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便覽/工業貿易

香港便覽
工業貿易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
2014年9月
本作品收錄於《香港便覽

香港能成為亞洲的主要商業中心,並在製造業方面居領導地位,更在國際間享有盛名,因素頗多,其中包括政府奉行自由企業和自由貿易的經濟政策,並致力維護法治;香港擁有受過良好教育、勤奮不懈和積極進取的工作人口;以及商業基建發達,機場和海港設施屬世界一流。此外,隨着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中國內地的龐大市場也日漸開放,這對加強香港作為國際服務和貿易中心的角色十分重要。

經濟與商業政策 编辑

  香港奉行自由企業和自由貿易的經濟政策,不設進口關稅,只向本地製造或進口的煙、酒、甲醇和若干碳氫油類徵稅。此外,首次登記的汽車亦須課稅。

  除卻一些在最廣泛含義下的經濟計劃外,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區)政府並沒有規範性的經濟計劃。雖然政府直接參與基礎建設,並與公用事業機構合作提供基礎設施,但其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適當而穩定的體制,使工商業活動可在最少干預的情況下有效地進行。政府的政策是既不偏袒也不補貼廠商。

  香港的商業政策建基於世貿組織奉行的以規條為本的多邊貿易制度。由於香港經濟以對外貿易及開放為主,因此,在該組織內或透過其達成的國際貿易政策,對香港極為重要,因為這可能影響本港的對外貿易,再進而使工商業及就業情況受到影響。香港現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加入世貿組織。

貨物貿易 编辑

  在2013年,本港的貨物貿易總額為76,204億港元,比2012年上升3.7%。

貿易額(百萬港元)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進口 2,692,356 3,364,840 3,764,596 3,912,163 4,060,717
港產品出口 57,742 69,512 65,662 58,830 54,364
轉口 2,411,347 2,961,507 3,271,592 3,375,516 3,505,322


進口 编辑

  主要項目包括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佔2013年香港進口總值的27.3%);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16.5%);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9.9%);非金屬礦物製品(4.7%)以及衣物及衣物配件(3.1%)。主要供應地是中國內地(47.8%)、日本(7.1%)、台灣(6.4%)、新加坡(6.1%)、美國(5.4%)及韓國(3.9%)。

港產品出口 编辑

  主要項目包括首飾、金器及銀器,及其他寶石或半寶石製成品(佔2013年港產品出口總值的15.6%);初級形狀及非初級形狀的塑膠(11.3%);製成的煙草(5.7%);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5.0%)以及醫療及藥用產品(5.0%)。主要市場是中國內地(45.6%)、美國(9.9%)、新加坡(4.7%)、台灣(4.5%)、越南(3.3%)、瑞士(2.7%)、澳大利亞(2.4%)及日本(2.3%)。

轉口 编辑

  主要項目包括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佔2013年香港轉口總值的28.4%);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19.9%);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11.7%);衣物及衣物配件(4.8%);非金屬礦物製品(4.4%)以及攝影儀器、設備和供應品、光學器材及鐘錶(3.3%)。主要市場是中國內地(54.9%)、美國(9.3%)、日本(3.8%)、印度(2.4%)、台灣(2.1%)、德國(2.1%)、韓國(1.8%)及越南(1.6%)。

服務貿易 编辑

  香港經濟在過去20年經歷了重大的結構轉型後,服務業對本港經濟變得十分重要。在2012年,服務業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93.0%。香港的主要服務行業包括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佔2012年本地生產總值的25.4%),其次是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業(16.8%),金融及保險業(15.9%),以及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業(11.5%)。

  2013年服務貿易總額為15,299億港元,較2012年增加4.9%。香港向來是服務輸出淨額盈餘地。在2013年香港共輸出價值10,632億港元的服務,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為50.0%。

  而在2013年服務業就業人數佔香港總就業人數的88.3%。

工業貿易署 编辑

  工業貿易署(工貿署)專責本港的國際通商關係、推行貿易政策和協議,以及為工業界和中小型企業提供一般支援服務。

香港貿易發展局 编辑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一直協助香港的貿易商、製造商和服務業者,向全球推廣他們的業務。香港貿發局在世界各地設立了40多個辦事處,其中11個在中國內地,致力促進香港作為聯繋內地,以至亞洲的商貿平台。香港貿發局亦舉辦貿易展覽會和商貿訪問團,幫助企業把握香港和內地的商機;並透過商貿刊物、研究報告和網上渠道,提供商貿資訊。

工商業 编辑

  香港除了是泛亞太區生產網絡的策略性控制中心外,亦是國際及亞太區的卓越服務中心。同時,香港以出口消費品馳名世界,是全球紡織品、成衣、玩具、鐘表和珠寶的主要出口地之一。本地產品中有約80%為出口產品。

製造業 编辑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期,香港製造業經歷了重大的轉型。目前,香港擁有一個龐大的跨境製造基地,其中包括本地的高增值和科技密集工序,以及在南中國及其他國家/地區進行的土地和勞工密集工序。

  在2012年,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1.5%。在2013年,製造業就業人數佔總就業人數的2.9%。

  香港的製造業機構以中小企業為主。在2013年年底,共有10,633個製造業商業單位,其中98.8%的就業人數少於100人。大型工廠與中小企業一向保持緊密的夥伴關係,以進行有效的分判安排,令整個製造業能夠靈活迅速地應付外來需求的轉變。

服務業 编辑

  香港服務業在過去20年來發展蓬勃,令香港成為世界上各個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系中的表表者。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日漸增加,由2002年的88.9%上升至2012年的93.0%。其中,金融及保險業和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錄得最大的增長。

  在2013年,88.3%的就業人士從事服務業。與製造業一樣,在2013年年底的307,514個服務業商業單位當中,大多數(98.3%)是中小企業(就業人數少於50人)。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 编辑

  CEPA是內地與香港簽訂的首項自由貿易協議。CEPA的主體文件於2003年6月29日簽署,並於2004年1月1日全面實施。自CEPA實施以來,雙方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擴闊協議的內容和範疇。最新的《CEPA補充協議十》在2013年8月29日簽署。

  透過CEPA,香港服務提供者可在48個服務領域,以優惠待遇進入內地市場。貨物貿易方面,除內地禁止進口的產品外,內地同意對所有經本地生產商申請並符合雙方確定的CEPA原產地規則的原產香港進口貨物實施零關稅優惠。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雙方同意在10個領域上加強合作。

政府對工商業的支援 编辑

  在自由市場和自由企業的經濟架構下,政府致力締造有利營商的環境,讓製造業及服務業有效運作。這包括穩定的宏觀經濟;低稅率而簡明的稅制;完善的基礎設施;對教育、培訓和人力資源的投資;以及透過健全的法律制度有效保障個人權利及知識產權等。

  為協助香港企業提升在內地的競爭力,政府於2012年6月推出一項總值10億元的「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簡稱「專項基金」),協助企業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專項基金」下設「企業支援計劃」和「機構支援計劃」,分別向個別香港企業及非分配利潤組織提供資助。「企業支援計劃」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擔任秘書處,協助推行計劃;而「機構支援計劃」則由工貿署負責推行。

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支援 编辑

  中小企業是推動本港經濟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在2013年12月,香港有約314,000家中小企業,佔全港商業單位總數逾98%,就業人數佔私人機構總就業人數約48%。政府對支援中小企業不同階段的發展十分重視。

  中小型企業委員會由行政長官委任,負責就影響中小企業發展的事宜向他提供意見,並建議適當的措施,以支援和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委員會的成員包括工商界人士、專業人士、銀行界人士、學者、為中小型企業提供支援服務的機構代表及政府官員。

  工貿署成立了三項資助計劃支援香港中小企業,包括:「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和「中小企業發展支援基金」,以協助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拓展境外市場及提升整體競爭力。政府的總資金撥備及承擔總額分別為52.5億元及337.5億元。

  設於工貿署的中小企業支援與諮詢中心(英文簡稱SUCCESS),專為中小企業提供資訊及諮詢服務。SUCCESS與不同的工商組織、專業團體、私人機構及其他政府部門合作,向中小企業免費提供全面的營商資訊及諮詢服務。在營商資訊方面,SUCCESS透過其方便易用的網站(www.success.tid.gov.hk),提供政府商業牌照資訊,以及中小企業感興趣的活動、服務及設施的最新消息。SUCCESS亦提供免費電子商業資料庫、參考圖書室、定期出版刊物《中小企脈搏》、舉辦研討會、工作坊和其他活動,以協助中小企業擴闊營商知識和提升企業營運技巧。諮詢服務方面,中小企業如希望得到專業意見和向專家請教,可申請使用「問問專家」業務諮詢服務或參加中小企業「營商友導」計劃。

工業用地 编辑

  本港的工業用地是以公開拍賣或招標競投方式出售。此外,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發展及管理的三個工業邨,合共提供217公頃服務設施齊備的土地,為願意投資於嶄新或改良工序,但未能在多層大廈有效營運的公司,不論是製造業或服務業的公司,提供工業用地。

工商界所需的人力資源 编辑

  職業訓練局(英文簡稱VTC)透過各機構成員,包括高峰進修學院、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學院、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香港知專設計學院,以及卓越培訓發展中心等,為工商界提供涵蓋最新知識和技術的專業教育及訓練課程,以配合業界對人力資源不斷轉變的需求。

推廣傑出成就 编辑

  政府全力支持的「香港工商業獎」,由主要工商團體和工業支援組織聯合籌辦,目的為表揚本地製造業和服務業公司的傑出成就。「香港工商業獎」設有六個獎項組別:消費產品設計、設備及機器設計、顧客服務、創意、生產力及品質,以及科技成就。

 

本作品來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所出版的香港便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网站声明:“香港便覽所有資料可隨意摘錄,毋須註明引錄來源。”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