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重修海會寺圖說
← | 重修臺郡天后宮圖說 | 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 蔣元樞 臺灣清治時期 1778-1781 |
重修瀨北場上帝廟圖說 |
查海會寺在郡城之北門外五里許,係「偽鄭」北園舊址。鄭氏既滅,臺館荒蕪。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0),臺廈道王諱效宗偕總鎮王公(化行)改為佛寺,名曰「海會」;並置寺產,以為常住之業。寺以年久缺修,田為僧人盜賣;椽頹桷朽,滿目荒涼。
上年欽奉恩詔修葺廟宇,念茲海外絕無勝地可供遊涉,此寺載在「郡志」,有關名勝,若任其摧殘、不行及時葺治,勢必日就圮壞;後來即欲修理,無從措手。於是鳩工飭材,大加修整。其前正屋三楹為山門,門內供奉彌勒佛像;兩旁塑護法尊者二像,高二丈許。其後金剛四尊,高亦如之。又內為甬道,左右建鐘、鼓樓各一座。樓之旁,各建廂房三楹。中為大殿,供奉如來、文殊、普賢佛像,獅、象、蓮座,皆高丈餘。殿內左右塑羅漢像,皆以金飾。殿後,供奉韋陀。中為川堂;再進,正屋三楹,內奉大士,繚以高垣。舊時寺基止此,其餘左右所建屋宇皆係新構。其右邊正屋一進,為官廳。前留隙地,隔以短垣;旁闢小門,繞以長廊。由官廳而前,穴垣為門;門外左側,有屋數楹。大士殿後隙地數十弓、又園二十餘畝,種植雜糧、蔬菜,可供寺僧齋糧。周遭,圍以刺竹。折而之東,□箭亭。亭之左,有屋五楹,迴曲如廊,深二丈;可置几筵,以為遊時讌集之所。凡此,皆新建之屋也。迄工之後,士女時有遊涉者;睹莊嚴之慧相,可覺迷罔之愚民,化其猛鷙、拯其苦惱:則此寺之修,其初為恭承聖詔以存名勝,而於世道人心亦未始無關也。
寺僧所賣舊產,為時已久,半難清查。今為贖其可稽者,並為另置田畝,勒之貞珉。每歲可得租銀六百餘圓,住持之僧,無慮饑寒。後來經理果能不廢,可期垂諸永久。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