諡法 (方苞)
作者:方苞 
本作品收錄於《方苞集/03

諡之作也,人心之不知其然而然者也。遂古帝者之號,多不知其義所取。烈山氏始為農師,而民神之,故因而號焉。堯、舜之聖,民無能名。禹平洪水,相與震而驚之,故稱大焉。至於湯,則或嘉其功而稱成,或象其德而稱武,此周公所以因之而作諡也。

有祖而又有宗,亦人心之不知其然而然者也。商之世嘗衰矣,至帝戊而中興,故尊之而因以號焉;其後屢衰,武丁振而興之,功最高,故尊之而因以號焉。漢之太宗、世宗用此義也。至東漢,而祖宗諡號之義皆失矣。祖者,始也,故宗無定數,祖一而已。以光武之復有天下而稱祖,是二始也。諡以易名,因以為廟號,《春秋》所書桓宮、武宮是也。廟別有號,是再諡也。主是議者,必以祖有功而宗有德,又祖一而宗無定數,以為祖賢於宗。不知殷人宗湯,周宗武王,乃二代始受命之君,不聞湯、武之賢,以不稱祖而貶於稷、契也。其廟別為號,蓋緣文帝稱太宗、武帝稱世宗而然。不知曰「太」曰「世」,非諡也,非「顯」與「明」、「肅」與「章」之比也。至於唐而歷世並稱宗,至於明而繼世並稱祖,傷名愆義,實自東漢始。東漢之經學,後世莫並焉,而若此類乃不能辨,惜夫!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