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廟

编辑

社稷壇:在縣北二里。壇制北向。東西二丈五尺,南北二丈五尺,高三尺四寸。四面階各三級。壇下東西南各五尺,北十二丈。或九丈五尺,繚以周垣。石主高二丈五尺,方一尺。埋於壇內。正中露其頂。神牌二,以木爲之。書縣社之神、縣稷之神。祭時,社主東,稷主西。歲以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皆知縣主祭,以教官紏儀生員京禮生祭品:羊一、豕一、尊一。每位各帛一、鉶二、簠二、簋二、籩四、豆四、爵二。主祭官行三跪九叩禮。如儀其四月雩祭,則統風雷、雲雨、山川、城隍并先農之神合祭於社稷。亦如之。

先農壇:在城東,壇高二尺一寸。方廣各二丈五尺。周圍廣六十丈。階五級。每歲仲春,官率所屬耆老農夫行耕藉禮。農具赤色,牛青色。籽種從土,宜壇旁。藉田四畝九分,歲租十二石五斗。雍正五年,始置守壇農夫灌溉收穫。壇後屋二楹。貯農器、五穀以藉田。所收供粢盛餘解藩庫。每耕藉日期,欽天監擇日頒行。歲仲春亥日,邑令致祭。儀與祭社稷壇同。巢邑先農壇牛及農器,邑令李襲祖捐俸置辦。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縣南五里。東南向。每歲春秋仲月上己日,以城隍神合祭。神主三,以木爲之。一曰風雲雷雨之神,一曰巢境山川之神,一曰巢縣城隍之神。祭儀、祭品與社稷壇同。

邑厲壇:在縣東北三里。歲以清明、七月、望十月朔日致祭。守土官詣城隍神以祭厲。告至期黎明,請城隍神入壇。主祭用羊三、豕三、米飯三石。主祭官行一跪三叩禮。祭畢,城隍神還歲三祭。

鄉厲壇:在各鄉,鄉耆各立於其里。歲時致祭。今祀典無。

邑社壇:立於各里。歲以春秋仲月社日祭社神、穀神。祭畢,長幼以次列坐,受胙飲酒。今廢。

顏家岡楊家壇:鄉厲壇也,今廢。

張山人壇:社壇也。今改爲東岳廟。

關帝廟:巢邑凡二處。一在柘皐西街,一在北城外。明邑令馬如麟、康熙間邑令聶芳次第修葺。歲以春秋二仲,及五月十三日致祭。祭用太牢一、羊一、豕一、帛一、登一、鉶簠簋各二、籩豆八、尊一、爵三。主祭官前殿行三跪九叩禮,後殿行二跪六叩禮。

文昌宮:舊無特祠,祀於尊經閣。明萬歷間,邑令馬如麟建祠學西。康熙五年,邑令聶芳改建於臥牛山頂。雍正間,邑令鄒瑆捐俸置田,爲祭祀之費。嘉慶六年,奉文仿照關廟一例致祭,追封三代神,用木主,乃增祀三代於後殿。

奎星樓:一在學宮東側,崇禎庚午年教諭王彞章建。一在北門左。

文星樓:在東門右,地踞城堞,俯瞰河濱。乾隆四十六年建。按:順治十五年,邑人楊惟乾捐高峏山田租四十餘石入學宮,後因建樓,相度基地,得張逢源住宅,公議以此田易之。

城隍廟:在縣治東北仁壽坊,馬神廟附焉。又城隍廟二,一在高林河,一在柘臯鎮。城內廟創於洪武年。崇禎十五年經亂燬。康熙四十三年重修。

旗纛神廟:在縣東山演武場。

龍王廟:在縣北十里。

火神廟:無專祠,設像於城隍廟殿左。以六月三十日知縣主祭以羊一豕一,行二跪六叩禮。

金龍四大王廟:在浮橋南岸,春秋仲月致祭。

八蜡廟:在縣東城門外。每歲祈年於此。康熙五十七年,邑令孫芝芳建。六十年,邑令趙世積重修。

劉猛將軍廟:在牛山文昌閣西。乾隆八年,邑令華湘建。以正月十三日及冬至後第三戊日知縣主祭。用羊豕,行二跪六叩禮。道光六年,知縣舒夢齡禱於廟,捕蝗七日,蝗盡滅。乃獻額新其廟。按:《怡庵雑錄》:神爲宋劉公錡,因侯,天曹猛將,又降靈錄。神名永忠吳州人。元末授指揮,弱冠臨戎,兵不血刃,羣盜鼠竄。適江淮千里飛蝗蔽天,神揮劍逐之。蝗飛境外後,因鼎草自沉於河。有司奏請崇祀,吳長元《宸垣識畧》同云:將軍主蝗蛐,祀之亦八蜡之意也。

長流閣:在東門外,河南岸。道光二年,邑人劉剛捐錢一千緡,工未成而罷。七年,邑紳湯兆熊獨任續修,費一千三百緡有奇。又捐田租二十五石,以爲香燈之資。

姚忠毅公廟:在縣城東山岡上,祀宋統制姚興。金完顔亮渡淮,與遇於定林,却之。又迎戰於尉橋,衆寡,不敵王權。擁兵自衛,數告急,不救。自辰至午,手殺數百人。矢盡援絕,墜馬死。高宗憫其忠,贈容州觀察使,立廟戰所,賜額旌忠。開禧初,從侍郎趙善堅請賜諡忠毅。尉橋,巢地也。

宏通廟:祀唐雎陽太守張巡。相傳,公爲神,主瘟疫。廟舊在長樂坊。縣尉陳國梁移建於縣治左。俗呼宏通廟。其一在柘臯鎮。

酇侯祠:在縣治儀門內。

東岳廟:在北門外,餘在各鄉。

南岳廟:在縣治北。

巢許二賢祠:在萬家山麓,今移甘露庵。

亞父祠:在縣東七里。一在縣治內。

周公祠:在長樂坊。祀明邑令周公思克。傳見名宦。

馬公祠:祀明邑令馬如麟。傳見名宦。

甯公祠:祀明邑令甯公承勲,傳見名宦。

張蔣二公祠:祀巡按御史張任學、知縣蔣英才,二公皆蜀人,合祠於此。

陳公祠:在東嶽廟右,祀邑令陳公自明,今廢。

三官廟:近鎮巢鐸。一在秀山舖。

蕭公廟:明隆慶閒縣志,在縣治東山頭。康熙縣志在東聖宮前。爲唐劉知幾書院。有折桂亭、駟馬橋,皆後人取名。今,亭爲邑庠士賓興餞送之所。

居巢子祠:在縣学內,祀唐劉知幾。知幾事見封爵。又浮橋東有廟,祀知幾爲水神,不知何據。

天王廟:凡二。一在積善坊。一在北門長樂坊,今改爲青蓮庵。

青龍廟:在縣北青龍山頂,祀真武。

宓羲廟:在東山口。

中廟:在巢湖北岸,地名鳳凰臺。元大德初建,正德年重修。層樓屹立,爲一郡巨觀。

胡漢二王廟:去城四十里,並祀土神。

俞公壇廟:在柘臯鎮廣嚴寺旁。又黑象河有俞公小廟。

白龍王廟:在縣西四十里。各鄉皆有之。

蔣家渡廟:祀碧霞元君。順治五年建。

東口聖妃廟:在縣西南十里。

巢湖廟:所在非一。惟銀瓶峯最高,據衆峯之巔,俯瞰全湖。

袁公廟:祀唐末無爲州人袁傑。

將軍廟:在散兵鎮。

薛公廟:在姥烏觜。

伍公廟:祀楚伍員,在柘臯玉蘭橋西。村民祈賽於此。疑爲五谷之譌。

真武廟:在西鄉蘆溪觜。

錢王廟:在東鄉馮村。

胡公廟:在尉橋。

三閭大夫祠:在縣東聚賢坊,即競渡廟。

慈雲閣城東,濱河。據縣治之下游,爲巢梁之門戶。建自前明萬歷年間。順治庚子,邑紳湯澤深謀重新,子瓊州知府叟鼎、義烏知縣培鼎,相繼成其事。歷歲久,漸圮。道光八年,候選布理問湯錫蘢捐三千金,呈請獨修。

寺觀

编辑

西聖宮:在縣治西一里許。萬歷七年建。

東聖宮:在縣東蕭公廟後。本名真武臺。萬歷十年改。

紫薇觀:在縣治後臥牛山。按:《方輿勝覽》云,去巢縣城八里,有紫薇山,爲王喬登仙處,有碑云云,皴剝難讀。今亦不存。《江南通志》紫薇觀在金庭山下,遺址猶存。宋末遷入城。明洪武二年,再遷縣治北臥牛山。內有文昌祠。《輿地志》云,臥牛山背,有桀王城,《江南通志》今爲紫薇觀。據此,則紫薇觀係桀城故址,非金庭之紫薇觀矣。

雲臺宮:在鳳凰山巔,去城西七里許。萬歷二十七年建。

大秀廟:去城十五里。萬歷十四年建。

定林慈氏寺:在縣治北。明初,設僧會司。嘉靖間,改儒學。萬歷四年,復爲寺。《江南通志》在崇善坊,梁武帝時建。宋乾道間,造塔。

西隱寺:在縣治西,臥牛山下。康熙間縣志,創自梁時。宋景定、明宣德、嘉靖年間重修。

羅漢寺:在柘臯鎮。宋開寶二年建。古塔尚存。明郭奎有遊羅漢寺詩。

法雲寺:在縣南七十餘里。宋淳熙年建。

林泉寺:在西鄉。

大甘泉寺:明志,在西鄉。康熙間縣志,在散兵鎮,宋淳熙年間創建。山泉淸冽,出石峽下。明葉善守有甘泉寺紀遊詩。

小甘泉寺:在縣南六十里,鳳舒河上,衆山之中。宋嘉定間創。元至正閒重修。有泉淸冽,勝大甘泉寺。無能禪師跌坐於此。

相山寺:在縣南百餘里。宋開寶四年建。高宗曾幸其寺,賜號敎忠禪院。康熙閒志,即林泉寺。

淸泰寺:在縣東二十里磨旗墩。宋景定閒建。

觀心寺:俗名烔煬寺,在縣西五十里烔煬鎮河東。宋淳熙年建。左有東岳廟,右有文昌宮,即明宏治初,社學舊址。

法輪寺:在縣西六十里白露河。宋紹興年閒創。有石柱輪,藏古塔中。

大力寺:在北鄉王喬洞東北。宋景定閒建。傍有泉,源出白龜洞。巢境水泉,此爲第一。

廣嚴寺:在縣西四十里。宋淳祐閒建。明正統、天順閒重修。

尖山寺:在縣西北八十里。元至正閒建。

金城寺:在縣西南百餘里。相傳,魏武築堡,以禦孫吳,故名。元魏丙午,浮屠善詞因其地創寺。邢寬有記。

圓通寺:在縣南二十里。明志云,元時建。江南通志,宋時建。舊志,在牛角山下,創自元時,有岡巒之勝。相傳此地爲六祖道塲。

上生寺:在縣北五十里,近東黃山。元至正閒創。明洪武、永樂年重修。

白馬寺:在縣北五十里姚萇村。晉永和八年,姚襄來降。九年,屯歷陽。其時,萇駐師於此。寺爲元延祐年閒創。明天順間重修。

鳳凰寺:在縣西十里,黃山之前。據高阜,林木交蔭,望之鬱然。元至正閒建。明成化年修。

龜山寺:在縣東南三十里。

濡須寺:在龜山上。

芙蓉庵:在芙蓉嶺。明何邦漸建。嶺峻險,爲濡須孔道。其地,舊有守望軒,後,僧以其地擴庵。址高,下曲折。頗具遊觀之勝。邦漸有留別芙蓉嶺新刹詩。

天后宮:在東門內。春秋仲月致祭。閩人建。

槐林宮:在石次河,祀天后。

金庭洞萬壽宮:雍正初,道人袁尚友建。

竺城寺:在縣西七十里。宋寶祐元年建。即寶林寺。阮美成有詩。

龍泉寺:在開門山左。

白葉庵:在慈氏祠左。

慧日庵:在史家巷。往無爲州憩息處,有茶亭。

宏證庵:在縣東姚忠毅公廟後。僧竹賁結茅於此。

萬壽庵:本孔家庵。在亂山中,竹石幽勝。

天繪庵:踞方山巔,俯瞷江湖。旁有海螺洞。有僧自嚴至邗江,募全藏經,建樓貯焉。

甘露庵:在萬家山左。

天池庵:在浮穠嶺。相傳,宋無能祖師成道處。

懷秀庵:離城十里。

翠雲庵:林壑幽美。僧自寕卓錫處。

子房庵:在白雲山頂。

香嚴庵:在任家山。

古人庵:在東黃山旁。有石洞。

塔影庵:在先農壇右。

仁夀庵:在烔煬鎮南。三靣臨河,林木幽邃。

指南庵:在西黃山東隅。明崇禎間,僧行伊建。俯瞰焦湖,修竹茂林,清泉石澗,饒佳趣焉。按:以上諸壇壝,謹依部頒祭祀儀品。及名人名臣之有專祠專廟者,亦各遵祭典列於前。至土人所傳,及村氓所奉祀,除淫祀奉禁撤毀外,其餘大抵忠孝,傅會以爲神,僧道因緣以求食。緃有不經要,無傷于治化,存其舊名,列於末。而刪其尤無稽者。

古蹟

编辑

巢國,水經注,居巢縣,古巢國也。湯伐桀,桀奔南巢,即巢也。尚書,周有巢伯來朝。春秋文公十二年夏,楚人圍巢。巢,羣舒國也。舒叛,故圍之。永平元年,漢明帝更封菑邱侯劉般爲侯國也。路史國名紀,巢,南巢氏桀之封,秦爲居巢。原注,亦作鄛。項羽傳,范增,居鄛人。今無爲之屬,鄛縣也,古巢伯國,原注,亦書爲子,入楚,爲巢公。吳滅之。昭公二十四年顧棟高春秋大事表,巢縣東北五里,有故巢城。爲春秋時,楚之巢邑。

槖臯:春秋哀公十二年夏五月,公會吳於槖臯。注,槖臯在淮南逡遒縣東南。漢書地理志,槖臯注,孟康曰,音拓姑。元豐九域志,巢縣有拓臯鎮。方輿勝覽,拓臯在巢,即春秋哀公十二年會吳於槖臯是也。紹興十一年,兀朮入寇,劉錡敗之於柘臯。舊有城,其旁有孔子臺。相傳,孔子南遊至槖臯,與弟子憩臺而返。臺狀圓,壇可容千人。近臺,有聽書港。云是當時弟子事,其水爲槖臯河。顧棟高春秋大事表,巢縣西北六十里,有柘臯鎮,俗名會吳城。爲吳槖臯地。按,宋史多作柘皐。蓋因孟康音拓之誤。今俗呼柘臯,其訛已久。

桀王城:天下名勝志,巢縣,引輿地志云,臥牛山背,有桀王城。江南通志,今爲紫薇觀。

居巢故城:一統志,在巢東北五里許。今臺址猶存,高丈餘。邑人張氏據以爲冡。下有聽書港、洗硯池、囘車衖。兩山夾峙,中通一綫,相傳孔子囘車處。

晉南譙僑郡城:水經注,柵口水,遵巢湖,東逕烏上城北,又東,逕南譙僑郡城南,又東,絕塘,逕附農山北。方輿勝覽郡志,晉咸康中,置南譙郡,即今之南譙鄉,在巢縣。按,江南通志云,故城,巢縣東南二十里。晉太元中,僑寘南譙郡,治山桑縣。據此,則巢縣境內,亦有僑寘山桑縣矣。

穎川廢郡:水經注,柵口水,東南積而爲竇湖,湖南即塘也。塘有穎川僑郡故城。一統志,在巢縣東南。南北朝宋僑。寘屬南豫州。南齊初,屬豫州,後省。


  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改善这个页面
 卷四 輿地志四 ↑返回頂部 卷六 食貨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