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送优秀青年上大学

选送优秀青年上大学
北京部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政治部
1972年3月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遵照毛主席关于“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的伟大教导,北京部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于一九七一年,在所属单位内,从经过劳动锻炼的知识青年、有实践经验的解放军干部和复员战士中先后选拔了五批学员,分送到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地的十多所高等院校学习。各院校对选送的新学员,一般反映比较好。

选拔工作刚开始,部队中存在着两种情况。一些人不希望把本单位的骨干选走,对选送工作不积极;另一些人则把选送学员看成是少数几个人的事,不准备把它当作大事来抓。针对这种情况,部队党委引导各级领导,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使大家认识到,选拔学员,是关系到造就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大事,各级领导必须认真对待,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认识一致之后,为了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完成,每次选拔工作开始前,党委都要召开常委会,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思想,反复讨论选拔标准,详细制定选拔方案,建立以干部部门为主的办事机构,由一名常委具体分工领导选拔工作。选拔名单最后还要由常委会集体审定。每批学员离开部队前,党委都要给他们办学习班,常委和学员一起认真看书学习,提高认识。这就保证学员的选拔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

毛主席指出:“什么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没有群众运动是不行的。”招生工作同样必须执行群众路线。在选拔第一批学员时,个别单位未经广大干部战士评选,大家对领导上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从这件事中,部队党委认识到,党委重视,决不等于党委包办;既要党委把关,更要群众推荐。因此,在以后几批学员的选拔中,各级领导认真贯彻执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反复酝酿,层层推荐。广大干部、战士热情高涨,积极把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斗争中表现好的青年选出来。

选拔学员既然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大事,那末,究竟应当按照什么原则和标准来选拔呢?部队党委认为,选拔学员,应该坚持政治条件和其它条件(如文化、业务、年龄、性别等)的辩证统一,反对片面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的现象。

在党委引导下,各级领导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认识到,在选拔工作中,只有全面分析,全面兼顾,落实毛主席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做到既保质保量地选好学员,又促进各项工作生动活泼地向前发展。因此,在具体的选拔工作中,必须注意做到:

一、坚持政治与业务统一的原则。如某单位选拔的一名卫生员,在部队,政治上要求进步,在工作中大胆实践,用中草药给许多人治好了病。被选送到医学院后,她的业务能力提高很快。这次选拔,还促进了其他许多卫生员,更加刻苦地学习,更加积极地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二、在强调有实践经验的同时,注意选拔年龄适当、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毛主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要落实毛主席这一方针,对于学员的年龄大小、文化高低,也是一个应该重视的问题。第一批学员中,有的年龄较大的已婚学员,到学校后,遇到家庭有困难,学习往往受到影响。吸取了这个经验,在以后几批学员中,主要选拔了年龄为二十岁左右、有初中以上文化的未婚青年,到学校后,学习就比较顺利。

三、破“重男轻女”的思想,注意选拔女青年。在选拔过程中,有的人认为:“妇女能力差,长大要出嫁,前途也不大。”部队党委抓住这种思想,及时引导大家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并坚决指示各级领导,一定要重视选拔女青年。在五批学员中,每次都坚持选送半数左右的女青年入学。

四、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在选送青年时,注意选拔一定数量的可教育好的子女。这样做,对一些家庭出身不好或家庭有政治历史问题的青年,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和鼓励。在实践中,部队党委认识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阶级路线,落实党的无产阶级政策,是团结大多数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

五、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注意选拔少数民族青年。去年,选拔了几名少数民族学员,使许多少数民族青年受到了很大鼓舞。

遵照毛主席关于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伟大教导,部队对于选拔出来的新学员,以及没有被推荐的青年,都注意对他们加强教育,努力提高他们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

在选拔过程中,有的知识青年流露出“接受再教育差不多了”的思想,盼望自己被选上;也有的知识青年认为“上不上大学反正一样干”,被选上也不愿意走。部队党委认为,前一种倾向,是“下乡镀金论”的反映;后一种倾向,是“读书无用论”的反映,归根结底,都是受了“读书做官论”毒害的结果。为了提高广大知识青年的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使他们正确认识上大学的意义,各级领导认真引导广大知识青年,将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进行对比,批判刘少奇一伙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使被选送的和没有被选送的广大知识青年都提高了思想认识。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