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良公味和堂詩序

高文良公《味和堂詩》序
作者:袁枚 清朝
本作品收錄於《小倉山房文集

詩始於皋、夔,繼以周、召,而大暢於尹吉甫、魯奚斯諸人。此數人者,皆詩之至工者也,然而皆顯者也。自君子道消,乃有《考槃》《衡門》諸作,毋乃窮而後工之說,其亦衰世之言乎?本朝文思天子相繼代興,厥有新城尚書,首唱唐音,為國初冠,天下翕然宗之,此亦顯者為詩之效也。然論者猶訾其事藻飾,少性情,則聲聞雖隆,亦尚有未饜於人心者。

夫人臣之不可不皋、夔也,猶詩之不可不唐音也。學皋、夔者,衣以其衣,冠以其冠,戛擊而拜揚焉,其皋、夔乎?學唐音者,習其趨慢,聲其句讀,終日管弦鏗鏘,其唐音乎?善學皋、夔者,莫如周、召,然其詩無「喜」、「起」、「明」、「良」一字也。善學周、召者,莫如吉甫、奚斯,然其詩無《卷阿》、《東山》一字也。後世王朗學華子魚,學之愈肖,而離之愈遠。此其故可深長思矣。明七子學唐用宮調,再專摩初、盛,故多疵焉;新城學唐兼角羽,而旁及中、晚,故少疵焉。然皆莊子所謂「循跡」者也,非能生跡者也。

居我朝顯位而以詩聖者,其惟大司農高文良公乎?所為《味和堂集》,思沉彩鮮,聲與律應,謂之唐不可,不謂之唐又不可,其真能潤色休明,軼新城而上者矣。然而公詩之工,未有所聞於人間者,則因公之高爵盛業,有以掩之也。夫士君子每苦無名位以昌其詩,而若公之巍巍者,又轉以彼累此,此予之所以歎也。然就大以見小,即本以該末,而公詩之所以工者,彌可知矣。

公從子慧將重鐫公集,余從臾成之,非徒闡祖德、表幽光也,將以彰我朝賡歌之隆,不在唐、虞下,而兼使世之論詩者,有所矜式,以無事區區摹揣,則公之功固亟亟宜表,而慧此舉又豈宜得已耶!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