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注疏 (四庫全書本)

論語注疏

  御製讀論語
  泰伯章有曰民可使由之既而繼之云乃不可使知當然所以然朱子分注斯復引程子説明不能使其化人有不能聖教豈所宜用術非正道詎應出宣尼是義謂未當而久心蓄疑程朱求弗得盖強為之辭近從川路行略得真解兹兩岸迎鑾民數乃無萬伊歡欣近聸就摩肩疊跡隨但御舟一過奔避如敗師渙然鳥獸散躪藉相凌欺前見後来者厥角先紛披殊不曉其故細詢乃悉兮盖縁地方吏先以曉諭馳謂御舟之後其舟即宫闈爾民宜速避定當謹威儀此使知所致不如由彼為曉百乃漏萬那盡諭蚩蚩堯民順帝則兩忘知識竒曰當曰所以帝豈有分施宗元郭槖傳此義或有窺




  御製無倦齊繹論語義
  先之更繼以勞之請益曰當無倦為乾象正符不息義詎惟姑使自深思末句反程子註語意即胡氏所云勇者喜於有為而不能持久亦未為契㫖也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八
  論語注疏       四書類
  目錄
  論語注解傳述人 論語集解序
  卷一
  學而
  卷二
  爲政
  卷三
  八佾
  卷四
  里仁
  卷五
  公冶長
  卷六
  雍也
  卷七
  述而
  卷八
  泰伯
  卷九
  子罕
  卷十
  鄉黨
  卷十一
  先進
  卷十二
  顏淵
  卷十三
  子路
  卷十四
  憲問
  卷十五
  衛靈公
  卷十六
  季氏
  卷十七
  陽貨
  卷十八
  微子
  卷十九
  子張
  卷二十
  堯曰
  等謹案論語注疏二十卷魏何晏集觧宋邢昺疏昺初擢九經及第咸平二年始置翰林侍講學士以昺為之受詔與杜鎬舒雅等校定羣經義疏盖唐人止為五經疏而不及孝經論語至是始成之晏所採孔安國而下凡若干家皆古訓昺復因皇侃所采諸儒之説為之䟽扵章句訓詁名器事物之際詳矣朱子集註出義理更為精深亦實始基扵此自謂凡見扵注䟽者不復更詳是也舊刻不載陸氏釋文今本補入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陸 費 墀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注解傳述人
  唐國子博士兼太子中允贈齊州刺史吳縣開國男陸徳明録
  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及時人所言或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終微言巳絶弟子恐離居已後各生異見而聖言永滅故相與論撰因輯時賢及古明王之語合成一法謂之論語鄭康成云仲弓子夏等所撰定漢興傳者則有三家魯論語者魯人所傳即今所行篇次是也常山都尉龔奮長信少府夏侯勝丞相韋賢及子𤣥成魯扶卿鄭云扶先或說先先生太子少傅夏侯建前將軍蕭望之竝傳之各自名家齊論語者齊人所傳别有問王知道二篇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頗多於魯論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琅邪王卿御史大夫貢禹尚書令五鹿充宗膠東庸生竝傳之唯王陽名家古論語者出自孔氏壁中凡二十一篇有兩子張如淳云分堯曰篇後子張問何如可以從政以下爲篇名曰從政篇次不與齊魯論同新論云文異者四百餘字孔安國爲傳後漢馬融亦注之安昌侯張禹受魯論于夏侯建又從庸生王吉受齊論擇善而從號曰張侯論最後而行於漢世禹以論授成帝後漢包咸字子長吳人大鴻臚周氏不詳何人竝爲章句列于學官鄭𤣥就魯論張包周之篇章考之齊古爲之注焉魏吏部尚書何晏集孔安國包咸周氏馬融鄭𤣥陳羣字長文潁川人魏司空王肅周生烈燉煌人七録云字文逢本姓唐魏博士侍中之說幷下巳意爲集解正始中上之盛行於世今以爲主鄭𤣥注十卷王肅注十卷虞翻注十卷何晏集解十卷譙周注十卷字允南巴西人晉散騎常侍不拜陽城亭侯衛瓘注八卷少二卷宋明帝補闕崔豹注十卷字正熊燕國人晉尚書左中兵郎李允集注十卷東晉人孫綽集注十卷字興公太原人東晉廷尉卿長樂亭侯盈氏注十卷不詳何人孟整注十卷一云孟陋陋字少孤江夏人東晉撫軍參軍不就梁覬注十卷天水人東晉國子博士袁喬注十卷字彦叔陳國人東晉益州刺史湘西簡侯尹毅注十卷江熈集解十二卷張馮注十卷字長宗吳人東晉司徒左長史孔澄之注十卷字仲淵㑹稽人宋新安太守虞遐注十卷㑹稽人齊員外郎王弼釋疑三卷欒肇釋疑十卷徐邈音一卷皇侃撰義疏行於世












  論語注解傳述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