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經要集卷第一

三寶部第一 编辑

敬佛篇第一(此別六緣)

  普敬述意緣 念十方佛緣 念釋迦佛緣 念彌陀佛緣 念彌勒佛緣 唸佛三昧緣。

普敬述意緣第一

  夫大聖有平等之相。弟子有稱揚之德。故十方諸佛。同出於淤泥之濁。三身正覺。俱坐於蓮台之上。隨念何相皆得利益。所謂始從出家終成正覺於其中間。道樹降魔。鹿野說法。相好圓滿光明炳著。身色清淨事等鎔金。面貌端嚴猶如滿月。齒同珂雪。發似光螺。目譬青蓮。眉方翠柳。八音響亮。萬相雍容。五眼精明。六通遙揚。懸河寫辯連注投機。圓三點以成身。具五分而為體。帶權實以度物。隨真應以化人。或扇廣大之慈風。灑滂沱之法雨。能使身田被潤。即吐無上之牙。心樹既榮。便茂不凋之葉。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為眾生故隨緣應現。十方十億並願歷侍。三千大千俱得親承。長種福田。廣興供養。吐邪倒之根。拔貪嗔之本。修唸佛之因。感見佛之果矣。

  如寶性論云。三寶有六義。故須敬也。一者希有義。如世寶物。貧窮之人所不能得。三寶如是。薄福眾生。百千萬世不能值遇。故名為寶。二者離垢義。如世真寶體無瑕穢。三寶如是。隨離諸漏。故名為寶。三者勢力義。如世珍寶除貧去毒有大勢力。三寶如是。具不思議六神通力。故說為寶。四者莊嚴義。如世珍寶能嚴身首令身姝好。三寶如是。能嚴行人清淨身故。故說為寶。五者最勝義。如世珍寶譬諸物中勝。三寶如是。一切世中最為殊勝。故名為寶。六者不改義。如世真金燒打磨練不能變改。三寶如是。不為世間八法所改。故名為寶。又具六意。故須敬也。一佛能誨示。法是良藥。僧能傳通。皆利益於我。報恩故敬。二末代惡時。傳法不易。請威加護。故須致敬。三為物生信稟承故敬。四示僧尼敬事儀式故敬。五令樂供養法得久住故敬。六為表勝相故敬。故成實論云。三寶最吉祥。故我經初置。

  念十方佛緣第二

  如觀佛三昧經云。昔過去久遠無量世時。有佛出世。號寶威德上王。時有比丘。與九弟子。往詣佛塔禮拜佛像。見一寶像嚴顯可觀。禮已諦視說偈讚歎。後時命終悉生東方寶威德上王佛國大蓮華中。結跏趺坐忽然化生。

  從此已後恆得值佛。於諸佛所淨修梵行。得唸佛三昧海。得三昧已佛為授記。於十方面各得成佛。東方善德佛者則彼師是。其九弟子者。作九方佛。謂東南方無優德佛。南方旃檀德佛。西南方寶施佛。西方無量明佛。西北方花德佛。北方相德佛。東北方三乘行佛。上方廣眾德佛。下方明德佛。如是十佛。由因過去禮塔觀像一偈讚歎。今於十方各得成佛。又觀佛三昧經云。昔過去久遠有佛出世。號曰空王。入涅槃後有四比丘。共為同學習佛正法。煩惱覆心。不能堅持佛法寶藏。多不善業當墮惡道。空中有聲語比丘言。空王如來雖復涅槃汝之所犯謂無救者。汝等今可入塔觀像。與佛在世時等無有異。聞空聲已。入塔觀像眉間毫相。即作念言。如來在世。光明色身與此何異。佛大人相願除我罪。作是語已。如太山崩。五體投地懺悔諸罪。由入佛塔觀像毫相懺悔因緣。後八十億阿僧祇劫不墮惡道。生生常見十方諸佛。於諸佛所受持甚深唸佛三昧。得三昧已。為十方佛現前授記。今悉成佛。東方有國。名曰妙喜。佛號阿閦。即第一比丘是。南方有國。名曰歡喜。佛號寶相。即第二比丘是。西方有國。名曰極樂佛號。無量壽。即第三比丘是。北方有國。名蓮華莊嚴。佛號微妙聲。即第四比丘是。以是因緣。行者應當如是願觀佛也。

  又迦葉經云。昔過去久遠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曰光明。入涅槃後。有一菩薩名大精進。年始十六。婆羅門種。端正無比。有一比丘。於白氎上畫佛形像。持與精進。精進見像心大歡喜。作如是言。如來形像妙好乃爾。況復佛身。願我未來亦得成就如是妙身。言已思念。我若在家此身叵得。即啟父母求哀出家。父母答言。我今年老唯汝一子。汝若出家我等當死。子白父母。若不聽我者。我從今日不飲不食不升床坐。亦不言說。作是誓已。一日不食乃至六日。父母知識八萬四千諸婇女等。同時悲泣。禮大精進尋聽出家。既得出家。持像入山取草為座。在畫像前結跏趺坐。一心諦觀此畫像不異如來。如來像者非覺非知。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相離相體性空寂。作是觀已。經於日夜。成就五通。具足無量得無礙辯。得普光三昧。具大光明。以淨天眼。見於東方阿僧祇佛。以淨天耳聞佛所說。悉能聽受。滿足七月以智為食。一切諸天散花供養。從山而出來至村落。為人說法。二萬眾生發菩提心。無量阿僧祇人。住於聲聞緣覺功德。父母親眷。皆住不退無上菩提。佛告迦葉。昔大精進今我身是。由此觀像今得成佛。若有人能學如此觀。未來必當成無上道。

  又觀佛三昧經云。昔過去久遠。有佛出世。號釋迦牟尼。滅度之後有一王子。名曰金幢。憍慢邪見不信佛法。有一比丘。名定自在。語王子言。世有佛像眾寶嚴飾。然為可愛。可暫入塔觀佛形像。王子即隨共入塔中。見像相好白比丘言。佛像端嚴猶尚如此。況佛真身。比丘告言。汝今見像不能禮者。應當合掌稱南無佛。是時王子即便合掌稱南無佛。還宮繫念塔中像故。即於後夜夢見佛像。夢已歡喜舍離邪見歸依三寶。由一入塔稱佛善根。命終得值九百萬億那由他佛。於諸佛所逮得甚深唸佛三昧。得三昧故。諸佛現前為其授記。從是已來經於百萬阿僧祇劫。不墮惡道。乃至今日獲得甚深首楞嚴定。昔王子者。今財首菩薩是。以是因緣。智者應當如是學唸佛也。又法華經偈云。

  若人散亂心  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  皆以成佛道

  又譬喻經云。昔有國王。殺父自立。有阿羅漢。知此國王不久命終。計其餘命不過七日。若命終後必墮阿鼻地獄一劫受苦。此阿羅漢尋往化之。勸教至心稱南無佛。七日莫絕。臨去重告慎莫忘此。王便叉手一心稱說晝夜不廢。至七日頭便即命終。魂神趣向阿鼻地獄。乘前唸佛至地獄門。知是地獄。即便大聲稱南無佛。獄中罪人聞稱佛聲。皆共一時稱南無佛。地獄猛火即時化滅。一切罪人皆得解脫。出生人中。後阿羅漢重為說法。得須陀洹。以是因緣。稱佛名號所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為喻。

  念釋迦佛緣第三

  又觀佛三昧經云。昔佛在世時。佛為父王及諸大眾。說觀佛三昧經。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真金色光明無量。時座下有五百釋子。以罪障故。見佛色身猶如灰人羸婆羅門。見已號哭自拔頭髮。舉身投地鼻中血出。佛安慰曰。汝勿號哭。吾為汝說。過去有佛名毗婆屍。入涅槃後。於像法中有一長者。名曰月德。有五百弟子。聰明多智無不貫練。其父長者信敬三寶。常為諸子說佛法義。諸子邪見都無信心。後時諸子同遇重病。父到兒前泣淚合掌。語諸子言。汝等邪見不信佛法。今無常刀切割汝身。為何所怙。有佛世尊名毗婆屍。汝可稱名。諸子聞已。敬父言故。稱南無佛。復教稱法及稱僧名。稱已命終。由稱佛故生四天王天。天上壽盡。以前邪見還墮地獄。獄卒羅剎。以熱鐵叉刺壞其眼。受是苦時憶父教稱唸佛因緣。從地獄出來生人中。貧窮下賤。後式棄佛出。亦得值遇。但聞佛名不睹佛形。後隨葉佛。拘樓秦佛。拘那含佛迦葉佛。亦皆聞名不見其形。以聞如是六佛名故。今得與我同生釋種。我身端嚴如閻浮金。汝見灰色羸婆羅門皆由前世邪見故爾。汝今可稱過去佛名。並稱汝父。亦稱我名及彌勒佛。稱已作禮。及向大眾大德眾僧。五體投地。發露懺悔邪見之罪。諸人受教懺悔訖已。見佛金色如須彌山。見已白佛。我今見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量光明。作是語已得須陀洹。求佛出家得阿羅漢。三明六通具八解脫。佛告比丘。我滅度後。若稱我名南無諸佛。所獲福德無量無邊。

  又大悲經云。佛告阿難。汝觀如來在路行時。能令大地高處令下。下處令高。高下諸處悉得平正。如來過後地輒還復一切樹林傾側向佛。樹神現身低頭禮拜。如來過後樹輒還復。一切丘陵坑坎。屏廁臭穢。叢林瓦礫。皆悉掃除。平生清淨。馨香芬烈眾華布地。如來足履蹈上而過。無情諸物尚皆傾側。何況有情而不加敬何以故。我本修行菩薩行時。於一切人所無不傾側謙下禮敬。以是善業得成佛已。有情無情。如來行時。無不傾側低頭禮拜。我本曾以清淨微妙稱意資產。至心自手施諸眾生。以是業報。如來行時大地平正。掃灑清淨又無瓦礫我於無量諸賢聖所。在路行時。曾與掃治道路泥治房舍。我以平等心無高下掃治令淨。於一切時常求菩提利益眾生。以是善根。若佛如來在在處處。行來路首自然清淨。地平如掌。乃至須彌山王高八萬四千由旬。在大海中亦深爾許。及鐵圍山高十六萬八千由旬。亦是金剛堅固。佛涅槃時。無不傾側低頭禮敬。若欲遠避不傾側者。亦無是處。

  又普曜經云。由如來過去心淨離著不害眾生故。所行之處。腳足不污。蟲蟻不損。

  又處處經云。如來行時不著履。有三因緣。一使行者少欲。二現足下輪相。三令人見之歡喜。佛行足去地四寸。有三因緣。一見地有蟲蟻故。二地有生草故。三現神足故。亦欲令人意正。佛行地高下皆平。有三因緣。一本行四等心。欲令一切安隱。地在水上。水中有神。蟲蟻一切值佛足下。皆安隱同心立意。是故卑者為高。高者為卑。二諸天鬼神行福為佛除地故。高下為平。三佛為菩薩時通利道徑橋樑度人故。從是得福故高下平正。欲令人意亦爾。又智度論云。世尊身好細薄皮相。塵土不著身。如蓮華葉不受塵水。若菩薩在乾土山中經行土不著足隨嵐風來吹破土山令散為塵。乃至一塵不著佛身。若菩薩舉食著口中。是時咽喉邊兩處。流注甘露和合諸味。是味清淨。故名味中得上味。又增一阿含經云。無恭敬心於佛者。當生龍蛇中。以過去從中來。今猶無敬。多睡痴也。

  又四分律說偈云。

  有敬長老者  是人能護法

  現世得名譽  將來生善道

  念彌陀佛緣第四

  問曰。何名淨土。答曰。世界皎潔。目之為淨。即淨所居。名之為土。故攝論云。所居之土無於五濁。如頗梨柯等。名清淨土。法華論云。無煩惱眾生住處。名為淨土。淨土不同有其四種。一法性土。以真如為體故。梁攝論云。以蓮華王為淨土所依譬。法界真如為淨土所依體故。二實報土。依攝論云。以二空為門。三慧為出入路。奢摩他毗缽舍那為乘。以根本無分別智為用。此皆約報功德辯其出體。三事淨土。謂上妙七寶。是五塵色性。聲香味觸為其土相故。攝論云。佛周遍光明七寶處也。又華嚴經云。諸佛境界相中。種種間錯莊嚴。故淨土論云。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又新翻大菩薩藏經云。假使如上世界。乃至大火洞然如來在中若依經行。若住坐臥其處自然八功德水出現於地。四化淨土。謂佛所變七寶五塵為化土體故。涅槃經云。以佛神力地皆柔軟。無有丘墟土沙礫石。乃至猶如西方無量壽佛極樂世界等。又大莊嚴論云。由智自在隨彼所欲。能現水精琉璃等清淨世界。又維摩經云。佛以足指案地。現淨等事。又十地經云。隨諸眾生心所樂見。為示現故。此諸經論所明。並約化為淨土。由佛神力現故有。攝故即無。故名化土。

  述曰。上來雖土有四種。然綱要有二。一報土。二化土此二即攝理事二土。初報土者。謂佛如來出世。諸善體是無漏。非三界所攝故。淨土論云。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又智度論云。有妙淨土出過三界。然佛所居無處為處。過在十方世界。或依法身而安淨土故。論云。釋迦牟尼佛更有清淨世界。如阿彌陀國。其彌陀佛亦有嚴淨不嚴淨世界。如釋迦佛。又涅槃經云。我實不出閻浮提界。又法華經偈云。

  常在靈鷲山  及余諸住處

  眾生見劫盡  大火所燒時

  我此土安隱  天人常充滿

  園林諸堂閣  種種寶莊嚴

  又華嚴經云。如來淨土。或在如來寶冠。或在耳珰。或在瓔珞。或在衣文。或在毛孔。如是毛孔既容世界。故知十住論云。佛舉一步。則過恆河沙等三千世界。其事如是。化土處者。但所居化土無別方處。但依報土而起粗相。或通十方。或在當界。引接三乘人天等眾。如彌陀世尊。引此忍界凡小眾生。而安淨國。或於穢現淨。如案地現淨。譬同天宮。其事如是。或於眾生共相器世界間種子所感。於中顯現淨穢境界。隨其六道各見不同。此皆由外名言熏習因。識種成就。感得器世界影像相現。此影像是本識相分。由共相種子與影像相。彼現相識為因緣。即此共相由內報增上緣力。感得如此苦樂不同。

  又華嚴經云。爾時心王菩薩摩訶薩。告諸菩薩言。佛子。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於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剎。為一日一夜。安樂世界一劫。於聖服幢世界金剛佛剎。為一日一夜。聖服幢世界一劫。於不退轉音聲輪世界。善樂光明清淨開敷佛剎。為一日一夜。不退轉音聲輪世界一劫。於離垢世界法幢佛剎。為一日一夜。離垢世界一劫。於善燈世界師子佛剎。為一日一夜。善燈世界一劫。於善光明世界盧舍那藏佛剎。為一日一夜。善光明世界一劫。於超出世界法光明清淨開敷蓮華佛剎。為一日一夜。超出世界一劫。於莊嚴慧世界一切光明佛剎。為一日一夜。莊嚴慧世界一劫。於鏡光明世界覺月佛剎。為一日一夜。佛子。如是次第乃至百萬阿僧祇世界。最後世界一劫。於勝蓮華世界賢首佛剎。為一日一夜。普賢菩薩等諸大菩薩。充滿其中。又優波提舍論偈云。

  觀彼世界相  勝過三界道

  究竟如虛空  廣大無邊際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淨光明滿足  如鏡日月輪

  述曰。如凡夫二乘。於穢土中見阿彌陀佛。諸菩薩等於淨土中見阿彌陀佛。據此二說。報土則一向純淨。應土則有染有淨。故淨土論云。土有五種。一純淨土。唯在佛果二淨穢土。謂淨多穢少。即八地已上。三淨穢亭等土。謂從初地乃至七地。四穢淨土。謂穢多淨少。即地前性地。五雜穢土。謂未入性地。第五人見後一。不見前四。第四人見後二。不見前三。第三人見後三。不見前二。第二人見後四。不見前一。第一佛上下五土。悉知悉見也。

  又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西方安樂世界。今現有佛。號阿彌陀。若有四眾。能正受持彼佛名號。以此功德臨欲終時。阿彌陀即與大眾往此人所。令其得見。見已尋生慶悅倍增功德。以是因緣。所生之處。永離胞胎穢欲之形。純處鮮妙寶蓮華中。自然化生。具六神通光明赫奕。阿彌陀佛與聲聞俱。如來應供正遍知。其國號曰清泰。聖王所住。其城縱廣十千由旬。於中充滿剎利之種。阿彌陀佛。父名月上轉輪聖王。其母名曰殊勝妙顏。子名月明。奉事弟子名無垢稱。智慧弟子名曰賢光。神足精勤弟子名曰大化。爾時魔王名曰無勝。有提婆達多名曰寂靜。又無量壽經云佛告彌勒。假使三千大千世界猛火。為念阿彌陀佛名故。要當於中直過未足為難。

  又阿彌陀佛經云。佛告諸比丘僧。是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卻後無數劫皆當作佛。如阿彌陀佛。佛言。是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住菩薩道以來無央數劫皆各供養四百億佛已。今復來供養我。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等。皆前世迦葉佛時。為我作弟子。今皆復會是共相值也。

  念彌勒佛緣第五

  如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云。阿難白佛言。彌勒得法忍。久遠乃爾。何以不速逮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耶。佛語阿難菩薩以四事法不取正覺。何等為四。一淨國土。二護國土。三淨一切。四護一切。是為四事。彌勒本求佛時。以是四事故不取佛。佛語阿難。我本求佛時亦有此四。然彌勒發意。先我之前三十二劫。我於其後乃發道意。於此賢劫。以大精進超越九劫。得於無上正真之道。致最正覺。佛告阿難。我以十事致最正覺。何等為十。一所有一切無可愛惜。二妻妾。三兒子。四頭目。五手足。六國土。七珍寶財物。八髓腦九血肉。十不惜身命。我以十事疾得佛道。

  問曰。凡夫道俗身居欲界。行何善業。得生同界兜率天報。答曰。如未曾有經云下品十善謂一念頃。中品十善謂一食頃。上品十善謂從旦至午。於此時中心念十善。止於十惡。亦得往生。故野干心念十善。七日不食。生兜率天。又上生經云。我滅度後。四眾八部欲生第四天。當於一日至第七日。繫念彼天持佛禁戒。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回向願生彌勒佛前。隨念往生(言七日者亦從近說尚感彼天何況一生而不克獲)

  又上生經云。若有禮敬彌勒佛者。除卻百億劫生死之罪。乃至來世龍華樹下。亦得見佛。又云。我滅度後。四眾八部聞名禮拜。命終往生兜率天中。若有男女犯諸禁戒。造眾惡業。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懺悔。一切惡業速得清淨。若有歸依彌勒菩薩。當知是人得不退轉。彌勒成佛見佛光明。即得受記。又上生經云。佛滅度後。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華香供養。行諸三昧。讀誦經典。如是人等。雖不斷結如得六通。應當繫念。唸佛形像稱彌勒名。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淨業。命終之時。即得往生兜率天上蓮華台中應時見佛白毫相光。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隨其宿緣。為說妙法令得不退。又增一經云。眾生三業造惡。臨終憶念如來功德者。必離惡道趣。得生天上。正使極惡之人。以唸佛故。亦得生天。又大集經云。若修慈者。當捨身命時。見十方佛手摩其頂。蒙手觸故心安快樂。尋得往生清淨佛土。又普賢觀經云。若有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誦大乘經。思第一義甚深空法。於一彈指頃。除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劫生死之罪。行此法者真是佛子。從諸佛生。十方諸佛及諸菩薩。為其和上。是名具足菩薩戒。有不須羯磨自然成就。應受一切人天供養。又法華經云。若有人受持讀誦。正憶念解其義趣。是人命終。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墮惡道。即往兜率天上彌勒菩薩所。彌勒菩薩有三十二相。大菩薩眾。所共圍繞。有百千萬億天女眷屬。而於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是故智者應當一心自書。若使人書。受持讀誦正憶念。如說修行。又智度論云。若善男子能行是深般若波羅蜜者。當知是人人道中來。或兜率天來所以者何。三惡道中罪苦多故。不得行深般若。欲界諸天著淨妙五欲。是心則狂惑故不能行。色界天等深著禪定味。故不能行。無色界天無形故。故不能行。以兜率天上常有一生補處菩薩。彼中諸天常聞說般若。五欲雖多法力勝故。是故說二處勝。若從他佛國來生此間斯則轉勝也。

  又處胎經佛告彌勒偈云。

  汝所三會人  是吾先所化

  九十六億人  受吾五戒者

  次是三歸人  九十二億者

  一稱南無佛  皆得成佛道

  又處處經云。佛言。彌勒不來下有四因緣。一有時福應彼間。二是此間人粗無能受經者。三功德未滿。四世間有能說經者故。彌勒不下。若當來下。余有五十億七千六十萬歲。彌勒時人。眼皆見四千里。由本十種因緣德。一不掩人眼明。二不損人眼。三不覆人眼。四不藏人善。五不視殺。六不視盜。七不視淫。八不視陰私及人短。九諸惡事不視。十然燈於佛寺。

  又佛說彌勒來時經云。佛言。彌勒佛未出時。閻浮利內地山樹草木皆燋盡。於今閻浮利地。周匝六十萬里。彌勒出時閻浮利地。東西長四十萬里。南北廣三十二萬里。地生五果。四海之內無山陵溪谷。地平如砥。樹木長大。人少三毒。民多聚落。城名氾羅那夷。有一婆羅門名須凡。當為彌勒作父母。名摩訶越題。彌勒當為作子。相好具足身長十六丈。生墮城地。目徹視萬里內。頭中日光照四千里。彌勒得道為佛時。於龍華樹下坐。樹高三十里。廣亦四十里(大成佛經花枝如龍頭故名龍華樹亦有別傳云子從龍宮出故名龍華樹也)用四月八日明星出時得道。彌勒佛卻後六十億殘。六十萬歲始當來下(自外大同成佛經說)

  王玄策西國行傳云。大唐顯慶二年。敕使王玄策等。往西國送佛袈裟。至泥婆羅國西南頗羅度來。村東坎下有一水火池。若將家火照之。其水上即有火焰。於水中出。欲滅以水沃之。其焰轉熾。漢使等曾於中。架一釜煮飯熟。使問彼國王。國王答使人云。曾經以杖刺。著一金匱。令人挽出一挽一深。相傳云。此是彌勒佛當來成道天冠金。火龍防守之。此池火乃是龍火也。

  又智度論云。彌勒菩薩為白衣時。師名婆跋梨。有三種相。一眉間白毛相。二舌覆面相。三陰藏相。如是等非是菩薩時。亦皆有此相也。又新婆沙論云。曾聞尊者大迦葉波。入王舍城最後乞食。食已未久登雞足山。山有三峰如仰雞足。尊者入中結跏趺坐。作誠言曰。願我此身並納缽杖。久住不壞。乃至經於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歲。慈氏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時。施作佛事。發此願已。尋般涅槃時彼三峰便合成一。掩蔽尊者儼然而住及慈氏佛出現世時。將無量人天至此山上。告諸眾曰。汝等見是釋迦牟尼佛。杜多功德弟子。眾中第一大弟子迦葉波不。舉眾咸曰。我等欲見。慈氏如來。即以右手撫雞足山頂。應時峰坼還為三分。時迦葉波將納缽杖。從中而出上升虛空。無量天人。睹斯神變嘆未曾有。其心調柔。慈氏世尊如應說法。皆得見諦。若無留化。如此之事云何有耶。有說。有留化事。問若爾世尊何故不留化身至涅槃後任持說法。答所應作者已究竟故。謂佛所應度皆已度訖。所未度者聖弟子度之。有說。無留化事。問若爾迦葉波事云何得有。答諸信敬天神所任持故。有說。迦葉波爾時未般涅槃。慈氏佛時方取滅度。此不應理。寧可說無不說。彼默多時虛住。如是說者。有留化事。是故大迦葉波已入涅槃。

  惟凡夫力弱習惡來多。以住娑婆其心怯弱。初學是法恐畏退敗。常發大願扶持此行。乃至命終心無障惱。隨種善根。願共含識自在往生。彌勒內眾得至佛前。隨念修學證不退轉。不願往生於外眾中。恐著五欲不得解脫故。智度論云。有人修少福業。聞有福處當願往生。乃至命終各生其中。又大莊嚴論云。佛國事大。獨行功德不能成就。要須願力。如牛雖力輓車要須御者能有所至。淨佛國土。由願引成。以願力故福德增長。不失不壞常見佛故。又如十住論云。若人發心求佛。不休不息。有人以指舉大千世界。在空卻住。不足為難。若發願言。我當作佛。是人希有。何以故。世人心劣無大志故。又發菩提心論。有十大願。常悉修行。

  一者願我先世及以今身。所種善根施與一切眾生。回向佛道。令我此願唸唸增長。世世所生終不忘失。常為陀羅尼之所守護。

  二者願我以此善根。生處值佛常得供養。不生無佛國中。

  三者願我親近諸佛。隨侍左右如影隨形。

  四者願我既得親近。為我說法成就五通。

  五者願我通達世諦假名流布。解第一義得正法智。

  六者願我以無厭心為眾生說。示教利喜皆令開解。

  七者願我以佛神力。遍至十方一切世界。供養諸佛聽受正法。廣攝眾生。

  八者願我隨順清淨法輪。一切眾生聽我法者。聞我名者。即得舍離一切煩惱。

  九者願我隨逐眾生將護與樂。捨身命財荷負正法。除無利益。

  十者願我雖行正法。心無所行。亦無不行。為化眾生不捨正願。

  願我以此十大誓願。遍眾生界。攝受一切恆沙諸願。若眾生界有盡。我願乃盡。然眾生界不可盡故。我此大願亦不可盡。廣度眾生無邊法界。所修善根皆悉回向無上正覺。生彌勒佛前。聞清淨法悟無生忍。但行住坐臥一生已來。所修善根。並共法界眾生回向。彌勒佛前速成不退(自外修念觀行見佛方法彌陀彌勒等業具在禪門十捲廣說此中直出經文令示往生)

  玄奘法師云。西方道俗並作彌勒業。為同欲界其行易成。大小乘師皆許此法。彌陀淨土。恐凡鄙穢修行難成。如舊經論。十地已上菩薩。隨分見報佛淨土。依新論意。三地菩薩始可得見報佛淨土。豈容下品凡夫即得往生。此是別時之意。未可為定。所以西方大乘許。小乘不許。故法師一生已來常作彌勒業臨命終時。發願上生見彌勒佛。請大眾同時說偈云。

  南無彌勒如來 應正等覺 願與含識 速奉慈顏 南無彌勒如來 所居內眾 願捨命已 必生其中。

  唸佛三昧緣第六

  惟凡夫倒想。隨情妄執。六賊交侵。五道旋轉。業繩相系。苦報難出。所以大聖慈愍乘機引接。故舉淨土之妙國。觀如來之勝相。令翹注不懈。欣心敬慕。俯仰合觀。隨心廣略。庶令悟之。善惡則隨心向背成之。業種則見佛可期臨終。喜躍隨念受生。若不預修此福。無常忽至。周慞惶怖。心路蒼茫淨業既空。莫知投寄。眼光失落。依業受殃。是故造罪造福。雖復同營。一種為身。不如修善。修善見佛。造惡獲殃也。故華嚴經偈云。

  寧受一切苦  得聞佛音聲

  不受一切樂  而不聞佛名

  所以無量劫  受此諸苦惱

  流轉生死中  不聞佛名故

  又無量壽經云。佛告彌勒菩薩。假使大千世界滿中猛火。為聞阿彌陀佛名故。要當於中直過。未足為難。

  又觀佛三昧經云。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大慈大悲憐愍一切。未來世中多有眾生。造不善業。佛不現在。何所依怙得除罪咎。佛告彌勒。如來滅後多有眾生。以不見佛作諸惡業。如是人等當令觀像。若觀像者。與觀我身等無有異。說是語時。空中十方諸佛贊言。善哉今正是時慎勿疑慮。佛告彌勒。如來今者。為未來世五苦眾生。犯禁比丘。不善惡人。五逆誹謗。行十六種。惡律儀者。為如是等。說除罪法。爾時阿難白佛。云何如來。說除罪法。

  佛告阿難。如我在世。歸依我者名歸依佛。名歸依法。名歸依僧。觀佛像者先入佛塔。以好香泥及諸淨土。塗地令淨。隨其力能。燒香散華供養佛像。說已過惡禮佛懺悔。如是伏心經。一七日。復至眾中。涂掃僧地除諸糞穢。向僧懺悔禮眾僧足。復經七日。如是供養心不疲厭。若出家人。應誦毗尼極令通利。若在家人。孝養父母。恭敬師長。調心令軟。心若不軟。當強折伏令心調順。自住靜處燒眾名香。禮釋迦文佛而作是言。南無大德我大和上應正遍知大悲世尊。願以慈聖覆護弟子。作是語已。五體投地泣淚像前。從地而起齊整衣服。結跏趺坐繫念一處。隨前眾生繫心鼻端。繫心額上。繫心足指。如是種種隨意繫念。專置一處。勿令馳散使心動搖。心若動搖舉舌拄顎。閉口開目。叉手端坐。一日至七日令身安隱。身安隱已然後想像。

  若樂逆觀者。從像足指次第仰觀。初觀足指。繫心專緣佛足五指。經一七日。閉目開目。令其了了見金像指。次觀足兩趺上。令了了見。次觀膊已。次第至髻。從髻觀面。若不明了。復更懺悔倍自苦策。以戒淨故。見佛像面。如真金鏡了了分明。作是觀已。觀眉間毫相。如頗黎珠右旋婉轉。此相見時。見佛眉眼。如天畫師之所畫作。見是事已次觀頂光令分明了。如是眾相名為逆觀。

  若樂順觀者。從佛頂上諸妙螺文。猶如黑絲右旋婉轉。次觀佛面。觀佛面已具足觀身。漸下至足。如是往反凡十四遍。諦觀一像極令了了。觀一成已。出定入定。恆見立像在行者前。見一了了。復想二像已。次想三像乃至想十。皆令了了。見十像已。想一室內滿中佛像門無空缺。滿一室已。復更精進。燒香散華掃塔塗地。澡浴眾僧。供養師僧父母等已。發大誓願。我今觀佛。以此功德。不願人天聲聞緣覺。正欲專求佛菩提道。發是願已至求大乘。當行懺悔。勸請諸佛。隨喜回向。正身端坐繫念在前。觀佛境界令漸廣大。一僧坊中滿中佛像。方身丈六。足下蓮華。圓光一尋及通身光。及眾化佛並佛侍者。光明眾色皆令了了。一僧坊已。復廣一頃百頃。遠滿百由旬。見一切像相好炳然。此像成已。想一閻浮提滿中佛像。余三天下亦皆遍滿。身心歡喜。倍加精進頂戴恭敬。十二部經。般若波羅蜜前。五體投地誠心懺悔。念想成已。閉目叉手端坐正受。更作遠想。滿十方界見一切像。身純金色。舉身毛孔皆放光明。一一光明百億寶色。一一色中無量雜色。微妙境界悉自湧出。此念想成名觀立像。作是觀者。除卻六十億劫生死之罪。亦名見佛。於未來世。值賢劫千佛為其和上。於佛法中次第出家。聞佛說法憶持不忘。於星宿劫光明佛所。現前授記。粗心觀像。尚得如是無量功德。況復繫念。觀佛眉間白毫相光。

  爾時世尊。復為眾生說坐像法。想像令坐寶華。眾像坐時。大地自然出大白光。如琉璃色白淨可愛。眾白光間百億菩薩。白如雪山。想像毛孔出一一菩薩。身毛孔中出金色光。其光大盛照十方界。皆作金色。若有眾生觀像坐者。除五百億劫生死之罪。未來值遇賢劫千佛。於星宿劫中值遇諸佛。數滿十方。一一佛所受持佛語。身心安隱終不謬亂。一一世尊現前授記。過算數劫得成為佛。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若有眾生觀佛坐已。當觀像行。觀像行者。見十方界滿中像行。虛空及地見一一像。從坐而起。一一像起。時五百億寶華。一一華中有無數光。一一光中無數化佛隨心想現。一一化佛放金色。光照行者。身是時行者入定之時。自見己身三十六物惡露不淨。不淨現時當疾除滅。此不淨觀。從貪愛生虛偽不實。用此觀為使諸不淨變為白玉。自見己身。如白玉瓶內外俱空。作是觀時宜服蘇藥。勿使身虛。請諸行像以手摩頭。放大光明照我己身。是時行者自見己身。如黃金色。此想成已。出定歡喜禮敬諸佛。修諸功德回向菩提。爾時諸佛異口同音。各各皆為行者說法。雖未得道。見佛聞法總持不失。此名凡夫唸佛三昧。得此三昧。於剎那頃恆見諸佛。所說大乘。一日一夜即得通利。一一諸佛皆說決言。汝唸佛故過星宿劫。得成為佛。身相光明與我無異。說是語已。八十億佛一時放光。光中無量化佛皆說是語。佛告阿難。此唸佛三昧若成就者。有五因緣。何等為五。一持戒不犯。二不起邪見。三不生憍慢。四不恚不嫉。五勇猛精進。如救頭然行此五事。正念諸佛令心不退。當供養十方諸佛。云何供養。是人出定入塔見像。誦持經時。若禮一佛。當作是念。正遍知諸佛心智無礙。我今禮一佛即禮一切佛。若思惟一佛即見一切佛。一一佛前有一行者。接足為禮。皆是己身。若以一華供養佛時。當作是念。諸佛法身功德無量。不住不壞湛然常安。我今以華奉獻諸佛。願佛受之。作是念已復當起想。我所執華從草木生。持此供養可見擬想。即當作念。想身諸毛孔。令一毛孔。出無數華云。無數香煙香云。遍於十方界施作佛事。還成金台住行者前。若凡夫人欲供養者。手擎香爐執華供養。當發是願。願此華香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化佛並菩薩。無數聲聞眾。受此香華云。以為光明台。廣於無邊界。無邊無量作佛事。一一毛孔流出幢幡。無量音樂。名衣上服。百種飲食。諸雜供養。並同前法。

  佛告阿難。未來眾生。其有得是唸佛三昧者。當教是人。密身口意。莫起邪見。莫生貢高。若起邪命及貢高法。當知此人是增上慢。破滅佛法。多使眾生起不善心。亂和合僧。顯異惑眾。是惡魔伴。如是惡人雖復唸佛。失甘露味。此人生處以貢高故。身恆卑小生下賤家。貧窮諸衰無量惡業。以為嚴飾。如此種種眾多惡事。當自防護令永不生。

  頌曰。

  法身無像  至教無言  隨機應現

  緣念流傳  愍茲沉溺  弘斯妙門

  器識相感  實濟重昏  八功德水

  七寶行樹  祥鳥游池  清音流布

  法鼓和鳴  休風引路  躬奉微言

  仰規玄度  赫哉兜率  邈矣慈尊

  光流天廟  威振黎元  仙華飖揚

  寶殿云屯  薦之福祚  功洽煢魂

  匯征彼寄  願言非負  既靜夢塵

  還資情有  書之傳之  天長地久

  文而或虧  誓心何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