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開陽雜著 (四庫全書本)/全覽

鄭開陽雜著 全覽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十一
  鄭開陽雜著     地理𩔖五邊防之屬提要
  等謹案鄭開陽雜著十一巻明鄭若曾撰若曾字伯魯號開陽崑山人嘉靖初貢生是書舊分籌海圖編江南經略四隩圖論等編本各自為書
  國朝康熙中其五世孫起泓及子定逺又刪汰重編合為一帙定為萬里海防圖論二巻江防圖考一巻日本圖纂一巻朝鮮圖説一巻安南圖説一巻琉球圖説一巻海防一覽圖一巻海運全圖一巻黄河圖議一巻蘇松浮糧議一巻其海防一覽圖即萬里海防圖之初藁以詳略互見故兩存之若曾尚有江南經略一書獨缺不載未喻其故或裒緝者偶佚歟若曾少師魏校又師湛若水王守仁與歸有光唐順之亦互相切磋數人中惟守仁順之講經濟之學然守仁用之而效順之用之而不甚效至若曾雖不大用而佐胡宗憲幕平倭冦有功葢順之求之於空言若曾得之於閲厯也此十書者江防海防形勢皆所目擊曰本諸考皆諮訪考究得其實據非剽掇史傳以成書與書生紙上之談固有殊焉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陸 費 墀







  欽定四庫全書
  鄭開陽雜著巻一
  明 鄭若曾 撰
  萬里海防圖論上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廣東要害論
  廣東列郡者十分為三路西路髙雷亷近占城滿刺諸畨中路東筦等澳水賊倭冦不時出没東路惠潮與福建連壤漳舶通畨之所必經其受海患均也故舊制每歲春汎各澳港皆設戰艦秋盡而掣囘泊水寨至今日則不然倭冦衝突莫甚於東路亦莫便於東路其次則南頭等處又其次乃及髙雷亷三府勢有緩急事有難易分兵設備亦當因之故舊例戰船中東二路不過二十艘今則各宜增益而柘林為尤甚葢柘林去水寨一日之程警報未易猝達冦若乗虚而入柘林危矣無柘林是無水寨也官兵每秋掣班必以柘林為堡控賊咽喉附近大城所軍互為聲援庻保無虞焉耳嘗聞南洋灣鄉夫在於東路屢勝真倭烏艚船子弟兵昔在中路首擒亞八此皆宜素養者也編號定甲更畨作息無事則隨宜農商以養其財聴用則時使休閒以養其力有警則預給工食椎牛釃酒以養其氣恩威相濟務得其心有不戰戰必勝矣雖然亦未也沿海港口賊舟何處不可衝入斷賊入路䇿之要也奸民與賊交通餽之酒米餽之衣服餽之利器斷賊内交䇿之要也大洋水鹹盥則肉潰食則腹泄沿海諸山多清泉賊舟經過必登山汲水斷賊汲道䇿之要也論海防者不可以不知











  南澚守禦論
  南澚當閩廣交界之處周圍皆山中有田百頃乃國初起遣居民遺棄之地也四面蔽風大潭居中可以聚舟其大視金塘二倍五六年來因浙直攻捕之嚴倭舶無所容俱於此互市福建捕急則奔廣東廣東捕急則奔福建定期於四月終至五月終去若先調兵守此而又徃來㑹哨禁絶沿海接濟之人則彼進無所利退無所據將自消其窺伺之端矣此禦倭之良䇿也








  廣東兵餉論
  廣東兵餉舊制於潮州府民壯數内抽追工食選募打手駕船後生分守三路後因山賊竊發念城池為重寄留民壯守䕶而前項兵食每年於鹽利内取補後議以兵貴精而不貴多食宜預而不宜匱於東路兵夫止選三百名防守遇有警報則增募三百以足六百原數中西路一千五百名内量减七百名止選八百名通計見在一千一百名各路將三之一哨巡三之二營守兵船每四隻則以一官綂之日逐守巡或閲月半月更番相代又於朔望加犒永為定額所費俱於軍餉内取辦遇有警報許徑自動支添募應選不必直俟文移動經旬月以致噬臍無及凡所應辦逐一登記每月造報迨掣兵之時截日住支於以釐革侵漁冗濫之𡚁此嶺南海防之大畧也


  瓊館守禦論
  天下郡邑濵海者有之未有若瓊之四面環海者其東西廣九百里南北一千一百四十里長山峻嶺生岐熟三黎錯居其間而五指腹心盡為黎據羣峒之中定安尤險郡邑封疆反四面而環列占城暹羅諸畨西南外峙東北又與閩浙諸洋相通稍或撤備則門庭皆剠敵矣廣東處南海之邊而瓊又當其南實南徼之要害也國朝設府綂州縣十三復設海南衛綂内千戸所五外守禦千戸所六各海口咸置烽堠瞭戍指揮部軍綂轄之名曰備倭巡捕巡司散布分列海冦望幟而知有備然黎防之制瓊澄臨樂文定請地舊置營戍事久寢弛元有炯鑑不可不戒也近因辛丑之亂舉兵討平珠崖駐設參將事雖大定而險終在黎未為吾有議者欲於羅活峒據以重兵遲以歲月置官兵鎮之其陵水要區之鄰於崖者則界以十字路㫁其徃來竄伏更於黎衆民稀如感恩者繕城郭甲兵以衛之噫必如是而後為久安之計乎















  惠州守禦論
  惠郡在南海濵洪武問倭冦入犯遂立碣石衛於海豐綂五所又立甲子㨗勝二千戸所於沿海險要地又於歸善東南立平海千戸所以扼海道成化中設總督軍務於梧州調各所軍分畨守禦空此以備彼豈計之兩得哉籌守禦之䇿必如國初之制而後可










  廣福人通畨當禁論
  倭冦擁衆而來動以千萬計非能自至也由内地奸人接濟之也濟以米水然後敢久延濟以貨物然後敢貿易濟以向𨗳然後敢深入海洋之有接濟猶北陲之有奸細也奸細除而後北患可弭接濟嚴而後倭冦可靖所以稽察之者其在沿海寨司之官乎稽察之說有二其一曰稽其船式葢國朝明禁寸板不許下海法固嚴矣然濵海之民以海為生採捕魚蝦有不得禁者則易以混焉要之雙桅尖底始可通畨各官司於採捕之船定以平底單桅别以計號違者燬之照例問擬則船有定式而接濟無所施矣其二曰稽其裝載葢有船雖小亦分載出海合之以通畨者各官司嚴加盤詰如果採捕之船則計其合帶米水之外有無違禁器物乎其囘也魚蝦之外有無販載番貨乎有之即照例問擬則載有定限而接濟無所容矣此須海道嚴行設法如某寨責成某官某地責成某哨某處定以某號某澳束以某甲如此而謂通畨之不可禁吾未之信也















  廣福浙兵船㑹哨論
  大海相連地畫有限若分界以守則孤圍受敵勢弱而危陳戢捕之謀能不有頼於相須乎愚考入畨罪犯多係廣福浙三省之人通夥流刼南風汎則勾引畨船由廣東而上達於漳泉蔓延於興福北風汎則勾引畨船由浙而下逹於福寜蔓延於興泉西方無頼又從而接濟之向𨗳之若欲調兵勦捕攻東則竄西攻南則遁北急則潛移外境不能以窮追緩則旋復合䑸有難於卒珍此畨船與草撇船之大勢也又有一種奸徒見本處禁嚴勾引外省在福建者則於廣東之髙潮等處造船浙江之寧紹等處置貨糾黨入畨在浙江廣東者則於福建之漳泉等處造船置貨糾黨入畨此三省之通弊也故福建捕之而廣浙不捕不可也廣浙捕之而福建不捕亦不可也必嚴令各官於連界處㑹哨如在福建者下則哨至大成千户所與廣東之兵㑹上則哨至松門千戸所與浙江之兵㑹在浙江者下則哨至流江等處與烽火之兵㑹在廣東者上則哨至南澳等處與銅山之兵㑹遇有倭患互為聲援協謀㑹捕賊勢豈有不孤窮而海患豈有不戢寧者哉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福洋要害論
  三四月東南風汛畨船多自粤趨閩而入於海南澚雲葢寺走馬溪乃畨船始發之處慣𢓺交接之所也附海有銅山元鍾等哨之兵若先分兵守此則有以遏其衝而不得泊矣其勢必抛於外浯嶼外浯嶼乃五澚地方畨人之巢窟也附海有浯嶼安邊等哨守之兵若先㑹兵守此仍撥小哨守把要𦂳港門則必不敢以泊此矣其勢必趨於料羅烏沙料羅烏沙乃畨船等候接濟之所也附近有官澚金門等哨守之兵若先㑹兵守此則又不敢以泊此矣其勢必趨於圍頭峻上圍頭峻上乃畨船停留避風之門戸也附海有深扈福金哨守之兵若先㑹兵守此則又不敢以泊此矣其勢必趨於福興若越於福興計其所經之地在南日則有岱墜湄州等處在小埕則有海壇連盤等處在烽火門則有官井流江九澳等處此畨船之所必泊者也若先㑹兵守此則又不敢以泊此矣來不得停泊去不得接濟舶中水米有限人力易疲將有不攻而自遁者况乗其疲而夾力攻之豈有不勝者哉














  福建兵防論
  國初福建沿海設兵犬牙相制凡四衛十所為正兵控禦於中又立寨五墩澚數百為游兵哨守於外又有黄﨑等二鎮兵洪淡等四十二巡司弓兵安邊等八捕盗民壯共為協守又以地廣官疎難於責成隨地設官大小相維有副使一員巡視於上謂之巡海道有備禦都指揮一員各寨有把總指揮各澚有哨守指揮千百戸安邊舘有通判而巡捕巡檢分理之平居則汎地以守警報則合力以攻兵船數百一號召之間立齊兵夫數千一勦捕之徵立應閩海之防良為宻矣歲久備弛制度更張浯嶼水寨原設於海邊舊浯嶼山外控大小峘嶼之險内絶海門月港之奸最為要害今遷入厦門地方舊浯嶼棄而不守遂使畨舶南來據為巢穴是自失一險也南日水寨原設於海中南日山下北遏南茭湖井之衝南阻湄洲岱墜之阨亦要區也乃奏移莆田縣吉了地方仍以南日為名舊南日棄而不守遂使畨舶北向泊以寄潮是又失一險也𤇺火門水寨原設於福寧州三沙海中永樂間倭冦犯境議撥福寧衛大金所官軍防守秦嶼羅浮官井洋皆轄焉正綂中徙今松山寨地方其後官井洋雖添設水寨而沙埕羅江古鎮羅浮九澚等險孤縣無援須酌復祖宗之制為哨守應援之規有備無患庻計之得哉










  福建守禦論
  禦賊之道曰守曰攻曰撫治直以守治浙以攻皆因地度勢而為之也若治福之法貴於撫而已矣福地素通畨舶其賊多諳水道操舟善鬬皆漳泉福寧人漳之詔安有梅嶺龍溪海滄月港泉之晉江有安梅福寧有桐山各海澚僻逺賊之窩嚮船主喇哈火頭舵公皆出焉若調福蒼船捕倭内多賊黨又其界潮州南㠗畨舶貨萃猝難盡誅惟官府處置得宜嚴為譏察所調用海船實貨編號以次挨放助裝充餉惟無號者禁捕之賊必消其勾逆轉為吾用矣






  福洋五寨㑹哨論
  烽火門水寨設於福寧州地方以所轄官井沙埕羅浮為南北中三哨其後官井洋添設水寨則又以羅江古鎮分為二哨是在𤇺火官井當㑹哨者有五
  小埕水寨設於福州府連江縣地方以所轄閩安鎮北茭焦山等七巡司為南北中三哨是在小埕當㑹哨者有三
  南日水寨設於興化府莆田縣地方以所轄冲心莆禧崇武等所司為三哨而文澚港哨則近添設於平海之後是在南日當㑹哨者有四
  浯嶼水寨設於泉州府同安縣地方上自圍頭以至南日下自井尾以抵銅山大約當㑹哨者有二
  銅山水寨設於漳州府漳浦縣地方北自金山以接浯嶼南自梅嶺以達廣東大約當㑹哨者有二
  由南而哨北則銅山㑹之浯嶼浯嶼㑹之南日南日㑹之小埕小埕㑹之烽火而北來者無不備矣由北而哨南則烽火㑹之小埕小埕會之南日南日㑹之浯嶼浯嶼㑹之銅山而南來者無不備矣哨道聫絡勢如常山㑹捕合併陣如魚麗防禦之法無踰於此













  福寧州守禦論
  八閩之地二面當海者二興泉是也一面當海者二福漳是也冦閩要衝晉江之深扈獺窟興化之冲心平海龍溪之海門漳浦之島尾南靖之九龍寨溪皆是也然莫有如福寧州之尤險者葢大地情勢自西北而東南至於福建盡之矣而福寧尤在福建之東南突出海中如人吐舌然其左為甌括海居東面其右為福興海居南面福寧獨當東南北三面之海倭舶入冦必先犯此水寨之設職此之故也舊寨在州東北五六十里三沙海面永樂初所置抽用福州中左二衛福寧衛大金千戸所軍守之秦嶼羅浮官井洋胥屬焉正綂間焦宏倡議風濤難泊徙今松山之下必復舊而後可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一>
  浙洋守禦論
  國初浙江沿海設把總指揮者四定臨觀一總也松海昌一總也金盤一總也海寧一總也諸總皆設大戰艦而惟海寧不設者何曩者嘗至定海登眺而黙識之其外為寧波洋北與蘇州洋相對僅數百里浙之東為寧紹西為嘉興而杭獨處於西㡳乃腹内地未為海也海上戰船聞警即出把截賊豈能直搗乎且海寧沙淺無港可泊故但設備外戸而堂奥自安矣愚考浙海諸山其界有三黄牛山馬墓長塗冊子金塘大榭蘭秀劍山雙嶼雙塘六横韭山檀頭等山界之上也灘山許山羊山馬蹟雨頭洞漁山三姑霍山徐公黄澤大小衢大佛頭等山界之中也花腦求芝絡華彈丸東庫陳錢壁下等山界之下也此倭冦必由之道也海防莫急於舟師舊制邊海衛所各造戰船有七百料五百料四百料二百料尖[1]之殊向因賊舟不大七百料停造久矣其餘五百料之𩔖亦以不便海戰改造福清等船復調發廣東横江島尾船僱税蒼沙民船又有小哨草撇船軍駕八槳船裝火器出竒埋伏划網船四參六總分哨守各洋港參將四人杭嘉湖一寧紹一台州一温處一把總則原係指揮四人今因地方多事衛所窵逺分而為六曰定海曰昌國曰臨觀曰松海曰金盤曰海寧裁去備倭總督而各把總以都指揮體統行事分轄諸衛每值春汛戰船出海初哨以三月二哨以四月三哨以五月小陽汛亦慎防之每年六七八月十一二月風漸險惡正月二月風色不常舟皆不可行三月至五月東北風多倭來便易十月小陽汎亦可渡海冦有停泊海島乗間而至者故春秋皆當防也其南哨也至鎮下門南麂玉環烏沙門等山交於閩海而止其北哨也至羊山馬蹟灘許衢山等處交於直海而止陳錢為浙直分䑸之處則交相㑹哨逺探窮搜復於沈家門列兵船一枝以一指揮領之馬墓港列兵船一枝以一指揮領之舟山駐劄把總兼督水陸賊若流突中界也則沈家門馬墓港兵船北截過長塗三姑山而與浙西兵船相為犄角南截過普陀青龍洋韭山而與温台兵船相為犄角賊若流突上界也總兵官自烈港督發舟師北截之於七里嶼觀海洋而參將自臨山洋督兵應援南截之於金塘﨑頭洋而石浦梅山港兵船為之應援是故今日之海防自内達外有三重焉㑹哨於陳錢分哨於馬蹟羊山普陀大衢為第一重出沈家門馬墓港之師為第二重總兵督發兵船為第三重備至密也所患者海氣溟濛咫尺難辨風濤歘忽安危叵測兼之潮汐有順逆哨報有難易奸將徃徃藉以規避吾何從而綜覈之哉自海上用師以來擊來賊者僅一二見而要去賊者不過文其故縱之愆識者謂宜以擊來賊之賞優於追去賊之賞縱來賊之罰嚴於縱去賊之罸風汛時月正副總兵不拘警報有無而親出海洋嚴督各總僇力用命以遏海冦於方來則何邊鄙不寧之有
  海中行舟夏秋之間遇西北風不日必有巨風須急收安嶴兵船在海遇晚俱要酌量收舶安嶴以防夜半發風至追賊亦要預計今晚收舶何嶴若一意前追遇夜風起悔之無及嘗按沿海之中上等安嶴可避四面𩗗風者凡二十三處曰馬蹟曰兩頭洞曰長塗曰髙丁港曰沈家門曰舟山前港曰潯江曰烈港曰定海港曰黄岐港曰梅港曰湖頭渡曰石浦港曰猪頭嶴曰海門港曰松門港曰蒼山嶴曰玉環山梁嶴等嶴曰楚門港曰黄華水寨曰江口水寨曰大嶴曰女兒嶴中等安嶴可避兩面𩗗風者凡一十八處曰馬墓港曰長白港曰蒲門曰觀門曰竹齊港曰石牛港曰烏沙門曰桃花門曰海閘門曰九山曰爵溪嶴曰牛欄磯曰旦門曰大陳山曰大牀頭曰鳳凰山曰南麂山曰霓嶴其餘下等安嶴只可避一面𩗗風如三姑山衢山之𩔖不可勝數必不得巳寄泊一宵若停久恐風反别迅不能支矣又潭岸山灘山許山之𩔖皆團土無嶴一面之風亦所難避可不慎乎



  舟山守禦論
  信國公湯和經畧海上區畫周宻獨於舟山似有未安者葢洪武間倭犯中界犯玉環犯小濩寨皆浙東海濵信國所親見也其來也自五島開洋衝冒風濤困眩精神者數日至下八陳錢而始少憩然孤懸外海曠野蕭條必更歴數潮泊普陀烏沙門之𩔖而後得覘我兵虚實以為進止若定海之舟山又非普陀諸山之比其地則故縣治也其中為里者四為嶴者八十三五榖之饒魚鹽之利可以食數萬衆不待取給於外乃倭冦貢道之所必由冦至浙洋未有不念此為可巢者徃年被其登據卒難驅除可以鑑矣我太祖神明先見置昌國衛於其上屯兵戍守誠至計也信國以其民孤懸徙之内地改𨽻象山止設二所兵力單弱雖有沈家門水寨然舟山地大四面環海賊舟無處不可登泊設乗昏霧之間假風潮之順襲至舟山海大而哨船不多豈能必禦之乎愚以為定海乃寧紹之門戸舟山又定海之外藩也必修復太祖之制而後可















  浙直福兵船㑹哨論
  浙東地形與福建連壤浙西地形與蘇松連壤利害安危各有輔車相依之勢故上命浙江巡撫總督浙直福分哨各官互為聲援而不許自分彼已畫地有限責任相聯此廟謨之所以為善而海防之所以為固也愚嘗親至海上考海中山沙南起舟山北至崇明或斷或續暗沙連伏易於閣淺賊舟大者不能東西亂渡如遇東北風也必由下八陳錢馬蹟等山以犯浙江而流突乎蘇松如遇正東風也必由茶山西行以犯淮陽而流突乎常鎮如遇正北風也必由琉球以犯福建而流突乎温台三途窵逺瞭望難及須總兵官撥遊兵把總領哨千百戸等船徃來㑹哨以交信票為騐其在浙江也南則沈家門兵船哨至福建之烽火門而與小埕兵船相㑹北則馬墓港兵船哨至蘇州洋之洋山而與竹箔沙兵船相㑹其在蘇松也南則竹箔沙兵船哨至洋山而與浙江之馬墓兵船相㑹北則營前沙兵船哨至茶山而與江北之兵船相㑹諸哨絡繹連如長蛇羣力合併齊如扛鼎南北夾擊彼此不容豈惟逐冦舶於一時殆將靖冦患於無窮矣












  鄭開陽雜著巻一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



  欽定四庫全書
  鄭開陽雜著巻二
  明 鄭若曾 撰
  萬里海防圖論下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蘇松海防論
  蘇州海防與松江不同松江有海塘而無海港其設備也以陸兵為主蘇州有海港而無海塘其設備也以水兵為主何謂有海塘而無海港盖松江之海起於獨山而迄於小湯窪迢迢二百四十八里皆有䕶塘為之限隔髙厚如城别無港汊可以通海䕶塘之内外相夾皆水也在内者謂之運鹽河又謂之横港在外者謂之塹濠又謂之䕶塘溝昔人所以築此塘者為捍鹽潮恐其害苖也國初用為金湯以備倭患設衛所墩堡於塹濠之外倭至則捍禦於海㟁灘塗不容登泊萬一不支則踰塹而守倭進不得攻退無所掠䕶塘之功用豈小小哉邇年塹濠多湮䕶塘海㟁合為一片宼至即聚於䕶塘而運鹽河之内水田狹塍難於屯禦大可慨矣為今之計必須浚治塹塘丕復衛所墪堡之法選陸兵委知兵參將精練於平時遇汛則分布汛地協守互援無容一賊登㟁則松江海防庶幾其無悞乎何謂有海港而無海塘盖蘇州之海起於嘉定之寳山洋而迄於常熟之白茆港其間水口之大者曰吴淞江曰劉家河曰七鴉浦曰白茆港其次則綵淘黄窑新塘茜涇之𩔗皆潮汐之所往來沙船之所出入原未嘗築塘以限隔之也故倭舶乗風乗潮可以衝突而我兵船亦可駕風掦㠶以哨以禦向來呉淞江口副總兵親提重兵結水寨以控扼之而劉河七鴉白茆亦各有把總兵船分守具備不可謂不宻矣但各兵船畏𩗗風常泊於港内賊至或不知或知而禦之不及又各支自分彼此不肯協力應援俟賊入港然後官兵擊之吁不亦晚乎為今之計必須督撫立為限時限程之法信賞必罰如有僨事罪坐水兵官問以故縱則蘇州海防庶幾其無悞乎或者曰松江無海港固不重乎水兵矣海岸之外可不設舟以廵哨乎蘇州無海塘固不重乎陸兵矣海㟁隨處可登可不設兵以防守乎曰是不然松江海灘皆淖泥也潮至時舟雖可以逼岸而易於閣淺潮退時舟不能近岸須渉淖泥中行二三里或七八里哨舟何處可泊乎向來原設遊兵船廵視於洋中墪堡軍瞭望於岸上所患者上之人不肯嚴夫失報之誅則人莫肯盡其心耳蘇州海濵處處皆有墪堡若勤於瞭哨遇警則各港水兵響應而逐之各廵司弓兵與地方團營兵併力以禦之賊豈能遽犯哉所患者上之人不肯嚴夫坐視之罪則人莫肯盡其力耳









  蘇松水陸守禦論
  蘇松為畿輔望郡濵於大海自呉淞江口以南黄浦以東海壖數百里一望平坦皆賊逕道往因不能禦之於海致倭深入二府一州九縣之地無不創殘其禍慘矣今建議松江之有海塘而無港口者則自上海之川沙南匯華亭之青村柘林凢賊所據以為巢窟者各設陸兵把總以屯守之而金山界於柘林乍浦之間尤為直浙要衝特設總兵以為陸兵之統領又於其中添建游兵把總一員專駐金山徃來廵哨所以北衛松江而西援乍浦也至於蘇州之沿海而多港口者則自嘉定之呉淞所太倉之劉家河常熟之福山港凡賊舟可入者各設水兵把總以堵截之而崇明孤懸海中尤為賊所必經之處特設叅將以為水兵之領䄂又於其中添置游兵把總二員分駐竹箔營前二沙往來㑹哨所以廵視海洋而警報港口也内外夾持水陸兼備上之可以禦賊於外洋下之可以廵塘而拒守亦既精且宻矣但調募客兵不如調土著之兵可調習而有常官造戰船不如僱民間造私船反堅久而省費是在當事者酌行之而已













  江北設險方略論
  淮掦二郡介於江淮之間東瀕大海賊舟出没三靣隄防為難國初備禦之制淮安設衛二内屬所五外屬所五掦州設衛三内屬所十四外屬所三復建兵府雖職司轉漕實示控扼之勢盖南北之咽喉非他郡比也愚考其地形起自東南蓼角嘴以抵姚家蕩綿延三四百里除安豐等三十六塲俱在腹内不為要害要害之處乃通州也狼山也楊樹港裏河鎮也餘東餘西等塲也蓼角嘴呂四塲也掘港新閘港也廟灣劉荘金沙塲也其尤要者有三曰新塲出入至近逼近掦州也曰北海所從以通新閘港且有鹽艘聚泊也曰廟灣其為巨鎮而通大海口也當事者須設把總三人一駐新港一駐北海一駐廟灣更用陸路遊撃一員駐劄海安則東可以控狼山通州海門之入而西可以捍衛掦州矣


  江淮要害論
  天下之水在北莫大於河在南莫大於江常鎮淮掦當江河入海之際雖極大艟艦皆可乗潮而入近嵗倭宼徉言分刼其心之狡實欲自長江以趨留都自淮河以窺中原而終不敢深入者由四府之防禦堅也必水陸常㑹哨互援蒼福諸船順流以遏賊鋒或出賊後賊若登㟁則以團練之兵禦之此常勝之形也四郡無患則中原留都可以髙枕而卧矣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山東預備論
  倭患之作嶺嶠以北逹於淮掦靡不受害而山東獨不之及者豈其無意於此哉亦以山東之民便於鞍馬而不便於舟楫無通畨下海之人為之嚮𨗳接濟焉耳然邇年青齊之兵多為所擄安知其中無識海道而勾引者乎愚觀山東諸郡民性强悍樂於戰鬬倭之短兵不足以當其長鎗勁弩倭之歩戰不足以當其方軌列騎萬一至此是自䘮其元也所虞者登萊突出海中三靣受敵難於隄備國朝專設備倭都指揮一員廵海副使一員分駐二郡衛所森嚴墪堡周備承平日久不無廢弛申明振厲庶幾其無患乎雖然倭船至㟁而後禦之亦末矣孰若立水寨置廵船制宼於海洋山沙䇿之上也嘗聞宋以前日本入貢自新羅以趨山東今若入宼必由此路但登萊之海危礁暗沙不可勝測非諳練之至則舟且不保何以迎敵而追撃乎故安東以北若勞山赤山竹篙旱門劉公芝界八角沙門三山諸島乃賊之所必泊而我之所當伺焉者也若白蓬頭槐子口橋鷄鳴嶼夫人嶼金嘴石倉廟淺灘亂磯乃賊之所必避而我之所當逺焉者也必嚴出洋之令勤㑹哨之期交牌信騐習熟有素則將來廟堂或脩海運以備不虞之變亦大有頼焉獨禦宼云乎哉











  登州營守禦論
  登萊二郡突出於海如人吐舌東南北三靣受敵故設三營聨絡每營當一靣之寄登州營所以控北海之險也登萊二衛併青州左衛俱𨽻焉䇿應地方語所則有竒山福山中前王徐前諸所語寨則有黄河口劉家汪觧宋蘆徐馬停皂河馬埠諸寨語廵司則有楊家店高山孫岕鎮馬亭鎮東良海口柴胡海倉魚兒舖髙家港諸司三營各立把總二員總轄之在海外則島嶼環抱自東北崆峒半洋西抵長山蓬萊田横沙門鼉磯三山芙蓉桑島錯落盤踞以為登州北門之䕶過此而北則遼陽矣此天造地設之險也然諸島雖近登州而居島中以取魚鹽之利者乃遼陽之編伍非山東之戌卒也呌呶跳梁可畏而不可恃故北海之濵既有府治復建備倭城於新河海口以為屏翰且有本營之建焉沿海兵防特重其責非若他省但建水寨於島嶼良有以也夫島嶼既不設險則海口所係匪輕自營城東若抹直石落灣子劉家汪平暢蘆洋諸處自營城西若西王莊西山欒家孫家海洋山後八角城後芝罘莒島諸處皆可通畨舶登突嚴外戸以綏堂閫其本營典守之責乎












  文登營守禦論
  登萊乃泰山餘絡突入海中文登縣尤其東之盡處也成山以東若旱門灘九𡶶赤山白蓬頭諸島縱横沙磧聨絡潮勢至此衝撃騰沸議者謂倭船未敢猝逹然考之國初倭宼成山擄白𡶶寨羅山寨延大嵩草島嘴等處海側居民重罹其殃倭果畏海奚而有是哉故文登縣東北有文登營之設所以控東海之險也寧海威海成山靖海四衛皆𨽻焉䇿應地方語所則有寧𡶶海陽金山百尺崖尋山諸所語寨則有清泉赤山等寨語廵司則有辛汪温泉鎮赤山寨諸司逶而北則應援乎登州迤而南則應援乎即墨三營鼎建相為犄角形勝調度雄且宻矣有干城之寄者其思國初成山之變而儆戒無虞也哉



  即墨營守禦論
  山東與直𨽻連壤即墨縣南望淮安東海所城左右相錯如咽喉闗鎻邇年登萊海警告寧然淮掦屢被登刼自淮逹萊片㠶可至犯淮者犯萊之漸也故即墨所係較二營似尤為要自大嵩鰲山靈山安東一帶南海之險皆本營控禦之責䇿應地方語所則有雄崕膠州大山浮山夏河石洞諸所語廵司則有乳山行村栲栳島逄猛南龍灣古鎮信陽夾倉諸司其海口若唐家灣大任陳家灣鵞児栲栳天井灣顔武周瞳松林全家灣青島徐家莊諸處俱為衝要隄防尤難國初倭宼鰲山毒痛甚慘即本營所轄之地也殷鍳不逺其可以不慎乎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遼東軍餉論
  遼東古營并地也其背為沙漠其靣為滄溟其餘氣為朝鮮遼陽東踰鴨緑江而控朝鮮國朝設瀋陽三萬鐵嶺四衛綂於開原以遏北徼之衝金復海葢旅順諸軍聫屬海濵以防島宼之入烽堠星聨營寨碁布東北藩籬可謂固矣洪武間倭宼嘗以玩南方之心而玩遼東遼東之人以禦北徼之法而禦倭宼斬滅無遺海氛蕩熄劉江金線島之㨗是巳二百年來邊備如故倭豈能遽犯哉所虞者其地千有餘里衛所軍旅凢九萬九千八百七十五員名止藉山海關一路饋餉我朝北都燕而逺漕江南粟又自京師逹於遼陽飛輓不繼邉卒輒呌呶待餔甚至凶荒士卒相食萬一難守宻邇畿輔敵騎乗間何以禦之此其患不在兵之不強而在食之不足食足則兵強兵强則守固矣邇者登萊運米逹遼甚便惜其不多愚謂國初軍屯商中之制至為精當而大壊極𡚁司國計者當深念而亟圖之不當專責之幕帥而已也遼東守禦論
  遼地負山阻海屹然為東北雄鎮北鄰沙漠而遼海三萬瀋陽鐵嶺之綂於開原者足遏其衝南枕滄溟而金復寧葢旅順諸軍聨屬海濵者足嚴守望京師翰屏可謂固矣然觀今日邉防頗為有頼而備倭海防視為虚文盖自劉江金線島之捷而海氛久熄自山東海運之廢而墪寨益廢於是旅順諸堡亦無復用識者謂遼東沿邉五路得分守應援之規沿海衛所亦當如其制如旅順而西以金州轄之三岔河而南以葢州轄之三岔河而東以三屯轄之總兵撫按之綂其責者秋汛以防邉為重防海為次春汛以防海為重防邉為次則雖島宼窺伺豈能遽犯哉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二>
  日本入宼論
  始倭之通中國也實自遼東由六朝及今乃從南道浮海率自温州寧波以入風東北迅自彼來此約可四五日程而西南風迅自此之彼約亦四五日程葢其去遼甚逺而去閩浙甚邇若盡其國界則東西也長行可四五月南北也短行三月而皆極於海其西北至髙麗也必由對馬島開洋順風僅一日二日南至琉球也必由薩摩州開洋順風七日其貢使之來必由博多開洋歴五島而入中國以造舟水手俱在博多故也貢舶囘則徑收長門抽分司官在焉故也若其入宼則隨風所之東北風猛則由薩摩或五島至大小琉球而仍視風之變遷北多則犯廣東東多則犯福建彭湖島分䑸或之泉州等處或之梅花所長樂縣等處若正東風猛則必由五島歴天堂官渡水而視風之變遷東北多則至烏沙門分䑸或過韮山海閘門而犯温州或由舟山之南而犯定海經大猫洋入金塘蛟門犯象山奉化由東西厨入湖頭渡犯昌國入石浦闗犯台州入桃渚海門松門諸港正東風多則至李西嶴壁下陳錢分䑸或由洋山之南而犯臨觀過漁山两頭洞三姑山入蟶浦則犯紹興之臨山三山過霍山洋五嶼烈表平石則犯寧波之龍山觀海犯錢塘過大小衢徐公入鼈子門赭山則薄省城或由洋山之北而犯青南過馬蹟潭而西犯太倉過馬蹟潭而西北或過南沙而入大江過茶山入瞭角嘴渉谷櫝狼福山而犯𤓰儀常鎮若在大洋而風歘東南也則犯淮掦犯登萊過歩州洋亂沙入鹽城口則犯淮安入廟灣港則犯掦州再越而北則犯登萊若在五島開洋而南風方猛則趨遼陽趨天津大抵倭舶之來恒在清明之後前乎此風候不常難以凖定清明後方多東北風且積久不變過五月風自南來倭不利於行矣重陽後風亦有東北者過十月風自西北來亦非倭所利故防海者以三四五月為大汛九十月為小汛其停橈之處焚刼之權雖曰在倭而其㠶檣所向一視乎風實有天意有備者率勝前此入宼者多薩摩肥後長門三州之人其次則大隅筑前筑後博多日向攝摩津州紀伊種島而豐前豐後和泉之人亦間有之葢因商於薩摩而附行者日本之民有貧有富有淑有慝富而淑者或附貢舶而來或因商舶而至其在宼舶率皆貧而惡者且山城君日本國王别號號令久不行於諸島而山口豐後出雲又各專一境如中國總督府之義互相吞噬今惟豐後强頗併肥前等六島而有之山口出雲俱以貪滅亡倭葢無常尊定主矣日本圖纂詳載之兹因防海之説而畧舉其槩云










  論禦倭之法
  倭之陣法與常寇不同常宼戰時我師以衝鋒破壘為上倭隊不過幾人躍舞試其刀法而已見我師走即衆伏羣起而追砍之如蜂湧然我師若勝彼即奔去俟我師爭割首級而四靣合圍之或於戰時分兵綂出我師左右先制乎脅後撃乎尾或誘我師追至其營但見財寶不見賊衆及乗我師取寶而襲殺之此皆倭寇之積習也為今日計似不可拘常格但以屢年倭寇之所以勝我師之所以敗者而亟反之先鋒陷陣者全隊俱賞禁取首級退縮者斬趨利者斬應救援而不救援者斬其臨陣也前者向前後者向後左者向左右者向右無若頻年之俱向前立而緩急衝撃轉顧不及則倭寇之故智皆有以應之鮮不勝矣



  論沙船之利
  倭寇之來必由東海大洋禦倭之䇿無如截之於海上勿容登㟁葢其來也萬里風濤廢寢忘飱力則疲矣聲援未備羣隊未合勢則弱矣我師以逸而待勞以衆而待寡以備而待其所未備千人一心故每戰必勝若禦之以陸則人各一心每遇戰即奔而賊勢㪚亦如螃蟹之出筐難於收拾矣古今兵書千言萬語俱於陸戰為詳而水戰甚略至如吾蘇地形港浦田塍不可以方軌而陣不可以連舟而繫原未嘗稱用戰之地者自春秋以來除夫差勾踐之事外未見有論呉地戰法者也故欲以古兵法而行之於呉噫誤也甚矣欲遏寇於上游舎沙船沙兵奚以哉夫沙船素熟海濤沙民素習海戰使鬬風如順風巨浪如無浪不假兵戰不用杷棍惟以標义火器施之以追則迅以攻則克不俟訓練而見成可用但須以沙耆民統之啖之以官賞優之以體貎寄之以腹心得其心斯得其力矣若用他官以馭之泛泛以待之内地之兵以雜之則彼將觧體而坐視矣















  論福蒼船之弊
  海中勦賊吾蘇屬邑太倉崇明二處沙船百戰百勝不在蒼山廣福兵船之下但賊駕樓船而來沙船低小仰攻為難故須預造福蒼大船遇賊舟之大者可以相抗賊舟之小者可以犂沉自來福蒼船用之無功者以其非温福水手不能駕使寶山以南海道亦惟彼處人習知之而沙船未嘗經行嘗易閣淺故不容不僱彼處之人也倭宼之叛非倭自為叛也廣福浙人𨗳之也賊中多有水手親識前日蒼山船為前鋒遇賊交語而走沙船等船從而俱走可以鑒矣夫造福船者望其勦賊也而反與賊為首尾則其船其人之當撤也明矣然此船必不可無其水手亦不可無如之何而可曰有法焉每船用其原處水手一半用吾本地沙民一半夾雜而處朝夕審視而學焉其行大洋道路何如其遇風色操縱何如其臨敵之際與賊交通之情狀何如不數月而沙兵能使其船則其原地水手可以罷革之矣
  論海船縱賊内宼之由
  沿海備倭兵船未嘗不設每賊至岸輒為所登何也沙兵非不能遏以賊未嘗擄掠擒之無利且縱賊深入者無罪獨力衝鋒者無援人心不服故且俟其内寇滿載而去方邀撃之荆川唐公洞燭其𡚁親歴海口以兵船各派汛地仍責其两鄰互相䇿應四月間倭至而不能登陸一支飄往江北一支飄上三沙蘇松嘉湖千里寧謐實荆川之功也所宜長用其䇿以飬兵之費而偏重於沙兵更奏聞於朝立為定格每年防春失守汛地者殺無赦若賊至而不容登㟁内地無擾則雖無斬獲之級亦為防春有功凢沙耆民之為頭目者槩陞一級並海州郡所在皆然倭寇無利將自消其猾夏之志矣此禦倭之上䇿也



  論沙兵民兵之辨
  沙船行海必常傾側謂之趂風船在浪槽萬起萬伏謂之破浪沙民生長海中朝夕出入鬻鹽為生奮上風調逆搶其所長也内地之民目中未嘗見海一登沙船遇風浪目眩而嘔足僵而仆雖孫呉賁育至此不能自支况接戰乎故沙民長於海戰而短於陸戰民兵平日雖閑武藝者伹能陸戰而不能海戰有兵寄者各用其所長可耳








  論練兵之法
  向來下操不過教塲中虚應故事兒戲而己耳曾未嘗有實用也嗣後操練宜勿用見在廵捕官管操官為之而惟延精通武藝之人各於空閒官地分别鎗手學鎗刀手學刀棍手學棍所謂學者學其隔法破法而己利害存亡之際不能隔不能破止云我能識夫運刀出鎗之法何適於用哉其在今日刀手之類又似可緩倭冦之刀法天下無敵所恃以勝之者火器第一弓弩次之火器之中又以鉛錫銃為要愚聞浙人有長於火攻者宜擇二三十人令其轉教銃手日月演習裝藥爙火期於便㨗期於必中射師則擇北人高者為之勿限日期朝夕至教塲中多懸銀錢使之競射射中者即以此錢賞之貪夫覬利無不用心於射矣武藝閑後宜更延曽經戰陣曽立戰功真有將材者而教之坐作之法分合之法衝擊應援疑伏之法排立寛展之法隨地形而轉舒之法收兵抽縮之法習之於平時用之於臨敵豈不足以致勝乎論黄魚船之利
  間嘗乘海舠凌驚濤歴覽島洋形勝竊謂蘇松海防斷以禦冦洋山為上䇿而淡水門捕黄魚一節乃天設此以為蘇松屏捍也葢淡水門者産黄魚之淵藪每嵗孟夏漁船出洋寜台溫大小以萬計蘇州沙船以數百計小滿前後放船凡三度謂之三水黄魚海中常防刼奪每船必自募慣出海之人格鬬則勇敢也器械則犀利也風濤則便習也其時適當春汎之時其處則倭犯蘇松必經之處賊至羊山見遍海皆船而其來舟乃星散而行以漸而至勢孤氣奪逺而他之矣敢復近岸乎此其利有三不募兵而兵强不費糧而糧足不俟查督而自無躱閃之弊如殺賊而有功照例陞賞所獲賊貲悉以畀之縱賊近岸則一體坐罪永不許其出洋將漁人皆以禦賊為巳責官民胥利豈非備倭之良法乎


  論海塘之設
  海塘之制本為捍禦鹹潮害稼而設自春秋時范蠡築圩田之後東南田利漸興財賦漸盛至唐開元問於此築捍海塘其長起於嘉定之老鸛嘴以南迄於海寧之澉浦以西髙如城垣内外皆有塘溝相夾自設此塘之後而松嘉杭無入海水口禹貢曰三江既入今三江之中東江獨湮漫無可考職此之由也是塘也本為田利而設我朝信國公經畧海防借以設險備倭愚於蘇松海防論中詳言之矣因塘舊蹟有湮有存故表而出之國初原設塘濠及時脩築庶於防禦有禆云






  論烽堠之要
  自古守邊不過逺斥堠謹烽火至於海中風㠶瞬息千里烽堠尤為𦂳要凢濵海墪臺俱應盡數脩復或年逺為水所衝没或民居樹木遮蔽或仍舊貫可恃或就中加添或改移可瞭之所以十里内為率難瞭者三四里亦可墪法舉狼煙南方狼糞既少煙火失制拱把之草火燃不乆數里之遥豈能接應且遇隂霾晝晦何以瞭望宜多積柴草火勢大而且乆庶鄰墪相望可見國初沿海衛所每衛分左右二路各設管墪官一員以千百戸充之每所如衛例以旗舎充之各省以指揮一員總其事稱曰提調墪哨近視為閒㪚之局廢棄職守或臺堠不脩或噐械不整索受軍士常例聽其偷安畧無懲究寇犯地方則烽火之號不傳賊艘在内則聲息之警不報玩愒廢弛莫此為甚夫内地防禦安危邊海居民趨避調發軍旅機宜全在烽堠傳報所繋匪尠小也須責成總兵叅遊等官詳明守墪號令風汛時月及聞警報督令廵守軍兵晝夜分畨瞭望俾無疎虞庶計之得哉














  論海運之利
  海運之法自秦已有之而唐人亦轉東呉粟帛以給幽燕杜工部出塞詩云漁陽豪俠地撃鼓吹笙竽雲㠶轉遼海粳稲來東呉越羅與楚練照耀輿臺軀又昔遊詩云幽燕盛用武供給亦勞哉呉門轉粟帛汎海凌蓬萊是海漕東南粟舉行既久然僅以給邊方之用而巳用之以足國則始於元焉初巴延平宋命朱清張瑄以宋圖籍自崇明由海道入京師至元十九年始建海運之策命羅璧等造平底海船運糧從海道抵直沽是時猶有中灤之運不專於海道也二十八年立都漕萬戸府以督嵗運至大中以江淮江浙財賦府每嵗所辦糧充運自此以至末年専仰海運矣海運之道其初也自平江劉家港入海至海門縣界開洋月餘始抵成山計其水程自上海至楊邨馬頭凢一萬三千三百五十里最後因千戸殷明畧言又開新道劉家港至崇明州三沙放洋向東行入黑水大洋取成山轉西至劉家島又至登州沙門島於萊州大洋入畧河當舟行風汛有時自浙西至京師不過旬日而已説者謂其雖有風濤漂溺之虞然視河漕之費所得葢多故終元之世海運不廢我朝洪武三十年海運糧七十萬石給遼東軍餉永樂初海運糧七十萬石至京師十年會通河成始罷海運考元食貨志論海運有云民無輓輸之勞國有儲蓄之富以為一代良法作史者皆國初史臣其人皆生長勝國時習見海運之利所言非無徴者今河漕通利嵗運充積固無資於海運也善謀國者恒於未事之先而為意外之慮國家都燕葢極北之地而財賦之入皆自東南而來會通一河譬則人身之咽喉也一日食不下咽立有死亡之禍况自古皆是轉般而以鹽為傭値今則專役軍夫常運而加以兌支之耗嵗嵗常運儲積之糧雖多而征戍之卒日少食固足矣如兵之不足何宜於無事之時尋元人海運故道别通海運一路與河漕並行江西湖廣江東之粟照舊河運而以浙東西一帶由海通運使人習知海道一旦漕渠少有滯塞此不來而彼來亦思患預防之計也大抵海舟與河舟不同河舟畏淺故宜輕海舟畏漂故宜重假如每艘載八百石則為造一千石舟許其以二百石載私貨三年之後軍戸自載者三十税一客商附載者照依税課常例就於直沽立一宣課司收貯以為嵗造船料之費其糧既以海運脚費比漕河為省其兑支之加耗宜量為减殺大約海舟一載數千石則可當河舟所載之十河舟用卒十人海舟加五倍則漕卒亦比舊省矣此非獨可以足國用自此京城百貨駢集而公私俱足矣宋朱考亭奏劄言廣東海路至浙東為近宜於福建廣東沿海去處招邀米客元史載順帝末年議遣戸部尚書貢師泰往福建以閩鹽易糧給京師其後陳友定亦自閩中海運進奉不絶此道若通閩廣之納運亦可以來不但两浙也况今京師所用多資南方貨物而貨物之來苦於運河窄淺脚價倍於物値此策既行則南貨日流於北空船南囘者必須物實而北貨亦日流於南矣今日富國足用之計莫大於此且量將江淮荆湖之卒漕半入海運除减軍卒以還隊伍則兵食两足而國家亦有水戰之備可以制伏朝鮮安南邊海之彞此誠萬世之利也












  論財賦之重
  東南財賦之淵藪也自唐以來國計咸仰於是其在今日尤為切要重地韓滉謂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觀之浙直又居江南凢大江以南諸省悉稱江南十九而蘇松常嘉湖五郡又居浙直十九也今天下夏税秋糧以石計者總二千六百七十九萬餘而浙江布政司二百五十一萬餘蘇州府二百九萬一千餘松江府一百三萬一千餘常州府七十六萬一千餘此一藩三府之地其民租比天下為重其糧額比天下為多今國家都燕嵗漕江南米四百餘萬石以給京師而此五郡者幾居江西湖廣南直𨽻之半自宣徳正綂以來每擇任賢良大臣廵撫其地殷勤撫字葢以此地為國計所資故也竊以蘇州一府計之其墾田九萬二千九百五十九頃而居天下七百一萬三千九百七十六頃田數之中而出二百九萬一千餘石稅糧於天下二千六百七十餘萬石税額之内其徴科之重民力之竭可知矣按平賦書云重斂則人貧人貧則流者不歸土地雖大有荒而不耕者雖耕之而地力有所遺人日益困財日益匱雖欲誅暴逆而威四裔其可得耶輕斂則人樂其生人樂其生則居者不流而流者日來土地無荒桑柘日繁盡力耕之地有餘利人日益富兵日益強今東南諸郡受重賦之累加以水旱不時徴斂無方小民十室九空皮盡而毛無所附良可痛心惟頼聖天子一視同仁念此五郡財賦所出國計所頼特沛恩膏减免賦額凡百科率悉從寛省又必擇任廵撫大臣假以便宜之權俾其多方撫䘏而不拘以文法必使民力弗殫民食常饒庶一方得安而四方咸有攸頼内地寧謐而外患亦可不作矣




  鄭開陽雜著卷二



  欽定四庫全書
  鄭開陽雜著卷三
  明 鄭若曽 撰
  江防圗説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三>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三>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三>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三>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三>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三>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三>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三>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三>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三>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三>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三>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三>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三>
  江源考
  江源出岷山至嘉州而沫水自巂州合大渡河來注之至敘州而馬湖江㑹之至瀘州而内江又自資簡㑹之至重慶而嘉陵江自利閬果合諸州㑹之至涪州而黔江㑹之至萬縣而開江水自開達諸州㑹之受大水凡八而後東入峽及出峽而下至岳陽則㑹洞庭湖所受湖南北諸水又下至鄂渚則㑹漢口所受興元諸水又下至黄州則㑹巴河又下至九江則㑹鄱陽湖所受江東西諸郡水又下則㑹皖江所受淮西諸水蓋出峽而東又受大水凡五而後入於海總天下之水㑹於江者半焉畫南北號天塹形勢之壯視河淮倍蓰焉
  江防考
  昔魏文帝至廣陵臨江見波濤洶湧歎曰天所以限南北也而宋劉珏亦言金陵天險前據大江可以固守江其形勝之最哉然而王濬克西陵北軍飛渡韓擒虎濟采石陳人不覺國無人焉地失其險勝勢果何常哉今天下一統其要害固不在長江而留都之重非他郡縣比於是操江巡江各有專責初沿江州郡上自九江下至鎮江及通常狼福等處操練水師禁戢鹽盗操江都御史為之政法至善也逮屡遭倭警調發倥偬於是大江南北諸道臣皆有巡防控制之責而復歸其權於督撫所謂江防者不專而操江始多掣肘矣夫權不一則得失生任不專則推諉見簿書之期㑹意見之参錯雖有智者不能坐而致立而辦也故以操江聨其勢以南北督撫為之援而天塹之險可以平於帶水矣至若水兵民兵巡船之設分班出哨㑹哨之制岸墩江船聨絡照應之法則有司存以俟能其職者




  鄭開陽雜著巻三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



  欽定四庫全書
  鄭開陽雜著巻四
  明 鄭若曾 撰
  日本圖纂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四>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四>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四>
  日本國論
  日本即古倭國也去中土甚逺隔大海依山島為國邑隋書記在百濟新羅東南水陸三千里地勢東髙西下其國君以王為姓以尊為號後改稱皇初居日向筑紫宫後徙山城國文武僚吏皆世其官有徳仁義禮智信大小十二等及軍尼伊尼翼諸名漢武帝滅朝鮮使譯始通自後歴代貢獻不常宋末職貢不入元世祖屢遣使諭之無功討以舟師弗克致溺十萬衆於五龍山終元之世强梗弗順我太祖龍飛薄海内外罔不臣僕即位三年命使臣趙秩徃諭乃遣畨僧入貢然狙詐狼貪屢宼不靖復與胡惟庸通謀不軌太祖惡之著為訓絶不與通命信國公湯和經略海防嚴下海通番之禁宼猶不已文皇帝朝遣太監鄭和招諭海外諸國日本首先納欵乃給勘合百道許其通貢宼仍不己十九年宼遼東總兵劉江盡殱之於望海堝海烽始熄百八十年來貢多宼少近數年𢎞肆剽掠濱海郡縣蕩為丘墟皆内地奸民勾引接濟之所致也今日急務備倭為第一義
  按晉書梁書北史皆云倭人自言泰伯之後宋史云其二十四世神武天皇猶當周僖王時也













  日本紀畧
  日本在溟渤之東其地形類琵琶東西數千里南北數百里九州居西為首肥前肥後豐前豐後筑前筑後日向大隅薩摩陸嶴居東為尾至山城旱程七十五日舊云陸嶴為頭薩摩大問為尾者非山城居中乃彼國之都也山城以東地方廣邈雖倭之逺服賈者不能閱歴而知況華人乎故其島之數可考按舊圖山城以東中為近江伊賀尾張三河美濃飛彈信濃上野陸澳北邉海為但馬丹後若佐加賀越前越中越後出羽甲裴常陸南邉海為攝摩攝津太和河内逺江駿河伊豆相摩武蔵下野東北懸海則為佐渡東南懸海則為志摩七島上總下總安房而其間廣狹至到有不能考者今姑據若曽之所聞者而述之山城之南為和泉其南海嶴泊舟者為阿賣介撒几為歪打阿波為于撒几為天王者為沙界衣又其南為沙界其地方甚小沙界之東南為紀伊東為三河出海之口南濱大海其島為康大為科什麽為伮智紀伊之西為伊勢北為三河其嶴為腰大為阿乃伮子山城之西為丹渡左為攝津其嶴為飄船谷為阿家世伮乎辣為素埋為男女懐東南懸海為安防州左之西為攝摩其嶴為那敗為舎箇世為抗茄為我這古為摩羅右為但馬右之西為因幡丹渡西為美作左為備前其嶴為兀什麽舵為茄賣茄里為舍多大左之西為備中出鐵其嶴為山子加為言伮乎□為那什麽其南為連島懸海三十里右亦因幡右之西為伯耆沿海俱白沙無嶴可泊其鎮為阿家殺記為倭子介為 他奴賀知其北為竹島懸海三十里美作之西為備後之北境其嶴為一子該一知為于伮白里為和伮密知為拿敗為赦東大出雲之南境其嶴為番你為山子介為欽子溪為户流為非□咑為失□哈咑為也生忌為密和伮失記其北為隠岐懸海三百五十里備後之西為安藝其嶴為翁家搭為昆敗為法子加一知為窟撒子為谷野為□家歪□其南為宫島懸海三十里出雲之西為石見出銀與銅其嶴為南髙番馬為番馬搭為哥為撮伮市為有伮子北至海三十里安藝石見之西為山口國即古之周防州也横直二百四十里其南邉海之嶴為翁哥里為密大逝里為東大為陀伮米為哈迷伮失記為伮羅市米其北邉海之嶴為撒殺為賣抵哈打為夜市為髙伮烏□北至三島海面三百五十里山口之西為長門横直皆二日程嶴為花浦為薫州為番記為倭委北至三島懸海三百五十里闗渡在焉其西旱闗為阿介馬失記由分司設於此渡此而西為豐前横五百里直四百里其嶴為可苦喇為□介襪次為大義地為野慢茄為阿世夜為暮治為一賣其南為豐後横直皆六百里其嶴為福乃為倭兀伮法賣為鎻孤舟為由伮烏喇為撒一基為烏四基又其南為日向横直皆三百六十里其嶴為多故伮甫治豐前之西北為筑前横六百五十里直四百里其嶴為右勢為茄薩里為加打也馬為多賣里為一萬字為伮打為世加為經家里為多罷為密那多為法哈噠即博多之别名也其北離伊岐島海面五百里西南為筑後横直皆二百五十里筑後之南為大隅其南濱海之嶴為什麽烏思述今之人訛𫝊為懸海懸海乃大漁州也大隔與日向薩摩等連壌名為九州大隅之西為薩摩横直皆三百六十里其嶴為暗孛喇為起麻子記為羊埋髙為康國什麽為罷里為拖馬里為鹿順馬里為鸚哥里為軍車米為仙臺為審孛署豐後東南懸海為土佐為伊豫為阿波阿波相近懸海為炎路土佐豐後之間為佐加關土佐至佐加闗海面一百八十里佐加關至豐後海面七十里薩摩之北為肥後横直皆五百里其嶴為牙子世六為阿麻國撒為昏陀為國撒介烏喇為開懐世利為噠加什為什噠加又其北為肥前横直皆五百里其嶴為鐵來為言伮氣子為法司伮一計為客舍其内沿河泊舟交易之處為倭磨喇為知十歪為法一溪為夜閒迷為坐迷子為迷坐骨知為一掃拂為密伮米喇為世子為迷古里為失撒為喃哥呀為雄婆哥為松本一名馬子喇為法麻撒几肥前西懸海為平戸東西海面十里西北至博多海面四百五十里平户之西為五島五山相錯懸海而生其中有嶴可泊乃日本西境之盡處也過此西行越五六日四望無山直抵陳錢壁下此島與薩摩相去一千五百里與肥前相去四百三十里與平戸相去二千五十里五島至山口必由平户經過其嶴為乃路為倭齊家為衣屋伮密為通記為逹伮烏喇為烏苦為話哈噠北為多藝為伊岐横直皆七十里至對馬島海面五百里為對馬島横三百里其南嶴為哥為世大哈東南為拂乃哥世西北為堆沙几為山谷為撒思乃為知亦磨為你打北為倭伮烏喇其西北至髙麗也必由對馬島開洋各島之人俱至堆沙几撒思乃山谷三嶴開洋至髙麗之則失多順風一日約五百里南至琉球也必由薩摩州開洋順風七日其貢使之來必由博多開洋歴五島而入中國因造舟水手俱在博多故也貢舶囘則徑收長門因抽分司官在焉故也若其入宼則隨風所之東北風猛則由薩摩或由五島至大小琉球而視風之變遷北多則犯廣東東多則犯福建彭湖島分䑸或之泉州等處或之梅花所長樂縣等處若正東風猛則必由五島歴天堂官渡水而視風之變遷東北多則至烏沙門分䑸或過韭山海閘門而犯温州或由舟山之南而犯定海經大猫洋入金塘蛟門犯象山奉化由東西厨入湖頭渡犯昌國入石浦關犯台州入桃渚海門松門諸港正東風多則至李西嶴壁下陳錢分䑸或由洋山之南而犯臨觀過漁山兩頭洞三姑山入蟶浦則犯紹興之臨山三山過霍山洋五嶼烈表平石則犯寧波之龍山觀海犯錢塘過大小衢徐公入鼈子門赭山則薄省城或由洋山之北而犯青南過馬蹟潭而西犯太倉過馬蹟潭而西北或過南沙而入大江過茶山入瞭角嘴涉谷櫝狼福山而犯𤓰儀常鎮若在大洋而風歘東南也則犯淮揚犯登萊過步州洋亂沙入鹽城口則犯淮安入廟灣港則犯揚州再越而北則犯登萊若在五島開洋而南風方猛則趨遼陽趨天津大抵倭舶之來恒在清明之後前乎此風候不常届期方有東北風多日而不變也過五月風自南來倭不利於行矣重陽後風亦有東北者過十月風自西北來亦非倭所利矣故防春者以三四五月為大汛九十月為小汛其停橈之處焚刼之權若倭得而主之而其帆檣所向一視乎風實有天意存乎其間倭不得而主之也向之入冦者薩摩肥後長門三州之人居多其次則大隅筑前筑後博多日向攝摩津州紀伊種島而豐前豐後和泉之人亦間有之乃因商於薩摩而附行者也日本之民有貧有富如攝摩伊勢若佐博多其人以商為業其地方街巷風景宛如中華富者各數千家有積貲至百萬者又如和泉一州富者八萬户皆居積貨殖有淑有慝如薩摩之鸚哥里方數千里其邑長安慶能納民於軌物無一人為盜又如宫島人不嗜殺人有不平事但請神廟罰錢又如紀伊之類陀僧三千八百房専習武藝殺人而不犯中國富而淑者或登貢舶或登商舶而來凡在冦舶皆貧與為惡者也山城君號令不行徒寄空名於上非若中國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大一統之治也山口豐後出雲開三軍門如中國總督府之義各以大權相吞噬今惟豐後尚存亦不過兼并肥前等六島而已肥前肥後筑前筑後豐前豐後山口出雲以貪滅亡山口原并國十二日石見長門安藝備前備後備中出雲伯岐丹後因幡但馬後出雲奪歸其地山口長子死焉其君亦為陶殿所殺豐後軍以其弟攝山口事吞安藝安藝殺之嘉靖三十六年山口無君豐後獨稱雄焉山城君金印勘合久為山口所有向來入貢俱山口自主山城惟出名而巳陶殿之亂宫殿勘合俱焚金卬亦損一角不知所歸貢自此絶矣欲望彼國之約束諸倭斷斷乎不能也愚聞之軍志曰無恃其不來而恃吾有以待之斯言也禦倭之道備矣修祖宗舊制禁戢沿海接引之人擇守令阜民生儲糗糧練精鋭寇來則殺之入貢則撫之通商則絶之如是而亂有不息者未之信也

  畿内部
  州五
  山城
  太河
  河内
  和泉
  攝津
  右共統五十三郡
  畿外部
  道七
  東海道十四州
  伊賀    伊勢    志摩
  尾張    三河    逺江
  駿河    伊豆    甲裴
  相摩    武蔵    安房
  上總    常陸
  右共綂一百一十六郡
  西海道九州
  筑前    筑後    豐前
  豐後    肥前    肥後
  日向    大隅    薩摩
  右共綂九十三郡
  南海道六州
  紀伊    炎路    阿波
  伊豫    土佐    讚耆
  右共綂四十八郡
  北陸道七州
  若佐    越前    越中
  越後    加賀    能登
  佐渡
  右共統三十郡
  東山道八州
  近江    美濃    飛彈
  信濃    上野    下野
  陸嶴    出羽
  右共統一百一十二郡
  山陽道八州
  攝摩    美作    備前
  備中    備後    安藝
  周防    長門
  右共綂六十九郡
  山陰道八州
  丹渡    丹後    但馬
  因幡    伯耆    出雲
  石見    隠岐
  右共綂五十二郡
  海曲部
  島三
  伊岐
  對馬
  多藝
  右各綂二郡
  
  凡四百一十四
  
  可七萬餘
  
  約八十八萬三千三百二十九
  
  凡三千七百七十二




  風俗
  四時寒暑類中國土宜禾稲麻紵蠶桑而少麥所産金銀琥珀水晶有青紅白三色瑪瑙白珠青玉硫黄水銀蘇朩胡椒細絹花布螺□硯扇漆器刀劍鎧甲多犀象牛馬而無虎豹樂有中國高麗二部男子科頭斷髪黥面文身服飾衣裙襦其䄂微小婦人被髪屈紒亦衣裙襦裳皆有襈人多跣足間用屨不得用金銀為飾婚不娶同姓婦人不淫妬人多夀考性嗜酒死者殮之以棺槨初喪戒酒肉親賔就尸歌舞妻子兄弟以白布制服貴人三年殯庶人卜日而瘞既葬舉家入水澡浴自潔以除不祥俗信巫覡知卜筮重儒書多中國典籍尚佛法好碁博握槊樗蒲之戲毎至一日必射戲飲酒其餘節畧與中國同
  倭人居處悉以所産新羅松為之色白而香仰塵地板皆是復塗以香入其室芬郁異常食則共置一器聚而困食以竹作折折取之鞵則無跟或用朩或以細蒲為之衣皆細布得中國綾絹則珍焉

  寄語島名
  山城羊馬失羅     筑前職骨前
  太和野馬多     筑後職骨骨
  河内茄懐知     豐前孛前
  和泉因字米     豐後蓬哥
  攝津子弩因你     肥前非前
  伊賀衣加      肥後非谷
  伊勢衣舍      日向兄加
  志摩       大隅阿思米
  尾張倭阿里     薩摩撒子馬
  三河迷茄懐     紀伊乞伮苦藝
  逺江       炎路山伮計
  駿河       阿波挨懐齊
  伊豆因慈      讚耆
  甲裴嘅怡苦藝     伊豫伊右
  相摩       土佐拖撒
  武藏朩撒暑     山口即周防羊馬窟諸
  安房阿穵      羙作迷馬撒家
  上總茄迷倭撒     備前避然
  下總什麽撒撒     備中避晝
  常陸       備後避卧
  若佐壊加柵     安藝阿計
  越前曰智前     攝摩法里馬
  越中曰畫      長門伮茄多
  越後曰清谷     丹渡丹白
  加賀坑茄      丹後丹哥
  能登伮朶      但馬噠什麽
  佐渡沙渡      因幡奚伮白
  近江多島米     伯耆花計
  羙濃米伮      出雲因字朩
  飛彈非大智     石見
  信濃申阿濃     隠岐和計
  上野康子計     伊岐尢計
  下野什麽子計     對馬島則什麽
  陸嶴話收      多藝
  出羽迷外      五島我島
  宫島述挨什麽     男島賀什麽
  小島科什麽     女島
  連島卒刺什麽     種島他尼什麽
  博多花哈嗒     平戸
  竹島他計什麽     佐加關
  三島密什麽
  寄語雜類
  天文類
  天帝       日虚露
  禿計       星付泥
  有朱加前      雲因朩
  挨迷       霧吉利
  計伏六攸計     霜名末辟滿
  落雨挨迷付魯
  時令類
  早來運梭梭發耀     夜摇落
  非路       晚摇撒田午
  挨介水      暗骨辣水
  三孛水      煖挨掇水
  今日詐以呼鷄聲介喬   明日挨迷亞失日
  後日亞撒里     昨日傑伮
  前日阿多堆     日暮非故路路
  今日來个阿耶俚    明日來挨戊打俚
  後日來挨殺核阿耶俚
  地理類
  地大様秃智      山羊賣耶賣
  明東       海烏彌
  何吉大水      石依水在木古
         鄉羊埋俚
  打各計
  方向類
  東熏加       南迷南來
  西義西       北尤兀俚
  日皆門利婆     後吾失利
  珍寶類
  金空措泥      銀失禄楷尼
  他賣       錢前移
  黄銅中若佐     紅銅鶯更揩尼
  水銀明東揩尼     好銅錢挑禮善尼
  人物類
  皇帝大利天王家里    官大米烏野雞
  百姓别姑常     公翁知
  大官大大烏野雞    婆猶婆翁妃
  阿爺       母發發
  挨尼       嫂阿尼尤尼
  阿多多      妹亞尼多一没多
  亞尼       嬸完多
  莫宿哥      姪何義
  莫宿眼      孫阿奚何來
  丈人子多      丈母子多謬
  何治王官老前     丈夫夀山
  婦人倭家倒     老秃古要个
  男子何奈公姑     後生倭家逹
  歪鼻       親眷新雷
  姐夫不哥迷     朋友道門大聖滿門大帝
  女壻米哥      僕三三字郎
  小厮歪皆水     和尚才老烏索
  老實人埋骨多    艱難人胡奈故人門厥人
  强盜六宿鼻隨     瞎子眉骨頼
  獨眼人密皎闗鴻    你撫哥了梭里
  誰人搭梭      我何埋俚阿伮利
  徒弟加食難     財主妻斗島賣
  生得好眉眉月失眉眉姚水  外甥萌哥
  長子難觧水     媳婦嫌妙報
         年少華葢
  主人床呆朶     生得醜魯歪失
  聰明力哥      貴他介水
  那槊羊㵨      富烏多哥
  腮東旦      乞丐寛需計
  好淫梭羅      年紀一故都
  麻子莫入骨水     村
  科水非計      賊陸宿人
  人事類
  要坡水水      不要依也
  逹子       等待埋祖
  羊逹路烏将卒     拿來末低吉反俚末得哥已
  拿去未底於古     相擾括計括盆
  亂說思量骨多莫話介反俚  看覔見迷路
  不送何埋觧邵賣    嬉挨核蒲
  移路阿將梭     病羊埋依子
  雞骨       罵寛彼計乃俚話鸞腿皮
  因彼計      詈烏論羊埋水烏蠻爺計
  密路       去漫陀羅獺俚旦多
  何故伊魯何耶路    不在論速持疎
  何耶俚吉人     便來羊佯地何爺俚慢陀的如
  回來慢慢的耶俚    便去密路
  快來發下何耶俚法古   送與我面皮
  愛惜摇落扛滿     怕倭疎路路
  出去一一計     前行殺鷄倭
  挨龍門      喜一啜水咷羅打歩
  說話未納恝打俚    怠慢難利骨多罵山伮
  那慕       不來未旦盧賈矢
  獨樂哥賣      羞愧番助山水水
  何賣利      安排蘇路
  法古       快去法古計
  打人生亞逹逹个    借脡路各夾
  買賣烏禮加     不喫了禁哥
  嘔天       莫怪哥面乃禮
  多喫酒何賢鼻旦    教何水尤路
  喫酒麻黒殺雞     那里去陀姑移姑
  所有路路      行路的益磨滅
  曉得个个俚打夫大    賣烏路無六
  呌人多伮      老實說話買多溢多
  一□水      起身倭逹的援
  多多喫了前行哥   遊西孫歩
  還了諧也數     不曉得措頼路不失打
  其伮瞎呾郎     請人家那□多
  慢慢的買得買得    害
  不賣烏魯賣加     恁麽賣難烏禮在
  肚饑勲大路水     哭乃古
  多少一故頼介     打胡子
  有情亞姊吉乃     無情亞姊吉乃乃水
  邀帶       換皆賀
  無工夫一孫□水    怪發頼旦多堅固
  身大       腫剌大
  加右       𥬇歪鼻
  吉打       買加利
  埋計打利      一家一董
  寫字加計
  身體類
  耳眉眉       口骨土
  發奈       眉
         足挨身
  个个路      頭客成頼
  薫計       髪措□夾迷
  發頼       指尤皮
  卒□       齒
  器用類
  小刀厯過乃空客打奈   中刀歪計柴需
  大刀濶中撻打奈    刀柄脱介俚
  大買路      弓油米
  盒子剛白哥     紙揩𬒮加迷
  孫助俚尊力子     砂石揩路依水
  粉地       墨疎煤
  薄紙沃蠻子     扇黄旗
  哥利素      厚紙沃速水
  浮泥       針快利法利
  鑰匙坑其      鑊難皮
  磨刀石依水     泥銅扇法古黄旗
  花鷄       泥金扇空揩泥黄旗
  等子發介俚     小箱法哥
  硯箱孫助利發哥    酒盞曬加滕計
  拿剛繫利      碟曬頼沙頼
  銀硃失禄挨揩水    鏡坑皆彌
  麻骨頼埋骨頼     蓆不伮
  烏論水      麝香射哥
  木香木哥      沉香沉哥
  何水鷄      傘隔落隔曬
  法水       碗倭吉貼灣
  酒瓶哭笋昆皮     梯課水飛計
  衣服類
  衣服乞麻俚     靴骨都
  水托里失其里     箬帽摇婆俚
  歪帯       氊衫迷伮
  手巾逹昻个     綿布木綿
  夏布伮伮綿     被伏思麻
  飲食類
  茶觧素       酒曬箕
  白酒明東曬箕     燒酒隔辣曬箕
  老酒福禄曬箕     飯密黍
  飲酒晒加乃     喫飯密阿羅
  失河收河      醬彌沙
  挨蒲頼      米科眉科眉
  大麥烏䝉﨑     小麥柯䝉﨑
  暮米倭米      荳磨米
  水路       肉恕恕
  笋乾大吉糯古     醬𤓰可羅米糯
  花木類
  杉松計       檜去那鷄
  埋止       梅子面婆水
  恝辣水      菜
  𤓰烏埋       麻莫入骨水
  茄子乃沈皮
  鳥獸類
  牛胡水       狗意伮
  豕豕       鷄⿰扌𤓰 -- 抓泥掇地泥環多禮
  觧加       馬烏馬
  遊河       蟹揩泥
  失辣水      羊羊其
  眠助米
  數目類
  一丢多子丢徴呾多    一箇个利
  扶逹子去呾多     三密子倐呾多
  學子摇摇做     五意子子難難多
  後子       七乃乃子
  效子       九个个乃子
         十一多多丢逹子
  五十      百法古
  借一貫      萬慢亦
  通用類
  有挨路迷路      無
  髙髙的姚鎻盧     極好明哥多
  不好由無乃     大加小思姑奈何計
  發蒒       少素古乃水
  快都河河水     遠多俟
  的个       瘦牙十大
  迷加       細相快大
  骨蒒路      厚挨卒水
  温卒水      歪貨不髙歪頼水
  羊鈸里里      不是松田乃係
  要𦂳馬多合子     緩慢大慢大
  無用設計      多有何何水
  慢大       臭骨篩水
  于牌水
  倭好
  昔賈誼上三表五餌之策知倭國之所好則餌在是而悟所以制之之術矣故志之
  
  所以為織絹紵之用也葢彼國中自有成式花様朝㑹宴享必自織而後用之中國絹紵但充裏衣而已若番舶不通則無絲可織毎百斤值銀五六百兩取去者其價十倍
  絲綿
  髠首裸裎不能耐寒冬月非此不煖常因匱乏每百觔價銀至二百兩
  
  用為常服無綿花故也
  綿綢
  染彼國花様作正衣服之用
  錦繡
  優人劇戲用之衣服不用
  紅線
  編之以綴盔甲以束腰腹以為刀帶書帶畫帶之用常因匱乏毎百觔價銀七百兩
  水銀
  鍍銅器之用其價十倍中國常因匱乏毎百觔價銀三百兩
  
  女工之用若不通番舶而止通貢道毎一針價銀七分
  鐵鍊
  為懸茶壺之用倭俗客至飲酒之後啜茶啜已即以茶壺懸之不許著物極以茶為重故也
  鐵鍋
  彼國雖自有而不大大者至為難得毎一鍋價銀一兩
  磁器
  擇花様而用之香爐以小竹節為尚碗碟以菊花稜為上碗亦以葵花稜為上制若非觚雖官窑不喜也
  古文錢
  倭不自鑄錢但用中國古錢而已毎一千文價銀四兩若福建私新錢毎千價銀一兩二錢惟不用永樂開元二種
  古名畫
  最喜小者蓋其書房精潔懸此以為清雅然非落欵圖書不用
  古名字
  書房粘壁之用㕔堂不用也
  古書
  五經則重書禮而忽易詩春秋四書則重論語學庸而惡孟子重佛經無道經若古醫書毎見必買重醫故也
  藥材
  諸味俱有惟無川芎常價一百觔價銀六十七兩此其至難至貴者也其次則甘草毎百斤價銀二十兩以為常
  氊毯
  以青者為貴
  馬背氊
  王家用青官府用紅
  
  女人搽面之用
  小食籮
  用竹絲所造而漆飾者然惟古之取若新造者則雖精巧不喜也小盒子亦然
  漆器
  文几古盒硯箱三者其最尚也盒子惟用菊花稜圓者不用
  
  若曽按日本所貢倭扇描金盒子類皆異物也其所悅於中國者皆用物也是彼有資於中國而中國無資於彼忠順則禮之悖逆則拒之不易之道也若徇其求而愆期許貢無端互市斷斷乎不可
  癸辛雜識載其地絶無香尤以為貴








  倭船
  日本造船與中國異必有大木取方相思合縫不使鐵釘惟聨鐵爿不使麻筋桐油惟以草塞罅漏而已名短水草費功甚多費財甚大非大力量未易造也凡宼中國者皆其島貧人向來所𫝊倭國造船千百隻皆虚誑耳其大者容三百人中者一二百人小者四五十人或七八十人其形卑隘遇巨艦難於仰攻苦於犂沉故廣船福船皆其所畏而廣船旁陡如垣尤其所畏者也其船底平不能破浪其布帆懸於桅之正中不似中國之偏桅機常活不似中國之定惟使順風若遇無風逆風皆倒桅盪櫓不能轉戧故倭船過洋非月餘不可今若易然者乃福建沿海奸民買舟於外海貼造重底渡之而來其船底尖能破浪不畏横風鬬風行使便易數日即至也
  凡倭船之來每人帶水三四百觔約七八百碗毎日用水五六碗極其愛惜常防匱乏也水味不同海水鹹不可食食則令人泄故彼國開洋必於五島取水将近中國過下八山陳錢山之類必停舶換水所以欲換者冬寒稍可耐久若五六月蓄之桶中二三日即壊雖甚清洌不能過數日也海洋浩𣺌風濤叵測程不可計遇山而汲亦其勢耳盥□沐浴海水山水皆可用或云浴海水令人膚裂近訪之不然但黒肌膚而已倭人有一秘法煮泉一二沸置之缸缶能令宿而不壊然亦不過半月久則不能也其遇山而登非獨汲水或覘登泊之逺近或覘我兵之虚實其至普陀必登者非換水亦非真欲焚香乃覘兵防虚實耳然後下海或拿漁户或拿樵夫逼問消息使為嚮𨗳在船亦候潮大水滿之時方敢深入而毎月初一二三四五六十五六七八九二十等日以時定之又在子午此日此時皆潮汛長大之水也灌諸港浦無不深滿塗礁無不平没水脈無不通流凡水陸官兵當此時宜汲汲然提備又於毎日晨昏升旗放銃於海表之髙山先聲振奪望聞畏之使其知我有備不敢登泊也













  倭刀
  刀有髙下技有工拙倭之富者不恡重價而制之廣延髙師而學之其貧者所操不過下等刀耳善運刀者在前衝鋒可畏頗有限也中國人不知望之輙震而避焉擒獲倭刀亦莫辨髙下混給兵士故志之
  大小長短不同立名亦異毎人有一長刀謂之佩刀其長刀之上又插一小刀以便雜用又一刺刀長尺許者謂之觧手刀長尺餘者謂之急㧞亦刺刀之類此三者乃隨身必用者也其大而長抦者乃擺𨗳所用可以殺人謂之先𨗳其以皮條綴刀鞘佩之於肩或執之於手乃隨後所用謂之大制
  又有小裁紙設機刀出長門州號兼常者最佳又有作䞇禮賀禮不拘大小名雖為刀其實無用
  上等
  上庫刀
  山城國盛時盡取日本各島名匠封鎻庫中不限嵗月竭其工巧謂之上庫刀其間號寧久者更佳世代相𫝊以此為上
  次等
  備前刀
  以有血漕為巧刀上或鑿龍或鑿劍或鑿八幡六薩蕯春日天明神天照皇大神宫皆其形著在外為羙觀者
  如匠人製造之精不論刀大小必於柄上一面鐫名一面刻記字號以為古今賢否之辨鎗劍亦然



  宼術
  倭宼之勝我兵專以術也即以其術還治其人不必用古兵法蔑不勝矣故志之
  倭宼慣為蝴蝶陣臨陣以揮扇為號一人揮扇衆皆舞刀而起向空揮霍我兵倉皇仰首則從下砍來
  又為長蛇陣前耀百脚旗以次魚貫而行最强為鋒最强為殿中皆勇怯相參
  賊毎日鷄鳴起蟠地㑹食食畢倭酋據髙坐衆皆聴令挾冊展視今日刼某處某為長某為隊隊不過三十人毎隊相去一二里吹海螺為號相聞即合救援亦有二三人一隊者舞刀横行人望之股慄逺避延頸授首薄暮即返各獻其所刼財物毋敢匿倭酋較其多寡而嬴縮之毎擄婦女夜必酒色酣睡刼掠将終縱之以焚煙㷔燭天人方畏其酷烈而賊則抽去矣愚詒我民勿使邀擊自為全脫專用此術
  賊至民間遇酒饌先令我民甞之然後飲食恐設毒也行衢陌間不入委巷恐設伏也又不敢沿城而行恐城上抛磚石也
  其行必单列而長緩歩而整故占數十里莫能近馳數十日不為勞
  布陣必四分五裂故能圍
  對營必先遣一二人跳躍而蹲伏故能空竭我之矢石火炮
  衝陣必伺人先動動而後突入故乘勝長驅戰酣必四面伏起突遶陣後故令我軍驚潰
  毎用怪術若結羊驅婦之類當先以駭觀故令吾目眩而彼械乘之慣用䨇刀上誑而下反掠故難格
  鈀鎗不露竿突忽而擲故不測
  弓長矢巨近人則發之故射命中
  歛跡者其進取也張揚者其逃遁也故常横破舟以示遁而突出金山之圍造竹梯以示攻而旋有勝山之去
  將野逸則逼城
  欲陸走則取䑲
  或為穽以詐坑
  或結稲稈以絆奔
  或種竹簽以刺逸
  常以玉帛金銀婦女為餌故能誘引吾軍之進陷而樂罷吾軍之邀追
  俘擄必開塘而結舌莫辨其非倭故歸路絶恩施附巢之居民故虚實洞知
  賞豐降擄之工匠故器械易具
  細作用吾人故盤詰難
  向𨗳用吾人故進退熟
  預籍富室姓名而次第取之故多獲
  宿食必破壁而處乘髙而瞭故襲取無機
  間嘗一被重圍矣餌以偽馘而逸之或披簔頂笠沮溺於田畆或雲巾紵履蕩逰於都市故使我軍士或愚而投賊或疑而殺良
  江海之戰本非其所長亦能聫虚舟張弱(⿱𥫗亷)-- 簾以空發吾之先鋒捐婦女遺金帛以弭退吾之後逐凡舟之裙墻左右悉裹以布帛被褥而濕之以拒焚擊交閧間或附蓬而飛越即雷震而風靡矣宼擄我民引路取水早暮出入按籍呼名每處為簿一扇登寫姓名分班㸃閘真倭甚少不過數十人為前鋒宼還島皆云做客回矣凡被我兵擒殺者隠而不宣其鄰不知猶然稱賀




  使倭針經圖說
  太倉使徃日本針路
  見渡海方程及海道針經
  太倉港口開船用单乙針一更船平
  更者毎一晝夜分為十更以焚香枝數為渡以木片投海中人從船面行騐風迅緩定更多寡可知船至某山洋界
  呉淞江用单乙針及乙卯針一更平
  寳山到南匯嘴用乙辰針出港口打水六七丈沙泥地是正路三更見茶山
  茶山水深十八托一云行一百六十里正與此合
  自此用坤申針及丁未針行三更船直至大小七山灘山在東北邊
  灘山下水深七八托用单丁針及丁午針三更船至霍山
  霍山用单午針至西後門
  西後門用㢲已針三更船至茅山
  茅山用辰已針取廟州門船從門下行過取升羅嶼
  廟州門水深急流
  升羅嶼用丁未針經﨑頭山出雙嶼港升羅﨑頭俱可泊船﨑頭水深九托
  雙嶼港用丙午針三更船至孝順洋及亂礁洋
  䨇嶼港口水流急孝順洋水深十三托泥地
  亂礁洋水深八九托取九山以行
  九山西邉有礁打水行船宜仔細一云亂礁洋水深六托泥地
  九山用单卯針二十七更過洋至日本港口
  打水七八托泥地南邉泊船
  又有從烏沙門開洋七日即到日本若陳錢山至日本用艮針

  福建使徃日本針路
  梅花東外山開船用单辰針乙辰針或用辰巽針十更船取小琉球
  小琉球套北過船見鷄籠嶼及花瓶嶼彭嘉山
  彭嘉山北邉過船遇正南風用乙卯針或用单卯針或用单乙針西南風用单卯針東南風用乙卯針十更船取釣魚嶼釣魚嶼北邉過十更船南風用单卯針東南風用单卯針或用乙卯針四更船至黄麻嶼
  黄麻嶼北邉過船便是赤嶼五更船南風用甲卯針東南風用单卯針西南風用单甲針或用单乙針十更船至赤坎嶼赤坎嶼北邉過船南風用单卯針及甲寅針西南風用艮寅針東南風用甲卯針十五更至古米山
  古米山北邉過船有礁宜知避南風用单卯針及甲寅針五更船至馬㞯山
  馬㞯山南風用甲卯針或甲寅針五更船至大琉球
  大琉球那霸港泊船
  土官把守港口船至此用单卯針及甲寅針行二更進那霸内港以入琉球國中
  那霸港外開船用单子針四更船取離倚嶼外過船南風用单癸針三更船取熱壁山以行
  熱壁山南風用单癸針四更船取硫黄山硫黄山南風用丑癸針五更船取田嘉山又南風用丑癸針三更半船取夢加刺山南風用单癸針及丑癸針三更船取大羅山
  大羅山用单癸針二更半船取萬者通七島山西邉過船
  萬者通七島山用单寅針五更船取野顧七山島内各呌兵之妙是麻山嶼
  野顧山用巽寅針二更半船取但午山用艮寅針四更船取亞甫山
  一云野顧山對面行六十里有小礁四五箇最宜避在北邉過船用艮寅方一百五十里至旦午山用艮宀方行二百四十里至亞甫山
  亞甫山平港口其水望東流甚急離此山用艮寅針十更船取亞慈理羙妙若不見此山用单艮針二更船又艮寅針五更船取灣伮一云治渡伮烏佳眉山
  沿灣伮烏佳眉山用单癸針三更船若船開時用单子針一更船至而是麻山而是麻山南邉有沉礁名套礁一云名佐沉長礁東北邉過船用单丑針一更船是正路却用单子針四更船取大門山中
  大門山傍西邉門過船用单丑針三更船取兵褲山港
  兵褲港循本港直入日本國都
  若曾按已上針路乃歴代以來及本朝國初中國使臣入畨之古道也頻年倭宼之人徃徃取間道突至便利特甚予已稍從入宼圖中指畫然不欲條書之者恐𫝊者或貽奸孽以倖釁也有志於經世者必須以意㑹之而得予之所以不詳書焉斯善矣














  國朝貢式
  貢道
  寧波府定海闗收舶
  設市舶提舉司官二員專主日本入貢禮儀互市貢期
  十年一次
  永樂二年給勘合百道定十年一貢
  貢例
  船止二隻人止二百違例則以寇論宣徳間改例船三隻人三百永樂二年欽定毎貢二艘正副使等無過二百人若貢非期人船踰數夾帶刀鎗並以宼論宣徳元年遣貢人船刀劍不奉朝制諭使臣自後貢無過三舟人無過三百刀劍無過三十嘉靖六年奏准凡貢非期及人過百船過三多挾兵器皆阻回二十九年定日本貢船毎船水夫七十名三船共計水夫二百一十名正副使各一員居坐六員土官五員從僧七員從商無得過六十人
  制限進貢方物
  馬     盔     鎧
  鎗     劍     腰刀
  瑪瑙    蘇木    塗金装彩屏風描金粉匣  描金筆匣  灑金木銚角盤灑金文臺  灑金手箱  灑金厨子
  貼金扇   抹金提銅銚 水晶數珠
  硫黄    牛皮







  市舶
  洪武初設市舶於太倉名黄渡市舶司尋以近京師改設於福建浙江廣東在廣東者專為占城暹羅諸番在福建者專為琉球在浙江者專為日本而設日本入貢而來也許帶方物官設牙行與民貿易謂之互市洪武七年九月罷未幾復設
  大祖後絶日本而市舶卒不廢葢東裔有馬市西裔有茶市東南海裔有市舶所以通華裔之情遷有無之貨收征稅之利減戌守之費禁海賈抑姦商使利權在上也自市舶内臣出稍稍苦之然所當罷者市舶内臣非市舶也嘉靖二年科臣建言倭患起於市船遂悉罷之市舶罷而利權在下姦豪外交内詗海上無寧日矣



  頒賜日本儀制
  永樂二年賜國王冠服紵絲紗羅金銀古器書畵宣徳十年回賜國王紵絲二十表裏紗羅各八疋錦二段銀二百兩王妃銀一百兩
  成化二十年囘賜國王紵絲二十表裏紗羅各二十疋錦四端銀二百兩王妃紵絲十表裏紗羅各八疋錦二段銀一百兩
  凡差來正副使毎員金襴袈裟一領鍍金銀鈎環全羅直䄌一件羅偏衫一件紵絲二疋紗羅各一疋絹六疋銅錢一萬文靴襪各一䨇居座以下土官從僧通事從人各給賜有差 正貢外使臣自進并官收買附來貨物俱給價不堪者令自貿易




  日本入貢賜宴儀制
  洪武中欽定日本國入貢使臣御賜筵宴二次禮部預開筵宴日期奏請大臣一員待宴光禄寺備辦於㑹同館管待教坊司用樂鴻臚寺令通事及鳴贊供事儀制司領宴花人一枝若使臣數多分二日宴回還之日差官伴送至寧波府管待一次許鎮守總兵或三司或府衛正官二三員陪席
  宣徳間欽定日本入貢使臣至通州湯飯令行在光禄寺辦送至濟寧州浙江布政司并寧波府茶飯管待






  歴代封號
  魏景初二年冊封魏倭王賜金印紫綬
  宋永初二年冊封安東将軍倭國王
  元嘉二年冊封如前
  元嘉二十年冊封如前
  元嘉二十八年加封使持節都督倭新羅任那加羅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安東将軍倭國王
  太明六年冊封安東将軍倭國王
  昇明二年冊封使持節都督倭新羅任那加羅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安東大将軍倭國王
  齊建元元年冊封使持節都督倭新羅任那加羅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鎮東大将軍倭國王
  梁天監元年冊封征東将軍倭國王
  隋大業三年冊封倭國王賜冠服先是其王冠服仍其國俗至是如賜與衣
  冠乃以綵錦為冠飾裳皆施襈綴以金玉云

  唐貞觀五年冊封倭國賜璽書
  國朝永樂二年冊封日本國王賜龜紐金印誥命冠服詔封其國之鎮山曰壽安鎮國之山御製碑文賜之













  宋徽宗御製跋見宣和盡譜
  日本國古倭伮國也自以近日所出故改之有畫不知姓名𫝊寫其國風物山水小景設色甚重多用金碧考其真未必有此苐欲綵繪粲然以取觀美也然因以見殊方異域人物風俗又蠻陬彝壤非禮義之地而能留意繪事亦可尚也抑又見華夏之文明有以漸被豈復較其工拙耶舊有日本國官告𫝊至於中州比之海外他國已自不同宜其有此太平興國中日本僧與其徒五六人附商舶而至不通華語問其風土則書以對書以𨽻為法其言大率以中州為楷式其後再遣弟子奉表稱賀進金麈硯鹿毛筆倭畫屏風今御府所蔵三海山風景圖一風俗圖二至今倭僧多能作墨畫觀音佛像



  附日本貢使詩摘録二十首
  恭荅太祖皇帝問日本風俗洪武十五年
  嗐哩嘛哈
  國比中原國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銀甕篘新酒金刀鱠錦鱗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和宋學士贈詩      釋全俊
  一回錯買離鄉舶抹過鯨波萬里間震旦扶桑無異土參方飽看浙西山
  長安春日        天 祥
  何事長安客春來思易迷樂遊原上草無日不萋萋
  題虎丘寺        天 祥
  東西兩寺今為一有客登臨見斷碑剩水殘山王霸業苦風酸雨鬼仙詩樓臺半落長洲苑簫鼓時來短簿祠盤郢魚膓何處是轆轤千尺響空池
  題龍關水閣       天 祥
  此樓登眺好終日俯平湖葉盡邨邨樹花殘岸岸蘆漁翁晴獨釣沙鳥晚相呼何處微鐘動雲藏島寺孤
  榆城聴角        天 祥
  十年遊子在天涯一夜秋風又憶家恨殺葉榆城上角曉來吹入小梅花
  暮春病懐        天 祥
  落花滿地雨絲絲九十春光又别離行樂送春猶有恨那堪多病過花時
  碧鷄秋色滇陽八景之一     鑑機先
  鑑機先有滇陽八景詩云豈料長為南竄客朝朝相對獨為翁國初日本僧入貢者多譴謫居滇南胡粹中挽機先詩云日出扶桑極東處雲歸滇海最西頭知機先没於滇也
  碧鷄西望水天虚漠漠秋光畫不如翠壁煙華摇浪處丹崖樹色著霜初前朝有閣今游鹿落日何人獨釣魚却訝維舟溋浦上芙蓉九疊看匡廬
  梁王閣在碧鷄山下      鑑機先
  碧鷄飛去已千秋聞說梁王曽此㳺洞口仙桃迎鳯輦巖前官栁繫龍舟青山有恨人何在白日無情水自流豈識當時歌舞地寒煙漠漠鎻荒丘
  聞笛          鑑機先
  夜深吹笛是誰家獨倚髙樓月欲斜塞上春情無頼甚那堪又聴落梅花
  雪夜偶成二首       鑑機先
  畵角聲殘曙色遲雪花如掌朔風吹吟中二十年三昧未了梅花一首詩
  定起閒吟獨倚䦨朔風吹面雪漫漫修心不到梅花地耐得山中一夜寒
  西湖          普 福
  一株楊栁一株花原是唐朝賣酒家惟有吾邦風土異春深無處不桑麻
  途中有感        普 福
  來游上國看中原細嚼青松咽冷泉慈母在堂年八十孤兒為客路三千心懐北闕浮雲外身在西山返照邉處處朱門花栁巷不知何日是歸年
  挽逯光古        大 用
  氣宇自豪邁孤超傲世時㝠鴻冲漢志野鶴出塵姿筆勢雲煙起詩名草朩知論交三十載死别抱長悲
  謁祝京兆不值      僧左省
  沈潤卿吏隠録云日本使者朝貢過呉内有一僧徃謁祝京兆希哲不值予與弟瀚遇之索紙書字問之僧亦書以對云予乃俄補一官之闕祗有其名貧凍沙門也名左省號鈍牛又曰我國中無此官惟禪僧學本國文字故充使臣耳問謁祝君何為又書云仲春之初雨雪連日篷底僵卧今日新晴扣祝君書屋幸遇君一笑依稀十年之舊杜少陵所謂能吏逢聫璧華筵值一金者也率賦小詩以呈其詞云云後知其欲求希哲一文耳
  二月天和乍雪晴見君似見祝先生醉中不覺虚筵滴吟作燈前細雨聲
  江樓留别
  青嶂俯樓樓俯渡逺人送客此經過西風揚子江邊栁落葉不知離思多
  游育王寺
  偶來覽勝鄮峯境山路行行雪作堆風攪空牀饑虎嘯雲埋老樹斷猿哀擡頭東塔又西塔移歩前臺更後臺正是如來真境界臘天香散一枝梅
  咏春雪
  昨夜東風勝北風釀成春雪滿長空梨花樹上白加白桃杏枝頭紅不紅鶯問幾時能出谷燕愁何日得泥融寒冰鎖却鞦韆架路阻行人去不通
  詠萍
  錦鱗密砌不容針只為根兒做不深曽與白雲爭水面豈容明月下波心幾畨浪打因難滅數陣風吹不復沉多少魚龍藏在底漁翁無處下鈎尋
  詠栁
  時泊舟杭州城外湧金門
  湧金門外柳如金三日不來成綠隂折取一枝城裏去教人知道是春深











  日本僧大周然表端拱元年
  日本國東大寺大朝法濟大師賜紫沙門大周然啓傷麟入夢不忘漢主之恩枯骨令歡猶亢魏氏之敵雖云羊僧之拙寧忘鴻濡之恩大周然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大周然附商舶之離岸期魏闕於生涯望落日而西行十萬里之波濤難盡顧信風而東别數千重之山岳易過妄以下根之卑適詣中華之盛於是宣㫖頻降恣許荒外之䟦渉宿心克協歴觀宇内之瓌竒況乎金闕曉後望堯雲於九禁之中巖扄晴前拜聖燈於五臺之上就三藏而禀學廵數寺而優㳺遂使蓮華廻文神筆出於北闕之北貝葉印字佛詔𫝊於東海之東重䝉宣恩忽趂來蹟季夏觧台州之䌫孟秋達本國之郊爰待明春初到舊邑緇素忻待侯伯慕迎伏惟陛下惠溢四溟恩髙五嶽世超黄軒之古人值金輪之新大周然空辭鳯凰之窟更還螻蟻之封在彼在斯只想皇徳之盛越山越海敢忘帝念之深縱分百年之身何報一日之㑹染筆拭淚伸紙摇魂不勝慕恩之至謹差上足弟子𫝊燈大法師位嘉因併大朝剃頭受戒僧祚乾等拜表以聞日本國永延二年嵗次戊子二月八日拜啓
  文獻通考載倭人自後漢始通中國史稱從帶方至倭循海水行歴朝鮮國乍南乍東渡三海歴七國凡一萬二千里然後至其國都又言去樂浪郡境及帶方郡並一萬二千里在㑹稽東與儋耳相近其地去遼東甚逺而去閩浙甚邇其初通中國也實自遼東而來故迂廻如此至六朝及宋則多從南道浮海入貢及通互市之類而不自北方大周然叙其來則曰望落日而西行十萬里之波濤難盡顧信風而東别數千重之山岳易過何逺也叙其歸則曰季夏觧台州之䌫孟秋逹本國之郊又何近也繼曰爰逮明春初到舊邑緇素忻待𠉀伯慕迎則國境雖去浙東甚近而國都又必半年而後逹歟
  又載大周然書曰國中有五經書及佛經白居易集七十巻並得自中國大周然來復得鄭康成註孝經一巻崇文總目載鄭康成註孝經一巻五代兵興中原久逸其書咸平中日本僧大周然以此書來獻議蔵秘府其說未知孰是越王孝經新義第十五一巻國之東境接海島彝人所居身面皆有毛東嶴州産黄金西别島出白銀








  鄭開陽雜著巻四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



  欽定四庫全書
  鄭開陽雜著卷五
  明 鄭若曾 撰
  朝鮮圖説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五>
  朝鮮考
  朝鮮國近日本以其在東朝日鮮明故名相𫝊堯戊辰嵗有檀君者居太伯山朝鮮人奉以為主此朝鮮立國所自始周為箕子所封戰國時附屬於燕秦滅燕屬遼東外徼漢初為逺難守復修遼東故塞至浿水為界及盧綰反燕人衛滿聚黨千餘人東走出塞擊破朝鮮據有其地史稱箕子封朝鮮傳四十一代至王凖凡九百二十八年而失國於衛滿武帝定朝鮮為真番臨屯樂浪𤣥莵四郡昭帝并為樂浪𤣥莵二郡漢末為公孫度所據𫝊至孫淵魏滅之晉永嘉末䧟入髙麗髙麗本扶餘别種其王髙璉居平壤城亦謂長安城即漢樂浪郡地唐征髙麗拔平壤置安東都䕶府其國東徙在鴨緑水東南千餘里五代唐時王建代髙氏闢地益廣并古新羅百濟而為一遷都松岳以平壤為西京其後子孫世通朝貢宋遼金四百餘年未始易姓元至元中西京内屬置東寧路總管府畫慈悲嶺為界明洪武二年其主王顓表賀即位賜金印誥命大統厯文綺封為髙麗國王巳而顓被弑遣使告哀賜謚恭愍封其世子禑為王二十五年國相李成桂代王氏請更國號奉詔改曰朝鮮嵗時貢獻不絶其國内分八道饒庶有華風中曰京畿東曰江源本穢貃地西曰黄海古朝鮮馬韓舊地南曰全羅本卞韓地東南曰慶尚乃辰韓地西南曰忠清皆古馬韓域東北曰咸鏡本髙句麗地西北曰平安本朝鮮故地分統郡府州縣其忠清慶尚全羅三道地廣物衆州縣雄巨最為富庶俗尚詩書人才之出比諸道倍多平安咸鏡二道境接靺鞨俗尚弓馬兵卒精强東西南瀕海北鄰女直西北抵鴨緑江東西相距二千里南北四千里從正北長白山發脉南跨全羅界向西南止日本對馬諸島偏在東南與釡山對相去僅一日程倭船止抵釜山鎮不能越全羅至西海葢全羅地界直吐正南迤西與中朝對峙而東保遼薊與日本隔絶不通海道者以有朝鮮也
  朝鮮屬國曰躭羅為日本衝要元至元中命將平之即其地立躭羅招討司屯鎮邊軍千七百人繼改為軍民總管府又改為軍民安撫司貢賦歲進毛施布百匹後髙麗王以為言遂復屬之明洪武二十年遣使貢馬詔償其值










  世紀
  王氏自五代時奄有髙麗歴宋遼金元五百餘載未始易姓至明洪武二年王顓表賀即位賜金印誥文封為髙麗國王使者入謝上從容問王居國何為城郭修乎甲兵利乎宫室壯乎頓首言東海之波臣朝夕禮覺王甚恭他未遑也璽書諭之曰佛法非所以治國梁武後世之前車也王其無惑以王君臨一方而出令之無所其何震之有王國北接魯而南鄰倭魯創於此恐將逸於彼倭狡而貪出没海上且窺王虚實朕私憂之設險蒐乘以固吾圉惟王念哉今以經史諸書賜王其悉朕意五年顓表言躭羅國恃其險逺不奉朝貢䝉古人留居其國宜徙之蘭秀山逋逃所聚亦恐為冦患請討之賜璽書言躭羅爾附庸也䝉古人何棄焉逋冦以朕命命之傳檄可致勿用兵便已而諭中書省臣曰古諸侯事天子比年小聘三年大聘五年一朝九州外逺番世見而已髙麗去中國近知經史禮樂非他邦比宜令三年一聘不則比年貢物産布十疋足矣曩髙麗貢獻數使者溺海幾不返甚失朕意其明以諭王八年顓被弑世子禑嗣貢不如期却之仍敕遼東守臣絶勿通十七年表請故王謚及嗣封不許十八年乃許之明年貢馬以謝請易冠服不許我使者自其國市馬歸言禑辭馬直命給之二十一年國相李仁人廢禑立王昌嵗中兩請入朝皆不許李成桂復廢昌立瑶瑶嘗遣子奭來朝奭未歸而成桂廢瑶自立實洪武二十五年也其國評議司奏言禑昌不當立瑶暴虐失人心國虚無主舍成桂莫適與惟朝廷命之上曰朕中國綱常所在列聖相承守而不失髙麗限山隔海僻處東徼非我中國所治且事多隠曲不可據信令禮部移文從其自為聲教成桂更名旦徙居漢城請更國號詔仍稱朝鮮已而更請印誥表語悖謾上盡却方物逮撰表者鄭集羈留之三十一年府部請發兵征討不許成桂老子芳逺嗣永樂元年賜冕服經籍從芳逺請也六年世子禔來朝八年獻馬萬匹助北征十三年表更立子祹為世子是年芳逺老請以祹嗣宣德元年遣使賜祹五經四書及性理大全綱目通鑑因謂禮臣是書有國家所當知朕嘉惠逺人故賜之五年祹進海青鷹制諭珍禽異獸非朕所貴其勿進方物效誠而已母金玉器祹再進再諭之已請遣子弟入國學不許仍賜諸書俾學於國中景泰元年祹卒子珦嗣三年卒子𢎞暐嗣穉而孱遜其叔瑈成化三年進海青白鵲却之時方北征瑈遣兵助王師捕斬使使來獻俘璽書褒嘉之明年瑈卒子晄嗣六年晄卒子娎嗣復出兵助征討有功遣中使賚金綺并及其將士正德元年娎卒子㦕嗣病風立踰年而遜其弟懌嘉靖二十三年懌卒子㟝嗣未踰年卒弟峘嗣時倭人入冦舟漂至朝鮮及姦民往來海上私與倭市峘輒捕以獻上亦厚賜予答其意峘疏乞改㑹典中所載成桂簒逆事從之李氏自成桂以來事朝廷恭嵗時朝貢外慶慰報謝無常期行李踵於道國主嗣立則使者往封有大事則頒詔於其國他彛不敢望也












  都邑
  京畿道
  郡三
  楊根     豐德
  水原
  府三
  漢城     開城
  長湍
  州七
  揚州     廣州
  潤州     驪州
  果州     谷州
  坡州
  縣三
  交河     三登
  上山
  江原道
  郡七
  忤城     平海
  通川     寧越
  松岳     㫌善
  髙城
  府五
  江陵     淮陽
  三陟     襄陽
  鐵原
  州四
  原州     江州
  槐州     溟州
  縣十
  平康     安昌
  烈山     麒麟
  酒泉     丹城
  麟蹄     蔚珍
  瑞和     歙谷
  黄海道
  郡三
  遂安     延平
  平𨚗
  府三
  平山     瑞興
  承天
  州六
  黄州     白州
  海州     愛州
  仁州     鳯州
  縣八
  安岳     三和
  龍岡     咸從
  江西     牛峰
  文化     長淵
  全羅道
  郡三
  靈巖     古阜
  珍島
  府二
  全州     南原
  州四
  羅州     濟州
  光州     昻州
  縣二十三
  萬頃     茂長
  鎮安     扶安
  全渠     康津
  興德     黄成
  樂安     昌平
  濟南     㑹寧
  大江     臨波
  古臯     南陽
  富順     扶寧
  麻仁     緒成
  海南     神雲
  移安
  慶尚道
  郡七
  蔚山     咸陽
  熊川     陜川
  永川     梁山
  清道
  府六
  金海     善山
  寧海     密陽
  安東     昌原
  州五
  慶州     泗州
  尚州     晉州
  蔚州
  縣十二
  東萊     清河
  義城     義興
  聞慶     巨濟
  昌寧     三嘉
  安隂     山隂
  髙靈     守城
  忠清道
  郡四
  清風     温陽
  天安     林川
  州九
  忠州     矜州
  興州     清州
  靖州     禮州
  公州     幸州
  洪州
  縣七
  永春     扶餘
  保寧     報恩
  石城     連山
  燕岐
  咸鏡道
  郡三
  端川     蜀莫
  寧逺
  府五
  咸興     永興
  鏡城     安邊
  㑹寧
  州八
  延州     德州
  開州     惠州
  蘇州     合州
  燕州     隋州
  縣一
  利城
  平安道
  郡十一
  嘉山     价川
  郭山     雲興
  熈川     宜川
  江東     慈山
  龍川     順川
  博川
  府九
  平壤     見仁
  成川     寧邊
  定逺     江界
  昌城     合蘭
  廣利
  州十六
  安州     靈州
  青州     定州
  朔州     昇州
  平州     撫州
  常州     義州
  宿州     銀州
  鋼州     渭州
  鐵州     買州
  縣六
  孟山     德川
  陽德     江東
  中和     㤗川









  山川
  白岳
  在京畿北
  丸都山
  在國城東北漢時髙句麗王伊𡗝模都此至晉為慕容皝所破前史有曰丸都所謂日月兩丸者此也
  神嵩山
  在開城一名嵩岳昔王建依此為都
  魯陽山
  在平壤東北
  黄山
  在忠清
  天磨山
  在開城北諸峰崷崪揷天望之凝翠有大興洞介天磨聖居兩山間樹朩蓊鬱泉石光潔夏則綠隂葢地朩蓮花開清香滿洞秋則赤楓黃葉倒映水底真佳境也
  五冠山
  在長湍西三十里山頂有峰如冠故名國人事母至孝居山下離京畿一舍為養祿仕朝出暮返告面定省不少懈歎母老作朩雞歌名五冠山曲𫝊於樂譜山下有靈通寺洞府深邃山勢周遭流水縵廻樹朩蓊鬱其西樓勝概為嵩都第一
  湧巖山
  在五冠山東北絶壁峭立三面如削巖㟼之間有寺名洛山惟南面獨開恍如天造寺東一峰髙挿霄漢上戴磐石曰正瓶臺南一峰曰香爐峰成化乙酉寺後石岡自移東門外屹然與兩峰鼎峙
  俗離山
  在忠清九峰突起亦名九峰山山頂有文藏臺疊石天成廣可坐三千人臺上有坎如鑊其中有水混混旱不減雨不增分為三派流注半空一派東流為洛東江一派南流為錦江一派西流而北為逹川入金遷山下
  七㸃山
  在義水之間山有七峰如㸃故名
  金井山
  在慶尚山巔有石髙三丈上有圓井水常盈遇旱不竭色如黄金相𫝊有金色魚游泳其間故名
  冰山
  在慶尚山下有石穴立夏後冰始凝盛暑則冰堅霾雨則冰釋春秋不寒不熱冬則温氣如春
  伽倻山
  在慶尚一名牛頭山中有海印寺為崔致逺所隠處
  髙德山
  在全州東南北麓有萬景臺石峰奇秀狀如層雲上可坐數十人四面林朩森鬱石壁如畫
  漢拏山
  在濟州南曰漢拏者以雲漢可拏引也巔有大池人喧則雲霧咫尺莫辨五月雪猶在八月乃襲裘
  馬耳山
  舊名西多山在全羅鎮安縣南以形似馬耳故名山有雙峰聳立東曰父西曰母相對如削成髙可千仞其巔樹朩森鬱四面峻絶人不能升惟母峰北崖可陟諺𫝊東峰上有小池西峰頂平濶有泉可避冦天旱禱雨輙應
  浦口山
  在髙城郡東有巖𨺗起層疊如階上可坐百餘人
  寒溪山
  在江原麟蹄縣東山上有城有川自城中流出即成瀑布而下懸流數百尺望之如白虹垂天形勝甲於嶺西
  金剛山
  在淮陽府東山名五一曰金剛二曰皆骨三曰湼槃四曰楓嶽五曰怾怛曰頭南條也自㑹寧府之虧羅漢峴至甲山東為頭里山永興西北為劍山府之西南為分水嶺西北為鐵嶺通川西南為楸池嶺至長楊之東髙城之西為此山自分水嶺至此凡八百三十餘里山凡一萬二千峰巖㟼骨立東臨滄海杉檜參天望如畫圖有日出月出二峰可見日月之出
  國島
  在安邊府東去岸十里許
  
  國東西南皆瀕海
  驪江
  在京畿
  大同江
  在平安
  鴨綠江
  國城西北
  漢江
  國城南
  楊花渡
  漢江濱本國餉道
  熊津
  國城南故百濟海口唐時置熊津都督府於此
  朴淵
  在開城北狀若石甕有盤石湧出中心曰島巖水赴絶壁怒瀑下垂可十餘丈淵上有神祠遇旱禱雨輒應
  洛東江
  在國東海口
  錦江
  在忠清










  古蹟
  井田
  在平壤府外城内箕子區畫井田遺蹟宛然
  藏軍洞
  在忠清道石城縣北相𫝊唐將蘇定方伐百濟時藏兵於此故名
  青鶴洞
  在智異山中有青鶴棲息其内相𫝊崔致逺所遊處頽垣壤塹猶存







  風俗
  國王所居宫室制度頗類中朝民居皆茅茨大止兩椽覆以瓦者纔十二男女二百十餘萬口兵民僧各居其一地寒多山土宜松栢有秔黍麻麥而無秫以秔為酒少絲蠶匹縑直銀數兩多衣麻苧王出乘車駕牛歴山險乃騎紫衣行前捧䕶國仁王經以導令曰教曰宣臣民呼王曰聖上私謂曰嚴公妃曰宮主百官名稱階級與中國不甚相殊過御史臺則下馬違者有劾士人以族望相髙栁崔金李四姓為貴種無宦者以世族子為内侍六衛嵗十二月朔王坐紫門小殿注官外官則付國相有國子監四門學學者六千人貢士三等王城曰土貢郡邑曰鄉貢他國人曰賓貢間嵗試於各屬再試於學所取不過三十四十人然後王親試以詩賦論三題謂之(⿱𥫗亷)-- 簾前重試亦有制科宏詞之目然特文具而己士尚聲律少通經百官以米為俸皆給田令收其賦死乃已之國無私田民計口授業十六以上則充軍六軍三衛常留官府三嵗一選戍西北半嵗而更有警則執兵任事則服勞事已復歸南畝王亦有分地以供私用王母妃主世子皆受湯沐田國中以賈販利入為事日中為市用米布貿易兵器疎簡無强弩大刀崇尚釋教雖王子弟亦常一人為僧信鬼拘隂陽病不服藥惟呪咀厭勝嵗以建子月祭天國東有穴號隧神常以十月望日祭之謂之八關齋禮儀甚盛王與妃嬪登樓大張樂宴飲賈人曳羅為幕至百匹相聯以示富三嵗大祭祀遍其封内祖廟在國門之外大祭則王具車服冕圭親祀王城有佛寺七十區而鮮道觀自宋大觀中詔遣道士往乃立福源院置羽流十餘輩先是俗不知醫自王徽請醫後始有通其術者人首無枕骨皆扁側男子戴折風巾服大袖衫如唐人裝束婦人鬐髻垂右肩餘髪被下約以絳羅賁之簪旋裙重疊以多為勝婚嫁取男女相悦即為之男家送猪酒而已無有財聘之禮或有受財者人共恥之以為賣婢死者殯於室内經三年擇吉日而葬居父母及夫喪服皆三年兄弟三月初喪哭泣葬則歌舞以送之埋訖取死者生時服玩車馬置墓前㑹葬者競取而去婦人僧尼皆男子拜樂有左右二部左曰唐樂中國之音也右曰鄉樂其故習也有五絃琴筝篳篥横吹簫鼓等樂器飲食用俎豆官吏閑威儀堂上設席升必脱履見尊者則膝行請必跪應必唯其拜無不答子拜父猶半答其禮性柔仁惡殺不屠宰每食羊豕則包以蒿而燔之法無苛條刑不慘酷惟惡逆及罵父母者斬餘皆杖肋外郡刑殺悉送王城嵗以八月慮囚死罪貸流諸島累赦視輕重原之民俗每正月一日五月五日祭祖禰又正月七日家為王母像戴之二月望僧俗燃燈如中國上元節上已日以青艾染餅為盤羞之冠端午節有鞦韆之戯性喜讀書庶賤之家各於衢路搆屋謂之局堂令子孫晝夜誦書習射其餘習尚與中國畧同















  土産
  金        銀
  鐵        水晶鹽
  綿紬       細苧布
  螺鈿       白硾紙
  狼尾筆      果下馬髙不踰三尺健而能行又名雙脊馬
  長尾雞      貂
  豽        海豹皮
  八梢魚      昆布
  滿花席草性柔折屈不損  黄漆樹似椶六月取汁㯶物如金
  秔        黍
  麻        榛
  松        牡丹
  人參       茯苓


  國朝至朝鮮東界地里
  山海關起
  山海關至中前所三十里
  中前所至前屯衛四十里
  前屯衛至髙嶺站五十里
  髙嶺站至中後所六十里
  中後所至小沙河六十里
  小沙河至寜逺六十里
  寧逺至答山六十里
  答山至杏山六十里
  杏山至大凌河六十里
  大凌河至小凌河六十里
  小凌河至十三站六十里
  十三站至閭陽驛六十里
  閭陽驛至廣寧驛四十里
  廣寧驛至盤山驛五十里
  盤山驛至髙平三十里
  髙平至沙嶺五十里
  沙嶺至牛莊六十里
  牛莊至海州四十里
  海州至安山六十里
  安山至遼陽六十里
  遼陽至水田站九十里
  水田站至連山關三十里
  連山關至通袁堡六十里
  通袁堡至雪里站六十里
  雪里站至鳯凰城四十里
  鳯凰城至湯站六十里
  湯站至九連城二十里
  九連城至義州四十里此後俱朝鮮地方
  義州至所川三十五里
  所川至良䇿四十三里
  良䇿至車輦三十里
  車輦至林畔四十五里
  林畔至雲興四十五里
  雲興至新安三十五里
  新安至加平六十五里
  加平至安興五十里
  安興至肅寧六十三里
  肅寧至安定六十里
  安定至平壤五十六里
  平壤至生陽五十五里
  生陽至黄州六十里
  黄州至鳯山五十五里
  鳯山至劍水三十里
  劍水至龍泉四十五里
  龍泉至安城三十里
  安城至寶山四十里
  寶山至金巖二十里
  金巖至興義三十里
  興義至金郊三十里
  金郊至狻猊三十里
  狻猊至開城三十里
  開城至東坡嶺五十五里
  東坡嶺至馬山三十里
  馬山至碧蹄四十五里
  碧蹄至迎曙三十里
  迎曙至王京二十里
  王京至良才二十五里
  良才至藥生三十里
  藥生至龍仁縣三十三里
  龍仁縣至陽智三十五里
  陽智至佐贊驛二十五里
  佐贊驛至祝山四十里
  祝山至無極驛四十里
  無極驛至用安驛四十里
  用安驛至忠州丹月驛四十里
  忠州丹月驛至延豐保安驛四十里
  延豐保安驛至聞慶縣四十里
  聞慶縣至幽谷四十里
  幽谷至延昌縣四十里
  延昌縣至尚州二十九里
  尚州至善山都䕶府四十里
  善山都䕶府至仁同縣三十五里
  仁同縣至昌州地八莒縣三十里
  昌州地八莒縣至大邱府三十里
  大邱府至清道郡三十里
  清道郡至榆川四十三里
  榆川至密陽府三十里
  密陽府至黄山驛三十里
  黄山驛至梁山五十里
  梁山至蘇山十里
  蘇山至東萊府三十里
  東萊府至釡山浦二十里
  釡山渡洛東江越海抵對馬島即日本國地方
  王京起由西路至南原府程途
  王京至良才二十五里
  良才至藥生三十里
  藥生至龍仁縣三十三里
  龍仁縣至鎮威五十里
  鎮威至稷山五十里
  稷山至天安三十里
  天安至車嶺四十里
  車嶺至廣亭三十里
  廣亭至公州四十里
  公州至尼山五十里
  尼山至恩津三十里
  恩津至礪山三十里
  礪山至參禮四十里
  參禮至全州三十五里
  全州至英元五十里
  英元至仁實三十里
  仁實至熬樹三十里
  熬樹至南原府三十五里
  王京起由東路至南原府程途
  王京至良才二十五里
  良才至藥生三十里
  藥生至龍仁縣三十三里
  龍仁縣至陽智三十五里
  陽智至佐贊驛二十五里
  佐贊驛至祝山四十里
  祝山至無極驛四十里
  無極驛至用安驛四十里
  用安驛至忠州丹月驛四十里
  忠州丹月驛至延豐保安驛四十里
  延豐保安驛至聞慶縣四十里
  聞慶縣至幽谷四十里
  幽谷至咸昌縣四十里
  咸昌縣至尚州二十九里
  尚州至金山七十里
  金山至知禮四十里
  知禮至新倉七十里
  新倉至居昌三十里
  居昌至山隂九十里
  山隂至咸陽三十里
  咸陽至雲峰三十里
  雲豐至南原府三十里
  本朝貢式
  貢道
  自鴉鶻關由遼陽經廣寧過前屯衛入山海關逹京師成化中請改道職方郎劉大夏持不可議遂寢
  貢期
  每嵗聖節正旦嘉靖十年外裔朝正旦者俱改冬至皇太子千秋節皆遣使奉表朝賀貢方物其餘慶慰謝恩無常期國王嗣位請封亦遣使行禮其嵗時朝貢視諸國最為恭順貢例
  嘉靖間題准甜水站之東舊有連山關一座指揮把守凡朝鮮陪臣入貢赴關報名指揮馳報遼東都司方許入關彼中䕶送兵馬從此回國待陪臣事竣回還彼中兵馬仍於此迎接



  制限進貢方物
  金銀器皿     螺鈿梳函
  白綿紬      各色苧布
  龍文(⿱𥫗亷)-- 簾席     各色細花席
  豹皮       獺皮
  狼尾筆      白硾紙
  人參       種馬每三年五十匹近有加貢不在種馬之數









  鄭忠肅公奏議附録公諱興裔開封人從宋南渡家崑山歴仕少師封益王諡忠肅賜葬餘杭縣石門山特祠揚州學宫内著有四朝奏議聞見錄退菴集行世
  臣伏見髙麗人入使明越二郡困於供億騷然不寧既至闕則館遇燕賚錫予之費以鉅萬計而饋其主者不預焉我朝遣使答報舟楫費不訾三節官吏縻爵捐廩皆仰縣官者甚夥前禮部尚書蘇軾言於先朝謂髙麗入貢無絲毫利而有五害以此也且國家行都在臨安與東都事體大異昔髙麗使人之來率由登萊登萊距梁汴山河之限甚逺也今日三韓直趨四明今寜波府四明距行都限一浙江爾雖自四明至髙麗海道𣺌瀰中隔洲島然南北行各遇順風則歴險如夷楊應忱建炎戊申之役其回也九月癸未發三韓戊子至明州之昌國縣僅六日耳海道之當防若是乞止入貢報答之使省縻費以裕軍儲嚴番舶往來之禁固封疆以杜釁端宗社幸甚
  鄭開陽雜著巻五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



  欽定四庫全書
  鄭開陽雜著卷六
  明 鄭若曾 撰
  安南圖説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六>
  安南考
  安南古交趾地在中國之西南王制曰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記云北發渠搜南撫交趾太史公書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趾西至於龍沙東至於蟠朩日月所照莫不砥屬言極南也唐虞時為南交秦為象郡漢初南越趙陀據之武帝平南越置交趾九真日南等郡設交趾刺史治嬴婁光武時任延錫光為守教民耕種制冠履漸立學校女子徴側徴貳反馬援討平之立桐柱為界吳改九德武平新昌宋改宋平徙治龍編梁改安南鎮南都䕶安南之名自此始唐分嶺南為東西二道置節度立五筦安南都䕶府𨽻焉五代之亂土豪曲承美據之己而為南漢劉隠所并未幾管内大亂衆推豪酋丁部領為州帥宋既平嶺表封其子璉為交趾郡王𫝊三世為黎桓所奪繼又為李公藴簒立淳熈間封公藴孫日燇為安南國王安南之為國自此始再𫝊無子其壻陳日□繼位再𫝊為日烜僭稱越皇帝累世名皆取日下易一字從火上陽之義亦效日燇而然也元平雲南遣人召之入覲不行發兵討之棄城遁入海元兵以糧運不繼還日烜歸國勢復振子日燇嗣曰吾祖舊名也自是為藩臣貢獻不絶元末天下大亂安南不至明初頒詔薄海内外其主日煃表貢請封太祖嘉之封為安南國王歴𫝊至日焜為國相黎季□所簒自稱舜裔胡公滿之後國號大虞紀元天聖上表竄姓名為胡一元子蒼易名𡗨詐稱陳氏絶嗣𡗨為甥求權署國事永樂二年封蒼為安南國王己而安南故王孫天平走至京言狀降詔詰責□詐上表請天平歸國朝廷遣使送之還□伏兵殺之文皇震怒命將征討生擒□父子詔求陳氏後復立為王國人言黎賊簒逆陳氏子孫誅戮已盡莫可繼承又謂安南本古中國地幸掃除殘賊再睹衣冠願復立郡縣設官治理洗滌故習乃建交趾布政使司領府十有七州五屬州四十一縣一百五十七衛十有一所三市舶司一改雞陵關為鎮彛關宣德二年黎利復叛遣兵討之利懼表言前王三世孫暠尚在老撾乞立為陳氏後朝廷許之因罷郡縣册封暠為安南國王已而利簒陳自立嘉靖六年其參督莫登庸乘黎之亂弑黎㢜自立僭國號曰大越改元明德子方瀛嗣改元大正且侵内地十八年發兵討之登庸表降請罪願歸所侵欽州四峒故地世奉職貢於是朝廷赦登庸罪降安南為安南都統使司署登庸為都統使從二品子孫世襲别給印章其所僭擬制度削除改正海陽山南等一十三路各設宣撫司正佐職官襲替黜陟俱聽登庸總理通𨽻廣西布政司嵗頒正朔令三嵗一貢制下登庸己死子方瀛亦先故乃以詔命授其孫福海遂罷兵然其専擅仍自若也


  世紀
  陳日煚者本福州長樂人謝升卿也宋末殺人變姓名之安南㑹應試居首遂為國壻襲有爵土歴𫝊至日煃當洪武初納款輸貢封安南國王賜印誥文綺制畧曰咨爾安南國王陳日煃惟乃祖乃父昔奠兹南土𫝊之子孫世世克恭臣職以永世禄朕荷天地之靈肅清宇内頃以書往報冀咸享安樂而爾首奉表來賀睠兹勤意深可嘉尚是用册為安南國王爾尚益茂令猷永為藩輔二年十月抵國界而日煃以夏五月先卒弟日□嗣迎請印誥我使張以寧以受命封前王辭不可日□使使請於朝獲如故封先是占城舊縻役安南嵗有貢頗苦督廹而勢漸以益强遂與安南抗日煃數遣兵擊敗之至是占城遣使告急乞援兵詔兩解之皆聽命三年日□卒子日熞嗣使使告哀上素服御西華門召使入見親製祭文命王亷往祭既至其嗣君陪臣出迎於郊議授受禮數四不决亷厲聲訶之乃奉御製文於龍亭迎入其殿别設日□位於殿前亷南面布宣日熞君臣拜伏以聽成禮而還尋詔封日熞襲王爵明年冬為其兄叔明所簒遣人朝貢却不受七年復遣使陳謝自稱年老授政弟煓許之叔明既已授煓政實自専制頻嵗入貢上厭其數令限以三年毋侈方物進犀象以勞吾民十年賜煓上尊文綺既至煓已死叔明更署弟煒代國事十一年遣使謝恩且來告煓喪詔賜煒文綺遣使弔祭時安南占城雖以詔故陽罷兵而安南疆吏為冦剽占城不已降敕詰責二十一年國相黎季□弑煒立叔明子日焜主國事二十二年詔安南弑君不道絶朝貢廣西守臣毋得納使者至二十九年日焜始以叔明喪來告上謂禮臣曰叔明弑日熞而有其國今□又弑煒更弔慰之是與亂賊厚也勿許時日焜又出兵取思明府地詔諭還之久不决廷臣請發兵進討上曰蠻裔相争古有之彼恃頑不服當取禍耳母動久之□復弑日焜立其子□尚在襁褓中更弑之大誅殺陳氏更姓名為胡一元子蒼為胡𡗨永樂元年遣使賀即位貢方物其辭曰昔我前王日煃首倡羣服輸嚮先帝先帝是以嘉惠下國貢賜之使絡繹南北無絶不幸日煃死喪支庶零洗無可嗣者臣胡𡗨不佞以陳氏甥為衆推廹理國事且四年矣徼幸聖化四疆謐寧家足人給然未䝉一位號無以供事上及主祀率下也天朝幸哀憐之下禮官議安南絶逺多詐難信宜遣使亷察之詔可使行人持節諭其陪臣耆老曰得胡𡗨奏欲就封者陳氏無後及為陳甥其果與否爾國人誠推戴之抑别有簒弑之故惟悉心以告無誑使還以耆老臣衆表上與𡗨奏合遂封𡗨為王明年奉表謝恩詔還思明侵地不悛必討無赦㑹安南故臣裴伯耆來告急自比申包胥乞師興滅繼絶而老撾宣慰亦䕶故王孫天平詣闕愬□父子弑逆狀上引見賜第居與伯耆偕處安南賀正旦使至上出天平示之使者識故王孫也錯愕下拜至流涕而伯耆以大義責之不能對三年遣使切責𡗨令具實首罪安南兵寇吾寧逺州掠吏士數百去已遣使上表謝罪請天平還歸以國於是封天平安南國王𡗨順化郡公使使將兵䕶天平歸比入境□遣使迎具牛酒犒師偵騎往壺漿道相屬也不為虞行至芹站伏發殺天平我使亦死之事聞遣大將出廣西雲南兩道夾擊之生擒□及子𡗨澄等至闕繫獄弗誅詔求陳氏後無存者因郡縣其地無何餘孽簡定作亂偽稱日南王既復僣號大越改元興慶發兵擊敗之獻俘至京磔於市踰年而陳季擴復叛季擴簡定從子也稱陳氏後以惑衆勢重於簡定出師討之轉戰連嵗乃請降詔為交趾布政使未幾又叛我師攻破之械送入朝伏誅釋黎季□於獄充戍廣西而犛子𡗨澄各以善兵器用累官至工部尚書為别賜姓名十六年鎮守中官馬騏貪而煩苛失衆心黎利乘之反自稱平定王屢征不克宣德初詐稱前王遺嗣陳暠尚在老撾乞封暠王永奉職貢上方厭兵欲棄交趾輔臣復力贊之使使持璽書赦利推陳氏後立為王罷郡縣利奏陳暠病死無後族人竝絶國中推利守國候命上心知其妄業置之命利權署國事九年利卒子麟嗣遣使告哀以代身金人進册權署國事正統中上表請封册為安南國王賜駝紐金印卒子濬嗣遣兵攻占城執其王摩訶賁該以歸詔歸其王不聽天順三年濬為庶兄琮所弑自立使使以游湖溺死告乞嗣封册命且下而國人立濬弟灝琮自經遂改授之灝輒侵我土司地攻殺老撾宣慰父子為八百大甸所敗累詔戒諭灝驁橫自如殺滿剌加進貢使臣襲占城并其國鎮守中官錢能更私與通闌結諸彛姦宄驛騷幾危雲南撫臣王恕發其姦亂始弭𢎞治十年灝死子暉嗣遣使入貢乞改所賜常服從王制不許十七年暉卒子敬嗣未踰年卒遺命立弟誼正德四年阮种弑之立灝從子晭請襲封詔許之晭既立偽尊父玿為德宗晭多行不義盗起國亂為其下所弑諒山都將陳暠自稱陳氏後與其子弁以諒山之甲襲破交州自立為陳真所攻退走諒山其臣立晭兄子譓偽尊父灝為哲宗遣陳真攻陳暠於諒山暠尋死莫登庸者荆門人也世業漁由武舉為陳暠參督後自抜歸譓以功封武川伯鎮海陽賂譓左右得入柄軍政封國公既得志漸除譓左右易所親信防守之而自居海陽譓潛起兵攻之反為所敗出奔清化登庸乃偽立譓弟懬己相之時嘉靖元年也登庸易號令練兵積粟國人不復曉黎氏矣尋娶懬母已又鴆懬并其母殺之而自立僣國號曰大越改元明德時譓尚據清華乂安順化廣南四道其舊臣不服登庸者分據險阻為之聲援譓兩遣使來請兵俱為登庸襲擊不得逹登庸立子方瀛居守偽都自稱太上皇率兵攻譓奪清化據之譓敗走乂安又追至乂安譓敗走葵州又追至葵州譓走入哀牢國哀牢即老撾也以嘉靖九年九月憤悒卒子寧甫七嵗故臣黎峒等共立之居朩州漆馬江與老撾隔境有騎卒三千及本州兵五千登庸屢攻之而老撾時為援不能克十六年寧間道使使來乞師上以登庸弑逆又久不庭當誅議討之以咸寧侯仇鸞為帥尚書毛伯温督師伯温至廣區畫諸便宜為進兵計廣守臣多難之且謂莫之簒黎猶黎之簒陳先後事同不足誅登庸亦遣人自歸廷議未决伯温駐師境上檄諭交人懸重賞購登庸父子懼請束身待罪歸所侵地永守臣節乃於鎮南關築壇具儀登庸率其屬繫頸徒跣北面匍匐奉表降伯温承制授之詔赦登庸歸廢勿王以為安南都統使世其職仍覈黎寧果黎後則畀以所據地否則已制下登庸與子方瀛已相繼死遂授其孫福海二十年福海復為黎寧所逐黎氏仍據國莫氏竄居南海島上大抵交人素詭其酋長有二名以偽名事朝廷自黎氏以來雖奉貢稱藩然自帝其國中如趙佗故事死則加偽謚交人云懬登庸所自出寧亦非譓子𫝊聞葢不得而詰矣












  疆域
  其地東至海西至老撾南接占城北連思明南北相距二千八百里有奇東西相距一千六百六十餘里













  山川
  安子山
  漢安期生得道處
  佛跡山
  徹圍山
  武寧山
  先游山
  普賴山
  萬劫山
  傑特山
  地覲山
  天養山
  神頭山
  龍岱山
  文場山
  安復山
  卞山
  立石山
  香象山
  崇山
  都隆山
  測山
  分山
  自安子山至此凡二十一山洪武中禮官奏安南髙麗既内附其國山川宜祭而安南山二十有一云云詔可乃遣使往祭命所司竝載祠典
  勾漏山
  古勾漏縣在其下
  崑山
  上有清虚洞潄玉橋白雲菴諸勝
  隴山
  四面翠壁中有邨墟
  艾山
  上有仙艾每春仲開花雨後落水面羣魚吞之化為龍者十九
  
  國東南皆瀕海
  宣光江
  沱江
  富良江
  其上流即為洮水北為宣光江南為沱江所謂三江者也
  川盧江
  天黃江
  大歴江
  蘇歴江
  三帶江
  自富良江而後凡六江洪武中從禮官議竝遣使往祭載祀典
  龍門江
  中分三道湍激聲聞百里舟過此必舁上岸方可復行傍有穴多出鸚鵡魚色青緑嘴曲而紅相𫝊往往化龍去
  安石淵
  石龍門
  兹亷
  浪泊
  一名西湖即馬援仰視飛鳶跕跕墮水處
  越裳宛
  九德宛
  自安石淵而後凡六水洪武中竝遣官往祭載祀典


  郡邑宣徳二年以前制
  交趾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按察司 都指揮使司治文州府
  領府十七州五
  交州府
  屬州五
  慈亷福安威蠻利仁三帶
  縣十三
  東開慈亷石室英留清潭清威應平平陸利仁安郎安樂扶寧立石
  北江府
  屬州三
  嘉林武寧北江
  縣七
  嘉林超類細江善才東岸慈山善誓
  諒江府
  屬州二
  諒江上洪
  縣十
  清逺那岸平河鳯山陸那安寧保禄古隴唐安多錦
  諒山府
  屬州七
  上文下文上源方涯廣源上思下思
  縣五
  邱温鎮彛淵縣丹巴脱縣
  新安府
  屬州四
  東湖靖安南䇿下洪
  縣十三
  至靈峽山古費安老水棠支封新安和同利萬寧雲屯西岐清沔
  建昌府
  屬州一
  快州
  縣六
  建昌布縣真利東結芙蓉永涸
  鎮蠻府
  屬縣四
  廷河太平古蘭多翼
  奉化府
  屬縣四
  美禄西真膠水順為
  建平府
  屬州一
  長安
  縣六
  蠻安大懿安本望瀛安寧黎平
  三江府
  屬州三
  北江宣江沱江
  縣五
  麻溪夏華清波西蘭右農
  宣化府
  屬縣九
  曠縣當道文安平原底江收物大蠻楊縣乙縣
  太原府
  屬縣十一
  富良司農武禮洞喜水通宣化弄石大慈安定感化天孫
  清化府
  屬州四
  九真愛州清化葵州
  縣十一
  安定永寧古藤梁江東山古雷農貢宋江俄樂磊江安樂
  乂安府
  屬州四
  驩州南靖茶籠王麻
  縣十三
  衙儀友禄丕禄士油偈江真福古社土黃東岸石塘奇羅盤石河華
  新平府
  屬州二
  政平南靈
  縣三
  衙儀福康左平
  順化府
  屬州一
  順化
  縣十一
  利調石闌巴閬安仁茶偈利蓬乍令思蓉蒲苔蒲浪士榮
  升華府
  屬州二
  升華思義
  縣十一
  黎江都和安蒲萬安具熈禮梯持羊白烏義純鵞盃溪錦
  廣威州
  屬縣二
  麻籠美良
  宣化州
  屬縣三
  赤土車來瑰
  嘉興州
  屬縣三
  籠縣蒙縣四忙
  歸化州
  屬縣四
  安立文盤文振水尾
  演州
  屬縣三
  瓊林茶清芙蒥







  偽制
  安南偽制即交州為偽東都僣設五府五部六寺御史臺通政司五十六衛四城兵馬等衙署
  附郭府一曰奉天縣二曰廣德永昌
  其西都今為清華承政古齋本莫登庸故鄉無城郭以鐵栗朩作排柵三層為外衛登庸所自居也外分道十有三設承政司憲察司總兵司嘉靖二十年莫登庸歸附後令海陽等十三路各設宣撫司一員通𨽻廣西布政司
  十三承政司
  安邦承政司
  即交州地領府一曰海東
  海陽承政司
  即新安地領府一曰海陽
  山南承政司
  即諒江建昌奉化鎮蠻建平地領府十一曰上洪下洪天長廣東應天荆門新興長安涖平昌義興
  京北承政司
  即北江諒江地領府四曰北河慈山諒江順安
  山西承政司
  即交州三江嘉興歸化地領府六曰歸化三帶端雄安西臨洮沱江
  諒山承政司
  即諒山地領府一曰諒山
  太原承政司
  即太原地領府三曰太原富平通化
  明光承政司
  即宣化地領府一曰宣光
  興化承政司
  即廣威州地領府三曰興化廣威天關
  清華承政司
  即清化地領府四曰紹天鎮寧蔡州河中
  乂安承政司
  即乂安演州地領府八曰乂安肇平思乂奇華德先演州北平清都
  順化承政司
  即順化升華地領府三曰順化英都昇華
  廣南承政司
  即乂安地領府三曰廣南茶麟五麻







  右蹟
  越王城
  漢安陽王築安陽舊都越地故名
  望海城
  馬援築
  大羅城
  唐張伯儀所築
  銅柱
  馬援立
  銅鼓






  風俗
  彛獠雜居獷悍喜鬬不知禮義椎髻剪髪好浴善水平居不冠以檳榔待客惟交愛人倜儻好謀驩演人淳秀有華風文學則驩演為盛其餘詳見紀畧












  土産
  生金
  
  銅
  丹砂
  珠
  玳瑁
  珊瑚
  在海直而軟見日則曲且堅漢趙佗獻赤珊瑚有髙數尺者曰火樹
  沉香
  香朩砍斷嵗久朽爛而心節獨存置水則沉下
  蘇合油
  樹生膏可為藥
  翡翠
  白雉
  越裳氏獻雉即此
  白鹿
  
  象
  
  羚羊
  猩猩
  人面豕身似猿嘗數輩為羣捕者置酒路側以草𡲆張之猩猩見即罵曰爾欲設機張我亟舍去復自謂試共嘗酒醉則著𡲆人遂擒之
  狒狒
  狀如人面長臂黑身披髪迅走食人見人則笑
  蒙貴
  狀如猱而小紫黑色捕䑕甚於猫
  蚺蛇
  其膽性寒能療眼疾及諸瘡
  菴羅果
  俗名香葢乃菓中極品
  波羅密
  大如冬瓜皮有軟刺五六月熟其味香甜核可煮食能飽人
  檳榔
  胡椒
  蘇朩
  烏木
  
  漆





  國朝至安南道路
  按入交道三一由廣西一由廣東一由雲南由廣東則用水道伏波以來皆行之廣西道宋行之雲南道元及我朝始開
  廣西道
  廣西道亦分為三其一道從憑祥州入者由州南關隘一日至交之丈淵州坡壘繹復經脱朗州北一日至諒山衛又一日至温州之北險徑半日至鬼門關又一日經温州之南新麗邨經二十江一日至保禄縣半日渡昌江又一日至安越縣南市橋江下流北岸
  其一道由思明府入過摩天嶺一日至鬼陵州過辨强隘一日至禄平州州西有路一日半至諒山府若從東南行過車里江此江永樂中𥠖季□堰之以拒王師後偵知其堰處乃决之以濟師一日半至安愽州又一日半過耗軍峒山路險惡又一日至鳯眼縣又分二道
  一道一日至保禄縣亦渡昌江
  一道入諒江府亦一日至安越縣之南市橋江北岸各與前道㑹
  其一道自龍州入者一日至平而隘又一日至七源州二日至文蘭州平茄社又分為二道
  一道從文蘭州一日經右隴縣北山徑出鬼門關平地四十里渡昌江上源經右隴之南沿江南岸而下一日至世安縣平地至安勇縣又一日亦至安越縣之中市橋江北岸
  一道從平茄社西一日半經武崖州山徑二日至司農縣平地又一日半亦進至安越縣之北市橋江上流北岸
  市橋江在安越縣境中昌江之南諸路總會之處隨處皆可以濟一日至慈山府又至東岸嘉林等縣富良江以入
  雲南道
  雲南亦有二道其一道由蒙自縣經蓮花灘入交州之石隴關下程瀾峒循洮江源右岸四日至水尾州又八日至文盤州又五日至鎮安縣又五日至夏華縣又三日至清波縣又三日至臨洮府洮水即富良江上流其北為宣化江南為沱江所謂三江者也臨洮二日至山圍縣又二日至興化府即古多邦城自興化一日至白鶴神廟三岐江又四日至白鶴縣渡富良江
  其一道自河陽隘循洮江左岸十日至平源州又五日至福安縣又一日至宣江府又二日至端雄府又五日亦至白鶴廟二岐江然皆山徑欹側難行其循洮江右岸入者地勢平夷乃大道也
  廣東道
  若廣東海道自亷州烏雷山發舟北順風利一二日可抵交之海東府
  若沿海岸以行則自烏雷山一日至永安州白龍尾白龍尾二日至玉山門又一日至萬寧州萬寧州一日至廟山廟山一日至屯卒巡司又二日至海東府
  海東府二日至經熟社有石堤陳氏所築以禦元兵者又一日至白藤海口過大寮巡司南至安陽海口又南至塗山海口又南至多漁海口各有支港以入交州
  其自白藤海口而入則經水棠東潮二縣至海陽府復經至靈縣過黄徑平灘等江
  其自安陽海口而入則經安陽縣至荆門府亦至黄徑等江由南䇿上洪之北境以入
  其自塗山海口而入則取古齋又取宜陽縣經安老縣之北至平河縣經南䇿上洪之南境以入其自多漁海口而入則由安老新明二縣至四岐遡洪江至快州經鹹子關以入
  多漁之南為太平海口其路由太平新興二府亦經快州鹹子關口由富良江以入此海道之大畧也
  交州之東有海陽荆門南䇿上洪下洪順安快州等府去海頗逺各有支港穿逹迤邐數百里大艦不能入故交人多用平底淺舟以便入港云










  本朝貢式
  貢道
  由廣西憑祥州逓送入京
  貢期
  祖訓安南國三年一貢
  國初連嵗入貢上厭其數令三年一貢毋侈方物進犀象以勞吾民
  常制進貢外别有進中宫東宫方物其餘慶慰謝恩無常期朝廷有大事則遣使頒詔於其國國王請封亦遣使禮
  貢例
  每貢百人多不過百五十人




  制限進貢方物
  金銀器皿     犀角
  象牙       白絹
  薰衣香      降真香
  沉香       速香
  朩香       黑線香
  紙扇









  鄭韶州紀畧附録公諱竦崑山人歴仕朝散大夫知泰邵韶三郡宋景定中奉敕經畧桂嶺封崑山開國男食邑三百户著有奏議退耕集五經衍訓帝王統系行世
  安南古交州也歴代為郡縣至我朝始不入版圖丁氏黎氏李氏代據之其地東南薄海接占城東海路通欽亷兩處諸蠻西北通邕州在邕州東南隅去左江太平寨最近自寨正南行至恍榔花歩渡富良白藤兩江可四日至又自寨東南行過丹時羅小江自諒州入可六日至自右江温潤寨則最逺由欽州渡江可一日至自端拱以來兩江州洞數為蠻所侵軼潛舉以外嚮蘇茂廣源甲洞等處入交境者六十二邨故至今長雄諸蠻凡與廣西帥及邊郡通訊問用二黑漆板夾繫文書刻字於上板謂之朩夾文書稱安南都䕶府其酋不列銜而列其將佐數人皆僭官稱印文舊用南越國印邇乃用中書門下之印邊吏憚生事例置不問其人少通文墨閩商附海舶至者必厚過之因命之官資以决事凡文移詭亂多自游客出相𫝊李氏之先曰公藴者亦本閩人又其地土人極少半是省民南州客旅誘人作婢僕擔夫至州洞則縛而賣之州洞轉賣入交人取黄金三兩有藝能者倍之知文書者又倍之面縛驅行仰繫其首俾不省來路既至其地各認買主為奴終身額上皆刺字婦人則刺胸乳拘繫嚴酷惟恐逃亡又有秀才僧道技術及配𨽻亡命逃奔之者甚衆所産無紙筆往往求之省地不能鼓鑄泉貨純用中國小錢皆商旅洩而出者國城中無居民有竹舍數十百區以為軍營酋府門曰明德所居樓四層上為酋居次御宙居之中人也又次箇利就居之老鈴下之屬也最下軍士居之又有水晶宫天元殿等諸僭擬名號屋皆朱漆柱繪龍鶴仙女門别有一樓猶榜曰安南都䕶府唐舊額也人無貴賤皆椎髻跣足酋平居亦然惟珥金簪衣黄衫紫裙餘皆服盤領四裾皂衫下繫皂裙珥銀鐵簪曳皮履以皮為底施小柱以拇指夾之而行執鶴羽扇扇編鶴羽以辟蛇戴螺笠竹絲縷織狀如田螺最為工緻婦人多智與男子迥殊好衣緑寛袖直領束以皂裙酋出入以人輓車貴僚坐幅布上掛大竹兩夫舁之名抵鵶正月四月酋椎牛以饗其臣七月五日為大節人相慶遺官僚以生口獻其酋翌日酋開宴酬之嵗時不祭先病不服藥夜不然燈以檳榔代茶上已日男女集㑹為行列結五綵為毬歌而抛之謂之飛駞女受駞男婚以定酋宫門有大鐘民訴事即扣鐘刑法殺人者付讐家使甘心盗竊刖手足指逃亡斷手足謀叛者殺無赦客死境外鞭尸大罵以為背國官有内職外職内職治民曰輔國太尉猶宰相也左右郎司空司徒左右郎相左右諌議大夫内侍員外郎御史皆為内職外職治兵曰樞密使金吾太尉少尉都領兵領兵使又有判及通判安南都䕶府皆為外職亦有公侯伯太保少保金紫光禄大夫通議大夫承議承信忠翊郎等稱仕者或科舉或任子或入貲科舉最貴工技奴婢子孫不得應舉入貲始為吏再入貲補承信郎累遷可至知州在官者無俸給但付一方之民俾得役屬耕漁以取利勝兵卸龍武勝龍翼蟬殿光武王階捧日保勝等皆有左右每軍二百人横刺字於額曰天子兵又有雄畧勇勝等九軍充給使兵士曰一踐更暇則耕種工藝自給正月七日人給錢三百紬絹布各一疋月給禾十束以元日犒軍人給大禾飯一柈魚鮓數枚其地多占米故以大禾為貴兵器有弓弩朩牌梭鎗竹鎗産多生金銀銅朱砂珠貝犀象翠羽硨磲諸香及鹽漆吉貝之屬菓有柑橘香椽檳榔扶留藤新舊縣隔一江皆出香新州故占臘地交人侵得之其地多暑無寒氣至冬猶夾衣揮扇我使者往酋必擁馬出城展郊迎之禮斂容側身問皇帝起居畢按轡偕行時以檳榔相饋馬上食之既拜受詔張筵飲宴酋自歌侑酒又出臨汊為娛賓之游酋跣足持竿入水標魚毎中一魚左右皆呌譟歡躍以為樂比者使人入貢輒更服飾香膏沐髪如漆幞頭靴笏烏紗巾朱履素襪金帶犀帶乘凉轎釘較髹漆甚飭葢得至中土大變螺笠徒跣抵鵶故習李氏自公藴而後歴𫝊至今昊旵凡八世其累世名字曰日曰乾曰陽曰天曰龍皆有僭上之意朝廷以其僻在海隅不復與較也









  鄭開陽雜著巻六



  欽定四庫全書
  鄭開陽雜著巻七
  明 鄭若曾 撰
  琉球圖說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七>
  疏球考
  琉球國在福建泉州東福州東北大海中北與日本為鄰自福建梅花所開洋順飈利舶七日可至其地漢魏以來不通中國隋大業中令羽騎尉朱寛訪求異俗始至其國語言不通掠一人以返後遣武賁郎將陳稜率兵再往擄其男女數百人還唐宋時未甞朝貢韓昌黎文海外雜國若躭浮羅流求即斯國也元遣使招諭之不至明洪武初行人楊載使日本歸道琉球遂招之其王首先歸附率子弟來朝太祖嘉其忠順賜符印章服及閩人之善操舟者三十六姓令往來朝貢又許其遣子及陪臣之子來學於國學其國中分為三曰中山王曰山南王曰山北王中山王察度山南王承宗山北王怕死芝皆遣使朝貢永樂以來其國王嗣立皆請於朝受册封自後惟中山王朝貢不絶其山南山北二王俱為所併中山王世稱尚氏居山之巔我使者去必孟夏來以季秋乘風便也厥貢方物率市諸他國本國葢無所有云又有小琉球近泉州霽日登鼓山可望而見入明未嘗朝貢













  世紀
  國主初姓歡斯氏其先有名渴剌兜者不知其有國世數也明洪武初國分中山山南山北稱三王遣使朝貢十五年賜中山王察度山南王承宗鍍金銀印誥幣使還言三王争雄相攻賜詔諭之十六年山北王怕死芝上表朝貢賜印誥文綺復賜中山山南山北三王各紵絲紗羅冠服王妃王姪王相寨官紵絲羅絹公服有差二十五年中山遣子姪及其陪臣子弟入國學上嘉禮之永樂二年察度卒封其世子武寧嗣王是年山南王承宗亦卒無子令其從弟汪應祖攝國事應祖使使來請命如山北王故事諭尚書蹇義遣使賜應祖冠服嗣山南王九年中山王尚思紹使使貢馬及方物以其長史程復來見表言長史王茂輔導有年乞陞國相兼長史事又言復本中國饒州人輔臣祖察度四十餘年不懈於職今年八十有一乞令致仕還其鄉上從之陞復琉球國相兼左長史致仕還饒茂國相兼右長史景㤗元年中山王尚思逹遣人朝貢凡諸王嗣封皆請於朝己而山南山北竝為中山所并中山世通貢獻自察度後凡五傳至尚圓嗣王卒子尚真嗣嘉靖十一年尚真卒子尚清請嗣遣科臣陳侃行人髙澄弔祭封清嗣王賜王及妃冠服錦綺使臣至其國尚清拜曰天朝詔敇藏金匱者八葉於兹矣請留為鎮國之寶比還遣其王親寧吉長史蔡澣奉表入謝并言一統志中載琉球有落漈王居壁下聚髑髏非實事杜氏通典集事淵海嬴蟲録星槎勝覽所述亦皆𫝊聞之妄乞下史館從之葢海外荒服欽承王化漸革故習君臣父子間彬彬有禮文物之盛迥殊他邦矣




  山川
  黿鼉嶼
  東離琉球水程一日
  髙華嶼
  東離琉球水程三日隋遣武賁將陳稜率兵過此掠男女數百人而還
  彭湖島
  近福泉興漳四郡界天氣晴明望之隠然煙霧中也
  古米山
  在國西有礁甚險舟觸之輒敗





  風俗
  國人類皆深目長鼻去髭黥手椎髻纒髪男羽冠毛衣婦白布繫首望月盈虧為晦朔以草朩榮枯為冬夏無禮節好剽掠既遣人學於國學故習稍變奉正朔設官職被服冠裳陳奏表章著作篇什有華風焉今其國中王下有王親不與政次法司官次察度官司刑名次那霸港官司錢穀次耳目官司訪問皆土官為武職以上世及所轄地為姓名其大夫長史通事官司朝貢有定員為文職皆三十六姓人及學於國學者為之王并日視朝旦中昃凡三朝羣臣槎手膜拜尊且親者入殿坐飲酒卑疏者移時長跪階下嵗元旦聖節長至君臣冠服拜龍亭祝慶婚娶以酒肴珠貝為聘或男女相悦便相匹耦子為親喪數月不肉食人死以中元前後日浴尸溪水去腐肉取骨纒以布帛裹葦蓆埋土中王及諸臣家匣骨山穴竅朩為小牖嵗時祭掃啓視之地無貨殖不通商賈朝貢乘大航海上魚鹽泛小艇或竹筏信鬼畏神神以婦人為尸號女巫女巫之魁稱女君白日呼嘯聚輒數百人攜枝戴草𮪍歩縱横時入王宫狎戲一唱百和音聲悽慘倐忽往來莫可踪跡矯誣禍福王及世子陪臣皆頓首拜跪王居山巔國門名歡會府門名漏刻殿門名奉神樸素無金碧之飾賦法畧如井田王臣民各分土為禄食上下無征斂有事一取諸民事畢即巳用刑甚嚴盗竊即剕劓家富貴者瓦屋不過二三楹餘皆茅土風雨飄搖以螺殻㸑炊無釜甑耕無鐵先以火燒而引水灌持一挿以石為刃長尺餘濶數寸而墾之厥田良沃宜稻梁禾黍麻豆赤豆胡黑豆朩有楓栝松楩楠枌梓竹畜有熊豹豺狼尤多猪雞無牛羊驢馬蔬果同於江表氣候與嶺南相類婦人嚼米為酒男子煮海為鹽市用日本錢十當一如宋季鵝眼綖貫人無貴賤皆驍健善走耐勞苦饑寒不知醫藥而無疾疫兵革堅利有刀矟弓箭劍鈹之屬編紵為甲或用熊豹皮射可至二百歩進止有金鼓鄰國視為勍敵














  福建使往大琉球鍼路
  梅花東外山開船用單辰鍼乙辰鍼或用辰巽鍼十更船取小琉球
  小琉球套北過船見雞籠嶼及花瓶嶼至彭嘉山彭嘉山北邊過船遇正南風用乙夘鍼或用單夘鍼或用單乙鍼西南風用單夘鍼東南風用乙夘鍼十更船取釣魚嶼
  釣魚嶼北邊過十更船南風用單夘鍼東南風用單夘鍼或用乙夘鍼四更船至黄麻嶼
  黄麻嶼北邊過船便是赤嶼五更船南風用甲夘鍼東南風用單夘鍼西南風用單甲鍼或用單乙鍼十更船至赤坎嶼
  赤坎嶼北邉過船南風用單夘鍼及甲寅鍼西南風用艮寅鍼東南風用甲夘鍼十五更至古米山古米山北邊過船有礁宜知避南風用單夘鍼及甲寅鍼五更船至馬㞯山
  馬㞯山南風用甲夘鍼或甲寅鍼五更船至大琉球那霸港泊船
  土官把守港口船至此用單夘鍼及甲寅鍼行二更進那霸内港以入琉球國中
  回鍼
  出港用單申鍼放洋辛酉鍼一更半見古米山并麻山用辛酉鍼四更辛戌鍼十二更乾戍鍼四更單辛戌鍼五更辛酉鍼十六更見南紀山坤未鍼三更取台山水深二十托西邊過取有横礁出水用丁未鍼三更取黑麻桑山單辛鍼三更取官塘山入千户所五虎門





  土産
  熊        豹
  豺        狼
  海巴       豕
  磨刀石      琉黄
  銅        錫
  扇        鬬鏤樹似橘而葉密其皮可織為布
  其餘所貢方物悉市諸他國








  國朝貢式
  祖訓大琉球國朝貢不時王子及陪臣之子皆入太學讀書禮待甚厚
  貢道
  由福建閩縣以逹京師
  即福建南臺外置番使館使至館穀逓入京又設市舶提舉司官二員専主琉球入貢禮儀互市貢期
  二年一次
  貢例
  每貢百人多不過百五十人





  制限進貢方物
  馬        刀
  金銀酒海     金銀粉匣
  瑪瑙       象牙
  螺殻       海巴
  擢子扇      泥金扇
  生紅銅錫     生熟夏布
  牛皮       降香
  朩香       速香
  丁香       檀香
  黄熟香      蘇朩
  烏朩       胡椒
  硫黄       磨刀石



  鄭端靖公紀事附録公諱藻開封人顯肅皇后兄子也從宋南遷歴仕太𫝊使相封榮國公謚端靖著有紹興奏議乾淳紀事行都雜録詩文集行世
  海外島彛有琉球國者居東南海中大島上國多山洞彼中人呼其酋為可老羊妻為多㧞茶所居曰波羅檀洞塹柵三重環以流水樹棘為藩酋所居室一十六間雕刻禽獸制甚宏麗多植鬬鏤樹似橘而葉密條纎如髪之下垂酋下有四五帥統諸洞洞有小酋主之洞各有邨邨有鳥了帥竝以善戰者為之自相樹立主一邨之事犯罪皆斷於鳥了帥不服則請於酋令羣下共議定之人皆驍勇善走好相攻擊難死耐創諸洞各為部隊不相救助兩軍相當勇者三五人直前跳噪交言相詈因相擊射不勝則一軍皆走遣人致謝即共和解兵有刀矟弓箭劍鈹以少鐵故刃薄小率以骨角鑲嵌之無文字正朔望月虧盈以紀時節草朩榮枯以為年嵗無君臣上下之禮揖讓拜跪之文父子同牀而寢男女皆紵繩纒髪從項後盤繞至額男拔去鬚毫用鳥羽為冠裝以珠貝飾以赤毛女以墨黔手為蟲蛇之文用羅紋白布為帽織鬬鏤皮并雜毛為衣綴毛垂螺為飾雜色相間下垂小貝其聲如珮綴璫施釧懸珠於項織籐為笠飾以毛羽男女相悦便成匹偶婦人産乳必食子衣食無匙筯遇得異味先進尊者凡有宴會必呼名而後飲進酋酒者亦呼酋名然後舉爵共觴歌呼蹋踘一人唱衆人和音頗哀怨扶女子上膊摇手而舞酋出入乘朩獸令左右輿之導從不踰十數人小酋乘機鏤為獸形俗事山海之神祭以殽酒戰鬭殺人即以所殺者祭神人死氣將絶𨏮至庭前親賓哭泣相弔浴其尸以布帛纒繫裏以葦席襯土而殯上下無賦斂有事則均税以朩槽中暴海水為鹽朩汁為酢米麵為酒田沃可耕風土氣候頗似嶺表泉州東有島曰彭湖煙火相望水行五日可至隋煬帝嘗遣舟師自義安即今潮州府浮海至髙華嶼又東行二日至黿鼈嶼又一日至琉球襲破國都焚其宫室擄其男女而歸自唐以來不通貢獻亦不為寇患琉球旁有毗舍耶國語言不通袒裸盱睢殆非人類淳熈初其酋嘗率數百輩猝至泉州水澳圍頭等邨多所剽殺喜鐵器及匙箸人閉戸則免但取其門鐶而去擲以匙筯則俯拾之可緩數歩官軍擒捕見鐵騎競剜其甲遂駢首就戮臨敵用鏢繫繩數丈為操縱葢愛其鐵惟恐失之不駕舟楫但以竹筏從事可摺叠如屏風急則羣舁之浮海而逃






  鄭開陽雜著巻七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



  欽定四庫全書
  鄭開陽雜著卷八
  明 鄭若曾 撰
  海防一覽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八>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八>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八>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八>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八>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八>
  圖式辨
  作海圖成或曰子之用心則勤矣但以海居上地居下亦有説歟若曾曰有圖畫家原有二種有海上而地下者有地上而海下者其是非莫辨若曾以義斷之中國在内近也四裔在外逺也古今畫法皆以逺景為上近景為下外境為上内境為下内上外下萬古不易之大分也必當以我身立於中國而經畧夫外裔則可若置海於下則先自立於海中自列於外裔矣倒視中國可乎或又曰以圖作屏立而觀之若嫌乎登𡗝於華若曾曰圖之作豈專為屏用哉錄之書册置之几案但見逺近不見上下矣昔大司馬黙齋許公圖畫九邊於屏亦以北狄居上天下不以為非也夫何嫌或又曰天地定向以北為上以南為下北狄原在中國之北不可改也海居南面可比而同之乎若曾曰海何嘗專在南哉南面之海惟廣亷瓊髙諸郡耳惠潮之境海有東南面者有東面者是在廣東一省海且無定向矣福建浙江直𨽻山東海皆在東曷嘗有南海乎故海一也或面南而視或面東而視若必欲尊北而卑南則亦將尊西而卑東乎或者唯唯若曾恐天下有同是疑者述以告之嘉靖辛酉夏五崑山鄭若曾伯魯氏識










  鄭開陽雜著巻八



  欽定四庫全書
  鄭開陽雜著巻九
  明 鄭若曾 撰
  海運圖説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九>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九>
  海運圖説
  間考元時海運故道南自福建梅花所起北自太倉劉家河起迄於直沽南北不過五千里往返不踰二十日不惟轉輸便㨗國家省經費之繁抑亦貨物相通濱海居民咸獲其利而無鹽盗之害自永樂以來會通河成海運遂廢運者皆由漕河所以避開洋之險也海險莫甚於成山以東白蓬頭等處危礁亂磯湍流伏沙不可勝紀然在熟識水洪者自可趨避今黄河漸徙而南或衝而北屢為漕患愚意亟宜修復海運舊制召募沿海漁人竈丁鹽徒畨客尋認海洪以開運道如廣東船能至漳州漳州船能至寜波寜波船能至崇明崇明船能至通泰海州自此以北皆有故蹟可循故老相傳崇明至海州風順無需一日海州至登州六百里轉過登萊環抱千餘里從利津至直沽亦六百里而近按元史載至元三十年開海運新道自浙西至直沽不越旬日又濬山東膠萊新河直逹天津以避迤東海道之險今未通者僅五里耳且漕船大者四五百石海船大者可數千石漕運一年每三石而致一海運一月不兩石而致一其便利較然也所憂者風濤之叵測耳然聞南洋通畨海舶専在琉球大食諸國來徃而邊海郡邑魚鹽貿易公私跋涉無日無之未聞有覆溺之虞况東洋有山可依有港可泊非若南洋西洋一望無際舟行遇風不可止也元自至元以迄天厯六十餘年間海運不廢總其所失米數曾不能以十一葢彼時嚮意海運召募兩浙富戸素習海濤之人而以沙民朱清張瑄為之使且又禁網疎濶能與民間同其利至國初遷都北平議行海運編定里甲遞年輪差夾帶私鹽者没入之更寘以法且造船多不如式督運多不得人故鄉民數逢其害咸以為不便誠如元時故制詔募沿海巨室自備人船海運每運米萬石給與耗米行糧四千石許載私貨囘鹽以酬其勞連年有功者量授以官人誰不樂效用乎但當自僱畨客竈丁漁人鹽徒慣習海濤者聽其所欲不可强定腹裏軍民不習水性之人以敗乃事而又變通舟式兼漳船蜈蚣船底尖靣濶兩旁列楫數十其行如飛而無傾覆之患制度而酌其中有風則帆無風則楫打造有法處置得宜自無漂失之患設有不虞即如河運亦間有遇風而損壊者豈能必其萬無一失哉惟是江西湖廣江東之粟仍由河運八閩兩廣浙東西蘇松常悉從海運庶三吳田賦可以漸減東南民力可以少甦南北貨通而物價不至湧貴官民船便而漕河不至擠塞且軍卒休而衛之行伍以實沙民饒而海之鹽盜以息水戰習而南服濵海之彞不難制馭計之孰得孰失何去何從必有能辨之者至於料淺占風之法定船望星之規放洋泊舟之處詳見大學衍義補山東通誌海道經等書無煩復贅云















  海道附錄
  元時海道凡三變初巴延建議自平江劉家港入海經通州海門縣黄連沙嘴萬里長灘開洋沿山嶼抵淮安路鹽城縣歴海寜府東海縣又經宻州膠州界放靈山洋投東北路多淺沙行月餘抵成山計自上海至直沽楊邨馬頭凡一萬三千三百五十里至元二十九年朱清等復陳便道自劉家港開洋至撐脚沙轉沙嘴至三沙出揚子江開洋落潮東北行過扁担沙大洪又過萬里長灘至白水緑水經黒水大洋轉成山西行過劉家島至芝罘沙門二島放萊州大洋抵界河口至直沽比舊差直至正十三年千戸殷明畧又開生道自劉家港入海至崇明州三沙放洋向東行入黒水大洋直取成山轉西至劉家島入沙門放萊州大洋至直沽如風順繇浙西至京師不旬日尤便元史食貨志元都燕去江南極逺而食貨一切仰給自巴延建海議分江南糧為春夏二運於是嵗抵京師者多至三百餘萬石國朝自劉家河開船出崇明平安沙小洪放洋東北行經白棘沙緑苔沙入管家洪直北至海門縣界吕四塲轉東過蓼角嘴是横上再北過胡椒沙是大横多隂沙宜勤㸃水所謂長灘也望白水洋東北行見官緑水一日見黒緑水正北行兩日夜是黑水洋又兩日夜見北洋緑水又一日夜正北望顯神山半日見成山如在黑水洋正北帶東行量日朗不見成山黒水多必低了望見升羅嶼西有磯如筆架即復囘望北帶西行一日夜見成山如在北洋緑水見延真島西北望山尖是九峰山西南洋有北茶山白峰頭石礁横百餘里激浪如雪即開帆望東北行半日見成山成山頭絶險自放洋入黑水夾延真白峰頭轉成山所謂萬里波濤也若約畧程次隨路趨避則自劉家河起經崇明過蓼角嘴至大河營約程三百餘里中有大安沙縣後沙各沙嘴淺灘宜避自大河營經胡椒沙黄沙洋酣沙奔茶塲吕家堡鬬龍江淮河口至鶯遊山約程六百餘里中有黄沙洋一路隂沙鬬龍江口險潮宜避自鶯遊山東北逺望瑯琊山至齋堂島約四百餘里中有石桕瀾胡家瀾曲伏桃花瀾宜避自齋堂島正東繇膠州靈山島東北逺望勞山前投福島約二百餘里中有靈島鼓樓圈唐島驢鳴嘴董家灣捉馬嘴宜避自福島東避老君山望田横島約百五十里自田横島繇青黄島逺望槎山前投延真島約四百餘里中有劉家嶺及島東三孤石宜避自延真島稍放洋轉杵島嘴北過成山頭西北望威海山前投劉公島約二百四十里中有黑石島餓狼鴟石成山頭殿東頭宜避自劉公島西北避黄家嘴又西避靖子島小杵島逺望芝罘島約二百餘里自芝罘島過龍洞直西望長山島西投沙門島約一百八十餘里中有龍洞嘴灣子口抹直口金礁嘴新河海口觀音嘴石長沙嘴石宜避自沙門島西南逺望三山島約二百餘里中有大石瀾羊欄礁石宜避自三山島過芙蓉島直西投大清河約四百里中有虎頭崖東北碎石海倉口椿米閘石宜避自大清河百六十里至大備河二百餘里至大沽河進直沽遼運則沙門島開洋望北徑過砣磯山欽島没島南半洋北半洋到鐵洋徃東收旅順口黄洋川西南有礁黄洋川東收平島口外有五饅頭山進口内泊南邊一路老岸外有一孤山望成兒嶺盡頭東望有三山正中入内有南北沙帶一條相連𨺗岸深水可泊三山西有南山收進青泥窪西有松樹島非有孤山東北望看鳯凰山便是和尚島烽塾下占西有礁石西北有倉廟外有淺灘亂礁須避三山北看青島一路山望海駝收黄島使島鐵山徃西收羊頭窪雙島有半邊山艾子口看塔山看連雲島東北看葢州一路山看鹽塲西看寳塔臺便是梁房口進入三义河牧牛莊馬頭泊遼運以上係新開海道非洪永時舊路













  鄭開陽雜著巻九



  欽定四庫全書
  鄭開陽雜著巻十
  明 鄭若曾 撰
  黄河圖議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十>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十>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十>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十>
<史部,地理類,邊防之屬,鄭開陽雜著,卷十>
  黄河議
  黄河發源星宿海出一巨澤二巨澤數折而至崑崙河勢尚不甚大聞所在土人抱革槖騎能過之河上多高山大陵遞相夾抱行入麻哈地其山髙峻非常綿亘五百餘里河隨山足東流至積石入中國遶西寜過臨洮其間則有鳴沙嶺又有寜夏山夾之由寜夏流轉逹地八百餘里過豐州西受降城過大同路雲内州東勝州與黑河合而南流是即所謂河套也及至靈寳縣河觸太行山轉轄石其間則有三門七津砥柱又有禹廟在或者即禹𨗳山通河處夾岸皆髙山而河行山中至沔池至孟津至河南府至溫縣岸無山山盡矣其在河南府即有北邙山亦僅僅障南岸北岸殊無山至武陟水則有洛河伊河沁河來合河勢始盛大而又有汜水合之河益無頼其在河隂雖有廣武山山亦僅在南岸北岸亦無山俱不能夾束河以故河流至武陟則汎濫亦河必然之勢也故洪武二十四年河決原武縣黑陽山東正統十三年決滎陽衝張秋潰沙灣東隄又決滎澤決孫家渡全河南徙景㤗三年河決沙隄灣𢎞治二年決孫家渡決開封決黄陵岡三年决原武分支流為三一决封丘金龍口下曹濮衝張秋長隄一決中牟下尉氏一汜溢於蘭陽儀封考城歸徳以至於宿瀰漫四出不由故道以原武陽武間地勢平衍無髙阜重麓可捍障故也先年沁水由此東注𢎞治四年始淤是年又决金龍口衝張秋五年河溢沛梁之東蘭陽鄆城諸縣又决楊家口金龍口等處潰黄陵岡隄趨張秋凡二年乃淤七年復決張秋東隄正徳四年則決曹單趨沛縣出飛雲橋入運嘉靖六年決曹單城武等縣楊家口梁靖口吳士舉莊等處衝入鷄鳴臺沛北皆為巨浸東溢逾漕入昭陽湖八年飛雲橋水北徙魚臺谷亭舟行閘面九年河由單縣侯家林決榻塲口衝谷亭十一年十二月水俱不下洩至十三年廟道口淤塞是年又決趙皮寨入淮是年河忽自河南夏邑縣太丘囘邨等集衝數口轉向東北流經蕭縣仍出徐州小浮橋下濟二洪趙皮寨亡何遂淤十九年決睢州野鷄岡經渦河入淮二洪大涸於是當事者以為河所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為敗乃開李景高口支河引水出徐濟洪閲二年復淤三十一年河決房邨至曲頭集凡決四處淤四十餘里三十二年七月河趨東北段家口則分六股為大溜溝小溜溝秦溝濁河胭脂溝飛雲橋皆由運河至徐入洪又分一股由碭山堅城集下郭貫樓散五小股為龍溝母河梁樓溝胡店溝亦從小浮橋入洪三十八年以後河由數溝中行其勢分故所在無淤塞之患嗣是決於何處正未可定夫河由茶城而上以無山夾束故多潰決由茶城而下南岸始有洞山九里山雲龍山北岸則有子房山夾河入徐故徐州獨無潰決但有泛漲以兩山夾輔之力也河出徐州過清涼寺其在南岸雖有半戈山羊山當之北岸復無山故河不能觸南岸直北趨下衝為距山連汪蘆塘落馬黄塾周湖柳湖諸湖湖皆在邳境故邳州徃徃受其害河善泛亦以北岸無山夾束故也邳州由落馬湖至水晶湖中間湖凡九由水晶湖至清河甚近過清河則淮水會河之路河淮合而下雲梯闗入大海河淮之事畢矣夫河之初出潼闗入河南也數數為地方患所在地方亦徃徃以塞決殺流築隄壩建閘帚為事河務具備故隄上自木欒店下止廟道口蜿蜒千數百里屈曲重復葢有見河勢洶湧故從平地築隄用隄助岸以夾河防其暴漲又以河水横衝敗岸則用捲帚以當其衝又自築隄外仍置閘減水以殺其勢以為决口不塞則内地淤急流不殺則泛愈急是隄帚自不得不為之所也及隄之又不能遏帚之又不能殺决者自决衝者自衝於是當事者又以隄帚無益於衝決將欲舎隄帚不用而議開支河矣議復老黄河故道矣議開新河濟運舍黄河而不由矣議開膠萊河通復海運矣其議亦可謂衆多其慮亦可謂周悉矣議開支河者謂黄河入淮之道舊有三一自中牟至荆山合長淮之水曰渦河一自開封府經葛岡小壩丁家道口馬牧集鴛鴦口至徐州出小浮橋曰汒河一自小壩經歸徳城南飲馬池至文家集經夏邑至宿遷曰白河𢎞治間黄河變遷渦河白河二道淤塞全河東下故徐邳獨受其害今若復引水通渦河白河則水勢自分河不獨為徐邳害矣議復老黄河故道者在徐州以上欲自河隂原武懐孟之間審視地形引河水注於衛河至於臨清天津不惟徐邳水勢可殺其半而京師亦可助其形勢也如冬春水平漕舟則由江入淮泝流至於河隂順流至於衛河沿臨清而至天津如夏秋水迅則仍由徐沛逹於臨清至於天津是一舉而得兩運道矣在徐州以下謂清河縣之大津口即老黄河故道也其小清口即今淮水所出之清口也欲議復七十里故道後又慮魚溝鐵線溝葉家口隂陽口地勢卑窪諸決之水漫流至此築隄鉅費且恐難保故其説旋議而旋罷其議開新河者議欲自泇口鎮鑿新河以通運避黄河之險河自馬家橋至直河出口計二百三十餘里其説復旋議而旋罷其欲自徐州子房山梁山至馬家橋上下開新河八十里置舊河於隄外使黄河出口之地並不相及吕梁徐州二洪之險並可逺避一議也其欲自昭陽湖東起汪家口直抵留城一百四十餘里開河入運一議也其欲開膠萊河通復海運者出自嘉靖丙申山東副使王公憲之議河之南口起麻灣北口至海倉中間相距三百三十五里兩口舊皆貯潮水常足不假濬者二百餘里濬者一百三十餘里疏濬之内有分水嶺聞其地河形至今在但下多碙砂石水㣲細使極力開鑿止三十里遠耳如河成江漕由淮安清江浦歴新壩馬家壕而來計良便前是以海運為險罷海運者以馬家壕未通漕舟出大洋故也今馬家壕既通我舟即不必由大洋直由小海中行舟自不險然後由麻灣海倉二口徑抵天津直沽豈得非便道乎夫舟自清江浦口至天津路凡一千六百里其中由河行者八百里由海行者八百里海行既由小海不由大洋非若昔元人海運迢逺又所歴有劉家島蓬萊島黑水成山大洋甚險後王公以陞去事遂寢夫河之為患從古記之自夏后氏鑿山濬川地平天成漢時河決瓠子等處輒謂災異然亦不數數見隋唐以前河與淮分自入海宋中葉以後合於淮以趨海間有潰溢之患為禍亦不甚烈至我朝東衝西決頻年不已葢國家自會通河成借河入運雖得其力頗受其害築隄疏濬嵗費金錢不下數十萬顧此塞則彼潰彼濬則此淤勞人費財迄無成功更可慮者西北之供億仰給於東南東南之飛輓全頼於漕河漕河自王家閘以北至徳州千有餘里乃國家命脈所係匪𦕈萬一決壊百萬漕糧將安輓之愚謂膠萊河之説及今行之可也徃嵗議罷者以分水嶺三十里阻塞人力難施山東撫巡病其煩勞而止惜小費而害大計貪目前之安而忘久逺之圖弗思甚矣誠格衆議而奮然行之河成設重兵屯守膠萊海次屹然為一巨鎮専意衛漕防海寇為務則河通漕便歲可省金錢百餘萬誠奕世無窮之利也今日為東南邊防計所宜備海為國家根本計所宜備運愚故并論及之司國計者深慮而熟籌之可也














  鄭開陽雜著巻十



  欽定四庫全書
  鄭開陽雜著巻十一
  明 鄭若曾 撰
  蘇松浮賦議
  書曰淮海惟揚州厥田惟下下蘇松古揚州之域東瀕於海控帶三江環距震澤水多而土淖故田為等九等而下下也而今日賦額之重惟蘇松為最愚不能無議焉按大禹時則壤成賦定以九等厥賦惟下上上錯葢第七等雜出第六等也三代井田之制不可復論自秦而降率皆計畆而税漢時三十而税一由晉迄唐增減不一要不過以升合計宋代更定江浙税法每畆不盈一斗其時蘇州府額徴米三十餘萬石松江府額徴米二十餘萬石載諸史乗可考而知也元初沿宋之制迨延祐間加增無藝蘇州府多至八十萬石松江府多至七十萬石張士誠竊據江南恣意誅求又加蘇州府額二十萬石而民鮮有應者我太祖高皇帝乗乾御宇定天下田賦官田起科每畆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每畆三升三合五勺蘆地每畆五合三勺四抄草塌地每畆三合一勺嗣因張士誠負固堅守蘇松久攻不下怒民附冦遂没豪家徴租私簿凖作税額一時増加有一畆徵糧至七斗以上者於是蘇州府共計二百八十餘萬石松江府共計一百三十餘萬石并著令蘇松人不得官戸部洪武七年知民困弗堪詔蘇松嘉湖等府田如每畆起科七斗五升者減半十三年再減蘇松嘉湖四府重租糧額舊額畆科七斗五升至四斗四升者再減十之二四斗三升至三斗六升者減十之一俱止徵三斗五升為率其三斗四升以下者仍舊額建文二年下詔曰國家有惟正之供田賦不均民不可得而治江浙賦獨重而蘇松凖私租起税特以懲一時頑民耳豈可為定則以重困一方宜悉與減免照各處起科畆不得過一斗田賦既均蘇松人仍任戸部成祖文皇帝革除後盡反建文君之政蘇松賦額遂不得終邀蠲免之恩宣徳五年上御南齋宫宣大學士楊公士竒咨行寛恤之政楊公奏言各處官田起科不一而租額皆重細民困乏蘇州尤甚郡縣以聞户部固執不與除豁細民多有委棄逃徙者此當速與減除上曰所陳有益於朕有益於民命即草敕用早頒行每畆舊例納糧一斗至四斗者各減十分之二四斗一升以上者各減十分之三正統元年從巡撫周公忱之請詔令浙江嘉湖直𨽻蘓松等府官田准民田起科每畆舊額四斗一升以上者減作二斗一斗一升至二斗者減作一斗蘇州府得減秋糧七十餘萬石松江府得減秋糧二十餘萬石顧減者雖減而徵者猶重蘇州府尚存浮額二百萬石松江府尚存浮額九十餘萬石今照𢎞治十五年會計蘇州府夏税小麥五萬三千六百六十三石九斗一升一合二勺零每石折銀二錢五分麥熟啓徵絲綿折絹六百九十七疋三丈三尺五寸七分税鈔三千二百六十七錠七百一十五文九分農桑絲折絹一百六十七疋二丈一尺六寸一分六釐秋糧米二百三萬八千三百二十三石一斗五升一合七勺穀熟啟徵松江府夏税大小麥九萬二千二百五十八石六斗一升九勺絲綿折絹六百九十七疋三丈一尺五寸七分税鈔三千二百六十七錠七百一十五文九分農桑絲折絹一百六十七疋二丈一尺六寸一分六釐秋糧米九十三萬九千二百二十六石二斗三升二合七勺此實徵之數也嗟嗟蘇松民困極矣藉曰太祖怒吳民不即歸附故以加賦示罸一罸至二百餘年抑亦不忍言矣間考輿圖湖廣最稱鉅省延袤綿亘沃野千里産殖豐饒諺曰湖廣熟天下足按賦役志湖廣布政司夏税米麥一十三萬一千四百石四斗七合二勺零絹二萬二千九百八十九疋七尺七寸四分二釐九毫零農桑絲折絹四千九百九十二疋一丈九尺九寸二分七釐零棉花折布一十二疋二丈二尺秋糧米荳芝蔴二百三萬六千一百二石一斗六升四合九勺零賃鈔一百七十五貫八百七十一文課程苧蔴折米五十七石一升五合零棉布七百三十八疋八尺八寸綜而計之每畆僅科升合又如八閩亦稱繁盛按福建布政司額徴夏税麥七百六石五斗九升二合六勺零鈔一萬七百七十八錠三貫一百七十二文五分六釐絲綿折絹二百八十疋一丈九尺五寸五分三釐農桑絲折絹三百一十九疋一丈二尺七寸八分零絲綿一百九十四兩五錢九分土苧六十五斤一十三兩一錢六分秋糧米八十五萬四百四十七石七斗七升四合五勺零鈔二貫二百六十四文魚課米三萬一千九百六十石六斗七升八合綜而計之亦每畆僅科升合蘇松幅𢄙幾百里山陵川澤十居二三古稱厥土惟塗泥常有水溢之患且他省樹藝一嵗而兩熟蘇松二郡一歲止有一熟茍遇凶荒未免啼饑號寒輾轉溝壑乃不意蘇屬一州七縣之額糧反浮於全楚一十五府十六州一百七縣之賦税松屬二縣之正供較多於全閩八府一州五十七縣之輸將又如直隷所轄應天府屬八縣夏税大小麥一萬一千六百五十四石四斗四升五勺零絲綿折絹一千二百一十四疋一丈六寸九分二釐八毫農桑絲折絹一百四十三疋二尺七寸三分四釐四毫秋糧米二十一萬五千一百五十九石八斗四升七勺零鳳陽府屬五州十三縣夏税小麥九萬九千三百五十八石七斗七升五合八勺零税絲折絹一千三百八十疋一丈八尺七寸五分零農桑絲折絹一千三十五疋四尺一寸五分秋糧米一十一萬三千五百八石六斗五升九合一勺零揚州府屬三州七縣夏税小麥三萬九千九百二十二石二升七合零農桑絲折絹八百四十一疋二丈四尺農桑零絲六十四兩五錢秋糧米二十萬六千六百三石八斗六升五合零租鈔五千二百四貫七十一文牛租米二石五斗淮安府屬二州九縣夏税小麥二十二萬八千八百七十二石二斗九升八合七勺農桑絲折絹一千四百六十一疋一丈九尺七寸七分九釐秋糧米一十六萬六千四百二十三石五斗八合四勺廬州府屬二州六縣夏税小麥九千八百七十二石一斗四升三合九勺零農桑絲折絹六百八十七疋一丈三尺三分六釐零秋糧米六萬六千八百三十七石二斗一升二合零徽州府屬六縣夏税小麥五萬一千四百九十八石七斗一升二合一勺人丁絲折絹八千七百七十九疋四尺三分三釐零農桑絲折絹一十五疋一丈四尺七寸秋糧米一十二萬一百三十三石八斗六升三合三勺寜國府屬六縣夏税小麥二萬九千五十二石三斗六升六合農桑絲折絹三十疋二尺農桑零絲三十三兩三錢税絲三百四十斤一十兩七錢四分二釐六毫秋糧米七萬四千二百六十二石六斗七升一合九勺池州府屬六縣夏税小麥六千八百二十四石七斗五升七合八勺零税絲折絹一十五疋税絲零絲一兩一錢九分七釐農桑絲折絹一百九十八疋農桑零絲三斤一兩八錢五分秋糧米六萬一千三百七十二石八斗九升五合八勺山租鈔二百四十四貫二百七十九文太平府屬三縣夏税小麥一萬六千二百七十六石五斗六升絲綿折絹一百二疋九尺六寸四分二釐秋糧米三萬三千六百三十六石七斗四升七合一勺安慶府屬六縣夏税小麥一萬八千九百九石三斗七合二勺農桑絲折絹三百五十三疋二丈九尺秋糧米三萬三千六百三十六石七斗四升七合一勺常州府屬五縣夏税小麥一十五萬四千三百八十七石一斗四升九合六勺絲綿折絹一千五百七十三疋一丈一尺一分零蔴布二千七十七疋二丈六尺六寸五分零農桑絲折絹三百三十四疋二丈四尺六寸秋糧米六十萬六千九百五十四石三升三合三勺租鈔二十四錠四百六十五文鎮江府屬三縣夏税小麥五萬四千九百五十八石七斗五升五合八勺絲綿折絹二百五疋二丈八尺六寸二分零農桑絲折絹一十三疋二丈七尺六寸三分秋糧米一十三萬四千八百七十六石五斗七升三合合直𨽻十二府屬十二州七十八縣賦額計之不及蘇州一府舉鳳陽府屬五州十三縣賦額計之不及蘇州府一小縣尤不平者又如蘇州府屬内崇明一縣每畆額徵亦僅以升合計而長吳崑太等州縣則數倍之疆域田土古今止有此數蘓松之戸口非有加於前代蘇松之田畆豈較增於曩時一民之力幾何一嵗之入幾何國家有臣鄰軍旅小民亦有父母妻子也國家有朝會燕饗小民亦有冠婚喪祭也夏税秋糧之外加之官吏耗贈額外科派其何以堪説者且曰蘇松富饒之鄉貨物輻輳遊玩登臨日費不貲朝廷惟正之供即多取之而不為虐不知蘇松土俗外似有餘内實不足其開張字號行舖者率皆四方旅寓之人而非有田者也其華冠鮮服畫船簫鼓遨遊於山水間者類皆商賈之徒胥吏之屬及浮浪子弟倡優僕𨽻而非有田者也其有田者為賦役所困兢兢乎朝不保夕奚暇為經營之計遊觀之樂哉夫以禹貢第九等之田閲今而辦天下第一等之賦愚所望於議減者縱不能如唐宋舊額奈何比故元而加增三倍也抑縱不能照他省與本省各府之最輕者同例或亦可彷鄰近郡邑如常鎮二府之在輕重間者而斟酌損益也常鎮二府額徵重以斗計輕以升合計而蘇松則與常鎮界連壤接者也田畆之肥瘠相同天時之雨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人力之勤惰相同而賦額懸殊何不可等而一之乎將謂祖制不便遽改故未盡豁免姑留此以示當年懲創之意竊見先朝建言忤旨禁錮諸臣新天子嗣服往往特恩寛釋加以不次之擢又最甚如靖難時抗節諸人罔不荷恩褒卹獨此蘇松無告之民何獲戾之深而數代以後猶永逺禁錮之懲創之若是哉朝廷之上舉行一事動曰法堯舜法祖宗上古輕徭薄賦豈其未之前聞若遵太祖之法則初年均定每畆升合之舊章曷不率由而一時遷怒所増顧歴世奉為成謨也今日者民窮財殫室如懸罄囘思向者謀置恒産原以為餬口計也且以為子孫久逺計也今則患苦不勝州縣為闗考成催科不容刻緩吏胥但知肥已悉索未肯少寛稱貸無從典質俱盡甚至變産傭工貿妻鬻子舊逋未完而新賦復欠或敲扑致斃者有之或投繯自盡者有之向以為餬口計者兹且身家之不保矣向以為子孫計者兹且後人半為餓莩矣以數金易畆田獲利不及什百之一而性命懸於呼吸不如游手好閒之人充一弓兵民壯可以坐糜朝廷之糧餉也充一府史胥徒可以刻剥閭左之脂膏也於是不敢憾君王而憾天地曰奚生為蘇松之編氓也不敢怨官長而怨父母曰曷貽此賠累之産業也噫閭閻顛困之情形至此巳極真賈長沙所謂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也昔日監門上流民圖當亦未有過此者也計臣謀國苐謂江南財賦甲於天下蘇松財賦又甲於江南議減恐貽國用不足之虞竊思職方所掌廣大無外蘇松版圖不啻寸幀尺幅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任土作貢儘可資軍國之需何藉蘓松二郡額外之徵況紆籌財用務求實濟無取虚名邇年以來二郡積逋動以數十萬計是徒負重歛之名而無徵輸之實也朝廷屢下明詔蠲免舊賦奈黄紙放而白紙徵上有寛貸之迹下無實恵之沾無寜減省額徵著為令式凡有尺地寸土者咸沐浩蕩之恩令世世子孫永戴聖朝徳意不忘也善乎孔子告魯君曰薄賦斂則人富曽子釋治國平天下曰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有若之論徹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為人上者恭儉節用取於民有制則民力寛裕衣倉滋殖自然樂輸貢賦以給公家若暴征峻斂侵奪民利物力已絀而驅以刑威勢必流離渙散不得已而為盜賊冦劫殺傷無所不至徃者海上之禍可鑒也嗚呼此豈國家之利哉所以鹿臺之財鉅橋之粟商辛聚之以失民心周武散之以得天下漢魏之世徭税至輕且頻下蠲租之詔維時民安物阜而國用未嘗不充迄乎唐宋而後日加賦於民而國用未嘗有餘杜氏通典曰家足不在於逃税國足不在於重斂逃税則不土著而人貧重斂則多養羸而國貧大學衍義補曰治國者不能不取於民亦不可過取於民不取乎民則難乎其為國過取乎民亦難乎其為民善於制治保邦者必立經常之法以為養民足國之本所謂經常之法者禹貢所載貢賦之式而已唐陸贄奏議曰國家之定賦税也必先道以厚生之業而後取其什一其所取也量人之力任土之宜又曰建官立國所以養人也賦人取財所以資國也明君不厚其所資而害其所養故必先人事而借其暇力先家給而斂其餘才借必以度斂必以時有度則忘勞得時則易給是以官事無闕人力不殫茍其法制或虧本末倒置但務取人以資國不思立國以養人非獨徭賦繁多夐無蠲貸至於徵收廹促亦不矜量蠶事方興已輸縑税農功未艾遽斂穀租上司之繩責既嚴下吏之威暴愈促有者急賣而耗其半直無者求假而費其倍酧所係遲速之間不過月旬之異遲無所妨速亦奚益李翺平賦書曰人皆知重斂之為可得財不知輕斂之得財愈多也葢重斂則人貧人貧則流者不歸土地雖大有荒而不耕者雖耕之而地力有所遺人日益困財日益匱雖欲誅暴逆而威四裔其可得耶輕斂則人樂其生人樂其生則居者不流而流者日來土地無荒桑柘日繁盡力耕之地有餘利人日益富兵日益强人戴之如父母雖欲驅而去之其可得耶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民間之積貯實國家之外府百姓無死亡亦國之無逋賦也百姓有餘財亦國之有餘賦也與其取盈於國而為損下益上之謀孰若蔵富於民而為耕九餘三之計與其遇有灾祲而為議蠲議賑之恩孰若均定則壤而為可常可守之規曩嵗嘗以芻蕘之見白之大中丞定陶曹公邦輔公言念及此不禁感慨欷歔即欲繕疏入告格於軍興不果自是而後益以冦氛驛騷東南之財賦彌竭兆姓之顛連愈甚誠以偏重之累陳之當宁俾聖天子知蘇松赤子罹困已極惻然動念特勅農部將二郡賦役彷彿故元舊額兼揆各省及本省各府見徵則例下寛卹之詔以清浮濫之弊則民間之傷痍可平行法外之仁以蘇閭閈之困則行間之士氣可振行見二郡之民義足以致身勇足以赴鬬設有不虞必出死力以捍桑梓之地民盡可為兵而不必有徵調之煩兵即寓於民而不必有饋餉之勞所謂不募兵而兵强不謀食而食足豈徒延蘇松億萬姓垂死之命將益綿宗社億萬年無疆之祚矣孰得孰失何去何從司國計者深慮而熟籌之可也賦額詳見會典











  鄭開陽雜著巻十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1. 籌海圖編_(四庫全書本)/卷12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