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齋讀書志 (四庫全書本)/卷1下

卷一上 郡齋讀書志 卷一下 卷二上

  欽定四庫全書
  郡齋讀書志卷一下
  宋 晁公武 撰
  春秋類
  春秋經傳集觧三十卷
  右晋杜預元凱集劉子駿賈景伯父子許惠卿頴子嚴之注分經之年與傳之年相附其發明甚多古今稱之然其弊則棄經信傳如成公十三年麻隧之戰傳載秦敗績而經不書以為晋直秦曲則韓役書戰時公在師復不須告克獲有功亦無所諱於左傳之例皆不合不曰傳之謬而猥稱經文闕漏其尤甚者至如此
  春秋公羊傳十二卷
  右戴宏序云子夏傳之公羊髙髙傳其子平平傳其子地地傳其子敢敢傳其子壽至漢景帝時壽乃與弟子胡毋子都著以竹帛其後傳董仲舒以公羊顯于朝又四傳至何休為經傳集詁其書遂傳鄭𤣥曰公羊明讖休注引讖最多
  春秋榖梁傳十二卷
  右范𡩋注應劭風俗通稱榖梁名赤子夏弟子縻信則以為秦孝公同時人阮孝緒則以為名俶字元始皆未詳也自孫卿五傳至蔡千秋漢宣帝好之遂盛行于世自漢魏以來為之註解者有尹更始唐固縻信孔寅江熙等十數家而范𡩋皆以為膚淺於是帥其長子參中子雍小子凱從弟邵及門生故吏商畧名例博采諸儒同異之説成其父汪之志嘗謂三傳之學榖梁所得最多諸家之觧范𡩋之論最善𡩋字武子
  春秋外傳國語二十一卷
  右魯左丘明撰吳韋昭𢎞嗣集鄭衆賈逵虞翻唐固四家説成此觧皇朝宋庠為補音三卷班固藝文志有國語二十一篇隋志云二十二卷唐志云二十一卷今書篇次與漢志同蓋厯代儒者析簡併篇互有損益不足疑也要之藝文志審矣陸淳謂與左傳文體不倫定非一人所為蓋未必然范𡩋云左氏富而艶韓愈云左氏浮夸今觀此書信乎其富艶且浮夸也非丘明而誰桞宗元稱越語尤竒峻豈特越哉自楚以下類如此
  春秋繁露十七卷
  右漢董仲舒撰史稱仲舒説春秋事得失聞舉玉杯繁露清明竹林之屬數十篇十餘萬言皆傳於後世今溢而為八十二篇又通名繁露皆未詳隋唐卷目與今同但多訛舛
  春秋釋例十五卷
  右晋杜預撰凡四十部集左傳諸例及地名譜第厯數皆顯其同異從而釋之發明尤多昔人稱預為左氏忠臣而預自以為有傳癖觀此尤信
  左氏膏肓九卷
  右漢何休撰休始答賈逵事因記左氏之短鄭康成嘗著膏肓後人附之逐章之下
  春秋正義三十六卷
  右唐孔頴逹撰自杜預專治左氏學其後沈文阿蘇寛劉炫皆有義疏而炫性矜伐雅好非毁規杜氏之失一百五十餘事義特淺近然比諸家猶有可觀今書據以為本而以沈氏補其闕焉
  春秋公羊疏三十卷
  右不著撰人李獻民云徐彦撰以何氏三科九㫖為宗本其説曰何氏之意三科九㫖正是一事爾總而言之謂之三科析而言之謂之九㫖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此一科三㫖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此二科六㫖也内其國而外諸夏内諸夏而外夷狄此三科九㫖也
  盧仝春秋摘㣲四卷
  右唐盧仝撰其經觧不用傳然㫖意甚疎韓愈謂春秋三傳束髙閣獨抱遺經究終始蓋實録也祖無擇得之於金陵崇文總目所不載
  春秋微㫖六卷
  右唐陸淳伯同撰淳吳人纂三傳不同擇其善者質以啖助趙匡之説助字叔佐閩人匡字伯修天水人微㫖自為序予嘗學春秋閲古今諸儒之説多矣大抵啖趙以前學者皆顓門名家苟有不通寜言經誤其失也固陋啖趙以後學者喜援經繫傳其或未明則憑私臆決其失也穿鑿均之失聖人之㫖而穿鑿者之害為甚
  春秋折衷論三十卷
  右唐陳岳撰以左氏傳為上公羊為中榖梁傳為下比其異同而折中之岳唐末從鍾傳辟為江西從事
  春秋㑹議二十六卷
  右皇祐間進士杜諤集釋例繁露規過膏肓先儒同異篇指掌碎玉折衷指掌議纂例辨疑微㫖摘微通例胡氏論箋義總論尊王發微本㫖辨要㫖要集議索𨼆新義經社三十餘家成一書其後仍斷以巳意雖其説不皆得聖人之㫖然使後人博觀古今同異之説則於聖人之㫖或有得焉
  春秋正經一卷
  右以左氏經為本其餘公榖不同者注於下
  春秋世系一卷
  右不著撰人姓名譜左氏諸國君臣世系獨秦無世臣
  春秋尊王發微十二卷
  右皇朝孫明復撰史臣言明復治春秋不取傳註其言簡而義詳著諸大夫功罪以考時之盛衰而推見治亂之迹故得經之意為多常秩則譏之曰明復為春秋猶商鞅之法棄灰於道者有刑歩過六尺者有誅謂其失於刻也胡安國亦以秩之言為然
  春秋集傳十五卷
  右皇朝王㳂撰三傳解經之文
  春秋權衡十七卷春秋意林二卷春秋劉氏傳十五卷
  右皇朝劉敞原父撰權衡論三傳之失意林叙其解經之㫖劉氏傳其所解經也如桓無王季友卒胥命用郊之類皆古人所未言
  黎氏春秋經解
  右皇朝黎錞希聲撰錞蜀人歐陽公之客名其書為經解者言以經解經也其後又為統論附焉
  横渠春秋説一卷
  右皇朝張載子厚撰為門人雜説春秋其書未成
  頴濵春秋集傳十二卷
  右蘇轍子由撰大意以世人多師孫復不復信史故盡棄二傳全以左氏為本至其不能通者始取二傳啖趙自熙寧謫居髙安至元符初十數年矣暇日輙有改定卜居龍川而書始成
  劉質夫春秋五卷
  右皇朝劉絢質夫撰絢學於二程之門伯淳嘗語人曰他人之學敏則有矣未易保也斯人之至吾無疑焉正叔亦曰㳺吾門者多矣而信之篤得之多行之果守之固若子者幾希有李參序
  得法忘例論三十卷
  右皇朝馮正符所撰熙寜八年何郯取其書奏之而久之不報意者王安石不喜春秋故也其書例最詳悉務通經㫖不事浮辭後坐鄧綰陳亨甫語言被斥
  繹聖傳十二卷
  右皇朝任伯雨徳翁所撰觧經不甚通例如觧桓十三年二月公㑹紀侯鄭伯己已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取榖梁之説戰稱人敗績稱師重衆之説殊不知齊人代衛衛人及齊人戰衛人敗績何獨不重衆也
  胡氏春秋傳三十卷
  右皇朝胡安國被㫖撰安國師程頥其傳春秋事按左氏義取公榖之精者採孟子荘周董仲舒王通邵堯夫程明道張横渠程正叔之説以潤色之其序畧曰近世推隆王氏新説按為國是獨於春秋貢舉不以取士庠序不以設官經筵不以進讀斷國論者無以折衷天下不知所適人欲日長天理日消其效使夷狄亂華莫之遏也
  王氏春秋十二卷
  右皇朝王當撰當眉山人嘗為春秋列國諸臣傳十餘萬言今又釋春秋真可謂有志矣
  馮氏春秋通觧十二卷
  右皇朝馮山字允南撰普州人澥之父也
  春秋新傳十二卷
  右皇朝余安行撰採左氏公羊榖梁及諸家之得失參以己意為之
  春秋指南十卷
  右吳園先生張根知常撰以征伐㑹盟年經而國緯汪藻為之序
  四家春秋集觧二十五卷
  右或人集皇朝師協石季長王棐景先之觧為一通具載本文
  非國語兩卷
  右唐桞宗元子厚撰序云左氏國語其文深閎傑異而其説多誣淫懼學者溺其文采而淪於是非本諸理作非國語上卷三十一篇下卷三十六篇
  春秋列國諸臣傳五十一卷
  右皇朝王當撰類左氏所載列國諸臣事效司馬遷為之傳凡一百三十有四人系之以贊云
  左氏綱領四卷
  右皇朝文濟道撰排比事實為儷句䝉求之類也
  左氏䝉求三卷
  右皇朝王舜俞序不知何人所作過於綱領者
  春秋機括一卷
  右皇朝沈括存中撰春秋譜也
  春秋纂例十卷
  右唐陸淳撰其序云啖氏製統例分疏通㑹其義趙氏損益多所發揮今纂而合之凡四十篇
  孝經類
  孝經一卷
  右漢初顔芝之子真獻於朝千八百七十二字唐𤣥宗註序稱取王肅劉邵虞翻韋昭劉炫陸澄六家説約孔鄭舊義為之何休稱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信斯言也則孝經乃孔子自著者也今其首章云仲尼居曾子侍則非孔子所著明矣詳其文義當是曾子弟子所為書也桞宗元謂論語載弟子必以字獨曾參不然蓋曾子之徒樂正子春子思相與為之耳余於孝經亦云
  孝經正義三卷
  右皇朝邢昺等撰世傳孝經疏外餘家尚多咸平中昺集説為此書
  孝經解一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經云當不義則子不可不諍於父而孟子猥曰父子之間不責善夫豈然哉今介甫因謂當不義則諍之非責善也噫不為不義即善也阿其所好以巧慧侮聖人之言至此君子疾夫
  古文孝經指解一卷
  右古文二十二章與尚書同出於壁中蓋孔惠所蔵者與顔芝十八章大較相似而析出三章又有閨門一章不同者四百餘字劉向校書以十八章為定故世不大傳獨有孔安國注今亡然諸家説不安處古文字讀皆異推此言之未必非真也皇朝司馬文正公為之指觧并音
  古文孝經説一卷
  右皇朝范祖禹夢得撰元祐中侍經幄時所上
  論語類
  論語十卷
  右魏何晏集解其序自云據魯論包氏周氏孔安國馬融鄭康成陳羣王肅周生烈八家之説與孫邕鄭同曹羲荀顗集諸家訓解為之按時論語凡有三而齊論有問王知道兩篇詳其名是必論内聖之道外王之業未必非夫子之最致意者不知何説而張禹獨遺之禹身不知王鳯之邪正其不知此固宜然勢位足以軒輊一世使斯文遂喪惜哉鄭同名觸先公諱司馬遷父名談以趙談子為固子故予亦云後倣此
  論語正義十卷
  右梁王侃一云皇甫侃採衛瓘蔡謨等十三家説為疏國朝邢昺等因之撰此書
  王介甫論語解十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紹興後亦行於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伊川論語説十卷
  右皇朝程頥正叔之門人記其師所解論語也不為文辭直以俚語記之
  東坡論語解十卷
  右皇朝蘇軾子瞻撰子瞻没後義有未安者其弟子由嘗辨正之凡二十有七章
  范氏論語説十卷
  右皇朝范祖禹醇夫撰亦元祐中所進數稱引劉敞程頥之説云
  謝顯道論語解十卷
  右皇朝謝顯道撰少嘗師事程正叔
  景迂論語講義十卷
  右從父詹事公撰多取古儒之説以正近世之失
  楊氏注論語十卷
  右皇朝楊時中立撰亦伊川門下士也
  尹氏論語義十卷
  右皇朝尹焞彦明撰彦明亦程氏門下人紹興中自布衣召為崇政殿説書被㫖訓觧多采純夫之説
  孔子家語十卷
  右魏王肅序注凡四十四篇劉向校録止二十七篇後肅得此於孔子二十四世孫猛家
  經觧類
  白虎通徳論十卷
  右後漢章帝㑹羣臣於白虎殿講論五經同異班固奉詔纂
  七經小傳五卷
  右皇朝劉敞原甫撰所謂七經者毛詩尚書公羊周禮儀禮禮記論語也元祐史官謂慶厯前學者尚文辭多守章句注疏之學至敞始異諸儒之説後王安石修經義蓋本於敞予觀原甫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之説之類經義多勦取之史官之言良不誣也
  漁樵對問一卷
  右皇朝張載撰設為答問以論隂陽化育之端性命道徳之奧云
  程氏雜説一卷
  右皇朝程頥正叔門人記其師之言
  儒言一卷
  右從父詹事公撰其書蓋辨正王安石之學違僻者
  三墳書七卷
  右皇朝張商英天覺得之於北陽民家墳皆古文而傳乃𨽻書所謂三墳者山氣形也按七畧不載三墳隋志亦無之世皆以為天覺偽撰蓋以比李筌隂符經云
  信聞記一卷
  右皇朝張載撰雜解六經
  六祖經要四卷
  右皇朝任洙撰洙自言受學於呂𨼆君凡五十門皆數學也
  小學類
  爾雅三卷
  右世傳釋詁周公書也仲尼子夏叔孫通梁文增補之晋郭璞注文字之學凡有三其一體制謂點畫有縱衡曲直之殊其二訓詁謂稱謂有古今雅俗之異其三音韻謂呼吸有清濁髙下之不同論體製之書説文之類是也論訓詁之書爾雅方言之類是也論音韻之書沈約四聲譜及西域反切之學是也三者雖各一家其實皆小學之類而藝文志獨以爾雅附孝經類經籍志又以附論語類皆非是今依四庫書目置於小學之首
  爾雅疏十卷
  右舊有孫炎髙璉疏皇朝以其淺畧命邢昺杜鎬等别著此書
  方言三卷
  右漢揚雄子雲撰晋郭璞注雄齎油素問上計孝亷異語悉集之題其首曰輶軒使者絶代語釋别國方言
  玉篇三十卷
  右梁顧野王撰唐孫彊又嘗增字僧神珙反紐圖附於後
  廣韻五卷
  右隋陸法言撰其後唐孫愐加字凡四萬三千三百八十三前有法言長孫訥孫愐三序
  經典釋文三十卷
  右唐陸徳明撰釋易書詩三禮三傳孝經論語爾雅老荘頗載古文及諸家同異徳明蓋博極羣書也
  羣經音辨七卷
  右皇朝賈昌朝撰先是大臣稽古不過秦漢引經議政蓋自昌朝始此書以古今多通借音詁乃辨正之凡五門
  禮部韻畧五卷
  右皇朝丁度等撰元祐中孫諤蘇軾再加詳定
  類篇四十九卷
  右皇朝景祐中丁度受詔修類篇至熙寜中司馬光始奏音文三萬一千三百一十九重音二萬一千八百四十六以説文為本
  集韻十卷
  右皇朝丁度李淑與宋祁鄭戬王洙賈昌朝同定字五萬三千五百二十五比舊增二萬七千三百三十一
  龍龕手鏡三卷
  右𢍆丹僧行均撰凡二萬六千四百三十字注十六萬三千一百餘字僧智光為之後題云統和十五年丁酉按紀年通譜耶律隆緒嘗改元統和丁酉至道三年也沈存中言契丹書禁甚嚴傳入中國者法皆死熙寜中有人自契丹得此書入傅欽之家蒲傳正帥浙西取以刻板其末題云重熙三年序蒲公削去之今本乃云統和非重熙豈存中不見舊題妄記之邪
  佩觹三卷
  右皇朝郭忠恕撰上篇論古今傳記小學異同極為辨博
  切韻指𤣥論三卷
  右皇朝王宗道撰論字之五音清濁
  四聲等第圖一卷
  右皇朝僧宗彦撰切韻之訣也
  説文解字十五卷
  右漢許慎纂李陽氷刋定偽唐徐鉉再是正之又增加其闕字
  字説二十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蔡卞謂介甫晚年間居金陵以天地萬物之理著為此書與易相表裏云而元祐中言者指其糅雜釋老穿鑿破碎聾瞽學者特禁絶之
  陸氏埤雅二十卷
  右皇朝陸佃農師撰書載蟲魚鳥獸草木名物喜採俗説然王安石客也而其學不專主王氏亦特立者字説偏傍音釋一卷字説疊解備檢一卷
  右不見撰人姓名
  押韻六卷
  右皇朝張孟撰緝六藝諸子三史句語依韻編入以備舉子試詩賦之用
  復古編三卷
  右皇朝張守謙中撰守自㓜喜小篆年六十成此書三千言據古説文以為正其㸃畫之微轉側縱横髙下曲直毫髪有差則形聲頓異自陽水前後名人格以古文往往而失其精且博如此
  鐘鼎篆韻七卷
  右皇朝薛尚功集元祐中呂大臨所載僅數百字政和中王楚所傳亦不過數千字今是書所録凡一萬一百二十有五
  淳化法帖十卷
  右皇朝淳化中出禁中所藏厯代君臣書命刋之板後大臣二府皆以賜焉歐陽公云往時禁中火焚其板或云尚在但不賜爾
  武陵法帖二十二卷
  右皇朝王若谷以秘閣法帖合潭絳臨江汝海諸帖叅校有無補其遺逸成是書鼎中張斛刋之石
  法帖釋文十卷
  右淳化法帖既巳焚板元祐中有劉次荘者模刻之石復取帖中草書世所病讀者為釋文行於世
  考古圖十卷
  右皇朝呂大臨與叔撰裒諸家所藏三代秦漢尊彛鼎敦之屬繪之於幅而辨論形制文字
  博古圖三十卷
  右皇朝王楚集三代秦漢彛器繪其形範辨其欵識增多呂氏考古十倍
  鐘鼎欵識二十卷
  右皇朝薛尚功編考古博古之類然猶為詳備
  博雅十卷
  右隋曹憲撰魏張揖嘗採蒼雅遺文為書名曰廣雅憲因揖之説附以音觧避煬帝諱更之為博云後有張揖表




  郡齋讀書志卷一下
<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郡齋讀書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