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老人遺囑

隨園老人遺囑
作者:袁枚 清朝
本作品收錄於《小倉山房文集/10
(此文原無,據光緒本補。)

遺囑付阿通、阿遲知悉:

我以八十二之年,遭百餘日之病,自知不起;故於嘉慶丁巳年閏六月十五日,將田產、衣裘分單交代。只存隨園住房一所,田一百二十四畝;所以不分者,要留此園與汝兄弟同居。將我所住向南平屋三間作祠堂,供奉先祖神主;傍園之田作祭祀產。汝兄弟公收、公分、公用。須念我十三歲入學,十五歲補廩,家徒四壁,日用艱難。汝祖因叔父健磐公在廣西金撫軍幕中,與我二金,托柴東升先生帶至江西高安署中;借我十二金,坐倒劃船到廣,受盡饑寒。時乾隆丙辰端午前一日也。叔父一見怫然道:「汝不該來。」我惶恐無錯。不料次日引見金公,蒙國士之知,非常矜寵,留住三個月,保薦博學鴻詞,送銀一百二十金,遣人辦裝,護送至京。此六十年來,生平第一知己也。廷試報罷,落魄一年,蒙王星望、趙橫山兩太史薦至嵇中堂府上訓蒙,捐監進場鄉會試,出四川翰林鄧遜齋先生、常熟蔣文恪公兩房師門下。乾隆四年,蒙皇上恩點入詞林,以年少故派習清書。同年現在者,阿廣庭公相;已逝者,常州相國程文恭公景伊、番禺協辦莊滋圃亞相有恭、蘇州禮部尚書沈文恪公德潛、江西工部尚書裘文達公曰修、廣東巡撫李端敏公湖,皆一代名臣。宋張乖崖云「吾榜中得人最多」,洵不誣也。乾隆七年,我散館外用,宰溧水、江浦、沭陽、江寧四任,共六年。蒙總督尹文端公保薦高郵州知州,部駁不准。我心不樂,適老母患病、遂乞養歸山。除清俸盈餘外,賣文潤筆,竟有一篇墓誌送至千金者。董怡亭觀察世世明、鮑肯園參議志道之重文墨,亦難得也。東坡先生云「一生不得文章力」,豈其然乎?因之總算田產及生息銀,幾及三萬,非我初心所望,亦汝二人修來之福也。

且喜汝等俱各恂恂本分,似能守其家業,我心甚喜。所未能忘情者:隨園一片荒地,買價甚廉;我平地開池沼,起樓臺,一造三改,所費無算,與我貧賤起家光景相似。奇峰怪石,重價購來;綠竹萬竿,親手栽植。又頗能識古,器用則檀梨文梓,雕漆鶬金;玩物則晉帖唐碑,商彝夏鼎;圖書則青田黃凍,名手雕鐫;端碩則蕉葉青花,兼多古款:為大江南北富貴人家所未有也。當時結撰,一片精心,談何容易!吾身後汝二人,能灑掃光鮮,照舊庋置,使賓客來者見依然如我尚存,如此撐持三十年,我在九原亦可瞑目。此後付之悠悠,不但我不能知,即汝等亦未必知,達人見解所不必再計者也。瑤坊門外有三妹、陶姬墳,與老友沈凡民先生之墳相近,每處無忘祭掃。杭州半山陸家牌樓,有曾祖、祖父墳,墳親霍姓,尤須親往祭奠。傍有姑母沈太夫人墳,我年八歲祖母猶抱臥懷中,沈姑母教之讀書識字,料理起居服食。今遠隔天涯,不得年年到塋奠一滴酒,清夜思之,淒然泣下。我替汝二人娶婦在故鄉者,專為此也。

隨園《文集》、《外集》、《詩集》,及《尺牘》、《詩話》、時文、三妹詩、《同人集》、《子不語》、《隨園食單》等版,好生收藏,公刷公賣。各省訃聞,汝等酌量分訃,寧缺毋濫。凡關涉貴人大位者,用淡紅紙小字寫訃,不可用素紙;其餘平行用小古簡最雅,用大紙便市井氣。南京惡習,以負販商賈公然發帖請長者、貴人陪弔,汝二人萬勿為之。只擇我生平相好三四人,開弔兩日足矣。既有吳太史所撰本傳,不必再用行述,來弔者各送一本。入殮沙、方棺木、蟒袍、補褂,俱已端整二十餘年;即汝母身後衣衾、棺木,都係同時製就。柩停小倉山房正廳。古禮云:「士三月而葬,過百日即須歸土。」墳在百步之內。葬費可照我葬汝祖父母之舊簿,兄弟公攤,五十金可辦,我不敢厚過先人也。但題一碣云「清故袁隨先生之墓」,千秋萬世必有知我者。白布孝堂及汝等夫婦孝衣,我先為製就。如今冬我尚存,必在去年所築大壙中,親辦兩穴;恐屍硬不便著靴,有極華刺繡朱履一雙、白綾襪一付可用。更有切囑者:阿通性躁,躁則虎頭蛇尾,作事難成;阿遲性狷,狷則踽踽涼涼,無人幫助。二人須自知其短,亦古人佩韋佩弦之義也。我門生遍天下,然在金陵待我最厚者,惟方甫參。其人正氣,有身家,有見識,有情分。汝等平日背後亦頗知推重,我身後尤宜靠傍,諸事請教而行無錯誤。至於誦經、念懺、做七、營齋,我生平所最厭者。汝可告諸姊妹:來祭我一場,我必享受;哭我一場,我必悲感。倘和尚到門,木魚一響,我之魂靈必掩耳而逃矣,於汝安乎?

田產萬金餘,銀二萬,現交親友汪芝圃、方甫參諸君生息,或放或收,此時不能分拆,但有帳簿在汝母處可查。其他書畫、圖章、法帖,恐我尚有出陳易新之事,俱不載分單內,待將來立簿分拈。此外尚有餘銀留作身後遺念者,家中女兒子侄、門外故舊門生、鄰佑家奴、總甲二排,另有清單交付。薄乎云爾,聊表此心。慚愧,慚愧!再,我一生著述,都已開雕;尚有《隨園隨筆》三十卷,正想付梓,而大病忽來,因而中止。他日汝二人行有餘力,分任刻之,定價發坊,兼可獲利。


右先大父《遺囑》,當日吾父、吾叔,各自手錄一紙,敬謹收藏,傳之諸兄及吾。經亂遺失,幸侄夫潤處尚有抄存原稿,亟命敬錄,付之手民,增拓多紙,以便分給諸侄孫輩,藉永流傳,免虞毀失。噫!此囑迄今幾及百年,音徽雖遠,謦咳如存。獨憾隨園鞠為茂草,撫今追昔,能無感慨係之!

光緒十有八年壬辰大暑,節孫祖志敬識於楊柳樓臺,時年六十有六。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