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重蒙天裁,辨定大內記紀齊名稱有病累瑕瑾所難學生大江時棟奉試詩狀

請重蒙天裁,辨定大內記紀齊名稱有病累瑕瑾所難學生大江時棟奉試詩狀
作者:紀齊名
997年
本作品收錄於《本朝文粹

↑ 《本朝文粹

贈太政大臣即為藤原道長。

一、蜂腰難

 寰中唯守禮 海外都無怨

 齊名難云:外與怨同去聲,是蜂腰病也。詩髓腦云:「蜂腰者,每句第二字,與第五字同聲是也。如古詩云:『聞君愛我甘,竊獨自彫飾。』【君與甘同平聲,獨與飾同入聲,是也。】」元兢曰:「君與甘非為病,獨與飾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與第五字同上去入,皆是病。平聲非為病也。此病者,輕於上尾、鶴膝,均於平頭,重於四病。又文章儀式云:「蜂腰,每句第二字與第五字同音也。不得然者。」

 今案,所難之旨,甚非常也。何者,案髓腦,八病之中,以四病為可避之。所謂平頭、上尾、鶴膝、蜂腰也。此四病之中,平頭、蜂腰,斟酌避之。所以然者,平頭有二等之病。上句第二字,與下句第二字同聲者。巨病也,必避之。上句第一字,下句第一字同上、去、入者,雖立為病之文,不避之。蜂腰,有每句之文,上句第二字,與第五字同聲,必避之。下句第二字,與第五字同聲者,雖立每句之文,不避之。是所謂均平頭之義也。由此觀之,髓腦之意,蜂腰者上句第二字,與第五字,可避之也。而齊名不述均於平頭之義,強陳下句可避蜂腰之旨。若上句、下句共避蜂腰病者,此病可謂重於上尾、鶴膝,不可謂輕於上尾、鶴膝,可謂甚於平頭,不可謂均平頭。若依齊名之新說,下句猶避蜂腰者,彼輕於上尾,鶴膝均平頭之文,此時可削棄之。抑至于文章儀式,每句之文,一同髓腦,不可遑載。文筆式云:「蜂腰者,第二字與第五字同聲也。所為證詩,以上句第二字與第五字同聲,為病云云。」又詩格所釋:「初句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又是劇病云云。」然則依下句不可避蜂腰,文筆式、詩格下句已不載蜂腰之有無。而齊名迷髓腦之理,則失均平頭之義。破後格式之文,只任口陳省略之由。今就此難,下句避蜂腰者,格式及古今避來病之外,新可加病歟。夫都良香者,文章之規模,詩人之夔旌也。而齊名申云:「至于良香及第者,優名士歟。云云。」以荒涼之空語,塵先儒之明文。若謂優名士者,作佗聲韻試詩,下句不避蜂腰,預及第之輩,皆是名士歟?皆是優歟?所言不明?無可准的。自古以來?省試詩題?以佗聲字為韻?尤希有也。適用他聲韻之時?下句不避蜂腰?皆預及第。是不為難之故也。其詩云:

◦連理樹詩。【以德化先被荒垂為韻,依次用之,百廿字成之。】 題者,大輔南淵年名。

◦有名王及第詩:

初知標帝道 始覺呈皇德 【覺與德同入聲。】

◦坂上斯文及第詩:【題同。】

覆燾專布惠 逐育正施德 【育與德同入聲。】

◦聽古樂詩。【以臥為韻,百廿字成之。】 題者,少輔大江音人。

◦都良香及第詩第八句云:

明王尤好古 靜聽時臨座 【聽與座同去聲。】

◦藤原淵名及第詩第五、七句云:

三成奏轉切 肆夏歌何惰 【夏與惰同去聲。】

文聲方亮發 韻氣寧殘破 【氣與破同去聲。】

◦高階令範及第詩第四句云:

郊天功始洽 陳廟德終播 【廟與播同去聲】

◦龍圖授羲詩。 【以德為韻,限八十字。】題者,贈太政大臣。 【天神。】

◦橘公廉及第詩第八句云:

至哉先聖道 斟酌方淵塞 【酌與塞同入聲。】

◦多治敏範及第詩,第一句、第三句云:

三皇誰在首 穆穆宓羲德 【德與穆同入聲。】

垂衣施化遠 刻木出震直 【木與直同入聲。】

 件詩等,就中龍圖授羲詩之題者,菅家先祖贈太政大臣,頂判文章博士橘廣相卿。聽古樂詩之題者,則江家先祖音人卿,預判文章博士菅原是善卿。皆是東西曹司之祖宗,試場評定之龜鏡也。里儇才奧學之妙簡,明明秩秩之公心,所定置也。而齊名偏執,忝破先賢之旨,諸儒同心,不信匡衡之言。白日之明無私,只仰天判,朱雲之忠難變,不能地忍。又齊名為損均於平頭之義,陳以平頭或優之,或不優之旨。髓腦立平頭之處,上句第一字,與下句第一字同聲者,是病也云云。然而古今不避之,近則平露生庭詩題,田口有信及第詩云:「四方誇雅正,萬姓感居多。」【四與萬同去聲。】然則有信已不避之,是又優名士歟?所陳之旨,左之右之,無謂。


一、瑕瑾難

 浴來人盡樂 霑得世皆喜 似玉潤門千 如毛加戶萬

 齊名難云:上章霑字,霑德之義也。下章潤字,亦潤德之義也。霑輿潤,其義一也。二句用之,未窺作者之域者也。

 今案,所難之旨,甚無理致。何者?論語曰:「東里子產潤色。」顧野王案:「潤飾也。」又麻果切韻曰:「潤,益也。」然則飾鬥千,益門千之訓,何難之有矣。又縱使以潤字,雖讀霑訓,古今省試詩,以字異訓同之字,並句用之。是例也:

◦日月光華詩 【限百廿字。】

◦藤原正時及第詩云:

夜魄清無損 朝曦靜不群 扶桑晨上旭 芳桂霽飛薰 【朝與晨,其義一也。】

◦海水不揚波詩 【限八十字。】

◦藤原長穎及第詩云:

滄海無波白 初知遇太平 金宮奔浪靜 玉闕亂濤晴 【波浪濤三字,其義一也。非只兩字,已用三字。】

◦文室尚相及第詩云:

棹歌音自亮 丹宿夢長成 霽雪好無彩 臘雷寧有聲 【音與聲是也。】

 萐莆自生廚 鳳凰頻集界

 同難云:此題詩,美周成王之文也。成王時,無萐莆生廚之瑞。而不敘周日之事,空表堯年之祥,求之文章,尤為乖違。

 今案,所難之旨,甚以軟弱。何者?此度試,以既飽以德為為題,以君子萬年介爾景福為韻,褒當今之德,取喻之詞也。春秋潛潭巴曰:「君臣和得道度叶中,則萐莆孳於庖廚。」孝經援神契曰:「天子形乎四海,德洞淪冥,萐莆生。」白虎通曰:「孝道至,則萐莆生云云。」然則何獨稱唐堯之時,又虞舜之時有。爰唯是聖代所生之樹也。當今是聖代也,萐莆何不生廚乎。

 仁猶覃草木 信幾及鱗介 日下識葵傾 風前看草靡

 同難云:上章云草木,下章云草靡。草字兩處,草義一同也。著作之趣,可為巨害。

 今案,先例及第詩,並句用同字,專不為難。

◦涇渭殊流詩 【七言,六韻。】

◦大和宗雄及第詩云:

二流涇渭最靈奇 合注交通不是隨 共度二宮威浩蕩 同經三百色參差 【二流與二宮並用之,是也。】

◦島田惟上及第詩云:

涇渭分流不雜移 濁清誠識自然為 洋洋既出朝那縣 浩浩能流鳥鼠垂 【分流與能流是也。】

◦連理樹詩 【限百廿字。】

◦有名王及第詩云:

靡隔布深仁 無私施景化 神工誠不隱 天道斯無詐 【無私與無詐是也。】

◦山水有清音詩 【限八十字。】

◦源當方及第詩云:

四時懷不變 五夜感相侵 灑灑何時息 蕭蕭幾處沈 【四時與何時,是也。】

 件詩等,或六韻,或八韻,或十二韻,並句用同字,皆預及第。何況此度詩十六韻,百六十字之內,用同字,更何難之有矣。


 功名嘲傅說 巧思拉般爾

 同難云:傅說者一人,般爾者魯般、王爾二人名,而并二人對一人者。

 今案,所難之旨,甚無謂矣。何者?白居易詩云:「幸逢堯舜無為日,得作羲皇向上人。」【是四韻之第二句也。】堯舜者,二帝名也。羲皇者,一帝名也。以一人名對二人名,先賢之跡也。并以兩事對一事,是作者之常也。

 又難云:般爾之事,非帝德之意云云。

 今案,天下無為,俗阜民淳之時,眾才群藝,各得其所。夫明王不嫌片善,不棄小藝。然則巧匠者在朝,豈是非帝德之廣及。所難之旨,異體也。

  舜海浪聲空 堯山雲色靜

 同難云:此章徒褒堯舜之德,不述成王之義。時代相違,詞義既戾。

 今案,此難同於萐莆之難。製作之旨,專無失誤。何者?自古已來,以堯舜之事,稱帝王之德,是作者之常也。而如齊名之難者,美帝德之詩,永不可稱堯舜歟。難以不可難之事,是未知例致者也。

 又難云:浪聲空,甚迂誕也。若是海水不揚波之意歟。波與浪其意不同,可謂大訛。

 今案,此難大訛。何者?海水不揚波,及第者七人也,其六人皆用浪字,專不為難。

◦藤原忠村詩云:

欲知賢聖代 無浪海中平

◦吉野茂樹詩云:

唯望榮光色 誰聞怒浪聲

◦藤原蔭基詩云:

卷錦波終滅 飜花浪不輕

◦同長穎詩云:

金宮奔浪靜 玉闕亂濤晴

◦直斡王詩云:

浪收漁釣逸 雲霽蜃樓傾

◦文屋尚相詩云:

浪花春豈發 潭月夜尤清

 件詩等,併用浪而今所難,還亦大訛也。又張楚金翰菀海部云:「接玉繩以暢濤,盪瑤光而吐浪。云云。」

 又,徐堅初學記海部曰:「唐太宗文皇帝,春日望海詩云:『拂潮雲卷色,穿浪日舒光。云云。』」

 又,晉潘岳滄海賦曰:「察波浪之來往。云云。」

 又,晉孫綽望海賦曰:「長鯨嶽立以裁浪。云云。」

 此外,諸部類書海部,莫不置浪字。是齊名偏守一隅,未涉九流之失也。


 同難云:清景者何景哉?帝德之意,其義不見。文之荒涼,不知意趣。

 今案,以君明喻日月,皇明燭照。然則普天之下,何不仰其清景。又文選東都賦曰:「皇城之內,宮室光明。云云。」然則向絳闕仰清景,又何難之有。強致吹毛之求,巧迴銷骨之計。心只有仇,事則無理。


 右件詩,齊名所難,甚無所據。今依宣旨,進申文如件。望請,殊蒙天裁,任理致辨定。匡衡,誠惶誠恐,謹言。

長德三年 八月廿九日

正五位下行式部少輔兼東宮學士文章博士越前權守 大江朝臣匡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