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孟精義 (四庫全書本)/論語卷10下

卷十上 論孟精義 卷十下 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精義卷十下
  宋 朱子 撰
  堯曰第二十
  堯曰咨爾舜天之厯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禄永終舜亦以命禹
  伊川曰允執其中中怎麽執得識得則事事物物上皆天然有箇中在那上不待人安排也安排著則不中矣
  范曰舜之徳如堯禹之徳如舜故三聖相授而同一辭天之厯數在爾躬者奉天也允執其中者正心也四海困窮者子庶民也堯授舜舜授禹皆以困窮為託使四海困窮有不獲其所則天禄永終矣此堯舜傳天下之要法也
  游曰有一言而足以盡至治之要曰中而已盖中者天下之大本也豈執一云乎哉不偏不倚適當其可而已譬之權衡之應物曾無心於輕重抑揚髙下稱物平施無銖兩之差此其所以為時中也與堯舜禹三聖授受之際所守者一道允執厥中乃傳心之宻㫖也
  曰予小子履敢用𤣥牡敢昭告於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伊川曰此少一湯字當云湯曰予小子履也
  横渠曰帝臣不蔽言桀有罪已不敢違天縱赦既以克之今天下莫非上帝之臣善惡皆不可揜惟帝擇而命之已不敢不聴
  范曰湯之徳莫如罪已以一𤣥牡告上帝者請桀之罪也有罪不敢赦者求己之罪也書曰罪當朕躬弗敢自赦又曰爾有善朕弗敢蔽帝臣者賢人也賢人不敢蔽而用之者所以事天也非天子所得専故曰帝臣人有善不蔽已有罪不赦以其簡在帝心皆不敢自私也一身之罪不及萬方萬方之罪及諸一身此湯之至徳也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明道曰至親不如仁賢
  范曰武王大賚於四海所賞者善人非富滛人也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天下之至公也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亦武王之徳也
  謝曰帝王之功聖人之餘事有内聖之徳必有外王之業其所以存心一言以蔽之曰公而已堯舜禹湯或傳或繼其考之天則厯數有歸稽之人則惟徳是輔何嘗必天下戴己與故夫子歴叙聖人之語以見其用心然則學者苟能操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所以不為之心則帝王之道豈逺乎哉其視曺孟徳司馬仲逹之輩真如穿窬矣况於錙銖不義之富貴與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絶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寛則得衆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公公則說
  明道曰自堯曰咨爾舜至公則說二帝三王之道後世無以加焉孔子所常言故弟子序而記之夫子之得邦家者亦猶是也
  范曰臣謹按武成曰重民五教惟食䘮祭其餘不見於經臣竊以為皆書之文也孔子序書斷自堯典大其以天下禪也二帝三王之道所以為後王法故自堯典以下又撮取其要語而嘗引述之以此聖人之所學也如有用孔子者將舉而措之天下之民如其不用則傳之以為萬世之法也
  吕曰天命在已以相授堯舜禹也禀天之命任天下之責湯也好仁奨善任百姓之責修政厚民急所先務武王也
  謝曰法度皆生於權量禮樂政事所出故不可不謹徒善不足以為政故法度當審無人不足與有行也故廢官當修興滅國繼絶世舉逸民皆人心之所欲滅國絶世雖其自取也然其先固嘗有徳於民矣不可使之不血食也爵禄天下之所公其賢者不宜使之在野故逸民不可不舉食以阜其生䘮祭以厚其徃為天下之急務也寛則得衆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皆所以結民心而維持之盖其道當如此非違道以干天下之說而歸已也
  楊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三聖之相授湯武之征伐其事不同其道則趨於中而已夫論語之書皆聖人㣲言而其徒𫝊守之以明斯道者也故於終篇具載堯舜咨命之言湯武⿰扌⿱斤言 -- 誓師之意與夫施諸政事者以明聖學之所𫝊者一於是而已所以著明二十篇之大㫖也孟子於終篇亦歴叙由堯舜至湯由湯至文王由文王至孔子或見而知之或聞而知之皆此意也五器始於權終於量法度所從出也任官所以行法度也則人存而政舉矣故四方之政行焉夫有國有家以𫝊其後皆有徳在民而民之不能忘也逸民亦民之望也因民之不能忘而繼之因民之望而舉之故天下歸心焉武王克商有未及下車而封者釋箕子之囚表商容之墓用此道也夫民為重以食為天重民食所以厚其生重䘮祭所以厚其死使民養生送死而無憾王道之始也居上不寛則下無所措手足故寛則得衆未信而勞其民則民以為厲已故信則民任焉因循而弗勵則雖盡力而事不舉故敏則有功以徳行仁則公以力假仁則私而已民雖驩虞非心說也故公則說公則王道成矣傳曰公乃王此之謂也
  尹曰孔子當周之末不得見二帝三王之治故嘗諷誦其言而思其人弟子所以類而記之使夫子之得邦家其治道當有表見於世豈徒詠其言而已乎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恵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恵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恵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衆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明道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如耕稼陶漁皆因其順利而道之
  范曰程頤曰子張之問孔子必敷陳而告之臣以為尊五美屏四惡不惟以告子張人君為政皆當以為法也亦猶齊景公之問政司馬牛之問君子所告者雖一人而凡為政者與君子者皆然也
  謝曰為人上者有土地有人民有財賦有賞罰皆所謂有崇髙之利勢也可以恵人可以勞人可以從欲可以驕泰可以責成可以取予雖以無道行之猶可以虐蒸民暴天物然為政之道不如是故為政之方必以尊五美屏四惡為至要之不累於一已而存物之所為乎恵而不免於費者其府庫之財乎以府庫之財與人焉得人人而給之至於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因四時之和因原隰之利因五方之財以阜物以厚生使民不饑不寒者何費之有勞而不免於怨者其勞人自安乎擇可勞而勞之者以佚道使之故也惟喜康共不常厥邑可也其究安宅百堵皆作可也如此何怨之有欲不免於貪非殺人以求土地則斂以殖貨財也若夫非仁無欲也則害人而可養人者猶且不為况咈百姓以從已之欲乎不侮鰥寡故得百姓之歡心文王所以造周也在人上故謂可以驕人其可以得人乎然為政之道不尊則民不信不信則民弗從必欲使人仰之如日月尊之如神明故雖不驕也而有泰存焉克寛克仁彰信兆民成湯所以宅商也在人上故謂可以威人其可以得人乎然為政之道必使進退可度容止可觀望之似人君有以則象畏愛可也故雖不猛也而有威存焉敎之不改則過在下不教而誅則過在上是罔民也與匿為物而愚不識者同故謂之虐古之人以五戒然後刑罰所以警昏愚懲怠慢也於此可以責成矣未嘗戒則彼且烏知先後緩急之所向遽以視成豈不暴乎令嚴者欲其不犯故聚衆而⿰扌⿱斤言 -- 誓之垂象以曉之讀法以喻之令下慢而欲上之嚴其可得乎是以謂之賊賊仁故也為上之道取予可以自専可以無予則不疑可以予則不吝猶之與人疑也出納之吝吝也此之謂謹出納則可為政則不可故謂之有司
  楊曰恵而知為政故不費以佚道勞之故不怨欲仁則求諸已故不貪敬而無敢慢故雖泰而不驕莊以蒞之而民敬故雖威而不猛不教而殺非仁民也故謂之虐未嘗戒而責事之成非為之以漸也故謂之暴令以示期也令慢矣而致期焉不至則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上罔民而可為也故謂之賊賊者賊人之謂也非其義一介不以與人不為吝義在可與而惟出納之吝在有司則為善在為上則為惡天下之事亦惟當其可而已
  尹曰問政者多矣未有如此之備者也故記以繼帝王之治則夫子之從政可知矣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伊川曰易曰樂天知命通上下而言之也聖人樂天則不須言知命言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者爾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是己命者所以輔義一循於義則何庸斷之以命哉若夫聖人之知天命則異乎此 又曰不知命見患難必避遇得喪必動見利必趨則何以為君子然聖人言命盖為中人以上者設中人以上於得喪之際不能不惑故有命之說然後能安若上知之人更不言命惟安於義借使求則得之然非義則不求此樂天之事也上知之人安於義中知以上安於命 又曰知言之善惡是非乃可以知人孟子所謂知言是也必有諸已然後知言知言則能格物而窮理
  范曰知命所以事天也知禮所以修身也知言所以治人也知所以事天知所以修身知所以治人則君子之事備矣此所以為終也
  謝曰知命知禮知言此進徳修業之大要闕一不可也知命非君子之成名與五十而知天命立言則同其要則異猶言學君子者不可以不知命也富貴可滛不知命故也使知富貴在天則安得而滛之威武可屈不知命也使知死生有命則安得而屈之其為君子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禮者理也知之則為知知崇天也履之則為禮禮卑地也一退一進一俯一仰耳目所加手足所措盖有妙理存焉理可行也誰得而止之理可止也誰得而行之此之謂立苟不知理之所在則謂地盖厚将何所措而可聖人患不知人或謂學當自知而已何汲汲於知人也是不然仁人固可親也彼且不知人烏知仁人何如也佞人固可逺也彼且不知人烏知佞人何如也君不知人不可以擇臣臣不知人不可以擇士士不知人不可以取友知人如此其急然不可以智巧知也盖人之才識因言以宣故惟知言者可以知之古人有行年四十而不見知乃公者使乃公事上接下與人交盡如知子也豈不殆哉此與無目同如晏嬰知矣不足以知仲尼盖仲尼之言嬰所不知故也淳於髠得齊王眉睫之間而不知孟子盖孟子之言髠所不知故也至於求知言之道則不可以規矩凖䋲論係其所養如何耳又曰不知禮無以立使人皆能有立天下有治而
  無亂
  楊曰命非盡心知性不足以知之不知命則治身行己人欲之私得以亂之也何以為君子知禮則不疑其所行故立孟子不與王驩言禮也不知朝廷不歴位而相與言不踰階而相揖則居之不安矣尚能有立乎詖辭不知其所蔽滛辭不知其所陷邪辭不知其所離遁辭不知其所窮則人之心術隠矣其能知人也難矣哉易曰知崇禮卑盖知足以知性知天故崇禮可履而行故卑崇卑其猶天地設位乎天尊地卑而乾坤定知禮成性而道義出其義一也夫論語之書盖聖賢之㣲言為學之大方也其言性與天道備矣學道而不蘄於上逹不足為善學道而不知禮以行之是以苟知而已非己有也故言知命則亦維知禮以知崇禮卑之意為此道者其本在乎知言知言之要而於此書力求之則聖之所以為聖賢之所以為賢可考而知也學道而不知聖賢則無以為學也故論語以是終焉
  尹曰知命者知命而安之窮通得喪無所動其心故可為君子知禮則動不違於理故能立知言則得其情實故能知人知所以事天知所以修身知所以治人則君子之事備矣弟子記此以終篇得無意乎今之學者少而讀之老而不知一言為可用不幾於侮聖言者乎夫子之罪人也可不念哉










  論語精義巻十下
<經部,四書類,論孟精義__孟子精義>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