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錦谷先生文集
附錄
作者:宋來熙
1907年

年譜

编辑

先生諱來煕。字子七。姓宋氏。系出恩津。

皇明毅宗烈皇帝崇禎紀元後一百六十四年辛亥我正宗莊孝大王十五年四月丁巳十三日卯時。先生生于公州坪基村外氏第。

壬子先生二歲。

癸丑先生三歲。

甲寅先生四歲。

乙卯先生五歲。

十一月戊申庚申。妣李夫人卒。葬于公州校洞。堤川府君兆右岡。

丙辰先生六歲。

丁巳先生七歲。

戊午先生八歲。

己未先生九歲。

六月。戊子隨考郡守公。移寓九峰村。自宋村舊第西距數里。

庚申先生十歲。

辛酉純祖成孝大王元年。○先生十一歲。

壬戌先生十二歲。

癸亥先生十三歲。

甲子先生十四歲。

乙丑先生十五歲。

三月乙酉庚戌。丁繼妣趙夫人憂。○四月甲寅丁丑。葬趙夫人于懷德妙谷。○是月。隨考郡守公。移寓龍田里。九峰東南二里許。

丙寅先生十六歲。

五月戊申丁巳。服禫。

丁卯先生十七歲。

二月癸酉。隨祖妣李夫人板輿。往唐津縣衙。丙寅十二月二十日。郡守公拜唐津縣監。至是奉往板輿。六月辛未朔日。服吉。○是月癸酉。冠。權公最仁。以靑陽宰。來爲賓。八月庚午壬申。聘坡平尹氏。承旨應大女。承旨之考寺正公。方任淸道郡守。故行禮於衙中。

戊辰先生十八歲。

七月乙丑甲申。祖妣李夫人卒。○九月甲子丙寅。葬祖妣李夫人於錦山桐谷。祖考縣監府君兆下也。

己巳先生十九歲。

十一月丁巳己酉。內舅郡守李公訃至。設位而哭。

庚午先生二十歲。

三月乙卯辛酉。拜中洲李先生直輔于茂朱府。李先生方就胤子茂朱任所。先生省仲姊氏于鎭安衙。歸路歷拜。多所問辨。

辛未先生二十一歲。

壬申先生二十二歲。

癸酉先生二十三歲。

甲戌先生二十四歲。

五月辛卯丁未。長子恪老生。

乙亥先生二十五歲。

九月癸未丙午。中進士初試。○十二月辛亥庚午。聞惠慶宮薨逝。入縣庭參哭班。

丙子先生二十六歲。

丁丑先生二十七歲。

十二月庚子。郡守公有疾。奉還龍田第。

戊寅先生二十八歲。

三月戊戌庚子。丁郡守公憂。先生侍湯焦勞。不交睫不解帶。爲四朔之久而不知疲。及遭刱。皇皇哭擗。幾至滅性。五月戊戌癸酉。葬郡守公于桐谷先兆西麓。

己卯先生二十九歲。

三月癸巳壬子。建新第于龍田。遵郡守公遺敎也。八月庚寅庚子。外舅尹公訃至。設位而哭。

庚辰先生三十歲。

五月丙辰丁巳。行禫事。○丁卯。行祫祀服吉。○十二月癸未丙午。仲子益老生。

辛巳先生三十一歲。

三月辛亥癸亥。聞孝懿王后昇遐。入縣庭擧哀。成服日。又參哭班。

壬午先生三十二歲。

六月癸卯甲寅。聞季姑夫校理李公敎源訃。○十一月辛未丙戌。哭再從祖慶州公喪。

癸未先生三十三歲。

甲申先生三十四歲。

五月癸亥丁卯。竪表于曾祖考墓。墓在燕歧中山。有貞庵閔文純公遇洙撰。坏窩金公相肅書表石。而未及建。至是先生撰追記。幷書而刻竪。

乙酉先生三十五歲。

丙戌先生三十六歲。

三月壬午丁酉。季子約老生。○八月庚戌辛酉。偕從氏太愚公。遊安心寺,玉溪洞等地。

丁亥先生三十七歲。

戊子先生三十八歲。

九月戊戌戊申。偕從氏太愚公。遊大芚山。宋公叙五一敦,李公季麟趾秀,朴公華汝和韺同遊。

己丑先生三十九歲。

九月壬辰乙巳。聞伯姑母淑夫人訃。設位而哭。

庚寅先生四十歲。

四月己未戊辰。往哭伯姑母淑夫人靈筵於楊州廣津。操文致奠。○五月丁巳乙丑。聞孝明世子諱音。入縣庭擧哀。成服日。又參哭班。○七月丙辰乙亥。往迎文正公祠版行次於大田。時宗孫錫老。以知禮縣監。移順安縣令。祠板行次。自知禮奉還宋村第。○九月丙辰丙子。陪文正公祠板行次。至龍潭衙。轉覽安義三洞。尋月城遺躅。宗孫錫老。換授龍潭縣令。奉文正公祠版以往。三從弟正煕從之。

辛卯先生四十一歲。

壬辰先生四十二歲。

三月戊申乙亥。聞仲姊氏訃。設位而哭。○五月丁未壬子。會仲姊氏葬於結城三山。操文哭奠。六月丙子丁丑。入華陽洞。窮九曲諸勝。歷拜尤菴先生墓於靑川。

癸巳先生四十三歲。

正月癸酉朔日。哭仲母李夫人喪。○九月戊辰癸巳。哭從氏太愚公喪。

甲午先生四十四歲。

七月甲子戊寅。哭伯姊氏喪。先生聞病報。卽發京行。纔及門而昨已臯復矣。以未得面訣。尤痛恨焉。十一月壬戌。聞純祖大王昇遐。先生感疾。數朔彌篤。未入縣庭參哭班。

乙未憲宗哲孝大王元年。○先生四十五歲。

四月庚寅戊戌。純祖大王下玄宮。入縣庭參哭班。○五月己未庚午。除繕工監假監役。六月日。入京就職。七月還鄕。旋又入京。○八月丁巳甲申。差純祖大王小祥時練主別工作。○十一月丙戌丙子。陞除瓦署別提。○十二月乙卯丙午。移司憲府監察。

丙申先生四十六歲。

正月乙酉己未。呈辭還鄕。三月日入京。入來肅拜。以憲職異於他司也。七月壬午壬辰。又還鄕。八月壬子庚申。遞付副司果。○九月辛巳癸巳。除氷庫別提。十月入京肅謝。

丁酉先生四十七歲。

正月己卯丙戌。除黃澗縣監。丁未赴任。四月戊申壬申。遊金陵黃岳山。歷觀直指諸寺。○五月丁丑丁酉。行祈雨祭。五月旱甚。夏至前行祈雨祭。間有雨澤。纔移秧而又暵乾。又行祭而甘霈普洽。穡事免歉。境內出兩歧麥。一出龜湖。一出棠底。一出梧谷。邑民相與歌頌。

戊戌先生四十八歲。

二月癸卯辛亥。拜嶺伯尹公聲大於嶺營。尹公卽承旨公弟也。屢書請邀故委往。五月辛丑甲辰。往別尹公於善山。尹公將還朝也。七月庚子丙午。重修駕鶴樓。訖役後。與旬製被抄儒生三十五人。會遊樓上。有詩詠。十二月戊辰戊寅。除平安道都事。○丙戌還第。是年五月日。右相李止淵請依正廟朝故例。令各道道臣取才學最著。衆所推服者。勿拘幼學生進朝官前啣。精抄備選。別錄啓聞。大王大妃殿允下。九月日。錦伯趙冀永啓本。才學別薦。悉心搜訪。別歧採探。最所表著。衆所推服者一人職姓名。開錄馳啓事。○薦目經禮趾美。薄試下邑。是月丁亥。付經筵官。○己丑。下諭宣召。○甲午。修上附奏。

己亥先生四十九歲。

正月戊戌乙卯。上疏辭經筵官及召命。兼陳情。䟽見文集。○批曰。省䟽具悉爾懇。頃於附奏之後。非不欲更加敦召。而姑且徐遅者。盖有所待焉耳。今見來章。謙抑太過。有若凂凂者然。是豈予所望於爾者耶。自爾登剡。予所以喜不自勝。側席虛衿者。非但爲林樊宿德之羽儀于庭。而尙有老成人典型也。爾亦豈不云爾之今之所値。卽亦爾祖之於昔日也乎。今欲求名祖之肖孫。法家之拂士。則舍爾伊誰。而予若不以昔日之所期勉於爾祖者致爾。則其可曰善繼孝廟之志事。而爾或不以爾祖之所藉手於昔日者勖予。則又可曰克體先正之遺意乎。此又予惓惓於爾者。爾若左右予朝夕予。資啓沃而任輔導。以引以翼。偕底于大道。則豈非古所謂臣主俱榮者乎。不在多誥。庶應幡然。爾其亟回遐心。以副予如渴之思。二月丁卯丙申。除司憲府持平。○三月丁酉甲辰。遞付副司直。甲寅。拜司憲府掌令。○四月丙寅丙戌。遞付副司直。

庚子先生五十歲。

正月壬辰甲寅。下別諭召之。○辛酉。修上附奏。○四月辛酉丁卯。下別諭宣召。甲戌。史官來宣傳諭。修上書啓。啓見文集。○丁丑。上疏辭召命。䟽見文集。○批曰。前遣近侍。別宣親諭者。豈出於彌文虛禮。而巽牘又至。悵歎良深。爾雖終始牢讓。予則曰今日輔導。舍爾其誰。爾若不出。其可曰克追乃祖先正乎。不在多誥。尙望幡然。六月己未戊子。拜掌令。○七月己丑乙未。遞付副司直。○十月丁巳癸酉。復拜掌令卽遞。付副司直。

辛丑先生五十一歲。

正月丁亥戊戌。下別諭宣召。○甲辰。修上附奏。○丙午。哭三從叔秋陽先生喪。及葬。往會題主。二月丙辰丁卯。上疏辭召命。仍勉聖學。䟽見文集。○批曰。側席延佇之際。巽牘又至。大失所圖。然而滿幅誠悃。非但於寡躬冲眇之時。切中箴警而已。雖古宏儒碩德之論心與學。何以加之於此。益知爾平日心得體驗之工矣。予方佩服自勵。而必致之念。有倍於前。且今耆宿凋謝之餘。所望於爾。尤何如矣。春煦漸長。講筵將開。爾其俟間上來。輔我不逮。閏三月乙卯庚申。除掌樂院正。乙丑遞。五月甲寅壬戌。下諭宣召。辛巳。修上附奏。因校理李正履所啓而下諭也。六月癸未丁未。陞司憲府執義。七月。遞付司直。八月壬午壬辰。史官來宣別諭。修上書啓。啓見文集。○因右相鄭元容所啓而下別諭。己亥。上疏辭召命。䟽見文集。○批曰。所陳尙德尙言之說。曰誠曰僞之義。的確切實。深用感服。然而予之欲致爾於經席者。寧或出於爾䟽所云賁飾求士之名而止哉。誠以德與誠。非賢無以資也。爾何不諒予至意。又此牢讓乎。予則曰俾予一人成厥德立厥誠。在於爾幡然一著。爾其諒之。

壬寅先生五十二歲。

正月庚戌癸酉。書鳳巖書院仁智堂額。舊額卽文正公筆。而因雨漏朽破。先生因院儒來懇而書揭。後又撰仁智堂記。二月庚辰戊戌。禮節覽要成。凡四冊。三月庚戌甲寅。黔潭儒生請山長。龍江儒生請山長。四月己卯壬辰。行講會于黔潭書院。○六月戊寅己亥。除執義旋遞。○九月丙午丙辰。行講會于龍江書院。講小學。會者七十餘人。翌日。與諸生舟遊前江。

癸卯先生五十三歲。

正月甲辰己未。下諭宣召。○己巳。修上附奏。因右相權敦仁所啓而下諭。三月甲辰丙午。尹夫人卒。○是月辛未。史官來宣別諭。修上書啓。啓見文集。五月癸卯壬子。葬尹夫人于文義黔潭。○八月辛丑己卯。聞孝顯王后昇遐。入縣庭擧哀。○九月庚午庚寅。有大行王妃輓章製進之令。辭之。○十一月己巳丁丑。禮郞以大行王妃卒哭後自上著黑白笠當否來詢。以病未對。○十二月己亥庚子。孝顯王后下玄宮。入縣庭參哭班。○乙巳。以未赴國葬。上疏待罪。䟽見文集。◎批曰。予於悼廓之餘。疾病之後。如得如爾讀書之士。常在經席。朝夕啓沃。則豈不爲開發善端之一機會乎。春序無遠。爾之幡然來造。予日望之。

甲辰先生五十四歲。

二月戊戌辛丑。史官來宣別諭召命。修上書啓。啓見文集戊申。上疏辭召命。䟽見文集。○批曰。予有必致之心而誠未孚。爾無可辭之義而志彌堅。皆由予不能好學而好賢也。反躬自慙。夫何多喩。尙以爾幸追乃祖。幡然改圖。爲厚望耳。五月丁卯辛巳。除執義旋遞。○六月丙申戊戌。孝顯王后練日。入縣庭參哭班。○八月乙未癸亥。史官來宣別諭召命。修上書啓。啓見文集。甲子。吏郞以雲坪宋公復逸事來詢。病未獻議。○九月乙丑甲戌。上疏辭召命。兼陳規戒。䟽見文集。○批曰。爾又辭病不來。益覺予誠禮之未能孚而致此也。愧悵交中。無以爲懷。第所引程子與李文成䟽語兩段。眞切懇至。足見爾平生所蘊。予雖否德。亦豈不惕然而警省乎。尙望爾俟病上來。資予啓沃。丙子。行講會于黔潭書院。講小學。會者二百餘人。十月甲午甲辰。遷奉妣李夫人柩。合窆于桐谷考郡守公墓。癸丑。德川儒生請山長。

乙巳先生五十五歲。

正月癸亥辛未。岐湖儒生請山長。辭之。○九月己未甲子。行鄕飮酒禮。更定儀節。隣近諸生行之。辛未。行鄕飮酒禮於黔潭。會者四百餘人。十二月戊子戊申。除執義旋遞。

丙午先生五十六歲。

五月乙卯朔日。有翼宗大王遷陵輓章製進之令。辭之。己未。禮郞以遷陵時大王大妃殿服色來詢。獻議。獻議見文集。乙丑。滄洲儒生請山長。辭之。○閏五月乙酉乙未。翼宗大王出玄宮。入縣庭參哭班。○八月癸丑辛酉。除執義。九月遞。癸酉。仲姊夫縣令李公訃至。設位而哭。

丁未先生五十七歲。

三月庚辰乙未。遯巖儒生請山長。辭之。辛丑。除執義。四月遞。四月己酉丙子。往觀福里水石。轉向二止堂。堂在沃川覺新里。卽重峰趙先生杖㞜之所也。安琴諸儒適至。略講大學。六月戊申壬子。同春堂文集拾遺成。凡四冊。七月戊寅癸巳。除執義。八月遞。九月丁丑丙申。行鄕飮酒禮於龍江。會者數百人。翌日講論語。

戊申先生五十八歲。

二月乙巳乙卯。重建挹灝亭。亭在懷德西船巖川上。是八代祖淸坐窩府君暮年菟裘之所。歲久傾頹。至是重建。揭仙源金文忠公篆題亭額及諸詩文。板舊有望辰居中廢。先生以八分書望辰居三字幷揭。十月辛丑丙寅。設洞稧。倣鄕約定䂓。十一月辛未壬寅。行宗稧于宋村舊堂。會者四十二人。先生將修復舊稧。以事勢多掣旋寢。

己酉先生五十九歲。

六月丁卯丁丑。聞憲宗大王昇遐。入縣庭擧哀。○戊寅。禮郞以大王大妃殿加上位號事來詢。獻議。獻議見文集。略陳不敢之意。己丑。禮郞以魂殿與徽定殿祝式來詢。獻議。獻議見文集。八月丙寅庚午。禮郞以全溪大院君墓告文屬稱事來詢。獻議。獻議見文集。辛巳。有大行大王輓章製進之令。辭之。○丁亥。下諭宣召。○九月乙未丙午。上疏陳慰。因辭召命。兼論講學。䟽見文集。○批曰。纔布別諭。方切凝佇。巽牘又至。遐心莫回。大失所圖。自愧誠淺。見今予小子新服厥命。日開講筵。訓廸之方。輔翼之道。政須林下讀書之人。爾以先正之孫。早習家庭之訓。典型斯在。望實俱著。此時此任。不于爾而于誰。爾䟽中亦以先正之仰勉聖祖者爲言。予雖寡昧。思以聖祖之所期於先正者期爾。則爾亦安得不以先正之所以事聖祖者事予乎。予言至此。爾不宜過自撝謙。固守東岡之志。望須幡然簉朝。以盡朝夕納誨之責。十月乙丑壬辰。憲宗大王下玄宮。入縣庭參哭班。○十一月甲午乙巳。除執義。戊午遞。

庚戌哲宗英孝大王元年。○先生六十歲。

二月甲子乙亥。丁繼妣李夫人憂。○四月癸亥癸酉。葬李夫人于懷德妙谷。

辛亥先生六十一歲。

六月丙辰辛酉。入縣庭。參國祥外哭班。

壬子先生六十二歲。

五月辛亥丁巳。服闋。○六月庚辰乙未。史官來宣傳旨。修上書啓。啓見文集。○因右議政李憲球所奏。有薦進學行表著者之命。壬辰。除司僕寺正。○丙午。除執義。七月遞。戊寅。史官傳諭敦召。修上書啓。啓見文集。八月己卯戊子。上疏辭召命。兼陳勉戒。䟽見文集。○批曰。向日敦召之後。意謂幡然。及見附奏。大失所圖。今玆巽章。踵至於心焉惄如之際。是豈爾必欲懷瑾握瑜。無意乎致澤而然也。寔由予未能尊德樂道。不足與有爲之致也。見今悠悠萬事。惟在典學。爾若與二三新抄筵官。茅茹彙征。相與左右于廈氊之上。贊我緝煕之工。致我郅隆之化。則是奚獨予一人幸也。則亦擧國之福而爾等之願也。爾寧不念及此也。多少陳勉。莫不切近而的當。當書紳銘座。以爲恒目之資。而百書覼縷。不如一面。爾其勿復控辭。卽日登途。以副予如渴之望。九月戊申戊辰。行講會于龍江。○十一月丁未癸丑。下別諭宣召。○壬辰。修上附奏。○戊辰。上疏辭召命。因陳規戒。䟽見文集。○批曰。向見附奏。不覺失圖。巽牘今又如此。由予誠禮未盡。不能見孚之致。愧恧何言。所陳諸條。無非切實。可不服膺。而爾旣以先正之告於孝廟。爲予誦之。予獨不可以先王之致先正爲心乎。此歲無多。調養宿疴。俟春簉朝。以副如渴之望。己巳。玉堂官以經筵繼講冊子事來詢。獻議。獻議見文集。◎因領府事鄭元容所啓而收議也。

癸丑先生六十三歲。

正月丙午辛酉。陞通政大夫。付龍驤衛副護軍。○辛未。特除成均舘祭酒。○二月丙子庚寅。除刑曹參議。仍兼祭酒。己巳。上疏辭。䟽見文集。○批曰。巽章又何爲也。自古儒賢之先從蔭道。歷歷可數。向來晉秩。寔出禮遇之義。春煦漸長。講筵日開。此時嚮慕之心。當復如何。幸勿固辭。幡然登道。輔予匡予。是所望也。○四月乙亥壬午。除承政院同副承旨。旋遞。○辛丑。鳳巖儒生請山長。菊溪儒生請山長。○八月癸酉丙申。興巖儒生請山長。○九月癸卯辛未。下諭宣召。修上附奏。因領相金左根所啓而下諭。十月壬申壬辰。哭季子進士約老喪。○十一月壬寅己巳。葬進士于錦山九億里。桐谷西數三里地。

甲寅先生六十四歲。

五月己亥乙卯。忠賢儒生請山長。○九月丁卯壬申。就長子恪老高山任所。恪老六月除是縣宰。先生往留屢日。歷賞玉溪水石花巖安心義相尹弼等寺。

乙卯先生六十五歲。

正月乙丑乙丑。下諭宣召。修上附奏。因領相金左根所啓而下諭。○二月甲午辛丑。上疏辭祭酒及召命。仍陳勉戒。䟽見文集。○批曰。成均之任。非爾伊誰。將爲因此而以爲敦召之地。不宜辭巽。至於滿幅所陳。寔出憂愛惓惓。一則感歎。一則愧恧。爾須迨此簉朝。以輔寡躬之不逮。側席而待。四月癸巳甲寅。莘巷儒生請山長。○六月壬辰丙午。有綏陵遷奉時輓章製述之令。辭之。又有遷陵輓章製進之令。辭之。○八月辛卯丁酉。以輓章製進事承別諭。修上附奏。諭曰。輓章製述。前修之所以行者。而兩儒賢之其欲自效於終事之地者。宜非餘人之可比。更勿辭巽。九月辛酉癸亥。以病不得進哭於遷陵。上疏陳慰待罪。仍辭祭酒。䟽見文集。時先生患痢疾。三朔委苦。月餘濱危故也。○批曰。病思如不能屬文。姑已之。何傷之有。爾其安心調理。甲子。有徽慶園遷奉時輓章製述之令。辭之。○庚寅。移寓于桐谷丙舍。爲暮年瞻依先楸也。

丙辰先生六十六歲。

正月乙未壬午。從容堂儒生請山長。○八月乙酉甲午。仁陵遷奉破土日。入郡庭。望哭受服。○壬寅。上疏請免遷陵時輓章製述。仍辭職。䟽見文集。○批曰。爾以文正之孫。植志硏學。雋永優重。庠均峻秩。諒乃克趾。恒擬戔帛而聘至廈氊召對。論姬孔之道。引陶夔之謨。資予三講之工。補予一初之政。前後㫌招。已罄予意。今見來章。退然克讓。永矢嘉遯。不改薖軸之樂。予惟誠禮有未至而然。良用慙歎。古人有言正宜處老成。不宜輕聽其去。予何遽準爾祈懇也哉。至於輓辭製述。緬昔親見之幸。庸寓於戱之思。攀紼揚徽。允叶情禮。爾不必過巽爲也。○九月乙卯己卯。仁陵下玄宮。入郡庭參哭班。○十月乙酉丁未。遷奉妣趙夫人,李夫人柩。葬于桐谷。郡守公墓東麓數十步。

丁巳先生六十七歲。

二月癸未庚寅。星川儒生請山長。辭之。○三月癸丑癸酉。行講會于從容堂。會者四十餘人。○四月壬午己亥。書閒靜堂公墓碣。○五月辛亥庚申。特陞嘉善大夫。下諭宣召。修上附奏。因右議政趙斗淳所啓陞資。甲戌。拜工曹參判兼祭酒。○閏五月辛巳甲辰。上疏辭召命。兼辭陞資及本兼諸職。䟽見文集。○批曰。自敷心腹之諭。凝佇日深。及見卿章。一向凂免。悵失無比。士之爲學。非獨善其身。將以導其君而庇其民也。况卿以卿家之人。寧無意於當世哉。今以勉學之事言之。惓惓忠愛。出於懇悃。雖予否德。可不服膺。亞卿特授。卽禮遇之意也。何用辭爲。水府之啣。業已變通。而至若泮啣。舍卿伊誰。卿其幡然回心。剋日登途。出入講筵。以匡予不逮焉。◎乙巳。遞工參。六月庚戌乙亥。擬都憲。○七月庚辰朔日。行焚黃祭於家廟。三世推恩贈職。尹夫人壬子從封。至是幷改題有告文。○壬辰。拜大司憲。八月遞。○丁巳。純元王后昇遐。入郡庭擧哀。成服日參哭班。○庚午。上疏陳慰。䟽見文集。○批曰。予小子誠孝淺薄。罹此罔極之痛。忍見旬朔嬗改。攀擗靡逮。恤恤在疚。卿䟽際至。慰勉備摯。俯仰穹壤。冞增痛轖。此時奔問。在卿情禮之不容已者。而招延弘儒宿德。俾輔寡昧。卽我大行慈聖平日所眷眷。卿於追先報今之義。宜有所講確。矧今廟禮喪制儀節甚大。須如卿博洽。出而議正。幸卿從近簉朝。以副予哀遑中如渴之望。○戊寅。禮郞以純祖改題事來詢。病未獻議。○九月己卯癸巳。有輓章製述之令。辭之。○十一月戊寅庚子。拜大司憲。旋遞。○十二月戊申己酉。上疏以未赴國葬待罪。仍辭本兼諸職。䟽見文集。○批曰。朝晡屢嬗。廞儀將戒。哀遑罔極。益復何言。意謂卿於此際。庶有奔問之擧。以遂覿德之願。而巽牘踵至。不勝缺然之至。憲長之任。協贊治敎。振肅朝綱。實如卿言。此時此任。舍卿其誰。見今開歲不遠。和煦將舒。望卿卽須幡然。以副予側席如渴之思焉。

戊午先生六十八歲。

三月丁丑甲申。拜大司憲。○壬寅。上疏辭。䟽見文集。○批曰。延佇之餘。巽牘失圖。百度之解弛。百工之泄沓。未有若今日之甚焉。而紀綱二字。卽切中之箴警也。若其振肅頹惰。糾擧委靡。風憲之任所由設也。而卿今旣在其位矣。又陳其說矣。予所以必致乃已之心。尤有倍於前日矣。且况講對日行。啓沃是資。以卿邃學。豈可凂然不顧乎。卿其勿復固辭。俟間簉朝。出入左右。以輔不逮。是所望也。○五月乙亥戊戌。行講會于黔潭。會者百餘人。○七月甲戌乙亥。拜同知義禁府事。○八月癸卯戊申。上疏以未赴國祥待罪。仍辭職。䟽見文集。○批曰。前後敷心之諭。不翅申複。而誠淺禮薄。遐心莫回。恒切歉愧。小子冲藐。叨承丕基。雖甞仰賴慈覆。俯伏宰輔。而踐位幾年。學未加進。治不徯志。矧又昨秋宅恤之後。國勢若無涯畔。寡昧無所倚毗。流光迅邁。練事奄過。痛廓靡逮。益復如初。卿於此時。意或赴班。兼冀一面。巽牘又至。豈勝悵然失圖。顧今民生困瘁而無拯濟之術。紀綱頹弛而無振肅之方。凡此數者。皆召災致警之端也。用是憂懼。不敢遑寧。際玆仁天告戒。彗孛示象。咎徵之作。捷於影響。是豈無所以而然哉。責躬求助。如渴求飮。此正上下交修。勵精圖理之時也。苟使如卿宿德宏儒。朝夕左右。薰陶啓沃。以輔予不逮。則應天以實。消弭可期。視諸無灾之日。反有自強之效。豈不爲天命民心眷顧蘄向之一大機會也。卿以賢祖之肖孫。已膺先朝之㫌招。德行經術。可以矜式當世。在今輔導之責。非卿伊誰。秋凉已生。講筵方開。卿若念到于此。不待予言之畢。必將幡然簉朝。以副予側席凝佇之誠也。議讞之任。間已遞解。至於泮啣。更毋固辭。十月癸卯辛未。遷尹夫人墓于桐谷。○十一月壬申甲申。拜大司憲旋遞。壬辰。竪兩世墓表。埋誌石。先是戊申。送長子恪老。設床柱於祖考妣上下墓。己酉。設床柱于考妣墓。丁巳。設床柱於繼妣趙夫人李夫人墓。至是竪表埋誌於祖禰位墓及亡子進士墓。次第設石儀。墓道之儀。靡有遺憾。癸巳。以元子誕降。上疏陳賀。兼陳勉聖學。䟽見文集。○批曰。皇天祖宗。默垂佑騭。元良載誕。邦本永鞏。同慶之情。上下惟均。此時側席之想。窃冀簉朝而欣賀。際見䟽辭。旋悵遐心之莫回。至若所陳諸條。無非碩論良箴。敢不服膺銘念。而卿旣以李文成之仰勉我聖祖者。爲他日取則之資。則予豈不以先正之事。期望於卿乎。况今歧嶷之姿。日以夙就。其在早諭之義。宜先躬率以正。而勤講學之爲急務。誠如卿言矣。薰陶涵養之方。亦惟邃學宏識之是須。則如卿老成宿德。出入廈氊。輔助予不逮。自然裨益弘多。推以爲遇物之誨。而士之藏器於身。亦將待時而需用。則逢此千一罕有之會。啓我雙隻日新之工。亦卿展布之期也。卿所謂大儒之恒如在座。曷若致如卿大儒而置諸座右乎。望卿體予至意。俟間登塗。甹告章奏上未罄之懷。開發我自省之心。克副日夕凝佇之思。

己未先生六十九歲。

六月己亥辛亥。三川儒生請山長。○八月戊戌癸卯。純元王后大祥。上疏陳慰。䟽見文集。○批曰。居諸迅邁。孝正殿祥事奄過。予小子愾廓之痛。益復靡逮。意謂卿此時赴班。可伸一面。今見來章。愼節添損。奉慮之餘。悵夫殊深。顧今秋序已届。新凉將生。望卿善加調將。俟間幡然。以副予如渴之思。○九月丁卯己丑。遊俗離山。長子恪老方任永同縣。先生往留。轉向俗離山。歷拜象賢書院。

庚申先生七十歲。

正月丙寅戊辰。有衣資食物賜給及存問之命。以先生壽躋七旬。有是命。俾每歲首輸送。辛未。上疏辭職乞休致。兼陳二綱八目。䟽見文集。○批曰。旣有堯舜君民之志。而懷道長往。不我惠然者。不無慨然于卿矣。至於引年之請。何必如是而後可乎。予方凝佇。毋庸更申。俟間登途。用答至意。辛巳。上疏辭衣資食物。䟽見文集。○批曰。所賜衣資食物。卽尙齒尊賢之義例。卿何必過加巽辭乎。此乃先修碩德甞所俛膺者。而顧今林下耆舊。以經術匡輔。憂國惓惓之誠。惟卿一人焉。則予安得不特施優典於卿也。卿其安心領受。幡然簉朝。庸副予側席之望。○二月丙申乙卯。上疏引咎。先生正月䟽中。有大官習於糊塗之語。左相朴晦壽自引請免。故先生上䟽申辨。䟽見文集。○批曰。儒賢引年。非曰無故事。而以予凉德所側席者。卿之幡然。則予何可曲副乎。至於大僚筵奏。不過泛言而已。卿旣以深看爲言。予則曰卿亦深看。望卿更勿以此爲引。不日簉朝。匡輔予不逮焉。○此因左相朴晦壽登筵辭免。有曰向來儒賢䟽中習於糊塗云者。果是着題語也。旣居其位。絲毫蔑效。則尸素之譏。固所當來。他山之攻。臣方拜受不暇。何敢以此爲引。而俯仰慙恧。尤無以自措云云。○四月乙丑丙戌。行講會于興巖書院。繼行鄕飮酒禮。會者八十餘人。尋忠義壇,西山書院。○六月癸亥辛巳。往尋三川書院。

辛酉先生七十一歲。

正月庚寅壬辰。有衣資食物賜給及存問之命。○丙午。上疏辭職名及食物。○三月己丑乙卯。性理論辨成。凡五冊。○四月己未朔日。星川儒生請山長。○陽淵儒生請山長。辭之。○六月戊午辛巳。拜大司憲。七月遞。○八月丁巳己未。文正公家狀成。凡二冊十二月甲寅甲戌。拜大司憲。旋遞。

壬戌先生七十二歲。

正月甲申丙戌。有衣資食物賜給及存問之命。○二月甲寅壬午。下別諭敦召。修上附奏。○三月癸未壬辰。以未赴召命及上候平復賀班。上䟽待罪。䟽見文集。○批曰。跂予之餘。巽牘此至。毋或誠淺禮薄。不足以勉回遐心而然歟。撫躬慙恧。靡所止届。顧予乍愆旋和。勿藥有喜。此正善端開發之會也。若其燃達之微。擴充之道。須卿老成宿德之左右予輔導予。卿雖欲退然不自有。其於輿望之不可孤何哉。成均之任。所以處當世之賢者也。非爲賁飾儀文而然。則卿何庸辭爲。愼節非不奉慮。而見今日候和暖。自當遄復。卿其俟間簉朝。出入經席。副予眷眷之意。○七月壬午壬辰。以三政矯捄事。下諭宣召。上疏應矯弊傳敎。䟽見文集。○批曰。頃下別諭。方切延佇。今見來章。眷眷忠愛。有溢辭表。感歎之極。其可不用作箴戒乎。至於三政之弊。推本溯源。痛切著明。知卿蘊抱之在此矣。展施之亦在此矣。卿若念到於卿祖先正之左右我先王。則幡然其來。必不待予言之畢。須諒艱棘之會。克體懇摯之誠。勉回雅操。以幸國事。是所區區之望也。

癸亥先生七十三歲。

正月戊申庚戌。有衣資食物賜給及存問之命。乙丑。下諭宣召。修上附奏。○二月丁丑甲申。遷尹夫人墓于錦山明谷。桐谷西五里許。○四月丁丑乙酉。徽慶園遷奉時有輓章製述之令。上疏辭。○六月丙子乙酉。拜大司憲。七月遞。七月壬午己丑。以未參尊號賀班。上疏待罪。因辭本兼諸職。䟽見文集。○批曰。潦暑盡而新凉生。睠言東岡。予懷冞切。惟予寡昧。夙宵一念。兢兢乎中者。繼志述事也。追遠報本也。而幸玆使事竣還。先烈益光。布告禮成。神人胥悅。此誠我祖宗在天之靈。默佑所垂。至於謙抑之不克固守。致有張大之擧慚恧云。爾有何可道。意謂此時或有賁然之喜。兼申一面。今見來章。愼節尙爾。奉慮實多。至於所帶之啣。在卿不以筋力爲禮。何如是巽辭爲也。所陳心字上勉勵。實予頂門一鍼。敢不體念。向所進講。卽尙書一部。每求二帝三王之道而不得其要。今聞卿言。果不外一心字也。苟非卿實究所得。其孰能啓心沃心之如是懇摯也。秋候漸淸。卿其亟回遐心。俟間簉朝。裨予存心之工。以副如渴之思。○十月甲戌乙亥。拜大司憲。十一月遞。丙子。行鄕飮酒禮。使觀善稧員。行禮於庭中。○十二月癸酉乙酉。聞哲宗大王昇遐。出外次擧哀。先生有疾。不得入郡庭。成服日。始參哭班。禮郞以中宮殿尊爲大妃進號事來詢。獻議。獻議見文集。禮郞又以宗廟景慕宮祝式。英宗以至大行大王屬稱及服制來詢。獻議。獻議見文集。

甲子當宁元年。○先生七十四歲。

正月癸卯乙巳。有衣資食物賜給及存問之命。壬戌。拜大司憲。旋遞。○癸亥。上疏陳慰。兼辭祭酒。䟽見文集。○批曰。皇穹降割。奄罹崩坼之痛。旬朔嬗改。禮制漸成。皇皇在疚。靡所逮泊。卿䟽際至。慰勉備摯。尤增哽轖。予以冲齡。叨承丕緖。仰賴我慈聖殿下光臨庶政。義方垂訓。庶幾夙夜。兢業負荷。而甘盤舊學。茫未知方。政須林下宿德啓沃輔導之益。夫備禮招徠。以資致澤之功。一初急先之務。而哀遑未暇。徒切凝想。卿以惓惓忠愛。勖之以學問治謨者。靡有餘蘊。敢不服膺。而卿試思之。求助於老成儒賢。何時不切。而在今日國勢。尤當如何。卿以先正之肖孫。遭被三朝禮遇。繩武趾美之願。追遠報今之義。必倍餘人。且予勉循古䂓。朝晡之暇。日開講筵。幸卿式遄簉朝。一以伸奔慰之忱。一以盡棐廸之方。是所渴望。至於成均之啣。此時此任。尤非卿可辭之日。卿其諒之。○二月壬申戊子。下別諭宣召。修上附奏。戊子。有大行大王輓章製述之令。辭之。○十月戊辰丙戌。拜大司憲旋遞。

乙丑先生七十五歲。

正月丁酉己亥。有衣資食物賜給及存問之命。壬子。特陞資憲大夫。甲寅。拜大司憲。乙丑。下諭宣召。修上附奏。○二月丁卯辛卯。上疏辭本兼諸職。兼辭召命。䟽見文集。○批曰。向於敦諭。罄悉凝佇之懷。今接巽牘。殊深悵缺之歎。讀卿謙冲之辭。半是陳勉之語。忠愛眷眷。深庸感歎。敢不服膺而銘佩乎。卿所云簡明識邃學之人。資討論而陳得失。實是今日之要務也。夫明識邃學。豈有賢於卿者乎。繼述家學。養德林樊。幾多歲月。而尙未使都邑之人。一見登對之盛儀。此又朝野所顒望者也。憲長之啣。向旣許遞。望卿勿以縻爵爲引。迨此春煦暢和。命駕戾止。俾予遂覩德之願。區區望焉。壬辰。拜知義禁府事旋遞。○五月乙未戊戌。上疏辭職。仍論萬東廟事。䟽見文集。○批曰。宮漏晝永。殿角風薰。臨筵開講。凝佇更切。際接卿章。乃辭泮啣。予心悵缺。當如何哉。卿於此職。義無可辭。稍俟秋凉。幡然登途。以副予側席之望焉。所陳。卿或思之未周歟。向者慈敎。旣明且備。禮有損益。惟時爲大。今日之擧。豈有參差於先正當日志事哉。卿其諒之。庚申。拜工曹判書。○十月壬辰丙午。拜大司憲旋遞。○癸丑。遷季子進士墓於舊壙右邊。五十餘步之地。○十二月壬辰癸巳。以病未參國祥。上疏待罪。兼辭祭酒。䟽見文集。○批曰。孝文殿祥事奄過。日月之迅邁。曾隙駟之不若矣。俯仰慨廓。益復靡逮。歲云暮止。方切凝佇。巽牘此至。知有愼節。悵然之餘。繼以奉慮。至於成均之任。所以處林下宿德者也。此時此啣。舍卿伊誰。見今講筵日開矣。輔導啓沃之責。卿不可逡巡退讓。幡然改圖。俟間簉朝。以副予側席之想。戊戌。哲宗大王大祥。出外次擧哀。先生以病不得入郡庭。

丙寅先生七十六歲。

正月辛酉癸亥。有衣資食物賜給及存問之命。

丁卯先生七十七歲。

正月丙辰戊午。有衣資食物賜給及存問之命。○戊辰。哭長子郡守喪。○二月乙酉丁未。葬郡守于錦山川內。○三月乙卯戊辰。下諭宣召。修上附奏。○八月辛巳壬午。疾革。○戊子。信川閔觀赫來謁。閔觀赫自壬戌往來門下。其所居。與學徒習禮。讀先生章奏而講學。其歸也。書贈朱子所題道迷前聖統朋誤遠方來而贈之。乃絶筆也。○三從弟正煕來問疚。托以先代及門內諸般未遑事。俾圖竣工焉。○九月辛亥甲寅初四日辰時。考終于錦山桐谷瞻慕軒。自病患以後。親戚知舊門生。救護盡誠。及喪哀痛。如哭親戚。遠近相弔曰賢人亡矣。訃聞于朝。撤朝市如例。傳曰。故祭酒以耆舊儒賢。蔚然爲朝野之矜式。屢宣敦召。雅操彌堅。卽見逝單。悵衋曷已。助祭之節。喪葬之需。令該曹照例擧行。造墓擔軍。亦令本道題給。十月庚辰辛丑。上遣禮郞致弔祭。禮郞朴基陽。舘學儒生。設位望哭。葬前爲文致祭。各道書院。亦皆致祭。○十一月庚戌癸酉。葬于錦山郡玉川巳坐之原。新卜也。三從弟正煕,李羲翼,趙尙圭,宋欽載皆相之。其外門下親賓。殆四百餘人。

辛未十月戊午丙寅。移窆于錦山南東星谷戌坐原。

丁酉四月庚申乙酉。合祔于錦山東一面明谷亥坐原。

家狀

编辑

府君諱來煕。字子七。宋氏系恩津。著自高麗判院事諱大原。三世而有諱明誼。司憲府執端。淸裁直操。與圃隱諸賢相友善。其孫副司正諱愉。隱德不仕。以正義尙節。世所稱雙淸堂處士。七傳至文正公同春堂先生諱浚吉。道學功業。爲世儒宗。際遇孝廟。協贊大義。從祀聖廡。先生之胤諱光栻。正郞贈吏參。有四男。長曰縣監贈吏參諱炳文。男諱堯卿同知敦寧府事。卽府君高祖也。曾祖諱復欽通德郞贈吏議。祖諱達淵縣監贈吏參。考諱啓楨郡守贈吏判。三世之贈。以府君推恩也。妣贈貞夫人韓山李氏。參判諱洪載女。牧隱文靖公諱穡后也。以正宗辛亥四月十三日。擧公于公州坪基外氏第。禀姿莊重。神采瀅澈。稍長。郡守公敎課甚嚴。凡行止語默之節。隨事訓誨。俾置身於律度。乙丑。丁繼妣趙夫人憂。丁卯。始就甥舘。外舅尹公之考寺正公。設榻以迎府君。時府君年不及弱冠。而已見敬禮於長老矣。自早歲就學。潛究經傳奧意。博極歷代史典。逐段論斷。以至濂洛羣書諸子百家東儒遺集。遍覽强記。嘗往拜中洲李先生。多所問辨。兼習科工。參解而後。竟棄去之。惟專意於學問。憲宗乙未夏。除假監役。是年秋。差純廟小祥練主別工作。冬陞瓦署別提。轉監察。丙申秋。遞付副司果。旋除氷庫別提。丁酉正月。拜黃澗縣監。廉簡爲治。矯革宿弊。値歲饑。捐廩賑民。每按訴牒。詳辨而明斷。故落訟者無怨言。修葺頹廨。勸課士子。藹然有作成之效。而竟致歧麥三穗之瑞。旣賦歸。士民鑄銅爲碑。以寓愛慕焉。戊戌五月。相臣李止淵請依先朝故事。令諸道臣。特簡才學最著。衆所推服者。勿拘幼學生進朝官前啣。別錄啓聞。東朝依允。九月。湖西伯趙冀永。以府君膺薦。以經禮趾美。薄試下邑爲目。十二月。拜平安都事。卽付經筵官。下諭宣召。府君惶蹙不自安。先附奏以難進之義。己亥正月。上疏辭職陳情。承優批。略曰。自爾登剡。予所以喜不自勝者。非但爲林樊宿德之羽儀于庭也。今欲求名祖之肖孫。法家之拂士。則捨爾伊誰。而予若不以昔日之所期勉於爾祖者致爾。則其可曰善繼孝廟之志乎。爾或不以爾祖之所藉手於昔日者勖予。則又可曰克體先正之遺意乎。此又予眷眷於爾者。爾其亟回遐心。以副予如渴之望。連除持平,掌令。三宣下諭及史官傳諭。上辭疏。又承優批。辛丑正月。又上疏辭召命。仍勉聖學。略曰。竊惟殿下承先王付畀之重。體慈聖貽謨之意。奮發聖志。慨然乎效愈邈而治不徯者。專由於學業不精。輔導無人。旁招求助。誕敷絲綸。可以大慰志士之望。而將見德化之隆也。然而若論其要。則只在殿下之一心。盖心之爲物。洞澈虗靈。一於正則事無不正。一於邪則事無不邪。聖狂賢愚之別。吉凶休咎之判。亶在於玆。凡人爲學。擧皆存此心養其本。察此心措諸事。至於帝王之代天理物。尤當致愼於用心。三代隆盛。無不存心而致治。伏念殿下已及志學。所以剖釋於問難之際。檢察於燕閒之處。精密之工。宜臻緝煕之域。伏况勤學好問。卽我列聖朝家法。世宗大王夜輒讀書。未明求衣。引見宰樞之臣。咨訪以生民疾苦時政闕遺。仍接朝夕三講。復有召對夜對。日以爲常。宣廟當壬辰播越。尙日三對講。英廟雖於八耋倦勤之後。每召接儒臣於卧內。親誦小學篇題。正廟常戒近臣曰。靜居讀書一樂也。讀書至夜分。聞晨鷄第一聲。卽此心喚醒法也。四聖朝勤學好問之工。若是其至矣。今殿下以四聖朝之心爲心。則何待羣工之仰勉。而當有日臻將就之美矣。除掌樂院正。陞執義。連承別諭。癸卯正月。相臣權敦仁奏請敦召。連下別諭。冬以未赴國葬。上疏待罪。甲辰冬。上疏辭召命。引先正文成公臣李某陳戒於宣廟之語曰。匹夫以千金之産。貽厥子孫。猶思善守。况百年社稷。千里封疆。擧以相遺者乎。若有一毫自暇逸之念。則孝思缺而先業虧。勉誡眞切。上嘉納。乙巳。擬上六條疏。其一曰。立大志以復三代。其二曰。敦學問以立治本。其三曰。振紀綱以勵風俗。其四曰。求俊乂以精選任。其五曰。詢弊瘼以紓民力。其六曰。善繼述以光前烈。其略曰。恭惟我朝聖神相承。制度文物。蔚然爲禮義之邦。而春秋之義。最是天經地緯。如臣螻蟻之微。亦有彝性之不泯。寤寐感歎。縱欲一陳於殿下之前。而無路自致矣。適因年來屢下恩綸。每及孝廟之志事。是繼是述。此正匪風下泉。亂極思治之道也。今玆德音之渙發。豈非明天理正人心之一大關棙哉。盖嘗以漢武不忘平城之憂。爲賢於文帝者。卽孝廟之志也。握火抱氷。十年如一日。而弓劒遽遺。大計莫遂。而猶其秉執之義則震耀今古矣。顯廟之褒錄義死。肅廟之築壇報祀。皆是伸誠之至意。而其後列聖。莫不密傳心授。寅紹丕烈。此是殿下世承之成法也。殿下之講求斯義。儘是克紹前休。將永有辭於天下後世也。嗚呼。臣先祖文正際遇孝廟。協贊聖志。期伸大義。筵席奏對極其密勿。請問中朝之箚。尤爲惻怛懇摯。至今一讀。猶覺感淚。而臣誠不肖。旣未克趾先美。惟以繼志述事。仰勉於殿下。而又無長策讜論。裨補宸聽。臣尤騂汗。莫知措躬矣。然而內修外攘。雪耻正義。亦有時勢之可以參量。弛張之可以緩急者。故朱子告孝宗曰。陛下先以東南之未治爲憂。正朝廷修政事。則眞實功效。可以馴致。所謂善言易者不言易也。朱子此說。深加觀省。惟以忍痛含寃迫不得已之心。常存於內。而益勤典學。益修仁政。蓄民力。繕武備。以待彼衅。則今距丙丁。雖云歷年之久。而較諸齊襄之復讐。則尙亦非晩矣。伏願殿下毋計近功而愈務遠圖。以繼述聖祖之志事焉。適無職名。未果進疏。己酉。憲宗大王薨。禮郞以魂殿與徽定殿祝文式來詢。府君獻議曰。夫帝王。入繼之義至重至嚴。雖兄繼弟叔繼侄。只以承統爲序。有父子之義。而無父子之名。凡於倫屬之稱。亦不可紊。故英廟之於景廟。稱皇兄稱孝嗣。必以是焉。翼宗室祝式。似當援以爲據。至於魂殿與徽定殿祝式。果無的見於禮書。而第按唐宣宗時於穆,敬,文,武四室禘祭祝文。禮院奏以但稱嗣皇帝臣某。宣宗之於穆宗。弟也。於敬文武。叔也。而通稱嗣皇。則今亦通稱嗣王。或爲可據。而我朝則特加孝字於嗣字之上。未敢詳其當初議定之意也。昔文元公臣金某。嘗論此禮。以爲當依通典。自稱嗣皇某。於先君亦當別有稱號。而未有儒先定論。不敢創說云。與今日所値。實無異同。而先正之不敢創說者。如臣謏淺之見。尤何敢卛爾論列耶。謹以舊聞。昧死略陳。而誠不免汰哉之懼也。時有魂殿祝式稱皇侄。徽定殿祝式稱皇侄妃之議。府君考出文正公集中。文正公因論皇明世宗時事。而所陳告於顯廟曰。繼序之義。至嚴且重。雖叔侄兄弟之間。不得以親屬稱。世宗乃稱孝宗爲伯。武宗爲兄。其越禮踰分甚矣。府君將據此爲說。以正邦禮。而朝議已定。更無詢問。故常恨其有懷莫暴矣。因諭召上疏辭。因陳前疏所奏大義。因勉講學。槩云殿下嗣服之初。不遑他務。而興曠感於孝廟初元之君臣契遇。竊惟孝廟龍飛。適値否屯之時。而有寤寐豪英之志。所以首先旁招。資其金礪。上輸其肝膽。下竭其股肱。有以秉天理明聖學。正王法伸大義。克繼春秋一統之業。其正大宏遠之規。日星乎中天。其後列聖莫不密傳心授。卽殿下世承之成法也。今亦思洪前休。渙發延登耆碩之德音。儘是前聖後聖之一揆也。臣祖文正出膺當時之旌招。羽儀王庭。協贊聖志。仰勉以精一心法。凡百官萬務天下大計。皆由此推去。筵席奏對。極其密勿。數百載之下。尙切感歎矣。今臣所値之恩禮。亦猶臣祖之昔日也。而臣誠不肖。旣無以克趾先美。又無尺寸之才藝。可塞萬一之殊遇。則實爲明時之罪人而古家之忝孫也。顧今聖德方新。慈覆亦遍。萬化之更始。人心之顒望。惟此時爲尤切。則用人之道。不可以一毫不審。制治之汚隆。係於賢否之取捨。况殿下雖在諒闇之中。以讀書明理。爲端本淸源。好學之誠。溢於辭旨。殿下之姿美志大。亦足推知。吾東方億萬祈天永命。自今伊始。迨此講對。不可少緩。啓沃宜盡其方。昔宋臣范祖禹嘗言於哲宗曰。陛下今日之學與不學。係他日治亂。宜精選在朝賢德之士。以補勸講之官。不拘常例。不時召對。或講論經史。或問民間疾苦。必伴讀從容。以至詳盡。則非但學問益進。自然涵養德性。成就聖學。深味斯言。則必當有勸學進道之工矣。冬。復除執義。庚戌二月。丁繼妣李夫人憂。壬子六月日。相臣李憲球請令府君薦進經學之士。史官來宣聖旨。府君修啓陳不敢當之意。連除司僕寺正,執義。八月。未赴召命。疏陳勉戒。略曰。聖旨旣以當世之事爲敎。臣於此有以窺殿下之有志於治道固已的然。而志之所嚮。百事影從。殿下膺上天之命。都君師之職。威靈所萃。實理易於流通。羣下之觀瞻聳動。必當爭自澡雪。居廟堂者。首以世道自任以集忠智。恭儉禮下以登賢俊。使識治體通世務者。咸萃於朝端。君相相須。先爲唱導。則處經幄者當務啓沃。任銓衡者當勵公明。風憲之職。諫諍之官。亦各自勖於糾物盡言。庶司閒局。皆能殫竭才識。靡有懈怠。則擧朝風采。蔚有可觀之實矣。臣伏田野。側耳顒望者有日。而風聲氣像。何至今寥寥也。臣之愚迷。竊爲紆鬱。而以殿下之明睿。應已究其本末。挈其要領。櫽括於實踐之地。則亦當有洞然深省。而大生疑懼於此矣。又况比年以來。饑荒荐仍。民生困瘁。劫盜竊發。訛言孔將。衆情恒懼。當今國勢。可謂棘矣。此宜君臣上下。孜孜汲汲。講求矯捄。不容少緩。然後始可望其挽回之效。而人君之自勉。臣隣之進言。亦不過以學問爲先焉。不由乎學而求爲治者。如不浚其源而求其流之淸。不漑其根而求其實之繁也。故欲爲盛治。捨此更無他計也。伏願殿下勤御法筵。四書五經。循環熟講。極其致知求仁之工。推之於政令事爲之間。躬修至德。大行王政。則固結人心。祈永天命。爲亨屯拯溺之大業。惟在睿意之一轉移矣。今此剡薦儒士。以爲倚仗而望成者。果得求治之先務。不勝贊歎欽誦。而致其幡然之美。亦無他道。殿下益懋聖學。專意斯道。則道之所行。人不得不出。傳所謂修身以道。淑人以身者。政謂此也。十一月。又因辭章。附陳規戒。其略曰。近日國事。殆乎岌嶪。上則乾文差忒。霧雷荐發於收藏之月。下則歲饑賦重。民不聊生。古語云天人之際。精祲相盪。善惡相推。事作於下。象動於上。以此論之。縱未詳爲某事之感應。而天道不慆。灾不虗生。則其畏懼修省之方。豈可泛忽乎。在昔臣祖文正公臣某。陳戒於孝廟曰。冬至一陽復生於地中。在天則有陰消陽復之理。在時運則有亂極思治之數。在人事則有反善自新之義。臣願思今日陽長之義。體天道不息之健。日新德學。奮勵圖恢。然後可以答上天仁愛之心。盡祖宗付畀之責。慰臣民顒望之情。臣祖此疏。果盡責難陳善之義。勤懇之誠。溢於言外。臣甚不肖。果克遵述先規。然每當此際。竊所默誦而興感者。故敢爲陳列。若賜採擇。則其所裨補。庶幾挽古而作今。惟聖明之留神睿察焉。癸丑正月。陞通政階。特除祭酒。二月。除刑曹參議。仍兼祭酒。上疏辭。四月。除同副承旨。乙卯正月。因領相金左根所奏。下諭敦召。時有曺錫雨者。任嶺伯時。刊其祖夏望文集。集中載祭酉峰文。酉峰卽少尹也。其文取同音字。侵辱尤翁。誣及孝廟。舘學儒生。發其文。上章攻斥。方外儒生及臺閣諸臣。相繼陳疏。久而後始蒙夏望追奪。錫雨屛裔。府君痛邪說復作。正學寖晦。因辭召命。上疏規戒。其略曰。近聞曺家文字之醜正滅義。罔有紀極。其凶辭狡意之詆斥譏逼者。因舘學臺閣之䟽章。幾盡臚列而打破。竟蒙夏望追奪錫雨屛裔之命。則處分極其明白痛决。足使四方之人。欽仰我聖上衛道尊賢之盛意。豈不休歟。今因此事而繼陳微悃之素蘊。嗚呼。丙丁之際。天地崩坼。冠屨倒置。顧我禮義之邦。幾不免於夷狄之淪矣。幸値孝廟龍興。十載薪膽。與一二同德之臣。以圖尊攘之業。密勿規畵。而天不佑漢。弓劒遽遺。大計莫伸。此實志士仁人之所沈歎也。然而風聲義烈。照耀日星。倫綱賴此不墜。則庶有辭於天下後世。而及今歷久。世變層生。人心陷溺。幷與大義而無難誣毁。肆然刊布幾多年潛藏之書。煽其悖邪。則麟經將無可讀之地。而義理果有湮晦之慮。竊惟殿下勿以薄施逬奪。已爲息闢詖淫。而益懋繼述聖祖之志事。君臣上下。扶植此義。以爲維持世道。則幾於湮晦者。亦當彰著。伏願殿下留神財聽焉。己未。國有元良之慶。府君上疏伸賀。仍勉聖學。以爲身敎之方。庚申。府君壽躋七旬。疏乞休致。兼陳二綱八條。以爲出治之本。一以修己爲綱而其目有三。一曰奮大志。二曰去偏私。三曰親賢士。一以安民爲綱而其目有五。一曰立紀綱。二曰詢弊瘼。三曰明黜陟。四曰崇節儉。五曰備戎務。府君疏中語及大官習於糊塗。相臣朴晦壽自引而登筵乞遞。府君疏辨曰。臣聞大僚以臣疏中糊塗二字。至於前席深引。臣之遣辭。不過掇拾前輩章奏間句語。文成公臣李某䟽陳時事。亦有大官糊塗之說。而未聞當時別爲自引者。豈料今者看得太過。至此提達之境乎。摠是臣癃昏聾聵。全昧措語之致。靜言思之。慚悚實深。伏乞亟令攸司。治臣罪戾。以肅朝綱。批以大僚筵奏。不過泛言。卿旣以深看爲言。予則曰卿亦深看。望勿以此爲引。庚申。以年滿七十。賜衣資食物。每歲輸送。上疏辭。辛酉。拜大司憲旋遞。壬戌夏。應旨疏陳三政矯弊。請先立紀綱。次務變通。軍額之塡闕。糴逋之蠲减。則引文正公登對於顯廟。請行惠恤之典。及又因下詢。陳疏以軍糴兩件。詳論民之困苦。施以損上益下之道。則已散者或可還集。未散者亦可保存云。乃誦是說。以備淸問。至若田制改量。要在得人而行之。甲子今上元年正月。拜大司憲。秋時事大變。有韓孝純,李玄逸復官之命。忠逆混而彝倫斁矣。十月。拜大司憲。府君因辭章痛辨曰。伏聞秋間。我慈聖以祈永之至意。行疏欝之霈澤。年代久遠之名在丹書白簡者。盡被恢蕩。凡爲臣子者。孰不欽仰讚誦。而然國家之有義理。猶人身之有氣血。氣血不調。則疾病迭生。人不得爲人。義理不明。則忠逆混淆。國不得爲國。實爲大可懼也。粤昔戊午仁穆大妃之在於西宮也。孝純所啓之十條。因爲庭請。竟致彝倫之斁敗。來善傳受孝純之凶法。和同黯與鳳徵之奸計。己巳仁顯王后之遜于私第也。做出不敬不恭之說。指揮行人。以圖宣布。及其玄逸之投疏。敢爲指斥壼彝。又引陳郭故事。如此凶言。肆然筆之於章奏之間。自陷罔赦之科。其不道無嚴。寧有戴圓履方之所可萌諸心而發諸口者乎。許多宥釋者。實難盡爲歷擧。而撮其干犯之最大。如孝純,玄逸等之極惡絶悖。儘是百世之難掩莫宥者也。所謂玄逸則又護法於賊鑴。斥名思,孟而不諱。誣衊我東之諸賢。罔有紀極。其貶君母侮聖賢之罪狀。皆槩悉於台司之聯箚。方外之儒疏。已登睿覽。則固不待臣之架疊條列。而箚疏之批。姑無反汗之處分矣。刑憲者。有國之成法。人主不得以低仰。懲討者。公議之攸同。輿憤不可以沮遏。故雖以列聖朝至仁聖德。有不能全釋而幷宥者。誠以無禮於其君。誣逼於莫重者。斷無參恕而饒貸也。今以若輩之負犯極逆。視同微眚而混議寬典。則亂賊何所知懼。世敎何以維持乎。側聽屢月。無相繼而進言爭執者。凡有臣工之申複論事。未克虛受。而或示厭煩。則羣下徒懷嚴畏。雖有所欲陳。而不敢盡情而然歟。上若有過中之擧。下必盡匡救之策。將以欲納吾君於無過之地也。縱有逆耳之言。而使之優容寬假。畢陳素蘊。而裁擇之權衡之。去不中而用其中。則君德可以成就。義理可以明張。而今乃沁泄度日。更無糾正。衆情抑欝。物議沸騰。臣方病淹垂死。而一段彝性。猶未全滅。則實不能按住緘默。玆敢罄悉素蓄。而神精昏眩。語無倫脊。伏乞聖明恕其譫妄。而淵然深思。仰禀東朝。還收孝純,玄逸等復爵蕩滌之命。俾凶逆有所懲畏。刑政不至廢墜焉。則天監益眷。人情胥悅。鞏固基命。迓續鴻休。上以承先王之成憲。下以垂無疆之曆服。豈不盛歟。以遞職未克徹。乙丑正月。陞資憲。拜行大司憲。二月。拜知義禁府事。五月。上疏論萬東廟事。時適有毁撤之命也。疏曰。伏聞近以萬東廟停享撤額事。有慈聖殿下傳敎。夫設壇禁苑。而更有私地建廟。若爲煩疊。非不敎意之允當。而下國之祀天子。如杞宋之祀夏殷。不必爲僭猥。若謂杞宋是夏殷之後云爾。則君臣父子一也。若無子孫。則以舊臣祀舊君。實無不可。追念舊恩。略擧報祀。當無禁苑私地之所異也。昔我孝宗大王。明聖學秉大義。思繼春秋一統之業。寤寐修攘之計。一二臣同。而迫於氣數。齎志莫伸。臣民痛寃。愈久益深。華陽之廟。由是肇刱。而至肅廟乙酉。特設大報壇。使尊周之義。著明於天下後世者。是高出百王之盛擧也。其時左相李文敬公臣畬,判書閔忠文公臣鎭厚。陳達華陽立廟之事。而別無禁止之處分。英廟除出官屯田五結。以助萬東廟粢盛之用。其後又有廟壇輕重之說者。正廟下敎。有曰。壬辰再造之後。環東土一草一木。罔非皇恩之所被。則雖家尸戶祝。無所不可。况今日中州化爲腥氊。而一隅靑邱。獨保乾淨。華陽之祀皇帝。是無於禮而合於禮者也。大哉聖人之言也。因以御筆揭額。表章江漢朝宗之意。且皇廟之建。依倣於宜城之民懷舊德而祭昭王。靜江之人思前聖而祀虞舜。韓文公題詩詠歎。朱夫子作詞迎送。苟或非禮僭猥之事。則豈有如是之理乎。未詳虞廟刱自何時。而觀其碑文。則以爲帝德在人。其神在天。威靈所加。無有遠邇。降祀玆土。粤有故常。後復如朱子者出。而作華陽之碑。則當如虞廟之文矣。粤有故常。尤有深意。唐世詞刻。至于有宋。則可知歷久因其故而爲常享。今玆華陽刱廟。幾爲數百載之久。則澗毛山桂。虔薦觴豆。龍駕羽旄。洋洋陟降。右祖左孫。儼若赫臨。俾此東偏人士。咸知拱極之義。益切匪風下泉之思。而今行停撤之擧。則非但二帝在天之靈。亦應愾悵於灌薦肸蠁之墟。而擧國士民。莫不齎嗟而永歎者。益見遺澤之入人深。而眞有不諼前王之心矣。歷代祀典。雖尊奉殿宮。而亦或別設祠廟者。不可勝計。今亦雖有設壇。而別爲建廟。未必爲拘於疊行。而無害於從厚順情之道。臣方病淹垂死。而彝性猶未全滅。則不敢徒懷嚴畏。因以緘默。略罄素蓄。伏乞殿下淵然深思。仰禀慈聖。反汗成命。則義理益張。人心胥悅。上以承列聖朝給田揭額之盛意。下以慰八方烏號不忘之輿情。寧不幸甚哉。批曰。所陳卿或思之未周歟。向者慈敎。旣明且備。禮有損益。惟時爲大。今日之擧。豈有參差於先正當日志事哉。是月。拜工曹判書。十月。復拜行大司憲。府君雖退處林樊。而自以世臣之義。惓惓於宗國。以爲君德成就。其要在於勤聖學。而迨此世敎衰而人心陷溺。尤當以明大義闢邪說爲先務。故前後陳勉。辭意剴切。有足以感回天聽矣。昔尤菴先生撰重峰趙先生行狀。以先生上疏斥倭使及辨東西黨論盡錄之。撰八松尹文正公行狀。以尹文正公斥和疏備載之。盖以此爲二狀之大義理也。府君諸疏語之係勉學明義闢邪者。亦第一義理也。故乃敢援據尤菴先生撰二狀例。而謹撮章牘中梗槩而屢書之。雖繁而而不殺。而庶幾闡府君平日忠悃大致矣。府君以煩熱之症及濕腫。每夏添篤。至丁卯正月。哭長子喪。自五月有微恙。八月疾革。九月初四日。考終于桐谷之瞻慕軒。訃聞。上深致愴衋之意。撤朝市賜賻如例。太學生設位擧哀致誄。門人幷加麻服素。各祠院儒亦皆奠誄。十月。上遣禮郞賜弔祭。十一月癸酉。葬于錦山玉川巳坐原。會者四百餘人。辛未十月丙寅。遷奉于郡南星谷戌坐之原。先妣贈貞夫人尹氏墓在錦山明谷。有府君所撰誌文。擧三男。長恪老郡守。仲卽不肖益老前縣令。季約老進士早夭。恪老男鍾萬,鍾應,鍾奎。鍾應,鍾奎爲益老,約老后。二女長適洪鍾夏。次適李承仁。約老一女適李秉興進士。鍾萬三女。長適金永學進士。其餘男女及鍾應男女及鍾奎一女俱幼。府君性篤於孝。以幼失恃。爲終身慟。鞠于祖妣被鍾愛。故移事母夫人之禮。怡愉承歡。奉郡守公。左右服勤。兢兢乎畏敬備至。郡守公自韓山衙。有疾返第。久愈沈劇。藥餌糜粥。躬自奉進。夜不解帶。不就睡者。幾四朔。而罔或少懈於扶將之際。及遭刱。皇皇擗踊。幾不能支。過葬而哀慕。臨祭而誠虔。悉遵禮訓。事繼妣有深愛。嘗撰述先德。後竟埋誌竪表於三世封塋。罔有遺憾矣。篤友于兩姊。每以睽離爲恨。與從兄太愚公。爲同堂知己。講論經史。相與資益。待宗族朋友。情意欵洽。談笑溫醇。如春和襲人。聞其善。必奬詡而務包容。故未嘗揚人之惡。莅邑時。門無設閽。故客至而直入無碍。戒不肖輩勤學飭身。俾底于成人。而有過則必施箠楚而無少饒。御婢僕。恩先於威。巫覡之類。不接於家內。門庭肅然。以宗法之頹壞。復修舊稧。將行之久遠。而以事故攸掣。一擧而旋寢。壬癸大歉。諸族多飢饑濱死者。而適有堂內作宰數三處。府君禀議于諸尊長。自數三邑捐貨。以爲賑濟之資。又收財而設義稧。將幷助於婚喪之具。此是先世所行而中廢者也。其復舊規恤窮人。殆兩盡之矣。家素貧而疚窮約。縕袍蔬糲。處之晏如。居室狹陋。器用朽敗。而怡然自樂。從宦數年。服飾垢渝。鞍馬弊羸。而隨參於班行。不顧人之嗤點。常曰。人必忍辛耐苦。始可做得大事。此府君行治之蔚爲輿誦者也。府君天姿近道。夙承庭訓。感發刻厲。杜門讀書。音韻琅然。人皆聳聽焉。自早年已負士林儁望。惟言道非高遠。只在人倫日用之間。隨所遇而各有攸當也。是以屛功令之業而澹然無累。審義理之幾而卓乎有立。惟務遵晦潛靖。篤修本之孝悌忠信。致其敬義明誠。靜以存養。專於鑽硏。而立志旣堅。用工亦密。故踐履篤實。見識精詣。以至求仁爲己之方。窮理格物之要。淹貫透穿。靡所不該。極探性命之原。妙悟神解。直契乎前賢闡發之旨。禮學則尋流溯源。辨釋常變。幾會通于三百三千之節矣。爲文章。醇雅典暢。筆畫遒麗。雖片札未甞潦草。所著讀書管見三篇。性理論辨五冊。禮節覽要四冊及遺稿十冊藏于家。府君從高祖默翁公。嘗草文正公行狀。僅八九張而卒。府君取而足成之爲二冊。又裒集文正公遺文。編成四冊。俱未及刊行。嗚呼。府君種文績學。由博造約。斂却發越之氣。措諸敦愨之規。曁于晩歲造就。和順中積。英華外颺。溫粹而簡重。沈潛而莊毅。色辭舒泰。步履安詳。遠近人士瞻望而悅睪焉。雖不以師道自居。而請學者質問疑難。則必反復開導。隨才善誘焉。逮憲哲兩朝。恩遇有加。屢降召命。而府君以出處大防。裁之於義。故堅守初志。終不就。此固知德君子之所稱述。而不肖所承覩於晨昏之際者也。不肖孤露遲死。無以自贖。則固當宣颺德懿。以垂來後。故乃敢强其文拙。撥哀搆狀。寔不能彷像其萬一。而恐傷府君平昔謙挹之至意。靡有溢辭。用備立言者採擇而闡休焉。

崇禎後四丙子九月上澣。不肖孤益老泣血謹狀。

賜祭文丁卯十月二十二日

编辑

三朝禮遇。一世儀表。志道旣早。學有傳授。允矣文正。百代師宗。卿乃肖孫。克紹家風。淵源之正。門路之的。存養內多。英華外發。溫粹之容。一團春和。中蘊剛大。動循繩矩。造詣精微。踐履篤實。禮說經旨。毫縷剖析。畎畒不忘。屢勤封章。引年告休。邱壑嬰情。敦義範俗。閒邪衛道。士林仰止。領袖楷模。爰謝公車。混跡蔭塗。雖則含章。聲聞孔彰。夙荷殊恩。年德俱卲。山斗靈光。日望簉朝。固守東岡。彌堅雅操。維錦之谷。蘭芳矢葆。敷諭敦召。逮予嗣服。崇儒重道。我朝典則。每接章牘。眷眷忠愛。深庸感歎。服膺銘佩。天不憗遺。斯文安放。國無耆碩。士先依仰。刑範奄閟。增切傷衋。遣官致酹。靈庶歆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