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契丹求御容劄子

論契丹求御容劄子
作者:歐陽修 北宋
本作品收錄於《廬陵文鈔/05

臣伏見契丹所遣泛使,專為御容而來。中外之議,皆謂前歲既已許之,於理不可中止,失於不早踐言,至彼非時遣使。及朝夕以來,傳聞頗異,或云大臣共議,欲遂拒而不與。若然,則臣恐釁隙之端,自此而始。禍患之起,未易遽言。

大凡為國謀事者,必先明信義,重曲直,酌人情,量事勢,四者皆得,然後可以不疑。苟一有未然,尚恐敗事,況四者俱失,豈可不思?契丹與中國通盟久矣,而向來宗真特於信好,自表殷勤,別有家書,繼以畫像。聖朝納其來意,許以報之,而乃遷延至今,遂欲食言而中輟。是則彼以推誠結我,我以不信待之。失信傷義,甚非中國待強鄰之術,而又其曲在我,使彼易以為辭。自南北通和以來,信問往復之際,每於報答,常從優厚,假借既久,其心已驕。況此畫像之來,特表殷勤之意。是則於平常之禮,厚報以驕之;殷勤之來,則不報以沮之。沮之彼必怒,不報彼必恥,懷恥畜怒,何所不為,此人之常情也。許其父不許其子,厚薄之際,此亦人情之難處也。

臣竊見契丹來書,初無寒溫候問之言,直以踐言孤約為說,其意在於必得。若此時被沮,勢必更來,事既再三,豈能堅執?若待其失於遜順,已成釁隙,然後與之,則重為中國之辱。又使外域謂中國難以恩意交,惟可以勢力脅,因之引惹,別有他求,則為後患,何可涯哉!今契丹雖弱,而中國邊備未完,廟謀未勝,未可生事,而欲執我曲彼直之議,以起戎而結禍。夫察彼事勢,必不能中止;量我事勢,又未能必沮之。臣故曰四者俱失也。

臣又聞虜入境之日,地震星殞,變異非常。先事深防,猶恐不及,失計招禍,豈可自為?臣願聖慈出於獨斷,勿沮其善意,無失我信言。臣今欲乞回諭虜中,告以如約,直候今冬因遣常使時與之,則於事體稍便。伏乞速下兩府商議。上係國家利害,臣不敢不言。今取進止。

  ↑返回頂部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