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般若波羅蜜經/卷五

道行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五

照明品第十 编辑

  佛言:「於般若波羅蜜中,多有起魔因緣者至使得斷。」

  須菩提白佛言:「如天中天所說,若有菩薩多有危害。所以者何?用極大尊為難得故至使有害。般若波羅蜜亦如是,天中天,多有起因緣者,及新學發意者所知甚少,其心不入大法,亦不諷誦般若波羅蜜,是人以為魔所得。」

  佛語須菩提:「如若所言,新發意者所知甚少,其心不入大法,亦不諷誦般若波羅蜜,是為魔所得已,自起魔因緣至使得斷。若善男子、善女人取持學般若波羅蜜諷誦讀者,悉是佛威神。何以故?弊魔不能制令得斷,是者以為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之所制持。

  「譬若母人一一生子,從數至於十人,其子尚小,母而得病不能制護無有視者;若母安隱無他,便自養長其子令得生活,寒溫燥濕將護視之,是者即世間之示現。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念般若波羅蜜其所持者,若有諷誦書者,復十方現在諸佛常念般若波羅蜜,是者即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於薩芸若而示現。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者,從是中自致得薩芸若。其有以成佛者,若未成佛,甫當成佛,皆從般若波羅蜜,自致成阿惟三佛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是薩芸若慧之所致照明,皆從般若波羅蜜,以是故示現世間。」

  須菩提白佛言:「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於般若波羅蜜中,照明於世間。何謂般若波羅蜜照明於世間?何所是怛薩阿竭持於世間?」

  佛語須菩提:「怛薩阿竭持五陰示現世間。」

  須菩提言:「云何於般若波羅蜜示現五陰?何所是般若波羅蜜示現於五陰者?」

  佛語須菩提:「無所壞者,以是故得示現,亦無無壞而示現空者,無壞亦無有壞,亦無想,亦無願,亦無壞,亦無有壞,以是故示現於世間。」

  佛語須菩提:「及不可計人、不可計心,怛薩阿竭悉曉知,皆是自然人。如是自然人,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以般若波羅蜜曉知不可計人、不可計心,怛薩阿竭以般若波羅蜜示現持世間。

  「複次,須菩提,若疾心、亂心,怛薩阿竭悉知之。何謂怛薩阿竭悉知之疾心、亂心?其法本者無疾無亂,以是故知之。何謂知疾知亂?其有當盡者以盡,以是故知之。其有愛慾心者,知是為愛慾心;其有瞋恚心者,知是為瞋恚心;其有愚痴心者,知是為愚痴心。知愛慾心之本無愛慾心,知瞋恚心之本無瞋恚心,知愚痴心之本無愚痴心,是者,須菩提,令我得薩芸若者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怛薩阿竭無愛慾心?用無愛慾心,悉知其心之本亦無愛慾心,以是故,怛薩阿竭心無有愛慾。何以故怛薩阿竭無瞋恚心?用無瞋恚心,悉知其心之本亦無瞋恚心,以是故,怛薩阿竭心無有瞋恚。何以故怛薩阿竭無愚痴心?用無愚痴心,悉知其心之本亦無愚痴心,以是故,怛薩阿竭心無有愚痴。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因般若波羅蜜示現持世間。

  「複次,須菩提,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其心廣大無所不知。何謂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其心廣大無所不知?其心者,亦無廣,亦無大,亦無去,亦無所至來,以是故,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其心廣大無所不知。

  「複次,須菩提,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廣大其心無所不知。何謂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廣大其心無所不知?其心者無所從來,亦無所住,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廣大其心無所不知。

  「複次,須菩提,怛薩阿竭用不可計人、不可計心故因般若波羅蜜無所不知。何謂怛薩阿竭用不可計人、不可計心故因般若波羅蜜無所不知?其心者無所住,亦無所從來滅,以無餘故無所不知,其心若空故知不可計人、不可計心悉知,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以般若波羅蜜知不可計人、不可計心悉知。

  「複次,須菩提,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知不可見心悉知。何謂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知不可見心悉知?其心者,本淨故亦無有想,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知不可見心悉知。

  「複次,須菩提,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知不可見心悉知。何謂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知不可見心悉知?其心者,不可以眼見如所從來,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知不可見心悉知。

  「複次,須菩提,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知欲得是者致是悉知。何謂怛薩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羅蜜知欲得是者致是?知一切色從不可得獲而生生,痛癢、思想、生死、識亦不可得獲而生生。

  「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云何知欲得是者因致是?從死至死,是即為色;從死至不死,是亦為色;從不死至不死,是亦為色;亦不有死,亦不無死,是亦為色;痛癢、思想、生死、識從死至死,是亦為色;識者從死至不死,是亦為色;識者從不死至不死,是亦為色;識者亦不有死,亦不無死,是亦為色;識有人、無我世者,是亦為色;無人、有我世者,是亦為色;有望、無望、無我世者,是亦為色;亦不有望,亦不無望,亦無我世,是亦為色;有望、有我、有世、痛癢、思想、生死、識,是亦為色;無望、無我、無世、無識,是亦為色;亦不無望,亦不有望,亦無我識,是亦為色;得我世與無世,是亦為色;我世不可極,是亦為色;我世有極無極,是亦為色;我與世亦不有極,亦不無極,是亦為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爾,我與世識亦不可極,是亦為色;我與世識有極無極,是亦為色;我與世識亦不有極,亦不無極,是亦為色;是命,是身,是亦為色;非命,非身,是亦為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爾。

  「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知欲得是者因致是。何謂怛薩阿竭知欲得是者因致是?怛薩阿竭知色之本無,如知色本無,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爾。

  「何謂知識?知識之本無。何所是本無?是欲有所得者,是亦本無怛薩阿竭,亦本無因慧如住。

  「何謂所本無?世間亦是本無。何所是本無者?一切諸法亦本無。如諸法本無,須陀洹道亦本無,斯陀含道亦本無,阿那含道亦本無,阿羅漢道、辟支佛道亦本無,怛薩阿竭亦複本無,一本無無有異,無所不入,悉知一切。

  「是者,須菩提,般若波羅蜜即是本無,怛薩阿竭因般若波羅蜜,自致成阿耨多羅三耶三佛,照明持世間,是為示現;怛薩阿竭因般若波羅蜜,悉知世間本無無有異。

  「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悉知本無,爾故號字為佛。」

  須菩提白佛言:「本無甚深,天中天!是佛菩薩事悉自曉了,誰當信是者?獨有得阿羅漢道者,若阿惟越致,怛薩阿竭成阿惟三佛乃能說之。」

  佛語須菩提:「本無無有盡時,怛薩阿竭所說亦無有極盡。」

  時,釋提桓因與諸欲萬天子俱,梵迦夷天與二萬天子俱前至佛所,頭面著佛足卻住一面。

  諸欲梵天子俱白佛言:「天中天所說法者甚深!云何作其相?」

  佛語諸天子言:「且聽作相著已,無想,無願,無生死所生,無所有,無所住,是者作其相。其相者若如空住,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所住相,諸天、阿須倫、龍、鬼、神不能動移。何以故?是相不可以手作,色者不能作相,痛癢、思想、生死、識亦不作相,是相若人、若非人所不能作。」

  佛語諸天子言:「若說是空有作者,寧能信不?」

  諸天子白佛言:「不信有作空者。何以故?無有能作空者。」

  佛言:「如是,諸天子,其相者常住,有佛、無佛相住如故。如是住者故,怛薩阿竭成阿惟三佛故,名怛薩阿竭,即是本無如來。」

  諸天子白佛言:「是相者甚深!怛薩阿竭從是成阿惟三佛,其怛薩阿竭所知無所罣礙慧皆從般若波羅蜜,是者即佛之藏。」

  佛語須菩提:「怛薩阿竭因般若波羅蜜示現持世間,如是,須菩提,怛薩阿竭恭敬承事是法自致得成,皆從般若波羅蜜。是故怛薩阿竭之所恭敬,因是得佛故,是為報恩。何謂是怛薩阿竭之所報恩者?怛薩阿竭為從是衍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成阿惟三佛,皆從是衍為無所著,以是故現於報恩。

  「複次,須菩提,怛薩阿竭知識法無有作者,以是故得阿惟三佛,亦不無作故成阿惟三佛,是為怛薩阿竭報恩故示現般若波羅蜜。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於諸法無所望,皆從般若波羅蜜,以是故示現持世間。」

  須菩提白佛言:「諸法不可知,不可見,何謂般若波羅蜜出怛薩阿竭示現持世間?」

  佛語須菩提:「所說諸法不可知、不可見者,謂諸法悉空,以是故不可知。諸法不可獲持,以是故不可得見。諸法不可知、不可見者,皆從般若波羅蜜。如是,須菩提,諸法不可知、不可見,為從般若波羅蜜出怛薩阿竭成阿惟三佛示現持世間;故色為不可見,痛癢、思想、生死、識亦不可見,是者般若波羅蜜示現持世間。」

  須菩提言:「何謂,天中天,色不可見?何謂痛癢、思想、生死、識為不可見?」

  佛言:「不見色因緣生識,是故色為不可見;亦不痛癢、思想、生死、識因緣生識,是故識為不可見。如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不見,是世間亦不見,其相者亦不見,是世間示現所有,皆從般若波羅蜜。

  「何謂是般若波羅蜜示現持世間?其憂世間是亦為空,其憂世間是亦為恍忽,其憂世間是亦為寂,其憂世間是亦為淨,是者即為世間示現。」

不可計品第十一 编辑

  須菩提白佛言:「極大究竟般若波羅蜜,不可計究竟,不可量究竟,無有與等者究竟,無有邊究竟!」

  佛言:「極大究竟般若波羅蜜,不可計究竟,不可量究竟,無有與等者究竟,無有邊究竟!安隱般若波羅蜜,不可計究竟怛薩阿竭、無師薩芸若,是故般若波羅蜜不可計究竟。

  「何等般若波羅蜜不可量究竟?不可量怛薩阿竭、無師薩芸若不可議,不可稱,是故般若波羅蜜不可量究竟。

  「何等般若波羅蜜安隱究竟無有與等者?怛薩阿竭誰能過者,是故般若波羅蜜無有與等者究竟。

  「何等般若波羅蜜無有邊究竟?無有邊怛薩阿竭、無師薩芸若,是故般若波羅蜜無有邊究竟。」

  須菩提白佛言:「云何怛薩阿竭、無師薩芸若不可計、不可量、無邊?」

  佛言:「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不可計,諸法亦不可計,諸法了無所法,正是中不可計。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不可思,諸法亦不可量。色、痛癢、思想、生死、識無有邊,諸法亦無有邊。色、痛癢、思想、生死、識邊幅了不可得,諸法邊幅了不可得。用何等故,色、痛癢、思想、生死、識無有邊幅,諸法無有邊幅?色、痛癢、思想、生死、識邊幅了不可得無有盡處,諸法邊幅了不可得無有盡處。用何等故,色、痛癢、思想、生死、識諸法了不可得邊幅無有盡處時?」

  「云何?」佛言:「空處可計盡不耶?」

  須菩提言:「空不可計盡。」

  佛言:「諸法不可計、不可稱、無有邊幅,用是故,怛薩阿竭法如是比,不可計、不可稱、無有邊。怛薩阿竭發心起學不可計、不可稱、無有邊,本無心無念,譬如空無心無念。有心有念因隨是生死。無有邊怛薩阿竭法,如空無有邊。是法如空不可計,作是說不可計、不可稱、無有邊。」

  佛說是經時,五百比丘僧、三十比丘尼皆得阿羅漢,六十優婆塞、三十優婆夷皆得須陀洹道,三十菩薩皆逮得無所從生法樂,皆當於是婆羅劫中受決。

  須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羅蜜甚深,極大安隱究竟!」

  佛言:「般若波羅蜜甚深,極大安隱究竟!薩芸若、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道,悉從是經出。譬如遮迦越王,所當為者,一切傍臣、所有郡國人民皆屬王,亦無所復憂;阿羅漢、辟支佛、佛若諸法,皆從般若波羅蜜中出,皆是經所立。」

  佛言:「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不受不入,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薩芸若道不受不入。」

  須菩提問佛言:「何等薩芸若不受?何等薩芸若不入?」

  佛言:「云何,須菩提,見若羅漢所入處不?」

  須菩提言:「不見,天中天,不見是法我所入處。」

  佛言:「善哉!須菩提,我亦不見怛薩阿竭所入處。如我怛薩阿竭無所入,薩芸若無所入處。」

  愛慾天子、梵天子俱白佛言:「天中天,般若波羅蜜甚深難了。過去佛時所作功德,是輩人於是間聞深般若波羅蜜信者,正使三千大千國土人一切所當為者皆信,皆信已來行過一劫,於是深般若波羅蜜中樂一日念,無量深出彼德有餘。」

  佛語愛慾天子、梵天子:「正使復有人聞深般若波羅蜜,以得證決所信樂過一劫,其功德不及是輩。」

  愛慾天子、梵天子皆前以頭面著佛足,繞三匝而去,卻行久遠乃旋各歸天上,歌嘆佛說功德。

  須菩提白佛言:「若有菩薩信深般若波羅蜜者,從何所來而生是間?」

  佛言:「如是信者,心無有疑,不厭不喜,樂聞念不欲遠離經師,譬如新生犢子心終不遠離其母,是菩薩從人道中來生是間。前世學人,今來復得深般若波羅蜜,便信樂不遠離也。」

  須菩提白佛言:「若有菩薩有時逮其功德,若復從他方佛剎來,若供養佛,乃有從彼來生是間者無?」

  佛言:「有。是輩菩薩於他方佛剎供養佛,復從彼來生是間,持是功德於是間便逮得深般若波羅蜜。

  「若復有菩薩從兜術天上來生是間,或從彌勒菩薩聞是深經中慧,今來生是間,持是功德今逮得深般若波羅蜜。

  「若復有菩薩前世佛時,聞深般若波羅蜜不問中慧,來生是間聞深般若波羅蜜,心便有疑,不信樂,不問中慧。何以故?前世有疑故。

  「若復有菩薩前世聞深般若波羅蜜,問中慧一日、二日、三日若至七日,持是功德今復逮得深般若波羅蜜,常樂聞、喜問、信受。

  「若復有菩薩有時欲聞般若波羅蜜,或不欲聞,其心亂數數轉如秤乍低乍仰,是輩人適學未發故,使少信不樂得深般若波羅蜜,便厭不欲學棄捨去,如是終不成就,墮羅漢、辟支佛道中。」

譬喻品第十二 编辑

  佛言:「譬如大海中,船卒破壞,知中人皆當墮水沒死,終不能得度。是船中有板若檣,有健者得之,騎其上順流墮深得出,知是人終不沒水中死也。何以故?用得板檣故。菩薩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欲逮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得深般若波羅蜜,不學漚和拘舍羅,是菩薩便墮阿羅漢、辟支佛道中。菩薩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欲逮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得深般若波羅蜜,學漚和拘舍羅,是菩薩終不中道懈惰,過出阿羅漢、辟支佛道去,正在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中住。

  「譬如有人持壞瓶行取水,知是瓶不能久,當道壞。何以故?瓶未成故。若有菩薩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欲逮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得深般若波羅蜜,不學漚和拘舍羅,是菩薩終不能逮薩芸若,便中道厭卻,墮阿羅漢、辟支佛道中。

  「譬若有人持成瓶行取水,知當安隱,持水來歸至也。何以故?其瓶已成故。若有菩薩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欲逮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得深般若波羅蜜,學漚和拘舍羅,知是菩薩終不中道懈惰休止恣心,正上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譬若大海中,有故壞船不補治之,便推著水中,取財物置其中,欲乘有所至,知是船終不能至,便中道壞,亡散財物。若有菩薩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欲逮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得深般若波羅蜜,不學漚和拘舍羅,知是菩薩中道厭便亡失名珍寶,更棄大珍寶去。何所為大珍寶?佛是也。是菩薩便中道墮阿羅漢、辟支佛道中。

  「譬若有黠人,拖張海邊故壞船補治之,以推著水中,持財物置其中,便乘欲有所至,知是船不中道壞,必到所至處。若有菩薩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欲逮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得學深般若波羅蜜、漚和拘舍羅,知是菩薩終不中道懈惰,正在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中住。何以故?是菩薩一心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故,終不復墮羅漢、辟支佛道中,正向佛門。

  「譬若有人年百二十歲,老極身體不安,若病寒熱寢臥床褥,此人寧能自起居不?」

  須菩提言:「不能也。何以故?是人老極無勢力故。正使病癒,由不能自起居行步。」

  佛言:「菩薩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欲逮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得學深般若波羅蜜、漚和拘舍羅者,終不能至佛,當中道休,墮阿羅漢、辟支佛道中。何以故?不得學深般若波羅蜜、漚和拘舍羅故。」

  佛言:「但是人風寒病癒,身體強健,意欲起行,有兩健人各扶一掖,各持一臂徐共持行,其人語病者言:『安意莫恐,我自相扶持在所至到,義不中道相棄。』如是人能到所欲至處不?」

  須菩提言:「菩薩有信樂,有定行,有精進,欲逮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得深般若波羅蜜,學漚和拘舍羅,是菩薩終不中道懈惰,能究竟於是中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分別品第十三 编辑

  須菩提白佛言:「云何阿阇浮菩薩學般若波羅蜜?」

  佛言:「當與善知識從事,當樂善知識,當善意隨般若波羅蜜教。何等為隨般若波羅蜜教?是菩薩所布施,當施與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莫得著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何以故?深般若波羅蜜薩芸若無所著。若持戒、忍辱、精進、禪、智慧,當持是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莫得著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何以故?薩芸若無所著,無得樂阿羅漢、辟支佛道,阿阇浮菩薩稍入般若波羅蜜中如是。」

  須菩提言:「菩薩謙苦,欲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佛言:「菩薩謙苦,安隱於世間護,為世間自歸,為世間舍,為世間度,為世間台,為世間導。

  「何等為菩薩為世間護?死生勤苦悉護教度脫,是為世間護。

  「何等為世間自歸?生老病死悉度之,是為世間自歸。

  「何等為世間舍?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得怛薩阿竭名,時為世間說經無所著,是為世間舍。

  「何等為無所著?色無著無縛,是色無所從生,無所從滅,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爾,諸法亦無著無縛如是。

  「何等為世間度?是色非色為度,痛癢、思想、生死、識是識非識為度,度為諸法。」

  須菩提言:「如佛所說,度為諸法得阿惟三佛。何以故?無所著耶?」

  佛言:「如是,無所著。菩薩為謙苦唸法不懈,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因說經,是亦為世間度。

  「何等為世間台?譬若水中台,其水兩避行,色、痛癢、思想、生死、識,過去、當來、今現在兩斷,如是斷者,諸法亦斷。設使諸法斷者,是為定,是為甘露,是為泥洹。菩薩唸法不懈得阿惟三佛,是為世間台。

  「何等為世間導?菩薩得阿惟三佛,便說色、痛癢、思想、生死、識空,說諸法空,是亦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諸法空,諸法無有想,諸法無有處,諸法無有識,諸法無所從生。諸法空,諸法如夢,諸法如一,諸法如幻,諸法無有邊,諸法無有是,皆等無有異。」

  須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羅蜜甚深,誰當了是耶?」

  佛言:「菩薩求以來大久遠,乃從過去佛時於其所作功德以來,如是輩人乃曉知深般若波羅蜜耳。」

  須菩提言:「何謂求以來大久遠?」

  佛言:「去離於色、痛癢、思想、生死、識無復有,爾乃曉知是深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言:「是菩薩為世間導耶?」

  佛言:「如是菩薩得阿惟三佛,為不可計阿僧祇人作導。」

  須菩提言:「菩薩為謙苦,是為摩訶僧那僧涅,為般泥洹不可計阿僧祇人。」

  佛言:「如是菩薩為謙苦,是為摩訶僧那僧涅,是故為僧那僧涅無縛,色、痛癢、思想、生死、識無縛,亦不於阿羅漢、辟支佛,亦不於薩芸若,諸法無縛,是故為僧那僧涅。」

  須菩提言:「菩薩求深般若波羅蜜,不當索三處。」

  佛言:「何因緣菩薩求深般若波羅蜜,不當索三處?」

  須菩提言:「般若波羅蜜甚深,亦不可有守者,亦不無守者。從般若波羅蜜中,為無所出法。守般若波羅蜜為守空,守般若波羅蜜為守諸法,守般若波羅蜜為守無所有,守般若波羅蜜為守無所著。」

  佛言:「在般若波羅蜜中者,當知是阿惟越致菩薩,於深般若波羅蜜中無所適著,終不隨他人語,不信余道,心不恐畏,不懈怠。從過去佛問是深經中慧,今聞深般若波羅蜜,心續不恐畏,不懈怠。」

  須菩提白佛言:「若有菩薩聞深般若波羅蜜,心不恐畏,不懈怠。何因緣當念般若波羅蜜中觀視?」

  佛言:「心向薩芸若,是為觀視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言:「何謂心向薩芸若?」

  佛言:「心向空,是為觀薩芸若。觀薩芸若是為不觀。不可計薩芸若,如不可計色為非色,如不可計痛癢、思想、生死、識為非識,亦不入,亦不出,亦不得,亦不知,亦不有知,亦不無知,亦無所生,亦無所敗,亦無所作者,亦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亦無所見,亦無所在。如是不可限空不可計,薩芸若不可計,無有作佛者,無有得佛者,無有從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中得佛者,亦不從檀波羅蜜、屍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惟逮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得佛也。」

  愛慾天子、梵天子白佛言:「般若波羅蜜甚深,難曉,難了,難知!」

  佛語諸天子:「深般若波羅蜜甚深,難曉,難了,難知!怛薩阿竭安隱甚深,是經悉知阿惟三佛無有作阿惟三佛,亦無有阿惟三佛,是經如空甚深,無有與等者,如諸法無所從來,無所從去。」

  愛慾天子、梵天子等白佛言:「諸世間人希有信是深經者,世間人所欲皆著。愍念之故,當為說是深經耳。」

  佛言:「如是,諸天子,世間人希有信是深經者,所欲皆著。憫念是世間人故,當為說深經耳。」

本無品第十四 编辑

  須菩提白佛言:「諸法隨次無所著,諸法無有想如空,是經無所從生,諸法索無所得。」

  愛慾天子、梵天子白佛言:「弟子須菩提所說如是,怛薩阿竭教但說空慧?」

  佛言:「如是,諸天子,隨怛薩阿竭教。」

  諸天子問佛:「何謂怛薩阿竭教?如法無所從生,為隨怛薩阿竭教乎?」

  佛言:「如是,諸天子,諸法無所從生,為隨怛薩阿竭教;隨怛薩阿竭教是為本無,本無亦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怛薩阿竭本無,諸法亦本無;諸法亦本無,怛薩阿竭亦本無,無異本無。如是,須菩提,隨本無是為怛薩阿竭本無。怛薩阿竭本無住,如是,須菩提,住隨怛薩阿竭教。怛薩阿竭本無無異,本無無異也,諸法是無異,無異怛薩阿竭本無無所罣礙、諸法本無無所罣礙,怛薩阿竭本無、諸法本無礙,一本無等無異本無。無有作者,一切皆本無,亦復無本無。如是,怛薩阿竭本無不壞亦不腐,諸法不可得。

  「須菩提,隨諸法教,怛薩阿竭本無,諸法本無,等無異於真法中本無。

  「須菩提,隨怛薩阿竭教,怛薩阿竭本無,無有過去、當來、今現在,諸法本無過去、當來、今現在。

  「須菩提,隨怛薩阿竭教,怛薩阿竭本無,過去本無,當來本無,今現在怛薩阿竭本無等無異,是等無異為真本無。菩薩得是真本無如來名,地為六反震動。怛薩阿竭說本無,須菩提,隨怛薩阿竭教。

  「須菩提,不受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不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如是,須菩提,為隨怛薩阿竭教。」

  舍利弗言:「是本無甚深,天中天。」

  佛言:「是本無甚深,甚深!」

  當說本無時,二百比丘僧皆得阿羅漢,五百比丘尼皆得須陀洹道,五百諸天人皆逮無所從生法樂,於中立六十新學菩薩皆得阿羅漢道。

  佛言:「是六十菩薩過去世時,各各供養五百佛,佈施求色,持戒、忍辱、精進求色,禪不知空離空,不得般若波羅蜜、漚和拘舍羅,今皆取阿羅漢道。菩薩有道得空、得無色、得無願,是菩薩不得般若波羅蜜、漚和拘舍羅,便中道得阿羅漢道不復還。

  「譬若有大鳥,其身長八千里、若二萬里,復無有翅,欲從忉利天上自投來下至閻浮利地上,未至是鳥悔,欲中道還上忉利天上,寧能復還不耶?」

  舍利弗言:「不能復還。」

  佛言:「是鳥來下至閻浮利地上,欲使其身不痛,寧能使不痛不耶?」

  舍利弗言:「不能也。是鳥來,其身不得不痛,若當悶極若死。何以故?其身長大及無有翅。」

  佛言:「正使是菩薩如恆中沙劫,佈施求色,持戒、忍辱、精進求色,禪亦不入空,不得深般若波羅蜜、漚和拘舍羅,起心欲索佛道,一切欲作佛,中道得阿羅漢、辟支佛道。是菩薩於過去、當來、今現在佛所,持戒、精進、三昧、智慧,聞佛薩芸若,皆念求色,是為不持怛薩阿竭戒、精進、三昧、智慧。不曉知薩芸若,但想如聞聲耳,便欲從是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會不能得,便中道得阿羅漢、辟支佛道。何以故?不得深般若波羅蜜、漚和拘舍羅故。」

  舍利弗言:「如佛所說,念中慧菩薩離般若波羅蜜、漚和拘舍羅故,便得阿羅漢、辟支佛道。若有菩薩莊嚴事,欲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者,當黠學般若波羅蜜、漚和拘舍羅。」

  愛慾天子、梵天子白佛言:「般若波羅蜜難曉,難了,難知!欲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難得也。」

  須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羅蜜甚深,難曉,難了,難知!如我念是中慧,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易得耳。何以故?無所有,當何從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諸法皆空,索之了不可得當作阿惟三佛,索法無所得,無有作阿惟三佛,亦無有得阿惟三佛者。若有聞諸法空,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易得耳。」

  舍利弗謂須菩提:「如須菩提所說者,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難得也。何以故?空不念『我當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是法空設易得者。何以故?如恆沙菩薩悉皆逮。」

  須菩提言:「云何,舍利弗,用色逮乎?」

  「不也。」

  「離色法逮乎?」

  「不也。」

  「痛癢、思想、生死、識逮乎?」

  「不也。」

  「色本無寧逮不?」

  「不也。」

  「色本無有法逮不?」

  「不也。」

  「痛癢、思想、生死、識本無寧逮不?」

  「不也。」

  「離識本無有法逮不?」

  「不也。」

  「是本無使逮不?」

  「不也。」

  「離本無有法使逮不?」

  「不也。」

  「設是法不可得,何所法使逮者?」

  舍利弗言:「如須菩提所說法,無有菩薩逮者。佛所說三有德之人,求阿羅漢、辟支佛、佛,是三不計三,如須菩提所說為一道耳。」

  分漫陀尼弗謂舍利弗:「須菩提,說一道當問?」

  舍利弗謂須菩提:「須菩提所說一道,我用是故問?」

  須菩提言:「云何於本無中見三道不?」

  舍利弗言:「不見也。何以故?從本無中不可得三事。」

  須菩提言:「本無一事得乎?」

  「不也。」

  「云何於本無中可得一道不?」

  「不也。」

  「設是諦不可得者,故復說阿羅漢、辟支佛、佛。為如是說,道本無無有異。若菩薩聞本無心不懈怠,是菩薩會當得佛也。」

  佛言:「如須菩提所說,皆持佛威神,使若說是耳。菩薩聞本無等無異,心不懈怠會當得佛。」

  舍利弗言:「何等為菩薩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

  須菩提白佛言:「何等為成就於菩薩?」

  佛言:「一切人皆等視中與共語言,當善心不得有害意向,常當慈心與語不得瞋恚,皆當好心中心——菩薩當作是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