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緣起品第一   世尊一時。遊力士生處。至波波邑。住折路迦林。時彼邑中諸力士眾。於恒聚戲 東西村間。嗢跋諾迦舊制多所。共造臺觀瑩飾初成。未有沙門婆羅門等。及諸力士曾 所受用。時力士眾聞佛世尊。將苾芻僧住近林內。互相慶慰咸共議言。我等所修勝妙 臺觀。應先請佛及苾芻僧。無上福田於中止住。然後我等隨勝善業。所獲資財於中受 用。由斯我等長夜獲得。利益安樂豈不善哉。諸力士眾作是議已。各集徒侶并諸眷屬 。出波波村往如來所。到已頂禮世尊雙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時薄伽梵以慈軟音。 慰問力士并諸眷屬。復以種種微妙法門。示現教導讚勵慶喜。說是事已默然而住。諸 力士輩聞佛所說。歡喜踊躍即從座起。合掌恭敬俱白佛言。我此邑中諸力士眾。於恒 聚戲東西村間。嗢跋諾迦舊制多所。共造臺觀瑩飾初成。未有沙門婆羅門等。及諸力 士曾所受用。唯願世尊哀愍我等。將諸弟子於中止住。令我長夜利益安樂。爾時如來 哀愍彼故。將諸弟子往住其中。復以妙音。為諸力士宣揚種種施果差別。問答往還過 初夜分。諸力士輩并其眷屬。聞法歡喜禮佛而去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吾今背痛暫當寢息。汝可代吾為苾芻眾宣說法要勿空度也。 時舍利子默然受教。佛便四疊嗢怛羅僧。敷為臥具大衣為枕。端身累足右脇而臥。如 理作意住光明想。及當起想具念正知。如大寶山寂然無動   爾時舍利子。告苾芻眾言。此波波村離繫親子。處無慚眾自號為師。其人命終未 逾旬月。諸弟子輩兩兩結朋。諍訟紛紜互相陵蔑。各言法律我解非餘。如我所知是法 是律。我之所說應理合儀。汝等於斯悉皆絕分。於其師教各隨己執。迴換前後或減或 增。破析支離遂成多部。欲知勝負便共激論。為脫過難遞相誹斥。雖有論言而無論道 。口出刀矟以相殘害。諸有白衣信彼法者。見其弟子乖諍如斯。皆共瞋嫌毀而捨去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此波波村離繫親子。所有法律惡說惡受。不能出離不趣正覺 。是可壞法無趣無依。我等如來應正等覺大師法律。善說善受能永出離。能趣正覺非 可壞法有趣有依。我等今應聞佛住世。和合結集法毘奈耶。勿使如來般涅槃後。世尊 弟子有所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 勝義利安樂 P. 2 集異門足論一法品第二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一法。自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示 。我等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 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一法云何。嗢柁南曰  一法謂有情  依食依行住   於一切善法  不放逸為尊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一切有情皆依行住。於諸善法不放逸勝是謂一法。一切有情 依食住者。何等是食而言有情皆依食住。如世尊說。苾芻當知食有四種。能令部多有 情安住。及能資益諸求生者。何謂四食。一者段食若麁若細。二者觸食。三者意思食 。四者識食。由此四食說諸有情皆依食住。何緣故知諸有情類皆依食住。謂諸有情於 彼彼聚。由此諸食未盡為因。有想等想施設言說。活住存濟差別而轉。若諸有情於彼 彼聚。由此諸食已盡為因。有想等想施設言說。死歿殞逝差別而轉。由此故知諸有情 類皆依食住   問如是四食當言有為當言無為。答應言有為。問如是四食當言常當言無常。答應 言無常。問如是四食當言恒當言非恒。答應言非恒。問如是四食當言變易當言不變易 。答應言變易。問如是四食當言緣已生。當言非緣已生。答應言緣已生。問如是四食 當言名攝當言色攝。答段食應言色攝。餘三食應言名攝。問如是四食當言有見當言無 見。答應言無見。問如是四食當言有對當言無對。答段食應言有對。餘三食應言無對 。問如是四食當言是心當言非心。當言是心所當言非心所。當言心相應當言心不相應 。答段食應言非心非心所心不相應。觸意思食應言是心所與心相應。識食應言唯是心 。問如是四食當言善。當言不善當言無記。答段食應言無記。餘三食應言或善或不善 或無記。云何善觸食。答若善有漏觸為緣。能令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 。充悅隨充悅。護隨護轉隨轉。持隨持是謂善觸食。云何不善觸食。答若不善觸為緣 。能令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持隨持是謂不善觸食。云何無記觸 食。答若無記觸為緣。能令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持隨持是謂無 記觸食。云何善意思食。答若善有漏觸相應諸思等。思現前等。思已思思類造心意業 。是謂善意思食。云何不善意思食。答若不善觸相應諸思等。思乃至意業是謂不善意 思食。云何無記意思食。答若無記觸相應諸思等。思乃至意業是謂無記意思食。云何 善識食。答若善有漏思相應諸心意識。是謂善識食。云何不善識食。答若不善思相應 。諸心意識是謂不善識食。云何無記識食。答若無記思相應。諸心意識是謂無記識食 。問如是四食當言有漏。當言無漏。答應言有漏。問如是四食當言學當言無學。當言 非學非無學。答應言非學非無學。問如是四食當言欲界繫。當言色界繫。當言無色界 繫。答段食應言欲界繫。餘三食應言或欲界繫。或色界繫。或無色界繫 P. 3   問諸食皆是段食耶。答諸段食皆是食。有是食非段食。謂餘三食及世俗。問諸食 皆是觸食耶。答諸觸食皆是食。有是食非觸食。謂餘三食及世俗。問諸食皆是意思食 耶。答諸意思食皆是食。有是食非意思食。謂餘三食及世俗。問諸食皆是識食耶。答 諸識食皆是食。有是食非識食。謂餘三食及世俗。問諸段皆是食耶。答應作四句。有 是段而非食。謂段為緣諸根損減大種變壞。有是食而非段。謂餘三食及世俗。有是段 亦是食。謂段為緣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持隨持。有非段亦非食 。謂除前相。問諸觸皆是食耶。答應作四句。有是觸而非食。謂無漏觸及有漏觸為緣 。諸根損減大種變壞。有是食而非觸。謂餘三食及世俗。有是觸亦是食。謂有漏觸為 緣。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持隨持。有非觸亦非食。謂除前相。如 觸食有四句。意思識食應知亦爾。頗有食為緣。生食生非食生食非食耶。答生。云何 食為緣生食。答段食為緣生餘三食。云何食為緣生非食。答段食為緣。生受想作意等 。云何食為緣。生食非食。答段食為緣。生餘三食及受想作意等。頗有非食為緣。生 非食生食生食非食耶。答生。云何非食為緣生非食。答如眼及色為緣。生受想作意等 。云何非食為緣生食。答如眼及色為緣。生觸意思識食。云何非食為緣。生食非食。 答如眼及色為緣。生觸意思識食。及受想作意等。頗有食非食為緣。生食非食。生食 生非食耶。答生。云何食非食為緣。生食非食。答如眼及色眼識為緣。生觸意思識食 。及受想作意等。云何食非食為緣生食。答如眼及色眼識為緣。生觸意思識食。云何 食非食為緣。生非食。答如眼及色眼識為緣。生受想作意等。問若段食已斷已遍知。 觸食亦爾耶。答若觸食已斷已遍知。段食亦爾。有段食已斷已遍知。非觸食。謂已離 欲染未離上染。如以段食對觸食。對意思識食亦爾。問若觸食已斷已遍知。意思食亦 爾耶。答如是。如以觸食對意思食。對識食亦爾。問若意思食已斷已遍知。識食亦爾 耶。答如是。問若於食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無色界已離染耶。答若於段食已斷已遍 知。彼於欲界已離染。非於色無色界。若於餘三食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無色界皆已 離染。爾時於一切一切事一切種一切位一切處一切結。皆已離染故   一切有情依行住者。何等是行。而言有情皆依行住。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若諸 有情於彼彼聚不死不殞。不破不沒不失不退。皆由壽住命根相續。此壽命根說名為行 。由此行故一切有情存濟住活。此行於彼能護隨護能轉隨轉。由此故說一切有情皆依 行住。何緣故知諸有情類皆依行住。謂諸有情於彼彼聚。由此壽行未盡為因。有想等 想施設言說活住存濟差別而轉。若諸有情於彼彼聚。由此壽行已盡為因。有想等想施 設言說。死沒殞逝差別而轉。由此故知諸有情類皆依行住   問如是壽行當言有為。當言無為。答應言有為。問如是壽行當言常。當言無常。 答應言無常。問如是壽行當言恒當言非恒。答應言非恒。問如是壽行當言變易。當言 不變易。答應言變易。問如是壽行當言緣已生。當言非緣已生。答應言緣已生。問如 是壽行當言名攝。當言色攝。答應言名攝。問如是壽行當言有見。當言無見。答應言 無見。問如是壽行當言有對。當言無對。答應言無對。問如是壽行當言是心當言非心 P. 4 。當言是心所。當言非心所。當言心相應。當言心不相應。答應言非心非心所心不相 應。問如是壽行當言善。當言不善。當言無記。答應言無記。問如是壽行當言有漏。 當言無漏。答應言有漏。問如是壽行當言學當言無學。當言非學非無學。答應言非學 非無學。問如是壽行當言欲界繫。當言色界繫。當言無色界繫。答應言或欲界繫。或 色界繫。或無色界繫。云何欲界繫。答欲界壽云何色界繫。答色界壽。云何無色界繫 。答無色界壽   問若欲界壽已斷已遍知。色界壽亦爾耶。答若色界壽已斷已遍知。欲界壽亦爾。 有欲界壽已斷已遍知。非色界壽。謂已離欲染未離色染。問若欲界壽已斷已遍知。無 色界壽亦爾耶。答若無色界壽已斷已遍知。欲界壽亦爾。有欲界壽已斷已遍知。非無 色界壽。謂已離欲染未離無色染。問若色界壽已斷已遍知。無色界壽亦爾耶。答若無 色界壽已斷已遍知。色界壽亦爾。有色界壽已斷已遍知。非無色界壽。謂已離色染未 離無色染。問若於壽行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無色界。已離染耶。答若於欲界壽行已 斷已遍知。彼於欲界已離染。非於色無色界。若於色界壽行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界 已離染。非無色界。若於無色界壽行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無色界皆已離染。爾時於 一切一切事一切種一切位一切處一切結。皆已離染故   於一切善法不放逸勝者。云何不放逸。答若為斷不善法。為圓滿善法。常習常修 堅作恒作。數修不止名不放逸 集異門足論二法品第三之一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二法自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 示。我等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 。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二法云何。嗢柁南曰  二法謂名色  乃至盡無生   總二十七門  應隨次別釋    有二法。謂名色。復有二法。謂無明有愛。復有二法。謂有見無有見。復有二法 。謂無慚無愧。復有二法。謂慚愧。復有二法。謂惡言惡友。復有二法。謂善言善友 。復有二法。謂入罪善巧出罪善巧。復有二法。謂入定善巧出定善巧。復有二法。謂 界善巧作意善巧。復有二法。謂質直柔和。復有二法。謂堪忍可樂   復有二法。謂和順供養。復有二法。謂具念正知。復有二法。謂思擇力修習力。 復有二法。謂不護根門。食不知量。復有二法。謂能護根門。於食知量。復有二法。 謂匱戒匱見。復有二法。謂破戒破見。復有二法。謂具戒具見。復有二法。謂淨戒淨 見。復有二法。謂見如理勝。復有二法。謂厭如理勝。復有二法。謂於善不喜足。於 斷不遮止。復有二法。謂奢摩他毘鉢舍那。復有二法。謂明解脫。復有二法。謂盡智 無生智。此中有二法。謂名色者。名云何。答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及虛空擇滅非擇滅 。是謂名。色云何。答四大種及所造色。是謂色 P. 5   復有二法。謂無明有愛者。無明云何。答如法蘊論說。有愛云何。答色無色界諸 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是謂有愛   復有二法。謂有見無有見者。有見云何。答若謂我世間常。由此發起忍樂觀見是 謂有見。云何無有見。答若謂我世間斷。由此發起忍樂觀見。是謂無有見   復有二法。謂無慚無愧者。無慚云何。答如世尊說。有無慚者。於可慚法而不生 慚。可慚法者。謂諸惡不善法。順雜染順後有。有熾然苦異熟。順當來生老死。彼於 如是惡不善法生時。無慚無所慚無別慚。無羞無所羞。無別羞無崇敬。無所崇敬。無 隨屬無所隨屬。於自在者無怖畏轉。是謂無慚。無愧云何。答如世尊說。有無愧者於 可愧法而不生愧。可愧法者。謂諸惡不善法。乃至順當來生老死。彼於如是惡不善法 生時。無愧無所愧。無別愧無恥無所恥無別恥。於諸罪中不怖不畏。不見怖畏是謂無 愧   復有二法。謂慚愧者。慚云何。答如世尊說。諸有慚者於可慚法而生於慚。可慚 法者。謂諸惡不善法。乃至順當來生老死。彼於如是惡不善法生時。有慚有所慚有別 慚。有羞有所羞有別羞有崇敬有所崇敬。有隨屬有所隨屬。於自在者有怖畏轉。是謂 慚。愧云何。答如世尊說。諸有愧者於可愧法而生於愧。可愧法者。謂諸惡不善法。 乃至順當來生老死。彼於如是惡不善法生時。有愧有所愧有別愧。有恥有所恥有別恥 。於諸罪中有怖有畏。能見怖畏是謂愧   復有二法。謂惡言惡友者。惡言云何。答如法蘊論說。惡友云何。答亦如法蘊論 說   復有二法。謂善言善友者。善言云何。答如有一類。若親教若同親教。若軌範若 同軌範。若餘隨一尊重可信往還朋友。如法告言。汝從今去。勿壞身業。勿壞語業。 勿壞意業。勿行不應行處。勿親近惡友。勿作三惡趣業。如是教誨稱法應時。於所修 道隨順磨瑩。增長嚴飾宜便常委。助伴資糧於此教誨。欣喜愛樂信受隨順。不左取而 右取。不拒逆不毀訾不非撥。是謂善言。善友云何。答如法蘊論說   復有二法。謂入罪善巧出罪善巧者。入罪善巧云何。答罪謂五部五蘊罪。何等為 五。一者他勝。二者眾餘。三者墮煮。四者對首。五者惡作。入罪善巧。謂如實知見 。如是苾芻犯他勝罪。如是苾芻犯眾餘罪。如是苾芻犯墮煮罪。如是苾芻犯對首罪。 如是苾芻犯惡作罪。復次如實知見。如是苾芻犯趣他勝罪。如是苾芻犯趣眾餘罪。如 是苾芻犯趣墮煮罪。如是苾芻犯趣對首罪。如是苾芻犯趣惡作罪。復次如實知見。此 苾芻犯如是他勝罪。此苾芻犯如是眾餘罪。此苾芻犯如是墮煮罪。此苾芻犯如是對首 罪。此苾芻犯如是惡作罪。復次如實知見。此苾芻犯趣如是他勝罪。此苾芻犯趣如是 眾餘罪。此苾芻犯趣如是墮煮罪。此苾芻犯趣如是對首罪。此苾芻犯趣如是惡作罪。 復次如實知見。諸苾芻所犯罪若重若輕。若深若淺若有餘若無餘。若隱覆若不隱覆。 若顯了若不顯了。若已發露若未發露。若已除滅若未除滅。若可說若不可說。若可作 若不可作。於如是入種種罪中。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 P. 6 鉢舍那。是謂入罪善巧。出罪善巧云何。答罪謂五部五蘊罪。如前說出。罪善巧。謂 如實知見眾餘。墮煮。對首。惡作四罪。可出其事云何。如有說言。我如是說如是顯 。於如是罪非說非顯。我如此說如此顯。於如是罪是說是顯。我如是顯了如是發露。 如是作法於如是罪。非發露非除滅。我如此顯了如此發露。如此作法於如是罪。是發 露是除滅。於如是出種種罪中解了。乃至毘鉢舍那。是謂出罪善巧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一 P. 7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二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二法品第三之二   復有二法。謂入定善巧出定善巧者。入定善巧云何。答定謂八部八蘊定。即四靜 慮四無色定入定善巧。謂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入初靜慮定。如是補特伽羅。乃至 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復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於初靜慮定有善巧作意。如是補特 伽羅。乃至於非想非非想處定有善巧作意。復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入初靜慮道 。如是補特伽羅。乃至入非想非非想處道。復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於入初靜慮 道。有善巧作意。如是補特伽羅。乃至於入非想非非想處道。有善巧作意。其事云何 。如有說言。我如是作意如此作意。於入初靜慮定。乃至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 善近了善分別。善思惟善通達。我如是想如是觀。如是勝解如是任持如是分別。於入 初靜慮定。乃至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我如是攝心策心伏心。持心 舉心捨心制心縱心。於入初靜慮定。乃至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我如 是法於入定。及入定善巧。無作用無利益。無多所作但為障礙。我於此法善等了乃至 善通達。我如是法於入定。及入定善巧有作用有利益。有多所作不為障礙。我於此法 。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於如是入種種定中。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 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謂入定善巧。出定善巧云何。答定謂八部八蘊定。即四靜慮四 無色定出定善巧。謂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出初靜慮定。如是補特伽羅。乃至出非 想非非想處定。復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於出初靜慮定有善巧作意。如是補特伽 羅。乃至於出非想非非想處定。有善巧作意。復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出初靜慮 道。如是補特伽羅。乃至出非想非非想處道。復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於出初靜 慮道。有善巧作意。如是補特伽羅。乃至於出非想非非想處道。有善巧作意。其事云 何。如有說言我如是作意。如此作意於出初靜慮定。乃至出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 善近了善分別。善思惟善通達。我如是想如是觀。如是勝解如是任持如是分別。於出 初靜慮定。乃至出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我如是攝心策心伏心。持心 舉心捨心制心縱心。於出初靜慮定。乃至出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我 如是法於出定。乃至出定善巧無作用。無利益無多所作但為障礙。我於此法善等了乃 至善通達。我如是法於出定。乃至出定善巧有作用。有利益有多所作不為障礙。我於 此法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於如是出種種定中解了。乃至毘鉢舍那。是謂出定善巧。 復有二法。謂界善巧作意善巧者。界善巧云何。答如有苾芻如實知見十八界。謂眼界 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 。意界法界意識界。復次如實知見六界。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復次如實知 見六界。謂欲界恚界害界。出離界無恚界無害界。復次如實知見六界。謂樂界苦界喜 界憂界捨界無明界。復次如實知見四界。謂受界想界行界識界。復次如實知見三界。 謂欲界色界無色界。復次如實知見三界。謂色界無色界滅界。復次如實知見三界。謂 P. 8 過去界未來界現在界。復次如實知見三界。謂劣界中界妙界。復次如實知見三界。謂 善界不善界無記界。復次如實知見三界。謂學界無學界非學非無學界。復次如實知見 二界。謂有漏界無漏界。復次如實知見二界。謂有為界無為界。於如是種種界。解了 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謂界善巧作意。善巧云何 。答如有苾芻。或受持素呾纜。或受持毘奈耶。或受持阿毘達磨。或聞親教師說。或 聞軌範師說。或聞展轉傳授藏說。或聞隨一如理者說。依止如是如理所引聞所成慧。 於眼界乃至意識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地界乃至識界有善巧作意。 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欲恚害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出離無恚無害界 。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空非我。於樂苦喜憂捨無明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 非我。於受想行識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欲色無色界。有善巧作意 。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色無色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滅界有善巧作 意。思惟空非我。於過去未來現在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劣中界有善 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妙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善不善無 記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學無學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空非我。於 非學非無學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有漏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 非我。於無漏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有為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 空非我。於無為界有善巧作意。思惟空非我。復次如有苾芻。如實知見過去未來現在 作意。善不善無記作意。欲界繫色界繫無色界繫作意。學無學非學非無學作意。見所 斷修所斷非所斷作意。於如是等種種作意。解了乃至毘鉢舍那。是謂作意善巧   復有二法。謂質直柔和者。質直云何。答心不剛性。心不強性。心不硬性。心純 質性。心正直性。心潤滑性。心柔軟性。心調順性。是謂質直。柔和云何。答身不剛 性。身不強性。身不硬性。身純質性。身正直性。身潤滑性。身柔軟性。身調順性。 是謂柔和   復有二法。謂堪忍可樂者。堪忍云何。答謂能忍受。寒熱飢渴風日蚊虻蛇蠍等觸 。又能忍受他麁惡語。能起身中猛利切心奪命苦受。是謂堪忍。可樂云何。答設有事 至。不可容納不可矜持。不可迴轉不可忍耐。而能於彼不暴不惡。不麁不獷堪忍可樂 。易可共住止息眾惡。若有事至。可能容納可能矜持。可能迴轉可能忍耐。亦能於彼 不暴不惡。不麁不獷堪忍可樂。易可共住止息眾惡。是謂可樂   復有二法。謂和順供養者。和順云何。答若有樂作可憙樂語可愛味語。容貌熙怡 遠離頻蹙。先言慰問具壽善來。事可忍不。可存濟不。安樂住不。食易得不。樂作如 是可憙語等諸悅豫事。是謂和順。供養云何。答供養有二種。一財供養。二法供養。 財供養云何。答以可意色聲香味觸。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具。於他有情能惠能施 能隨惠施。能棄能捨能遍棄捨。是謂財供養。法供養云何。答以素呾纜或毘奈耶或阿 毘達磨。或親教語或軌範語或傳授藏。或餘隨一可信者。語於他有情。能惠能施能隨 惠施。能棄能捨能遍棄捨。是謂法供養。如是二種總名供養 P. 9   復有二法。謂具念正知者。具念云何。答若依出離遠離善法。諸念隨念專念憶念 。不忘不失不遺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記性。是謂具念。正知云何。答若依出離遠善法 。於法揀擇極揀擇最極揀擇。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 舍那。是謂正知   復有二法。謂思擇力修習力者。思擇力云何。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諸多聞聖 弟子應如是學。諸身惡行現法當來招惡異熟。謂我若行身惡行者。現自厭毀。亦復為 他天神諸佛之所訶責。亦為有智同梵行者以法譏嫌。一切世界惡名流布。身壞命終墮 嶮惡趣生於地獄。由正了知諸身惡行。現法當來招惡異熟。故能勤斷諸身惡行。亦能 勤修諸身妙行。於語惡行及意惡行廣說亦爾。乃至勤修語意妙行。若能如是因思擇。 依思擇住思擇。斷不善法修諸善法。說名思擇亦名為力。是謂思擇力。修習力云何。 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諸多聞聖弟子修念等覺支。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 。修擇法精進喜輕安定捨等覺支。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若能如是因修習 。依修習住修習。斷不善法修諸善法。說名修習亦名為力。是謂修習力。問何故名力 。答以因此力依此力住此力。能斷能碎能破。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故名為力   復有二法。謂不護根門食不知量者。不護根門云何。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無 聞異生眼見色已。由眼根故取相隨好。即於是處不護眼根。由住不護起世貪憂。惡不 善法隨心生長。彼於眼根不防不守。由斯故說不護眼根。以不護眼根貪瞋癡生長。耳 鼻舌身意根亦爾。且說意根者。謂意了法已由意根故取相隨好。即於是處不護意根。 由住不護起世貪憂。惡不善法隨心生長。彼於意根不防不守。由斯故說不護意根。以 不護意根貪瞋癡生長。彼由發起非理思擇眼。見諸色耳聞諸聲。鼻嗅諸香舌嘗諸味。 身覺諸觸意了諸法。於六根門不防不等防。不遍防不藏。不覆不蔽不寂靜。不調伏不 守護。是謂不護根門。食不知量云何。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無聞異生不思擇而食 。為勇健故為傲逸故。為顏貌故為端嚴故。而食所食不思擇而食者。謂住非理所引思 擇而食所食。為勇健故食所食者。謂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令 身勇健。能作重業能荷重擔。資益壽量久住世間。能摧怨敵能越車乘。能遠跳擲能作 種種世間掉戲。為傲逸故食所食者。謂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 令我傲逸憍醉之心起等起生等生。相續引發陵蔑一切。隨情所樂作縱逸業。為顏貌故 食所食者。謂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當令我身容貌光鮮膚體潤 滑。為端嚴故食所食者。謂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當令我 身成就第一美妙形色眾所愛敬。諸有如是愛重飲食。於諸飲食不平等性。不知量性不 黠慧性。不了其相不了相已不自裁量。我今但應食爾所食。是謂食不知量。復有二法 。謂能護根門。於食知量者能護根門云何。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諸多聞聖弟子。眼 見色已由眼根故。不取其相不取隨好。即於是處能護眼根。由住能護不起世貪。憂惡 不善法不隨心生長。彼於眼根能防能守。由斯故說能護眼根。以能護眼根貪瞋癡不起 。耳鼻舌身意根亦爾。且說意根者。謂意了法已由意根故。不取其相不取隨好。即於 P. 10 是處能護意根。由住能護不起世貪憂惡不善法。不隨心生長。彼於意根能防能守。由 斯故說能護意根。以能護意根貪瞋癡不起。彼由發起如理思擇。眼見諸色。耳聞諸聲 。鼻嗅諸香。舌嘗諸味。身覺諸觸。意了諸法。於六根門能防能等防能遍防。能藏能 覆能蔽能寂靜。能調伏能守護。是謂能護根門。於食知量云何。答如世尊說。苾芻當 知。諸多聞聖弟子能思擇而食。不為勇健不為傲逸。不為顏貌不為端嚴。而食所食但 為此身。暫住存濟止息飢渴。攝受梵行而食所食。為斷故受不起新受。無罪存濟力樂 安住而食所食。能思擇而食者。謂住如理所引。思擇而食所食。不為勇健食所食者。 非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令身勇健。能作重業能荷重擔。資 益壽量久住世間。能摧怨敵能越車乘。能遠跳擲能作種種世間掉戲。不為傲逸食所食 者。非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令我傲逸。憍醉之心起等起生 等生。相續引發陵蔑一切。隨情所樂作縱逸業。不為顏貌食所食者。非如一類食所食 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當令我身。容貌光鮮膚體潤滑。不為端嚴食所食者 。非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當令我身成就第一美妙形色眾所 愛敬。但為此身暫住存濟。食所食者。謂身亦名身身根亦名身。五色根亦名身。四大 種所造聚亦名身。於此義中說四大種所造聚身。諸聖弟子食所食時。但起是心我食此 食。令四大種所造聚身。暫住等住近住安住故名暫住。諸聖弟子食所食時。但起是心 我食此食。令四大種所造聚身存隨存濟。隨濟護隨護轉隨轉故名存濟。但為止息飢渴 食所食者。此中飢渴所起苦受說名飢渴。諸聖弟子食所食時。但起是心我食此食。當 令飢渴所起苦受。暫時止息不為惱害。但為攝受梵行食所食者。謂離婬欲亦名梵行。 八支聖道亦名梵行。於此義中八支聖道說名梵行。諸聖弟子食所食時。但起是心我食 此食。為欲攝受隨順增益八支聖道。為斷故受不起新受食所食者。不食為緣所起苦受 說名故受。飽食為緣所起苦受說名新受。諸聖弟子食所食時。但起是心我食此食。為 斷故受不起新受。非為充悅為無罪。存濟而食所食者。存濟有二種。一有罪存濟。二 無罪存濟。云何有罪存濟。答如有一類矯妄詭詐現相激磨。以利求利而求飲食。如是 方便得飲食已歡喜受用。貪愛迷悶耽著不捨。不見過患不知出離。如是名為有罪存濟 。云何無罪存濟。答非如一類矯妄詭詐現相激磨。以利求利而求飲食。如實方便得飲 食已如法受用。不貪不愛不迷不悶不耽不著。能見過患善知出離。如是名為無罪存濟 。諸聖弟子但為如是無罪存濟。而食所食為力樂故食所食者。謂聖弟子食所食時。但 起是心我食此食。欲令身力得不衰退。心受喜樂能辦善事。為安住故食所食者。謂聖 弟子食所食時。但起是心我食此食。欲令行立坐臥讀誦。修定等時身心安隱。諸有如 是不重飲食。於諸飲食有平等性。有知量性有黠慧性。能了其相既了相已。能自裁量 我今但應食爾所食。是謂於食知量。復有二法。謂匱戒匱見者。匱戒云何。答斷生命 不與取欲邪行。虛誑語離間語麁惡語雜穢語。復次若斷生命若不與取若非梵行。復次 諸所有不善戒。諸所有非理所引戒。諸所有障礙定戒。是謂匱戒。問何故名匱戒。答 此法自性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憙。不可意不安隱。不正直不可欣。不悅意違正理。復 P. 11 次此法能得不可愛果。不可樂果不可憙果。不可意果不安隱果。不正直果不可欣果。 不悅意果違正理果。復次此法能感不可愛異熟。不可樂異熟不可憙異熟。不可意異熟 不安隱異熟。不正直異熟不可欣異熟。不悅意異熟違正理異熟故名匱戒匱見云何。答 諸所有見無惠施。無親愛無祠祀。無妙行無惡行。無妙行惡行業果異熟。無此世無他 世。無母無父無化生有情。無世間阿羅漢正至正行。謂於此世他世。自通達作證證知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復次諸所有不善見。諸所有非理所引見。 諸所有障礙定見。是謂匱見。問何故名匱見。答此法自性不可愛。乃至違正理。復次 此法能得不可愛果。乃至違正理果。復次此法能感不可愛異熟。乃至違正理異熟故名 匱見。如匱戒匱見。應知破戒破見亦爾   復有二法。謂具戒具見者。具戒云何。答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誑語 離離間語。離麁惡語離雜穢語。復次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非梵行。復次諸所有學戒。 諸所無學戒諸所有善非學非無學戒。是謂具戒。問何故名具戒。答此法自性可愛。可 樂可憙可意安隱。正直可欣悅意隨順正理。復次此法能得可愛果。可樂果可憙果。可 意果安隱果。正直果可欣果。悅意果順正理果。復次此法能感可愛異熟。可樂異熟可 憙異熟。可意異熟安隱異熟。正直異熟可欣異熟。悅意異熟順正理異熟。故名具戒。 具見云何。答諸所有見。有惠施有親愛。有祠祀有妙行有惡行。有妙行惡行業果異熟 。有此世有他世。有母有父有化生有情。有世間阿羅漢正至正行。謂於此世他世自通 達。作證具足住如實證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復次諸所有學見 。諸所有無學見。諸所有善非學非無學見。是謂具見。問何故名具見。答此法自性可 愛。乃至隨順正理。復次此法能得可愛果。乃至順正理果。復次此法能感可愛異熟。 乃至順正理異熟。故名具見。如具戒具見。應知淨戒淨見亦爾   復有二法。謂見如理勝者。見云何。答謂依出離遠離善法。於法揀擇極揀擇最極 揀擇。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謂見。如理勝 云何。答謂有苾芻如其所見。若由如是諸行相狀。世間正見未生而生。彼便如理思惟 如是諸行相狀彼由如理思惟如是諸行相狀。便令聖道起等起生等生轉現轉修集出現。 是名道如理勝。復次若有苾芻如其所見。若由如是諸行相狀隨一出離。遠離善法未生 而生。彼便如理思惟如是諸行相狀。彼由如理思惟如是諸行相狀。便令聖道起等起生 等。生轉現轉修集出現。是名道如理勝。如是二種總名如理勝   復有二法。謂厭如理勝者。厭云何。答謂依四種順厭處法而生於厭。如理勝云何 。答謂正思惟引生聖道。何等為四順厭處法。一自衰損順厭處法。二他衰損順厭處法 。三自興盛順厭處法。四他興盛順厭處法。依自衰損順厭處法。而生於厭如理勝者。 如有一類等隨觀見。自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究竟圓滿增上淳熟。便作是念。我因放 逸。依放逸住放逸。由放逸故造斯惡事。我今當令惡不善法。未生者不生。已生者永 斷。彼由如是出離勇猛。所引生厭是名為厭。既生厭已如理思惟。復令聖道起等起生 等。生轉現轉修集出現。是名道如理勝。如是名為依自衰損厭如理勝。依他衰損順厭 P. 12 處法。而生於厭如理勝者。如有一類等隨觀見。自他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究竟圓滿 增上淳熟。便作是念。彼因放逸。依放逸住放逸。由放逸故造斯惡事。我今當令惡不 善法。未生者不生已生者永斷。彼由如是出離勇猛。所引生厭是名為厭。既生厭已如 理思惟。復令聖道起等起生等。生轉現轉修集出現。是名道如理勝。如是名為依他衰 損厭如理勝。依自興盛順厭處法而生於厭如理勝者。如有一類等隨觀見。自身妙行語 妙行意妙行。究竟圓滿增上淳熟。便作是念。我因不放逸。依不放逸住不放逸。由不 放逸故作斯善事。我今當令諸勝善法。未生者生已生者倍復增廣。彼由如是出離勇猛 所引生厭。是名為厭。既生厭已如理思惟。復令聖道起等起生等。生轉現轉修集出現 。是名道如理勝。如是名為依自興盛厭如理勝。依他興盛順厭處法而生於厭如理勝者 。如有一類等隨觀見。他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究竟圓滿增上淳熟。便作是念。彼因 不放逸。依不放逸住不放逸。由不放逸故作斯善事。我今當令諸勝善法。未生者生已 生者倍復增廣。彼由如是出離勇猛所引生厭。是名為厭。既生厭已如理思惟。復令聖 道起等起生等。生轉現轉修集出現。是名道如理勝。如是名為依他興盛厭如理勝   復有二法。謂於善不喜足。於斷不遮止者。於善不喜足云何。答於善喜足者。如 有一類唯得少戒便生喜足。唯得少禁便生喜足。唯得離欲便生喜足。唯得不淨觀便生 喜足。唯得持息念等便生喜足。或唯得初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便生喜足。或唯得慈無 量。乃至捨無量便生喜足。或唯得空無邊處定。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定便生喜足。或唯 得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便生喜足。或唯得神境智證通。天耳智證通。他心智證 通。宿住隨念智證通。死生智證通。便生喜足。此等名為於善喜足。於善不喜足者。 如有一類非唯得少戒便生喜足。廣說乃至非唯得死生智證通便生喜足。彼作是念。我 修諸善。乃至未得阿羅漢果。於其中間終不喜足。是名於善不喜足。於斷不遮止云何 。答於斷遮止者。如有一類為斷不善法。為圓滿善法。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不息 。作是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證得如理善法。彼於如是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習時未 能證得如理善法。便作是念。我所修斷。空虛無果無利無義無味無益。由彼於斷謂無 勝利。便生厭患誹謗毀呰。如是名為於斷遮止。復有一類為斷不善法。為圓滿善法。 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不息。作是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證得如理善法。彼於如是勇猛 精進。熾然愛樂勤修習時。未能證得如理善法。或雖證得而不了知。便作是念。我所 修斷。空虛無果無利無義無味無益。由彼於斷謂無勝利。便生厭患誹謗毀呰。如是亦 名於斷遮止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二 P. 13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三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二法品第三之餘   於斷不遮止者。如有一類為斷不善法。為圓滿善法。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不息 。作是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證得如理善法。彼於如是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習時。 未能證得如理善法。便作是念。如世尊說無處無容。善男子等勤修正行。而不證得如 理善法。由我所修正行未滿。是故未證如理善法。我所修斷定應不空不虛。有果有利 有義有味有益。由彼於斷知有勝利。不生厭患誹謗毀呰。是名於斷不遮止。復有一類 為斷不善法。為圓滿善法。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不息。作是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證 得如理善法。彼於如是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習時。未能證得如理善法。或雖證得 而不了知。便作是念。如世尊說無處無容。善男子等勤修正行。而不證得如理善法。 由我所修正行未滿。是故未證如理善法。我所修斷定應不空不虛。有果有利有義有味 有益。由彼於斷知有勝利。不生厭患誹謗毀呰。是名於斷不遮止。復有一類為斷不善 法。為圓滿善法。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不息。作是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證得如理善 法。彼於如是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習時。遂能證得如理善法。便作是念。我所修 斷決定不空不虛。有果有利有義有味有益。由彼於斷知有勝利。不生厭患誹謗毀呰。 是名於斷不遮止   復有二法。謂奢摩他毘鉢舍那者。奢摩他云何。答善心一境性是謂奢摩他。毘鉢 舍那云何。答奢摩他相應。於法揀擇極揀擇最極揀擇。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 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謂毘鉢舍那。如世尊說  非有定無慧  非有慧無定   要有定有慧  方證於涅槃    非有定無慧者。謂若有如是類慧。則有獲得如是類定。若無如是類慧。則無獲得 如是類定。故說非有定無慧。非有慧無定者。謂若有慧是定所生以定為集。是定種類 由定而發。若有如是類定。則有獲得如是類慧。若無如是類定。則無獲得如是類慧。 故說非有慧無定。要有定有慧方證於涅槃者。愛盡離滅名曰涅槃。要具定慧方能證得 。若隨闕一必不能證。由此因緣故作是說。要有定有慧方證於涅槃。復次或有補特伽 羅。得內心止不得增上慧法觀。或有補特伽羅。得增上慧法觀不得內心止。或有補特 伽羅。不得內心止。亦不得增上慧法觀。或有補特伽羅。得內心止亦得增上慧法觀。 何等補特伽羅。得內心止不得增上慧法觀。答若補特伽羅。得世間四靜慮。不得出世 聖慧。何等補特伽羅。得增上慧法觀。不得內心止。答若補特伽羅。得出世聖慧。不 得世間四靜慮。何等補特伽羅。不得內心止。亦不得增上慧法觀。答若補特伽羅。不 得世間四靜慮。亦不得出世聖慧。何等補特伽羅。得內心止亦得增上慧法觀。答若補 特伽羅。得世間四靜慮。亦得出世聖慧。如說世間四靜慮相應。心住等住近住安住。 不散不亂攝止等持。心一境性者。此顯內心止。如說出世聖慧所攝。於法揀擇極揀擇 P. 14 最極揀擇。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者。此顯增上 慧法觀。是名奢摩他毘鉢舍那   復有二法。謂明解脫者。明云何。答無學三明。何等為三。一者無學宿住隨念智 作證明。二者無學死生智作證明。三者無學漏盡智作證明。是謂明。解脫云何。答三 種解脫。何等為三。一者心解脫。二者慧解脫。三者無為解脫。心解脫者。謂無貪善 根相應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解。是名心解脫。慧解脫者。謂無癡善根相應心。已勝 解當勝解今勝解。是名慧解脫。無為解脫者。謂擇滅。是名無為解脫。此中心解脫或 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云何學。答學無貪善根相應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解。是謂 學。云何無學。答無學無貪善根相應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解。是謂無學。云何非學 非無學。答有漏無貪善根相應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解。是謂非學非無學。慧解脫或 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云何學。答學無癡善根相應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解。是 謂學。云何無學。答無學無癡善根相應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解。是謂無學。云何非 學非無學。答有漏無癡善根相應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解。是謂非學非無學。無為解 脫唯非學非無學。是名明解脫。復有二法。謂盡智無生智者。盡智云何。答謂如實知 我已知苦。我已斷集。我已證滅。我已修道。此所從生智見明覺解慧光觀。是名盡智 。無生智云何。答謂如實知我已知苦不復當知。我已斷集不復當斷。我已證滅不復當 證。我已修道不復當修。此所從生智見明覺解慧光觀。是名無生智。復次若如實知已 盡欲漏有漏無明漏。是名盡智。若如實知所盡三漏不復當生是無生智。復次若如實知 已盡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是名盡智。若如實知所盡。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纏不復 當起。是名無生智 集異門足論三法品第四之一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三法自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 示。我等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 。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三法云何。此中有五嗢柁南頌。初嗢柁南 曰  初三法有十  謂根尋行界   前三各有二  後一有四種    有三不善根三善根。三不善尋三善尋。三惡行三妙行。欲恚害三界出離無恚無害 三界欲色無色三界色無色滅三界   三不善根者。謂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根。貪不善根者。貪云何。答謂於 欲境諸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樂迷悶耽嗜遍耽嗜內縛欲求耽湎苦集貪類貪生總名為貪 。不善根云何。答謂此貪法是不善性能為無量不善法根。是故此法能為病根癰根箭根 惱根苦根穢根濁根諸雜染根不清淨根不鮮白根。是故名為貪不善根。瞋不善根者。瞋 云何。答謂於有情欲為損害。內懷栽杌欲為擾惱。已瞋當瞋現瞋。樂為過患極為過患 意極忿恚於諸有情各相違戾欲為過患。已為過患當為過患現為過患。總名為瞋。不善 P. 15 根云何。答謂此瞋法是不善性。能為無量不善法根。是故此法能為病根癰根箭根惱根 苦根穢根。濁根諸雜染根不清淨根不鮮白根。是故名為瞋不善根。癡不善根者。癡云 何。答謂於前際無知。後際無知。前後際無知。於內無知。外無知。內外無知。於業 無知。異熟無知業異熟無知。於善作業無知。惡作業無知。善惡作業無知。於因無知 因所生法無知。於佛無知法無知僧無知。於苦無知集無知滅無知道無知。於善法無知 不善法無知。於有罪法無知無罪法無知。於應修法無知不應修法無知。於下劣法無知 勝妙法無知。於黑法無知白法無知。於有敵對法無知。於緣生法無知。於六觸處如實 無知。如是無知無見非現觀。黑闇愚癡無明盲冥。罩網纏裹頑騃渾濁障蓋。發盲發無 明發無智。滅勝慧障礙善品令不涅槃。無明漏無明暴流無明軛。無明毒根無明毒莖。 無明毒枝無明毒葉。無明毒花無明毒果。癡等癡極癡改等改極改。癡類癡生改類改生 。總名為癡。不善根云何。答謂此癡法是不善性。能為無量不善法根。是故此法能為 病根癰根箭根惱根苦根穢根濁根諸雜染根。不清淨根不鮮白根。是故名為癡不善根。 如世尊說  諸惡貪瞋癡  惱害自心者   如樹心有蝎  皮果等皆衰    三善根者。謂無貪善根。無瞋善根。無癡善根。無貪善根者。無貪云何。答謂於 欲境諸不貪。不等貪不執藏不防護不堅著不愛不樂。不迷心悶不耽嗜不遍耽嗜不內縛 不欲不求不耽湎。非苦集非貪類非貪生總名無貪。善根云何。答謂無貪法是善性。能 為無量善法根。是故此法能為無病根。無癰根無箭根無穢根無濁根不雜染根清淨根鮮 白根。是故名為無貪善根。無瞋善根者。無瞋云何。答謂於有情不欲損害。不懷栽杌 不欲擾惱。非已瞋非當瞋非現瞋。不樂為過患不極為過患意不憤恚。於諸有情不相違 戾不欲為過患。非已為過患。非當為過患。非現為過患。總名無瞋。善根云何。答謂 無瞋法是善性。能為無量善法根。是故此法能為無病根。無癰根無箭根無穢根無濁根 不雜染根清淨根鮮白根。是故名為無瞋善根。無癡善根者。無癡云何。答謂知前際智 。後際智前後際智。知內智外智內外智。知業智異熟智業異熟智。知善作業智惡作業 智善惡作業智。知因智因所生法智。知佛智法智僧智。知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知善法 智不善法智。知有罪法智無罪法智。知應修法智不應修法智。知下劣法智勝妙法智。 知黑法智白法智。知有敵對法智。知緣生法智。知六觸處如實智。如是智見明覺解慧 光觀總名無癡。善根云何。答謂無癡法是善性。能為無量善法根。是故此法能為無病 根。無癰根無箭根無穢根無濁根不雜染根清淨根鮮白根。是故名為無癡善根。如世尊 說  若離貪瞋癡  說名為智者   亦名為上士  不惱害自心   是故應遠離  貪瞋及無明   勤修起慧明  速得眾苦盡  P. 16   三不善尋者。謂欲尋恚尋害尋。欲尋云何。答欲貪相應諸心尋求。遍尋求近尋求 。心顯了極顯了現前顯了。推度搆畫思惟分別總名欲尋。恚尋云何。答瞋相應諸心尋 求。遍尋求近尋求。心顯了極顯了現前顯了。推度搆畫思惟分別總名恚尋。害尋云何 。答害相應諸心尋求。遍尋求近尋求。心顯了極顯了現前顯了。推度搆畫思惟分別。 總名害尋。如世尊說  惡尋伏眾生  令於穢見淨   倍增長貪愛  自為堅固縛    三善尋者。謂出離尋無恚尋無害尋。出離尋云何。答於諸欲尋思惟過患。謂此欲 尋是不善法。諸下賤者信解受持。一切如來及諸弟子。賢貴善士共所呵厭。能為自害 。能為他害。能為俱害。能滅智慧。能礙彼品。能障涅槃。受持此法不生通慧。不引 菩提不證涅槃。如是思惟諸欲尋過患時。諸心尋求遍尋求近尋求。心顯了極顯了現前 顯了。推度搆畫思惟分別名出離尋。復次為斷欲尋於出離尋思惟功德。謂出離尋是勝 善法。是尊勝者信解受持。一切如來及諸弟子賢貴善士共所稱讚。不為自害。不為他 害。不為俱害。不滅智慧。不礙彼品。不障涅槃。受持此法能生通慧。能引菩提能證 涅槃。如是思惟出離尋功德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出離尋。復次思惟欲尋如病。如 癰如箭惱害。無常苦空非我轉動。勞倦羸篤是失壞法。迅速不停衰朽非恒。不可保信 是變壞法。如是思惟諸欲尋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出離尋。復次為斷欲尋思惟彼滅 。是真寂靜思惟彼道是真出離。如是思惟彼滅道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出離尋。復 次思惟捨心定。及道捨心定相應。無想定滅定擇滅。如是思惟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 名出離尋。復次思惟出離。及出離相應受想行識。及彼等起身語業心不相應行時。諸 心尋求乃至分別名出離尋。無恚尋云何。答於諸恚尋思惟過患。謂此恚尋是不善法。 諸下賤者信解受持。一切如來及諸弟子。賢貴善士共所呵厭。能為自害。能為他害。 能為俱害。能滅智慧。能礙彼品。能障涅槃。受持此法不生通慧。不引菩提不證涅槃 。如是思惟諸恚尋過患時。諸心尋求遍尋求近尋求。心顯了極顯了現前顯了。推度搆 畫思惟分別名無恚尋。復次為斷恚尋於無恚尋思惟功德。謂無恚尋是勝善法。是尊勝 者信解受持。一切如來及諸弟子。賢貴善士共所稱讚。不為自害。不為他害。不為俱 害。不滅智慧。不礙彼品。不障涅槃。受持此法能生通慧。能引菩提。能證涅槃。如 是思惟無恚尋功德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恚尋。復次思惟恚尋如病。如癰如箭惱 害。無常苦空非我轉動勞倦羸篤是失壞法。迅速不停衰朽非恒。不可保信是變壞法。 如是思惟諸恚尋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恚尋。復次為斷恚尋思惟彼滅是真寂靜。 思惟彼道是真出離。如是思惟彼滅道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恚尋。復次思惟慈心 定。及道慈心定相應。無想定滅定擇滅。如是思惟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恚尋。 復次思惟無恚。及無恚相應受想行識。及彼等起身語業心不相應行時。諸心尋求。乃 至分別名無恚尋。無害尋云何。答於諸害尋思惟過恚。謂此害尋是不善法諸下賤者信 解受持。一切如來及諸弟子。賢貴善士共所呵厭。能為自害。能為他害。能為俱害。 P. 17 能滅智慧。能礙彼品。能障涅槃。受持此法不生通慧。不引菩提。不證涅槃。如是思 惟諸害尋過患時。諸心尋求遍尋求近尋求。心顯了極顯了現前顯了。推度搆畫思惟分 別名無害尋。復次為斷害尋。於無害尋思惟功德。謂無害是勝善法。是尊勝者信解受 持。一切如來及諸弟子。賢貴善士共所稱讚。不為自害。不為他害。不為俱害。不滅 智慧。不礙彼品。不障涅槃。受持此法能生通慧。能引菩提。能證涅槃。如是思惟無 害尋功德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害尋。復次思惟害尋如病。如癰如箭惱害。無常 苦空非我轉動。勞倦羸篤是失壞法。迅速不停衰朽非恒。不可保信。是變壞法。如是 思惟諸害尋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害尋。復次為斷害尋。思惟彼滅是真寂靜。思 惟彼道是真出離。如是思惟彼滅道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害尋。復次思惟悲心定 。及道悲心定相應。無想定滅定擇滅。如是思惟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害尋。復 次思惟無害。及無害相應受想行識。及彼等起身語業心不相應行時。諸心尋求乃至分 別名無害尋。如世尊說  樂滅諸惡尋  勤修不淨觀   常念斷貪愛  能壞堅固縛    三惡行者。謂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身惡行云何。答斷生命不與取欲邪行。復次 斷生命不與取非梵行。復次諸所有不善身業。諸所有非理所引身業。諸所有身業能障 礙定。總名身惡行。語惡行云何。答虛誑語離間語麁惡語雜穢語。復次諸所有不善語 業。諸所有非理所引語業。諸所有語業能障礙定。總名語惡行。意惡行云何。答貪欲 瞋恚邪見。復次諸所有不善意業。諸所有非理所引意業。諸所有意業能障礙定。總名 意惡行。如世尊說  若造身惡行  語意惡行已   不修對治者  當墮於地獄    三妙行者。謂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身妙行云何。答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 。復次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非梵行。復次諸學身業諸無學身業。諸善非學非無學身業 。總名身妙行。語妙行云何。答離虛誑語離離間語離麁惡語離雜穢語。復次諸學語業 諸無學語業諸善非學非無學語業。總名語妙行。意妙行云何。答無貪無瞋正見。復次 諸學意業。諸無學意業。諸善非學非無學意業。總名意妙行。如世尊說  若修身妙行  語意妙行已   無餘緣礙者  當生天受樂    欲界恚界害界。及出離界無恚界無害界。如法蘊論說。欲界色界無色界。亦如法 蘊論說。如世尊說  諸有能遍知  欲色無色界   超一切依故  當觸無餘依   身證甘露界  無漏不思議   世尊說涅槃  為饒益含識  P. 18   色界無色界滅界。亦如法蘊論說。如世尊說  住色界有情  及住無色界   不證知滅故  定當往後有   若遍知色界  不住於無色   趣向究竟滅  後解脫生死    第二嗢柁南曰  二三法有十  世言依處行   心數趣上座  聚舉不護三    有三世三言依三色處三行三心。三補特伽羅三上座三聚三舉罪事三不護   三世者。謂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過去世云何。答諸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 。已轉已現轉。已聚集已出現。落謝過去盡滅離變。過去性過去類過去世攝。是謂過 去世。未來世云何。答諸行未已起未已等起。未已生未已等生。未已轉未已現轉。未 聚集未出現。未來性未來類。未來世攝。是謂未來世。現在世云何。答諸行已起已等 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聚集出現。住未已謝。未已盡滅。未已離變和合現前 。現在性現在類現在世攝。是謂現在世。問世是何義。答世是顯示諸行增語。三言依 者。謂過去言依未來言依現在言依。過去言依者云何。過去云何言云何依。而說過去 言依耶。答諸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已聚集已出現。落謝過去盡 滅離變。過去性過去類過去世攝。是謂過去。即依如是過去諸行所起。語言唱詞評論 呼召宣說顯示教誨。語路語音語業語表是謂言。即前所說過去諸行亦名為依。是言因 本眼路緣起無間引發。能作生緣集等起故。依過去行起諸言說故。過去諸行名過去言 依。未來言依者云何。未來云何言云何依。而說未來言依耶。答諸行未已起未已等起 。未已生未已等生。未已轉未已現轉。未聚集未出現。未來性未來類未來世攝。是謂 未來。即依如是未來諸行所起。語言唱詞評論呼召宣說顯示教誨。語路語音語業語表 是謂言。即前所說未來諸行亦名為依。是言因本眼路緣起無間引發。能作生緣集等起 故。依未來行起論言說故。未來諸行名未來言依。現在言依者。云何現在云何言云何 依。而說現在言依耶。答諸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聚集出現。住 未已謝未已盡滅。未已離變和合現前現在性現在類。現在世攝。是謂現在。即依如是 現在諸行所起。語言唱詞評論呼召宣說顯示教誨。語路語音語業語表是謂言。即前所 說現在諸行亦名為依。是言因本眼路緣起無間引發。能作生緣集等起故。依現在行起 諸言說故。現在諸行名現在言依。無第四第五者依有為說。謂有為法唯有三種更無第 四第五可得。有說此依一切法說。諸無為法即是現在言依攝故。更無第四第五可得。 如世尊說  樂言想有情  恒依言想住   未遍知言想  趣生死無窮   若遍知言想  於他無所說  P. 19  亦不樂他說  常欣修靜慮   寂定勤精進  見生死盡邊   摧伏諸魔軍  至生死彼岸    三色處者。謂有三處攝一切色。何等為三。一者有色有見有對。二者有色無見有 對。三者有色無見無對。云何有見有對色。答一處。云何無見有對色。答九處。云何 無見無對色。答一處。少分   三行者。謂身行語行意行。身行云何。答身亦名身行。身業亦名身行。入息出息 亦名身行。於此義中意說入息出息身行。所以者何。入息者呼吸外風令入身內。出息 者引發內風令出身外。由此勢力令身動轉通暢安隱。故入出息說為身行。語行云何。 答語亦名語行。語業亦名語行。尋伺亦名語行。於此義中意說尋伺語行。所以者何。 要尋伺已能發語言非無尋伺是故尋伺說為語行。意行云何。答意亦名意行。意業亦名 意行。想思亦名意行。於此義中意說想思意行。所以者何。以想及思是心所法。依止 於心繫屬於心。依心而轉扶助於心。是故想思說為意行   三心者。一漏瘡喻心。二電光喻心。三金剛喻心。漏瘡喻心云何。答如世尊說。 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稟性暴惡言憙麁獷。少有觸惱便多憤恚。結怨佷 語 言兇勃。如惡漏瘡纔被物觸。便多流出膿血不止。彼心亦爾少遇違緣。即便憤恚怨恨 不息。問何故彼心名漏瘡喻。答彼心意識暫觸違緣。便速發生種種穢惡。是故名曰漏 瘡喻心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三 P. 20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四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三法品第四之二   電光喻心云何。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居阿練若或居樹下 或住空閑。精勤修習多修習故。證得如是寂靜心定。依是定心能永斷五順下分結得不 還果。受上化生即住上界。得般涅槃不復還來生於欲界。如過夏分至秋初時。從大雲 臺電光發已。暫現色像速還隱沒。如是一類補特伽羅。居阿練若乃至廣說。彼所得心 名電光喻。問何故彼心名電光喻。答彼心意識證不還果。暫能照了速還隱沒。是故名 曰電光喻心。金剛喻心云何。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居阿練若 或居樹下或住空閑。精勤修習多修習故。證得如是寂靜心定。依是定心能盡諸漏。證 得無漏心慧解脫。於現法中以勝通慧。自證覺受圓滿功德。謂自證知我生已盡。梵行 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譬如金剛無有少物。而不能斷或穿或破。所謂若鐵若牙若貝 。若角若珠若玉石等。如是一類補特伽羅。居阿練若乃至廣說。彼所得心名金剛喻。 問何故彼心名金剛喻。答彼心意識證無學果。無結縛等而不能壞。是故名曰金剛喻心   三補特伽羅者。一者覆慧補特伽羅。二者膝慧補特伽羅。三者廣慧補特伽羅。云 何覆慧補特伽羅。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為聽法故苾芻前坐。 苾芻哀愍為說法要。開示初善中善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彼在法座。於 所說法初中後分皆不能知。從座起已於所說法。初中後分亦不能了。所以者何。彼都 無慧猶如覆器亦如覆瓶。雖多溉水竟無受入。如是一類補特伽羅。為聽法故苾芻前坐 。廣說乃至彼都無慧。是名覆慧補特伽羅。問何故名覆慧補特伽羅。答彼有是慧在法 座時。於所說法初中後分。雖皆欲知而無慧故皆不能知。彼有是慧從座起已。於所說 法初中後分。雖皆欲了而無慧故。亦不能了故名覆慧補特伽羅。云何膝慧補特伽羅。 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為聽法故苾芻前坐。苾芻哀愍為說法要 。開示初善中善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彼在法座。於所說法初中後分。 雖皆能知而從座起。於所說法初中後分皆不能了。先雖領受而後忘失。譬如有人得妙 飲食。置於膝上以失念故。欻從座起皆悉墜落。如是一類補特伽羅。為聽法故苾芻前 坐。廣說乃至而後忘失。是名膝慧補特伽羅。問何故名膝慧補特伽羅。答彼有是慧在 法座時。於所說法初中後分。隨所欲知以有慧故。雖皆能知彼有是慧。而從座起於所 說法初中後分雖皆欲了。而無慧故皆不能了。先雖領受而後忘失。故名膝慧補特伽羅 。云何廣慧補特伽羅。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為聽法故苾芻前 坐。苾芻哀愍為說法要。開示初善中善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彼在法座 。於所說法初中後分皆悉能知。從座起已於所說法初中後分亦悉能了。復能善知所說 義趣。如剎帝利女或婆羅門女。或長者女或居士女。清水沐浴妙香塗身。梳剪髮爪瑩 飾眉面。服鮮淨衣著諸纓絡。以環釧等而自莊嚴。唯少花鬘未冠其首。有諸尊者持妙 花鬘。謂嗢鉢羅瞻博迦等。隨其所好而授與之。諸女爾時歡喜踊躍。恭敬受取冠在頂 P. 21 上。深心愛翫終無遺失。如是一類補特伽羅。為聽法故苾芻前坐。乃至善知所說義趣 。是名廣慧補特伽羅。問何故名廣慧補特伽羅。答彼有是慧在法座時。於所說法初中 後分隨所欲知。以有慧故皆悉能知。彼有是慧從座起已。於所說法初中後分隨所欲了 。以有慧故亦悉能了。復能善知所說義趣。故名廣慧補特伽羅。如世尊說  覆慧不聰明  雖數多聞法   無智不能了  如灌覆瓶器   膝慧勝於前  坐聽雖能了   而起已皆忘  如遺膝上食   廣慧最為勝  在法座若起   於文義俱了  如女冠花鬘   具持念辯才  樂修淨業染   斷憍慢放逸  能捨諸惡趣    三上座者。謂生年上座世俗上座法性上座。云何生年上座。答諸有生年尊長耆舊 。是謂生年上座。云何世俗上座。答如有知法富貴長者共立制言。諸有知法大財大位 。大族大力大眷屬大徒眾。勝我等者我等皆應推為上座。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由此因 緣雖年二十或二十五。若能知法得大財位大族大力。有大眷屬大徒眾者。皆應和合推 為上座。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如諸國土城邑王都。其有多聞妙解算數辯才書印。或隨 一一工巧業處。勝餘人者皆共和合推為上座。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如商侶中有多財者 眾人和合推為上座。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如得為王或大臣等。眾人皆共供養恭敬尊重 讚歎。如難陀王長髮王種欲興戰爭。召馬勝王剎帝利種。重賜財寶令其示現種種技能 。知彼勝已告大臣曰。封主當知吾欲敬禮剎帝利種馬勝王足。大臣白言。天不應禮剎 帝利種馬勝王足。所以者何。彼是臣佐君不應禮臣佐之足。如是等事有無量種。今此 意說長髮王種。難陀王時世俗上座。云何法性上座。答諸受具戒耆舊長宿是謂法性上 座。有說此亦是生年上座。所以者何。佛說出家受具足戒名真生故。若有苾芻得阿羅 漢諸漏永盡。已作所作已辦所辦。棄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解脫。心善自在 此中意說。如是名為法性上座。如世尊說上座頌言  心掉多綺語  染意亂思惟   雖久隱園林  而非真上座   具戒智正念  寂靜心解脫   彼於法能觀  是名真上座    三聚者。謂邪性定聚正性定聚不定聚。云何邪性定聚。答五無間業。云何正性定 聚。答學無學法。云何不定聚。答除五無間業。餘有漏法及無為   三舉罪事者。謂見舉罪事聞舉罪事疑舉罪事。見舉罪事者。云何見云何舉罪云何 事。而說見舉罪事耶。答見謂見有苾芻故思斷生命。不與物而取。行非梵行婬欲法正 知而說。虛誑語故思出不淨。非時食飲諸酒。自手掘地。壞生草木。歌舞作樂冠飾花 P. 22 鬘放逸縱蕩。是名為見舉罪。謂五種舉罪。一者覺察舉罪。二者憶念舉罪。三者應告 羯磨舉罪。四者布灑他時安立舉罪。五者於恣舉時安立舉罪。云何覺察舉罪。答謂有 覺察他苾芻言。具壽已犯如是如是罪。應發露勿覆藏。發露則安隱不發露罪益深。是 名覺察舉罪。云何憶念舉罪。答謂有教他令自憶念。告言具壽汝已曾犯如是如是罪。 應發露勿覆藏。發露則安隱不發露罪益深。是名憶念舉罪。云何應告羯磨舉罪。答謂 應告言。具壽不應不令我覺默然。從此住處出去。我於具壽欲有少言。是名應告羯磨 舉罪。云何布灑他時安立舉罪。答謂布灑他時所差舉者。作如是言。此苾芻眾和合共 坐作布灑他。我某苾芻為布灑他之所差舉。是名布灑他時安立舉罪。云何於恣舉時安 立舉罪。答謂恣舉時所差舉者作如是言。此苾芻眾和合共坐作恣舉事。我某苾芻為恣 舉眾之所差舉。是名於恣舉時安立舉罪。是名舉罪事。謂即前所見犯事是名為事。如 是合名見舉罪事。聞舉罪事者。云何聞云何舉罪云何事。而說聞舉罪事耶。答聞謂聞 有苾芻故思斷生命。不與物而取。行非梵行婬欲法。正知而說虛誑語。故思出不淨。 非時食。飲諸酒。自手掘地。壞生草木。歌舞作樂冠飾花鬘放逸縱蕩。是名為聞舉罪 。謂五種舉罪如前說。是名舉罪事。謂即前所聞犯事是名為事。如是合名聞舉罪事。 疑舉罪事者。云何疑云何舉罪云何事。而說疑舉罪事耶。答疑謂五緣而生於疑。一由 色故。二由聲故。三由香故。四由味故。五由觸故。由色故者。謂見苾芻非時入聚落 非時出聚落。或與女人入出叢林。或親狎外道。或親狎扇搋半擇迦。或親狎苾芻尼。 或親狎婬女。或親狎小男。或親狎大女。或親狎寡婦。見如是等可疑事已。便生疑念 觀此具壽。現行如是不清淨。非沙門非隨順行。如是具壽定應已犯非梵行法。是名由 色而生於疑。由聲故者。謂聞苾芻非時入聚落非時出聚落。或聞與女人入出叢林或聞 親狎外道。親狎扇搋半擇迦。親狎苾芻尼。親狎婬女。親狎小男。親狎大女。親狎寡 婦。聞如是等可疑事已便生疑念。聞此具壽現行如是不清淨。非沙門非隨順行。如是 具壽定應已犯非梵行法。是名由聲而生於疑。由香故者。如有苾芻或為澡手。或為洗 面。或為飲水。或隨一緣入餘苾芻所住之處嗅雜染香。謂女人香或酒肉香。或塗薰香 或餘隨一婬泆之香嗅是香已便生疑念。今此具壽所住之處。既有如是不清淨。非沙門 非隨順香。定應已犯非梵行法。是名由香而生於疑。由味故者。如有苾芻或為澡手。 或為洗面或為飲水。或隨一緣入餘苾芻所住之處。見彼苾芻口中含嚼雜染諸味。謂耽 餔羅龍腦荳宼或餘隨一淫泆之味。見彼苾芻嘗是味已。便生疑念今此具壽。舌嘗如是 不清淨非沙門非隨順味。定應已犯非梵行法。是名由味而生於疑。由觸故者。如有苾 芻或為澡手或為洗面。或為飲水。或隨一緣入餘苾芻所住之處。見彼苾芻所止床座。 寶香挍飾細軟雜綵。錦繡綾羅以為敷具。於床兩頭俱置丹枕。迦陵伽褐而覆其上。於 彼住處復見女人。端正少年或坐或臥。見是事已便生疑念。今此具壽身觸如是不清淨 。非沙門非隨順觸。定應已犯非梵行法。是名由觸而生於疑。是名為疑舉罪。謂五種 舉罪如前說。是名舉罪事。謂即前所疑犯事是名為事。如是合名疑舉罪事 P. 23   三不護者。謂諸如來三業無失。可有隱藏恐他覺知故名不護。何等為三。一者如 來所有身業。清淨現行無不清淨。現行身業恐他覺知須有藏護。二者如來所有語業。 清淨現行無不清淨。現行語業恐他覺知須有藏護。三者如來所有意業。清淨現行無不 清淨。現行意業恐他覺知須有藏護。云何如來所有身業清淨現行。答身業清淨現行者 。謂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復次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非梵行。復次所 有學身業清淨現行。所有無學身業清淨現行。所有善非學非無學身業清淨現行。總名 身業清淨現行。於此義中意說如來。所有無學身業清淨現行。及所有善非學非無學身 業清淨現行。如來具足圓滿成就如是身業清淨現行。故說如來所有身業清淨現行。云 何如來無不清淨現行身業。答不清淨現行身業者。謂斷生命。不與取。欲邪行。復次 斷生命不與取非梵行。復次所有不善身業。所有非理所引身業。所有身業能障礙定。 總名不清淨現行身業。如來於此不清淨現行身業。已斷已遍知。如斷草根多羅樹頭。 令永於後成不生法。由此如來無可隱匿覆蔽藏護。勿他見我此穢身業。故說如來無不 清淨現行身業。云何如來所有語業清淨現行。答語業清淨現行者。謂離虛誑語離離間 語離麁惡語離雜穢語。復次所有學語業清淨現行。所有無學語業清淨現行。所有善非 學非無學語業清淨現行。總名語業清淨現行。於此義中意說如來。所有無學語業清淨 現行。及所有善非學非無學語業清淨現行。如來具足圓滿成就如是語業清淨現行。故 說如來所有語業清淨現行。云何如來無不清淨現行語業。答不清淨現行語業者。謂虛 誑語離間語麁惡語雜穢語。復次所有不善語業。所有非理所引語業。所有語業能障礙 定總名不清淨現行語業。如來於此不清淨現行語業。已斷已遍知。如斷草根多羅樹頭 。令永於後成不生法。由此如來無可隱匿覆蔽藏護。勿他見我此穢語業。故說如來無 不清淨現行語業。云何如來所有意業清淨現行。答意業清淨現行者。謂無貪無瞋正起 。復次所有學意業清淨現行。所有無學意業清淨現行。所有善非學非無學意業清淨現 行。總名意業清淨現行。於此義中意說如來。所有無學意業清淨現行。及所有善非學 非無學意業清淨現行。如來具足圓滿成就如是意業清淨現行。故說如來所有意業清淨 現行。云何如來無不清淨現行意業。答不清淨現行意業者。謂貪瞋邪見。復次所有不 善意業。所有非理所引意業。所有意業能障礙定。總名不清淨現行意業。如來於此不 清淨現行意業。已斷已遍知。如斷草根多羅樹頭。令永於後成不生法。由此如來無可 隱匿覆蔽藏護。勿他見我此穢意業。故說如來無不清淨現行意業   第三嗢柁南曰  三三法有九  謂三愛漏求   及有黑闇身  怖受苦慢類    有三愛三漏三求三有三黑闇身三怖三受三苦性三慢類   三愛者。一欲愛。二色愛。三無色愛。欲愛云何。答於諸欲中諸貪等貪。執藏防 護耽著愛染。是謂欲愛。復次於欲界繫十八界十二處五蘊諸法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 耽著愛染。是謂欲愛。復次下從無間大地獄。上至他化自在天。於此所攝色受想行識 P. 24 諸法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是謂欲愛。色愛云何。答於諸色中諸貪等貪。 執藏防護耽著愛染。是謂色愛。復次於色界繫十四界十處五蘊諸法中諸貪等貪。執藏 防護耽著愛染。是謂色愛。復次下從梵眾天上至色究竟天。於此所攝色受想行識。諸 法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是謂色愛。無色愛云何。答於無色中諸貪等貪。 執藏防護耽著愛染。是謂無色愛。復次於無色界繫三界二處四蘊諸法中諸貪等貪。執 藏防護耽著愛染。是謂無色愛。復次如欲色界決定處所上下差別不相雜亂。無色界中 無如是事。然可依定依生勝劣說有下上。謂下從空無邊處天。上至非想非非想處天。 於此所攝受想行識諸法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是謂無色愛。如世尊說  有愛諸士夫  長世數流轉   數受胎藏苦  往還諸有中   斷愛諸有情  瀑流已斷故   無愛潤生故  不流轉後有    復有三愛。一欲愛。二有愛。三無有愛。欲愛云何。答於諸欲中諸貪等貪。執藏 防護耽著愛染。是謂欲愛。有愛云何。答色無色界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是 謂有愛。無有愛云何。答欣無有者。於無有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是謂無 有愛。此復如何。如有一類怖畏所逼。怖畏所惱。憂苦所逼。憂苦所惱。苦受觸故。 作是念言。云何當令我身死後斷壞無有。永絕眾病豈不樂哉。彼欣無有。於無有中諸 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是謂無有愛。如世尊說  愛所執有情  心貪有無有   魔軛所軛故  身常不安樂   流轉諸有中  生已歸老死   如犢子愛乳  隨母嘗不離    三漏者。一欲漏。二有漏。三無明漏。欲漏云何。答除欲界繫無明。諸餘欲界繫 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是謂欲漏。有漏云何。答除色無色界繫無明。諸餘色無色界繫結 縛隨眠隨煩惱纏。是謂有漏。無明漏云何。答三界無智。是謂無明漏。如世尊說  若苾芻已斷  欲有無明漏   諸漏永盡故  無影般涅槃    三求者。一欲求。二有求。三梵行求。欲求云何。答住欲有者於欲界法未得為得 。諸求隨求平等隨求。悕求欣求思求勤求。是謂欲求。有求。云何。答住色無色有者 於色無色界法未得為得。諸求乃至勤求是謂有求。梵行求云何。答離二交會說名梵行 。八支聖道亦名梵行。於此義中意說八支聖道梵行。諸有於此八支聖道未得為得。諸 求乃至勤求。是謂梵行求。復次欲求者。非求死後當生諸有。然於現在可意色聲香味 觸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諸資生具未得為得諸求乃至勤求。是名欲求。有求者。有謂 五取蘊。何等為五。謂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如有一類作是念言 。云何令我得未來世如是類色受想行識。彼於死後當生諸有。色等五蘊。諸求乃至勤 P. 25 求。是名有求。梵行求者。從世第一法趣苦法智忍時。有梵行求非有梵行。所以者何 。八支聖道說名梵行。彼於爾時未得未近得。未有未現有。從苦法智忍趣苦法智時。 有梵行求亦有梵行。所以者何。八支聖道說名梵行。彼於爾時已得已近得。已有已現 有。如是從苦法智趣苦類智忍。從苦類智忍趣苦類智。從苦類智趣集法智忍。從集法 智忍趣集法智。從集法智趣集類智忍。從集類智忍趣集類智。從集類智趣滅法智忍。 從滅法智忍趣滅法智。從滅法智趣滅類智忍。從滅類智忍趣滅類智。從滅類智趣道法 智忍。從道法智忍趣道法智。從道法智趣道類智忍。從道類智忍趣道類智。從道類智 趣道類智。或趣所餘無漏智時。有梵行求亦有梵行。所以者何。八支聖道說名梵行。 彼於爾時已得已近得。已有已現有。復次若世間道。證一來果不還果時。有梵行求非 有梵行。所以者何。八支聖道說名梵行。彼於爾時未得未近得。未有未現有。若無漏 道證預流果。或證一來不還阿羅漢果時。有梵行求亦有梵行。所以者何。八支聖道說 名梵行。彼於爾時已得已近得。已有已現有。如世尊說  具念定正知  諸佛真弟子   正知求聖道  終不求餘事   若悕求已滅  聖道當趣盡   苾芻求盡故  無影般涅槃    三有者。一欲有。二色有。三無色有。欲有云何。答若業欲界繫取為緣欲感當有 。彼業異熟。是謂欲有。色有云何。答若業色界繫取為緣欲感當有。彼業異熟。是謂 色有。無色有云何。答若業無色界繫取為緣欲感當有。彼業異熟。是謂無色有   三黑闇身者。一過去黑闇身。二未來黑闇身。三現在黑闇身。過去黑闇身者。云 何過去云何黑闇云何身。而說過去黑闇身耶。答過去者。謂諸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 等生。已轉已現轉。已聚集已出現。落謝過去盡滅離變。過去性過去類過去世攝。是 謂過去。黑闇者。謂於過去行。發起種種求解異慧。廣說乃至疑猶豫箭。是謂黑闇身 者有說與疑相應無明名身。於此義中即疑名身。所以者何。黑謂無智。由黑故闇。說 名黑闇。此即是疑即此黑闇說名為身。故名過去黑闇身。未來黑闇身者。云何未來云 何黑闇云何身。而說未來黑闇身耶。答未來者。謂諸行未已起未已等起。未已生未已 等生。未已轉未已現轉。未聚集未出現。未來性未來類未來世攝。是謂未來。黑闇者 。謂於未來行發起種種求解異慧。廣說乃至疑猶豫箭。是謂黑闇。身者有說與疑相應 無明名身。於此義中即疑名身。所以者何。黑謂無智。由黑故闇。說名黑闇。此即是 疑即此黑闇。說名為身。故名未來黑闇身。現在黑闇身者。云何現在云何黑闇云何身 。而說現在黑闇身耶。答現在者。謂諸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聚集 出現住。未已謝未已盡滅。未已離變和合現前。現在性現在類現在世攝。是謂現在。 黑闇者。謂於現在行發起種種求解異慧。廣說乃至疑猶豫箭。是謂黑闇。身者有說與 疑相應無明名身。於此義中即疑名身。所以者何。黑名無智。由黑故闇。說名黑闇。 此即是疑即此黑闇。說名為身。故名現在黑闇身 P. 26   三怖者。一病怖。二老怖。三死怖。病怖者云何病。答頭痛等。廣說如法蘊論。 是謂病。云何怖。答如有一類見他病已深生厭患。自念我身亦有此分。亦有此性亦有 此法未越此法。由此便生驚恐怖畏。惶懼毛竪。是謂怖。由病起怖故名病怖。老怖者 云何老。答髮落等。廣說如法蘊論。是謂老。云何怖。答如有一類見他老已深生厭患 。廣說乃至惶懼毛竪。是謂怖。由老起怖故名老怖。死怖者云何死。答彼彼有情即於 彼彼諸有情聚移轉壞沒。廣說如法蘊論。是謂死。云何怖。答如有一類見他死已深生 厭患。廣說乃至惶懼毛竪。是謂怖。由死起怖故名死怖。如世尊說  諸異生雖能  厭病老死法   而不能如實  厭此所依身   我能厭此身  深了知此法   故不樂久住  速入無餘依   我觀一切種  無疾少年命   病老死所壞  唯出離安隱   我已勤精進  通達究竟迹   雖不習諸欲  而捨修梵行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四 P. 27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五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三法品第四之三   三受者。一樂受。二苦受。三不苦不樂受。樂受云何。答順樂受觸所生身樂心樂 平等受受所攝。是謂樂受。復次修初第二第三靜慮時。順樂受觸所生身樂心樂平等受 受所攝。是謂樂受。苦受云何。答順苦受觸所生身苦心苦不平等受受所攝。是謂苦受 。不苦不樂受云何。答順不苦不樂受觸所生身捨心捨非平等非不平等受受所攝。是謂 不苦不樂受。如世尊說  具念定正知  諸佛真弟子   能正知諸受  令貪等不生   於諸受及道  俱令漸次滅   苾芻受盡故  無影般涅槃    三苦性者。一苦苦性。二壞苦性。三行苦性。苦苦性云何。答欲界諸行由苦苦故 苦。壞苦性云何。答色界諸行由壞苦故苦。行苦性云何。答無色界諸行由行苦故苦。 復次不可意諸行由苦苦故苦。可意諸行由壞苦故苦。順捨諸行由行苦故苦。復次若諸 苦受。若彼相應法。若彼俱有法。若從彼生。若彼種類不可愛異熟果由苦苦故苦。若 諸樂受。若彼相應法。若彼俱有法。若從彼生。若彼種類可愛異熟果由壞苦故苦。若 不苦不樂受。若彼相應法。若彼俱有法。若從彼生。若彼種類非可愛非不可愛異熟果 由行苦故苦。復次苦苦性云何。答諸身所有由苦苦故苦。所以者何。依身生起老病死 等種種苦故。壞苦性云何。答如世尊說可意朋友可意眷屬可意境界。若變壞時。若遭 毀謗陵蔑等時。發生愁歎憂苦悲惱。彼於爾時由壞苦故苦。行苦性云何。答除苦苦性 及壞苦性。諸餘有漏行由行苦故苦。三慢類者。一我勝慢類。二我等慢類。三我劣慢 類。我勝慢類云何。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我之種族形色作業工巧財位壽量力等。或 總或別皆勝於彼。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蔑。是謂我勝慢類。我等慢類云 何。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我之種族形色作業工巧財位壽量力等。或總或別皆等於彼 。由別因緣而起於慢。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蔑。是謂我等慢類。我劣慢類云何。答 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我之種族形色作業工巧財位壽量力等。或總或別皆劣於彼。由別 因緣而起於慢。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蔑。是謂我劣慢類   第四嗢柁南曰  四三法有十  謂火福欲樂   及慧根眼仗  六一火慧二    有三火三福業事三欲生三樂生三慧三根三眼三仗。火慧各二。餘六各一。初三火 者。一貪火。二瞋火。三癡火。貪火云何。答謂於欲境諸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樂 。迷悶耽嗜遍耽嗜內縛欲求耽湎。苦集貪類貪生。總名為貪。由此貪愛所蔽伏者。發 生種種身熱心熱身心俱熱。身燒心燒身心俱燒。身惱心惱身心俱惱。又由貪愛纏為緣 P. 28 故。長夜領受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欣不可意異熟果。是謂貪火。瞋火云何。答謂於有 情欲為損害。內懷栽杌欲為擾惱。已瞋當瞋現瞋。樂為過患極為過患意極忿恚於諸有 情各相違戾欲為過患。已為過患當為過患現為過患。總名為瞋。由此瞋恚所蔽伏者。 發生種種身熱心熱身心俱熱。身燒心燒身心俱燒。身惱心惱身心俱惱又由瞋恚纏為緣 故。長夜領受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欣不可意異熟果。是謂瞋火。癡火云何。答謂於前際 無知後際無知前後際無知。廣說乃至癡類癡生改類改生。總名為癡。由此愚癡所蔽伏 者。發生種種身熱心熱身心俱熱。身燒心燒身心俱燒。身惱心惱身心俱惱。又由愚癡 纏為緣故。長夜領受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欣不可意異熟果。是謂癡火。如世尊說  諸有愚夫類  貪瞋癡火燒   如次耽欲境  害生憎聖法   於三毒熾火  若不如實知   便耽著有身  不能趣寂滅   由斯履邪路  墮三惡趣中   受劇苦淪迴  不解脫魔縛   正等覺弟子  晝夜常精進   以穢想慈慧  如次滅三火   從斯入聖道  降伏諸魔軍   證得二涅槃  清涼無取漏    後三火者。一應奉事火。二應給施火。三應供養火。應奉事火云何。答父母是子 所應奉事。如世尊為高直身形婆羅門說。云何名為應奉事火。謂世父母應受其子種種 樂具。隨處隨時無倒奉事。云何其子以諸樂具。隨處隨時無倒奉事應奉事火。謂族姓 子以精進力。及手足力若汗血力。如法所得財物樂具。隨處隨時無倒奉事供養父母。 何故名為應奉事火。謂族姓子從彼而生。由彼長養乃得成立。是故父母諸佛說為應奉 事火。應給施火云何。答妻子奴婢作使親友。是其家主所應給施。如世尊為高直身形 婆羅門說。云何名為應給施火。謂世妻子奴婢作使及諸親友。應受家主種種樂具隨處 隨時無倒給施。云何家主以諸樂具。隨處隨時無倒給施應給施火。謂族姓子以精進力 。及手足力若汗血力。如法所得財物樂具。隨處隨時無倒給施妻子奴婢作使親友。何 故名為應給施火。謂族姓子如法居家。其妻子等無倒承事。如教為作所應作業。令無 匱乏速得成辦。是故妻子奴婢作使及諸親友。諸佛說為應給施火。應供養火云何。答 真沙門婆羅門。是諸施主所應供養。如世尊為高直身形婆羅門說。云何名為應供養火 。謂沙門婆羅門。若已離貪或復修行調伏貪行。若已離瞋或復修行調伏瞋行。若已離 癡或復修行調伏癡行。如是沙門及婆羅門。應受施主種種樂具。隨處隨時無倒供養。 云何施主以諸樂具。隨處隨時無倒供養應供養火。謂族姓子以精進力。及手足力若汗 血力。如法所得財物樂具。隨處隨時無倒供養。如前所說。諸沙門婆羅門。何故名為 應供養火謂族姓子供養阿羅漢及諸有學者。彼是世間真福田故。能令施主於中樹福。 P. 29 感得最勝此世他世富樂異熟及解脫果。是故真沙門及真婆羅門。諸佛說為應供養火。 餘世間火非應奉事給施供養。彼不能令諸有情類得勝果故。如世尊說  智者能如法  祭事前三火   生有樂世間  證無苦解脫    三福業事者。一施類福業事。二戒類福業事。三修類福業事。施類福業事者。云 何施類云何福云何業云何事。而說施類福業事耶。答施類者。謂施主布施諸沙門婆羅 門貧窮苦行道行乞者。飲食湯藥衣服華鬘塗散等香。房舍臥具燈燭等物。是名施類。 復次或由身布施。謂或施身或施身業。或施所捨物。或由語布施。謂或施語或施語業 。或施所捨物或由意布施。謂或施意或施意業。或施捨心。是名施類。福者謂施俱行 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是名福。業者謂施俱行諸思等思現等思已思思類作心意業。是 名業。事者謂施主受者及所施物。是名事。此中施類名施類亦名福亦名業亦名事。此 中福名為福亦名業亦名事亦名施類。此中業名為業亦名事亦名施類亦名福。此中事唯 名事。戒類福業事者。云何戒類云何福云何業云何事。而說戒類福業事耶。答戒類者 。謂離害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妄語。離飲窣羅迷麗耶末陀放逸處酒。是 名戒類。福者。謂戒俱行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是名福。業者謂戒俱行諸思等思。現 等思已思思類作心意業。是名業。事者謂若防若止若遮。若離害生命事。是離害生命 事。若防若止若遮。若離不與取事。是離不與取事。若防若止若遮。若離欲邪行事。 是離欲邪行事。若防若止若遮。若離虛妄語事。是離虛妄語事。若防若止若遮。若離 飲窣羅迷麗耶末陀放逸處酒事。是離飲諸酒事。是名事。此中戒類名為戒類。亦名福 亦名業亦名事。此中福名為福亦名業亦名事亦名戒類。此中業名為業亦名事亦名戒類 亦名福。此中事名為事亦名戒類亦名福亦名業。修類福業事者。云何修類云何福云何 業云何事。而說修類福業事耶。答修類者。謂慈悲喜捨四無量。是名修類。福者謂無 量俱行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是名福。業者謂無量俱行諸思等思現等思已思思類作心 意業。是名業。事者謂所緣事緣彼而起四無量。是名事。此中修類名為修類。亦名福 亦名業亦名事。此中福名為福亦名業亦名事亦名修類。此中業名為業亦名事亦名修類 亦名福。此中事唯名事。如世尊說  智者能依法  勤學施戒修   生無苦世間  受三種樂果    三欲生者。有諸有情。樂受現前諸妙欲境。彼於現前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謂人 全天一分是第一欲生。有諸有情樂受自化諸妙欲境。彼於自化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 謂樂變化天是第二欲生。有諸有情樂受他化諸妙欲境。彼於他化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 。謂他化自在天是第三欲生。此中有諸有情者。謂諸有情諦義勝義。不可得不可近得 。非有非現有但於諸蘊界處。由想等想假言說轉謂為有情那羅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 士夫補特伽羅。由斯故說有諸有情樂受現前。諸妙欲境者。謂彼有情恒樂受用藏護積 集委寄安置。隨本所生現前欲境。彼於現前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者。謂彼有情於所受 P. 30 用。藏護積集委寄安置。隨本所生現前欲境。有勢力得自在隨意受用。謂人全者。顯 一切人。天一分者。顯欲界下四天。是第一者。謂隨算數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此居第 一。欲生者。謂此於欲界生。復次有諸有情者。謂諸有情諦義勝義不可得。廣說如前 。樂受自化諸妙欲境者。謂樂變化天造化增長如是類業。彼由此業隨所愛樂。化作種 種男女等事而自娛樂。謂若天女化作天男而自娛樂。若諸天男化作天女而自娛樂。彼 於自化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者。謂樂變化天造作增上如是類業。彼由此業隨所愛樂。 化作種種男女等事。彼於此事有勢力得自在隨意受用。謂樂變化天者。顯一切樂變化 天。是第二者。謂隨算數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此居第二。欲生者。謂此於欲界生。復 次有諸有情者。謂諸有情諦義勝義不可得。廣說如前。樂受他化諸妙欲境者。謂他化 自在天造作增長如是類業。彼由此業與諸他化自在天。雖同一類身同一趣同一生同一 進趣。而有高下勝劣差別。諸下劣天子化作種種色聲香味觸諸妙欲境。令高勝天子於 中受用。彼於他化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者。謂他化自在天造作增長如是類業。彼由此 業隨所愛樂。令他下劣天子化作種種色聲香味觸諸妙欲境。彼高勝天子於此欲境有勢 力得自在隨意受用。譬如梵天雖同類同一趣同一生同一進趣。而有高下勝劣差別。謂 梵眾天下劣梵輔天高勝。梵輔天下劣大梵天高勝。他化自在天亦復如是。造作增長如 是類業。彼由此業。廣說如前。謂他化自在天者。顯一切他化自在天。是第三者。謂 隨算數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此居第三。欲生者。謂此於欲界生   三樂生者有諸有情。即如是身離生喜樂之所滋潤遍滋潤。適悅遍適悅。充滿遍充 滿。滋潤乃至遍充滿已安樂而住。謂梵眾天是第一樂生。有諸有情。即如是身定生喜 樂之所滋潤遍滋潤。適悅遍適悅。充滿遍充滿。滋潤乃至遍充滿已安樂而住。謂極光 淨天是第二樂生。有諸有情。即如是身離喜之樂之所滋潤遍滋潤。適悅遍適悅。充滿 遍充滿滋潤乃至遍充滿已安樂而住。謂遍淨天是第三樂生。此中有諸有情者。謂諸有 情諦義勝義。不可得不可近得非有非現有。但於諸蘊界處。由想等想假言說轉。謂為 有情那羅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由斯故說有諸有情。即如是身者。身 名為身。身業亦名身。身根亦名身。五有色根亦名身。四大種聚亦名身。今此義中意 說四大種聚身。故說即如是身。離生喜樂者。謂初靜慮中所可得樂平等受受所攝。是 名離生喜樂之所滋潤遍滋潤適悅遍適悅。充滿遍充滿者。謂梵眾天於此離生喜樂隨欲 而得。無艱無難即此離生喜樂。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現。能令如是四大種聚身。 滋潤遍滋潤。適悅遍適悅。充滿遍充滿。滋潤乃至遍充滿已安樂住者。謂彼爾時由離 生喜樂。身心無苦惱安樂而住。如世尊於分別生記經中說。苾芻當知。如修定者從此 處沒生梵眾天。數現受離生喜樂。彼先住此入初靜慮。亦數現受離生喜樂。彼先後所 受離生喜樂無異無差別。依定等故。謂先此間於初靜慮。若習若修若多所作。後方生 彼梵眾天故。二所受離生喜樂品類相似。謂梵眾天者顯初靜慮。梵眾等天是第一者。 謂隨算數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此居第一。樂生者。謂此生處長時受安隱樂。離苦樂樂受 樂故名樂生。復次有諸有情者。謂諸有情諦義勝義不可得廣說如前。即如是身者。身 P. 31 名為身。乃至廣說。定生喜樂者。謂第二靜慮中所可得樂平等受受所攝。是名定生喜 樂之所滋潤遍滋潤。適悅遍適悅。充滿遍充滿者。謂極光淨天於此定生喜樂隨欲而得 。無艱無難即此定生喜樂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現。能令如是四大種聚身。滋潤遍 滋潤。適悅遍適悅。充滿遍充滿。滋潤乃至遍充滿已安樂住者。謂彼爾時由定生喜樂 。身心無苦惱安樂而住。如世尊於分別生記經中說。苾芻當知。如修定者。從此處沒 生極光淨天。數數現受定生喜樂。彼先住此入第二靜慮。亦數現受定生喜樂。彼先後 所受定生喜樂。無異無差別。依定等故。謂先此間於第二靜慮。若習若修若多所作。 後方生彼極光淨天故。二所受定生喜樂品類相似。謂極光淨天者。顯第二靜慮極光淨 等天。是第二者謂隨算數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此居第二。樂生者。謂此生處長時受安 隱樂。離苦樂樂受樂故名樂生。復次有諸有情者。謂諸有情諦義勝義不可得。廣說如 前。即如是身者。身名為身乃至廣說。離喜之樂者謂第三靜慮中所可得樂平等受受所 攝。是名離喜之樂之所滋潤遍滋潤。適悅遍適悅。充滿遍充滿者。謂遍淨天於此離喜 之樂隨欲而得。無艱無難即此離喜之樂。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現。能令如是四大 種聚身。滋潤遍滋潤。適悅遍適悅。充滿遍充滿。滋潤乃至遍充滿已安樂住者。謂彼 爾時由離喜之樂。身心無苦惱安樂而住。如世尊於分別生記經中說。苾芻當知。如修 定者。從此處沒生遍淨天。數數現受離喜之樂。彼先住此入第三靜慮。亦數現受離喜 之樂。彼先後所受離喜之樂。無異無差別。依定等故。謂先此間於第三靜慮。若習若 修若多所作。後方生彼遍淨天故。二所受離喜之樂品類相似。謂遍淨天者。顯第三靜 慮遍淨等天。是第二者。謂隨算數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此居第三。樂生者。謂此生處 長時受安隱樂。離苦樂樂受樂故名樂生   初三慧者。一聞所成慧。二思所成慧。三修所成慧。聞所成慧云何。答因聞依聞 由聞建立。於彼彼處有勢力得自在正遍通達。其事如何。如有苾芻。或受持素呾纜。 或受持毘奈耶。或受持阿毘達磨。或聞親教師說。或聞軌範師說。或聞展轉傳授藏說 。或聞隨一如理者說。是名為聞。因此聞依此聞由此聞建立故。於彼彼處有勢力得自 在正遍通達。是名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云何。答因思依思由思建立。於彼彼處有勢力 。得自在正遍通達。其事如何。謂如有一如理思惟書數算印。或隨一一所作事業。是 名為思。因此思依此思由此思建立故。於彼彼處有勢力得自在正遍通達。是名思所成 慧。修所成慧云何。答因修依修由修建立。於彼彼處有勢力得自在正遍通達。其事如 何。謂如有一方便善巧。自勤修習諸離染道。由此所修離染道故。離欲惡不善法。有 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住。廣說乃至入第四靜慮具足住。是名為修。因此修 依此修由此修建立故。於彼彼處有勢力。得自在正遍通達。是名修所成慧。有作是說 。如此亦是思所成慧。所以者何。唯依佛法不共所修。乃可名為修所成慧。今此義中 依諸等引所起寂靜慧。皆名修所成慧 P. 32   後三慧者。一學慧。二無學慧。三非學非無學慧。學慧云何。答學作意相應。於 法棟擇極棟擇最極棟擇。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 。是名學慧。無學慧云何。答無學作意相應。於法棟擇。廣說乃至毘鉢舍那。是名無 學慧。非學非無學慧云何。答有漏作意相應。於法棟擇廣說乃至毘鉢舍那。是名非學 非無學慧   三根者。一未知當知根。二已知根。三具知根。如法蘊論廣說其相。如世尊說  學者學諸根  恒隨正直道   常委勤精進  守護於自心   初慧根無間  生第二慧根   若第三慧根  解脫位方有   不動解脫位  諸有結永盡   無漏根圓滿  樂止息諸根   將入永寂滅  任持最後身   降伏諸魔軍  證畢竟常樂    三眼者。一肉眼。二天眼。三聖慧眼。肉眼云何。答雜骨肉血淨四大種所造。眼 界眼處眼根。是名肉眼。天眼云何。答不雜骨肉血極淨四大種所造眼界眼處眼根。是 名天眼。聖慧眼云何。答諸有學慧及無學慧。并一切善非學非無學慧。是名聖慧眼。 如世尊說  肉眼最為劣  天眼名次上   聖慧眼最勝  有三種差別   諸世間善慧  能順趣決擇   學無學正知  盡生老病死   大覺天人中  名稱最高遠   亦由慧速證  妙覺莊嚴身    三仗者。一聞仗。二離仗。三慧仗。聞仗云何。答多聞聞持聞積集者。若所說法 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於如是法具足多聞。憶持所聞言教純熟專意 觀察所聞言教。於諸法義見善通達。是名為聞。因此聞由此聞建立故。能斷不善法能 修諸善法。此名為聞。亦名為仗。亦名聞仗。故名聞仗。離仗云何。答離欲惡不善法 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住。廣說乃至入第四靜慮具足住。是名為離。因此 離依此離由此離建立故。能斷不善法能修諸善法。此名為離。亦名為仗。亦名離仗。 故名離仗。慧仗云何。答如實了知此是苦聖諦。此是苦集聖諦。此是苦滅聖諦。此是 趣苦滅道聖諦。是名為慧。因此慧依此慧由此慧建立故。能斷不善法能修諸善法。此 名為慧。亦名為仗。亦名慧仗。故名慧仗。如世尊說 P. 33  聞仗最為劣  離仗名次上   慧仗最為勝  精進力具足   具念樂靜定  知世間生滅   於一切解勝  至世邊彼岸    第五嗢柁南曰  五三法有十  謂學修住定   導淨默增上  無上明各三    有三學三修三住三定三示導三清淨三寂默三增上三無上三明   三學者。一增上戒學。二增上心學。三增上慧學。增上戒學云何。答安住具戒守 護別解脫律儀。軌則所行悉皆具足。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學處。是名增上戒學。 增上心學云何。答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住。廣說乃至入第 四靜慮具足住。是名增上心學。增上慧學云何。答如實了知此是苦聖諦。此是苦集聖 諦。此是苦滅聖諦。此是趣苦滅道聖諦。是名增上慧學。如世尊說  苾芻具三學  樂修如理行   增上戒心慧  恒相續現行   具精進勢力  及明盛靜慮   常守護諸根  勤行不放逸   如晝夜亦然  如夜晝亦爾   如前後亦爾  如後前亦然   如下上亦然  如上下亦爾   勝伏諸方所  由不放逸定   說此為學迹  不放逸而住   由能了能捨  故得心解脫   世說為等覺  雄猛至行邊   明行俱圓滿  恒住無忘失   命根不相續  愛盡解脫故   如燈火涅槃  究竟心解脫    三修者。一修戒。二修定。三修慧。修戒云何。答於諸善戒親近數習。殷重無間 勤修不捨。是名修戒。修定云何。答於諸善定親近數習。殷重無間勤修不捨。是名修 定。修慧云何。答於諸善慧親近數習。殷重無間勤修不捨。是名修慧。如世尊說  善修戒定慧  至極究竟者   已永盡諸有  無垢亦無憂   於著得解脫  具利慧深定   超眾魔境界  遍照如日輪  P. 34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五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六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三法品第四之餘   三住者。一天住。二梵住。三聖住。天住云何。答謂四靜慮。何等為四。謂離欲 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住。廣說乃至入第四靜慮具足住。如世尊 為吠那補梨婆羅門說。梵志當知。若時我於世間四靜慮中。隨為一靜慮故行。爾時我 為天住而行。若時我於世間四靜慮中。隨為一靜慮故住或坐或臥。爾時我為天住而住 或坐或臥。如是世間四靜慮中。隨於一靜慮親近數習。殷重無間勤修不捨。是名天住 。梵住云何。答謂四無量。何等為四。謂慈悲喜捨。如世尊為吠那補梨婆羅門說。梵 志當知。若時我於四無量中。隨為一無量故行。爾時我為梵住而行。若時我於四無量 中。隨為一無量故住或坐或臥。爾時我為梵住而住或坐或臥。如是四無量中隨於一無 量親近數習殷重無間勤修不捨。是名梵住。聖住云何。答謂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 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如世尊為吠那補梨婆羅門說。梵志當知。若時我於出離遠離 所生善法中。隨為一出離遠離所生善法故行。爾時我為聖住而行。若時我於出離遠離 所生善法中。隨為一出離遠離所生善法故住或坐或臥。爾時我為聖住而住或坐或臥。 如是出離遠離所生善法中。隨於一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親近數習殷重無間勤修不捨。是 名聖住   三定者。一有尋有伺三摩地。二無尋唯伺三摩地。三無尋無伺三摩地。云何有尋 有伺三摩地。答若三摩地尋俱伺俱。尋等起伺等起。尋相應伺相應。依尋伺轉心住等 住。廣說乃至心一境性。是名有尋有伺三摩地。云何無尋唯伺三摩地。答若三摩地非 尋俱唯伺俱。非尋等起唯伺等起。尋不相應唯伺相應。尋已止息唯依伺轉心住等住。 廣說乃至心一境性。是名無尋唯伺三摩地。云何無尋無伺三摩地。答若三摩地非尋俱 非伺俱。非尋等起非伺等起。尋不相應伺不相應。若尋若伺俱已止息心住等住。廣說 乃至心一境性。是名無尋無伺三摩地   三示導者。一神變示導。二記心示導。三教誡示導。神變示導者。云何神變云何 示導。而說神變示導耶。答神變者。謂諸神變現神變已神變當神變。謂諸所有變一為 多變多為一。或顯或隱。若知若見。各別領受牆壁山巖崖岸等障身過無礙。如是廣說 乃至梵世身自在轉。是名神變。示導者。謂有苾芻雖於多種神變境界各別領受。若不 令他知見。但名神變自在。不名示導。若有苾芻能於多種神變境界各別領受。亦能令 他知見名神變自在。亦名示導。是故所說神變示導。要能令他見等見了等了調伏隨順 。乃名神變。亦名示導。由此說名神變示導。記心示導者。云何記心云何示導。而說 記心示導耶。答記心者。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謂有一類或。由占相或由言說。隨記 他心。彼意如此。彼意如是。彼意轉變。或隨記過去。或隨記未來。或隨記現在。或 P. 35 隨記久所作。或隨記久所說。或隨記少。謂隨記心。或隨記多。謂隨記心所法。諸所 隨記一切如實非不如實。或有一類不由占相不由言說隨記他心。然由天神或由非人。 聞彼聲故隨記他心。彼意如此。彼意如是。彼意轉變。廣說如前。或有一類不由天神 不由非人。聞彼聲故隨記他心。然由內心知他有情心所尋伺。隨記他心。彼意如此。 彼意如是。彼意轉變。廣說如前。復有一類不由內心。知他有情心所尋伺。隨記他心 。然由現見他有情住無尋無伺三摩地。見已念言。如是具壽。無尋無伺意行微妙。如 是具壽從此定出。當起如此如此尋伺。諸所隨記一切如實非不如實。如是具壽從此定 出。當起如是如是尋伺。諸所隨記一切如實非不如實。是名記心。示導者。謂有苾芻 。雖由占相或由言說隨記他心。廣說乃至。如是具壽從此定出。當起如是如是尋伺。 諸所隨記一切如實非不如實。若不令他知見。但名記心自在。不名示導若。有苾芻或 由。占相或由言說隨記他心。廣說乃至。如是具壽從此定出。當起如是如是尋伺。諸 所隨記一切如實非不如實。亦能令他知見名記心自在。亦名示導。是故所說記心示導 。要能令他見等見了等了調伏隨順。乃名記心亦名示導。由此說名記心示導。教誡示 導者。云何教誡云何示導。而說教誡示導耶。答教誡者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謂有苾 芻為他宣說。此是苦聖諦應遍知。此是苦集聖諦應永斷。此是苦滅聖諦應作證。此是 趣苦滅道聖諦應修習。是名教誡。示導者。謂有苾芻雖能為他宣說。此是苦聖諦應遍 知。乃至此是趣苦滅道聖諦應修習。若他聞已不起諦順忍。不得現觀邊世俗智。但名 教誡自在不名示導。若有苾芻能為他宣說。此是苦聖諦應遍知。乃至此是趣苦滅道聖 諦應修習。亦能令他聞已起諦順忍。得現觀邊世俗智。名教誡自在亦名示導。是故所 說教誡示導。要能令他見等見了等了調伏隨順。乃名教誡亦名示導。由此說名教誡示 導   三清淨者。一身清淨。二語清淨。三意清淨。身清淨云何。答離害生命。離不與 取。離欲邪行。復次離害生命離不與取離非梵行。復次諸所有學身業。諸所有無學身 業。諸所有善非學非無學身業。如是一切名身清淨。語清淨云何。答離虛誑語。離離 間語。離麁惡語。離雜穢語。復次諸所有學語業。諸所有無學語業。諸所有善非學非 無學語業。如是一切名語清淨。意清淨云何。答無貪無瞋正見。復次諸所有學意業。 諸所有無學意業。諸所有善非學非無學意業。如是一切名意清淨。如是世尊說  身語意淨中  我說無漏淨   名圓滿清淨  能永淨諸惡    三寂默者。一身寂默。二語寂默。三意寂默。身寂默云何。答無學身律。儀名身 寂默。語寂默云何。答無學語律儀。名語寂默。意寂默云何。答無學心。名意寂默。 如世尊說  身語意默中  我說無漏默   名圓滿寂默  永寂諸惡故  P. 36   三增上者。一世增上。二自增上。三法增上。世增上云何。答如世尊說。有諸苾 芻居阿練若。或在樹下或住空閑。學所學法應作是念。今此世間有多眾集。夫眾集處 必有天神。成就天眼具他心智。若近若遠皆能覩見。心劣心勝悉能了知。我若發生不 善尋伺。能為諸惡耽嗜所依。則諸天神現知見我。既知見已互相謂言。今應共觀此善 男子。已能厭俗正信出家。云何復生不善尋伺。能為諸惡耽嗜所依。又於世間大眾集 處。或現有佛及佛弟子。成就天眼具他心智。若近若遠皆能覩見。心劣心勝悉能了知 。我若發生不善尋伺。能為諸惡耽嗜所依。則諸聖眾現知見我。既知見已互相謂言。 今應共觀此善男子。已能厭俗正信出家。云何復生不善尋伺。能為諸惡耽嗜所依。復 作是念。彼諸世間雖見知我而不及我自審了知。故我今應自審觀察。勿生如是不善尋 伺。能為諸惡耽嗜所依。彼因如是自審知見。發勤精進身心輕安。遠離惛沈安住正念 。心定一趣制伏愚癡。彼由世間增上力故。能斷不善修諸善法。如是世間增上勢力。 起善有漏或無漏道。名世增上。自增上云何。答如世尊說。有諸苾芻居阿練若。或在 樹下或住空閑。學所學法應作是念。我已厭俗正信出家。不應復生不善尋伺。能為諸 惡耽嗜所依。數數宜應自審觀察。勿生如是不善尋伺。能為諸惡耽嗜所依。彼因如是 自審知見。發勤精進身心輕安。遠離惛沈安住正念。心定一趣制伏愚癡。彼由自我增 上力故。能斷不善修諸善法。如是自我增上勢力。起善有漏或無漏道。名自增上。法 增上云何。答如世尊說。有諸苾芻居阿練若。或在樹下或住空閑。學所學法應作是念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所說之法善說現見。離諸熱惱隨順應時。來觀來嘗智者內證。 如是正法我已了知。不應復生不善尋伺。能為諸惡耽嗜所依。數數宜應自審觀察。勿 生如是不善尋伺。能為諸惡耽嗜所依。彼因如是自審知見。發勤精進身心輕安。遠離 惛沈安住正念。心定一趣制伏愚癡。彼由正法增上力故。能斷不善修諸善法。如是正 法增上勢力。起善有漏或無漏道。名法增上。如世尊說  世無有智者  樂作諸惡業   彼能自通達  諦實虛妄故   賢善者能證  不應自輕篾   應常省己惡  有便無隱覆   世現有天神  佛及佛弟子   恒見知愚者  造作諸惡行   是故世增上  自法增上力   能斷不善法  修法隨法行   我說有勇健  能摧伏魔軍   度生老病死  證彼永寂滅    三無上者。一行無上。二智無上。三解脫無上。行無上云何。答無學八支聖道。 是名行無上。智無上云何。答無學八智。是名智無上。解脫無上云何。答盡智無生智 。是名解脫無上 P. 37   三明者。謂無學三明。一無學宿住隨念智作證明。二無學死生智作證明。三無學 漏盡智作證明。云何無學宿住隨念智作證明。答如實憶知諸宿住事。謂如實憶知過去 世。或一生。或十生。或百生。或千生。或百千生。或多百生。或多千生。或多百千 生。或壞劫或成劫。或壞成劫。或多壞劫。或多成劫。或多壞成劫。我於如是有情聚 中。曾作如是名如是種如是姓。曾食如是食。曾受如是苦如是樂。曾如是長壽如是久 住如是壽量邊際。我曾從彼處死生於此處。復從此處死生於彼處。於如是等若形相若 因緣若言說無量種宿住事。皆能隨念如實憶知。是名無學宿住隨念智作證明。問此中 何者是明。答知前生相續智。是名明。云何無學死生智作證明。答以淨天眼超過於人 。見諸有情死時生時。若好色若惡色。若劣若勝。若往善趣。若往惡趣。如是有情成 就身惡行。成就語惡行。成就意惡行。發起邪見毀謗賢聖。成就邪見業法受因。由此 因緣身壞命終。墮諸惡趣生地獄中。如是有情成就身妙行。成就語妙行。成就意妙行 。發起正見讚歎賢聖。成就正見業法受因。由此因緣身壞命終。昇諸善趣生於天中。 於如是等諸有情類業果差別。皆如實知。是名無學死生智作證明。問此中何者是明。 答知自業智。是名明。云何無學漏盡智作證明。答如實知此苦聖諦。此苦集聖諦。此 苦滅聖諦。此趣苦滅道聖諦。彼如是知如是見。心解脫。欲漏心解脫。有漏心解脫。 無明漏心解脫。已如實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名無學漏盡 智作證明。問此中何者是明。答知漏盡智。是名明。如世尊說  牟尼如宿住  見善惡趣別   了生死已盡  得究竟通慧   知心永解脫  貪等一切漏   成就三明故  名具三明者  集異門足論四法品第五之一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四法自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 示。我等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 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四法云何。此中有五嗢拕南頌初嗢拕南曰  初四法有十  念斷神慮諦   想無量無色  聖種果各四    有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四靜慮。四聖諦。四想。四無量。四無色。四聖種 。四沙門果   四念住者。一身念住。二受念住。三心念住。四法念住。身念住云何。答十有色 處及法處所攝色。是名身念住。受念住云何。答六受身。謂眼觸所生受。乃至意觸所 生受。是名受念住。心念住云何。答六識身。謂眼識乃至意識。是名心念住。法念住 云何。答受蘊所不攝無色法處。是名法念住。復次身增上所生諸善有漏及無漏道。是 名身念住。受增上所生諸善有漏及無漏道。是名受念住。心增上所生諸善有漏及無漏 道。是名心念住。法增上所生諸善有漏及無漏道。是名法念住。復次緣身慧名身念住 P. 38 。緣受慧名受念住。緣心慧名心念住。緣法慧名法念住   四正斷者。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是名第一。為令未 生惡不善法不生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是名第二。為令未生善法生故。起欲發 勤精進策心持心。是名第三。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不忘修滿倍增廣大智作證故。起欲發 勤精進策心持心。是名第四。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正斷 云何。答為斷已生惡不善法。增上所起諸善有漏及無漏道。如是名為第一正斷。為令 未生惡不善法不生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正斷云何。答為遮未生惡不善法。增 上所起諸善有漏及無漏道。如是名為第二正斷。為令未生善法生故。起欲發勤精進策 心持心。正斷云何。答為起未生善法增上所起諸善有漏及無漏道。如是名為第三正斷 。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不忘修滿倍增廣大智作證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正斷云何 。答為增已生善法增上所起諸善有漏及無漏道。如是名為第四正斷   四神足者。一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二勤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三心三摩地斷 行成就神足。四觀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云何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答欲增上所生 諸善有漏及無漏道。是名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云何勤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答勤 增上所生諸善有漏及無漏道。是名勤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云何心三摩地斷行成就神 足。答心增上所生諸善有漏及無漏道。是名心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云何觀三摩地斷 行成就神足。答觀增上所生諸善有漏及無漏道。是名觀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   四靜慮者。謂初靜慮。第二靜慮。第三靜慮。第四靜慮。云何初靜慮。答初靜慮 所攝善五蘊。是名初靜慮。云何第二靜慮。答第二靜慮所攝善五蘊。是名第二靜慮。 云何第三靜慮。答第三靜慮所攝善五蘊。是名第三靜慮。云何第四靜慮。答第四靜慮 所攝善五蘊。是名第四靜慮   四聖諦者。一苦聖諦。二苦集聖諦。三苦滅聖諦。四趣苦滅道聖諦。云何苦聖諦 。答五取蘊。謂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是名苦聖諦。云何苦集 聖諦。答諸有漏因。是名苦集聖諦。云何苦滅聖諦。答擇滅無為。是名苦滅聖諦。云 何趣苦滅道聖諦。答諸學法無學法是名趣苦滅道聖諦   四想者。一小想二大想。三無量想。四無所有想。小想云何。答作意思惟狹小諸 色。謂或思惟青瘀。或思惟膿爛。或思惟破壞。或思惟膖脹。或思惟骸骨。或思惟骨 鎖。或思惟地。或思惟水。或思惟火。或思惟風。或思惟青。或思惟黃。或思惟赤。 或思惟白。或思惟諸欲過患。或思惟出離功德。與此俱行諸想等想。現前等想已想當 想。是名小想。大想云何。答作意思惟廣大諸色而非無邊。謂或思惟青瘀。廣說如前 。是名大想。無量想云何。答作意思惟廣大諸色其量無邊。謂或思惟青瘀。廣說如前 。是名無量想。無所有想云何。答此即顯示無所有處想   四無量者。一慈無量。二悲無量。三喜無量。四捨無量。慈無量云何。答諸慈及 慈相應受想行識。若彼等起身語業。若彼等起心不相應行。是名慈無量。悲無量云何 。答諸悲及悲相應受想行識。若彼等起身語業。若彼等起心不相應行。是名悲無量。 P. 39 喜無量云何。答諸喜及喜相應受想行識。若彼等起身語業。若彼等起心不相應行。是 名喜無量。捨無量云何。答諸捨及捨相應受想行識。若彼等起身語業。若彼等起心不 相應行。是名捨無量   四無色者。一空無邊處。二識無邊處。三無所有處。四非想非非想處。空無邊處 云何。答空無邊處略有二種。一定二生。若定若生所有受想行識。是名空無邊處。識 無邊處云何。答識無邊處略有二種。一定二生。若定若生所有受想行識。是名識無邊 處。無所有處云何。答無所有處略有二種。一定二生。若定若生所有受想行識。是名 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云何。答非想非非想處略有二種。一定二生。若定若生所有 受想行識。及有一類定所等起心不相應行。即滅想受定。是名非想非非想處   四聖種者。一有苾芻。隨得衣服便生喜足。讚歎喜足不為求覓衣服因緣。令諸世 間而生譏論。若求不得終不懊歎。引頸希望撫胸迷悶。若求得已如法受用。不生染著 耽嗜迷悶藏護貯積。於受用時能見過患。正知出離。彼由隨得衣服喜足。終不自舉陵 篾於他。而能策勤正知繫念。是名安住古昔聖種。二有苾芻。隨得飲食便生喜足。廣 說如前。三有苾芻。隨得臥具便生喜足。廣說如前。四有苾芻。愛斷樂斷精勤隨學於 斷愛樂。愛修樂修精勤隨學於修愛樂。彼由如是斷修愛樂。終不自舉陵篾於他。而能 策勤正知繫念。是名安住古昔聖種。隨得衣服喜足聖種云何。答隨得衣服喜足增上。 所生諸善有漏及無漏道。是名隨得衣服喜足聖種。隨得飲食喜足聖種云何。答隨得飲 食喜足增上。所生諸善有漏及無漏道。是名隨得飲食喜足聖種。隨得臥具喜足聖種云 何。答隨得臥具喜足增上。所生諸善有漏及無漏道。是名隨得臥具喜足聖種。愛樂斷 修聖種云何。答愛樂斷修增上所生諸善有漏及無漏道。是名愛樂斷修聖種   四沙門果者。一預流果。二一來果。三不還果。四阿羅漢果。預流果云何。答預 流果有二種。一有為二無為。有為預流果者。謂證預流果時所有學法。或已得或今得 或當得。是名有為預流果。無為預流果者。謂證預流果時所有擇滅。或已得或今得或 當得。是名無為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應知亦爾。阿羅漢果云何。答阿羅漢果有二種 。一有為二無為。有為阿羅漢果者。謂證阿羅漢果時所有無學法。或已得或今得或當 得。是名有為阿羅漢果。無為阿羅漢果者。謂證阿羅漢果時所有擇滅。或已得或今得 或當得。是名無為阿羅漢果   第二嗢柁南曰  二四法有九  謂支淨智力   處蘊依迹法  各四智有二    有四預流支四證淨四智四力四處四蘊四依四法迹四應證法。智有二門餘八各一   四預流支者。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云何親近善 士。答善士者。謂佛及弟子。復次諸有補特伽羅具戒具德。離諸瑕穢成調善法。堪紹 師位成就勝德。知羞悔過善守好學。具知具見樂思擇愛稱量喜觀察。性聰敏具覺慧。 息追求有慧類。離貪趣貪滅。離瞋趣瞋滅。離癡趣癡滅。調順趣調順。寂靜趣寂靜。 P. 40 解脫趣解脫。具如是等諸勝功德。是名善士。若能於此所說善士。親近承事恭敬供養 。如是名為親近善士。云何聽聞正法。答正法者謂前說善士未顯了處為正顯了。未開 悟處為正開悟。以慧通達深妙句義。方便為他宣說施設安立開示。以無量門正為開示 。苦真是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道真是道。如是等名正法。若能於此所說正法。 樂聽樂聞。樂受持樂究竟。樂解了樂觀察。樂尋思樂推究。樂通達樂觸樂證樂作證。 為聞法故不憚艱辛。為受持故數以耳根。對說法音發勝耳識。如是名為聽聞正法。云 何如理作意。答於耳所聞耳識所了無倒法義。耳識所引令心專注。隨攝等攝作意發意 。審正思惟心警覺性。如是名為如理作意。云何法隨法行。答如理作意所引出離。遠 離所生諸勝善法。修習堅住無間精勤。如是名為法隨法行   四證淨者。如契經說。成就四法說名預流。何等為四。一佛證淨。二法證淨。三 僧證淨。四聖所愛戒。云何佛證淨。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此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 諸佛。謂此世尊是如來。阿羅漢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 薄伽梵。彼以此相隨念諸佛。見為根本證智相應諸信信性。現前信性隨順印可。愛慕 愛慕性心澄心淨。是名佛證淨。云何法證淨。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此聖弟子以如 是相隨念正法。謂佛正法善說現見無熱應時。引導近觀智者內證。彼以此相隨念正法 。見為根本證智。相應諸信信性。現前信性隨順印可。愛慕愛慕性心澄心淨。是名法 證淨。云何僧證淨。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此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於僧。謂佛弟子 具足妙行質直行。如理行法隨法行和敬行。隨法行。於此僧中有預流向有預流果。有 一來向有一來果。有不還向有不還果。有阿羅漢向有阿羅漢果。如是總有四雙八隻補 特伽羅佛弟子眾。戒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脫具足。解脫智見具足。應請應屈應 恭敬無上福田。世所應供。彼以此相隨念於僧。見為根本證智相應諸信信性。現前信 性隨順印可。愛慕愛慕性心澄心淨。是名僧證淨。云何聖所愛戒。答無漏身律儀語律 儀命清淨。是名聖所愛戒。問何故名為聖所愛戒。答聖謂諸佛及佛弟子。彼於此戒愛 慕欣喜忍順不逆。是故名為聖所愛戒。諸預流者成就此四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六 P. 41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七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四法品第五之二   四智者。謂法智類智他心智世俗智。法智云何。答緣欲界行諸無漏智。緣欲界行 因諸無漏智。緣欲界行滅諸無漏智。緣欲界行能斷道諸無漏智。復次緣法智及緣法智 地諸無漏智。是名法智。類智云何。答緣色無色界行諸無漏智。緣色無色界行因諸無 漏智。緣色無色界行滅諸無漏智。緣色無色界行能斷道諸無漏智。復次緣類智及緣類 智地諸無漏智。是名類智。他心智云何。答若智修所成是修果。依止修已得不失。能 知欲色界和合現前他心心所。及一分無漏他心心所。是名他心智。世俗智云何。答諸 有漏慧。是名世俗智   復有四智。謂苦智集智滅智道智。苦智云何。答於五取蘊。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所 起無漏智。是名苦智。集智云何。答於有漏因思惟因集生緣所起無漏智。是名集智。 滅智云何。答於諸擇滅思惟滅靜妙離所起無漏智。是名滅智。道智云何。答於無漏道 思惟道如行出所起無漏智。是名道智   四力者。一信力。二精進力。三定力。四慧力。信力云何。答依諸如來應正等覺 所殖淨信。是有根生安立堅固。一切沙門及婆羅門諸天魔梵。若餘世間。皆無有能如 法牽奪。是名信力。精進力云何。答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 。為令未生惡不善法不生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名。為令未生善法生故。起欲發勤 精進策心持心。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不忘修滿倍增廣大智作證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 心。是名精進力。定力云何。答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住。 廣說乃至入第四靜慮具足住。是名定力。慧力云何。答如實了知是苦聖諦。如實了知 是苦集聖諦。如實了知是苦滅聖諦。如實了知是趣苦滅道聖諦。是名慧力。問何故名 力。答以因此力依此力住此力。能斷能碎能破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故名為力   四處者。一慧處。二諦處。三捨處。四寂靜處。慧處云何。答如薄伽梵於辯六界 記別經中為具壽池堅說。苾芻當知。最勝慧處。謂漏盡智。是故苾芻應成就漏盡智。 若成就漏盡智。說名成就最勝慧處。是名慧處。諦處云何。答如薄伽梵於辯六界記別 經中為具壽池堅說苾芻當知。最勝諦處。謂不動解脫。諦者。謂如實法。誑者。謂虛 妄法。是故苾芻應成就不動解脫。若成就不動解脫。說名成就最勝諦處。是名諦處。 捨處云何。答如薄伽梵於辯六界記別經中為具壽池堅說。苾芻當知。先所執受無智無 明越正路法。今時應捨應變吐應除棄。苾芻當知。最勝捨處。謂棄捨一切依。愛盡離 染永滅涅槃。是故苾芻應成就此涅槃。若成就此涅槃。說名成就最勝捨處。是名捨處 。寂靜處云何。答如薄伽梵於辯六界記別經中為具壽池堅說。苾芻當知。貪染惱心令 不解脫。瞋染惱心令不解脫。癡染惱心令不解脫。苾芻當知。此貪瞋癡無餘永斷變吐 除棄愛盡離染永滅靜沒。名真寂靜。是故苾芻應成就真寂靜。若成就真寂靜。說名成 就最勝寂靜處。是名寂靜處 P. 42   四蘊者。一戒蘊。二定蘊。三慧蘊。四解脫蘊。戒蘊云何。答如薄伽梵於辯三蘊 記別經中作如是說。苾芻當知。我說學戒若無學戒。若一切善非學非無學戒。皆是戒 蘊。是名戒蘊。定蘊云何。答如薄伽梵於辯三蘊記別經中作如是說。苾芻當知。我說 學定若無學定。若一切善非學非無學定。皆是定蘊。是名定蘊。慧蘊云何。答如薄伽 梵於辯三蘊記別經中作如是說。苾芻當知。我說學慧。若無學慧。若一切善非學非無 學慧。皆是慧蘊。是名慧蘊。解脫蘊云何。答如薄伽梵於辯三蘊記別經中作如是說。 苾芻當知。我說學解脫。若無學解脫。若一切善非學非無學解脫。皆是解脫蘊。是名 解脫蘊   四依者。一思擇一法應遠避。二思擇一法應受用。三思擇一法應除遣。四思擇一 法應忍受。云何思擇一法應遠避。答如薄伽梵於防諸漏記別經中作如是說。汝等苾芻 。應審思擇。惡象惡馬惡牛惡狗惡水牛等當遠避之。應審思擇株杌毒刺。坑塹崖谷井 廁河等當遠避之。應審思擇惡行惡威儀。惡友惡伴侶惡行處惡臥具等當遠避之。惡臥 具者。謂若受用如是臥具。為諸有智同梵行者。不應分別處。而生分別。不應測量處 。而生測量。不應猜疑處。而生猜疑。如是臥具我說為惡。汝等苾芻。應當遠避。是 名思擇一法應遠避。云何思擇一法應受用。答如薄伽梵於防諸漏記別經中作如是說。 汝等苾芻。應審思擇。如法衣服當受用之。不為勇健。不為傲逸。不為顏貌。不為端 嚴。但為遮防蛟虻寒熱蛇蠍等觸。及為覆蔽。深可羞恥醜陋身形。應審思擇如法飲食 當受用之。不為勇健。不為傲逸。不為顏貌。不為端嚴。但為此身暫住存濟。止息飢 渴攝受梵行。為斷故受不起新受。無罪存濟力樂安住。應審思擇如法臥具當受用之。 不為勇健。不為傲逸。不為顏貌。不為端嚴。但為遮防寒熱風雨。及得最勝安隱寂靜 。應審思擇如法醫藥當受用之。不為勇健。不為傲逸。不為顏貌。不為端嚴。但為止 息未起已起。所有疾病得修善業。是名思擇一法應受用。云何思擇一法應除遣。答如 薄伽梵於防諸漏記別經中作如是說。汝等苾芻。已起欲尋恚尋害尋。不應韞畜。應速 斷滅變吐除遣。是名思擇一法應除遣。云何思擇一法應忍受。答如薄伽梵於防諸漏記 別經中作如是說。汝等苾芻應起精進。有勢有勤。勇悍堅猛。不捨善軛。假使我身。 血肉枯竭。唯皮筋骨連拄而存。若本所求勝法未獲。終不止息所起精進。又精進時身 心疲惓。終不由斯而生懈怠。應深忍受寒熱飢渴蛇蠍蚊虻風雨等觸。又應忍受他人所 發能生身中猛利辛楚奪命苦受毀辱語言。是名思擇一法應忍受   四法迹者。一無貪法迹。二無瞋法迹。三正念法迹。四正定法迹。云何無貪法迹 。答無貪者。謂於欲境諸不貪不等貪。廣說乃至非貪類非貪生。是名無貪。法迹者。 謂即無貪亦名為法。亦名為迹。亦名法迹。是故名為無貪法迹。云何無瞋法迹。答無 瞋者。謂於有情不欲損害。不懷栽杌。不欲擾惱。廣說乃至非已為過患。非當為過患 。非現為過患。是名無瞋。法迹者。謂即無瞋亦名為法。亦名為迹。亦名法迹。是故 名為無瞋法迹。云何正念法迹。答正念者。謂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諸念隨念。廣說 乃至心明記性。是名正念。法迹者。謂即正念亦名為法。亦名為迹。亦名法迹。是故 P. 43 名為正念法迹。云何正定法迹。答正定者。謂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諸定令心住。廣 說乃至心一境性。是名正定。法迹者。謂即正定亦名為法。亦名為迹。亦名法迹。是 故名為正定法迹   四應證法者。謂或有法是身應證。或復有法是念應證。或復有法是眼應證。或復 有法是慧應證。云何有法是身應證。答謂八解脫。是身應證。云何有法是念應證。答 謂宿住事。是念應證。云何有法是眼應證。答謂死生事。是眼應證。云何有法是慧應 證。答謂諸漏盡。是慧應證   第三嗢拕南曰  三四法有九  行修業受軛   離繫與瀑流  取繫各四種    有四行四修定四業四法受四軛四離繫四瀑流四取四身繫   四行者。一苦遲通行。二苦速通行。三樂遲通行。四樂速通行。云何苦遲通行。 答靜慮不攝下品五根。是名苦遲通行。云何苦速通行。答靜慮不攝上品五根。是名苦 速通行。云何樂遲通行。答靜慮所攝下品五根。是名樂遲通行。云何樂速通行。答靜 慮所攝上品五根。是名樂速通行   復有四行。一不堪忍行。二堪忍行。三調伏行。四寂靜行。云何不堪忍行。答謂 不堪忍寒熱飢渴蛇蠍蚊虻風雨等觸。又不堪忍他人所發能生身中辛楚猛利奪命苦受罵 辱語言。如是種類。是名不堪忍行。云何堪忍行。答謂能堪忍寒熱飢渴蛇蠍蚊虻風雨 等觸。又能堪忍他人所發能生身中辛楚猛利奪命苦受罵辱語言。如是種類。是名堪忍 行。云何調伏行。答眼見色時專意繫念。防護眼根。調伏其心。不令發起煩惱惡業。 耳聞聲時。鼻嗅香時舌嘗味時。身覺觸時。意了法時。專意繫念防護耳根。廣說乃至 防護意根。調伏其心。不令發起煩惱惡業。是名調伏行。云何寂靜行。答謂四念住。 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四通行四法迹。奢摩他毘鉢舍那 。是名寂靜行。問何故說此名寂靜行。答以於此行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已生貪 欲瞋恚愚癡慢等。寂靜等寂靜。最極寂靜。是故說此名寂靜行   四修定者。一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現法樂住。二有修定若習若修 若多所作。為能獲得最勝知見。三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勝分別慧。四 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諸漏永盡。云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 現法樂住。答於初靜慮所攝離生喜樂。俱行心一境性。若習若修堅作常作精勤修習。 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現法樂住。云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 最勝知見。答於光明想俱行心一境性。若習若修堅作常作精勤修習。是名修定若習若 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最勝知見。云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勝分別慧。答於 受想尋觀俱行心一境性。若習若修堅作常作精勤修習。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 能獲得勝分別慧。云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諸漏永盡。答於第四靜慮所攝 。清淨捨念俱行。阿羅漢果無間道。攝心一境性。若習若修堅作常作精勤修習。是名 P. 44 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諸漏永盡。如薄伽梵於波羅衍拏起問中說  斷欲想憂怖  離惛沈睡眠   及惡作掉舉  得捨念清淨   法輪為上首  得正智解脫   我說斷無明  得勝分別慧    四業者。一黑黑異熟業。二白白異熟業。三黑白黑白異熟業。四非黑非白無異熟 業能盡諸業。云何黑黑異熟業。答如世尊為持俱胝牛戒布剌拏說。圓滿當知。世有一 類補特伽羅。造有損害身語意行。彼造有損害身語意行已。積集增長有損害法。彼積 集增長有損害法已。感得有損害自體。彼感得有損害自體已。生有損害世間。彼生有 損害世間已。觸有損害觸。彼觸有損害觸已。受有損害受。一向不可愛。一向不可樂 。一向不可喜。一向不可意。如那落伽諸有情類。彼由此類有此類生。生已復觸如是 類觸。是故我說彼諸有情隨自造業。圓滿當知。是名黑黑異熟業。造有損害身語意行 者。謂造不善身語意行。於此義中意說不善身語意行。名有損害身語意行。彼造有損 害身語意行已。積集增長有損害法者。謂造不善身語意行已。造作增長不遠離法。於 此義中意說造作增長不遠離法。名積集增長有損害法。彼積集增長有損害法已。感得 有損害自體者。謂造作增長不遠離法已。感得地獄中有。於此義中意說地獄中有。名 有損害自體。所以者何。謂住彼中有中。眼所見色。耳所聞聲。鼻所嗅香。舌所嘗味 。身所覺觸。意所了法。一切不可意非可意。不悅意非悅意。不可意相非可意相。不 平等相非平等相。彼由此緣純受憂苦。彼感得有損害自體已。生有損害世間者。謂感 得地獄中有已。生地獄趣。於此義中意說地獄趣名有損害世間。所以者何。謂生地獄 趣已。眼所見色。乃至意所了法。一切不可意非可意。廣說乃至不平等相非平等相。 彼由此緣純受憂苦。彼生有損害世間已。觸有損害觸者。謂生地獄趣已觸地獄觸。於 此義中意說地獄觸名有損害觸。彼觸有損害觸已。受有損害受者。謂觸如是類觸。定 受如是類受。觸順苦受觸時必受苦受。由此故說觸有損害觸已。受有損害受。一向不 可愛。一向不可樂。一向不可喜。一向不可意者。謂彼苦受一切有情皆共不愛不樂不 憙。亦不可意。由此故說一向不可愛乃至不可意。如那落迦諸有情類者。謂顯趣向地 獄世間諸有情類。由此故說如那落迦諸有情類。彼由此類有此類生者。謂彼有情有所 依事有因有緣而生於彼。由此故說彼由此類有此類生。生已復觸如是類觸者。謂生地 獄已復觸地獄觸。由此故說生已復觸如是類觸。是故我說彼諸有情隨自造業者。謂設 若造有損害身語意行。若不造有損害身語意行。俱積集增長有損害法。或俱不積集增 長有損害法。若積集增長有損害法。若不積集增長有損害法。俱感得有損害自體。或 俱不感得有損害自體。若感得有損害自體。若不感得有損害自體。俱生有損害世間。 或俱不生有損害世間。若生有損害世間。若不生有損害世間。俱觸有損害觸。或俱不 觸有損害觸。若觸有損害觸。若不觸有損害觸。俱受有損害受。或俱不受有損害受。 則不應言。是故我說彼諸有情隨自造業。以若造有損害身語意行。則積集增長有損害 P. 45 法。若不造有損害身語意行。則不積集增長有損害法。若積集增長有損害法。則感得 有損害自體。若不積集增長有損害法。則不感得有損害自體。若感得有損害自體。則 生有損害世間。若不感得有損害自體。則不生有損害世間。若生有損害世間。則觸有 損害觸。若不生有損害世間。則不觸有損害觸。若觸有損害觸。則受有損害受。若不 觸有損害觸。則不受有損害受。由此應言。是故我說彼諸有情隨自造業。是名黑黑異 熟業者。謂此業是不善感非愛異熟。云何白白異熟業。答如世尊為持俱胝牛戒補剌拏 說。圓滿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造無損害身語意行。彼造無損害身語意行已。積 集增長無損害法。彼積集增長無損害法已。感得無損害自體。彼感得無損害自體已。 生無損害世間。彼生無損害世間已。觸無損害觸。彼觸無損害觸已。受無損害受。一 向可愛。一向可樂。一向可喜。一向可意。如超段食天諸有情類。彼由此類有此類生 。生已復觸如是類觸。是故我說。彼諸有情隨自造業。圓滿當知。是名白白異熟業。 造無損害身語意行者。謂造善身語意行。於此義中意說善身語意行。名無損害身語意 行。彼造無損害身語意行已。積集增長無損害法者。謂造善身語意行已。造作增長遠 離法。於此義中意說造作增長遠離法。名積集增長無損害法。彼積集增長無損害法已 。感得無損害自體者。謂造作增長遠離法已。感得色界中有。於此義中意說色界中有 。名無損害自體。所以者何。謂住彼中有中。眼所見色。耳所聞聲。身所覺觸。意所 了法。一切可意非不可意。悅意非不悅意。可意相非不可意相。平等相非不平等相。 彼由此緣純受喜樂。彼感得無損害自體已。生無損害世間者。謂感得色界中有已。生 色界天趣。於此義中意說色界天趣。名無損害世間。所以者何。生色界天趣已。眼所 見色乃至意所了法。一切可意非不可意。廣說乃至平等相非不平等相。彼由此緣純受 喜樂。彼生無損害世間已。觸無損害觸者。謂生色界天趣已。觸色界天觸。於此義中 意說色界天觸。名無損害觸。彼觸無損害觸已。受無損害受者。謂觸如是類觸。定受 如是類受。觸順樂受觸時必受樂受。由此故說觸無損害觸已受無損害受。一向可愛一 向可樂一向可喜一向可意者。謂彼樂受無量有情。皆共可愛可樂可喜可意。由此故說 一向可愛乃至可意。如超段食天諸有情類者。謂顯趣向色界世間。由此故說如超段食 天諸有情類。彼由此類有此類生者。謂彼有情有所依事。有因有緣而生於彼。由此故 說彼由此類有此類生。生已復觸如是類觸者。謂生色界已復觸色界觸。由此故說生已 復觸如是類觸。是故我說彼諸有情隨自造業者。謂設若造無損害身語意行。若不造無 損害身語意行。俱積集增長無損害法。或俱不積集增長無損害法。若積集增長無損害 法。若不積集增長無損害法。俱感得無損害自體。或俱不感得無損害自體。若感得無 損害自體。若不感得無損害自體。俱生無損害世間。或俱不生無損害世間。若生無損 害世間。若不生無損害世間。俱觸無損害觸。或俱不觸無損害觸。若觸無損害觸。若 不觸無損害觸。俱受無損害受。或俱不受無損害受。則不應言。是故我說彼諸有情隨 自造業。以若造無損害身語意行。則積集增長無損害法。若不造無損害身語意行。則 不積集增長無損害法。若積集增長無損害法。則感得無損害自體。若不積集增長無損 P. 46 害法。則不感得無損害自體。若感得無損害自體。則生無損害世間。若不感得無損害 自體。則不生無損害世間。若生無損害世間。則觸無損害觸。若不生無損害世間。則 不觸無損害觸。若觸無損害觸。則受無損害受。若不觸無損害觸。則不受無損害受。 由此應言。是故我說彼諸有情隨自造業。是名白白異熟業者。謂此業是善感可愛異熟 。云何黑白黑白異熟業。答如世尊為持俱胝牛戒補剌拏說。圓滿當知。世有一類補特 伽羅。造有損害無損害身語意行。彼造有損害無損害身語意行已。積集增長有損害無 損害法。彼積集增長有損害無損害法已。感得有損害無損害自體。彼感得有損害無損 害自體已。生有損害無損害世間。彼生有損害無損害世間已。觸有損害無損害觸。彼 觸有損害無損害觸已。受有損害無損害受。相間相雜如人及一分天諸有情類。彼由此 類有此類生。生已復觸如是類觸。是故我說。彼諸有情隨自造業。圓滿當知。是名黑 白黑白異熟業。造有損害無損害身語意行者。謂造善不善身語意行。於此義中意說善 不善身語意行。名有損害無損害身語意行。彼造有損害無損害身語意行已。積集增長 有損害無損害法者。謂造善不善身語意行已。造作增長遠離不遠離法。於此義中。意 說造作增長遠離不遠離法。名積集增長有損害無損害法。彼積集增長有損害無損害法 已。感得有損害無損害自體者。謂造作增長遠離不遠離法已。感得人及欲界天中有。 於此義中。意說人及欲界天中有。名有損害無損害自體。所以者何。謂住彼中有中。 眼所見色。耳所聞聲。鼻所嗅香。舌所甞味。身所覺觸。意所了法。一切可意亦不可 意。悅意亦不悅意。可意相亦不可意相。平等相亦不平等相。彼由此緣雜受苦樂。彼 感得有損害無損害自體已。生有損害無損害世間者。謂感得人及欲界天中有已。生人 及欲界天趣。於此義中。意說人及欲界天趣。名有損害無損害世間。所以者何。謂生 人及欲界天趣已。眼所見色。乃至意所了法。一切可意亦不可意。廣說乃至平等相亦 不平等相。彼由此緣雜受苦樂。彼生有損害無損害世間已。觸有損害無損害觸者。謂 生人及欲界天趣已。觸人及欲界天觸。於此義中。意說人及欲界天觸。名有損害無損 害觸。彼觸有損害無損害觸已。受有損害無損害受者。謂觸如是類觸。定受如是類受 。觸順苦樂觸時。必受苦樂受由此故說。觸有損害無損害觸已。受有損害無損害受。 相間相雜者。謂苦樂受相間相雜而現在前。由此故說相間相雜。彼由此類有此類生者 。謂彼有情有所依事。有因有緣而生於彼。由此故說彼由此類有此類生。生已復觸如 是類觸者。謂生人及欲界天已。復觸人及欲界天觸。由此故說生已復觸如是類觸。是 故我說彼諸有情隨自造業者。謂設若造有損害無損害身語意行。若不造有損害無損害 身語意行。俱積集增長有損害無損害法。或俱不積集增長有損害無損害法。若積集增 長有損害無損害法。若不積集有損害無損害法。俱感得有損害無損害自體。或俱不感 得有損害無損害自體。若感得有損害無損害自體。若不感得有損害無損害自體。俱生 有損害無損害世間。或俱不生有損害無損害世間。若生有損害無損害世間。若不生有 損害無損害世間。俱觸有損害無損害觸。或俱不觸有損害無損害觸。若觸有損害無損 害觸。若不觸有損害無損害觸。俱受有損害無損害受。或俱不受有損害無損害受。則 P. 47 不應言。是故我說。彼諸有情隨自造業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七 P. 48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八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四法品第五之三   以若造有損害無損害身語意行。則積集增長有損害無損害法。若不造有損害無損 害身語意行。則不積集增長有損害無損害法。若積集增長有損害無損害法。則感得有 損害無損害自體。若不積集增長有損害無損害法。則不感得有損害無損害自體。若感 得有損害無損害自體。則生有損害無損害世間。若不感得有損害無損害自體。則不生 有損害無損害世間。若生有損害無損害世間。則觸有損害無損害觸。若不生有損害無 損害世間。則不觸有損害無損害觸。若觸有損害無損害觸。則受有損害無損害受。若 不觸有損害無損害觸。則不受有損害無損害受。由此應言。是故我說彼諸有情隨自造 業。是名黑白黑白異熟業者。謂此業是善不善。感可愛非可愛異熟。云何不黑不白無 異熟業能盡諸業。答如世尊為持俱胝牛戒補剌拏說。圓滿當知。若能盡黑黑異熟業思 。若能盡白白異熟業思。若能盡黑白黑白異熟業思。是名不黑不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 。此中不黑者。謂此業非如不善業。由不可意黑說名為黑。故名不黑。不白者。謂此 業非如有漏善業。由可意白說名為白。故名不白。無異熟者。謂此業非如前三業能感 異熟。故名無異熟業。能盡諸業者。謂此業是學思能趣損減。所以者何。謂若學思能 趣損減。於前三業能盡遍盡隨得永盡。於此義中意說名業能盡諸業。由此故說不黑不 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   四法受者。一有法受能感現樂後苦異熟。二有法受能感現苦後樂異熟。三有法受 能感現苦後苦異熟。四有法受能感現樂後樂異熟。云何法受能感現樂後苦異熟。答如 世尊說。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伽羅。與喜樂俱害生命。不與取欲邪行。虛誑語離 間語。麁惡語雜穢語。貪欲瞋恚邪見。彼害生命。廣說乃至邪見為緣。得喜得樂。如 是種類身樂心樂是不善。不善類究竟攝受。能障通慧能障等覺能障涅槃。是名法受能 感現樂後苦異熟。云何法受能感現苦後樂異熟。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 特伽羅。與憂苦俱離害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誑語離離間語。離麁惡語離雜 穢語。無貪無瞋正見。彼離害生命。廣說乃至正見為緣。得憂得苦。如是種類身苦心 苦是善。善類究竟攝受。能引通慧能證等覺能得涅槃。是名法受能感現苦後樂異熟。 云何法受能感現苦後苦異熟。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伽羅。與憂苦俱 害生命。不與取欲邪行。虛誑語離間語。麁惡語雜穢語。貪欲瞋恚邪見。彼害生命。 廣說乃至邪見為緣。得憂得苦。如是種類身苦心苦是不善。不善類究竟攝受。能障通 慧能障等覺能障涅槃。是名法受能感現苦後苦異熟。云何法受能感現樂後樂異熟。答 如世尊說。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伽羅。與喜樂俱離害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 離虛誑語離離間語。離麁惡語離雜穢語。無貪無瞋正見。彼離害生命。廣說乃至正見 為緣。得喜得樂。如是種類身樂心樂是善。善類究竟攝受。能引通慧能證等覺能得涅 槃。是名法受能感現樂後樂異熟 P. 49   四軛者。一欲軛。二有軛。三見軛。四無明軛。云何欲軛。答如世尊說。苾芻當 知。有諸愚夫無聞異生。於欲集沒味患出離不如實知。彼於欲集沒味患出離。不如實 知故。於諸欲中所有欲。貪欲欲欲親欲愛欲樂欲。悶欲耽欲嗜欲憙欲藏欲隨欲。著纏 壓於心。是名欲軛。云何有軛。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諸愚夫無聞異生。於有集 沒味患出離。不如實知。彼於有集沒味患出離。不如實知故。於諸有中所有有。貪有 欲有親有愛有樂有。悶有耽有嗜有憙有藏有隨有。著纏壓於心。是名有軛。云何見軛 。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諸愚夫無聞異生。於見集沒味患出離。不如實知。彼於 見集沒味患出離。不如實知故。於諸見中所有見。貪見欲見親見愛見樂見。悶見耽見 嗜見憙見藏見隨見。著纏壓於心。是名見軛。云何無明軛。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 有諸愚夫無聞異生。於六觸處集沒味患出離不如實知。彼於六觸處集沒味患出離。不 如實知故。於六觸處所有執著。無明無智隨眠隨增。是名無明軛。如世尊說  有情與欲軛  有見軛相應   愚癡為上首  於生死流住    四離繫者。一於欲軛離繫。二於有軛離繫。三於見軛離繫。四於無明軛離繫。云 何於欲軛離繫。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多聞聖弟子。於欲集沒味患出離。能如實 知。彼於欲集沒味患出離。如實知故。於諸欲中所有欲。貪欲欲欲親欲愛欲樂欲。悶 欲耽欲嗜欲憙欲藏欲隨欲。著不纏壓心。是名於欲軛離繫。云何於有軛離繫。答如世 尊說。苾芻當知。有多聞聖弟子。於有集沒味患出離。能如實知。彼於有集沒味患出 離。如實知故。於諸有中所有有。貪有欲有親有愛有樂有。悶有耽有嗜有憙有藏有隨 有。著不纏壓心。是名於有軛離繫。云何於見軛離繫。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多 聞聖弟子。於見集沒味患出離。能如實知。彼於見集沒味患出離。如實知故。於諸見 中所有見。貪見欲見親見愛見樂見。悶見耽見嗜見憙見藏見隨見。著不纏壓心。是名 於見軛離繫。云何於無明軛離繫。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多聞聖弟子。於六觸處 集沒味患出離。能如實知。彼於六觸處集沒味患出離。如實知故。於六觸處所有執著 無明無智。不纏壓心。是名於無明軛離繫。如世尊說  若斷欲有軛  及超越見軛   遠離無明軛  便得安隱樂   彼於現法中  證得永寂滅   遠離一切軛  必不往後有    四瀑流者。一欲瀑流。二有瀑流。三見瀑流。四無明瀑流。云何欲瀑流。答除欲 界繫諸見無明。諸餘欲界繫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是名欲瀑流。云何有瀑流。答除色無 色界繫諸見無明。諸餘色無色界繫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是名有瀑流。云何見瀑流。答 謂五見。一有身見。二邊執見。三邪見。四見取。五戒禁取。如是五見。名見瀑流。 云何無明瀑流。答三界無智。是名無明瀑流 P. 50   四取者。一欲取。二見取。三戒禁取。四我語取。云何欲取。答除欲界繫諸見及 戒禁取。諸餘欲界繫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是名欲取。云何見取。答謂四見。一有身見 。二邊執見。三邪見。四見取。如是四見合名見取。云何戒禁取。答如有一類於戒執 取。謂執此戒能清淨。能解脫能出離。能超苦樂至超苦樂邊。或於禁執取。謂執此禁 能清淨。能解脫能出離。能超苦樂至超苦樂邊。或於戒禁俱執取。謂執此戒禁俱能清 淨。能解脫能出離。能超苦樂至超苦樂邊。是名戒禁取。云何我語取。答除色無色界 繫諸見及戒禁取。諸餘色無色界繫。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是名我語取   四身繫者。一貪身繫。二瞋身繫。三戒禁取身繫。四此實執取身繫。云何貪身繫 。答貪者。謂於欲境諸貪等貪。廣說乃至貪類貪生。是名為貪。身繫者。謂此貪未斷 未遍知。於彼彼有情彼彼身。彼彼聚彼彼所得。自體為因為緣繫等。繫各別繫相連相 續方得久住。如巧鬘師或彼弟子聚花置前。以長縷結作種種鬘。此花用縷為因為緣結 等。結各別結相連相續方得成鬘。此貪亦爾未斷未遍知。於彼彼有情彼彼身彼彼聚彼 彼所得。自體為因為緣繫等。繫各別繫相連相續乃得久住。是名身繫。云何瞋身繫。 答瞋者。謂於有情欲為損害。廣說乃至現為過患。是名為瞋。身繫者如前說。云何戒 禁取身繫。答戒禁取及身繫。俱如前說。云何此實執取身繫。答此實執取者。謂或有 執我及世間常。此實餘癡妄。或復有執我及世間無常。此實餘癡妄。或復有執我及世 間亦常亦無常。此實餘癡妄。或復有執我及世間非常非無常。此實餘癡妄。或復有執 我及世間有邊。此實餘癡妄。或復有執我及世間無邊。此實餘癡妄。或復有執我及世 間亦有邊亦無邊。此實餘癡妄。或復有執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癡妄。或復 有執命者即身。此實餘癡妄。或復有執命者異身。此實餘癡妄。或復有執如來死後有 。此實餘癡妄。或復有執如來死後非有。此實餘癡妄。或復有執如來死後亦有亦非有 。此實餘癡妄。或復有執如來死後非有非非有。此實餘癡妄。如是等。名此實執取身 繫者。謂此實執取未斷未遍知。於彼彼有情等。如前廣說。是名身繫   第四嗢拕南曰  四四法有十  謂大種食住   愛不應行問  施攝生自體    有四大種四食四識住四愛四不應行而行四記問四種施四攝事四生四得自體   四大種者。一地界。二水界。三火界。四風界。此四廣如法蘊論六界中說   四食者。一段食或麁或細。二觸食。三意思食。四識食。云何段食或麁或細。答 若段為緣能令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充悅隨充悅。護隨護。轉隨轉。 持隨持。是名段食。云何施設段食麁細。答依所資養有情。大小及段漸次施設。麁細 其事如何。答如燈祇羅獸等所食為麁。尼民祇羅獸等所食為細。尼民祇羅獸等所食為 麁。泥彌獸等所食為細。泥彌獸等所食為麁。龜鼈魚等所食為細。龜鼈魚等所食為麁 。餘水生蟲所食為細。復次象馬牛等所食為麁。羊鹿猪等所食為細。羊鹿猪等所食為 麁。野干狗等所食為細。野干狗等所食為麁。鴈孔雀等所食為細。鴈孔雀等所食為麁 P. 51 。餘陸生蟲所食為細   復次若諸有情。食諸草木枝條葉等。彼食是麁。若諸有情食飯粥等。彼食是細。 若諸有情食飯粥等。彼食是麁。若諸有情食酥油等。彼食是細   復次若諸有情以口嘴舌。攝取段食用齒咀嚼而吞食之。彼食是麁。若諸有情在胎 卵中段食津液。從臍而入資養其身。彼食是細   復次若諸有情食有便穢。彼食是麁。若諸有情食無便穢。彼食是細。如有食香酥 陀味等。雖有所食而無便穢。如是施設段食麁細。云何觸食。答若有漏觸為緣。能令 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持隨持。是名觸食。其事如何。答如鵝鴈 。孔雀鸚鵡鸜鵒春鸚離黃命命鳥等。既生卵已。時時親附。時時覆育。時時溫暖。令 生樂觸。若彼諸鳥於所生卵。不時時親附覆育溫暖令生樂觸。卵便腐壞。若彼諸鳥於 所生卵。時時親附覆育溫暖令生樂觸。卵不腐壞。如是等類。說名觸食。云何意思食 。答若有漏思為緣。能令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持隨持。是名意 思食。其事如何。答如魚龜鼈室首摩羅部盧迦等。出至陸地生諸卵已細沙覆之。復還 入水。若彼諸卵。思母不忘便不腐壞。若彼諸卵不思念母即便腐壞。如是等類。名意 思食。云何識食。答若有漏識為緣。能令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 持隨持。是名識食。其事如何。答如世尊教。頗勒窶那記經中說。頗勒窶那當知。識 食能令當來後有生起。如是等類。說名識食   四識住者。一色識住。二受識住。三想識住。四行識住。云何色識住。答若色有 漏隨順諸取。於彼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或生起欲或貪或瞋或癡。或隨一一心所 隨煩惱。是名色識住。受想行識住。廣說亦爾   四愛者。一有苾芻苾芻尼等。因衣服愛。應生時生。應住時住。應執時執。二有 苾芻苾芻尼等。因飲食愛。應生時生。應住時住。應執時執。三有苾芻苾芻尼等。因 臥具愛。應生時生。應住時住。應執時執。四有苾芻苾芻尼等。因有無有愛。應生時 生。應住時住。應執時執。云何苾芻苾芻尼等。因衣服愛應生時生應住時住應執時執 。答此中衣服者。謂毛所成。或扇那所成。或芻摩所成。或麻所成。或建鼓羅所成。 或絲所成。或綿所成。或 所成。或憍砧娑所成。或突窶羅所成。或阿遮爛陀所成。 又衣服者。謂總覆衣出著衣內服衣。單裙複裙單掩腋複掩腋。於如是等種種衣服。諸 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染愛。是名苾芻苾芻尼等。因衣服愛應生時生應住時住應執時執 。云何苾芻苾芻尼等因飲食愛。應生時生應住時住應執時執。答此中飲食者。謂五種 應噉。五種應食。五種應噉者。一根二莖三葉四花五果。五種應食者。一飯二粥三餅 麨四魚肉五羹臛。於如是等種種飲食。諸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染愛。是名苾芻苾芻尼 等因飲食愛應生時生應住時住應執時執。云何苾芻苾芻尼等因臥具愛應生時生應住時 住應執時執。答此中臥具者。謂院宇房堂樓閣臺觀。長廊圓室龕窟廳庌。草葉等菴。 土石等穴。又臥具者。謂床座 褥眠單臥被。 緂罽枕褐机橙。於如是等種種臥具 。諸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染愛。是名苾芻苾芻尼等因臥具愛應生時生應住時住應執時 P. 52 執。云何苾芻苾芻尼等因有無有愛應生時生應住時住應執時執。答此中有者。謂五取 蘊。即是色受想行識取蘊。無有者。謂此五取蘊當來斷滅。如有一類作是念言。願我 當來五蘊生起。復有一類作是念言。願我死後五蘊斷滅。於有無有。諸貪等貪執藏防 護堅著染愛。是名苾芻苾芻尼等因有無有愛應生時生應住時住應執時執   四不應行而行者。一貪欲故不應行而行。二瞋恚故不應行而行。三愚癡故不應行 而行。四怖畏故不應行而行。云何貪欲故不應行而行。答如有一類。或親教師。或軌 範師。或同親教。或同軌範。或隨一一往還親友。於僧眾中有諍事起。彼作是念。若 與師等共為朋黨便墮非法。若與師等不為朋黨便墮不義。雖作是念。而為貪欲所蔽伏 故。起惡身語。是名貪欲故不應行而行。云何瞋恚故不應行而行。答如有一類。有怨 嫌者。於僧眾中。有諍事起。彼作是念。若助怨嫌。於情不可。若為乖反。於理有違 。雖作是念。而為瞋恚所蔽伏故。起惡身語。是名瞋恚故不應行而行。云何愚癡故不 應行而行。答如有一類。稟性闇鈍。或親教師。或軌範師。或同親教。或同軌範。或 隨一一往還親友。於僧眾中有諍事起。彼作是念。我今不知是非好惡。但應朋助親教 師等。彼為愚癡所蔽伏故。起惡身語。是名愚癡故不應行而行。云何怖畏故不應行而 行。答如有一類。或國王親友。或大臣親友。或強賊親友。於僧眾中有諍事起。彼作 是念。若我不助有勢力者。由是因緣。或失名利。或失衣鉢。或失身命。是故我今定 應朋助有勢力者。彼由怖畏所蔽伏故。起惡身語。是名怖畏故不應行而行。如世尊說  諸有貪瞋癡  怖故違法者   彼退失名利  猶如黑分月    四記問者。一應一向記問。二應分別記問。三應反詰記問。四應捨置記問。云何 應一向記問。答若有問言。世尊是如來阿羅漢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 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耶。佛所說法是善說。現見無熱應時引導。近觀智者內證耶。佛 弟子眾具足妙行。質直行如理行。法隨法行。和敬行隨法行耶。苦集滅道是聖諦耶。 一切行無常耶一切法無我耶。涅槃寂靜耶。如是等問有無量門應一向記。世尊是如來 阿羅漢。廣說乃至涅槃是寂靜等。是名應一向記問。何故此問應一向記。答以於此問 若一向記。能引義利能引善法。能引梵行能發通慧。能生等覺能證涅槃。故於此問應 一向記。云何應分別記問。答若有問言。云何為法。得此問時應分別記。法有多種。 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或善或不善或無記。或欲界繫或色界繫或無色界繫。或學或無 學或非學非無學。或見所斷或修所斷或非所斷。如是等法。有無量門。應分別記。是 名應分別記。問何故此問應分別記。答以於此問若分別記。能引義利能引善法。能引 梵行能發通慧。能生等覺能證涅槃。故於此問應分別記。云何應反詰記問。答若有問 言。為我說法。得此問時應反詰記。法有多種汝問何法。為過去為未來為現在。為善 為不善為無記。為欲界繫為色界繫為無色界繫。為學為無學為非學非無學。為見所斷 為修所斷為非所斷。如是等法有無量門。應反詰記。是名應反詰記。問何故此問應反 詰記。答以於此問若反詰記。能引義利能引善法。能引梵行能發通慧。能生等覺能證 P. 53 涅槃。故於此問應反詰記。云何應捨置記問。答若有問言。世間常耶。無常耶。亦常 亦無常耶。非常非無常耶。世間有邊耶。無邊耶。亦有邊亦無邊耶。非有邊非無邊耶 。命者即身耶。命者異身耶。如來死後有耶。非有耶。亦有亦非有耶。非有非非有耶 。於如是等不應理問。應捨置記。謂應記言。佛說此問。是不應記。常無常等不應理 故。是名應捨置記。問何故此問應捨置記。答以於此問。若捨置記。能引義利能引善 法。能引梵行能發通慧。能生等覺能證涅槃。故於此問應捨置記。如世尊說  初應一向記  次應分別記   三應反詰記  四應捨置記   於如此四問  知次而記者   引義利善法  及梵行純淨   甚深難降伏  知義非義俱   捨非義取義  審觀名智者    四種施者。一者有施。施者清淨。受者不清淨。二者有施。受者清淨施者不清淨 。三者有施。施者受者俱清淨。四者有施。施者受者俱不清淨。云何有施施者清淨受 者不清淨。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若有施主具淨戒住律儀。有依見有果見。依如是 見說如是言。決定有施有果異熟。能受施者不具淨戒不住律儀。無依見無果見。依如 是見說如是言。決定無施無果異熟。是名有施施者清淨受者不清淨。何故此施施者清 淨受者不清淨。答諸支分諸資糧施者應修集。彼支分彼資糧施者成就。諸支分諸資糧 受者應修集。彼支分彼資糧受者不成就是故此施施者清淨受者不清淨。云何有施受者 清淨施者不清淨。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若有施主不具淨戒不住律儀。無依見無果 見。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無施無果異熟。能受施者具淨戒住律儀。有依見有果見 。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有施有果異熟。是名有施受者清淨施者不清淨。何故此施 受者清淨施者不清淨。答諸支分諸資糧施者應修集。彼支分彼資糧施者不成就。諸支 分諸資糧受者應修集。彼支分彼資糧受者成就。是故此施受者清淨施者不清淨。云何 有施施者受者俱清淨。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若有施者具淨戒住律儀。有依見有果 見。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有施有果異熟。能受施者亦具淨戒住律儀。有依見有果 見。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有施有果異熟。是名有施施者受者俱清淨。何故此施施 者受者俱清淨。答諸支分諸資糧施者應修集。彼支分彼資糧施者成就諸支分諸資糧受 者應集。彼支分彼資糧受者亦成就。是故此施施者受者俱清淨。云何有施施者受者俱 不清淨。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若有施者不具淨戒不住律儀。無依見無果見。依如 是見說如是言。決定無施無果異熟。能受施者亦不具淨戒不住律儀。無依見無果見。 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無施無果異熟。是名有施施者受者俱不清淨。何故此施施者 受者俱不清淨。答諸支分諸資糧施者應修集。彼支分彼資糧施者不成就。諸支分諸資 糧受者應修集。彼支分彼資糧受者亦不成就。是故此施施者受者俱不清淨。如世尊說 P. 54  具戒施缺戒  清淨而證法   信業果異熟  是唯施者淨   缺戒施具戒  不淨引非法   謗業果異熟  是唯受者淨   缺戒施缺戒  不淨引非法   謗業果異熟  我說無大果   具戒施具戒  清淨而證法   信業果異熟  我說有大果   信業果異熟  施自所尊重   父母僮僕等  智者咸稱讚   身語意無著  行苾芻妙行   不求自富貴  而能廣施他   諸有已離欲  施已離欲者   我說如是施  財施中最尊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八 P. 55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九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四法品第五之四   四攝事者。一布施攝事。二愛語攝事。三利行攝事。四同事攝事。云何布施攝事 。答此中布施者。謂諸施主布施沙門及婆羅門。貧窮苦行道行乞者。飲食湯藥衣服花 鬘。塗散等香。房舍臥具燈燭等物。是名布施。復次如世尊為手長者說。長者。當知 諸布施中法施最勝。是名布施。攝事者。謂由此布施於他等。攝近攝近持令相親附。 如是布施於他有情。能等攝能近攝。能近持能令親附。是故名為布施攝事。云何愛語 攝事。答此中愛語者謂可喜語可味語。舒顏平視語遠離顰蹙語含笑前行語。先言慶慰 語可愛語善來語。謂作是言善來具壽。汝於世事可忍。可度安樂住不。汝於飲食衣服 臥具。及餘資緣勿有乏少。諸如是等種種安慰。問訊語言名善來語。此及前說總名愛 語。復次如世尊為手長者說。長者。當知諸愛語中最為勝者。謂善勸導諸善男子善女 人等。屬耳聽法時時說法。時時教誨時時決擇。是名愛語。攝事者。謂由此愛語於他 等。攝近攝近持令相親附。如是愛語於他有情。能等攝能近攝能近持能令親附。是故 名為愛語攝事。云何利行攝事。答此中利行者。謂諸有情或遭重病。或遭厄難困苦無 救。便到其所起慈愍心。以身語業方便供侍。方便救濟是名利行。復次如世尊為手長 者說。長者。當知諸利行中最為勝者。謂不信者方便勸導。調伏安立令信圓滿。若破 戒者方便勸導。調伏安立令戒圓滿。若慳貪者方便勸導。調伏安立令施圓滿。若惡慧 者方便勸導。調伏安立令慧圓滿。諸如是等說名利行。攝事者。謂由此利行於他等。 攝近攝近持令相親附。如是利行於他有情。能等攝能近攝能近持能令親附。是故名為 利行攝事。云何同事攝事。答此中同事者。謂於斷生命深厭離者。為善助伴令離斷生 命。若於不與取深厭離者。為善助伴令離不與取。若於欲邪行深厭離者。為善助伴令 離欲邪行。若於虛誑語深厭離者。為善助伴令離虛誑語。若於飲諸酒深厭離者。為善 助伴令離飲諸酒。諸如是等說名同事。復次如世尊為手長者說。長者。當知諸同事中 最為勝者。謂阿羅漢不還一來預流果等。與阿羅漢不還一來預流果等。而為同事是名 同事攝事者。謂由此同事於他等。攝近攝近持令相親附。如是同事於他有情。能等攝 能近攝能近持能令親附。是故名為同事攝事。如世尊說  布施及愛語  利行與同事   如應處處說  普攝諸世間   如是四攝事  在世間若無   子於其父母  亦不欲孝養   以有攝事故  有法者隨轉   故得大體者  觀益而施設  P. 56   四生者。一卵生二胎生三濕生四化生。云何卵生。答若諸有情從卵而生。謂在卵 先為卵 之所纏裹。後破卵 方得出生。此復云何。如鵝鴈孔雀鸜鵒鸚鵡春鸚離黃 命命鳥等。及一類龍一類妙翅并一類人。復有所餘諸有情類從卵而生。謂在卵 先為 卵 之所纏裹。後破卵 方出生者皆名卵生。云何胎生。答若諸有情從胎而生謂在胎 藏先為胎藏之所纏裹。後破胎藏方得出生。此復云何。如象馬駝牛驢羊鹿水牛猪等。 及一類龍一類妙翅一類鬼一類人。復有所餘諸有情類從胎而生。謂在胎藏先為胎藏之 所纏裹。後破胎藏方出生者皆名胎生。云何濕生。答若諸有情展轉溫暖。展轉潤濕展 轉集聚。或依糞聚或依注道。或依穢廁或依腐肉。或依陳粥或依叢草。或依稠林或依 草菴。或依葉窟或依池沼。或依陂湖或依江河。或依大海潤濕地等方得出生。此復云 何。如蟋蟀飛蛾蚊虻蠓蚋麻生蟲等。及一類龍一類妙翅并一類人。復有所餘諸有情類 展轉溫暖廣說乃至或依大海潤濕地等。方得生者皆名濕生。云何化生。答若諸有情支 分具足根不缺減。無所依託欻爾而生。此復云何。謂一切天一切地獄一切中有。及一 分龍一分妙翅一分鬼一分人。復有所餘諸有情類。支分具足根不缺減。無所依託欻爾 生者皆名化生   四得自體者。一有得自體。唯可自害非可他害。二有得自體。唯可他害非可自害 。三有得自體。自他俱可害。四有得自體。自他俱不可害。云何有得自體唯可自害非 可他害。答若諸有情自有勢力。能斷自命他無勢力能斷其命。此復云何。謂有欲界戲 忘念天或時遊戲最極娛樂。經於多時身疲念失。由此緣故則便命終。復有欲界意憤恚 天。或時忿怒最極憤懣。角眼相視經於多時。由此緣故則便殞沒。復有所餘諸有情類 。自有勢力能斷自命。他無勢力能斷其命。是名有得自體唯可自害非可他害。云何有 得自體唯可他害非可自害。答若諸有情自無勢力能斷自命。他有勢力能斷其命。此復 云何。謂處卵 或母胎中。若羯剌藍。若頞部曇。若閉尸。若鍵南。若鉢羅奢佉。諸 根未滿諸根未熟。復有所餘諸有情類。自無勢力能斷自命。他有勢力能斷其命。是名 有得自體。唯可他害非可自害。云何有得自體。自他俱可害。答若諸有情自有勢力能 斷自命。他亦有勢力能斷其命。此復云何。謂象馬駝牛驢羊鹿水牛猪等。復有所餘諸 有情類。自有勢力能斷自命。他亦有勢力能斷其命。是名有得自體。自他俱可害。云 何有得自體。自他俱不可害。答若諸有情自無勢力能斷自命。他亦無勢力能斷其命。 此復云何。謂一切色無色界天。住無想定滅定慈定中有有情。住最後有諸有情類。佛 使佛記諸轉輪王。及輪王母懷彼胎時。後身菩薩及菩薩母懷彼胎時。殑耆羅嗢怛羅婆 羅痆斯長者子。王舍城長者子。耶舍童命哀羅伐拏龍王。善住龍王。婆羅呼馬王。琰 摩王等一切地獄。復有所餘諸有情類。自無勢力能斷自命。他亦無勢力能斷其命。是 名有得自體自他俱不可害   第五嗢柁南曰 P. 57  五四法有八  謂流利趣苦   四語惡妙行  四非聖聖言    有順流行等四補特伽羅。自利行等四補特伽羅。從闇趣闇等四補特伽羅。自苦等 四補特伽羅。四語惡行。四語妙行。四非聖言。四聖言。順流行等四補特伽羅者。一 順流行補特伽羅。二逆流行補特伽羅。三自住補特伽羅。四到彼岸補特伽羅。云何順 流行補特伽羅。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染習諸欲造不善業。是名 順流行補特伽羅。問何故名順流行補特伽羅。答愛是生死流。此補特伽羅順彼趣。彼 臨至於彼。是彼道路是彼行迹。故名順流行補特伽羅。云何逆流行補特伽羅。答如世 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於貪瞋癡為性猛利。數數厭患貪瞋癡生作意憂苦 。彼由厭患作意憂苦。乃至命終常勤修習。純一圓滿清白梵行。是名逆流行補特伽羅 。問何故名逆流行補特伽羅。答愛是生死流。此補特伽羅於斷愛法。隨順趣向臨至於 彼。是彼道路是彼行迹。故名逆流行補特伽羅。云何自住補特伽羅。答如世尊說苾芻 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住阿練若或居樹下或處空閑。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若正思惟 。證得如是寂靜心定。隨此定心斷五順下分結當受化生。即於彼處得般涅槃。不復退 還生此欲界。是名自住補特伽羅。問何故名自住補特伽羅。答此補特伽羅自住化生界 得般涅槃。不復退還生此欲界。故名自住補特伽羅。云何到彼岸補特伽羅。答如世尊 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住阿練若或居樹下或處空閑。若習若修若多所作。 若正思惟證得如是寂靜心定。隨此定心永盡諸漏證得無漏。心慧解脫於現法中自證通 慧。具足領受能正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名到彼岸補特伽 羅。問何故名到彼岸補特伽羅。答生死有身名為此岸。愛盡離染永滅涅槃名為彼岸。 此補特伽羅於彼愛盡離染永滅。涅槃彼岸能得能獲能觸能證故。名到彼岸補特伽羅。 如世尊說  於欲未伏離  沒欲界愛中   我說名順流  數數受生死   若安住正念  不染習欲惡   厭捨欲憂苦  我說名逆流   學斷五煩惱  滿無退五法   得心勝定根  我說名自住   普於勝劣法  解脫滅無餘   智者至世邊  我說到彼岸    自利行等四補特伽羅者。一有補特伽羅有自利行無利他行。二有補特伽羅有利他 行無自利行。三有補特伽羅有自利行亦有利他行。四有補特伽羅無自利行亦無利他行 。云何有補特伽羅有自利行無利他行。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自 於諸善法有速諦察忍。彼於諸法為知義故為知法故。精勤修習法隨法行和敬行隨法行 。而言詞不調善語具不圓滿。亦不成就上首語美妙語。顯了語易解語。無依語無盡語 P. 58 。乃至於義為令他知。不能示現不能教導。不能讚勵不能慶慰不能讚歎。示現教導讚 勵慶慰。修善者者。不能勤為四眾說法。是名有補特伽羅有自利行無利他行。云何有 補特伽羅有利他行無自利行。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自於諸善法 無速諦察忍。彼於諸法不為知義不為知法。不勤修習法隨法行和敬行隨法行。而言詞 調善語具圓滿。亦成就上首語美妙語。顯了語易解語。無依語無盡語。乃至於義為令 他知。能示現能教導能讚勵能慶慰。亦能讚歎。示現教導讚勵慶慰。修善者者。亦能 勤為四眾說法。是名有補特伽羅有利他行無自利行。云何有補特伽羅有自利行亦有利 他行。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自於諸善法有速諦察忍。彼於諸法 為知義故為知法故。精勤修習法隨法行。和敬行隨法行。言詞調善語具圓滿。亦成就 上首語美妙語。顯了語易解語。無依語無盡語。乃至於義為令他知。能示現能教導能 讚勵能慶慰。亦能讚歎示現教導讚勵慶慰。修善者者。亦能勤為四眾說法。是名有補 特伽羅有自利行亦有利他行。云何有補特伽羅。無自利行亦無利他行。答如世尊說苾 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自於諸善法無速諦察忍。彼於諸法不為知義不為知法。 不勤修習法隨法行。和敬行隨法行。言詞不調善語具不圓滿。亦不成就上首語美妙語 。顯了語易解語乃至於義為令他知。不能示現不能教導不能讚勵。不能慶慰不能讚歎 。示現教導讚勵慶慰。修善者者。不能勤為四眾說法。是名有補特伽羅無自利行亦無 利他行。從闇趣闇等四補特伽羅者。一有補特伽羅從闇趣闇。二有補特伽羅從闇趣明 。三有補特伽羅從明趣闇。四有補特伽羅從明趣明。云何有補特伽羅從闇趣闇。答如 世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生貧賤家謂旃荼羅家。補羯娑家工巧家妓樂家 。及餘隨一種姓。穢惡貧窮困苦衣食乏少下賤家生。形色醜陋人所輕賤。眾共策使是 名為闇。彼依此闇造身惡行。造語惡行造意惡行。彼由如是惡行因緣。身壞命終墮嶮 惡趣生地獄中。當知如是補特伽羅。譬如有人從黑闇處往黑闇處。從糞穢廁墮糞穢廁 。從惡瀑流入惡瀑流。脫一牢獄趣一牢獄。用臭穢血洗臭穢血。依貧賤身造惡行者亦 復如是。是名從闇趣闇補特伽羅。云何從闇趣明補特伽羅。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 有一類補特伽羅。生貧賤家謂旃荼羅家。廣說乃至是名為闇。彼依此闇造身妙行造語 妙行造意妙行。彼由如是妙行因緣。身壞命終超昇善趣生於天中。當知如是補特伽羅 。譬如有人從地上隥從隥上座。從座上輿從輿上馬。從馬上象從象昇殿。依貧賤身造 妙行者亦復如是。是名從闇趣明補特伽羅。云何從明趣闇補特伽羅。答如世尊說苾芻 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生富貴家。謂剎帝利大族姓家。或婆羅門大族姓家。或諸 長者大族姓家。或諸居士大族姓家。或餘隨一大族姓家。其家多有種種珍寶。衣服飲 食奴婢作使。象馬牛羊庫藏財穀。及餘資具無不充滿。生是家已形相端嚴。言詞威肅 眾所敬愛是名為明。彼依此明造身惡行造語惡行造意惡行。彼由如是惡行因緣。身壞 命終墮嶮惡趣生地獄中。當知如是補特伽羅。譬如有人下殿乘象。下象乘馬下馬乘輿 。下輿居座下座居隥從橙墮地。依富貴身造惡行者亦復如是。是名從明趣闇補特伽羅 。云何從明趣明補特伽羅。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生富貴家。謂剎 P. 59 帝利大族姓家。廣說乃至是名為明。彼依此明造身妙行造語妙行造意妙行。彼由如是 妙行因緣。超昇善趣生於天中。當知如是補特伽羅。譬如有人從隥趣隥從座趣座。從 輿趣輿。捨馬乘馬捨象乘象從殿趣殿。依富貴身造妙行者亦復如是。是名從明趣明補 特伽羅。如世尊說  諸有貧賤人  無信有瞋忿   慳貪樂作惡  好妄想邪見   見沙門梵志  具戒多聞者   不恭敬呵毀  言我無可施   毀施受施具  彼死生隨業   墮惡趣地獄  是從闇趣闇   諸有貧賤人  有信無瞋忿   具慚愧正見  樂施離慳貪   見沙門梵志  具戒多聞者   歡喜而迎奉  等供養恭敬   讚施受施具  彼死生隨業   昇善趣天處  是從闇趣明   諸有富貴人  無信有瞋忿   慳貪樂作惡  好妄想邪見   見沙門梵志  具戒多聞者   不恭敬呵毀  言我無可施   毀施受施具  彼死生隨業   墮惡趣地獄  是從明趣闇   諸有富貴人  有信無瞋忿   具慚愧正見  樂施離慳貪   見沙門梵志  具戒多聞者   歡喜而迎奉  等供養恭敬   讚施受施具  彼死生隨業   昇善趣天處  是從明趣明    自苦等四補特伽羅者。一有補特伽羅。自苦自勤苦非苦他非勤苦他。二有補特伽 羅。苦他勤苦他非自苦非自勤苦。三有補特伽羅。自苦自勤苦亦苦他勤苦他。四有補 特伽羅。非自苦非自勤苦。亦非苦他非勤苦他。云何自苦自勤苦非苦他非勤苦他補特 伽羅。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受持苦行惡自存活。露體無衣不居 宅舍。手捧飲食不須器等。受飲食時非隔刀杖。非隔鐺釜非隔盆瓮。非狗在門所受飲 食。非蠅依附非雜穢非分段非纏裹非覆蔽。授飲食者不言進來。不言退去不言止住。 非懷胎孕非新產生。非飲兒乳所得飲食。非故為造亦非變壞。不食肉不食魚不食脯腊 P. 60 不飲酒不飲漿。或全不飲或一受食。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或一家乞或二或三 或四或五或六或七。或食一摶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或隔日食或二或三或四或 五或六或七或隔半月或隔一月。或食草菜或食稗莠。或食牛糞。或食菓蓏。或食糠粃 或食米臍。或食麥臍或食穭豆。或處曠野食諸根菓。乃至或食零菓落葉。有雖被服而 著麻葈。或著 紵或著茅蒲或著莎蔍或著毛褐。或著緂罽或著獸皮。或著鳥羽或著簡 牘。或著樹皮。或有被髮或復蓬頭。或作小髻或作大髻。或剃鬚留髮或剃髮留鬚。或 二處俱留或五處俱剃。或唯拔髮或唯拔鬚。或鬚髮俱拔。或常舉兩手或恒翹一足。或 樂常立或捨床座。或樂蹲坐而修苦行。或依臥刺或依臥灰。或依臥杵或依臥板。或適 牛糞塗地而臥。或樂事火乃至日三事火。或樂昇水乃至日三昇水。或翹一足隨日轉視 行。如是等無量勤苦等苦遍苦自苦諸行。是名自苦自勤苦非苦他非勤苦他補特伽羅。 問何故如是補特伽羅名自苦自勤苦非苦他非勤苦他。答由彼自苦而活其命故。名自苦 自勤苦非苦他非勤苦他補特伽羅。云何苦他勤苦他非自苦非自勤苦補特伽羅。答若屠 羊若屠雞若屠猪。若捕鳥若捕魚若獵獸。若作賊若魁膾若縛龍若司獄。若煮狗若罝弶 等。是名苦他勤苦他非自苦非自勤苦補特伽羅。問何故如是補特伽羅名苦他勤苦他非 自苦非自勤苦。答由彼苦他而自活命。故名苦他勤苦他非自苦非自勤苦補特伽羅。云 何自苦自勤苦亦苦他勤苦他補特伽羅。答如王祠主欲祠祀時。先於城內結置祠壇。以 諸酥油自塗支體。散髮露頂被黑鹿皮。手執鹿角揩磨支體。或時祀火或時祭天。於祠 壇中自餓自苦。以金色犢母牛置前先構一乳。用祀火天。第二為王第三為后第四為宰 輔。餘為餘親愛。於祠壇中殺害種種牛王水牛牸牛犢子雞猪羊等諸傍生類。責罰恐怖 親屬左右。令其悲泣憂苦愁歎。是名自苦自勤苦亦苦他勤苦他補特伽羅。問何故如是 補特伽羅名自苦自勤苦亦苦他勤苦他。答由彼自苦亦苦於他而活其命。故名自苦自勤 苦亦苦他勤苦他補特伽羅。云何非自苦非自勤苦亦非苦他非勤苦他補特伽羅。答謂諸 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出現世間宣說正 法。開示初善中善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諸善男子或善女人。聞是法已 深生淨信。生淨信已作是思惟。在家迫迮多諸塵穢猶如牢獄。出家寬曠離諸諠雜猶若 虛空。染室家者不能相續。盡其形壽精勤修習。純一圓滿清白梵行。是故我今應以正 信。剃除鬚髮被服袈裟。棄捨家法出趣非家。既思惟已財位親屬。若少若多悉皆棄捨 。既棄捨已以正信心。剃除鬚髮被服袈裟。遠離家法出趣非家。既出家已受持淨戒。 精勤守護別解律儀。軌則所行無不圓滿。於微小罪深見怖畏。於諸學處能具受學。離 害生命棄諸刀杖。有慚有愧具慈具悲。於諸有情下至蟻卵。亦深憐愍終不損害。畢竟 遠離害生命法。離不與取能施樂施。若淨施物知量而受。於諸所有不生染著。攝受清 淨無罪自體。畢竟遠離不與取法。離非梵行常修梵行。遠行妙行其心清潔。遠離生臭 婬欲穢法。畢竟遠離非梵行法。離虛誑語常樂實語。諦語信語可承受語世無諍語。畢 竟遠離虛誑語法。離離間語不破壞他。不聞彼語為破壞故向此而說。不聞此語為破壞 故向彼而說。常樂和合已破壞者。諸和好者讚令堅固。常樂宣說和合他語不破壞語。 P. 61 畢竟遠離離間語法。離麁惡語所發語言。不麁不礦亦不苦楚令他嫌恨。亦令多人不愛 不樂不欣不喜。障礙修習等引等持。於如是等諸麁惡語。皆能斷滅所發語言。和軟順 耳悅意可樂圓滿清美。明顯易了令他樂聞。無依無盡令多有情可愛可樂可欣可喜。能 令修習等引等持。於如是等諸美妙語。常樂發起畢竟遠離麁惡語法。離雜穢語凡所發 言。應時應處稱法稱義。有實有真能寂能靜。有次序有所為。應理合儀無雜無穢能引 義利。畢竟遠離雜穢語法。遠離買賣偽秤偽斗偽斛凾等。終不攝養象馬牛驢雞猪狗等 諸傍生類。亦不攝養奴婢作使男女大小朋友親屬。終不受畜穀麥豆等。亦不受畜金銀 等寶。不非時食或唯一食。非時非處終不遊行。若語若默不生譏論。於衣喜足粗得蔽 身。於食喜足纔除飢渴。凡所遊住衣鉢自隨。如鳥飛止不捨嗉翼。彼由此故成就戒蘊 。密護根門安住正念。由正念力防守其心。眼見諸色耳聞諸聲。鼻嗅諸香舌嘗諸味。 身覺諸觸意了諸法。不取其相不執隨好。於此諸處住根律儀。防護貪憂惡不善法。畢 竟不令隨心生長。彼由戒蘊密護根門。觀顧往來屈申俯仰。著衣持鉢皆住正知。彼既 成就清淨戒蘊。密護根門正念正知。隨所依止城邑聚落。於日初分執持衣鉢。守護諸 根安住正念。威儀庠序修行乞食。既得食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持坐具 往阿練若。曠野山林遠惡有情。捨諸臥具其處唯有非人所居。或住空閑或在樹下。結 加趺坐端直其身。捨異攀緣住對面念。心恒專注遠離貪瞋惛沈睡眠掉舉惡作疑惑猶豫 。諸隨煩惱能礙善品。令慧力羸不證涅槃。住生死者由斯離欲惡不善法。乃至得住第 四靜慮。彼由如是殊勝定心。清白無穢離隨煩惱。柔軟堪能得住無動。其心趣向能證 漏盡智見明覺。能如實知見此是苦聖諦此是集聖諦。此是滅聖諦此是道聖諦。由如是 知如是見故。心解脫欲漏有漏無明漏。既解脫已如實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 已辦不受後有。是名非自苦非自勤苦亦非苦他非勤苦他補特伽羅。問何故如是補特伽 羅名非自苦非自勤苦亦非苦他非勤苦他。答由彼不自苦亦不苦他而活其命。故名非自 苦非自勤苦亦非苦他非勤苦他補特伽羅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九 P. 62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四法品第五之五   四語惡行者。一虛誑語。二離間語。三麁惡語。四雜穢語。云何虛誑語惡行。答 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虛誑語者。或在質諒者前。或在大眾中。或在王家。或在執理 家。或在親友家。為令證故作是問言。汝善男子應自憶念。若知便說不知勿說。若見 便說不見勿說。彼得此問不知言知。或知言不知。不見言見或見言不見。彼或自為或 復為他或為財利。正知而說虛誑語。不離虛誑語。此中有虛誑語者。謂不離虛誑語者 不斷虛誑語者。不厭虛誑語者。安住虛誑語者。成就虛誑語者。是名有虛誑語者。或 在質諒者前者。謂或村落質諒者。或城邑質諒者。或邦國質諒者。如是等質諒者。若 會遇若和合若現前。是名或在質諒者前。或在大眾中者。謂或剎帝利眾或婆羅門眾。 或長者眾或沙門眾。如是等諸大眾。若會遇若和合。若現前是名或在大眾中。或在王 家者。謂有國王輔臣圍繞。若會遇若和合若現前。是名或在王家。或在執理家者。謂 執理眾聚集評議。若會遇若和合若現前。是名或在執理家。或在親友家者。謂諸親友 聚集言論。若會遇若和合若現前。是名或在親友家。為令證故作是問言者。謂勸請彼 說誠諦言。欲決是非故共審問。汝善男子應自憶念。若知便說不知勿說。若見便說不 見勿說者。謂令憶念先所受境依實而說。可為明證此勸誡言。若於是事已見已聞已覺 已知。便可宣說建立開示。若於是事不見不聞不覺不知。勿謬宣說建立開示。故作是 言。汝善男子應自憶念。若知便說不知勿說若見便說不見勿說。彼得此問不知言知。 或知言不知。不見言見。或見言不見者。此中不知言知者。謂耳識所受耳識所了說為 所聞。彼實耳識未聞未了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聞。此等名為不知 言知。或知言不知者。謂彼耳識已受已了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聞。 此等名為或知言不知。不見言見者。謂眼識所受眼識所了說為所見。彼實眼識未受未 了。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見。如是名為不見言見。或見言不見者。 謂彼眼識已受已了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見。如是名為或見言不見。 彼或自為或復為他或為財利。正知而說虛誑語者。此中彼或自為者。如有一類自行劫 盜被執送王。王親檢問。咄哉男子。汝於他物實作賊耶。彼作是念我若實答。王定瞋 忿重加刑罰。或打或縛或驅出國。或奪資財或復斷命。我當自覆自等覆。自藏自等藏 。自護自等護。作虛誑語可免刑罰。作是念已便白王言。我於他物曾不劫盜。願王鑑 照我實非賊。如是名為彼或自為。或復為他者。如有一類親友作賊被執送王。王親檢 問不得情實。為作證故追檢。問言汝之親友實作賊不。彼作是念。我若實答王定瞋忿 。令我親友重遭刑罰。或打或縛或驅出國。或奪資財或復斷命。我為親友應覆等覆。 應藏等藏。應護等護。作虛誑語令免刑罰。作是念已便白王言。我之親友於他財物曾 不劫盜。願王鑑照彼實非賊。如是名為或復為他。或為財利者。如有一類心懷貪欲作 是思惟。我當施設虛誑妄語方便求覓。可愛色聲香味觸境。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 P. 63 財。作是念已即便追覓。由此因緣作虛誑語。如是名為或為財利。正知而說虛誑語者 。謂審決已數數宣說。演暢表示虛誑語言。是名正知而說虛誑語。不離虛誑語者。謂 於惡心不善心所起。惡行不善行所攝虛誑語。不離不斷不厭不息。如是語言唱詞評論 。語音語路語業語表。名虛誑語惡行   云何離間語惡行。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離間語者。聞此語向彼說。為破此故 聞彼語向此說。為破彼故諸和合者令其乖離。已乖離者令永間隔。愛樂離間說離間語 。不離離間語。此中有離間語者者。謂不離離間語者。不斷離間語者。不厭離間語者 。安住離間語者。成就離間語者。是名有離間語者。聞此語向彼說為破此故者。謂聞 此說順破壞語。順不堅語。順不攝語。順不喜語。向彼宣說令彼聞已。便於此處乖反 背叛。是名聞此語向彼說為破此故。聞彼語向此說為破彼故者。謂聞彼說。順破壞語 。順不堅語。順不攝語。順不喜語。向此宣說令此聞已。便於彼處乖反背叛。是名聞 彼語向此說為破彼故。諸和合者令其乖離者。謂往此彼展轉和合。隨順喜樂無諍者所 。方便破壞令其乖離。是名諸和合者令其乖離。已乖離者令永間隔者。謂往此彼已相 乖反背叛者所。作如是言善哉汝等。已能展轉乖反背叛。所以者何。汝等長夜更相呰 毀。言不具信戒聞捨慧故。能展轉乖反背叛甚為善哉。此彼聞已轉相乖反轉相背叛。 是名已乖離者令永間隔。愛樂離間者。謂於此彼乖反背叛。深生愛樂不厭不捨是名愛 樂離間。說離間語者。謂數宣說演暢表示。離間語言是名說離間語。不離離間語者。 謂於惡心不善心。所起惡行不善行所攝離間語。不離不斷不厭不息。如是語言唱詞評 論。語音語路語業語表。名離間語惡行   云何麁惡語惡行。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麁惡語者。彼所發語能惱澁強。令他 辛楚令他憤恚。眾生不愛眾生不樂。眾生不喜眾生不悅。令心擾亂能障等持。說麁惡 語不離麁惡語。此中有麁惡語者者。謂不離麁惡語者。不斷麁惡語者。不厭麁惡語者 。安住麁惡語者。成就麁惡語者。是名有麁惡語者。彼所發語能惱者。謂所發語鄙穢 麁礦。是名能惱。澁強者。謂所發語不滑不軟亦不調順。是名澁強。令他辛楚者。謂 所發語令能聞者無利無樂。是名令他辛楚。令他憤恚者。謂所發語先自憤恚忿惱憂慼 。亦令他生憤恚等事。是名令他憤恚。眾生不愛眾生不樂眾生不喜眾生不悅者。謂所 發語令多有情不愛不樂不喜不悅。是名眾生不愛乃至不悅。令心擾亂者。謂所發語令 心躁動擾濁不得安定。是名令心擾亂。能障等持者。謂所發語令他聞已。其心躁動擾 濁不得安定。是名能障等持。說麁惡語者。謂數宣說演暢表示麁惡語言。是名說麁惡 語。不離麁惡語者。謂於惡心不善心所起。惡行不善行所攝麁惡語。不離不斷不厭不 息。如是語言唱詞評論。語音語路語業語表。名麁惡語惡行   云何雜穢語惡行。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雜穢語者。說非時語非實語非真語。 無法語無義語。不寂語不靜語。無喻無釋不相應不相近。雜亂無法能引無義。說雜穢 語不離雜穢語。此中有雜穢語者者。謂不離雜穢語者。不斷雜穢語者。不厭雜穢語者 。安住雜穢語者。成就雜穢語者。是名有雜穢語者。說非時語者。謂所說語。非時不 P. 64 應時。非節不應節。非分不應分。是名說非時語。非實語者。謂所說語不實不稱實。 是名非實語。非真語者。謂所說語虛妄變異。是名非真語。無法語者。謂所說語宣說 顯了表示開發純非法事。是名無法語。無義語者。謂所說語宣說顯了表示開發純無義 事。是名無義語。不寂語者。謂所說語。非諸智者先思而說率爾而說。是名不寂語。 不靜語者。謂所說語數數宣唱告示諠雜。是名不靜語。無喻者謂所說語。無譬喻無釋 者。謂所說語無解釋。不相應者謂所說語。義不應文文不應義。是名不相應。不相近 者。謂所說語。前後不相續或意趣有異。是名不相近。雜亂者。謂所說語不一不定。 名為雜亂。若所說語純一決定名無雜亂。無法者。謂所說語越素呾纜及毘柰耶阿毘達 磨。是名無法。能引無義者。謂所說語能引種種不饒益事。是名能引無義語。雜穢語 者。謂數宣說演暢表示雜穢語言。是名說雜穢語。不離雜穢語者。謂於惡心不善心所 起。惡行不善行所攝雜穢語。不離不斷不厭不息。如是語言唱詞評論。語音語路語業 語表。名雜穢語惡行   四語妙行者。一離虛誑語。二離離間語。三離麁惡語。四離雜穢語。云何離虛誑 語妙行。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斷虛誑語離虛誑語者。諦語樂實可信可保可住世間 無諍說。如是語離虛誑語。此中有斷虛誑語離虛誑語者者。謂斷虛誑語者。離虛誑語 者。厭虛誑語者。安住不虛誑語者。成就不虛誑語者。是名斷虛誑語離虛誑語者。諦 語者謂所說語。是實非不實。是真非不真。不虛妄不變異是名諦語。樂實者謂樂諦語 。愛諦語。不厭不捨是名樂實。可信可保可住世間無諍者。謂由諦語。若天若魔若梵 若沙門若婆羅門。若餘世間天人眾生皆共信保安住無諍。是名可信可保可住世間無諍 說。如是語者。謂數宣說演暢表示不虛誑語。離虛誑語者。謂於善心調柔心所起善行 。調柔行所攝離虛誑語。不離不斷不厭不息。如是語言唱詞評論。語音語路語業語表 。是名離虛誑語妙行   云何離離間語妙行。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斷離間語離離間語者。不欲破壞不 聞此語向彼說。為破壞此不聞彼語向此說。為破壞彼諸乖離者令其和合。已和合者令 永堅固。愛樂和合說如是語離離間語。此中有斷離間語離離間語者者。謂斷離間語者 。離離間語者。厭離間語者。安住不離間語者。成就不離間語者。是名有斷離間語。 離離間語者。不欲破壞者。謂欲和合不聞此語向彼說。為破壞此者。謂聞此說順破壞 語。順不堅語。順不攝語。順不喜語。不向彼說勿彼聞已便於此處乖反背叛。是名不 聞此語向彼說。為破壞此不聞彼語向此說為破壞彼者。謂聞彼說順破壞語順不堅語順 不攝語順不喜語。不向此說勿此聞已便於彼處乖反背叛。是名不聞彼語向此說。為破 壞彼諸乖離者。令其和合者。謂往此彼展轉乖反背叛者所。種種方便令其和好。更相 愛樂。是名諸乖離者令其和合。已和合者令永堅固者。謂往此彼展轉和合隨順憙樂無 諍者所。作如是言善哉汝等。能共和合隨順憙樂不相乖諍。所以者何。汝等長夜更相 讚美。言具淨信戒聞捨慧故無乖諍甚為善哉。此彼聞已轉共和合隨順憙樂永無乖諍。 是名已和合者令永堅固。愛樂和合者。謂於此彼和合隨順憙樂無諍。深生愛樂不厭不 P. 65 捨。是名愛樂和合。說如是語者。謂數宣說演暢表示不離間語。離離間語者。謂於善 心調柔心所起。善行調柔行所攝。離離間語。不離不斷不厭不息。如是語言唱詞評論 。語音語路語業語表。名離離間語妙行   云何離麁惡語妙行。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斷麁惡語離麁惡語者。彼所發語。 無過悅耳入心高勝美妙明了。易解樂聞可尚無依。眾生所愛眾生所樂。眾生所憙眾生 所悅。令心無亂能順等持。說如是語離麁惡語。此中有斷麁惡語離麁惡語者者。謂離 麁惡語者。斷麁惡語者。厭麁惡語者。安住離麁惡語者。成就離麁惡語者。是名有斷 麁惡語離麁惡語者。彼所發語無過者。謂所發語無曲穢濁。亦不剛強是名無過。悅耳 者謂所發語能令聞者利益安樂是名悅耳。入心者謂所發語令心離蓋及隨煩惱。安隱而 住是名入心。高勝者謂宮城語如宮城中人所發語。於餘城邑人所發語。為最為勝為尊 為高為上為妙。故名高勝。離麁惡語亦復如是。於餘語言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上為妙 。是名高勝。美妙者謂所發語。不疎不密不隱不顯是名美妙。明了者。謂所發語不急 不緩是名明了。易解者謂所發語易可了知是名易解。樂聞者。謂所發語軟滑調順是名 樂聞。可尚者謂所發語應可供養。是名可尚。無依者謂所發語不希名利。是名無依。 眾生所愛眾生所樂眾生所憙眾生所悅者。謂所發語令多有情愛樂憙悅。是名眾生所愛 乃至所悅。令心無亂者。謂所發語。令心安定無躁無動亦無擾濁。是名令心無亂。能 順等持者。謂所發語令他聞已其心安定。無躁無動亦無擾濁。是名能順等持說。如是 語者。謂數宣說演暢表示不麁惡語。離麁惡語者。謂於善心調柔心所起。善行調柔行 所攝。離麁惡語。不離不斷不厭不息。如是語言唱詞評論。語音語路語業語表。是名 離麁惡語妙行   云何離雜穢語妙行。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斷雜穢語離雜穢語者。彼有時語實 語真語法語義語寂語靜語有喻有釋相應相近無雜亂有法能引義說如是語離雜穢語。此 中有斷雜穢語離雜穢語者者。謂離雜穢語者。斷雜穢語者。厭雜穢語者。安住離雜穢 語者。成就離雜穢語者。是名有斷雜穢語離雜穢語者。彼有時語者。謂所說語。應時 離非時。應節離非節。應分離非分。是名時語。實語者。謂所說語稱實離非實。是名 實語。真語者。謂所說語。不虛妄不變異是名真語。法語者。謂所說語。宣說顯了表 示開發。純如法事是名法語。義語者。謂所說語。宣說顯了表示開發。純有義事是名 義語。寂語者。謂所說語。是諸智者先思而說非率爾說。是名寂語。靜語者謂所說語 非數宣唱告示諠雜。是名靜語。有喻有釋者。謂所說語有譬喻有解釋。是名有喻有釋 。相應者。謂所說語義應於文文應於義。是名相應。相近者。謂所說語前後相續意趣 無異。是名相近。無雜亂者。謂所說語純一決定名無雜亂。若所說語。不一不定名為 雜亂。有法者。謂所說語。不越素呾纜及毘柰耶阿毘達磨。是名有法。能引義者。謂 所說語能引種種有饒益事。是名能引義。說如是語者。謂數宣說演暢表示不雜穢語。 離雜穢語者。謂於善心調柔心所起。善行調柔行所攝離雜穢語。不離不斷不厭不息。 如是語言唱詞評論。語音語路語業語表。名離雜穢語妙行。四非聖言者。一不見言見 P. 66 。二不聞言聞。三不覺言覺。四不知言知。云何不見言見非聖言。答眼識所受眼識所 了說為所見。有實眼識未受未了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見。如是名為 不見言見非聖言。有實已見起不見想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見。如是 雖名非聖言而不名不見言見。彼實已見故。云何不聞言聞非聖言。答耳識所受耳識所 了說為所聞。有實耳識未受未了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聞。如是名為 不聞言聞非聖言。有實已聞起不聞想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如是雖名非聖 言。而不名不聞言聞。彼實已聞故。云何不覺言覺非聖言。答三識所受三識所了說為 所覺。有實三識未受未了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如是名為不覺言覺非聖言 。有實已覺起不覺想。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覺。如是雖名非聖言 。而不名不覺言覺。彼實已覺故。云何不知言知非聖言。答意識所受意識所了說為所 知。有實意識未受未了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知。如是名為不知言 知非聖言。有實已知起不知想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知。如是雖名 非聖言。而不名不知言知。彼實已知故   四聖言者。一不見言不見二不聞言不聞。三不覺言不覺。四不知言不知。云何不 見言不見聖言。答眼識所受眼識所了說為所見。有實眼識未受未了。彼不隱覆此想。 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未見。如是名為不見言不見聖言。有實已見起不見想彼不隱 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見。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不見言不見。彼實已見 故。云何不聞言不聞聖言。答耳識所受耳識所了說為所聞。有實耳識未受未了。彼不 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聞。如是名為不聞言不聞聖言。有實已聞起不 聞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聞。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不聞言 不聞。彼實已聞故。云何不覺言不覺聖言。答三識所受三識所了說為所覺。有實三識 未受未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覺。如是名為不覺言不覺聖言 。有實已覺起不覺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覺。如是雖名聖言。 而不名不覺言不覺。彼實已覺故。云何不知言不知聖言。答意識所受意識所了說為所 知。有實意識未受未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知。如是名為不 知言不知聖言。有實已知起不知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知。 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不知言不知。彼實已知故   復次四非聖言者。一見言不見。二聞言不聞。三覺言不覺。四知言不知。云何見 言不見非聖言。答眼識所受眼識所了說為所見。有實眼識已受已了而隱覆此想。此忍 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見。如是名為見言不見非聖言。有實不見而起見想。彼隱覆此 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見。如是雖名非聖言。而不名見言不見。彼實不見故 。云何聞言不聞非聖言。答耳識所受耳識所了說為所聞。有實耳識已受已了而隱覆此 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聞。如是名為聞言不聞非聖言。有實不聞而起聞想。 彼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聞。如是雖名非聖言。而不名聞言不聞。彼 實不聞故。云何覺言不覺非聖言。答三識所受三識所了說為所覺。有實三識已受已了 P. 67 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覺。如是名為覺言不覺非聖言。有實不覺而 起覺想。彼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覺。如是雖名非聖言。而不名覺言 不覺。彼實不覺故。云何知言不知非聖言。答意識所受意識所了說為所知。有實意識 已受已了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知。如是名為知言不知非聖言。有 實不知而起知想。彼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知。如是雖名非聖言。而 不名知言不知。彼實不知故   復次四聖言者。一見言見。二聞言聞。三覺言覺。四知言知。云何見言見聖言。 答眼識所受眼識所了說為所見。有實眼識已受已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 事。言我已見如是名為見言見聖言。有實不見而起見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 質直事。言我已見。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見言見。彼實不見故。云何聞言聞聖言。 答耳識所受耳識所了說為所聞。有實耳識已受已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 事。言我已聞。如是名為聞言聞聖言。有實不聞而起聞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 此質直事。言我已聞。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聞言聞。彼實不聞故。云何覺言覺聖言 。答三識所受三識所了說為所覺。有實三識已受已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 事。言我已覺。如是名為覺言覺聖言。有實不覺而起覺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 此質直事。言我已覺。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覺言覺。彼實不覺故。云何知言知聖言 。答意識所受意識所了說為所知。有實意識已受已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 直事。言我已知。如是名為知言知聖言。有實不知而起知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 見此質直事。言我已知。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知言知。彼實不知故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 P. 68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一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五法品第六之一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五法自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示 。我等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 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五法云何。此中有二嗢拕南頌。初嗢拕南曰  初五法十種  謂蘊取妙欲   慳趣蓋栽縛  下上結各五    有五蘊五取蘊五妙欲五慳五趣五蓋五心栽五心縛五順下分結五順上分結   五蘊者。一色蘊二受蘊三想蘊四行蘊五識蘊。云何色蘊。答諸所有色。若過去若 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如是一切略為一聚說名色蘊 。云何受蘊。答諸所有受。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若遠 若近。如是一切略為一聚說名受蘊。云何想蘊。答諸所有想。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 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如是一切略為一聚說名想蘊。云何行蘊。答諸 所有行。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如是一切略 為一聚說名行蘊。云何識蘊。答諸所有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 。若劣若勝若遠若近。如是一切略為一聚說名識蘊。此中諸所有色者。云何名為諸所 有色。答盡所有色。謂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諸色。如是名為諸所有色。復次盡所有色 。謂十色處及法處所攝色。如是名為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者。云何過去色 。答若色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已聚集已出現。落謝過去盡滅離變 。過去性過去類過去世攝。是名過去色。云何未來色。答若色未已起未已等起。未已 生未已等生。未已轉未已現轉。未聚集未出現。未來性未來類未來世攝。是名未來色 。云何現在色。答若色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聚集出現住未已謝。 未已盡滅未已離變和合現前。現在性現在類現在世攝。是名現在色。若內若外者。云 何內色。答若色在此相續已得不失是名內色。云何外色。答若色在此相續。或本未得 或得已失。若他相續若非情數。是名外色。若麁若細者。云何施設麁色細色。答觀待 施設麁色細色。復如何等。答若觀待無見有對色。則有見有對色名麁。若觀待有見有 對色。則無見有對色名細。若觀待無見無對色。則無見有對色名麁。若觀待無見有對 色。則無見無對色名細。若觀待色界色。則欲界色名麁。若觀待欲界色。則色界色名 細。若觀待不繫色。則色界色名麁。若觀待色界色。則不繫色名細。如是施設麁色細 色。如是名為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者云何施設劣色勝色。答觀待施設劣色勝色。復如 何等。答若觀待有覆無記色。則不善色名劣。若觀待不善色則有覆無記色名勝。若觀 待無覆無記色。則有覆無記色名劣。若觀待有覆無記色。則無覆無記色名勝。若觀待 有漏善色。則無覆無記色名劣。若觀待無覆無記色。則有漏善色名勝。若觀待無漏善 P. 69 色。則有漏善色名劣。若觀待有漏善色。則無漏善色名勝。若觀待色界色。則欲界色 名劣。若觀待欲界色則色界色名勝。若觀待不繫色。則色界色名劣。若觀待色界色。 則不繫色名勝。如是施設劣色勝色。如是名為若劣若勝。若遠若近者云何遠色。答過 去未來色。云何近色。答現在色。復次云何遠色。答若色過去非無間滅。若色未來非 現前起是名遠色。云何近色。答若色過去無間已滅。若色未來現前正起是名近色。如 是名為若遠若近。如是一切略為一聚者。云何一切略為一聚。答推度思惟稱量觀察集 為一聚。是故名為如是一切略為一聚。說名色蘊者云何說名色蘊。答於此色蘊顯色顯 蘊顯身顯聚。是故名為說名色蘊。諸所有受者。云何名為諸所有受。答盡所有受。謂 六受身。何等為六。謂眼觸所生受。耳鼻舌身意觸所生受。如是名為諸所有受。若過 去若未來若現在者。云何過去受。答若受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已 聚集已出現。落謝過去盡滅離變。過去性過去類過去世攝。是名過去受。云何未來受 。答若受未已起未已等起。未已生未已等生。未已轉未已現轉。未聚集未出現。未來 性未來類未來世攝。是名未來受。云何現在受。答若受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 轉已現轉。聚集出現住未已謝。未已盡滅。未已離變和合現前。現在性現在類現在世 攝。是名現在受。若內若外者。云何內受。答若受在此相續已得不失。是名內受。云 何外受。答若受在此相續。或本未得或得已失。若他相續是名外受。若麁若細者。云 何施設麁受細受。答觀待。施設麁受細受復如何等。答若觀待無尋唯伺受。則有尋有 伺受名麁。若觀待有尋有伺受。則無尋唯伺受名細。若觀待無尋無伺受。則無尋唯伺 受名麁。若觀待無尋唯伺受。則無尋無伺受名細。若觀待色界受。則欲界受名麁。若 觀待欲界受。則色界受名細。若觀待無色界受。則色界受名麁。若觀待色界受。則無 色界受名細。若觀待不繫受。則無色界受名麁。若觀待無色界受。則不繫受名細。如 是施設麁受細受。如是名為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者云何施設劣受勝受。答觀待施設劣 受勝受。復如何等。答若觀待有覆無記受。則不善受名劣。若觀待不善受則有覆無記 受名勝。若觀待無覆無記受。則有覆無記受名劣。若觀待有覆無記受。則無覆無記受 名勝。若觀待有漏善受。則無覆無記受名劣。若觀待無覆無記受。則有漏善受名勝。 若觀待無漏善受。則有漏善受名劣。若觀待有漏善受。則無漏善受名勝。若觀待色界 受。則欲界受名劣。若觀待欲界受。則色界受名勝。若觀待無色界受。則色界受名劣 。若觀待色界受。則無色界受名勝。若觀待不繫受。則無色界受名劣。若觀待無色界 受。則不繫受名勝。如是施設劣受勝受。如是名為若劣若勝。若遠若近者云何遠受。 答過去未來受。云何近受。答現在受。復次云何遠受。答若受過去非無間滅。若受未 來非現前起是名遠受。云何近受。答若受過去無間已滅。若受未來現前正起是名近受 。如是名為若遠若近。如是一切略為一聚者。云何一切略為一聚。答推度思惟稱量觀 察集為一聚。是故名為如是一切略為一聚說名受蘊者。云何說名受蘊。答於此受蘊顯 受顯蘊顯身顯聚。是故名為說名受蘊。諸所有想者。云何名為諸所有想。答盡所有想 。謂六想身何等為六。謂眼觸所生想。耳鼻舌身意觸所生想。如是名為諸所有想。若 P. 70 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者。云何過去想。答若想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 已聚集已出現。落謝過去盡滅離變。過去性過去類過去世攝。是名過去想。云何未來 想。答若想未已起未已等起。未已生未已等生。未已轉未已現轉。未聚集未出現。未 來性未來類未來世攝。是名未來想。云何現在想。答若想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 已轉已現轉。聚集出現。住未已謝。未已盡滅。未已離變和合現前。現在性現在類現 在世攝。是名現在想。若內若外者。云何內想。答若想在此相續已得不失是名內想。 云何外想。答若想在此相續。或本未得或得已失。若他相續是名外想。若麁若細者。 云何施設麁想細想。答觀待施設麁想細想。復如何等。答若觀待無尋唯伺想。則有尋 有伺想名麁。若觀待有尋有伺想。則無尋唯伺想名細。若觀待無尋無伺想。則無尋唯 伺想名麁。若觀待無尋唯伺想。則無尋無伺想名細。若觀待色界想。則欲界想名麁。 若觀待欲界想。則色界想名細。若觀待無色界想。則色界想名麁。若觀待色界想。則 無色界想名細。若觀待不繫想。則無色界想名麁。若觀待無色界想。則不繫想名細。 如是施設麁想細想。如是名為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者。云何施設劣想勝想。答觀待施 設劣想勝想。復如何等。答若觀待有覆無記想。則不善想名劣。若觀待不善想。則有 覆無記想名勝。若觀待無覆無記想。則有覆無記想名劣。若觀待有覆無記想。則無覆 無記想名勝。若觀待有漏善想。則無覆無記想名劣。若觀待無覆無記想。則有漏善想 名勝。若觀待無漏善想。則有漏善想名劣。若觀待有漏善想。則無漏善想名勝。若觀 待色界想。則欲界想名劣。若觀待欲界想則色界想名勝。若觀待無色界想。則色界想 名劣。若觀待色界想。則無色界想名勝。若觀待不繫想。則無色界想名劣。若觀待無 色界想。則不繫想名勝。如是施設劣想勝想。如是名為若劣若勝。若遠若近者。云何 遠想。答過去未來想。云何近想。答現在想。復次云何遠想。答若想過去非無間滅。 若想未來非現前起是名遠想。云何近想。答若想過去無間已滅。若想未來現前正起是 名近想。如是名為若遠若近。如是一切略為一聚者。云何一切略為一聚。答推度思惟 稱量觀察。集為一聚。是故名為如是一切略為一聚說名想蘊者。云何說名想蘊。答於 此想蘊。顯想顯蘊顯身顯聚。是故名為說名想蘊。諸所有行者。云何名為諸所有行。 答盡所有行謂六行身。何等為六。謂眼觸所生行耳鼻舌身意觸所生行。如是名為諸所 有行。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者。云何過去行。答若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 已現轉。已聚集已出現。落謝過去盡滅離變。過去性過去類過去世攝。是名過去行。 云何未來行。答若行未已起未已等起。未已生未已等生。未已轉未已現轉。未聚集未 出現。未來性未來類未來世攝。是名未來行。云何現在行。答若行已起已等起。已生 已等生。已轉已現轉。聚集出現住未已謝未已盡滅。未已離變和合現前。現在性現在 類現在世攝。是名現在行。若內若外者。云何內行。答若行在此相續。已得不失是名 內行。云何外行。答若行在此相續。或本未得或得已失。若他相續若非情數。是名外 行。若麁若細者。云何施設麁行細行。答觀待施設麁行細行。復如何等。答若觀待無 尋唯伺行。則有尋有伺行名麁。若觀待有尋有伺行。則無尋唯伺行名細。若觀待無尋 P. 71 無伺行。則無尋唯伺行名麁。若觀待無尋唯伺行。則無尋無伺行名細。若觀待色界行 則欲界行名麁。若觀待欲界行則色界行名細。若觀待無色界行則色界行名麁。若觀待 色界行。則無色界行名細。若觀待不繫行則無色界行名麁。若觀待無色界行則不繫行 名細。如是施設麁行細行。如是名為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者。云何施設劣行勝行。答 觀待施設劣行勝行。復如何等。答若觀待有覆無記行。則不善行名劣。若觀待不善行 則有覆無記行名勝。若觀待無覆無記行。則有覆無記行名劣。若觀待有覆無記行。則 無覆無記行名勝。若觀待有漏善行。則無覆無記行名劣。若觀待無覆無記行。則有漏 善行名勝。若觀待無漏善行則有漏善行名劣。若觀待有漏善行。則無漏善行名勝。若 觀待色界行。則欲界行名劣。若觀待欲界行。則色界行名勝。若觀待無色界行。則色 界行名劣。若觀待色界行。則無色界行名勝。若觀待不繫行。則無色界行名劣。若觀 待無色界行。則不繫行名勝。如是施設劣行勝行。如是名為若劣若勝。若遠若近者。 云何遠行   答過去未來行。云何近行。答現在行。復次云何遠行。答若行過去非無間滅。若 行未來非現前起。是名遠行。云何近行   答若行過去無間已滅。若行未來現前正起是名近行。如是名為若遠若近。如是一 切略為一聚者。云何一切略為一聚。答推度思惟稱量觀察集為一聚。是故名為如是一 切略為一聚。說名行蘊者。云何說名行蘊。答於此行蘊顯行顯蘊顯身顯聚。是故名為 說名行蘊。諸所有識者。云何名為諸所有識。答盡所有識。謂六識身。何等為六。謂 眼識耳鼻舌身意識。如是名為諸所有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者。云何過去識。答若 識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已聚集已出現。落謝過去盡滅離變。過去 性過去類過去世攝。是名過去識。云何未來識。答若識未已起未已等起。未已生未已 等生。未已轉未已現轉。未聚集未出現。未來性未來類未來世攝。是名未來識。云何 現在識。答若識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聚集出現住未已謝。未已盡 滅未已離變和合現前。現在性現在類現在世攝。是名現在識。若內若外者。云何內識 。答若識在此相續已得不失是名內識。云何外識。答若識在此相續。或本未得或得已 失。若他相續是名外識。若麁若細者。云何施設麁識細識。答觀待施設麁識細識。復 如何等。答若觀待無尋唯伺識。則有尋有伺識名麁。若觀待有尋有伺識。則無尋。唯 伺識名細。若觀待無尋無伺識。則無尋唯伺識名麁。若觀待無尋唯伺識。則無尋無伺 識名細。若觀待色界識。則欲界識名麁。若觀待欲界識。則色界識名細。若觀待無色 界識。則色界識名麁。若觀待色界識。則無色界識名細。若觀待不繫識則無色界識名 麁。若觀待無色界識。則不繫識名細。如是施設麁識細識。如是名為若麁若細。若劣 若勝者。云何施設劣識勝識。答觀待施設劣識勝識復如何等。答若觀待有覆無記識。 則不善識名劣。若觀待不善識。則有覆無記識名勝。若觀待無覆無記識。則有覆無記 識名劣。若觀待有覆無記識。則無覆無記識名勝。若觀待有漏善識。則無覆無記識名 劣。若觀待無覆無記識。則有漏善識名勝。若觀待無漏善識。則有漏善識名劣。若觀 P. 72 待有漏善識。則無漏善識名勝。若觀待色界識。則欲界識名劣。若觀待欲界識。則色 界識名勝。若觀待無色界識。則色界識名劣。若觀待色界識。則無色界識名勝。若觀 待不繫識。則無色界識名劣。若觀待無色界識。則不繫識名勝。如是施設劣識勝識。 如是名為若劣若勝。若遠若近者。云何遠識。答過去未來識。云何近識答現在識。復 次云何遠識。答若識過去非無間滅。若識未來非現前起。是名遠識。云何近識。答若 識過去無間已滅。若識未來現前正起。是名近識。如是名為若遠若近。如是一切略為 一聚者。云何一切略為一聚。答推度思惟稱量觀察集為一聚。是故名為如是一切略為 一聚。說名識蘊者。云何說名識蘊。答於此識蘊顯識顯蘊顯身顯聚。是故名為說名識 蘊   五取蘊者。一色取蘊。二受取蘊。三想取蘊。四行取蘊。五識取蘊。云何色取蘊 。答若色有漏隨順諸取於此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欲生時生或貪或瞋或癡。或 隨一一心所隨煩惱。是名色取蘊。云何受取蘊。答若受有漏隨順諸取於此諸受。若過 去若未來若現在。欲生時生或貪或瞋或癡。或隨一一心所隨煩惱。是名受取蘊。云何 想取蘊。答若想有漏隨順諸取於此諸想。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欲生時生或貪或瞋或 癡。或隨一一心所隨煩惱。是名想取蘊。云何行取蘊。答若行有漏隨順諸取於此諸行 。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欲生時生或貪或瞋或癡。或隨一一心所隨煩惱。是名行取蘊 。云何識取蘊。答若識有漏隨順諸取於此諸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欲生時生或貪 或瞋或癡。或隨一一心所隨煩惱。是名識取蘊   五妙欲者。一眼所識色。可愛可樂可憙可意。此可愛色能引諸欲隨順染著。名眼 所識色妙欲。二耳所識聲。可愛可樂可憙可意。此可愛聲能引諸欲隨順染著。名耳所 識聲妙欲。三鼻所識香。可愛可樂可憙可意。此可愛香能引諸欲隨順染著。名鼻所識 香妙欲。四舌所識味。可愛可樂可憙可意。此可愛味能引諸欲隨順染著。名舌所識味 妙欲。五身所識觸。可愛可樂可憙可意。此可愛觸能引諸欲隨順染著。名身所識觸妙 欲。云何眼所識色妙欲。答若色欲界繫眼觸所生愛所緣。是名眼所識色妙欲。云何耳 所識聲妙欲。答若聲欲界繫耳觸所生愛所緣。是名耳所識聲妙欲。云何鼻所識香妙欲 。答若香欲界繫鼻觸所生愛所緣。是名鼻所識香妙欲。云何舌所識味妙欲。答若味欲 界繫舌觸所生愛所緣。是名舌所識味妙欲。云何身所識觸妙欲。答若觸欲界繫身觸所 生愛所緣。是名身所識觸妙欲   五慳者。一住處慳。二家慳。三色讚慳。四利養慳。五法慳。云何住處慳。答若 於住處顧戀繫心。謂如有一作如是念。願此住處屬我非餘。我於此處經行敷設。居止 受用勿餘復得。彼於住處顧戀繫心。於他有情障礙遮止。不施不惠不隨施惠。不棄不 捨不遍棄捨。是名住處慳。云何家慳。答若於施主家顧戀繫心。謂如有一作如是念願 。此施主家屬我非餘。我於此家獨入獨出。往還親昵居止受用勿餘復得。彼於施主家 顧戀繫心。於他有情障礙遮止。不施不惠不隨施惠。不棄不捨不遍棄捨。是名家慳。 云何色讚慳。答若於色讚顧戀繫心。謂如有一作如是念。願我獨得微妙好色。眾所樂 P. 73 見顏貌端正。成就第一清淨圓滿。諸顯形色餘無及者。願我獨得廣大名稱善聲善譽。 遍諸方維一切世間。皆共讚頌餘無及者。唯我善知受用飲食。及餘資具令所飲食。隨 時消化資具長養。面色光澤皮膚細軟。眾所愛樂餘不能及。唯我善知冠帶衣服。及諸 嚴具莊飾形貌。令極顯好餘皆不及。彼於色讚顧戀繫心。於他有情障礙遮止。不施不 惠不隨施惠。不棄不捨不遍棄捨。是名色讚慳。云何利養慳。答若於利養顧戀繫心。 謂如有一作如是念。願我獨得世間利養。餘不能得願獨差我。受諸利養不差餘人。願 獨知我具大福慧。隨時布施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財。一切世間無及我者。彼於 利養顧戀繫心。於他有情障礙遮止。不施不惠不隨施惠。不棄不捨不遍棄捨。是名利 養慳。云何法慳。答若於教法顧戀繫心。謂如有一作如是念。願我獨能宣說正法。餘 皆不能願我獨能。令他誦念餘皆不能。願我獨能。問答決擇餘皆不能。願我獨能持素 怛纜。及毘奈耶阿毘達磨。餘皆不能。願我獨能分別解釋善理教者。所造諸論及自能 造。餘皆不能。彼於教法顧戀繫心。於他有情障礙遮止不施不惠。不隨施惠不棄不捨 不遍棄捨。是名法慳   五趣者。一地獄趣。二傍生趣。三鬼趣。四人趣。五天趣。云何地獄趣。答與諸 地獄一性一類。眾同分等依得事得處得。若諸所有生地獄已。無覆無記色受想行識。 是名地獄趣。復次由上品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若習若修若多所作。往於地獄生地獄 中結地獄生。是名地獄趣。復次地獄趣者。是名是號異語增語。想等想施設言說。故 名地獄趣。云何傍生趣。答與諸傍生一性一類。眾同分等依得事得處得。若諸所有生 傍生已。無覆無記色受想行識是名傍生趣。復次由愚鈍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往於傍 生生傍生中結傍生生。是名傍生趣。復次傍生趣者。是名是號異語增語。想等想施設 言說。故名傍生趣。云何鬼趣。答與諸鬼眾一性一類。眾同分等依得事得處得。若諸 所有生鬼界已。無覆無記色受想行識是名鬼趣。復次由慳悋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若 習若修若多所作。往於鬼界生鬼界中結鬼界生。是名鬼趣。復次鬼趣者。是名是號異 語增語。想等想施設言說。故名鬼趣。云何人趣。答與諸人眾一性一類。眾同分等依 得事得處得。若諸所有生人中已。無覆無記色受想行識是名人趣。復次由下品身妙行 語妙行意妙行。若習若修若多所作。往於人中生於人中結人中生。是名人趣。復次人 趣者。是名是號異語增語。想等想施設言說。故名人趣。云何天趣。答與諸天眾一性 一類。眾同分等依得事得處得。若諸所有生天上已。無覆無記色受想行識。是名天趣 。復次由上品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若習若修若多所作。往於天上生於天上結天上生 。是名天趣。復次天趣者。是名是號異語增語。想等想施設言說。故名天趣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一 P. 74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二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五法品第六之二   五蓋者。一貪欲蓋。二瞋恚蓋。三惛沈睡眠蓋。四掉舉惡作蓋。五疑蓋。貪欲蓋 者。云何貪欲。答於諸欲境諸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樂迷悶耽嗜。遍耽嗜內縛希求 。耽湎苦集貪類貪生。是名貪欲。云何貪欲蓋。答由此貪欲障心蔽心。鎮心隱心蓋心 覆心纏心裹心。故名貪欲蓋。瞋恚蓋者。云何瞋恚。答於諸有情欲為損害。內懷栽 欲為擾惱。已瞋當瞋現瞋。樂為過患極為過患意極憤恚。於諸有情各相違戾欲為過患 。已為過患當為過患現為過患。是名瞋恚。云何瞋恚蓋。答由此瞋恚障心蔽心鎮心。 隱心蓋心覆心纏心裹心。故名瞋恚蓋。惛沈睡眠蓋者。云何惛沈。答所有身重性心重 性。身不調柔性心不調柔性。身惛沈心惛沈 瞢憒悶。是名惛沈。云何睡眠。答染污 心中所有眠夢。不能任持心昧略性是名睡眠。云何惛沈睡眠蓋。答由此惛沈睡眠障心 蔽心鎮心。隱心蓋心覆心纏心裹心。故名惛沈睡眠蓋。掉舉惡作蓋者。云何掉舉。答 諸有令心不寂不靜。掉舉等掉舉心掉舉性。是名掉舉。云何惡作。答染污心中所有令 心變悔惡作惡作性。是名惡作。云何掉舉惡作蓋。答由此掉舉惡作障心蔽心鎮心。隱 心蓋心覆心纏心裹心。故名掉舉惡作蓋。疑蓋者云何疑。答於佛法僧及苦集滅道。生 起疑惑二分二路。躊躇猶豫猶豫箭不悅。不悅行不決度不悟入。非已一趣非當一趣非 現一趣。是名疑。云何疑蓋。答由此疑故障心蔽心鎮心。隱心蓋心覆心纏心裹心。故 名疑蓋   五心栽者。云何為五。具壽當知。如有一類於大師所。疑惑猶豫不悟入。無勝解 無淨信。若於大師疑惑猶豫。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是名第一。於大師所心栽未斷未 遍知。如有一類於正法所。疑惑猶豫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若於正法疑惑猶豫。不 悟入無勝解無淨信。是名第二。於正法所心栽未斷未遍知。如有一類於所學處。疑惑 猶豫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若於所學疑惑猶豫。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是名第三。 於所學處心栽未斷未遍知。如有一類於教誡所。疑惑猶豫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若 於教誡疑惑猶豫。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是名第四。於教誡所心栽未斷未遍知。如有 一類。於諸苾芻上座聰慧。久入佛法久修梵行。乃至大師及諸有智。同梵行者共所稱 讚護念敬愛。於是有智梵行者所。瞋恚毀罵陵辱觸惱。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若於苾 芻上座聰慧。久入佛法久修梵行乃至大師。及諸有智同梵行者。共所稱讚護念敬愛。 如是有智梵行者所。瞋恚毀罵陵辱觸惱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是名第五。於諸有智梵 行者所。心栽未斷未遍知。若於大師疑惑猶豫。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是名第一。於 大師所。心栽未斷未遍知者。云何大師。答謂諸如來應正等覺是名大師。云何於大師 所疑惑猶豫。答於諸如來應正等覺。發起種種疑惑猶豫。是名於大師所疑惑猶豫。云 何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答若於大師生起種種疑惑猶豫。便於彼斷不能發起。隨順心 隨順欲隨順信。隨順勝解已勝解當勝解。是名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云何是名第一。 P. 75 答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云何於大師所心栽。答若於如來應正等覺。生起種種 疑惑猶豫。便於彼心自作栽事。譬如農夫雖有良田。若不耕墾即便堅硬。多諸栽 穢 草不植何況嘉苗。於大師所疑惑猶豫亦復如是。覆蔽其心令心剛強作栽 事。尚不令 心得邪決定況正決定。是名於大師所心栽。云何未斷未遍知。答彼於心栽未降伏未永 害。是名未斷未遍知。若於正法疑惑猶豫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是名第二。於正法所 心栽未斷未遍知者。云何正法。答愛盡離滅究竟涅槃。是名正法。云何於正法疑惑猶 豫。答若於愛盡離滅究竟涅槃。生起種種疑惑猶豫。是名於正法疑惑猶豫。云何不悟 入無勝解無淨信。答若於正法生起種種疑惑猶豫。便於彼斷不能發起。隨順心隨順欲 。隨順信隨順勝解。已勝解當勝解。是名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云何是名第二。答漸 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二。云何於正法所心栽。答若於愛盡離滅究竟涅槃。生起種種 疑惑猶豫。便於彼心自作栽事。譬如農夫雖有良田。若不耕墾即便堅硬。多諸栽 穢 草不植何況嘉苗。於正法所疑惑猶豫亦復如是。覆蔽其心令心剛強。作栽 事尚不令 心得邪決定。況正決定。是名於正法所心栽。云何未斷未遍如。答彼於心栽未降伏未 永害。是名未斷未遍知。若於所學疑惑猶豫。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是名第三。於所 學處心栽未斷未遍知者。云何所學。答若諸如來應正等覺。正知正見施設學處。是名 所學。如說我如是學我學此事。於理善法不能證得。我如是學我學此事。於理善法則 能證得。云何於所學疑惑猶豫。答於諸如來應正等覺。施設學處生起種種疑惑猶豫。 是名於所學疑惑猶豫。云何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答若於所學生。起種種疑惑猶豫。 便於彼斷不能發起。隨順心隨順欲隨順信。隨順勝解已勝解當勝解。是名不悟入無勝 解無淨信。云何是名第三。答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三。云何於所學心栽。答若於 如來應正等覺。正知正見施設學處。生起種種疑惑猶豫。便於彼心自作栽事。譬如農 夫雖有良田。若不耕墾即便堅硬。多諸栽 穢草不植何況嘉苗。於所學處疑惑猶豫亦 復如是。覆蔽其心令心剛強。作栽 事尚不令心得邪決定。況正決定。是名於所學處 心栽。云何未斷未遍知。答彼於心栽未降伏未永害。是名未斷未遍知。若於教誡疑惑 猶豫。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是名第四。於教誡所心栽。未斷未遍知者。云何教誡。 答若諸如來應正等覺。正知正見半月半月。所說別解脫戒經。是名教誡。如說我如是 教誡。我教誡此事於理善法不能證得。我如是教誡我教誡此事。於理善法則能證得。 云何於教誡疑惑猶豫。答於諸如來應正等覺。半月半月所說別解脫戒經。生起種種疑 惑猶豫。是名於教誡疑惑猶豫。云何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答若於教誡生起種種疑惑 猶豫。便於彼斷不能發起。隨順心隨順欲隨順信。隨順勝解已勝解當勝解。是名不悟 入無勝解無淨信。云何是名第四。答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四。云何於教誡所心栽 。答若於如來應正等覺。正知正見半月半月。所說別解脫戒經。生起種種疑惑猶豫。 便於彼心自作栽事。譬如農夫雖有良田。若不耕墾即便堅硬。多諸栽 穢草不植何況 嘉苗。於教誡所疑惑猶豫亦復如是。覆蔽其心令心剛強作栽 事。尚不令心得邪決定 。況正決定。是名於教誡所心栽。云何未斷未遍知。答彼於心栽未降伏未永害。是名 P. 76 未斷未遍知。若於苾芻上座聰慧。久入佛法久修梵行。乃至大師及諸有智。同梵行者 共所稱讚護念敬愛。如是有智梵行者所。瞋恚毀罵陵辱觸惱。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 是名第五。於諸有智梵行者所。心栽未斷未遍知者。云何大師。答謂諸如來應正等覺 。云何有智同梵行者。答謂舍利子。大採菽氏。大營搆氏。大飲光。大執藏。大劫庀 那。大迦多衍那。大准陀。大善見。大路。大名。無滅欲樂金毘羅等。賢聖弟子是名 有智同梵行者。若為大師及諸有智同梵行者。共所稱讚護念敬愛。是名苾芻上座聰慧 久入佛法久修梵行。即此苾芻名有智梵行者。云何如是有智梵行者。所瞋恚毀罵陵辱 觸惱。答於彼有智梵行者所。起瞋恚心發不隨順語。不隨順語表毀辱陵突。是名如是 有智梵行者所。瞋恚毀罵陵辱觸惱。云何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答若於有智梵行者所 。瞋恚毀罵陵辱觸惱。便於彼斷不能發起。隨順心隨順欲隨順信。隨順勝解已勝解當 勝解。是名不悟入無勝解無淨信。云何是名第五。答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五。云 何於諸有智梵行者所心栽。答若於有智梵行者所。瞋恚毀罵陵辱觸惱。便於彼心自作 栽事。譬如農夫雖有良田若不耕墾。即便堅硬多諸栽 。穢草不植何況嘉苗。於諸有 智梵行者所。瞋恚毀罵陵辱觸惱亦復如是。覆蔽其心令心剛強。作栽 事。尚不令心 得邪決定。況正決定。是名於諸有智梵行者所心栽。云何未斷未遍知。答彼於心栽未 降伏未永害。是名未斷未遍知   五心縛者。云何為五。具壽當知。如有一類於身未離貪。未離欲未離親未離愛未 離渴。彼由於身未離貪等故。便於熾然加行。永斷寂靜證得上義。心不悟入無淨信不 安住無勝解。若於熾然加行等。心不悟入乃至無勝解。是名第一。於身未離貪等。心 縛未降伏未永害。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於諸欲境未離貪。未離欲未離親未離愛未離 渴。彼由於欲未離貪等故。便於熾然加行永斷寂靜證得上義。心不悟入無淨信。不安 住無勝解。若於熾然加行等。心不悟入乃至無勝解。是名第二。於欲未離貪等。心縛 未降伏未永害。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樂與在家出家離住。於樂同樂於苦同苦。同喜 同憂。於諸事務皆共興起。究竟隨轉不相捨離。彼由樂與在家出家雜住等故。便於熾 然加行永斷寂靜證得上義。心不悟入無淨信。不安住無勝解。若於熾然加行等。心不 悟入乃至無勝解。是名第三。樂相雜住。心縛未降伏未永害。復次具壽。如有一類。 於諸正論是聖除遣。能趣向心離蓋可樂所。謂戒論定論慧論解脫論解脫智見論。少欲 論喜足論損減論省事論。永斷論離染論寂滅論。隨順緣性緣起等論。彼於宣說如是論 時。不恭敬聽不屬耳聽。不住受教心不行法隨法越大師教。於諸學處不樂受學。彼由 宣說如是論時。不恭敬聽等故。便於熾然加行永斷寂靜證得上義。心不悟入無淨信。 不安住無勝解。若於熾然加行等。心不悟入乃至無勝解。是名第四。於諸正論心縛未 降伏未永害。復次具壽。如有一類少小證得。雖有後時所作勝事。而中止息。彼由少 小證得等故。便於熾然加行永斷寂靜證得上義。心不悟入無淨信。不安住無勝解。若 於熾然加行等。心不悟入乃至無勝解。是名第五。於後勝所作。心縛未降伏未永害。 此中於身未離貪。未離欲未離親未離愛未離渴者。謂顧戀身令心被縛不得出離故。說 P. 77 於身未離貪等。便於熾然加行永斷寂靜證得上義者。云何便於熾然。謂若於身生顧戀 者。便於永斷精勤勇猛。勢用策勵不可制伏策心相續。是名熾然。彼於此中不起欲樂 。由斯故說便於熾然。云何便於加行。謂若於身生顧戀者。便於永斷。若習若修若多 所作是名加行。彼於此中不起欲樂。由斯故說便於加行。云何便於永斷。謂若於身生 顧戀者。便於永斷八聖道支是名永斷。彼於此中不起欲樂。由斯故說便於永斷。云何 便於寂靜。謂若於身生顧戀者。便於永斷住空閑室是名寂靜。彼於此中不起欲樂。由 斯故說便於寂靜。云何便於證得上義。謂若於身生顧戀者。便於永斷證得愛盡離滅涅 槃。是名證得上義。彼於此中不起欲樂。由斯故說便於證得上義。心不悟入。無淨信 不安住無勝解者。謂若於身生顧戀者。彼於永斷不起。隨順心隨順信。隨順欲隨順心 。勝解已勝解當勝解。是故說心不悟入等。是名第一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 。於身未離貪等心縛者。謂若於身深生顧戀。彼心被縛甚縛極縛。如被壯人以堅繩索 縛已水澆。彼名被縛甚縛極縛。如是於身深生顧戀。彼心被縛甚縛極縛。言未降伏未 永害者。謂未斷未遍知。於欲未離貪等。心縛廣說亦爾。樂與在家出家雜住者。謂常 樂與在家出家諠雜。而住於樂同樂。於苦同苦者。謂於樂事同受其樂。於諸苦事同受 其苦。同喜同憂者。謂於喜事同生歡喜。於諸憂事同起愁憂。於諸事務皆共興起。究 竟隨轉不相捨離者。謂於種種所作事業。皆共相助身心無怠。餘如前說。於諸正論者 。云何正論。謂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發起語論。言說宣唱評議顯了。詞辯語路語音 語業語表。是名正論。言是聖者有二種。聖謂由善故及無漏故。此中言論由善故聖。 非由無漏故說是聖言。除遣者。謂此正論。長夜能引少欲喜足。易滿易養損減除遣。 杜多功德知量清淨。故名除遣。能趣向心離蓋可樂者。今此義中說心名心。謂此正論 令心斷蓋清淨可樂。由斯故說能趣向心離蓋可樂。言戒論者謂此正論。能正顯了。犯 戒過患持戒功德。故名戒論。言定論者。謂此正論能正顯了。散動過患正定功德。故 名定論。言慧論者。謂此正論能正顯了。惡慧過患妙慧功德。故名慧論解脫論者。謂 此正論能正顯了。邪解脫過患正解脫功德。故名解脫論。解脫智見論者。謂此正論能 正顯了。邪智過患正智功德。故名解脫智見論。少欲論者。謂此正論能正顯了。多欲 過患少欲功德。故名少欲論。喜足論者。謂此正論能正顯了。不喜足過患喜足功德。 故名喜足論。損減論者。謂此正論能正顯了。增益生死過患損減生死功德。故名損減 論。省事論者。謂此正論能正顯了。多事過患省事功德。故名省事論。永斷論者。謂 此正論能正顯了諸結過患斷結功德。故名永斷論。離染論者。謂此正論能正顯了。貪 染過患離染功德。故名離染論。寂滅論者。謂此正論能正顯了。有身過患滅有身功德 。故名寂滅論。隨順緣性緣起論者。謂此正論能正宣說施設建立顯了。緣起緣已生法 。及彼善忍故名隨順緣性緣起論。彼於宣說如是論時。不恭敬聽不屬耳聽。不住受教 心。不行法隨法。越大師教於論學處不樂受學者。謂纏所纏於諸正論。不能恭敬屬耳 聽等。便於熾然者。謂纏所纏於諸正論。不能恭敬屬耳聽等。便於永斷精勤勇猛勢用 。策勵不可制伏策心相續是名熾然。彼於此中不起欲樂。由斯故說便於熾然便於加行 P. 78 者。謂纏所纏於諸正論。不能恭敬屬耳聽等。便於永斷若習若修若多所作。是名加行 彼於此中不起欲樂。由斯故說便於加行。便於永斷者。謂纏所纏於諸正論。不能恭敬 屬耳聽等。便於永斷八聖道支。是名永斷。彼於此中不起欲樂。由斯故說便於永斷。 便於寂靜者。謂纏所纏於諸正論。不能恭敬屬耳聽等。便於永斷住空閑室。是名寂靜 。彼於此中不起欲樂。由斯故說便於寂靜。便於證得上義者。謂纏所纏於諸正論。不 能恭敬屬耳聽等。便於永斷證得愛盡。離滅涅槃。是名證得上義。彼於此中不起欲樂 。由斯故說便於證得上義。心不悟入無淨信不安住無勝解者。謂纏所纏於諸正論。不 能恭敬屬耳聽等。便於永斷不起隨順心。隨順信隨順欲隨順心勝解已勝解當勝解。是 故說心不悟入等。是名第四。及心縛言准前應說。少小證得雖有後時所作勝事。而中 止息者。云何少小證得。謂如一類唯得戒禁便生喜足。或復乃至唯證少分。死生智通 便生喜足。如是等名少小證得。雖有後時所作勝事者。謂彼未能永斷煩惱。亦未證得 諸煩惱斷。由斯故說。雖有後時所作勝事。而中止息者。謂捨善軛精進懈廢。由此故 名而中止息。便於熾然者。謂於此界。未作劬勞未斷諸結。便於永斷。精勤勇猛勢用 策勵。不可制伏策心相續。是名熾然。彼於此中不起欲樂。由斯故說便於熾然。便於 加行永斷寂靜證得上義等。皆准前應說。是名第五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五。 於後勝所作心縛者。謂於此界未作劬勞未斷諸結。心便被縛甚縛極縛。如被壯人以堅 繩索縛已水澆。彼名被縛甚縛極縛。如是有後勝所作者。彼於此界未作劬勞未斷諸結 。心便被縛甚縛極縛。言未降伏未永害者。謂未斷未遍知   五順下分結者。云何為五。一欲貪順下分結。二嗔恚順下分結。三有身見順下分 結。四戒禁取順下分結。五疑順下分結。欲貪順下分結者。欲貪云何答於諸欲境諸貪 等貪。廣說乃至。貪類貪生。是名欲貪。順下分結者。下分謂欲界。上分謂色無色界 。由此欲貪未斷未遍知故。便往欲界生於欲界結欲界生。故名欲貪順下分結。嗔恚順 下分結者。嗔恚云何。答於諸有情欲為損害。廣說乃至現為過患。是名嗔恚順下分結 。廣說如前。有身見順下分結者。有身見云何。答於五取蘊等。隨觀見我或我所。從 此起忍欲慧觀見。是名有身見順下分結。廣說如前。戒禁取順下分結者。戒禁取云何 。答如有一類執取於戒。謂由此戒能得清淨解脫出離。超諸苦樂及能證得超苦樂處。 復有一類執取於禁。謂由此禁能得清淨。解脫出離超諸苦樂。及能證得超苦樂處。或 有一類執取戒禁。謂由戒禁能得清淨。解脫出離超諸苦樂。及能證得超苦樂處。是名 戒禁取順下分結。廣說如前。疑順下分結者。疑云何。答於佛法僧及苦集滅道生起疑 惑。廣說乃至非現一趣。是名疑順下分結者。下分謂欲界。上分謂色無色界。由此疑 未斷未遍知。故便往欲界生於欲界結欲界生。故名疑順下分結   五順上分結者。云何為五。一色貪順上分結。二無色貪順上分結。三掉舉順上分 結。四慢順上分結。五無明順上分結色貪順上分結者。色貪云何。答於色界繫修所斷 法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貪愛。是名色貪順上分結者。下分謂欲界。上分謂色無色 界。由此色貪未斷未遍知。故便往色界生於色界結色界生。故名色貪順上分結。無色 P. 79 貪順上分結者。無色貪云何。答於無色界繫修所斷法。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貪愛。 是名無色貪。順上分結者。下分謂欲界。上分謂色無色界。由此無色貪未斷未遍知。 故便往無色界生於無色界結無色界生。故名無色貪順上分結。掉舉順上分結者。掉舉 云何。答於色無色界繫修所斷法。諸不寂靜不極寂靜。掉舉生性等。掉舉生性心躁擾 性。是名掉舉順上分結者。下分謂欲界。上分謂色無色界。由此掉舉未斷未遍知。故 便往色無色界。生於色無色界。結色無色界生。故名掉舉順上分結。慢順上分結者。 慢云何。答於色無色界繫修所斷法。諸慢恃執慢性心高舉心輕蔑。是名慢順上分結。 廣說如前。無明順上分結者。無明云何。答於色無色界繫修所斷法。諸無智愚癡無明 黑闇。是名無明順上分結者。下分謂欲界。上分謂色無色界。由此無明未斷未遍知故 。便往色無色界。生於色無色界。結色無色界生。故名無明順上分結   ◎後嗢拕南曰  後五法十四  謂不忍及忍   損減與圓滿  語路無能處   勝支解脫想  解脫處根力   不還及淨居  出離界各五    有五不忍過失。五能忍功德。五損減。五圓滿。五語路。五無堪能處。五勝支。 五成熟解脫想。五解脫處。五根五力。五不還。五淨居天。五出離界   五不忍過失者。云何為五。一者暴惡。二者憂悔。三者眾生不愛不樂。四者十方 惡名流布。五者身壞命終當墮惡趣地獄。云何暴惡。答諸不能忍補特伽羅不忍因緣。 集諸刀杖樂為損害。故名暴惡。云何憂悔。答諸不能忍補特伽羅。不忍因緣行身惡行 行語惡行行意惡行。彼行身語意惡行已。多生憂悔。身心熱惱。故名憂悔。云何眾生 不愛不樂。答諸不能忍補特伽羅。不忍因緣若被他罵即還反罵。若被他嗔即還反嗔。 若被他打即還反打。若被他害即還反害。若被他弄即還反弄。由此眾生不愛不樂。彼 由如是反罵等緣故。說眾生不愛不樂。云何十方惡名流布。答諸不能忍補特伽羅。不 忍因緣常與鬪諍。好相言。訟輕弄毀蔑。由此惡名十方流布。彼由如是鬪諍等緣。故 說十方惡名流布。云何身壞命終當墮惡趣地獄。答諸不能忍補特伽羅。不忍因緣多行 增上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彼行增上身語意惡行已。身壞命終當墮惡趣大地獄中受諸 劇苦故。說身壞命終當墮惡趣地獄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二 P. 80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三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五法品第六之三   ◎五能忍功德者。一者不暴惡。二者不憂悔。三者眾生愛樂。四者十方善名流布 。五者身壞命終當生善趣天上。云何不暴惡。答諸有能忍補特伽羅。能忍因緣不集刀 杖不為損害名不暴惡。云何不憂悔。答諸有能忍補特伽羅。能忍因緣行身妙行。行語 妙行。行意妙行。彼行身語意妙行已。不生憂悔身心清涼名不憂悔。云何眾生愛樂。 答諸有能忍補特伽羅。能忍因緣罵不反罵。嗔不反嗔。打不反打。害不反害。弄不反 弄。由此眾生悉皆愛樂。彼由如是不反罵等緣故。名眾生愛樂。云何十方善名流布。 答諸有能忍補特伽羅。能忍因緣常無鬪諍。不相言訟輕弄毀蔑。由此十方善名流布。 彼由如是無鬪諍等緣故。說十方善名流布。云何身壞命終當生善趣天上。答諸有能忍 補特伽羅。能忍因緣多行增上。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彼行增上身語意妙行已。身壞 命終當生善趣天世界中受諸妙樂。故說身壞命終當生善趣天上   五損減者。云何為五。一者親屬損減。二者財富損減。三者無病損減。四者戒損 減。五者見損減。親屬損減云何。答若有親屬遭諸災害。謂由王故賊故火故水故死故 。又少親屬亦得名為親屬損減。如是名為親屬損減。問何故名為親屬損減。答以如是 法非可愛非可樂非可忍。無救護有違損不可意。是故名為親屬損減。財富損減云何。 答若有財富遭諸災害。謂由王故賊故火故水故怨故。又少財寶亦得名為財富損減。如 是名為財富損減。問何故名為財富損減。答以如是法非可愛非可樂非可喜非可意。餘 如前說。無病損減云何。答若於身中遭如是病。謂頭痛等廣說如前。又此身中多有疹 疾。亦得名為無病損減。如是名為無病損減。問何故名為無病損減。答以如是法非可 愛等廣說如前。戒損減云何。答害生命。不與取。欲邪行。虛誑語。離間語。麁惡語 。雜穢語。又諸所有不善戒。若諸所有非理所引戒。若諸所有障礙定戒。如是一切名 戒損減。問何故名為戒損減耶。答以如是法非可愛非可樂非可忍。無救護有違損不可 意。以如是法非可愛果。非可樂果。非可喜果。非可意果。非適意果。不悅意果。以 如是法。非可愛異熟。非可樂異熟。非可喜異熟。非可意異熟。非適意異熟。不悅意 異熟。是故名為戒損減。見損減云何。答諸所有見。無施與無祠祀無愛樂。乃至廣說 。又諸所有不善見。若諸所有非理所引見。若諸所有障礙定見。如是一切名見損減。 問何故名為見損減耶。答以如是法非可愛。廣說乃至不悅意異熟。是故名為見損減   五圓滿者。云何為五。一者親屬圓滿。二者財富圓滿。三者無病圓滿。四者戒圓 滿。五者見圓滿。親屬圓滿云何。答若有親屬無諸災害。謂非王故賊故火故水故死故 。又多親屬亦得名為親屬圓滿。如是名為親屬圓滿。問何故名為親屬圓滿。答以如是 法可愛可樂可忍。有救護無違損稱可意。是故名為親屬圓滿。財富圓滿云何。答若有 財富無諸災害謂非王故賊故火故水故怨故。又多財寶亦得名為財富圓滿。如是名為財 富圓滿。問何故名為財富圓滿。答以如是法可愛可樂可喜可意。餘如前說。無病圓滿 P. 81 云何。答若於身中無如是病。謂頭痛等廣說如前。又此身中無諸疹疾。亦得名為無病 圓滿。如是名為無病圓滿。問何故名為無病圓滿。答以如是法是可愛等廣說如前。戒 圓滿云何。答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誑語。離離間語。離麁惡語。離 雜穢語。又諸所有善戒。若諸所有如理所引戒。若諸所有不障礙定戒。如是一切名戒 圓滿。問何故名為戒圓滿耶。答以如是法可愛可樂可忍。有救護無違損稱可意。以如 是法可愛果。可樂果。可喜果。可意果。適意果。悅意果。以如是法可愛異熟。可樂 異熟。可喜異熟。可意異熟。適意異熟。悅意異熟。是故名為戒圓滿。見圓滿云何。 答諸所有見。有施與有祠祀有愛樂。乃至廣說。又諸所有善見。若諸所有如理所引見 。若諸所有不障礙定見。如是一切名見圓滿。問何故名為見圓滿耶。答以如是法是可 愛。廣說乃至悅意異熟。是故名為見圓滿   五語路者。云何為五。一者或時語或非時語。二者或實語或不實語。三者或引義 利語。或引無義利語。四者或細軟語或麁獷語。五者或慈愍語或嗔恚語。或時語或非 時語者。問云何非時語。答有二種非時。一者內二者外。內非時云何。答且如舉他罪 苾芻。或貪纏所纏。或嗔纏所纏。或癡纏所纏。或遭劇苦。或有重病。或復不能與他 言論。是為內非時。外非時云何。答且如舉他罪苾芻所欲舉者。或貪纏所纏或嗔纏所 纏或癡纏所纏。或遭劇苦或有重病。或復不能受他言論。或未受具補特伽羅現在前住 。是名外非時。此中所有若內非時若外非時。總略為一數為非時。如是時語名非時語 。問云何時語。答有二種時。一者內二者外。內時云何。答且如舉他罪苾芻。非貪纏 所纏非嗔纏所纏。非癡纏所纏。無劇苦無重病。復有堪能與他言論。是名內時。外時 云何。答且如舉他罪苾芻所欲舉者。非貪纏所纏。非嗔纏所纏非癡纏所纏。無劇苦無 重病。復有堪能受他言論。無未受具補特伽羅現在前住。是名外時。此中所有內時外 時。總略為一數之為時。如是時語名為時語。是故名為或時語或非時語。或實語或不 實語者。問云何不實語。答且如苾芻舉他苾芻不見不聞。不疑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 罪。彼如是語名不實語。問云何實語。答且如苾芻舉他苾芻實見實聞實疑。犯戒犯見 犯軌則犯淨命罪。彼如是語名為實語。是故名為或實語或不實語。或引義利語或引無 義利語者。問云何引無義利語。答且如苾芻舉他苾芻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然他 苾芻於如是罪。已陳首已發露已顯示已悔除。實無餘言有餘。彼如是語名引無義利語 。問云何引義語。答且如苾芻舉他苾芻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然他苾芻於如是罪 。未陳首未發露未顯示未悔除。或有餘言有餘。彼如是語名引義利語。是故名為或引 義利語或引無義利語。或細軟語或麁獷語者。問云何麁獷語。答且如苾芻於他苾芻。 結恨憤發兇暴惡意。作如是言。汝見如是所犯罪。不汝是惡沙門。愚鈍沙門無羞恥。 沙門難調難伏。汝應陳首如是諸罪。勿有覆藏彼如是語名麁獷語。問云何細軟語。答 且如苾芻往他苾芻所。作如是言。具壽已犯如是如是罪。應陳首應發露勿覆藏。陳首 則安樂不陳首不安樂。彼如是語名細軟語。是故名為或細軟語或麁獷語。或慈慜語或 嗔恚語者。問云何嗔恚語。答且如苾芻於他苾芻。有嗔恚心有損害心。而舉犯戒犯見 P. 82 犯軌則犯淨命罪。彼如是語名嗔恚語。問云何慈慜語。答且如苾芻於他苾芻。有慈慜 心與慈慜具。往至其所舉所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彼如是語名慈慜語。是故名為 或慈慜語或嗔恚語   五無堪能處者。云何為五。謂阿羅漢苾芻諸漏已盡。無復堪能故思斷生命。無復 堪不與物盜心取。無復堪行非梵行習婬欲法。無復堪能正知說虛誑語。無復堪能貯積 受用諸欲樂具。阿羅漢苾芻諸漏已盡。無復堪能故思斷生命者。謂由彼因彼緣。故思 斷生命阿羅漢苾芻。諸漏已盡故。於彼因緣已永斷已遍知。如斷樹根截多羅頂。令後 有趣成不生法故。名阿羅漢苾芻諸漏已盡。無復堪能故思斷生命。阿羅漢苾芻諸漏已 盡。無復堪能不與物盜心取。行非梵行習婬欲法。正知說虛誑語亦爾。阿羅漢苾芻諸 漏已盡。無復堪能貯積受用諸欲樂具者。謂由彼因彼緣貯積受用諸欲樂具。阿羅漢苾 芻諸漏已盡故。於彼因緣已永斷已遍知。如斷樹根截多羅頂。令後有趣成不生法故。 名阿羅漢苾芻諸漏已盡。無復堪能貯積受用諸欲樂具   五勝支者。云何為五。具壽當知諸聖弟子。於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不為沙 門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是名第一勝支。復次具壽諸聖弟子。無諂無 誑淳直性類。於大師有智同梵行者所。如實自顯。是名第二勝支。復次具壽諸聖弟子 。少疾無病成等熟腹非極冷熱。時節調和無諸苦惱。由斯飲食易正消化。是名第三勝 支。復次具壽諸聖弟子。勤精進住有勢有勤。有勇堅猛。於諸善法常不捨軛。假使唯 餘皮筋骨在。身諸血肉皆悉乾枯。為得所求殊勝善法。發勤精進有勢有勤。有勇堅猛 不捨善軛。若求證得精進熾然終無中廢。是名第四勝支。復次具壽諸聖弟子。具慧安 住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聖慧出慧善通達慧。彼所作慧正盡苦慧。是名第五勝支。於如 來所修植淨信者。如來云何。答應正等覺說名如來。淨信云何。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 善法諸信。信性隨順性印可性。已愛樂當愛樂現愛樂性。心清淨性故名淨信。即此淨 信於如來所。已修植當修植現修植。由斯故說於如來所修植淨信。言根生者。謂此淨 信有二種根。一者無漏智。二者無漏善根。故名根生。言安住者。謂由如是行相根生 。即由如是行相安住。若由如是行相安住。即由如是行相根生故名安住。不能引奪者 。謂由成就如是淨信。一切世間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若餘眾生諸天人類。皆 不能引不能奪。不能引奪不能傾。不能等傾不能等極傾。不能搖不能等搖。不能等極 。不能動不能等動。不能等極動。是故說為不能引奪。是名第一者。漸次順次相續次 第數為第一。言勝支者。謂由淨信增盛。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後後轉勝故名勝支。言 無諂者。諂云何。答諸心險性若心姦性。若心曲性心雜亂性。心不顯了性心不正直性 。心不調善性皆名為諂。無如是諂故名無諂。言無誑者誑云何。答偽斗偽秤偽函偽。 語於他罔帽極罔帽遍罔帽。罔帽業欺弄迷惑。皆名為誑。無如是誑故名無誑。淳直性 類者。謂重顯了無諂誑性。是故復說淳直性類。於大師有智同梵行者所。如實自顯者 。大師云何。答謂諸如來應正等覺說名大師。有智同梵行者云何。答謂舍利子。大採 菽氏。大營搆氏。大迦葉波。大執藏。大劫庀那。大迦多衍那。大准陀。大善見。大 P. 83 路。大名。無滅欲樂金毘羅等。皆名有智同梵行者。若彼具壽多貪嗔癡有所違犯。便 於大師及諸有智同梵行所。如實陳首施設建立分別顯了。發露開示無所覆藏。由斯故 說於大師有智同梵行者所。如實自顯是名第二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二。言 勝支者。謂由無諂誑增盛。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後後轉勝故名勝支。言少疾者多疾云 何。答謂頭痛等乃至廣說。及餘多種逼惱疹疾能生種種不安隱觸。住在身中皆名多疾 。如是疾無故名少疾。言無病者。重顯少疾成等熟腹非極冷熱。時節調和無諸苦惱。 由斯飲食易正消化者。謂彼成就非極冷熱。平等成就生熟二藏。若有成就極冷藏者。 諸所飲噉極遲成就。令身沈重無所堪任。不能精勤修勝斷行。若有成就極熱藏者。諸 所飲噉極速成熟。令身羸劣無所堪任。不能精勤修勝斷行由彼成就。非極冷熱生熟二 藏。時節調和無諸苦惱。有所飲噉易正消化。令身強盛有所堪任故。能精勤修勝斷行 。是名第三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三。言勝支者。謂由少疾等增盛。諸善男子 或善女人。後後轉勝故名勝支。勤精進住者。精進云何。答若於出離遠離所生善法。 精勤勇猛勢用策勵。不可制伏策心相續。是名精進。由彼成就如是精進。於所修習能 行勝行。進趣證會是故說為勤精進。住言有勢者。謂彼上品精進圓滿故名有勢言。有 勤者。謂即顯示精進堅固故名有勤。言有勇堅猛者。謂由成就精進力故。勇決而取堅 住。而取猛利而取諸有所取。是善非惡隨所取相。守護不捨如獲他國。善能守護是故 說為有勇堅猛。於諸善法常不捨軛者。謂於善法不捨勤勇精進無斷。是故說為於諸善 法常不捨軛。為得所求殊勝善法。若未證得精進熾然終無中廢者。謂若未得阿羅漢果 。精進熾然常無懈廢。由斯故說為得所求殊勝善法。若未證得精進熾然終無中廢。是 名第四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四。言勝支者。謂由精進增盛。諸善男子或善女 人。後後轉勝故名勝支。具慧安住者。慧云何。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於諸法相 能簡擇極簡擇。廣說乃至毘鉢舍那是名為慧。言安住者。謂由成就如是慧故。於諸法 相能行勝行進趣證會。由斯故說具慧安住。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者。世間謂五取蘊。云 何為五。謂色取蘊受想行識取蘊。彼由成就如是慧故。能如實知此五取蘊生及變壞。 由斯故說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言聖慧者有二種聖。一者善故聖。二者無漏故聖。此慧 具由二種聖故。說名為聖故名聖慧。言出慧者。謂彼成就如是慧故。能出離欲界。及 能出離色無色界故名出慧。善通達慧者。謂彼成就如是慧故。於苦集滅道諦。由苦集 滅道相能通達。善通達各別通達。是故名為善通達慧。彼所作慧者。謂彼所引學無間 道所有勝慧。此中說為彼所作慧。正盡苦慧者。正云何。答因故門故理趣故行相故說 名為正。盡苦慧者。五取蘊名為苦。此慧能令五取蘊盡。等盡遍盡證永盡。故名盡苦 慧。是名第五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五。言勝支者。謂由具慧增盛。諸善男子 或善女人。後後轉勝故名勝支   五成熟解脫想者。云何為五。一無常想。二無常苦想。三苦無我想。四厭逆食想 。五死想。無常想云何。答一切行皆無常。於無常行由無常故。如理思惟諸想等。想 現前而想已想當想現。想是名無常想無常。苦想云何。答一切行皆無常由。無常故有 P. 84 是苦者。於諸苦行由苦相故。如理思惟諸想等想現前。而想已想當想現想。是名無常 苦想。苦無我想云何。答一切行皆無常。無常故苦。苦故無我。於無我行由無我故。 如理思惟諸想等想現前。而想已想當想現想。是名苦無我想。厭逆食想云何。答諸苾 芻等應於段食。發起厭逆俱行作意。及起毀呰俱行作意。以不淨想思惟段食。其事云 何。答於諸糜飯。應起膖脹死屍勝解。於粥羹臛。應起人之稀糞勝解。於生酥乳酪。 應起人之髓腦勝解。於熟酥油沙糖及蜜。應起人之肪膏勝解。於麨應起骨屑勝解。於 餅應起人皮勝解。於鹽應起碎齒勝解。於蓮根莖生菜枝葉。應起連髮髑髏勝解。於諸 漿飲。應起人之膿血勝解。彼於段食發起如是厭逆毀呰俱行作意。以不淨相思惟段食 。諸想等想現前。而想已想當想現想。是名厭逆食想。死想云何。答於自身命極善作 意。思惟無常諸想等想現前。而想已想當想現想。是名死想。如是五種名成熟解脫想 。問何緣此五名成熟解脫想耶。答解脫有三種一心解脫。二慧解脫。三無為解脫。由 此五想有為解脫。未生令生。生已增長堅固廣大。由斯速證無為解脫。由此因緣名成 熟解脫想   ◎五解脫處者云何為五。具壽當知若諸苾芻苾芻尼等。或有大師為說法要。或有 隨一尊重有智同梵行者為說法要如如大師。或有隨一尊重有智同梵行者為說法要。如 是如是於彼法要能正了知。若法若義由正了知。若法若義便發起欣。欣故生喜。心喜 故身輕安。身輕安故受樂。受樂故心定。心定故如實知見。如實知見故生厭。厭故能 離。離故得解脫。是名第一解脫處。是諸苾芻苾芻尼等。安住此處念未住者能住正念 。心未定者能住正定。漏未盡者能盡諸漏。未得無上安隱涅槃者。疾能證得。復次具 壽若諸苾芻苾芻尼等。雖無大師或餘隨一尊重有智同梵行者。為說法要而能以大音聲 讀誦。隨曾所聞究竟法要。如如以大音聲讀誦。隨曾所聞究竟法要。如是如是於彼法 要能正了知。若法若義由正了知。若法若義便發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輕安。身 輕安故受樂。受樂故心定。心定故如實知見。如實知見故生厭。厭故能離。離故得解 脫。是名第二解脫處。是諸苾芻苾芻尼等。安住此處念未住者能住正念。心未定者能 住正定。漏未盡者能盡諸漏。未得無上安隱涅槃者疾能證得。復次具壽若諸苾芻苾芻 尼等。雖無大師。或餘隨一尊重有智同梵行者。為說法要亦不以大音聲讀誦。隨曾所 聞究竟法要。而能為他廣說開示。隨曾所聞究竟法要。如如為他廣說開示。隨曾所聞 究竟法要。如是如是於彼法要能正了知。若法若義由正了知。若法若義便發起欣。欣 故生喜。心喜故身輕安。身輕安故受樂。受樂故心定。心定故如實知見。如實知見故 生厭。厭故能離。離故得解脫。是名第三解脫處。是諸苾芻苾芻尼等。安住此處念未 住者能住正念。心未定者能住正定。漏未盡者能盡諸漏。未得無上安隱涅槃者疾能證 得。復次具壽若諸苾芻苾芻尼等。雖無大師。或餘隨一尊重有智同梵行者。為說法要 亦不以大音聲讀誦。隨曾所聞究竟法要。亦不為他廣說開示。隨曾所聞究竟法要。而 能獨處寂靜思惟籌量觀察。隨曾所聞究竟法要。所有義趣如如獨處。寂靜思惟籌量觀 察。隨曾所聞究竟法要。所有處趣如是如是。於彼法要能正了知。若法若義由正了知 P. 85 。若法若義便發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輕安。身輕安故受樂。受樂故心定。心定 故如實知見。如實知見故生厭。厭故能離。離故得解脫。是名第四解脫處。是諸苾芻 苾芻尼等。安住此處念未住者能住正念。心未定者能住正定。漏未盡者能盡諸漏未得 無上安隱涅槃者疾能證得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三 P. 86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四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五法品第六之四   ◎復次具壽若諸苾芻苾芻尼等。雖無大師。或餘隨一尊重有智同梵行者。為說法 要亦不以大音聲讀誦。隨曾所聞究竟法要。亦不為他廣說開示。隨曾所聞究竟法要。 亦不獨處寂靜思惟籌量觀察。隨曾所聞究竟法要。所有義趣而能善取隨一定相。於彼 定相能善思惟。又善了知復善通達。如如善取隨一定相。於彼定相能善思惟。又善了 知復善通達。如是如是於彼法要能正了知。若法若義由正了知。若法若義便發起欣。 欣故心喜。生喜故身輕安。身輕安故受樂。受樂故心定。心定故如實知見。如實知見 故生厭。厭故能離。離故得解脫。是名第五解脫處。是諸苾芻苾芻尼等。安住此處念 未住者能住正念。心未定者能住正定。漏未盡者能盡諸漏。未得最上安隱涅槃者疾能 證得。此中大師或有隨一尊重有智同梵行者。為說法要者。問大師云何。答即諸如來 應正等覺說名大師。問尊重有智同梵行者云何。答解憍陳那馬勝賢勝霧氣大名那舍圓 滿無垢妙臂牛主舍利子大採菽氏大迦葉波大劫庀那大營搆氏大迦多衍那大執藏大善見 大路隨順無滅欲樂金毘羅等。皆名尊重有智同梵行者。問法云何。答名身句身文身是 名為法。即前大師尊重有智同梵行者。以諸名身句身文身。為彼宣說施設建立。開顯 分別明了開示。由此故言為說法要。如如大師或有隨一尊重有智同梵行者。為說法要 如是如是。彼於法要能正了知。若法若義者問能正了知。若法云何。答名身句身文身 是名為法。彼於此法等了近了明了。通達品類差別。獲得無二無退轉智故。名能正了 知若法。問能正了知若義云何。答名身句身文身。所顯所了所說所遍說。所示所等示 。所開名義彼於此義。等了近了明了通達品類差別。獲得無二無退轉智。是名能正了 知。若義由正了知若法若義便發起欣者。最初所發喜名為欣。彼於此欣起等起。生等 生。轉現轉。聚集出現。由斯故說便發起欣。欣故生喜者。謂上品欣轉名為喜。彼於 此喜。起等起。生等生。轉現轉。聚集出現。由斯故說欣故生喜。心喜故身輕安者。 謂彼從欣生心喜故。於現法中身重性斷。心重性斷。身有堪能。心有堪能身細滑。心 細滑。身輕軟心輕。軟身離蓋。心離蓋。身無懶惰心無懶惰。身無疲倦心無疲倦。由 斯故說心喜故身輕安。身輕安故受樂者。謂由身有堪能心有堪能。廣說乃至身無疲倦 心無疲惓故。身便有樂心受妙喜。由斯故說身輕安故受樂。受樂故心定者。謂受樂故 遠離勞倦。無勞倦法平等行故。心住等住近住一趣得三摩地。由斯故說受樂故心定。 心定故如實知見者。謂彼若時心住等住無二無轉。爾時於苦如實知見苦。於集滅道如 實知見集滅道。由斯故說心定故如實知見。如實知見故生厭者。謂彼若時於苦如實知 見苦。於集滅道如實知見集滅道。爾時於五取蘊便生厭毀違逆而住。由斯故說如實知 見故生厭。厭故能離者。謂彼若時於五取蘊能生厭毀違逆而住。爾時便於貪嗔癡三不 善根。能損能薄令漸缺減。如人以水浸漬黃衣置日光中染色速脫。如是若時於五取蘊 。能生厭毀違逆而住。爾時便於三不善根能損能薄令漸缺減。由斯故說厭故能離。離 P. 87 故得解脫者。謂彼若時能損能薄能漸缺減三不善根。爾時便於貪嗔癡等心得解脫。由 斯故說離故得解脫。是名第一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解脫處者。此中何謂 解脫處耶。答此中七法名解脫處。一者正了知法。二者正了知義。三者欣。四者喜。 五者輕安。六者樂。七者定。是諸苾芻苾芻尼等者。謂若能引學無間道。於此義中說 為苾芻苾芻尼等。安住此處者。謂住此處等住近住。是故說為安住此處。念未住者能 住正念者。謂能住四念住。心未定者能住正定者。謂能住四靜慮。漏未盡者能盡諸漏 者。問諸漏云何。答有三漏。謂欲漏有漏無明漏。彼於此三漏能盡等盡遍盡現盡當盡 速盡。由斯故說漏未盡者能盡諸漏。未得無上安隱涅槃者能疾證得者。謂諸愛盡離滅 涅槃。說為無上安隱涅槃。彼速於此能得隨得能觸能證。由斯故說未得無上安隱涅槃 者。能疾證得而能以大音聲讀誦隨曾所聞究竟法要者。謂以廣大音聲讀誦。如先所聞 究竟法要。而能為他廣說開示。隨曾所聞究竟法要者。謂彼而能為他宣說施設建立。 開顯分別明了顯示。如先所聞究竟法要而能獨處。寂靜思惟籌量觀察。隨曾所聞究竟 法要所有義趣者。謂能獨處寂靜。尋思遍尋思。簡擇遍簡擇觀察遍觀察。如先所聞究 竟法要所有義趣。而能善取隨一定相。於彼定相能善思惟。又善了知復善通達者。謂 能善取定及定相。於彼定相能善思惟。又善了知復善通達入住出相。餘如前說。五根 者   云何為五。一信根。二精進根。三念根。四定根。五慧根。此五根相。如前廣說 。五力者。云何為五。一信力。二精進力。三念力。四定力。五慧力。問信力云何。 答於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不為沙門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是名 信力。問精進力云何。答於己生不善法為永斷故。生欲策勵。乃至廣說四種正斷是名 精進力。問念力云何。答於內身住循身觀。乃至廣說四種念住是名念力。問定力云何 。答離欲惡不善法。乃至廣說四種靜慮是名定力。問慧力云何。答如實了知。此是苦 聖諦。此是苦集聖諦。此是苦滅聖諦。此是趣苦滅行聖諦。是名慧力。問何故名力。 答因如是力。依如是力。住如是力。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纏。皆可斷截摧伏破壞故名 為力   五不還者云何為五。一者中般涅槃補特伽羅。二者生般涅槃補特伽羅。三者有行 般涅槃補特伽羅。四者無行般涅槃補特伽羅。五者上流補特伽羅。云何中般涅槃補特 伽羅。答諸有補特伽羅。即於現法已斷五順下分結。未斷五順上分結。造作增長。起 異熟業。非生異熟業。身壞命終彼色界天中有起已。便得如是無漏道力。進斷餘結而 般涅槃。是名中般涅槃補特伽羅。問何故名中般涅槃補特伽羅。答由此補特伽羅。根 極猛利結極微薄。已超欲界未至色界。於其中間便得如是無漏道力。進斷餘結而般涅 槃故。名中般涅槃補特伽羅。云何生般涅槃補特伽羅。答諸有補特伽羅。即於現法五 順下分結。已斷已遍知。五順上分結未斷未遍知。造作增長起異熟業及生異熟業。身 壞命終彼生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生已不久。便得如是無漏道力。進斷餘結而般 涅槃。是名生般涅槃補特伽羅。問何故名生般涅槃補特伽羅。答由此補特伽羅。纔生 P. 88 未久便得如是無漏道力。進斷餘結而般涅槃故。名生般涅槃補特伽羅。復次有說如是 補特伽羅。纔生未久便得如是無漏道力。進斷餘結此後乃至盡壽而住。方入無餘般涅 槃界故。名生般涅槃補特伽羅。云何有行般涅槃補特伽羅。答諸有補特伽羅。即於現 法五順下分結。已斷已遍知。五順上分結未斷未遍知。造作增長起異熟業。及生異熟 業。身壞命終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生已後時。依有行道以有勤行有勤作意。 修不息加行道。進斷餘結而般涅槃。是名有行般涅槃補特伽羅。問何故名有行般涅槃 補特伽羅。答由此補特伽羅。依有行道以有勤行有勤作意。修不息加行道。進斷餘結 而般涅槃故。名有行般涅槃補特伽羅。復次有說。由此補特伽羅。依有為緣定。進斷 餘結而般涅槃故。名有行般涅槃補特伽羅。云何無行般涅槃補特伽羅。答諸有補特伽 羅。即於現法五順下分結。已斷已遍知。五順上分結未斷未遍知。造作增長起異熟業 及生異熟業。身壞命終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生已後時依無行道。以無勤行無 勤作意。修止息加行道進斷餘結。入無餘依般涅槃界。是名無行般涅槃補特伽羅。問 何故名無行涅槃補特伽羅。答由此補特伽羅。依無行道以無勤行無勤作意。修止息加 行道。進斷餘結而般涅槃故。名無行般涅槃補特伽羅。復次有說。由此補特伽羅。依 無為緣定。進斷餘結入無餘依般涅槃界故。名無行般涅槃補特伽羅。云何上流補特伽 羅。答諸有補特伽羅。即於現法五順下分結已斷已遍知。五順上分結未斷未遍知。乃 至現入雜修世俗第四靜慮。將命終時退三靜慮。住初靜慮臨命終時。造作增長。起異 熟業及生異熟業。身壞命終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梵眾天中。生已後時現入世 俗第二靜慮。臨命終時造作增長。起異熟業及生異熟業。身壞命終彼色界天中有起已 。往生色界光音天中。生已後時現入世俗第三靜慮。臨命終時造作增長。起異熟業及 生異熟業。身壞命終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遍淨天中。生已後時現入世俗第四 靜慮。臨命終時造作增長。起異熟業及生異熟業。身壞命終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 色界廣果天中。生已後時現入下品雜修世俗第四靜慮。臨命終時造作增長。起異熟業 及生異熟業。身壞命終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無煩天中。生已後時現入中品雜 修世俗第四靜慮。臨命終時造作增長。起異熟業及生異熟業。身壞命終彼色界天中有 起已。往生色界無熱天中。生已後時現入上品雜修世俗第四靜慮。臨命終時造作增長 。起異熟業及生異熟業。身壞命終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善現天中。生已後時 入上勝品雜修世俗第四靜慮。臨命終時造作增長。起異熟業及生異熟業。身壞命終彼 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善見天中。生已後時入上上品最極圓滿雜修世俗第四靜慮 。臨命終時造作增長。起異熟業及生異熟業。身壞命終彼色界天中有起已。往生色界 色究竟天。生已後時方得如是無漏道力。進斷餘結入無餘依般涅槃界。是名上流補特 伽羅。問何故名上流補特伽羅。答有二種流。謂生死業及彼煩惱。彼於此二俱未斷未 遍知。彼由此因及此緣故。上行隨行上流隨流故。名上流補特伽羅。復次有作是言。 說由此不還補特伽羅。漸次勝進於後後定。能領隨領能受隨受。永無退轉故名上流。 復次上流略有二種。何謂為二。一者行色界。二者行無色界。行色界者。以色究竟天 P. 89 為最極處。行無色界者。以非想非非想處天。為最極處   五淨居天者。云何為五。答一無煩天。二無熱天。三善現天。四善見天。五色究 竟天。云何無煩天。答謂此與彼諸無煩天。是一類為伴侶共眾同分。依得事得處得皆 同。又若生在無煩天中。所有無覆無記色受想行識蘊。是名無煩天。復次以無煩天。 於苦見苦於集見集於滅見滅於道見道故。名無煩天。復次以無煩天。身無煩擾心無煩 擾。由彼身心無煩擾故。領受寂靜遍淨無漏微妙諸受故。名無煩天。復次此是彼名異 語增語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謂無煩天故。名無煩天。云何無熱天。答謂此與彼諸無熱 天。同一類為伴侶共眾同分。依得事得處得皆同。又若生在無熱天中。所有無覆無記 色受想行識蘊。是名無熱天。復次以無熱天。於苦見苦於集見集於滅見滅於道見道故 。名無熱天。復次以無熱天。身無熱惱心無熱惱。由彼身心無熱惱故。領受寂靜遍淨 無漏微妙諸受故。名無熱天。復次此是彼名異語增語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謂無熱天故 。名無熱天。云何善現天。答謂此與彼諸善現天同一類。為伴侶共眾同分依得事得處 得皆同。又彼生在善現天中。所有無覆無記色受想行識蘊。是名善現天。復次以善現 天。於苦見苦於集見集於滅見滅於道見道故。名善現天。復次以善現天形色微妙。眾 所樂觀清淨端嚴。超過無煩無熱天眾故。名善現天。復次此是彼名異語增語諸想等想 。施設言說謂善現天故。名善現天。云何善見天。答謂此與彼諸善見天同一類。為伴 侶共眾同分依得事得處得皆同。又彼生在善見天中。所有無覆無記。色受想行識蘊。 是名善見天。復次以善見天。於苦見苦於集見集於滅見滅於道見道故。名善見天。復 次以善見天形色轉微妙。眾所轉樂觀轉清淨端嚴。超過無煩無熱善現天眾故。名善見 天。復次此是彼名異語增語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謂善見天故。名善見天。云何色界究 竟天。答謂此與彼諸色究竟天同一類。為伴侶共眾同分依得事得處得皆同。又復生在 色究竟天中。所有無覆無記。色受想行識蘊。是名色究竟天。復次以色究竟天。於苦 見苦於集見集於滅見滅於道見道故。名色究竟天。復次以色究竟天所得自體。於生色 趣最勝第一故。名色究竟天。復次此天亦名礙究竟天。礙謂礙身。此是礙身最究竟處 故。名礙究竟天。復次此是彼名異語增語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謂色究竟天。或謂礙究 竟天故。名色究竟天。或名礙究竟天   五出離界者。云何為五。具壽當知。諸有多聞聖弟子眾具猛利見。若念諸欲便於 諸欲心不趣入不信樂。不安住無勝解。卷縮不伸棄捨而住。厭惡毀呰制伏違逆。如燒 筋羽卷縮不伸。如是多聞聖弟子眾具猛利見。若念諸欲便於諸欲心不趣入乃至廣說。 若念出離。便於出離深心趣入信樂安住。有勝解不卷縮恒舒泰。心不厭毀任運現行。 其心安樂易善修習。於諸欲緣所起諸漏。損害熱惱皆得解脫。從彼起已離繫解脫。不 受彼因彼緣諸受。如是名為於欲出離。於恚無恚於害無害於色無色。應知亦爾。具壽 當知諸有多聞聖弟子眾具猛利見若念有身。便於有身心不趣入不信樂。不安住無勝解 。卷縮不伸棄捨而住。厭惡毀呰制伏違逆。如燒筋羽卷縮不伸。如是多聞聖弟子眾具 猛利見。若念有身。便於有身心不趣入乃至廣說。若念有身滅涅槃。便於有身滅涅槃 P. 90 。深心趣入信樂安住。有勝解不卷縮恒舒泰。心不厭毀任運現行。其心安樂易善修習 。於有身緣所起諸漏。損害熱惱皆得解脫。從彼起已離繫解脫。不受彼因彼緣諸受。 如是名為有身出離。此中諸有者。謂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類如是食。如是受苦樂如是長 壽。如是壽邊際故名諸有。多聞者。謂聞多正法。多正法者謂契經。應誦。記別。諷 頌。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聞此諸法故名多聞。聖弟 子者聖謂諸佛。佛之弟子名聖弟子。諸能歸依佛法僧者。一切皆得聖弟子名故。名聖 弟子具猛利見者。云何猛利。答上品圓滿故名猛利。云何為見。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 善法。於法簡擇極簡擇。廣說乃至毘鉢舍那故名為見。若念諸欲者。云何名諸欲。答 欲亦名諸欲。欲界亦名諸欲。五妙欲境亦名諸欲。今此義中意說五妙欲境名諸欲。由 此故名若念諸欲。便於諸欲心不趣入不信樂不安住無勝解者。謂聖弟子於妙欲境。以 稱讚俱行作意審思惟時。不起隨順心隨順信隨順欲隨順心。勝解已勝解當勝解。由此 故名便於諸欲心不趣入不信樂不安住無勝解卷縮不伸者。謂聖弟子於諸妙欲。以稱讚 俱行作意審思惟時。心不樂住不隨順。不趣向不臨入故名卷縮。不伸棄捨而住厭惡毀 呰制伏違逆者。謂聖弟子於諸妙欲。以稱讚俱行作意審思惟時。於諸妙欲棄捨而住。 厭惡毀呰制伏違逆故。名棄捨而住厭惡毀呰制伏違逆。若念出離者。云何出離。答出 離亦名出離。出離界亦名出離。色界善根亦名出離。初靜慮亦名出離。今此義中意說 初靜慮名出離。由此故名若念出離。便於出離深心趣入。信樂安住有勝解者。謂聖弟 子於此出離。以勝解俱行作意審思惟時。便生隨順心隨順信隨順欲隨順心。勝解已勝 解當勝解。由此故名便於出離深心趣入信樂安住。有勝解不卷縮恒舒泰者。謂聖弟子 於此出離。以稱讚俱行作意審思惟時。心樂安住順趣臨入故名不卷縮恒舒泰。心不厭 毀任運現行者。謂聖弟子於此出離。以稱讚俱行作意審思惟時。非如於欲心不樂住。 厭惡毀呰制伏違逆。由此故言心不厭毀任運現行。其心安樂者。謂聖弟子當於爾時。 其心安樂無勞無損成無倦法。由此故言其心安樂。易修習者。謂聖弟子當於爾時。數 數修習數數作意。相應修習故名易修習。善修習者。謂聖弟子當於爾時。因故門故理 故行故。殷重修習。堅住修習。恭敬修習。作意修習故。名善修習。於諸欲緣所起諸 漏。損害熱惱皆得解脫。從彼起已離繫解脫者。謂聖弟子由此因緣。於諸欲中心得解 脫。從彼起已離繫解脫。由斯故說於諸欲緣所起諸漏。損害熱惱皆得解脫。從彼起已 離繫解脫。不受彼因彼緣諸受者。謂於諸欲若未斷未遍知便受苦受。若已斷已遍知不 受苦受。由斯故說不受彼因彼緣諸受。如是名為於欲出離者。問今於此中何謂出離。 答永斷諸欲亦名出離。超過諸欲亦名出離。捨離塵俗亦名出離。色界善根亦名出離。 初靜慮亦名出離。今此義中意說初靜慮名出離。於恚無恚者。問恚云何。答恚亦名恚 。恚界亦名恚。今此義中意說恚界名恚。問無恚云何。答無恚亦名無恚。無恚界亦名 無恚。慈心定亦名無恚。今此義意說慈心定名無恚。於害無害者。問害云何。答害亦 名害。害界亦名害。今此義中意說害界名害。問無害云何。答無害亦名無害。無害界 亦名無害。悲心定亦名無害。今此義中意說悲心定名無害。於色無色者。問色云何。 P. 91 答色亦名色。色界亦名色。四靜慮亦名色。今此義中意說四靜慮名色。問無色云何。 答無色亦名無色。無色界亦名無色。四無色亦名無色。今此義中意說四無色名無色。 諸有多聞聖弟子眾具猛利見者如前說。若念有身者。有身亦名有身。五取蘊亦名有身 。今此義中意說五取蘊名有身。便於有身心不趣入等如前欲說。若念有身滅者。有身 滅亦名滅。擇滅亦名滅。今此義中意說擇滅名滅非餘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四   此卷宋本第八幅第八九行云彼色界天中有起(之下便云)壞命終彼色界天(乃至)第九幅 原五行補特伽羅復(之下便云)已往生色界(乃至)第十一幅第七行生異熟業身(之下便云)次有 作是言說(等)   如是三節文斷義絕不相連續今撿二本則宋本錯將生異熟業身(之下)壞命終彼色界天 (乃至)補特伽羅復(等)凡三十四行之文進而寫之于彼色界天中有起(之下)却將中有起(之下) 已往生色界(乃)生異熟業身(等)三十四行之文退而寫之于補特伽羅復(之下)致令如是今依 二本進退而正之   第十二幅原六行善現天中所有無(之下)國本宋本並脫覆無記(乃至)便於諸欲心(等)凡 三十五行之文今依丹本足之 P. 92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五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六法品第七之一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六法自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示 。我等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 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六法云何。此中有二嗢柁南頌。初嗢柁南曰  初六法十種  謂內外識觸   及受想思愛  退不退各六    有六內處。六外處。六識身。六觸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六愛身。六順 退法。六順不退法。六內處者云何為六。答一眼內處。二耳內處。三鼻內處。四舌內 處。五身內處。六意內處。云何眼內處。答若眼於色。或已見或今見或當見。或彼同 分是名眼內處。耳鼻舌身意內處。隨所應當廣說   六外處者云何為六。答一色外處。二聲外處。三香外處。四味外處。五觸外處。 六法外處。云何色外處。答若色為眼。或已見或今見或當見。或彼同分。是名色外處 。聲香味觸法外處。隨所應當廣說   六識身者云何為六。答一眼識身。二耳識身。三鼻識身。四舌識身。五身識身。 六意識身。云何眼識身。答眼及諸色為緣生眼識。此中眼為增上色為所緣。於眼所識 色。諸了別性。極了別性。了別色性。是名眼識身。耳鼻舌身意識身。隨所應當廣說   六觸身者云何為六。答一眼觸身。二耳觸身。三鼻觸身。四舌觸身。五身觸身。 六意觸身。云何眼觸身。答眼及諸色為緣生眼識。三和合故觸。此中眼為增上色為所 緣。於眼所識色。諸觸等觸等觸性。已觸當觸。是名眼觸身。耳鼻舌身意觸身。隨所 應當廣說   六受身者云何為六。答一眼觸所生受身。二耳觸所生受身。三者鼻觸所生受身。 四舌觸所生受身。五身觸所生受身。六意觸所生受身。云何眼觸所生受身。答眼及諸 色為緣生眼識。三和合故觸。觸為緣故受。此中眼為增上色為所緣。眼觸為因眼觸等 起。眼觸種類眼觸所生。眼觸所起作意相應。於眼所識色諸受等受。別受已受當受。 是名眼觸所生受身。耳鼻舌身意觸所生受身。隨所應當廣說。六想身者云何為六。答 一眼觸所生想身。二耳觸所生想身。三鼻觸所生想身。四舌觸所生想身。五身觸所生 想身。六意觸所生想身。云何眼觸所生想身。答眼及諸色為緣生眼識。三和合故觸。 觸為緣故想。此中眼為增上色為所緣。眼觸為因眼觸等起。眼觸種類眼觸所生。眼觸 所起作意相應。於眼所識色諸想等想。現前等想已想當想。是名眼觸所生想身。耳鼻 舌身意觸所生想身。隨所應當廣說 P. 93   六思身者云何為六。答一眼觸所生思身。二耳觸所生思身。三鼻觸所生思身。四 舌觸所生思身。五身觸所生思身。六意觸所生思身。云何眼觸所生思身。答眼及諸色 為緣生眼識。三和合故觸。觸為緣故思。此中眼為增上色為所緣。眼觸為因眼觸等起 。眼觸種類眼觸所生眼觸所起作意相應。於眼所識色。諸思等思。現前等思已思當思 。作心意業。是名眼觸所生思身。耳鼻舌身意觸所生思身。隨所應當廣說   六愛身者云何為六。答一眼觸所生愛身。二耳觸所生愛身。三鼻觸所生愛身。四 舌觸所生愛身。五身觸所生愛身。六意觸所生愛身。云何眼觸所生愛身。答眼及諸色 為緣生眼識。三和合故觸。觸為緣故受。受為緣故愛。此中眼為增上色為所緣。於眼 所識色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樂。是名眼觸所生愛身。耳鼻舌身意觸所生愛身。 隨所應當廣說   六順退法者云何為六。答一於佛不恭敬住。二於法不恭敬住。三於僧不恭敬住。 四於學不恭敬住。五具惡言。六遇惡友。於佛不恭敬住者。云何於佛不恭敬性。答於 佛世尊諸不恭敬性。不等恭敬性。不與自在性。不等與自在性。是名於佛不恭敬性。 於法於僧於學亦爾。具惡言者。云何惡言性。答如前惡語說。遇惡友者云何惡友性。 答如前惡友說   六順不退法者云何為六。答一於佛有恭敬住。二於法有恭敬住。三於僧有恭敬住 。四於學有恭敬住。五具善言。六遇善友。於佛有恭敬住者。云何於佛有恭敬性。答 於佛世尊諸恭敬性。有恭敬性。有與自在性。有怖隨自在轉性。是名於佛有恭敬性。 於法於僧於學亦爾。具善言者云何善言性。答如前善語說。遇善友者云何善友性。答 善友謂佛及佛弟子。廣說乃至行遠離癡調伏癡行。是名善友性。若於如是善友。諸習 近等習近。親近等親近。恭敬承事。是名遇善友。後嗢柁南曰  後六有十四  謂喜憂捨恒   界出根喜通  明念上觀類    有六喜近行。六憂近行。六捨近行。六恒住。六界。六出離界。六諍根法。六可 喜法。六通。六順明分想。六隨念。六無上法。六觀待。六生類   六喜近行者。云何為六。答一眼見色已順喜處色近行。二耳聞聲已順喜處聲近行 。三鼻嗅香已順喜處香近行。四舌嘗味已順喜處味近行。五身覺觸已順喜處觸近行。 六意了法已順喜處法近行。眼見色已順喜處色近行者。謂眼見色已。於一向可愛一向 可樂一向可欣一向可意色。以順喜處作意思惟。若於此色由順喜處作意思惟。所生喜 受。是名眼見色已順喜處色近行。耳鼻舌身意喜近行亦爾   六憂近行者。云何為六。答一眼見色已順憂處色近行。二耳聞聲已順憂處聲近行 。三鼻嗅香已順憂處香近行。四舌嘗味已順憂處味近行。五身覺觸已順憂處觸近行。 六意了法已順憂處法近行。眼見色已順憂處色近行者。謂眼見色已。於一向不可愛一 向不可樂一向不可欣一向不可意色。以順憂處作意思惟。若於此色由順憂處作意思惟 。所生憂受。是名眼見色已順憂處色近行。耳鼻舌身意憂近行亦爾 P. 94   六捨近行者。云何為六。答一眼見色已順捨處色近行。二耳聞聲已順捨處聲近行 。三鼻嗅香已順捨處香近行。四舌嘗味已順捨處味近行。五身覺觸已順捨處觸近行。 六意了法已順捨處法近行。眼見色已順捨處色近行者。謂眼見色已。於非可愛非不可 愛。非可樂非不可樂。非可欣非不可欣。非可意非不可意色。以順捨處作意思惟。若 於此色由順捨處。作意思惟所生捨受。是名眼見色已順捨處色近行。耳鼻舌身意捨近 行亦爾   六恒住者。云何為六。答一眼見色已不喜不憂。具念正知恒安住捨。二耳聞聲已 不喜不憂。具念正知恒安住捨。三鼻嗅香已不喜不憂。具念正知恒安住捨。四舌嘗味 已不喜不憂。具念正知恒安住捨。五身覺觸已不喜不憂。具念正知恒安住捨。六意了 法已不喜不憂。具念正知恒安住捨。眼見色已不喜不憂。具念正知恒安住捨者。謂眼 見色於可愛不可愛。可樂不可樂。可欣不可欣。可意不可意。或所依止。或等無間。 或所緣。或處所。或增上色。以順捨處作意思惟。若於此色由順捨處作意思惟。所生 妙捨。是名眼見色已不喜不憂具念正知恒安住捨。耳鼻舌身意恒住亦爾。問此中捨者 何所謂耶。答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無驚覺任運住性。應知此中說名為捨。復次有 說。六識相應緣色聲香味觸法境。捨受名捨。今此義中應知意說。心平等性。心正直 性。心無驚覺任運住性。行捨名捨。六界者云何為六。答一地界。二水界。三火界。 四風界。五空界。六識界。分別此六如法蘊論。六出離界者。云何為六。答一有具壽 作如是言。我於慈心定。雖已習已修已多所作。而我心猶為嗔所纏縛。應告彼曰。勿 作是言。所以者何。若有具壽。於慈心定。已習已修。已多所作。無處無容。其心猶 為嗔所纏縛。若心猶為嗔所纏縛。無有是處。謂慈心定必能出離一切嗔縛。問此中出 離何所謂耶。答嗔縛永斷亦名出離。超越嗔縛亦名出離。諸慈心定亦名出離。今此義 中意說慈心定名出離。二有具壽作如是言。我於悲心定。雖已習已修已多所作。而我 心猶為害所纏縛。應告彼曰勿作是言。所以者何。若有具壽。於悲心定。已習已修。 已多所作。無處無容。其心猶為害所纏縛。若心猶為害所纏縛。無有是處。謂悲心定 必能出離一切害縛。問此中出離何所謂耶。答害縛永斷亦名出離。超越害縛亦名出離 。諸悲心定亦名出離。今此義中意說悲心定名出離。三有具壽作如是言。我於喜心定 。雖已習已修已多所作。而我心猶為不樂纏縛。應告彼曰勿作是言。所以者何。若有 具壽。於喜心定。已習已修。已多所作。無處無容。其心猶為不樂纏縛。若心猶為不 樂纏縛。無有是處。謂喜心定必能出離一切不樂。問此中出離何所謂耶。答不樂永斷 亦名出離。超越不樂亦名出離。諸喜心定亦名出離。今此義中意說喜心定名出離。四 有具壽作如是言。我於捨心定雖已習已修已多所作。而我心猶為欲貪嗔纏縛。應告彼 曰勿作是言。所以者何。若有具壽。於捨心定。已習已修。已多所作。無處無容。其 心猶為欲貪嗔纏縛。若心猶為欲貪嗔纏縛。無有是處。謂捨心定必能出離一切欲貪嗔 。問此中出離何所謂耶。答欲貪嗔永斷亦名出離。超越欲貪嗔亦名出離。諸捨心定亦 名出離。今此義中意說捨心定名出離。五有具壽作如是言。我於無相心定。雖已習已 P. 95 修已多所作。而我心猶為隨相識纏縛。應告彼曰勿作是言。所以者何。若有具壽。於 無相心定。已習已修。已多所作。無處無容。其心猶為隨相識纏縛。若心猶為隨相識 纏縛。無有是處。謂無相心定必能出離一切隨相識。問此中出離何所謂耶。答隨相識 永斷亦名出離。超越隨相識亦名出離。無相心定亦名出離。今此義中意說無相心定名 出離。六有具壽作如是言。我雖遠離我慢不觀見我我所。而我心猶為疑猶豫箭纏縛損 害。應告彼曰勿作是言。所以者何。若有具壽。遠離我慢不觀見我我所。無處無容。 其心猶為疑猶豫箭纏縛損害。若心猶為疑猶豫箭纏縛損害。無有是處。謂遠離我慢不 觀見我我所者。必能出離一切疑猶豫箭。問此中出離何所謂耶。答我慢永斷亦名出離 。超越我慢亦名出離。今此義中意說。超越諸慢名出離   六諍根法者。云何為六。答謂有一類有忿有恨。若有忿恨。便於大師。不能恭敬 供養尊重讚歎。若於大師不能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即不見法。若不見法即不顧沙門。 若不顧沙門便起染著。輕弄鬪諍由起染著。輕弄鬪諍為所依止。令多眾生無義無利受 諸苦惱。由此能引無量天人。無義無利諸苦惱事。如是諍根汝等若見。或內或外有所 未斷。即應聚集和合精勤。方便求斷無得放逸。汝等應使如是諍根無餘斷滅。如先未 起如是諍根。汝等若見或內或外皆悉已斷。即應發起正念正知。猛利之心精勤防護。 令當來世永不復起。是為正斷。善斷諍根如有忿恨。若有覆惱若有嫉慳。若有誑諂若 有邪見倒見廣說亦爾。復有一類取著自見。起堅固執難教棄捨。若取著自見起堅固執 難教棄捨。便於大師不能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若於大師不能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即不 見法。若不見法即不顧沙門。若不顧沙門便起染著輕弄鬪諍。由起染著輕弄鬪諍為所 依止。令多眾生無義無利受諸苦惱由此能引無量天人無義無利諸苦惱事。如是諍根汝 等若見或內或外。有所未斷。即應聚集和合精勤。方便求斷無得放逸。汝等應使如是 諍根無餘斷滅。如先未起如是諍根。汝等若見或內或外皆悉已斷。即應發起正念正知 猛利之心。精勤防護令當來世永不復起。是為正斷善斷諍根。有忿有恨若有覆惱。若 有嫉慳若有誑諂。如是一切皆如前說。有邪見倒見者。云何邪見。答諸所有見。無施 與無祠祀。無愛樂。廣說乃至無自覺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名邪 見。言倒見者。謂即邪見所見顛倒。取著自見起堅固執難教棄捨者。云何取著自見。 答執我及世間常。唯此諦實餘皆愚妄。廣說乃至執如來死後非有非非有。唯此諦實餘 皆愚妄。是名取著自見。云何起堅固執。答即由取著自見。是故起堅執。云何難教棄 捨。答由於自見起愛樂等愛樂現前愛樂。是故難教厭離解脫   六可喜法者。云何為六。答若有苾芻。於大師所。及諸有智同梵行者。起慈身業 。是名第一可喜法。由此法故能發可愛。能發尊重能發可意。能引可愛尊重可意悅意 。攝受歡喜無違無諍一趣。復有苾芻。於大師所。及諸有智同梵行者。起慈語業。是 名第二可喜法。由此法故能發可愛。廣說乃至無諍一趣。復有苾芻。於大師所。及諸 有智同梵行者。起慈意業。是名第三可喜法。由此法故能發可愛。廣說乃至無諍一趣 。復有苾芻。以法獲得如法利養。下至鉢中所受飲食。於此利養與諸有智同梵行者。 P. 96 等共受用不別藏隱。是名第四可喜法。由此法故能發可愛。廣說乃至無諍一趣。復有 苾芻。諸所有戒。無缺無隙無雜無穢。應供無執善究竟善。受取諸有智者稱讚無毀。 於如是戒與諸有智同梵行者。等共受持無所藏隱。是名第五可喜法。由此法故能發可 愛。廣說乃至無諍一趣。復有苾芻。諸所有見。是聖出離能善通達。若起作彼能正盡 苦。於如是見與諸有智同梵行者。等共修學無所藏隱。是名第六可喜法。由此法故能 發可愛。能發尊重能發可意。能引可愛尊重可意悅意。攝受歡喜無違無諍一趣。於大 師所者。云何大師。答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說名大師。及諸有智同梵行者。云何有智 同梵行者。答解憍陣那乃至廣說。是名有智同梵行者。起慈身業者。云何慈身業。答 興起俱行哀愍俱行所有身業。此中意說名慈身業。於大師所。及諸有智同梵行者。此 慈身業和合現前。由斯故說於大師所及諸有智同梵行者起慈身業是名第一可喜法者。 謂如是法是能隨順甚可愛樂。長養端嚴應供常委支具資糧。是故名可喜法。能發可愛 者。謂由此法。能發可愛。能發尊重者。謂由此法能發尊重。能發可意者。謂由此法 能發可意。能引可愛尊重可意悅意攝受歡喜無違無諍一趣者。謂由此法能引可愛尊重 可意悅意攝受歡喜無違無諍一趣此中攝受。謂令和合。言一趣者。謂趣一境一味現前 。如慈身業。慈語意業應知亦爾。以法獲得如法利養者。云何以法獲得如法利養。答 若諸利養不由矯妄而得。不由詭詐而得。不由現相而得。不由激發而得。不由以利求 利而得。然受用時無罪生長。故名以法獲得如法利養。下至鉢中所受飲食者。謂下至 墮鉢中飲食。尚共受用。況餘財物。於此利養與諸有智同梵行者。等共受用不別藏隱 者。謂以法獲得如法利養。是名於此利養。若苾芻苾芻尼。正學勤策勤策女。近事近 事女。是名有智同梵行者。以法所得如法利養。應與有智同梵行者。等共受用不應各 別藏隱受用。是名第四可喜法等。如前廣說。諸所有戒者。云何名為諸所有戒。答無 漏身業語業。及命清淨。一切皆名諸所有戒。無缺無隙無雜無穢者。謂於此戒恒隨作 恒隨轉。平等共作平等共轉。故名無缺無隙。無雜無穢。言應供者。謂諸有情有貪嗔 癡名為給使。若諸有情離貪嗔癡名為應供。應受給使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等常供養故 。言無執者。謂聖弟子於戒不起若取若執。善究竟者。謂於此戒善守善護至極究竟。 善受取者。謂於此戒殷重恭敬。具足攝受諸有智者。稱讚無毀者。謂諸佛及弟子名有 智者。此諸智者皆共稱讚。無訶毀者。由斯故說諸有智者稱讚無毀。於如是戒與諸有 智同梵行者等共受持無所藏隱者。云何名為於如是戒。答謂平等戒。平等戒者。謂八 聖道支中正語正業正命名平等戒。與諸有智同梵行者。謂解憍陳那等。皆名有智同梵 行者。等共受持無所藏隱者。謂於此戒與諸有智同梵行者。共一義利共一所趣。彼此 相似。是名第五可喜法等。如前廣說。諸所有見者。云何名為諸所有見。答若依出離 遠離所生善法。於諸法相諸簡擇極簡擇。乃至廣說。如是名為諸所有見。是聖出離等 。如前廣說。於如是見與諸有智同梵行者。等共修學無所藏隱者。云何名為於如是見 。答謂平等見。平等見者。謂八聖道支中正見名平等見。餘如前說。如是亦名六和敬 法 P. 97   六通者。云何為六。一神境智證通。二天耳智證通。三他心智證通。四宿住智證 通。五死生智證通。六漏盡智證通。云何神境智證通。答領受示現種種神境。乃至廣 說。是名神境智證通。問此中通者何所謂耶。答於諸神境所有妙智。云何天耳智證通 。答以天耳聞種種音聲。謂人聲非人聲遠聲近聲等。是名天耳智證通。問此中通者何 所謂耶。答於天耳境所有妙智。云何他心智證通。答於他有情補特伽羅尋伺心等。皆 如實知。謂有貪心如實知。有貪心離貪心如實知。離貪心。如是。有嗔心離嗔心。有 癡心離癡心。略心散心。下心舉心。掉心不掉心。寂靜心不寂靜心。不定心定心。不 修心修心。不解脫心解脫心。皆如實知。是名他心智證通。問此中通者何所謂耶。答 於他心等所有妙智。云何宿住智證通。答能隨憶念過去無量諸宿住事。謂或一生。乃 至廣說。是名宿住智證通。問此中通者何所謂耶。答於諸宿住所有妙智。云何死生智 證通。答如明廣說。云何漏盡智證通。答亦如明廣說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第十五 P. 98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六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六法品第七之二   六順明分想者。云何為六。答一無常想。二無常苦想。三苦無我想。四厭食想。 五一切世間不可樂想。六死想。此中五想如成熟解脫想說。云何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答世間謂五取蘊。即色取蘊乃至識取蘊。有諸苾芻於五取蘊。以有思慮俱行作意審諦 思惟。以有恐懼俱行作意審諦思惟。以不可樂俱行作意。審諦思惟。以不可喜俱行作 意審諦思惟。彼於五取蘊如是思惟時。諸想等想。現前等想。已想當想。是名一切世 間不可樂想。問何故名為順明分想。答明有三種。一無學宿住智證明。二無學死生智 證明。三無學漏盡智證明。由前六想。令此三明未生者生已生者增長廣大故。名順明 分想   六隨念者。云何為六。答一佛隨念。二法隨念。三僧隨念。四戒隨念。五捨隨念 。六天隨念。云何佛隨念。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於世尊所。以如是相隨 念諸佛。謂此世尊是如來阿羅漢。廣說乃至佛薄伽梵。若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諸佛。 見為根本證智相應。諸念隨念別念憶念。念性隨念性別念性不忘性。不忘法性心明記 性。是名佛隨念。云何法隨念。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正法 。謂佛正法善說。乃至知者內證。若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正法見為根本。證智相應 廣說如前。是名法隨念。云何僧隨念。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以如是相隨 念諸僧。謂佛弟子具足妙行。廣說乃至無止福田世所應供。若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 諸僧。見為根本證智相應。廣說如前。是名僧隨念。云何戒隨念。答如世尊說。苾芻 當知。有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自戒。謂此淨戒無缺無隙。廣說乃至諸有智者稱讚無毀 。若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自戒。見為根本。證智相應。廣說如前。是名戒隨念。云 何捨隨念。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自捨。謂我善得無染財利 。我於慳垢所縛眾中。能離慳垢心無染著。舒手惠施所有財物。棄捨財物心無所顧。 分布施與心無偏黨。若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自捨。見為根本證智相應。廣說如前。是 名捨隨念。云何天隨念。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諸天。謂有 四大王眾天。有三十三天。有夜摩天。有覩史多天。有樂變化天。有他化自在天。若 有成就無倒信戒。聞捨慧者從此捨命得生彼天。我亦成就無倒信戒。聞捨慧善云何不 得當生彼天。若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諸天。見為根本。證智相應。諸念隨念。別念 憶念。念性隨念性。別念性不忘性。不忘法性心明記性。是名天隨念   六無上法者。云何為六。一見無上。二聞無上。三利無上。四學無上。五行無上 。六念無上。云何見無上。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伽羅。往觀輪寶象 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或復往觀若沙門若婆羅門。發起邪見邪見行者。 我說彼類雖有所見非無所見。而是下賤本性異生非賢聖見。若有修植清淨信愛。往觀 如來或佛弟子。我說彼類為無上見。能自利益能自安樂。能令自身安隱而住超越災愁 P. 99 滅諸憂苦。疾能證得如理法要。是名見無上。云何聞無上。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 如有一類補特伽羅。往聽象聲馬聲車聲步聲螺聲大小鼓聲呼叫聲歌舞聲伎樂聲。或復 往聽若沙門若婆羅門發起邪見邪見行者所說邪法。我說彼類。雖有所聞非無所聞。而 是下賤本性異生非賢聖聞。若有修植清淨信愛。往聽如來或佛弟子所說正法。我說彼 類為無上聞。能自利益。廣說乃至疾能證得如理法要。是名聞無上。云何利無上。答 如世尊說。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伽羅。或得妻子或得珍財。或得諸穀。或行親友 。或於沙門若婆羅門。發起邪見邪見行者得深信樂。我說彼類。雖名得利非不得利。 而是下賤本性異生非賢聖利。若有修植清淨信愛。能於如來及佛弟子。得深信樂。我 說彼類。得無上利。能自利益。廣說乃至疾能證得如理法要。是名利無上。云何學無 上。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伽羅。或學乘象或學乘馬。或學乘車或學 彎弓。或學放箭或學執鉤。或學執索或學執排。或學上乘或學下乘。或學馳走或學跳 躑。或學書數或學算印。或學沙門若婆羅門發起邪見邪見行者所說學處。我說彼類。 雖有所學非無所學。而是下劣本性異生非賢聖學。若有修植清淨信愛。能學如來及佛 弟子所說學處。我說彼類為無上學。能自利益。廣說乃至能疾證得如理法要。是名學 無上。云何行無上。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伽羅。行調象行或調馬行 。或調人行或調牛行。或事火行。或事月行或事日行。或事藥行或事珠行。或事星宿 宮殿等行或行。沙門若婆羅門發起邪見邪見行者所受持行。我說彼類。雖有所行非無 所行。而是下賤本性異生非賢聖行。若有修植清淨信愛。能行如來及佛弟子所行之行 。我說彼類為行無上。能自利益。廣說乃至疾能證得如理法要。是名行無上。云何念 無上。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伽羅。或念妻子或念財穀。或念親友。 或念沙門若婆羅門發起邪見邪見行者及彼邪法。我說彼類。雖有所念非無所念。而是 下賤本性異生非賢聖念。若有修植清淨信愛。能念如來及佛弟子。我說彼類為念無上 。能自利益能自安樂。能令自身安隱而住。超越災愁滅諸憂苦。疾能證得如理法要。 是名念無上。此中世尊說伽他曰  若得離相應  安隱無上見   聞利學行念  必得趣無憂    六觀待者。云何為六。答一觀待色。二觀待聲三觀待香。四觀待味。五觀待觸。 六觀待法。云何觀待色。答若色有漏有取。於此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或欲或貪 或瞋或癡。或隨一一心所。隨煩惱應生時生。是名觀待色。聲香味觸觀待亦爾。云何 觀待法。答若法有漏有取。於此諸法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或欲或貪或瞋或癡。或隨 一一心所。隨煩惱應生時生。是名觀待法   六生類者。云何為六。答一有黑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黑法。二有黑生類補特伽羅生 起白法。三有黑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四有白生類補特伽羅生起白法 。五有白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黑法。六有白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云何 黑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黑法。答如有一類生貧賤家。謂旃荼羅家。廣說乃至少飲食家。 P. 100 彼生此家。形容醜陋。人不憙見。眾共訶毀。多分為他作諸事業。故名為黑。如是黑 類。行身惡行行語惡行行意惡行。由行三種惡行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趣。生地獄中 受諸劇苦。是名黑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黑法。云何黑生類補特伽羅生起白法。答如有一 類生貧賤家。謂旃荼羅家。廣說乃至少飲食家。彼生此家。形容醜陋。人不憙見。眾 共訶毀。多分為他作諸事業。故名為黑。如是黑類。行身妙行行語妙行行意妙行。由 行三種妙行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善趣。天世界中受諸妙樂。是名黑生類補特伽羅生起 白法。云何黑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答如有一類生貧賤家。謂旃荼羅 家。廣說乃至少飲食家。彼生此家。形容醜陋。人不憙見。眾共訶毀。多分為他作諸 事業。故名為黑。如是黑類聞有如來為眾宣說如實所證法毘柰耶。便往聽受。既聽受 已得淨信心。彼成如是淨信心故。作是思惟。居家迫迮譬如牢獄。多諸塵穢。出家寬 廣猶若虛空。一切善法因之生長。又作是念。耽著居家。彼尚不能恒修世善。況能盡 命精勤修學。純一圓滿清白梵行。是故我應剃除鬚髮。身被法服正信捨家。出趣非家 勤修梵行。既思念已。便於後時。棄捨親財剃除鬚髮。身被法服正信捨家。出趣非家 受持淨戒。精勤守護別解脫律儀。軌則所行無不具足。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學處 常無毀犯。依斯戒蘊漸次勤修。乃至證得第四靜慮。由定心故乃至漏盡。證得無漏心 慧解脫。廣說乃至不受後有。是名黑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云何白生類 補特伽羅生起白法。答如有一類生富貴家。請剎帝利大族。或婆羅門大族。或長者大 族。或居士大族。或餘隨一富貴家生。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彼生此家。形容端正。人 皆樂見。眾共稱美。故名為白。如是白類。行身妙行行語妙行行意妙行。由行三種妙 行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善趣。天世界中受諸妙樂。是名白生類補特伽羅生起白法。云 何白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黑法。答如有一類生富貴家。謂剎帝利大族。或婆羅門大族。 或長者大族。或居士大族。或餘隨一富貴家生。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彼生此家。形容 端正。人皆樂見。眾共稱美。故名為白。如是白類。行身惡行行語惡行行意惡行。由 行三種惡行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趣。生地獄中受諸劇苦。是名白生類補特伽羅生起 黑法。云何白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答如有一類生富貴家。謂剎帝利大 族。或婆羅門大族。或長者大族。或居士大族。或餘隨一富貴家生。多饒財寶倉庫盈 溢。故名為白。如是白類。聞有如來為眾宣說如實所證法毘柰耶。便往聽受。既聽受 已得淨信心。彼成如是淨信心故。作是思惟。居家迫迮譬如牢獄。多諸塵穢。出家寬 廣猶若虛空。一切善法因之生長。又作是念。耽著居家。彼尚不能恒修世善。況能盡 命精勤修學。純一圓滿清白梵行。是故我應剃除鬚髮。身被法服正信捨家。出趣非家 勤修梵行。既思念已。便於後時。棄捨親財剃除鬚髮。身被法服正信捨家。出趣非家 受持淨戒。精勤守護別解脫律儀。軌則所行無不具足。於微小罪具大怖畏。受諸學處 常無毀犯。依斯戒蘊修根律儀。具念正知斷蓋證得四種靜慮。由斯展轉乃至漏盡。得 心解脫及慧解脫。於現法中自證通慧。具足覺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是名白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 P. 101 七法品第八之一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七法自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示 。我等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 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七法云何。嗢拕南曰  支數具財力  非妙妙各二   識住與隨眠  事止諍各七    有七等覺支。七補特伽羅。七定具。七財七力。七非妙法七妙法。復有七非妙法 。復有七妙法。七識住七隨眠。七無過失事。七止諍法。七等覺支者。云何為七。答 一念等覺支。二擇法等覺支。三精進等覺支。四喜等覺支。五輕安等覺支。六定等覺 支。七捨等覺支。云何念等覺支。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 滅。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諸念隨念。廣說乃至心明記性。是名念等覺支。云何 擇法等覺支。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漏 。作意相應諸簡擇法。廣說乃至毘鉢舍那。是名擇法等覺支。云何精進等覺支。答諸 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諸勤精 進。廣說乃至勵意不息。是名精進等覺支。云何喜等覺支。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 。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心欣極欣。數欣欣性欣類。 適意悅意可意踴躍非不踴躍。悅受適悅調柔性堪任性。歡悅歡悅性。歡喜歡喜性。是 名喜等覺支。云何輕安等覺支。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 。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身輕安心輕安。輕安性輕安類。是名輕安等覺支。云何 定等覺支。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漏。 作意相應心住等住。廣說乃至心一境性。是名定等覺支。云何捨等覺支。答諸聖弟子 。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心平等性。心 正直性。心無警覺寂靜住性。是名捨等覺支   七補特伽羅者。云何為七。答一隨信行補特伽羅。二隨法行補特伽羅。三信勝解 補特伽羅。四見至補特伽羅。五身證補特伽羅。六慧解脫補特伽羅。七俱分解脫補特 伽羅。云何隨信行補特伽羅。答此隨信行補特伽羅。先凡位中稟性多信。多愛多淨多 勝解多慈愍。少思惟少稱量少觀察少簡擇少推求。彼由多信多愛多淨多勝解多慈愍故 。得遇如來或佛弟子。宣說正法教授教誡。由遇如來或佛弟子。宣說正法教授教誡。 以無量門分別開示。苦真是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道真是道。便作是念。善哉善哉。 所言諦實定不虛妄。苦真是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道真是道。我於今者應懃觀察。諸 行無常有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作是念已遂勤觀察。諸行無常有漏行苦。一切法空 無我。由勤觀察諸行無常有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故。便於後時後分。修得世第一法。 從此無間生苦法智忍。相應聖道觀欲界行。為無常或苦或空或無我。隨一現前乃至未 起道類智現在前。爾時名隨信行。是名隨信行補特伽羅。云何隨法行補特伽羅。答此 隨法行補特伽羅。先凡位中稟性多思惟。多稱量多觀察多簡擇多推求。少信少愛少淨 P. 102 少勝解少慈愍。彼由多思惟多稱量多觀察多簡擇多推求故。得遇如來或佛弟子。宣說 正法教授教誡。由遇如來或佛弟子。宣說正法教授教誡。以無量門分別開示。苦真是 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道真是道。便作是念。善哉善哉。所言諦實定不虛妄。苦真是 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道真是道。我於今者應自審知。應自審見應自審察。諸行無常 有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作是念已便自審察。諸行無常有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 由自審察諸行無常有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故。便於後時後分。修得世第一法。從此無 間生苦法智忍。相應聖道觀欲界行。為無常或苦或空或無我。隨一現前乃至未起道類 智現在前。爾時名隨法行。是名隨法行補特伽羅。云何信勝解補特伽羅。答即隨信行 補特伽羅。得道類智故捨隨信行性。入信勝解數。是名信勝解補特伽羅。云何見至補 特伽羅。答即隨法行補特伽羅。得道類智故。捨隨法行性。入見至數是名見至補特伽 羅。云何身證補特伽羅。答若補特伽羅。雖於八解脫身已證具足住。而未以慧永慧諸 漏。是名身證補特伽羅。云何慧解脫補特伽羅。答若補特伽羅。雖於八解脫身未證具 足住。而已以慧永盡諸漏。是名慧解脫補特伽羅。云何俱分解脫補特伽羅。答若補特 伽羅。於八解脫身已證具足住。而復以慧永盡諸漏。是名俱解脫分補特伽羅。問何故 名俱分解脫補特伽羅。答有二分障。一煩惱分障。二解脫分障。是名俱分。此補特伽 羅於彼二分障。心俱解脫極解脫永解脫。是名俱分解脫補特伽羅。七定具者。云何為 七。答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勤。七正念。如是七種即 七道支。應如彼相一一別說是名定具。問何故名定具。答定謂正定。由七道支資助圍 繞。令彼增盛具大勢力。自在運轉究竟圓滿。故名定具   七財者。云何為七。一者信財。二者戒財。三者慚財。四者愧財。五者聞財。六 者捨財。七者慧財。云何信財。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於如來所修植淨 信根生安住。不為沙門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是名信財。云何戒財。 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離斷在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誑語。離 飲諸酒。是名戒財。云何慚財。答如世尊說。有具慚者。於可慚羞惡不善法。有諸雜 染能感後有。有極熾然苦異熟果。能引後世生老死法。深起慚羞。是名慚財。云何愧 財。答如世尊說。有住愧者。於可愧恥惡不善法。有諸雜染能感後有。有極熾然苦異 熟果。能引後世生老死法。深生愧恥。是名愧財。云何聞財。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 。有聖弟子。多聞聞持其聞積集。謂佛所說無上法要。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 清白梵行。彼於如是無上法要。具足多聞能持語義。極善通利心無散亂見善通達。是 名聞財。云何捨財。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於為慳垢所纏眾中能離慳垢 。雖住居家而心無著。能行惠捨能舒手施。常樂棄捨好設祠祀。惠捨具足。於行施時 平等分布。是名捨財。云何慧財。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能如實知。此 是苦聖諦。此是苦集聖諦。此是苦滅聖諦。此是趣苦滅道聖諦。是名慧財。此中世尊 說伽他曰 P. 103  男子或女人  具信戒慚愧   聞捨慧財者  真富貴應知   我說彼大士  不虛度一生   常生天人中  受富貴妙樂    七力者。云何為七。答一信力。二精進力。三慚力。四愧力。五念力。六定力。 七慧力。云何信力。答如世尊告諸苾芻言。有聖弟子。於如來所修植淨信。乃至廣說 。是名信力。云何精進力。答如世尊說。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乃至廣說四種 正勝。是名精進力。云何慚力。答如世尊說。有具慚者。於可慚羞惡不善法。乃至廣 說。是名慚力。云何愧力。答如世尊說。有住愧者。於可愧恥惡不善法。乃至廣說。 是名愧力。云何念力。答如世尊說。於此內身住循身觀。乃至廣說四種念住。是名念 力。云何定力。答如世尊說。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初靜慮具足住。廣 說乃至第四靜慮具足住。是名定力。云何慧力。答如世尊告諸苾芻言。有聖弟子。能 如實知此是苦聖諦。乃至廣說。是名慧力。此中世尊說伽他曰  若有諸苾芻  具信勤慚愧   及念定慧力  速得盡眾苦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六 P. 104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七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七法品第八之二   七非妙法者云何為七。答一不信。二無慚。三無愧。四懈怠。五失念。六不定。 七惡慧。云何不信。答諸不信不信性。不現前信性。不隨順不印可。不已忍樂。不當 忍樂。不現忍樂心不清淨。是名不信。云何無慚。答諸無慚乃至廣說是名無慚。云何 無愧。答諸無愧乃至廣說是名無愧。云何懈怠。答諸下精進性。劣精進性。怯精進性 。懼精進性。廣說乃至心懈怠懈怠性。心不勇悍不勇悍性。是名懈怠。云何失念。答 諸空念性虛念性失念性心外念性。是名失念。云何不定。答心散亂性。云何心散亂性 。答諸心散性。若心亂性心躁擾性。心流蕩性不一境性。不安住性。是名心散亂性。 云何惡慧。答於不如理所引簡擇。執為如理所引。於如理所引簡擇。執為不如理所引 。是名惡慧。如是七種名非妙法。問何緣是七名非妙法。答非妙謂非善士。此是彼法 名非妙法。謂此諸法非善士邊可獲可得。此是彼士所有現有故。說是七名非妙法   七妙法者云何為七。答一信二慚三愧四精進五念六定七慧。云何信。答諸信信性 。現前信性隨順印可。已忍樂。當忍樂。現忍樂心清淨。是名信。云何慚。答諸慚慚 性。乃至廣說是名慚。云何愧。答諸愧愧性。乃至廣說是名愧。云何精進。答諸非下 精進性。乃至廣說是名精進。云何念。答諸念隨念廣說乃至。心明記性是名念。云何 定。答諸心住廣說乃至心一境性。是名定。云何慧。答於如理所引簡擇覺。為如理所 引。於不如理所引簡擇覺。為不如理所引。是名慧。如是七種名為妙法。問何緣是七 名為妙法。答妙謂善士。此是彼法故名妙法。謂此諸法唯善士邊可獲可得。此是彼士 所有現有故。說是七名為妙法   復有七非妙法者云何為七。答一不知法。二不知義。三不知時。四不知量。五不 自知。六不知眾。七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不知法者。謂不了知如來教法。謂契經 應誦記說伽他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是名不知法。不知義者。謂不了 知彼彼語義。謂如是如是語。有如是如是義。是名不知義。不知時者。謂不了知是時 非時。謂此時應修止相。此時應修舉相。此時應修捨相等。是名不知時。不知量者。 謂不了知種種分量。謂所飲所食所嘗所噉。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睡若覺若語若默。 若解勞悶等所有分量。是名不知量。不自知者。謂不了知自德多少。謂自所有若信若 戒。若聞若捨若慧若教。若證若念若族姓若辯才等。是名不自知。不知眾者。謂不了 知眾會勝劣。謂此是剎帝利眾。此是婆羅門眾。此是長者眾。此是居士眾。此是沙門 眾。此是外道眾。我於此中應如是行。應如是住。應如是坐。應如是語。應如是默等 。是名不知眾。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者。謂不了知補特伽羅德行勝劣。謂如是如是 補特伽羅。有如是如是德行或勝或劣。是名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如是七種名非妙 法。問何緣是七名非妙法。答非妙謂非善士。此是彼法名非妙法。謂此諸法非善士邊 可獲可得。此是彼士所有現有故。說是七名非妙法。復有七妙法者。云何為七。答一 P. 105 知法。二知義。三知時。四知量。五自知。六知眾。七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知法者 。謂正了知如來教法。謂契經應誦記說伽他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是 名知法。知義者。謂正了知彼彼語義。謂如是如是語。有如是如是義。是名知義。知 時者。謂正了知是時非時。謂此時應修止相。此時應修舉相。此時應修捨相等。是名 知時。知量者。謂正了知種種分量。謂所飲所食所嘗所噉。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睡 若覺若語若默。若解勞悶等所有分量是名知量。自知者。謂正了知自德多少。謂自所 有若信若戒若聞若捨。若慧若教若證若念。若族姓若辯才等。是名自知。知眾者。謂 正了知眾會勝劣。謂此是剎帝利眾。此是婆羅門眾。此是長者眾。此是居士眾。此是 沙門眾。此是外道眾。我於此中應如是行。應如是住。應如是坐。應如是語。應如是 默等。是名知眾。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者。謂正了知補特伽羅德行勝劣。謂如是如是 補特伽羅。有如是如是德行或勝或劣。是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如是七種名為妙法 。問何緣是七名為妙法。答妙謂善士。此是彼法故名妙法。謂此諸法唯善士邊可獲可 得。此是彼士所有現有。故名妙法。七識住者。云何為七。答有色有情種種身種種想 。如人及一分天。是名第一識住。有色有情種種身一種想。如梵眾天劫初起位。是名 第二識住。有色有情一種身種種想如光音天。是名第三識住。有色有情一種身一種想 如遍淨天。是名第四識住。無色有情超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 無邊處具足住。如空無邊處天。是名第五識住。無色有情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 識無邊處具足住。如識無邊處天是名第六識住。無色有情超一切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 所有處具足住。如無所有處天。是名第七識住。此中有色者。謂彼有情有色。施設有 色身。有有色處有有色界。有色蘊故名有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獲 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人意。生 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有情。種種身者。謂彼有情有種種顯色身。種 種相種種形非一顯色。非一相非一形。故名種種身。種種想者。謂彼有情有樂想苦想 不苦不樂想。故名種種想。如人及一分天者。謂總顯示人及欲界天。故名如人及一分 天。是名第一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色 受想行識蘊總名識住。有色者。謂彼有情有色施設有色身。有有色處有有色界。有色 蘊故名有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 處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 故名有情種種身者。謂彼有情有種種顯色身。種種相種種形非一。顯色非一相非一形 故。名種種身。一種想者。謂諸有情有時有分。於此世界劫將壞時。多往生上光音等 天眾同分中。於彼具足意成色身根無缺減。支分圓滿形顯清淨。喜為所噉喜為所食。 長壽久住有時有分。於此世界劫初成時。於下空中有空宮殿欻然而起。有一有情由壽 盡故業盡故福盡故。先從光音等天眾同分沒。生下梵世空宮殿中。獨一無二無諸侍者 長壽久住。時彼有情長時住已。欻然生愛及生不樂。作如是念。云何當令諸餘有情生 我同分為我伴侶。當彼有情起此心願。有餘有情亦壽盡故業盡故福盡故。復從光音等 P. 106 天眾同分沒。生下梵宮與前有情共為伴侶。時前生者便作是念。我先於此獨一無二見 壽久住。長時住已欻然生愛及生不樂。作如是念。云何當令諸餘有情生我同分為我伴 侶。我起如是心願之時。是諸有情便生此處。滿我意願為我伴侶。是故當知此有情類 是我所化。我於此類及餘世間。是自在者作者化者。生者起者是真父祖。時諸有情亦 作是念。我等曾見如是有情。獨一無二長壽久住。時彼有情長時住已。欻然生愛及生 不樂。作如是念。云何當令諸餘有情生我同分為我伴侶。於彼正起此心願時。我等便 生彼同分內為彼伴侶。由斯我等是彼所化。彼於有情及世間物。是自在者作者化者。 生者起者是真父祖。故名一想。如梵眾天者。謂此義中總顯生在梵眾等天。有種種身 唯有一想。劫初起住者。謂劫初生時是名第二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二。識住 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色受想行識蘊。總名識住。有色者。謂彼有情有色施 設。有色身有有色處有有色界有色蘊。故名有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 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人意 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有情。一種身者。謂彼有情有一顯色身一種 相一種形。無種種顯色。無種種相無種種形。故名一種身。種種想者。謂彼有情有樂 想不苦不樂想故。名種種想。如光音天者。謂總顯示光音等天。是名第三者。漸次順 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三。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色受想行識蘊。總名識住 。有色者。謂彼有情有色施設。有色身有有色處有有色界有色蘊。故名有色。有情者 。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諸想等 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有情。一種身者 。謂彼有情有一顯色身一種相一種形。無種種顯色。無種種相。無種種形。故名一種 身。一種想者。謂彼有情唯有樂想故名一種想。如遍淨天者。謂總顯示遍淨等天。是 名第四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四。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色受想 行識蘊。名識住。無色者謂彼有情無色施設。無色身無有色處。無有色界無色蘊。故 名無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 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 有情。超一切色想者。謂超一切眼識身相應想。滅有對想者。謂滅四識身相應想。不 思惟種種想者。謂無五身識所引意識相應。緣色等種種障礙定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 具足住。如空無邊處天者。謂總顯示空無邊天。是名第五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 第五。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受想行識蘊。總名識住。無色者。謂彼 有情無色施設。無色身無有色處無有色界。無色蘊故名無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 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 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有情。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 無邊處具足住。如識無邊處天者。謂總顯示識無邊處天。是名第六者。漸次順次相續 次第數為第六。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受想行識蘊。總名識住。無色 者。謂彼有情無色施設。無色身無有色處無有色界。無色蘊故名無色。有情者。謂諦 P. 107 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 言說轉。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有情。超一切識無邊處 。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如無所有處天者。謂總顯示無所有處天。是名第七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七。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受想行識蘊。總名 識住   七隨眠者。云何為七。答一欲貪隨眠。二瞋隨眠。三有貪隨眠。四慢隨眠。五無 明隨眠。六見隨眠。七疑隨眠。云何欲貪隨眠。答若於諸欲諸貪等貪。乃至廣說是名 欲貪隨眠。云何瞋隨眠。答若於有情欲為損害。乃至廣說是名瞋隨眠。云何有貪隨眠 。答於色無色諸貪等貪。乃至廣說是名有貪隨眠。云何慢隨眠。答諸慢恃執。乃至廣 說是名慢隨眠。云何無明隨眠。答三界無智是名無明隨眠。云何見隨眠。答五見是名 見隨眠。謂有身見邊執見邪見見取戒禁取。如是五見名見隨眠。云何疑隨眠。答於諦 猶豫。是名疑隨眠   七無過失事者。云何為七。具壽當知有聖弟子。於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不 為沙門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是名第一無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 子。安住淨戒精勤守護。別解脫律儀軌則所行無不具足。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學 處常無毀犯。是名第二無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親近善友善為伴侶。與善交通 。是名第三無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樂居閑寂具二遠離。謂身遠離及心遠離。 是名第四無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勤精進住有勢有勤有勇堅猛。於諸善法常不 捨軛。是名第五無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具念安住成就最勝常委念支。久作久 說皆能憶念。是名第六無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具慧安住成就世間。有出沒慧 聖慧出慧善通達慧。彼所作慧正盡苦慧。是名第七無過失事。於如來所修植淨信者云 何如來。答應正等覺說名如來。云何淨信。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諸信信性。廣說 乃至心清淨性故名淨信。即此淨信於如來所。已修植當修植現修植。是故說為於如來 所修植淨信根生等言。如前廣說。是名第一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無過失 事者。謂能顯示清淨永斷。安住淨戒者。云何淨戒。答諸所作業。謂身律儀語律儀命 清淨是名淨戒。安住者。謂成就淨戒修行勝行進趣契會。故名安住。精勤守護別解脫 律儀者。云何別解脫。答謂諸如來應正等覺廣說。乃至佛薄伽梵自知自見。為諸苾芻 半月半月。常所宣說別解脫契經。是名別解脫。問何緣說此名別解脫。答最勝善法由 此為門此為上首此為初緣。別行別住由斯故立別解脫名。精勤守護此律儀者。謂於如 是別解脫法。恒隨作恒隨轉。由斯故說精勤守護別解脫律儀。軌則所行無不具足者。 謂諸苾芻眾有五非軌則及五非所行。云何名為五非軌則。答一他勝罪。二眾餘罪。三 墮煮罪。四別首罪。五惡作罪。云何名為五非所行。答一國王家。二執惡家。三婬女 家。四音樂家。五酤酒家。諸聖弟子於此所說五非軌則五非所行常樂遠離止息棄捨。 於正軌則及正所行具足成就。由斯故說軌則所行無不具足。於微小罪見大怖畏者。謂 於小罪起極怖想。由斯故說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學處常無毀犯者。謂聖弟子不作 P. 108 是念。我於如是如是學處應勤修學。我於如是如是學處不勤修學。諸聖弟子常作是念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廣說乃至佛薄伽梵自知自見。凡所制立一切學處。我皆受學常 無毀犯。由斯故說受學學處常無毀犯。是名第二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二。無 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永斷。親近善友者。云何善友答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及佛弟 子皆名善友。復次若有補特伽羅具戒具德。乃至廣說故名善友。於斯善友親近等親近 極親近。隨順承奉供養恭敬。是故說為親近善友。云何名為善為伴侶。答於斷生命。 若不與取。若欲邪行。若虛誑語。若飲諸酒。皆能遠離止息棄捨。厭患永斷說名謂善 。與此善者為伴為侶。隨順趣向身心無二。是故說為善為伴侶。云何名為與善交通。 答若於具信具戒多聞具捨具慧。隨轉隨屬隨順不逆。是故說為與善交通。復次若於具 足出離遠離善法。隨轉隨屬隨順不逆。是故說為與善交通。復次若於具足出離遠離善 法。一樂一欲一喜一愛。同樂同欲同喜同愛。是故說為與善交通。是名第三者。漸次 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三。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永斷。樂居閑寂者。云何名為樂 居閑寂。答諸空逈舍皆名閑寂。若住此中歡喜愛樂。不生愁思心無厭怖。是故說為樂 居閑寂。具二遠離謂身遠離乃心遠離者。謂住此中能勤修學。內心寂止不離靜慮。成 就妙觀長空逈舍勤修自義。能勤修學內心寂止者。謂住此中能勤精進。修學世間四種 靜慮。不離靜慮者謂於世間。四種靜慮常勤思慕。不下不劣。無怯無斷是故說為不難 靜慮。成就妙觀者。謂於世間四種靜慮。相應妙慧具足成就。是故說為成就妙觀。長 空逈舍者。謂住閑寂空逈舍中。由簡擇力歡喜愛樂。不生愁思心無厭怖。增長身心及 諸善法。是故說為長空逈舍。勤修自義者。謂諸愛盡。離滅涅槃名最上義亦名自義。 於如是義精勤修學求疾證得。是故說為勤修自義。是名第四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 為第四。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增語勤精進住者。云何精進。答若於出離遠離所 生善法。精勤勇猛勢用策勵。不可制伏策心相續是名精進。由彼成就如是精進。於所 修習能行勝行進趣證會。是故說為勤精進。住有勢者。謂彼上品精進圓滿故名有勢。 有勤者。謂即顯示精進堅固故名有勤。有勇堅猛者。謂由成就精進力故。勇決而取堅 住而取猛利而取。諸有所取是善非惡。隨所取相守護不捨。如獲他國善能守護。是故 說為有勇堅猛。於諸善法常不捨軛者。謂於善法不捨勤勇。熾然精進無間無斷。是故 說為於諸善法常不捨軛。是名第五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五。無過失事者。謂 能顯示清淨增語。具念安住者。云何為念。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諸念隨念。乃至 廣說是名為念。成就最勝常委念支者。謂八支聖道說名常委。此念是彼一支所攝。謂 正念支。是故說為成就最勝常委念支。久作久說皆能憶念者。謂由此念於曾更事。不 忘不失令心明記。是故記為久作久說皆能憶念。是名第六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 第六。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增語。具慧安住者。云何名慧。答若依出離遠離所 生善法。於諸法相能簡擇極簡擇。廣說乃至毘鉢舍那。是名為慧言安住者。謂由成就 如是慧故。於諸法相能行勝行進趣證會。由斯故說具慧安住。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者。 世間謂五取蘊。云何為五。謂色取蘊受想行識取蘊。彼由成就如是慧故。能如實知此 P. 109 五取蘊生及變壞。由斯故說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言聖慧者。有二種聖。一者善故聖。 二者無漏故聖。此慧具由二種聖故。說名為聖故名聖慧。言出慧者。謂彼成就如是慧 故。能出離欲界及能出離色無色界。故名出慧。善通達慧者。謂彼成就如是慧故。於 苦集滅道諦由苦集滅道相。能通達善通達各別通達。是故名為善通達慧。彼所作慧者 。謂彼所引學無間道所有勝慧。此中說為彼所作慧。正盡苦慧者云何名正。答因故門 故理趣故行相故說名為正。盡苦慧者。五取蘊名為苦。此慧能令五取蘊盡等盡遍盡。 證永盡故名盡苦慧。是名第七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七。無過失事者。謂能顯 示清淨增語。此中世尊說伽他曰  具信戒善友  居寂樂精勤   成就念正知  名七無過事    七止諍法者。云何為七。答一現前毘柰耶。二憶念毘柰耶。三不癡毘柰耶。四求 彼自性毘柰耶。五取多人語毘柰耶。六取自言持毘柰耶。七如草覆地毘柰耶。如是名 為七止諍法。問何緣是七名止諍法。答諍謂彼此鬪訟違諍。由斯七法隨一現前。令所 起諍皆調止息。由此因緣名止諍法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七 P. 110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八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八法品第九之一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八法自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示 。我等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 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八法云何。嗢柁南曰  道支數取施  懈怠精進福   眾世法解脫  勝處各八種    有八道支。八補特伽羅。八種施。八懈怠事。八精進事。八福生。八種眾。八世 法。八解脫。八勝處   八道支者。云何為八。答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勤七正念八正 定。此八道支如前廣說   八補特伽羅者。云何為八。答一證預流果向。二證預流果。三證一來果向。四證 一來果。五證不還果向。六證不還果。七證阿羅漢果向。八證阿羅漢果。如是八種補 特伽羅。如法蘊論廣說其相   八種施者。云何為八。答一隨至施。二怖畏施。三報恩施。四求報施。五習先施 。六要名施。七希天施。八為莊嚴心為資助心。為資瑜伽為得通慧。菩提涅槃上義故 施。云何隨至施。答如有一類施隣近者。施親近者。施現至者。謂作是念。云何乞者 現來至此而不施耶。是名隨至施。云何怖畏施。答如有一類有怖故施有畏故施。由怖 畏纏而行惠施。彼作是念若不行施。勿有如是如是衰損。是名怖畏施。云何報恩施。 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彼既曾施我如是如是物。我亦應施彼如是如是物。豈得彼恩而 不酬報。是名報恩施。云何求報施。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我今若施彼如是如是物。 彼亦當施我如是如是物。期他反報而行惠施。是名求報施。云何習先施。答如有一類 作是念言。我之父祖常行惠施。我家長夜惠施無斷。我今生在信家施家。我家本來常 樂布施。我若不施便斷種族。為護種族而行惠施。是名習先施。云何要名施。答如有 一類為得廣大妙善稱譽聲頌美名。遍諸方域而行惠施。是名要名施。云何希天施。答 如有一類希求生天勝異熟果。而行惠施。謂我命終當生天上。由今布施受天妙樂。是 名希天施。云何為莊嚴心為資助心為資瑜伽為得通慧菩提涅槃上義故施。答如有一類 作是念言。我心長夜為貪瞋癡之所雜染。心雜染故有情雜染。心清淨故有情清淨。若 行惠施便發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輕安。身輕安故受樂。受樂故心定。心定故如實 知見。如實知見故生厭。厭故能離。離故得解脫。解脫故證涅槃。如是布施漸次增長 諸勝妙法。展轉證得菩提涅槃微妙上義。世尊於此說伽他言 P. 111  於眾相圓滿  所捨離慳貪   施質直應時  必獲於大果   智者善淨心  施可祠可愛   以心清淨故  遂證得於欣   即從此欣心  復發生勝喜   由此心喜故  又起身輕安   從此身輕安  智者心受樂   由心受樂故  定心一境轉   依如是勝定  心淨無染濁   調順有堪能  發如實知見   由如實知見  便厭患於身   既厭患於身  智者正能離   以能遠離故  解脫貪嗔癡   智者自應知  梵行立生盡   如是大利益  應知由布施   若緣此修行  必證得常樂    八懈怠事者云何為八。具壽當知如有一類。依止城邑或聚落住。於日初分著衣持 鉢。入城邑等巡行乞食。彼乞食時作如是念。願得美妙眾多飲食。若不遂心便作是念 。我食既少身力羸劣。不能進修所修勝行。且應偃臥以自將息。作是念已遂不精勤。 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一懈怠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依止城邑或聚落 住。於日初分著衣持鉢。入城邑等巡行乞食。彼乞食時作如是念。願得美妙眾多飲食 。若得遂心便作是念。我食既多身飽悶重。不能進修所修勝行。且應偃臥以自將息。 作是念已遂不精勤。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二懈怠事。復次具壽如有一 類。晝營事業作如是念。我於晝時既營事業身力勞倦。今於夜分不能進修行修勝行。 且應偃臥以自將息。作是念已遂不精勤。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三懈怠 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期至明日作諸事業。便作是念。我既明日當作事業。不應進 修所修勝行。且應偃臥長養身力。作是念已遂不精勤。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 是名第四懈怠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晝行道路作如是念。我於晝時既行道路身力勞 倦。今於夜分不能進修所修勝行。且應偃臥以自將息。作是念已遂不精勤。求得未得 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五懈怠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期至明日當行道路。便作 是念。我既明日當行道路。不應進修所修勝行。且應偃臥長養身力。作是念已遂不精 勤。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六懈怠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正為病苦之 所嬰纏作如是念。我正病苦之所嬰纏。身力羸劣不任進修所修勝行。且應偃臥以自將 息。作是念已遂不精勤。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七懈怠事。復次具壽如 有一類。病苦嬰纏雖愈未久。作如是念我遭病苦之所嬰纏。雖愈未久身力羸劣。不任 P. 112 進修所修勝行。且應偃臥以自將息。作是念已遂不精勤。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 。是名第八懈怠事。如是八種名懈怠事。問何緣此八名懈怠事。答懈怠者謂懈惰。由 斯八事未生而生生已倍復增長廣大。由此因緣名懈怠事   八精進事者云何為八。具壽當知如有一類。依止城邑或聚落住。於日初分著衣持 鉢。入城邑等巡行乞食。彼乞食時作如是念。願得美妙眾多飲食。若不遂心便作是念 。我食雖小而身輕利。堪能進修所修勝行。作是念已精進熾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 證未證。是名第一精進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依止城邑或聚落住。於日初分著衣持 鉢。入城邑等巡行乞食。彼乞食時作如是念。願得美妙眾多飲食。若得遂心便作是念 。我食既多身力強盛。堪能進修所修勝行。作是念已精進熾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 證未證。是名第二精進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晝營事業作如是念。我於晝時既營事 業。無暇修學大師聖教。今於夜分應自策勤補先間缺。作是念已精進熾然。求得未得 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三精進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期至明日作諸事業。便作 是念我既明日。當作事業無暇修學大師聖教。今於夜分應預精勤補當間缺。作是念已 精進熾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四精進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晝行 道路作如是念。我於晝時既行道路。無暇修學大師聖教。今於夜分應自策勤補先間缺 。作是念已精進熾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五精進事。復次具壽如有 一類。期至明日當行道路。便作是念。我既明日當行道路。無暇修學大師聖教。今於 夜分應預精勤補當間缺。作是念已精進熾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六 精進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正為病苦之所嬰纏。便作是念。我既病苦之所嬰纏。或 有是處因斯病苦之所嬰纏。便捨身命於大師教空無所得。作是念已精進熾然。求得未 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七精進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病苦嬰纏雖愈未久。作 如是念。我遭病苦之所嬰纏。雖愈未久或有是處病苦還起。因斯病苦便捨身命。於大 師教空無所得。作是念已精進熾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八精進事。 如是八種名精進事。問何緣此八名精進事。答精進者謂策勵。由此八事未生而生。生 已倍復增長廣大。由此因緣名精進事   八福生者云何為八。具壽當知如有一類。施諸沙門或婆羅門。貧窮苦行道行乞者 苦行。衣服飲食及諸香華。房舍臥具并燈明等資生什物。見富貴人便作是念。由此布 施所集善根。願我來生當得如是富貴人類。彼於此心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由彼於心若 習若修若多所作。先雖愛樂下劣諠雜。後便欣求勝妙寂靜。彼有是處身壞命終。還生 人中。得富貴類。雖受富貴自在安樂。而具尸羅心願清淨。先人身中尸羅淨故。是名 第一福生。如願生人得富貴類。如是願生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覩史多天 。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應知亦爾。然梵眾天有差別者應說離欲。此中是 名第一乃至第八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乃至第八。言福生者問何故說此名為 福生。答攝受福果生於此處。故名福生 P. 113   八種眾者云何為八。答一剎帝利眾。二婆羅門眾。三長者眾。四沙門眾。五四大 王眾天眾。六三十三天眾。七魔天眾。八梵天眾。云何剎帝利眾。答顯示彼色顯示彼 蘊顯示彼部。是名剎帝利眾。乃至梵眾廣說亦爾   八世法者云何為八。答一得二不得三毀四譽五稱六譏七苦八樂。云何名得。答若 於可愛色聲香味觸。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資生什物。諸得別得已得當得。是名為 得。云何不得。答若於可愛色聲香味觸。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資生什物。諸不得 不別得不已得不當得。是名不得。云何名毀。答諸有隱背不現在前。不稱不讚不歎不 美。亦不揄揚言。彼信戒聞捨慧等皆不具足。是名為毀。云何名譽。答諸有隱背不現 在前。稱讚歎美亦復揄揚言。彼信戒聞捨慧等悉皆具足。是名為譽。云何名稱。答諸 不隱背正現在前。不訶不毀不罵不辱。稱讚歎美亦復揄揚言。汝信戒聞捨慧等悉皆具 足。故名為稱。云何名譏。答諸不隱背正現在前。訶毀罵辱不稱不讚。不歎不美亦不 揄揚言。汝信戒聞捨慧等皆不具足。是名為譏。云何名苦。答順苦受觸所觸故。生身 及心苦不平等受受類所攝。是名為苦。云何名樂。答順樂受觸所觸故。生身及心樂是 平等受受類所攝。是名為樂。世尊於此說伽他言  得不得毀譽  及稱譏苦樂   無常意生欲  變壞法難保   智者如實知  現見伏生死   於愛非愛法  心不生欣恚   彼雖逢順違  而能棄伏滅   於一切解脫  至世邊彼岸    八解脫者云何為八。答若有色觀諸色。是第一解脫。內無色想觀外諸色。是第二 解脫。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是第三解脫。超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入 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是第四解脫。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 是第五解脫。超一切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是第六解脫。超一切無所 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是第七解脫。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入想受滅身作證 具足住。是第八解脫。若有色觀諸色者。謂彼於內各別色想。未遠離未別遠離。未調 伏未別調伏。未滅沒未破壞。彼由於內各別色想。未遠離未別遠離。未調伏未別調伏 。未滅沒未破壞故。由勝解力觀外諸色。或作青瘀或作膿爛。或作破壞或作離散。或 作啄噉或作異赤。或作骸骨或作骨鎖。是名若有色觀諸色。第一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 相續次第數為第一。解脫者謂此定中所有善色受想行識。是名解脫。內無色想觀外諸 色者。謂彼於內各別色想。已遠離已別遠離。已調伏已別調伏。已滅沒已破壞。彼由 於內各別色想。已遠離已別遠離。已調伏已別調伏。已滅沒已破壞故。由勝解力觀外 諸色。或作青瘀或作膿爛。或作破壞或作離散。或作啄噉或作異赤。或作骸骨或作骨 鎖。是名內無色想觀外諸色。第二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二。解脫者謂 此定中所有善色受想行識。是名解脫。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者。問此淨解脫加行云何 P. 114 。修觀行者由何方便入淨解脫定。答初修業者創修觀時。取青樹相。所謂青莖青枝青 葉青花青菓。或取青衣青嚴具相。或取所餘種種青相。既取如是諸青相已。由勝解力 思惟想念。觀察安立信解此色是某青相。彼既如是由勝解力。思惟想念觀察安立。信 解此色是某青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色是青非餘。彼心 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色定是青故。未能住心入淨解脫。定為攝 散動馳流心。故於一青相繫念思惟。謂此是青非非青相。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 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入淨解脫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 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 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色定是青相。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 念一境。思惟青相無二無轉。便能證入淨解脫定。如觀青相觀黃赤白。隨其所應亦復 如是。第三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三。解脫者。謂此定中所有善色受 想行識。是名解脫。超一切色想者。云何色想。答眼識身相應諸想等想性。現想性已 想性。已現想性當想性。當現想性是名色想。復次有說。五識身相應諸想等想。乃至 廣說是名色想。今此義中眼識身相應諸想等想。乃至廣說是名色想。入此定時於彼色 想。皆能超越平等超越最極超越。是故說超一切色想滅。有對想者云何有對想。答四 識身相應諸想等想。乃至廣說是名有對想。復次有說。五識身相應諸想等想。乃至廣 說。是名有對想。復次有說。瞋恚相應諸想等想。乃至廣說是名有對想。今此義中。 四識身相應諸想等想。乃至廣說是名有對想。入此定時彼有對想。已斷已遍知。已遠 離已別遠離。已調伏已別調伏。已滅沒已破壞。是故說為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者 。云何種種想。答有覆纏者所有染污色想。聲想香想。味想觸想諸所有想。若不善諸 所有想。若非理所引諸所有想能障礙定。如是一切名種種想。入此定時於種種想。不 引發不隨引發。不等引發。不思惟不已思惟。不當思惟。由斯故說不思惟種種想。入 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者。問此空無邊處解脫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入空無邊 處解脫定。答初修業者創修觀時。先應思惟第四靜慮為麁苦障。後應思惟空無邊處為 靜妙離。彼既思惟第四靜慮為麁苦障。亦復思惟空無邊處為靜妙離。故心便散動馳流 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相續。思惟空無邊處。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 境相續。思惟空無邊處。故未能住心入空無邊處解脫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專繫念 思惟空無邊處相。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入空無邊處解脫 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 。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 思惟此是空無邊處。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如是空無邊處。無 二無轉便能證入空無邊處解脫定。第四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四。 解脫者。謂此定中。所有善受想行識皆名解脫。超一切空無邊處者。云何超一切空無 邊處。答將欲趣入識無邊處時。於一切空無邊處想。皆能超越平等超越最極超越。是 故說為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者。問此識無邊處解脫加行云何。 P. 115 修觀行者由何方便入識無邊處解脫定。答初修業者創修觀時。先應思惟空無邊處為麁 苦障。後應思惟識無邊處為靜妙離。彼既思惟空無邊處為苦麁障。亦復思惟識無邊處 為靜妙離。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相續思惟識無邊處。彼心散動 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相續思惟識無邊處。故未能住心入識無邊處解脫定。 為攝散動馳流心故。專繫念思惟識無邊處相。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 。由斯加行入識無邊處解脫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 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 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是識無邊處。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 境。思惟如是識無邊處。無二無轉便能證入。識無邊處解脫定。第五者。謂諸定中。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五。解脫者。謂此定中所有善受想行識皆名解脫。超一切識 無邊處者。云何超一切識無邊處。答將欲趣入無所有處時。於一切識無邊處想。皆能 超越平等超越最極超越。是故說為超一切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者。問 此無所有處解脫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入無所有處解脫定。答初修業者創修 觀時。先應思惟識無邊處為苦麁障。後應思惟無所有處為靜妙離。彼既思惟識無邊處 為苦麁障。亦復思惟無所有處為靜妙離。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 相續思惟無所有處。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相續思惟無所有處。故 未能住心入無所有處解脫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專繫念思惟無所有處相。思惟此相 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入無所有處解脫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 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 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是無所有處。由心安 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如是無所有處無二無轉。便能證入無所有處解 脫定。第六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六。解脫者。謂此定中所有善受 想行識。皆名解脫。超一切無所有處者。云何超一切無所有處。答將欲趣入非想非非 想處時。於一切無所有處。皆能超越平等超越最極超越。是故說為超一切無所有處。 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者。問此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入 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定。答初修業者創修觀時。先應思惟無所有處為苦麁障。後應思惟 非想非非想處為靜妙離。彼既思惟無所有處為苦麁障。亦復思惟非想非非想處為靜妙 離。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相續思惟非想非非想處。彼心散動馳 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相續思惟非想非非想處。故未能住心入非想非非想處解 脫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專繫念思惟非想非非想處相。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 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入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 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 。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是非想非非想處。由心安住等住近 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如是非想非非想處無二無轉。便能證入非想非非想處解 脫定。第七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七。解脫者。謂此定中所有善受 P. 116 想行識。皆名解脫。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者。云何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答將欲趣入 想受滅解脫時。於一切非想非非想處想。皆能超越平等超越最極超越。是故說為超一 切非想非非想處。入想受滅身作證具足住者。問此想受滅解脫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 何方便入想受滅解脫定。答初修業者創修觀時。於一切行不願造作不欲思覺。而入於 定但作是念。云何當令未生想受暫時不生。已生想受暫時息滅。彼於諸行不願造作不 欲思覺。而入於定但作是念。云何當令未生想受暫時不生。已生想受暫時息滅。故隨 心所願有時能令未生想受暫時不生。已生想受暫時息滅。齊此名入想受滅解脫定。第 八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八。解脫者。謂此定中諸解脫異解脫異極 解脫。已解脫當解脫是名解脫。復次若法想微細為因。想微細為等無間。由想不和合 義。非不成就義。是名解脫。此中想受滅解脫定者。云何想受滅。云何想受滅解脫。 云何想受滅解脫定。而說想受滅解脫定耶。答想受滅者。謂想及受滅寂靜沒是名想受 滅。想受滅解脫者。謂想受滅諸解脫。異解脫。異極解脫。已解脫當解脫。是名想受 滅解脫。想受滅解脫定者。謂想受滅及想受滅解脫。不隱不背現前自在身所證得。是 名想受滅解脫定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八 P. 117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九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八法品第九之二   八勝處者云何為八。答內有色想觀外色少。若好若惡於彼諸色。勝知勝見有如是 想。是第一勝處。內有色想觀外色多。若好若惡於彼諸色。勝知勝見有如是想是第二 勝處。內無色想觀外色少。若好若惡於彼諸色。勝知勝見有如是想。是第三勝處。內 無色想觀外色多。若好若惡於彼諸色。勝知勝見有如是想。是第四勝處。內無色想觀 外諸色。若青青顯青現青光。猶如烏莫迦花。或如婆羅痆斯深染青衣。若青青顯青現 青光。內無色想觀外諸色。若青青顯青現青光亦復如是。於彼諸色勝知勝見有如是想 。是第五勝處。內無色想觀外諸色。若黃黃顯黃現黃光。猶如羯尼迦花。或如婆羅痆 斯深染黃衣。若黃黃顯黃現黃光。內無色想觀外諸色。若黃黃顯黃現黃光亦復如是。 於彼諸色勝知勝見有如是想。是第六勝處。內無色想觀外諸色。若赤赤顯赤現赤光。 猶如槃豆時縛迦花。或如婆羅痆斯深染赤衣。若赤赤顯赤現赤光。內無色想觀外諸色 。若赤赤顯赤現赤光亦復如是。於彼諸色勝知勝見有如是想。是第七勝處。內無色想 觀外諸色。若白白顯白現白光。猶如烏沙斯星色。或如婆羅痆斯極鮮白衣若白白顯白 現白光。內無色想觀外諸色。若白白顯白現白光亦復如是。於彼諸色勝知勝見有如是 想。是第八勝處。內有色想者。謂彼於內各別色想。未遠離未別遠離。未調伏未別調 伏。未滅沒未破壞。由彼於內各別色想未遠離未別遠離。未調伏未別調伏。未滅沒未 破壞名內有色想。故觀外色少者。謂所觀色其量甚小。微細非多故名為少。若好者。 謂所觀色已善磨瑩。青黃赤白故名若好。若惡者。謂所觀色未善磨瑩。青黃赤白故名 若惡。於彼諸色勝知勝見者。謂即於彼所觀諸色。已伏欲貪。已斷欲貪。已超欲貪。 於彼已得勝知勝見。降伏自在都無所畏。如貴勝人或貴勝子。以勝知見執取僮僕。降 伏自在都無所畏。諸瑜伽師亦復如是。於所觀色已伏欲貪。已斷欲貪已超欲貪。於彼 已得勝知勝見。降伏自在都無所畏。有如是想者。謂如實想正現在前。第一者。謂諸 定中。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勝處者。謂此定中所有善色受想行識。皆名勝處 。內無色想觀外色多等者。謂所觀色其量廣大。無邊無際故名為多。餘如前說。內無 色想者。謂彼於內各別色想。已遠離已別遠離。已調伏已別調伏。已滅沒已破壞。由 彼於內各別色想。已遠離已別遠離。已調伏已別調伏。已滅沒已破壞。故名內無色想 。觀外色少多等皆如前說。內無色想觀外諸色若青者。謂總顯示所有青色青聚青眾。 故說若青。青顯者。謂此青色是顯非形故說青顯。青現者。謂此青色如是眼識所行境 界。亦是意識所行境界。故說青現。青光者。謂此青色能現能發種種光明。故說青光 。餘如前說。如說若青等。若黃等亦爾 P. 118 九法品第十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九法自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示 。我等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 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九法云何。此中略有二種九法。所謂九結九 有情居。九結者云何為九。答一愛結。二恚結。三慢結。四無明結。五見結。六取結 。七疑結。八嫉結。九慳結。云何愛結。答三界貪是名愛結。云何恚結。答於諸有情 欲為損害。內懷栽孽欲為擾惱。已嗔當嗔現嗔。樂為過患極為過患。意極憤恚於諸有 情各相違戾欲為過患。已為過患當為過患現為過患。是名恚結。云何慢結。答有七慢 類說名慢結。云何為七。答一慢。二過慢。三慢過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 七邪慢。此七慢類合為慢結。云何無明結。答三界無智名無明結。云何見結。答三種 見名見結。云何為三。答一薩迦耶見。二邊執見。三邪見。如是三見合為見結。云何 取結。答二種取名取結。云何為二。答一見取。二戒禁取。如是二取合為取結。云何 疑結。答於諦猶豫是名疑結。云何嫉結。答心不忍許是名嫉結。云何慳結。答心有祕 悋是名慳結   九有情居者云何為九。答有色有情。有種種身有種種想。如人及一分天。是第一 有情居。有色有情。有種種身有一種想。如梵眾天劫初起位。是第二有情居。有色有 情。有一種身有種種想。如光音天是第三有情居。有色有情。有一種身有一種想如遍 淨天。是第四有情居。有色有情。無想無別想如無想有情天。是第五有情居。無色有 情。超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如空無邊處天 。是第六有情居。無色有情。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如識無邊 處天。是第七有情居。無色有情。超一切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如無 所有處天。是第八有情居。無色有情。超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如 非想非非想處天。是第九有情居。此中有色者。謂彼有情有色施設有色身有有色處有 有色界有色蘊。故名有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 有。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 夫補特伽羅。故名有情。種種身者。謂彼有情有種種顯色。身種種相種種形。非一顯 色非一相非一形故。名種種身。種種想者。謂彼有情有樂想苦想不苦不樂想故名種種 想。如人及一分天者。謂總顯示人及欲界天。故名如人及一分天。是第一者。漸次順 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有情居者。謂諸有情所居所住所依所止所樂生處即總顯示此中 所有有漏色受想行識蘊名有情居。有色有情種種身者義如前說。一種想者。謂諸有情 有時有分。於此世界劫將壞時。多往生上光音等天眾同分中。於彼具足意成色身。根 無缺減支分圓滿。形顯清淨長壽久住。有時有分於此世界劫初成時。於下空中有空宮 殿欻然而起。有一有情壽業福盡。從彼處沒生下梵世空宮殿中。獨一無侶長壽久住。 時彼有情長時住已。欻然生愛及生不樂作如是念。云何當令諸餘有情。生我同分為我 伴侶。當彼有情起此心願。有餘有情壽業福盡。復從彼沒生下梵宮。與前有情共為伴 P. 119 侶。時前生者便作是念。此有情類是我所化。我於此類及餘世間。是自在者作者化者 。生者起者是真父祖。時諸有情亦作是念。我等有情是彼所化。彼於有情及世間物。 是自在者作者化者生者起者是真父祖。故名一想。如梵眾天者。謂此義中總顯生在梵 眾等天。有種種身唯有一想。劫初起位者。謂劫初生時是第二等。義如前說。有色有 情者。亦如前說。一種身者。謂彼有惰有一顯色。身一種相一種形無種種顯色。無種 種相無種種形。故名一種身。種種想者。謂彼有情有樂想不苦不樂想故名種種想。餘 如前說。有色有情一種身者亦如前說。一種想者。謂彼有情唯有樂想故名一種想。餘 如前說。有色有情者亦如前說。言無想者總顯無想。無別想者別顯無想。此中以想而 為上首。顯無一切心心所法。如無想有情天者。謂別顯示無想有想天。是第五等義如 前說。無色者。謂彼有情無色施設。無色身無有色處。無有色界無色蘊故名無色。有 情者如前說超一切色想等如八解脫中廣說。然於此中唯取有漏受想行識為有情居 十法品第十一之一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十法自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示 。我等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 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十法云何。此中略有二種。十法謂十遍處十 無學法。十遍處者云何為十。具壽當知。地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是第 一遍處。復次具壽。水遍一相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是第二遍處。復次具壽。 火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是第三遍處。復次具壽。風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 無二無邊無際。是第四遍處。復次具壽。青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是第五 遍處。復次具壽。黃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是第六遍處。復次具壽。赤 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是第七遍處。復次具壽。白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 無二無邊無際。是第八遍處。復次具壽。空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是第 九遍處。復次具壽。識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是第十遍處   問地遍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而能證入地遍處定。答初修業者創修 觀時。於此大地彼彼方所。若高若下若刺若杌若醎若榛若險若穢。如是等處皆不思惟 。於此大地彼彼方所。平坦顯了猶如掌中。具淨園林可愛樂處。隨取一相以勝解力。 繫念思惟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地相。彼由於此以勝解力繫念思惟假想觀察安立信解 是某地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是地非餘。彼心散動馳 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地故。未能證入地遍處定。為攝散動馳流心 故。於一地相繫念思惟。謂此是地非為水等。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 。由斯加行能入地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己。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 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 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地相。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 此境定是地相。無二無轉能入地定。而未能入地遍處定。問若此未能入地遍處定者。 地遍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乃能。證入地遍處定。答即依如前所入地定。 P. 120 令心隨順調伏趣向。漸次柔和周遍柔和。一趣定已復想此地。漸次增廣東南西北遍皆 是地彼想此地。漸次增廣東南西北。遍是地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 思惟此境。遍皆是地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是地故未能 證入地遍處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於遍地相繫念思惟此遍是地非遍水等。思惟此相 精進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乃漸能入地遍處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 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 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地。由心安 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地無二無轉。從此乃入地遍處定。 言上下者。謂上下方。言傍布者。謂東南等。言無二者。謂無間雜。無邊無際者。謂 邊際難測。是第一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言遍處者。謂此定中所 有善色受想行識。皆名遍處   問水遍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而能證入水遍處定。答初修業者創修觀 時。於此世界或取大水注相。或取大泉水相。或取大池水相。或取大陂水相。或取大 湖水相。或取殑伽水相。或取鹽母那水相。或取設臘婆水相。或取阿視羅筏底水相。 或取莫醯河水相。乃至或取東大海水相。或取南大海水相。或取西大海水相。或取北 大海水相。或取四大海水相。或取大水輪相。於如是等隨取一相。以勝解力繫念思惟 。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水相。彼由於此以勝解力繫念思惟。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 水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是水非餘。彼心散動馳流諸相 。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水故。未能證入水遍處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於 一水相繫念思惟。謂此是水非為地等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斯加 行能入水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 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 一境。思惟此境定是水相。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水相 無二無轉。能入水定而未能入水遍處定。問若此未能入水遍處定者。水遍處定加行云 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乃能證入水遍處定。答即依如前所入水定。令心隨順調伏趣向 。漸次柔和周遍柔和。一趣定已復想此水。漸次增廣東南西北。遍皆是水彼想此水。 漸次增廣東南西北遍是水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 是水。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是水故。未能證入水遍處 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於遍水相繫念思惟。此遍是水非遍地等。思惟此相精勤勇猛 。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乃漸能入水遍處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 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 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水。由心安住等住近 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水無二無轉。從此乃入水遍處定。言上下者 。謂上下方。言傍布者。謂東南等。言無二者謂無間雜。無邊無際者。謂邊際難測。 是第二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二。言遍處者。謂此定中所有善色受想 P. 121 行識。皆名遍處   問火遍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而能證入火遍處定。答初修業者創修 觀時。於此世界或取清淨日輪火相。或取妙藥光明火相。或取神珠光明火相。或取星 宿宮殿火相。或取火聚大猛焰相。或取燒村大火焰相。或取燒城大火焰相。或取燒川 大火焰相。或取燒野大火焰相。或取燒十載木大火焰相。或取燒二十載木大火焰相。 或取燒三十載木大火焰相。或復取燒四十載木大火焰相。或復取燒五十載木大火焰相 。或復取燒百載木大火焰相。或取燒千載木大火焰相。或取燒百千載木大火焰相。或 取燒無量百載木大火焰相。或取燒無量千載木大火焰相。或取燒無量百千載木大火焰 相。彼見如是諸火焰相。先漸熾然。復極熾然。轉遍熾然後皆洞然。於如是等隨取一 相。以勝解力繫念思惟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火相。彼由於此以勝解力繫念思惟。 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火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是火 非餘。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火故。未能證入火遍處 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於一火相繫念思惟。謂此是火非為水等。思惟此相精勤勇猛 。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能入火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 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 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火相。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 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火相。無二無轉能入火定。而未能入火遍處定。問若此 未能入火遍處定者。火遍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乃能證入火遍處定。答 即依如前所入火定。令心隨順調伏趣向。漸次柔和周遍柔和一趣定已。復想此火漸次 增廣。東南西北遍皆是火。彼想此火漸次增廣。東南西北遍是火故。心便散動馳流諸 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火。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 。思惟此境遍是火故。未能證入火遍處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於遍火相繫念思惟。 此遍是火非遍水等。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乃漸能入火遍 處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 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 。思惟此境遍皆是火。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火無 二無轉。從此乃入火遍處定。言上下者。謂上下方。言傍布者。謂東南等。言無二者 。謂無間雜。無邊無際者。謂邊際難測。是第三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 為第三。言遍處者。謂此定中。所有善色受想行識。皆名遍處   問風遍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而能證入風遍處定。答初修業者創修 觀時。於此世界或取東方所有風相。或取南方所有風相。或取西方所有風相。或取北 方所有風相。或取有塵風相。或取無塵風相。或取吠濕摩風相。或取吠嵐婆風相。或 取小風相。或取大風相。或取無量風相。或取大風輪相。於如是等隨取一相。以勝解 力繫念思惟。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風相。彼由於此以勝解力。繫念思惟假想觀察。 安立信解是某風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是風非餘。彼 P. 122 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風故。未能證入風遍處定。為攝 散動馳流心故。於一風相繫念思惟。謂此是風非為火等。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 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能入風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 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 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風相。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 一境。思惟此境定是風相。無二無轉能入風定。而未能入風遍處定。問若此未能入風 遍處定者。風遍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乃能證入風遍處定。答即依如前 所入風定。令心隨順調伏趣向。漸次柔和周遍柔和。一趣定已復想此風。漸次增廣東 南西北。遍皆是風彼想此風。漸次增廣東南西北遍是風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 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風。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 境遍是風故。未能證入風遍處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於遍風相繫念思惟。此遍是風 非遍火等。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乃漸能入風遍處定。精 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 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 境遍皆是風。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風無二無轉。 從此乃入風遍處定。言上下者。謂上下方。言傍布者。謂東南等。言無二者。謂無間 雜。無邊無際者。謂邊際難測。是第四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四。言 遍處者。謂此定中所有善色受想行識。皆名遍處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九 P. 123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二十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十法品第十一之二   問青遍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而能證入青遍處定。答初修業者創修 觀時。於此世界或取青樹。或取青葉或取青花或取青果。或取青衣或取種種青莊嚴具 。或取青雲或取青水。或取種種諸餘青物。彼於如是隨取一相。以勝解力繫念思惟。 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青相。彼由於此以勝解力。繫念思惟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 青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是青非餘。彼心散動馳流諸 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青故。未能證入青遍處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 。於一青相繫念思惟。謂此是青非為黃等。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 由斯加行能入青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 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 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青相。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 境定是青相。無二無轉能入青定。而未能入青遍處定。問若此未能入青遍處定者。青 遍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乃能證入青遍處定。答即依如前所入青定。令 心隨順調伏趣向。漸次柔和周遍柔和。一趣定已。復想此青漸次增廣。東南西北遍皆 是青。彼想此青漸次增廣。東南西北遍是青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 境。思惟此境遍皆是青。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是青故 。未能證入青遍處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於遍青相繫念思惟。此遍是青非遍黃等。 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斯如行乃漸能入。青遍處定精勤數習。此 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 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青 。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青無二無轉。從此乃入青 遍處定。言上下者。謂上下方。言傍布者。謂東南等。言無二者。謂無間雜。無邊無 際者。謂邊際難測。是第五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五。言遍處者。 謂此定中。所有善色受想行識。皆名遍處   問黃遍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而能證入黃遍處定。答初修業者創修 觀時。於此世界或取黃樹。或取黃葉或取黃花或取黃果。或取黃衣或取種種黃莊嚴具 。或取黃雲或取黃水。或取種種諸餘黃物。彼於如是隨取一相。以勝解力繫念思惟。 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黃相。彼由於此以勝解力。繫念思惟。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 黃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是黃非餘。彼心散動馳流諸 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黃故。未能證入黃遍處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 。於一黃相繫念思惟。謂此是黃非為青等。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 由斯加行能入黃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 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 P. 124 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黃相。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 境定是黃相。無二無轉能入黃定。而未能入黃遍處定。問若此未能入黃遍處定者。黃 遍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乃能證入黃遍處定。答即依如前所入黃定。令 心隨順調伏趣向。漸次柔和周遍柔和。一趣定已復想此黃。漸次增廣東南西北。遍皆 。是黃彼想此黃。漸次增廣東南西北遍是黃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 境。思惟此境遍皆是黃。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是黃故 。未能證入黃遍處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於遍黃相繫念思惟。此遍是黃非遍青等。 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乃漸能入黃遍處定。精勤數習此加 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 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黃 。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黃。無二無轉從此乃入黃 遍處定。言上下者。謂上下方。言傍布者。謂東南等。言無二者。謂無間雜。無邊無 際者。謂邊際難測。是第六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六。言遍處者。謂 此定中所有善色受想行識。皆名遍處   問赤遍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而能證入赤遍處定。答初修業者創修 觀時。於此世界或取赤樹。或取赤葉或取赤花或取赤果。或取赤衣。或取種種赤莊嚴 具。或取赤雲或取赤水。或取種種諸餘赤物。彼於如是隨取一相。以勝解力繫念思惟 。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赤相。彼由於此以勝解力。繫念思惟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 某赤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是赤非餘。彼心散動馳流 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赤故。未能證入赤遍處定。為攝散動馳流心 故。於一赤相繫念思惟。謂此是赤非為黃等。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 。由斯加行能入赤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 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 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赤相。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 此境定是赤相。無二無轉能入赤定。而未能入赤遍處定。問若此未能入赤遍處定者。 赤遍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乃能證入赤遍處定。答即依如前所入赤定。 令心隨順調伏趣向。漸次柔和周遍柔和。一趣定已復想此赤。漸次增廣東南西北遍皆 是赤彼想此赤。漸次增廣東南西北遍是赤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 。思惟此境遍皆是赤。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是赤故。 未能證入赤遍處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於遍赤相繫念思惟。此遍是赤非遍黃等。思 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乃漸能入赤遍處定。精勤數習此加行 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 。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赤。 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赤無二無轉。從此乃入赤遍 處定。言上下者謂上下方。言傍布者謂東南等。言無二者謂無間雜。無邊無際者謂邊 P. 125 際難測。是第七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七。言遍處者謂此定中所有善 色受想行識。皆名遍處   問白遍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而能證入白遍處定。答初修業者創修 觀時。於此世界或取白樹。或取白葉或取白花或取白菓。或取白衣或取種種白莊嚴具 。或取白雲或取白水。或取種種諸餘白物。彼於如是隨取一相。以勝解力繫念思惟。 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白相。彼由於此以勝解力。繫念思惟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 白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是白非餘。彼心散動馳流諸 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白故。未能證入白遍處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 。於一白相繫念思惟。謂此是白非為赤等。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 由斯加行能入白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 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 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白相。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 境定是白相。無二無轉能入白定。而未能入白遍處定。問若此未能入白遍處定者。白 遍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乃能證入白遍處定。答即依如前所入白定。令 心隨順調伏趣向。漸次柔和周遍柔和。一趣定已復想此白。漸次增廣東南西北。遍皆 是白彼想此白。漸次增廣東南西北遍是白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 。思惟此境遍皆是白。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是白故。 未能證入白遍處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於遍白相繫念思惟。此遍是白非遍赤等。思 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乃漸能入白遍處定。精勤數習此加行 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 。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白。 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白。無二無轉從此乃入白遍 處定。言上下者謂上下方。言傍布者謂東南等。言無二者謂無間雜。無邊無際者謂邊 際難測。是第八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八。言遍處者謂此定中所有善 色受想行識。皆名遍處   問空遍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而能證入空遍處定。答初修業者創修 觀時。於此世界取舍上空。或地上空或樹上空。或巖上空或山上空。或川中空或谷中 空。於此等空隨取一相。以勝解力繫念思惟。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空相。彼由於此 以勝解力。繫念思惟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空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 念一境。思惟此境是空非餘。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 空故。未能證入空遍處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於一空相繫念思惟。謂此是空非為識 等。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能入空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 。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 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空相。由 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空相。無二無轉能入空定。而未 P. 126 證入空遍處定。問若此未能入空遍處定者。空遍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 乃能證入空遍處定。答即依如前所入空定。令心隨順調伏趣向。漸次柔和周遍柔和。 一趣定已復想此空。漸次增廣東南西北遍皆是空。彼想此空漸次增廣東南西北遍是空 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空。彼心散動馳流諸相 。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是空故。未能證入空遍處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 於遍空相繫念思惟。此遍是空非遍識等。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 斯加行乃漸能入空遍處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 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 。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空。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 思惟此境遍皆是空。無二無轉從此乃入空遍處定。言上下者謂上下方。言傍布者謂東 南等。言無二者謂無間雜。無邊無際者謂邊際難測。是第九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 續次第數為第九。言遍處者謂此空無邊處定中所有善色受想行識。皆名遍處   問識遍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而能證入識遍處定。答初修業者創修 觀時。於此身中或取清淨眼識相。或取清淨耳識相。或取清淨鼻識相。或取清淨舌識 相。或取清淨身識相。或取清淨意識相。於此諸識隨取一相。以勝解力繫念思惟。假 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識相。彼由於此以勝解力。繫念思惟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識 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是識非餘。彼心散動馳流諸相 。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識故。未能證入識遍處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 於一識相繫念思惟。謂此是識非為空等。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 斯加行能入識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 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 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識相。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 定是識相。無二無轉能入識定。而未能入識遍處定。問若此未能入識遍處定者。識遍 處定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乃能證入識遍處定。答即依如前所入識定。令心 隨順調伏趣向。漸次柔和周遍柔和。一趣定已復想此識。漸次增廣東南西北。遍皆是 識彼想此識。漸次增廣東南西北遍是識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 思惟此境遍皆是識。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識故。未 能證入識遍處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於遍識相繫念思惟。此遍是識非遍空等。思惟 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乃漸能入識遍處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 。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數習數修數 多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識。由心安住等 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境遍皆是識。無二無轉從此乃入識遍處定。言上 下者謂上下方。言傍布者謂東南等。言無二者謂無間雜。無邊無際者謂邊際難測。是 第十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十。言遍處者謂此識無邊處定中。所有善 受想行識。皆名遍處。十無學法者云何為十。答一無學正見。二無學正思惟。三無學 P. 127 正語。四無學正業。五無學正命。六無學正勤。七無學正念。八無學正定。九無學正 解脫。十無學正智。云何無學正見。答盡智無生智。盡所不攝無學慧是名無學正見。 云何無學正思惟。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 無學作意相應所有思惟。等思惟近思惟。尋求等尋求近尋求。推覓等推覓近推覓。令 心於法麁動而轉。是名無學正思惟。云何無學正語。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 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學作意相應簡擇力故。除趣邪命語四惡行。於 餘語惡行所得。無學遠離勝遠離近遠離極遠離。寂靜律儀無作無造。棄捨防護不行不 犯。船筏橋樑堤塘牆塹。於所制約不踰不踰性。不越不越性無表語業。是名無學正語 。云何無學正業。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 無學作意相應簡擇力故。除趣邪命身三惡行。於餘身惡行所得。無學遠離勝遠離近遠 離極遠離。寂靜律儀無作無造。棄捨防護不行不犯。船筏橋梁隄塘牆塹。於所制約不 踰不踰性。不越不越性。無表身業是名無學正業。云何無學正命。答諸聖弟子。於苦 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學作意相應簡擇力故。於趣邪命 身語惡行所得。無學遠離勝遠離近遠離極遠離。寂靜律儀無作無造。棄捨防護不行不 犯。船筏橋梁隄塘牆塹。於所制約不踰不踰性。不越不越性無表身語業。是名無學正 命。云何無學正勤。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 道。無學作意相應所有勤精進。勇健勢猛熾盛難制勵意不息。是名無學正勤。云何無 學正念。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學作 意相應所有念。隨念專念憶念。不忘不失不遺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記性。是名無學正 念。云何無學正定。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 道。無學作意相應所有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亂攝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無學 正定。云何無學正解脫。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 思惟道。無學作意相應所有心勝解。已勝解當勝解是名無學正解脫。云何無學正智。 答盡智無生智是名無學正智   爾時舍利子告苾芻眾言。具壽當知。佛於一法乃至十法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 開示。我與大眾皆共和合。親對世尊已結集竟。諸苾芻眾皆應受持。為他演說廣令流 布。佛滅度後勿有乖違。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哀愍世間諸天人眾 。令獲殊勝義利安樂 讚勸品第十二   爾時世尊。知舍利子為苾芻眾說法已訖。從臥而起身心調暢。整理衣服結加趺坐 。讚舍利子善哉善哉。汝今善能於此臺觀與苾芻眾和合。結集如來所說增一法門。汝 可從今為諸大眾數復宣說如是法門。此法能令諸天人等長夜證會義利安樂世尊復告苾 芻眾言。汝等皆應受持讀誦。舍利子說集異法門。如是法門。能引大善大義大法清白 梵行。復證通慧菩提涅槃。淨信出家諸善男子。受持讀誦如是法門。不久定當辦所辦 事。時薄伽梵說是語已。諸苾芻眾歡喜踊躍頂禮佛足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