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錦溪集
卷八
作者:魯認
1823年

唐浦勝戰圖題名

编辑

嘉義大夫兼忠淸慶尙全羅三道統制使行慶尙右道

水軍節度使李慶濬。深源辛酉韓山人。居京。

嘉善大夫慶尙虞侯申汝樑。重任甲午高靈人。興陽。

折衝將軍忠淸虞侯宋安廷。正鄕甲寅洪州人。京。

蛇渡鎭水軍節制使禹壽。仁叟丁巳禮安人。巨濟。

彌助頂鎭全節制使李暹。太明丙寅全義人。京。

折衝將軍申琢。子美辛未平山人。京。

折衝將軍李奇男。大胤癸丑光山人。順天。

禦侮將軍宋德馹。致遠丙寅南陽人。興陽。

禦侮將軍林英立。士雄丙寅鎭川人。鎭川。

禦侮將軍孟友曽。孝伯丙寅新昌人。蔚山。

保功將軍趙潝。浩源壬申平壤人。京。

振威將軍李希參。而魯丙辰全義人。京。

振威將軍杜起文。詩彥辛未萬頃人。萬頃。

昭威將軍尹琦。汝溫辛未海南人。海南。

定略將軍李命吉。天錫己巳泰安人。安山。

定略將軍魯鴻。汝信辛酉咸平人。長興。

顯信校尉盧毅男。士剛甲戌交河人。水原。

敦勇校尉鄭昕。景明戊寅鷄林人。京。

進勇校尉魯認。公識丙寅咸平人。羅州。

秉節校尉李希春。景純壬戌報恩人。海南。

禦侮將軍金一介。汝臣壬戌金海人。蔚山。

禦侮將軍朴蓊。茂仲丁巳京。

定略將軍金大寬。彥弘丙寅慶州人。新寧。

秉節校尉李自澄。澄之甲寅廣州人。京。

昭咸將軍朴璾。全州人。

秉節校尉李光春。康津。

通訓大夫,瓮津縣令尹興龍。仲遇丁未坡平人。大興。

承訓郞前長城縣監孫應虎。景又庚申密陽人。唐津。

萬曆甲辰六月日。

書魯副正唐浦勝戰圖後附錄

编辑

此圖藏在於其宗裔蠹篋。而爲子孫者。亦未曾記。認近於壬午年間。始得搜出。故公之行狀。未及入錄。考之杞,宋旣如此。況可望垂之竹帛也哉。甲辰之後。經過幾甲辰耶。兵燹之殘。蟫蠹之剩。而一幅丹靑。宛如昨日。旗旝飄拂。劍箭相雜。龍雀四圍。虜艓孤窮。千斤鳥郊。勝鼓殷天。摩挲以手。不覺瞋目。當時畫圖以傳。夫豈偶然。獨惜乎龍蛇之亂。將軍不得登壇帶鉞。而只以僻鎭褊將。僅錄於鐵券之末勳。當日雲中舊守。寂寥無聞。而畢竟坡嶺一死。豈天將以完節付之將軍。而世所謂勳爵不足多也耶。噫。伯珪以一杯濁醪。劍歌於紙窓之下。而空望唐浦雲水。後千百載。何可盡英雄之淚也。

崇禎後三癸未。長興魏伯珪。謹跋。

副正魯公墓表陰記

编辑

春秋之義。莫大於尊周。亦天理中一事。今於君臣之義。能盡性分之所當爲。則自可合於天理。雖不讀一部春秋。而尊周之義。固自在矣。嗚呼。故副正魯公諱鴻。非所謂其人者耶。昔我神宗皇帝萬曆四十六年戊午。建虜大寇。帝下詔徵兵本朝。金將軍應河以宣川郡守。領左營兵將赴。時公棄官居天冠山下。曾爲金將軍所知。至是檄召之。公與同鄕壯士卞德馹。卽日辦行裝。將發。有一子尙幼。攀衣啼號。公抱而置之曰。汝其好長也。慷慨語家人曰。大丈夫今有此塞外之行。幸得死所。萬里遼薊。裹革是分。兒女輩。無作別離狀。妻孥莫敢仰視。立飮酒三大椀。遂上馬。不顧而行。此至從金將軍隷副元帥。己未二月二十一日。渡▣入遼。及深河之戰。公與德馹。左右金將軍。不離次。所射殺甚衆。俄而。矢盡劍亦折。將軍曰。公等皆去。公曰。豈有獨生之理乎。遂與之同死。實三月四日也。有一卒伏於亂屍中。潛見其始終。生還本國。爲語湖南人曰。深河大樹下積屍中。長身大面髥半白者。卽魯將軍屍也。嗚呼偉哉。公之死也。華陽宋先生。書金將軍廟碑曰。將軍之一死。可以明天下之大義。立天下之大經。爲春秋尊周攘夷之義也。深河大樹。眞公之死所。終能與金將軍。爲春秋尊周之人。則正所謂盡君臣性分之理。不讀春秋書而自令尊周之義者也。公豈不偉且奇哉。公字汝信。咸豐人。始祖諱穆。麗朝封咸豐君。其後。有賜紫金魚袋仁厚。修文殿學士貫道。累世冠冕。我朝有得平。以文章名。歷踐翰林舍人。公考諱平國。官軍資監正。公以嘉靖辛酉生。身長八尺餘。體大過圍。廣顙方頤。面如斗。髭髥若神。怒則磔磔如戟。勇力絶淪。韜略精熟。見者皆以魯將軍稱。當壬辰倭寇。以武蔭末斑。選壯士。與兵使黃進,水使魏大器等皆力戰。斬獲輒居最。都元帥以公習知海路形便。啓請鎭南桃浦。公卽整理船具。急赴李忠武期會。適湖退船膠。衆不得曳下。公遂負船推之。船疾如矢。賊船已漲海。公且戰且行。李公見而壯之。極稱奬焉。反夫五月二日露梁之戰。公爲先鋒。大捷後。錄原從二等勳。敍功增秩。至訓鍊副正。始登庚子武科。公性亢直。老而益硬。與世寡合。公亦無進取意。晩爲臨淄鎭僉使則歎曰。折腰向鄕里小兒。吾亦恥之。遂謝病。歸冠山舊居。時或射獵山澤間。每以霸陵亭李將軍自況。後以遺衣。依矢復禮。葬于長興拂聳山東坐坎之原。淑人魏氏祔焉。淑人。父德弘。祖進士鯤。淑人享年九十餘。說當時事歷歷。子孫嘗錄。以爲家乘。子一變。一變三子。時聖,禧聖,師聖。二女。爲金汝漢,張雲翼妻。弼周,弼宗。時聖出。弼昌,弼宣,弼武。禧聖出。弼謇。師聖出。皆好義氣。善騎射。不墜公偉丈夫風。公之忠義貫金石。儀度出倫類。天固有意生者。公終守志死事。義光尊周。公可謂不負天所生之意也。然生而君上不知其何狀。歿而忠節不見其褒錄。何天之生之者厚而報施者薄也。抑天下勢而已。豈天定亦不能勝人而然耶。傳所謂天地之大。而猶有所憾者非耶。弼謇子天政。從於溪上。一日。以公狀示余。請余公墓文。余感慨而書之如此。俾刻于石陰。時崇禎甲申後再庚辰淸明日。坡平尹鳳九。書。

魯友天政之謁文于丈席也。先師欽歎副正公節義。卽爲文以授之。手造冊子。其衣紙摺整。紙繩穿束。皆自爲也。因自題其面。於今奉玩。可爲臥龍之片鱗。凡爲魯氏後者。雖此文入石之後。幸勿漫壞此冊。念先師勤摯之恩也。己亥二月朏。魏伯珪。識。

副正招魂葬時。遠近輓詩。不能盡記。

萬古綱常丈夫死。深河水碧日星輝。遺衣莫向江頭復。魂云朝天定不歸。

右進士魏廷望

題副正魯公墓表後

编辑

士之立名節死國事。雖志氣有所感激。其平時所養。必有大過人者。乃能遇事而發。匪偶然也。公身長八尺餘。廣顙方面。神采燁然。世皆以魯將軍稱。當龍蛇之變。選壯士。赴李忠武陣。鼓勇戰艦。斬獲甚多。錄二等倦。及深河之役。赴金將軍檄。奮不顧身。冒矢石。受鋒鏑。矢盡力窮。與金將軍同日死於大樹下。嗚呼。此豈非中有所養。臨大節而不可奪者耶。忠義之氣。凜凜如秋霜烈日。至今百載之下。尙令人髮豎膽聳。雖古之巡,遠。何以加此。況世道衰薄。志節頹靡。全軀保妻子之徒。滔滔皆是。而如公之貞忘大節。生而不見知於明主。死而不得蒙褒揚之典。其子孫又復寒微零替。名堙滅而不稱。悲夫。苟有讀公之墓表者。彼忘義而偸生者。豈不有愧於心哉。

崇禎三戊戌仲秋。昌原黃幹。謹書。

嗚呼。我魯家風。有自來矣。在昔江華。鼻祖以有裔舊臣。從箕聖東渡。義不讓夷,齊之西山矣。逮夫中郞將公。入則皇唐之閫帥。歸則新羅之學士。望亦重文武之吉甫矣。自麗中葉侍中公以後。率多才全文武。名震華東。或承紫魚袋。或受靑冥鉞。及我國初。蓮汀武烈公。早定復城之策。晩遂遯世之志。咸平之月嶽。卽子陵之桐江也。伊後二百年。有副正公與錦溪公。幷生搶攘之世。共扶春秋之義。錦溪公之如蘇,文。已悉於萬曆皇詔及華東名賢之贊揚。副正公之爲巡,遠。只有數君子之著述。斷簡殘編。難期壽後。寒門孱裔。敢望光前。坡嶺,深河。只見雲水之白而已。玆附先集之下。以俟百世之公議。

崇禎四癸未仲冬下澣。支孫宗淵。拜手謹跋。

都有司泰臣校正致玉宗淵繼宇致爀監印宗洙守範宗一以權

崇禎四癸未仲冬上澣錦溪院開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