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譜卷二 謙菴先生文集
遺墨

士生斯世。若七十子之於孔聖。程明道之於伊川。實千載一幸。而旣得賢師。又有賢弟。能兼而有之者。今古所未有也。昔我謙庵柳先生。以圭章令質。生乎積德之門。而以退陶爲師。以西厓爲弟。其有得於負笈立雪薰陶親灸之日。金昆玉友。壎唱箎和之際者。爲如何哉。迨夫德益邵名益著。翕然爲士類所推重。而不自崖異。務益鞱晦。卒之沈冥於卑宂。棲遲於郡州。曾不得展布其所蘊。晩乃朝論歸一。將處以華要。而未免爲媢嫉者所惎間。其如命何哉。先生於爲文。初不經意。而詳贍澹雅。渾是一團精采。信乎有德者必有言也。惜其散失於兵火搶攘之中。今之存者。所謂存十一於千百。而其嘉言正論。有補於世敎非淺。其與世之吟風詠月。雕篆爲工者異矣。今先生之子孫。彬彬多文學之士。人皆期以遠器。豈無圖所以壽其傳者。丁未淸和上澣。後學豐山金應祖。謹識。

嗚呼。元之幼不天。失所怙。鞠於季父修巖公。季父愍其無知。每以無忝先人爲戒。常陳說先世家傳遺範。啓告諄諄。而於我伯祖謙菴先生事。尤所惓惓。屢言不一。言亦常喟然太息。以爲皆可師法。元之雖愚不克髣髴其誨誘之一端。然猶知敬聽而心識之。耿耿若前日事。嗚呼。季父之德。足以知吾伯祖。而其得於家庭之間隱微之際者。尤益親切。有非他人所能及知者。則季父斯言。豈不可以徵信於來世哉。其後又聞愚伏鄭先生。與人語及。輒稱道不置。儘有推重之意云。於此。亦可以想見伯祖平日所存。有不待後世之子雲而後知其爲定論。嗚呼。豈不信哉。伯祖早自得師。與聞旨訣。其授受之際。所得之淺深。又必有非後生末學所可窺測者矣。伯祖遺文。散失於兵火。今其存者。僅出於煨燼掇拾之餘。不及百之一二。而至其師友間往復諸說。擧皆斷爛。泯沒而無傳。誠若可恨。然尺錦之美。猶可以辨其七襄之全。此在善讀者自得之。又何歉焉。嗚呼。伯祖於謙德上得力最深。蓋其所造益崇。而其自視益卑。常若有不足之意。非其日有所事而誠有諸己。何以如此。昔遽伯玉欲寡其過而未能。夫子稱之。此此自君子進德之事。千古相循。一般塗轍。只在眼前。其所以行年六十而六十化者。實原於此。嗚呼。豈易言哉。元之極知愚不肖。不足以發明我伯祖德業之盛。無以模寫其萬一。而有感于中。不能無言。覽者恕其狂僭而取其意則又幸矣。歲在己酉季秋下浣。從孫元之。拜手稽首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