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錦石集
卷七
作者:朴準源
1816年
卷八

答族兄美仲趾源

编辑

阻拜幾年。瞻嚮之切。非獨在於歲暮。卽伏承下狀。謹審臘寒。政候安勝。仰慰不任區區。每聞南來政聲。無非異績。風席水砧。民多蒙利。此已可喜。而今承露鷄石蜂。自詫邑况。淸高之語。眞使人如入雲霄上。果非俗吏。但親自作農。無或近於饔飧之耕且爲歟。好笑好笑。華陽先山。尙阻一埽。每因譜按圖。只有瞻想而已。玆承所示。益知流慶之不虛也。然而竊嘗念先生道學名節。爲世大賢。見嫉羣小。卒擯斥以歿。所以報施善人。宜在其後。愈遠愈昌。至今繁衍而燀赫。卽天理然也。恐不可歸重於堪輿之不誣。若如所敎。則山雄谷邃。岡麓盤紆者。豈獨我家紅流之洞耶。墓田事賴執事主張。將使香火。得以永奉。爲先之誠。慮後之圖。實所欽歎。宗中會議。此固聞命。齋洞判府。何不直書以報耶。第宗中事則有司存。雖位尊者。不當爲之先焉。判府必無別般商量。須更作書於正言三從兄。使之發文。如何如何。節目草。執事手自成送。然後方可以該且備。且宗人齊進甚未易。以所送節目。謄書於發文中。輪示受銜。則無齊會之難。而自當成完文。以是刻揭。其於遵守之道。永無所損。此與會議而成節目一也。而事簡成速。反復勝也。更爲入思如何。不備。

答族兄美仲

编辑

祧埋事由。因所示。益聞所不聞。繼而奉讀記文。李侯事。固已感歎。而如非執事之致力。則又孰能先後而卒有所成哉。先生道學名節之所以炳耀千古者。益有所闡颺。狀德得體。紀事無闕。尤可見執事之誠意。禮曰論撰先祖之德善功烈。惟賢者能之。執事庶幾有焉。竊不勝欽仰。抑嘗有慨然於心者。今人於人家先德。多所茫昧。雖時之近而猶且不明。况世代之已遠。而事蹟之寖晦者乎。其知我家有潘陽二先生遺稿者亦鮮矣。徒見雲仍大繁。珪組相望。指而語曰此巨閥也華族也。實則不知有所本而然。今於是記之出。而後生有徵焉。則執事之文。卽一國乘之重修。家狀之追補。其所以發揮先德。豈不偉哉。且形局以下。議論亦好。因其地靈之美而歸諸天理之正。蓋實語也。地靈天理之所湊泊。所謂吉慶福祿。彌久而彌長。則其於修先生墓。不患無人。安知幾十年後。又有如執事如李侯者不出而經紀之。如今所爲也。然則族系漸疎。事有因循。抑有不必憂者存。雖然吾輩未死之前。所以相與加勉者。不在於此。則抑後承于何而觀感焉。

答三從姪士受宗福

编辑

惠翰今年初有得之。若靑鳥之信。無乃仙緣復通耶。仍審峽縣麥秋。政况佳勝。爲之神𨓏。仙吏終不若閒氓。歲儉民貧。舊送新迎。擾惱亦且無已時。何以則使吾士受無憂於一盂飯。而浩然賦歸老。叔姪得以同里巷。杖屨飣餖。日相還往。以娛殘年耶。方與家兄對坐。來書適到。交手披奉。說此而相與歎咤也。拙作偶鼓廢簧。不成音律。只欲代執酌之祝矣。不意蒙此報章。投木瓜而來瓊琚。良用感荷。旣和之。又復益之以三篇。有若羲畫而文演。可備詩中之易。補同人不足之意。吾夫子繫之則亦豈不曰其臭如蘭乎。語癡矣姑舍之。且無論誰爲木瓜瓊琚。吾輩俱已老白首。有何事可以開口。而因玆一往復。彼此各破愁顔則足矣。鄙作之初不匿之而擧似者。追思可幸。且觀來什。思致精切。格韻沈遠。氣不以衰而或澀。心不以撓而或亂。卽此而期頤可占。又是一大喜。詩可以觀。亦謂是歟。

答士受

编辑

寒程歸旆。政爾奉念。不意遄賜手牘。報以行李備諦。穩返鈴閣。視篆佳勝。向來再奉未攄。此足以豁餘懷。欣倒可言。第臨歲官撓。無減秋務。雖以士受之雅趣。恐無披襟亭上賞雪之暇。是爲欠事。三從凋謝無餘。豈復流光之感。而當此逼除。自然有悽思。官齋孤燭。便是旅舘。士受此時。又當作如何懷緖。解紱之云。得無隘乎。矮簷低頭。不得不爾。姑學柳下惠之不恭。未知其有損於目下自處之義。何必悻悻如小丈夫然後爲快哉。邑民之口。監司之耳。卽向時鄙文中語。而吏亦民也。惜乎。士受之七尺枯藤。棘棘不能作扇子樣有以來之也。此後事惟有無動乎吾心。而陰慘陽舒。亦可以互用之也。如何如何。一壺春酒。可作歲時屠蘇甚感。而但聞韶之味。尙有雪嶽帶來者。不然何至無罪而用罰耶。絶呵。餘冀餞迓增祉。不宣。

答士受

编辑

民戶白雲。官家黃鳥。峽邑卽景。每誦槎老詩。爲之馳神。際此披奉手翰。中有瓊什。又伴以當歸仙酒。淸韻來逼。如登雪嶽。雖淸河守之置人雲霄上。何以加此。閒中閱故紙。自是離索者事。實有妙趣。士受以太守而有此。其閒可想。如此好詩。安得不出乎。格高意遠。令人屢誦。然士受平日不肯爲凡俗語。今見亦然。吾輩老矣。漫興而已。何必用意如是耶。試看此和章。全用肉語。廢簧急鼓。宜無好聲。而蓋其意則不欲學士受之爲也。士受以爲如何。三箑及丸藥畧呈。前旣惹端。此又可以來瓊琚耶。好笑。三從衰顔幸存。舍兄周甲晬辰才過。欣滿則有。而未奉一觴。甚悵觖耳。

與金仲寬在淳

编辑

向者迂轡。踔七十里。穿重峽踰數大嶺。涉我所莅之地而握手欣然。此意甚勤。有足感人。吾伯氏自京師至。賞楓葉俗離。臨歸戀我。又復作數日留。適執事之來在是時。若有冥會者。此事又何其甚奇也。夫我國州郡縣凡三百六十。而縣居三之一而過焉。縣固多也。有大小豐瘠之不齊。其雄且腴。與州郡等者比比。而今報與安。魯衛之兄弟也。安居嶺之左峽。而報亦湖之左峽。安之地四面不百里。而報亦不百里。安之戶幾四千。而報亦四千。安之錢公私所須者歲不過餘二千緡。而報亦二千緡。安之山可遊者有三洞之勝。而報亦有俗離稱名山。皆峽也俗宜淳。而安之民愚。報之民頑。愚與頑亦一也。其大小豐薄。無一之或異。而民俗之難治又相近。余自到報以來。較量於執事之安。而竊有怪乎吾二人之平生。少也讀古書學文章。欲以馳騁當世。謂卿相朝夕可得。高談闊步。昂然而自重。不詭而獲。不鑽而從。不乞憐而食。譬之於龍。寧失水而涸死。豈肯受豢於池沼。此執事意氣之壯。而余亦然。旣濩落無成。欝欝而不得志。則宜怨憤悲愁。以自放於山巓水涯之外。而或喪其所守也。顧恬然不以介意。雍容言笑。若將甘窮餓而終其身者。此又執事志操之堅。而余亦然。執事試思之。吾二人平生。果有一事之不與相同者乎。晩而上庠同。仕而寢郞同。陞而曹郞同。爲守令而縣監同。兩縣之小且殘。又若是相同。是又何也。韓愈有言。年相若志相同道相似。豈吾輩之謂乎。然而自少至老。臭味形迹。無一之不同。二人而若一人者。求之古今。吾知其必無是也。嗚呼。白頭滚汩。各自遊宦。少日馳逐之志倦矣。非有簡書之驅期會之設。亦非有所求於我者。而乃冒風露犯虎豹。紆回七十里。入寂寞之濱。歡然而敍闊別。憫然而問宿疾。是豈無所由而然哉。惟其有同也。故相憐愛。相憐愛故少阻睽。輒惄焉思之。不以路左且險而或憚於行。必訪我而乃已。是蓋誠心所出。旣誠矣。又安得無感通湊泊。與伯氏相逢。成他鄕一奇事耶。向使吾輩無所同乎。則雲泥路殊。吾知前日鳥嶺之轡。必不折入於俗離之下。其不然乎。抑余竊復有惑於執事者。執事之爲邑誠樂矣。堂有八耋大夫人奉來。安享專城之養。室有賢內助相隨。昔糟糠而今粱肉。其於仰事俯育無憾焉。宜其色敷腴悅澤。而乃與余孤露且鰥。在官舍如逆旅。有百愁而無一樂者。其憔悴瘦瘠不甚異。此豈非可惑者乎。嶺南糶糴簸精之令。朝家美政也。而計國家所失。則通一路殆至累巨萬有餘。抑不得已也。執事則先事釐正。無一民之怨。而三年之間。十萬包皆變爲精穀。較他邑簸減之數。國家所得爲四萬包。若是者必勞心焦慮。竭力而爲之。瘠無乃以是歟。向對時竊瞯執事招陪吏立于前。語諄諄不已者。皆是飭空官無曠庶務。三日而發文狀者再。或至當寢食。穆然有思。蓋以其邑事爲念者。未或頃刻置焉。非獨糶糴一事而其勤若此。此余之所以自苦於治報。而至於瘦者。今執事亦有之焉。則安得不瘠乎。爲官而瘠反常也。此而又同則可見其無所不同。夫官至於太守亦榮矣。行則佩銅章建皁蓋。五馬在後。雙旌在前。又鵲衣者二人揷羽而先導。居則鈴閣而花席也。方丈之食。水陸雜進也。便嬖之使令而雲鬟左右也。官門之曉開昏閉而鼓角熊熊。使人氣壯也。威儀之動乎人盛而號令之行乎境專也。世之得此者。孰不揚揚。曷嘗見人之爲太守而不膏腴其面者乎。余與執事。何爲而不樂此。乃自苦其身。若節士愁人之狀。而或爲人所笑耶。有美飮食於斯。人皆嚼大胾啜肥羹。而吾輩則所齕惟乾腊冷虀。終日而波波軋軋者。誠不自知其何意也。此其所以一生濩落。至白首始做縣尉者歟。使吾輩早鶱騰。訏謨坐廊廟。夙夜匪懈。利澤及於一國。聲名垂於百代。由是而勞而成病則誠榮乎。而乃以一縣尉。自勞而至於瘠者。不其小哉。今則吾欲變矣。將彈絲吹竹。啽風哢月。以娛夜乎。縱酒賭棋。習射觀獵。以消晝乎。設供帳携妓樂。日遊衍於俗離。以賞四時之景乎。抑無變而終日敝唇舌。與頑民爭是非乎。達宵明燭火。與官吏治文書乎。惴惴焉奉營關。憧憧乎接隣移。而或恐一事之自失乎。庭置刑具。瞋目竭聲氣以示威。而痛楚之聲。又從而碎其心乎。由前而言則蕩也。非分憂之義。由後而言則瘁也。非安身之道。此又莫决其所處。抑有可以得其中者歟。道旣同。不與之相謀。非君子心也。曰可變則變。不可變則不變。曰別有所謂中者則用其中。將執事之言是從。執事豈惜一言而不之敎耶。執事亦必有自定于心者。此余所以欲聞。而卒爛漫於同歸也。不備。

與金仲寬

编辑

歲色倏改。伏惟侍餘政候。迓新增休。馳賀不已。弟湖外逢新。感懷亦新。而獨簿領之苦。催科之勞。依然是陳歲事。朝來攬鏡。鑷得如霜之莖至七八。今則非惟瘠而已。執事之髮已雪。固無可鑷。而比舊歲亦豈無加白者乎。前書覽無同之一字。執事亦必不以爲不然。發嘅於吾輩所値之運。而當益齒酸意倦。有浩然賦歸之思者。或恐此書之爲雍門琴。果爾則弟亦彭澤令矣。其肯留戀於五斗米。而不投紱從執事於楓溪之濱乎。然則向所說變與不變。用中不用中。不須論也歟。不備。

與金仲寬

编辑

今年卽執事周甲之歲。倍有瞻慕。而尙未奉一書以候。則信乎嶺嶠之遠也。春晷早暄。伏惟爲政佳勝。今月十七日。執事其將何以度耶。上有八耋大夫人無恙。傍有伯仲兩老兄衣萊衣。下有子女怡愉而左右也。雖以執事之志介情悲者。恐不得不少變。其將設杯。酌。與兄弟子女。飮讌爲樂。以慰大夫人之心。綺席張於衙軒。珍饌出於官廚。營府送樂。邑民獻頌。吏又鴈鶩進齊。賀於郡庭否耶。然則盛矣。恨不令吾姊氏及見。亦知執事之同此愴悢也。是日也南望杳然。旣不能登末席而執酌。則宜有遙祝。祝必寓之物。香芳也。芳爲二十一萬。昨年夏以是而祝蒼下兪兄。囊亥也。亥爲二萬六千。今年春以是而祝族姪麟蹄倅。今乃合而獻之于執事。愛之深而祝之繁也。夫壽得二十三萬六千年則將與天地無極。物雖微而所寓者大。願執事之受而有焉。不備。

與金仲寬

编辑

晏起開戶。落花滿庭。悄然惹日前餘懷。忽此赫蹏之枉。帶得一函瓊琚。依然是北山舊事。非但卽景可喜。將使後之人。知吾輩尙留此世。看花賦詩。豈非一大奇事耶。况諷詠屢回。韻致溢發。格力古健。益知精旺神泰。龜鶴不老。大耋可卜。尤賀尤賀。報章何敢辭也。但早晩未可知。姑寬之。留作逋債。亦豈不有味耶。

與兪汝成漢雋

编辑

秋氣日高。伏惟爲政淸勝。昨日俗離僧報楓不與老兄。遊猶不遊也。以是不往見。不獨以簿書無暇也。秋操自節度營定期會。關文來到。大是愁亂。夫合操之不行久矣。積拋之軍案。便成鬼錄。稀見之民情。眞若戰場。自關到之日。民已駭然而鳥獸竄。俗離以西。戶不下四千。爲私奴者一空。軍法之用。日加於里任。戶諭之令。日馳於村閭。而無一人出而應者。此其勢必至於大生事。嘗見史記臨難而募兵。多則得數千。少亦爲四五百。若如今時則一兵不可得也。習操非赴戰也。簽丁非募兵也。而民猶若此。則脫有不幸。國將何爲哉。弊邑編伍之軍。其數六百名。營門合習之期。只餘二十日。六百名至多也。二十日至近也。以至近之日。而充至多之軍。雖使古名將當之猶難。况腐儒疎拙如準源者乎。藉使百計搜括。盡數充定。昨年亦嘗行私聚點矣。其時非不草畧成額。而今日充定者。明日逃去。明日充定者。又明日逃去。迭相出入。互爲盈虛。有若活蚤之聚合。左右跳躍。瞥然之頃。失其所在。今於營操前三聚點。又如昨年之爲。則直至領付之日而闕額相望。必至之勢。弊邑之罪。固有軍律。所不辭焉。而其於國事。豈不大可寒心哉。或者言編伍之卒。士夫之奴也。今若別曉諭於士夫。使之各借一奴。應國家一日之役。則彼必無辭。而六百名可得而無闕也。是言似矣。以堂堂千乘之國。行一習操。而不能取辦於一號令。顧乃乞借爲名。大損國威。爲其主者又未必盡在此境乎。執事老吏也。必有方畧之可及。貴牧大州也。必有紀律之可聞。如有奇策。勿秘於獨用。而俾隣邑取法。此非今日共濟之道乎。不宣。

與兪汝成

编辑

天晴風寒。晴可喜而寒可愁也。此時政候如何。弟自貴州離發時。雨乍收。陰霧塞路。霧裏行三十里。不知路之爲嶺爲野。到懷仁縣門。始分一行人面目。宿疾之祟於江霧者。又此重觸山霧。肢體麻疼。當因而闖發。甚可懼也。向日事。劫耶夢耶。吾輩書生。忽以羽笠韡袴。周旋於七千兵馬之間。豈非意外歟。歸來追思。發一大笑。因此而竊有所慷慨。不敢隱於老兄者。夫春秋合操大閱也。七千兵馬大軍也。以大軍行大閱。宜其事甚壯可觀。方其往赴期會。謂當如十二諸侯觀戰壁上。書生膽弱。恐無以卒事。及其臨陣開眸。曾兒戲之不若。以成陣則旗鼓錯亂。以行營則人馬顚蹶。以接戰則假倭數番跳躍。而勝戰之曲已作。自初至終。不滿於一胡盧。問之則曰例也。淸州以此例。他州亦以此例。則國之設營操何意哉。淸州國家之大關防也。湖之左峽。賊路之要衝也。在昔戊申之變。已事可知。其時賊潛兵於北藪。乘夜入城。殺兵使。雖不然而白晝行兵。聲言擊淸州。以此兒戲之卒。爲兵使者安能禦賊。吾知其望見必走。思之豈不寒心哉。今老兄旣在其地。職是兵使之貳。未可以言於兵使。無待春秋之合操。無待七千兵馬之咸集。惟淸州之兵是組是練。是撫是愛。不拘常例。時加激勸。脫有不幸。以一州而當賊之要衝。使上黨西原。爲國家金湯。則雖老兄之不自爲者。而功在老兄。豈不偉歟。曩過貴州之境。見民人皆驍健。無異古之荊楚。惟在敎之之如何。老兄不以腐儒之談兵笑我。亦不以假手於武夫自恥。而留意焉則幸甚。不備。

與兪汝成

编辑

伏惟新元。起居增祉。竊聽於往來之言。老兄已治送內眷。大雪塞路。人不得行。而不使少遲。計老兄之馬首。亦將不日而北。何其義之高而决之勇也。上黨之遊。不可復得。而俗離之約。徒爲虛設。吾輩風流。從此而寂寥於左峽。此誠可恨。然何必呢呢喃喃作細語送別如兒女子爲乎。弟亦老白首。不堪吏役。其隨老兄而北也亦不遠矣。老兄其歸語吾伯氏。與之相待於漢陽城南可也。不備。

與兪汝成

编辑

前書久未復。信乎邑事之多撓也。然老兄之指繭。準源之手龜。龜大痛也。繭小苦也。乃老兄以我爲仙而羡之何也。豈以大州而驕於小縣乎。仙亦有將卒之異。抑老兄之未之聞歟。昔有人入羣仙之府。願學仙。童顔而倚鶴背者許之曰從余行惟謹。於是其人肩琴匣背棋局。腰酒壺手殽榼。日從行於朝滄海暮蒼梧之間。其人或恐其害於爲仙也。不敢言勞。已而氣喘喘欲死。則乃歔欷而歎曰雖仙。卒徒不可爲也。今之三山尉。卽古之卒徒仙。何羡之有哉。彼高坐宣化堂。俯視三十六州。一呼吸而風馳電擊。周流於湖山。卽仙之元戎也。如老兄節制使廑廑褊將。視準源之卒徒。亦豈遠甚乎。世固有眞仙。老兄行矣。吾知終南之下。嗒焉隱几。無向時繭指之苦而睡白日者。人必以爲崆峒子也。

答兪汝成

编辑

家門不幸。家兄喪逝。悲痛沈慟。不自堪勝。伏蒙尊慈特賜慰問。紙上二百有餘言。卽一緘涕淚。念平日之父事則哀其生也。謂斯文之道喪則哭其死也。非執事之有是言而誰有。近一年糾結欝轖者。得此而始少洩焉則哀感至矣。敢言其晩。嗚呼。人孰無喪兄者。而苟其自盡於所當盡。或無餘恨。可以塞悲。而此獨不然。直行路也。木石耳。所以恨甚於悲。人世孤露之莫慰。天倫師資之永失。猶屬第二語。自悼之外。更復何言哉。嗚呼。以我先兄純正之學剛毅之操。實德在躬。而命與時乖。終焉卷懷而逝。生順死安。君子何憾。而所謂不朽圖者。顧不在後人歟。收拾文草。撰述行蹟。方幸家姪病愈。欲相與謀之。而年來精力銷鑠。且有不遑於私事者。其勢易歸荏苒。恐朝暮死。又抱無窮之恨矣。面訴之期。地上歟地下歟。留來狀哀至輒執而泣。惟有是耳。不備。

與金敬修思泰

编辑

遠而墨溪舊遊。近而三山奇逢。終不可以復續耶。時望南天。只自馳神。雪寒比酷。不審兄起居如何。荒歲農家。甔石不空。能有勤力之効否。否則姑舍杜陵之無食。卽其安豐索錢。何以堪之耶。念到於此。益令人發嘅於董生行矣。弟狀木石耳。外若達理者。而其中未必然。所以現在者。只是軀殼。始知東門吳之言。卽一長歌。非眞能不悲也。如使其病不有以誤治。其賢不至於深惜。則亦復奈何哉。在家如客。所仰對而爲慰者。惟左扉鶴髮無恙。有時奉話疇昔。語輒到敬修而娓娓。敬修亦必遙想此境界。而或發於夢寐也。膝下矯矯者。已過高陽八龍之半云。娶婦者幾人。勝雪之嬌。亦幾箇年。已當於結褵者有之否。以赤手而成家計於他鄕。敬修固自有幹局。而不意晩境福力之完又如此。以弟之近日情理。不能無仰羡於敬修。則世之羡敬修者。又幾人哉。以是而有欲以世所謂功名者易之則惑矣。吾知敬修之必不然。此其所以爲敬修者。則向所云董生行。抑豈非淺之知也歟。年來廢絶人事。手不作赫蹏字久矣。獨於敬修。終不能忘情。且記昨歲有問書。不可以無復。遂把筆作此。而不覺語長。長亦何能盡積懷。書成亦茫然。不知從何而付去也。不宣。

與魚景國用賓

编辑

天氣向寒。爲問起居何似。前書久未復。非敢惰也。書好故愛玩。愛玩故遲其答。答則其味不長也。僕與景國。俱白首。然後始乃相知。計年數則不過三見城北屯桃花。若是乎交之晩而知之未舊也。然而猶且相許與上下。馳逐不捨。見之輒欣然無他。以景國好文章。僕亦好文章。所好同。故相與厚。而無間於交之新與舊也。景國每稱僕士友可敬。僕非其人。亦不可謂景國不知僕者。然而景國之書縷縷以僕之窮而無成。發嘅於世道。末乃解之曰玉花珠汗。終是天閑中物。夫僕駑駘也。非馬之千里。雖眞是玉花珠汗者。何嘗必入於天閑。其困死於村槽野櫪之間者接踵也。夫千章之木。可棟於明堂太室。而委棄路傍。其不爲樵斧之所斫。入於炊麥之用者。亦無幾焉。則非獨馬爲然也。景國何所見而有是喩乎。僕自居鄕以來。水陸行而嘗有所悟。乘欵段出興仁之門。有駿馬而在前者。一擧鞭而不見影。邈乎其不可及。及日暮而入于客店。則其駿馬者在焉。僕之欵段者亦在焉。其行于水也。嘗乘小艇子。與巨船並行。巨船富多米布酒肉之載。人莫不醉飽鼻歌。小艇望之流涎。時或乞憐。得喣濡焉。而巨船者必睨視之。船與艇並行。終日不相離。艇未嘗不羡於船。船未嘗不驕於艇。俄而日落江暝。烟霧四起。江兩岸寂然。而船與艇不知其處。向之貧富無有。又孰羡而孰驕哉。凡人之窮達時也。使僕而有其時者則陸行之馬。自有早晩。無其時者則水行之船。同歸泯滅。又何慨焉。景國亦必水陸行者。而其悟此理則無或有遜於僕耶。僕之爲是說者。欲景國之因是而洒然於窮達之間。不復以僕爲憂。惟景國之覽焉。不宣。

與魚景國

编辑

歲色垂窮。伏惟起居增相。足下於向者。出所爲文累紙以示僕。俾論其高下善否。僕素不嫺文辭。强聾瞽而責聽視。其何以得聲色之眞耶。雖然僕嘗有一二粗得乎中者。顧何敢默默以負足下勤問之意也。竊觀足下之文。毋論高下善否。卽其所主處。已自有病。僕請先攻足下之病而後。論足下之文可乎。蓋嘗聞爲文之道有三。曰命意也曰修辭也曰設法也。意與辭。自己之所獨得。而發於一時者也。法人人之所通用。而定於萬世者也。孔子曰殷因於夏禮。周因於殷禮。孟子曰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所因者何事。如三綱五常大經大法。亘萬世不可易者也。所遵者何事。如井田學校良法美制。亘萬古不可易者也。爲文之家。亦自有大經大法。良法美制。亘萬古而不可改者也。爲國不因遵乎此則失正道而歸於偏覇矣。爲文不因遵乎此則失正道而歸於雜稗矣。意譬則理也。辭譬則物也。而法是則也。有理必有物。有物必有則。三者之勢相須。不可廢一。今足下之文。於意與辭。得其巧而臻其妙。精切纖麗。非不美矣。而所少者法也。噫。其所以少者。吾知之矣。足下之言曰吾爲吾文也。非爲古人之文也。今之爲古文者。只是蹈襲而已。衣冠叔敖而骨相則非矣。嚬笑西子而眉目則非矣。非其骨相眉目。而惟衣冠嚬笑。是倣是效。則別人而已。夫安得爲吾哉。吾以是爲文惟蹈襲是祛也。噫。此僕所謂足下之文有病也。夫文之所惡於蹈襲者何也。以其無古人之義理。而只循古人之塗轍耳。如使我眞得古人之義理。則雖循古人之塗轍。亦何害於爲吾之文也哉。秦漢尙矣。雖以韓,柳,歐,蘇言之。未嘗不倣像古人。昌黎之文。倣乎詩書。柳州之文。倣乎左國。廬陵之文。倣乎司馬遷。老泉之文。倣乎孟氏。東坡之文。倣乎戰國策。若是者豈可謂全無蹈襲乎。而亦豈可以此。謂非韓柳歐蘇之文哉。彼數子者。各自有所得之義理。發之於文。規矩尺度。自合乎古人。則無意於蹈襲而自蹈襲耳。然則不得古人之義理。而只循古人之塗轍者固非也。得古人之義理。而必欲避古人之塗轍者亦非也。足下之文。果得乎古人之義理耶。則雖蹈襲不害爲足下之文。不得乎古人之義理耶。則雖不蹈襲亦將何所貴於足下之文。昔揚子雲著太玄以倣易。而自蹈於僭賊。如使子雲眞有羲文之義理。則雖作一易經可也。又何可以僭賊而罪之哉。然則子雲之罪。在於無義理。不在於蹈襲也。古之不蹈襲者。唯莊周之文爲然。而浮虛詭誕。無義理可取。則又曷可以不蹈襲而貴之哉。足下之言。又曰蹈襲者終不能發出吾言。如三歲學語兒。是爲啞文也。吾不欲爲啞文也。是又不思之甚者也。蹈襲者之不能發言。是豈蹈襲之罪哉。以其無可發之義理也。如其有可發之義理。則雖入於規矩尺度之中。自能沛然行其所無事。何患乎啞。無義理可發而徒爲言說。則雖不啞。亦何益之有哉。且足下之不爲蹈襲。是其意欲天下獨有吾文也。然天下之意見。或有不謀而同者。安知今世不爲蹈襲。如足下者果無乎。然則足下之文亦多矣。安得天下獨有足下之文哉。若然則足下雖不蹈襲古人。亦將不免於蹈襲今人矣。足下之不蹈襲。果安在哉。大凡天下事。莫不有法。作室而必有作室之法。造器而必有造器之法。今足下作室而棄繩墨。造器而舍䂓矩。是豈非足下之大病乎。其病也無他。偏而已。不去是偏。則足下之文。恐終不能至於高且善。此僕所以欲先攻足下之病而後。論足下之文者也。足下以爲如何。不宣。

與邊鎭邦

编辑

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讀書之法。亦當如此。嚴立課程。猛着工夫。然後方有顯著功效。如棒之必有痕摑之必見血。不然而徒讀。如隔靴爬搔。則雖麻姑之爪。何益於止癢哉。喜也論語聞已始讀。其間工課勤怠。果如何。讀之精則如秤上分金。誦之熟則如甁中瀉水。文義之了了分明。則亦必期於剝皮見肉。雖一字一句。不可放過。十年挾冊。僧讀風經。豈非此兒誤了身者耶。放心之可收也。幼志之可去也。雜念之可除也。昏氣之可明也。四者卽今日急務。而亦無別法。只在着實讀書。所謂着實者。顧不在於一誠字乎。此兒失學之由。及其病痛所在。今則必已詳知。自當有良醫對症之妙。隨處砭針。此不欲覼縷也。人事文理。相須而成。此兒於人事上。至今朦朦朧朧。文理之不解蒙。固其宜也。文字之外。凡係言辭儀容。亦必多方提撕。俾有以如夢得醒。雖於行用文字。日用筆札之屬。口授指畫。亦不可闕之也。今已過時。倍日兼行之法。亦宜知之也。師嚴然後道尊。君旣爲人之塾師。獨不可自居以焦千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