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氏稽古畧 (四庫全書本)/卷1

釋氏稽古畧 卷一 卷二

  欽定四庫全書
  釋氏稽古畧卷一
  元 釋覺岸 撰
  三皇
  太昊庖犧氏風姓以木徳王都宛丘上古之人捕逐禽獸食肉衣皮難以致之太昊教民作網罟以佃以漁豢養六畜且以犧牲享神祗故曰庖犧氏後世曰伏犧氏始畫八卦造書契由是文籍生焉以龍紀官在位一百一十六年易曰伏犧刳木為舟剡木為楫琴操曰伏犧作琴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通厯曰伏犧作二十五絃之瑟以制婚姻之禮圖經曰庖犧生陕西鞏昌路㤗州成紀縣母曰華胥禹貢雍州之域也晉寧路河中府霍州有伏牛臺伏犧伏牛乗馬之所女媧墓在焉淮西廬州有女媧古廟
  女媧氏 共工氏 大庭氏 柏皇氏 中皇氏栗陸氏 驪連氏 赫胥氏 尊盧氏 混沌氏
  昊英氏 朱襄氏 葛天氏 宋哲宗元祐五年隂康氏 無懐氏     二月諸葛深紹運圗曰已上十五氏合一萬七千七百八十七年

  社稷神風俗通曰共工氏之子曰修好逺遊舟車所至足跡所達靡不窮覽故祀以為社神左傳曰共工氏有子曰勾龍氏平水土故祀以社禮記曰共工氏之覇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又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植百穀故祀以為稷蔡邕獨斷曰周棄播殖百穀以稷為百穀之長因以稷名其神棄周后稷也
  炎帝神農氏姜姓繼伏犧氏王火徳都魯時人茹草飲水食木實禽獸肉多疾病炎帝求可食之物教以火食時天雨粟乃教民播種五穀作陶冶斤斧耒耜鋤鎒以墾草莽而五穀興故曰神農氏又甞百草一日遇七十毒以一人不足為養日中為市乃通有無以火紀官在位一百二十年桓譚新論曰神農氏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徳廣雅曰神農氏琴長三尺六寸上有五弦曰宮商角徴羽周文王增二弦曰少宮少商也
  帝承 帝臨 帝明 帝宣  已上八帝皆神農帝𨤲 帝哀 帝榆 帝岡  氏合五百二十年末年諸侯相伐歸之黄帝
  黄帝有熊氏公孫姓軒轅名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神農氏為天子諸侯相侵伐神農氏弗能征諸侯侵陵最强暴者惟蚩尤軒轅修徳治兵與炎帝氏戰而勝之擒蚩尤於涿鹿殺之于是諸侯咸歸軒轅推軒轅代神農氏為天子黄帝元年丁亥始立制度天下不順者從而征
  之其土地東至于海西至于崆峒     南至于海北逐獯鬻邑于涿鹿之阿遷徙無常以兵師為營衛以雲紀官有土徳之瑞舉風后力牧太山稽常先大鴻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帝受河圗見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始有星官之書命大撓探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于是始作甲子命容成造厯命𨽻首作𥮅數命伶倫造律呂命車區占星氣容成兼而總之為文章以表貴賤作舟車以濟不通畫野分州得百里之國萬區八家為井井一為鄰鄰三為朋朋三為里里五為邑邑十為都都十為師師十為州設左右大監監于萬國舉封禪之禮作咸池之樂逺夷之國莫不入貢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休正妃二子一曰𤣥囂一曰昌意皆得為諸侯黄帝崩人以為僊去帝在位一百一十年皇甫謐曰黄帝生陕西鞏昌路秦州夀丘塚在寧州橋山  黄帝上昇之地鼎湖蚩尤塜   髙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疋絳帛民名為蚩尤旗易乾鑿度曰昔燧人氏仰觀斗極以定方名庖犧因之而畫八卦黄帝受命使大撓造甲子容成次厯數五行九宫之說自此而興故說卦云陽數九者立天之道曰隂與陽隂二陽一則天有三焉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柔二剛一則地亦有三焉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義二仁一則人亦有三焉三三合九隂陽相包所以成萬物

  指南車黄帝蚩尤戰蚩尤為大霧軍士皆迷黄帝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殺之有熊國今河南新鄭是也
  五帝
  少皥金天氏巳姓黄帝子字青陽王金徳都窮桑有鳳凰之瑞因之以鳥紀官在位八十四年夀終一百嵗
  顓頊髙陽氏昌意之子黄帝孫也以水徳都帝丘生八才子謂之八凱少昊氏之衰人民雜糅民匱于祀祭享無度帝平九黎之亂神人不雜無相侵瀆作厯以孟春為元故帝為厯宗也土地東至蟠木西至流沙南至交趾北至幽陵  在位七十八年海外經曰東海中有山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樹屈蟠三千里地里誌曰流沙在甘肅省甘州路郡名張掖
  帝嚳髙辛氏蟜極之子黄帝曽孫也王木徳都西亳帝生而神聖自言其名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恵而信取天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知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亊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服從生八才子謂之八元在位七十年夀終一百五嵗崩𦵏今大名路開州秋山   子摯 立在位九年而不善禪于唐侯
  帝堯陶唐氏帝嚳子摰之弟也摰立封堯為陶侯改封唐故曰陶唐氏伊祁姓也堯既受摰
  禪以火徳都平陽    茅茨不剪土階三尺蓂莢生于庭蓂草也一日生一莢至十五日成十五莢十六日落一莢至三十日落而盡   更生更落帝自奉甚薄賦役甚寡是時有大風猰㺄 封豨  脩蛇皆為民害帝乃使羿繳大風于青丘之澤  殺猰㺄斷脩蛇于洞庭擒封

  豨于桑林民乃恱洪水為災四岳舉鯀  治水九年弗成帝之子丹朱不肖求賢徳可以遜位者羣臣舉舜帝以二女妻舜歴試諸艱納于大麓烈風雷雨不迷使之攝位又二十八年帝崩堯在位通舜攝共九十八年夀一百九十八嵗堯作樂曰大章舜避堯之子丹朱于河南  天下朝覲訟獄者不歸丹朱而歸舜舜乃即天子位
  帝舜有虞氏曰重華稱都君黄帝八代孫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窮蟬窮蟬生康敬康敬生勾望勾望生蟜牛蟜牛生瞽瞍瞽瞍生舜姚姓舜母死繼母生象父母及象常欲殺舜舜
  盡孝弟之道事父母待其弟尤恭耕于歴山 漁于雷澤 陶于河濵     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以二女妻之將遜以位舜舉髙陽氏髙辛氏之子八虱八元凱主后土元布五教于四方堯于是使舜攝位帝鴻氏有不才子號曰渾沌驩兠也少皥氏有不才子號曰窮竒共工也顓頊氏有不才子號曰檮杌鯀也縉雲氏有不才子號曰饕餮三苗也是謂四凶在于堯堯未能去舜皆投諸四裔舉禹以治水舜攝堯位二十八年堯崩舜即天子位以土徳王
  都蒲阪    彈五弦琴歌南風察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正厯數閏餘成嵗作樂曰九韶苗民逆命敷文徳舞干羽于兩階七旬有苗来格子商均不肖舜薦禹子天使之代己位在位五十年南廵
  狩崩于蒼梧之野       夀一百一十嵗禹避舜之子商均于陽城天下之人不歸商均而歸禹禹遂即天子位國號夏

  瑞誕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感而生少皥 有星如虹感女樞而生顓頊 舜母感大虹而生舜
  少皥之前天下之號象其徳顓頊以来天下之號因其名若髙陽髙辛皆所興之地
  宋神宗元豐三年秘書丞劉恕字道原著外紀曰六經惟春秋及易彖象文言說卦序卦雜卦仲尼所作詩書仲尼所刪定皆不稱三皇五帝三王易下繋曰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包犧氏没神農氏作神農氏没黄帝堯舜氏作繼世更王而無三五之數或以包犧至舜為五帝孔子未嘗道學者不可附會臆說也管子稱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徳者王謀得兵勝者覇孔穎達曰管子書或是後人所録非本書也莊子列子皆寓言誕妄秦漢學者宗其文詞論議故競稱三皇五帝而不知古無其人仲尼未嘗道也梁武帝以伏犧神農燧人為三皇黄帝少皥帝嚳帝摰帝堯為五帝舜非三王亦非五帝與三王為四代其指不通歴世紛紛莫知定論也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徳及帝繋姓儒者或不傳余嘗西至崆峒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黄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𩀌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徳帝繋姓章矣顧第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夏 帝禹 王唘 太康 仲康 王相 少康王杼 王槐 王芒 王泄 不降 王扄
  王厪 孔甲 王臯王發 履癸

  帝禹姓姒氏黄帝之孫顓頊生鯀鯀生禹當堯之時洪水滔天堯命鯀治水無功殛之死舜攝位舉禹續父業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之門不入陸行乗車水行乗船泥行乗橇  山行乗梮行相地所有以貢及山川之便利于是水害皆息九州攸同四隩可居堯于是錫禹𤣥圭告其成
  功及舜即位使禹為司空以宅百揆天錫洪範九疇彛倫攸叙天與禹洛出書神龜負文列于背有數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𩔖舜之子商均不肖舜薦禹于天使代己位舜崩天下之人不歸商均而歸禹禹即天子位國號夏以水徳都韓仍有虞以建寅月為嵗首十寸為尺色尚黒牲用𤣥以黑為徽號作樂曰大夏夏大也言能大堯舜之徳也懸鐘磬鼓鐸鞀 以待四方之士曰教寡人以道者撃鼓諭以義者撃鐘告以事者振鐸語以憂者撃磬有獄訟者揺鞀初舜分天下為十二州禹復為九州収天下美銅鑄為九鼎以象九州昔黄帝作車少皥加牛奚仲加馬禹命奚仲為車正建旌旂斿旐以别尊卑等級古有醴酪禹時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絶㫖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國者禹任臯陶益以國政禹娶塗山氏女生子唘禹南廵狩會諸侯于塗山承唐虞之盛執玉帛者萬國又會于㑹稽防風氏後至禹戮之有典則以貽子孫禹嘗薦益于天七年禹崩在位九年夀一百嵗益避位于箕山天下之人不歸益而歸唘唘乃即天子位神龜出洛今河東山西道懐孟路孟州之孟津周武王伐紂師㑹盟津者是也冀域塗山氏之國今淮西安豐路臨濠府㑹稽今浙東南橇孟道越州紹興路也並揚域禹崩于㑹稽其康云形如箕行泥上梮謂以鐵為如錐頭長半寸施之履下上山不跌
  王啓禹之子在位十年
  太康唘子荒逸無度畋于洛水之表十旬弗歸有窮后羿因民之困距之于河厥弟五人作歌以怨之在位三十年失國不得歸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
  仲康太康弟羿立之㣲弱羲和湎酒政出于羿在位十四年
  王相仲康子為羿所逐失國居商丘     依同姓斟灌斟鄩氏羿自立號有窮后羿自鉏遷于窮石因夏民代夏政不脩民事滛于原獸棄賢不用信用伯明氏之䜛子寒浞行媚于内施賂于外愚㺯其民娛羿于田羿趨田家衆殺羿而烹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死于窮門羿在位八年寒浞因羿室不改有窮之號生澆及豷浞使澆殺斟灌氏及斟鄩氏㓕夏王相相后乃有仍國君之女方娠逃自竇歸于有仍生少康浞處澆于過處豷于戈少康既長為仍牧正澆求之逃奔有虞為庖正虞君妻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  有衆一旅  布徳收夏衆有夏遺𦣞曰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餘民以滅浞而立少康少康使其臣女艾滅澆于過使其子季杼滅豷于戈有窮遂亡浞在位三十二年史記司馬貞索隐曰左傳魏莊子曰帝相既被簒殺中間經羿浞二氏盖三數十年而此記總不言之直云帝相崩少康立踈畧之甚相在位二十八年
  少康帝相子滅浞還舊都復禹之跡夏道復興民安在位二十二年
  少康封少子無餘于會稽號曰於越自後二十世周敬王時勾踐稱王與吳王戰敗吳于檇李
  復伐吳吳敗越于夫椒勾踐用臣范蠡大夫種等謀計周元王三年遂乃

  㓕吳越後為楚所并
  句踐世家史記曰夏后帝少康封庶子于㑹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焉後二十餘世至允常允常之時與吳王闔廬戰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踐立是為越王元年吳王闔
  廬聞允常死乃興師伐越越王句踐襲撃吳師吳師敗于檇李射傷吳王闔廬       闔廬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㤀越三年句踐聞吳王夫差日夜勤兵且以報越越欲先吳未發往伐之范蠡諫曰不可臣聞兵者凶器也戰者逆徳也争者事之未也隂謀逆徳好用凶器試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決之矣遂興師吳王聞之悉發精兵撃越敗之夫椒越王乃以餘兵五千人保棲于㑹稽吳王追而圍之越王謂范蠡曰以不聴子

  故至於此為之柰何蠡對曰持滿者與天定傾者與人      節事者以
  地         卑辭厚禮以遺之不許而身與之市         句踐曰諾乃令大夫種行成于吳膝行頓首曰君王亡臣句踐使陪臣種敢告下執事句踐請為臣妻為妾吳王將許之子胥言于吳王曰天以越賜吳勿許也種還以報句踐句踐欲殺妻子燔寳器觸戰以死種止句踐曰夫吳太宰噽貪可誘以利請行告之于是句踐乃以美女寳器令種間獻吳太宰噽噽受乃見大夫種於吳王種頓首言曰願大王赦句踐之罪盡入其寳器不幸不赦句踐將盡殺其妻子燔其寳器悉五千人觸戰必有當也噽因說吳王曰越以服為臣若將赦之此國之利也吳王將許之子胥進諫曰今不滅越後必悔之句踐賢君種蠡良臣若反國將為亂吳王弗聴卒赦越罷兵而歸句踐之困㑹稽也喟然嘆曰吾終于此乎種曰湯繋夏臺文王囚羑里晉重耳犇翟齊小白犇莒其卒王覇由是觀之何遽不為福乎吳既赦越越王句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㤀會稽之恥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帛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弔死與百姓同其勞欲使范蠡治國政蠡對曰兵甲之事種不如蠡鎮撫國家親附百姓蠡不如種于是舉國政屬大夫種而使范蠡與大夫柘稽行成為質于吳二嵗而吳歸蠡句踐自㑹稽歸七年拊循其士民士民欲用以報吳大夫逄同諫曰國新流亡今乃復殷給繕飾備利吳必懼懼則難必至且鷙鳥之撃也必匿其形今夫吳兵加齊晉怨深於楚越名髙天下實害周室徳少而功多必滛自矜為越訃莫若結齊親楚附晉以厚吳吳之志廣必輕戰是我連其權三國伐之越承其𡚁可克也句踐曰善居二年吳王將伐齊子胥諫曰未可臣聞句踐食不重味與百姓同苦樂此人不死必為國患吳有越腹心之疾齊與吳疥癬也願王釋齊先越吳王弗聴遂伐齊敗之艾陵虜齊髙國以歸讓子胥子胥曰王母喜王怒子胥欲自殺王聞而止之越大夫種曰臣觀吳王政驕矣請試嘗之貸粟以卜其事請貸吳王欲與子胥諫勿與王遂與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聴諫後三年吳其墟乎太宰噽聞之乃數與子胥争越議因䜛子胥曰伍貟貌忠而實忍人其父兄不顧安能顧王王前欲伐齊貟彊諫巳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備伍員員必為亂與逄同共謀䜛之王王始不從乃使子胥于齊聞其託子于鮑氏王乃大怒曰伍員果欺寡人欲反使人賜子胥屬鏤劍以自殺子胥大𥬇曰我令而父覇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吳國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䜛誅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獨立報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吳東門以觀越兵入也于是吳任噽政居三年句踐召范蠡曰呉已殺子胥導諛者衆可乎對曰未可至明年春吳王北㑹諸侯於黄池吳國精兵從王惟獨老弱與太子留守句踐復問范蠡蠡曰可矣乃發習流二千教士四萬人君子六千人
  諸御千人伐吳吳師敗遂殺吳太子吳告急于王王方㑹諸侯於

  黄池懼天下聞之乃秘之吳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禮以請成越越自度亦未能滅吳乃與吳平其後四年越復伐吳吳士民罷𡚁輊銳盡死于齊晉而越大破吳因而留圍之三年呉師敗越遂復棲吳王于姑蘇之山吳王使公孫雄   肉袒膝行而前請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異日嘗得罪于會稽夫差不敢逆命得與君王成以歸今君王舉玉趾而誅孤臣孤臣惟命是聴意者亦欲如㑹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踐不忍欲許之范蠡曰㑹稽之事天以越賜吳吳不取今天以吳賜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早朝晏罷非為吳耶謀之二十二年一旦而棄之可乎且夫天與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則不逺君忘㑹稽之厄乎勾踐曰吾欲聴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進兵
  曰王已屬政于執事     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吳使者泣而去勾踐憐之乃使人謂吳王曰
  吾置王甬東君百家        吳王謝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殺乃蔽其面曰吾無面以見子胥也越王乃𦵏吳王而誅太宰噽勾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㑹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命為伯當是時越兵横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覇王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蔵狡兎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䜛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劒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勾踐卒子王鼫與立又五世王無彊伐楚楚威王伐越殺王無彊

  王杼少康子在位十七年
  王槐杼子在位二十六年
  王芒槐子在位十八年索隱曰芒音亡鄒誕生又音荒
  王泄芒子六夷服從始加爵命之制在位十七年
  王不降泄子在位五十九年
  王扄不降弟在位二十二年
  王厪扄子在位二十年
  王孔甲厪子不務修徳諸侯多叛在位三十二年
  王臯孔甲子在位十一年
  王發臯子在位十三年
  王履癸發子是為桀自孔甲以來諸侯多叛桀暴戾無道百姓患之伐有施氏娶其女妺喜寵之桀自恃天命指日曰日亡吾乃亡闗龍逢黄圖陳諫桀殺之湯使人哭之桀怒囚湯於夏䑓既而釋之湯修徳諸侯畏服桀起九夷之師伐湯而九夷之師不至伊尹佐湯伐桀于鳴條   桀戰不勝奔於三朡之國湯又從而伐之放於南巢而死在位五十一年夏氏亡
  右夏十七主合四百三十二年天下歸商 史記註四百七十八年
  按周禮自堯已前未有郡縣舜廵五岳始見州名尚書禹貢已來方陳州號春秋之時縣大郡小以郡屬於縣漢髙已來以縣屬郡典誥所明九州禹跡百郡秦并是也
  商 帝湯 外丙 仲壬 太甲 沃丁 大庚小甲 雍已 太戊 仲丁 外壬 河亶甲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廪辛 庚丁 武乙太丁 帝乙 受卒
  帝湯黄帝之後初帝嚳次妃簡狄見𤣥鳥墮卯取而吞之生契 契仕事唐虞為司徒教民有功封於商賜姓子氏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昌若昌若生曹圉曹圉生冥冥生振振生微微生報丁報丁生報乙報乙生報丙報丙生主壬主壬生主癸主癸生天乙是為成湯為夏方伯葛伯不祀仇餉湯始征之是時伊尹耕於有莘之野湯使人以幣聘之因說湯伐夏以救民之事湯進伊尹于桀桀不能用伊尹復歸湯桀之賢臣費昌亦歸於湯湯出見張網四面湯為解其三面更其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髙者髙欲下者下不用命者入吾網漢南諸侯聞之曰湯徳及禽獸歸之者四十餘國桀暴虐萬姓伊尹相湯伐桀費昌為御戰于鳴條  桀師敗績湯放桀於南巢諸侯大㑹湯退就諸侯之位曰天子惟有道者可以處之可以治之三讓諸侯皆推湯于是即天子位以水徳
  都亳     除桀之邪虐以寛治民民喜逺近歸之改正朔夏之前皆以建寅之月為正月湯既革夏命乃以建丑之月為正月十二寸為尺色尚白牲用白以白為徽號服冔冠而縞衣初置二相以伊尹仲虺為之作樂曰大濩在位十三年崩壽一百嵗太子太丁早卒次子外丙立

  外丙湯次子在位二年
  仲壬外丙弟在位四年
  太甲湯太子太丁之子既即位不明厥徳顛覆湯之典刑伊尹放之桐宫  伊尹乃攝政當國以朝諸侯太甲居桐三年自怨自艾處仁遷義伊尹乃以冕服奉太甲復歸于亳太甲増加修徳諸侯咸歸保恵庶民不敢侮鰥寡號為太宗在位三十三年
  沃丁太甲子在位二十九年
  太庚沃丁弟在位二十五年
  小甲太庚子在位三十六年
  雍巳小甲弟商道寖衰諸侯或不至在位十四年
  太戊雍巳弟以伊陟為相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一暮大拱太戊問於伊陟陟曰妖不勝徳君之政其有闕歟太戊於是修先王之政明養老之禮早朝晏退問疾弔䘮三日祥桑枯死三年逺方重譯而至者七十六國有賢臣巫咸臣扈等共輔佐之商道復興號稱中宗在位七十五年
  仲丁太戊子亳都有河决之害遷于嚻 嚻音敖藍夷為寇仲丁征之在位十三年 有倉曰敖倉汴梁路鄭州鴻溝在焉
  外壬仲丁弟在位五年
  河亶甲外壬弟嚻有河决遷都 相河東山西道彰於相在位十年商復衰 徳路也古相州郡名相郡冀州之域大名路滑州内黄縣有河亶甲所築之城大名兗冀二州之域
  祖乙河亶甲之子相州河决遷都 耿今晉寧路河于耿商道復興在位十九年 中府古蒲州也冀域
  祖辛祖乙子在位十六年
  沃甲祖辛弟在位二十年
  祖丁祖辛子在位三十二年
  南庚沃甲子在位二十九年
  陽甲南庚弟自仲丁以來子弟爭立九世亂諸侯莫朝商復衰在位八年
  盤庚陽甲弟商道寖衰又有河決之害復遷于亳臣民怨遷盤庚作書告諭之行湯之政商道復興在位二 改商十六年 曰殷
  小辛盤庚弟殷道又衰在位二十二年
  小乙小辛弟自為太子時備知民事艱難在位二十一年
  武丁小乙子居䘮三年不言夢上帝賚以良弼乃圗其形求于天下得傅說於版築之間命以為相政事修舉三年蠻夷編髮重譯來朝者六國自是章服多用翟羽鬼方無道武丁伐之三年乃克殷道復興號為髙宗在位五十九年
  鬼契 丹也鮮卑 之遺種北狄之國號居黄水之南黄龍江之北在秦漢曰匈奴在隋唐曰突厥 漢書音義夏曰獯鬻商曰鬼方周曰玁狁
  祖庚武丁子在位十七年
  祖甲祖庚弟殷復衰在位十七年
  廪辛祖甲子在位六年
  庚丁祖甲次子在位二十三年
  武乙庚丁子時東夷寖盛分遷海岱在 遷都朝歌位五年獵于河渭之間被震崩  今山西衛輝路冀域
  太丁武乙子在位十四年時周公季伐戎𦍑克之太丁命公季為牧師 即周祖王季也帝乙太丁子殷益衰在位四十七年帝乙之妾有子長曰微子啟次曰中衍季曰受徳紂也母為后紂尚幼帝乙及后欲立啓為太子太史據法爭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乃立紂
  受辛紂也帝乙之子一名辛都朝歌漢曰殷都即牧野之墟     紂伐有蘇氏獲其女妲己嬖之惟其言是從比干諫之紂怒剖比干紂始為象箸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不盛以土簋將為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羮藜藿衣裋褐而舍于茅茨之下則錦衣九重髙䑓廣室稱此以求天下不足矣逺方珍怪之物輿馬宫室之漸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紂以周侯昌及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進女於紂女以禮自閑紂不喜殺之醢九侯鄂侯爭之倂殺鄂侯周侯聞之歎息崇侯虎因而譛
  昌於紂紂乃囚昌於羑里    閎夭散宜生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之羙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之九駟及珍怪竒物因殷嬖臣費仲而獻之紂大說乃赦昌授昌曰西伯賜弓矢斧龯使西伯得征伐西伯行政善諸侯來歸之昌受西伯之命凡九年卒又二年昌之子發會諸侯盟津伐紂紂戰不勝入登鹿䑓之上衣珠玉自燔在位三十四年殷亡

  右商三十主合六百二十八年天下歸周
  周 劉恕周外紀曰文武其先祖后稷名棄其母冇邰氏女曰姜原為帝嚳元妃出野見巨人跡說而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避之不踐徙置林中多人遷之又棄於渠中氷上飛鳥以翼覆之姜原以為神遂収養長之初因棄之故曰棄好耕農相地之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封於邰號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不窋立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劉立公劉雖在戎狄之間復修后稷之業百姓懐之多從而保焉周道之興實由此始公劉卒子慶節立國於豳   慶節卒子皇僕立皇僕卒子羌弗立羌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髙圉立髙圉卒子亞圉立亞圉卒子公叔祖立公叔祖卒子古
  公亶父立  古公亶父復修后稷公劉之業積徳行義國人戴之獯鬻戎狄攻焉古公遂去豳渡
  漆水踰梁山止于岐山之下     豳人舉國扶老擕幼歸古公于岐下       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曰季歴季歴娶太任皆賢婦人太任生子曰昌昌生有聖瑞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歴以傳昌乃亡如荆蠻文身斷髮以讓季歴古公卒子季厯立季歴篤于仁義諸侯順之王季卒子昌立定

  文王 武王 成王 康王 昭王 穆王共王 懿王 孝王 夷王 厲王 共和宣王 幽王 平王 桓王 莊王 僖王惠王 襄王 頃王 匡王 定王 簡王靈王 景王 敬王 元王 貞定王 考王威烈王 安王 烈王 顯王 慎靚王 赧王
  文王姬姓昌名受殷命為西伯凡九年卒夀九十七嵗髙辛氏之後也伯夷叔齊者孤竹君之子讓國不仕聞西伯善養老歸焉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之徒皆歸之呂望年八十餘釣渭水西伯獵載之歸尊為太公虞芮爭田質於西伯入境見耕者讓畔行者讓路慙而還以所爭之田讓而不取漢南諸侯聞而歸者四十餘國西伯卒子發嗣位
  孤竹君之國今遼西之地周封箕子於朝鮮者是也𨽻遼陽省古肅慎地
  武王諱發西伯昌之子既嗣位以太公望為師以弟周公旦為輔召公奭畢公髙皆左右東觀 兵至于盟 津   諸侯不期而㑹者八百皆曰紂可伐矣武王曰未也乃還師而歸居二年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干囚箕子紂之兄微子乃抱其樂器而犇 周於是武王徧告諸侯曰殷有重罪
  不可以不伐乃東伐紂十二月戊午師畢渡盟津諸侯咸㑹陳師牧野       紂發兵七十萬人拒武王衆倒戈無戰心而潰紂乃登於鹿䑓之上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斬紂頭懸大白之旂於時諸侯尊武王為天子己卯武王元年殷初定乃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相紂之子武庚治殷命召公奭釋箕子之囚畢公釋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閭命南宫括散鹿䑓之財發鉅橋之栗以拯貧弱氓𨽻命閎夭封比干之墓命宗祝饗祠于軍乃罷兵西歸武王追思先聖褒封神農之後于焦  黃帝之後于祝帝堯之後于薊  帝舜之後於陳大禹之後於杞封功臣謀士師尚父為首於營丘曰齊周公於曲阜曰魯召公於薊曰北燕畢公髙於畢弟叔鮮於管 叔度於蔡叔振鐸于曹叔武於郕叔處於霍康叔封衛耼季載皆少未封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封兄弟之國十有五人姬姓之國四十人改正朔以建子月為正月色尚赤服以冕王火徳以居鎬武王問箕子以天道作洪範  封箕子於朝鮮  而不臣也餘各以次受封武王將營居於洛邑縱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   偃干戈振兵釋旅王二年有疾周公為壇告太王王季文王請代武王之死武王遷都于鄗文王之廟在酆武王作樂曰大武在位七年夀九十三初舜肇十二州以冀州南北廣大分燕北地為幽州夏殷并幽為冀周襄王二十八平北燕伯朝晉稱北燕盖有南燕故也堯之後其南燕乎北燕姬姓召公之後也南燕姞姓后稷妃家也
初殷紂命西伯昌典治南國江漢汝旁之諸侯作邑於酆西伯命岐邦周召之地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至武王定天下廵狩述職陳誦諸侯之詩以觀民風得周召二公之徳教尤純屬之太師分而國之曰周南國風召南國風周公作樂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
  文王時詩三十六篇周南十一篇闗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兎罝芣苢漢廣汝墳麟之趾召南十二篇鵲巢采蘩草蟲采蘋行路羔羊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騶虞小雅八篇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伐木天保采薇出車杕杜大雅五篇棫樸思齊皇矣靈䑓旱麓武王時詩十篇召南二篇甘棠何彼穠矣小雅四篇魚麗南陔白華華黍四篇時邁桓賚般
  帝舜之後虞幕裔孫閼父之子胡公滿武王克殷以元女太姫妻之封諸陳賜姓媯氏媯蕩是也國陳   自滿五世至慎公年不可考慎公圉戍之子幽公立而後可紀二十四君合六百四十五年始武世元年己卯終敬王四十二年癸亥
  周共和元午共和十一年 宣王三十三年幽王關年 幽王五年幽公寧十四年 僖公孝元年 武公靈元年 夷公說元年 平公爕元年
  平王十七年平王二十七年桓王十四年桓王二十一年莊王五       年文公□元 年桓公鮑元 年厲公佗元年利公 曜莊公  楚宣公杵臼元
年襄王五  年襄王二十一午頃王六  年定王九 年靈王四年穆公欵元 年共公朔元 年靈公平國元 年成公午元 年哀公弱元年景王十六 年敬王十五 年敬王十九 年敬王四十二年恵公吾元 年懷公栁元 年閔公越元 年陳為楚
  滅太公望生冀州其先出於神農氏嘗為四嶽伯益佐禹治水有功賜姓姜氏封於吕至太公
  望為文王武王師號尚父封於齊     都營丘武王命太公曰五侯九伯汝得征之齊由此得征伐為上國自尚父七世至獻公年不可考獻公子武公立年始可紀始武王元年己卯至安王二十三年壬寅康公薨於海上國為田氏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庚辰王建降於秦通三十一主合七百四十四年國亡初陳敬仲十一世孫完周恵王五年奔齊以陳氏為田氏五世生桓子始大於齊又三世成子得齊政田常生襄子盤盤生莊子白白生太公和相齊齊康公滛於酒色不聴政安王十一年田和遷康公於海上使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安王十三年田和㑹魏文侯楚人衛人于濁澤求為諸侯魏文侯為之請於王及諸侯王許之十六年王命和為侯王十七年和薨子桓公午立王二十三年齊康公薨於海上無子田氏遂并齊而國之是嵗桓公午亦薨子威王田  齊立田氏冒 齊入戰國周共 和元年宣王四 年宣王十三 年宣王二十五 年宣王三十 四年武公壽 十年厲公無

  忌元年文公赤 元年成公說元 年莊公購元 年平王四十一 年桓王二 十三年莊王十 二年恵王十年 賜命襄王十年 僖公祿父 元年襄公諸
  兒元年桓公 小白元年  齊為侯伯  孝公昭元  年襄王二    十年匡王元 年匡王五年定 王九年簡王 五年昭公潘元 年懿公商人
  靈王十九年 靈王二十五年 敬王三十一年 敬王三十二年 敬王三十六年莊公光元年景公杵臼元年孺子茶元年悼公陽生元年簡公壬元年敬王四十年 貞定王十四年 威烈王二十二年 安王十一年田和 安王十三年平公驁元年 宣公積元年 康公貸元年 遷康公於海上 田和求為諸侯安王十六年王命 安王十七年 安王二十四年 顯王三十七年 赧王二年田和為諸侯 桓公午元年 齊威王田齊元年 宣王辟疆元年 湣王地元年赧王三十二年 赧王五十一年 秦始皇二十六年襄王法章元年 王建元年 王建降秦國亡
  顯王四十三年齊宣王以孟軻為上卿赧王十七年秦請齊孟嘗君田文為相既而不用乃囚之得亡去赧王二十九年齊閔王既滅宋欲并二周為天子燕昭王謀伐齊諸侯害齊王之暴皆爭合謀赧王三十一年燕以樂毅為上將軍并將秦魏韓趙之兵伐齊齊師大敗齊王走莒楚使淖齒弑之赧王三十二年齊亡臣王孫賈相與求閔王子法章立之是為襄王保莒三十六年齊田單火牛復齊始皇二十六年秦攻齊齊王建降秦遷建于共餓而死齊田氏一百八十二年合尚父之初封共九百二十六年
  周公旦文王子武王弟也佐武王克殷封於魯都曲阜       周公留佐王其子伯禽就受封之國至獻公之子慎公濞年世乃可紀始武王元年己卯終秦孝文王元年辛亥三十四君合八百七十三年楚考烈王滅之遷頃公為家人
  周共和元年 宣王十一年 宣王十三年 宣王二十二年 宣王三十三年慎公濞元年 武公敖元年 懿公戯元年 伯御自立 孝公稱元年
  平王三年  平王四十九年 桓王九年 莊王四年  恵王十六年恵公弗皇元年 隠公息姑元年 桓公允元年 莊公同元年 閔公開元年恵王十八年 襄王二十六年 匡王五年 定王十七年 簡王十四年僖公申元年 文公興元年 宣公俀元年 成公黑肱元年 襄公午元年景王四年 敬王十一年 敬王二十六年 考王十一年 威烈王十七年昭公稠元年 定公宋元年 哀公蔣元年 元公嘉元年 穆公衍元年安王二十六年 顯王十五年 顯王二十四年 慎靚王五年 赧王十九年共公奮元年 康公屯元年 景公匽元年 平公旅元年 湣公賈元年赧公四十二年 秦孝文王元年傾公讎元年 國亡三桓
  北燕召公奭武王弟武王克殷封之於北  燕時自陜以西召公治之聴訟治民各得其所公卒民懐之以其嘗聴事甘棠樹下不敢伐作甘棠詩以羙之召公下九世年不可考惠侯立而後可紀始武王元年己卯顯王三十六
  年入戰國周 共和元年 宣王二年宣王 二十八年  平王五年平王七年 恵侯元年 僖侯 元年 頃侯 元年 哀侯 元年鄭侯元年平王 四十三年 桓王十年桓王 二十三年 莊王七年頃王 二年 穆侯元年 宣侯元年 桓侯元年 莊公元年襄公元年 定王六年定王 二十一年簡 王十二年靈 王十八年靈王二十 四年 宣公 元年 昭公 元年 武公 元年 文公 元年懿公元年 景王元年 景王十年景 王十七年景王 二十二年敬王十 六年 恵公 元年 悼公 元年 共公 元年 平公 元年簡公元年敬王 二十八年貞 定王五年貞定 王二十年 考王八年烈王 四年 獻公 元年 孝公 元年 成公 元年 閔公 元年僖公元年 烈王七年 顯王八年顯王 三十四年顯王 三十七年慎靚王元年 桓公元年 文公元 年文公卒 易王元年王噲元年 赧王四年赧王 三十六年赧王 四十四年赧王 五十九年秦昭襄王五十三年昭 王平元年 恵王元年武 成王元年 孝王元年王喜元年始皇帝二十
  五年國滅顯王三十四年燕文公卒合七百九十年自後入戰國也顯王四十六年燕稱王赧王三年燕王噲十年也噲以國讓其相子之為王燕人攻子之國大亂齊王伐燕取子之醢之太子平是為昭王昭王築䑓置千金於䑓上以招延天下士郭隗始應之秦始皇二十五年秦虜燕王喜國滅燕入於戰國凡一百六年合初封共八百九十
  六年叔度文王子武王封之使之相  武庚與管叔流言作亂周公相成王放叔度于郭鄰其
  子胡率徳改行復       封於蔡自叔度五世至厲侯年不可考厲侯子武侯立而後可紀始武王元年己卯終貞定王二十二年甲午二十五君合六百七十六

  年楚恵王滅 之周共和 元年共和五 年宣王十 九年平王十年平王十二年 武侯二十 三年夷侯元年 僖侯所事元 年共侯與
  元年戴侯元年 平王二十 二年桓王 六年莊王 三年恵王       三年襄王七年 宣侯措父元年 桓侯封人元年 哀侯獻舞元 年穆侯肸元年
莊侯甲午  元年匡王二 年定王十 六年景王三 年景王十六年景王二十四 年文侯申元 年景侯同元 年靈侯般元 年平侯廬元年悼侯東國 元年敬王二 年敬王三十年 貞定王十三年 貞定王十七年貞定王二十二 年昭侯甲元 年成侯朔元 年聲侯産元 年元
  侯齊元年國亡初莊王十五年蔡哀侯為楚虜
  在楚九年而卒叔振鐸文王子     武王封之於曹五世至孝伯年不可考孝伯之子夷伯立而後可紀始武王元年己卯終敬王三十三年甲寅二十五君合六百
  三十六年宋 景公滅之 周共和元 年共和八年宣 王三年宣王三十三年平王十 二年夷伯喜 二十四年幽 伯強元年戴 伯蘇元年恵伯兕元年穆  公武元年平 王十五年 桓王十九年 惠王七年惠王十六年恵王二 十五年桓公終 生元年莊公 射姑元年僖 公夷元年昭公班元年 共公襄元年 頃王元年  定王十三年 簡王九年靈王十八年景 王十八年文 公夀元年宣公 盧元年成公 負芻元年武公勝元年平公 頃元年景 王二十二年 敬王六年敬 王十一年敬王十五年敬 王十九年悼 公午元年聲 公野元年隠 公通元年靖敬王三十三年國滅
  泰伯弟虞仲之後也初古公亶  父長子曰泰伯次曰虞仲少曰季  歴季歴生  昌昌生有聖瑞泰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歴以傳昌乃亡如荆蠻文身斷髪以讓季歴是曰勾吳號為吳泰伯無子虞仲生季簡季簡生叔達叔逹生周章武王克殷求其後得周章時已君吳矣
  因封之於吳十三世至去齊年不可考去齊子夀夢立吳始大稱王而後可紀

  始武王元年己卯終元王三年戊辰二十君六百五
  十年越勾踐 滅之周簡王 元年靈王十一 年靈王二 十五年景王元年景王  十九年夀  夢元年諸   樊元年餘 祭元年餘昧元年王  僚元年敬王六 年敬王二十五年元王 三年闔廬   光元年夫
  差元  年國  為越  滅夀  夢諸樊餘昧闔廬王僚夀夢第三子餘昧之子州于也號王僚専諸刺之夀夢有三子長曰諸樊次曰餘祭少曰
  成王餘昧闔廬諸樊之長子也誦武王子即位年十三周公居冢宰攝政元年丙戌管叔蔡叔霍叔皆文王子流言曰公將不利於孺子武庚從而同反周公作大誥奉王命以討之二年周公居東討管叔武庚誅之放蔡叔於郭鄰降霍叔為庶人東土以寧六年周公作樂曰勺言能勺先王之道也又作樂曰武以象武王之武功也七年初武王作邑於鎬京謂之宗周是為西都將營成周居於洛邑而未果至是成王如武王之志定鼎於郟鄏二月使召公先相宅三月周公至洛興工營築謂之王城是為東都南係于洛水北因于郟山周公又營成周成王居洛王成王在位三十七年内七年周公攝政
  食貨初虞夏商之世幣金有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錢或布或刀或龜貝至是太公望乃立九府圜法錢圜函方輕重以銖布帛廣三尺二寸為幅長四丈為匹故貨寳於金利於刀流於泉布於布束於帛
  成王時雅頌五十篇小雅十篇常棣崇丘由庚南山有䑓菁菁者莪彤弓蓼蕭湛露南有嘉魚由儀大雅十三篇文王大明緜下武生民行葦文王有聲既醉鳬鷖假樂公劉泂酌卷阿二十七篇清廟維清烈文天作我將執競思文臣工噫嘻振鷺豐年有瞽載見有客訪落敬之小毖載芟良耜絲衣閔子小子昊天有成命維天之命潛雝武酌
  豳國風周公居東思公劉居豳憂念民事序己志豳國變風作七篇七月鴟鴞東山破斧伐柯九罭狼䟦
  叔虞成王母弟王五年削桐葉為珪戲曰吾以此封若史佚請擇日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周公成之遂封叔虞於堯之故墟曰唐侯都翼叔虞子爕改唐曰晉都平晉縣至昭侯封文侯之弟成師於曲沃號桓叔至景公遷新田 謂曲沃為故絳晉自叔虞至厲
  侯福五世年不可考厲侯子靖侯立而後可紀始成王五年庚寅終安王二十六年乙巳三十八君合七百四十六年魏韓趙共廢晉靖公為家人三分其地曲沃桓叔生莊伯莊伯生武公繼世為曲沃之君強盛常有滅晉之志惠王二年武公伐晉而滅之當是時天子之使適在晉故大夫為之請命于天子之使天子之使為之請命天子王使虢父命曲沃武公以一軍為晉侯桓叔晉穆公之子也曲沃翼城二縣隸絳州聞喜安邑二縣𨽻解州皆屬晉寧路即平陽路古晉州也冀州之域周   共和元年 共和二年 宣王六年宣  王十七年宣王 四十四年靖侯宜 臼十八年僖侯 司徒元年獻 侯籍元年穆侯 費王元年殤叔元年  幽王二年平王 二十六年平王 三十二年平王 四十八年 桓王三年文 侯仇元年昭  侯伯元年孝  侯平元年鄂 侯郤元年哀侯光元年桓  王十一年桓 王十六年   恵王元年   襄王二年襄王十五年小 子侯元年  侯緡元年獻公 詭諸元年恵公 夷吾元年懐公圉元年襄  王十六年襄王 二十五年襄王 三十二年  匡王六年 定王八年文公 重耳元年襄 公驩元年靈公 夷臯元年成公 黑臋元年景公據元年   簡王六年簡 王十四年靈 王十五年景 王十四年景王 二十一年厲公 夀曼元年悼 公周元年平 公彪元年昭 公夷元年頃公去疾元年  敬王九年 元王三年貞定 王十三年  考王四年威烈王七年定 公午元年出 公鑿元年哀 公驕元年幽 公栁元年烈公止元年  安王十年安王 二十五年安王二十六年孝 公頎元年靖公 俱酒
  元年國滅晉有六卿曰智氏趙氏韓氏魏氏范氏中行氏強而専權晉侯卑弱不能制貞定王十一年智氏與韓趙魏共滅范氏中行氏分其地貞定王十二年晉侯怒四卿之驕暴告齊魯欲伐之四卿乃反攻公公奔齊死之是曰出公乃立哀公貞定王十三年智氏又約韓魏共伐趙三年不能克趙乃約韓魏反攻智
  伯滅其族三分智伯之地武王元年封殷紂之庶子武庚治殷既叛而誅之周公東歸成王封殷帝乙之裔微子以代殷後國號宋用殷之禮樂於周為客而不臣國應天府自微子至厲公鮒年不可考厲公子僖公立而後可紀始成王二年丁亥終赧王二十九年乙八百三十九年
  周共和元年  共和十二年 宣王二十八年 宣王二十九年 平王六年  僖公舉十八年 恵公覸元年 哀公九年   戴公元年  武公司空元年平王二十四年 平王四十三年 桓王元年 桓王十年  莊王六年宣公力元年  穆公和元年 殤公與夷元年 莊公馮元年 閔公捷元年莊王十五年 僖王元年   襄王二年  襄王十六年  襄王三十三年 㳺弑閔公自立 桓公御說元年 襄公變元年 成公王臣元年 昭公杵臼元年匡王二年   定王十九年 簡王十一年 景王十四年 敬王四年文公鮑革元年 共公瑕元年 平公成元年 元公佐元年 景公頭曼元年貞定王元年 威烈王二十三年 安王七年 烈王四年   顯王四十一年昭公特元年 悼公購由元年 休公田元年 辟公辟兵元年 康王偃元年赧王二十九年國滅
  商頌五篇那祀成湯也烈祖祀中宗也𤣥鳥祀髙宗也長發大禘也殷武祀髙宗也嚴粲詩註曰微子為商之後故商之禮樂皆存於宋至七世傳之戴公其間禮樂廢壞亦非戴公之罪自戴公而上微子而下其所由來者漸矣有正考甫者得商頌之十二篇於周之太師宋之禮樂雖為廢壞然正考甫得商頌於周之太師是商之禮樂雖失之於宋而得之於周也周用六代之樂樂章固常存之故得有商頌也然啇頌十二篇今乃有五篇盖
  刪詩時又已亡其七矣周公既伐管蔡以殷民半封康叔於衛七世至頃侯年不可考頃侯子僖侯立而後可紀始成王二年丁亥終秦二世元年壬辰四十一主合九百單六年懿公時狄侵衛懿公出奔戴公立野處漕邑齊桓公攘夷狄城楚丘而封之衛文公徙居楚丘是以 衛國風木瓜 美齊桓公也 周共和元年宣 王十六年平王十四年 平王三十七 年桓王元年 僖侯十四年  武公和元桓王二年 桓王二十一年 莊王九年 恵王九年 恵王十七年宣公晉元年 恵公朔元年 惠公十二年 懿公赤元年 戴公申元年恵王十八年 襄王十八年 定王八年  定王十九年 簡王十年文公燬元年 成公鄭元年 穆公遬元年 定公臧元年 獻公衎元年靈王十四年 景王二年  景王十一年 敬王二十八年 敬王四十年殤公秋元年 㐮公惡元年 靈公元元年 出公輙元年  莊公蒯瞶元年敬王四十三年 貞定王元年 貞定王十七年 考王十年 威烈王元年侯起元年   悼公黔元年 敬公弗元年 昭公糾元年 懐公亹元年威烈王十二年 烈王四年  顯王八年  顯王二十二年衛貶顯王三十四年慎公頽元年 聲公訓元年  成侯速元年 白侯服屬三晉 平侯元年顯王四十五年由□君赧王三十三年 秦昭襄王五十五年 秦始皇十八年 秦二世元年滅之嗣君元年 懷君元年  元君元年 君角元年廢角為庻人
  顓頊之後裔世居蠻荆為君長周初有鬻熊事文王成王時封其孫熊繹於楚姓芉 -- or 𦍋 ?氏  為楚子
  熊繹九世至熊延年不可考熊延子熊勇立而後可紀始

  成王至威烈王二十四年悼王立合七百十五年入戰國赧王十六年秦伐楚刼懐王十八年懐王亡歸秦追及之懐王薨於秦赧王五十三年楚考烈王完元年徙都夀春   秦昭襄王五十四年楚遷於鉅陽楚自悼王元年至始皇二十四年得一百七十九年
  周共和元年 共和五年 宣王元年 宣王七年 宣王二十九年熊勇元年  熊嚴元年 熊霜元年 熊徇元年 熊咢元年宣王三十八年 平王八年   平王十四年  平王三十一年武王莊王八年若敖熊儀元年 霄敖熊坎元年 蚡冒熊眴元年 熊通始稱王元年 文王熊貲元年恵王元年   恵王六年   襄王二十七年 頃王六年  定王十七年堵敖熊囏元年 成王熊惲元年 穆王商臣元年 莊王侣元年 共王審元年靈王十三年 景王元年  景王五年  景王十七年  敬王五年康王招元年 郟敖豪元年 靈王圍元年 平王棄疾元年 昭王珍元年敬王三十一午 考王十年  威烈王十九年 威烈王二十四年 安王二十二年恵王章元年  簡王中元年  聲王當元年  悼王元年入戰國 肅王臧元年
  烈王七年 顯王三十年 顯王四十一年 赧王十七年 赧王五十三年宣王元年 威王元年  懐王元年   襄王元年 考烈王完元年秦始皇十年 始皇二十年 始皇二十四年幽王元年 王負芻元年  國滅
  康王釗成王子修文武之業天下安寧刑措不用在位二十
  昭王六年瑕康王子王道微闕楚人不朝王乃南征國人以膠船乘王至中流膠液王及祭公皆溺死在位
  釋迦牟尼佛五十一年按明教大師正宗記曰天地更始閻浮洲方有王者興曰大人大人者没後王因之繼作而不已古今殆不可勝數後世有王者曰大善生大善生出懿師摩懿師摩出憂羅陀憂羅陀出瞿羅瞿羅出尼浮羅尼浮羅出師子頰師子頰出淨飯王然此七世皆王獨懿師摩淨飯號為聖王如來即出于淨飯聖王者也始如來以往世㑹然燈佛於蓮華大城然燈授之記曰汝後成佛如我號曰釋迦牟尼更刼無數逮迦葉佛世廼以菩薩成道上生於覩史陀天應其補處號䕶明大士及其應運適至大士乃以迦毗羅國處閻浮提之中白淨飯王真轉輪族宜因之以生即捐天夀示乘白象從日中降神於其母摩𫆀夫人右脇而止及其將生摩即乃往國苑無憂木下其花方妍夫人欲取之舉手聖子乃自其右脇而誕神龍㴻水以澡之地發金蓮以承之聖子乃四方各踏七歩以手上下指之曰四維上下惟我最尊王尋持之與謁天廟天像起為之致禮還宫大集賢者為其名之號曰薩婆悉逹稍長命師傅教以世書未幾立為太子為娶太子已大潔清雖示同世娶而非有凡意以夙業縁乃而皆有所遇終以其老病死與沙門者感之而出家之意愈篤太子時年十九嵗二月八夜乘馬出自北門至檀特山小息林間遂釋衣冠自以其所佩寳劔絶其鬚髮誓曰願共一切斷此煩惱淨居天化人以僧伽黎致太子因得法服服之進入其山嘉處彌樓寳山居其阿藍伽藍習不用處定三年復進欎頭藍處習非非想定三年進象頭山雜外道輩為之苦行日食麻麥居六年以無心意無受行而外道亦化聖人乃自思之曰今此苦行非正解脫吾當受食而後成佛即沐浴於尼連河受牧牛氏女所獻乳麋尋詣畢鉢木下天帝化人擷瑞草以席其坐以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八日明星出時示廓然大悟乃成等正覺陞金剛座天帝師之請轉法輪先是
  憍陳如五人侍從於山中至此首與度之故入鹿野苑談四諦法然因是而得道果者亦億計遂獨之摩竭提國化優樓迦葉弟兄三人時國主瓶沙王有竹林園施佛為精舍請如來館之未幾王舍城舍利弗目犍連皆從受化如來曰彼二來者當為我上足弟子於是度之初大迦葉入山習禪至是趣竹林精舍如來起迎謂衆曰吾滅後而法被來世六萬嵗者此人之力也是時如來成道已六載矣後迎之還國以見父王父王大說因詔其族五百貴子從之出家及其還宫也其子羅㬋羅禮之持聖人之衣而告衆曰此正如來也用是為母釋其羣疑其後以化期將近乃命摩訶迦葉曰吾以清淨法眼湼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今付於汝汝當䕶持并勑阿難副貳傳化無令斷絶而說偈曰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偈已復謂大迦葉曰吾將金縷僧伽棃衣亦付於汝汝其轉授補處慈氏佛埃其出世宜謹守之大迦葉敬奉佛勑世尊一旦往拘尸那城娑羅𩀱木之間欲般湼槃㑹純陀長者懇獻供養如來因之復大說法度須䟦陀羅右脇而卧泊然大寂内之金棺待大迦葉至而後三昧火燔然而焚燼已而舍利光燭天地天人神龍分而塔之又曰稽夫如來之生也當此周昭王九年甲寅之四月八日其出家也當昭王之二十七年壬申
  之二月八日其成道也當昭王三十三年之戊寅其滅度也當穆王三十六年壬申之二月十五日化已凡一千一十七年以漢孝明帝永平十年丁卯之嵗而教被華夏嗚呼如來示同世夀凡七十九嵗以正法持世方四十九年化度有情其不可勝數若如來之生與滅及其出家成道或當周昭王穆王之年然自周武王至厲王皆無年數及宣王方有之舊譜乃曰昭王九年二十七年三十三年穆王之三十六年或者頗不以為然吾嘗辨之故考太史公三代世表視其序曰余讀諜記黄帝以來皆有年數稽其厯譜諜終始五徳之傳古文咸不同乖異夫子之弗論次其年月豈虚哉以此驗三代以前非實無年數盖太史公用孔子為尚書之志故不書其年乃作世表嵩又評曰其付法於大迦葉者其於何時必何以明之曰湼槃㑹之初知來告諸比丘曰汝等不應作如是語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悉已付囑摩訶迦葉是迦葉者當為汝等作大依止此其明矣   正宗記又評曰寳林傳燈二書皆書天竺諸祖入滅之時以合華夏周秦之嵗甲然周自宣王以前未始有年又支竺相逺數萬餘里其人化滅或有更千餘嵗其事𣺌茫隔越吾恐以重譯比校未易得其實輙畧其年數甲子且從而存其帝代耳唯釋迦文佛菩提達磨至于中國六世之祖其入滅年甲稍可推校乃備書也
  傳法正宗記者宋杭州佛日禪師契嵩之所作也師廣西道藤州鐔津李氏子母鍾氏七嵗出家事東山沙門十三得度十九逰方下沅湘渉衡嶽謁神鼎諲禪師諲與語竒之然無所契悟逰𡊮筠間受記莂於洞山聦公徧叅知識夜則頂戴觀音像誦其號必滿十萬乃寢世間經書章句不學而能作原教十餘萬言明儒釋之道一貫以抗宗韓排佛之說後居杭州靈隠永安蘭若著禪門定祖圖傳法正宗記輔教編上仁宗皇帝萬言書經開封府繳進嘉祐七年三月十七日賜付傳法院編次入蔵下詔褒寵賜號明教大師宰相韓琦大叅歐陽修廷見而尊禮之歐曰不意僧中有此郎既東還棲永安神宗熈寧五年六月四日晨興寫偈曰後夜月初明吾今喜獨行不學大梅老貪隨鼯鼠聲至中夜而化闍維不壊者五曰頂曰耳曰舌曰童真曰念數珠其頂骨出舍利紅白晶㓗是月八日道俗合諸不壊者𦵏於故居永安蘭若之左夀六十六歳僧臘五十三詳見尚書屯田員外郎陳舜俞撰師行業紀師字仲靈號潛子法嗣洞山聦禪師聦嗣文殊真真嗣徳山宻宻嗣雲門偃禪師
  釋迦牟尼如來賢刼第四佛也

  五比丘者憍陳如頞鞞䟦提十力迦葉摩男俱利頌曰頞鞞䟦提并俱利此三屬在父之親陳如十力母之親初轉法輪先度此
  迦葉弟兄三人者優樓頻羅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也非大迦葉兼其徒侣一千人又度王舍城舍利弗目犍連兼其徒侣各一百人𫆀舍長者子等五十人是衆隨佛行住故經前列衆稱千二百五十人皆是也經存大數故畧五人
  世尊拈華迦葉微𥬇出大梵王問佛決疑經云佛在靈鷲山中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羅華持以獻佛世尊拈華示衆人天百萬悉皆㒺措獨有迦葉破顔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蔵湼槃妙心分付迦葉詳見宋神宗熈寧十年丞相王荆國公說
  結集法蔵見一祖迦葉下
  四諦法者苦集滅道也一苦諦别則二十五有緫則六道生死二集諦即見思惑又云見修又云四住又云染汚無知又云取相惑又云枝末無明又云通惑又云界内惑名雖不同但見思耳三滅諦滅前苦集顯偏真理因滅㑹真滅非真諦四道諦略則戒定慧廣則三十七道品道品者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然四諦之中分世出世前二諦為世間因果苦果集因後二諦為出世間因果滅果道因且何故世出世前果後因盖聲聞根鈍知苦斷集慕果修因是故然也
  穆王滿昭王子在位五十五年夀終一百五嵗徐夷作亂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偪分命東方諸侯徐子王之徐子嬴姓地方五百里行仁義得朱弓矢自以為得天瑞乃稱偃王陸地而朝者三十六國王正西巡狩樂而亡返聞徐子僭號乃命造父為御而歸以救偃王之亂命楚伐徐徐子北走彭城   百姓隨之者以萬數穆王乃以趙城封造父其族由此為趙氏
  共王繄扈穆王子在位十年
  懿王囏共王子徙都槐里史記載王有詩 槐里今今無之盖逸詩也在位二十五年  陜西安西路興平縣雍域老子耼所葬之地
  齊太公五世哀公荒滛懿王使烹焉齊之變風風始作五篇鷄鳴還著東方之日東方未明
  孝王辟方懿王弟時有詩今無之盖逸詩也王在位十五年
  西天一祖摩訶迦葉尊者摩竭陀國人也姓婆羅門其父號飲澤母號香志生而其體金色初名迦葉波此曰飲光盖取其體之金色光明照耀飲諸光明也懇父母求出家為沙門入山以杜多行自修㑹空中有告者曰佛已出世請往師之尊者趨於竹林精舍致禮勤敬如來乃分座命之坐時大衆皆驚謂其何以與此如來知之乃說其夙緣以斷羣疑尋為之說法而尊者即座成道然其積修勝徳而智慧髙逺故如來嘗曰我今所有大慈大悲四禪三昧無量功徳以自莊嚴而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一朝乃以正法付之囑其相傳無令斷絶復授金縷袈裟命之轉付彌勒及如來大般湼槃而尊者方在耆闍崛山是時地震光明照耀即以天眼知之乃謂衆曰佛湼槃矣嗟乎正法眼滅世間空虚與其徒即趨拘尸那城即至𩀱木之間而如來既化内於金棺尊者大慟遂感如來足出於棺以慰其哀慕尋致旃檀白㲲以資其闍維既經七日迦葉告五百阿羅漢令詣十方集諸羅漢王舍城𩀱樹間至中夏安居於十五日結集三蔵闍王日給千人飯食滿足一夏爾時迦葉告諸比丘佛已茶毘金剛舍利宜與人天為其福田吾等比丘當務結集以惠來世為其大明即以神通自昇須彌之頂而說偈曰如來弟子且莫湼槃得神通者當赴結集遂撃金鐘其偈因鐘聲而普聞故應真羅漢皆㑹於畢鉢羅巗唯阿難以漏未盡不得即預宿户外終夕思之及曉乃得正證遂扣户以告迦葉迦葉曰若然汝可以神通自户鑰中入阿難如其言而至是時僉議三蔵者宜何為先迦葉曰宜先修多羅因謂諸聖曰此阿難比丘多聞緫持有大智慧常隨如來梵行清淨所聞佛法如水傳器無有遺餘佛所讚嘆聦敏第一宜可請彼集修多羅蔵大衆黙然迦葉告阿難曰汝今宜宣法眼阿難聞言信受觀察衆心而宣偈言比丘諸眷屬離佛不莊嚴猶如虚空中衆星之無月說是偈已禮衆僧足陞法座而宣是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說某經乃至人天等作禮奉行時迦葉問諸比丘阿難所言不錯謬乎皆曰不異世尊所說次命優婆𩀌以集毗尼蔵復命阿難集阿毘曇逹磨蔵他部命迦旃延己而迦葉尊者即入願智三昧觀其所集果無謬者然尊者處世方四十五年終以結集既畢而說法度人亦無量矣念是衰老宜入定於雞足山以待彌勒故命阿難曰昔如來將般湼槃預以正法眼付囑於我我將隠矣此復付汝汝善傳持無使㫁絶乃說偈曰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阿難作禮奉命尊者入定於山當此周孝王之世也
  夷王爕孝王子覲禮不明王下堂而見諸侯荒服不朝命虢公帥六師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獲馬千疋王在位十六年壽終六十嵗
  衛康叔七世至頃侯政哀衛風始變詩一篇邶柏舟
  二祖阿難尊者王舍城人也姓刹帝利白飯王之子釋迦如來之從弟也始名阿難陀此云慶喜亦名歡喜如來成道之夕生王之家大慶且喜以故名之投佛出家多聞博達智慧無礙世尊以為緫持第一有大功徳受持法蔵如水傳器乃命之以為侍者至是垂入湼槃至殑伽河又念先時所度弟子宜當來集須臾五百羅漢白空而下中有二羅漢一曰商那和修一曰未田底迦尊者知其皆大法器而命之曰昔如來以正法眼蔵付大迦葉迦葉入定而付於我我今將滅用傳汝等汝受吾教當聴偈言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復謂商那和修曰汝善行化䕶持正法無令斷絶謂末底迦曰昔佛記云滅度五百嵗中當汝于罽賓國敷宣大法後宜往之以興教化已而尊者踊身虚空現十八變入風奮迅三昧而滅分舍利一分奉忉利天一分奉娑竭羅龍宫一分奉毘舍𩀌王一分奉阿闍世王各起寳塔而供養之當此周夷王之世也十八變出文句 右脇出水 左脇出水補註章 左脇出火 右脇出火
  身上出水 身下出火 身下出水身上出火 履地如水 履水如地
  空没現地 地没現空 虚空中行虚空中住 虚空中坐 虚空中卧
  空現大身大復現小
  厲王胡夷王子暴虐萬民弗忍後三十七年叛王出奔于彘周公召公二相以太子靜尚幼乃相與和協共理國事稱曰共和王崩于彘在位五十一年
  王之變雅始作大雅五篇民勞板蕩抑桑柔陳風始變幽公二篇宛丘東門之枌檜風始變四篇羔裘素冠隰有萇楚匪風
  共和周公召公共理國亊至十四年王崩于彘太子靜既長於召公之家二相共立之是為宣王釋迦文佛舍利寳塔東天竺國阿育王碎七寳末造八萬四千寳塔盡収西域及龍宫所蔵世尊舍利一一塔之命𫆀舍尊者舒指放光八萬四千道令捷疾鬼各隨一光盡處安置一塔遍娑婆界震旦國者一十九所至西晉武帝太康三年有劉薩訶者病死入冥見梵僧指往㑹稽育王塔處懴悔得甦出家名慧逹至㑹稽遍求不見偶一夜聞地下鐘聲即誠懇經三日忽從地涌寳塔髙一尺四寸廣七寸佛像悉具逹既見塔精勤禮懴廣瞻瑞像今明州阿育王山廣利禪寺佛舍利塔是也育王造塔之
  宣王時當此周厲王共和之世也靜厲王子周公召公輔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王命召公伐平淮夷申伯仲山甫順天下更失理喻徳教舉遺士海内翕然向風諸侯復宗周周道中興尹吉甫作詩小雅美之王在位四十六年宣王詩二十篇十四篇六月采𦬊車攻吉日鴻鴈庭燎沔大雅水鶴鳴祈父白駒黄鳥我行其野斯衛國風干無羊六篇雲漢陳風崧髙烝民韓奕江漢常武武公一篇秦風始變鄘柏舟𨤲公三篇衡
  門東門之池東門之揚一篇車鄰美秦仲也宣王二十二年
  封弟友於鄭二十 二主四百   三十二年韓滅 之周宜王二 十二年平王元年平王 二十八年桓王 二十年莊王元 年桓公友元 年武公掘突元年莊公 寤生元年  厲公突元年昭 公忽元年  莊王三年惠王五年 襄王二十五 年定王二年 定王三年子 亹元年文公捷元年穆公蘭 元年靈公  夷元年襄公 堅元年定  王二十一年簡王二年簡 王十四年靈 王七年景王 十六年悼公 費元年成公㫻元年僖  公惲元年簡 公嘉元年定  公寧元年敬 王七年敬王二十年貞定 王七年定王 十五年威烈 王三年獻公 蠆元年聲公威烈王四年 安王七年  烈王元年繻公駘元年 康公乙元年 為韓滅
  嬴姓其先出髙陽氏顓帝裔孫女修子大業生柏翳曰大費佐禹平水土其後造父御穆王得
  幸封         於趙大費十九世生非子為孝王主馬蕃息賜之邑號嬴秦為附庸至秦仲宣王授命作大夫始有車馬禮樂之好秦仲之孫襄公值幽王為西戎所敗平王東遷將兵救周有功平王元年賜之地始命為諸侯平王六年  秦文公都隴州赧王九年昭襄元年也三十君合五百六十三年昭

  襄王併周赧 王崩周共 和元年宣 王七年幽  王五年平王六年桓 王五年秦 仲四年莊 公元年襄  公元年文公元年寧公 元年桓王十七 年桓王二 十三年恵王 二年恵王十四年惠王 十八年出 子元年武 公元年宣 公元年成公元年穆公任好元 年襄王三 十二年匡  王五年定  王四年簡王十年景王 九年康公罃 元年共公 和元年桓公 元年景公
  后元年哀公元 年敬王二十 二年敬王 三十年元王元年 貞定王二十七年考王  十三年恵  公元年悼公 元年厲公   共元年躁公元年懐公 元年威烈王二 年威烈王 十二年安王 二年安王十六年安王 十八年靈公元 年簡公悼 子元年恵  公元年出公元年獻公 元年顯王 五年賜顯王八 年顯王三 十二年赧  王五年赧王九 年獻公黼 黻之服孝公  元年恵文 王元年武王
  元年昭襄王元年顯王十九年秦商鞅築冀闕宫庭於咸陽徙都之併諸小鄉聚集為一縣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廢井田開阡陌平斗桶方斛權衡丈尺顯王三十年秦入戰國顯王四十五年秦惠文王改其國之十四年為元年赧王五十九年秦昭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襄王五十一年也併周遷九鼎摩突羅國人也亦名𫆀在胎六年而生梵語商諾迦此云自然服即西域九枝秀草名也若聖降生則此草生於淨潔之地和修生時瑞草斯應持法行化尋於吒利國得優波毱多以為給侍祖問之曰汝年㡬𫆀毱多曰我年十七祖曰汝身十七性十七𫆀多曰師髮已白為髮白𫆀心白𫆀祖曰我但髮白非心白也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後三載遂為剃落授具至是付以正法偈曰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付法已隠于罽賓國南象白山中後於三昧中見弟子毱多有五百徒衆常多懈慢乃往彼現龍奮迅三昧以調伏之而說偈曰通達非彼此至聖無長短汝除輕慢意疾得阿羅漢五百比丘依教奉行尊者乃現十八變火光三昧用焚其身毱多収舍利葬于梵迦羅山當此宣王之世也
  幽王宫湼宣王子嬖於褒姒信虢石父之譖廢申后放太子宜臼于申以褒姒為后生子余王寵信褒姒西戎之兵殺王驪山下虜褒姒王在位十一年虢公立王子余國人不順立未經年晉文侯殺余是曰攜王諸侯即申國立故太子宜臼是曰平王
  幽王之詩小雅四十三篇節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無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谷風蓼莪四月北山無將大車小明皷鍾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瞻彼洛矣裳裳者華桑扈鴛鴦頍弁車牽青蠅賓之初筵魚藻采菽角弓菀栁都人士采綠黍苗隰桑白華緜蠻瓠葉漸漸之石苕之華何草不黄大雅二篇瞻卬召旻
  平王宜臼幽王子在位五十一年幽王既被害酆鄗逼近戎狄不可居乃東遷都於洛邑王室微弱號令不行政由方伯齊楚秦晉漸大
  平王桓王莊王詩通十篇貶為王國風平王六篇黍離君子于役君子揚揚揚之水中谷有蓷葛藟桓王三篇兎爰采葛大車莊王一篇丘中有麻衛風四篇淇澳緑衣考槃碩人鄭風始變一篇緇衣唐風晉也七篇山有樞揚之水椒聊綢繆杕杜羔裘鴇羽秦風四篇駟驖美襄公也始受命為諸侯有佃狩園囿焉小戎蒹葭終南陳風僖公一篇墓門
  四祖優波毱多尊者吒利國人也姓首陀父善意年十七出家二十證果隨方行化魔宫震動魔波旬俟尊者定宻持瓔珞縻於祖頸祖出定知魔所為乃以人狗蛇三尸化為華鬘酬奉波旬尸蛆臭穢波旬厭惡盡已神力不能去乃趨梵王求去尸穢梵王曰此十力弟子所作我不可釋汝須歸心尊者為說偈曰若因地倒還因地起離地求起終無是理波旬乃哀露懴悔尊者謂曰汝可口自唱言皈依三寳魔王合掌三唱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華鬘悉除波旬大喜作禮說偈曰稽首三昧尊十力聖才子我今願廻向勿令有劣弱作禮而去尊者每度一弟子以一籌置於石室其室縱丁八肘廣十二肘充滿其間以法付提多迦偈曰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付法已踊身虚空作十八變却復本座跏趺而逝提多迦以室内籌用焚師軀收舍利建塔供養當此周平王之世也今住持以方丈曰籌室者取此
  十力是處非處力 知業力 三昧力 知根力知性力   至道力 宿命力 天眼力
  知欲力無漏力

  春秋魯史也孔子作春秋始魯隱公元年平王四十九年也孔子以平王為東周之始王隱公讓國之賢君始起此者盖寓褒貶賞罰以正一王之法
  桓王林平王孫太子泄早世乃立在位二十三年初平王東遷晉鄭夾輔諸侯賓從至是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王乃伐鄭師敗王傷自是天子威令弱矣
  王國風三篇見平王下衛風州吁宣公惠公二十六篇竹竿伯兮有狐芄蘭河廣燕燕日月終風擊鼓凱風雄雉匏有苦葉谷風式微旄丘簡兮泉水北門北風靜女新䑓二子乘舟君子偕老墻有茨桑中鶉之奔奔魏風七篇葛屨汾沮洳園有桃陟岵十畆之間伐檀 邶鄘碩鼠 附衛
  莊王佗桓王子在位十五年
  王國風一篇見平王下齊風襄公六篇南山甫田盧令敝笱載馳猗嗟鄭風六篇將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羔裘遵大路女曰鷄鳴又二篇褰裳溱洧
  五祖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國人也未詳其姓初名香衆梵語提多迦此云通真量初香衆從毱多尊者求出家毱多問之曰汝身出家心出家𫆀香衆曰我來出家非為身心毱多曰不為身心復誰出家曰夫出家者無我我故無我我故即心不生滅心不生滅即是常道諸佛亦常心無形相其體亦然毱多曰汝當大悟心自通逹宜依佛法僧紹隆聖種即為剃落受具足戒名之曰提多迦授以大法提多迦得法已行化至中印度其國有大仙者八千人其首曰彌遮迦帥衆詣尊者而禮之遂求出家其徒仙衆從之而俱求出家尊者受之鬚髮自除袈裟著體尊者命遮迦曰昔如來以大法眼宻付大迦葉展轉而至於我我今付汝汝當傳持勿絶聴吾偈曰通逹本心法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偈已尊者起身太虚作十八變用火光三昧而自焚之彌遮迦與衆收其舍利建塔於班茶山供養之當此周莊王之世也
  𨤲王胡齊莊王子在位五年齊桓公始覇會諸侯為盟主用管仲為政號曰仲父四民不使雜處制國為二十一鄉作内政而寄軍令謹正鹽筴
  詩唐風武公二篇無衣有杕之杜鄭風十一篇有女同車山有扶蘇蘀兮狡童丰東門之墠風雨出其東門子衿揚之水野有蔓草
  惠王閬𨤲王子在位二十五年初莊王愛少子子頽欲立為太子不克惠王二年秋邊伯五大夫怨恵王召燕衛伐周王出奔温居于鄭燕衛及諸大夫立頽為王四年鄭伯虢公帥師伐王城殺子頽及五大夫奉恵王歸周二十四年恵王崩襄王不敢發喪畏叔帶也告難於齊二十五年諸侯謀王室既定而後發䘮
  詩唐風二篇葛生采苓鄭風一篇清人曹風一篇蜉蝣衛風二篇定之方中載馳魯頌魯僖公在位三十三年至是季孫行父請命于周而史克作頌四篇稱僖公也駉有駜泮水閟宫史克魯之史官也
  襄王鄭惠王子在位三十三年初惠王少子叔帶有寵恵后欲立之而不克至是叔帶欲與戎狄伐
  周王知之將誅叔帶叔帶奔齊王元年齊桓公㑹諸侯於葵丘           八年王以戎難告齊齊桓公使諸侯戍周襄王九年齊桓公卒王十七年狄人奉叔帶伐周襄王奔鄭狄人立叔帶為王是時晉文公避驪姫之難始返國襄王告急于晉晉文公帥諸侯伐周而殺叔帶奉襄王歸周王賜文公為侯伯

  詩衛風文公三篇螮蝀相鼠干旄又一篇木𤓰美齊桓公也陳風宣公二篇防有鵲巢月出秦風穆公一篇黄鳥康公四篇晨風無衣渭陽權輿
  六祖彌遮迦尊者中印度人也未詳姓氏一日至北天竺國市中一人持酒器逆祖曰尊者何方而來欲往何所祖曰從自心來欲往無處曰識我手中物否祖曰此是觸器而負淨者曰尊者其識我否祖曰我即不識識即不我祖復謂之曰汝可自道姓氏其人遂說偈曰我今生此國復憶昔時日本姓頗羅墮名字婆須蜜祖攝受為其剃度以圓戒徳尋命之曰我方老邁將般湼槃如來正法眼蔵今以付汝汝當傳之無使斷絶聴吾偈曰無心無可得說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偈已尊者即入獅子奮迅三昧騰身太虚髙七多羅木却復本座化火自焚婆須蜜收靈骨舍利以七寳函貯之建塔置其上層供養當此周襄王之世也
  頃王壬臣襄王子在位六年
  詩曹風共公三篇侯人鳴鳩下泉陳風靈公二篇株林澤陂
  匡王班頃王子在位六年
  定王瑜頃王子在位二十一年
  老子姓李氏名聃字伯陽定王三年丁巳九月十四日生楚國陳郡苦縣頼鄉曲仁里聃之生也𥼶迦文佛入滅己三百四十六年矣簡王四年己卯伯陽年二十三仕周為守蔵吏十三年遷柱下史自是五十四年不遷時人目為㬰隠敬王元年壬午老子年八十六嵗去周與散闗令尹喜西逰流沙而死於扶風郡𦵏槐里
  七祖婆須蜜尊者北天竺國人也姓頗羅墮遇彌遮迦出家受法行化至迦摩羅國忽有智者來前稱名佛陀難提今與尊者論義須蜜曰仁者論即不義義即不論若擬論義終非義陀難提以其義勝遂求度須蜜特命四果聖人為其授戒未㡬乃命之曰如來正法眼蔵今以付汝汝其傳之慎無斷絶聴吾偈曰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證得虚空時無是無非法已而須蜜起身作十八變乃入慈心三昧時梵王帝釋及諸天衆俱來作禮而說偈言賢刼衆聖祖而當第七位尊者哀念我請為宣佛地須蜜從三昧起示衆曰我所得法而非有故若識佛地離有無故語已還入三昧示湼槃相難提即於本座起七寳塔秘其全體當此周定王之世也
  列祖𦵏全身者始此
  簡王夷定王子在位十四年
  靈王泄心簡王子在位二十七年
  孔子靈王二十一年庚戌十一月庚子生魯國陬邑昌平鄉母顔氏禱於尼丘而生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之生也釋迦文佛入滅四百年敬王四十一年壬戌孔子卒年七十三嵗𦵏魯曲阜
  景王貴靈王子在位二十五年王十八年太子聖卒王少子子朝王欲立之未果王崩周相單旗劉狄立王次子猛為王子朝因舊官百工之䘮職秩者以逐劉子劉子出奔單子奉子猛於莊宫子朝之徒夜使人取猛以歸單子出奔子朝之徒奉王猛以追單子晉人帥師納王猛於王城猛尋卒是曰悼王諸大夫奉王猛母弟丐為王是曰敬王子朝又見敬王下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迦摩羅國人也姓瞿曇氏頂有肉髻辨捷無礙初遇婆須蜜出家得道行化至提伽國度弟子伏䭾蜜多付法偈曰虚空無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達真如理爾時尊者即現神變却復本座儼然寂滅衆興寳塔葬其全身當此周景王之世也
  敬王丐景王子在位四十四年王元年周大夫尹氏立子朝為王入王城王如劉王四年冬克鞏逐王子朝王入于成周自是謂王城為西周成周為東周王十六年子朝之徒作亂王出奔于晉十七年晉侯帥師納王王入于王城
  九祖伏䭾蜜多尊者提伽國人也姓毘舍羅八祖行化至毘舍羅家其父長者致禮問何所須祖曰我求侍者長者曰我有一子名伏䭾蜜多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不曾履祖曰如汝所說真吾弟子伏䭾聞之遽起禮拜而說偈言父母非我親誰是最親者諸佛非我道誰是最道者祖曰汝言與心親父母非可比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欲識汝本心非合亦非離伏䭾聞偈已便行七歩祖曰此子悲願廣大慮父母愛情難捨故不言不履耳長者遂捨令出家祖授以具戒仲以法眼既得法已行化至中印度授弟子脇尊者正法眼蔵偈曰真理本無名因名顯真理受得真實法非真亦非偽付法已即入滅盡三昧而般湼槃衆以香油旃檀闍維収舍利建塔于那蘭陀寺當此周敬王之世也
  元王仁敬王子在位七年
  貞定王介元王子在位二十八年崩子去疾立是為哀王立三月弟叔襲殺哀王而自立是為思王立五月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立即考王也
  辛卯十九年世尊入滅五百嵗天竺國無著菩薩其弟天親菩薩初尚小乘造小乘論五百部後契悟大乘復造大乘論五百部號千部論師
  十祖脇尊者中印度人也本名難生處胎六十年父長者香盖捨其出家執侍九祖未曾睡眠謂其脇不至席號脇尊者焉持化至華氏國憩一樹下告衆曰此地變金色當有聖人入會言訖地變金色有長者子富那夜奢合掌立前而說偈曰師坐金色地常說真實義廻光而照我令入三摩地祖乃度之既具戒以如來大法眼蔵付之偈曰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領得真真法無行亦無止付法已即現神變而入湼槃化火自焚四衆各以衣裓盛舍利隨處興塔而供養當此周貞定王之世也
  考王嵬貞定王子也在位十五年崩考王封其弟於河南是為桓公以續周公之官職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恵公代立乃封其少子於鞏以奉王號是為東周君時東西周遂分治焉
  威烈王午考王子在位二十四年王二十三年九鼎震王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䖍為諸侯畢公髙之後與周同姓畢萬事晉獻公滅魏因封萬為魏大夫至桓子與趙韓共滅智伯三分其地至文侯斯以卜子夏田子方為師都安邑顯王二十九年秦破魏師虜魏公子卭魏惠王恕使使獻河西之地於秦以和去
  安邑徙都大梁問威 烈王二十三 年安王十  六年烈王六年 顯王三十五年慎靚王三年文 侯斯二十二 年武王擊元 年恵王罃元年恵 王改稱後元年安王元 年赧王二十年 赧王三十九 年秦始皇五 年始皇二十年始皇 二十 一年昭王元 年安𨤲王元年 景閡王增 元年
  王假元年國亡秦昭襄王五十二年魏舉國聴秦令始皇二十一年秦滅魏八
  君合一百七十九年與秦共祖蜚廉子惡來弟季勝五世孫造父事穆王至幽王時周大夫趙奄父之子叔帶去周如晉事文公始建趙氏于晉又五世趙夙又七世簡子鞅生襄子無䘏與魏韓滅智伯襄子卒孫浣立浣子籍始受命為諸侯都邯鄲赧王八年趙武靈王變胡服𮪍射備四境之難赧王十六年趙王自稱主父赧王十七年趙惠文王元年封其弟勝為平原君赧王三十二年趙王得楚和氏璧共十一君合一百八十二年秦始皇
  二十五年秦滅之趙代王嘉悼襄王長        子幽穆王兄

  也秦既虜其趙君嘉 乃自立於 代尋為秦所 滅周威烈  王二十三年安王三年安    王十六年 烈王二年 顯王二十年 烈侯籍六年武侯元年敬 侯元年成侯 種元年肅侯  元年顯王四十 四年赧王十 七年赧王五 十年秦始皇帝 三年始皇十二 年武靈王元年 恵文王向元年孝成王丹元 年悼襄王偃元年幽穆王遷 元年始
  與周同姓曲沃莊伯之弟曰韓萬其孫簡為定伯生子輿事晉封曰韓武子三世韓獻子厥始姓韓為晉卿自厥六世至康子與趙魏滅智伯自康子二世至䖍始受王命為諸侯國頴昌府周烈王元年韓滅   鄭徙都之周顯王四十六年韓稱王赧王元年韓以太子質秦秦始皇十四年韓王納地于秦請為藩臣始皇十七年秦滅韓共十一君
  合一百七十四年周 威烈王二 十三年安王 三年安王十六 年安王二十六年烈王  六年景侯䖍 元年烈王  取元年文   侯元年哀侯元年懿侯 元年顯王十一 年顯王三十七 年顯王四 十六年赧王四年赧王  二十年昭  侯元年   宣恵元年韓  稱王襄王倉元年僖王元 年赧王四十三 年秦始皇帝九年始皇十 七年桓恵   王元
  安王年王安元年國亡驕威烈王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子在位二十六年華氏國人也姓瞿曇氏父寳身既得法於脇尊者至波羅奈國有馬鳴大士皈依求度祖告衆曰此大士者昔為毘舍利國王其國有一𩔖人如馬裸露王運神通分身為蠶彼乃得衣後復生中印度馬人感戀悲鳴因號馬鳴是時大士以偈慰彼衆曰我見汝無衣心生善保䕶示化於窠圍當得諸濟度既而祖謂大士曰如來記云吾滅度後六百年當有賢者馬鳴於波羅奈國摧伏異道度人無量繼吾傳化今正是時即告之曰如來大法眼蔵今付於汝聴吾偈曰迷悟如隠顯明暗不相離今付隠顯法非一亦非二付法已即現神變湛然圓
  烈王寂衆興寳塔以閟全
  顯王扁烈王弟在位四十八年當是時鄒人有孟軻者道既成出見魏恵王   王曰叟不逺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初孟子師孔子之孫子思嘗問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所以教民亦仁義而已矣何必利子思曰仁義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則下不得其所上不義則下樂為詐也此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者義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徳也此皆利之大也  宋丞相司馬温國公光曰子思孟子之言一也夫惟仁者為知仁義之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之對梁王直以仁義而不及利者所與言之人異故也 顯王三十二年孟軻為魏卿四十三年為齊上卿顯王四十四年夏四月秦初稱王四十六年韓燕皆稱王趙武靈王獨曰無其實敢處其名乎令國人謂己曰君四十八年齊封田嬰於薛號曰靖郭君君有子四十餘人其賤妾之子曰文文倜儻饒智畧賓客請靖郭君以文為嗣靖郭君卒文嗣為薛公即孟嘗君也
  十二祖馬鳴大士波羅奈國人也亦名功勝盖以其夙有功徳又以不作無作諸功徳最為殊勝故名馬既受法已闡揚於華氏國有魔名迦毘摩羅眷屬三千向祖作諸神變祖曰汝盡神力化性海得乎魔曰何謂性海祖曰性海者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兹發現迦毘摩羅聞言愈加間難知祖理勝遂發信心與徒三千俱求剃度祖乃召五百應真與授具戒大士因之乃大造論議尋告之曰如來大法眼蔵今當付汝汝聴偈言隠顯即本法明暗原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離付囑已即入龍奮迅三昧挺身空中如日輪相然後復本座示寂四衆以真體閟之龍龕當此周顯王之世也
  慎靚王定顯王子在位六年
  赧王延慎靚王子在位五十九年周東西分理為諸侯所侵赧王五十九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也秦將軍樛  伐韓伐趙赧王恐乃倍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令無得通陽城秦使將軍樛攻西周赧王入秦頓首盡獻其邑三十六秦受其獻歸赧王于周是嵗赧王崩右周三十六王合八百六十七年天下歸秦十三祖迦毘摩羅大士華氏國人也未詳其姓初為外道有大幻術徒侣三干通諸異論既得法於馬鳴大士行化至西印度彼國太子名雲自在請宫中供養祖不允太子曰城北大山有一石窟可住禪寂祖諾行數里逢一大蟒祖與授三皈依蟒脫去至石窟又北十里有大樹䕃覆五百大龍其樹王名龍樹常為龍衆說法迎祖曰深山孤寂龍蟒所居大徳至尊何枉神足祖曰吾非至尊來訪賢者龍樹黙念曰此師得决定性明道眼否是大聖繼真乘否祖曰汝雖心語我已意知樹聞悔謝求度祖即度之未幾乃命之曰今以如來大法眼蔵付囑於汝聴吾偈曰非隠非顯法說是真實際悟此隠顯法非愚亦非智付法已即顯神變化火焚身龍樹収五色舍利建塔焉當此周赧 三皈依者皈依佛王之世也   皈依法皈依僧也
  秦 嬴姓水徳王都咸陽建國元起見周宣王下
  昭襄王 孝文王 莊襄王始皇帝 二世  子嬰
  昭襄王則又名稷秦武王之母弟恵文王之子也立五十一年并周遷九鼎在位五十六年孝文王柱昭襄王子立三月薨
  莊襄王楚孝文王子在位四年元年東周君與諸侯謀伐秦秦使相國吕不韋帥師討之東周滅封相國為文信侯
  始皇帝政莊襄王子嗣位二十六年并天下北築長城又自以為徳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除諡法以謂下議上也命為制令為詔自稱曰朕又曰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承運以水徳初齊威宣王時鄒衍論著終始五徳之運齊人奏之始皇采用其說始改年朝賀皆以十月朔衣服旌旄節旗皆尚黒數以六為紀改臘為嘉平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曰三川河東南陽南郡九江鄣郡㑹稽潁川碭郡泗水薛郡東郡琅琊齊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代郡鉅鹿邯鄲上黨太原雲中九原鴈門上郡隴西北地漢中巴郡蜀郡黔中長沙凡三十五與内史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収天下兵聚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書謂史官非秦記皆燒之有偶語詩書棄市以古非今者族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侯生盧生相與亡去始皇怒使人亷問諸生相告引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咸陽三十七年冬十月始皇出逰左丞相斯從少子胡亥請從西至平原津而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䑓在位三十七年夀五十嵗中車府令趙髙行符璽事乃與丞相斯詐謀受詔立胡亥為太子歸至咸陽始乃發䘮襲位九月𦵏始皇驪山下
  十四祖龍樹大士西天竺國人也亦名龍勝得法後至南印度彼國之人多信福業祖為說法彼相謂曰人有福業世間第一徒言佛性誰能覩之祖曰汝欲見佛性先須除我慢彼曰佛性大小祖曰非大非小非廣非狹無福無報不死不生彼聞理勝悉回初心彼衆中有長者子名迦那提婆并彼衆等咸願出家祖為剃落命諸聖與授具戒其國先有外道五千餘衆作大幻術衆皆宗仰祖悉化之令歸三寳祖因之造大智度論中論十二門論垂之於世不啻其千萬偈悉皆方便開釋正法以應其機宜於後乃命迦那提婆曰如來以大法眼付囑迦葉乃至於我我今付汝聼吾偈曰為明隠顯法方說解脫理於法心不證無瞋亦無喜付法已入月輪三昧廣現神變復就本座凝然禪寂迦那提婆與諸四衆共建寶塔以𦵏焉當此秦始皇帝之世也
  二世胡亥始皇帝少子也元年秋陽城人陳勝 陽夏人吳廣起兵淮西蘄州下相人項梁起兵於吳狄人田儋起兵於齊勝廣詐稱大楚勝自立為將軍廣為都尉入據陳陳中父老請立勝為楚王九月劉季兵起於沛是曰沛公天下豪傑皆起爭應立六國後項梁者楚將項燕之子也項籍 梁兄之子二年趙髙害李斯死二世以髙為丞相沛公還攻豐㧞之項梁召諸别將會薛計事居鄛人范増年七十說梁立楚後求得楚懐王之孫曰心夏六月立心為楚王從民望也三年闗東皆叛趙髙恐二世怒誅及其身乃謝病不朝隂與其婿咸陽令閻樂謀易上更立王子嬰樂乃將吏卒千餘人入望夷宫二世曰吾願得一郡為王弗許又曰願為萬户侯弗許曰願與妻子為黔首比諸公子閻樂曰臣受命丞相為天下誅足下麾其兵進二世乃自殺趙髙乃悉召諸大臣公子曰秦故王國始皇君天下故稱帝今六國復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為帝不可宜為王如故乃立始皇故太子扶蘇之子嬰為秦王令子嬰齋當廟見受玉璽子嬰與其二子謀曰丞相髙殺二世恐羣臣誅之佯以義立我我稱病不行丞相必來來則殺之已而果自來子嬰遂刺殺趙髙於齋宫三族其家子嬰立在位四十六日十月沛公
  二世元年至㶚
  上子 嬰 降壬 辰魏 王咎 趙王 武臣齊王田 儋楚隠王陳勝燕王  韓廣    元年         元年元年元年
  二世二年漢丑
  年漢 滅之癸 巳魏 王豹元 年趙王歇元年 齊王田市元年夏六月項梁立楚韓王成元年漢 二年九月漢滅 之漢三年漢滅 之漢四年漢滅之二世三年懐王
  孫心為 楚王甲午漢元年韓王鄭昌元
  子嬰年漢三年漢滅之始皇太子扶蘇之子立四十六日十月沛公至㶚上子嬰素車白馬係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
  右秦自昭襄王至子嬰合五十年天下歸漢
  西漢軹道 旁沛 公西 入咸 陽髙 祖惠帝吕 后文帝 景帝 武帝 昭帝 昌邑
  王宣帝元帝

  成帝哀帝平帝孺子嬰劉姓以火徳王都長安漢初用秦正以十月始用夏正建寅為正月漢五年天下既定婁敬戌隴西過洛陽因虞將軍見上曰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宜都之上問羣臣張良曰婁敬說是也即日車駕西都長安拜婁敬為郎中賜姓劉
  髙祖邦字季沛豐邑中陽里人在秦為泗上亭長送徒役驪山徒多道亡邦縱其囚自匿于沛秦二世元年沛父老立季為沛公蕭何曹參等収沛子弟得三千人以應之秦二世三年十月先入闗至㶚上秦子嬰降居數日項羽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宫室秦民大失望項羽陽尊楚懐
  王心為義帝都郴    分天下王諸將羽自立為西楚覇王都彭城   立沛公為漢王都
  南鄭     三分闗中王秦降將章邯等三人以距塞漢路漢王怒欲攻項羽周勃灌嬰樊噲皆勸之蕭何諫之乃遂就國稱漢元年以何為丞相次拜韓信大將引兵出襲雍雍王章邯戰敗走塞王欣翟  王翳皆降以其地為渭南河上上郡漢二年冬十月項王宻使九江王欒布等擊義帝殺之江中漢王南渡平隂津至洛陽新城三老董公遮說王曰順徳者昌逆徳者亡兵出無名事故不成項羽無道放殺其主大王宜率三軍之衆為之素服以告諸侯而伐之於是漢王為義帝發䘮以告諸侯趙王陳餘遣兵助漢項王雖聞漢東欲遂破齊而後擊漢漢王以故得率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伐楚遂入彭城項王聞之自以精兵三萬人至彭城大破漢軍圍漢王三帀會大風折木發屋窈㝠晝晦楚軍大亂壊散漢王乃得與數十𮪍遁去審食其從太公  吕后間行求漢王反遇楚軍項王常置軍中為質漢四年漢遣侯公說項王羽請太公羽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九月楚歸太公吕后乃引兵而東歸漢王欲西歸張良陳平曰漢有天下大

  半楚兵食盡此天亡之時也今失弗擊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從之五年冬十月漢王追項王至
  固陵      十二月項王至垓  下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遂潰圍南出馳至烏江鳥江亭長艤船待項王𥬇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焉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

  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自刎而死漢王即皇帝位于氾  水之陽  更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六年夏尊太公為太上皇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倉定章程
  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封功臣為列侯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
  蔵之宗廟誓曰使黄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帝在位十二年五十三嵗崩
  惠帝盈髙祖太子在位七年夀二十四嵗
  吕后諱雉姓吕氏惠帝母惠帝崩太后取後宫美人子為太子立之太后臨朝稱制四年少帝知而言之太后遂幽少帝未巷中立恒山王義為帝更名𢎞不稱元年以太后制天下事故也至文帝立皆滅之於邸八年秋七月太后崩夀七十二吕祿吕産欲作亂太尉周勃等誅諸吕諸大臣相與隂謀使人召代王上天子璽符代王讓者五遂乃即天子位
  文帝諱恒髙祖第三子封代王陳平周勃既誅諸吕遣使迎王至長安即帝位十六年又後元七年在位共二十三年夀四十六崩帝除去肉刑務行寛大身衣弋綈帷帳無文繡治㶚陵 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鐵為飾因山不起墳帝専務以徳化民海内殷富天下斷獄數百㡬致刑措十五祖迦那提婆大士南天竺國人也姓毘舍羅謁龍樹龍樹先以滿鉢盛水置座前提婆以一針投之欣然契會既得法至迦毘羅國彼有長者曰梵摩淨徳園樹生耳如菌取而食之隨取隨長祖至其家長者問菌所自祖曰汝家曾供養一比丘道眼不明虚霑信施報為木菌乃說偈曰入道不通理復身還信施汝年八十一其樹不生耳長者年八十一樹果不生菌長者捨第二子羅㬋羅多隨祖出家祖度之至巴連弗城有諸外道掩抑佛法祖徃化之有不從者發百千難問祖恣其無礙之辨一皆折之由是廣造論議若百論之𩔖是也勝事既集以法付羅㬋羅多偈曰本對傳法人為說解脫理於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已而入奮𨑙三昧體放入光而趣寂滅衆興寳塔𦵏焉當此漢文帝之世也
  景帝啓文帝太子即帝位七年又中元六年後元三年共十六年夀四十八帝以笞法五百三百太重乃更減笞法遵文帝之業移風易俗黎民淳厚周云成康漢稱文景
  武帝徹景帝子在位五十四年夀終七十一罷黜百家表章以六經興太學修郊祀定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後號令文章煥然帝雅好儒術丞相竇嬰太尉田蚡御史大夫趙綰請立明堂以朝諸侯薦其師申公時年八十餘以為大中大夫舍魯邸議明堂廵狩改歴服色帝招四方賢材
  之士莊助最先進     後得吳人朱買臣趙人吾丘夀王蜀人司馬相如平原東方朔吳人枚臯濟南終軍並在左右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冬至命司馬遷造漢太初厯以寅為正月嵗首色尚黄數用五然而行兵用武外開四夷至于𣙜酒酤筦鹽鐡鑄白金造皮幣帝時始有年號自古帝王未有也即位初曰建元元年

  建元  元光  元朔  元狩元鼎  元封  太初  天漢
  太始  征和後元
  十六祖羅㬋羅多大士迦毘羅國人也行化至室羅筏城謂徒衆曰此有聖者當紹祖位至金水河於石窟見僧伽難提安坐入定伺之三七日方從定起祖問曰汝身定𫆀心定𫆀提曰身心俱定祖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提曰雖有出入不失定相如金在井金體常寂祖曰若金在井若金出井金無動靜何物出入提曰言金動靜何物出入言金出入金非動靜祖曰若金在井出者何金若金出井在者何物往返徴詰難提豁然即求度脫祖以右手擎金鉢舉至梵宫取彼香飯大衆有郤即命難提分座同食衆復疑之意其師弟子混而無品祖知之曰汝不得食皆由此故今與吾分座之者乃過去娑羅王如來也應物而降跡耳難提知衆有慢乃曰佛滅度後人無至信正念輕微不信真如唯愛神力言訖以右手漸展入地至金剛輪際取甘露水以琉璃器持至會所大衆見之即生欽慕悔過作禮於是祖命僧伽難提而付法眼偈曰於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法非有無相内外云何起付法已安坐歸寂四衆建塔以秘全身當此前漢武帝之世也
  昭帝弗陵武帝子在位十三年夀二十二嵗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車𮪍將軍太僕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受武帝顧命遺詔輔政百姓充實舉賢良文學議罷㩁酤始元元年遣王平等持節行郡國問民疾苦寃失職者
  始元  元鳳元平
  十七祖僧伽難提大士室羅筏城實莊嚴王之子生而能言常讚佛事年七嵗以偈告父母曰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願哀愍故父母許其在家出家復命沙門禪利多為之師積十九年捨離王宫入定金河大巖石窟又十年得法已行化至摩提國至山峯下見一童子持圓鑑直造祖前祖問汝㡬嵗𫆀曰百嵗祖曰汝年尚幼何言百嵗曰我不會理正百嵗耳祖曰汝善機𫆀曰佛言若人生百嵗不㑹諸佛機未若生一曰而得决了之祖曰汝手中者當何所表曰諸佛大圓鑑内外無瑕翳兩人同得見心眼皆相似彼父母聞其子語即捨令出家祖度之授具戒名之曰伽𫆀舍多他時風吹殿鈴聲祖問曰鈴鳴𫆀風鳴𫆀舍多曰非風鈴鳴我心鳴耳祖曰心復誰乎舍多曰俱寂靜故祖曰善哉善哉繼吾道者非子而誰即付法眼偈曰心地本無生因地從緣起緣種不相妨華果亦復爾祖付法已右手攀樹而化衆議奉全身塔於髙原衆力不能舉即樹下闍維収舍利起塔當此漢昭帝之世也
  昌邑王賀哀王之子武帝孫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無嗣大將軍霍光與羣臣議立王王素狂縱六月受皇帝璽綬尊皇后曰皇太后帝每不受諫在位二十七日皇太后詔廢之送昌邑邸迎立武帝曾孫病已于民間為昭帝嗣更名詢
  宣帝詢初名病已武帝戾太子據生史皇孫史皇孫生詢武帝曾孫也即位年十八在位二十五年夀終四十二帝興自民間知民疾苦自大將軍霍光薨後始親政事魏相丙吉為相黄覇龔遂等為太守信賞必罰吏稱其職民安其業地節三年丞相韋賢以老病罷就第丞相致仕自賢始五鳳四年大司農中丞耿夀昌奏置常平倉穀賤增價糴以利農穀貴減價糶民便之賜夀昌爵闗内侯甘露三年上以四陲賓服思股肱之美乃圖畵其人於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名姓惟霍光不名但曰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其次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徳梁丘賀蕭望之蘇武凡十一人皆有功徳知名當世是以表而揚之名著中興輔佐列於方叔召虎仲山甫焉詔諸儒講五經同異蕭望之等平奏其議上親稱制臨決焉乃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穀梁春秋博士黄龍元年崩
  本始  地節  元康  神爵五鳳  甘露  黄龍
  元帝奭宣帝子在位十六年夀四十三班彪贊曰臣外祖兄弟為元帝侍中語臣曰元帝多材藝善書史少而好儒及即位徴用儒生委之以政上牽制文義優㳺不斷帝寛𢎞盡下出於恭儉號令温雅有古之風烈竟寧元年五月崩
  初元  永光建昭  竟寧
  成帝驁元帝太子在位二十六年夀四十五建始元年封舅王崇為安成侯賜譚商立根逄時爵闗内侯王氏専政五侯驕奢並作威福永始元年封王莽為新都侯綏和元年十一月大司馬王根薦莽自代莽為大司馬時年二十八莽折節散財交士以立名譽綏和二年三月帝崩
  建始  河平  陽朔  鴻嘉永始  元延  綏和
  十八祖伽耶舍多大士摩提國人也姓欎頭藍父天盖母方聖娠凡七日而誕童時持鑑出逰遇難提得度行化至大月氐國至一婆羅門舍舍主鳩摩羅多年三十學梵志適見祖問曰是何徒衆祖曰是佛弟子彼聞佛號心神竦然即時閉户祖良乆扣其門羅多應曰此舍無人祖曰荅無者誰羅多聞語知是異人遽開門延接祖指其舍簷之下犬宿之處謂羅多曰汝父埋金於此今為犬以守之遂掘地采得金乃發宿命智投誠出家祖度之授具已祖以法眼付之偈曰有種有心地因緣得發萌於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祖付法已踊身虚空現十八變化火自焚衆以舍利起塔供養當此前漢成帝之世也
  哀帝欣元帝孫成帝弟定陶共王之子在位六年夀二十五帝屢誅大臣欲強主威王莽辭以病免帝崩無嗣元后召王莽為大司馬迎中山王衎而立之
  建平元夀
  平帝衎元帝孫中山王箕之子在位五年即帝位年九嵗太后臨朝大司馬王莽秉政元始元年賜莽號安漢公四年夏加安漢公為宰衡五年夏五月策命安漢公莽以九錫攝行天子事冬十二月莽因臘日上椒酒置毒酒中帝有疾莽詐作䇿請命於泰畤願以身代蔵䇿金縢置于前殿敕諸公莫敢言丙午帝崩夀十四 九錫一車馬 二衣服 三樂縣四朱户 五納陛 六虎賁七斧鉞 八弓矢九秬鬯
  元始
  孺子嬰宣帝𤣥孫年二嵗立之有司奏武功長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圓下方有丹書著白石曰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符命之起自此始太后怒而力不能沮莽如周公故事稱攝皇帝吏民皆稱臣禮儀皆如天子元年五月詔莽稱假皇帝以居攝三年初始元年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新以是冬十二月為明年正月商正也時孺子未即皇帝位璽蔵長樂宮及莽即帝位請璽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陽侯舜諭㫖以脇太后太后出漢璽投之於地䇿命孺子嬰為定安公
  右西漢十四君合二百十四年王莽⿱𫂁么 -- 簒
  新室王莽字巨卿元城人孝元皇后弟王曼之子既移漢祚封太皇太后王氏曰新室文母去漢號莽恃其詐慝煩民玩兵罪盈怨積天下怒之起兵誅莽漢兵推立劉𤣥為帝三輔豪傑共殺莽莽簒位十 三輔者京兆左四年 馮翊右扶風
  始建國  天鳯地皇
  更始劉姓𤣥名字聖公舂陵戴侯曾孫即位以劉秀為司𨽻校尉繼立為蕭王赤眉入闗立劉盆子而更始亡更始在位二年後漢光武建武元年詔封𤣥為淮陽王
  劉盆子城陽景王章之後王莽末樊崇起兵于莒崇慮其衆與莽軍相亂皆朱其睂以相認破莽軍更始二年以盆子為天子後漢建武三年降光武以盆子為趙王郎中因病失目
  癸未更始元年 梁王劉永據睢淮南王李憲據王莽滅   陽稱帝元年 九城稱帝元年
  甲申           成公孫述據成都寜塑隗囂據更始二年 劉永二年 李憲二年 稱帝龍興元年 秦州乙酉東漢光武建武元年 劉永三年 李憲三年 龍興二年
  劉永梁王劉永據睢陽稱帝東漢光武建武四年戊子劉紆元年次年己丑漢滅之
  李憲淮南王李憲據九城稱帝至庚寅光武建武六年漢滅之
  公孫述據成都稱帝始甲申終于丙申建武十二年漢滅之
  隗囂寜朔王隗囂公孫述立之據秦州始甲申終甲午漢建武十年隗純元年光武滅之盧芳據安定   號漢稱帝始乙酉年曰元年東漢建武十六年降於光武
  彭寵漁陽守據檀薊二州稱燕王始建武丁亥終建武五年己丑光武滅之
  張步齊王東漢建武三年丁亥劉永立之建武五年己丑光武滅之
  右新室更始合一十六年復為東漢
  十九祖鳩摩羅多大士大月氏國婆羅門子既得法眼至中天竺國有大士名闍夜多問曰我家父母素信三寳而常縈疾瘵凡所營作皆不如意而我鄰家乆為旃陀羅行而身常勇健所作和合彼何幸而我何辜祖曰何足疑乎且善惡之報有三時焉凡人但見仁夭暴夀逆吉義凶便謂無因果虚罪福殊不知影響相通毫𨤲靡忒縱經百千萬刼亦不磨滅佛說業通三世者盖以前世所作善業而報在此生此生苟為不善則報在來世故人有此生雖為善而不得其福者前惡之報勝也今世雖作惡而不受其殃者前善之勝也苟以今生非得福報復務為惡而來世益墮惡趣也苟以此生得其福報復務為善而來世益得善趣也又前世為善其徳方半而改志為惡及此生也先福而後禍此生為惡其事方半而變行為善及來世也先禍而後福今汝父與汝之鄰其善惡之報不以𩔖至盖先業而致然也豈可以一世求之𫆀時闍夜多聞是語已頓釋所疑祖曰汝雖以信三業而未明業從惑生惑因識有識依不覺不覺依心心本清淨無生滅無造作無報應無勝負寂寂然靈靈然汝若入此法門可與諸佛同矣一切善惡有為無為皆知夢幻闍夜多承言領㫖即發宿慧懇求出家既受具祖曰汝當紹行化迹乃付法眼偈曰性上本無生為對求人說於法既無得何懐決不決又云此是妙音如來見性清淨之句汝宜傳布後學言訖即於座上以指爪𠢐面如紅蓮華出大光明照耀四衆而入寂滅闍夜多起塔供養當此王莽新室之世也
  東漢都洛陽今 光武 明帝 章帝 和帝 殤帝河南府路 安帝 北鄉侯 順帝 沖帝 質帝
  桓帝 靈帝獻帝

  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人漢景帝七世孫長沙定王發之後南頓令劉欽之子癸未更始元年為偏將軍行大司馬事甲申更始二年立之為蕭王擊銅馬賊闗西號為銅馬帝初
  光武兵起綠林山         乙酉諸將議上尊號帝不許者三四軍行到南平棘諸將復固請之耿純進曰不正號位士大夫望絶散去難可復合行至鄗  乃命有司設壇塲於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六月即皇帝位改元建武大赦帝在位三十三年夀六十二嵗崩帝以仁厚之徳濟英雄之志即位十六年而天下為一精勤為治保全功臣尊尚儒術百姓又安幸太學修文教非警急不言軍旅聘隠逸以為不賓之臣

  建武中元
  世尊釋迦文佛入滅至建武二十七年得一千載矣
  顯宗明皇帝諱莊光武第四子帝遵建武法度后妃之家不使與政臨幸辟雍養三老五更至于羽林之士悉通孝經文教為盛法令分明永平三年圖畵中興功臣列二十八將於南宫雲䑓乂益以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合三十二人獨馬援以椒房之親不與馬永平四年東平王蒼來朝帝問居家何者最樂對曰為善最樂帝嘆曰此言甚大可以保國二十八將者鄧禹為首次馬成吳漢王梁賈復陳俊耿弇杜茂宼恂傅俊岑彭堅鐔馮異王覇朱祐任光祭遵李忠景丹萬修盖延邳彤銚期劉植耿純臧宫馬武劉隆
  永平
  佛教流通東土之始永平七年帝夢金人長大項有日光飛至殿廷旦問羣臣太學聞人傅毅奏曰周昭王時西域有佛出世其形長一丈六尺而黄金色陛下所夢將必是乎博士王遵推周書異記佐之帝遂遣中郎蔡愔博士秦景等一十八人往西域求佛法蔡愔等至天竺鄰境月氏國遇梵僧攝摩騰竺法蘭二人奉佛經像來震旦  遂同東還   摩騰入闕獻經像帝大恱館于鴻臚寺蘭亦問行而後至帝於城西雍門外别立一寺騰蘭居之以白馬䭾經而來遂名白馬寺永平十四年五嶽道士費叔牙褚善信等忌之斥言虚偽騰蘭白於帝曰吾佛出世間法水火不能壊請與方士驗之帝敕叔牙等盡出所有竒經祕訣與沙門所持來經像就焚之正月十五日火作而沙門諸經完然不燼方士稽首欽服帝益異之由是騰蘭習漢言乆之譯四十二章經十地斷結佛本生法海蔵佛本行等五經帝嘗幸其寺騰蘭進曰寺東何舘帝曰昔有阜無因而起夷之復然夜有光怪民呼為聖塚因祀之疑洛陽神也騰曰按天竺金蔵詮所誌阿育王蔵如來舍利於天下凡八萬四千所今支那震旦境中十有九處此其一也帝大驚即日駕幸聖塚而騰蘭隨往拜起忽有圓光現塚上三身現光中侍衛呼萬嵗帝喜曰不遇二大士安知上聖遺祐哉詔塔其上受制度於騰蘭塔成九層髙二百尺明年光又現有金色手出塔頂尺許如琉璃中見天香郁然帝駕幸拜瞻光隨歩武旋繞自午及申而滅于時皇弟楚王英喜為浮圖齋戒嘗奉縑贖譴帝還
  之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     永平十六年攝摩騰示寂竺法蘭自譯經五部凡十三卷帝在位十八年夀四十八嵗永平十八年八月帝崩

  二十祖闍夜多大士中天竺國人也既得法行化至羅閱城彼有辨論之師婆修盤頭常一食不卧六時禮佛清淨無欲祖欲度之言以激之盤頭發無漏智憶念七刼前生安樂國年垂老行當證果見大光明菩薩以策杖靠壁禮拜菩薩不知䇿杖倚地畵壁佛面成大我慢遂失二果今獲見師願垂慈誨祖即告曰汝乆植徳本當繼吾宗聴吾偈曰言下合無生同於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達事理竟祖付法已倒立而寂闍維舍利建塔當此後漢明帝之世也
  肅宗章帝烜明帝太子務從寛厚除慘酷之科深元元之愛著胎養之令盡心孝道平徭簡賦人頼其慶在位十三年夀三十三元和二年春正月詔曰令云民有産子者復勿𥮅三嵗今諸懷𡜟者賜胎養穀人三斛復其夫勿𥮅一嵗著以為令乙丑帝耕于定陶進幸魯祠孔子於闕里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樂大會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二人帝謂孔僖曰今日之會寧於卿宗有光榮乎對曰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今陛下親屈萬乘辱臨敝里此乃崇禮先師增輝聖徳至於光榮非所敢承帝大𥬇曰非聖者子孫焉有斯言乎拜僖郎中
  建初  元和章和
  和帝肇章帝第四子在位十七年夀二十七竇太后臨朝以兄憲為侍中永元四年竇氏父子兄弟充滿朝廷専權帝以中常侍鄭衆定議誅憲宦官用權自此而始
  永元元興
  殤帝隆和帝少子元興元年十二月生始百日和帝崩帝即位鄧太后臨朝鄧隲為車𮪍將軍改元延平八月帝崩太后迎清河王慶之子祐為和帝嗣即皇帝位
  延平
  恭宗安帝祐在位十九年太后臨朝建光元年三月皇太后鄧氏崩凡鄧氏皆免官歸故里隲自殺帝始親政事宦者江京樊豐等及乳母王聖與閻后妄造虚無搆䜛太子九月廢皇太子保為濟隂王延光四年三月帝崩夀三十二嵗
  永初  元初  永寧建光  延光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大士羅閱國人也姓毘舍佉父光盖母嚴一年十一禮光度羅漢出家受戒尋遇□夜多大士激發大慧乃得付法行化至那提國彼國王名當自在王有次子名摩拏羅王捨出家祖曰善哉大王能捨其子即與受具付法偈曰泡幻同無礙如何不了悟逹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祖付法已踊身髙半由旬屹然而住四衆瞻仰䖍請復座跏趺而逝茶毘得舍利建塔當此後漢安帝之世也
  北鄉侯懿濟北惠王之子延光四年三月安帝后閻氏立之后臨朝十月北鄉侯薨十一月中常侍孫程王康等十九人斬江京等迎濟隂王保即皇帝位時年十二
  順帝保安帝太子既即位遣侍御史持節収閻顯及其弟耀晏誅之遷太后離宫封孫程等皆為列侯是為十九侯立皇后梁氏在位十九年夀三十嵗
  永建  陽嘉  永和漢安  建康
  正一道教永和六年四川西道成都路崇慶州鶴鳴山有士曰張道陵自號天師造符水醮籙之術著道書二十四卷百姓求其道咸歸焉道陵死傳之子衡衡死傳之子魯盛行于世道家醮禱宗此而始傳嗣及今天下宗仰是曰正一教焉
  冲帝炳順帝子建康元年八月即帝位太后梁氏臨朝永嘉元年正月崩在位一年夀三嵗
  永嘉

  質帝纘章帝𤣥孫初冲帝崩梁太后徴清河王蒜及渤海孝王鴻之子纘皆至京師清河王年二十餘為人嚴重動止有法太尉李固欲立之大將軍梁冀不從與太后謀罷蒜歸國立帝年八嵗帝聦慧目冀曰此䟦扈將軍也冀惡之夏六月冀使左右置毒煑餅進之帝苦煩甚崩在位一年夀九嵗本初
  桓帝志章帝曾孫年十五太后猶臨朝政立皇后梁氏太后之妹也帝在位二十一年夀三十六和平元年正月太后詔歸政於帝二月太后崩延熹二年梁冀秉政㡬二十年威行内外天子拱手帝不平呼中常侍單超徐璜黄門令貝瑗  小黄門史左悺唐衡定議誅冀悉収梁氏百姓莫不稱慶封單超徐璜等五人為縣侯世謂之五侯也
  建和  和平  元嘉  永興永夀  延熹  永康
  建和二年西域月氏國沙門支婁迦䜟亦名支䜟至洛陽譯佛經凡二十一部計六十三卷永興二年帝鑄黄金浮圖老子像覆以百寳盖宫中身奉祀之世人以金銀作佛像自此而始也

  二十二祖摩拏羅大士那提國常自在王之子年三十遇婆修大士出家傳法至西印度彼國王名得度瞿曇種族於佛乘勤行精進一日行道處見一小塔髙一尺四寸其色青𤣥衆莫能舉王即大會梵行禪觀呪術三衆問塔所因衆莫能辨祖謂王曰此塔阿育王所造佛舍利塔也四面示相前則尸毘王割股飼鷹救鴿後則慈力王剜身然燈左則薩埵太子投崖飼虎右則月光王捐捨寳首四面皆是釋迦世尊宿世修道之跡今王有緣故出現耳言已舉之王說即傳位太子投祖出家是為得度比丘祖乃往月氏國受彼王寳印井尊者鶴勒那供養鶴勒那問祖曰我有何緣鶴衆隨我祖曰汝昔嘗為比丘赴會龍宫汝弟子衆咸欲隨從汝觀五百衆中無有一人堪受妙供時諸子曰師常說法於食等者於法亦等今既不然何聖之有時汝即令其衆赴會是諸弟子福薄徳微墮於羽族然已五刼今乃轉受鶴身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脫祖曰我有無上法寳汝當聴受化未來際而說偈曰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時諸鶴衆聞偈飛鳴而去祖跏趺寂然奄化鶴勒那與寳印王闍維之斂舍利起塔供養當此後漢桓帝之世也

  靈帝宏章帝𤣥孫河間孝王曾孫也年十二竇太后立之陳蕃有力焉帝乳母趙嬈 及諸女尚書中常侍曹節王甫等諂事太后濁亂四方帝在位二十二年夀三十四嵗
  建寧  熹平光和  中平
  光和三年帝遣中使洛陽佛塔寺飯諸沙門懸繒燒香散華然燈
  江淮寺塔之始安息國沙門安清字世髙本世子當嗣位讓之叔父出家桓帝建和二年至洛陽譯佛經二十九部凡一百七十六卷至是建寧四年因附舟浮逰至廬山䢼 亭廟神靈甚能分風送往來之舟㑹艤舟奉牲請福神降語曰舟有沙門可與來髙至神曰吾昔與子俱出家學道吾好施然而多嗔報形極醜家此湖千里皆所轄旦夕且死必入地獄我有縑段絹雜寳物可為立法營塔使我生善處因泣下髙許之髙徐曰能出形相勞苦乎神曰形惡奈何髙曰第出之於是出其首帳中盖巨蟒也悲淚如雨髙取絹物至豫章為建大安寺乃江淮寺塔之始也神報之曰生善處己後人於山西澤中見死蟒頭尾數里今潯陽縣有大蛇村是也
  中平元年黄巾賊滅初鉅鹿  人張角以妖術教授號太平道呪符水以療疾病衆共神之角弟子周逰四方十餘年徒衆數十萬自青徐幽冀荆揚兖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凡三十六方方猶將軍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角弟子唐周上書告之有詔逐捕角等角敕諸方俱起皆著黄巾以為標幟故時人謂之黄巾賊旬月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發天下精兵遣中郎將盧植討之垂當拔之宦官誣植詔皇甫嵩討角嵩與角弟梁戰大破之斬梁角先已病死剖棺戮屍傳首京師
  少帝辨靈帝子中平六年四月靈帝崩帝即位年十四何太后臨朝封皇弟協為陳留王宦官蹇碩欲誅大將軍何進而立協中軍校尉𡊮紹因勸何進悉誅宦官進白太后太后不聴紹又曰多召四方猛將使引兵向京城以脇太后進然之并州牧董卓即時就道中常侍張讓段珪詐以太后詔何進斬進于嘉徳殿前𡊮紹何苗聞進被害乃引兵屯朱雀闕下捕得趙忠等斬之宦官死者二千餘人讓珪刼帝幸小平津讓珪急赴水死卓脇太后廢帝為𢎞農王帝在位一百八十日立其弟陳留王協殺何太后卓自為相國
  靈帝中平六年四月帝即位改元永漢又改光熹又改昭寧後仍作中平六年十月帝廢
  獻帝協靈帝中子董卓逼帝遷都長安焚毁洛陽宗廟初平元年正月闗東州郡皆起兵討卓推渤海太守𡊮紹為盟主典軍校尉曹操長沙太守孫堅亦皆兵起討卓自是孫堅起江浙𡊮紹據幽并劉表據荆楚劉璋據蜀漢董卓忍於誅殺人不聊生初平三年司徒王允司𨽻校尉黄琬等宻謀誅卓中郎將吕布膂力過人卓常以布自衛允因告以誅卓布許之四月帝有疾新愈大會未央殿卓朝服乘車而入布持矛刺卓趣兵斬之百姓相慶歌舞於道建安元年曹操迎帝都許   以操為司空以劉備為豫州刺史天下紛然兵起建安二年𡊮術稱帝於夀春   建安十八年五月
  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    七月魏始建社稷宗廟十一月魏初置尚書侍中六卿十九年劉備圍成都劉璋開城降建安二十一年二月魏公操還鄴   五月進操爵為王二十二年詔魏王操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立其子丕為太子建安二十四年己亥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曹操表孫權為驃𮪍將軍假節領荆州牧封南昌侯庚子年正月操至洛陽薨夀六十六嵗太子丕嗣王位年曰延康十一月受漢禪改元黄初封漢帝為山陽公帝在位三十年夀五十四嵗至魏明帝青龍二年薨諡曰孝獻皇帝

  初平  興平建安
  譯經自永平年至建安末緇素十二人譯佛經律二百九十三部計三百九十五卷右東漢十三帝合一百九十五年禪于魏三分天下
  理惑興平二年牟子者未詳名字世稱牟子避世隠居著理惑設問荅凡三十七篇見梁僧祐律師𢎞明集今畧出其八篇節其文句設問曰何以正言佛佛為何謂乎牟子曰佛者覺也猶言三皇神五帝聖也問曰佛經衆多欲得其要而棄其餘直說其實而除其華牟子曰否夫日月俱明各有所照二十八宿各有所主百藥並生各有所愈狐裘備寒絺綌御暑舟輿異路俱致行旅孔子不以五經之備復作春秋孝經者欲博道術資人意耳佛經雖多其歸為一也猶七典雖異其貴道徳仁義亦一也孝所以說多者隨人行而與之子張子㳺俱問一孝而仲尼荅之異攻其短也何棄之有哉問曰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何其異於人也甚矣殆富耳之語非實之云也牟子曰諺云少所見多所怪覩駱駝言馬腫背堯眉八彩舜目重瞳臯陶馬喙文王四乳禹耳三漏周公背僂伏犧龍鼻仲尼反頨老子日角月𤣥鼻有𩀱柱手把十文足蹈二五此非異於人乎佛之相好奚疑哉問曰孝經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毁傷曾子臨沒曰啓予手啓予足今沙門剃頭何其違聖人之語不合孝子之道也牟子曰孝經言先王有至徳要道太伯斷髮文身自從吳越之俗違於身體髮膚之義然孔子稱之其可謂至徳矣仲尼不以其斷髮毁之也豫讓吞炭漆身聶政皮面自刑伯姫蹈火髙行截容君子為勇而死義不聞譏其毁沒也問曰夫福莫踰於繼嗣不孝莫過於無後沙門棄妻子捐財貨終身不娶何違其福孝之行也牟子曰許由棲巢木夷齊餓首陽聖孔稱其賢曰求仁得仁者也不聞譏其無後無貨也問曰佛道言人死當更復生僕不信此言之審也牟子曰人臨死其家上屋呼之死已復呼誰乎問者曰呼其䰟魄牟子曰神還則生不還則神何之乎曰成鬼神牟子曰是知䰟神固不滅矣但身自朽爛耳身譬五榖之根葉䰟神如五穀之種實根葉生而必死種實豈有終乎問曰為道亦死不為道亦死有以異乎牟子曰所謂無一日之善而問終身之譽者也有道雖死神歸福堂為惡既死神當其殃愚夫闇於成事賢智預於未萌道與不道如金比革禍之與福如白方黒安得無異乎問曰孔子云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此聖人之所紀也今佛家輙說生死之事鬼神之語殆非聖哲之語也牟子曰若子之言所謂見外而未識内者也孔子以子路不問本末乃抑之耳孝經曰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又曰生事愛敬死事哀戚豈不教人事鬼神知生死哉周公為武王請命曰旦多才多藝能事鬼神夫何為也佛經所說生死之趣非此𩔖乎
  二十三祖鶴勒那大士月氏國人也姓婆羅門父千勝母金光年二十二出家三十嵗遇摩拏羅得法行化至中印度為王說法王欣然歸敬初大士上足曰龍子早世龍子之兄曰師子依大士得度一日指東北問衆曰是何氣象衆不諳師子曰我見氣如白虹復有黒氣五道横亘其中大士曰吾滅後五十年北天竺國當有難起嬰在汝身吾將滅矣今將法眼付囑於汝善自䕶持汝往他國難累汝躬慎早付授無令斷絶聴吾偈曰認得心地時不說不思議了了無可得得時不說知付法已大士即騰身太虚作十八變復其座寂然遷化四衆闍維將分其舍利務各塔之大士顯靈降跡而說偈曰一法一切法一法一切攝吾身非有無何分一切塔衆即合一浮圖而供養當此後漢獻帝之世也
  三國
  魏 文帝 黄初明帝 太和  青龍  景初
  邵陵厲公 正始  嘉平髙貴鄉公 正元  甘露
  元帝 景元  咸熈
  曹姓以土徳都鄴古相州        後遷洛陽初武王操字孟徳山東沛國譙人父嵩官至太尉祖騰漢靈帝中常侍嵩乃騰之養子操於漢末為東郡太守董卓亂闗中操迎漢帝都許州後進操爵為魏王子丕為太子漢帝建安二十四年己亥明年庚子正月魏王操自鄴至洛
  陽薨時太子丕在鄴即魏王位改元延康十一月受漢禪即皇帝位改元黄初大赦國號魏追尊父王操武皇帝廟號太祖改相國為司徒御史大夫為司空魏五主合四十五年
  蜀 先主 章武後主 建興  延熈  景耀  炎興劉姓備名字𤣥徳漢中山靖王勝之後都成都魏文帝黄初二年備即皇帝位于成都西武擔之南建元章武在位三年夀六十三後主在位四十年二主合四十二年
  吳 權 黄武  黄龍  嘉禾  赤烏太元  神鳯
  亮 建興  五鳳  太平休 永安

  皓 元興  甘露  寳鼎  建衡鳳凰  天冊  天璽  天紀
  權姓孫字仲謀堅之子䇿之弟也魏文帝黄初二年魏拜權為吳王加九錫權自公安徙都鄂更鄂
  曰武昌     壬寅年建元黄武己酉年四月權即皇帝位大赦改元黄龍九月遷都建業
  立子和為太子魯王覇謀去太子求己代之權怒廢和為庶人賜覇死立少子亮為太

  子乙酉年冬皓遷都武昌丁亥年十二月還都建業庚子晉武帝太康元年二月晉伐吳皓出降至闕夏四月晉帝詔賜皓爵歸命侯吳四主合五十九年
  魏文帝丕武帝太子庚子年正月即魏王位建元延康十一月受漢禪即皇帝位改元黄初
  庚子黄初元年  蜀     吳
  辛丑 黄初二年  章武元年備即皇 魏拜權為吳帝位   王加九錫壬寅 黄初三年  章武二年  黄武元年癸卯 黄初四年  建興元年四月先主殂子禪立 黄武二年蜀章武二年四月先主備殂於永安丞相諸葛亮奉䘮還成都諡曰昭烈五月太子禪即皇帝位改元建興
  黄武二年西域月氏國優婆塞支謙字恭明博覧經籍逰洛邑黑瘦眼多白晴黄時語曰支郎眼中黄形雖小是智囊避地歸吳吳主恱之拜為博士譯佛經一百二十九部凡一百五十二卷謙受業於支亮亮字紀明亮受業於支䜟世謂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甲辰 黄初五年  建興二年  黄武三年乙巳 黄初六年  建興三年  黄武四年魏陳思王曹植字子建武帝中子十嵗誦詩書十餘萬言善屬文每讀佛經留連嗟玩以為至道之宗極轉讀七聲升降曲折之響世皆諷而則之逰魚山聞有聲特異清颺哀婉因傚其聲為梵讚今法事有魚山梵即其餘奏也
  丙午 黄初七年  建興四年  黄武五年魏平原王叡甄夫人生文帝子也郭后無子帝使后養之甄夫人被誅未建為嗣黄初七年帝與平原王叡獵見子母鹿帝親射殺其母命叡射其子叡泣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帝即放弓矢為之惻然夏五月帝疾篤乃立叡為太子丙辰召曹真陳群司馬懿並受遺詔輔政丁巳帝殂夀四十六嵗
  魏明帝叡文帝太子黄初七年五月即帝位
  丁未 太和元年  建興五年  黄武六年戊申 太和二年  建興六年  黄武七年己酉 太和三年  建興七年  黄龍元年四月權即皇帝位庚戌 太和四年  建興八年  黄龍二年辛亥 太和五年  建興九年  黄龍三年壬子 太和六年  建興十年  嘉禾元年癸丑 青龍元年  建興十一年  嘉禾二年甲寅 青龍二年  建興十二年二月諸葛亮卒 嘉禾三年乙卯 青龍三年  建興十三年  嘉禾四年丙辰 青龍四年  建興十四年  嘉禾五年青龍四年詔公卿舉才徳兼備者各一人司馬懿以兖州刺史王昶應選昶為人謹厚名其兄之子曰黙曰沈子曰渾曰深為書戒之曰吾以四者為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夫物速成則疾亡晚就則善終朝華之草夕而零落松栢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君子戒於闕黨也夫能屈以為伸讓以為得弱以為强鮮不遂矣夫毁譽者愛惡之原而禍福之機也孔子曰吾之於人誰毁誰譽以聖人之徳猶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輕毁譽哉人或毁已當退而求之於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則彼言當矣若己無可毁之行則彼言妄矣當則無怨于彼妄則無害于己又何反報焉諺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丁巳 景初元年  建興十五年  嘉禾六年景初元年正月山茌   縣言黄龍見髙堂隆以為魏得土徳故其瑞黄龍見宜改正朔易服色以神明其政變民耳目帝從其議三月下詔改元以是月為孟夏四月服色尚黄犧牲用白從地正也更命太和厯曰景初厯三年復寅為正
  戊午 景初二年  延熈元年  赤烏元年己未 景初三年  延熈二年  赤烏二年景初三年正月帝手詔召司馬懿於汲帝執其手曰吾以後事屬君君與曹爽輔少子指齊王芳謂懿曰此是也是日立齊王為皇太子帝尋殂夀三十六正月太子即位年八嵗加曹爽司馬懿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并州刺史畢𮜿及鄧颺季勝何晏丁謐皆有才名曹爽輔政驟加引擢晏等使爽發詔轉司馬懿為太傅外以名號尊之内欲令尚書奏事先來由巳一月以司馬懿為太傅以爽弟羲為中領軍其餘諸弟皆以列侯侍從貴寵莫比七月帝始親臨朝十二月詔復以建寅之月為正月
  魏邵陵厲公芳明帝養子立為太子即位年八嵗大將軍曹爽専政勢傾四方正始八年大將軍爽用何晏鄧颺丁謐之謀遷太后於永寧宫太傅懿不能禁與爽有隙稱疾不與政事嘉平元年春正月帝謁髙平陵大將軍爽與弟中領軍羲武衛將軍訓等皆從太傅懿以皇太后令閉諸城門勒兵據武庫授兵出屯洛水浮橋召司徒髙柔行大將軍事據爽營太僕王觀行中領軍事據羲營因奏爽罪惡於帝爽奉帝還宫爽兄弟歸家懿發洛陽吏卒圍守之有司奏爽與何晏鄧颺丁謐畢𮜿季勝等隂謀反逆収爽等劾以大逆不道夷三族嘉平三年八月太傅司馬懿卒詔以其子師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
  庚申 正始元年  延熈三年  赤烏三年辛酉 正始二年  延熈四年  赤烏四年赤烏四年康居國三蔵康僧會至吳營立茅茨設像行道國人初見沙門驚異之有司以聞孫權曰是漢明帝所夢佛道之遺風𫆀詔至問狀㑹進曰如來大師化己千年然靈骨舍利神應無方昔阿育王奉之為八萬四千塔此其遺化也權以為誇己曰舍利可得當為塔之茍其無驗國有常刑會請期七日無驗乃展二七日無驗權曰趣烹之會黙念佛名真慈夫豈違我哉更請展期又七日五鼓矣聞鏘然有聲起視缾中光明錯發黎明進之權與公卿聚觀嘆曰希世之瑞也會又言舍利威神一切世間無能壊者權使力士搥之砧碎而光明自若權乃為建塔於建業之佛陀里又為寺奉會居焉額曰建初江南寺塔此為始也僧㑹康居國大丞相之長子也 明吳王權問太傅闞澤曰漢明何年佛教入中國何緣不及東方澤曰永平年佛法初至計今赤烏四年則一百七十年矣永平十四年五嶽道士禇善信等乞與西僧角法於是善信負妄慚而死其徒以屍歸𦵏南嶽凡中國人例不許出家無人流布加之惟亂嵗深方至本國權曰孔子制述典訓教化來世老莊修身自玩放浪山林歸心澹泊何事佛為澤曰孔老二教法天制用不敢違天佛教諸天奉行不敢違佛
  以此言之優劣可見也    闞澤字徳潤㑹稽山隂人好學居貧為人傭書自給所寫既畢則能誦記由是博覽羣籍虞翻見而稱之曰闞生矯傑仲舒子雲流也澤官至太子太傅
壬戌 正始三年  延熈五年  赤烏五年癸亥 正始四年  延熈六年  赤烏六年甲子 正始五年  延熈七年  赤烏七年乙丑 正始六年  延熈八年  赤烏八年丙寅 正始七年  延熈九年  赤烏九年丁卯 正始八年  延熈十年  赤烏十年戊辰 正始九年  延熈十一年  赤烏土年己巳 嘉平元年  延熈十二年  赤烏十二年庚午 嘉平二年  延熈十三年  赤烏十三年戒律嘉平二年天竺沙門曇柯迦羅此云法時至洛陽譯僧祇戒本時比丘特剪髮而已未有律儀迦羅始出戒本而以戒心為日用時西域梵僧曇無徳賫四分律至洛陽迦羅請曇無徳等立羯磨法有安息國沙門曇諦至亦善律學遂同譯出戒經一卷由是疏決其源法道遂興焉中國戒法自此而始
  辛未 嘉平三年司馬懿卒 延熈十四年  太元元年壬申 嘉平四年  延熈十五年  建興元年四月權殂子亮立癸酉 嘉平五年  延熈十六年  建興二年二十四祖師子尊者中天竺國人也姓婆羅門少依婆羅僧出家習定晚師鶴勒那大士得法既受懸記遂乃往於他國行化至罽賓國其國先有沙門曰婆棃迦専習小乘禪觀棃迦之後其徒承其法者遂分為五家其學有曰禪定有曰知見有曰執相有曰捨相有曰持不語然競以其能相勝尊者皆往正之首謂持不語者曰佛教勤演般若孰為不語而反佛說𫆀次謂捨相者曰佛教威儀具足梵行清白豈捨相𫆀次謂執相者曰佛土清淨自在無著何執相𫆀次謂知見者曰諸佛知見無所得故此法微妙覺聞不及無為無相何知見𫆀然四者之衆皆服其教其五禪觀之衆其首者名逹磨達號有知識衆皆尊之以前四衆之屈憤然不甘遂造尊者欲相問難尊者謂曰仁者習定何乃來此若此來也何嘗習定荅曰我來此處心亦不亂定隨人習豈在處所祖曰仁者之來其習亦至既無處所豈在人習荅曰定習人故非人習定我雖去來其定常習祖曰人非習定定習人故當自去來其定誰習荅曰如淨明珠内外無翳定若通逹乃當如此祖曰定若通達必似明珠今見仁者非珠所𩔖荅曰其珠明徹内外悉定我心不亂猶若是珠祖曰其珠無内外仁者何能定穢物非動揺此定不是淨逹磨逹義屈遂禮之曰我於學道盖虚勞耳非聞斯言㡬不知至尊者當容我師之祖乃謂之曰諸佛禪定無有所得諸佛覺道無有所證無得無證是真解脫酬因荅果世之業報而此法之中悉不如是汝若習定乃當然也達磨達忻然奉教祖既攝五衆名
  聞遐邇其國一長者子曰斯多年僅二十常握左手其父求祖醫之其父先有夢感    祖謂斯多曰可還我珠童子遽開手奉珠長者欣然捨之出家祖即與授具以前緣故名婆舍斯多祖曰此國加難於我然我哀老豈更苟免而我所傳如來大法眼蔵今以付汝汝宜奉之自務傳化或遇疑者即將我僧伽棃衣為之信騐聴吾偈曰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是知見知見即于今婆舍斯多奉命即日去之居無何其國果有兄弟二人兄曰魔目多弟曰都洛遮相與隠山學外道法一旦都洛遮謂其兄曰我將竊入王宫作法殺王以奪其國遂易其徒皆為僧形其法無効為國擒之兵者以沙門奏王大怒曰我素重佛何以為此大逆遂敕誅沙門其王彌羅崛自仗劍詣尊者曰師得無相法𫆀曰得王曰生死有懼乎祖曰己離生死何有懼也王曰不懼可施我頭祖曰身非我有豈况於頭王即斬之尊者首墮白乳湧髙大許王之右臂即截然自絶尋病七日而死王方疾時太子光首大募方士為父悔謝有僊者自象白山來謂光首曰此夙對不必憂也太子憂解塔師子尊者遺骸於被害處當此魏邵陵厲公齊王芳之世也

  帝在位十四年與左右謀誅大將軍司馬師不克甲戌年九月大將軍師乃謀廢帝召羣臣㑹議奏太后収帝璽綬歸藩於齊使郭芝入白太后授帝齊王印綬為築宫於河内迎立東海王之子髦至晉受魏禪封齊王曰邵陵公晉泰始十年薨諡曰厲夀四十三嵗
  魏髙貴鄉公髦東海王霖之子文帝孫也甲戌年九月司馬師迎帝立之正元二年正月司馬師卒於許昌二月詔其弟昭為大將軍錄尚書事甘露元年四月賜大將軍昭衮冕之服赤舄副焉三年五月詔以司馬昭為相國封晉公加九錫昭讓乃止甘露四年春正月黄龍二見寧陵井中帝曰龍者君徳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屈於井中非嘉祥也作潛龍詩以自諷司馬昭見而惡之在位七年
  甲戌 正元元年九月改 延熈十七年  五鳳元年乙亥 正元二年正月司馬師卒延熈十八年  五鳳二年丙子 甘露元年  延熈十九年  太平元年丁丑 甘露二年  延熈二十年  太平二年
  許州     朱士衡棄俗出家為漢地沙門之始於洛陽講道行經為此土講經之始經有疑士衡直往西域求梵筴證之
  戊寅 𠂀露三年  景耀元年  永安元年亮廢權第六子休立吳主亮權之少子也年九嵗即位在位六年為人聦偉孫綝憚之不朝亮乃與全尚謀誅綝事泄九月綝夜以兵圍宫廢亮為會稽王迎立琅琊王休綝復有怨言休銜之宻與張布丁奉謀因臘㑹誅綝夷綝三族休景帝也在位六年
  己卯 𠂀露四年  景耀二年  永安二年庚辰年正月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五月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𮪍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王經曰昔魯昭公不忍季氏敗走失國為天下笑今權在其門為日久矣陛下一旦如此無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禍殆不測宜見重詳帝乃出懐中黄素投地曰行之决矣遂㧞劍升輦率殿中宿衛蒼頭官僮鼓譟而出中䕶軍賈充自外入逆與帝戰於南闕下太子舍人成濟問充曰事急矣當云何充曰司馬公畜養汝等正為今日濟即抽戈刺帝殞於車下夀二十嵗昭入殿中召羣臣㑹議尚書左僕射陳泰不至昭使其舅尚書荀顗召之泰入見悲慟昭亦對之泣曰𤣥伯卿何以處我泰曰獨有斬賈充少可以謝天下耳昭久之曰卿更思其次泰曰泰言惟有進於此不知其次昭乃不復更言太后下令罪狀髙貴鄉公廢為庶人収王經及其家屬付廷尉經謝其母母怡然𥬇而應曰人誰不死正恐不得其所以此并命何恨之有太傅司馬孚等請以王禮𦵏髙貴鄉公太后許之使中䕶軍司馬炎迎燕王宇之子常道鄉公璜於鄴為明帝嗣六月太后詔常道鄉公更名奐即皇帝位時年十五
  魏元帝奐武帝孫在位五年禪於晉封帝為陳留王宫于鄴至惠帝太安元年薨夀五十八謚曰魏元皇帝
  庚辰 景元元年六月改 景耀三年  永安三年辛巳 景元二年  景耀四年  永安四年壬午 景元三年  景耀五年  永安五年譙郡嵇康文辭壯麗好言莊老而尚竒任俠與陳留阮籍籍兄子咸河内山濤河南向秀琅琊王戎沛人劉伶特相友善號竹林七賢
  癸未 景元四年魏分益州為梁州炎興元年後主降魏封扶風王永安六年
  甲申 咸熈元年         元興元年五月休殂皓立永安七年五月休死諡曰景皇帝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說朱太后不立休子𩅦 乃立皓皓權太子和之子改元元興
  西域沙門至魏譯佛經凡六人曰曇柯迦羅曇無徳康僧鎧支彊梁接白延支彊梁樓出經律論十二部
  咸熈元年三月進晉公昭爵文王五月追命舞陽文宣侯司馬懿為晉宣王忠武侯司馬師為景王乙酉年五月加文王世子曰太子八月文王司馬昭卒太子嗣為相國晉王十二月帝禪位于晉王
  右魏五主合四十五年天下歸晉
  晉 姓司馬氏河内人世執魏政受魏禪王金徳都上洛曰西晉移都建康曰東晉
  西晉武帝 恵帝懐帝 愍帝
  武皇帝諱炎字安世文帝昭之子也受魏禪即皇帝位封魏帝為陳留王追尊晉宣王懿為髙祖宣皇帝  景王師為世宗景皇帝  宣帝長子也夀四十八嵗文王昭為太祖文皇帝  景帝母弟也夀五十五嵗武帝在位二十五年夀五十五嵗
  泰始十 咸寜五太康十
  乙酉泰始元年帝崇重佛事吳廣造伽藍甘露元年吳主皓始即位徧毁神祠波及梵宇臣僚諌曰先帝感瑞剏寺不可毁也皓乃遣張昱往告康僧會㑹挫其辭理辨鋒出昱不能屈歸以會才髙聞皓召至問曰佛言善惡報應可得聞乎會曰明主以孝慈治天下則赤鴉翔而老人 見以仁徳育萬物則醴泉洌而嘉禾茁善既有應惡亦如之故為惡於隠鬼得而誅之為惡於顯人得而誅之易稱積善餘慶詩美求福不回雖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訓皓曰然則周孔既明安用佛教會曰周孔不欲深言故畧示其跡佛教不止淺言故詳示其要皆為善也聖人惟恐善之不多陛下以為嫌何也皓無以酧之遂罷皓有疾請會說法悔罪㑹為開示𤣥要及授五戒少頃疾愈由是奉會為師崇飾寺塔
  丙戌 泰始二年     寳鼎元年
  燉煌菩薩月氐國沙門竺曇摩羅察晉言法䕶至洛陽䕶學究三十六國道術兼通其事及自天竺大賫梵本婆羅門經達于玉門因居燉煌世號燉煌菩薩初譯法華經曰正法華者是也後逰洛邑及之江左晉懷帝永嘉中隨處譯經未嘗暫停時優婆塞聶承逺執筆助翻垂四百卷及承逺卒其子道真詢禀咨承法護筆授道真亦自譯經六十餘卷時晉沙門釋法炬法立支敏度及優婆塞衛仕度等譯出衆經炬與立等每相叅合廣畧同異編次部𩔖凡一百四十餘卷復有沙門畺良樓至安法欽竺叔蘭白法祖支法度等各出衆經所以西晉已來宣譯增盛教相廣流此土者法䕶有殊功䕶所譯經凡一百七十五部至晉愍帝建興元年絶筆不譯䕶嘗於燉煌建立伽藍精進行道 秦築長城西不過臨洮則未有此地漢為燉煌郡陽闗玉門闗洼
  水在焉漢武帝嘗得竒馬於水邊是也
  丁亥 泰始三年    寳鼎二年
  戊子 泰始四年    寳鼎三年
  己丑 泰始五年    建衡元年
  庚寅 泰始六年     建衡二年
  辛卯 泰始七年     建衡三年
  壬辰 泰始八年     鳳凰元年
  癸巳 泰始九年     鳳凰二年
  甲午 泰始十年    鳳凰三年
  乙未 咸寧元年    天冊元年
  丙申 咸寧二年    天璽元年
  丁酉 咸寧三年    天紀元年
  戊戌 咸寧四年     天紀二年
  己亥 咸寧五年    天紀三年
  庚子 太康元年四月滅吳   天紀四年四月祚終夏四月孫皓歸晉賜爵歸命侯吳四主合五十九年譯經道俗四人出經一百八十九部凡四百一十七卷
  法師康僧會是嵗九月入滅會譯經十四部凡三十卷
  辛丑太康二年壬寅太康三年
  世尊舍利是年出現明州    暨阿育王山廣利禪寺
  癸卯太康 甲辰太康 乙巳太康丙午太康 丁未太康 戊申太康
  朱士衡者魏髙貴鄉公甘露二年講道行經有疑難直往西域求梵本證之至是丁未年得梵本於于闐國將發歸程于闐小乘衆白其國王曰漢人欲以婆羅門書惑亂正典王若不禁將盲聾漢地士衡憤慨曰此佛經也乃求燒經為證王積薪縱火火燼經存光明錯發王衆駭服王乃津遣送逹洛陽士衡復至許昌又二年于闐國尊者無叉羅所譯放光般若經三十卷是也
  己酉太康十年
  惠帝諱𠂻字正度武帝第二子泰始二年立為皇太子為人戇騃母楊皇后保䕶之武帝亦以皇孫遹聦慧故不忍廢武帝崩太子即位尊楊皇后曰皇太后立妃賈氏為皇后八月立廣陵王遹為皇太子至丙寅光熈元年冬十一月帝食餅中毒崩在位十七年夀四十八嵗帝於洛下造興聖寺常供千僧
  永熈  元康  永康  永寧太安  永興  光熈
  庚戌永熈元年四月武帝崩帝即位改元
  辛亥元康元年正月改永平又改元康
  皇后賈氏險悍多權畧不肯以婦道事太后欲干預政事為太傅楊駿所抑二月后宻與殿中郎孟觀李肇謀誅駿夷三族死者數千人后矯詔送太后永寧宫   徴宣帝子汝南王亮為太宰與太保衛瓘皆録尚書事執政亮瓘惡衛軍將軍楚王瑋  剛愎好殺去其軍權遣之國瑋忿怨六月后使帝手詔賜瑋免亮及瓘官瑋遂勒本軍矯詔執亮瓘殺之太子少傅張華使董猛說賈后宜以瑋専殺之罪誅之后亦欲殺瑋華白帝遣殿中將軍王宫齎騶虞幡麾衆曰楚王矯詔勿聴也衆釋仗走執瑋下廷尉斬之於是賈后専朝矣
  丙辰元康六年西竺沙門耆域初來交廣既達襄陽此年至洛陽見比丘衣服華麗乃曰大違戒律非佛意也太守滕永文兩腿攣屈經年不能起行求域治之域以淨衣楊枝拂之者三滕即能行域知世之將亂乃辭歸天竺有僧乞言為誡域令㑹衆衆集域陞座曰守口攝身意慎勿犯衆惡修行一切善如是得度世言訖便黙衆遮道請中食者數百人域許之明日域分應其家各喜其來及發洛南徐行而追者莫及域以杖畫地曰于此訣矣是日有出長安者見域在大寺有賈胡濕登者其夕㑹域宿於流沙
  己未元康九年賈后計謀廢太子遹以帝弟成都王穎鎮鄴以宣帝弟之孫河間王顒鎮闗中
  庚申永康元年正月賈后殺太子遹於許昌四月趙王倫   以孫秀計討賈后廢為庶人斬賈謐倫隂與孫秀謀簒位先除朝望且報宿怨執張華裴頠解結等斬之倫矯詔賜賈后死諡故太子遹曰愍懐秋八月孫秀以宿恨害石崇詔加相國倫九錫
  辛酉永寧元年正月相國倫使散𮪍常侍義陽王威逼奪帝璽綬使禪位于倫倫備法駕入宫即皇帝位改元建始帝出居金墉城惠帝弟齊王冏成都王頴河間王顒常山王乂等四月起兵討倫斬孫秀等於中書省迎帝於金墉城復位賜倫死并収其子荂  誅之六月詔齊王冏為大司馬加九錫常山王改封長沙
  壬戌太安元年齊武閔王冏既得志頗驕奢擅權中外失望主簿顧榮東曹掾張翰皆慮禍及翰因秋風起思菰萊蓴羮鱸魚膾歎曰人生貴適志耳富貴何為即引去榮故酣飲不省府事河間王顒上表陳冏罪狀且言勒兵十萬欲與成都王穎新野王歆范陽王虓會洛陽請長沙王乂廢冏還第以頴代冏輔政顒遂舉兵帥張方等趨洛陽遣使邀穎十二月顒表至冏大懼張方帥兵二萬軍新安檄長沙王乂使討冏乂將左右百餘人入宫閉諸門奉天子攻大司馬府連戰三日冏衆大敗大司馬長史趙淵執冏以降冏至殿前帝惻然欲活之乂叱牽出斬於閶闔門外同黨皆夷三族長沙王乂雖在朝廷亊無巨細皆就鄴諮大將軍穎頴以孫惠為叅軍陸雲為右司馬癸亥太安二年   成李特  前凉張慕容廆代拓䟦祿官建初元年軌  始出仕大將軍穎恃功驕奢百度弛廢甚於齊王冏時嫌長沙王人在内不得逞其欲八月頴與河間王顒共表乂専擅朝廷起兵誅之顒以張方為都督將兵自函谷東趨洛陽以平原内史陸機為前將軍督石超等軍南向洛陽屯于河橋詔以又為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以禦之十月太尉乂奉帝與陸機戰於建春門機軍大敗赴七里澗死者如積水為之不流石超遁去頴収機殺之并其弟雲張方兵逼京師
  甲子永興元年漢劉淵據平陽成李雄即成都王位前凉慕容廆代元熈元年 建興元年長沙厲王乂屢與大將軍頴戰正月東海王越慮事不濟潛與殿中諸將夜収乂送别省啓帝下詔免乂官置金墉城越欲殺乂以絶衆心乃遣人宻告張方方取乂至營殺之大將軍頴入京師復還鎮於鄴詔頴為丞相加東海王越守尚書令穎表盧志為中書監叅署丞相府事河間王顒還鎮長安二月丞相頴表廢皇后羊氏幽于金墉城廢皇太子覃為清河王詔以頴為皇太弟乘輿服御皆遷于鄴頴僭侈日甚嬖倖用事大失衆望司空東海王越與乂故將右衛將軍陳眕等謀討之河間王顒遣張方鎮洛陽穎拒之由是顒穎有隙七月戊戌復皇后羊氏及太子覃己亥越等奉帝討穎穎遣石超帥衆五萬拒戰乘輿敗績於蕩隂百官侍御皆散侍中嵇紹朝服下馬登輦以身衛帝頴兵斫紹血濺帝衣帝墮草中亡六璽帝如鄴幸頴營司空越奔下邳八月復廢太子覃及羊后司空越弟東瀛公騰王浚合兵擊頴將王斌大破之鄴中大震百僚奔走士卒分散盧志勸頴奉帝還洛陽顒將張方擁兵専制朝政太弟頴不得復預事張方在洛既久兵士剽掠衆情喧喧十一月張方刼帝遷都長安軍人分爭府蔵魏晉以來蓄積掃地無遺帝入長安復皇后羊氏詔太弟穎以成都王還第更立豫章王熾為皇太弟帝兄弟二十五人時存者唯頴熾及吳王晏晏材質庸下熾沖素好學故太宰顒立之
  乙丑永興二年元熈二年建興二年前凉慕容廆代東海中尉劉洽以張方刼遷車駕勸司空越起兵討之七月越傳檄山東征鎮云欲糾率義旅奉迎天子還復舊都於是范陽王虓  及王浚等共推越為盟主浚遣其將祁𢎞帥突𮪍鮮卑烏桓為越先驅太宰顒大懼斬張方首送越
  丙寅光熈元年元熈三年大成李雄即皇帝位前凉慕容廆代晏平元年夏五月祁𢎞等西入闗太宰顒單馬逃入太白山𢎞等入長安奉帝東還洛陽以司空越為太傅録尚書事范陽王虓鎮鄴南陽王模鎮許昌王浚幽州刺史頴為劉輿所殺顒為南陽王模所殺 十一月帝崩
  懐帝諱熾字豐度武帝第二十五子永興元年立為皇太弟光熈元年十一月恵帝崩皇太弟即帝位永嘉五年為漢兵所執遷帝及六璽於平陽漢主聦封帝為特進左光祿大夫平阿公壬申年又封曰會稽郡公癸酉年二月帝遇害夀三十嵗
  永嘉
  丁卯永嘉元年元熈四年 晏平二年前凉 慕容廆代戊辰 永嘉二年 永鳳元年 晏平三年己巳 永嘉三年 河瑞元年 晏平四年庚午 永嘉四年 光興元年 晏平五年 代徛廬居代稱公辛未 永嘉五年 嘉平元年 玉衡元年壬申 永嘉六年 嘉平二年 玉衡二年
  愍帝諱鄴字彦旗吳王晏之子武帝之孫也洛陽不守懐帝蒙塵荀組等奉帝為太子建行䑓于長安立社稷癸酉年二月懐帝遇害四月㓙問至長安群臣奉帝即位改元建興四年九月漢大司馬劉曜逼長安十一月帝謂羣臣曰今厄如此當忍耻出降以活士民羣臣號泣攀車執帝手劉曜使宗敞奉帝還宫丁酉遷帝及公卿以下於其營辛丑送至平陽漢主聦以帝為光祿大夫封懐安侯丁丑年十二月 帝長安造通靈遇害夀十八嵗 白馬二寺
  建興
  癸酉建興元年 嘉平三年 玉衡三年前凉慕容廆代公三月有二佛石像浮海入吳松江扈瀆士民共瞻其浮逰巫師士庻爭往迎之風濤汹湧吳縣朱膺
  者素奉佛往迎像接之登舟其輕如羽佛之背題名一曰維衛一曰迦葉奉安通𤣥寺    梁簡文皇帝製記作讚

  甲戌 建興二年 嘉平四年 玉衡四年前凉 慕容廆代公乙亥 建興三年建元元年 玉衡五年丙子 建興四年麟嘉元年 玉衡六年前凉張寔襲位西晉華戎譯經道俗十二人出經律六百卷建寺一百八十所度僧尼三千七百人右西晉四帝合五十二年移都建康 初曰建業避愍帝諱改曰建康
  雜處中夏接于晉魏之國十六俱開横厯列於繫統甲子之下方冉魏不在十六國之數
  漢劉淵趙劉曜見東晉成帝咸和三年前凉張𮜿見東晉武帝太元元年
  成李特後改曰漢見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後趙石勒見東晉穆帝永和五年
  前燕慕容廆見東晉廢帝太和五年前秦苻氏見東晉武帝太元十九年
  後秦姚氏見東晉安帝義熈十三年後凉吕光見東晉安帝隆安五年
  西秦乞伏國仁見宋文帝元嘉五年後燕慕容垂見東晉安帝義熈三年
  南凉秃髮烏孤見東晉安帝義熈十年西凉李暠見宋武帝永初三年
  北凉沮渠䝉遜見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北燕馮氏見宋文帝元嘉十三年
  大夏赫連勃勃見東晉安帝義熈二年南燕慕容徳見東晉安帝義熈五年
  元魏東西分理之後東魏禪于齊後齊尋為周滅西魏禪于周後周復禪于隋









  釋氏稽古畧卷一
<子部,釋家類,釋氏稽古略>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