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一切福德三昧經/卷中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卷中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爾時,佛告淨威力士:「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淨戒莊嚴?謂戒淨無缺、不捨學戒,愍於毀禁、極敬持戒,淨身三業、淨口四過、淨意三業,自成十善、教他十善,不自稱譽、不起戒慢、勤進修戒,頭陀德中心不動轉,住於聖種自護己心,不見他過、不作眾惡,不願諸有、亦不喜樂,勸他修善、勤營助他,不悕望樂、勸人布施,不捨阿練若處,為病給使,作已歡喜,如說如作,失利不憂、得利不高,毀譽稱譏及與苦樂心不傾動,斷除愛恚、不懷怨嫌,修行慈心、視怨如親,不以戒自高、不向餘乘、不禮餘天,捨離諸見蓋覆、使纏斷除滅悔,捨財無悔心生歡喜,不生諸有心不願樂,忍於疲苦、善護進心,遠離著心、不驚怖畏、無生法忍。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為集此戒,乃至失命終不毀犯,不為王位護持禁戒,不為生天、不為帝釋、不為梵王護持禁戒,不為封邑、不為自在、不為妙色護持禁戒,不為端正、不為名稱、不為讚歎、不為利養、不為恭敬、不為活命、不為飲食、不為臥具、不為病藥護持禁戒,不為眼色、不為耳聲、鼻香、舌味、身觸、心法護持禁戒,不依倚色、不依受、想、行、識護持禁戒,不依欲界、色界、無色界護持禁戒,不畏地獄、餓鬼、畜生、不為救護護持禁戒,不畏人道貧窮困苦護持禁戒,不畏天道貧窮苦故護持禁戒,不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緊那羅、迦樓羅、摩睺羅中貧苦惱故護持禁戒。

「為佛種故護持禁戒,為住聽法如聞而行護持禁戒,為僧種故護持禁戒,為欲出過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故護持禁戒,為欲解脫諸眾生故護持禁戒,為安樂利益諸眾生故護持禁戒,欲住佛法故護持禁戒,欲轉法輪故護持禁戒,為集聖種故護持禁戒,為不斷佛法僧種故護持禁戒,為妙神通故護持禁戒,為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故護持禁戒,為神足變化應現無方護持禁戒。如是持戒,不毀、不缺、不穿、堅實、無所作為、具足成就、精妙無染、清淨香潔、智者所讚、諸佛所歎,如法修行堅固真實。

「若菩薩成就如是持戒,不失十法。何等十法?謂不失於轉輪王位,既在是位不生放逸,悕望欲得無上菩提願得見佛;不失帝釋,既得是處不生放逸,悕望欲得無上菩提願得見佛;不失梵王,既在是處不生放逸,悕望欲得無上菩提願得見佛;淨信正真不失聞法;如所聞法善能分別;不失攝取菩薩智慧;不失無斷無礙辯才;不失集聚一切善根;不失一切諸佛聲聞緣覺所讚;不失疾能通達一切諸佛智慧。若菩薩成就如是持戒,不失此十法。

「菩薩成就如是戒聚,諸天常禮、諸龍宗敬、夜叉常供、諸乾闥婆亦常供養,阿修羅敬侍,諸王、婆羅門、長者、居士皆尊重之;智者常趣、諸佛常念、諸天世人常師事之,常愍眾生。

「若菩薩如是淨持戒聚,不生四處,除化眾生。何等四?不生邊地、不生無佛國、不生邪見家、不生惡道。菩薩如是淨持戒聚不生四處。

「復次,善男子!菩薩如是淨持戒聚不失四法。何等四?所謂不失菩提之心、不失念佛、不失聞法、既聞法已乃至無量阿僧祇劫而不忘失,是為菩薩淨持戒聚不失四法。

「善男子!若菩薩如是淨護戒聚,不值四處——不值法滅、不值刀兵劫、不值飢餓劫、不值劫燒。菩薩如是淨持戒聚不值是四。

「復次,善男子!菩薩如是淨持戒聚得四勝法。所謂不誑佛、不誑諸天、不誑眾生、不誑自心。菩薩如是淨持戒聚得四勝法。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護持戒聚離十種畏。何等十?離地獄畏,離畜生畏,離餓鬼畏,離貧窮畏,離不稱讚畏,離諸纏畏,離諸聲聞、緣覺位畏,離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拘辦茶、羅剎等畏,離魁膾、刀杖、火毒等畏,離諸師子、虎豹、熊羆及多勒叉、狐狼、蟒蛇、猫鼠、百足毒蛇、[虫*旦][虫*賴]、王賊等畏。菩薩如是住淨戒聚離十種畏。

「善男子!菩薩持戒則能發起一切佛法,乃至起於無上菩提。何以故?若有持戒便有三昧、若有持戒便有智慧、若有持戒便有解脫、若有持戒便有解脫知見。

「善男子!云何名戒?戒者,名為寂調結使。以何緣故名為結使?以染污三有諸眾生故名為結使。云何名寂?無妄想、無分別、無起著,永不思念一切諸法,是名寂調一切結使。

「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不能如是知寂調結使,是不名為戒聚清淨。何以故?若不能知寂調結使,雖生梵世猶為結染,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猶為結使。善男子!是故當知寂三界結名淨戒聚。」

爾時,淨威力士白佛言:「世尊!若離三界諸結使染名淨戒聚,世尊何故為菩薩時離三界結,還生其中?」

爾時,世尊告淨威力士:「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不以自結生於三界,以方便故同在三界無三界結,化眾生故。善男子!假使人天能畫虛空現諸色像,於意云何?為希有不?」

「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是人所作甚為希有。」

佛言:「善男子!菩薩捨離一切結使,處在三界、現三乘化,是乃希有。」

淨威力士言:「世尊!是菩薩成就住解脫門,憐愍眾生還住三界。世尊!譬如有人從魁膾所得全身命,既得脫已,復還其所而語之言:『汝今殺我,莫殺餘人。』世尊!是三界者如魁膾舍、一切眾生喻應死者、生死諸行猶如魁膾、從得脫者猶如菩薩脫三界已,為化眾生、為脫眾生還住三界。世尊!是菩薩大悲,諸聲聞、緣覺所不能及。何以故?聲聞、緣覺無是大悲、無善方便、無淨戒莊嚴。」

世尊復告淨威力士:「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善能修集多聞莊嚴、求學多聞?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諸和上阿闍梨所,恭敬、供養、尊重、讚歎,隨教而行,除捨憍慢速受教誨,於正法中生起藥想、於和上阿闍梨所生起佛想、於自身所起病人想、於說法者起明醫想,為集佛法不愛身命,於諸財物衣鉢之餘起惱結想。雖具封祿不生愛著,為重法故一切悉捨、為護正法應捨一切世間珍寶、為得法故應捨一切名譽讚歎、為得法王捨諸王位。為捨一切諸結使故,應當勤修集法相應;為救一切諸眾生故,應當勤修集法相應。菩薩摩訶薩修集諸法者,一切善根自然而得。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欲成菩提、欲竪立智柱,應修多聞。

「善男子!如帝釋堂因柱得住,三十三天在中歡樂。如是,善男子!由菩薩智柱,一切諸天世人悉蒙受樂。

「善男子!若有菩薩發菩提心,菩提所攝言欲作佛,於多聞中而不勤修,諸眾生中最為無智。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應勤精進修集多聞,諸眾生中為多聞柱。是時,諸天歡喜踊躍。是善丈夫,堅牢精進修集智慧,必能獲得於佛十力;是善丈夫,當以慧力斷諸結網;是善丈夫,當演說法斷於一切眾生結使;是善丈夫,當往至彼菩提樹下諸佛坐處;是善丈夫,當以自力降一切魔;是善丈夫,當轉十二行相法輪。

「善男子!若有菩薩修多聞時,一切魔宮皆悉闇蔽,三千大千世界魔王皆悉憂惱,作如是言:『是人今者勝過我等。』其餘魔天各作是言:『是人降伏於我等主,我等一切悉屬是人。』

「何以故?善男子!由是菩薩集多聞慧能寂結使,以無結使魔不得便;已有多聞則能分別,既能分別則能修行,已能修行魔不得便;修多聞者遠離邪見,得住正見,已能正住魔不得便,則能正修;已能正修,能分別義,離諸非義,便能正度義及非義。

「善男子!以是緣故應如是知。善男子!菩薩修集是多聞時,除四種魔。所謂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

「善男子!如本菩薩集多聞時,欲法、利法、善住於法,我今少說。

「善男子!乃往過世阿僧祇劫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爾時,有大仙人名曰最勝,住山林中具五神通,常行慈心。作如是念:『我今山中修行慈心無所利益,不但慈心能滅眾生無量劫中所集煩惱,非此慈心能起正見。』復作是念:『因於何事能起正見?』作是念言:『有二因緣能起正見。謂從他聞、聞已正思。以是二法能生正見。』是時,便生求多聞心:『當從何處得聞善說,為法因緣集法相應?』

「爾時,仙人至諸聚落封邑郡縣王城,處處推求多聞,了不能得說法之師。時魔天子來至其所,作如是言:『我今有佛所說一偈。』是最勝仙聞佛偈名,即語之言:『為我演說。』時天報言:『汝今若能剝皮為紙、以血為墨、折骨為筆,書寫此偈,乃當相與佛所說偈。』

「善男子!時最勝仙作是念言:『今我此身無量生死,在在生處賊兵魁膾,百千劫中常以無事墮在彼手,利刀割截、分解支節,或為欲故、或財利故,殺縛、捶打、繫閉、訶罵,受無量苦都無利益,唐受割截。我今當以此不堅身易得妙法。』歡喜踊躍,我得大利,聞是法語,於此天所生師宗想。即以利刀自剝身皮乾以為紙、復刺出血用以為墨、復折其骨削以為筆,合掌向天而作是言:『天為我說佛所得偈。如先所勅,剝皮為紙、出血為墨、折骨為筆,我悉作已。』

「善男子!時魔天子見最勝仙恭敬為法,見已愁悴,即便隱去。

「善男子!時最勝仙見天沒已,作如是念:『我今為法生恭敬心,剝皮為紙、折骨為筆,我今如此恭敬求法,而是善根終不敗亡。若我此言誠實不虛,起慈悲心為諸眾生不惜身命,剝皮為紙、出血為墨、折骨為筆。若我至心誠實不虛,餘方世界大慈大悲能說法者,當現我前。』

「善男子!最勝大仙作是語時,一念之頃,東方去此佛土三十二佛剎,彼有國土名普無垢,是中有佛號淨名王如來.應供.正遍覺,今者現在,知最勝仙心念所作,亦欲教化是閻浮提諸眾生故,譬如壯士屈伸臂頃,乘空而來到是最勝仙人前住,及五百菩薩。是淨名王如來放大光明遍照彼林,天雨眾花,時彼樹林枝葉、花果皆出法音。爾時,無量百千萬億諸天來集。

「是時,彼仙得淨名王佛光觸身已,苦痛悉除,還復如故,無有瘡瘢。爾時,彼仙頭面敬禮佛世尊足,右遶三匝,合掌頂上,白淨名王佛而作是言:『世尊是我師!善逝是我師!世尊!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惟願世尊為我說法。我聞法已,不信眾生,行邪見者、壞正見者、行黑闇者,導示正故而為說法。』

「善男子!爾時,淨名王佛因最勝仙及諸天子諸菩薩等,為其演說此集一切福德三昧法。彼天眾中八千天子本種善根,皆發無上正真道心;最勝大仙得大喜悅,生於大信得無礙辯。

「彼佛如來復為演說八金剛句。何等八?一切諸法性本淨句,一切諸法離結使故;一切法無漏句,盡諸漏故;一切法離巢窟句,過巢窟故;一切法無門句,無有二故;一切法普遍句,示解脫門故;一切法無去句,無去處故;一切法無來句,斷諸來故;一切法三世等句,去來現在無二相故。彼淨名王佛演說如是八金剛句,是中開解一切法義。

「復更演說餘八法門,令菩薩摩訶薩疾成就智。何等八?謂一切法名字門,以名分別一切法故;一切法音聲門,以言分別令歡喜故;一切法共要門,一切諸法決定相故;一切法言說門,虛妄自在故;一切法自相門,離他相故;一切法畢竟盡門,無所有故;一切法分別門,從分別有故;一切法平等門,等一味故。最勝!是名八法門疾成就智。

「最勝!復有八字種子門,能成就於無盡辯才。何等八?一切法阿字種子門,示法無生故;一切法蛇字種子門,示第一義法故;一切法那字種子門,示字名色故;一切法遮字種子門,示現一切法調伏故;一切法婆字種子門,示一切法入平等故;一切法多字種子門,示如不壞故;一切法迦字種子門,滅苦業故;一切法摩字種子門,究竟成就斷一切法故。是名八字種子門,能成就於無盡辯才,是故最勝。

「是八字種子句門、八法句門、八金剛句門,正念修行,常離憒閙,恒善思惟,觀察修集功德之利。

「善男子!淨名王如來說是法已,放大光明遍照世界,震動大地,即沒不現,與諸菩薩還至彼土,彼諸眾生都不覺知佛來去時。

「善男子!爾時,最勝大仙成就聖辯,諸天侍衛、諸天守護為降魔故,至諸聚落諸城國邑,為諸眾生廣敷演說此集一切福德三昧。滿于千歲常演說法,令八萬四千眾生住聲聞乘、八萬四千眾生住緣覺乘、八萬四千眾生住於大乘、八萬四千眾生作轉輪王、八萬四千眾生作釋提桓因、八萬四千眾生得作梵王、八萬四千眾生修行於慈、八萬四千眾生修行於悲、八萬四千眾生修行於喜、八萬四千眾生修行於捨、無量眾生得生天上。

「是最勝大仙後乃命終,即往生彼淨名王佛普無垢土,及八萬四千天子亦生彼土。

「善男子!於意云何?爾時,最勝仙者豈異人乎?汝勿有疑,即我身是。我本如是欲法、敬法,說誠實言,便能敬感彼淨名王佛來至我所。是以當知,若有菩薩恭敬求法,則於其人,佛不涅槃、法亦不滅。

「何以故?淨威!若有菩薩專志成就求正法者,雖在異土,常面覩佛得聞正法。淨威!若菩薩摩訶薩欲法、敬法,令諸山巖樹木林藪出諸法藏陀羅尼門,及諸經卷自來在手。淨威!諸有菩薩敬法、欲法,若有諸天曾見佛者來至其所,從於佛所得聞諸法具為演說。

「淨威!利法菩薩若其壽盡,諸佛世尊增益其壽,佛力持故,欲住千歲即便能住,二千、三千、四千、五千,乃至一劫若減一劫,隨意得住。

「淨威!若有菩薩敬法、欲法,不老、不病,得憶念力,進趣智慧,得於辯才。若有菩薩敬法、欲法、得見佛已,捨離諸見,趣入正見。淨威!若有菩薩敬法、欲法,一切眾生無能侵害。

「是故,淨威!是大眾生應當勤修多聞莊嚴,所獲功德復過於是。

「淨威!若有菩薩住是三福莊嚴,福柱廣、福增、福無盡、福不思議,無有能得是福邊者。淨威!可以一毛數大海渧,無有能盡是菩薩莊嚴福聚、淨戒多聞慧聚,得其邊者。

「淨威!能稱三千大千世界草木山林及諸眾生得其輕重,不能稱量如是菩薩莊嚴福戒、多聞慧聚,得其邊者,是名解說智莊嚴已。」

爾時,淨威力士白佛言:「世尊!布施莊嚴、淨戒莊嚴、多聞莊嚴,是三莊嚴,何者為最?何者為勝?」

佛言:「淨威!三莊嚴中,多聞莊嚴最可稱歎、最勝尊上、無上、無上上。

「善男子!如須彌邊著一芥子,而是施福及淨戒聚亦復如是,猶如芥子;多聞莊嚴如須彌山。善男子!如一小鳥所住虛空,施戒莊嚴亦復如是;多聞莊嚴如餘虛空。

「善男子!布施莊嚴能作二事。何等二?能除貧窮、成大封祿。淨戒莊嚴亦作二事。何等二?一離惡道、二至善處。善男子!多聞莊嚴亦作二事。何等二?謂能除去一切諸見、能集一切智慧莊嚴。善男子!布施莊嚴是有漏報、淨戒莊嚴亦有漏報;善男子!多聞莊嚴無漏無報。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應勤精進修多聞慧。」

說是施福淨戒多聞莊嚴法時,三千眾生本種善根,便發無上正真道心;五千天子於諸法中遠離塵垢得法眼淨;淨威力士得無生法忍。

爾時,淨威力士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成就幾法,疾能獲得無生法忍?」

佛言:「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疾能獲得無生法忍。何等四?謂解知身猶如鏡像、解知言說猶如響聲、解心如幻、解諸法無二。淨威!當知菩薩成就是四法者,疾能獲得無生法忍。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疾能獲得無生法忍。何等四?謂慈悲普覆遍一切眾生無眾生想、解諸法空不見所解、觀見佛淨不以肉眼住於慧眼、善分別心而不見心不依猗心。善男子!菩薩成就是四法者,疾能獲得無生法忍。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疾能獲得無生法忍。何等四?所謂不捨一切眾生、捨離諸見、護持淨戒、寂一切結。善男子!菩薩成就是四法者,疾能獲得無生法忍。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疾能獲得無生法忍。何等四?謂有忍力、法轉增勝、勤行精進、解法寂靜。善男子!菩薩成就是四法者,疾能獲得無生法忍。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疾能獲得無生法忍。何等四?所謂得禪而不依禪、以慧分別無有戲論、成就方便攝取眾生、增長諸行善知諸行。善男子!菩薩成就是四法者,疾能獲得無生法忍。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疾能獲得無生法忍。何等四?謂以大慈救諸眾生、謂以大悲不厭生死、謂以大喜欣樂於法、謂以大捨斷一切愛。善男子!菩薩成就是四法者,疾能獲得無生法忍。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疾能獲得無生法忍。何等四?謂得三解脫門、解知三世、超過三界、信法性無生。善男子!菩薩成就是四法者,疾能獲得無生法忍。」

演說如是諸四法時,淨威力士得無生法忍,歡喜踊躍,上昇虛空,高七多羅樹。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人天伎樂同時俱作,天雨花雲,大光普照遍此世界。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

諸佛常法若微笑時,若干百千青、黃、赤、白、紅、紫等光從面門出,遍照無量無邊世界,上過梵世,還遶身三匝從頂相入。

時大德阿難即從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佛不妄笑,今者世尊何緣而笑?」

說偈問曰:

「得無上智無垢眼,  諸根寂靜到彼岸,  大光須彌金山色,  導師以何因緣笑?  善知眾生諸根行,  淨慧相應知三世,  得於無想最上智,  面如滿月說笑緣。  如過去佛及未來,  現在諸佛尊亦爾,  種種真實清淨行,  善知一切如實義。  其身普遍諸佛界,  音聲亦滿諸佛界,  慈心普遍諸眾生,  願說誰與智相應?  自在知法如水月,  如幻化相亦如夢,  如空如電清淨法,  今人師子何緣笑?  解空無相無願法,  善知實性常調心,  如風遊行虛空中,  惟願演說何緣笑?  今佛智慧知誰心?  誰應道樹下降魔?  誰當坐於金剛座?  人仙今者何緣笑?  非是聲聞之境界,  亦非緣覺之所及,  是佛大海智境界,  願說所為之因緣。」

爾時,佛告阿難:「汝今見是淨威力士住虛空不?阿難!是淨威力士過三百億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多莊嚴王出現於世如來.應供.正遍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於此東方國名嚴淨,劫名梵歎。阿難當知,是多莊嚴王佛嚴淨國中當得成佛,其土豐樂安隱熾盛,是諸人眾所受用物如兜率天。是莊嚴王佛不說餘法,惟菩薩乘;乃無聲聞、緣覺乘名,純菩薩僧皆得法忍;無諸八難、無有魔怨及諸外道。彼佛壽命無有限量,琉璃為地,閻浮那提金花以間錯之。」

爾時,淨威力士從空而下,頂禮佛足,合掌向佛求索出家,佛即聽許。

爾時,那羅延菩薩白言:「世尊未曾有也!善逝未曾有也!乃能以是勝妙善法善調眾生,乃至能令如是憍慢競勝眾生,是等當見佛如來時,即得歡喜除捨憍慢,禮如來足。如此淨威大慢力士,除捨慢已,得勝上法,復當調伏無量眾生除捨憍慢。世尊!是淨威力士為曾供養幾佛,世尊!種諸善根,乃能如是速疾開解?」

爾時,佛告那羅延菩薩:「那羅延!是淨威力士曾於過世供養六十二億諸佛,種諸善根;從今已後,當復值遇無量無邊阿僧祇佛,恭敬、供養、尊重、讚歎,淨修梵行。」

那羅延言:「世尊!是淨威力士復以何緣懷大憍慢,求佛競勝?」

佛告那羅延:「菩薩摩訶薩有四法忘菩提心。何等四?謂增上慢、不敬重法、輕善知識、說不實語。那羅延!菩薩有此四法忘菩提心。

「那羅延!菩薩摩訶薩復有四法忘菩提心。所謂讚歎趣向聲聞緣覺乘者、呵向大乘、毀呰菩薩、悋惜於法。那羅延!菩薩有是四法忘菩提心。

「那羅延!菩薩復有四法忘菩提心。何等四?於諸眾生行幻惑術、詐偽親近、於善知識合偶言說、為利養故。那羅延!菩薩有是四法忘菩提心。

「那羅延!菩薩復有四法忘菩提心。何等四?不覺魔事、不除業障、志意羸弱、無方便慧。那羅延!菩薩有是四法忘菩提心。

「那羅延!是淨威力士本造惡業,忘菩提心。我今當說,汝善聽之。

「乃往過世,此賢劫中,有佛出世號迦迦孫。是佛法中有大婆羅門,名曰善財,起大憍慢、得增上慢,不往佛所。憍慢、增上,與說王法諸婆羅門而共諍競。是憍慢故,獲得現報,退失多事——謂不見佛、不聞正法、亦不得聞趣向菩薩大乘之法、亦不得聞諸天淨法、亦不得聞功德善根,迴向菩提而不堅固;為此五惡法遮持故離菩提心。

「那羅延!於意云何?爾時善財婆羅門者,豈異人乎?汝勿有疑,即今淨威力士是也。以憍慢故,忘菩提心;以菩提心本善根故,不墮惡道;雖成大力,猶有憍慢。佛力所持,得聞佛力及菩薩力,捨離傲慢將來見佛。不作眾惡,因本善根,今現發起,速疾得是無生法忍。」

爾時,那羅延菩薩語淨威力士:「汝住何法得無生忍而受記別?」

淨威答言:「我以生起諸凡夫法得受記別。」

那羅延言:「云何而生?」

淨威答言:「生如不生,如是生;滅如不滅,如是滅;如是而生,亦復不住。」

那羅延言:「善男子!若其爾者,佛法、凡夫法,有何差別?」

淨威答言:「以文字故有差別耳,若以其義則無差別。」

那羅延言:「是凡夫法有何義也?」

淨威答言:「無妄想、無分別,是凡夫法義。」

那羅延言:「是義何趣?」

淨威答言:「而是義者,離凡夫法趣於佛法。」

那羅延言:「佛法有何義?」

淨威答言:「不作二是佛法義。」

那羅延言:「善男子!如佛所說,依法不依人。又復說言,有二因緣起於正見。何等為二?因外言聲、內善思惟,如是之義即是文字。」

淨威答言:「那羅延!依法菩薩不取文字、不取非文字。若得文字是即為義,而是義者是不得義。是故,不依於義,一切諸法都無有義。何以故?一切諸法不可得故,非方不離方,隨所住處即處自滅。如佛所說,畢竟滅想是名為義。是故,那羅延!依義者,無法可依、無不可依,若依非依是名為義。」

那羅延言:「善男子!頗有依義即是依於一切法也。」

淨威言:「有。那羅延!一切法空、一切法寂。一切法空,依亦如是;一切法寂,依亦如是。如是,那羅延!若依是義即依諸法。」

那羅延言:「淨威!若如是者,一切諸法常自是依。」

淨威答言:「如是如是!那羅延!一切諸法皆第一義。依第一義者彼得安樂,彼應當求於第一義。若能不起法及非法,不求二、不求不二,是名為聖分別選擇,而是選擇無作、無不作。若無作、無不作,是名為作,所求、求者義不相違。」

淨威力士說是法時,五百比丘不受諸法,漏盡心得解脫;八千天子遠離塵垢,得法眼淨。

爾時,那羅延菩薩語淨威力士:「如佛所說,依義不依文,然此眾生不解是義,行於二行,是不解文亦不解義。為是不解,故說依義不依於文。依文、依義,是義出過於諸文字。

「善男子!如佛所說,有二因緣能生正見。謂彼有人不聞正法,調伏法中,以少緣故,便生歡喜,言我出生死,彼是增上慢。

「本是增上慢,為勸是人令勤修行,彼聞法已,即便修行趣於正道。是故,佛說:『聞已得知法、聞已不作惡、聞已離無利、聞已得涅槃。』」

那羅延言:「云何比丘念法相應?」

淨威答言:「無相應、無不相應,若能如是,念法相應。」

那羅延言:「彼修行者是語相應。」

「復次,那羅延!若有比丘與念法相應,則不起瞋、不起憍慢,是名正思惟。

「若有觀察說法去來現在,若解所說,為斷故說、為解故說、為修故說,不得過去世之所作、不得未來世之所作、不得現在世之所作,是正修行。

「若正觀一切法性常滅,是名正修思惟所見;若見一切法性常寂,是名修正思惟所見;若正觀一切法性常定,是名修正思惟所見;若正觀諸法畢竟不生,是名修正思惟所見;若正觀一切法實無常,是名修正思惟所見;若正觀一切法無常滅,是名修正思惟所見。

「若彼見者及以所見,都不可見、如如見、如不見,如是名為說示思惟。」

是時,世尊讚淨威力士:「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之所說如是相應。若能如是,則於諸法無有愚癡;如是修行則無有障。正修行者,無縛、無解。何以故?正思惟者,於一切法無斷、無趣。

「若如是者,名為正見見一切法,如是正見。云何正見?謂不見法。所言見者,是說無生不實之言,語不實者說無生名。

「如我所說,諸法無生,以慧初見,若至正位名為正見。若如是見名至正位。以何因緣名為正位?我與無我二俱平等,如無我等諸法等起,是名正位。」


集一切福德經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