯方築虎祈之宮。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小人之言。僭而無徵。故怨咎及之。是宮也成。諸侯必叛。君必有咎。夫子知之矣。〈十年。晉侯彪卒。〉
莊公三十二年秋七月。有神降于莘。惠王問諸內史過曰。是何故也。對曰。國之將興。明神降之。觀其德也。將亡。神又降之。觀其惡也。故有得神以興。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王曰。若之何。對曰。以其物享焉。其至之日。亦其物也。〈若以甲乙日至。祭先脾。玉用蒼服尙靑。以比類祭之也。〉王從之。內史過往。聞虢請命。反曰。虢必亡矣。虐而聽於神。神居莘六月。虢公使祝應宗區史囂享焉。神賜之土田。史囂曰。虢其亡乎。吾聞之。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虢多涼德。其何土之能得。
周官十煇二
编辑周禮春官之屬眡祲。掌十煇之法。以觀妖祥。辨吉凶。
一曰祲。二曰象。三曰鑴。四曰監。五曰闇。六曰瞢。七曰彌。八曰敍。九曰隮。十曰想。
鄭司農曰。祲。陰陽之氣相侵也。象。如赤烏也。鑴。日傍氣四面相向如煇也。監。雲氣臨日也。闇。日月食也。瞢。日月瞢瞢無光也。彌。白虹彌天也。敍。雲有次敍。如山在日上也。隮。升氣也。想。煇光也。鄭玄曰。鑴。日傍氣刺日也。監。冠珥也。彌。氣貫日也。隮。虹也。想。雜氣有形想也。
志曰。祲。陰陽之氣。浸淫相侵。或曰。抱,珥,背,璚之屬。如虹而短也。象。雲氣如赤烏。夾日而飛之類。鑴。日傍氣刺日。形如鑴也。闇。日月食。或曰。光脫也。日月無光曰薄。虧毀曰食。韋昭曰。氣往迫之爲薄。彌。白虹彌天而貫日也。白虹貫日。近臣爲亂。不則諸侯有反者。敍。氣如山在日上也。或曰。冠,珥,背,璚。重疊在日傍。〈氣在日上。爲冠爲戴。在日下爲履。在旁直對爲珥。珥形黑點也。在旁如半環向日爲抱。向外爲背。〉
隮。暈氣。或曰虹也。想。氣五色有形想也。靑飢。赤兵。白喪。黑憂。黃熟。
慶雲。若雲非雲。若煙非煙。郁郁紛紛。其狀輪囷。亦曰。景雲。太平之應也。〈想也。〉
昌光。赤如龍狀。聖人起。帝受終則見。〈象也。〉
歸邪。如星非星。如雲非雲。見則有歸國者。〈想也。〉
妖氣
编辑牂雲。如狗長尾。赤色。爲君亂。爲兵亂。〈象也〉
凡連陰十日。晝不見日。夜不見月。亂風無雨。曰蒙。臣下有謀。霧氣若晝若夜者。亦然。洪範五行傳曰。皇之不極。厥罰常陰。時則下有伐上者。劉向曰。王者失中。臣下蔽君明。則久陰不雨。
有雲氣。赤黃四塞。終夜照地者。大臣縱恣。白虹百殃之本。衆亂之基。霧。衆邪之氣。陰來冒陽。
凡白虹霧。姦臣謀君。擅權立威。晝霧夜明。臣志得申。夜霧白虹見。臣有憂。晝霧白虹見。君有憂。虹頭尾至地。流血之象。
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塵。十日五日以上。或一月一時。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䨪。天地䨪。君臣乖。霧冒也。陰陽之氣。亂而爲霧。
黃霧四塞。蔽賢絶道。
虹蜺。或曰蝃蝀。氣之交。映日而光。故朝西暮東。陰氣所爲也。陽氣下而陰氣應。則爲雲而雨。陰氣升而陽不應則爲虹。
日與雨交。倏然成質。乃不當交而交。天地之淫氣也。虹見則雨止。雨氣薄故。日光射散雨氣。
虹䨥出色。盛者爲虹。暗者爲蜺。陰陽交會之氣也。虹爲雄蜺爲雌。
虹蜺。日旁氣也。斗之亂精爲妖氣。主惑心。主內淫。臣下謀上。太子詘后妃顓妻。不一。
雹。陰脅陽。冬之愆陽。夏之伏陰。陰包陽而雹。雹陰陽相搏之氣。沴氣也。政令煩苛。變法無常。主兵。臣下謀上。蝗蟲傷穀。
人君惡聞其過。抑賢用邪則雹。讒殺無罪則雹。雷。陰陽薄動生物者也。陰氣凝聚。陽在內而不得出。則奮擊而爲雷霆。雷二月出地百八十日。而八月入地百八十日。入地則孕毓根核。保藏蟄蟲。避極陰之害。出地則長養華實。發揚隱伏。宣盛陽之德。入能除害。出能興利。人君之象。
雷者。陽聲。出非其時。臣竊君柄之象。雷不發聲。寬政之應也。
無雲而雷。謂之鼓妖。劉向曰。雷霆付於雲。猶君付於臣。無雲而雷。君不恤下。下人將反之象也。霹靂。雷之急激者也。氣之擊搏。自有火生。氣之墜則爲石。星隕爲石。亦然。
京房易傳曰。雷雨霹靂丘陵者。逆先人令。爲火殺人者。人君用讒言殺正人。又曰。震及貴臣門及屋者。不出三年佞臣誅。
陰陽。以回薄成雷。以申洩爲電。雷出天氣。電出地氣。電陽光。陽微則光不見。〈雷從回電從申。〉
雨。水從雲而下也。陰陽和則雨澤均。十日一雨。一年三十六雨。爲靈雨。陽德衰則常雨。
雪。爲五穀之精。大雪。豐年之兆。水下。遇寒而凝者爲雪。
管子曰。臣乘君威。則陰侵陽盛。冬無氷無雪。
京房易傳曰。夏雪。戒臣爲亂。
風。萬物以風動。以風化。五日一風。風不鳴條。一年七十二風。爲和風。
易巽爲風。重巽以申命。其及物也。象人君誥命。有時揚沙折木。怒也。其占。大臣專恣。衆逆同志。君道暗昧。施事皆害。故常風。
雲。山川之氣也。地氣上而爲雲。天氣下而爲雨。陰陽聚而爲雲。有五色。爲慶雲。爲矞雲。
露。陰之液。霜之始也。和氣爲露。陽氣勝則散而雨露。
甘露降。耆老得敬。則松柏受之。尊賢容衆。則竹葦受之。甘露者澤也。其凝如脂。其美如飴。一名天酒。
霜。凝露也。陰氣勝則凝。王者政令苛則夏霜。誅罰不行則冬霜。不殺草。
純陽。用事之月。不宜有霜。陽微爲陰所乘。則霜爲之降。京房易傳曰。興兵妄誅。茲謂亡法。厥災霜。夏殺五穀。冬殺麥。誅不原情。茲謂不仁。其霜夏。先大雷風。冬先雨。乃隕霜有芒角。聖賢遇害。其霜附木不下地。佞人依刑。茲謂私賊。其霜在草根土隙間。不敎而誅。茲謂虐。其霜反在草下。霰。盛陰。雨雪凝滯而氷寒。陽氣薄之。不相入則散而爲霰。
陽散陰爲霰。
天將大雨雪。必溫。上下遇溫氣而搏爲霰。久而寒勝則大雪。
天地日月星辰三
编辑天地
编辑天變色曰易常。天裂。陽不足。主臣強。兵起國亡。天鳴有聲。君憂。皆亂國之所由生也。地陰盛反常則震。其占。爲臣強。爲后妃專制。爲夷狄侵中國。爲小人道長。爲寇至。爲叛賊。地裂爲臣下分離。地陷爲天子亡。
地道安靜。越陰專陽則震。震久而動速。陽伏不能出。陰迫不能升。於是有地震。
日月
编辑日爲太陽之精。人君之象。有道之國。日五色有黃煇。
日無光。主兵喪。又臣有陰謀。日竝出。諸侯有謀無道。用兵者亡。
日鬪。主兵寇。日隕。主失政。日中有黑子。有黑氣。乍三乍五。臣廢其君。日赤如血。君喪臣叛。日夜出兵起。有大水。日光四散。君闇。蔽日生牙。有賊臣。
晝晦無影。終日不止者。刑急。衆叛。有大水。
日中。見飛燕下。有廢君。
日有黑子。晝昏。臣欺君。有簒弑之變。
日變色。有兵。無兵則有喪。
日赤無光。君闇臣亂之象。日中烏見。君闇政亂。
國有白衣之會。
日食旣。則大臣憂。臣叛兵起。日食見星。則有亡國死君。
日食。陰侵陽。臣掩君之象。
月爲太陰之精。女主之象。列之朝廷,諸侯,大臣之類。
月食。從上始者。君失道。從旁始者。大臣失令。從下始者。將軍失法。月食盡則大人憂。又貴人死。月生齒則有叛臣。生足則后族專。臣專則月行失道。大臣用事。兵刑失理。則乍南乍北。女主外戚擅權。則或進或退。
月變色爲殃。靑飢。赤兵,旱。黃喜。黑水。
月晝明。姦邪竝作。女君失行。陰國強。中國飢。天下謀僭。
兩月竝出。兵起國亂。水溢。
星入月中。亡國破軍。歲星入月。有逐相犯。兵起。民流。太白犯入。國君死。又有兵。
熒惑入。亂臣相戮。一曰女親爲政。天下亂犯。有大將死。臣叛民飢。辰星入。賊臣謀君。不出三年。必有內惡犯。天下水。塡星犯入。有臣弑君。合飢彗入。或犯。兵期十二年大飢。
王者。日食修德。月食修刑。自昔賢君。遇災而懼。側身修行者。此也。
日戴者。形如直。在日上爲戴。有靑赤氣。抱日上。小者爲冠。小而交於日下。爲纓。小而員一二在日下爲紐。如小半暈。在日上爲負。負者。得地吉。長而斜。倚日旁爲戟。員而小。在日左右爲珥。黃白者吉。
旁如半環向日爲抱。如月初生背日者爲背。背氣曲而外向爲叛象。璚者如帶璚。在日四旁。靑赤氣長而立傍爲直。氣三角形在日四旁爲提。氣橫在日上下爲格。氣如半暈在日下爲承。承者。臣承君也。
日下有黃氣三重若抱曰承福。靑白氣如履。在日下爲履。抱者。順氣也。背者。逆氣也。戴者。德也。吉。
有軍。日有一珥在西。西軍利。在東東軍利。南北亦然。無軍而珥爲拜將。
日旁有一直。敵在旁。從直擊者利。日旁有二直三抱。欲自立者不成。日旁抱有五重。順抱擊者利。日一抱一背者。爲破敗。日抱有兩珥。有虹貫日。抱至日者。日重抱有璚者。順抱擊者利。重抱有璚者。或軍有叛者。
日重抱左右二珥。有白虹貫抱。順抱者吉。日抱黃白有光。內赤外靑。有不戰而軍前敵有來降者。靑黃將有喜。赤將有爭兵。白將有喪。黑將死。日重抱內外有璚有兩珥。順抱者利。而軍中不和。
日旁有氣圓而周匝。內赤外靑。其名日暈。周環匝日無厚薄者。無軍在外。天子失御。民多叛。日暈有五色吉。無則主憂。日暈七日內無風雨。兵大作。甲乙憂。丙丁臣不忠。戊巳后族專。庚辛將利。壬癸臣專。半暈大臣有謀。黃吉。黑災。暈再重豐。靑。兵穀貴。赤蝗。三重兵。四重臣叛。五重兵飢。六重兵喪。七重天下亡。
月有白暈貫之。下有廢君。白虹貫日。主有大兵。月珥背璚暈而珥。六十日兵起。珥靑憂。赤兵。白喪。黑亡。黃喜。有背璚。臣縱相殘。暈三重。兵起。四重亡。五重女君憂。六重君失政。七重下易上。八重亡。九重兵起亡地。十重。天下更始。
星辰
编辑歸邪星。有兩赤彗上向。有蓋下連。星見則有歸國者。爲吉星。
天狗奔星。狀如狗。色黃有聲。所墜如火光。上銳下員。大幾數頃。或曰星有毛。旁有短彗。下有狗形。或曰。星見赤白有光。爲天狗。或曰。流星有光墜無聲。若有足。爲天狗。其色白。中黃。如遺火。見則破軍殺將。所向之地。有流血失地。兵起其國易政。
星晝見。若與日竝出。名曰嫁女。星與日爭光。武弱文強。女子爲王。在國爲喪。在野爲兵。又曰。臣姦君闇。大水。又曰。星奪日光。天下有立王。
恒星在位。人君之象不見。天子失政。諸侯橫暴。又曰。常星列宿不見。中國諸侯微滅。星鬪。天下大亂。
星隕。大星隕。陽失位。災害之萌。又曰。衆星隕。人失其所也。其國易政。天下亂。其下爲戰場。期三年。國有兵凶。則星隕爲鳥獸。天下將亡。則星隕爲飛蟲。天下大兵。則星隕爲金鐵。天下有大水。則星隕爲土。國有兵。則星隕爲草木。兵起國亡。則星隕爲沙。星隕爲人而言者善惡如其言。又曰。國有大喪。則星隕爲龍。
客星。〈以分野占吉凶。〉
周伯大而黃。主兵喪飢饉。老子明大而白見。則兵起。人主有憂。以赦除咎則災去。王蓬絮。狀如粉絮。或曰色靑。見則風雨不節。焦旱。五穀不成。蝗。國皇。大而黃白。有芒角。見則兵起。國多變。衆庶多疾。慍星。白而大。狀如風動搖。主兵喪。
飛星。大如缶如甕。後白前卑後高。此謂頓頑。其所從者多。死亡削邑。或搖頭乍上乍下。此謂降石。所下民食不足。或星滅後白者。曲環如車輪。此謂解銜。其國人相斬。爲爵祿。自相齧食。或長數丈。星滅後白者。化爲雲流下。名曰大滑。所下有流血積骨。或縵縵然十餘丈而委曲。名曰天刑。一曰天飾。將軍均封彊。
妖星二十一
编辑妖星。五行乖戾之氣。五行掩合。陵犯怒逆。錯亂流散。雜變之所生。五行之精散而爲妖。形狀不同。而殃則一。
凡妖星長大者。災深期遠。短小者。災淺期近。三尺至五尺。期百日。五尺至一丈。期一年。一丈至三丈。期三年。三丈至五丈。期五年。五丈至十丈。期七年。十丈以上期九年。
一曰。彗星。小則數寸。長則竟天。主掃除。除舊布新。其體無光。傅日而爲光。故夕見則東指。晨見則西指。在日南北。皆隨日光而指。或長或短。光芒所及則爲災。
月之精變爲彗。蒼則王侯破。天子苦兵。赤則賊起強國恣。黃則女害色。權奪后妃。白則有叛將。二年大兵起。黑則河決。四方盜起。又火災。
二曰孛星。惡氣所生。內無大亂。則外有大兵。天下合謀。闇蔽不明。又曰日之精。變爲孛。災甚於彗。光芒短而四出。除舊布新。又火災。
三曰天棓。一名覺星。本類星。末銳長四丈。或出東北西方。主奮爭。
四曰天槍。其出不過三月國破。殃之所及。旱飢暴疾。
五曰天欃。本類星。末銳。或曰彗出西方長二三丈。或曰有雲狀如牛。主捕制。
六曰蚩尤旗。類彗而後曲。或曰赤雲獨見。或曰上黃下白。或曰若植萑而長。或曰如箕。長二丈。末有星。主伐枉逆。主惑亂兵大起。無兵則喪。
七曰天衝。人狀蒼衣赤頭不動。見則臣下謀上。天子亡。
八曰國皇。大而赤。類南極老人。或曰。去地三丈。如炬。主內亂。或曰。其下兵起。或曰。內外有兵喪。
九曰昭明。如太白。光芒不行。或曰。大而白無光。乍上乍下。一曰赤彗。分爲昭明。昭明滅光。爲起霸起德之徵。所起。兵多變。一曰大人。凶兵起。
十曰司危。如太白。有目。或曰。出西方之野。星去地六丈。大而白。或曰。有毛兩角。或曰。類太白。數動。赤則有怪爭之徵。主用兵。見則主失法。豪傑起。天子失國。臣行主德。
十一曰天讒彗。出西北。狀如劍。長四五丈。或曰。如鉤。長四丈。或曰。白而小。數動。主殺伐。出則主內亂。主飢主兵。赤地千里。
十二曰五殘。一曰五鋒。出東方。狀類辰。去地六七丈。或曰。蒼彗。散爲五殘。如辰星出角。或曰。星表。有氣如暈。有毛。或曰。大而赤。數動。靑則主乖亡。爲潰敗之徵。亦爲急兵。有喪不利。衝主誅政在伯。
十三曰六賊。出南方去地六丈。大而赤。動有光。或曰。類彗五殘。六賊出。禍合天下。逆侵關樞。其下有兵。
十四曰獄漢。一曰咸漢。出北方之野。去地六丈。大而赤。數動。中靑。或曰。赤表。下有三彗縱橫。主逐王。主刺王。見則陰精。橫兵起。其下有喪。動則諸侯驚。
十五曰旬始。出北斗旁。如雄鷄怒。有靑黑。象伏鼈。或曰怒雌。主爭兵。又曰黃彗。分爲旬始。主爭兵。主亂。主招橫。見則臣亂兵起。諸侯虐。期十年。有大人伐群猾。或曰。出則諸侯雄鳴。
十六曰天鋒彗。象矛鋒。天下縱橫則見。
十七曰燭星。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不久而滅。或曰。星上有三彗上出。其國城邑亂。有大盜不成。又以五色占。
十八曰蓬星。大如二斗器。色白。一曰王星。如夜火光。多至四五。少則一二。在西南。長數丈。左右出而易處。星見。不出三年。有亂臣戮死。又曰。所出之地。大水,大旱。五穀不收。人相食。
十九曰長庚。如一匹布着天。見則兵起。又曰光芒。有一直。或竟天。或十丈。或三十丈。主兵革。
二十曰四塡星。出四隅。去地六丈。或曰。四丈。或曰。星大而赤。去地二丈。常以夜半見。十月而兵起。
二十一曰地維藏光。出四隅。或曰大而赤。去地二三丈。如月始出。見則有亂。亂者亡。有德者昌。
春秋災異跋
编辑天之與人。一也。有人道不修而天人相感。其顯如影響。人君代天理物。使萬物得所。神人合應。在君德。禮以序之。樂以和之。政以齊之。刑以一之。禮忒則乖。樂淫則犯。政亂則亡。刑失則散。有國之治亂興亡。係此四者。四海之不保。天命之靡常。可見者。如災異妖孼。天之示警顯矣。老人耄荒無人事。間閱書。表出春秋災異。周官十煇。付以陰陽五行之妖。爲三篇九十六章。於君德畏天敬民之道。不可謂無少補云。春秋昭公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擧。伐鼓于社。諸侯用幣于社。伐鼓于朝。禮也。平子禦之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而日有食之。於是乎伐鼓用幣。禮也。其餘則否。太史曰。日過分而未至三辰。有災在此月也。平子不從。昭子退曰。夫子安君之災。不君君矣。於是政在三家。魯亂矣。其後季氏逐其君。昭公走死乾侯。七年秋八月旁死魄乙未。眉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