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真君旌陽宮斬蛟傳

許真君旌陽宮斬蛟傳
作者:馮夢龍 
本作品收錄於《三教偶拈

  詩曰:

    春到人間景色新,桃紅李白柳條青。

    香車寶馬閒來往,引卻東風入禁城。

    驪剩酒,豁吟情,頓教忘卻利和名。

    豪來試說當年事,猶記旌陽伏水精。

  粵自混沌初辟,民物始生,中間有三個大聖人,為三教之祖。三教是甚麼教?一是儒家,乃孔夫子,刪述六經,垂憲萬世,為歷代帝王之師,萬世文章之祖,這是一教。一是釋家,是西方釋迦牟尼佛祖,當時生在舍衛國剎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湧金蓮花,丈六金身,能變能化,無大無不大,無通無不能,普度眾生,號作天人師,這又是一教。一是道家,是太上老君,乃元氣之祖,生天生地,生佛生仙,號鐵師元煬上帝。他化身周歷塵沙,也不可計數。至商湯王四十八年,又來出世,乘太陽日精,化為彈丸,流入玉女口中。玉女吞之,遂覺有孕,懷胎八十一年,直到武丁九年,破肋而生。生下地時,鬚髮就白,人呼為老子。老子生在李樹下,因指李為姓,名耳,字伯陽。後騎著青牛出函谷關,把關吏君喜望見紫氣,知是異人,求得《道德真經》共五千言,傳留於世。老子入流沙,修煉成仙。今居太清仙境,稱為道德天尊,這又是一教。那三教之中,惟老君是為道祖,居於太清仙境,彩雲繚繞,瑞氣氤氳。一日是壽誕之辰,群三十三天天宮,並終南山、蓬萊山、閬苑山等處,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列位神仙,千千萬萬或跨彩鸞,或騎白鶴,或馭赤龍,或駕丹鳳,皆飄飄然乘雲而至。次第朝賀,獻上壽詞,稽首作禮。詞名《水龍吟》:

    紅雲紫蓋葳蕤,仙宮渾是陽春候。玄鶴來時,青牛過處,彩雲依舊。壽誕宏開,喜《道德》五千言,流傳萬古不朽。況是天上仙筵,獻珍果人間未有。臣棗如瓜,與著萬歲水桃,千年碧藕。此乾坤永劫無休,舉滄海為真仙壽。

  彼時老君見群臣贊賀,大展仙顏,即設宴相待。酒至半酣,忽太白金星越席言曰:「眾仙長知南贍部州江西省之事乎?江西分野,舊屬豫章,其地四百年後,當有蛟蜃為妖,無人降伏,千百里之地,必化成中洋之海也。」老君曰:「吾已知之。江西四百年後有地名曰西山,龍盤虎踞,水繞山環,當出異人,姓許,名遜,可為群仙領袖,殄滅妖邪。今必須一仙下凡,擇世人德行渾全者,傳以道法,使他日許遜降生,有傳授淵源耳。」鬥中一仙,乃孝悌王,姓衛,名弘康,字伯衝,出曰:「某觀下凡有蘭期者,素行不疚,有仙風道骨,可傳以妙道,更令付此道與女真諶母,諶母付此道於許遜,口口相承,心心相契,使他日真仙有所傳授,江西不至沉沒,諸仙以為何如?」老君曰:「善哉!善哉!」眾仙即送孝悌王至燄摩天中,通明殿下,將此事奏聞玉帝。玉帝允奏,即命值殿仙官,將神書玉旨,付與孝悌王領訖。孝悌王辭別眾仙,躡起祥雲,頃刻之間,到閻浮世界來了。

  卻說前漢有一人,姓蘭,名期,字子約,本貫兗州曲阜縣高平鄉九原裡人氏。歷年二百,鶴髮童顏,率其家百餘口,精修孝行,以善化人,與物無怍,時人不敢呼其名,盡稱為蘭公。彼時兒童謠云:「蘭公,蘭公,上與天通,赤龍下迎。名列鬥中。」人知其必仙也。一日蘭公凴几而坐,忽有一人,頭戴逍遙巾,身披道袍,腳穿雲履,手中拿一個魚鼓簡板兒,瀟瀟灑灑,徐步而來。蘭公觀其有仙風道氣,慌忙下階迎接,分賓坐定。茶畢,遂問仙翁高姓貴名?答曰:「吾乃鬥中之仙孝悌王是也。自上清下降,遨遊人間,久聞先生精修孝行,故此相訪。」蘭公聞言,即低頭拜曰:「貧老凡骨,勉修孝行,止可淑一身,不艱率四海,有何功德,感動仙靈。」孝悌王遂以手扶起蘭公,曰:「居士,吾語汝孝悌之旨。」蘭公欠身起,曰:「願聽指教。」孝悌王曰:「始氣為大道於日中,是為孝仙王,元氣為至道於月中,是為孝道明王,玄氣為孝道於鬥中,是為孝悌王。夫孝至於天,日月為之明;孝至於地,萬物為之生;孝至於民,王道為之成。是故舜文至孝,鳳凰來翔,姜詩王祥得魚奉母,即此論之。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孝道所至,異類皆應。先生修養三世,行滿功成,當得元氣於月中,而為孝道明王。四百年後,晉代有一真仙許遜出世,傳吾孝道之宗,是為眾仙之長,得始氣於日中,而為孝仙王也。」自是孝悌王,悉將仙家妙訣,及金丹寶鑒,銅符鐵券,並上清靈章飛步斬邪之法,一一傳授與蘭公。又囑道:「此道不可輕傳,惟丹陽黃堂者,有一女真諶母,德性純全,汝可傳之。可令諶母傳授與晉代學仙童子許遜,許遜復傳吳猛諸徒,則淵源有自,超凡入聖者,不患無門矣。」孝悌王言罷,足起祥雲,沖霄而去。蘭公拜而送之。自此以後,將金符鐵券秘訣,逐一參語,遂擇地修煉仙丹。其法云:

    黑鉛天之精,白金地之髓。

    黑隱水中陽,白有火之氣。

    黑白往來蟠,陰陽歸正位。

    二位俱含性,丹經號同類。

    黑以白為天,白以黑為地。

    陰陽混沌時,朵朵金蓮翠。

    寶月滿丹田,霞光照靈慧。

    休閉通天竅,莫泄混死氣。

    精奇口訣功,火候文武意。

    凡中養聖孫,萬般只此貴。

    一日生一男,男男各有配。

  蘭公煉丹已成,舉家服之,老者發白反黑,少者辟欲無飢。遠近聞之,皆知其必飛升上清也。時有火龍者,係揚子江中孽畜,神通廣大,知得蘭公成道,法教流傳,後來子孫必遭殲死,乃率領龜師蝦兵蟹將,統領黨類,一齊奔潮頭,將蘭公宅上團團圍住,喊殺連天。蘭公聽得,不知災從何來,開門一看,好驚人哩。但見:

    一片黑煙,萬團烈火,卻是紅孩兒身中四十八萬毛孔一齊迸出,又是華光將手裡三十六塊金磚一並燒輝。咸陽遇之,烽燄三月不絕,崑山遇之,玉石一旦俱焚。凝年少周郎赤壁鏖戰,似智謀諸葛博望燒屯。

  那火,也不是天火,也不是地火,也不是人火,也不是鬼火,也不是雷公霹靂火,卻是那揚子江中一個火龍吐出來的。驚得蘭公家人,叫苦不迭。蘭公知是火龍為害,問曰:「你這孽畜,無故火攻我家,卻待怎的?」火龍道:「我只問你取金丹寶鑒、銅符鐵券,並靈章等事。你若獻我,萬事皆休,不然,燒得你一門盡絕。」蘭公曰:「金丹寶鑒等,乃鬥中孝悌王所授,我怎肯胡亂與你。」只見那火光中,閃出一員黿帥,形容古怪,背負團;,耀武揚威。蘭公睜仙眼一看,原來是個黿鼍,卻不在意下。又有那蝦兵亂跳,蟹將橫行,一個個身披甲冑,手執鋼叉。蘭公又舉仙眼一看,原來都是蝦蟹之屬,轉不著意了。遂剪下一個中指甲來,約有三寸多長,呵了一口仙氣,念動真言,化作個三尺寶劍。有歌為證:

    非銅非鐵體質堅,化成寶劍光凜然。

    不須鍛鍊洪爐煙,凌凌殺氣欺龍泉。

    光芒顏色如霜雪,見者咨嗟歎奇絕。

    琉璃寶匣吐蓮花,查鏤金環生明月。

    此劍神仙流金精,幹將莫邪難比倫。

    閃閃爍爍青蛇子,重重片片綠龜鱗。

    騰出寒光逼星斗,響聲一似蒼龍吼。

    今朝揮向烈炎中,不識蛟螭敢當否?

  蘭公將所化寶劍,望空擲起,那劍刮喇喇就似翻身鷂子一般,飛入火燄之中,左一衝,右一擊,左一挑,右一剔,左一砍,右一劈,那些孽怪如何擋抵得住。只見黿帥遇著,縮頭縮腦,負一麵糰牌急走。他卻走在那裡?直走在峽江口深岩裡躲避,至今尚不敢出頭哩。那蝦兵遇著,托著兩個鋼叉,連跳連跳。他卻走在那裡?直走在洛陽橋下石縫子裡面藏身,至今腰也不敢伸哩。那蟹將遇著,雖有一身堅甲,不能濟事,也拖著兩個鋼叉,橫走直走,他須有八隻腳兒更走不動,卻被撲礱鬆寶劍一劈,分為兩半。你看他腹中不紅不白,不黃不黑,似膿卻不是膿,似血卻不是血,遍地上滾將出來,真個是:

    但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得幾時。

  那火龍自知蘭公法大難以擋抵,歎曰:「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後來子孫,福來由他去享,禍來由他去擋,我管他則甚。」遂奔入揚子江中,萬丈深潭底藏身去了。自是蘭公舉家數十口,拔宅昇天。玉帝封蘭公為孝明王,不在話下。

  卻說金陵丹陽郡,地名黃堂。有一女真,字曰嬰,潛通至道,忘其甲子,不知幾百年歲。鄉人累世見之,齒發不衰,皆以諶母呼之。一日偶過市上,見一小兒伏地悲哭。問其來歷,說:「父母避亂而來,棄之於此。」諶母憐其孤苦,遂收歸撫育。漸已長成,教他讀書,聰明出眾,天文地理,無所不通。有東鄰耆老,欲以女娶之。諶母問兒允否?兒告曰:「兒非浮世之人,乃月中孝道明王,領鬥中孝悌王仙旨,教我傳道與母。今此化身為兒,度脫我母,何必更議婚姻,但可高建仙壇,傳付此道,使我母飛升上清也。」諶母聞得此言,且驚且喜,遂於黃堂建立壇宇,大闡孝悌王之教。諶母已得個人之訣,於是孝明王乃以孝悌王所授金丹寶鑒,銅符鐵券,靈章及正一斬邪三五飛步之術,悉傳與諶母。諶母乃謂孝明王曰:「論昔日恩情,我為母,君為子。論今日傳授,君為師,我為徒。」遂欲下拜,孝明王曰:「只論子母,莫論師徒。」乃不受其拜,惟囑之曰:「此道宜深秘,不可輕泄。後世晉代有二人學仙,一名許遜,一名吳猛,二人皆名登仙籍,惟許遜得傳此道。按玉皇玄譜仙籍品秩,吳猛位居元郡御史,許遜位居都仙大使,兼高明大吏,總領仙部,是為眾仙之長。老母可將此道傳與許遜,又著許遜傳於吳猛,庶品秩不紊矣。」明王言罷,拜辭老母,飛騰太空而去。有詩為證:

    出入無車只駕雲,塵凡自是不同群。

    明王恐絕仙家術,告誡叮嚀度後人。

  卻說漢靈帝時,十常侍用事,忠良黨錮,讒諂橫行,毒流四海,萬民嗟怨。那怨氣感動了上蒼,降下兩場大災,久雨之後,又是久旱。那雨整整的下了五個月,直落得江湖滿目,廚灶無煙。及至水退了,又經年不雨,莫說是禾苗槁死,就是草要也乾枯了。可憐那一時的百姓,吃早膳先愁晚膳,縫夏衣便作冬衣。正是朝有奸臣,野有賊,地無荒草,樹無皮。壯者散於四方,老者死於溝壑。時許都有一人,姓許名琰,字汝玉,乃穎陽許由之後,為人慈仁,深明醫道,擢太醫院醫官。感飢荒之歲,乃罄其家貲,置丸藥數百斛,名曰救飢丹,散與四方食之。每食一丸可飽四十餘日,飢民賴以不死者甚眾。至獻帝初平年間,黃巾賊起,天下大亂,許都又遭大荒,鬥米千錢,人人菜色,個個鵠形。時許琰已故,其子許肅家尚豐盈,將自己倉穀盡數周給各鄉,遂挈家避亂江南,擇居豫章之南昌。有鑒察神將許氏世代各善,奏知玉帝,若不厚報,無以勸善。玉帝准奏,即仰殿前掌判仙官將玄譜仙籍品秩逐一查檢,看有何仙輪當下世。仙官檢看畢,奏曰:「晉代江南當出一孽龍精,擾害良民,生養蛟黨繁盛。今輪係玉洞天仙降世,傳受女真諶母飛步斬邪之法,斬嚴竣蛟黨,以除民害。」玉帝聞奏,即降旨,宜取玉洞天仙,令他身變金鳳。口銜寶珠,下降許肅家投胎。有詩為證:

    御殿親傳玉帝書,祥雲藹藹鳳銜珠。

    試看凡子生仙種,積善之家慶有餘。

  卻說吳赤鳥二年,三月,許肅妻何氏,夜得一夢,夢見一隻金鳳,飛降庭前,口內銜珠,墜在何氏掌中。何氏喜而玩之,含於口中,不覺溜下肚子去了,因而有孕。許肅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喜的是年過三十無嗣,今幸有孕,懼的是何氏自來不曾生育,恐臨產艱難。那廣潤門有個占卦先生,混名鬼推,決斷如神,不免去問他個吉凶,或男或女,看他如何。許肅整頓衣帽竟望廣潤門來,只見那先生忙忙的,占了又斷,斷了又占,撥不開的人頭,移不動腳步。許員外站得個腿兒酸麻,還輪他不上,只得叫上一聲:「鬼推先生。」那先生聽知叫了他的混名,只說是個舊相識,連忙的說道:「請進,請進。」許員外把兩隻手,排列了眾人,方才挨得進去。相見禮畢,許員外道:「小人許肅,敬來問個六甲,生男生女,或吉或凶,請先生指教。」那先生就添小一柱香,唱上一個喏,口念四句:

    虔叩六丁神,文王卦有靈。

    吉凶含萬象,切莫順人情。

  通陳了姓名意旨,把銅錢擲了六擲。占得個「地天泰」卦,先生道:「恭喜。好一個男喜。」遂批上幾句云:

    福德臨身旺,青龍把世持。

    秋風生桂子,坐草卻無虞。

  許員外聞言甚喜,收了卦書,遂將幾十文錢謝了先生。回去對渾家說了,何氏心亦稍穩。光陰似箭,忽到八月十五中秋,其夜天朗氣清,現出一輪明月,皎潔無翳。許員外與何氏玩賞,貪看了一會,不覺二更將盡,三鼓初傳,忽然月華散彩,半空中仙音嘹亮。何氏只一陣腹痛,產下個孩兒,異香滿室,紅光照人。真個是:

    五色雲中呈鸑鷟,九重天上送麒麟。

  次早鄰居都來賀喜,所生即真君也。形端骨秀,穎悟過人,年甫三歲,即知禮讓,父母乃取名遜,表字敬之。年十歲,從師讀書,一目十行俱下,作文寫字,不教自會。世欲無有能為之師者,真君遂棄書不讀,慕修養學仙之法,卻沒有師傳,心常切切。忽一日,有一人姓胡名雲,字子元,自幼與真君同窗,情好甚密。別真君日久特來相訪。真君倒屣趨迎,握手話舊。子元見真君談吐間,有馳慕神仙之意。乃曰:「老兄少年高才,乃欲為雲外客乎?」真君曰:「惶愧,自思百年旦暮,欲求出世之方,恨未得明師指示。」子元曰:「兄言正合我意。往者因訪道友雲陽詹脆先生,言及西寧州有一人,姓吳,名猛,字世雲,曾舉孝廉,仕吳為洛陽令,後棄職而歸,得傳異人丁義神方,日以修煉為事。又聞南海太守鮑靚有道德,往師事之,得其秘法。回至豫章,江中風濤大作,乃取所執白羽扇,畫水成路,徐行而渡。渡畢,路復為水,觀者大駭,於是道術盛行,弟子相從者甚眾。區區每欲拜投,奈母老不敢遠離。兄左右不惜勞苦,可往師之。」真君聞言,大喜曰:「多謝指教。」真君待子元別去,即拜辭父母,收拾行李,竟投西寧,尋訪吳君。有詩贊曰:

    無影無形仙路難,未經師授莫躋攀。

    胡君幸賜吹噓力,打破玄元第一關。

  話說真君一念投師,辭不得路途辛苦。不一日,行到吳君之門,寫一個門生拜貼,央道童通報。吳君看是豫章門生許遜,大驚曰:「此人乃有道之士。」即出門迎接。此時吳君年九十一歲,真君年四十一歲,真君不敢當客禮,口稱:「仙丈,願受業於門下。」吳君曰:「小老粗通道術,焉能為人之師。但先生此來,當盡剖露,豈敢自私,亦不敢以先生在弟子列也。」自此每稱真君為許先生,敬如賓友。真君亦尊吳君而不敢自居。一日二人坐清虛堂,共談神仙之事。真君問曰:「人之有生必有死,乃古今定理,吾見有壯而不老,生而不死者,不知何道可致?」吳君曰:「人之有生,自父母交<,二氣相合,陰承陽生,氣隨胎化,三百日形圓,靈光入體,與母分離。五千日氣足,是為十五童男。此時陰中陽半,可以比東日之光。過此以往,不知修養則走失元陽,耗散真氣,氣弱則有病老死苦之患。」真君曰:「病老死苦,將何卻之?」吳君曰:「人生所免病老死苦,在人中修仙,仙中昇天耳。」真君曰:「人死為鬼,道成為仙,仙中昇天者,何也?」吳君曰:「純陰而無陽者,鬼也。純陽而無陰者,仙也。陰陽相離者,人也。惟人可以為仙,可以為鬼。仙有五等,法有三成,持修在人而已。」真君曰:「何謂法有三成,仙有五等?」吳君曰:「法有三成者,小中、中成、大成。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所謂鬼仙者,少年不修,恣情縱欲,形如枯木,心若死灰,以致病死,陰靈不散或作怪,故曰鬼仙。鬼仙不離於鬼也。所謂人仙者,修真之士,不悟大道,惟小用其功。絕五味者,豈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行嗽咽者,哂吐納之為錯,著採補者,笑清淨以為愚。彩陰取婦人之氣者,與縮金龜者不同。益陽食女子之乳者,與煉金丹不同。此等之流,只是於大道中得一法一術成功,但能安樂延壽而已,故曰人仙。人仙不離於人也。所謂地仙者,天仙之半,神仙之中,亦只小成之法。識坎離之交配,悟龍虎之飛騰,煉成丹藥,得以長生住世,故曰地仙。地仙不離於地也。所謂神仙者,以地仙,厭居塵世,得中成之法,抽鉛添汞,金精煉項,玉液還丹,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忘形,胎生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升仙,超凡入聖,謝絕塵世,以歸三島,故曰神仙。神仙不離於神也。所謂天仙者,以神仙厭居三島,得大成之法,內外丹成,道上有功,人間有行,功行滿足,授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天仙不離於天也。然修仙之要,煉丹為急。吾有《洞仙歌》二十首,君宜謹記之。

  丹之始,無上元君授聖主,法出先天五太初,遇元修煉身衝舉。

  丹之祖,生育三才運今古,隱在鄱湖山澤間,志士彩來作丹母。

  丹之父,曉來飛上扶桑樹,萬道霞光照太虛,調和兔髓可烹煮。

  丹之母,金晶瑩潔夜三五,烏兔搏搦不終朝,煉成大藥世無比。

  丹之胎,烏肝兔髓毓真胚,一水三汞三砂質,四五三成明自來。

  丹之兆,三日結胎方入妙,萬丈紅光貫鬥牛,五音六律隨時奏。

  丹之質,紅紫光明人莫識,元自虛無黍米珠,色即是空空即色。

  丹之靈,十月脫胎丹始成,一粒一服百日足,改換形骨身長生。

  丹之聖,九年煉就五霞鼎,藥力加添水火功,枯骨立起孤魂醒。

  丹之室,上弦七號下弦八,中虛一寸號明堂,產出靈苗成金液。

  丹之釜,垣廓壇爐須堅固,內外護持水火金,日丁金胎產盤古。

  丹之灶,鼎曲相通似蓬島,上安垣廓護金爐,立練龍膏並虎腦。

  丹之火,一日地辰十二個,文兮武兮要合宜,抽添進退莫太過。

  丹之水,器憑勝負斯為美,不潮不濫致中和,滋產靈苗吐金蕊。

  丹之威,戲光耿耿衝紫薇,七星燦爛三台爛,天丁地甲皆皈依。

  丹之竅,天地人兮各有奧,紫薇岳瀆及明君,三界精靈皈至道。

  丹之彩,依方逐位安排派,青紅赤白黃居中,攝瑞招祥神自在。

  丹之用,真土真鉛與真汞,黑中取白赤中青,全憑水火靜中動。

  丹之融,陰陽配合在雌雄,龍精虎髓鼎中烹,造化抽添火候功。

  丹之理,龍膏虎髓靈無比,二家交姤仗黃精,屯蒙進退全終始。

  丹之瑞,小無其內大無外,放彌六合退藏密,三界收來黍珠內。

  丹之完,玉皇捧祿要天緣,等閒豈許凡人泄,萬劫之中始一傳。

  真君曰:「多謝指迷。敢問仙丈,五仙之中,已造到何仙地位?」吳君曰:「小老山野愚蒙,功行殊欠,不過得小成之功,而為地仙耳。若於神仙天仙,雖知門路,無力可攀。」遂將燒煉訣,並白雲符書,悉傳與真君。真君頓首拜謝,相辭而歸。

  回至家中,厭居鬧市,欲尋名山勝地,以為棲身之所。聞知汝南有一人,姓郭名璞,字景純,明陰陽風水之道,遨遊江湖。真君敬訪之。璞一日早起,見鴉從東南而鳴,遂占一課,斷曰:「今日午時,當有一仙客許姓者,到我家中,欲問擇居之事。」至日中,家童果報客至。璞慌忙出迎,禮罷,分賓而坐。璞問曰:「先生非許姓為卜居而來乎?」真君曰:「公何以知之」璞曰:「某今早卜卦如此,未知然否?」真君曰:「誠然。」因自敘姓名,並道卜居之意。璞曰:「先生儀容秀偉,骨骼清奇,非塵中人物。富貴之地,不足居先生。居先生者,其神仙之地乎?」真君曰:「昔呂洞賓居廬山而成仙,鬼谷子居雲夢而得道,今或無此吉地麼?」璞曰:「有,但當遍歷耳。」於是命童僕收拾行囊,與真君同游江南諸郡,採訪名山。

  一日行至廬山。璞曰:「此山嵯峨雄壯,湖水還東,紫雲蓋頂代產升仙之士。但山形屬土,先生姓許,羽音屬水,水土相剋,不宜居也。但作往來游寓之所則可矣。」又行至饒州鄱陽,地名旁湖,璞曰:「此旁湖富貴大地,但非先生所居。」真君曰:「此地氣乘風散,安得擬大寶貴耶?」璞曰:「相地之法,道眼為上,法眼次之。道眼者,憑目力之巧,以察山河形勢;法眼者,執天星河圖紫薇等法,以定山川吉凶富貴之地。天地所秘,神物所護,苟非其人,見而不見。俗云福地留與福人來,正謂此也。」真君曰:「今有此等好地,先生何不留一記以為他日之驗?」郭璞乃題詩一首為記云:

    行盡江南數百州,惟有旁湖出石牛。

    雁鵝夜夜鳴更鼓,魚鱉朝朝拜冕旒。

    離龍隱隱居乾位,巽水滔滔入艮流。

    後代福人來遇此,富貴綿綿八百秋。

  許郭二人離了鄱陽,又行至宜春棲梧山下。有一人姓王名朔,亦善通五行曆數之書,見許郭二人登山采地,料必異人,遂迎至其家。詢姓名已畢,朔留二人宿於西亭,相待甚厚。真君感其慇懃,乃告之曰:「子相貌非凡,可傳吾術。」遂密授修煉仙方。郭璞曰:「此居山水秀麗,宜為道院,以作養真之地。」王朔從其言,遂蓋起道院。真君援筆大書「迎仙院」三字,以作牌額,王朔感戴不勝。二人相辭而去,遂行至洪都西山,地名金田。則見:

  嵯嵯峨峨的山勢,突突兀兀的峰巒,活活潑潑的青龍,端端正正的白虎,圓圓淨淨的護沙,灣灣環環的潮水。山上有蒼蒼鬱鬱的虯髯美鬆,山下有翠翠青青的鳳尾修竹,山前有軟軟柔柔的龍須嫩草,山後有古古怪怪的鹿色枯樟。也曾聞華華采采的鸞吟,也曾聞昂昂藏藏的鶴唳,曾聞咆咆哮哮的虎嘯,也曾聞呦呦詵詵的鹿鳴。這山呵比浙之天台,更生得奇奇絕絕;比閩之武夷,更生得苕苕嶢嶢;比皖之九華,更生得迤迤邐邐;比蜀之峨嵋,更生得秀秀麗麗;比楚之武當,更生得尖尖圓圓;比陝之終南,更生得巧巧妙妙;比魯之泰山,更生得蜿蜿蜒蜒;比廣之羅浮,更生得蒼蒼奕奕,真個是天下無雙勝境,江西第一名山。萬古精英此處藏,分明是個神仙宅。

  卻說郭璞先生,行到山麓之下,前觀後察,左顧右盼,遂將羅經下針審了方向,撫掌大笑曰:「璞相地多矣,未有如此之妙。若求富貴,則有起歇,如欲棲隱,大合仙格。觀其岡阜厚圓,位坐深邃,三峰壁立,四環雲拱,內外勾鎖,無不合宜。大凡相地兼相其人。觀君表裡正與地符。且西山屬金,以五音論之,先生之姓,羽音屬水,金能生水,合得長生之局,捨此無他往也。但不知此地誰人為主。」旁有一樵夫指曰:「此地乃金長者之業。」真君曰:「既稱長者,必是善人。」二人徑造其家。金公欣然出迎,歡若平生。金公問曰:「二位仙客,從何而至?」郭璞曰:「小子姓郭名璞,略曉陰陽之術。因此位道友姓許名遜,欲求棲隱之地,偶彩寶莊,正合仙格,欲置一舍,以為修煉之所,不知尊翁肯慨諾否?」金公曰:「第恐此地褊小,不足以處許君。如不棄,並寒莊薄地數畝,悉當相贈。」真君曰:「願訂價多少,惟命是從。」金公曰:「大丈夫一言,萬金不易。愚老拙直,平生不立文券。」乃與真君索大錢一文,中破之自收其半,一半付還真君。真君叩頭拜謝。三人分別而去。於是真君辭了郭璞,擇取吉日,挈家父母妻子凡數十口,徙於西山,築室而居焉。金公後封為地主真官,金氏之宅,即今玉隆萬壽宮是也。

  卻說真君日以修煉為事,煉就金丹,用之可以點石為金,服之可以卻老延年,於是周濟貧乏,德義彰播。時晉武帝西平蜀,東取吳,天下一統,建元太康,從吏部尚書山濤之奏,詔各郡保舉孝廉賢能之士。豫章郡太守范寧,見真君孝養二親,雍睦鄉里,輕財利物,即保舉真君為孝廉。武帝遣使臣束帛齎詔,取真君為郡旌陽縣令。真君以父母年老,不忍遠離,上表辭職。武帝不允,命本郡守催迫上行。挨至次年,真君不得已,辭別父母妻子,只得起程。真君有二姊,長姊事南昌盱君,夫早喪,遺下一子盱烈,字道微,事母至孝。真君慮其姊孀居無倚,遂築室於宅之西,奉姊居之,於是母子得聞妙道。真君臨行,謂姊曰:「吾父母年邁,妻子尚不知世務,賢姊當代弟掌治家事。如有仙翁隱客相過者,可以禮貌相待。汝子盱烈,吾嘉其有仁孝之風,使與我同往任所。」盱母曰:「賢弟好去為官,家下一應事體,為姊的擔當,不勞遠念。」言未畢,忽有一少年上堂,長揖言曰:「吾與盱烈哥哥,皆外甥也,何獨與盱兄同行,而不及我?」真君視其人,乃次姊之子,複姓鍾離,名嘉,字公陽,新建縣象牙山西裡人也。父母俱早喪,自幼依於真君,為人氣象恢弘,德性溫雅,至是欲與真君同行。真君許之。於是二甥得薰陶之力,神仙器量從此以立。真君又呼其妻周夫人,告之曰:「我本無心功名,奈朝廷屢聘,若不奉行,恐抗君命,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二親老邁,汝當朝夕侍奉,調護寒暑,克盡汝子婦之道。且兒女少幼,須不時教訓,勤以治家,儉以節用,此是汝當然事也。」周夫人答曰:「謹領教。」言罷,拜別而行,不在話下。

  卻說真君未到任之初,蜀中飢荒。民貧不能納租。真君到任,上官督責甚嚴,真君乃以靈丹點瓦石為金,暗使人埋於縣衙後圃。一旦拘集貧民未納租者,盡至階下。真君問曰:「朝廷糧稅,汝等緣何不納?」貧民告曰:「輸納國稅,乃理之常,豈敢不遵。奈因飢荒,不能納爾。」真君曰:「既如此,吾罰汝等在於縣衙後圃,開鑿池塘,以作工數。倘有所得,即來完納。」民皆大喜,即往後圃開鑿池塘,遂皆拾得黃金,都來完納,百姓遂免流移之苦。鄰郡聞風者,皆來依附,遂至戶口增益。按《一統志》,旌陽縣屬漢州,真君飛升後,改為德陽,以表真君之德及民也。其地賴真君點金,故至今尚富。這話休題。

  那時民間又患瘟疫,死者無數,真君符咒所及,即時痊癒。又憐他郡病民,乃插竹為標,置於四境溪上,焚符其中,使病者就而飲之,無不痊可。其老幼婦女尪羸不能自至者,令人汲水歸家飲之,亦復安痊。郡人有詩贊曰:

    百里桑麻知善政,萬家煙井沐仁風。

    明懸藻鑒秋陽暴,清逼冰壺夜月溶。

    符置江濱驅痼病,金埋縣圃起民窮。

    真君德澤於今在,廟祀巍巍報厥功。

  卻說成都府有一人姓陳名勛,字孝舉,因舉孝廉,官居益州別駕。聞真君傳授吳猛道法,今治旌陽,恩及百姓,遂來拜謁,願投案下,充為書吏,使朝夕得領玄教。真君見其人,氣清色潤,遂付以吏職。既而見勛有道骨,乃引勛居門下為弟子,看守藥爐。又有一人姓周名廣,字惠常,廬陵人也,乃吳都督周瑜之後。游巴蜀雲台山,粗得漢天師驅精斬邪之法,至是聞真君深得仙道,特至旌陽縣,投拜真君為師,願垂教訓。真君納之,職掌雷壇。二人自是得聞仙道之妙。真君任旌陽既久,弟子漸眾,每因公餘無事,與眾弟子講論道法。

  卻說晉朝承平既久,外有五胡強橫,濁亂中原。那五胡:

    匈奴劉淵居晉陽,羯戎石勒居上黨。

  羌人姚弋仲居扶風,氐人符洪居臨渭。

  鮮卑慕容廆居昌黎。

  先是漢魏以來,收服夷秋,諸朝多居塞內。太子洗馬江統勸武帝徙於邊地,免後日夷狄亂華之禍。武帝不聽,至是果然,侵亂晉朝。太子惠帝愚蠢,賈後橫恣,殺戮大臣。真君乃謂弟子曰:「吾聞君子有道則現,無道則隱。」遂解官東歸。百姓聞知,扳轅臥轍而留,泣聲震地。真君亦泣下,謂其民曰:「吾非肯捨汝而去,奈今天下不久大亂,吾是以為保身之計。爾等子民,各務生業。」百姓不忍,送至百里之外,或數百里,又有送至家中不肯回者。真君至家,拜見父母妻子,合家相慶,喜不自勝。即於宅東空地結茅為屋,狀如營壘,令蜀民居之。蜀民多改其氏族,從真君之姓,故號許氏營。

  卻說真君之妻周夫人對真君言:「女姑年長,當擇佳配。」真君曰:「吾久思在心矣,遍觀眾弟子中,有一人姓黃名仁覽,字紫庭,建城人也,乃御史中丞黃輔之子。其人忠信純篤,有受道之器。」真君遂令弟子周廣作媒。仁覽稟於父母,擇吉備禮,在真君宅上成婚。滿月後,稟於真君,同仙姑歸家省親。仙姑克盡婦道。仁覽吩咐其妻在家事奉公姑,復拜辭父母,敬從真君求仙學道。

  卻說吳真君猛,時年一百二十餘歲矣,聞知真君解綬歸家,自西安來相訪。真君整衣出迎,坐定敘闊,命築室於宅西以居之。一日忽大風暴作,吳君即書一符,擲於屋上,須臾見有一青鳥銜去,其風頓息。真君問曰:「此風主何吉凶?」吳君曰:「南湖有一舟經過,忽遇此風,舟中有一道人,呼天求救,吾以此止之。」不數日,有一人深衣大帶,頭戴幅巾,進門與二君施禮曰:「姓彭名抗,字武陽,蘭陵人也。自少舉考廉,官至晉朝尚書左丞。因見天下將亂,托疾辭職。聞許先生施行德惠,參悟仙機,特來拜投為師。昨過南湖,偶遇狂風大作,舟幾覆,吾乃呼天號救。俄有一青鳥飛來,其風頓息。今日得拜仙顏,實乃萬幸。」真君即以吳君書符之事告之,彭抗拜謝不勝,遂挈家居豫章城中。既而見真君一子未婚,願將女勝娘為配。真君從之。自後待彭抗以賓禮,盡以神仙秘術付之。東明子有詩云:

    二品高官職匪輕,一朝拋卻拜仙庭。

    不因懿戚情相厚,彭老安能得上升。

  此時真君傳得吳猛術,猶未傳諶母飛步斬邪之法,有太白金星奏聞玉帝:「南昌郡孽龍將為民害,今有許遜原係玉洞真仙降世,應在此人收伏。望差天使,齎賜斬妖神劍,付與許遜,助斬妖精,免使黎民遭害。」玉帝聞奏,即宣女童二人,將神劍二口,齎至地名柏林,獻與許遜,宣上帝之命,督他斬魅除妖,濟民救世。真君拜見受之,回顧女童已飛升雲端矣。後有詩歎曰:

    堅金烈火煉將成,削鐵吹毛耀日明。

    玉女捧來離紫府,江湖從此水流腥。

  且說江南一妖物,號曰孽龍,初生人世為聰明才子,姓張名酷。因乘船渡江,偶值大風,其船遂覆,張酷溺於水中。彼時得附一木板,隨水漂流,泊於沙灘之上。肚中正餓,忽見是有珠一顆,取而吞之。那珠不是別的珠,乃是那火龍下的卵,吞了這珠,卻不餓了,就在水中能游能泳。過了一月有餘,脫胎換骨,遍身盡生鱗甲,只有一個頭,還是人頭。其後這個畜生,只好在水中戲耍,或跳入三級巨浪,看魚龍變化,或撞在萬丈深潭,看蝦鱉潛泳。不想火龍見了,就認得他是兒子,噓了一氣,教以神通。那畜生走上岸來,即能千變萬化,於是呼風作雨,握霧撩雲,喜則化人形,而淫人間之女子,怒則變精怪,而興陸地之波濤,或壞人屋舍,或食人精血,或覆人舟船,取人金珠,為人間大患。誕有六子,數十年間,生息繁盛,約有千餘,兼之族類,蛟黨甚多,常欲把江西數郡,滾出一個大中海。一日,真君煉丹於艾城之山,有蛟黨輒興洪水,欲漂流其丹室。真君大怒,即遣神兵擒之,釘於石壁,今釘蛟石猶在。又揮起寶劍,將一蛟斬訖。不想那孽龍知道殺了他的黨類,一呼百集,老老少少,大大小小,都打做一團兒。孽龍道:「許遜恁般可惡,欲誅吾黨,不報此仇,生亦枉然。」內有一班孽畜,有叫孽龍做公公的,有叫做伯伯的,有叫做叔叔的,有叫做哥哥的,說道:「不消費心,等我們去,把那許遜抓將來,碎屍萬段,以泄其恨。」孽龍道:「聞得許遜傳授了吳猛的法術,甚有本事,還要個有力量的去才好。」內有一長蛇精,說道:「哥哥,等我去來。」孽龍道:「賢弟倒去得。」於是長蛇精帶了百十個蛟黨,一齊衝奔許氏之宅,一字陣兒擺開,叫道:「許遜敢於我比勢麼?」真君見是一伙蛟黨,仗劍在手,問云:「你這些孽畜,有甚本事,敢於我相比。」長蛇精道:「你聽我說:

    鱗甲稜層氣勢雄,神通會上顯神通。

    開喉一旦能吞象,伏氣三年便化龍。

    巨口張時便作霧,高頭昂處便呼風。

    身長九萬人知否,繞遍崑崙第一峰。

  長蛇精恃了本事,耀武揚威。眾蛟黨一齊踴躍,聲聲口口說道:「你不該殺了我家人,定不與你干休。」真君曰:「只怕你這些孽畜,逃不過我手中寶劍。」那長蛇精就弄他本事,放出一陣大風來,只見:

  視之無影,聽之有聲,噫大塊之怒號,傳萬竅之跳叫。一任他乒乒乓乓,慄慄烈烈,撼天關,搖地軸,九天仙子也愁眉。那管他青青白白,紅紅黃黃,翻大海,攪長江,四海龍王同縮頸。雷轟轟,電閃閃,飛的是沙,走的是石,直恁的滿眼塵霾春起早。雲慘慘,霧騰騰,折也喬林,摧也古木,說甚麼前村燈火夜眠遲。呼啦啦,前呼後叫,左奔右突,就是九重龍樓鳳閣,也教他萬瓦齊飛。咕嘟嘟,橫衝直撞,亂捲斜拖,即如千丈虎狼穴。難道是一毛不拔,縱宗生之大志,不敢謂其乘之而浪破千層。雖列子之冷然,吾未見其御之而旬有五日。正是萬里塵沙陰晦螟,幾家門戶響敲推,多情折盡章台柳,底事掀開社屋茅。

  真個好一陣大風也。真君按劍在手,叱曰:「風伯等神好將此風息了。」須臾之間,那風寂然不動。誰知那些孽怪又弄出一番大雨來,則見:

  石燕飛翔,商羊鼓舞。滂沱的雲中瀉下,就似傾盆,呼啦的空裡注來,豈因救旱。逼逼剝剝,打得那園林蕉葉,東一片,西一片,翠色闌珊;淋淋篩篩,滴得那池沼荷花,上一瓣,下一瓣,紅妝零亂。溝面洪盈,倏忽間,漂去高鳳庭前麥;簷頭長溜,須臾裡,洗卻周武郊外兵。這不是鞭將蜥蜴,碧天上祈禱下的甘霖。這卻是驅起鯨鯢,滄海中噴將來的唾沫。正是茅屋人家煙火冷,梨花庭院夢魂驚,渠添濁水通魚入,地秀蒼苔滯鶴行。

  真個好一陣大雨也。真君又按劍叱曰:「雨師等神,好將此雨止了。」那雨一霎時間半點兒沒了,真君乃大顯法力,奔往長蛇精陣中,將兩口寶劍揮起,把長蛇精揮為兩段。那伙蛟黨,見斬了蛇精,各自逃生。真君趕上,一概誅滅,徑往群蛟之所,尋取孽龍。那孽龍聞得斬了蛇精,傷了許多黨類,心裡那肯干休,就呼集一黨蛟精,約有千百之眾。人多口多,罵著真君:「騷道野道,你不合這等上門欺負人。」於是呼風的呼風,喚雨的喚雨,作霧的作霧,興雲的興雲,攫煙的攫煙,弄火的弄火,一齊奔向前來,真君將兩口寶劍,左砍右斲,那蛟黨多了,怎生收伏得盡,況真君此時,未傳得諶母飛騰之法,只是個陸地神仙。那孽龍倒會變化,衝上雲霄,就變成一個大鷹兒。真個:

  爪似銅釘快利,嘴如鐵鑽堅剛,展開雙翅欲飛揚,好似大鵬模樣。雲裡叫時聲大,林端立處頭昂,紛紛鳥雀盡潛藏,那個飛禽敢擋。

  只見那鷹兒在半空展翅,忽啦地撲將下來,倒把真君臉上撾了一下,撾得血流滿面。真君忙揮劍斬時,那鷹又飛在半空中去了。真君沒奈何,只得轉回家中。那些蛟黨見傷得性命多了,亦各自收陣回去。

  卻說真君見孽龍神通廣大,敬來吳君處相訪,求其破蛟之策。吳君曰:「孽龍久為民害,小老素有剪除之心,但恨道法未高,莫能取勝。汝今既擒蛟黨,孽龍必然忿怒,愈加殘害,江南休矣。」真君曰:「如此奈何?」吳君曰:「我近日聞得鎮江府丹陽縣地名黃堂,有一女真諶母,深通道術,吾與汝同往師之,叩其妙道,然後除此妖物,未為晚也。」真君聞言大喜,遂整行囊與吳君共往黃堂,謁見諶母。諶母曰:「二公何人,到此有何見諭?」真君曰:「弟子許遜、吳猛,今因江南有一孽龍精,大為民害,吾二人有心殄滅,奈法術殊欠。久聞尊母道傳無極,法演先天,徑來懇求,望指示仙訣,實乃平生之至願也。」言訖,拜伏於地。諶母曰:「二公請起,聽我言之。君等乃夙稟奇骨,名在天府。昔者孝悌王自上清下降山東曲阜縣蘭公之家,謂蘭公曰:『後世晉代當出一神仙,姓許名遜,傳吾至道,是為眾仙之長。』遂留下金丹寶鑒,銅符鐵券,並飛步斬邪之法,傳與蘭公,復令蘭公傳我。蘭公又使我收掌,以付汝等,積有四百餘年矣。子今既來,吾當傳授於汝。」於是選擇吉日,依科設儀,付出銅符鐵券,金丹寶鑒,並正一斬邪之法,三五飛騰之術,及諸靈章秘訣,並各樣符籙,悉以傳諸許君。今淨明法、五雷法之類,皆諶母所傳也。」諶母又謂吳君曰:「君昔者以神方為許君之師,今孝悌王之道,唯許君得傳,汝當退而反師之也。」真君傳道已畢,將欲辭歸,心中暗想:「今幸得聞諶母之教,每歲必當謁拜,以盡弟子之禮。」此意未形於言,諶母已先知矣,乃對真君曰:「我今還帝鄉,子不必再來謁也。」乃取香茅一根,望南而擲,其茅隨風飄去。諶母謂真君曰:「子於所居之南數十里,香茅落於何處,其處立於廟宇,每歲逢秋,一至吾廟足矣。」諶母言罷,空中忽有龍車鳳輦來迎,諶母即凌空而去。其時吳、許二君望空拜送。即還本部,遂往尋飛茅之跡。行至西山之南四十里,覓得香茅,已叢生茂盛,二君遂於此地建立祠宇,亦以黃堂名之。令匠人塑諶母寶像,嚴奉香火,期以八月初三日,必往朝謁,即今崇真觀是也,朝謁之禮猶在。真君亦於黃堂立壇,悉依諶母之言,將此道法傳授吳君,吳君反拜真君為師。自此二人始有飛騰變化之術。回至小江,寓客店,主人宋氏見方外高人,不索酒錢,厚具相待。二君感其恭敬,遂求筆墨,畫一松樹於其壁上而去。自二君去後,其鬆青鬱如生,風動則其枝搖搖;月來,則其彩淡淡;露下,則其色濕濕,往來觀者,日以千計。去則皆留錢謝之,宋氏遂至巨富。後江漲堤潰,店屋俱漂,惟鬆壁不壞。

  卻說孽龍精被真君斬其族類,心甚怒,又聞吳君同真君往黃堂學法,於是命蛟黨先入吳君所居地方,殘害生民,為災降禍。真君回至西寧,聞蛟孽腥風襲人,責備社伯:「汝為一縣鬼神之主,如何縱容他為害?」社伯答曰:「妖物神通廣大,非小神能制。」再三謝罪。忽孽龍精見真君至,統集蛟黨湧起十數丈水頭,那水波濤泛漲,怎見得好狠:

  只聽得潺潺聲振谷,又見那滔滔勢漫天。雄威響若雷奔走,猛湧波如雪卷顛。千丈波高漫道路,萬層濤激泛山岩。冷冷如漱玉,滾滾似鳴弦。觸石滄滄噴碎玉,回湍渺涉漩渦圓。低低凸凸隨流蕩,大勢瀰漫上下連。

  真君見了這等大水,恐損壞了居民屋宇田禾,急將手中寶劍,望空書符一道,叫道:「水伯,急急收下。」水伯收得水遲,真君大怒。水伯道:「常言,潑水難收,且從容些。」真君欲責水伯,水伯大懼,須臾間將水收了,依舊是平洋陸地。真君提著寶劍,徑斬孽龍。那孽龍變作一個巡海夜叉,持槍相迎。這一場好殺:

  真君劍砍,妖怪槍迎。劍砍霜光噴烈火,槍迎銳氣迸愁雲。一個是洋子江生成的惡怪,一個是靈霄殿差下的仙真。那一個,揚威耀武欺天律;這一個,御暴除災轉法輪。真仙使法身驅霧,魔怪爭強浪滾塵。兩家努力爭功績,皆為洪都百萬民。

  那些蛟黨見孽龍與真君正殺得英雄,一齊前來助戰。忽然弄出一陣怪沙來,要把真君眼目蒙蔽,只見:

  似霧如氤初散漫,紛紛藹藹下天涯。白茫茫到處難開眼,昏暗暗飛時找路差。打柴的樵子失了伴,採藥的仙童不見家。細細輕飄如麥面,粗粗翻覆似芝麻。世間朦朦山頂暗,長空迷沒太陽遮。不比塵囂隨駿馬,難言輕軟襯香車。此沙本是無情物,登時刮得眼生花。

  此時飛沙大作,那蛟黨一齊吶喊。真君呵了仙氣一口,化作一陣雄風將沙刮轉。吳君在高阜之上,觀看妖孽,更有許大神通,於是運起掌心蠻雷,望空打去。雖風雲雷雨,乃蛟龍所喜的,但此係吳君法雷,專打妖怪。則見:

  運之掌上,震之雲間,虺虺喤鯱可畏,轟轟划划初聞。燒起謝仙之火烈,推轉阿香之車輪。音赫赫,就似撞八荒之鼓,音聞天地;聲喤咭,又如放九邊之炮,響振軍屯。使劉先生失了雙筋,教蔡元中繞遍孤墳。聞之不及掩耳,擋之誰不銷魂。真個天仙手上威靈振,蛟魅胸中心膽傾。

  那些群孽,聞得這個法雷,驚天動地之聲,倒海震山之怒,唬得魂不附體。更見那真君兩口寶劍,寒光閃閃,殺氣騰騰,孽龍抵擋不住,就收了夜叉之形,不知變了個甚麼物件,潛蹤遁走。真君乃舍了孽龍,追殺蛟黨,蛟黨四散逃去。真君追二蛟至鄂渚,忽然不見,路逢三老人侍立。真君問曰:「吾追蛟孽至此,失其蹤跡,汝二老曾見否?」老人指曰:「敢伏在前橋之下。」真君聞言,遂至橋側,仗劍叱之。蛟黨大驚,奔入大江,藏於深淵。真君乃即書符數道,敕遣符使驅之。蛟孽不能藏隱,乃從上流奔出。真君揮劍斬之,江水俱紅。此二蛟皆孽龍子也。今鄂渚有三聖王廟,橋名伏龍橋,淵名龍窩,斬蛟處名上龍口。真君復回至西寧,怒社伯今不能稱職,乃以銅鎖貫其祠門,禁止民間祭享。今分寧縣城隍廟正門常閉,居民祭祀者亦少。乃令百姓崇祀小神,其人姓毛,兄弟三人,即指引真君橋下斬蛟者。今封葉佑侯,血食甚盛。真君見吳君曰:「孽龍潛逃,蛟黨奔散,吾欲遍尋蹤跡,一並誅之。」吳君曰:「君自金陵遠回,令椿萱大人,且須問省。吾諒此蛟孽有師尊在,豈能復恣猖狂,待徐徐除之。」於是二君回過豐城縣杪針洞。真君曰:「後此洞必有蛟螭出入,吾當鎮之。」遂取杉木一根,書符其上以為楔,至今其楔不朽。又過奉新縣,地名藏溪,又名蛟穴,其中積水不竭。真君曰:「此溪即蛟龍所藏之處。」遂舉神劍劈破溪旁巨石,書符鎮之,今鎮蛟石猶在。又過新建縣,地名歎早湖,湖中水蛭甚多,皆是蛟黨奴隸,散入田中,喋人之血。真君惡之,遂將藥一粒,投入湖中,其蛭永絕,今名藥湖。復歸郡城,轉西山之宅,回見父母,一家俱慶,不在話下。

  卻說真君屢敗孽龍仙法愈顯,德著人間,名傳海內,時天下求為弟子者,不下千數。真君卻之不可得,乃削炭化為美婦數百人,夜散群弟子寢處,次早驗之,未被炭婦污染得十人而已。先受業者六人:

  陳勛,字孝舉,成都人。

  周廣,字惠常,廬陵人。

  黃仁覽,字紫庭,建城人,真君之婿。

  彭抗,字武陽,蘭陵人,其女配真君之子。

  盱烈,字道微,南昌人,真君外甥。

  鍾離嘉,字公陽,新建人,真君外甥。

  後相從者四人:

  曾亨,字典國,泗水人,骨秀神慧。孫登見而異之。乃潛心學道,游於江南,居豫章之豐城真陽觀,聞真君道法投於門下。

  時荷,字道陽,鉅鹿人,少出家,居東海沐陽院奉仙觀,修老子之教。因入四明山,遇神人,授以抬息導引之術,頗能辟谷,亦能役使鬼神。慕真君名,徒步踵門,願充弟子。

  甘戰,字伯武,豐城人,性喜修真,不求聞達,徑從真君學道。

  施岑,字太玉,沛郡人。其父施朔仕吳,因移居於九江赤鳥縣。岑狀貌雄杰,勇健多力,時聞真君斬蛟立功,喜而從之。真君使與甘戰各持神劍,常侍左右。

  這弟子十人,不被炭婦染污,真君嘉之。凡週遊江湖,誅蛟斬蛇,時刻相從,即異時上升諸徒也。其餘被炭婦所污者,往往自愧而去。今炭婦市猶在。真君謂施岑、盱烈曰:「目今妖孽為害,變化百端,無所定向,汝二人可向鄱陽湖中,追而尋之。」施、盱欣然領命,仗劍而去。夜至鄱陽湖中,登石台之上望之。今饒河口有眺台,俗呼為釣台,非也,此蓋施盱眺望妖蜃出沒之所耳。其時但見一物隱隱如蛇,昂頭擺尾,橫亙數十里。施岑曰:「妖物今在此乎?」即拔劍揮之,斬其腰。至次日天明視之,乃蜈蚣山也。至今其山斷腰仙跡猶在。施岑謂盱烈曰:「黑夜吾認此山以為妖物,今誤矣,與汝尚當盡力追尋。」

  卻說孽龍精被真君殺敗,更傷了二子,並許多族類,咬牙嚼齒,以恨真君,聚集眾族類,商議欲往小姑潭求老龍報仇。眾蛟黨曰:「如此甚好。」孽龍乃奔入小姑深潭底。那潭不知有幾許深。諺云:「大姑闊萬丈,小姑深萬丈。」所以叫做小姑潭。那孽龍到萬丈潭底,只見:

  水泛泛漫天,浪層層拍岸。江中心有一座小姑山,雖是個中流砥柱,江下面有一所老龍潭,卻似個不朽龍宮。那龍宮蓋的碧磷磷鴛鴦瓦,圍的光閃閃孔雀屏,垂的疏朗朗翡翠簾,擺的彎環環虎皮椅。只見老龍坐在虎椅之上,龍女侍在堂下,龍兵繞在宮前,夜叉立在門邊,龍子龍孫列在階上。真個是江心渺渺無雙景,水府茫茫第一家。

  說那老龍出處,他原是黃帝荊山鑄鼎之時,騎他上天。他在天上貪毒,九天玄女拿著他送與羅墮闍尊者,尊者養他在缽盂裡養了千百年,他貪毒的性子不改,走下世來,就吃了張果老的驢,傷了周穆王的八駿。朱坪漫心懷不忿,學就個屠龍之法,要下手捉他,他又藏在巴蜀地方,一人家後園之中,橘子裡面。那兩個著棋的老兒,想他做龍脯,他又走到葛陂中來,撞著費長房打一棒,他就忍著疼,奔走華陽洞去。那曉得吳綽的斧子,又厲害些,當頭一劈,受了老大的虧苦,頭腦子雖不曾破,卻失了項下這一顆明珠,再也上天不得。因此上拜了小姑娘娘,求得這所萬丈深潭,蓋造個龍宮,恁般齊整。卻說那孽龍奔入龍宮之內,投拜老龍哭哭啼啼,告訴前情,說道許遜斬了他的兒子,傷了他的族類,苦苦還要擒他。言罷,放聲大哭。那龍宮大大小小,那一個不淚下。老龍曰:「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許遜既這等可惡,待我拿來與你復仇。」孽龍曰:「許遜傳了諶母飛步之法,又得了玉女斬邪之劍,神通廣大,難以輕敵。」老龍曰:「他縱有飛步之法,飛我老龍不過。他縱有斬邪之劍,斬我老龍不得。」於是即變作個天神模樣,三頭六臂,黑臉獠牙。則見:

  身穿著重重鐵甲,手提著利利鋼叉,頭戴著金盔閃閃耀紅霞,跨著奔奔騰騰的駿馬,雄糾糾英風直奮,威凜凜殺氣橫加。一心心要與人報冤家,古古怪怪的好怕。

  那老龍打扮得這個模樣,巡江夜叉,寧宮將卒,人人喝采,個個稱奇,道:「好一個裝束。」孽龍亦搖身一變,也變作天神模樣,你看他怎麼打扮,則見:

  面烏烏趙玄壇般黑,身挺挺鄧天王般長。手持張翼德丈八長槍,就好似鬥口靈官的形狀。口吐出葛仙真君騰騰火燄,頭放著華光菩薩的閃閃豪光。威風凜凜貌堂堂,不比前番模樣。

  那孽龍打扮出來,龍宮之內,可知人人喝采,個個誇奇。兩個龍妖一齊打個旋風,奔上岸來。老龍居左,孽龍居右,蛟黨列成陣勢,準備真君到來迎敵。不在話下。

  施岑與盱烈,從高阜上一望,見那妖氣彌天。他兩個少年英勇,也不管他勢頭來得大,也不管他黨類來得多。就擎手中寶劍,跳下高阜來,與那些妖怪大殺一場。施盱二人,雖傳得真君妙訣,終是寡不敵眾,三合之中,抵擋不住,敗陣而走。老龍與孽龍隨後趕殺,施岑大敗,回見真君,具說前事。真君大怒,遂提著兩口寶劍,命甘戰、時荷二人同去助陣,駕一朵祥雲徑奔老龍列陣之所。那孽龍見了,自古仇人相見,分外眼睜,就提那長槍,徑來刺著真君。老龍亦舉起鋼叉徑來叉著真君。好一個真君,展開法力,將兩口寶劍左遮右隔,只見:

  這一邊揮寶劍,對一枝長槍,倍增殺氣;那一邊揮寶劍,架一管鋼叉,頓長精神。這一邊砍將去,就似那呂梁瀉下的狂瀾,如何擋抵;那一邊斲將去,就似那蜀山崩了的土塊,怎樣支撐。這一邊施高強武藝,殺一個鶻人鴉群;那一邊顯凜烈威風,殺一個虎奔羊穴。這一邊用一個風掃殘紅的法子,殺得他落花片片墜紅泥;那一邊使一個浪滾陸地的勢兒,殺得他塵土茫茫歸大海。真個是撥開覆地翻天手,要斬興波作浪邪。

  二龍與真君混戰未分勝敗,忽翻身騰在半空,卻要呼風喚雨,飛沙走石,來捉真君。此時真君已會騰雲駕霧,遂趕上二龍,又在半空中殺了多時,後落下平地又戰。那些蛟黨見真君法大,二龍漸漸抵擋不住,一齊掩殺過來。時荷甘戰二人,乃各執利劍,亦殺入陣中。你看那師徒們,橫衝直撞,那些妖孽,怎生抵敵得住。那老龍力氣不加,三頭中被真君傷了一頭,六臂中被真君斷了一臂,遂化陣清風去了。孽龍見老龍敗陣,心中慌張,恐被真君所捉,亦化作一陣清風,望西而去。其餘蛟黨,各自逃散,有化作螽斯,在麥隴上逼逼剝剝跳的;有化作青蠅,在棘樹上嘈嘈雜雜鬧的;有化作蚯蚓,有水田中扭扭屹屹走的;有化作蜜蜂,在花枝上擾擾嚷嚷彩的;有化作蜻蜓,在雲霄裡輕輕款款飛的;有化作土狗子,不做聲不做氣,躲在田旁下的。彼時真君追趕妖孽,走在田旁上經過,忽失了一足,把那田旁踹開,只見一道妖氣迸將出來。真君急忙看時,只見一個土狗子躲在那裡。真君將劍一揮,砍成兩截,原來是孽龍第五子也。後人有詩歎曰:

    自笑蛟精不見機,苦同仙子兩相持。

    今朝揮起無情劍,又斬親生第五兒。

  卻說真君斬了孽龍第五子,急忙追尋孽龍,不見蹤影,遂與二弟子且回豫章。吳君謂真君曰:「目今蛟黨還盛,未曾誅滅,孽龍有此等助威添勢,豈肯罷休,莫若先除了他的黨類,使他勢孤力弱,一舉可擒,此所謂射人先射馬之謂也。」真君曰:「言之有理。」遂即同施岑、甘戰、陳勛、盱烈、鍾離嘉群弟子,隨己出外追斬蛟黨。猶恐孽龍精潰其郡城,留吳君、彭抗在家鎮之。於是真君同群弟子,或登高山,或往窮谷,或經深潭,或詣長橋,或歷大湖等處,尋取蛟黨滅之。

  真君一日至新吳地方,忽一蛟變成一水牛,欲起洪水,淹沒此處人民。噓氣一口,漲水一尺,噓氣二口,漲水二尺。真君大怒,揮劍欲斬之。那蛟孽見了真君,魂不附體,遂奔入潭中而去。真君即立了石碑一片,作鎮蛟之文以禁之。其文曰:

  奉命太玄,得道真仙。劫終劫始,先地先天。無量法界,玄之又玄。勤修無遺,白日升仙。神劍落地,符法昇天。妖邪喪膽,鬼精逃潛。

  其潭至今名曰鎮龍潭,石碑猶存。

  一日,真君又行至海昏之上,聞有巨蛇據山為實,吐氣成雲,長有數里,人畜在氣中者,即被吞吸,江湖舟船,多遭其覆溺,大為民害。施岑登北嶺之高而望之,見其毒氣障天,乃歎曰:「斯民何罪,而久遭其害也。」遂稟真君,欲往誅之。真君曰:「吾聞此畜,妖氣最毒,搪突其氣者,十人十死,百人百亡,須待時而往。」良久,俄有一赤烏飛過。真君曰:「可矣。」言赤烏報時,天神至,地神臨,可以誅妖。後於其地立觀,名候時觀,又號赤烏觀。且說那時真君引群弟子前至蛇所。其蛇奮然躍出深穴,舉首高數十丈,眼若火炬,口似血盆,鱗似金錢,口中吐出一道妖氣。則見:

  冥冥蒙蒙,比蚩尤迷敵的大霧;昏昏暗暗,例元規污人的飛塵。飛去飛來,卻似那漢殿宮中結成的黑塊;滾上滾下,又似那太山岩裡吐出的頑雲。大地之中,遮蔽了峰巒嶺岫;長空之上,隱藏了日月星辰。彌瀰漫漫,漲將開千有百里;霏霏拂拂,擋著了十無一生。正是妖蛇吐氣三千丈,千里猶聞一陣腥。

  真君呼一口仙氣,吹散其氣,率弟子各揮寶劍。鄉人摩旗擂鼓,吶喊振天相助。妖蛇全無懼色,奔將過來。真君運起法雷,劈頭打去,兼用神劍一指,蛇乃卻步。施岑、甘戰二人,奮勇飛步縱前,施踏其首,甘踹其尾。真君先以劍劈破其顙,陳勛再引劍當中腰斬之,蛇腹遂爾裂開,忽有一小蛇自腹中走出,長有數丈。施岑欲斬之,真君曰:「彼母腹中之蛇,未曾見天日,猶不曾加害於民,不可誅之。」遂叱曰:「畜生好去,我放汝性命,毋得害人。」小蛇懼怯,奔行六七里,聞鼓噪之聲,猶反聽而顧其母。此地今為蛇子港。群弟子再請追而戮之,真君曰:「既放其生而又追戳之,是心無惻隱也。」蛇子遂得入江。今有廟在新建吳城,甚是靈感。宋真宗敕封靈順昭應安濟惠澤王,俗呼曰小龍王廟是也。大蛇既死,其骨聚而成洲,今號積骨洲。真君入海昏經行之處,皆留壇靖,凡有六處。通侯時之地為七:一曰進化靖,二曰節奏靖,三曰丹符靖,四曰華表靖,五曰紫陽靖,六曰霍陽靖,七曰列真靖,其勢布若星斗之狀,蓋以鎮壓其後也。其七靖今皆為宮觀,或為寺院。巨蟒既誅,妖血污劍,於是洗磨之,且削石以試其鋒,今新建有磨劍池,試劍石猶在。真君謂諸徒曰:「蛟黨除之莫盡,更有孽龍精通靈不測,今知我在此,若伺隙潰我郡城,恐吳、彭二人莫能懾服,莫若棄此而歸。」施岑是個勇士,謂曰:「此處妖孽甚多,再尋幾日,殺幾個回去卻好。」真君曰:「吾在外日久,恐吾郡蛟黨又聚作一處,可速歸除之。」於是悉離海昏而行。海昏鄉人感真君之德,遂立生祠,四時享祭。不在話下。

  且說孽龍精果然深恨真君,乘其遠出,欲將豫章郡滾成一海,以報前仇。遂聚集敗殘蛟黨,尚有七八百餘。孽龍曰:「昨夜月離於畢,今夜酉時,主天陰晦暝,風雨大作。我與你等,趁此機會,把豫章郡一滾而沉,有何不可。」此是正是午牌時分,吳君猛與彭君抗恰從西山高處,舉目一望,只見妖氣漫天,乃曰:「許師往外誅妖,不想妖氣盡聚於此。」言未畢,忽見豫章郡社伯並土地等神來見吳君,說孽龍又聚了八百餘蛟黨,欲攪翻江西一郡,變作滄海,只待今夜酉牌時分風雨大作之時,就要下手。有等居民,聞得此信,皆來小神廟中,叩頭磕腦;叫小神保他。我想江西不沉卻好,若沉了時節,正是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還保得別人。伏望尊仙怎生區處。」吳君聽說此事,姪吃了一大驚,遂與彭君急忙下了山頭。吳君謂彭君曰:「爾且仗劍一口,驅使神兵,先往江後巡邏。」彭君去了。吳君乃上了一座九星的法壇,取過一個五雷的令牌,仗了一口七星的寶劍,注上一碗五龍吐的淨水,念了幾句「乾羅恒那九龍破穢真君」的神咒,捏了一個三台的真訣,步了一個八卦的神罡。乃飛符一道,徑差年值功曹,送至日宮太陽帝君處投下,叫那太陽帝君把這個日輪兒緩緩的沉下,卻將酉時翻作午時,就要如魯陽揮以長戈,即返三舍,虞公指以短劍,卻轉幾分的日子。又飛符一道,徑差月值功曹,送太陰星君處投下,叫那太陰星君,把這個月輪兒緩緩的移上,卻將亥時翻作酉時,就要團團離海角漸漸出雲衢,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又飛符一道,徑差日值功曹,送至風伯處投下,叫那風伯今晚將大風息了,氣不要吹噓,萬竅不要怒叫,切不可過江掇起龍頭浪,拂地吹開馬足塵,就樹撮將黃葉落,入山推出白雲來。又飛符一道,徑差時值功曹,送雨師處投下,叫那雨師,今晚收了雨腳,休得要點點滴滴打破芭蕉,淋淋漓漓洗開苔蘚,頹山黑霧傾濃墨,倒海衝風瀉急湍,勢似陽侯誇要溟海,聲如項羽戰章邯。又飛符一道,差那律令大神,徑至雷神處投下,叫那雷神,今晚將五雷藏著,休得要驅起那號令,放出那霹靂,轟轟烈烈,使一鳴山嶽震,再鼓禹門開,響激天關轉,身從地穴來。又飛符一道,差著急腳大神,送至雲師處投下,叫他今晚捲起雲頭,切不可氤氤氳氳,遮掩天地,渺渺漠漠,蒙蔽江山,使那重重翼鳳飛層漢,疊疊從龍出遠波,太行游子思親切,巫峽襄王入夢多。吳君遣符已畢,又差那社伯等神火速報知真君,急回豫章郡,懾伏群妖,毋得遲誤。吳君調撥已畢,遂親自仗劍,鎮壓群蛟。不在話下。

  卻說孽龍精只等待日輪下去,月光上來的酉牌時分,就呼風喚雨,驅雲使雷,把這豫章一郡滾沉。不想長望短望,日頭只在未上照耀,叫他下去,那日頭就像似縛了一條繩子,再也不下去。孽龍又招那月輪上來,這月輪就相似有人扯住著他,再也不上來。孽龍怒起,也不管酉時,就命取蛟黨,大家呼著風來。誰知那風伯遵了吳君的符命,半空中叫道:「孽龍,你如今學這等歪,卻要放風,我哪個聽你。」孽龍道:「雷公雷公,我往日喚你,少可有千百聲,今日半點聲氣不做,敢害啞了?」雷神道:「我倒不害啞,只是你今日害癲。」孽龍見雷公不響,無如之奈,只得叫聲:「雲師快興雲來。」那雲師遵了吳君的符命,把那千岩萬壑之雲,只卷之退藏於密,那肯放之彌於六合。只見玉宇無塵,天清氣朗。那雲師還在半空中唱一個「萬里長空收暮雲」耍子哩。孽龍見雲師不肯興雲,且去問雨師討雨。誰知兩師亦遵了吳君的符命,莫說是千點萬點灑將下來,就是半點兒也是沒有的。孽龍精望日日不沉,招月月不上,呼風風不至,喚雨雨不來,驅雷雷不響,使云云不興,直激得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遂謂眾蛟黨曰:「我不要風雲雷雨,一小小豫章郡終不然滾不成海。」遂聳開鱗甲翻身一轉,把那江西章江門外,就沉了數十餘丈。吳君看見,即忙飛起手中寶劍,駕起足下祥雲,直取孽龍。孽龍與吳君廝戰,彭君亦飛劍助敵,在江西城外大殺一場。孽龍招取黨類,一湧而至。在上的變成無數的黃蜂,撲頭撲腦亂下,在下的變成滾滾的長蛇,遍足亂繞。孽龍更變作個金剛菩薩,長又長,大又大,手執金戈與吳君彭君混戰。好一個吳君,又好一個彭君,上殺個雪花蓋頂,戰住狂蜂,下殺個枯樹盤根,戰住長蛇,中殺個鷂子翻身,抵住孽龍。自未時殺起,殺近黃昏。忽真君同著諸弟子到來,大喝一聲:「許遜在此,孽畜敢肆害麼?」諸蛟皆有懼色。孽龍見了真君,咬定牙根,要報前仇,乃謂群蛟曰:「今日遭此大難,我與爾等生死存亡,在此一舉。」諸蛟踴躍言曰:「父子兄弟,當拚命一戰。勝則同生,敗則同死。」遂與孽龍精力戰真君。怎見得厲害:

  愁雲蔽日,殺氣漫空,地覆天翻,神愁鬼哭。仙子無邊法力,妖精許大神通。一個萬丈潭中孽怪,舞著金戈;一個九重天上真仙,飛將寶劍。一個稜稜層層,甲鱗竦動;一個變變化化,手段高強。一個呵一口妖氣,霧漲雲迷;一個吹一口仙風,天清氣朗。一個領蛟子蛟孫,戰真仙,恰好似八十萬曹兵鏖赤壁;一個同仙徒仙弟,收妖孽,即好似二十八漢將鬧昆陽。一個翻江流擾海水,重重疊疊湧波濤;一個撼乾樞搖坤軸,烈烈轟轟運霹靂。一個要為族類報了冤仇,一個要為生民除將禍害。正是兩邊齊角力,一樣顯神機。到頭分勝敗,畢竟有雄雌。

  卻說孽龍精奮死來戰真君,真君正要拿住他,以絕禍根。那些蛟黨,終是心中懼怯。真君的弟子們各持寶劍或斬了一兩個的,或斬了三四個的,或斬了五六個的,噴出腥血一片通紅。周廣一劍,又將孽龍的第二子斬了。其餘蛟黨一個個變化走去,只有孽龍與真君獨戰,回頭一看蛟黨無一人在身旁,也只得跳上雲端,化一陣黑風而走。真君急追趕時,已失其所在,乃同眾弟子回歸。真君謂吳猛曰:「此番若非君之法力,數百萬生靈盡葬於波濤中矣。」吳君曰:「全仗尊師殺退蛟孽,不然弟子亦危也。」

  卻說孽龍屢敗,除殺死族類外,六子之中,已殺去四子。眾蛟黨恐真君誅己,心怏怏不安,盡皆變去,只有三蛟未變。三蛟者,二蛟係孽龍子,一蛟係孽龍孫,藏於新建洲渚之中。其餘各變形為人,散於各郡城市鎮中,逃躲災難,一日有真君弟子曾亨,入於城市,見二少年狀貌殊異,鞠躬長揖,向曾亨問曰:「公非許君高門乎?」曾亨曰:「然」。既而問少年曰:「君是何人也?」少年曰:「僕家居長安,累世崇善。遠聞許公深有道術,誅邪斬妖,必仗神劍,願聞此神劍有何功用?」曾亨曰:「吾師神劍,功用甚大,指天天開,指地地裂,指星辰則失度,指江河則逆流。萬邪不敢擋其鋒,千妖莫能攖其銳。出匣時,霜寒雪凜;耀光處,鬼哭神愁。乃天賜之至寶也。」少年曰:「世間之物,不知亦有何物可擋賢師神劍,而不為其所傷。」曾亨戲謂之曰:「吾師神劍,惟不傷冬瓜、葫蘆二物耳。其餘他物,皆不能擋也。」少年聞言,遂告辭而去。曾亨亦不知少年乃是蛟精所變也。蛟精一聞,冬瓜、葫蘆之言,盡說與黨類知悉,真君一日以神劍授弟子施岑、甘戰,令其遍尋蛟黨誅之。蛟黨以甘、施二人追尋甚緊,遂皆化為葫蘆、冬瓜泛滿江中。真君登秀峰之巔,運神光一望,乃呼施岑、甘戰謂曰:「江中所浮者,非葫蘆冬瓜,乃蛟精餘黨也。汝二人可履水內斬之。」於是施岑、甘戰飛步水上,舉劍望葫蘆亂砍。那冬瓜、葫蘆乃是輕浮之物,一砍即入水中,不能得破。正懊惱之間,忽有過往大仙在虛空中觀看,遂令社伯之神,變為一八哥鳥兒在施岑、甘戰頭上叫曰:「下剔上,下剔上。」施岑大悟,即舉劍自下剔上,滿江蛟黨約有七百餘性命,連根帶蔓悉無噍類。江中碧澄澄流水,變為紅滾滾波濤。只有三蛟未及變形者,因而獲免。真君見蛟黨盡誅,遂封那八哥鳥兒頭上一冠,所以至今八哥兒頭上皆一冠。真君斬盡蛟黨,後人有詩歎曰:

    神劍稜稜辟萬邪,碧波江上砍葫瓜。

    孽龍黨類思翻海,不覺江心殺自家。

  且說孽龍精所生六子,已誅其四,蛟黨千餘,俱被真君誅滅,只有第三子與第六子並有一長孫,藏於新建縣洲渚之中,尚得留命。及聞真君盡誅其蛟類,乃大哭曰:「吾父未知下落,今吾等兄弟六人,傳有子孫六七百,並其族類,共計千餘,今皆被許遜剿滅,只留我兄弟二人並一姪在此。吾知許遜道法高妙,豈肯容我叔姪們性命,不如前住福建等處,逃躲殘生,再作區處。」正欲起行,忽見真君同弟子甘戰、施岑猝至,三蛟急忙逃去。真君見一道妖氣沖天而起,乃指與甘、施二人曰:「此處有蛟黨未滅,可追去除之,以絕其根。」真君遂與甘、施二人,飛步而行,躡蹤追至半路,施岑飛劍斬去一尾,追至福建延平府,地名□洋九里潭,其一蛟即藏於深潭之中。真君召鄉人謂曰:「吾乃豫章許遜,今追一蛟精至此,伏於此潭。吾今將竹一根,插於潭畔石壁之上,以鎮壓之,不許殘害生民。汝等居民,勿得吹去。」言畢,即將竹插之,囑曰:「此竹若罷,許汝再生,此竹若茂,不許再出。」至今潭畔,其竹母若凋零,則復生一筍,成竹替換復茂,今號為「許真君竹」,至今其竹一根在。往來舟船,有商人見其蛟者,其蛟無尾。更有一蛟被真君與甘、施二人趕至福建建寧府崇安縣。有一寺名懷玉寺,其寺有一長老,法名全善禪師。在法堂誦經,忽見一少年走入寺中,哀告曰:「吾乃孽龍之子,今被許遜剿滅全家,追趕至此,望賢師憐憫,救我一命,後當重報。」長老曰:「吾聞豫章許遜道法高妙,慧眼通神,吾此寺中何處可躲?」少年曰:「長老慈悲為念,若肯救援小人,小人當化作粟米一粒,藏於賢師掌中,待許遜到寺,賢師只合掌誦經,方保無事。」長老允諾。少年即化為粟米一粒,入於長老掌中躲訖。真君與甘戰、施岑二人,趕入寺中,謂長老曰:「吾乃豫章許遜,趕一蛟精至此。今在何處,可令他出來見我。」長老也不答應,只管拿掌拱手,口念真經。真君不知藏在長老掌中,遍尋不見,遂往寺外前後各處尋之,並不見蹤跡。施岑曰:「想蛟精去矣,吾等合往他處尋趕。」

  卻說蛟精以真君去寺已遠,乃複化為少年,拜謝長老曰:「深蒙賢師活命之恩,無可報答,望賢師吩咐寺中,著令七日七夜,不要撞鍾擂鼓,容我報答一二。」長老依言,吩咐師兄師弟,徒子徒孫等訖。及至三日,只見寺中前後狂風頓起,冷風颼颼,土水自動。長老大驚,謂僧眾曰:「吾觀孽龍之子,本是害人之物,得我救命,教我等七日七夜不動鐘鼓,今只三日,風景異常,想必是他把言語哄我。若不打動鐘鼓,莫說望他報恩,此寺反遭其害,那時悔之晚矣。」於是即令僧眾撞起那東樓上華鍾。那鍾兒響了一百單八聲,榮榮汪汪,正是梵王宮裡鯨聲吼,商客舟中夜半聞。又打起那西樓上畫鼓,那鼓兒響了一個三起三煞,叮叮咚咚,正是儼若雷鳴雲漢上,恍疑鼍吼海濤中。那蛟精聞得鐘鼓之聲,吃了一驚,即轉身又化為少年,回到寺中,來見長老言曰:「吾前日吩咐寺中七日勿動鐘鼓,意欲將寺門外前後高山峻嶺,滾成萬畝良田,報答我師活命之恩。今才三日,只將高山上略蕩得平些,滾有泉出,未及如數,而吾師即動鐘鼓,其故何也?」長老以狂風頓起,山動地動為對。那少年不勝歎息。長老乃令人往寺外前後觀之,但見高峻之處皆蕩得坦平,滾滾泉流不竭。至今懷玉寺中,不只千頃平坦良田,蓋亦蛟精報恩所致。

  卻說真君離了寺門,遍尋不見蛟精,乃復回高處望之。只見妖氣還在寺中,乃與甘、施二人,又來寺中尋覓。其蛟精知真君復來,即先化為一僧,拜辭長老,言曰:「吾族中有眾千餘,皆被許遜誅滅,兄弟六人已亡其四,吾父又未知存亡何如。吾今悔改前非,修行悟道。」言畢,垂淚而別。真君果復至寺中,只見妖氣出外,遂乃躡跡追至建陽,地名葉墩。遙見一僧,知是蛟精所變,乃令甘、施二弟子追趕至近,甘、施意欲斬之,真君連忙喝住曰:「不可,此物雖是害人,今化為僧,量必改惡遷善。」遂叱曰:「孽畜,我今赦汝前去,汝務要從善修行,勿害生民。吾有諦語,吩咐與汝,勞心記著:『逢湖則止,逢仰則住。』」吩咐已畢,遂縱之而去。甘戰叱曰:「孽畜,我師父饒了你性命,再不要害人。」施岑亦叱曰:「孽畜,你若不遵我師父諦語,再若害人,我擒汝就如反掌之易。」那僧含羞亂竄而去,脫離了葉墩地方,來至一村,前有一山,遇一牧童,其僧乃問曰:「此處是何地方?」牧童答曰:「此處地方貴湖,前面一山,名曰仰山。」僧聞牧童之言,乃大喜曰:「適間承真君吩咐,逢湖則止,逢仰則住。今到此處,合此二意,可以在此居住矣。」遂憩於路旁水田之間,其中間泉水,四時不竭,此地名龍窟,後乃名離龍窟。龍僧即於仰山修行,法名古梅禪師。遂建一寺,名仰山寺。其寺當時乏水,古梅將指頭在石壁上亂指,皆有泉出,其寺田糧亦廣,至今猶在。真君即於葉墩立一觀,名曰真君觀,遙與仰山相對,以鎮壓之。其觀至今猶存。

  卻說真君又追一蛟精,其蛟乃孽龍第一子之子,孽龍之長孫也。此蛟直走到福州南台躲避,潛其蹤跡,真君命甘、施二弟子,遍處尋索。乃自立於一石上,垂綸把釣,忽覺釣絲若有個扯住一般。真君乃站在石上用力一扯,石遂裂開。石至今猶在,因名為釣龍石。只見扯起一個大螺,約有二三丈高大。螺中有一女子現出。真君曰:「汝妖也。」那女子雙膝跪地,告曰:「妾乃南海水侯第三女,聞尊師傳得仙道,欲求指教修真之路,故乘螺舟特來相叩。」真君乃指以高蓋山可為修煉之所。且曰:「此山有苦參、甘草,上有一井,汝將其藥投於井中,日飲其水,久則自可成仙。」遂命女子復入螺中,用巽風一吹,吹螺舟浮於水面,直到高蓋山下。女子乘螺於此,此螺化為大石,至今猶在。遂登山採取苦參、甘草等藥,日於井中投之,飲其井泉。後女子果成仙而去。至今其鄉有病者,汲井泉飲之,其病可癒。卻說施岑、甘戰回見真君,言蛟精無有尋處。真君登高山絕頂以望,見妖氣一道,隱隱在福州城開元寺井中噴出,乃謂弟子曰:「蛟精已入在井中矣。」遂至其寺中,用鐵佛一座,置於井上壓之。其鐵佛至今猶在。真君收伏三蛟已畢,遂同甘戰、施岑復回豫章再尋孽龍誅之。後人有詩歎曰:

  迢迢千里□南閩,尋覓蛟精駕霧雲。

    到處留名留異跡,今人萬古仰真君。

  卻說孽龍既不能滾沉豫章,其族黨變為瓜葫,一概被真君所滅,所生六子,斬了四子,只有二子一孫,猶未知下落。越思越惱,只得又往入揚子江中,見了火龍父親,哭訴其事。火龍曰:「四百年前,孝悌明王傳法與蘭公,卻使蘭公傳法與諶母,諶母傳法與許遜。吾知許遜一生,汝等有此難久矣,故我當時就令了黿師,統領蝦兵蟹將要問他追了金丹寶鑒、銅符鐵券之文,誰知那蘭公將我等殺敗。我彼時少年精壯,也奈何蘭公不得。今日有許多年紀,筋力憔悴,還奈得許遜何,這憑你自去。」孽龍歎曰:「今人有說,父不顧子的世界,果然果然。」火龍罵曰:「畜生,我滿眼的孫子,今日被你不長進,敗得一個也沒了,還來怨我父親。」遂打將孽龍出來。孽龍見父親不與他做主,遂在江岸上放聲大哭,驚動了南海龍王熬欽第三位太子。彼時太子領龍王鈞旨,同巡江夜叉全身披掛,手執鋼刀,正在此巡邏長江,認得是火龍的兒子,即忙問曰:「你在此哭甚事?」孽龍道:「吾族黨千餘,皆被許遜誅滅,父親又不與我作主,我今累累然若喪家之狗,怎的由人不哭。」太子曰:「自古道家無全犯,許遜怎麼就殺了你家許多人,他敢欺我水府無人麼?老兄且寬心,待我顯個手段,擒他報取冤仇。」孽龍道:「許遜傳了諶母飛步之法,仙女所賜寶劍,其實神通廣大,難以輕敵。」太子曰:「我龍宮有一鐵杵,叫做如意杵,有一鐵棍,叫做如意棍。這個杵,這個棍,欲其大就有屋桶般大,欲其小只如金針般小,欲其長就有三四丈長,欲其短只是一兩寸短,因此名為如意。此皆父王的寶貝。那棍兒被孫行者討去,不知那猴子打死了千千萬萬的妖怪,只有這如意杵兒,未曾使用,今帶在我的身邊,試把來與許遜弄一弄。他若擋抵得住,真有些神通。」孽龍問道:「這杵是那一代鑄的?」太子道:「這杵是乾坤開闢之時,有一個盤古王,鑿了那崑崙山幾片稜層石,架了一座的紅爐,砍了廣寒宮一株婆娑樹,燒了許多的黑炭,取了須彌山幾萬斤的生鐵,用了太陽宮三昧的真火,叫了那煉石的女媧,煉了七七四十九個日頭。卻命著雨師灑雨,風伯搧風,太乙護爐,祝融看火,因此上煉得這個杵兒,要大就大,要小就小,要長就長,要短就短。且此杵有些妙處,拋在半空之中,一變十,十變百,百變千,千變萬,更會變化哩。」孽龍問曰:「如今那鐵杵放在那裡?」太子即從耳朵中拿將出來,向風中晃一晃,就有屋桶般大,晃兩晃,就有竹竿般長。孽龍大喜曰:「這樣東西,要長就長,要大則大,那許遜有些法力,尚可擋抵一二,徒弟們皆是後學之輩,禁得幾杵。」夜叉見太子欲與孽龍報仇,乃諫曰:「爺爺沒有鈞旨,太子怎敢擅用軍器,恐爺爺知道,不當穩便。」太子曰:「吾主意已定,你肯輔我,便同去,如不肯輔我,任你先轉南海去罷。」夜叉不肯相助,自去了。那太子殺奔豫章,要拿許遜,與孽龍報仇。卻怎生打扮,則見:

  重疊疊「鱉甲」堅固,整齊齊「海帶」飛斜,身騎著「海馬」號三花,好一似「天門冬」將軍披掛,走起了磊磊落落「滑石」,飛將來溟溟漠漠「辰砂」,索兒絞的是「天麻」,要把「威靈仙」拿下。

  卻說真君同著弟子甘戰、施岑等,各仗寶劍,正要去尋捉孽龍,忽見龍王三太子叫曰:「許遜,許遜,你怎麼這等狠心,把孽龍家千百餘人,一概誅戮?你敢小覷我龍宮麼?我今日與你賭賽一陣,才曉得我的本事。」真君慧眼一看,認得是南海龍王的三太子,喝曰:「你父親掌管南海,素稱本分,今日怎的出你們不肖兒子。你好好回去,免致後悔。」太子道:「你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孽龍是我水族中一例之人,我豈肯容你這等欺負。」於是舉起鋼刀就望真君一砍,真君亦舉起寶劍來迎,兩個大殺一場。則見:

  一個是九天中神仙領袖,一個是四海內龍子班頭。一個的道法精通,卻會吞雲吸霧;一個的武藝慣熟,偏能掣電驅雷。一個呼諶母為了師傅,最大神通;一個叫龍王做了父親,盡高聲價。一個飛寶劍前挑後剔,光光閃閃,就如那大寒陸地凜嚴霜;一個拋鐵杵,直撞橫衝,□□璫璫,就如那除夜人家燒爆竹。真個是棋逢敵手,終朝勝負難分。卻原來陣遇對頭,兩下高低未辨。

  真君與那太子刀抵劍,劍對刀,自巳牌時分,戰至午時,不分勝負。施岑謂眾道友曰:「此龍子本事盡高,恐師父不能拿他,可大家一齊掩殺。」那太子見真君弟子一齊助戰,遂在耳朵中取出那根鐵杵來,晃了兩三晃,望空拋起。好一個鐵杵,一變作十,十變作百,百變作千,千變作萬,半天之中,就如那紛紛柳絮顛狂舞,滾滾蜻蜒上下飛,滿空撞得乒乓響,恰是潘丞相公子打擂槌。你看那真君的弟子們,才把那腦上的杵兒撇開,忽一杵在腦後一打,才把那腦後的杵兒架住,忽一杵在心窩一篤,才把心窩的杵兒一抹,忽一杵在肩膀上一錐。那些弟子們怕了那杵,都敗陣而走。好一個真君,果有法術,果有神通,將寶劍望東一指,杵從東落,望西一指,杵從西開,望南一指,杵從南墜,望北一指,杵從北散。真君雖有這等法力,爭奈千千萬萬之杵,一杵去了,一杵又來,卻未能取勝。忽觀世音菩薩,空中聞得此事,乃曰:「敖欽龍王十分仁厚,生出這個不肖兒子,助了蛟精。我若不去收了他如意杵寶貝,許遜縱有法力,無如之何。於是駕起祥雲在半空之中,解下身上羅帶,做成一個圈套兒丟將起來,把那千千萬萬之杵盡皆套去。那太子見有人套去他寶貝,心下慌張,敗陣而走。孽龍接見,問曰:「太子與許遜征戰得大勝否?」太子曰:「我戰許遜,正在取勝之際,不想有一婦人,使一個圈套,把我那寶貝套去了,我今沒處討得。」孽龍曰:「套寶貝者,非是別人,乃是觀世音菩薩。」言未畢,真君趕至。孽龍望見,即化一陣黑風走了。太子心中不忿,又提著手中鋼刀,再來交戰。此是敗兵之將,英勇不加,兩合之中,被真君左手一劍,架開鋼刀,卻將右手一劍,來斬太子。忽有人背後叫曰:「不可,不可。」真君舉眼一看,見是觀音,遂停住寶劍。觀音曰:「此子是敖欽龍王的第三子,今無故輔助孽龍,本該死罪,奈他父親素是仁厚,今我在此,若斬了此子,龍王又說我不救他,體面上不好看。」真君方才罷手。

  卻說那巡江夜叉,回轉龍宮,將太子助孽龍之事,一一稟知龍王。龍王頓足罵曰:「這畜生恁的不肖!」彼時東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廣,北海龍王敖潤,同聚彼處亦曰:「這畜生今日去戰許遜,就如那葛伯與湯為仇。輔助孽龍,就如那崇侯助紂為虐,容不得他。」敖欽曰:「這樣兒子,要他則甚。」遂取過一隻利劍,敕旨一道,令夜叉將去叫太子自刎而亡。夜叉領了敕旨,齎了寶劍,徑來見著三太子。太子聞知其故,唬得魂不附體,遂跪求觀音,收道:「善菩薩,沒奈何,到我父王處討過這次。」觀音道:「只怕你父親難饒你死罪。你不如到蛇盤谷中鷹愁澗躲避,三百年後等唐三藏去西天取經,罰你變做個騾子,徑往天竺國馱經過來,那時將功贖罪。我對你父親說過,或可留你。」太子眼淚汪汪,拜辭觀世音,往鷹愁澗而去。觀音復將所收鐵杵付與夜叉,教夜叉交付與龍王去訖。真君亦辭了觀音,回轉豫章。不在話下。

  卻說觀音菩薩,別了真君,欲回普陀岩去,孽龍在途中投拜,欲求與真君講和,後當改過前非,不敢為害,言辭甚哀。觀音見其言語懇切,乃轉豫章,來見真君。真君問曰:「大聖到此,復有何見諭?」觀音曰:「吾此一來,別無甚事,孽龍欲與君講和,今後改惡遷善,不知君允否??真君曰:「他既要講和,限他一夜滾百條河,以雞鳴為止。若有一條不成,吾亦不許。」觀音辭真君而去。弟子吳猛諫曰:「孽畜原心不改,不可許之。」真君曰:「吾豈不知,但江西每逢春雨之時,動輒淹浸,吾欲其開成百河,疏通水路耳,非實心與之和也。吾今吩咐社伯,阻撓其功,勿使足百條之數,則其罪難免,亦不失信於觀音矣。」卻說孽龍接見觀音,問其所以。觀音將真君所限之事,一一說與。孽龍大喜,是夜用盡神通,連滾連滾恰至四更。社伯扣計其數,已滾九十九條。社伯心慌,乃假作雞鳴,引起眾雞皆鳴。孽龍聞得大驚,自知不能免罪,乃化為一少年,未及天明,即遁往湖廣,躲避去訖。真君至天明,查記河數,只欠一條,雞聲盡鳴,乃知是社伯所假也,遂令弟子計功受賞。真君急尋孽龍之時,已不知其所在,後來遂於河口立縣,即今之南康湖口縣是焉。

  卻說孽龍遁在黃州府黃岡縣地方,變作個少年的先生求館。時有一老者姓史,名仁,家頗饒裕,有孫子十餘人,正欲延師開館。孽龍至其家,自稱豫章曾良,聞君家有館,特來領教。史老見其人品清高,禮貌恭敬,心竊喜之,但不知其學問何如,遂謂曰:「敝鄉舊俗,但先生初來者或考之以文,或試之以對,然後啟帳。卑老有一對,欲領尊教何如?」孽龍曰:「願聞。」史老曰:「曾先生腰間加一點,魯邦賢士。」孽龍曰我就把令孫為對,遂答曰:「史小子頭上著一橫,吏部天官。」史老見先生對得好,不勝之喜,乃曰:「先生高才邃養,奈寒舍學俸微少,未可輕屈。」孽龍道:「小子借寓讀書,何必計利。」史老遂擇日啟館,叫諸孫俱贄見之儀,行了拜禮,遂就門下授業。孽龍教授那些生徒,辨疑解惑,讀書說經,明明白白,諸生大有進益。不在話下。

  卻說真君以孽龍自滾河以後,遍尋不見,遂同甘戰、施岑二人,徑到湖廣地面,尋覓蹤跡。忽望妖氣,在黃岡縣鄉下,姓史的人家。乃與二弟子徑往其處,至一館中,知是孽龍在此,變作先生,教訓生徒。真君乃問其學生曰:「先生那裡去了?」學生答云:「先生洗浴了。」真君曰:「在那裡洗浴?」學生曰:「在澗中。」真君曰:「這樣十一月天氣,還用冷水洗浴?」學生曰:「先生是個體厚之人,不論寒天熱天,常要水中去浸一浸,若浸得久時,還有兩三個時辰才回來。」真君乃與弟子坐在館中,等他回時,就下手拿著。忽舉頭一看,見柱壁上有對聯云:

  趙氏孤兒,切齒不忘屠岸賈。

  伍員烈士,鞭屍猶恨楚平王。

  又壁上題有詩句云:

    自漢年來運不濟,子孫零落卻無遺。

    心懷東海波瀾闊,氣壓西江草樹低。

    怨處咬牙思舊恨,豪來揮筆記新詩。

    男兒不展風雲志,空負天生八尺軀。

  真君看詩對已畢,大驚,謂弟子曰:「此詩此對,皆是復仇之詩,若此孽不除,終成大患。汝等務宜勉力擒之。」言未畢,忽史老來館中,看孫子攻書。時盛冬天氣,史老身上披領羊裘,頭上戴頂暖帽,徐徐而來。及見真君丰姿異常,連忙施禮,問曰:「先生從何而來?」真君曰:「小生乃豫章人,特來訪友。」史老謂孫子曰:「客在此,何不通報。」遂邀真君與二弟子至家下告茶。茶畢,史老問真君姓名。真君曰:「小生姓許,名遜。此二徒,一姓施名岑,一姓甘名戰。」史老曰:「聞得許君者,法術甚妙,誅滅蛟精,敢是足下否?」真君曰:「然。」史老遂下拜。真君以其年老,連忙答禮。史老問曰:「仙駕臨此,欲何為?」真君曰:「尊府教令孫者,乃孽龍精也,變形於此。吾尋蹤覓跡,特來擒之。」史老大驚曰:「怪道這個先生無問寒天暑天日從澗中洗浴,浴水之處,往時淺淺的,今成一潭,深不可量。」真君曰:「老翁有緣,幸遇小生相救,不然今日是個屋舍,後日是個江河,君家且葬魚腹矣。」史老曰:「此蛟精怎的拿他?」真君曰:「此孽千變萬化,他若提防於我,擒之不易。幸今或未覺,縱要變時,必資水力,可令公家凡水缸水桶洗臉盆及碗盞之類,皆不可注水,使他變化不去,我自然拿了他。」史老吩咐已畢,孽龍正洗浴回館。真君見了,大喝一聲:「孽畜走那裡去?」孽龍大驚,卻待尋水而變,遍處無水,惟硯池吸一點餘水未傾,遂從裡面變化而去,竟不知其蹤跡。後人有詩歎曰:

    堪歎蛟精玄上玄,墨池變化至今傳。

    當時或肯心歸正,卻有金書取上天。

  史老見真君趕去孽龍,甚是感謝,乃留真君住了數日,極其款曲。真君曰:「此處孽龍居久,恐有沉沒之患,汝可取杉木一片過來,吾書符一道,打入地中,庶可以鎮壓之。」真君鎮符已畢,感史老相待慇懃,更取出靈丹一粒,點石一片,化為黃金約有三百餘兩,相謝史老而去。施岑曰:「孽龍今不知遁在何處,可從此湖廣上下,遍處尋覓誅之。」真君曰:「或此孽瞰我等在此,又往豫章,欲沉郡城土地,未可知也。莫若且回家中,覓其蹤跡。如果不在,再往外獲之未晚。」於是師徒們一路回歸。

  卻說孽龍精硯池變去,又化為美少男子,逃往長沙府。聞知刺史賈玉家生有一女,極有姿色,怎見得:

  眉如翠羽,肌如凝脂,齒如瓠犀,手如柔荑,臉襯桃花瓣,鬟堆金鳳絲。秋波湛湛妖嬈態,春筍纖纖嬌媚姿。說甚麼漢苑王嬙,說甚麼吳宮西施,說甚麼趙家飛燕,說甚麼楊家貴妃。柳腰微擺鳴金珮,蓮步輕移動玉肢。月裡嫦娥難比此,九天仙子怎如斯。

  孽龍遂來結拜刺史賈玉。賈玉問曰:「先生何人也?」答曰:「小人姓慎,名郎,金陵人氏,自幼頗通經典,不意名途淹滯,莫能上達。今作南北經商之客耳。因往廣南販貨,得明珠數斛,民家無處作用,特來獻與使君,伏望笑留。」賈使君曰:「此寶乃先生心力所求,況汝我萍水相逢,豈敢受此厚賜。」再三推拒,慎郎獻之甚切,使君不得已而受之。留住數日,使君見慎郎禮貌謙恭,丰姿美麗,琴棋書畫,件件皆能,弓矢干戈,般般慣熟,遂欲以女妻之。那個郎鞠躬致謝,復將珍寶厚賄使君親信之人,悉皆稱慎郎之德,使君乃擇吉日,將其女與慎郎成親。不在話下。卻說慎郎在賈府成婚以後,歲遇春夏之時,則告稟使君,托言出遊江湖經商買賣,至秋冬之時,則重載船隻而歸,皆是奇珍異寶。使君大喜曰:「吾得佳婿矣。」蓋不知其為蛟精也。所得資財寶貨,皆因春夏大水,覆人舟船,搶人財寶,裝載而歸。慎郎入贅三年,復生一子,一日慎郎尋思起來不勝忿怒曰:「吾家世居豫章,子孫族類一千餘眾,皆被許遜滅絕,破我巢穴,使我無容身之地。雖然潛居此地,其實怨恨難消。今既歲久,諒許遜不復知有我也。我今欲回豫章,大興洪水,潰沒城郡,仍滅取許遜之族,報復前仇,方消此恨。」言罷,來見使君。使君問曰:「賢婿有何話說?」慎郎曰:「方今春風和暖,正宜出外經商,特來拜辭岳丈而去。家中妻子,望岳丈看顧。」使君曰:「賢婿放心前去,不必多憂。若得充囊之利,早圖返棹。」言罷,分別而去。

  時晉永嘉七年,真君與其徒甘戰、施岑周覽城邑,遍尋蛟孽。三年間,杳無蹤跡,已置之度外去了,不想這孽龍自來送死。忽一日,道童來報,有一少年子弟,丰姿美貌,衣冠俊偉,來謁真君。真君命入,問曰:「先生何處人也?」少年曰:「小生姓慎,名郎,金陵人氏。久聞賢師有斡旋天地之手,懾伏孽龍之功,海內少二,寰中寡雙,小生特來過訪,欲遂識荊之願,別無他意。」真君曰:「孽精未除,徒負虛名,可愧,可愧!」真君言罷,其少年告辭而出。真君送而別之。甘、施二弟子曰:「適間少年,是何人也?」真君曰:「此孽龍也。今來相見,探我虛實耳。」甘、施曰:「何以知之?」真君曰:「吾觀其人妖氣尚在,腥風襲人,是以知之。」甘、施曰:「既如此,即當擒而誅之,何故又縱之使去也。」真君曰:「吾四次擒拿,皆被變化而去,今佯為不知,使彼不甚提防,庶可隨便擒之耳。」施岑乃問曰:「此時不知逃躲何處,吾二人願往殺之。」真君舉慧眼一照,乃曰:「今在江滸,化為一黃牛,臥於郡城沙磧之上。我今化為一黑牛,與之相鬥。汝二人可提寶劍,潛往窺之,候其力倦,即拔劍而揮之,蛟必可誅也。」言罷,遂化一黑牛,奔躍而去。真個:

    四蹄堅固如山虎,兩角崢嶸似海龍。

    今向沙邊相抵觸,神仙變化果無窮。

  真君化成黑牛,早到沙磧之上,即與黃牛相鬥。恰鬥有兩個時辰,甘、施二人,躡跡而至,正見二牛相鬥。黃牛力倦之際,施岑用劍一揮,正中黃牛左股,甘戰亦揮起寶劍,斬及一角。黃牛奔入城南井中,其角落地。今馬當相對,有黃牛洲。此角日後成精,常變牛出來害取客商船隻。不在話下。

  卻說真君謂甘、施曰:「孽龍既入井中,諒巢穴在此。吾遣符使吏兵導我前進,汝二人可隨我之後,躡其蹤跡,探其巢穴,擒而殺之,以絕後患。」言罷,真君乃跳入井中,施、甘二人亦跳入井中。符使護引真君前進,只見那個井,其口上雖是狹的,到了下面,別是一個乾坤。這邊有一個孔,透著那一個孔,那邊有一個洞,透著那一個洞,就似杭州城二十四條花柳巷,巷巷相穿,又似龍窟港三十六條大灣,灣灣相見。常人說道:「井中之蛙所見甚小。」蓋未曾到這個所在,見著許大世界。真君隨符使一路而行,忽見有一樣物件,不長不短,圓圓的相似個擂槌模樣。甘戰拾起看時,乃是一車轄,問於真君曰:「此井中怎的有此車轄?」真君曰:「昔前漢有人,姓陳,名遵,每大會賓客,輒閉了門,取車轄投於井中,雖有急事不得去,必飲罷,才撈取車轄還人。後有一車轄,再撈不起,原來水蕩在此處來了。」又行數里,忽見有一個四方四角,新新鮮鮮的物件。施岑撿將起來一看,原來是個印匣兒,問於真君。真君曰:「昔後漢有宦官張讓,劫遷天子,北至河上,將傳國玉璽投之井中,再無人知覺。後洛陽城南驪宮井,有五色氣一道,直衝上天。孫堅認得是寶貝的瑞氣,遂命人濬井,就得了這一顆玉璽。璽便得去,卻把這個匣兒遺在這裡。」又得數里,忽見有一物件,光閃閃,白淨淨,嘴彎彎,腹大大的。甘戰卻拾將起來一看,原來是個銀瓶。甘戰又問於真君。真君曰:「曾聞有一女子吟云:『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想這個銀瓶,是那女子所引的,因斷了繩子,故流落在此。」符使稟曰:「孽龍多久遁去,真仙須急忙追趕,途路之上且不要講古。」真君於是命弟子趲步而行。只見水族之中,見了的,唬得魂不附體。鮎魚兒只把口張,團魚兒只把頸縮,蝦子兒只顧拱腰,鯽魚兒只顧搖尾。真君都置之不問。卻說那符使引真君再轉一彎抹一角,正是行到山窮水盡處。看看在長沙府賈玉井中而出。真君曰:「今得其巢穴矣。」遂辭了符使而去,自來抓尋。卻說孽龍精既出其井,仍變為慎郎,入於賈使君府中。使君見其身體狼狽,舉家大驚,問其緣故,慎郎答曰:「今去頗獲大利,不幸回至半途,偶遇賊盜資財盡劫,又被殺傷左額左股,疼痛難忍。」使君看其刀痕,不勝隱痛,即令家童請求醫士療治。真君乃扮作一醫士,命甘、施二人扮作兩個徒弟跟隨。這醫士呵:

  道明賢聖,藥辨君臣。遇病時,深識著望聞問切;下藥處,精知個功巧聖神。戴唐巾,披道服,飄飄揚揚。搖羽扇,背葫蘆,瀟瀟灑灑。診寸關尺三部脈,辯邪審痼,奚煩三折肱;療上中下三等人,起死回生。只是一舉手。真個是東晉之時,重生了春秋扁鵲,卻原來西江之地,再出著上古神農。萬古共稱醫國手,一腔都是活人心。

  卻說真君扮了醫士,賈府童僕見了,相請而去。進了使君宅上,相見禮畢,使君曰:「吾婿在外經商,被盜賊殺傷左額左股,先生有何妙藥,可以治之,容某重謝。」

  真君曰:「寶劍所傷,吾有妙方,手到即愈。」使君大喜,即召慎郎出來醫治。當時蛟精臥於房中,問童僕曰:「醫士只一人麼?」童僕曰:「兼有兩個徒弟。」蛟精卻疑是真君,不敢輕出。其妻賈氏催促之曰:「醫人在堂,你何故不出?」慎郎曰:「你不曉事,醫得我好,也是這個醫士,醫得不好,也是這個醫士。」賈氏竟不知所以。使君見慎郎不出,親自入房召之。真君乃附使君之後,直至房中,囑聲叱曰:「孽畜,再敢走麼?」孽龍計窮勢迫,遂變出本形,蜿蜒走出堂下。不想真君先設了天羅地網,活活擒之。又以法水噴其三子,悉變為小蛟。真君拔劍並誅之。賈玉之女,此時亦欲變幻,施岑活活擒住。真君大驚。真君曰:「慎郎者,乃孽龍之精,爾女今亦成蛟,合受吾一劍。」賈使君乃與其妻跪於真君之前,哀告曰:「吾女被蛟精染,非吾女之罪,伏望憐而赦之。」真君遂給取神符,與賈女服之,故得不變。真君謂使君曰:「蛟精所居之處,其下即水。今汝舍下深不逾尺,皆是水泉。可速徙居他處,毋自蹈禍。」使君與家驚惶,遂急忙遷居高處。原住之地,不數日,果陷為淵潭,深不可測。今長沙府昭潭是也。施岑卻從天羅地網中取出孽龍,欲揮劍斬之。真君曰:「此孽殺之甚易,擒之最難。我想江西係浮地,下面皆為蛟穴。城南一井,其深無底,此井與江水同消長。莫若鎖此畜回歸,吾以鐵樹鎮之井中,係此孽畜於鐵樹之上,使後世倘有蛟精見此畜遭厥磨難,或有警惕,不敢為害。」甘戰曰:「善。」遂鎖了孽龍,徑往豫章。於是驅使神兵鑄鐵為樹,置之郡城南井中,下用鐵索鉤鎖鎮其地脈,牢係孽龍於樹,且祝之曰:

  鐵樹開花,其妖若興,吾當復出。

  鐵樹居正,其妖永除。水妖屏跡,城邑無虞。

  又留記云:

    鐵樹鎮洪州,萬年永不休。

  天下大亂,此處無憂。天下大旱,此處薄收。

  又元朝吳全節有詩云:

    八索縱橫維地脈,一泓消長定江流。

    豫章勝地由天造,砥柱中天億萬秋。

  真君又鑄鐵為符,鎮於鄱陽湖中。又鑄鐵蓋覆於廬陵元潭,今留一劍在焉。又立府靖於苕嶢山頂,皆所以鎮壓後患也。

  真君既擒妖孽,功滿乾坤。時晉明帝太寧二年,大將軍王敦,字處仲,出守武昌,舉兵內向,次洞庭湖。真君與吳君同往說之,蓋欲止敦而存晉室也。是時郭景純亦在王敦幕府,因此三人得以相會。景純謂真君曰:「公斬首蛟精,功行圓滿,況曩時西山之地,靈氣鍾完,公不日當上升矣。」真君感謝。一日景純同真君、吳君來謁王敦。敦見三人同至,大喜,遂令左右設宴款待。酒至半酣,敦問曰:「我昨宵得一夢,夢見一木破天,不知主何吉凶?」真君曰:「木上破天,乃未字也,公未可妄動。」吳君曰:「吾師之言,灼有先見,公謹識之。」王敦聞二君言,心甚不悅,乃令郭璞卜之。璞曰:「此數用克體,將軍此行,幹事不成也。」王敦不悅曰:「我之壽有幾何?」璞曰:「將軍若舉大事,禍將不久。若遂還武昌,則壽未可量。」王敦怒曰:「汝壽幾何?」璞曰:「我壽盡在今日。」王敦大怒,令武士擒璞斬之。真君與吳君舉杯擲起,化為白鶴一雙,飛繞樑棟之上。王敦舉眼看鶴,已失二君所在。且說郭璞既死,家人備辦衣衾棺槨,殮畢,越三日,市人見璞衣冠儼然,與親友相見如故。王敦知之,不信,令開棺視之,果無屍骸,始知璞脫質升仙也。自後王敦行兵果敗,遂還武昌而死,卒有肢解之刑,概不聽三君之諫,以至於此。

  再說吳君邀真君同下金陵,遨遊山水。既而欲買舟上豫章,打頭風不息。舟中人曰:「當此仲夏,南風浩蕩,舟船難進,奈何?」真君曰:「我代汝等駕之,汝等但要瞑目安坐,切勿開眼窺視。」吳君乃立於船頭,真君親自把船,遂召黑龍二尾,挾舟而行。經池陽之地,以先天無極都雷府之印,印西崖石壁上,以辟水怪,今有印紋。舟漸漸凌空而起,須臾,過廬山之巔,至雲霄峰。二君欲觀洞府景致,故其船稍刮抹林木之表,戛戛有聲。舟人不能忍,皆偷眼窺之。忽然捨舟於層巒之上,折桅於深澗之下。今號鐵船峰,其下有斷石,即其桅也。真君謂舟人曰:「汝等不聽吾言,以至如此。今將何所歸乎?」舟人懇拜,願求濟度之法。真君教以服餌靈藥,遂得辟谷不飢,盡隱於紫霄峰下。二君乃各乘一龍,回至豫章,遂就舊時隱居,終日與諸弟子講究真詮,乃作《思仙之歌》云:

  天運循環兮,疾如飛。人生世間兮,欲何為。爭名奪利兮,徒丘墟。風月滋味兮,有誰知。不如且進黃金卮,一飲一唱日沉西。丹砂養就玉龍池,小瓢世界寬無涯。世人莫道是愚癡,酩然一笑天地齊。

  又作《八寶垂訓》曰:

  忠孝廉謹,寬裕容忍。忠則不欺,孝則不悖。

  廉而罔貪,謹而勿失。修身如此,可以成德。

  寬則得眾,裕然有餘。容而翕受,忍則安舒。

  接人以禮,怨咎滌除。凡我弟子,動靜勤篤。

  念茲在茲,當守其獨。有喪厥心,三官考戮。

  卻說天地水府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及太白金星,因言真君原是玉洞天仙下降,今除蕩妖孽,惠及生靈,德厚功高。其弟子吳猛等,扶同真君,共成至道,皆宜推薦,以至天庭。商議具表,奏聞玉帝。玉帝准奏,乃授許遜九天都仙大使,兼高明大使之職,封孝先王,遠祖祖父,各有職位。先差九天採訪使崔子文、段丘仲捧詔一道,諭知許遜,預示飛升之期,以昭善報。採訪二仙捧詔下界,時晉孝武寧原二年甲戌,真君時年一百三十六歲。八月朔旦,見雲仗自天而下,導從者甚眾,降於庭中。真君迎接拜訖。二仙曰:「奉玉皇敕命,賜子寶詔,子可備香花燈燭,整頓衣冠,俯伏階下,以聽宣讀。」詔曰:

  上詔學仙童子許遜:卿在多劫之前,積修至道,勤苦悉備,天經地緯,悉已深通,萬法千門,罔不師歷。救災拔難,除害蕩妖,功濟生靈,名高玉籍。眾真推薦,宜有甄升,可授九州都仙大使,兼高明大使,孝先王之職。賜紫彩羽袍,瓊旌寶節各一事。期以八月十五午時,拔宅上升。詔書到日,信詔奉行。

  讀罷,真君再拜,遂登階受詔畢,乃揖二仙上坐,問其姓名。一仙曰:「餘乃崔子文、段丘仲,俱授九天採訪使之職。」真君曰:「愚蒙有何德,能感動天帝,更勞二仙下降?」二仙曰:「公修己利人,功行已滿。昨者群真保奏,升入仙班,相迎在邇,先命某等捧詔諭知。」言畢,遂乘龍車而去。真君既得天書之後,門弟子吳猛等,與鄉中耆老,及諸親眷,皆知行期已近,朝夕會飲,以敘別情。真君謂眾人曰:「欲達神仙之路,在先行其善,而後立其功。吾去後,一千二百四十年間,豫章之境,五陵之內,當出地仙八百餘人。其師出於豫章,大闡吾教。以吾壇前松樹枝垂覆拂地,郡江心中,忽生沙洲,掩過井口者,是其時也。」後人有言:「龍沙會合,真仙必出。」按龍沙在章江西岸畔,與郡城相對,事見《龍沙記》。潘清逸有《望龍沙》五言詩云:

    五陵無限人,密視鬆沙記。

    龍沙雖未合,氣象已虛異。

    昔時雲浪遊,半作桑麻地。

    地形帶江轉,山勢若連契。

  是時八月望日,大營齋會,遍召裡人,及諸親友並門弟子,長少畢集。至日中,遙聞音樂之聲,祥雲繚繞,漸至會所。羽蓋龍車,仙童采女,官將吏兵,前後擁護。前採訪使崔子文、段丘仲二仙又至。真君拜迎,二仙復宣詔曰:

  上詔學仙童子許遜:功行圓滿,已仰潛山司命官,傳金丹於下界,返子身於上天,及家口廚宅,一並拔之上升。著令天下力士與流金火鈴,照辟中間,無或散漫。仍封遠祖許由,玉虎僕射,又封曾祖許琰,太微兵衛大夫,曾祖母太微夫人,其父許肅,封中嶽仙官,母張氏封中嶽夫人。欽此欽遵。詔到奉行。

  真君再拜受詔畢。崔子文曰:「公門下弟子雖眾,惟陳勛、曾亨、周廣、時荷等外,黃仁覽與其父,盱烈與其母,共四十二口,合當從行。餘者自有升舉之日,不得皆往也。」言罷,揖真君上了龍車,仙眷四十二口,同時升舉。裡人及門下弟子,不與上升者,不捨真君之德,攀轅臥轍,號泣振天,願相隨而不可得。真君曰:「仙凡有路可通,汝等但能遵行孝道,利物濟民,何患無報耶?」真君族孫許簡哀告曰:「仙翁拔宅衝升,後世無所考驗,可留下一物,以為他日之記。」真君遂留下修行鍾一口並一石函,謂之曰:「世變時,遷此即為陳跡矣。」真君有一僕名許大者,與其妻市米於西嶺,聞真君飛升即奔馳而歸。行忙車覆,遺其米於地上,米皆復生。今有覆米岡、生米鎮猶在。比至哀泣,求其從行。真君以彼無有仙分,乃授以地仙之術,夫婦皆隱於西山。仙仗既舉,屋宇雞犬皆上升,惟鼠不潔,天兵推下地來,一跌腸出,其鼠遂拖腸不死。後人或有見之者,皆為瑞應,又墜下藥臼一口,碾轂一輪。又墜下雞籠一隻,於宅之東南十里。又許氏仙姑,墜下金釵一股。今有許氏墜釵洲猶在。時人以其拔宅上升,有詩歎美云:

    慈仁其羨許旌陽,惠澤生民耿不忘。

    拔宅上升成至道,陽功陰德感蒼蒼。

  仙駕飛空漸遠,望之不可見。惟見祥雲彩霞,瀰漫上谷,百里之內,異香芬馥。忽有紅錦帷一幅飛來,旋繞故地之上。

  卻說真君仙駕,經過袁州府宜春縣棲梧山,真君乃遣二青衣童子下篝王朔,具以玉皇詔命,因來相別。王朔舉家瞻拜,告曰:「朔蒙尊師所授道法,遵行已久,乞帶從行。」真君曰:「子仙骨未充,只可延年得壽而已,難以帶汝同行。」乃取香茆一根擲下,令二童子授與王朔,教之曰:「此茆味異,可栽植於此地,久服長生,甘能養肉,辛能養節,苦能養氣,咸能養骨,滑能養胃,酸能養筋,宜調和美酒飲之,必見功效。」言訖而別。王朔依真君之言,即將此茆栽植,取來調和酒味服之,壽三百歲而終。今臨江府玉虛觀,即其地也,仙茆至今猶在。真君飛升之後,裡人與其族孫許簡就其地立祠,以所遺詩一百二十首寫於竹簡之上,載之巨﹥,令人探取,以決休咎。其修行鍾、藥轂、藥臼、石函等事,並寶藏於祠,後改為觀。因空中有紅錦帷飛來旋繞,故名曰游帷觀。

  真君既至天庭,玉帝升殿。崔子文、段丘仲二仙引真君與弟子等聽候玉旨。玉帝宣入朝見。真君揚塵拜舞,俯伏金階下,上表奏曰:「臣許遜,庸才劣質,雖有咒水行符馘之功,蓋亦賴眾弟子十一人之力。今弟子之中,止有陳勛、曾亨、周廣、時荷、黃仁覽、盱烈六人,已蒙聖恩,超昇天界,更有吳猛、施岑、甘戰、鍾離嘉、彭抗五人,未蒙拔擢,誠為缺典。望乞一視同仁,宣至天庭,同歸至道。」玉帝見奏,即傳玉旨,差周廣為使,齎傳詔旨,令吳猛等五人,同日早升。周廣即拜辭玉帝,賚詔下宣。是時乃晉寧康二年九月初一日也。吳猛時年一百八十六歲,見真君上升,己不與從,心內怏怏。正與施岑、甘戰、鍾離嘉、彭抗四道友同歸西寧,聚義修煉,只見周廣賚詔自天而下。眾相見畢,動問其下界之故。周廣曰:「吾師朝見玉帝,奏上帝諸位仙友多助仙功,未得上升,懇求玉帝超擢。玉帝即差廣賚詔旨,令五君上升,同歸至道。」五人聽言大喜,各乘白鹿車,白晝衝升,今有吳仙村、吳仙觀,是其飛升之處。然真君所從游者三千餘人,其有功有行而得上升者,通吳君十有一人焉耳。真君領弟子朝見玉帝畢,玉帝各授以仙職,遂率群弟子拜謁太師祖孝悌明王弘、師祖孝明王蘭公、師傅諶母已畢,又謝了三官金星保奏之功。真君又薦舉故人許都胡雲,雲陽詹脆二人,皆有道之士,玉帝皆封真人之號。不在話下。

  卻說真君自升仙後,屢顯神通。隋煬帝無道燒燬佛祠,乃將游帷觀廢毀。唐高宗永淳年間,遂命真人胡惠超重新建之。至宋太宗仁宗皆賜御書。真宗時,賜改游帷觀曰玉隆宮。至宋代政和二年,徽宗忽得重疾,面生惡瘡,晝寢,恍然一夢,見東華門有一道士,戴九華冠,披絳章服,左右童子持劍導引前來,至丹墀稽首。帝疑非人間道士,因問曰:「卿是何人?」道士對曰:「吾為許旌陽,權掌九天司職,上帝詔往西瞿耶國按察,經由故國,知主上患疾,特來顧之。」帝曰:「朕患毒瘡,諸藥不能愈,卿有藥否?」道士即取小瓢子傾藥一粒,如綠豆子大,呵氣抹於徽宗瘡上,遂揖而去。且曰:「吾洪都西山敝舍,久已零落,乞望聖眼一瞻為幸。」帝豁然而寤,覺滿面清涼,以手摸之,瘡遂愈矣。乃令近臣將圖經考之,見洪州西山有許旌陽遺蹟,詔造許真君行宮,修玉隆宮,仍添「萬壽」二字,塑真君新像,尊號曰:「神功妙濟真君。」許真君所遺之物,皆有神護守,不可觸犯。如殿前手植柏樹,其榮瘁常兆本宮盛衰。剪葉煎湯,諸病可癒。井中鐵樹,唐嚴撰作洪州牧,心內不信,令人掘發,俄然天變,忽有迅雷烈風,江波泛濫,城郭震動。撰懼,叩頭悔謝,久之而後止。又強取修行鍾,置之僧寺,擊之聲啞如土木。撰坐寐,見神人叱責,醒覺而送鍾還宮。又碾輪藥臼,州牧徐登令取至府觀之,猶未及觀,遂乃飛去還宮。又石函,唐朝張善安竊據洪州,強鑿開其蓋,內冊朱書數字云:「五百年後,強賊張善安開鑿之」。善安看畢,恐懼,遂磨洗其字,終不泯滅,因藏其蓋,其字尚留函底。宋高宗建炎間,金人寇江左,欲焚毀宮殿,俄而水自楹桶噴出,火不能燒。虜酋大驚,乃撤兵而去。皇明列聖,尤加寅奉,敕賜重修宮殿,真君屢出護國行醫。正德戊寅年間,寧府陰謀不軌,親詣其宮,真君降箕筆云:

    三三兩兩兩三三,殺盡江南一簷耽。

    荷葉敗時黃菊綻,大明依舊鎮江山。

  後來果敗。諸靈驗不可盡述,後人有詩歎云:

    金書玉檢不能留,八字遺言可力求。

    試看真君功行滿,三千弱水自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