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迦羅越菩薩行經

郁迦羅越菩薩行經 西晋
譯者:竺法護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编辑

西晉月支國三藏竺法護譯

上士品第一 编辑

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祇樹之園給孤獨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慈氏菩薩、軟首菩薩、除惡菩薩、光世音菩薩等五千人俱。

爾時,世尊與無央數百千之眾圍遶說法。

於是舍衛大城中有豪長者名曰郁迦,與好憙長者、好歎長者、善施長者、有量長者、所樂長者、常名聞長者、施名聞長者、有名聞長者、善財長者、遵行長者、給孤獨長者、賓祁長者、寵具足長者、審量長者俱,一一長者與五百眷屬共出舍衛大城,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遶佛三匝,却坐一面——皆志大乘,殖眾德本,悉有決於無上正真之道。

於時郁迦見諸長者正士之會,承佛威神,從坐起,整衣服,叉手長跪,白佛言:「願欲有所問,唯天中天以善權方便哀為解說。」

佛告長者:「所欲便問,吾當發遣,令汝歡喜。」

郁迦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無上正真道意,問佛無數之慧,學於大乘、願住大乘、勸助大乘、乘於大乘、解了大乘,請一切人等安一切、救護一切,為大乘鎧,其未度者我當度之、未脫者我當脫之、未安者我當安之、未般泥洹者我當令般泥洹,我當除一切人之重擔。志願無上之僧那,見無量生死、諸惡瑕隙,心不穢厭,無央數劫周旋塵勞,其心不捨。若求菩薩道,在家、出家欲具足佛法,善加哀於諸天人民,以此大乘將養一切,不斷三寶之教,久住於一切之智,欲具足此慧。唯願世尊說居家菩薩戒德之法,諦行如來教至不退轉成無上正真道,今世後世所至之處與眾卓異;及出家菩薩棄捐愛慾,篤信守道,剃除鬚髮,去為比丘,樂受禁戒,行法、行善、行正。唯,天中天!居家菩薩所住云何?其出家者所住云何?」

佛告郁迦:「善哉善哉。長者!乃能發意廣問如來如此之義。長者!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解說居家、出家菩薩戒德精進所積之行。」於是郁迦受教而聽。

佛言:「長者!若有菩薩居家修道,當歸命佛、歸命法、歸命僧,以自歸之德求於無上正真之道。

「長者!居家菩薩云何歸命佛?我當具足佛三十二大人之相,諸所作為、善本功德積無央數,願常行精進為三十二大人之相。如是,名為歸命於佛。

云何為歸命法?奉事法教、敬受於法、解法妙義、好法、樂法、歸法、志法、導御法、護持法、住於寂法、鼓法僧、住法行、在所行法、為法務、說法界法力、為法住、行法施、求法寶,我得無上正真之道最正覺時,當為諸天世間人民開度說法。是為歸命法。云何歸命於僧?居家菩薩若見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若弟子、若凡人,皆當敬侍,瞻待如禮,卑順遜言,不為狐疑。宗奉供養承正行之眾,每心念言:『我得無上正真之道最正覺時,當為諸天、人民、一切成弟子眾當為說法,有恭敬意,不為輕慢。』是為歸命於僧。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有四事法行歸命佛。何等為四?一者、志習佛道,二者、以等心施,意無偏邪,三者、不斷大悲,四者、心不樂餘乘;是為四居家菩薩為歸命佛。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有四法行歸命法。何等為四?一者、與正士法人相隨相習,稽首敬從,受其教勅;二者、一心聽法;三者、如所聞法為人講說;四者、以是所施功德願求無上正真之道;是為四居家菩薩為歸命法。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有四法行歸命僧。何等為四?一者、已過聲聞、緣覺之乘,意樂一切智;二者、其有以飯食布施者以法教喻;三者、以賢聖解脫導不退轉眾;四者、不以弟子之業功德解脫為解脫也;是為四居家菩薩為歸命僧。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見如來,心念求佛,為歸命佛;聞說法,心念法,為歸命法;見如來賢聖之眾,意念佛道,為歸命僧。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欲具足願布施為歸命佛、用護法布施為歸命法、施已願求一切智為歸命僧。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為上士行,不為下士行。何謂上士?如法於財不以非法,以正法不邪,不務於邪、奉行直業、不嬈他人。布施說法,念於財物為非常想,多為善事,孝養父母。常好布施,以等稟與門室親屬、知識交友、人客下使,教以上法。所為如法,棄捐諸擔,及為一切却五陰擔,常志精進,令諸擔不起,令不學弟子緣覺之乘,開導誨授無厭足人。於身所安為念非常想,欲寧一切,若有利、無利,若譽、若謗,若有名、若無名,若苦、若樂。已過世間之所有法,心無憍慢,不著貧富、不著財利、名譽、苦樂。如世法行行於正法,審住正諦,護於道家,救助淨行,正住佛道,却諸瑕穢。常有等心,具足所願、亦令他人具足其願,不捨所行、令人亦爾,所作究竟,無有猶豫、常有反復。所建輒善,見貧窮者矜濟以財、恐懼者為無畏救、愁憂者慰除所患、羸劣者喻使忍辱、豪強者令無憍慢、貢高者令不自大。奉敬尊長,諮啟舊德,親近博智,請問方術以悟其疑,常為直見,心無諂偽。等哀一切,行無適莫,無有害心,不別種性,無所悕求,堅住一心,好尚精進。與賢聖會,思自修立;見非賢者,為設大哀。住於慈悲,復慈於法,等心見,無師、法自放恣者,如所聞法為解開導。聞已思義,於諸愛欲伎樂之樂為非常想、不惜身命念如朝露想、計財如幻泡想、眷屬為仇怨想、婦子男女為無黠地獄想、一切所受為苦想、舍宅產業常為遠離想、所求索為善本想、家室為種想、親屬知識為地獄傍想、晝夜無異為等想。身無要當行要、命無要當住要、財無要當令要。何謂身要?能勞來,於人恭敬承順,是為身要。若令善本不減、使功德常增,是為命要。於諸法無所受,不著財、能布施,是為財要。

「長者!居家菩薩以是比像而立家地,是為上士居家行也。不失如是無所著等正覺之戒則為至誠,所為如法,不轉不退於無上正真道。

戒品第二 编辑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當受五戒:一者、不樂殺生。手不得持刀仗、瓦石有所擊害,不嬈他人,等心於一切,常有慈心行。二者、不樂犯不與取。自於財物知足,不貪他人財,遠離諛諂、無黠之事,自知止足,不著他有,草、葉、毛、米,不犯不與取。三者、不樂邪婬。自於妻室覺知止足,不犯外色、不當念婬,計習婬妷致為甚苦,當護於自。當作是觀:自於妻起想便察惡露,常懼欲塵,不當私心習著於欲,用是令人近地獄道。於身起想不為奇雅、意不為安,當令立願:『令我後不習婬欲,何況念欲與共合會?』四者、不樂妄語。所言至誠、所說審諦、所行如語,不兩舌、不增減、無失說,當行覺意,如所聞見說護於法,寧失身命終不妄語。五者、不飲酒、不樂酒、不甞酒。當安諦性,無卒暴、無愚、不定,心意當強、當安詳念,施諸所有調御無義者。若施與人酒,當作是念:『是為布施度無極時也,隨人所欲,不斷其僥。願令我所作所施酒,受者令智慧意志住施不亂。所以者何?菩薩為具足一切布施度無極。』」

佛言:「長者!居家菩薩如是施與人酒,於法無有罪也。居家菩薩持是所戒功德願為無上正真之道,當善護是五戒,為上精進。若有鬪變,解令和合。不當剛強,語當吉祥,所言具足而不兩舌、所說如義不為非法、所語輒善不失慈心、所言如語而不可動。斷諸勤苦,無傷害意,以忍辱之力乘僧那涅之鎧,當為正見、遠離邪見,其所施與無所適莫。

醫品第三 编辑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所在郡國縣邑居止,當以法護於郡國縣邑。其無信者,教令有信;無恭敬者,教令恭敬;其無智者,教令有智;其不孝父母、不顧義理者,當教以法,忠孝尊老,奉行精進,志在修謹;其少智者,教令博聞;貧窮者,教以大施;無戒者,教令持戒;恚怒者,教令忍辱;懈怠者,教令精進;放恣者,令護一心;邪智者,令住正智;病瘦者,給與醫藥;無護者,為作護;無所歸者,為受其歸;無救者,為作救樂。解導人一切如事為作法護,假令一人墮惡道者,居家菩薩當為一反,若二、若三、至于百反,教住善法及復住異種種善德。居家菩薩當為一切建立大哀,堅住於一切智、被僧那之大鎧,當作念言:『我當度脫難解弊惡、難開寤人,然後乃取無上正真之道。我心如是,不為直信、無諛諂人、又無偽慢、戒法完具、有德之人被大僧那之鎧。我用是聞法不受行人故被僧那之鎧。願令我常精進,使諸癡冥見我歡喜。』菩薩所止處當審諦,無令妄橫。假令一人有橫墮惡道者,彼菩薩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有大過矣。用是故,居家菩薩在家修道,常當被是僧那之鎧,願言:『我當令所在郡國人民無有墮惡道者。』譬如郡國縣邑有良醫,假使一人橫死,其醫於諸人有咎。菩薩亦如是,所在郡國縣邑居止,不念救護諸人,若令一人有墮惡道者,其菩薩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有咎也。

穢居品第四 编辑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當別知在家污穢之事。當作是念:『何以故名為居家?斷諸善根本,是名居家;不護尊品、諸功德,是名居家;居諸不善塵垢、居諸不善之想、居諸不善之行,常與不調良,無寂、無法,令無一心,剛強惡人共會,是名居家;從是當為弊魔所得便,是名居家;居婬、怒、癡,居諸塵勞、勤苦之法、世俗雜事,常不得令善本具足,是名居家;住止此中,所不當為而輕作之,慢不恭敬父母、尊長、眾祐、沙門、梵志、道士,是名居家;樂於愛欲,不懷憂苦、愁泣、諸不可意,名居家;懷來牢獄、瞋諍、無和、變訟、罵詈,是名居家;不能積善、壞諸德本,所不當作者而妄為之,諸佛正士弟子所不歎也,是名居家;用住此中令人墮惡道,用住此中令人歸婬、怒、癡之恐懼,是名居家;不得護戒品、為捨定品、不得行慧品、不懷來解品、不起度知見品,是名居家;住此中者,著父母、兄弟、妻子、親里、知識、交友、眷屬、朋黨恩愛之憂,不知厭足,如眾流歸海,是故名居家。從是污染貪餮起思想無志,居家多有貪想、諸惡愁憂無有絕極、居家恩愛會如美食雜毒、居家從本苦怨像如知識、居家多妨廢賢聖之正教、居家常有鬪訟。用眾事因緣故,居家多貪求豪慕貴、常為善惡事。居家為無常、不可久,為敗壞法;居家為勤苦,常有所求、貪諸所有;居家為常有惡心,現刀仗如怨家;居家為無我所受,故令展轉;居家為不淨潔,自現清白;居家如畫綵色,為但現好,疾就磨滅;居家如幻所化,無有我而好往來聚會;居家譬如須曼華,適起隨壞,多所求故;居家為如朝露,日出則墮,但有死憂;居家為如父母,樂少憂多;居家為如羅網,常憂色、聲、香、味、細滑法;居家如鐵觜鳥,但憂不善之想;居家為如毒蛇,憂說諸事;居家如火燒身,用意亂故;居家常畏怨敵,謂五賊、冤家、惡子故;居家為少安隱、不得度脫,用無等故。』如是,長者!居家菩薩當別知在家為穢。

施品第五 编辑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當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多為諸善。當作是念言:『所施者為是我所,在家者為非我所;施與者為要,在家者為無要;施與者為後世安,在家者為後世苦;施與者為無畏備,在家者為憂守備;施與者無復護,在家者為警護;施與者為愛欲盡,在家者為愛欲增;施與者為無所受,在家者為有所受;施與者無復恐懼,在家者為有恐懼;施與者為成佛道,在家者為益魔官屬;施與者為無盡,在家者為非常;施與者為守樂,在家者為守苦;施與者為斷欲塵,在家者為增欲塵;施與者為大富,在家者為大貧;施與者為上士行,在家者為下士行;意無所念、無所受,施與者諸佛所稱譽,在家者為強項人所嗟歎。』如是,長者!居家菩薩所施與如此為要行。

「若見乞者當起三念。何等為三?一者、以善知識想待,二者、令得佛道想,三者、令後世大富想,是為三。復有三念。何等為三?一者、除慳貪、嫉妬想,二者、所有念布施想,三者、不捨一切智想,是為三。復有三念。何等為三?一者、所作安詳為如來想,二者、降伏魔想,三者、不望報想,是為三。復有三念:一者、見貧乞窮匱者為開道化授想;二者、行四恩,不捨恩想;三者、終始無有邊幅,受生死想;是為三。復有三念:一者、離婬妷想,二者、離瞋恚想,三者、無愚癡想,是為三念。所以者何?長者!居家菩薩見乞匂者,婬、怒、癡即為薄。云何為薄?慈心布施,無所愛惜,婬即為薄;若於乞人無恚恨意,瞋怒即為薄;若布施願為一切智,愚癡即為薄。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見乞匂者六度無極即為具足。云何具足?若布施與人,不念受者、有所取,是為布施度無極;心不憂佛道,是為持戒度無極;見乞匂者不恚怒、無害意,是為忍辱度無極;心不念:『若施人食,然自飢乏。』強割情與不違施心,是為精進度無極;若施乞者每無厭足,歡喜不悔,心意喜悅,是為一心度無極;施於一切法,無所著、亦不想報,是為智慧度無極。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當遠離世八法,不慕世之財利及妻子、舍宅、奴婢、珍寶、諸利,意無所著,亦無歡喜、亦無愁憂,一切所有無所貪慕。當行法念,當作是觀:『父母、妻子、舍宅、奴婢、下使,從是欲者令我起苦樂因緣想,此非我類不為用,願常精進。用是等故,令益諸惡事,今現在世共會快樂之等,後世則為苦黨。我當疾求其輩類——謂布施、持戒、智慧、精進——無有放逸,懷來佛道,具足善本。此為是我之等類也,我所求索但求是願耳,寧失身命,不為妻子男女犯眾惡也。』

「長者!居家菩薩在家修道,見婦當有三念。何等為三?一者、非常想,二者、無所有想,三者、無所受想,是為三。復有三念。何等為三?一者、今諸歡樂之友非後世友;二者、常精進,奉行出入守意,是為等友;三者、此為安隱等,不為苦輩;是為三。復有三念。何等為三?一者、不淨潔想,二者、瑕穢想,三者、臭惡想,是為三。復有三。何等為三?一者、羅剎想,二者、反足却行安鬼神想,三者、但有色想,是為三。復有三。何等為三?一者、難飽足想,二者、墮落想,三者、無反復、無止足想,是為三。復有三。何等為三?一者、惡知識想,二者、貪著想,三者、妨廢梵行、清淨想,是為三。復有三。何等為三?一者、墮人於地獄想,二者、墮人畜生想,三者、令生餓鬼想,是為三。復有三。何等為三?一者、恐懼想,二者、有有想,三者、受取想,是為三。復有三。何等為三?一者、無我想,二者、無受想,三者、遠離亂想,是為三。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所念當作是想,觀其妻婦不當貪愛,於子若有重愛之心不重餘人。當以三事自呵諫其意。何等為三?一者、佛道為等意,無偏邪意;二者、佛道等行,無偏邪行;三者、佛道以一法行,無若干行。當以是三事自諫意。若見於子,計如仇怨,不為善知識。所以者何?用是故,令我離於佛種善知識益。當以好心念於如來,持諸所有愛子事用,起慈哀於一切人,以自愛身之德用哀愛一切。當作是念言:『一切是我子,我亦為一切作子。於是無有家室親里,往來周旋所生處反更為怨家。願令我所行所作無有善知識、亦無惡知識。所以者何?若有善知識,增益愛欲之想;若有惡知識,一切無復愛欲。我常欲自調其心令無所著,常行一切法,入一切行。作邪行者墮邪事、為正行者得正事。以是故,願我莫有邪行,於一切作等心行,我所學願願入一切智。』

「如是,長者!居家菩薩不著諸所有,亦無所受、亦無所貪,亦不染愛欲、亦不起、亦不令無所起。居家菩薩若見乞匂者來,所施乞者當云何?心當作是念言:『我持是物布施,會當得律行、除婬妷、生死憂、入正;我所持物布施,死時為善死;我用諸所布施故,臨壽終時歡喜,無悔恨心。』若復心念不能作惠施,見乞者當起四念。何等四?一者、意為羸劣其功德少;二者、是我之罪,於是大乘心不得自在興立布施;三者、適發意行所見用任我故,當忍辱施與於人;四者、願令我所作具足是願及一切人當曉喻乞者。

「長者!居家菩薩若離世尊教——無有佛起、亦無有說法者、亦不見賢聖僧——便當遍念十方一切佛。是諸佛本行菩薩道時皆行精進,然後得佛,具足一切佛法。念是一切佛已,當勸助如是,晝夜各三。淨其身、口、意已,行等慈,念諸善本,遠諸所有,當有慚愧,以諸功德本自莊飾。其心清淨令人歡喜,信意樂於佛道無有亂,所作安諦恭敬,斷諸貢高、憍慢。當諷誦三品法經,棄一切諸惡行、悔過,以八十事一心勸助諸福,具足相好。當轉諸佛法輪、勸助諸佛轉法輪,以無量行自受其國,壽不可計。

「長者!居家菩薩當行八關齋。持是齋戒功德,梵行清淨沙門,行菩薩善本。與諸戒具道沙門、梵志相隨,恭敬奉事,不得見惡,索其長短。若見犯戒比丘,當敬事袈裟:『此為是世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袈裟,戒、三昧、智慧、解脫、見慧當為袈裟。』作禮其袈裟已,離一切淫塵,是為諸賢聖神通之法。念是以後,益恭敬此比丘,當於是比丘起大哀:『是惡行,犯是戒行非善戒。是佛法寂定、調柔,有智入如來法門作沙門,不寂定、無調柔非賢者行,為常勤苦。』如來言:『無戒、不學者,不當輕易。』所以者何?非是其人過也,是淫塵之咎,用愛欲見不善本態。佛法有哀護,若能覺了是淫塵念空,便可得第一道意,可得作平等忍。所以者何?智慧能壞愛欲。

「世尊言:『人不可輕妄,平相不可限。』所以者何?欲平相人則為平相如來,如來所知非我所究,如是,於彼不當作惡心,取其長短也。

禮塔品第六 编辑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入佛寺精舍,當住門外至心作禮,然後當入精舍。當作是念言:『是為空寺,無境界、無有想、有願,為慈悲喜護居寺、為得平等所居。』自念言:『我何時當得如是居寺出塵垢之居?』在是居得十五日會說戒,當新當念起沙門意。無有菩薩在居家得最正覺者,皆出家入山、閑居巖處得佛道。所以者何?居家為垢居,出家者智者所稱譽及恒邊沙等諸佛。我當一日為祠祀、布施一切所有,起意出家學道爾已,乃令我意歡喜耳。所以者何?無信人、無反復人,盜賊、屠魁、羅邪、吏民亦布施,薄不足言。我以戒、智慧為上,慈心見、恭敬、不惜身命,用一切故,我亦當奉行如來戒,令究竟得無上正真道最正覺。為一切作佛事、作如來,未般泥洹者令般泥洹。便當入精舍觀諸比丘僧行:何所比丘為多智者?誰為解法者?誰為持律者?誰為住法者?誰為持菩薩品者?誰為閑居行者?誰為分衛者?誰為服五衲衣者?誰為知止足者?誰為獨行者?誰為坐禪者?誰為大乘者?誰為精進者?誰為典寺者?觀一切比丘僧行已,皆當以等給足施與,不當有異心行,何況近聚落行者——近聚落者亦當問訊,當往至於聚落?「若有比丘無衣鉢者,若病瘦無醫藥者,當給足當等心與,莫使有怨望意。所以者何?於世間皆有求安隱事,益當護凡夫之意甚於阿羅漢。所以者何?凡夫事有怨望,阿羅漢無怨望故也。與多智比丘共相隨,聞其所說當受學之;與解經者相隨,聞其所解當受學之;與持律家相隨者,解知罪垢當受學之;與持菩薩品家相隨者,當受學六度無極、善權方便行;與閑居行相隨者,當受學知一心之行。

「若比丘有短乏者,當給與衣服、鉢器、床臥具、病瘦醫藥,於佛道中當遍等心用濟。所以者何?便可以布施所惠故,勸助令起大道意,為沙門行善當如是。若沙門鬪諍即當和解,若以法諍,便當不惜身命為作法護。若比丘病困,便當以身肉施與令差,其心不恨,一切德本以佛心為本。」

佛語長者:「居家菩薩以是比、以是行、以是瑞應,當在家修道。」

爾時,郁迦長者及諸迦羅越皆同時舉聲言:「甚難及,天中天!如來善說居家之穢為諸魔行,出家之德名譽闡聞。唯,世尊!我等亦眼見居家多有瑕垢,出家功德其行難量。我等願從世尊受法,欲除鬚髮得為比丘,敬受大戒。」

佛告諸長者:「出家甚難,常當專一守護禁法,令無點缺。」

此諸長者白佛言:「世尊!出家有何為難?願如來加哀,聽我等下鬚髮、受其戒勅,我等能受奉慎教令。」

佛即聽受,令下鬚髮。於是,佛告彌勒菩薩、諸行清淨菩薩:「持諸長者用付汝等下其鬚髮,是長者等則為上士。」

彌勒菩薩應時為千二百長者剃除去鬚髮,諸行清淨菩薩為千二百長者除去鬚髮。

佛說是居家菩薩戒德寂法品時,千二百人具足發無上正真道意,二千五百菩薩得音響忍,四千天及人得柔順法忍。

止足品第七 编辑

是時,郁迦長者白佛言:「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以說居家地之善惡,於大乘所當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願世尊復說出家下鬚髮菩薩之行,持戒、精進、智慧、止足之德。天中天!出家菩薩云何下鬚髮奉行法律?何謂為出家——其心無有異、其行不移易、亦不求迎逆禮叉手?」

佛言:「善哉善哉。長者!乃問如來出家菩薩下鬚髮具足之行。」

佛言:「長者!諦聽,善思念之。」

「唯然,世尊!」郁迦長者受教而聽。

佛言:「出家菩薩當作是念:『我何以故出家下鬚髮?』當更念言:『我用欲具足佛法故出家下鬚髮,常念精進,於智慧無所著。』如火在頭,憂救然熾,出家已,便當行入住於賢聖。如是,知止足,知止足為名聞;於是,分衛知止足,分衛知止足為名聞;於是,於床臥知止足,於床臥知止足為名聞;於是,於病瘦、醫藥、衣服知止足,於病瘦、醫藥、衣服知止足為名聞。長者!是謂賢聖之行,立是中致諸佛法,所謂為賢聖行也。」

佛告長者:「出家菩薩有十事行,著身衣被為知止足。何等為十?一者、身著衣被常慚愧;二者、身著袈裟,護諸愛欲,無所著故;三者、為沙門之服,令無所見、令無所念;四者、具袈裟之福為祐諸天世人;五者、所以著袈裟,心不以好樂欲、不習欲故;六者、以善權意滅諸婬塵;七者、知止足為善本,故受是衣;八者、棄捐諸惡,為善因緣;九者、於賢聖道不轉、於一心精進;十者、願令我一心著袈裟究竟。長者!是為十事出家菩薩著袈裟為止足之行。

「復有十事,當盡形壽行分衛。何等為十事?一者、自有智德,不待須人;二者、若有人與我分衛,先當立於三乘,然後受其分衛;三者、若人不與我分衛,吾於彼當起大哀;四者、若人布施與於我,當精進食、當有所成;五者、不失如來教;六者、發意頃使一心知止足;七者、習行令無憍慢;八者、從是功德致得無見頂上者;九者、人見我亦當效我所學;十者、一切男女、小大布施與我,我當等心於一切,專志致得一切智。長者!是為十事行,出家菩薩不捨分衛。若有知識,當令歡喜無有悔恨,所至到處適無所慕,何況著吾我?亦無諛諂,在所飲處於身有所益,亦能人所願具足。」

佛言:「長者!我聽使分衛菩薩在草褥樹下、若在塚間,護戒有十事念。何等為十?一者、已斷諸我所有行;二者、無我、無所受;三者、在閑居開戶置床坐;四者、遠離愛欲、諸著;五者、少求,無所著,念諸德本;六者、不惜身命,但樂空閑;七者、棄遠諸會;八者、所作罪皆消滅;九者、一心三昧,無瑕穢;十者、念空,出入守意。長者!是為十事出家菩薩在樹下草褥坐。假使詣法會,若師和上及問訊病者到精舍,適自身行,身心當俱往。若行受學諷誦經者,當解諸慧,於精舍房處於閑居思惟。所以者何?在閑居者當精進求法,一切所有非我想、一切法為他人想。」

佛言:「出家菩薩習行醫藥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我當得如來、世尊之智;二者、不從他人取足;三者、不復習瑕穢不淨想;四者、我當住清淨;五者、不復念諸欲味,棄諸著;六者、我當於凡夫有差特;七者、諸善味當自然現我前;八者、以醫藥斷諸塵勞;九者、斷自諸見著;十者、疾斷諸病瘦得安隱。長者!是為十事行,出家菩薩盡形壽當習醫藥。

閑居品第八 编辑

「復次,長者!出家菩薩在閑居行,當作是念言:『我何故來在閑居?』當復更念言:『不但在閑居為沙門也。所以者何?彼閑居大有不調定、不成就、無法則、無義理者,謂麞、鹿、飛鳥之眾,蠱狐、獼猴、野人、摩睺勒、射獵賊,此不名為沙門。我所用來在閑居,當具足此願,謂沙門之義。』長者!何等為出家菩薩沙門義乎?謂意不亂,得諸總持、諸解、諸慧、具足所聞。於是得高明,習於大慈、不捨大哀,得五神通、六度無極。

其心自在,不捨一切智,所說輒以善權之智。以法施一切,開道人民,不違四恩之行,念於六念。聞已即習,精進一心,奉法正解,一心得道慧,不離寂定之處,護於正法及因緣罪福。以直見斷一切念、無念;以直念而願說法;常行直言,斷諸罪、具足福行;以直治斷諸所有著止;以直業至於佛道;行直方便,於諸法無意著止;以直意得一切智、行直定。於空無恐怖,行無想,於我無願、無所起為。至誠擁護於經義,不離法義、亦無有人。

長者!是為菩薩出家沙門義也。彼出家菩薩不習眾事,當作是念言:『我當為一切人習德本,不獨一人習善本。』」

佛言:「長者!出家菩薩當習四事如來所知。何等為四?一者、習法會,二者、習為他人說,三者、習供養奉事如來,四者、習不斷佛乘意,是為四習常解脫諸多習。

「若在閑居,當作念言:『我何以故來在閑居?』當復更念言:『我用恐懼故來至於此。何等恐懼?畏聚會習婬、怒、癡;畏貢高、怒慢、害意於人;畏於貪嫉;畏於色、聲、香、味、細滑之念;畏於身魔、欲魔、罪魔、天魔;畏於非常為常想、畏於苦為樂想、畏無實為實想、畏無我有我想;畏有吾我;畏於狐疑、不正思想、猶豫、婬妷;畏惡知識;畏於愛欲、無黠;畏心意識不調良;畏諸蓋覆蔽諸求;畏自見身;畏財利、諸色;畏求處見;畏念、無念、他念;畏不見言見、不聞言聞、無意無識所言;畏沙門垢;畏種種行;畏於欲界、色界、無色界;畏於地獄、畜生、餓鬼;畏所生八難;畏所生五道;畏於卒念諸不善法。我所以來至此、不可以在家,於諸會憒鬧中一心為念空,以是恐懼解脫怖畏。諸過去菩薩皆因恐畏解脫,蒙閑居力得脫於恐懼、得佛道無畏;當來、現在十方諸菩薩皆以恐懼脫於怖畏,蒙閑居力得佛道無畏;我以恐懼越一切畏,住閑居。一切諸恐用受我故,住於吾、著於我,污染於身愛,著我起於我,有我想、有吾見,謂有身、念於我,用護我身來至閑居。欲斷我受用、護吾無因緣,當令我在閑居得等義無畏。』

「在閑居者無我想、在閑居者無他人想、在閑居者無得想、在閑居者無自見身跡也。在閑居者無有求住想、在閑居者無有泥洹想,何況當有婬塵想?所以名為閑居。於一切法無所住,哀護居三界者一切畏想,無有習居想,於色聲香味細滑無所居想。一切三昧無有諍亂居,調定其意寂定居,棄諸重擔,所居無懼,超越諸界。已度使水,於諸有無所居、於賢聖行無念居、一心知止足居、在草褥居,深入慧居,精進、一心居、戒居。斷諸縛著牢獄,為解脫居、空無想無願居;得三脫門,調柔無所去居;意觀十二因緣所作已辦居,入於寂定。

「譬如,長者!山澤有樹、草木,野牛、象、馬不恐不怖。如是,長者!出家菩薩在閑居行,視其身如草木,無毛髮之想。見身如是,當精進行、不當起我想,便無恐懼。觀其身空:『是身無我、無人、無壽、無命。從心有恐,諸眾庶人用愛欲故當有畏懼,我以離念當為善想。』

「譬如山澤中草木,野牛不恐不怖;見一切法皆他人許,在空閑居當如是。所以者何?在閑居者斷諸想,離婬、嫉、諸染污;在閑居者為如他,無我、無所受,出家菩薩在閑居行當作是學。在閑居者當柔軟守護戒品;在閑居者和順定品;在閑居者懷來智慧品;在閑居者懷來解脫品;在閑居者住於度知見品;在閑居者愛護佛法品;在閑居者斷十二使;在閑居者念正願;在閑居者於諸法品為等;在閑居者不作疆界;在閑居者已脫諸入;在閑居者心不畏佛道;在閑居者於空無所觀取;在閑居者於法無所懷;在閑居者本有善德、名聞;在閑居者佛所稱譽,諸賢聖亦習閑居;在閑居者脫於愛欲,為有差特,入於一切智。

「復次,長者!在閑居菩薩以少少事故具足六度無極。所以者何?在閑居行不惜身命,是為布施度無極;知止足,寂定住,起於三專,是為戒度無極;無害心,慈遍於一切,忍於一切智,不墮餘道,是為忍辱度無極;念言:『終不捨此空閑,得忍已乃捨。』是為精進度無極;得於禪,不著我,起諸德本,是為一心度無極;如心所念,身行如是,於道亦然,無所念,是為智慧度無極。

「長者!在閑居菩薩有四事法。何等為四?一者、菩薩於是得多智,二者、巧能分別決諸法律,三者、了諸德本,四者、以是博智知,一心精進,住於空閑,是為四。

「復次,長者!菩薩若多婬塵、不習於塵,爾乃住閑居,不著於塵、不受於欲,如所聞法則能奉行。

「復次,長者!菩薩得五神通,為諸天、龍、鬼、神、揵沓惒說法,在閑居當如是。

「復次,長者!菩薩當學佛法智,然後乃在空閑;用是故,得具足一切諸善本;然後持是德本入諸郡國、縣邑,以義度人民。

「菩薩若欲諷誦經道,故來下審恭敬奉事師和上——長、幼、中年——稽首為禮,不當懈怠,於事當精進、不當不恭敬奉事。當作是念言:『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諸天、龍、鬼、神、揵沓惒所奉事,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所奉事,為諸釋梵四王、人非人所恭敬,於世為最尊,令一切安隱。佛不自為身求供養,人自來供養。何況我等未有所知方欲學耳,反欲從他人求供養?我當奉事一切人。所以者何?比丘貪求供養減其法德。所以者何?為他人以法施,心當念言:「以供養故來奉事我,不以法故。」以自有信心來供養想施,其福不大。』往至師和上所,身意當俱行、身意當解了住。若念我師和上行至他處,心不樂悔。於諷誦學經智者當為師和上,不惜身命。當樂法故,便當隨師和上行;用法故利,當捨一切財利之色。

「於師和上歡喜聞一四句偈——若諷誦、若布施行事、持戒、忍辱、精進、一心、事、若智慧事、若慈悲喜護事——一心起習佛道事。聞四句偈若諷誦,當供養師和上,在所從受字句義,所受諷誦當以直心,無有諛諂。用一切萬物供養尚未報師恩,何況以法供養?長者!若意聞所傳說——若善音、佛法音、寂滅音、如教音、聞說如來音——當供事師一劫,尚未具足報師恩。」

佛言:「長者!以是故,說法之福無有量,其智慧不可限、住於尊法亦無數。其有菩薩欲供養無量法,當供養出家菩薩。何等為出家之學?如其所聞法便行,當審諦清淨其戒品。」

佛言:「長者!出家菩薩有四事法,戒品清淨。何等為四?一者、住於賢聖之教;二者、分衛以德,樂知止足;三者、出家菩薩不樂於家;四者、不習戒、亦無諂偽,在閑居,是為四。復有四。何等為四?一者、身所行至誠、身亦無所得;二者、口所言至誠、口亦無所得;三者、意所念柔軟、意亦無所得;四者、遠離諸所見,住於一切智,是為四事。復有四。何等為四?一者、棄我事,二者、遠吾事,三者、斷自在,四者、捨因緣法,是為四。復有四。何等為四?一者、我身與法一也;二者、諸種與法種等;三者、諸入為與空聚等;四者、得智慧行,適無所居;是為四。復有四。何等為四?一者、身所知身自作;二者、不為人所動;三者、不入人罪法,滅於諸念;四者、奉一切法,審諦無有異;是為四。復有四。何等為四?一者、以脫於空,二者、無想、無恐懼,三者、為一切大哀,四者、得無我忍,是為四。

「彼若聞清淨三昧,當作是念言:『何等為清淨三昧?』奉一切法,意捨欲及我所,其心為一。其心無所流、心無所輕戲,以縛縛意,心無所著。心不可見,心於內現意之境界無有習會。意於我法為何等念?等於法界——無有生、無有行——內外無所著正受,是謂為三昧、是謂住法三昧。

「彼若聞審諦智慧清淨,便當作是念言:『何等為智慧?』謂解於法句,分別智慧為慧;入於解黠為慧,知他人心之所念;解法為慧,於法正受。彼於智無智、於相無身,為空相無有持、亦無有捨,相無有處,無央數相所念為空。」

佛言:「長者!觀法當如是,是為出家菩薩行。」

佛說是經時,八千人發大道意,此諸長者出家下鬚髮者皆得不起法忍,三萬二千天及人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二百比丘得無起餘漏盡意解。

郁迦長者歡喜踊躍,以殊異衣——其價百千——用上如來,說是言:「我持是善本功德施於一切菩薩,令是功德歸流諸居家菩薩,皆令具足此法如如來;令出家菩薩得戒智慧具足此法,願令出家菩薩得戒智慧猶如如來。唯然,世尊!云何居家菩薩在所居住學具足出家戒法?」

佛告長者:「居家菩薩布施一切,無所愛惜;其心常志大乘,不望其報。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當淨修梵行,心不念習婬欲,何況受?「復次,長者!居家菩薩解空事、入四禪,以善權行求無恃者,令志寂滅。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當大精進、解智慧、度無極,於一切仗大慈,受一切法,當擁護以法教化人。

「是為四事行,居家菩薩在家立出家戒法。」

爾時,郁迦長者白佛言:「世尊!我獨立居家地,當住於如來教戒,我當為如來廣達佛道,亦當學是出家之法,當復奉行是法禁。」

時佛便笑。諸佛、世尊之法,笑時有無數色、種種色、不可思議色從口中照無量佛國,上至梵天還繞佛身,於頂上[火*霍]然不現。賢者阿難從坐起,白佛言:「佛不妄笑,願聞其意。」

佛告阿難:「汝見郁迦長者用法故供養於如來,復作師子吼不?」

阿難:「唯然,世尊!我今已見。」

佛言:「阿難!是郁迦長者住於居家地,於是賢劫諸有如來皆當供養,受其法教。居在家居,具足出家戒法,是時為諸如來普宣佛道。」

於是,阿難問郁迦長者:「用是居家為樂?居家為垢?居家不如出家受聖賢教法。」

郁迦答曰:「阿難!且止,勿作是語云諸聖賢亦無垢染、有大哀解脫、不念自安。諸菩薩忍諸苦,不捨一切人。」

佛言:「阿難!是郁迦長者雖住居家地,常有等心,於是賢劫所度人民甚多,勝餘出家菩薩百千人教授。所以者何?阿難!雖有出家菩薩百千人,其德之智不及郁迦長者。」

阿難白佛言:「是名為何等經?云何持名?」

佛言:「阿難!是經,一名『郁迦長者所問』,汝當受持,二名『居家出家品』,三名『持一心宴坐其德名聞』。」

佛言:「阿難!若有菩薩聞是經為具足諸法,勝於百劫修梵清淨懈廢之行。是故,阿難!欲作大精進者、及欲教他人精進者,自欲住於一切法德者、及欲立一切於法德者,當聞是經、當受持、諷誦。所以者何?欲具足一切法,當視是經法與如來等。阿難!其有菩薩遠離是經者,則為遠離一切諸佛,不得復見一切諸佛。所以者何?其有說是經者,則為面見一切諸佛。阿難!政使是三千大千世界滿其中火,菩薩便當入過其中求聞是法,受持諷誦,當以諸寶滿三千大千世界用供養師,受是經法持諷誦讀。

「阿難!若有菩薩供養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世尊,盡其形壽供養爾所佛已,不受是經法、不能諷誦、亦不於中作諸功德,為不供養去來今佛。

阿難!若復有人聞是經典,受持諷誦、廣為人說,於中作諸功德,為已供養去來今佛。所以者何?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以法為上,為從法生。」

佛說如是,賢者阿難及郁迦長者,諸天、阿須倫、世間人民,聞經歡喜,皆前為佛作禮而去。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本西晉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