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7

卷六 雲南通志 巻七 卷八

  欽定四庫全書
  雲南通志巻七
  學校附書院 義學書籍
  滇南建學肇自漢時張盛受業長卿尹許執經中土滇之文風由此漸啟然地居天末百蠻雜處椎魯寡文即向者志學之士家鮮藏書欲其博綜今古窮源探本勢有未能我
  
  聖相承敦尚正學尊崇
  先師追王五代俎豆馨香教澤洋溢西南學者益勃然奮興思誦法聖賢講肄經術而節制重臣廣宣徳意復置四庫書於華山書院俾得肆力討求今
  皇上又加意膠庠優恤師儒増其品秩以隆表率且諭學者濯磨文體必衷理道自茲以往士將明體達用蔚為國華金碧蒼洱之區不且彬彬然追踪鄒魯矣乎志學校書院義學書籍附焉
  後漢章帝元和中蜀郡王追為益州太守政化尤異有神馬四匹出滇池河中甘露降白烏見始興起學校
  唐元宗開元三年盛邏皮立孔子廟於國中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命雲南諸路皆建學以祀先聖二十九年四月設雲南諸學校以蜀士充教官先是至元六年中書省定學制頒行之命諸路府官子弟入學上路二人下路二人府一人州一人餘民間子弟上路三十人下路二十五人願充生徒者與免一身雜役以譯寫通鑑節要頒行各路俾肄習之
  成宗大徳五年定生員散府二十人上中州十五人下州十人 元貞元年命有司割地給諸路䝉古學生員廩餼
  明洪武十八年令雲南所屬生員有成材者從便選貢永樂十年雲南左叅政吕明善請設武定尋甸廣西三府學從之上曰學校風化所係人性之善蠻夷與中國無異特在上之人作興之耳六月癸亥賜國子監琉球國雲南四川官民生懐得等一百三十六人夏布藍衫靴縧
  正統二年増雲南儒學師生廩米 十年令提學官教官考選生員年四十以上不諳文理者廩膳十年以上送吏部六年以上送附近布政司増廣十年以上送本布政司直𨽻送本府俱充吏六年以上竝鄙猥殘疾者悉黜為民雲南貴州免考 十四年令揀選軍戸送學習武舉業
  景泰二年令雲南貴州軍民生兼考補廩膳照例科貢
  天順六年命廷臣舉有學行者提督學校以邵玉任雲南學政
  成化十七年設廣西府學
  隆慶二年設武定府學
  萬厯四年定廣西四川雲南等處凡改土為流州縣及土官地方建學校者令提學嚴查果係土著之人方准考充附學不許各處士民冒籍濫入
  本朝順治十八年准雲南省土司應襲子弟令各該學教訓俟父兄謝事之日回籍襲職其餘子弟併令地方官擇文理稍通者送提學考取入學先是順治四年直𨽻各省分大中小學大學取生員四十名中學三十名小學十二名又定直省各學廩生府學四十名州學三十名縣學二十名衛學十名増廣生額數同九年定每鄉置社學擇文義通曉行誼謹厚者充補社師免其差役量給廩餼優贍提學按臨查考又題准刋立臥碑置明倫堂之左永為遵守至十五年定童生額數取進大府二十名大州縣十五名小學四五名
  康熈六年設開化府學竝教職 九年定各州縣童生中學十二名小學七八名 二十二年定雲南土司子弟竝土人應試附於雲南等府三年一次共考取二十五名 二十五年以社學冒濫令提學嚴行查革 五月頒
  御書萬世師表匾額於學宫 三十一年設師宗雲州新平定邊元謀五州縣教職增馬龍州寧州呈貢縣入學額照中學例取進十二名 三十四年頒
  御製
  先師孔子及顔曾思孟贊於學宫立石 四十一年頒御製訓飭士子文於學宫立石 五十三年
  詔天下學宫升朱子木主於十哲之次 五十五年進
  宋名臣范仲淹於先儒之次
  雍正元年崇封
  至聖先師五代王爵各直省府州縣建
  崇聖祠 二年六月增雲南各州縣歳科試取進文童額數昆明宐良南寧通海河西河陽太和浪穹保山楚雄十縣安寧晉寧尋甸建水石屏新興趙州鄧川劍川騰越十州各五名呈貢蒙自雲南三縣陸涼霑益寧州阿迷賓川五州各三名和曲州四名黑白琅三井准其設學俱照小學例各取進八名分定遠縣訓導駐黑井大姚縣訓導駐白井姚州訓導駐琅井 増祀明儒羅欽順 本朝儒臣陸隴其於東廡先儒之次 三年十一月
  詔天下地名姓名有同
  至聖先師諱者即改為邱字讀作期音 十二月頒御書生民未有匾額於學宫 設威逺同知取進童生額數二名未設教職附元江府學考課 五年設東川昭通府鎮雄州永善縣教職取進童生額數東川昭通各十名鎮雄永善各八名 七年設普洱府學分元江府訓導駐其地取進童生八名
  雲南府
  廟學在五華山右元至元間總管張立道建兼置學舎平章沙木斯迪音拓之後廢明洪武初西平侯沐英因舊址建廟學景泰間巡撫鄭顒建成徳達材二坊天順五年都督沐瓚以次興修𢎞治十五年巡按何琛建講堂聚奎樓増置號舎嘉靖十年建啓聖祠敬一箴亭及視聽言動心五箴碑萬厯元年巡撫鄒應龍鑿泮池十八年知府易以㢲重修殿廡四十年巡按鄧渼提學黄琮以縣學廟附於府四十三年巡撫周嘉謨提學張䦔遷建明倫堂崇禎元年知府王紹旦建文昌魁星二閣丁亥燬於兵遷建於長春觀
  本朝康熈二十九年總督范承勲以規制未協同巡撫王繼文請仍改建今地合府縣廟學為一始置祭器樂器悉依闕里規制三十四年巡撫石文晟建
  御製
  至聖先師及四配贊碑亭五十八年教授侯以璋建魁星樓易舊魁樓為桂香樓祀文昌雍正四年總督鄂爾泰増備祭器十二年總督尹繼善巡撫張允隨督學呉應枚布政使陳𢎞謀重修并易琉璃瓦添備祭器樂器
  昆明縣
  廟學舊在府學西北𢎞治十六年巡撫林元甫巡按陳天祥建嘉靖十七年巡撫汪文盛以地卑濕遷於府學東南萬厯四十年合於府 本朝康熈二十三年總督蔡毓榮請以呉三柱偽宫殿改建廟學二十九年復附府廟
  富民縣
  廟學在縣臥雲山麓舊無學附於羅次明萬厯四十八年知縣韓位甫請專設學校天啓二年巡按楊春茂題建移府學訓導一員董之崇禎中設官建廟於郭外丁亥燬於兵 本朝順治十八年知縣李展翮於縣治内西北建廟竝啓聖祠康熈二十一年諸生楊繩祖等呈請遷於察院之廢署殿廡門坊一新四十七年知縣謝天璘復詳請改建今地雍正十二年知縣楊體乾重修増置祭器樂器
  宜良縣
  廟學在縣治正南雉山明𢎞治間始設學正徳四年知縣余志剛建廟於城西教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之左萬厯八年知縣沈昌印改建城東北天啓四年知縣楊述明遷今地本朝康熈六年知縣趙映斗教諭馬任大建啓聖祠及鄉賢名宦祠旋遭兵燬二十八年知縣高士朗教諭王佐才增修大成殿兩廡啟聖祠魁星樓及左右齋房五十五年署縣黄澍移左丈許重建大成殿雍正十一年知縣朱干重修
  羅次縣
  廟學在縣東北隅明萬厯二十一年巡撫陳用賓始請設學遂於邑西北隅建廟年久傾圮 本朝康熙六年知縣李澦訓導陳起鯤遷於縣東羅陽書院就舊宇修葺三十二年知縣彭䡄移建今地三十八年知縣梁衍祚増修置俎豆樂器四十八年知縣謝曾祚重修竝移魁星閣於左雍正八年知縣任溫増建桂香閣於右
  晉寧州
  廟學在州治南明洪武十六年建廟於州治北之陽城堡正統七年遷今地𢎞治十七年知州喻敬鑿泮池丁亥燬於兵後署州錢象坤知州謝正及通庠重建 本朝康熈四十一年知州秦采改建大成殿啟聖祠五十二年署州任中宜増修鑿池樹坊規模始備雍正十二年知州鄒永馥重修
  呈貢縣
  廟學在縣治東北明𢎞治七年建嘉靖二十二年知縣何溫遷於學基之左明末兵火僅存大成殿 本朝康熈二年知縣趙申禧仍遷舊基四十三年知縣劉世熼重建規制悉備雍正九年教諭趙公亮重修安寧州
  廟學在州治北元大徳中建隨因兵燬明永樂元年知州李智明重建宣徳中土知州董福海重修後復燬 本朝康熈八年知州張在澤學正張經世同紳士修建雍正五年州紳士建魁星閣十二年署州鄒永馥重修
  禄豐縣
  廟學在縣郭外西山麓舊無學附於安寧州明隆慶元年邑人王昱始捐貲建學於縣治之北萬厯閒燬於兵學道黄廷寳守道汪克用遷建今地復為土酋焚燬 本朝康熈十一年知縣郭迪階訓導楊芳魁重建雍正二年知縣魏寳國建崇聖祠五年教諭董昌建魁星樓鑿泮池十一年知縣陳齊庶重修昆陽州
  廟學在州治南明永樂元年建於月山左𢎞治十五年災正徳二年知州林昕即慈照寺改為之萬厯元年知州潘槐改建寳山門外十三年知州紀汝中改建拱極門外李官村天啟六年知州陶學修遷鳳儀山左崇正七年巡按姜思睿建造新城署州事本府通判王允中移建州治後旋遭兵燬 本朝康熈元年知州童復晊仍治舊城遂建於今地五十一年署州劉自唐拓址重建五十五年署州王克剛建東廡五十六年知州何大寵建西廡雍正四年知州臧珊建大成門名宦鄉賢祠五年署州李文炯修魁閣八年知州劉際平建崇聖祠
  易門縣
  廟學在縣治東明萬厯二十五年廵撫陳用賓題建旋以地勢卑狹改遷城南三十三年仍移於舊址明末兵燹傾圮殆半 本朝平滇後知縣李元禄訓導呉紹玉重修康熈三十四年知縣姜其垓拓地重建嵩明州
  廟學在州治北黄龍山元至正閒建於州治西明嘉靖中知州狄應期遷於黄龍山右萬厯中知州余化龍遷於宗鏡寺前明末傾圯 本朝康熈九年學正李攀龍建黄龍山左四十年知州馬絳遠建啟聖祠四十二年知州雷御龍改建魁星閣明倫堂五十七年知州汪煚建尊經閣雍正十一年知州張浩移建今地規制悉備
  曲靖府
  廟學在府城東門内水閘口明洪武十七年建永樂景泰間先後重修萬厯七年巡按劉維建進賢樓明末悉燬
  本朝順治十七年教官楊克猷李維鉉改建於舊衞基址康熈四十年知縣胡麟徴移建水閘原址知府周元功胥琇總兵陸進忠率紳士重修四十六年知府張道源樹左右坊建魁星閣五十年總兵馬天寵知府李雯建文明坊鑿泮池雍正五年總督鄂爾泰重修十三年知府王雲銘同知孫光祖署縣張浩倡建魁閣於東南隅
  南寧縣
  廟學附府廟
  霑益州
  廟學在州治南州舊在今之宣威明嘉靖二十八年巡撫顧應祥巡按林應箕建於舊州治南天啟七年移州治於交水建今地後遭兵燬 本朝康熙六年知州王作楫學正黄世椿修復五十一年知州呉節民率紳士重建雍正十一等年知州杜思賢金文宗先後重修
  陸涼州
  廟學在州治西舊衞址明嘉靖二十一年建於衞左歲久傾圯 本朝康熈八年署衞守備張名弼教授栁志沈遷今地五十五年知州杜珍移近南數十武以大成殿為崇聖祠雍正十二年知州呉柄重修置祭器樂器
  馬龍州
  廟學在州治南明嘉靖二十一年建於州治西南歲久傾圯 本朝康熈六年知府李率祖重修雍正三年知州黄士傑改建今地以舊大成殿為文昌宫雍正十二年知州周銓建崇聖祠魁星閣羅平州
  廟學在州治東南隅明萬厯十五年府同知黄宇建州治北後燬於兵 本朝康熈七年知州王𢎞勲學正尹嗣陟即其址重建十一年知州張偀復修增置祭器三十一年知州孫士正始遷今地三十九年知州張含章建啟聖祠及明倫堂
  尋甸州
  廟學在州治西北舊為府學明正徳九年知府戴鰲建嘉靖六年燬於兵十一年遷於府治南隆慶二年復遷於府治東北 本朝康熈八年改府為州四十年署州任中宜改遷於城西玉屏山麓五十二年地震傾圯雍正三年知州崔乃鏞詳請遷建於西北舊址置祭器樂器十三年知州陳齊庶重修平彞縣
  廟學在縣治左即舊平彞衞學明正徳九年建衞治右本朝康熈七年總督卞三元遷建衛治左二十七年裁衞歸府改為書院三十四年設平彞縣改為縣學三十八年知縣任中宜増建啓聖祠明倫堂竝門坊學舎
  宣威州
  廟學在州治南倉坡州舊有霑益州學久圯 本朝雍正五年設州八年巡撫沈廷正 題建臨安府
  廟學在府治西元至元二十二年宣撫使張立道建泰定二年僉事楊祚增建至正十年平章王惟勤繼修明洪武十六年設儒學廟因之二十年通判許莘重修規制始宏敞宣徳間知府賴瑛建尊經閣𢎞治九年副使李孟晊知府陳盛置樂器十二年副使王一言知府王資良鑿泮池嘉靖十年副使戴書建啓聖祠二十年副使蔣宗魯建名宦鄉賢祠萬厯三年知府昌應時建文星閣雲路坊三十四年地震傾圯巡按周懋相會巡撫陳用賓分巡叅議康夢相重修悉燬於兵
  本朝康熈十二年知府程應熊修建尊經閣明倫堂知州李澦修文星閣學正李大儒修景賢祠二十九年陞川東道知府黄明同署府事丁煒知府朱翰春始鑄祭器五十三年知州陳肇奎修泮池雍正四年知府栗爾璋建太和元氣坊八年教授夏冕移建文星閣於櫺星門内十年知府石去浮知州夏治源教授夏冕同郡紳蕭大成捐置樂舞器
  建水州
  廟學附府廟明初原無州學萬厯四十三年知州趙士龍請於巡按呉應琦題設州學仍附府廟石屏州
  廟學在州治東元至正閒建燬於兵明洪武二十二年重建萬厯間知州蕭廷對建尊經閣天啟五年久雨大殿傾仆署州顧慶恩拓地重建 本朝康熈八年知州劉維世建櫺星門四十年知州張毓瑞重建尊經閣四十五年知州劉承啟重建啟聖祠雍正元年闔州紳士重建大殿兩廡名宦鄉賢祠義路禮門坊
  阿迷州
  廟學在州治東北明洪武間建於城東門外嘉靖間署州同知鄺民望遷於城北守備司署左後兵燬本朝順治九年重建雍正三年知州元展成改遷今地五年知州毛振翧重修
  寧州
  廟學在州治東明洪武二十六年建萬厯間知州王茂錫重修明末兵燹傾頽 本朝康熈五年知州嚴敬建啟聖祠十二年署州王存育建明倫堂五十年學正王清賢建櫺星門五十六年學正任瑛修兩廡及大成門雍正十一年代州事戴允成教官朱掌珠張上喆增修大成殿
  通海縣
  廟學在縣南城外秀山之麓明洪武二十五年知縣任暹即廢寺創建𢎞治十七年知縣余人俊拓基重建殿廡門坊樓閣祠堂悉備歲久傾圮 本朝康熈二十九年知縣魏藎臣重修雍正十一年知縣臧在莘署縣丁沄同闔邑紳士蔣讚等拓基重建大成殿崇聖祠乾隆元年丁沄建尊經閣
  河西縣
  廟學在縣治南元泰定間建於縣東北一里下村古城明洪武二十九年重建嘉靖十二年知縣呉紹祖改遷今地三十一年兵備道蔣宗魯重修歲久傾圮本朝康熈二十四年知縣楊汝楫訓導嚴以恭修葺雍正七年知縣戴允成重修置祭器樂器
  嶍峨縣
  廟學在縣城北明洪武時建於東門内天啟間知縣蔣恒盈移建今地 本朝康熈三十四年諸生楊文緒等重修大成殿雍正十三年知縣劉公鼎教官楊天堉呉懋才同紳士重建崇聖祠增修大成門名宦祠魁星閣
  蒙自縣
  廟學在縣治東明洪武二十七年嘉靖元年推官江魚改修萬厯四十七年郡人尹廷俊建先儒祠天啟元年建文星閣歲久傾頽 本朝康熈二十年知縣孫居湜重修五十一年教諭侯以璋增修
  澂江府
  廟學在府治東玉筍書院舊址元大徳間總管固納建於金蓮山麓明正徳十二年知府童璽改遷暘浦山麓隆慶四年知府徐可久遷城於舞鳳山麓學隨建城東南隅萬厯三十一年巡按宋興祖復遷金蓮山麓明末兵燹經籍祭器雅樂無存
  本朝康熈三年知府章爾珮重修六年通判婁出類建明倫堂九年知府馮甦置經籍四十一年知府黄元治以府學遠處東郊縣學形勢湫隘請改遷兩學合建於今地四十五年知府劉驪建明倫堂照牆五十一年郡人李發甲建徳配天地道冠古今二坊買學前民地以達街衢雍正十二年知府來謙鳴署知縣蔣雯建文明石坊雍正十三年知府來謙鳴東南城上建造魁閣
  河陽縣
  廟學附府明萬厯以前廟學未建諸生歸併府學天啓六年御史朱泰貞疏准建學知府李若金知縣賴子崇卜建於城之西北隅 本朝康熈三十六年知縣秦采鑄祭器四十一年知府黄元治詳請附於府廟縣廟改為蒼頡祠
  江川縣
  廟學在城南舊縣明嘉靖四十五年巡按劉思問奏建萬厯間知縣杜鳴陽馬有慶劉慤相繼增修崇正七年改遷縣治學隨改建於新城北隅 本朝康熈三十二年署縣徐瀛翥仍遷建今地以城北學大成殿為萬壽宫
  新興州
  廟學在州治東南明隆慶元年建於城東南三里萬厯間知州楊顯遷州治西隅嗣知州田一仁遷州治北隅後知州栁芳陽又遷州治東隅 本朝康熈四十八年知州任中宜遷建今地雍正十二年知州許廷佐重修
  路南州
  廟學在州治東關外明嘉靖三十五年署州周耿建萬厯二十五年知州鍾應麟建明倫堂啓聖祠及名宦鄉賢祠三十五年知州劉四教建尊經閣天啓元年知州馬鳴陽遷啓聖祠於尊經閣右鑿泮池 本朝順治十七年知州張臯謨訓導周爰謀同紳士捐修康熈五十年知州金廷獻學正李汝相重修
  武定府
  廟學在府治西門外獅山之麓明隆慶三年巡撫陳大賓奏建於府治東北天啓四年署印同知簡而可建魁星閣
  本朝康熈十五年三月大成殿災署府王光祚重建二十五年知府王清賢建啓聖祠及兩廡兼置祭器樂器六十一年署府范溥改遷今地雍正九年知府朱源淳知州徐修仁增修十二年又移建明倫堂并增祭器樂器
  和曲州
  廟學附府廟
  元謀縣
  廟學在縣治東舊無學明天啓三年知縣齊以政建廟廡啓聖祠崇禎三年知縣范齊歐始詳請建學置官 本朝康熈二十二年知縣鄭光啓重建櫺星門兩廡泮池三十四年知縣莫舜鼐建啓聖名宦鄉賢祠明倫堂五十四年知縣王𢎞任拓地重修雍正八年知縣劉振斯重建殿廡規模較前倍為宏敞禄勸州
  廟學在州治西明崇禎三年知州陳所養始建 本朝康熈五十一年知州石徳恒改舊殿為啓聖祠新建大成殿兩廡泮池明倫堂
  廣西府
  廟學在府治東北鍾秀山麓明成化間知府賀勳建萬厯間知府陳忠遷建東門外後知府蕭以𥙿遷建於竒鶴山下兵燹就圯
  本朝康熈五年知府萬𥙿祚遷建於鍾秀山舊址規制具備置祭器樂器三十五年知府劉治中建明倫堂大魁閣改舊明倫堂為文昌祠雍正十一年知府周埰通判畢一謙重修并建 萬壽亭於廟東
  師宗州
  廟學在州治南門外明萬厯間知州伍揆文創建於城東北未設學官崇禎三年設官 本朝順治十六年裁附府學康熈十年移建今地三十三年復設教官雍正十年知州高錦重修
  彌勒州
  廟學在州治南門外明嘉靖間知州王業建廟於西城外天啟三年始建學設官知州沈仰遷建南門外即今地崇禎間燬知州魏起龍重修 本朝康熈四年知州王希聖遷建北門外二十七年知州朱點復遷建南門舊址雍正十一年知州張景澍倡建魁星桂香二閣櫺星門石坊置祭器樂器
  廣南府
  廟學在府城内舊無學
  本朝康熈四十八年建雍正十一年知府吕大成重修元江府
  廟學在府治東北明洪武二十六年嘉靖四十年遷於府治北夷中向學者鮮諸生多以臨安府屬人充之教官亦僑寓臨城天啟三年始建元江學署於建水州學左以為師生講習之所
  本朝順治十六年改土設流學署遷於府城内歲久多毁康熈九年知府潘士秀建大成門二十九年知府單世教授施發甲鑿泮池五十年知府章履成修建大殿及兩廡五十二年教授張鳳鳴陳冏伯建志道據徳依仁游藝四齋及居仁由義二坊雍正六年知府遲維璽教授楊薰增築月臺置祭器樂器演習樂舞九年知府祝宏教授楊薰改建櫺星門石牌坊増建月臺石欄杆
  新平縣
  廟學在縣城東北隅明萬厯二十一年知縣李先芬建不果設學 本朝康熈三十一年設學置官知縣祖澤灝重建雍正八九等年知縣曾應兆殷良棟先後重修
  開化府
  廟學在府東城外
  本朝康熈六年設學知府劉訢創建大殿二十七年知府張仲信增建兩廡明倫堂三十二年知府沈寧建啟聖祠名宦鄉賢祠三十三年知府李錫鑿泮池五十二年訓導李春盛重修大成殿六十一年知府呉文炎建櫺星坊及兩廡雍正十二年知府宫爾勸知縣曹國弼重修建魁星閣及泮池牌坊置牌位祭器文山縣
  廟學附府
  鎮沅府
  廟學在府城舊無學
  本朝雍正十年巡撫張允隨
  題准建廟設學
  恩樂縣
  廟學在縣城 本朝雍正十年巡撫張允隨 題建
  東川府
  廟學在府治南門外舊無學
  本朝康熈四十二年尚隸四川始建廟設學雍正四年改隸雲南五年知府黄士傑教授趙淳改建崇聖祠竝建文昌閣魁星閣名宦鄉賢祠十一年知府崔乃鏞遷建學署
  會澤縣
  廟學附府
  昭通府
  廟學在府城南門内舊無學
  本朝雍正六年總督鄂爾泰
  題請設學建廟九年知府徐徳裕監督興工十三年捐建名宦鄉賢祠置祭器樂器
  恩安縣
  廟學附府
  鎮雄州
  廟學在州南門内明嘉靖中設教授萬厯元年土官隴安請建大成殿兩廡㦸門 本朝雍正六年改為州設學正廟制増修
  永善縣
  廟學在縣城内 本朝雍正六年總督鄂爾泰 題建
  普洱府
  廟學在府治南舊無學
  本朝雍正九年巡撫張允隨 題建
  大理府
  廟學在府治南元至元二十二年叅政郝天挺建明正統間知府賈銓重修景泰間知府于璠增修大殿鑿泮池祭器咸具成化十五年知府蔣雲漢製雅樂正徳四年知府呉晟重修功未畢知府周憲同知胡瀚成之殿廡櫺㦸煥然一新十年地震殿廡傾圯知府梁珠修葺更闢地建尊經閣知府汪標改建階戺門垣更鑄聖像嘉靖三十九年同知高鏞買地拓泮池徙坊表建名宦鄉賢祠萬厯二十四年知府陳大期馮文盛於廟東建魁星閣明末兵燹殘毁
  本朝康熈七年知府萬邦和二十三年知府王興禹相繼修葺然多未備二十九年提督諾穆圖叅議道畢忠吉知府李作楫同知傅天祥王文相通判黄元治知縣張泰交等倡議更新總督范承勳捐助之正殿兩廡大成門迴廊啓聖名宦鄉賢諸祠金聲玉振二坊及魁星樓文昌宫置備祭器樂器工歌羽籥無不備具
  太和縣
  廟學在縣治東明洪武二十七年建正徳二年巡按陳天祥知府呉晟以規制淺陋易民居拓之建後堂號舎嘉靖元年副使姜起龍建尊經閣隆慶六年僉事陳應春知府史詡鑿泮池 本朝康熈三十一年提督諾穆圖叅議道畢忠吉重修竝製祭器樂器雍正八年至十二年知縣羅忻駱大鵬唐世梁先後重修
  趙州
  廟學在州西鳳山之麓明洪武十八年建於治南正徳十年知州王宗器増修 本朝康熈九年署州李日生請改遷今地三十一年提督諾穆圖知州陳光稷州同易枚學正李北有大加修葺竝建文昌宫魁星閣五十三年署州張倫至改建崇聖祠雍正八年知州史增重建明倫堂十三年知州程近仁重修雲南縣
  廟學在縣治内洱海衞左明洪武十八年建於縣之南郭成化五年御史郭瑞按察使曾景遷入城内今地命指揮呉鑑董其役萬厯間知縣劉廷齡重修本朝康熈十一年知縣徐芳昇及紳士重建魁星閣三十九年知縣王書重修四十九年知縣金世道改建魁星閣於明倫堂之前雍正十三年知縣李家俊重修
  鄧川州
  廟學在州南門内州凡數遷學亦因之元代建於中所㑹真寺後明洪武十七年遷於玉泉鄉成化三十二年巡按郭紳遷於象山之麓崇禎二年知州徐保泰遷於頂聖山距城五里荒僻傾圯 本朝康熈二十六年知州何琛學正周道治訓導段綖遷於今地知州張建徳李毓元施震先後重修并建東西兩坊浪穹縣
  廟學在縣治西山之麓明洪武十八年知縣金文舉建於分司署址𢎞治六年叅政毛科病其卑隘遷今地歲久傾圯 本朝康熈元年知縣羅時昇重修二十四年知縣呉一鷺建雲路坊雍正十三年知縣呉士信重修
  賓川州
  廟學在州治西明𢎞治七年建嘉靖二十年知州呉仲善重修 本朝康熈十二年學正繆琰重建啓聖祠三十九年知州耿𢎞祚五十一年知州翟國桓先後重修
  雲龍州
  廟學在州治西北徳龍山之左明萬厯四十二年巡撫周嘉謨題請設學天啓四年知州周憲章始建廟於三七舊治崇禎間知州錢以敬遷州治於雒馬井本朝康熈二十四年知州張㶑卜遷今地規制未備四十二年知州顧芳宗重建雍正十年知州徐本僊重修并同前知州錢恒捐置祭器樂器
  楚雄府
  廟學在府治東明洪武十九年成化六年巡按郭瑞叅政顧學遷於城東隅𢎞治十六年知府朱繼祖建號舎同知曾顯建講亭嘉靖六年知府祝𢎞舒仍遷於府治東舊址十六年知府李邦表建聚魁樓萬厯十八年兵巡道楊寅秋拓地增修明末毁于兵燹
  本朝康熈六年知府史光鑑修葺十九年地震崩圯二十二年知府牛奐重建四十八年知府梁文煊重修殿廡門坊一新五十四年知府張嘉頴重修文昌祠魁星閣
  楚雄縣
  廟學舊在府學左明𢎞治十七年知縣范璋建泰昌元年知縣曾應龍復遷西門外鳳山之麓明末沙賊焚燬 本朝定鼎附於府廟
  鎮南州
  廟學在州治南明永樂七年嘉靖四十四年知州區元晉改遷城東萬厯二十八年知州周國翔仍遷治南舊址明末燬於兵 本朝康熈二年知州彭程漢重建十九年地震傾圯二十二年知州岑鶴重修新建名宦鄉賢祠二十六年署州謝震製祭器四十二年知州陳元建兩廡雍正十二年知州王志曾重建崇聖祠
  南安州
  廟學在州治東明洪武二十七年建萬厯間知州尹理鑿泮池知州李翹建尊經閣後燬於兵 本朝康熈二年分巡僉事張道祥率紳士重修十九年地震傾圯二十一年知州唐之柏建啟聖祠二十二年知州周爰訪建名宦鄉賢祠二十七年署州周蔚造祭器四十七年知州張倫至建文明坊五十一年復同教官王孫澹杜浣建魁星閣雍正十一年知州孫必榮學正黄茂頴重修増置祭器
  定遠縣
  廟學在縣治東南明嘉靖二十六年知縣沈和建署縣劉名弼知縣謝表越民表相繼告成 本朝康熈二十二年知縣曹振邦重修建尊經閣名宦鄉賢祠四十一年知縣張彦紳鑿泮池雍正十一年知縣唐世梁重修
  廣通縣
  廟學在縣治東明嘉靖二十五年知縣呉習建署縣事吏目劉名弼知縣李第相繼告成萬厯中署縣事順州知州呉思温鑿泮池推官鄧林復置石坊後流寇焚燬 本朝康熈元年知縣楊象乾草創三年知縣張京魁增修五十四年知縣劉淑教諭樊于升訓導黄廷雋同邑紳士重建大成殿兩廡雍正十一年知縣楊登重修
  黑井提舉司
  廟學在司治東南明天啟間署事同知呉思温詳照各省鹽司事例建 本朝康熈三十八年提舉沈懋价重修
  琅井提舉司
  廟學在司治左明天啓間署事同知呉思温詳建於司治東 本朝康熈四年提舉簡髙改建今地四十九年提舉沈鼐修建啓聖祠
  姚安府
  廟學在府治南明永樂元年建嘉靖中知府王鼎呉嘉祥楊日贊相繼建堂齋門舎鑿泮池二十八年知府趙澍建啓聖祠萬厯十七年知府周希尹建尊經閣四十七年分守道李忠臣移文廟於明倫堂前移明倫堂於尊經閣前祭器經籍皆備後燬於兵
  本朝康熈五年知府林本元教授王肅重修二十二年署州王治國葺廟廡立坊表二十九年知府丁煒增修五十年知府王廷琦知州管棆重修
  姚州
  廟學附府廟
  大姚縣
  廟學在城内東北隅明嘉靖二十五年知縣王佩建於治後崇禎間知縣陶學改遷於城西 本朝康熈五十年知縣陸應㡬同紳士移建今地
  白鹽井提舉司
  廟學在司治北原設社學竈籍諸生俱寄入府州學明崇禎間提舉楊燦輝詳請建學設官 本朝順治十六年裁學歸府殿廡漸傾後提舉趙大生嚴一詔相繼修葺四十二年署司衞淇建魁星閣六十年提舉孔闕 建名宦鄉賢祠雍正十三年提舉劉邦瑞紳士羅闕 重建崇聖祠大成門魁星閣尊經閣疏泮池增學署
  永昌府
  廟學在城内西北隅元時建於都元帥府西明洪武十五年建學因之十六年兵燹二十三年省府遂廢學二十七年命翰林秀才余子禧為武職軍民子弟師以鎮南門所署為館舎永樂十七年子禧倡建文廟於中正坊之西正統九年刑部侍郎楊寧征麓川駐此始於城内西北隅建金齒司學成化四年巡按御史朱暟建饌堂號舎大門十七年兵備副使王槐建興賢育秀二坊正徳八年訓導黄臨建坊表十五年兵備副使汪標鑿泮池建石橋嘉靖三年改金齒司學為永昌府學萬厯十三年知府陳嚴之建石坊於泮池南二十三年通判李紹芳推官童述先建敬一亭置祭器樂器後燬於兵
  本朝康熈六年知府王家相重修後總兵周化鳳知府羅綸重修雍正十二年知府嚴宗喆捐修增祭器樂器
  保山縣
  廟學在府學南明嘉靖十一年巡撫顧應祥奏設十二年巡撫胡訓知府鄭冔建後知縣馬冕鑿泮池本朝康熈九年知縣呉士鯨重修雍正十年教諭太崇望建名宦祠十三年知縣張福昶重修建忠義祠增祭樂器
  騰越州
  廟學在州治南成化十六年巡按樊營叅將沐誠建騰越司立廟學嘉靖二年復州治即改為州學 本朝康熈三十三年生員胡銓倡議改建於騰越衞署四十四年知州唐翰弼學正段銓璋移建今地竝修魁星閣
  永平縣
  廟學在城内舊守禦署西明洪武二十六年命臨川葉學則為社學師始建文廟嘉靖三年知府嚴時泰疏請建學十一年巡按熊榮兵備潘潤即靈通寺址改建萬歴二十五年知縣蔡俊重修提學趙繼垣増修四十年遷西山土主廟之下四十八年復遷於舊址僅有大殿兩廡 本朝康熈八年知縣楊繼震重遷西山下建明倫堂三十一年知縣薛采仍遷城内舊址三十六年知縣姚孔鍹重建殿廡門堂雍正八年知縣胡正笏重修
  鶴慶府
  廟學在府治西南舊元化寺元時建於城東南二里明洪武十五年燬於兵十七年教授馬莊甫草創未備二十九年土同知高仲遷於府治南正統十二年知府林遒節拓而營之正徳二年知府劉珏建尊經閣十年地震傾圯十一年副使朱袞卜建今地知府呉堂次第修理隆慶二年知府周集改學門鑿泮池崇正四年廟災巡撫蔡侃督學邵名世知府陳開泰麗江土官木増重建
  本朝康熈三年署府汪宗周修葺二十八年知府盧崇義設樂舞器修廟廡四十三年知府艾汝霖通判佟鎮教授熊兆鎰遷建啟聖祠明倫堂雍正十三年知府姚應鶴紳士黄天祐等重修殿廡文昌閣
  劍川州
  廟學在州治南明洪武二十三年州判趙𢎞良建𢎞治十四年地震傾圮十六年署事晉寧州同胡尚安重建正徳十年地震又圯嘉靖間通判彭蘭知州胡朝順李必昻方起念越名牧相繼拓基重建正殿門廡改舊大成殿為啟聖祠 本朝康熈二十七年地震盡圯知州張國卿學正董天工重修四十三年署州麗江通判孔興詢設禮器
  順寜府
  廟學在城南鳳山左麓明萬厯三十四年巡撫陳用賓檄知府余懋學建於府署之西
  本朝康熈八年知府許𢎞勲遷建今地二十二年知府劉芳聲重修雍正十二年紳士陳玉瓚等重修雲州
  廟學在州治南玉池明萬厯三十四年巡撫陳用賓檄建於舊城東南隅明末燬於兵 本朝康熈三年知州刁飛龍改建城北十一年署州舒暢建明倫堂雍正元年知州呉元鏊教官殷士元劉晟基重修雍正十年知州邵琦移建今地
  永北府
  廟學在城内東北瀾滄衞舊署明洪武十七年設北勝州學萬厯十八年知州劉九思遷於城西二十八年知州羅好仁學正王朝臣鑿泮池建坊後數年知州孫臺遷於城之東南明末兵燬
  本朝康熈二年改於城内開化寺二十二年知州申竒猷遷於西門内舊鎮撫司署三十七年裁永寧併北勝州為府改北勝州學為永北府學四十一年改建於今地四十八年知府朱光宗建大成門鑿泮池六十一年署知府陳士昻建義路禮門二坊雍正八年知府石去浮易舊更新規制悉備
  麗江府
  廟學在府治北舊無學
  本朝康熈三十九年通判孔興詢詳建於府治之東雍正三年知府楊馝教授萬咸燕改遷今地五年知府元展成建明倫堂八年知府靳治岐重修
  䝉化府
  廟學在府治東南明洪武中建舊為州學景泰間改為府天順間教授呉憲土知府左琳等市地增建成化十六年通判姜永錫建堂甃地土舎左輗義官張聰建尊經閣鑄祭器萬厯間通判薛希周鑿泮池後於四十七年廟災同知許尚重建歲久傾圯
  本朝順治十六年教授李啓華重修啓聖祠康熙二十二年同知金標重修殿廡建名宦鄉賢祠土知府左世瑞建成賢養士坊三十一年同知楊天眷改建啓聖祠明倫堂雍正十一年同知朱粲英建魁星樓
  景東府
  廟學在府南錦屏山下舊為衞學明正統七年建於城外南倉井之西萬厯十五年通判尹學孔遷今地巡撫陳用賓奏改為府學明末猓寇焚燬
  本朝順治十七年同知薛藎及紳士買徐指揮宅為廟學康熈二十一年署同知楚雄通判汪遴卿改建於城西玉屏山麓二十七年同知湯傳楷建明倫堂三十九年署同知徐曰忠仍遷於今地殿廡堂齋俱備雍正十一年同知徐樹閎教授張問政重修置祭器樂器












  書院
  雲南府
  五華書院在府治西北明嘉靖間巡撫王啓建久廢文昌書院在府西門外明隆慶間巡按劉翾建久廢昆明書院在府南門外慧光寺左 本朝康熈二十四年總督蔡毓榮巡撫王繼文建四十二年  御書育才二字頒賜置匾恭懸新建五華書院在府城内五華山麓 本朝雍正九年總督鄂爾泰建購置經史子集萬餘卷選士課讀雉山書院在宜良縣城内 本朝康熈三十二年知縣龍燦建碧城書院在羅次縣舊學址本朝康熈四十六年知縣謝曾祚建今暫作訓導署梅谷書院在晉寧州明隆慶間郡人王守約建久廢雲峯書院在安寧州北門外明嘉靖間知州王瓊建久廢泊陽書院在州西南舊三泊縣城内文明書院在禄豐縣治北明隆慶間合學公建久廢桂香書院在縣城内雲龍書院在縣學署左 本朝康熈三十年攝縣事曲靖同知蔡維寅建海春書院在昆陽州月山左麓明隆慶間建久廢信天書院在州署左 本朝順治十七年知州童復晊建今廢文昌書院在易門舊縣 本朝康熈十六年邑人趙文猷倡建聚奎書院在縣城南生員王昌業等公建 本朝康熈四十二年知縣王希聖雍正四年知縣丁人龍先後増修鹿元書院在嵩明州楊林驛東北明正徳間叅政劉鶴年建原名碧瀾萬厯間副使黄琮遷於驛北易名瑶華 本朝康熙七年提學道壽以仁遷於廢所城西南易名崇文四十九年布政使李華之遷於鹿元
  山易今名龍泉書院在州邵甸里蘇海村 本朝康熈四十二年知州雷御龍建
  曲靖府
  靖陽書院在府城西北明郡人布政朱家民建久廢興古書院在府治東報恩寺右明天啓間郡人吏部主事李希揆建崇禎間兵備道王敬錫增建南城書院在府治南正法寺内 本朝康熈三年南寧知縣程封建西平書院在霑益州南門外本朝康熈四年知州王作楫建養正書院在尋甸州舊城西北明正徳間知府戴鼇建久廢萃華書院在州東舊城外明嘉靖間知府王尚用建久廢尋陽書院在州學内 本朝康熈三十三年知州黄肇新建今廢平彞書院在平彞縣治右即舊學宫今廢
  臨安府
  景賢書院在府學左明嘉靖六年副使戴書建久廢崇正書院在府西城外明嘉靖間副使王忠建 本朝康熈三十九年知府董𢎞毅重修煥文書院在府城東小石橋 本朝康熈五十五年建水州知州陳肇奎建龍泉書院在石屏州北門外明萬厯間知州徐應斗建久廢見湖書院在蒙自縣明隆慶間邑人鹽運使尹廷俊建久廢
  澂江府
  點蒼書院在府治西明嘉靖間知府嚴華建久廢澄心書院在府治左明隆慶間知府徐可久建久廢玉筍書院在府城内今改建學宫鳳山書院在府治東 本朝康熈二十九年通判張友宓建今廢河陽書院在府治西北 本朝康熈五十七年知府栁正芳修敬一書院在新興州北普舎城 本朝康熈二十四年署州事太和縣丞徐瀛翥建玉溪書院在州城内舊學址 本朝康熈五十年知州任中宜建敬一書院在路南州城内明萬厯間州同李潔建久廢
  武定府
  文峯書院在府治南明萬厯間知府劉懋武建久廢武陽書院在府城内關帝廟右
  廣西府
  鶴山書院在府西門外斗閣右 本朝康熈五十六年提學道蔣泂建
  元江府
  北池書院在府治後久圮 本朝雍正三年知府遲維璽新建於城北義學旁
  東川府
  西林書院在城東門外 本朝雍正十年知府崔乃鏞建
  昭通府
  昭通書院在府治東南二十里八仙海畔 本朝雍正九年知府徐徳𥙿總兵徐成貞同建
  大理府
  桂林書院在府治北四十里喜洲明嘉靖間郡人僉事張拱文建久廢龍關書院在府治南三十里下關明嘉靖間同知汪應昴建久廢中和書院在府城内今廢蒼麓書院在府西南城外明𢎞治間巡按謝朝宣建崇禎間叅議王景修久廢中溪書院在府治西北文昌宫後 本朝康熈三十一年提督諾穆圖建原名桂香雍正元年太和知縣龍為霖修易今名四年提督郝玉麟復增建崇敬書院在府學西明嘉靖間同知汪應昴建原名源泉久圯本朝康熙三十三年知府李斯佺重建易今名迤西道書院在府城内巡道署西 本
  雍正三年分巡道賈擴基建玉泉書院在趙州治東北明嘉靖間兵備道姜龍建久廢鳳儀書院在州署左明萬厯間署州事通判殷才建久廢覽鳳書院在州城内即文昌樓本朝雍正四年知州汪邦彦建龍翔書院在州東南彌渡青華書院在雲南縣
  城外明正徳間兵備道林魁建久廢五雲書院在縣治北明嘉靖間兵備道沈橋建久廢九峯書院在縣治南明萬厯間兵備道馬鳴鸞建久廢象山書院在鄧川州治西今廢玉泉書院在州治北今廢新州書院在州城内明崇禎間知州敖浤貞建久廢桂香書院在州治西大市坪今廢登龍書院在州治北中所今廢宏文書院在州北門内聯雲書院在州兆邑村寧川書院在浪穹縣治西明𢎞治間知縣雷杲建萬厯間知縣陳橙改建於學宫左久廢龍華書院在縣治北明景泰間知縣蔡賓傑建久廢桂亭書院在縣學西南明萬厯間郡人副使趙以康建久圮 本朝康熙二十七年知縣趙珙重建鳳翔書院在縣上舎塝 本朝雍正四年知縣張坦建新建書院在縣學明倫堂後 本朝雍正四年知縣張坦建秀峯書院在賓川州學前明嘉靖間知州朱官建久廢筆山書院在州城西門内 本朝康熈三十二年知州甘國輔建原名肓英雍正四年知州周鉞易今名雲龍書院在雲龍州城内 本朝雍正十二年知州徐本僊建修翎書院在州城内 本朝雍正十二年知州徐本僊建
  楚雄府
  龍泉書院在府治南明嘉靖間僉事彭謹建久廢南峯書院在府治南明嘉靖間巡按黄建久廢 龍岡書院在府西門外明嘉靖間知府祝𢎞舒建久廢鳯山書院在府城西舊學址 本朝康熈四十六年知府盧詢建鷄和書院在鎮南州行署内本朝康熈四十一年知州陳元建景賢書院在南安州西門外今廢汲泉書院在州南白沙平岡上今廢山天書院在州城内 本朝康熈四十九年知州張倫至建定遠書院在定遠縣署左明嘉靖間知縣越民表建久圮 本朝康熈三十五年知縣袁乃湔重修龍江書院在黑井今廢
  姚安府
  南中書院在府城東關明萬厯間兵備道李材建久廢三台書院在府學右明萬厯間知府李載贄建久廢棟川書院在府西門外明正徳間知府黄澍建久圮 本朝康熈三十三年知府姚諧改建於府署東南名仍舊緑蘿書院在白井舊井街本朝康熈二年提舉趙大生建今廢張公書院在井學明倫堂左 本朝康熈三十九年建今暫作訓導署
  永昌府
  正學書院在府學左明嘉靖間知府楊朗建久廢見羅書院在府城内明萬厯間知府陳嚴之副總兵鄧子龍建久廢九隆書院在府城内保山縣學明倫堂前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知府羅綸建春秋書院在騰越州今廢鳳山書院在州城内今廢秀峯書院在州學前明𢎞治間兵備道趙烱建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州楊端憲增修博南書院在永平縣學西今廢
  鶴慶府
  復性書院在府治東南明隆慶間知府周贊建久廢金華書院在劍川州西門外明隆慶間知州胥鉉建久廢
  順寧府
  龍泉書院在府南城外龍泉寺久廢育賢書院在府署東北 本朝順治十七年知府米𤧚建康熈二十八年知府徐欐修養正書院在府北右甸里 本朝康熈二十七年通判張稷謨建瞻雲書院在雲州城内文昌宫
  麗江府
  玉河書院在府治西 本朝康熙四十九年通判樊經建雪山書院在府治西 本朝雍正三年知府楊馝建
  䝉化府
  明志書院在府治西北城外明𢎞治間署通判曲靖同知胡光建原名崇正嘉靖間通判胡紹周增建易今名今漸圮廢育徳書院在府南門内 本朝康熈八年同知張善化建
  景東府
  開南書院在府治北舊學宫址 本朝康熙四十一年同知茹儀鳳建今改作督學考塲義學
  雲南府
  府義學一在城南門外即昆明書院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總督蔡毓榮巡撫王繼文同設一在新城鋪崇善巷一在官渡里妙湛寺内俱康熙三十二年知府張毓碧設以上俱雍正十二年知府儲之盤復設
  昆明縣義學一在雲津舖畢鍋巷 本朝康熙四十九年邑人𠉀選州同胡蔚文捐設一在真慶觀康熙五十六年道紀潘自然捐設一在石鼻里魚街子一在舊門里一在大小卜里普自村一在止善一里南壩一在止善六里羅丈村一在止善六里波羅村一在板橋里俱雍正十三年知府儲之盤知縣楊大紳同設一在大河浪里一在劉家營一在沙浪里俱乾隆元年知府儲之盤知縣楊大紳設富民縣義學一在城内東街 本朝康熈三十八年知縣張錀設一在中鄉城器登康熙六年知縣高一品倡同士民雷應龍等設一在黄土坡康熙四十六年知縣謝天璘倡同士民羅文舉等設一在倉前一在者北俱康熙五十一年知縣彭兆逵設一在奎七村康熙五十三年知縣彭璋倡同居民張愈堪等設
  宜良縣義學一在城東門内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知縣李煜倡同士民王志忠等設一在城内西北隅即雉山書院康熙三十二年知縣龍燦設一在東門外雍正十年知縣朱干設一在金家營一在段官村一在西山營一在賈龍一在長安村一在黄保村俱士民舊設雍正十一年知縣朱干先後復設一在張堡村一在羊街子一在西華寺一在石佛寺一在回輝村一在豐樂村一在湯池俱雍正十三年知縣朱干設
  羅次縣義學一在城内一在縣署東一在羊溪沖一在上中甸一在小營村一在煉象關俱本朝雍正十二年知縣任温設一在沙龍乾隆元年紳士朱淳捐設
  晉寧州義學一在城内 本朝康熙四十一年知州秦采設一在大寳興一在大營俱雍正十三年知州鄒永馥設一在金沙寺一在河泊俱雍正十三年州貢生張上喆等捐設
  呈貢縣義學一在城北門内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知縣魯國華設一在歸化舊學内一在安江村一在七甸俱雍正十一年知縣殷良棟曾應兆先後設一在靈源村一在大漁村一在可樂村一在斗南村俱雍正十三年知縣曽應兆設
  安寧州義學一在城學宫旁一在城察院堂俱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知州王畹設一在州署前雍正十一年居民李林妻楊氏捐設一在槐杉廟康熙三十年知州張學聖倡同士民王彦等設一在中所雍正二年舉人葉潤等捐設一在麒麟寺雍正三年知州吕國祚倡同居民保學孟等設一在鳴矣河雍正九年知州楊若椿倡同居民楊琛等設一在三泊雍正十年知州楊若椿倡同紳士李仙梅等設一在遥岑樓乾隆元年署州侯如樹移設
  禄豐縣義學一在城内即桂香書院一在二鄉一在三鄉俱 本朝康熙五十二年知縣劉自唐設一在科甲村雍正八年署縣曹國弼設一在法泥川雍正十年知縣陳齊庶設
  昆陽州義學一在城内文昌宫一在儲英舎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二十七年知州唐之柏倡同士民先後設一在興旺村一在老高村一在灰厰舊寨二村一在栗廟一在内甸夕陽村一在古城甸心村俱雍正八年至十一年知州劉際平先後設一在里仁村雍正十二年知州劉際平州同趙世綸倡同紳士馬恪等設一在中莊一在六街子一在桃樹村俱雍正十三年知州劉際平州同趙世綸倡同士民設
  易門縣義學一在城内桂香閣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知縣路光岱設一在馬頭山雍正十二年知縣梅予搏設一在積食河一在木沖郎一在老吾鄉俱雍正十三年署縣姚恪設
  嵩明州義學一在城内崇正廂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知州吕景參設一在蘇海村康熙四十二年知州雷御龍倡同士民設一在興隆村一在木叢龍一在楊林堡一在馬旗屯俱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三年知州呉寳林倡同士民先後設一在甸頭村一在前所一在得食村一在效古里小街子俱康熈五十五年至五十九年知州汪煚倡同士民先後設一在王四壩一在西邊營俱康熈六十一年知州范清溥倡同士民設一在狗街子一在猴街子俱雍正十年至十二年知州張浩倡同士民先後設
  曲靖府
  府義學一在城内舊通判署一在越州俱 本朝雍正十二年知府佟世䕃同知孫光祖同設一在南鄉南城太子閣雍正十三年署府張景澍設
  南寧縣義學一在三岔堡 本朝康熈三十四年總督王繼文同知府李天機知縣吕琨設一在石喇村康熙五十四年朗目山僧一休捐設一在秦家寺康熙五十八年知縣王橒設霑益州義學一在城内 本朝康熙四十八年知州呉節民設一在望海寺康熙三十一年居民王光廷捐設一在坐棚生員張國賓捐設一在木沖一在羊腸一在卡郎一在歹扯一在西堡俱雍正十二三年署州金文宗先後設
  陸涼州義學一在城内一在南關廂一在舊州一在大王莊一在天生關一在芳華堡俱本朝雍正十二年知州呉柄設一在河東堡一在歸化耿家村一在炒銕王觀音寺一在刀章堡俱雍正十三年署州陳齊庶設
  馬龍州義學一在城南門外 本朝雍正三年知州黄士傑設一在紅果寨一在籠城村一在王家莊一在響水舖俱雍正十二年知州周銓署州王紹文先後設一在大莊乾隆元年署州畢一謙設
  羅平州義學一在城内 本朝雍正三年署州毛振翧設一在大竜甸一在板橋俱雍正十一年署州黄霈設一在八達一在斗普俱乾隆元年署州駱大鵬設
  尋甸州義學一在城西門内 本朝康熙二十九等年知州馬徳直黄肇新先後設雍正十二年知州陳齊庶復設為尋陽書院一在尋陽書院前層雍正十三年知州陳齊庶設一在王岡屯康熈三十三年知州黄肇新設一在洗卡哩康熈四十九年知州王書倡同生員陳直言等設一在滄溪雍正二年知州崔乃鏞設一在余家屯一在塘子屯一在虎街子一在乃魯村俱雍正十三年知州陳齊庶設一在猴街子雍正十三年知州陳齊庶倡同士民杜聯捷等設
  平彞縣義學一在城民安里 本朝雍正十三年署縣李本漋設一在亦佐雍正七年知縣汪無限設一在補禄岡村一在黄泥河俱雍正十二年知縣高為阜署縣李本漋先後設
  宣威州義學一在城内一在可渡一在倘塘一在板橋一在甕歹一在海特一在平川一在河東營俱 本朝雍正六年知州張漢詳請 題設
  臨安府
  府義學在城外即崇正書院明嘉靖間兵備道王忠設 本朝康熈三十九年知府董𢎞毅復設建水州義學一在城内即煥文書院 本朝康熈五十五年知州陳肇奎設一在曲江蛇街雍正七年知州祝宏設一在普雄一在西莊一在乍甸俱雍正十三年知州夏治源設
  石屏州義學一在城明倫堂 本朝康熙四十八年知州胡承禧設一在龍朋里康熙六十一年知州劉洪度設一在寳秀雍正六年知州龍為霖設一在曠野雍正九年知州陳如平設一在五郎溝一在龍港壩心俱雍正十三年知府石去浮署州楊于澤同設
  阿迷州義學一在城内文昌宫 本朝康熙五十二年知州王文明設一在布沼一在大莊寨一在打魚寨俱雍正二年知州元展成設一在大堯寨一在馬家哨一在大架衣俱雍正十三年知府石去浮知州陳權同設
  寧州義學一在城西門内文昌宫一在虛于鄉一在路居鄉一在㜑兮鄉一在義富鄉一在化熈村 本朝雍正十三年知州王㪍署州苪時行先後設
  通海縣義學一在城内文昌宫一在城内民倉廟一在大新村一在海屯一在九街子一在曲屯一在路南村一在西園一在漢人屯俱 本朝雍正十三年署縣丁沄設
  河西縣義學一在城學宫旁 本朝康熙三十六年知縣蔡醻設一在北闕村一在軍屯一在舊沙一在哨沖一在螺螄甸俱雍正十二年知縣戴允成設
  嶍峨縣義學一在城北門内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知縣呉懋英設一在興衣鄉一在怕念鄉一在甸中鄉一在俄説俱雍正十三年署縣劉公鼎設
  䝉自縣義學一在城西關内一在倘甸一在大屯一在新安所俱 本朝雍正九年至十二年知縣秦仁先後設一在雞街雍正十三年知縣秦仁倡同士民劉嵃等設一在箇舊厰一在龍樹厰俱雍正十三年知縣秦仁厰官孟籓同設
  澂江府
  府義學一在城内慶善寺 本朝雍正五年知府栁正芳黄煥彰先後設一在府署後雍正十二年知府來謙鳴設
  河陽縣義學一在陽宗 本朝康熙四十八年知縣翟枚吉設一在矣舊村一在化勒村俱雍正十二年知府來謙鳴署縣蔣雯同設
  江川縣義學一在城南門内 本朝康熈五十四年署縣王璠設一在雙龍鄉一在九寨鄉一在普妙鄉俱雍正十三年知府來謙鳴知縣羅彌素同設
  新興州義學一在城内即玉溪書院 本朝康熈五十年知州任中宜設一在北古城一在研和城一在普舎城即敬一書院一在東寨白衣庵一在西寨落水洞一在東山一在黒龍潭一在龍馬槽一在密羅俱雍正十二三等年知州許廷佐苪時行先後設
  路南州義學一在城外關聖廟一在北山屯一在板橋一在普莪村一在密沙竜俱 本朝雍正十二年知府來謙鳴知州于訥同設一在宜政村一在合和村一在水塘舖一在者衣俱雍正十三年知府來謙鳴署州朱干同設一在木竜一在禄豐村俱乾隆元年知府來謙鳴知州寇塏設
  武定府
  府義學一在城東門内大街一在東門外右街忠惠合祠俱 本朝康熈二十五年知府王清賢設
  和曲州義學一在城東門外北街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知州趙世錫設一在湯郎大麥地雍正元年知州祝宏設一在永保寨雍正七年知州高錦設一在髙橋鄉中所村一在揷甸鄉漢人村一在雞街鄉茶庵俱雍正十二年知府朱源淳知州徐修仁同設一在金沙江雍正十三年知州徐修仁署巡檢許琰同設一在暮連雍正十三年知州徐修仁倡同士民那徳洪等設
  元謀縣義學一在城内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知縣馬之鵬設一在苴寧村康熈四十六年知縣王𢎞任設一在廣福村一在熱水塘俱雍正十三年知縣金言設
  禄勸州義學一在州城明倫堂 本朝康熙三十七年知州孟以恂設一在城南門内雍正十二年知州王士泰設一在撒甸一在杉松一在魯虚一在大緝麻一在撒馬邑一在六塊一在跨興俱雍正五年知州賈秉臣設一在哈希一在甸尾俱雍正十二年知州王士泰設
  廣西府
  府義學一在城内 本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州高起龍設一在東華寺一在龍泉寺俱雍正十三年知府周埰設一在官寨雍正十三年知府周埰通判畢一謙同設一在革勒寨一在白馬一在歹馬一在蚌郎俱雍正十三年通判畢一謙設
  師宗州義學一在城内 本朝康熈四十年知州孟以恂設一在阿保寨一在檳榔洞一在馬場一在洒馬橋俱雍正十三年知州駱大鵬設
  彌勒州義學一在城學宫内一在城西太平寺俱本朝康熈二十七年知州朱點設一在竹園村康熙二十八年知州朱點倡同州貢生王佐才等設一在十八寨康熙三十五年知州魏純智倡同紳士設一在朋普雍正十二年知州張景澍設
  邱北義學一在城内一在舊城一在路堵一在普者黒一在日者鄉一在馬者竜一在八達哨一在樹皮俱 本朝雍正十一年州同王緯設
  廣南府
  府義學一在城内 本朝康熙四十四年知府茹儀鳳設一在彌勒灣雍正三年知府潘允敏設一在普㕔一在皈朝一在剥隘俱雍正十二年知府吕大成署府陳克復先後設一在暮雨竜一在里波一在八播一在阿科俱雍正十三年署府陳克復設
  元江府
  府義學一在城北門内 本朝雍正三年知府遲維埏設一在城内魁星閣雍正十二年知府胡承璘設一在他郎雍正十年知府祝宏設一在因遠一在徳化里卜左村雍正十三年知府胡承璘通判張子玉設一在儒林里老烏山乾隆元年知府胡承璘設
  新平縣義學一在城内 本朝雍正八年知縣曾應兆設一在東門外一在羅吕鄉一在新化鄉一在斗門鄉俱雍正十三年知縣殷良棟設
  開化府
  府義學一在城西門内新街 本朝康熙三十三年知府李錫設後廢雍正十二年知府宫爾勸重設一在馬白口雍正十二年同知周承濓設
  文山縣義學一在府城西門内 本朝雍正八年知縣徐本僊設一在開化里南橋寨一在樂農里一在安南里老寨一在王弄里黄龍山寨一在江那里一在東安里牛羊寨一在永平里八寨一在逢春里枯木本街一在新現寨俱雍正十二年知府宫爾勸知縣曹國弼同設
  鎮沅府
  府義學一在城外一在新撫一在按版井一在恩耕井一在恩耕里一在新村一在蠻糯村一在慢連一在邊猛一在嵩恩里俱本朝雍正十三年署府章元佐設
  恩樂縣義學一在梓潼閣 本朝雍正五年知縣宫闕勸署縣梅予搏先後設一在蠻賴村一在蠻邦村一在蠻奴村一在者法寨一在托寫村俱雍正十二年知縣湯涵設
  威遠
  義學一在同知署前一在蕭祠一在抱母井有兩館一在猛班一在猛戛一在蠻海一在圈卡一在茂蔑一在蠻洒村一在石板村俱本朝雍正十二三年同知章元佐設
  東川府
  府義學一在城東門内一在東郭即西林書院 本朝雍正五年至十年知府黄士傑崔乃鏞先後設
  會澤縣義學一在城府署右一在壁谷壩俱 本朝雍正十年知縣祖承祐設一在者海雍正十年典史朱總烜設一在待補雍正十一年巡檢郭建竒設一在尹五一在施家俱雍正十三年知府崔乃鏞知縣祖承祐同設
  昭通府
  府義學一在城南門内一在天底爐一在八仙營一在龍硐山 本朝雍正十二三年知府徐徳𥙿設
  恩安縣義學一在縣署前一在鳯凰山俱 本朝雍正十二年知縣樊好仁設鎮雄州義學一在州署前 本朝雍正七年知州徐徳裕設一在城内雍正九年知州李至設一在奎鄉城雍正九年州同徐柄設一在威信雍正九年州判許夑設一在卻助雍正十三年州同徐柄設
  永善縣義學一在城内一在副官村一在大井壩一在米貼村俱 本朝雍正十二年知府徐徳裕知縣姜際昌同設
  大關義學一在城内一在黄水寨一在永安鄉俱本朝雍正十三年同知張坦設一在鹽井渡乾隆元年巡檢王景周設
  魯甸義學一在城東街一在通判署前一在拖姑寨一在羅章閣一在特魯寨俱 本朝雍正十一年通判姜之松設
  普洱府
  府義學一在城内關聖廟一在城内文昌宫一在明倫堂一在猛先一在磨黑一在圓通里那行俱 本朝雍正十三年知府漆扶助設
  攸樂義學一在九龍江一在倚邦一在猛遮俱 本朝雍正十二年十三年同知漆扶助設思茅義學一在城内一在新廟一在漫蘭俱 本朝雍正十三年經厯䕶通判張明設
  大理府
  府義學一在城内即中溪書院明嘉靖間郡人知府李元陽捐設 本朝雍正十年迤西道雷之瑜復設一在巡道署東雍正十年迤西道雷之瑜設
  太和縣義學一在城府學西 本朝康熈三十一年知縣張泰交設一在喜洲一在下關俱雍正二年知縣龍為霖設一在沙村雍正六年知縣羅忻設以上俱雍正十二年知縣唐世梁復設趙州義學一在城内 本朝康熙五十六年知州陳士昻設一在彌渡雍正十二年通判屈學洙知州程近仁同設一在白崖一在彌只一在彌底一在下關俱雍正十三年知州程近仁設雲南縣義學一在城龍翔館 本朝康熙二十七年知縣劉國璽設一在城鵬飛館雍正三年知縣張漢設一在城大乗寺雍正十二年署縣李家俊設一在徐甸里康熙二十五年知縣黎日昇倡同士民楊士鼎等設一在大波羅里雍正四年知縣張漢設一在和甸川一在鐵鎖營俱雍正十三年署縣李家俊設
  鄧川州義學一在城内即宏文書院一在兆邑村即聯雲書院俱 本朝雍正六年知州李毓元設一在青索雍正七年署州羅彌素設一在中所一在羅川俱雍正十一年至十三年知州施震先後設
  浪穹縣義學一在城内 本朝雍正八年知縣呉士信設一在寧東一在寧北俱康熙三十一年知縣王度昭倡同邑貢生何霐等設一在鳳翔鄉即鳯翔書院雍正四年知縣張坦設賓川州義學一在城内鄒公祠 本朝康熈四十七年知州王鼎設一在賓居舊巡檢署雍正十一年署州樊好仁知州史麟先後設一在牛井雍正十三年知州史麟署州杜思賢先後設一在赤石崖一在力角一在排柵營一在海東一在康郎俱雍正十三年署州杜思賢設
  雲龍州義學一在州署前即雲龍書院一在書院左側俱 本朝雍正八年知州陳希芳徐本僊先後設一在石門井一在大井一在諾鄧井一在舊州一在漕澗俱雍正十一年知州徐本僊設一在順盪井一在師井俱雍正十二年知州徐本僊鹽大使沈彩同設
  楚雄府
  府義學一在城西即鳳山書院一在縣署前一在永盛厰俱 本朝康熈四十六年知府盧詢設楚雄縣義學一在阿糯村一在法暑河一在炒荳村一在擺喇村一在吕合村一在曲甸一在口誇俱 本朝雍正十三年乾隆元年知府丁棟成知縣方廷英黄士鑑先後設
  鎮南州義學一在城内 本朝康熈五十七年知州張倫至設一在沙橋雍正十二年知州王志曾設一在北土城一在雨落村一在阿底溝俱雍正十三年署州孫必榮知州錢汧同設南安州義學一在城内即山天書院 本朝康熙四十九年知州張倫至設一在馬龍厰雍正三年管厰本府知府李玉鋐設一在法裱一在妥甸俱雍正十三年知州孫必榮設
  定遠縣義學一在城内 本朝康熙三十九年知縣張彦紳設一在腊灣村一在清水河村一在杂基村俱雍正十三年署縣馬徳至設一在大江坡乾隆元年知縣沈堂設
  廣通縣義學一在縣署東 本朝雍正十二年知縣楊登設一在牛街乾海資一在福泉村一在大甸尾一在羅川大莊一在捨資一在蛇黒苴一在石澗一在大河口一在觀音街一在錢家沖一在栁沖一在龍樹箐俱乾隆元年署縣杜最設
  𥔲嘉義學一在城一在麻得田一在丙坡一在蔑架一在闕塔俱 本朝乾隆元年州判羅仰錡設
  黑鹽井義學一在龍泉坊一在土主廟俱 本朝雍正三年提舉陳應科設一在改板井一在只舊井一在草溪井俱雍正十二年大使張元燦設一在復隆井雍正十三年提舉安鼎和大使孫復同設
  琅鹽井義學在社倉旁 本朝康熙四十九年提舉沈鼐設
  姚安府
  府義學在文昌宫内 本朝康熈三十年知府丁煒設
  姚州義學一在府學右即書院一在三元宫一在馬油坪一在鐵鎖一在玉龍寺一在法樂寺一在舊城俱雍正十二三年知府臧珊署府丁棟成知州王允洪胡驤先後設一在普淜雍正十三年州判胡珚設
  大姚縣義學一在城内 本朝雍正二年知縣馮光裕設一在佑聖觀一在輸城里一在教政里一在張保村一在摩訶庵一在路普舊一在滌新里俱雍正七年知縣朱千王開銓先後設一在赤草淜一在永定鄉俱雍正十三年署縣黄士鑑設一在匋甸屯一在大壩灣一在泗溪屯一在梅厰屯俱乾隆元年知府田震知縣馬愉設
  白鹽井義學在文昌宫内 本朝康熙五十六年署提舉白兌設一在南關一在尾井俱乾隆元年提舉劉邦瑞大使滑士麟倡同貢生羅銓設
  永昌府
  府義學在城内舊府署右 本朝康熈二十五年知府張承賜設雍正十二年知府嚴宗喆復設保山縣義學一在沙木和 本朝康熈五十六年知縣冉琪設一在施甸一在牛旺一在蒲縹俱雍正十一年知府嚴宗喆知縣鄒永馥署縣張福昶先後設一在姚關雍正十二年署縣張福昶設騰越州義學一在城南門内 本朝雍正十二年知州孔毓瑱設一在界尾雍正三年知州孔毓瑱設一在和順鄉一在矣比一在矣羅村俱雍正十二三年知州孔毓瑱署州侯如樹先後設永平縣義學一在城内即舊博南書院 本朝康熈四十四年知縣顧鵬設一在漾濞雍正二年知縣魏寳國設一在花橋雍正六年知縣胡正笏設一在岩前雍正十三年知縣胡正笏設
  鶴慶府
  府義學一在城南門外 本朝康熈五十六年知府孟以恂設一在觀音山牛街一在甸南金登街俱雍正十二年知府姚應鶴設一在北甸大板橋雍正十三年知府姚應鶴設
  劍川州義學一在城南門内 本朝康熈五十八年知州王世貴設一在城内忠義祠一在沙溪俱雍正十一年署州高為阜設一在甸尾街一在蘭州俱雍正十三年署州王國祚設一在彌沙井雍正十三年鹽大使聞韶設
  維西義學一在永安村 本朝雍正九年通判陳權設一在其宗村一在康普葉枝村俱雍正十二年通判孫光禄設一在阿墩子一在奔子欄俱雍正十三年署通判郭治設
  中甸義學一在城大中甸 本朝雍正十年州判辜文元設一在小中甸一在格雜一在泥西俱雍正十三年州判辜文元設
  順寧府
  府義學一在城内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府郎廷極徐欐先後設一在右甸康熙二十二年通判張稷謨設一在城内魁閣後即鳳山書院一在牛街里一在達丙里一在魯阿司一在錫腊里俱雍正十三年知府朱粲英設
  雲州義學一在城内一在舊城鄉塘子口一在猛郎鄉俱 本朝康熈六十年知州郎廷槤設一在順化里田心村一在威信里大猛麻俱雍正十三年知府朱粲英知州沈𢎞新同設
  永北府
  義學一在城内一在中州一在清水驛一在永寧土府一在蒗蕖土司俱 本朝雍正十二年知府錢恆署府江嶠孫先後設
  麗江府
  義學一在府署西即雪山書院 本朝雍正三年知府楊馝教授萬咸燕同設一在白沙里雍正十一年知府靳治岐設一在蘭州雍正十三年署府姚應鶴設一在麗江井雍正十三年鹽大使王侹設
  蒙化府
  義學一在城北明崇禎間署同知朱統鐩設一在城内即育徳書院 本朝康熙八年同知張善化設一在大倉康熈四十五年同知許登龍設一在䑕街雍正元年同知羅得彦設一在漾濞一在公郎一在北橋一在南澗俱雍正十三年署同知杜思賢設一在西窰雍正十三年署同知杜思賢倡同士民羅星耀等設
  景東府
  義學一在城學署内舊在開南書院 本朝康熈四十年同知茹儀鳯設雍正十二年同知徐樹閎移設一在城外龍泉寺康熙四十年同知茹儀鳳設一在仰里圈雍正十一年同知徐樹閎倡同圈民設一在烏木圈雍正十二年同知徐樹閎倡同監生周純文等設一在興隆寺旁一在戛里圈一在者牙圈一在者吉里一在都喇里一在猛統里一在保甸里一在福都圈一在猛整圈俱雍正十三年同知徐樹閎設一在猛猓圈雍正十三年同知徐樹閎倡同圈頭土目陶維光等設一在安定關雍正十三年同知徐樹閎倡同土巡檢楊可昌設一在大井一在磨外井俱雍正十三年同知徐樹閎經歴成師灝設書籍
  雲南府學藏書 本朝康熈三十年總督范承勲巡撫王繼文同布政使于三賢按察使許𢎞
  勲置

  聖諭十六條解一部
  欽頒易經解義一部書經解義一部四書解義一部周易註疏一函尚書註疏一函毛詩註疏一函禮記註疏一函周禮註疏一函儀禮註疏一函春秋正義註疏一函春秋左傳註疏一函春秋公羊傳註疏一函春秋榖梁傳註疏一函論語註疏一函孟子註疏一函易經大全一部書經大全一部詩經大全一部禮記大全一部春秋大全一部孝經衍義一部大學衍義一部四書大全一部四書蒙引一部四書說約一部史記一函漢書二函後漢書二函三國志一函晉書四函南史二函北史三函宋書二函南齊書一函梁書一函陳書一函魏書二函周書一函北齊書一函隋書二函唐書四函五代史一函宋史十函遼史一函金史二函元史五函資治通鑑十六函朱子綱目十二函文公家禮一部性理大全一部武經七書一部文獻通考三十六函名臣奏議十二函大家古文一部開疆疏十二函雲南通志一部
  新建五華書院藏書
  御賜古今圖書集成計六彚編三十二典六千一百九部共一萬卷五百二十函五千一十八本
  目録四十卷共一函二十本
  厯象彚編計四典
  乾象典二十一部一百卷共六函四十八本歲功典四十三部一百十六卷共六函五十八本厯法典六部一百四十卷共八函七十本庻徴典五十部一百八十八卷共十函九十四本
  方輿彚編計四典
  坤輿典二十一部一百四十卷共八函七十本職方典二百二十三部一千五百四十四卷共八十函七百七十二本山川典四百一部三百二十卷共十六函一百六十本邊裔典五百四十二部一百四十卷共八函七十本
  明倫彚編計八典
  皇極典三十一部三百卷共十六函一百五十本宫闈典十五部一百四十卷共八函七十本宫常典六十五部八百卷共四十函四百本家範典三十一部一百十六卷共六函五十八本交誼典三十七部一百二十卷共六函六十本氏族典二千六百九十四部六百四十卷共三十二函三百二十本人事典九十七部一百十二卷共六函五十六本閨媛典十七部三百七十六卷共二十函一百八十八本
  博物彚編計四典
  藝術典四十三部八百二十四卷共四十函四百一十二本神異典七十部三百二十卷共十六函一百六十本禽蟲典三百十七部一百九十二卷共十函九十六本草木典七百部三百二十卷共十六函一百六十本
  理學彚編計四典
  經籍典六十六部五百卷共二十四函二百五十本學行典九十六部三百卷共十六函一百五十本文學典四十九部二百六十卷共十四函一百三十本字學典二十四部一百六十卷共八函八十本
  經濟彚編計八典
  選舉典二十九部一百三十六卷共八函六十八本銓衡典十二部一百二十卷共六函六十本食貨典八十三部三百六十卷共十八函一百八十本禮儀典七十部三百四十八卷共十八函一百七十四本樂律典四十六部一百三十六卷共八函六十八本戎政典三十部三百卷共十六函一百五十本祥刑典二十六部一百八十卷共十函九十本考工典一百五十四部二百五十二卷共十四函一百二十六本
  又萬卷書目 本朝雍正九年總督鄂爾泰置
  經部
  十三經註疏共三百三十三卷十五函一百二十四本汲古閣板
  周易九卷尚書二十卷毛詩二十卷禮記六十三卷儀禮十七卷周禮四十二卷春秋左傳六十卷春秋公羊傳二十八卷春秋穀梁傳二十卷爾雅十一卷孝經九卷論語二十卷孟子十四卷
  經解共一千七百六十九卷六十函五百本徐氏通志堂板
  易解四十四種三百七十四卷書解十九種二百二十四卷詩解十三種一百三十七卷禮解十七種三百六十三卷春秋解三十三種四百三十四卷孝經解四種四卷論語解二種二十卷孟子解三種二十三卷四書解八種一百三十二卷經釋文一種三十卷七經傳一種三卷六經論一種一卷六經正誤一種六卷經說一種七卷十一經問對一種五卷五經蠡測一種六卷
  又周易二十卷尚書十卷毛詩十五卷禮記三十卷春秋三十七卷周易日講解義十八卷一函十本周易大全二十四卷一函八本周易兒說八卷一函四本書經大全五十九卷二函十四本春秋大全三十七卷二函二十本春秋疏畧五十卷一函十本孝經衍義一百卷二函三十本四書朱子全義六十卷二函十二本四書朱子或問三十六卷一函十本四書明儒精義三十八卷二函二十本陸隴其四書大全四十卷二函三十二本四書松陽講義十二卷一函四本四書大成三十八卷二函十六本四書鈔十六卷二函十六本
  史部上正史
  二十一史共二千五百八十一卷五十函五百本史記一百三十卷漢書一百二十卷後漢書一百三十卷三國志六十五卷晉書一百三十卷宋書一百卷齊書五十九卷梁書五十六卷陳書三十六卷北魏書一百三十卷北齊書五十卷周書五十卷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隋書八十五卷唐書二百二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宋史四百九十六卷遼史一百二十卷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元史二百十卷
  又史記一百三十卷四函三十二本
  史部中編年
  御批通鑑綱目會纂六十九卷八函六十四本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十二函一百五十本東都事畧一百三十卷一函六本明紀事本末八十卷二函十六本
  史部下志書
  闕里志二十四卷一函十本貴州通志三十七卷二函十八本雲南舊通志三十卷五函二十八本廣輿記二十四卷一函八本
  子部上儒家
  朱子全書六十六巻四函三十二本朱子遺書一百卷二函二十本性理綜要二十二卷一函十二本雒閩源流録十九卷一函六本日知録三十二卷一函十本讀禮通考一百二十卷四函二十四本
  子部中雜家
  諸子竒賞共五十一卷三函二十六本
  老子 鬻子 鄧析子 關尹子 子華子姜子 管子 孫子 亢倉子 晏子 司馬子 呉子 列子 尹文子 鬼谷子 文子墨子 莊子 慎子 尉繚子鶡冠子 商
  子 公孫龍子 吕子 屈子 荀子 韓子黄石子 陸子新語 韓子詩外傳 淮南
  子 孔叢子 賈子新書 董子繁露 桓子鹽鐵論 劉子新序 劉子說苑 楊子法言京子易傳 楊子太元經 班子白虎通
  徐子中論 王子潛夫論 馬子忠經 王子論衡 蔡子獨斷 應子風俗通 劉子人物志 劉子雜篇 小荀子 劉子文心雕龍抱朴子 文中子 元真子 天隱子 鹿門子 無能子 齊邱子
  漢魏叢書共二百五十卷四函六十本
  京房易傳 三墳 周易畧例 韓詩外傳詩說 春秋繁露 獨斷 方言 大戴禮白虎通徳論 忠經 薛氏元經傳 汲冢周書 西京雜記 新語 新序 穆天子傳素書 孔叢子 說苑 新書 潛夫論 中論 顔氏家訓 法言 申鑒 中說商子人物志 風俗通 神異經 述異記 星
  經 新論 洞㝠記 拾遺記 古今刀劍録論衡
  野客叢談一十卷一函三本八編二百七十卷八函八十本管窺輯要八十卷二函二十本
  子部下類書
  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十二函一百四十本繹史一百六十卷四函四十本山堂肆考二百四十九卷五函六十本三才圖會一百二十卷十二函一百二十本
  集部上總集
  昭明文選四十八卷四函四十八本唐宋八大家文鈔一百十六卷四函十八本同時尚論録十六卷一函十本國朝三家文鈔三十二卷一函十本今文大篇二十卷一函四本今文短篇十五卷一函四本
  集部中别集
  陸放翁渭南集五十二卷一函六本王弇山别集一百卷一函十本徐文長集三十卷一函五本湯子遺書八卷一函四本陳玊璂學文堂集一百七十五卷四函五十六本
  集部下詩集
  詩學正宗十六卷一函八本全唐詩九百八卷十二函一百二十本唐詩類苑三十四卷二函二十本唐詩所四十七卷二函十二本明詩綜一百卷四函二十四本今詩篋衍集十二卷一函六
  
  以上四部共九千九百四十
  古文黎獻集五卷時文黎獻集二部
  二部以上二種不在
  舊存書 卷數之内本朝康熙五十七年
  御製康熈字典 朱子遺書 五經講義巡撫 四書大全文章正宗 周易折中 史記 昭明文選 東萊博議
  書板
  御纂經書
  周易折中 書經傳說彚纂 詩經傳說彚纂 春秋傳說彚纂 孝經衍義 朱子全書 性理精義甘國璧置 五部以上七種奉頒
  御選古文淵鑒重刻板存雲南府學布政使劉
  斯文精萃䕃樞重刻板存雲南府學總
  萬世玉衡録 臣鑒録督尹繼善選刻板存雲南府學總督蔣明文粹集學政于廣選刻板存雲南府學
  四禮 四禮翼 孝經註解 小學纂註 近思録集解以上五種布政使陳𢎞謀重刻
  智永真草千字文三本 禇河南聖教序四本蘇靈芝憫忠寺碑三本 歐陽率更九成宫帖一本 歐陽率更皇甫君碑二本 顔魯公多寳塔碑銘三本 栁誠懸馮公神道碑二本 栁誠懸元秘塔碑三本 李北海雲麾將軍碑三本 懷惲隆闡大師碑三本 裴休圭峯禪師碑三本以上共墨帖三十本布政使陳𢎞謀置存五華書院





  雲南通志卷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雲南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