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卷十一

目錄 針灸大成
◀上一卷 卷十一 下一卷▶

治症總要 编辑

一論中風,但未中風時,一兩月前,或三四箇月前,不時足脛上發痠重麻,良久方解, 此將中風之候也。便宜急灸三里,絕骨四處各三壯,後用生。 薄荷桃柳葉四味煎湯淋洗,灸令祛逐風氣,自瘡口出,如春交夏時,夏交秋時, 俱官灸,常令二足有灸瘡為妙,但人不信此法,飲食不節,酒色過度,卒忽中風, 可於七處一齊俱灸各三壯,偏左灸右,偏右灸左,百會耳前穴也。 第一陽症,中風不語,手足癰瘓者。合谷 肩 手三里 百會 肩井 風市 環跳 足三里 委中 陽陵泉(先針無病手足後針有病手足) 第二陰症中風,半身不遂,拘急,手足拘攣,此是陰症也。亦依治之,但先補後瀉, 第三中暑不省人事。人中 合谷 內庭 百會 中極 氣海 問曰:中暑當六七月間有此症,或八九月十月亦有此症,從何而得?答曰:此症非一, 醫者不省,當以六七月有之,如何八九十月亦有之,皆因先感暑氣,流入脾胃之中, 串入經絡灌溉相併,或因怒氣觸動,或因過飲恣慾傷體,或外感風,至八九月方發, 乃難治也。六七月受病淺,風疾未盛,氣血未竭,體氣未衰,此為易治,復刺後穴。 中衝 行間 曲池 少澤 第四中風,不省人事,人中 中衝 合谷 問曰?此病如何而來,已上穴法,針之不效,奈何?答曰:針力不到,補瀉不明, 氣血錯亂,或去針速,故不效也。前穴未效,復刺後穴。啞門 大敦 第五中風,口噤不開。頰車 人中 百會 承漿 合谷{俱宜瀉} 問曰:此症前穴不效何也?答曰:此皆風痰灌注,氣血錯亂,陰陽不升降,致有此病, 復刺後穴。廉泉 人中 第六半身不遂中風。絕骨 崑崙 合谷 肩顒 曲池 手三里 足三里 問曰:此症針後再發,何也?答曰:針不知分寸,補瀉不明,不分虛實,其症再發, 再針前穴,復刺後穴。肩井 上廉 委中 第七口眼喎斜中風。地倉 頰車 人中 合谷 問曰:此症用前穴針效,一月或半月復發,何也?答曰:必是不禁房勞,不節飲食, 復刺後穴,無不效也。聽會 承漿 翳風 第八中風,左癱右瘓。二里 陽谿 合谷 中渚 陽輔 崑崙 行間 問曰:數穴針之不效何也?答曰:風痰灌注經絡,血氣相搏,再受風寒濕氣入內, 凝滯不散。故刺不效,復刺後穴。(先針無病手足後針有病手足)風市 丘墟 陽陵泉 第九正頭大痛及腦頂痛。百會 合谷 上星 問曰:此症針後,一日二日再發,甚於前,何也?答曰:諸陽聚會頭上, 合用先補後瀉,宜補多瀉少,其病再發愈重,如前法,宜瀉之,無不效也。復針後穴, 真頭痛,旦發夕死,夕發旦死,醫者當用心救治,如不然,則難治。神庭 太陽 第十偏正頭風,風池 合谷 絲竹空 問曰:已上穴法,刺如不效何也?答曰:亦有痰飲停滯胸膈,賊風串入腦戶, 偏正頭風,發來連臂內痛,成手足沉冷,久而不治,變為癱瘓,亦分陰陽針之, 或針力不到,未效,可刺中脘,以疏其下疾,次針三里,瀉去其風,復針前穴。中脘 三里 解谿 第十一頭風目眩。解谿 豐隆 問曰:此症刺效復發,何也?答曰:此乃房事過多,醉飽不避風寒而臥, 賊風串入經絡,冷症再發,復針後穴。風池 上星 三里 第十二頭風頂痛 百會 後頂 合谷 問曰:頭頂痛,針入不效者,再有何穴可治?答曰:頭頂痛,乃陰陽不分, 風邪串入腦戶,刺故不效也。先取其痰,次取其風,自然有效。中脘 三里 風池 合谷 第十三醉頭風。攢竹 印堂 三里 問曰:此症前穴針之不效,何也?答曰:此症有痰飲停於胃脘,口吐清涎,眩暈, 或三日五日,不省人事,不進飲食,名曰醉頭風。先去其氣,化痰調胃,進食, 然後去其風痛也。中脘 亶中 三里 風門 第十四目生翳膜。睛明 合谷 四白 問曰:以上穴法刺之不效,何也?答曰:此症受病既深,未可一時便愈, 須是二三次針之,方可有效,復刺後穴。太陽 光明 大骨空 小骨空 第十五迎風冷淚。攢竹 大骨空 小骨空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答曰:醉酒當風,或暴赤,或痛,不忌房事, 恣意好食燒煎肉物,婦人多因產後不識迴避,當風坐臥,賊風串入目中,或經事交感, 穢氣衝上頭目,亦成此症,復刺後穴。小空骨(治男婦醉後當風) 三陰交(治婦人交感症)淚孔上(米大艾灸七壯效)中指半指尖(米大艾灸三壯效) 第十六目生內障。童子 合谷 臨泣 睛明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此數穴針之不效,何也?答曰:怒氣傷肝,血不就舍, 腎水枯竭,氣血耗散,臨患之時,不能節約,恣意房事,用心過多,故得此症, 亦難治療,復刺後穴。光明 天府 風池 第十七目患外瘴。小骨空 太陽 睛明 合谷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頭風灌注瞳人,血氣湧溢,上盛下虛,故有此病, 刺前不效,復刺後穴,二三次方愈。臨泣 攢竹 三里 內眥尖(灸五壯即眼頭尖上) 第十八風沿眼紅爛。睛明 四白 合谷 臨泣 二間 問曰:針之不效何也?答曰:醉飽行房,血氣凝滯,痒而不散,用手揩摸, 賊風乘時串入,故得此症,刺前不效,復刺後穴。三里 光明 第十九眼赤暴痛。合谷 三里 太陽 睛明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時氣所作,血氣壅滯,當風睡臥,饑飽勞役,故得此症, 復刺後穴。太陽 攢竹 絲竹空 第二十眼紅腫痛 睛明 合谷 四白 臨泣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答曰:皆因腎水受虧,心火上炎,肝不能制, 心肝二血不能歸元,血氣上雍,灌注瞳人,赤脈貫睛,故不散,復刺後穴。太谿 腎俞 行間 營宮 第二十一肉侵睛。風池 睛明 合谷 太陽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答曰:或因傷寒未解,卻有房室之事,上盛下虛,氣血上雍, 或頭風不早治,血貫瞳人,或暴下赤痛,或因氣傷肝,心火上炎,故不散也。 及婦人產後,怒氣所傷,產後未滿,房事觸動心肝二經,飲食不節,饑飽醉勞, 皆有此症,非一時便可治療,漸而為之,無不效也。復針後穴。風池 期門 行間 太陽 第二十二怕日羞明。小骨空 合谷 攢竹 二間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答曰:皆因暴痛未愈,在路迎風,串入眼中,血不就舍, 肝不藏血,風毒貫入。燈光冷淚自出,見日影乾 疼痛,復刺後穴。睛明 行間 光明 第二十三鼻窒不聞香臭。迎香 上星 五處 禾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針數穴皆不效?答曰:皆因傷寒不解,毒氣衝腦,或生鼻痔, 腦中大熱,故得此症,復刺後穴。水溝 風府 百勞 太淵 第二十四鼻流清涕。上星 人中 風府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答曰:皆因傷風不解,食肉飲酒太早,表裏不解,咳嗽痰涎, 及腦寒疼痛,故得此症,復針後穴。百會 風池 風門 百勞 第二十五腦寒瀉臭。上星 曲差 合谷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答曰:皆因鼻不止,用藥吹入腦戶,毒氣攻上腦頂, 故流鼻臭也。復刺後穴。水溝 迎香 第二十六鼻淵鼻痔。上星 風府 問曰:針此穴未效,復刺何穴?答曰:更刺後穴。禾 風池 人中 百會 百勞 風門 第二十七鼻不止。合谷 上星 百勞 風府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出血不止?答曰:血氣上壅,陰陽不能升降,血不宿肝, 肝主藏血,血熱妄行,故血氣不順也。針前不效,復刺後穴。迎香 人中 印堂 京骨 第二十八口內生瘡 海泉 人中 承漿 合谷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答曰:上盛下虛,心火上炎,脾胃俱敗,故成此症,復刺後穴。 金津 玉液 長強 第二十九口眼喎斜。頰車 合谷 地倉 人中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醉後臥睡當風,賊風串入經絡,痰飲流注, 或因怒氣傷肝,房事不節,故得此症,復刺後穴。承漿 百會 地倉 童子 第三十兩頰紅腫生瘡,一名枯曹風,豬腮風。合谷 列缺 地倉 頰車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熱氣上壅,痰滯三焦,腫而不散,兩腮紅腫生瘡, 名曰枯曹風,復刺後穴。承漿 三里 金津 玉液 第三十一舌腫難語。廉泉 金津 玉液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答曰:皆由酒痰滯於舌根,宿熱相搏,不能言語, 故令舌腫難言,復刺後穴。天突 少商 第三十二牙齒腫痛。呂細 頰車 龍玄 合谷 第三十三上爿牙痛。呂細 太淵 人中 第三十四下爿牙痛。合谷 龍玄 承漿 頰車 問曰:牙痛之症,緣何而得?答曰:皆因腎經虛敗,上盛下虛,陰陽不升,故得前症, 復刺後穴。腎俞 三間 二間 第三十五耳內虛鳴。腎俞 三里 合谷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因房事不節,腎經虛敗,氣血耗散,故得此症, 復刺後穴。太谿 聽會 三里 第三十六耳紅腫痛。聽會 合谷 頰車 問曰:此症腫痛,何也?答曰:皆因熱氣上壅,或因繳耳觸傷,熱氣不散, 及傷寒不解。故有此症,不可一例針灸,須辨問端的,針之無不效也。復刺後穴。三里 合谷 翳風 第三十七耳生瘡。出膿水,翳風 合谷 耳門 問曰:耳生瘡,出膿水,嘗聞小兒有此症?答曰:洗浴水歸耳內,故有, 大人或因剔耳觸動耳黃,亦有水誤入耳內,故如此,復刺後穴。聽會 三里 第三十八耳聾氣閉。聽宮 聽會 翳風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傷寒大熱,汗閉氣不舒,故有此症,前針不效, 復刺後穴。三里 合谷 第三十九手臂麻木不仁。肩顒 曲池 合谷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因寒濕相搏,氣血凝滯,故麻木不仁也。復刺後穴。 肩井 列鈌 第四十手臂冷風痠痛。肩井 曲池 手三里 下廉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寒邪之氣,流入經絡,夜臥涼枕竹簞漆凳,冷處睡著, 不知風濕流入經絡,故得此症,復刺後穴。手三里 經渠 上廉 第四十一手臂紅腫疼痛。三里 曲池 通里 中渚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答曰:氣血壅滯,流而不散,閉塞經絡不通,故得此症, 復刺後穴。合谷 尺澤 第四十二手臂紅腫,及疽。中渚 液門 曲池 合谷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答曰:血氣壅滯,皮膚瘙痒,用熱湯泡洗,而傷紅腫, 故得此症,久而不治,變成手背疽,復刺後穴。上都 陽池 第四十三手臂拘攣,兩手筋緊不開。陽池 合谷 尺澤 曲池 中渚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因濕氣處臥,暑月夜行,風濕相搏,或酒醉行房之後, 露天而臥,故得此症,復刺後穴。肩顒 中渚 少商 手三里 第四十四肩背紅腫疼痛。肩顒 風門 中渚 大杼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因腠理不密,風邪串入皮膚,寒邪相搏,血氣凝滯, 復刺後穴。膏肓 肺俞 肩顒 第四十五心胸疼痛。大陵 內關 曲澤 問曰:心胸痛從何而得?答曰:皆因停積,或因食冷,胃脘冷積作楚,心痛有九種, 有虫食痛者,有心痺冷痛者,有陰陽不升降者,有怒氣衝心者,此症非一, 推詳其症治之。中脘 上脘 三里 第四十六肋疼痛。支溝 章門 外關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之?答曰:皆因怒氣傷肝,血不歸元,觸動肝經,肝藏血, 怒氣甚,肝血不歸元,故得是症,亦有傷寒後痛者,有挫閃而痛者,不可一例治也。 宜推詳治之,復刺後穴。行間(瀉肝經治怒氣)中封 期門(治傷寒後痛) 陽陵泉(治挫閃) 第四十七腹內疼痛。內關 三里 中脘 問曰:腹內疼痛,如何治療?答曰:失饑傷飽,血氣相爭,榮衛不調,五藏不安, 寒濕中得此,或冒風被雨醉臥行房,飲食不化,亦有此症。必急治療,為腎虛敗, 毒氣沖歸臍腹,故得此症,如不俞,復刺後穴。關元 水分 天樞(寒濕飢飽) 第四十八小腹脹滿。內庭 三里 三陰交 問曰:此症針入穴法不效,何也?答曰:此因停飲不化,腹脹,此症非一, 有膀胱疝氣,冷築疼痛,小便不利,脹滿疼痛,大便虛結脹滿疼痛,推詳治之, 再刺後穴。照海 大敦 中脘(先補後瀉) 氣海(專治婦人血塊攻築疼痛小便不利婦人諸般氣痛) 第四十九兩足麻木。陽輔 陽交 絕骨 行間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為濕氣相搏,流入經絡不散,或因酒後,房事過多, 寒暑失蓋,致有此症,復針後穴。崑崙 絕骨 丘墟 第五十兩膝紅腫疼痛。膝關 委中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因脾家受濕,痰飲流注,此疾非一,或因痢後, 寒邪入於經絡,遂有此症,或傷寒流注,亦有此症,復刺後穴。陽陵泉 中脘 豐隆 第五十一足不能行。丘墟 行間 崑崙 太衝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因醉後行房,腎經受虧,以致足弱無力, 遂致不能行步,前治不效,復刺後穴。三里 陽輔 三陰交 復溜 第五十二腳弱無力。公孫 三里 絕骨 申脈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因濕氣流於經絡,血氣相搏,或因行房,過損精力, 或因行路,有損筋骨,致成此疾,復針後穴。崑崙 陽輔 第五十三紅腫腳氣生瘡。照海 崑崙 京骨 委中 問曰:此症前穴不愈,何也?答曰:氣血凝而不散,寒熱久而不治,變成其疾, 復針後穴:三里 三陰交 第五十四腳背紅腫痛。太衝 臨泣 行間 內庭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因勞役過多,熱湯泡洗,血氣不散,以致紅腫疼痛, 宜針不宜灸。丘墟 崑崙 第五十五穿跟草鞋風。照海 丘墟 商丘 崑崙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答曰:皆因勞役過多,濕氣流滯而冷,或因大熱行路, 冷水浸洗,而成此症,復刺後穴。太衝 解谿 第五十六風痛不能轉側舉步艱難。環跳 風市 崑崙 居 三里 陽陵泉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答曰:皆因房事過多,寒濕地土睡臥,流注經絡, 挫閃後腰疼痛,舉止艱難,前穴不效,復刺後穴。五樞 陽輔 支溝 第五十七腰腳疼痛。委中 人中 第五十八腎虛腰痛。腎俞 委中 太谿 白環俞 第五十九腰脊強痛。人中 委中 第六十挫閃腰痛。尺澤 委中 人中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因房事過多,勞損腎經,精血枯竭,腎虛腰痛, 負重遠行,血氣錯亂,冒熱血不歸元,則腰痛,或因他事所關,氣攻兩疼痛, 故有此症,復刺後穴。崑崙 束骨 支溝 陽陵泉 第六十一渾身浮腫生瘡。曲池 合谷 三里 三陰交 行間 內庭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傷饑失飽,房事過度,或食生冷。 第六十二四肢浮腫。中都 合谷 曲池 中渚 液門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因饑寒,邪入經絡,飲水過多,流入四肢, 或飲酒過多,不避風寒,致有此症,復針後穴。行間 內庭 三陰交 陰陵泉 第六十三單蠱脹。氣海 行間 三里 內庭 水分 食關 第六十四雙蠱脹。支溝 合谷 曲池 水分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因酒色過多,內傷藏府,血氣不通,遂成蠱脹, 飲食不化,痰積停滯,渾身浮腫生水,小便不利,血氣不行,則四肢浮腫,胃氣不足, 酒氣不節,則單蠱脹也。腎水俱敗,水火不相濟,故令雙蠱,此症本難於療治, 醫者當詳細推之。三里 三陰交 行間 內庭 第六十五小便不利。陰陵泉 氣海 三陰交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答曰:皆因膀胱邪氣,熱蘊不散,或勞役過度,怒氣傷胞, 則氣閉入竅中,或婦人轉胞,皆有此症,復刺後穴。陰谷 大陵 第六十六小便滑數。中極 腎俞 陰陵泉 問曰:此症為何?答曰:此膀胱受寒,腎經滑數,小便冷痛,頻頻淋瀝,復針後穴。 三陰交 氣海 第六十七大便秘結不通。章門 太白 照海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此症非一,有熱結,有冷結,宜先補後瀉。 第六十八大便泄瀉不止。中脘 天樞 中極 第六十九赤白痢疾,如赤。內庭 天樞 隱白 氣海 照海 內關 如白。 裏急後重大痛者。外關 中脘 隱白 天樞 申脈 第七十臟毒下血。承山 脾俞 精宮 長強 第七十一脫肛久痔。二白 百會 精宮 長強 第七十二脾寒發瘧。後谿 間使 大椎 身柱 三里 絕骨 合谷 膏肓 第七十三瘧先寒後熱。絕骨 百會 膏肓 合谷 第七十四瘧先熱後寒。曲池(先補後瀉)絕骨(先瀉後補)膏肓 百勞 第七十五熱多寒少。後谿 間使 百勞 曲池 第七十六寒多熱少。後谿 百勞 曲池 問曰:此症從何感來?答曰:皆因脾胃虛弱,夏傷於暑,秋必成瘧,有熱多寒少, 單寒單熱,氣盛則熱多,痰盛則寒多,是皆痰飲停滯,氣血耗散,脾胃虛敗, 房事不節所致,有一日一發,間日一發,或三日一發者,久而不治,變成大患, 瘧後有浮腫,有虛勞,有大便利,有腹腫蠱脹者,或飲水多,腹內有瘧母者, 須用調脾進食化痰飲,穴法依前治之。 第七十七翻胃吐食。中脘 脾俞 中魁 三里 第七十八飲水不能進,為之五噎。勞宮 中魁 中脘 三里 大陵 支溝 上脘 問曰:翻胃之症,從何而得,針法所能療否?答曰:此症有可治,有不可治者, 病初來時,皆因酒色過度,房事不節,胃家受寒,嘔吐酸水,或食物即時吐出, 或飲食後,一日方吐者,二三日方吐者,隨時吐者可療,三兩日吐者,乃脾胃胃枯, 不能剋化水穀。故有五噎者:氣噎,水噎,食噎,勞噎,思噎,宜推詳治之。 復刺後穴。脾俞 胃俞(以上補多瀉少)亶中 太白 下脘 食關 第七十九哮吼嗽喘。腧府 天突 亶中 肺俞 三里 中脘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因好飲熱酸魚腥之物,及有風邪痰飲之類,串入肺中, 怒氣傷肝,乘此怒氣食物不化,醉酒行房,不能節約,此亦非一也。有水哮, 飲水則發,有氣哮怒氣所感,寒邪相搏,痰飲壅滿則發,鹹哮則食鹹物發, 或食灸之物則發,醫當用意推詳,小兒此症尤多,復刺後穴。膏肓 氣海 關元 乳根 第八十咳嗽紅痰。百勞 肺俞 中脘 三里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答曰:皆因色慾過度,脾腎俱敗,怒氣傷肝,血不歸元, 作成痰飲,串入肺經,久而不治,變成勞瘵,復刺後穴。膏肓 腎俞 肺俞 乳根 第八十一吐血等症。亶中 中脘 氣海 三里 乳根 支溝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何法可治?答曰:皆因憂愁思慮,七情所感,內動於心, 即傷於神,外勞於形,即傷於精。古人言,心生血,肝納血,心肝二經受剋, 心火上炎,氣血上壅,腎水枯竭,不交濟,故有此症,須分虛實,不可治。肺俞 肝俞 腎俞 心俞 膏肓 關元 第八十二肺癰欬嗽。肺俞 亶中 支溝 大陵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因於傷風,表裏不解,咳嗽不止,吐膿血,是肺癰也。 復刺後穴。風門 支溝 三里 第八十三久嗽不愈。肺俞 三里 亶中 乳根 風門 缺盆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因食鹹物傷肺,酒色不節,或傷風不解,痰流經絡, 咳嗽不已,可刺前穴。 第八十四傳尸癆瘵。鳩尾 肺俞 中極 四化(先灸)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因飽後行房,氣血耗散,癆瘵傳尸, 以致滅門絕戶者有之,復刺後穴。亶中 湧泉 百會 膏肓 三里 中脘 第八十五消渴。金津 玉液 承漿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為腎水枯竭,水火不濟,脾胃俱敗,久而不治, 變成背疽,難治矣,復刺後穴。海泉 人中 廉泉 氣海 腎俞 第八十六遺精白濁。心俞 腎俞 關元 三陰交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因房事失宜,驚動於心,內不納精,外傷於腎, 憂愁思慮,七情所感,心腎不濟,人漸尪羸,血氣耗散,故得此症,復刺後穴。命門 白環俞 第八十七陰莖虛痛。中極 太谿 復溜 三陰交 問曰:此症因何而得?答曰:皆為年少之時,妄用金石他藥,有傷莖孔, 使令陰陽交感,不能發泄,故生此症,復刺後穴。血 中極 海底 內關 陰陵泉 第八十八陰汗偏墜。蘭門 三陰交 第八十九木腎不痛,腫如升。歸來 大敦 三陰交 第九十奔助乳弦。關元 水道 三陰交 關門 問曰:此三症因何而得?答曰:皆為酒色過度,腎水枯竭,房事不節,精氣無力, 陽事不興,強而為之,精氣不能泄,外流入胞中,此症非一,或腫如升,或偏墜疼痛, 如雞子之狀,按上腹中則作聲,此為乳弦疝氣也。宜針後穴。海底 歸來 關元 三陰交 第九十一婦人赤白帶下。氣海 中極 白環俞 腎俞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因不惜身體,恣意房事,傷損經血, 或經行與男子交感,內不納精,遺下白水,變成赤白帶下,復刺後穴。氣海 三陰交 陽 交(補多瀉少) 第九十二婦人無子。子宮 中極 第九十三婦人多子。石門 三陰交 第九十四經事不調。中極 腎俞 氣海 三陰交 第九十五婦人難產。獨陰 合谷 三陰交 第九十六血崩漏下。中極 子宮 第九十七產後血塊痛。氣海 三陰交 第九十八胎衣不下。中極 三陰交 第九十九五心煩熱,頭目昏沈。合谷 百勞 中泉 心俞 勞宮 湧泉 問曰:此症因何而得?答曰:皆因產後勞役,邪氣串入經絡,或因辛難太過而得, 亦有室女得此症。何也?答曰:或陰陽不和,氣血壅滿而得之者, 或憂愁思虛而得之者,復刺後穴。少商 曲池 肩井 心俞 第一百陰門忽然紅腫疼。會陰 中極 三陰交 第一百一婦女血崩不止。丹田 中極 腎俞 子宮 問曰:此症因何而得?答曰:乃經行與男子交感而得,人漸羸瘦,外感寒邪, 內傷於精,寒熱往來,精血相搏,內不納精,外不受血,毒氣衝動子宮, 風邪串入肺中,咳嗽痰涎,故得此症,如不明脈之虛實,作勞治之非也。 或有兩情交感,百脈錯亂,血不歸元,以致如斯者,再刺後穴。百勞 風池 膏肓 曲池 絕骨 三陰交 第一百二婦人無乳。少澤 合谷 亶中 第一百三乳癰。(針乳疼處)亶中 大陵 委中 少澤 俞府 第一百四月水斷絕。中極 腎俞 合谷 三陰交 問曰:婦人之症,如何不具後穴?答曰:婦人之症,難以再具,止用此穴,法無不效, 更宜辨脈虛實,調之可也。 第一百五渾身生瘡。曲池 合谷 三里 行間 第一百六發背癰疽。肩井 委中 天應 騎竹馬 或問陰症疽滿背無頭,何法治之?答曰:可用濕泥塗之,先乾處,用蒜錢貼之, 如法灸,可服五香連翹散數貼,發出。 第一百七腎臟風瘡。血 三陰交 第一百八疔瘡。(以針挑有血可治無血不可治)合谷 曲池 三里 委中 第一百九夾黃。(腿毒也)支溝 委中 肩井 陽陵泉 第一百一十傷寒頭痛。合谷 攢竹 太陽(眉後紫上) 第一百十一傷寒痛。支溝 章門 陽陵泉 委中(出血) 第一百十二傷寒胸痛。大陵 期門 亶中 勞宮 第一百十三傷寒大熱不退。曲池 絕骨 三里 大椎 湧泉 合谷(俱宜瀉) 第一百十四傷寒熱退後餘熱。風門 合谷 行間 絕骨 第一百十五發狂,不識尊皁。曲池 絕骨 百勞 湧泉 第一百十六傷寒發痙,不省人事。曲池 合谷 人中 復溜 第一百十七傷寒無汗。內庭瀉 合谷補 復溜瀉 百勞 第一百十八傷寒汗多。內庭 合谷瀉 復溜補 百勞 第一百十九大便不通。章門 照海 支溝 太白 第一百二十小便不通。陰谷 陰陵泉 第一百二十一脈俱無。合谷 復溜 中極(陰症多有此) 第一百二十二傷寒發狂。期門 氣海 曲池 第一百二十三傷寒發黃。腕骨 申脈 外關 湧泉 第一百二十四咽喉腫痛。少商 天突 合谷 第一百二十五雙乳蛾症。少商 金津 玉液 第一百二十六單乳蛾症。少商 合谷 海泉 第一百二十七小兒赤遊風。百會 委中 第一百二十八渾身發紅丹。百會 曲池 三里 委中 第一百二十九黃疸發虛浮。脘骨 百勞 三里 湧泉(治渾身黃)中脘 膏肓 丹田(治黃)陰陵泉(治酒黃) 第一百三十肚中氣塊,痞塊積塊。三里 塊中 塊尾 第一百三十一五癇等症。上星 鬼祿 鳩尾 湧泉 心俞 百會 第一百三十二馬癇。照海 鳩尾 心俞 第一百三十三風癇。神庭 素 湧泉 第一百三十四食癇。鳩尾 中脘 少商 第一百三十五豬癇。湧泉 心俞 三里 鳩尾 中脘 少商 巨闕 問曰:此症從何而來?答曰:皆因寒痰結胃中,失志不定,遂成數症,醫者推詳治之, 無不效也。 第一百三十六失志痴呆。神門 鬼眼 百會 鳩尾 第一百三十七口臭難近。齗交 承漿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因用心過度,勞役不已,或不漱牙,藏宿食, 以致穢臭,復刺後穴。金津 玉液 第一百三十八小兒脫肛。百會 長強 大腸俞 第一百三十九霍亂轉筋。承山 中封 第一百四十霍亂吐瀉。中脘 天樞 第一百四十一咳逆發噫。亶中 中脘 大陵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答曰:皆因怒氣傷肝,胃氣不足,亦有胃受風邪, 痰飲停滯得者,亦有氣逆不順者,故不一也。刺前未效,復刺後穴。三里 肺俞 行間(瀉肝經怒氣) 第一百四十二健忘失記。列缺 心俞 神門 少海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答曰:憂愁思慮,內動於心,外感於情,或有痰涎灌心竅, 七情所感,故有此症,復刺後穴。中脘 三里 第一百四十三小便淋漓。陰谷 關元 氣海 三陰交 陰陵泉 問曰:此症因何而得?答曰:皆為酒色嗜慾不節,勉強為之,少年之過, 或用金石熱劑,或小便急行房事,或交感之際,被人衝破,不能完事,精不得施瀉, 陰陽不能舒通,緣此症非一,有砂淋有血淋,有熱淋,有冷淋氣淋請審詳治之。 第一百四十四重舌腰痛。合谷 承漿 金津 玉液 海泉 人中 第一百四十五便毒癰疽。崑崙 承漿 三陰交 第一百四十六瘰結核。肩井 曲池 天井 三陽絡 陰陵泉 第一百四十七發痧等症。分水 百勞 大陵 委中 第一百四十八牙關脫臼。頰車 百會 承漿 合谷 第一百四十九舌強難言。金津 玉液 廉泉 風府 第一百五十口吐清涎。大陵 亶中 中脘 勞宮 第一百五十一四肢麻木。肩顒 曲池 合谷 脘骨 風市 崑崙 行間 三里 絕骨 委中 通里 陽陵泉(此症宜補多瀉少如手足紅腫宜補多瀉少)

東垣針法 聚英 编辑

東垣曰:黃帝針經云:胃病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膈咽不通,飲食不下, 取三里以補之。脾胃虛弱,感濕成痿,汗大泄妨食。三里 氣衝 以三稜針出血, 若汗不減不止者,於三里穴下三寸。上廉穴出血,禁酒,忌濕麵, 東垣曰:黃帝針經云:從下上者,引而去之,上氣不足,推而揚之。蓋上氣者, 心臍上焦之氣,陽病在陰,從陰引陽,去其邪氣於腠理皮毛也。又云:視前痛者, 當先取之,是先以繆刺,瀉其經絡之壅者,為血凝而不流,故先去之,而治他病。 東垣曰:胃氣下溜,五臟氣皆亂,其為病互相出見。黃帝曰:五亂刺之有道乎! 岐伯曰:有道以來,有道以去,審知其道,是謂身寶。帝曰:願聞其道。岐伯曰: 氣在於心者,取之手少陰心主之俞。神門 大陵 同精導氣,以復其本位, 氣在于肝者,取之手太陰滎俞。魚際 太淵 成痿者,以導濕熱,引胃氣出陽道, 不令濕土剋腎,其穴在于太谿。 氣在於腸胃者,取之足太陰陽明,不下者。取之 三里 章門 中脘 因足太陰虛者,於募穴中導引之,於穴中有一說。腑俞 去腑病也。 胃虛而致太陰無所稟者,於足陽明之募穴中引導之,如氣逆為霍亂者, 取三里氣下乃止,不下復治。 氣在於頭。取之 天柱 大杼 不足。取之足太陽滎俞 通谷 束骨 先取天柱大杼, 不補不瀉,以導氣而已,取足太陽膀胱經中,不補不瀉,深取通谷束骨,丁心火, 己脾土穴,以引導去之。 氣在於臂足,取之先取血脈,後取其手足陽明之滎俞 二間 三間 深取之。內庭 陷谷 深取之。視其足臂之血絡,盡取之,後治其痿厥,皆不補不瀉,從陰深取, 引而上之,上者出也。去也。皆陰火有餘,隔氣不足,伏匿於地中者,榮血也。 當從陰引陽,先於地中,升舉陽氣,次瀉陰火,乃導氣同精之法。 帝曰:補瀉奈何?曰徐入徐出,謂之導氣。補瀉無形,謂之同精,是非有餘不足也。 亂氣之相逆也。帝曰:允乎哉道,明乎哉問,請著之玉版,命曰治亂也。 東垣曰:陰病治陽,陽病治陰,陰陽應象論曰。審其陰陽,以別剛柔,陰病治陽, 陽病治陰,定其血脈,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血虛宜導引之。夫陰病在陽者, 是天外風寒之邪,乘中而外入,在人之背上腑俞臟俞,是人之受天外寒邪,亦有二說, 中於陽則流於經,此病始於外寒,終歸外熱,故以知風寒之邪,治其各臟之俞, 非止風寒而已,六淫濕暑燥火,皆五臟所受,乃筋骨血脈受邪。 各有背上五臟俞以除之,傷寒一說從仲景,中八風者,有風論,中暑者, 治在背上小腸俞,中濕者,治在胃俞,中燥者,治在大腸俞。此皆六淫客邪有餘之病, 皆瀉其背之腑俞,若病久傳變,有虛有實,各隨病之傳變,補瀉不足,治只在背腑俞, 另有上熱下寒。經曰陰病在陽者,當從陽引陰,必須先去絡脈經隧之血, 若陰中火旺上騰於天,致六陽反不衰而上亢者,先去五臟之血絡,引而下行, 天氣降下,則下寒之病自去矣,慎勿獨瀉其六陽,此病陽亢,乃陰火之邪滋之, 只去陰火,只損脈絡經隧之邪,勿也。陽病在陰者,當從陰引陽,是水穀之寒熱, 感則害人六腑。又曰:飲食失節,又勞役形質,陰火乘於坤土之中, 致穀氣榮氣清氣胃氣元氣不得上升,滋於六腑之陽氣,是五臟之氣先絕於外, 外者天也。下流伏於坤土陰火之中,皆先由喜怒悲憂恐為五賊所傷,而後胃氣不行, 勞役飲食不節繼之,則元氣乃傷,當從胃合三里穴中,推而揚之,以伸元氣, 故曰從陰引陽,若元氣愈不足,治在腹上諸腑之募穴,若傳在五臟,為九竅不通, 隨各竅之病,治其各臟之募穴於腹。故曰五臟不平,乃六腑元氣閉塞之所生也。又曰: 五臟不和,九竅不通,皆陽氣不足,陰氣有餘。故曰陽不勝其陰,凡治腹之募,皆為元 氣不足,從陰引陽勿也。若錯補四末之俞,錯瀉四末之榮,錯瀉者,差尤甚矣! 按岐伯所說,只取穴於天上,天上者,人之背上,五臟六腑之俞,豈有生者乎。 興言及此,寒心切骨,若六淫客邪,及上熱下寒,筋骨皮肉血脈之病, 錯取穴於胃之合,及諸腹之募者,必危,亦岐伯之言,下工豈可不慎哉! 東垣曰:三焦元氣衰旺,黃帝針經云: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 頭為之傾,目為之瞑,中氣不足,洩便為之變,腸為之苦結,下氣不足, 則為痿厥心悶,補足外踝留之。 東垣曰:一富者,前陰臊臭,又因連日飲酒,腹中不和,求先師治之。曰: 夫前陰足厥陰之脈絡,循陰器出其挺。凡臭者,心之所主,散入五方為五臭, 入肝為臊,此其一也。當於肝經中瀉行間,是治其本,後於心經中瀉少沖,乃治其標。

名醫治法 聚英 编辑

瘡毒 编辑

原病式曰:凡人初覺發背,背欲結未結,亦熱腫病,先用濕紙覆其上,立候之, 其紙先乾處,即是結癰頭也。取大蒜切成片,如三銅錢厚,安於頭上。 用大艾炷灸三壯,即換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時方住,最要早覺早灸, 若一日二日,十灸七活,三日四日六七活,五日六日三四活,過七日則不可灸, 若有十數頭作一處生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餅舖其上,聚艾於蒜餅上燒之, 亦能活也。若背上初發,未腫一片,中間有一片黃米頭子,便用獨蒜切去兩頭, 取中間半寸厚,安於瘡上,用艾灸十四壯,多至四十九壯,又曰:痛者灸至不痛而止, 謂先及其未潰,所以痛,次及於將潰,所以不痛也。不痛灸至痛而止,謂先及其潰, 所以不痛,次及良肉,所以痛也。此癰疽初發之治也。若諸瘡患,久成漏者, 常有膿水不絕,其膿不臭,內無歹肉,先宜用附子浸透,切作大片厚二三分, 於瘡上著艾灸之,仍服內托之藥,隔三二日再灸之,不五七次,自然肌肉長滿矣, 至有膿水惡物,漸潰根深者,郭氏治用白麵,硫黃大蒜三物,一處搗爛,看瘡大小, 捻作餅子,約厚三分,於瘡上用艾灸二十一壯,一灸一易餅子,後四五日, 方用翠霞錠子,并信效錠子,互相用之。入瘡內,歹肉盡去,好肉長平, 然後外貼收歛之藥,內服應病之劑調理即瘥矣!

喉痺 编辑

原病式曰:痺,不仁也。俗作閉,閉塞也。火主腫脹,故熱客上焦,而咽嗌腫脹也。 張戴仁曰:手少陰少陽二脈,並於喉氣,熱則內結腫脹,痺而不通則死, 後人強立八名,曰單乳蛾,雙乳蛾,單閉喉,雙閉喉,子舌脹,木舌脹,纏喉風, 走馬喉閉,熱氣上行。故傳於喉之兩旁近外,腫作以其形似,是謂乳蛾, 一為單二為雙也。其比乳蛾差小者,名閉喉,熱結舌下,復生一小舌,名子舌脹, 熱結於舌中,為之腫,名木舌脹,木者,強而不柔和也。熱結於咽喉,腫繞於外, 且麻且癢,腫而大者,名曰纏喉風。暴發死者,名走馬喉閉,八名雖詳,皆歸之火, 微者鹹軟之,大者下散之,至於走馬喉閉,生死人在反掌間,砭刺出血,則病已, 嘗治一婦人木舌脹,其舌滿口,令以針銳而小者,砭之五七度,三日方平, 計所出血幾盈斗。喉痺急用吹藥,刺宜少商,合谷,豐隆,湧泉,關沖。

淋閉 编辑

原病式曰:淋,小便痛也。熱客膀胱,鬱結不能滲泄故也。嚴氏曰:氣淋者, 小便,常有餘瀝,石淋者,莖中痛,尿不得卒出,膏淋者,尿似膏出,勞淋者, 勞倦即發,痛引氣沖,血淋者,熱即發,甚則溺血,以上五淋,皆用鹽炒熱, 填滿病人臍中,卻用頭大艾,灸七壯,或灸三陰交,即愈。

眼目 编辑

東垣曰:五臟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 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裏,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目者, 五臟六腑之精,榮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之所主也。子和曰:目之五輪, 乃五藏六腑之精華,宗脈之所聚,其白屬肺金,肉屬脾土,赤屬心火。 黑水神光屬腎水,兼屬肝木,目不因火則不病,白輪變赤,火乘肺也。肉輪赤腫, 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與腎也。赤脈貫目,火自甚也。凡自暴赤腫起, 羞明隱,淚出不止,暴寒目眶腫,大熱之所為也。宜針神庭,上星,會,前頂, 百會,翳者可使立退,腫者可使立消,惟小兒不可刺會,肉分淺薄,恐傷其骨, 目之內眥,太陽膀胱之所過,血多氣少,目之銳眥,少陽膽經,血少氣多,目之上網, 太陽小腸經也。亦血多氣少,目之下網,陽明胃經也。血氣俱多。 然陽明經起於目兩旁,交頞中,與太陽少陽交會於目,惟足厥陰肝經,連於目系而已。 故血太過者,太陽陽明之實也。血不及者,厥陰之虛也。故出血者,宜太陽陽明。 蓋此二經,血多故也。少陽一經,不宜出血,血少故也。刺太陽陽明出血,則目愈明, 刺少陽出血,則目愈昏,要知無使太過不及,以血養目而已,雀目不能夜視, 乃因暴怒大憂所致,皆肝血少,禁出血,止宜補肝養胃。劉氏曰:內障有因於痰熱, 氣鬱,血熱,陽陷陰脫者所致,種種病因,古人皆不議,況外障之翳, 有起於內眥外眥睛上睛下睛中,當視其翳色,從何經而來,如果垣治魏邦彥夫人, 目翳綠色,從下而上,病自陽明來也。綠非五色之正,殆肺腎合而成病也。 乃就晝工家,以墨調膩粉合成,色與翳同矣,如議治之,疾遂不作, 眼生倒睫拳毛者,兩目緊急皮縮之所致也。蓋內傷熱,陰氣外行,當去其內熱, 並邪火眼,皮緩則毛出,翳膜亦退,用手法攀出內瞼向外,速以三稜針出血, 以左手爪甲迎其針鋒,立愈。目眶久赤爛,俗呼為赤瞎,當以三稜針刺目眶外, 以瀉濕熱而愈。偷針眼,視其背上有細紅點,如若以針刺破,即瘥, 實解太陽之鬱熱也。

損傷 编辑

內經云:人有所墜,惡血留於腹中,腹滿不得前後,先飲利藥,若上傷厥陰之脈, 下傷少陰之絡,當刺足內踝下然谷之前出血,刺足跗上動脈,不已,刺三毛各一痏, 見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其脈堅強者生,小弱者死。

針邪秘要 楊繼洲著 编辑

凡男婦或歌或笑,或哭或吟,或多言,或久默,或朝夕嗔怒,或晝夜妄行, 或口眼俱邪,或披頭跣足,或裸形露體,或言見鬼神。如此之類,乃飛虫精靈, 妖孽狂鬼,百邪侵害也。欲治之時,先要: 愉悅 謂病家敬信醫人,醫人誠心療治,兩相喜悅,邪鬼方除,若主惡砭石, 不可以言治,醫貪貨財,不可以言德。 書符 先用硃砂書太乙靈符二道,一道燒灰酒調,病人服,一道貼於病人房內, 書符時念小天罡咒。

太乙靈符 编辑

念咒 先取氣一口,次念天罡大神,日月常輪,上朝金闕,下覆崑崙,貪狼巨門, 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輔弼,大周天界,細入微塵,玄黃正氣,速赴我身, 所有凶神惡煞,速赴我魁之下,毋動毋作,急急如律令。 定神 謂醫與病人,各正自己之神,神不定勿刺,神已定可施。 正色 謂持針之際,目無邪視,心無外想,手如握虎,勢若擒龍。 禱神 謂臨針之時,閉目,存想一會針法,心思神農黃帝孫韋真人儼然在前。 密言 從吾針後,病不許復。乃搯穴曰:大哉乾元,威統神天,金針到處, 萬病如拈,吾奉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針 謂下手入針時,呵氣一口於穴上,默存心火燒過,用力徐徐插入。乃曰: 布氣玄真,萬病不侵,經絡接續龍降虎升,陰陽妙道,插入神針,針天須要開, 針地定教裂,針山須即崩,針海還應竭,針入疾便安,針鬼悉馘減, 吾奉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攝。 又曰 手提金鞭倒騎牛,喝得黃河水倒流,一口吸盡千江水,運動人身血脈流,南斗六星, 北斗七星。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孫真人針十三鬼穴歌 编辑

百邪顛狂所為病,針有十三穴須認,凡針之體先鬼宮,次針鬼信無不應。 一一從頭逐一求,男從左起女從右,一針人中鬼宮停,左邊下針右出針。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針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壘入二分。 四針掌上大陵穴,入針五分為鬼心,五針申脈為鬼路,火針三分七锃锃。 第六卻尋大椎上,入髮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八分,名曰鬼床針要溫。 八針承漿名鬼市,從左出右君須記,九針勞宮為鬼窟,十針上星名鬼堂。 十一陰下縫三壯,女玉問頭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腿,火針仍要七锃锃。 十三舌頭當舌中,此穴須名是鬼封,手足兩邊相對刺,若逢孤穴只單通。 此是先師真妙訣,狂猖惡鬼走無蹤。 一針鬼宮,即人中,入三分。二針鬼信,即少商,入三分。三針鬼壘, 即隱白入二分。四針鬼心,即大陵,入五分。五針鬼路,即申脈,火針三分, 六針鬼枕,即風府,入二分。七針鬼床,即頰車,入五分。八針鬼市,即承漿, 入三分。九針鬼窟,即勞宮,入二分,十針鬼堂,即上星,入二分。十一針鬼藏, 男即會陰,女即玉門頭入三分,十二針鬼腿,即曲池,火針入五分,十三針鬼封, 在舌下中縫,刺出血,仍橫安針一枚,就兩口吻,令舌不動,此法甚效, 更加間使後谿二穴,尤妙。 男子先針左起。女人先針右起。單日為陽。雙日為陰。陽日陽時針右轉, 陰日陰時針左轉。刺入十三穴盡之時,醫師即當口問病人,何鬼何妖為禍, 病人自說來由,用筆一一記錄,言盡狂止,方宜退針。

捷要灸法 醫學入門 编辑

鬼哭穴 治鬼魅狐惑,恍惚振噤,以患人兩手大指相並縛定,用艾炷於兩甲角, 及甲後肉四處騎縫,著火灸之,則患魘者哀告,我自去為效。 灸卒死 一切急魘暴絕,灸足兩大指內,去甲一韭葉。 灸精宮 專主夢遺,十四椎下各開三寸,灸七壯效。 鬼眼穴 專祛癆蟲,令病人舉手向上,略轉後些,則腰上有兩陷可見,即腰眼也。 以墨點記,於六月癸亥夜癸亥時灸,勿令人知。四花膏肓肺俞,亦能祛蟲。 痞根穴 專治痞塊,十三椎下各開三寸半,多灸左邊,如左右俱有,左右俱灸。 又法,用稈心量患人足大指,齊量至足後跟中截斷,將此稈從尾骨尖量至稈盡處, 兩旁各開一韭葉許,在左灸右,在右灸左,針三分,灸七壯,神效。又法, 於足第二指歧角處灸五七壯,左患灸右,右患灸左,灸後一晚夕,覺腹中響動是驗, 肘尖穴 治瘰,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如初生時,男左女右,灸風池。又法, 用稈心比患人口兩角為則,摺作兩段,於手腕窩中量之,上下左右四處盡頭為穴, 灸之亦效。 灸忤 口客忤,中惡等症,乳後三寸,男左女右灸之,或兩大拇指頭。 灸疝痛 偏墜用稈心一條,量患人口兩角為則,摺為三段如人字樣,以一角安臍中心, 兩角安臍下兩旁,尖盡處是穴,右患灸左,左患灸右,左右俱患,左右俱, 艾如粟米大,灸四十壯神效。又法,取足大指次指下,中節橫文當中, 男左女右灸之,兼治諸氣心腹痛,外腎吊腫,小腹急痛。 灸翻胃 兩乳下一寸,或內踝下三指,稍斜向前。 灸腸風諸痔 四椎下各開一寸,年深者最效。 灸腫滿 兩大手指縫,或足二指上一寸半。 灸癜風 左右手中指節宛宛中,凡贅疣諸惡,灸之無不立效。

崔氏取四花穴法 编辑

治男婦五勞七傷,氣虛血弱,骨蒸潮熱,咳嗽痰喘,尪羸痼疾,用蠟繩量患人口長, 照人裁紙四方,中剪小孔,別用長蠟繩踏腳下,前齊大趾,後上曲瞅橫紋截斷, 如婦人纏足,比量不便,取右膊肩穴貼肉,量至中指頭截斷。 卻絡在結喉下雙垂向背後,繩頭盡處,用筆點記,即以前紙小孔安點中,分四方, 灸紙角上各七壯。 按四花穴,古人恐人不知點穴,故立此捷法,當必有合於五臟俞也。 今依此法點穴,果合足太陽膀胱經行背二行膈俞膽俞四穴。難經曰:血會膈俞。疏曰: 血病治此。蓋骨蒸勞熱,血虛火旺。故取此以補之,膽者肝之府,肝能藏血。 故亦取是俞也。崔氏止言四花,而不言膈俞膽俞四穴者,為粗工告也。 但人口有大小闊狹不同,故比量四花亦不準,莫若揣摸脊骨膈俞膽俞為正, 再取膏肓二穴灸之,無不應矣。膈俞在七椎下兩旁,去脊各一寸五分, 膽俞在十椎下兩旁,去脊 各一寸五分。膏肓俞在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 兩旁去脊各三寸,四肋一間。

取膏肓穴法 翳學入門 编辑

膏肓膈俞膽俞圖 主治陽氣虧弱,諸風痼冷,夢遺上氣,呃逆膈噎,狂惑妄誤百症。 取穴須令患人就床平坐,曲膝齊胸,以兩手圍其足膝,使脾骨開離,勿令動搖, 以指按四椎微下一分,五椎微上二分,點墨記之,即以墨平晝相去六寸許, 四肋三間胛骨之裏,肋間空處,容側指許,摩膂肉之表,筋骨空處按之, 患者覺牽引胸肋中手指痛,即真穴也。灸主百壯千壯,灸後覺氣壅盛, 可灸氣海及足三里,瀉火實下,灸後令人陽盛,當消息以自保養,不可縱慾。

騎竹馬灸穴圖 编辑

此二穴,專治癰疽惡瘡,發背癤毒,瘰諸風,一切病症。 先從男左女右臂脘中橫紋起,用薄蔑一條量至中指齊肉盡處,不量爪甲,截斷, 次用蔑取前同身寸一寸,卻令病人脫去衣服,以大竹扛一條,跨定,兩人隨徐扛起, 足離地三寸,兩旁兩人扶定,將前量長蔑,貼定竹杠豎起,從尾骨貼脊量至蔑盡處, 以筆點記,後取身寸蔑,各開一寸是穴,灸七壯。 此楊氏灸法,按神應經,兩人抬扛不穩,當用兩木凳擱竹扛頭,令患人足微點地, 用兩人兩旁扶之,尤妙,又按聚英言,各開一寸,疑為一寸五分。 當合膈俞肝俞穴道。 騎竹馬灸穴圖

灸勞穴法 编辑

資生經云:久勞其狀手腳心熱,盜汗,精神困頓,骨節疼痛,初發咳嗽,漸吐膿血, 肌瘦面黃,減食少力,令身正直,用草於男左女右自腳中指尖,量過腳心下。 向上至曲瞅大紋處,截斷,卻將此草自鼻尖量,從頭正中分開髮,量至脊。 以草盡處,用墨點記,別用草一條,令病人自然合口,量闊狹,截斷。 卻將此草於墨點上,平摺兩頭,盡處量穴,灸時隨年紀,多灸一壯,如人三十歲, 灸三十一壯,累效。按此穴,合五椎兩旁,各一寸五分,心俞二穴也。心主血, 故灸之。

取腎俞穴法 编辑

在平處立,以杖子約量至臍,又以此杖當背脊骨上量之,知是與臍平處也。 然後左右各半寸,取其穴,則腎俞也。

取灸心氣法 编辑

先將長草一條,比男左女右手掌內,大拇指根橫紋量起,至用內止,以墨記點。 次比食指中指四指小指,五指皆比如前法,再加同身寸一寸點定,別用稈草一條, 與前所量草般齊,至再加一寸墨上,共結一磊,卻令病人正坐,脫去衣,以草分開, 加於頸上,以指按定磊,於天突骨上兩邊,垂向背後,以兩條草取般齊, 垂下脊中盡處是穴,灸七壯效。

取灸痔漏法 编辑

痔疾未深,止灸長強甚效,如年深者,可用槐枝馬藍根一握,先煎湯取水三碗。 用一碗半,乘熱以小口瓶薰洗,令腫退,於原生鼠妳根上灸之,尖頭灸不效, 或用藥水盆洗腫微退,然後灸,覺一團火氣通入腸,至胸乃效,灸至二十餘壯, 更忌毒物,永愈,隨以竹片護火氣,勿傷兩邊好肉。

灸小腸疝氣穴法 编辑

若卒患小腸疝氣,一切冷氣,連臍腹結痛,小便遺溺,大敦二穴,在足大指之端, 去爪甲韭菜許,及三毛叢中是穴,灸三壯。若小腸卒疝,腹疼痛,四肢不舉, 小便澀滯,身重足痿,三陰交二穴,在足內踝骨上三寸是穴,宜針三分,灸三壯, 極妙。

灸腸風下血法 编辑

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為準,於尾閭骨尖頭,從中倒比,上至腰脊骨一指盡處, 是第一穴也。又以第二指於中穴取中一字,分開指頭,各一穴,灸七壯, 已上加至壯數多為效,患深,次年更灸,但以中指一指為準,臨時更揣摸之。

灸結胸傷寒法 编辑

宣黃連七分,搗末,巴豆七個,去殼不去油,一處研細成膏,如乾,滴水兩點, 納於臍中,用艾灸,腹中通快痛為度。

灸陰毒結胸法 编辑

巴豆十粒研爛,入麵一錢,搗作餅子,實搽臍中心,上用艾炷如豆許,灸七壯, 覺腹中鳴吼,良久自通利,次用蔥白一束緊札,切作餅,灸令熱,與熨臍下, 更用灰火熨斗烙其餅,飲令生真氣,漸覺體溫熱,即用五積散二錢,入附子末一錢, 水盞半,薑棗加鹽一捻,同煎至七分溫服,日併三兩服,即汗自行而安。

雷火針法 编辑

治閃挫諸骨間痛,及寒濕氣而畏刺者,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陳,活,乾薑, 川山甲各三錢,麝少許,蘄艾二兩,以綿紙半尺,先鋪艾茵於上。 次將藥末摻捲極緊,收用,按定痛穴,筆點記,外用紙六七層,隔穴將捲艾藥, 名雷火針也。取太陽真火,用圓珠火鏡皆可,燃紅按穴上,良久取起,剪去灰, 再燒再按,九次即愈,灸一次,念一遍,先燃火在手。念曰:雷霆官將, 火德星君,藥奏奇功,方德三界六府之神,針藏烈焰,煉成於仙都九轉之門, 蠲除痛患,掃蕩妖氛,吾奉南斗六星,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畢。 即以雷火針按穴灸之,迺孫真人所製,今用亦驗,務要誠敬,毋令婦人雞犬見, 此方全真多自秘,緣人不古,若心不合道,治不易療也。茲故表而出之。

蒸臍治病法 编辑

五靈脂八錢生用 斗子青鹽{五錢生用}乳香{一錢}沒藥{一錢} 天鼠糞{即夜明沙二錢微炒}地鼠糞{三錢微炒}蔥頭{乾者二錢}木通{三錢} 麝香{少許}右為細末,火和荍麵作圓圈,置臍上,將前藥末,以二錢放於臍內, 用槐皮剪錢,放於藥上,以艾灸之,每歲一壯,藥與錢不時添換,依後開日時, 取天地陰陽正氣,納入五臟,諸邪不入,百病不侵,長生耐老,脾胃強壯。 (荍音喬)立春已時 春分未時 立夏辰時 夏至酉時 立秋戌時 秋分午時 立冬亥時 冬至寅時 此乃四時之正氣,全天地之造化,灸無不驗。

相天時 编辑

千金云:正午後乃可灸,謂陰氣未至,灸無不著,午前平旦,穀氣虛,令人癲, 不可針灸,卒急者,不用此例。 下經云:灸時若遇陰霧,大風雪猛雨,灸暑雷電虹霓,停候晴明再灸, 急難亦不拘此。按日正午,氣注心經,未時注小腸經,止可灸極泉,少海,靈道, 通里,神門,少府,少衝,少澤,前谷,後谿,脘骨等穴,其餘經絡,各有氣至之時, 故寶鑑云:氣不至,灸之不發,千金所云:午後灸之言,恐非孫真人口訣。

千金灸法 编辑

千金方云:宦遊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切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不能著人。 故吳蜀多行灸法,語云若要安,三里常不乾,有風者,尤宜留意。

寶鑑發灸法 编辑

寶鑑云:氣不至而不效,灸亦不發。蓋十二經應十二時,其氣各以時而至。 故不知經絡氣血多少,應至之候,而灸之者,則瘡不發,世醫莫之知也。

艾葉 醫統 编辑

木草云:艾味苦,氣微溫,陰中之陽,無毒,主灸百病,三月三日,五月五日。 採暴乾,陳久者良,辟惡殺鬼,又採艾之法,五月五日,灼艾有效,製艾先要如法, 令乾燥入臼搗細,篩去塵屑,每入石臼搗,取潔白為上,須令焙大燥,則灸有力, 火易燃,如潤無功。證類本草云:出明州圖經云:舊不著所出,但云生田野, 今在處有之,惟蘄州葉厚而餘高,果氣味之大,用之甚效。孟子曰:七年之病, 求三年之艾,丹溪曰:艾性至熱,入火灸則上行,入藥服則下行。

艾灸補瀉 编辑

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陰陽皆虛,火自當之,經陷下者, 火則當之,經絡堅緊,火所治之,陷下則灸之。絡滿經虛,灸陰刺陰,經滿絡虛, 刺陰灸陽。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待自滅,即按其穴,以火瀉者,速吹其火, 開其穴也。

艾炷大小 编辑

黃帝曰:灸不三分,是謂徒冤,炷務大也。小弱乃小作之,又曰:小兒七日以上, 周年以還,炷如雀糞。 明堂下經云:凡灸欲炷下廣三分,若不三分,則火氣不達,病未能愈。 則是灸炷欲其大,惟頭與四肢欲小耳,明堂上經乃曰:艾炷依小頭作。 其病脈粗細狀如細線,但今當脈灸之,雀糞大炷,亦能愈疾,又有一途,如腹脹, 疝瘕癖,伏梁氣等,須大艾炷。故小品曰:腹背爛燒,四肢但去風邪而已。 不宜大炷,如巨闕鳩尾,灸之不過四五壯,炷依竹頭大,但令正當脈上灸之, 艾炷若大,復灸多,其人永無心力,如頭上灸多,令人失精神,背腳灸多。 令人血脈枯竭,四肢弱而無力,既失精神,又加細節,令人短壽,王節齋云: 面上灸炷須小,手足上猶可粗。

點艾火 编辑

明堂下經曰:古來灸病,忌松柏枳橘榆棗桑竹八木火,切宜避之,有火珠耀日, 以艾承之,得火為上,次有火鏡耀日,亦以艾引得火,此火皆良。 諸番部用鑌鐵擊石得火,以艾引之,凡倉卒難備,則不如無木火,清麻油點燈上, 燒艾莖點灸,兼滋潤灸瘡至愈不痛,用臘燭更佳。

壯數多少 编辑

千金云:凡言壯數者,若丁壯,病根深篤,可倍於方數,老少羸弱可減半。 扁鵲灸法有至三五百壯,千壯,此亦太過,曹氏灸法,有百壯,有五十壯。 小病諸方亦然,惟明堂百經云:針入六分,灸三壯,更無餘治,故後人不准, 惟以病之輕重而增損之,凡灸頭頂,止於七壯,積至七七壯止。銅人治風,灸上星, 前頂,百會,至二百壯,腹背灸五百壯,若鳩尾巨闕,亦不宜多灸。 灸多則四肢細而無力,千金方,於足三里穴乃云多至三百壯,心俞禁灸,若中風, 則急灸至百壯,皆視其病之輕重而用之,不可泥一說,而不通其變也。

灸法 编辑

千金方云:凡灸法,坐點穴則坐,臥點穴則臥灸,立點穴則立灸,須四體平直, 毋令傾側,若傾側穴不正,徒破好肉耳。明堂云:須得身體平直,毋令捲縮, 坐點毋令俯仰,立點毋令傾側。

炷火先後 编辑

資生云:凡灸當先陽後陰,言從頭向左而漸下,次從頭向右而漸下,先上後下, 明堂云:先灸上後灸下,先灸少後灸多,皆宜審之。王節齋曰:灸上須自上而下, 不可先灸下後灸上。

灸寒熱 编辑

灸寒熱之法,先灸大椎,以年為壯數,次灸撅骨,以年為壯數,視背俞陷者灸之。 肩臂上陷者灸之,兩季之間灸之,外踝上絕骨之端灸之,足小指次指間灸之。 下陷脈灸之,外踝後灸之,缺盆骨上,切之堅動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間灸之。 臍下關元三寸灸之,毛際動脈灸之,膝下三寸分間灸之,足陽明跗上動脈灸之, 顛上一穴灸之。

灸瘡要法 编辑

資生云:凡著艾得瘡發,所患即瘥,若不發,其病不愈,甲乙經曰:灸瘡不發者, 故履底灸令熱熨之,三日即發,今人用赤皮蔥三五莖,去青,於青灰中煨熱,拍破, 熱熨上十餘遍,其瘡三日遂發,又以生麻油漬之而發,亦有用皂角煎湯,候冷頻點之, 而亦有恐血氣衰不發,服四物湯滋養血氣,不可一概論也。有復灸一二壯遂發, 有食熱灸之物,如燒魚煎豆腐羊肉之類而發,在人以意取物,不可順其自然, 終不發矣!

貼灸瘡 编辑

古人貼灸瘡,不用膏藥,要得膿出多疾除,資生云:春用柳絮,夏用竹膜, 秋用新綿,冬用免腹下白細毛,或用貓腹毛。今日多以膏藥貼之,日兩三易, 而欲其速愈也。此非治疾之本意也。但今世貼膏藥亦取其便,不可速易,若膏藥不壞, 惟久久貼之可也。若速易即速愈,恐病根未盡除也。

灸瘡膏法 编辑

用白芷,金星草,淡竹葉,苓,連,乳香,當歸,川芎,薄荷,蔥白等炒,鉛粉, 香油煎膏貼,如用別膏不對症,倘瘡口易收,而病氣不得出也。如用別物乾燥作疼, 亦且不便。

洗灸瘡 编辑

古人灸艾炷大,便用洗法,其法以赤皮蔥,薄荷煎湯,溫洗瘡周圍,約一時久, 令驅逐風邪於瘡口出,更令經脈往來不,自然疾愈。若灸火退痂後, 用東南桃枝青嫩皮,煎湯溫洗,能護瘡中諸風,若瘡黑爛,加胡荽煎洗,若疼不可忍, 加黃連煎神效。

灸後調攝法 编辑

灸,後不可就飲茶,恐解火氣,及食,恐滯經氣,須少停二二時,宜入室靜臥, 遠人事,忌色慾,平心定氣,凡百俱要寬解,尤忌大怒大勞,大饑大飽,受熱冒寒, 至於生冷瓜果,亦宜忌之,惟食清淡養胃之物,使氣血流通,艾火逐出病氣, 若過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滯病氣矣,鮮魚雞羊雖能發火。 止可施於初灸十數日之內,不可加於半月之後,今人多不知調養,雖灸何益, 故因灸而反致 害者,此也。徒責灸艾不效何耶!

醫案 编辑

乙卯歲,至建甯,滕柯山母患手背不舉,背惡寒而倦困,雖盛暑喜穿棉襖, 諸醫俱作虛冷治之,予診其脈沉滑,此痰在經絡也。予針肺俞曲池,三里穴, 是日即覺身輕手舉,寒亦不畏,綿襖不復著矣,後投除濕化痰之劑,至今康健, 諸疾不發,若作虛寒,愈補而痰愈結,可不慎歟。 戊午春,鴻臚呂小山,患結核在臂,大如柿,不紅不痛,醫云是腫毒,予曰: 此是痰核結於皮裏膜外,非藥可愈,後針手曲池,行六陰數,更多二七壯。 以通其經氣,不數日即平安矣,若作腫毒,用以託裏之劑豈不傷脾胃清純之氣耶, 己巳歲夏,文選李漸菴夫人,患產後血厥,兩足忽腫大如股,甚危急。 徐何二公召予視之,診其脈芤而歇止,此必得之產後惡露未盡,兼風邪所乘, 陰陽邪正激搏,是以厥逆,不知人事,下體腫痛,病勢雖危,針足三陰經,可以無虞, 果如其言,針行飯頃而甦,腫痛立消矣,癸酉秋,大理李義河,患兩腿痛,十餘載, 諸藥不能奏效,相公推予治之,診其脈滑浮,風濕入於筋骨,豈藥力能愈,須針可痊, 即取風市陰市等穴針之,官至工部尚書,病不再發。 甲戌夏,員外熊可山公,患痢兼吐血不止,身熱咳嗽,繞臍一塊痛,至死, 脈氣將危絕,眾醫云:不可治矣,工部正廊隗月潭公素善,迎予視其脈雖危絕, 而胸尚暖,臍中一塊高起如拳大,是日不宜針刺,不得已,急針氣海。 更灸至五十壯而蘇,其塊即散,痛即止,後治痢,痢愈,治嗽血,以次調理得痊, 次年陞職方,公問其故,予曰:病有標本,治有緩急,若拘於日忌,而不針氣海, 則塊何由而散,塊既消散,則氣得以疏通,而痛止脈復矣,正所謂急則治標之意也。 公體雖安,飲食後不可多怒氣,以保和其本,否則正氣乖而肝氣盛,致脾土受剋, 可計日而復矣! 辛未夏,刑部王念頤公,患咽嗌之疾,似有核上下於其間,此疾在肺膈。 豈藥餌所能愈,東徐公推予針之,取膻中氣海,下取三里二穴,更灸數十壯, 徐徐調之而痊,東名醫也。且才高識博,非不能療,即東垣治婦人傷寒,熱入血室, 非針莫愈,必俟夫善刺者,刺期門而愈,東之心,即東垣之心也。而其德可並稱焉, 視今之嫉賢妒能者,為何如哉,然妒匪斯今,疇昔然矣,予曾往磁州。 道經湯陰伏道路旁,有先師扁鵲墓焉,下馬拜之,問其故,曰:鵲乃河間人也。 針術擅天下,被秦醫令李膉刺死於道路之旁,故曰伏道,實可歎也。有傳可考, 戊辰歲,給事楊後山公,迺郎患疳疾,藥日服而人日瘦,同科鄭湘溪公,迎予治之。 子曰:此子形羸,雖是疳症,而腹內有積塊,附於脾胃之旁,若徒治其疳, 而不治其塊,是不求其本,而揣其末矣,治之之法,宜先取章門灸針,消散積塊, 後次第理治脾胃,是小人已除,而君子得行其道於天下矣,果如其言,而針塊中, 灸章門,再以蟾蜍丸藥兼用之,形體漸盛,疳疾俱痊。 壬申歲,四川陳相公長孫,患胸前突起,此異疾也。人皆曰:此非藥力所能愈, 錢誠翁推予治之。予曰:此乃痰結肺經而不能疏散,久而愈高,必早針俞府膻中, 後擇日針,行六陰之數,更灸五壯,令貼膏痰出而平,迺翁編修公甚悅之辛未, 武選王會泉公亞夫人,患危異之疾,半月不飲食,目閉不開久矣,六脈似有如無, 此疾非針不甦,同寅諸公推予即針之,但人神所忌,如之何?若待吉日良時, 則淪於鬼錄矣!不得已,即針內關二穴,目即開,而即能食米飲。 徐以乳汁調理而愈,伺飲諸君,問此何疾也?予曰:天地之氣,常則安,病則變, 況人稟天地之氣,五運迭侵於外,七情交戰於中,是以聖人嗇氣。如持至寶, 庸人妄為,而傷太和,此軒岐所以論諸痛皆生於氣,百病皆生於氣。 遂有九竅不同之論也。而子和中亦嘗論之詳矣,然氣本一也。因所觸而為九, 怒喜悲恐寒熱驚思勞也。蓋怒氣逆甚,則嘔血及泄,故氣逆上矣。怒則陽氣逆上, 而肝木乘脾,故甚嘔血及泄也。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和,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 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神上,則上焦閉, 閉則氣逆,逆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熱則腠理開, 榮衛通,汗大泄,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 內外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流而不行,故氣結矣! 抑嘗考其為病之詳,變化多端,如怒氣所致,為嘔血,為泄,為煎厥,為薄厥, 為陽厥,為胸滿痛,食則氣逆而不下,為喘渴煩心,為肥氣,為目暴盲,耳暴閉, 筋緩,發於外為癰疽也。喜氣所致,為笑不休,為毛髮焦,為肉病,為陽氣不收, 甚則為狂也。悲氣所致,為陰縮,為筋攣,為肌痺,為脈痿,男為數溺,女為血崩, 為酸鼻卒頤,為目昏,為少氣不能息,為泣為臂麻也。恐氣所致,為被綑脫肉, 為骨痠痿厥,為暴下清水,為面熱膚急,為陰痿,為懼而脫頤也。驚氣所致,為潮涎, 為目寰,為疑癇,為不省人事,僵仆,久則為痿痺也。勞氣所致,為嗌噎,為喘促, 為咳血,為腰痛骨痿,為肺鳴,為高骨壞,為陰痿,為唾血,為瞑目,為耳閉, 男為少精,女為不月,衰甚則潰潰乎若壞,汨汨乎不可上也。思氣所致,為不眠, 為嗜臥,為昏瞀,為中痞,三焦閉塞,為咽嗌不利,為膽痺嘔苦,為筋痿,為白淫, 為不嗜食也。寒氣所致,為上下所出,水液澄清冷,下痢青白等症也。熱氣所致, 為喘嘔吐酸,暴注下迫等病也。竊又稽之內經治法,但以五行相勝之理,互相為治, 如怒傷肝,肝屬木,怒則氣并於肝,而脾土受邪,木太過,則肝亦自病,喜傷心, 心屬火,喜則氣并於心,而肺金受邪,火太過,則心亦自病,悲傷肺,肺屬金, 悲則氣并於肺,而肝木受邪,金太過,則肺亦自病,恐傷腎,腎屬水。 恐則氣并於腎,而心火受邪,水太過,則腎亦自病,思傷脾,脾屬土,思則氣并於脾, 而腎水受邪,土太過,則脾亦自病,寒傷形,形屬陰,寒勝熱則陽受病,寒太過, 則陰亦自病矣,熱傷氣,氣屬陽,熱勝寒,則陰受病,熱太過,則陽亦自病矣, 凡此數者,更相為治,故悲可以治怒也。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也。 以謔浪褻狎之言娛之,恐可以治喜也。以遽迫死亡之言怖 之,怒可以治思也。 以污辱欺罔之言觸之,思可以治恐也。以慮彼忘此之言奪之,凡此五者,必詭詐譎, 無所不至,然後可以動人耳目,易人視聽,若胸中無才器之人,亦不能用此法也。 熱可以治寒,寒可以治熱,逸可以治勞,習可以治驚。經曰:驚者平之! 夫驚以其卒然而臨之也。使習見習聞,則不驚矣,如丹溪治女人許婚後。 夫經商三年不歸,因不食,困臥如痴也。無所病,但向裏床坐,此思氣結也。 藥難獨治,得喜可解,不然令其怒,俾激之大怒而哭之三時,令人解之,與藥一貼, 即求食矣!蓋脾主思,思過則脾氣結而不食,怒屬肝木,木能剋土,木氣沖發, 而脾土開矣。又如子和治一婦,久思而不眠,令觸其怒,是夕果困睡,捷於影響, 惟勞而氣耗,恐而氣奪者,為難治也。又同寅謝公,治婦人喪妹甚悲,而不飲食, 令以親家之女陪歡,仍用解鬱之藥,即能飲食。又聞莊公治喜勞之極而病, 切脈乃失音症也。令恐懼即愈,然喜者之人少病。蓋其百脈舒和故耳,經云恐勝喜, 可謂得玄關者。凡此之症,內經自有治法,業醫者廢而不行何哉!附錄宜知所從事焉, 己巳歲,尚書王西翁乃受,頸項患核腫痛,藥不愈,召予問其故?曰頸項之疾, 自有各經源絡井俞會合之處,取其源穴以刺之,後果刺,隨針而愈,更灸數壯, 永不見發,大抵頸項乃橫肉之地,經脈會聚之所,凡有核腫,非吉兆也。 若不究其根以灸刺之,則流串之勢,理所必致矣,患者慎之, 戊寅冬,張相公長孫,患瀉痢半載,諸藥不效,相公命予治之。曰: 昔翰林時患肚腹之疾,不能飲食,諸藥不效,灸中脘章門即飲食,其針灸之神如此, 今長孫患瀉痢,不能飲食,可針灸乎。予對曰:瀉痢日久,體貌已變,須元氣稍復, 擇日針灸可也。華岑公子云:事已危篤矣,望即治之,不俟再擇日期, 即針灸中脘章門,果能飲食。 丁丑夏,錦衣張少泉公夫人,患癇症二十餘載,曾經醫數十,俱未驗,來告予, 診其脈,知病入經絡。故手足牽引,眼目黑瞀,入心則搐叫,須依理取穴, 方保得痊,張公善書而知醫,非常人也。悉聽予言,取鳩尾中脘,快其脾胃, 取肩顒曲池等穴,理其經絡,疏其痰氣,使氣血流通,而自定矣,次日即平妥。 然後以法,製化痰健脾之藥,每日與服,戊辰歲,李邃麓公,胃旁一痞塊如覆盆, 形體羸瘦,藥勿愈。予視之曰:既有形於內,豈藥力所除,必針灸可消,詳取塊中, 用以盤針之法,更灸食倉中脘穴而愈。邃麓公問曰:人之生痞,與癖,積聚,癥瘕, 是如何?曰痞者否也。如易所謂天地不交之否,內柔外剛,萬物不通之義也。 物不可以終否,故痞久則成脹滿,而莫能療焉,癖者,懸絕隱僻, 又玄妙莫測之名也。積者跡也。挾痰血以成形跡,亦鬱積至久之謂爾,聚者緒也。 依元氣為端緒。亦聚散不常之意云:癥者徵也。又精也。以其有所徵驗, 及久而成精萃也。瘕者假也。又遐也。以其假借氣血成形,及歷年遐遠之之謂也。 大抵痞與癖乃胸膈之候,積與聚為腹內之疾,其為上中二焦之病,故多見於男子, 其癥與瘕獨見於臍下,是為下焦之候,故常見於婦人。 大凡腹中有塊不問男婦積聚瘕癥,俱為惡症,切勿視為尋常,初起而不求早治, 若待痞疾脹滿,已成胸腹鼓急,雖扁鵲復生,亦莫能救其萬一,有斯疾者,可不懼乎, 李公深以為然。 戊辰歲,戶部王縉菴公迺弟,患心癇疾數載矣,徐堂翁召予視之,須行八法開闔方可, 公如其言,而刺照海列缺,灸心俞等穴,其針待氣至,乃行生成之數而愈。 凡治此症,須分五癇,此卷前載之詳矣,茲不悉錄。 壬申歲,大尹夏梅源公,行取至蛾眉菴寓,患傷寒,同寅諸公迎視,六脈微細, 陽症得陰脈,經云:陽脈見於陰經,其生也可知,陰脈見於陽經,其死也可許, 予居玉河坊正值考績,不暇往返之勞,若辭而不治,此公在遠方客邸,且蒞政清苦, 予甚惻之,先與柴胡加減之劑,少效,其脈尚未合症,予竭精殫思,又易別藥, 更針內關,六脈轉陽矣,遂次第進以湯散而愈,後轉陞戶部今為正郎。 壬戌歲,吏部許敬菴公,寓靈濟宮,患腰痛之甚,同鄉董龍山公推予視之,診其脈, 尺部沉數有力,然男子尺脈固宜沉實,但帶數有力,是濕熱所致,有餘之疾也。 醫作不足治之,則非矣,性畏針,遂以手指於腎俞穴,行補瀉之法,痛稍減, 空心再與除濕行氣之劑,一服而安,公曰:手法代針,已覺痛減。 何迺再服滲利之藥乎?予曰:針能劫病,公性畏針,故不得已而用手指之法, 豈能驅除其病根,不過暫減其痛而已,若欲全可,須針腎俞穴,今既不針, 是用滲利之劑也。豈不聞前賢云:腰乃腎之府,一身之大關節,脈沉數者, 多是濕熱壅滯,須宜滲利之,不可用補劑,今人不分虛實,一概誤用,多致綿纏, 痛疼不休。(出玉機中)大抵喜補惡攻,人之恆情也。邪濕去而新血生, 此非攻中有補存焉者乎! 壬申歲,行人虞紹東翁,患膈氣之疾,形體羸瘦,藥餌難治,召予視之,六脈沉濇, 須取膻中,以調和其膈,再取氣海,以保養其源,而元氣充實,脈息自盛矣! 後擇時針上穴,行六陰之數,下穴行九陽之數,各灸七壯,遂全愈,今任揚州府太守, 庚辰過揚復,形體豐厚。 壬申夏,戶部尚書王疏翁,患痰火熾盛,手臂難伸,予見形體強壯。 多是濕痰流注經絡之中,針肩顒,疏通手太陰經與手陽明經之濕痰,復灸肺俞穴, 以理其本,則痰氣可清而手臂能舉矣,至吏部尚書,形體益壯。 辛未歲,浙撫郭黃公,患大便下血,愈而復作,問其致疾之由。予對曰: 心生血而肝藏之,則脾為之統。內經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腸癖而下血。 是皆前聖之言而可考者,殊不知腸胃本無血,多是痔疾,隱於肛門之內。 或因飲食過傷,或因勞慾怒氣,觸動痔竅,血隨大便而出,先賢雖有遠血近血之殊, 而實無心肺大腸之分,又有所謂氣虛腸薄,自榮衛滲入者,所感不同,須求其根, 於長強穴針二分灸七壯,內痔一消而血不出,但時值公冗,不暇於針灸,逾數載, 陞工部尚書,前疾大作,始知有痔隱於肛門之內,以法調之愈,至己卯復會於汶上云: 不發矣,是歲公子箕川公長愛,忽患驚風,勢甚危篤,灸中沖印堂合谷等穴。 各數十壯,方作聲,若依古法而止灸三五壯,豈能得愈,是當量其病勢之輕重而已, 己卯歲,道經臨洛關,會舊知宋憲副公云:昨得一夢,有一真人,至舍相談而別, 今欲故人相顧,舉家甚喜,昨年長子得一痞疾,近因下第抑鬱,疾轉加增,諸藥不效。 如之奈何?予答曰:即刻可愈。公愕然曰:非惟吾子得安,而老母亦安矣,此公至孝, 自奉至薄,神明感召,予即針章門等穴,飲食漸進,形體清爽,而腹塊即消矣, 懽洽數日,偕親友送至呂祖度盧生祠,不忍分袂而別。 庚辰夏,工部郎許鴻宇公,患兩腿風,日夜痛不止,臥床月餘,命予治之, 時名醫諸公,堅執不從許公疑而言曰:兩腿及足無處不痛,豈一二針所能愈。予曰: 治病必求其本,得其本穴會歸之處,痛可立止,痛止即步履,旬日之內,必能進部, 此公明爽,獨聽予言,針環跳絕骨,隨針而愈,不過旬日,果進部,人皆駭異, 假使當時不信王公之言,而聽旁人之語,則藥力豈能及哉,是惟在乎信之篤而已, 信之篤,是以獲其效也。 己巳歲,張相公得肛門忽腫之疾,戎政王酉翁推予診視:命之曰:元老之疾, 非常人比,宜精思殫力調治,以副吾望,予謁診,右寸浮數,是肺金受風熱, 移於大腸之中,然肛門又居下之地,而飲食糟粕流至於此,若無七情四氣所干, 則潤澤而下,或濕熱內蘊,邪氣所加,則雍滯而作腫痛。 予製以加減搜風順氣之劑二罐,倍加酒蒸大黃,借酒力上升,蕩滌邪熱,加麻仁潤燥, 枳殼寬腸,防風獨活驅除風熱,當歸清血,涼血,養血,枯芩以清肺與大腸, 共製成丸,服漸清安。 隆慶二年,四月初四日。奉 旨傳與聖濟殿,著醫去看徐閣老病,欽此,臣等謹欽遵,前至徐閣老私家。 診得六脈數大,積熱積痰,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宜用清熱健脾化痰湯醫治,黃芩, 白朮,貝母,橘紅,茯苓,香附,芍藥,桔梗,川芎,前胡,檳榔,甘草,水二鍾, 薑一片,煎至一鍾,不拘時服,藥對症,即愈。 乙亥歲,通州李戶候夫人,患怪症,予用孫真人治邪十三針之法。問病者是何邪為害? 對說乃某日至某處,雞精之為害也。令其速去,病者對曰:吾疾愈矣,怪邪已去, 言語遂正,精神復舊,以見十三針之有驗也。 己巳歲,尚書毛介川翁,患脾胃虛弱,時常瀉痢,肢略浮腫,問於予曰:時常泄瀉, 多係濕熱。夫人之一身,心生血,肝藏之,而脾為之統,脾得其統,則運化有常, 水穀通調,固無所謂濕,亦無所謂熱也。夫唯精元之氣,既不能保之於平時。 而五味之養,又不節之於將來,斯精血俱耗,而脾無所統矣!脾失所統, 則運化通調將何以為職,欲求其無瀉,不可得也。然則何以謂之濕熱。 蓋運化通調既失其職,則水穀不分,濕鬱於內而為熱矣!由是便血稠粘, 裏急後重瀉不獨瀉,而又兼之以痢,皆坐此也。其治之法,宜蕩滌其濕,然後分利, 斯脾胃得統,而其症安矣,否則土不能制水,氾濫盈溢,浸於四肢,變而為氣者有之, 信予言,調理而愈。 己卯歲,行人張靖宸公夫人,崩不止,身熱骨痛,煩燥病篤,召予診,得六脈數而止, 必是外感,誤用涼藥,與活湯,熱退,餘病漸可,但元氣難復。 復灸膏肓三里而愈,凡醫之用藥,須憑脈理,若外感誤作內傷。 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其不夭滅人生也幾希! 辛酉夏,中貴患癱瘓,不能動履,有醫何鶴松,久治未愈,召予視曰:此疾一針可愈。 鶴松慚去,予遂針環跳穴,果即能履,夏厚贈予受之,逾數載又癱矣,復來召予, 因侍楚廷,不暇即往,遂受鶴反間以致忍視昔之刺鵲於伏道者為何如? 己巳歲,蔡都尉長子碧川公,患痰火,藥餌不愈,辱錢誠齋薦予治之,予針肺俞等穴, 愈後,其女患風癇甚危,其乃郎秀山,迺張少泉,邀予治之,乃針內關而甦, 以禮厚贈,予固辭不受,遂以女許聘豚兒承禎焉! 庚辰歲過揚,大尹黃縝庵公,昔在京,朝夕相與,情誼甚篤,進謁留款,不忍分袂, 言及三郎患面部疾,數載不愈,甚憂之,昨焚香卜靈棋課曰:兀兀塵埃久待時, 幽窗寂寞有誰知,運逢寶劍人相顧,利遂名成總有期,與識者解曰:寶者珍貴之物, 劍者鋒利之物,必逢珍貴之人,可愈,今承相顧,知公善針,疾愈有期矣。 予針巨合谷等穴,更灸三里,徐徐調之而愈,時工匠刊書,多辱薪米之助, 甲戌歲,觀政田春野公乃翁,患脾胃之疾,養病天壇,至敝宅數里。 春野公每請必親至,竭力盡孝,予感其誠,不憚遠出,朝必趨視,告曰: 脾胃乃一身之根蒂,五行之成基,萬物之父母,安可不由其至健至順哉, 苟不至健至順,則沉之咎必致矣,然公之疾非一朝所致,但脾喜甘燥,而惡苦濕, 藥熱則消於肌肉,藥寒則減於飲食,醫治久不獲當,莫若早灸中脘食倉穴,忻然從之, 每穴各灸九壯,更針行九陽之數,瘡發漸愈,春野公今任兵科給事中, 迺翁迺弟俱登科而盛壯。 庚辰歲,道經揚州,御史桑南皋公夫人,七旬餘,發熱頭眩,目,手攣,食少, 公子迎予,診得人迎浮而關帶弦,見症雖多,今宜清熱為先,以天麻殭蠶為君, 升麻知母為臣,蔓荊甘草等為使佐,服至三帖,熱退身涼,飲食漸進,餘症亦減, 次日復診,六脈平勻,昆玉喜曰:發熱數月,醫不見效,昨方製服一帖, 熱退食進何耶!予曰:醫者意也。得其意斯握醫之要樞矣。 昔司馬嘗稱扁鵲隨俗為變,及述其論齊桓侯疾,語多近道,皆以其意通之耳, 昨脈浮弦,疑是用過養血補脾之劑,閉塞火邪,久則流溢於太陽膀胱經,起至陰, 終睛明,故目頭眩,支走三焦經,故手攣也。少南少玄公,與縝庵公,姻聯之好, 予辱故人之托,精思脈理,意究病源,故製立前方,用以引經之劑,其熱速退,熱退, 脾陰漸長,而榮血自生,餘症亦因之除矣,二公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