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挺立战旗红

青松挺立战旗红
洪新
1970年1月11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这是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中一首高亢激越的颂歌。这首歌中赞颂的青松,正是毛主席领导的人民战争中无产阶级英雄的象征,正是新四军指挥员郭建光光辉形象的生动写照。

郭建光是毛主席亲手缔造的人民军队的优秀指挥员。他在战斗中光荣负伤后,带领十八个伤病员来到沙家浜,迎接新的战斗。

“困难吓不倒英雄汉”。日本鬼子的“扫荡”、胡传葵的搜查,芦荡内浪激水淹、风狂雨骤,再加上伤员的伤势恶化,粮缺药尽,这重重的困难、这严峻的考验,丝毫也不能动摇郭建光的胜利信心。他沉着冷静,乐观豪迈,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勇往直前。他一方面正视困难,分析敌情,另一方面又积极地去克服困难,战胜敌人。这样的英雄,就象傲立苍穹的青松一样,“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在郭建光身上,深刻地体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阶级,它总是要向敌人发动主动的进攻,直至把敌人彻底消灭。郭建光带领伤病员来到沙家浜,并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积极地准备重返前线。经过修改后的“奔袭”、“突破”、“聚歼”等场次,更加突出地表现了郭建光的主动进攻精神和豪迈激越的战斗情怀。在“奔袭”一场中,郭建光单独出场“亮相”,观察周围,目光四射,然后招手领上突击排战士;在“突破”一场中,郭建光身先士卒,带头过墙;在“聚歼”一场中,郭建光在关键时刻出场,与黑田开打,最后把黑田踩在脚下。这几场的修改,把郭建光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更加突出,塑造得更加高大。

高山的青松所以能蓬勃旺盛、倔强峥嵘,是因为它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中。以郭建光为代表的新四军战士所以能克敌制胜,就因为他们和人民群众有血肉的联系。

《沙家浜》中郭建光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鱼水相依的关系。沙家浜的群众为了掩护新四军伤病员,不怕担风冒险,并在生活上给以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以郭建光为代表的新四军伤病员,也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把沙家浜的劳动人民看作自己的亲人。第二场“转移”中“奋臂挥刀斩豺狼”这段唱腔,生动地揭示了郭建光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敌人的强烈仇恨。“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郭建光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对劳动人民用劳动的双手培育出来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这位优秀的指挥员,处处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养伤时,他亲自带领轻伤员帮助群众收割稻子,又帮群众把粮食坚壁起来。听到鬼子要开始“扫荡”的消息以后,他首先想到的是村里乡亲的安全,再三嘱咐要民兵带乡亲们转移出去。在芦苇荡里,他听到枪声以后,思潮起伏,想到的是“村镇上乡亲们要遭祸殃”。这一句唱腔修改后节奏拉慢,蕴含的感情更加深沉丰富,表现了郭建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呼吸与共。在派林大根、张松涛去沙家浜侦察时,郭建光嘱咐他们“不要去找阿庆嫂,她的处境一定很困难。”这一字一句都充满了对群众对同志的深厚感情。

根深才能叶茂。郭建光受到人民群众的哺育,又树立了为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信念,因此他能永远奋勇向前,成为高山上的一棵枝叶茂密的青松,成为人民群众的一面火红的战旗。

青松坚强,青松成长,归根结底靠的是雨露和阳光。郭建光是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英雄,他无限热爱毛主席,无限忠于毛主席。修改后的《沙家浜》,更加突出地揭示了这一点。“坚持”一场,郭建光面对重重困难,但他想到了“毛主席党中央指引方向,鼓舞着我们奋战在水乡”,顿时眼明心亮,斗志昂扬。修改后增加了这两句重要的唱词,在唱腔旋律的处理上,异峰突起,深刻地揭示了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郭建光处处以毛泽东思想为战斗的武器,在芦荡坚持斗争中,他用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来鼓舞战士的斗志,并豪迈地唱道:“困难吓不倒英雄汉,红军的传统代代传。毛主席教导记心上,坚持斗争胜利在明天。”这几句唱词,突出地揭示了郭建光是毛主席的好战士这一最重要的性格特质。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