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 醫學真傳
心腹痛
作者:高世栻
中風

心腹痛者,上心、下腹,相引而痛。痛之名雖同,而所痛之部不同,如堪輿移步換形,其中不可不條分縷晰者也。心為君主而藏神,不可以痛,今云心痛,乃心包之絡,不能旁通於脈,則痛也。

心脈之上,則為胸膈,兩乳之間,則為膺胸。胸膈痛,乃上焦失職,不能如霧露之溉,則胸痹而痛,薤白、蔞仁、茜草、貝母、豆蔻之藥,可開胸痹以止痛。膺胸痛者,乃肝血內虛,氣不充於期門,致沖、任之血,不能從膺胸而散,則痛,當歸、白芍、紅花、銀花、續斷、木通之藥,可和氣血而止痛。

有中脘作痛,手不可近者。夫手不可近,乃內外不和,外則寒氣凝於皮毛,內則垢濁停於中脘。當審其體之虛實以施治,莫若以燈草火,當痛處爆十餘點,則寒結去而內外通,便不痛矣。有中脘之下,當陽明胃土之間,時痛時止者,乃中土虛而胃氣不和,若行氣消泄之劑,服之過多,便宜溫補。但以手重按之,則痛稍平,此中土內虛,虛而且寒之明驗也。

其乳下兩旁胸骨盡處痛者,乃上下陰陽不和,少陽樞轉不利也。傷寒病中,每多此痛,當助其樞轉,和其氣血,上下通調,則癒矣。

其大腹痛者,乃太陰脾土之部,痛在內而緩,坤土虛寒也;痛兼內外而急,脾絡不通也。蓋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從經隧而外出於絡脈。今脾絡滯而不行,則內外皆痛。《太陽篇》云∶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瘥者與小柴胡湯。此先補益於內,而後樞轉於外也。

其有臍旁左右痛者,乃沖脈病也。沖脈當臍左右,若為寒氣所凝,其沖脈之血不能上行外達,則當臍左右而痛。當用血分之藥,使胞中之血通肌達表,若用氣藥,無裨也。又有臍下痛者,乃少陰水臟、太陽水腑,不得陽熱之氣以施化,致陰寒凝結而痛。少陰水臟虛寒,當用桂、附以溫之;太陽膀胱水腑虛寒,亦當用桂、附以溫之。蓋太陽、少陰相為表裏,互為中見者也。

又小腹兩旁謂之少腹。少腹痛者,乃厥陰肝臟之部,又為胞中之血海。蓋膀胱之水,主於少陰;而胞中之血,主於厥陰也。痛者,厥陰肝氣不合胞中之血而上行也。肝臟不虛者,當疏通以使之上;肝臟虛者,當補益以助其上。蓋厥陰不從標本,從中見少陽之氣,使厥陰上合乎少陽,則不痛矣。

其兩旁季脅痛者,肝氣虛也。兩脅之上痛者,少陽之氣不和也。所痛之部,有氣血、陰陽之不同,若概以行氣、消導為治,漫云通則不痛。夫通則不通,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調氣以和血,調血以和氣,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結者使之旁達,亦通也;虛者助之使通,寒者溫之使通,無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為通,則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