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旨敬抒管見上備甄擇摺

遵旨敬抒管見上備甄擇摺
袁世凱
1901年4月25日

為遵旨敬抒管見,上備甄擇,恭折縷晰馳陳,仰祈聖鑑事。

竊臣恭奉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上諭:著軍機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國大臣、各省督撫,各就現在情形,參酌中西政要,各抒所見。通限兩個月,詳悉條議以聞,等因。欽此。伏讀之下,欽悚難名。仰見皇太后、皇上宵旰焦勞,懲前毖後,咨儆百爾,一意振興,詔求嘉謨,訓詞深痛,薄海臣庶,感動奮發,靡不涕零。環球列邦,共睹共聞,當亦同深欽服。臣忝膺疆寄,渥受國恩,值此時艱,莫能補救,夙夜愧憤,無地自容,敢不勉效一得之愚,仰恭聖明採納。

臣維全局至重,庶政彌繁。當積重難返之秋,為改弦更張之計,因革損益,各有所宜。現或苦於人材之不敷,或絀於財力之不足,而又有浮議撓之,痼習蔽之,雖有良法美意,未易一概施行。臣權衡輕重緩急,通盤籌劃,其驟難興舉者,貴乎循序漸進,不可操切以圖;其亟須變更者,又貴乎明斷力行,不為龐言所動。核其要在於熟審治法,能慎始乃能圖終。探其本在於廣植眾材,能得人乃能行政。其餘理財講武,以次第施,因時制宜,興利剔弊,而成效乃可得而言也。臣愚慮所及,不敢為繁重闊遠之論,謹就言之易行,行之易效者臚列十條,敬為我皇太后、皇上陳之。

一、慎號令。

编辑

號令者,國之大權,臣民之所欽仰也。必精審詳度,計天下實可遵行者,而後毅然出之,決無反汗,期在必為,始可風動四方,日臻上理。倘不慎之於始,或發一號而窒礙多端,勢將半途中輟。或施一令而流弊叢出,又將易轍而行。甚或破除積習,不便貪庸,群起撼搖,多方阻格。持之不堅,終將廢置。迨號令頻更,眾情疑惑,遇有善政,亦且相率觀望,視若具文,不肯力行,安能收效?現值國家變通政治之初,號令所頒,中外竦企。竊以為事欲經久,先在於法可通行。在朝廷博采旁咨,群策輻輳,凡遇臣工條陳事件,自必詳加討論,擇善而從。然言之匪艱,行之惟難。設其中尚有應待推究之端,似宜飭將該條陳發還上言者明白詳復,或發交資深望重諸疆臣妥議具奏,內外合謀,不厭精詳。迨至稟承廟謨擇定施行,便成萬鈞不移之勢,無論如何為難,亦必堅持定見,始終不渝。臣下知其無可遷延,無可規避,自然奉行惟謹,奮力圖功。於是明定賞罰,以示鼓勵;限定歲月,以立程期;嚴申考成,以核功過。勤者有不次之擢,惰者無或貸之刑,庶人知勸懲,而百廢不難俱舉矣。

二、教官吏。

编辑

人才登進,向重正途,究之釋褐2之初,用非所學,類多嫻於文藝,拙於政事。又自咸同軍興而後,保舉捐納,階進日多,流品益雜。京員半受成於胥吏,外官恆借重於幕友。不但通達時務、干濟世之變者百無一二,即求其能稱職守,瞭然於分內應為之事,亦甚難其人。似亟須有以教之。擬請在京師設立課官院,簡派明達王大臣督其事,由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各衙門,精選品學敦實,才識明通者入其中,分延教習,課以本國史學、掌故、政治、律例以及各國約章公法。一切西政、西史,各就性之所近,學之所習,分門別類,各專其業,嚴定課程,考其殿最。其優異者,即按其所執之業,而試以所宜之事。其志趣遠大者,或派令出洋遊歷,以驗其造詣而求其精實,回華之後,優予獎擢。並請飭下各行省,分設課吏館,專就吏治、時務、交涉等項,擇要輯書,發令候補人員學習。按月扃考,擇其連取優等者,酌予委用。不過一二年間,京外官吏,皆知講求實在經濟,臨事因應,自易措手。方今時艱日亟,需才孔殷。若待學校大興、人才輩出之後,方使之蒞官任事,勢必有所不及。但就現有之官吏,設法造就,俾皆成為有用之材,彼既無廢棄之憂,則鼓舞興奮,收效必速。濟急之方,莫先於此。

三、崇實學。

编辑

百年之計,莫如樹人。古今立國,得人則昌。作養人才,實為圖治根本。查五洲各國,其富強最著者,學校必廣,人才必多。中國情見事絀,亟思變計,興學儲才,洵刻不容緩矣。擬請飭將京師本有之大學堂認真整頓,竭力擴充。並飭下各行省厚籌經費,多設學堂,或仿照各國學校章程,區分等次,依次推廣。務使僻壤窮鄉,皆有庠序。擇中外有裨實用之各項書籍及各國著有成效之各種學術,延師講授,分門肄習。但目前師資無多,惟有譯書之一法,最為便捷。似宜專派大員,考核各國書史,其已經譯出者多刊廣佈,其未 經譯出者,精選譯員譯成漢文。一面分咨出使各國大臣,隨地購書,選擇咨送。近年來日本譯書甚多,而洋人之久在中華者亦多有譯本,均可蒐羅印證,彙集成編,發交京外各學堂循序講貫,以期學術一律而免分歧。並可酌聘洋員,為之教習。迨所學漸有門徑,再分別資遣出洋,以資歷練。將見風行海內,而才彥不難蔚興矣

四、增實科。

编辑

夫當世無深明大事之人,故人才今不如古;當世無博達時務之人,故人才又中不如外。然近日取士,如必廣求兼通古今中外之人,非但無此本末兼賅之士子,恐亦無此體用兼備之考官。雖立法極其精詳,勢必有所不行,即勉強行之,亦終於有名而無實。舊學似暫宜量為變通,舊科仍按期舉行,不必一旦全廢,但將各省歲科鄉會各試取中定額,先行核減二成,另增實學一科,即將舊科所減之額,作為實科取中之數。擬請先飭沿海各省如南北洋、兩廣、閩浙各督臣會同妥議條規,按中西各學分門別類,募考實學。各省風氣不一,暫不必拘定籍貫,亦不必分省限額。薈萃聚考,先彷彿童試規模,由該督臣等精選試員,認真校試,擇優異者作為附生,再定期複試,取中者作為舉人,再咨送禮部。由禮部會同總理衙門遴調試員,並奏請簡派考官訂期會試,中式者為進士。但各試雖皆以經濟時務為重,亦必須能明四子書大義及有宋諸大儒理蘊,方准取中,以免趨末忘本之弊。成進士後,一體殿試,試以時務策論,不拘格式,不避忌諱,恭呈睿定,賜以出身。內用者各就所學專門,分法六部觀政。其精通各國語言文字及熟諳各國政要者,發交總理衙門、出使大臣差遣;外用者發交各省督撫分別委用,並由各堂官、使臣、督撫等認真察看,一年期滿,出具切實考語甄別,不准視為具文。倘有品行不端、心地難信者,隨時參革。其舊科中額,每次遞減二成,實科遞增二成,以六成為度;使士子知所趨向,爭自濯磨,皆漸勉為有用之材,以求奮於功名之路。迨三科之後,學堂中多成材之士,考官中亦多實學之人,即將舊科所留四成帖括中額概行廢止,一併按照實科章程辦理。而實科亦不必另行一途,仍舊各省一律舉行。如此逐漸轉移,而士風不難丕變矣。

五、開民智。

编辑

中國腹省風氣未開,士民囿於一隅,每至寡聞鮮見,一遇洋人,非存畏避之心,即起仇視之意。畏則甘受欺侮,仇則激生釁端。且於敵情國勢,物產民風,窺察無從,隔膜必甚。亟須啟其智慧,廣其見聞,始可期彼此相安,兼可益民商生計。而開民智之法,各國重在報館。惟中國各報館,大半有文無行之士,作姦犯科之徒,依託洋商,影射煽惑,跡其張為幻,幾使官家無之如何。似宜通飭各省,一律開設官報局。報端恭錄諭旨,中間紀載京外各省政要,後附各國新政近事以及農工商礦各種學術。遴派公正明通委員董司其事,由省局分發外邑村鎮,俾各處士民均得購覽。並申明報律,將一切雌黃不經之說,暨干犯忌諱之詞,概行禁除,專以啟發民智為主,庶幾風氣日辟,耳目日新,既可利益民生,並可消弭教案。迨官報盛行,購閱者眾,且可抵制各處託名牟利之洋報。縱各洋報館未能一概禁閉,而銷售漸滯,主筆者自有戒心,亦不敢再逞無稽之談,以惑民聽而亂人意矣。

六、重遊歷。

编辑

春秋戰國之世,晉文在外,晉悼游周;趙武靈入關而瞰秦王;滕文公過宋而見孟子,皆不憚遠涉,視為故常。至於會盟之役,國君親行;聘問之使,親貴並遣,征諸往策,不可勝數。固以敦交鄰之誼,亦以察與國之情。近今泰西各邦,儲君親王,遨遊列國,尤為習見,揆其用意,實於古合。擬請簡派王公,分赴外洋各國,慎選留心時務之京朝官隨從遊歷,考究各國政治、學術、風土、人情,既資以廣見聞,亦藉以覘敵勢,濡染既久,智慧日生。外洋情形,均得要領,回國任事,自善措施;遇有交涉,更無難於因應。各國見我風氣日開,必漸見引重親近。且彼之底蘊,已為我所洞悉,亦可稍戢橫暴,不致任意欺凌。至京師各衙門人員,如有情願出洋者,准其報由總理衙門詳加考察,實系志趣正大,才堪造就者,亦可在出使經費項下,酌予川資,遣詣外洋遊學。回華後切實考詢,視其所得之淺深,以判優劣,而定黜陟。倘若親貴中有以海外風濤為慮者,不妨先赴日本或中國通商各埠,就近遊覽,亦足以通知時局,稍識洋情,未始非成材捷速之一途。

七、定使例。

编辑

各國凌我貧弱,遇事要挾,惟在辦理交涉人員善為因應,以免失機僨事。是出使人員,關係絕重。查各國使例,英為最善。公使一途,重諳交涉;領事一途,重習商務。雖統名為使員,而其中實隱有區別。凡膺出使之任者,必為其政府所素信,及洞悉各國情事,始可充選。抵任後考究該國風土、政治,一切利弊與其意向動靜,隨時刺探,據實報明本國。職掌既重,任用尤專。其階資遷擢,率不外乎本途,類由書記、翻譯、參贊以次考功遞升。常有數十年不離一國,亦有終其身專膺使命者。按其年限給假休息,差俸仍舊。有 時外(交)部缺員,亦由使員內選調任用。故內外情通,洋務嫻熟,交際之間,應付咸宜,而本國利益,在在均佔先著。中國遣使,向無專途,隨帶人員,尤多冗雜。而任滿受代,永難熟悉,似宜精選使才,先令在總理衙門當差,稍加歷練,再因缺派往各國。其隨帶各項要差人員,均由總署在於實科登進之各司員內考取派充,概不准隨意攜帶,亦不許無故調換。自使臣以下,均以久任為主。有時使臣易人,而所屬各員,仍可照舊供差。仿照英例,立限給假休息。總署需員,亦分別堂司在使員中調用,庶總署使員,聯為一氣,呼吸相通。任久職專,情形透徹。遇有各國事案,自可算無遺策。且使員得人,敵情瞭然,既有詭謀,亦得以預為防範。使該員並可藉其土著,嗾囑煽動,使他國與我為敵者,互相疑忌,藉以緩我禍機;又可相機聯絡,以分敵國之勢。其中無形之作用,裨益良多。

八、辨名實。

编辑

京外各官,祿入素薄,每不足以資贍養,而經理財賦釐稅各差缺,率視為肥美之區,委之者名為調劑,任之者善於中飽。積習成風,牢不可破。而名實之混淆甚矣。夫薪俸之獲,自公家者有限,而贏餘之入私橐者無窮。推究其故,皆由無以養人之廉,遂亦無以禁人之貪耳。然此風不除,終難核實。雖欲振興百度,力圖富強,恐一法行而人皆緣法為奸,利尚未興,弊已先伏,欲治之成,其道無由。似宜將京外各官廉俸,從優釐定,計足以資事畜養。又量差缺之優絀煩簡,酌定經費以資辦公。其散職冗員,無所事事者,分別裁併,節其薪俸以供挹注。而經手理財人員,不妨格外從優以杜侵蝕。此外凡財賦釐稅所入,涓滴之微,錙銖之細,亦必列為公帑,不准稍有損耗。蓋明予之千金有所不吝,而暗取之絲毫在所必嚴,有坐贓者盡法痛懲不貸。果能事事核實,不但賦稅可期倍增,即將來仿行各國興利致富諸法,亦可期有成效。綜核名實之道,必當以此為先務。而理財得失,關鍵亦即繫於此。昔原憲辭祿,孔子止之;聖人之用心,其必不肯導人以貪也明矣,蓋慮遠思深而維持者大矣。

九、裕度支。

编辑

各國財政,途徑紛繁,大要在採礦產、造鐵路、興商務、通貨幣及一切生財之道。凡利國利民者,靡不竭力經營,官吏提倡之,保護之,而又昭示大信,歷久不渝。故上下交孚而利源日辟。其稅則綦重,名目亦多,如人口、間架以逮印花之類,莫不有稅。然其教民、衛民並為民代謀生計,實屬無微不至。又事事核實,推誠布公,故重取於民而民不怨,多為之名而民不擾。近年來路礦郵政諸務,中國皆已舉行,而收效尚需時日,非目前所能取濟。似宜亟興商務,以保利權而厚民生。現各省亦多有設立商務局者,不過具文,無裨實濟。蓋由官尊商卑,上下隔閡;官視商為魚肉,商畏官如虎狼,局所雖多,徒滋紛擾。如欲切實整頓,必須辦理商務者掃除在官習氣,是官商一體,情意相通,並在各商萃聚之處,設立商會,分舉董事,經紀其間;遇事聯絡聲勢,通力合作,以與洋商相角逐。有害則官為除之,有利則官為倡之,其有抑制凌鑠者官為保護之,其有財力不逮者官為助成之。辦理商務人員,又須常歷各口(岸),隨時接見諸商,討論中外商務情形,訪詢利病,相機興革。又須與出洋人員,互通聲息,協籌合謀,始可日有起色。至洋人以銀元暢行內地,而中國以寶銀反覆熔鑄;人(家)享大利,我受耗損,所虧甚巨,流弊實深。似宜亟照迭次議定成法,通飭各省購機設局,趕造銀元。每元通按庫平(銀)一兩制造,小者遞減。務使天下一律,不得有參差攙雜之弊,並可造紙幣以輔行之,設官商合辦銀行以流通之。其解部放餉各款,均依次改用銀幣。但能辦理得法,士民見信,則鑄錢之提減成色,銀行之出入子母,紙幣之現存騰挪,自可周轉不窮,坐獲厚利。至各國稅重且繁,欲仿行之,先宜慎擇。擬請飭下出使大臣,訪查各國稅章,擇其裕國而不病民,可以推行中國者,匯錄奏聞。再發交各疆臣,各就地方情形會議增減,以期行之無弊。迨利源日拓,庫帑日充,然後因富求強,勢自順而事自易矣。

十、修武備。

编辑

各國士農工商兵,均有專學,而兵學尤重。蓋諸強國犬牙交錯,勢均力敵,各懷吞併,亟圖自保,不得不競修武備。往往窮通國之全力,殫數十年之經營,竭千萬人之智巧,以切究而精求之。又互相師法,兼長棄短,日新月異,幾無止境。故能出奇制勝,美備聿臻。考其兵事之根原,大都植基於學校,凡軍中應用之物、應有之義、應知之理,無不逐一講求。將皆知學,士皆素練,茲其所以強也。中國兵事,本無專學,應試士子,向取弓、矢、刀、石;用之今日,既非所宜,而營兵之執持槍炮者,又多不知運用理法。將弁半 起家於卒伍,但憑血氣,絕少謀略,斯其所以弱也。似宜通飭各省,多設武備學堂,廣儲將才。凡中外兵法、戰法、天算、輿地、測繪、器械以及技藝、工程各學,均須切實講習。其南北洋各省學堂原有之生徒,業經學有規模者,即仿照文場實科取士辦法,酌減各省武試定額二成,移作武備生徒中額。每次按成遞互增減,俾天下挽強引重之士,皆變為技精略裕之材。而武試舊科,亦將不廢而自廢。至各省軍政,必須劃一。擬請簡派知兵大員,詳訂營制操法及選將募兵各條規,請旨頒發各省遵照辦理。隨時特派大員分往查閱,嚴定賞罰,不稍假借。又宜分調各省軍營弁目,按省份之大小,定人數之多寡,以二百人至五百人為率,萃集一處,遴派大員,督率訓練。擇武備切用學問,分別教授二三年後,稍有成規即遣回原省轉相授受。再另調新班,更番輪練。各省操法,自易一律,遇有調發,亦易收指臂相使之效。至器械為士卒之衛,固貴精利,尤忌參差。現新約將訂,增購軍火自屬為難,然既不能取資於人,即當反求諸己,斷不可因噎廢食。似宜飭下向有製造各省,重資募匠,先講求鍛鍊鋼鐵各料之法,再仿造機器,逐漸推廣,以制軍火器械。考定一式,俾免歧異。各省需用,備價購取。如有粗窳等弊,准由購取省份指實嚴參,追回原價。但能實力興辦,多方獎掖。華人技巧,不讓西人,且華工之餬口外洋者甚多,亦可設法招徠優豢器使。國家懸的以求,士民望風奔赴,將見良工巧匠,輻輳並進。行之漸久,考之愈精,必不乏精械利器以供捍衛之用。惟司其事者,必須慎選精通製造理法,而又性情堅定、不憚煩難者為之,方可提綱挈領,始終經理,以底於成。自強之要,不外是矣。

以上十條,雖皆卑無高論,務期切而易施,敢竭愚忱,恭應明詔。抑臣更有進者,中國自甲午以來,積弱甚矣。復當大釁,創巨痛深,財絀力殫,益貧益弱。憂時之士,咸慮不支,臣獨以為未也。在昔越王勾踐,困辱備嘗,生聚十年,卒雪大恥。近世普法之戰,法幾不國,經營未久,復抗群雄。日本一島國耳,幅員不及我之三省,明治維新遂成望國。況我中國土地之廣,人民之眾,物產之饒為萬國所不逮,果能切實整頓,力求富強,取人之長,補我所短,行見事半於人,功效倍之。伏願我皇太后、皇上兢業一心,恢張百度,行之以漸,不責近功,持之以恆,不搖定見。斯治安之理已得,即強盛之效可期。臣至愚極庸,愧不能上分主憂,下裨時局。然而天良具在,忠憤難忘,惟有勉殫血誠,力圖振作。尤當凜遵公爾忘私、實事求是之聖訓,以時時儆於厥心,冀可稍答高厚生成於萬一。

所有遵旨敬抒管見,上備甄擇緣由,是否有當,謹恭折由驛縷晰馳陳。

伏祈皇太后、皇上聖鑑、訓示。謹奏。

臣袁世凱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