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字經/全文01

醫學三字經/全文 醫學三字經
卷之一
作者:陳修園 清朝
醫學三字經/全文02
中醫入門

醫學源流第一

编辑

 醫之始 本岐黄 黄,黄帝也;岐,岐伯也。君臣問答,以明經絡、臟腑、運氣、治療之原,所以爲醫之祖。雖《神農本經》在黄帝之前,而神明用藥之理,仍始於《内經》              也。

 靈樞作 素問詳 《靈樞》九卷、《素問》九卷,通謂之《内經》,《漢書·藝文志》載『《黄帝内經》十八篇』是也。醫門此書,即業儒之五經也。

 難經出 更洋洋 洋洋,盛大也。《難經》八十一章,多闡發《内經》之旨,以補《内經》所未言,即間有與《内經》不合者,其時去古未遠,别有考據也。秦越人,號扁鵲,戰國人也,著《難經》。

 越漢季 有南陽 張機,字仲景,居南陽,官長沙,漢人也。著《傷寒雜病論》《金匱玉函经》。

 六經辨 聖道彰 《内經》詳於鍼灸,至伊尹有湯液治病之法,扁鵲、倉公因之。仲師出而雜病傷寒耑以方藥爲治,其方俱原本於神農、黄帝相傳之經方,而集其大成。

 傷寒著 金匱藏 王肯堂謂《傷寒論》義理如神龍出沒,首尾相顧,鱗甲森然。《金匱玉函》示寶貴秘藏之意也。其方非南陽所自造,乃上古聖人相傳之方,所謂經方是也。其藥悉本於《神農本經》。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藥不能成此方,所投必效,如桴鼓之相應。

 垂方法 立津梁 仲師,醫中之聖人也。儒者不能舍至聖之書而求道,醫者豈能外仲師之書以治療?

 李唐後 有千金 唐孫思邈,華原人,隱居太白山。著《千金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宋仁宗命高保衡、林億校正,後列《禁經》二卷。今本分爲九十三卷。較《金匱》雖有浮泛偏雜之處,而用意之奇,用藥之巧,亦自成一家。

 外臺繼 重醫林 唐王燾著《外臺秘要》四十卷,分一千一百四門,論宗巢氏,方多秘傳,爲醫門之類書。

 後作者 漸浸淫 等而下之,不足觀也已。

 紅紫色 鄭衛音 間色亂正,靡音忘倦。

 迨東垣 重脾胃 金李杲,字明之,號東垣老人。生於世宗大定二十年,金亡入元,十七年乃终,年七十二,舊本亦題元人。作《脾胃論》《辨惑論》《蘭室秘藏》。後人附以諸家合刻,有《東垣十書》傳世。

 温燥行 升清氣 如補中益氣及升陽散火之法,如蒼术、白术、羌活、獨活、木香、陳皮、葛根之類,最喜用之。

 雖未醇 亦足貴 人謂東垣用藥,如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然駁雜之處,不可不知。惟以脾胃爲重,故亦可取。

 若河間 專主火 金劉完素,字守真,河間人。事蹟俱詳《金史·方技傳》。主火之說,始自河間。

 遵之經 斷自我 《原病式》十九条,俱本《内經·至真要大論》,多以火立論,而不能參透經旨。如火之平氣曰升明,火之太過曰赫曦,火之不及曰伏明,其虛實之辨,若冰炭之反也。

 一二方 奇而妥 如六一散、防風通聖散之類,皆奇而不離於正也。

 丹溪出 罕與儔 元朱震亨,字彦修,號丹溪,金華人。其立方視諸家頗高一格。

 陰宜補 陽勿浮 《丹溪心法》以補陰爲主,謂陽常有余,陰常不足。諸家俱辨其非,以人得天地之氣以生,有生之氣,即是陽氣,精血皆其化生也。

 雜病法 四字求 謂氣、血、痰、鬱是也。一切雜病,只以此四字求之。氣用四君子湯,血用四物湯,痰用二陳湯,鬱用越鞠丸。參差互用,各盡其妙。

 若子和 主攻破 張子和,戴人,書中所主,多大黄、芒硝、牽牛、芫花、大戟、甘遂之類,意在驅邪。邪去則正安,不可畏攻而養病。

 中病良 勿太過 子和之法,實症自不可廢,然亦宜中病而即止;若太過,則元氣隨邪氣而俱散,挽無及矣。

 四大家 声名噪 劉河間、張子和、李東垣、朱丹溪爲金、元四大家,《張氏醫通》之考核不誤。

 必讀書 錯名號 李士材《醫宗必讀》四大家論,以張爲張仲景,誤也。仲景爲醫中之聖,三子豈可與之並論。

 明以後 須酌量 言醫書充棟汗牛,可以博覽之,以廣見識,非謂諸家所著皆善本也。

 詳而備 王肯堂 金壇王宇泰,諱肯堂。著《症治準繩》,雖無所採擇,亦醫林之備考也。

 薛氏按 說騎牆 明薛己,號立齋,吳縣人。著《薛氏醫按》十六種,大抵以四君子、六君子、逍遥散、歸脾湯、六八味丸主治,語多騎牆。

 士材說 守其常 李中梓,號士材,國朝人也。著《醫宗必讀》《士材三書》。雖曰淺率,却是守常,初學者所不廢也。

 景岳出 著新方 明張介賓,字會卿,號景岳,山陰人。著《類經》《質疑錄》。全書所用之方,不外新方八陣,其實不足以名方。古聖人明造化之機,探陰陽之本,製出一方,非可以思議及者。若僅以熟地補陰,人參補陽,薑附祛寒,芩連除熱,隨拈幾味,皆可名方,何必定爲某方乎?

 石頑續 温補張 張璐,字路玉,號石頑,國朝人。著《醫通》,立論多本景岳,以温補爲主。

 獻可論 合二張 明寧波趙獻可,號養葵。著《醫貫》。大旨重於命門,與張石頑、張景岳之法相同。

 診脉法 瀕湖昂 明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著《本草綱目》五十二卷,雜收諸說,反亂《神農本經》之旨。卷末刻《脉學》頗佳,今醫多宗之。

 數子者 各一長 知其所長,擇而從之。

 揆諸古 亦荒唐 理不本於《内經》,法未熟乎仲景,縱有偶中,亦非不易矩矱。

 長沙室 尚彷徨 數子雖曰私淑長沙,升堂有人,而入室者少矣!

 惟韻伯 能憲章 慈谿柯琴,字韻伯,國朝人。著《傷寒論注》、《論翼》,大有功於仲景,而《内經》之旨,賴之以彰。

 徐尤著 本喻昌 徐彬,號忠可;尤怡,號在涇。二公《金匱》之注,俱本喻嘉言。考嘉言名昌,江西南昌人。崇禎中以選舉入都,卒無所就。遂專务於醫,著《尚論篇》,主張太過,而《醫門法律》頗能闡發《金匱》之秘旨。

 大作者 推錢塘 張志聰,號隱𤲅;高世栻,號士宗。俱浙江錢塘人也。國朝康熙間,二公同時學醫,與時不合,遂閉門著書,以爲傳道之计。所注《内經》《本草經》《傷寒論》《金匱》等書,各出手眼,以發前人所未發,爲漢後第一書。今醫畏其難,而不敢談及。

 取法上 得慈航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切不可以《醫方集解》《本草備要》《醫宗必讀》《萬病回春》《本草綱目》《東醫寶鑒》《馮氏錦囊》《景岳全書》《薛氏醫案》等書爲快捷也。今之醫輩,於此書並未寓目,止取數十種庸陋之方,冀圖倖中,更不足論也。

中風第二

编辑

 人百病 首中風 《内經》云:『風爲百病之長也。』昔醫云:中臟多滯九竅,有唇緩、失音、耳聾、目瞀、鼻塞、便難之症;中腑多著四肢;中經則口眼喎斜;中血脉則半身不遂。

 驟然得 八方通 中風病驟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痰湧、掣搐、偏枯等症。八方者,謂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也。

 閉與脱 大不同 風善行而數變,其所以變者,亦因人之臟腑寒熱爲轉移。其人臟腑素有鬱熱,則風乘火勢,火借風威,而風爲熱風矣。其人臟腑本屬虛寒,則風水相遭,寒冰徹骨,而風爲寒風矣。熱風多見閉症,宜疏通爲先;寒風多見脱症,宜温補爲急。

 开邪閉 續命雄 小續命湯,風症之雄師也。依六經見症加减治之,耑主驅邪。閉者宜开,或开其表,如續命湯是也;或开其裏,如三化湯是也;或开其壅滯之痰,如稀涎散、滌痰湯是也。

 回氣脱 參附功 脱者宜固,參附湯固守腎氣,术附湯固守脾氣,茋附湯固守衛氣,歸附湯固守營氣。先回其氣,次治其風。若三生饮一兩加人參一兩,則爲標本並治之法。正虛邪盛,必遵此法。

 顧其名 思其義 名之曰風,明言八方之風也;名之曰中,明言風自外入也。後人議論穿鑿,俱不可從。

 若舍風 非其治 既名中風,則不可舍風而别治也。

 火氣痰 三子備 劉河間舉五志過极,动火而卒中,皆因熱甚,故主乎火。大法:用防 風通聖散之類;亦有引火歸源,如地黄饮子之類。李東垣以元氣不足而邪凑之,令人卒倒如 風状,故主乎氣虛。大法:補中益氣湯加减。朱丹溪以東南氣温多湿,有病風者,非風也; 由湿生痰,痰生熱,熱生風,故主乎湿。大法:以二陳湯加蒼术、白术、竹沥、薑汁之類。

 不爲中 名爲類 中者,自外而入於内也。此三者,既非外来之風,則不可仍名爲中, 時贤名爲類中風。

 合而言 小家伎 虞天民云:古人論中風,言其症也。三子論中風,言其因也。盖因氣 、因湿、因火,挟風而作,何尝有真中、類中之分。

 喑斜 昏仆地 喑者,不能言也。斜者,口眼不正也。昏仆地者,不省人事 ,猝倒於地也。口开、目合,或上視、撒手、遗尿、鼾睡、汗出如油者,不治。

 急救先 柔润次 柔润熄風,爲治中風之秘法。喻嘉言加味六君子湯、资寿解語湯甚妙。

 填竅方 宗金匱 《内經》云:邪害空竅。《金匱》中有侯氏黑散、風引湯,驅風之中 ,兼填空竅。空竅满則内而舊邪不能容,外而新風不复入矣。喻嘉言曰:仲景取藥积腹中 不下,填竅以熄風。後人不知此義,每欲开竅以出其風。究竟竅空而風愈炽,長此安穷哉? 三化湯、愈風湯、大秦艽湯皆出《機要方》中,云是通真子所撰,不知其姓名。然則無名 下士,煽亂後人見闻,非所謂一盲引众盲耶。

 虛痨病從何起 咳嗽、吐血、五心烦熱、目花、耳鸣、口烂、鼻干、氣急、食不知味 、羸瘦、惊悸、梦遗、往来寒熱、怠惰、嗜卧、疲倦、骨蒸、不寐、女子不月等症,皆成痨病。

 七情傷上损是 扁鵲謂损其陽自上而下,一损肺、二损心、三损胃,過於胃則不可 治。其說本於《内經》: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爲女子不月。按心脾上也,至 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則上极而下矣。

 歸脾湯二陽旨 即《内經》二陽之病發心脾之旨也。此方爲養神法,六味丸爲補精法 ,高鼓峰並用之。

 下损由房帏迩 扁鵲謂损其陰自下而上,一损腎、二损肝、三损脾,過於脾則不可 治。其說本於《内經》:五臟主藏精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無氣,無氣則死矣。按精生 於五臟而统司於腎,如色欲過度,則积傷而下损;至於失守無氣,則下极而上矣。

 傷元陽亏腎水 腎氣,即元陽也。元陽傷,爲困倦、食少、便溏、腰痛、陽痿等症。 腎水,即元陰也。元陰亏,爲蒸熱、咳嗽、吐血、便血、遗精、喉痛、口疮、齿牙浮动等症。

 腎水亏六味拟 六味地黄丸爲補腎水之主方,景岳左歸饮、左歸丸亦妙。推之三才湯 、八仙長寿丸、都氣丸、天王補心丹,皆可因症互服。

 元陽傷八味使 崔氏腎氣丸,後人爲八味地黄丸。立方之意,原爲暖腎逐水,非補養 元氣。明·薛立齋及趙養葵始用以温補命火,時醫遂奉爲温補腎命之主方。景岳右歸饮、右 歸丸皆本諸此。如火未大衰者,以还少丹代之;陽虛极者宜近效白术湯。  各醫書伎止此 苦寒败胃及辛熱耗陰,固無論已。即六味、歸脾,何尝非流俗之套法。  甘藥调回生理 扁鵲云:针藥莫治者,调以甘藥。仲景因之。喻嘉言曰:寿命之本 ,积精自刚;然精生於谷,谷入少則不能生血,血少則不能化精。《内經》云:精不足者, 補之以味。味者,五谷之味也,補以味而节其劳,則积贮漸富,大命不倾也。  建中湯金匱轨 小建中湯及加黄、加人參、加当歸、加白术等湯,皆急建其中氣, 俾饮食增而津液旺,以至充血生精,而复其真陰之不足。但用稼穑作甘之本味,而酸辛苦咸 在所不用,盖舍此别無良法也。按炙甘草湯即此湯化爲润剂,喻氏清燥湯即此湯化爲凉剂。  薯蓣丸風氣弭 《金匱》薯蓣丸。自注云:治虛痨諸不足,風氣百疾。  虫丸干血已 《金匱》大黄虫丸。自注:治五痨諸傷,内有干血,肌肤甲錯。  二神方能起死 尤在涇云:風氣不去,則足以贼正氣而生長不荣,以薯蓣丸爲要方。 干血不去,則足以留新血而灌溉不周,以虫丸爲上剂。今之醫輩,能梦見此二方否?



咳嗽第四

编辑

氣上呛咳嗽生 《内經》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不獨肺也。然肺爲氣之市,諸氣上 逆於肺,則呛而咳。是咳嗽不止於肺而亦不離於肺也。  肺最重胃非轻 《内經》雖分五臟諸咳,而所尤重者,在聚於胃关於肺六字。盖胃中 水谷之氣,不能如雾上蒸於肺,而轉溉諸臟,只是留积於胃中,隨熱氣而化爲痰,隨寒氣而 化爲饮。胃中既爲痰饮所滯,則输肺之氣亦必不清,而爲諸咳之患矣。  肺如钟撞則鸣 肺爲臟腑之華盖,呼之則虛,吸之則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氣,受不得 外来之客氣。客氣干之,則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臟腑之清氣,受不得臟腑之病氣。病氣干之 ,亦呛而咳矣。肺体屬金,譬若钟然,一外一内,皆所以撞之使鸣也。  風寒入外撞鸣 經云:微寒微咳。可見咳嗽多因於風寒也。風從皮毛而入於肺,寒從 背俞而入於肺,皆主乎外也。後注雖言熱、言湿、言燥,令不自行,亦必假風寒以爲之帅也。  痨损积内撞鸣 痨傷、咳嗽,主乎内也。二者不治,至於咳嗽失音,是金破不鸣矣。  谁治外六安行 六安煎雖無深義,却亦平稳。然外感諸咳,当辨風熱、風燥二症。如 冬時先傷非节之暖,复加風寒外遏,以致咳嗽、痰结、咽肿、身重、自汗、脉浮者,風熱也 ,宜萎蕤湯辛润之剂,切勿辛熱發散。而風燥一症,辨治尤難。盖燥爲秋氣,令不獨行,必 假風寒之威,而令乃振,咳乃發也。《内經》只言秋傷於湿,何也?以長夏受湿土鬱蒸之氣 ,隨秋令收敛,伏於肺胃之間,直待秋深燥令大行,與湿不能兼容,至冬而爲咳嗽也。此症 有肺燥、胃湿兩難分解之勢,唯《千金》麦門冬湯、五味子湯獨得其秘,後人以敛散不分, 燥润雜出弃之,昧之甚也。  谁治内虛痨程 宜於《虛痨門》擇 其对症之方。审是房痨傷精,則補精;审是思鬱傷脾,則養神。  挟水氣小龍平 柯韻伯治咳嗽,不論冬夏,不拘淺深,但是寒嗽,俱用小青龍湯多效 。方中驅風散寒,解肌逐水,利肺暖腎,除痰定喘,攘外安内,各盡其妙。盖以肺家沉寒痼 冷,非麻黄大將不能捣其巢穴,群藥安能奏效哉。  兼鬱火小柴清 寒熱往来咳嗽者,宜去人參、大枣、生薑,加干薑、五味治之。  薑细味一齐烹 《金匱》治痰饮咳嗽,不外小青龍湯加减。方中諸味,皆可去取,唯 细辛、干薑、五味不肯轻去。即面熱如醉,加大黄以清胃熱,及加石膏、杏仁之類,总不去 此三味,學人不可不深思其故也。徐忠可《金匱辨注》有論。  長沙法细而精 《金匱》痰饮咳嗽治法,宜熟讀之。



疟疾第五

编辑

疟爲病屬少陽 少陽爲半表半裏,邪居其界。入與陰争則寒,出與陽争則熱。争則病 作,息則病止,止後其邪仍據於少陽之經。  寒與熱若回翔 寒熱必應期而至。  日一發亦無傷 邪淺則一日一作,邪深則二日一作。  三日作勢猖狂 疟三日一作,時醫名三陰疟,留連難愈。  治之法小柴方 以小柴胡湯爲主。初起,俗忌人參,姑從俗而去之,加青皮一錢。  熱偏盛加清凉 小柴胡湯加知母、花粉、石膏、黄連之類,隨宜擇 用。  寒偏重加桂薑 加干薑、桂枝,甚者加附子、肉桂。  邪氣盛去參良 身熱者,小柴胡湯去人參加桂枝一錢。服後食熱粥,温覆取微汗。  常山入力倍强 小柴胡湯加常山二三錢。俗云邪未净不可用常山以截之。不知 常山非截邪之品,乃驅邪外出之品。仲景用其苗,名曰蜀漆。  大虛者獨參湯 虛人久疟不愈,以人參一兩、生薑五錢,水煎,五更服极效。贫者, 以白术一兩代之,熱多者以当歸代之。  单寒牝理中匡 单寒無熱名曰牝疟,宜附子理中湯加柴胡治之。  单熱瘅白虎詳 单熱無寒,名曰:瘅疟;或先熱後寒,名曰:熱疟,俱宜以白虎湯, 加桂枝治之。時醫以六味湯加柴胡、芍藥治之。  法外法辨微茫 以上皆前醫之成法。更法外有法,不可不辨而治之。  消陰翳製陽光 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寒之不寒,是無水也; 壮水之主,以製陽光。  太仆注慎勿忘 王太仆消陰製陽等注,千古不刊之論。趙養葵遵之,以八味丸益火之 源,六味丸壮水之主,久疟多以此法收功。


痢症第六

编辑

湿熱傷赤白痢 王损𤲅論痢,專主湿熱。其症裏急後重,腹痛,欲便不便,脓血秽浊 ,或白或赤,或赤白相半。  熱胜湿赤痢渍 胃爲多氣多血之海。熱,陽邪也。熱胜於湿,則傷胃之血分而爲赤痢。  湿胜熱白痢坠 湿,陰邪也。湿胜於熱,則傷胃之氣分而爲白痢。赤白相半,則爲氣血兩傷。  调行箴須切记 行血,則脓血自愈。调氣,則後重自除。此四句爲治初痢之格言,須切记之。  芍藥湯熱盛饵 芍藥湯调氣行血,雖爲初痢之总方,究竟宜於熱症。  平胃加寒湿试 寒湿泻痢初起者,以平胃散,加干薑、泽泻、猪苓、木香治之。久而 不愈,送下香連丸。  熱不休死不治 方書云:痢症發熱,不休者,不治。  痢門方皆所忌 凡痢症初起即發熱,非肌表有邪,即經絡不和,温散而调營衛,外邪 一解,痢亦松去。若概以爲熱,开手即用痢門套方,多有陷入變剧者。  桂葛投鼓邪出 時醫有發汗之戒,以其無外證而妄汗之也。若头痛、發熱、恶寒,有 汗宜用桂枝湯法,無汗宜用葛根湯法,鼓邪外出,然後治其痢。  外疏通内畅遂 此二句是解所以發汗之故也。張飞畴云:当歸四逆湯治痢极效。若發 熱而呕者,小柴胡湯、葛根黄連黄芩甘草湯。口渴下重者,白头翁湯如神。  嘉言書獨得秘 喻嘉言《醫門法律》中,議論甚見透徹。  寓意存補金匱 喻嘉言《寓意草》中,如麻黄附子细辛湯及人參败毒散等案,却能補 《金匱》所未及。


心腹痛胸痹第七

编辑

心胃疼有九種 真心痛不治。今所云心痛者,皆心胞絡及胃脘痛也。共有九種,宜细辨之。  辨虛實明轻重 虛者喜按,得食則止,脉無力。實者拒按,得食愈痛,脉有力。二症各有轻重。  痛不通氣血壅 痛則不通,氣血壅滯也。  通不痛调和奉 通則不痛,氣血调和也。高士宗云: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氣以和 血,调血以和氣,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虛者助之使通,寒者 温之使通,無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爲通,則妄矣。  一虫痛乌梅丸 虫痛,時痛時止,唇舌上有白花点,得食愈痛。虫爲厥陰風木之化,宜乌梅丸。  二注痛苏合研 入山林古庙及見非常之物,脉乍大乍小,兩手若出兩人,宜苏合丸,研而灌之。  三氣痛香苏專 因大怒及七情之氣作痛,宜香苏饮,加元胡索二錢,七氣湯亦妙。又 方,用百合一兩、乌藥三錢,水煎服。  四血痛失笑先 瘀血作痛,痛如刀割,或有积块,脉涩,大便黑,宜桃仁承氣湯、失笑散。  五悸痛妙香诠 悸痛,即虛痛也。痛有作止,喜按,得食稍止,脉虛弱,宜妙香散或 理中湯,加肉桂、木香主之。  六食痛平胃煎 食积而痛,嗳腐吞酸,其痛有一条扛起者,宜平胃散,加山楂、谷芽 主之,傷酒,再加葛根三錢、砂仁一錢。然新傷吐之、久傷下之爲正法。  七饮痛二陳咽 停饮作痛,時吐清水,或胁下有水声,宜二陳湯,加白术、泽泻主之 。甚者,十枣湯之類,亦可暂服。  八冷痛理中全 冷痛:身凉、脉细、口中和,宜理中湯,加附子、肉桂主之。兼呕者 ,吳茱萸湯主之。  九熱痛金铃痊 熱痛:身熱、脉數、口中熱,宜金铃子、元胡索各二兩,研末,黄酒 送下二錢。名金铃子散,甚效。如熱甚者,用黄連、栀子之類,入生薑汁治之。  腹中痛照諸篇 脐上屬太陰,中脐屬少陰,脐下屬厥陰,兩胁屬少陽、厥陰之交界地 面,宜分治之。然其大意,與上相同。  金匱法可回天 《金匱要略》中諸議論,皆死症求生之法。  諸方論要拳拳 《中庸》云: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腹满痛而下利者,虛 也。吐泻而痛,太陰證也,宜理中湯;雷鸣、切痛、呕吐者,寒氣也,宜附子粳米湯。此以 下利而知其虛也。胸满痛而大便閉者,實也。閉痛而不發熱者,宜浓朴三物湯專攻其裏;閉 痛而兼發熱者,宜浓朴七物湯兼通表裏;閉痛、發熱、痛連胁下、脉紧弦者,宜大黄附子湯 温下並行,此以便閉而知其實也。若绕脐疼痛,名寒疝,乌头煎之峻,不敢遽用,而当歸 生薑羊肉湯之妙,更不可不讲也。  又胸痹非偶然 胸膺之上,人身之太空也。宗氣积於此,非偶然也。  薤白酒妙轉旋 栝蒌薤白白酒湯或加半夏或加枳實、薤白桂枝湯之類,皆轉旋妙用。  虛寒者建中填 心胸大寒,痛呕不能饮食,寒氣上冲,有头足,不可触近,宜大建中 湯主之。上中二焦,爲寒邪所痹,故以參薑启上焦之陽,合饴糖以创建中氣,而又加椒性之 下行,降逆上之氣,复下焦之陽,爲補藥主方。


隔食反胃第八

编辑

隔食病津液干 方書名膈者,以病在膈上是也。又名隔者,以食物不下而阻隔也。津 液干枯爲隔食病源。  胃脘閉谷食難 胃脘干枯閉小,水饮可行,食物難下。  時贤法左歸餐 趙養葵用大剂六味湯主之。高鼓峰仿趙養葵之法以六味加生地、当歸 主之。杨乘六用左歸饮去茯苓,加当歸、生地。以左歸饮中有甘草引入陽明,开展胃陰。去 茯苓者,恐其旁流入坎,不如專顧陽明之速效也。  胃陰展贲門宽 如膏如脂,叠积胃底,即胃陰也。久隔之人,則胃陰亡矣。高鼓峰 云:治隔一陽明盡之,陽明者胃也。但使胃陰充拓,在上之贲門宽展,則食物入;在下之幽 門、阑門滋润,則二便不閉,而隔症愈矣。  启膈饮理一般 启膈饮亦是和胃養陰之意。但此方泄肺氣之鬱,彼方救腎水之枯,一 陰一陽,宜擇 用之。  推至理冲脉干 張石頑云:膈咽之間,交通之氣不得降者,皆冲脉上行,逆氣所作也。  大半夏加蜜安 冲脉不治,取之陽明。仲景以半夏降冲脉之逆,即以白蜜润陽明之燥 ,加人參以生既亡之津液,用甘澜水以降逆上之水液。古聖之經方,惟仲景知用之。  金匱秘仔细看 《金匱》明明用半夏,後人諸書,皆以半夏爲戒。毁聖之說,倡自何人?君子恶之!  若反胃實可叹 食得入而良久反出,名爲反胃。  朝暮吐分别看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與隔食症宜分别而藥之。  乏火化屬虛寒 王太仆云: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無火也。此症屬中焦 、下焦火衰無疑。  吳萸饮獨附丸 妙在吳萸镇厥陰逆氣,配入甘温,令震坤合德,土木不害。生附子以 百沸湯俟温,浸去盐,日换湯三次。三日外去皮,放地上,四面以砖围,外以炭火烧一時, 則附子盡裂,乘熱投以薑汁,又如法製之。大抵一斤附子配一斤薑汁,以薑汁干爲度,研末 蜜丸。以粟米稀粥,送下二錢。  六君類俱神丹 六君子湯加薑附及附子理中湯之類。



氣喘第九

编辑

喘促症治分門 氣急而上奔,宜分别而治之。  卤莽輩只贞元 贞元饮是治血虛而氣無所附,以此饮济之、緩之。方中熟地、当歸之 润,所以济之。甘草之甘,所以緩之。常服调養之剂,非急救之剂也。今醫遇元氣欲脱上奔 之症,每用此饮,以速其危,良可浩叹!  陰霾盛龍雷奔 喘症多屬饮病。饮爲陰邪,非離照当空,群陰焉能退避。若地黄之類 ,附和其陰,則陰霾冲逆肆空,饮邪滔天莫救,而龍雷之火,愈因以奔腾矣。  實喘者痰饮援 喘症之實者,風寒不解,有痰饮而爲之援,則咳嗽甚而喘症作矣。  葶苈饮十枣湯 肺氣實而氣路閉塞爲喘者,以葶苈大枣泻肺湯主之。咳嗽氣喘,心下 停饮,兩胁满痛者,以十枣湯主之。  青龍輩撤其藩 此方解表,兼能利水,治内外合邪,以兩撤之。  虛喘者補而温 虛喘氣促,不能接續,脉虛细無力,温補二字宜串看。有以温爲補者 ,有以補爲温者,切不可走於贞元一路,留滯痰涎也。  桂苓類腎氣論 仲景云:氣短有微饮者,宜從小便去之,桂苓术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平冲逆泄奔豚 冲氣上逆,宜小半夏加茯苓湯以降之。奔豚症初起,脐下动氣,久則 上逆冲心,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湯以安之。  真武剂治其源 經云:其標在肺,其本在腎。真武湯爲治喘之源也。  金水母主諸坤 肺屬金而主上,腎屬水而主下,虛喘爲天水不交之危候,治病当求其 本。須知天水一氣,而位乎天水之中者,坤土也。况乎土爲金母,金爲水母,危笃之症,必 以脾胃爲主。  六君子妙難言 六君子湯加五味、干薑、北细辛,爲治喘神剂。面肿加杏仁;面熱如 醉加大黄。此法時師闻之,莫不惊骇,能讀《金匱》者,始知予言之不谬也。  他標剂忘本根 唯黑锡丹镇纳元氣,爲喘症必用之剂。此外如苏子降氣湯、定喘湯及 沉香黑铅丹,皆是害人之剂。


血症第十

编辑

血之道化中焦 經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  本冲任中溉浇 血之流溢,半隨冲任而行於經絡。  温肌腠外逍遥 血之流溢,半散於脉外而充肌腠皮毛。  六淫逼經道摇 六淫者,風、寒、暑、湿、燥、火也。經,常也。道,路也。言血所 常行之路也,外邪傷之則摇动。  宜表散麻芍条 外傷宜表散。東垣治一人内蕴虛熱,外感大寒而吐血。法仲景麻黄湯 加補剂,名麻黄人參芍藥湯,一服而愈。  七情病溢如潮 七情者,喜、怒、哀、惧、爱、恶、欲也。七情之动,出於五志。醫 書恒謂五臟各有火,五志激之則火动,火动則血隨火而溢。然五志受傷既久,則火爲虛火, 宜以甘温之法治之。  引导法草薑调 甘草干薑湯,如神,或加五味子二錢。火盛者,加干桑皮三錢、小麦 一兩。時醫因歸脾湯有引血歸脾之說,謂引血歸脾即是歸經。试問脾有多大,能容離經之血 成斗成盆,盡返而歸於内而不裂破乎?市醫固無論矣,而以名醫自负者,亦蹈此弊,實可痛恨!  温摄法理中超 理中湯,加木香、当歸煎服。凡吐血服凉藥及滋润益甚,外有寒冷之 象者,是陽虛陰走也,必用此方。血得暖則循行經絡矣。此法出《仁齋直指》。  凉泻法令瘀销 火勢盛,脉洪有力,寒凉之剂原不可廢。但今人於血症,每用藕节、 黑栀、白芨、舊墨之類以止涩之,致留瘀不散,以爲咳嗽虛痨之基。《金匱》泻心湯,大黄 倍於芩連,爲寒以行瘀法。柏叶湯治吐不止,爲温以行瘀法。二方爲一温一寒之对子。  赤豆散下血標 粪前下血爲近血,《金匱》用当歸赤小豆散。  若黄土實翘翘 粪後下血爲遠血,《金匱》用黄土湯。  一切血此方饶 黄土湯,不獨粪後下血方也。凡吐血、衄血、大便血、小便血、妇人 血崩及血痢久不止,可以统治之。以此方暖中宫土臟,又以寒熱之品互佐之,步步合法也。 五臟有血,六腑無血。觀剖諸兽腹心下夹脊,包絡中多血,肝内多血,心、脾、肺、腎中各 有血,六腑無血。近時以吐血多者,謂爲吐胃血,皆耳食昔醫之誤,凡吐五臟血必死。若吐 血、衄血、下血,皆是經絡散行之血也。


水肿第十一

编辑

水肿病有陰陽 肿,皮肤肿大。初起目下有形如卧蚕,後漸及於一身,按之即起爲水 肿,按之陷而不起爲氣肿。景岳以即起爲氣,不起爲水,究之氣行水即行,水滯氣亦滯,可 以分,可以不必分也。只以陰水,陽水爲分别。  便清利陰水殃 小便自利、口不渴屬寒,名爲陰水。  便短缩陽水傷 小便短缩、口渴屬熱,名爲陽水。  五皮饮元化方 以皮治皮,不傷中氣。方出華元化《中藏經》。  陽水盛加通防 五皮饮加木通、防己、赤小豆之類。  陰水盛加桂薑 五皮饮加干薑、肉桂、附子之類。  知實肿萝枳商 知者,真知其病情,而無兩可之見。壮年肿病,驟起脉實者,加萝卜 子、枳實之類。  知虛肿參术良 老弱病久,肿漸成,脉虛者,加人參、白术之類。  兼喘促真武湯 肿甚、小便不利、氣喘、尺脉虛者,宜真武湯暖土行水。間用桂苓甘 术湯化太陽之氣,守服十余剂;繼用导水茯苓湯二剂愈。今人只重加味腎氣丸,而不知其補 助陰氣,反益水邪,不可轻服也。  從俗好别低昂 以上諸法,皆從俗也。然從俗中而不逾先民之矩,亦可以救人。  五水辨金匱詳 病有從外感而成者,名風水。病從外感而成,其邪已渗入於皮,不 在表而在裏者,名皮水。病有不因於風,由三陰结而成水者,名正水。病有陰邪多而沉 於下者,名石水。病有因風因水傷心鬱熱,名黄汗。《金匱》最詳,熟讀全書,自得其 旨,否則卤莽誤事耳。藥方中精義頗詳,宜细玩之。  補天手十二方 越婢湯、防己茯苓湯、越婢加白术湯、甘草麻黄湯、麻黄附子湯、杏 子湯、蒲灰散、芍桂酒湯、桂枝加黄湯、桂甘薑枣麻辛附子湯、枳术湯、附方《外臺》 防己黄湯。  肩斯道勿炎凉 群言淆亂衷於聖,以斯道爲己任,勿與世爲浮沉,余有浓望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