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禮通考 (四庫全書本)/卷089

卷八十八 讀禮通考 卷八十九 卷九十

  欽定四庫全書
  讀禮通考卷八十九  刑部尚書徐乾學撰葬考七
  山陵二
  東漢章陵
  後漢書城陽恭王傳建武二年以皇祖皇考墓為昌陵置陵令守視後改為章陵因以舂陵為章陵縣蔡邕獨斷世祖父南頓令曰皇考祖鉅鹿都尉曰皇祖
  世祖原陵
  後漢書本紀建武二十六年春正月初作壽陵注初作陵未有名故號壽陵盖取久長之義將作大匠竇融上言園陵廣袤無慮所用帝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車茅馬使後世之人不知其處太宗識終始之義景帝能述遵孝道遭天下反覆而霸陵獨完受其福豈不美哉今所制地不過二三頃無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中元二年二月帝崩于南宫前殿三月丁卯葬原陵
  帝王世紀原陵方三百二十步髙六丈在臨平亭東南去洛陽十五里
  文獻通考山方三百二十三步髙六丈六尺垣四出司馬門寢殿鍾虡皆在周垣内提封田十二頃五十七畝八十五步
  後漢書光烈隂皇后崩合葬原陵
  明帝顯節陵
  後漢書永平十八年秋八月壬子帝崩于東宫前殿遺詔無起寢廟初作壽陵制令流水而已石槨廣一丈二尺長二丈五尺無得起墳萬年之後埽地而祭杅水脯糒而已過百日唯四時設奠置吏卒數人供給灑埽勿開脩道敢有所興作者以擅議宗廟法從事注擅議宗廟者棄市壬戌葬顯節陵
  東觀漢紀陵東北作廡長三丈五步外為小厨財足祠祀
  帝王世紀顯節陵方三百步髙八丈其地故富壽亭也西北去洛陽三十七里
  文獻通考山方三百步髙八尺無周垣為行馬四出在殿北提封田七十四頃五畝
  東平王𫝊帝章帝也欲為原陵顯節陵起縣邑蒼聞之遽上疏諫曰伏聞當為二陵起立郭邑竊見光武皇帝躬履儉約之行深覩始終之分勤勤懇懇以葬制為言故營建陵地具稱古典詔曰無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孝明皇帝大孝無違奉承貫行至於自所營創尤為儉省謙徳之美於斯為盛臣愚以園邑之興始自彊秦古者丘隴且不欲其著明豈況築郭邑建都郛哉上違先帝聖心下造無益之功虚費國用動搖百姓非所以致和氣祈豐年也又以吉凶俗數言之亦不欲無故繕修丘墓有所興起考之古法則不合稽之時宜則違人求之吉凶復未見其福陛下履有虞之至性追祖禰之深思然懼左右過議以累聖心臣蒼誠傷二帝純徳之美不暢於無窮也帝従而止
  後漢皇后紀明徳馬皇后崩合葬顯節陵
  章帝敬陵
  後漢書章和二年春正月壬辰帝崩于章徳前殿遺詔無起寢廟一如先帝法制三月癸卯葬敬陵帝王世紀在洛陽城東南去洛陽三十九里
  伏侯古今注陵周三百里髙六丈二尺
  文獻通考山方三百步髙六丈二尺無周垣為行馬四出司馬門石殿鍾虡在行馬内寢殿園省在東園寺吏舍在殿北提封田二十五頃五十五畝
  後漢皇后紀章徳竇皇后合葬敬陵
  獨斷章帝宋貴人曰敬隠后葬北陵安帝祖母也梁貴人曰恭懷后葬西陵和帝母也
  和帝慎陵
  後漢書元興元年冬十二月辛未帝崩于章徳前殿殤帝延平元年三月甲申葬慎陵
  帝王世紀在洛陽東南三十里
  文獻通考山方三百八十歩髙十丈無周垣為行馬四出司馬門石殿鐘虡在行馬内寢殿園省在東園寺吏舍在殿北提封田三十一頃二十畝二百歩後漢皇后紀隂皇后葬臨平亭部 和熹鄧皇后合葬順陵章懷太子注帝紀慎陵俗本作順者悞
  乾學案解犢侯萇生靈帝其陵曰慎陵不應與和帝複出疑鄧皇后紀作順陵者非誤也
  殤帝康陵
  後漢書延平元年八月辛亥帝崩癸丑殯于崇徳前殿九月丙寅葬康陵注陵在慎陵塋中庚地
  帝王世紀髙五丈四尺去洛陽四十八里
  文獻通考山周二百八步髙五丈五尺行馬四出司馬門寢殿鍾虡在行馬中因寢殿為廟園吏寺舍在殿北提封田十三頃十九畝二百五十步
  獨斷以陵寢為廟者三殤帝康陵沖帝懷陵質帝静陵是也
  安帝恭陵
  後漢書延光四年三月丁卯幸葉帝崩于乘輿庚午還宮辛未夕乃發喪夏四月己酉葬恭陵注在今洛陽東北二十七里伏侯古今注陵山周二百六十丈高十五丈
  帝王世紀高十一丈在洛陽西北去洛陽十五里文獻通考山周二百六十步高十五丈無周垣為行馬四出司馬門石殿鍾虡在行馬内寢殿園吏寺舍在殿北提封田一十四頃五十六畝
  後漢皇后紀安思閻皇后合葬恭陵 順帝母李氏瘞在洛陽城北帝初不知及太后崩左右白之帝感悟發哀親到瘞所更以禮殯上尊諡曰恭愍皇后葬恭北陵注在恭陵之北漢官儀曰制陵園令食監各一人秩皆六百石
  獨斷安帝李貴人曰恭敏后葬北陵順帝母也
  順帝憲陵
  後漢書建康元年八月帝崩于玉堂前殿遺詔無起寢廟九月丙午葬憲陵
  帝王世紀在洛陽西北去洛陽十五里
  文獻通考山方三百步高八丈四尺無周垣為行馬四出司馬門石殿鍾虡在司馬門内寢殿園省寺吏舍在殿東提封田十八頃十九畝三十步
  後漢皇后紀順烈梁皇后合葬憲陵
  沖帝懷陵
  後漢書永嘉元年春正月戊戌帝崩于玉堂前殿己未葬懷陵帝王世紀西北去洛陽十五里
  伏侯古今注高四丈六尺周百八十三步
  文獻通考山方百八十三步高四丈六尺為寢殿行馬四出門園寺吏舍在殿東提封田五頃八十畝李固傳沖帝崩將北卜山陵固乃議曰今處處寇賊軍興用費加倍新創憲陵賦發非一帝尚幼小可起陵於憲陵塋内依康陵制度其於役費三分減一乃從固議
  質帝静陵
  後漢書本初元年閏月閏六月也甲申大將軍梁冀潛行鴆弑帝崩于玉堂前殿秋七月乙卯葬静陵注在洛陽東南三十里帝王世紀在洛陽東去洛陽三十二里
  文獻通考山方百三十八步高五丈五尺為行馬四出門寢殿鍾虡在行馬中園寺吏舍在殿北提封田十二頃五十四畝因寢為廟
  桓帝宣陵
  後漢書永康元年十二月丁丑帝崩于徳陽前殿靈帝建寧元年二月辛酉葬宣陵
  帝王世紀山方二百步高十二丈在洛陽東南去洛陽三十里後漢皇后紀懿獻梁皇后延熹二年葬懿陵其歳誅梁冀廢懿陵為貴人冢 鄧皇后葬北邙 桓思竇皇后合葬宣陵
  靈帝文陵
  後漢書中平六年夏四月丙辰帝崩于南宫嘉徳殿六月辛酉葬文陵
  帝王世紀山方三百步髙十二丈在洛陽西北去洛陽三十里太平寰宇記靈帝陵在河清縣東南三十里
  後漢書皇后紀宋皇后光和元年以憂死諸常侍憐后無辜共合錢物收葬歸宋氏舊塋皋門亭 靈思何皇后合葬文昭陵 王美人生皇子協興平元年追尊為靈懷皇后改葬文昭陵
  獻帝禪陵
  後漢書帝遜位魏王丕稱天子奉帝為山陽公魏青龍二年薨八月壬申以漢天子禮儀葬于禪陵置園邑令丞
  獻帝傳明帝命司徒司空持節弔祭䕶喪光禄大鴻臚為副將作大匠復土將軍營成陵墓及置百官羣吏車旂服章喪葬禮儀一如漢氏故事
  帝王世紀禪陵在濁鹿城西北十里在今懷州修武縣北二十五里陵髙二丈周囘二百步
  劉澄之地記以漢禪魏故以名焉
  後漢皇后紀獻穆曹皇后魏公操之中女也景初元年薨合葬禪陵
  先主惠陵
  蜀志章武三年夏四月癸巳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梓宫自永安還成都秋八月葬惠陵華陽國志同 甘皇后卒葬南郡追諡皇思夫人遷葬于蜀未至而先主殂丞相亮案諡法宜曰昭烈皇后與大行皇帝合葬制曰可與太常丞頼恭等議 穆皇后延熙八年薨合葬惠陵
  後主
  蜀志後主以太始七年薨于洛陽 敬哀皇后車騎將軍張飛長女也葬南陵
  戾園 悼園
  漢書衛皇后生戾太子納史良娣巫蠱事起太子之亡也東至湖臧匿泉鳩里師古曰湖縣名今虢州湖城二縣皆其地也太子有故人在湖使人呼之而發覺吏圍捕太子太子自經後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宫為歸来望思之臺於湖史良娣葬長安城南史皇孫皇孫妃王夫人葬廣明皇孫二人隨太子者與太子并葬湖宣帝即位詔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諡歳時祠其議諡置園邑有司奏故皇太子起位在湖史良娣冢在博望苑北親史皇孫位在廣明郭北文穎曰位冢位也如淳曰親謂父也親諡宜曰悼皇母曰悼后比諸侯王園置奉邑三百家故皇太子諡曰戾置奉邑二百家史良娣曰戾夫人置守冢三十家園置長丞周衛奉守如法以湖閿鄉邪里聚為戾園長安白亭東為戾后園廣明成鄉為悼園皆改葬焉後八歳有司復言禮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天子悼園宜稱尊號曰皇考立廟因園為寢以時薦享焉益奉園民滿千六百家以為奉明縣尊戾夫人曰戾后置園奉邑及益戾園各滿三百家師古曰泉鳩水今在閿鄉縣東南十五里見有戾太子冢冢在澗東也
  太平寰宇記閿鄉縣本漢湖縣戾園之地太子園陵存焉在縣南一十六里髙一百五十尺
  恭皇園
  漢書建平二年六月帝太后丁氏崩上曰朕聞夫婦一體詩曰榖則異室死則同穴附葬之禮自周興焉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孝子事亡如事存帝太后宜起陵恭皇之園遂葬定陶發陳留濟隂近郡國五萬人穿復土
  水經注濟水又東北逕定陶恭王陵南漢哀帝父也帝即位母丁太后崩上曰宜起陵恭皇之園遂葬定陶王莽秉政貶號丁姬聞其槨户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滅乃得入燒燔椁中器物掘平共王母傅太后墳及丁姬冢周棘其處時有羣燕數千銜土投於丁姬竁中今其墳冢巍然尚秀隅阿相承列郭數周面開重門南門内夾道有崩碑二所世尚謂之丁昭儀墓又謂之長隧陵盖所毁者傅太后陵耳瀆南魏郡治也世謂之左城亦名之曰葬城盖恭王之陵寢也
  甘陵
  水經注漢安帝父孝徳皇以太子被廢為王薨於此乃葬其地尊陵曰甘陵桓帝建和元年改曰甘陵縣是周之甘泉匝地也陵在瀆北丘墳髙巨雖中經發壞猶若層陵矣
  後漢書永初元年有司上言清河孝王至徳淳懿載育明聖承天奉祚為郊廟主漢興髙皇帝尊父為太上皇宣帝號父為皇考序昭穆置園邑大宗之義舊章不忘宜上尊號曰孝徳皇皇妣左氏曰孝徳后尊陵曰甘陵廟曰昭廟置令丞設兵車周衛比章陵樂成陵 博陵
  後漢書孝桓皇帝祖父河間孝王開父蠡吾侯翼本初元年九月追尊皇祖曰孝穆皇夫人趙氏曰孝穆皇后考曰孝崇皇冬十月尊皇母匽氏為孝崇博園貴人注博本漢蠡吾縣之地帝既追尊父為孝崇皇其陵曰博陵置園廟焉故曰博園在今瀛州博野縣
  和平元年夏五月尊博園匽貴人曰孝崇皇后元嘉二年夏四月甲寅孝崇皇后匽氏崩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后于博陵延熹元年夏六月分中山置博陵郡以奉孝崇皇園陵
  孝穆皇廟曰清廟陵曰樂成陵孝崇皇廟曰烈廟陵曰博陵皆置令丞
  敦陵 慎陵
  後漢書解瀆亭侯淑以河間孝王子封淑卒子長嗣長卒子宏嗣為大將軍竇武所立是為靈帝建寧元年追尊皇祖淑為孝元皇夫人夏氏曰孝元后陵曰敦陵廟曰靖廟皇考長為孝仁皇夫人董氏為慎園貴人陵曰慎陵廟曰奐廟皆置令丞
  魏武帝髙陵
  魏志建安二十三年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髙為基不封不樹周禮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後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冝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子王崩于洛陽遺令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寳二月丁卯葬髙陵
  元和郡縣志魏武帝西陵在鄴縣西三十里
  魏后妃傳武宣卞皇后文帝母也太和四年崩七月合葬髙陵
  文帝首陽陵
  魏志黄初三年冬十月甲子表首陽山東為壽陵作終制曰禮國君即位為椑存不忘亡也昔堯葬穀林通樹之禹葬㑹稽農不易畝故葬於山林則合乎山林封樹之制非上古也吾無取焉壽陵因山為體無為封樹無立寢殿造園邑通神道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見也骨無痛痒之知冢非棲神之宅禮不墓祭欲存亡之不黷也為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故吾營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後不知其處無施葦炭無藏金銀銅鐵一以瓦器合古塗車芻靈之義棺但漆際㑹三過飯含無以珠玉無施珠襦玉匣諸愚俗所為也季孫以璵璠斂孔子歴級而救之譬之暴骸中原宋公厚葬君子謂華元樂莒不臣以為棄君於惡漢文帝之不發霸陵無求也光武之掘原陵封樹也霸陵之完功在釋之原陵之掘罪在明帝是釋之忠以利君明帝愛以害親也忠臣孝子宜思仲尼丘明釋之之言鑒華元樂莒明帝之戒存於所以安君定親使魂靈萬載無危斯則賢聖之忠孝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喪亂以来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并盡是焚如之刑也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桑霍為我戒不亦明乎其皇后及貴人以下不隨王之國者有終没皆葬澗西前又以表其處矣盖舜葬蒼梧二妃不從延陵葬子逺在嬴博魂而有靈無不之也一澗之間不足為逺若違今詔妄有所變改造施吾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將不福汝其以此詔藏之宗廟副在尚書祕書三府七年夏五月丁巳帝崩于嘉福殿六月戊寅葬首陽陵自殯及葬皆以終制従事
  太平寰宇記魏文帝陵在偃師縣首陽山南
  魏后妃傳文昭甄皇后賜死葬于鄴王沈魏書曰有司奏建長秋宫帝璽書迎后㑹后疾篤崩于鄴帝哀痛咨嗟䇿贈皇后璽綬 文徳郭皇后葬首陽陵西
  明帝髙平陵
  魏志景初三年春正月丁亥帝崩于嘉福殿癸丑葬髙平陵
  魏后妃傳明悼毛皇后葬愍陵 明元郭皇后葬髙平陵西
  髙貴鄉公墓
  漢晉春秋丁卯葬髙貴鄉公于洛陽西北三十里𤄊澗之濵下車數乗不設旌旄百姓擁聚而觀之曰是前日所殺天子也或掩面而泣悲不自勝
  薛收元經傳漢故事陵上立祭殿至魏制以謂古不墓祭自有廟設於是園邑寢殿遂廢
  吳武烈帝髙陵
  吳志權正尊號諡堅曰武烈皇帝
  吳録尊堅廟曰始祖墓曰髙陵
  吳妃嬪傳吳夫人吳主權母也合葬髙陵
  大帝蔣陵
  吳志神鳯元年夏四月權薨秋七月葬蔣陵
  丹陽記蔣陵因山為名
  元和郡縣志蔣陵在上元縣北二十二里
  太平寰宇記吳大帝陵在上元縣東北蔣山南八里六朝事迹今蔣子文廟相對向西有曰孫陵岡是為蔣陵赤烏元年追拜夫人步氏為皇后後合葬蔣陵今蔣廟西南孫陵岡上有步夫人墩墩之側有夫人冢乃其地也
  吳妃嬪傳南陽王夫人生休出居公安卒因葬焉休即位追尊曰敬懷皇后改葬敬陵潘夫人生亮赤烏十三年立為太子明年立夫人為皇后薨合葬蔣陵
  嗣主亮墓
  吳録晉太康中吳故少府丹陽戴顒迎亮喪葬之頼鄉
  景帝定陵
  吳志永安七年秋七月癸未休薨諡曰景皇帝吳妃嬪傳朱夫人永安五年立為皇后甘露元年七月薨合葬定陵
  朱彞尊曰吳志不言定陵所在順治中海寧邵灣山居民穴地得隧道行數百步道窮有碑乃孫休陵也冶銅為門門有獸鐶兩狻猊夾門左右堅不可入未發而為怨家所首亟以土掩之此地志所不載也
  文帝明陵
  吳志元興元年九月追諡父和曰文皇帝
  吳録皓初尊和為昭獻皇帝俄改曰文皇帝
  太平寰宇記烏程縣西陵山吳興地記云孫皓改葬父和於此號曰明陵即卞山之别嶺也
  晉宣帝髙原陵
  晉書宣皇帝魏嘉平三年秋八月戊寅崩于京師九月庚申葬于河隂先是預作終制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後終者不得合葬
  晉后妃傳宣穆張皇后葬洛陽髙原陵
  景帝峻平陵
  晉書景皇帝魏正元二年閏二月辛亥崩于許昌武帝受禪上尊號曰景皇帝陵曰峻平
  太平寰宇記晉景帝陵在河清縣南三十里髙六丈四尺
  晉后妃傳景懷夏侯皇后青龍二年崩葬峻平陵景獻羊皇后咸寧四年崩祔葬峻平陵
  文帝崇陽陵
  晉書文帝咸熙二年秋八月辛卯崩于露寢九月癸酉葬崇陽陵
  元帝太興二年正月丁卯崇陽陵毁帝素服哭三日晉后妃傳文明王皇后泰始四年崩合葬崇陽陵
  武帝峻陽陵
  晉書泰始二年冬十月丁未詔曰昔舜葬蒼梧農不易畝禹葬成紀市不改肆上惟祖宗清簡之㫖所徙陵十里内居人動為煩擾一切停之太熙元年夏四月己酉帝崩于含章殿五月辛未葬峻陽陵
  晉后妃傳武元楊皇后泰始十年崩于明光殿葬于峻陽陵
  惠帝太陽陵
  晉書光熙元年十一月庚午帝崩于顯陽殿十二月己酉葬太陽陵
  元帝太興二年五月癸丑太陽陵毁帝素服哭三日
  東晉元帝建平陵
  晉書永昌元年閏十一月己丑帝崩于内殿太寧元年二月葬建平陵
  建康實録元帝陵在雞籠山之陽不起墳
  元和郡縣志元帝建平陵明帝武平陵成帝興平陵並在上元縣北六里雞籠山
  晉后妃傳元敬虞皇后永嘉六年大興三年𠕋贈皇后祔于太廟葬建平陵
  明帝武平陵
  晉書太寧三年閏八月戊子帝崩于東堂九月辛丑葬武平陵
  建康實録武平陵在雞籠山之陽不起墳
  成帝興平陵
  晉書咸康八年夏六月癸巳帝崩于西堂秋七月丙辰葬興平陵
  建康實録興平陵在雞籠山之陽與元帝同處不起墳
  晉書本紀咸康七年三月戊戌杜皇后崩夏四月丁卯葬恭皇后于興平陵
  晉后妃傳成恭杜皇后崩帝下詔曰吉凶典儀誠宜備設然豐約之度亦當隨時況重壤之下而崇飾無用邪今山陵之事一從節儉陵中惟潔埽而已
  康帝崇平陵
  晉書建元二年八月戊戌帝崩于式乾殿冬十月乙丑葬崇平陵
  建康實録崇平陵𨽻鍾山之陽不起墳
  元和郡縣志崇平陵在上元縣東北二十里蔣山西南
  穆帝永平陵
  晉書升平五年五月丁巳帝崩于顯陽殿秋七月戊午葬永平陵
  江逌傳穆帝崩山陵將用寳器逌諫曰以宣皇顧命終制山陵不設明器以貽後則景帝奉遵遺制逮文明皇后崩武皇亦承前制無所施設惟脯糒之奠瓦器而已昔康皇帝𤣥宫始用寳劍金舄此盖太妃罔己之情實違先㫖累世之法今外欲以為故事臣請述先㫖停此二物書奏從之
  建康實録永平陵𨽻幕府山之陽起墳今幕府山前近西里俗相傳有穆天子墳即其地也
  哀帝安平陵
  晉書興寧三年春正月丙申帝崩于西堂三月壬申葬安平陵
  建康實録安平陵𨽻雞籠山之陽不起墳
  元和郡縣志安平陵在上元縣北六里雞籠山陽
  廢帝吳陵
  晉書后妃傳廢帝孝庾皇后太和六年崩葬于敬平陵帝廢為海西公太元九年海西公薨于吳又以后合葬于吳陵
  簡文帝髙平陵
  晉書咸安二年秋七月乙未帝崩于東堂冬十月丁卯葬髙平陵
  建康實録髙平陵在鍾山之陽不起墳
  元和郡縣志簡文帝髙平陵孝武帝隆平陵安帝休平陵恭帝沖平陵並在上元縣東北二十里蔣山西南
  晉后妃傳簡文順王皇后永和四年薨孝武帝即位追尊曰順皇后合葬髙平陵
  孝武帝隆平陵
  晉書太元二十一年秋九月庚申帝崩于清暑殿冬十月甲申葬隆平陵
  建康實録隆平陵在鍾山之陽不起墳
  晉后妃傳孝武定王皇后太元五年崩葬隆平陵
  安帝休平陵
  晉書義熈十四年十二月戊寅帝崩于東堂元熈元年春正月庚申葬休平陵
  建康實録休平陵在鍾山之陽不起墳
  晉后妃傳安僖王皇后義熈八年崩于徽音殿葬休平陵
  恭帝沖平陵
  晉書元熈二年夏六月禪位居于秣陵宋永初二年九月丁卯弑于内房葬沖平陵
  建康實録沖平陵在鍾山之陽安帝同處不起墳晉后妃傳恭思褚皇后宋元嘉十三年崩祔葬沖平陵
  顯平陵
  晉后妃傳謝夫人生愍懷太子拜為淑媛被害永康初詔贈夫人印綬葬顯平陵
  愍懷太子傳愍懷太子遹惠帝長子惠帝即位立為皇太子元康九年廢為庶人賈后使黄門孫慮以藥杵椎殺之賈庶人死𠕋復太子葬于顯平陵
  嘉平陵
  晉后妃傳簡文宣鄭太后生簡文帝咸和元年薨簡文帝即位未及追尊太元十九年孝武帝上太妃尊號曰簡文太后立廟於太廟路西陵曰嘉平
  脩平陵
  晉后妃傳孝武文李太后生孝武帝太元十九年尊為皇太后安帝即位尊為太皇太后隆安四年崩葬脩平陵
  熈平陵
  晉后妃傳安徳陳太后生安恭二帝太元十五年薨追崇曰皇太后陵曰熈平
  前趙永光陵
  晉載記劉元海以永嘉四年死偽諡光文皇帝墓號永光陵
  十六國春秋劉淵僣即皇帝位河瑞元年薨于光極殿九月葬永光陵
  宣光陵
  十六國春秋聰薨于建始殿葬宣光陵諡曰昭武皇帝
  後趙髙平陵
  晉載記石勒以咸和七年死夜瘞山谷莫知其所備文物虚葬號髙平陵
  顯原陵
  晉載記石季龍偽諡武皇帝號其墓為顯原陵前燕龍平陵
  十六國春秋慕容皝薨于承乾殿葬龍山雋追尊曰文明皇帝陵曰龍平
  龍陵
  晉載記升平四年慕容儁死偽諡景昭皇帝墓號龍陵
  後燕宣平陵
  晉載記慕容垂以太元二十一年死偽諡成武皇帝墓曰宣平陵
  興平陵
  晉載記慕容盛死偽諡昭武皇帝墓號興平陵是歳隆安五年
  衡平陵
  十六國春秋慕容熙葬衡平陵諡曰昭文皇帝南燕東陽陵
  十六國春秋慕容徳薨于顯安宫為十餘棺夜分出四門潜瘞山谷莫知其尸所在虚葬於東陽陵諡獻武皇帝
  北燕長谷陵
  十六國春秋馮跋薨葬長谷陵偽諡文成皇帝前秦原陵
  十六國春秋苻健薨于太極前殿葬原陵偽諡明皇帝永興初追尊曰景明皇帝
  後秦髙陵
  晉載記姚弋仲卒柩為苻生所得生以王禮葬之于天水冀縣姚萇僣位追諡曰景元皇帝墓曰髙陵置園邑五百家
  原陵
  晉載記姚萇以太元十八年死偽諡武昭皇帝墓稱原陵
  偶陵
  晉載記義熈十二年姚興死偽諡文桓皇帝墓曰偶陵
  西秦枹罕陵
  十六國春秋乞伏乾歸畋于五谿山為兄子公府所殺八月熾盤葬乾歸于枹罕陵偽諡武元王
  武平陵
  十六國春秋乞伏熾盤薨葬武平陵諡文昭王蜀安都陵
  華陽國志咸和九年六月癸亥李雄卒偽諡曰武帝冬十二月丙寅葬成都墓號安都陵
  安昌陵
  晉載記咸康八年李壽死偽諡昭文帝墓曰安昌陵前涼建陵
  十六國春秋涼州牧張軌薨葬建陵張祚僣號追尊武王
  大陵
  十六國春秋張駿薨于正徳前殿葬大陵張祚僣號追尊文王
  顯陵
  十六國春秋張重華薨于平章殿葬顯陵張祚僣號追諡桓王
  愍陵
  十六國春秋張祚僣即王位為厨士徐里所殺天錫即位備禮葬于愍陵
  平陵
  十六國春秋張元靖葬平陵諡沖王
  西涼建世陵
  十六國春秋李暠薨于恭徳殿葬建世陵諡武昭王元和郡縣志西涼武昭王陵在酒泉縣西十五里後涼髙陵
  十六國春秋吕光薨葬髙陵諡武皇帝
  白石陵
  晉載記吕纂以元興元年死偽諡靈皇帝墓號白石陵
  北涼元陵
  十六國春秋沮渠蒙遜義和三年夏四月薨五月葬元陵諡武宣王
  南涼西平陵
  晉載記秃髮利鹿孤死葬于西平之東南
  十六國春秋利鹿孤薨諡康王葬西平陵
  夏嘉平陵
  崔鴻三十國春秋夏録赫連昌發二百里内民二萬五千人鑿嘉平陵七千人繕清廟于契吳初昌父勃北遊契吳昇髙而嘆曰美哉斯阜臨廣澤而帶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昌以勃平昔之意也故立廟焉葬勃于城西十五里起行宫模冩統萬宫殿飾以金銀珠璣葬訖焚之殺駿馬數十匹
  十六國春秋赫連勃勃薨于永安殿諡武烈皇帝葬嘉平陵
  乾學案十六國主乗亂僣竊葬地不足書附録之以備考古之士稽覽五代十國倣此
  宋穆帝興寧陵
  宋書武帝永初元年夏六月追尊皇考為孝穆皇帝皇妣為穆皇后
  元經薛氏傳宋髙祖之考墓在侯山其地秦史所謂曲阿丹徒有天子氣者也
  宋后妃傳孝穆趙皇后生髙祖其日以産疾殂葬晉陵丹徒縣東鄉練璧里雩山宋初追崇號諡陵曰興寧 孝懿蕭皇后孝穆后殂孝皇帝聘為繼室景平元年崩于顯陽殿遺令曰孝皇背世五十餘年古不祔葬且漢世帝后陵皆異處今可於塋域之内别為一壙孝皇陵墳本用素門之禮與王者制度奢儉不同婦人禮有所從可一遵往式乃開别壙與興寧陵合墳
  武帝初寧陵
  宋書永初三年五月癸亥上崩于西殿秋七月己酉葬丹陽建康縣蔣山初寧陵
  建康實録初寧陵𨽻丹陽建康縣蔣山圖經云在縣東北二十里
  元和郡縣志初寧陵在上元縣東北二十二里六朝事迹政和間有人於蔣山廟側得一石柱題云初寧陵西北隅以此考之其墳當去蔣廟不逺宋后妃傳武敬臧皇后義熈四年殂于東城還葬丹徒髙祖臨崩遺詔留葬京師於是備法駕迎梓宫祔葬初寧陵
  文帝長寧陵
  宋書元嘉三十年二月甲子上崩于含章殿三月癸巳葬長寧陵
  圖經長寧陵𨽻建安縣東北二十五里與武帝陵相近今未詳所在
  元和郡縣志長寧陵在上元縣東北二十二里集古録宋文帝神道碑書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凡八大字而别無文辭惟以此為表識爾古人刻碑正當如此後世鐫刻功徳爵里世系惟恐不詳矣
  南史元嘉十七年葬先皇后袁氏于長寧陵
  孝武帝景寧陵
  宋書大明八年閏五月庚申帝崩于玉燭殿秋七月丙午葬丹陽秣陵縣巖山景寧陵
  元和郡縣志景寧陵在上元縣西南四十里巖山宋后妃傳文穆皇后生廢帝崩于含章殿祔葬景寧陵
  宋書前廢帝何皇后與廢帝合葬龍山北
  明帝髙寧陵
  宋書泰豫元年夏四月己亥上崩于景福殿五月戊寅葬臨沂縣幕府山髙寧陵
  元和郡縣志髙寧陵在上元縣北十九里幕府山東南
  六朝事迹髙寧陵𨽻臨沂縣幕府山西與王導墳相近今山前有墳隴晉穆帝陵在山南或以西為明帝之墓
  順帝遂寧陵
  宋書昇明三年四月帝禪位於齊建元元年五月己未殂于丹陽宫六月乙酉葬于遂寧陵
  熈寧陵
  宋后妃傳武帝胡婕妤生文帝被譴賜死葬丹徒太祖即位上尊號曰章皇太后陵曰熈寧
  脩寧陵
  宋后妃傳文帝路淑媛生孝武帝上即位尊號曰皇太后太宗踐祚號崇憲太后崩諡曰昭皇太后葬世祖陵東南號曰脩寧陵
  崇寧陵
  宋后妃傳文帝沈婕妤生明帝元嘉三十年卒葬建康之幕府山太宗即位上尊號為皇太后諡曰宣陵號曰崇寧
  六朝事迹今寳林寺西南有墳隴相傳為國婆墳疑即沈后所葬之地
  南齊宣帝休安陵
  元和郡縣志休安陵在丹陽縣北二十八里宣帝髙帝父也建元元年十二月追尊為宣皇帝
  髙帝泰安陵
  南齊書建元四年三月壬戌上崩于臨光殿四月庚寅上諡曰太祖髙皇帝奉梓宫於東府前渚升龍舟丙午窆武進泰安陵
  元和郡縣志泰安陵在丹陽縣東三十一里
  齊皇后傳髙昭劉皇后宋泰豫元年殂歸葬宣帝墓側今泰安陵也
  武帝景安陵
  南齊書永明十一年秋七月上不豫戊寅大漸詔曰我識滅之後身上著夏衣畫天衣純烏犀導應諸器悉不得用寳物及織成等惟裝複裌衣各一本通常所服身刀長短二口鐵環者隨我入梓宫陵墓萬世所宅意常恨休安陵未稱今可用東三處地最東邊以葬我名為景安陵喪禮毎存省約不須煩民是日崩九月丙寅葬景安陵
  元和郡縣志景安陵在丹陽縣東三十二里
  齊皇后傳武穆裴皇后葬休安陵
  文帝崇安陵
  南齊書文惠太子葬崇安陵鬱林王立追尊為文帝廟稱太宗
  齊皇后傳文安王皇后葬崇安陵
  景帝脩安陵
  元和郡縣志永南齊書作脩安陵在丹陽縣東北二十六里明帝父也
  海陵恭王墓
  南齊書海陵恭王文惠太子第二子也延興元年秋七月即皇帝位冬十月降封海陵王葬依東海王故事
  夢溪筆談慶厯中予在金陵饔人以一方石鎮肉視之若有鐫刻取石洗濯乃海陵王墓銘謝朓撰并書其字如鍾繇極可愛予攜之十餘年文思副使夏元昭借去託以墮水今不知落何處
  東觀餘論海陵誌在沈翰林括家為人借去遂亡所在今殊難得沈云謝朓撰并書而誌但云朓立耳然朓自以草𨽻名當時後人目以飛花滿目殘霞照人此誌結字髙雅必朓書也
  明帝興安陵
  南齊書永泰元年秋七月己酉帝崩于正福殿葬興安陵
  元和郡縣志興安陵在丹陽縣東北二十四里齊皇后傳明敬劉皇后永明七年卒葬江乗縣張山永泰元年髙宗崩改葬祔于興安陵
  和帝恭安陵
  南齊書中興二年薨葬恭安陵
  梁文帝建寧陵
  元和郡縣志梁文帝建寧陵在丹陽縣東二十五里武帝父也
  梁后妃傳太祖獻皇后張氏宋泰始七年殂于秣陵縣同夏里舍葬武進縣東城里山
  武帝脩陵
  梁書太清三年五月丙辰髙祖崩于浄居殿十一月乙卯葬于脩陵
  元和郡縣志脩陵在丹陽縣東三十一里貞觀十一年詔令百步禁樵採
  梁后妃傳髙祖徳皇后郄氏永元元年八月殂于襄陽官舍其年歸葬南徐州南東海武進縣東城里山陵曰脩陵
  簡文帝莊陵
  梁書大寳二年八月侯景廢太宗為晉安王幽于永福省冬十月壬寅崩明年三月王僧辯率百官奉梓宫升朝堂四月乙丑葬莊陵
  元和郡縣志莊陵在丹陽縣東二十七里
  梁后妃傳太宗簡皇后王氏太清三年三月薨大寳元年九月葬莊陵先是詔曰簡皇后窀穸有期昔西京霸陵因山為藏東漢壽陵流水而已朕屬值時艱歳饑民敝方欲以身率下永示敦朴今所營莊陵務存約儉
  安寧陵
  梁書昭明太子統大通三年四月乙巳薨髙祖幸東宫臨哭盡哀詔斂以衮冕五月庚寅葬安寧陵
  陳景帝瑞陵
  陳書永定元年冬十月追尊皇考曰景皇帝皇妣董太夫人曰安皇后癸未尊景帝陵曰瑞陵
  武帝萬安陵
  陳書永定三年六月丙午帝崩于璿璣殿秋八月丙申葬萬安陵
  建康實録陵𨽻縣東南古彭城驛側
  元和郡縣志萬安陵在上元縣東三十八里方山西北貞觀十一年詔百步内禁樵採
  六朝事迹今縣東崇禮鄉地名陵里曰天子林其地有石麒麟二里俗相傳即陳髙祖墓也去城二十五里
  陳皇后傳髙祖宣皇后章氏太建二年崩祔葬萬安陵
  文帝永寧陵
  陳書天康元年夏四月癸酉世祖崩于有覺殿六月丙寅葬永寧陵
  元和郡縣志永寧陵在上元縣東北四十里蔣山東北
  六朝事迹陵𨽻縣東北陵山之南今燕門山之北
  宣帝顯寧陵
  陳書太建十四年春正月甲寅帝崩于宣福殿遺詔金銀之飾不須入壙明器之具皆令用瓦二月癸巳葬顯寧陵
  元和郡縣志顯寧陵在上元縣南四十里牛頭山西北
  嘉陵
  陳書永定元年追諡前夫人錢氏號為昭皇后陵曰嘉陵
  北魏昭成帝金陵
  魏書建國三十九年十一月帝不豫十二月至雲中旬有二日帝崩葬金陵營梓宫木柹盡生成林魏皇后傳獻明皇后賀氏生太祖皇始元年崩祔葬于盛樂金陵
  道武帝金陵
  魏書天賜六年冬十月戊辰帝崩于天安殿永興二年九月甲寅葬于盛樂金陵
  明元帝金陵
  魏書泰常八年十有一月己巳帝崩于西宫十二月庚子葬于雲中金陵
  魏皇后傳密皇后杜氏生世祖太宗即位拜貴嬪泰常五年薨諡曰密葬雲中金陵世祖即位追尊號諡
  太武帝金陵
  魏書正平二年三月甲寅帝崩于永安宫辛卯葬于雲中金陵
  魏皇后傳太武皇后赫連氏髙宗初崩祔葬金陵敬哀皇后賀氏生恭宗神䴥元年薨追贈貴嬪葬雲中金陵後追加號諡
  景穆恭皇后郁久閭氏生髙宗世祖末年薨髙宗即位追尊號諡葬雲中金陵
  文成帝金陵
  魏書和平六年五月癸卯帝崩于太華殿八月葬雲中之金陵
  魏皇后傳元皇后李氏生顯祖拜貴人後諡曰元皇后葬金陵
  獻文帝金陵
  魏書皇興五年八月𠕋命太子踐位上尊號太上皇帝承明元年崩于永安殿葬雲中金陵
  魏皇后傳思皇后李氏生髙祖皇興三年薨葬金陵金陵陪葬諸臣
  江夏王拓跋吕   尚安康公拓跋素
  彭城公拓跋勃   長樂王拓跋處文
  任城康王拓跋雲  趙郡靈王拓跋幹
  隴西獻王姚黄眉  上黨定王長孫觀
  藍田武侯長孫肥  平陽威王長孫翰
  平陽公長孫平成  吳郡恭王長孫陳
  城陽公奚烏侯   丹陽襄王叔孫建
  宣城忠貞王車路頭 瑯琊貞王司馬楚之平原簡王陸麗   隴西宣王源賀
  趙郡康公羅拔
  乾學案魏自昭成帝至獻文帝或葬盛樂或葬雲中統名曰金陵功臣陪葬載於國史者具書於此
  孝文帝長陵
  魏書太和二十三年夏四月丙午帝崩于穀塘原之行宫至魯陽發哀還京師五月丙申葬長陵
  魏皇后傳孝文貞皇后林氏葬金陵 幽皇后馮氏葬長陵塋内 昭皇后髙氏先葬城西長陵東南陵制卑局因就起山陵號終寧陵置邑户五百家肅宗遷靈櫬於長陵兆西北六十步
  宣武帝景陵
  魏書延昌四年春正月甲寅帝不豫丁巳崩于式乾殿二月甲午葬景陵
  孝明帝定陵
  魏書武泰元年二月癸丑帝崩于顯陽殿三月乙酉葬静陵
  孝莊帝静陵
  魏書永安三年十有二月甲寅尒朱兆遷帝于晉陽甲子崩于城内三級佛寺中興二年諡為武懷皇帝太昌元年又諡孝莊皇帝十一月葬定陵
  後廢帝墓
  魏書後廢帝殂于門下外省永熙二年葬于鄴西南野馬岡
  孝静帝墓
  魏書孝静帝遜位於齊天保二年十二月殂三年二月葬于漳西山岡
  永固陵
  魏后妃傳文明皇后馮氏承明元年尊曰太皇太后太后與髙祖遊於方山顧瞻川阜有終焉之意因謂羣臣曰舜葬蒼梧二妃不從豈必逺祔山陵然後為貴哉吾百年之後神其安此髙祖乃詔有司營建壽陵於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將終為清廟焉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刋石立碑頌太后功徳十四年崩于太和殿諡曰文明太皇太后葬于永固陵日中而反虞于鑒𤣥殿詔曰尊㫖崇儉不申罔極之痛稱情允禮仰損儉訓之徳進退思惟倍用崩感又山陵之節亦有成命内則方丈外裁揜坎脱於孝子之心有所不盡者室中可二丈墳不得過三十餘步今以山陵萬世所仰復廣為六十步辜負遺㫖益以痛絶其幽房大小棺椁質約不設明器至於素帳縵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此則遵先志從冊令俱奉遺事而有従有違未達者或以致怪梓宫之裏𤣥堂之内聖靈所憑是以一一奉遵仰昭儉徳其餘外事有所不從以盡痛慕之情其宣示逺近著告羣司上明儉誨之善下彰違命之失初髙祖孝於太后乃於永固陵東北里餘豫營壽宫有終焉瞻望之志及遷洛陽乃自表瀍西以為山園之所而方山虚宫至今猶存號曰萬年堂云
  水經注羊水又東注於如渾水亂流逕方嶺上有文明太皇太后陵陵之東北有髙祖陵二陵之南有永固堂堂之四周隅雉列榭階闌檻及扉户梁壁椽瓦皆文石也檐前四柱采洛陽之八風谷黒石為之雕鏤隠起以金銀間雲雉有若錦焉堂之内外四側結兩石扶帳青石屏風以文石為椽並隠起忠孝之容題刻貞順之名廟前鐫石為碑獸碑不至佳左右列柏四周迷禽闇石院外西側有思逺靈圖圖之西有齋堂南門表二石闕闕下斬山累結御路下望靈泉宫池皎若圓鏡矣
  永泰陵
  魏皇后傳宣武順皇后于氏崩葬永泰陵
  北齊神武帝義平陵
  北齊書武定五年正月丙午神武崩于晉陽諡獻武王八月甲申葬于鄴西北漳水之西天保初追諡為獻武帝陵曰義平天統元年改諡神武皇帝
  元和郡縣志神武陵在滏陽縣南三里
  太平寰宇記髙齊神武陵去縣三里今有天鹿石闕尚存
  北齊皇后傳神武明皇后婁氏太寧二年四月崩于北宫五月甲申合葬義平陵
  文襄帝峻成陵
  北齊書王還晉陽遇盜而殂葬于峻成陵齊受禪追諡為文襄皇帝
  北齊皇后傳文襄敬皇后元氏魏孝静帝之妹也封馮翊公主歸於文襄文宣受禪尊為文襄皇后武平中后崩祔葬義平陵
  乾學案義平陵恐是峻成陵
  文宣帝武寧陵
  北齊書天保十年冬十月甲午帝暴崩于晉陽宫徳陽堂十一月辛未梓宫還京師十二月乙酉殯于太極前殿乾明元年二月丙申葬于武寧陵
  閔悼王墓
  北齊書皇建二年九月王薨大寧二年葬于武寧陵之西北諡閔悼王
  孝昭帝文靖陵
  北齊書皇建二年十一月帝崩于晉陽宫大寧元年閏十二月癸卯梓宫還鄴庚午葬于文靖陵
  武成帝永平陵
  北齊書河清四年夏四月傳位於皇太子天統四年十二月辛未太上皇帝崩于鄴宫乾壽堂二月甲申葬于永平陵
  後周文帝成陵
  後周書魏恭帝三年夏太祖北巡狩九月有疾還至雲陽冬十月乙亥崩于雲陽宫還長安發喪甲申葬于成陵武成元年追尊為文皇帝
  後周皇后傳文帝元皇后生孝閔帝大統七年薨魏恭帝三年十二月合葬成陵武成初追尊為皇后元和郡縣志後周文帝成陵在富平縣西北十五里
  孝閔帝静陵
  後周書魏恭帝三年十二月魏帝詔以岐陽之地封帝為周公庚子禪位於帝元年春正月即天王位九月晉公䕶逼帝遜位幽於舊邸以弑崩及武帝誅䕶上諡曰孝閔皇帝陵曰静
  明帝昭陵
  後周書武成二年夏四月庚子大漸詔曰朕稟生儉素非能力行菲薄毎寢大布之被服大帛之衣凡是器用皆無雕刻身終之日豈容違棄此好喪事所須務從儉約斂以時服勿使有金玉之飾若以禮不可闕皆令用瓦葬日選擇不毛之地因地勢為墳勿封勿樹且厚葬傷生聖人所誡朕既服膺聖人之教安敢違之凡百官司勿異朕此意辛丑崩于延壽殿五月辛未葬于昭陵
  後周皇后傳獨孤皇后世宗崩與后合葬
  武帝孝陵
  後周書宣政元年五月己丑帝緫戎北伐癸巳帝不豫止于雲陽宫六月丁酉夜崩于乗輿遺詔曰朕平生居處毎存菲薄非直以訓子孫亦乃本心所好喪事資用須使儉而合禮墓而不墳自古通典隨吉即葬葬訖公除妃嬪以下無子者悉放還家己未葬于孝陵
  後周皇后傳武帝阿史那皇后静帝尊為太皇太后隋開皇二年殂隋文帝詔有司備禮冊祔葬孝陵
  宣帝定陵
  後周書大象二年五月薨于天徳殿七月丙申葬定陵
  後周皇后傳宣帝楊皇后隋文帝長女大業五年煬(「旦」改為「𠀇」)帝幸張掖殂于河西煬(「旦」改為「𠀇」)帝還京詔有司備禮祔葬后于定陵
  静帝恭陵
  後周書大定元年隋王楊堅稱尊號帝遜于别宫開皇元年五月壬申崩諡曰静皇帝葬恭陵
  隋文帝太陵
  隋書仁壽二年八月己巳皇后獨孤氏崩閏十月壬寅葬獻皇后于太陵四年秋七月丁未帝崩于大寳殿冬十月己卯合葬于太陵同墳而異穴
  文獻通考士庶赴葬者皆聴入視陵内
  元和郡縣志隋文帝太陵在武縣西南二十里三畤原上
  合璧事類隋文帝仁壽二年皇后獨孤氏崩上令儀同三司蕭吉為皇后擇葬地得吉處云卜年二千卜世二百上曰吉凶由人不在於地髙緯葬父豈不卜乎俄而國亡正如我家墓田若云不吉朕不當為天子若云不凶我弟不當戰没然竟従吉言吉退告族人蕭平仲曰後四載太子御天下若太子得政隋其亡乎吾前紿之云卜年二千者二十字也卜世二百者取世二傳也
  [[#煬(「旦」改為「𠀇」)帝墓|煬(「旦」改為「𠀇」)帝墓]]
  隋書大業十三年十一月唐公入京師遙尊帝為太上皇立代王侑為帝改元義寧二年三月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等以驍果作亂入犯宫闈上崩于温室蕭后令宫人撤牀簀為棺以埋之化及發後右禦衛將軍陳稜奉梓宫于成象殿葬吳公臺下唐平江南之後改葬雷塘














  讀禮通考卷八十九
<經部,禮類,儀禮之屬,讀禮通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