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史節要/卷六
宣宗思孝大王
编辑諱運,字繼天,古諱蒸,又祁。順宗母弟。文宗三年己丑九月庚子生。幼而聰慧,及長,孝敬恭儉。識量弘遠,博覽經史,尤工製述。在位十一年,壽四十六。
甲子元年宋元豐七年,遼大康十年。
编辑春三月。東女眞將軍分那老等二十人來,獻馬。
○夏四月。遼遣勑祭使益州管內觀察使耶律信慰問使廣州管內觀察使耶律彥等來,祭文宗順宗。
○五月。賜高旻翼等十六人明經四人及第。
○六月。東女眞寇興海郡。母山津農場戍卒擊,敗之,擒五人。
○日本國筑前州商客信通等獻水銀二百五十斤。
○王子昱生。
○秋八月。制:「顯宗南幸時,門下侍中朴成傑扈從有功。於三韓後壁上功臣楊規等錄券,竝錄施行。」
○宋遣祭奠使左諫議大夫楊景略副使禮賓使王舜封弔慰使右諫議大夫錢勰副使西上閤門副使宋球等來。景略等聚僧徒,設道場於文宗順宗魂殿,又祭之。
○以王生日爲天元節。
○九月。宴宋使于會慶殿。
○冬十一月。命征袍都監,以乾明庫平布一千餘匹製衣袴,分賜戍邊士卒。
乙丑二年宋元豐八年,遼大安元年。
编辑春二月。遼報改元。
○始令駕幸時奉仁王般若經前導。
○對馬島遣使進柑橘。
○幸歸法寺。自是,屢幸寺院。
○三月。王欲詣魂堂行祭,有司以無哭位難之。王曰:「禮當從宜。」遂減法從而往。史臣曰:「爲臣之道,當匡其惡而順其美。王未終制,與宋使宴樂,有司不以爲言。至於返魂堂,乃朝夕所臨,有司獨以爲難,何哉。」
宋密州報帝崩。
○夏四月。釋煦逃入宋。初,煦欲求法於宋,文宗不許。及王卽位,屢請,會群臣議,皆以爲不可。至是,率門徒二人,潛隨宋商林寧船而去,王遣禮賓丞鄭僅等,問過海安否。
○賜金晙等二十二人明經三人恩賜二人及第。
○以旱,命有司講雲雨經於臨海院七日,錄囚,放輕繫。
○六月。王受菩薩戒于乾德殿。
○秋七月。饗年八十以上男女于毬庭,賜衣帶例物有差。
○八月。遣戶部尙書金上琦禮部侍郞崔思文如宋,弔慰,工部尙書林槩兵部侍郞李資仁,賀登極。
○奉安文宗神御于景靈殿,親行奠禮。
○御宣政殿,聽斷刑部所奏死囚,素膳徹樂。
○九月。親奠于順宗魂殿。
○遼遣御史中丞李可及來,賀生辰,不及期。
○冬十月。祔文宗于大廟。
○設百座道場於會慶殿三日,飯僧三萬。
○十一月。祔順宗于大廟。
○遼遣落起復使高州管內觀察使耶律盛來。
○遼遣保靜軍節度使蕭璋崇祿卿溫嶠等來,冊王爲特進檢校太師兼中書令上柱國食邑一萬戶食實封一千戶,兼賜冠冕車馬圭印衣帶綵段等物。王受冊于南郊。
丙寅三年宋哲宗元祐元年,遼大安二年。
编辑春正月。以外戚禮部侍郞李預妻王氏等授尙宮以下內職,爲王太后宮官,賜俸有差。
○二月。王上冊于王太后,賜群臣宴。
○王妹積慶宮主適王弟扶餘侯㸂。先是,王弟金官侯�卞韓侯愔辰韓侯愉等諫以同姓,不從。
○大赦。
○以朝鮮公燾雞林公煕守太保,常安侯琇扶餘侯㸂金官侯�卞韓侯愔守司徒,辰韓侯愉守司空。
○閏月。遣衛尉少卿崔思說如遼,賀天安節,殿中少監郭尙,獻方物,戶部侍郞金士珍,謝賀生辰。
○三月。對馬島遣使,獻方物。
○夏四月。以久旱,徙市。
○親禘大廟,加上尊號,曲赦。
○以李靖恭爲門下侍中判尙書吏部事,崔奭金良鑑竝爲門下侍郞平章事,柳洪王錫爲中書侍郞平章事,盧旦爲尙書左僕射參知政事,崔思諒爲中樞院使,文晃知中樞院事。
○五月。賜朴景伯等三十人明經三人及第。
○遣尙書禮部侍郞崔洪嗣如遼,謝落起復,禮賓卿李資智,賀正,知中樞院事李子威,謝冊命。又遣告奏使尙書右丞韓瑩,時,遼欲於鴨綠江將起榷場,故請罷之。
○六月。釋煦還自宋。初,煦至宋,帝引見于垂拱殿,待以客禮,寵數渥縟。煦請遊方問法,詔以主客員外郞楊傑爲館伴。至吳中諸寺,皆迎餞如王臣禮。王上表,乞令還國。詔許東還。煦至禮成江,王奉太后,出奉恩寺以待。其迎迓導儀之盛,前古無比。煦獻釋典及經書一千卷,又於興王寺奏置敎藏都監,購書於遼宋日本,多至四千卷,悉皆刊行。
○詔曰:「朕承遺命,叨居大位。近來,變怪屢作,旱魃爲災,庶賴佛神之陰護群臣匡輔之力,而使陰陽順序上下咸和,省躬責己,屢示恩宥,尙不得雨,此蓋涼德所致。然恐群下所行或不合義,命世賢材,棄不見用。惟爾文武常參官致政舊德及散任三品以上各上封事,朕之過失刑政之得失民庶之弊瘼,直言不諱。又擧忠直淸廉有才德者各一人,男女僧道篤行孝順及不孝悌者,在官不守公道擾亂法度侵害小民者,具錄以聞。」
○秋七月。詔曰:「朕覽群臣所上封事。多言:『俗尙侈靡,莫有禁制。』其令所司與宰臣諸學士風憲長官,據先王典禮,凡衣服車馬品制,斟酌詳定,以聞。」
○德宗后金氏薨。諡曰敬成,陵曰質。
○八月。宣慰國老,賜宴於閤門。駕幸毬庭,親饗庶老男女,賜物有差。篤癈疾者,別給酒食。
○九月。召兩京武官,閱射于東亭,數月而罷。
○遼遣守殿中監史洵直來,賀生辰。
○冬十月。命內外官表賀太后生辰,且於正至八關,亦如之,永爲定制。
○十一月。親醮祈雪。
○十二月。召兩京文官,閱射于東亭。
○以淸全二州水潦損穀,發倉賑之。
丁卯四年宋元祐二年,遼大安三年。
编辑春正月。遣告奏使秘書監林昌槩如遼。
○東女眞將軍阿盧漢等十九人來,獻土物。
○遣密進使閤門引進使金漢忠如遼。
○二月。以林槩爲御史大夫。
○東女眞將軍恠八等十九人來,獻馬。
○三月。西女眞酋長所隱豆等十三人來,獻土物,賜爵。
○日本商重元親宗等三十二人來,獻土物。
○宋商徐戩等二十人來,獻華嚴經板。
○親醮太一於文德殿,以祈風雨調順。
○御宣政殿視事。門下侍郞平章事崔奭金良鑑中書侍郞平章事柳洪陳時政得失。
○夏四月。宋商傅高等二十人來,獻土物。
○中書侍郞平章事王錫卒。
○謁顯景昌三陵。
○以金行瓊爲門下侍郞同中書平章事,崔思諒參知政事兼西京留守使。
○秋七月。日本國對馬島元平等四十人來,獻土物。
○八月。御宣政殿,聽斷死刑。
○丙午。幸西京。
○九月。宴侍臣于大同江樓船。
○遼遣高州管內觀察使高惠來,賀生辰。
○冬十月。王游覽觀風亭及九梯宮,遂幸永明寺,行香。御龍船,至大同江,入夜乃還。
○遣告奏使禮賓少卿柳伸如遼。
○幸弘福仁王二寺,遂幸梯淵,御樓船,置酒,沿流至大同江,觀射。
○設百座道場於上京會慶殿,飯僧三萬于毬庭。
○十一月乙卯。王至自西京。
○遣衛尉少卿庾晢如遼,謝賀生辰,殿中少監金德均,獻方物。
○十二月。遣刑部侍郞崔翥如遼,賀天安節。
○以崔奭守太尉判尙書吏部事監修國史,金良鑑守太尉,柳洪守司空,崔思諒修國史,文晃知中樞院事,李子威同知中樞院事。
戊辰五年宋元祐三年,遼大安四年。
编辑春正月。遼遣橫宣使御史大夫耶律延壽來。
○二月。以遼議置榷場於鴨江岸,遣中樞院副使李顏托爲藏經燒香使,往龜州,密備邊事。
○三月。賜金富弼等二十三人明經三人恩賜一人及第。
○夏四月。以旱甚,備法駕,率百僚,如南郊,再雩,以六事自責曰:「政不一歟。民失職歟。宮室崇歟。婦謁盛歟。苞苴行歟。讒夫昌歟。」使童男童女各八人且舞而呼雩。避正殿,減膳徹樂,露坐聽政,巷市,禁人戴帽揮扇,又禱于宗廟社稷山川。
○五月。遼東京回禮使檢校右散騎常侍高德信來。
○宋明州歸我羅州飄風人楊福等二十三人。
○詔曰:「朕不明于德,皇天示譴,三月不雨,慄慄危懼。豈中外囹圄有眚烖乎。其輕囚薄罪,竝原之。」
○秋七月。宋明州歸我耽羅飄風人用叶等十人。
○八月。霖雨傷禾。
九月。遣太僕少卿金先錫如遼,乞罷鴨綠江榷場。
○冬十月。遼遣大常少卿鄭碩來,賀生辰。
○十一月。金先錫還自遼。回詔曰:「屢抗封章,請停榷場,諒惟細故,詎假繁辭。邇議便宜,況未創置,務從安怗,以盡傾輸。釋乃深疑,體予至意。」
○十二月。以李顏爲刑部尙書參知政事。
己巳六年宋元祐四年,遼大安五年。
编辑春正月。發新興倉粟,施京城諸佛寺,設齋祈福。
○二月。親祀天地山川于毬庭,以祈福。
○夏五月。以旱,巷市,掩骼。
○六月。以崔思齊參知政事,朴寅亮同知中樞院事。
○秋八月。東女眞歸德將軍西害等十四人來,獻馬。
○宋明州歸我飄風人李勤甫等二十四人。
○以修葺國學,備儀仗,移安文宣王於順天館。
○日本國商來,獻土物。
○九月。遼遣永州管內觀察使楊璘來,賀生辰。
○以天元節,宴遼使于乾德殿。王製賀聖朝詞。
○冬十月。宋商楊註徐成等九十九人來,獻土物。
○講仁王經于會慶殿三日,飯僧三萬。
○置新鑄十三層黃金塔于會慶殿,設慶讚會。
○宋商李珠楊甫楊俊等一百二十七人來,獻土物。
○王太后始創國淸寺於西郊。
○十一月丁卯朔。日食。
○東女眞酋長高舍等二十一人來,獻馬。
庚午七年宋元祐五年,遼大安六年。
编辑春正月。左僕射參知政事崔思諒以疾乞退。制以致仕,例給半俸。有司駁奏:「人臣年至七十而致仕者,給半祿,所以養國老也。未聞病廢而家食者。」王曰:「思諒累代元臣,文章器識,有異常倫。豈拘恒例。」竟不從。
○乇羅句當使奏:「星主游擊將軍加良仍死,母弟陪戎副尉高福令繼之。賵賻之物。宜準舊例支送。」從之。
○普濟寺水陸堂火。先是,嬖人知太史局事崔士謙入宋,求得水陸儀文,請王作此堂,功未畢而火。史臣曰:「天其或者警嬖倖媚君徼寵乎。昔,梁武帝營同泰寺浮屠,甫畢而災。天人感應,古今一也。世之惑浮屠禍福之說者,見此,亦可鑒矣。」
二月。東女眞都領也沙等十七人來,獻馬。賜物有差。
○以柳洪爲門下侍郞平章事判兵部事,崔思齊爲中書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子威爲尙書右僕射參知政事修國史。
○東女眞都領褭於乃等二十二人來,獻馬,禿達等三十四人來朝。
○三月。宋商徐成等一百五十人來,獻土物。
○戊子。夜,大震電,新興倉災,囷廩鉅萬都盡,飛熖蔽空。朝野大驚,而民屋無損者。御史臺詰日官曰:「火災之發,其必有兆。爾何不言。」太史丞吳相曰:「去年,火星守天囷,具以報。本局知事崔士謙抑不奏。」於是,黜士謙,相等亦坐。禮部奏:「魏明帝靑龍二年四月有火災。帝問高堂隆:『此何咎也。於禮亦有祈禳之義乎。』對曰:『夫災變之發,所以垂敎誡也。惟率禮修德,可以勝之。』又按舊占,火災皆以臺榭爲誡。宜罷作役,務從節儉,且命有司修設齋醮。」王從之,卽罷弘圓國淸兩寺之役。
○夏五月。賜李景泌等二十六人明經二人恩賜三人及第。
○六月。御史臺奏:「寧遠兵馬錄事禹汝維侵擾邊民,聚斂財賄。請付廷尉論斷。」從之。
○制曰:「今年以來,災變屢作,時雨愆期,朕甚懼焉。其內外公徒私杖以下輕罪,悉令放除,諸官吏犯法罷職者,理無私曲,量敍本品。吏民於丁卯年借㒃新興倉穀米未還者,咸使蠲免。」
○秋七月。遣戶部尙書李資義禮部侍郞魏繼廷如宋,謝恩兼進奉。
○八月辛亥。雨雹,震市西巷人馬,又震乾陵松木都城東北山松木。太史奏:「瑞祥志曰:『雷電殺人傷六畜破丘陵樹木者,人君刑斬不以道理,受讒而枉誅。不救,則必有劫盜之憂。救之之法,退讒臣,治驕暴,審文書,則災消矣。』」王懼,遍告諸陵,又命禳之。
○九月。遼遣利州管內觀察使張師說來,賀生辰。王再宴遼使于乾德殿,令三節人坐殿內左右。有司奏:「再宴使者,古無此例,三節就坐殿內,亦所未聞。」王曰:「使者賚御製天慶寺碑文以來,宜加殊禮。」不從。
○東女眞懷化將軍阿於大等十五人來,獻馬。
○冬十月。王奉太后,幸三角山,路見民年百歲者及八十者三人,各賜物存問。
○十一月。至自三角山,赦。
○十二月。遼遣橫宣使益州管內觀察使耶律利稱來。
辛未八年宋元祐六年,遼大安七年。
编辑春正月。西北面兵馬使兼中軍兵馬使柳洪請:「造兵車,藏之龜州,以備不虞。」從之。
○宴群臣於乾德殿,各賜廏馬。
○二月。遼東京回謝使禮賓副使烏耶呂來。
○三月。東女眞寧塞將軍皆多漢等四十人來,獻橐駞及馬。
○夏四月。門下侍郞平章事致仕鄭惟產卒。
○五月己未朔。日食。太白晝見經天,至七十日,乃滅。
○祈雨于社稷大廟七陵。
○六月。都兵馬使奏:「往年七月,蕃賊寇昌州,兵馬錄事安先俊等領卒,出屯德寧戍,遣郞將高猛等,追捕奮擊,賊大潰。校尉崇儉隊正邊鶴等突入賊中,士卒增氣,俘斬有功。乞加職賞,以勸將來。」從之。
○李資義等還自宋。時,帝聞我國書籍多好本,命館伴書所求書目錄,授之乃曰:「雖有卷第不足者,亦須傳寫附來。」
○秋七月。尙書左僕射致仕盧旦卒。
○以金上琦爲戶部尙書政堂文學,柳奭同知中樞院事。
○八月。都兵馬使奏:「安不忘危,有國之急務。請於民部,南廊閑地,置射場一所,諸領軍卒及凡學射者,皆令肄習,若有中鵠者,賞以銀楪一事。」從之。
○中書侍郞平章事崔思齊卒。
○制曰:「宋人田盛善書札,陳養有武藝。敦請留止,且加職秩,以勸來者。」
○閏月。王避正殿素膳,丹筆定罪。
○設藏經道場于會慶殿。王行香,且製詩,以示歸崇之意。
○九月。御賞春亭,召雞林公煕扶餘公㸂門下侍郞平章事柳洪左僕射邵台輔兵部尙書徐靖上將軍王國髦直門下省高景翰林學士孫冠等,置酒,從容問以邊事。
○遼遣永州管內觀察使高崇來,賀生辰。
○都兵馬使奏:「安邊都護府境內霜陰縣最爲邊地要害。乞築城壘,以防外寇。」從之。
○冬十一月。門下侍郞平章事柳洪卒。洪武人,精於春秋左氏傳兵家秘訣。每國家有虞疑,寤寐精思,引古決策,多有中者。時議重之。
○十二月。門下侍郞平章事李顏卒。
壬申九年宋元祐七年,遼大安八年。
编辑春正月。東女眞阿盧漢等二十人來,獻土物。
○二月。東女眞懷化將軍三彬等來,獻馬。
○耽羅星主懿仁來,獻土物。加定遠將軍,賜衣帶。
○以邵台輔參知政事。
○三月。京城民家六百四十戶火。
○王不豫,命內醫進養性方藥。忽作詩,其末有「藥效得否何敢慮,浮生有始豈無終,唯應愿切修諸善,淨域超昇禮梵雄」之句。見者驚怪。
○夏四月。以參知政事邵台輔權判西北面兵馬事兼中軍兵馬使,中樞院使徐靖爲西北面兵馬使兼中軍兵馬使,政堂文學金上琦權判東北面兵馬事兼行營兵馬使,同知樞密院事林槩爲東北面兵馬使兼行營兵馬使。
○加金官侯�守太尉兼中書令,尋卒。王曰:「曩者,章順侯無嗣而卒,依浮屠法,燒骨以散。今,�無後,宜準章順例。然散骨之法出於釋氏,不足依據。卜地厚葬,以永春秋之饗。」有司竟奏,不行。
○遼東京持禮使高良慶來。
○賜金誠等三十三人明經三人恩賜二人及第。
○六月。以徐靖參知政事,柳奭知中樞院事,李預同知中樞院事。
○詔曰:「朕嘗聽日者崔士謙之奏,修補景陵虛缺。近覽司天少監黃忠現等封事,惟此士謙修補反爲壓禳,將使先靈不安於玄寢。其令刑部囚士謙,鞫問,放于仙山島。」
○秋七月。參知政事崔思諒卒。思諒儀表端雅,沈靜寡言。秉國鈞,主文柄,名重一時。
○八月。以李子威爲尙書右僕射權知門下省事兼西京留守使。初,子威以宰相監校入宋表奏,誤書遼年號。宋朝却其表。由是,責罷,不數月,干謁內嬖而有是命。
○戊辰。幸西京。
○九月。王太后薨。葬戴陵,諡曰仁睿。
○遼遣王鼎來,賀生辰。有司奏:「古典,天子諸侯三年之喪,旣葬釋服,心喪終制,不與士大夫同禮。今,賀節使已至。伏望以日易月,二十七日後,釋服迎。」從之。
○冬十月丙子。至自西京。
○十一月庚子。太白晝見經天。
○定五服相避式。
○十二月。東女眞餘羅弗等二十人來,獻土物。
○壬申。地震。
癸酉十年宋元祐八年,遼大安九年。
编辑春二月。宋明州報信使黃仲來。
○夏四月。門下侍中致仕文正卒。
○制:「東路州鎭,去年禾稼不登,民多阻飢。言念黎元,豈忘救恤。宜發義倉米鹽,賑之。」
○遼遣高州管內觀察使馮行宗來,命王起復。
○五月。以邵台輔爲中書侍郞平章事判刑兵部事,徐靖爲尙書左僕射參知政事判三司事,金上琦爲吏部尙書參知政事判尙書戶部事修國史,柳奭爲禮部尙書參知政事。
○王欲創寺,命太史相地于城東,又親往觀之,遂創大寺,賜名弘護。
○六月。親醮于內殿,以祈農事。
○邵台輔奏:「北路邊城將士多自山南州郡選補。丁田在遠,資產貧乏,若有兵事,竝爲先鋒,請自今令入遼使臣揀取其壯健者,以爲傔從,因使覘察疆域事體,且有互市之利,人必競勸。」從之。
○都兵馬使奏:「少監朴元綽所造千鈞弩實爲有利。故每令於郊原習射,今已廢久,乞自今年更依舊法行之。」從之。
○定大小官吏與臺官路上相遇禮。
○秋七月。西海道按察使奏:「安西都護府轄下延平島巡檢軍捕海船一艘。所載宋人十二倭人十九有弓箭刀劍甲鍪幷水銀眞珠硫黃法螺等物,必是兩國海賊共欲侵我邊鄙者也。其兵仗等物,請收納官,所捕海賊,竝配嶺外,賞其巡捕軍士。」從之。
○遣兵部尙書黃宗慤工部侍郞柳伸如宋,謝恩。
○制曰:「先王先后忌辰追福之事,漸至陵夷。其於廣仁館,構倉庫一所,號奉先庫,蓄儲穀米,以備供辦,置吏主之。」
○八月。制曰:「我國舊制,生辰元正冬至百官賀禮,唯宰相入直者一員押班,其餘宰相竝不就班。近聞,宋朝儀制,凡放賀日,其禮與坐殿日不殊,自今,一依宋朝儀式。」
○都兵馬使奏:「兵書云:『急行軍者,著縛絡。』今縫衣是也。乞以大盈庫蠹布付征袍都監,製三四千領,分送東北兩界,藏於營庫,有急,許著之。」從之。
○免內外死罪,流海島。
○九月。遼遣永州管內觀察使大歸仁來,賀生辰。
○冬十月。宋明州持牒使王廓來,報太皇太后崩。
○十二月。遼遣橫宣使安州管內觀察使耶律括來。
甲戌十一年宋紹聖元年,遼大安十年。
编辑春正月壬辰。日傍東西有彗,白虹衝日。戊戌。亦如之。
○二月。以天變,赦。
○王將閱兵。御史臺奏:「兵金也,克木。方春盛,德在木,而閱兵,逆生氣也。」不聽。
○以東路高和文湧定長登交等八州宣德元興寧仁長平永興龍津等六鎭往因水旱民多飢餓,遣東路監倉使員外郞金義璿朔方道監倉使閤門祗候蘇忠監察御史林衍等宣撫賑濟。
○三月。東女眞將軍仍于等來,獻馬九匹。
○賜鄭克恭等二十八人明經四人恩賜四人及第。
○夏閏四月壬辰。王不豫。
○五月壬寅。薨于延英殿,元子昱奉遺命,卽位於重光殿。上諡曰思孝,廟號宣宗。甲寅。葬仁陵。李齊賢贊曰:「詩者,志之所之,在心爲志,發言爲詩。觀宣宗文德殿餌藥詩,有類於趙孟『視蔭愒日』之語,何哉。趙孟列國之卿,其語偸,君子尙譏之,況王者乎。以宣宗聰明好學,不讀非聖之書,而無苟且之意,明良賡載之歌,則尙矣,大風慷慨之作,何遽不若乎。不及三年,遂棄群臣,嗚呼。」
六月。尊母李氏爲太后,殿曰中和。百官表賀。
○以邵台輔李子威爲門下侍郞平章事,柳奭爲尙書左僕射,林槩參知政事,李資義知中樞院事,崔思諏同知中樞院事左散騎常侍。
○大赦。
○宋都綱徐祐等六十九人乇羅高的等一百九十四人賀卽位,獻土物。
○以朝鮮公燾雞林公煕守太師,常安公琇扶餘公㸂守太保,辰韓侯愉漢山侯昀樂浪伯瑛守司徒。
○秋七月。宋都綱徐義等來,獻土物。
○八月。詔曰:「定州宣德鎭境內蝗蟲爲災。其令群臣各上封事。」
○宋都綱歐保劉及楊保等六十四人來。
○冬十一月。饗年八十以上者于毬庭,賜物有差。
○十二月。遼勑祭使永州管內觀察使蕭遵烈副使衛尉少卿梁祖述慰問使廣州防禦使蕭褫起復使守崇祿卿郭人文等來。勑祭使詣魂堂,祭宣宗,慰問使傳詔於乾德殿,兼賜賻贈。起復使亦於乾德殿傳詔,起復爲驃騎大將軍檢校太尉兼中書令上柱國高麗國王食邑七千戶食實封七百戶。
獻宗恭殤大王
编辑諱昱。宣宗元子,母思肅太后李氏。宣宗元年甲子六月乙未生。性聰慧,九歲好書畫,凡所見聞,未嘗遺忘。在位一年,壽十四。
乙亥元年宋紹聖二年,遼壽隆元年。
编辑春正月戊戌朔。風從乾來,日有暈兩傍,有彗。太史奏:「元日風從乾來,當有憂。日有彗,近臣亂,諸侯欲有反者。」王幼,不知修省,只引內醫三四人,討問方書,或時習書畫而已。
○以王國髦權尙書兵部事。王室微弱而權歸武將,識者嘆之。
○二月。東女眞懷化將軍所羅等二十八人奉國將軍豆門等四十八人來,獻馬。王御宣政殿,賜見,命近臣崔弘嗣問邊宜,賜酒食衣帶布帛。
○宋商黃沖等三十一人與慈恩宗僧惠珍來。命近臣迎置于普濟寺。珍常曰:「爲欲見普陁落山聖窟而來。」請往觀之。不許。
○夏四月。賜兪進等二十六人明經三人恩賜三人及第。
○五月。以柳奭判三司事,李預爲政堂文學刑部尙書,李資義爲中樞院使,孫冠知中樞院事翰林學士承旨。
○遼東京回禮使高遂來,遂私獻綾羅彩段甚多。王御乾德殿,引見,賜酒食衣襨。
○六月。王受木叉戒于乾德殿。
○秋七月。饗于大廟。王居亮陰,圓丘方澤宗廟社稷及凡載祀典者,無不擧。
○乇羅高勿等八十人來,獻土物。
○初,宣宗納尙書李碩之女爲后,生王,又納侍中李頲之女元信宮主,生漢山侯昀。王幼弱有疾,不能聽決萬機,母后專國事。左右依違其間。中樞院使李資義,元信宮主之兄也,貪冒貨財,集無賴驍勇士,以騎射爲事,常曰:「今主上有疾,朝夕難保。外邸有窺覦者,汝輩力奉漢山,勿令神器歸于他人。」至是,聚兵禁中,將擧事,雞林公煕在明福宮,密知之,諭邵台輔曰:「國家安危繫宰相。今事急,公其圖之。」台輔使上將軍王國髦率兵入衛,令壯士高義和斬資義及其黨閤門祗候張仲中樞院堂後官崔忠伯于宣政門,分捕資義子主薄綽及將軍崇列澤春等十七人,皆殺之,流門下侍郞平章事李子威少卿金義英司天少監黃忠現等五十餘人于南裔,賊黨妻子,沒爲兩界州鎭奴婢。子威交結資義,專權用事。故及時人譏宣宗有寵弟五人而傳位孺子,致此亂也。
○以邵台輔權判吏部事,王國髦權判兵部事,賞功也。
○八月。以黃仲寶爲尙書右僕射。
○以大叔雞林公煕爲中書令。百官就邸陳賀。
○宋商陳義黃宜等六十二人來,獻土物。
○以孫冠爲樞密院使,崔思諏爲吏部尙書知樞密院事。
○命修東京皇龍寺塔。
○九月。以邵台輔特進守司徒判吏部事,金上琦柳奭竝爲中書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林槩守司空尙書左僕射判戶部事,王國髦爲右僕射參知政事判兵部事柱國,黃宗慤同知樞密院事。
○放兵部員外郞金德忠于遠地,以黨賊也。
○詔曰:「昨者,權姦謀亂,事覺,伏誅。此實將相宣力之效。雖已拔亂,益勤修省。凡諸冤獄,悉令寬宥。內外贖銅諸小罪,皆許免除。」
○以王國髦判都兵馬事。國髦以病不能視事,而威振朝廷。
○詔:「自今,宰相樞密隨駕者,許令張傘,以爲恒式。」
○冬十月己巳。制曰:「朕承先考遺業,謬卽大位,年當幼沖,體亦病羸,不能撫邦國之權,塞士民之望。陰謀橫議交起於權門,逆賊亂臣屢干于內寢,斯皆涼德所致,常念爲君之難。竊見,大叔雞林公,曆數在躬,神人假手,咨爾有衆,奉纂丕圖。朕當退居後宮,獲全殘命。」乃命近臣金德鈞等迎雞林公煕于宗邸,公沖讓再三而後入內。庚午。卽位于重光殿。李齊賢曰:「禹之傳子,爲慮後世。植遺腹,朝委裘,而天下不動者,分素定也。顯之三子兄弟相傳,以及於順。順以居喪過哀夭折,無嗣而傳於宣。宣薨而太子嗣,是爲獻宗。國人習熟見聞乃謂:『宣有五弟,而立孺子。』以是歸非,何不思之甚也。唯不得周公於親博陸於臣,委任而輔政,其危且亂,可翹足而待也。後世,有不幸而遺大投艱于襁褓之中者,可以此爲誡哉。」
流元信宮主李氏及子漢山侯兄弟二人于慶源郡。
○遣左司郞中尹瓘刑部侍郞任懿如遼,告卽位。
○以邵台輔守太尉門下侍中,金上琦守司徒門下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柳奭守司空,林槩爲中書侍郞平章事判刑部事,王國髦守司徒,孫冠爲尙書右僕射參知政事判戶部事,崔思諏守司空樞密院使翰林學士承旨,金先錫知樞密院事。
○加朝鮮公燾食邑五千戶食實封五百戶,扶餘公㸂守太傅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三百戶,辰韓侯愉尙書令,樂浪伯瑛開府儀同三司樂浪侯,黃仲寶爲尙書左僕射,尹莘傑爲龍虎軍上將軍兵部尙書,黃兪顯爲工部尙書,崔迪爲金吾衛上將軍攝刑部尙書。其餘,躐等遷官者,數百人,工商皁隷亦有超授顯職者,有司莫敢言。
○參知政事王國髦卒。
○十一月。御神鳳樓,赦。饗年八十以上及篤癈疾者義夫節婦孝子順孫鰥寡孤獨,賜物有差。太祖代及三韓功臣內外孫無職者,戶許一人入仕,太祖苗裔在軍籍者,免,無職者,許入仕,文武員吏,賜一級,進士明經十擧不第者,脫麻。顯廟功臣河拱辰將軍宋國華及庚戌年如契丹見留使副,許其子孫一人入仕。諸色軍人,賜米布有差,免州縣今年租稅,其徭貢未納者,限癸酉年,蠲免。
○遣崔惟擧如遼,進奉,崔用圭,賀正,董彭載,賀天安節。
○遼遣泰州管內觀察使劉直來,賀前王生辰。王代迎於乾德殿。
○十二月。遼使劉直還,附表以送。前王表曰:「臣素以尫姿謬叨重寄,因非福之所速,致厥疾之漸深,視聽惟難,擧動不遂。推骨親而權守藩務,馳家隷而仰告天聰。豈意今者猥借睿慈,特紆使指芝綸之旨,慰誨曲敦。寶幣之資匪頒益厚,柰羸虛而未起,俾代受以彌兢。誓至百生,少酬大賚。」王表曰:「國王臣某久處沈痾,無由視立,屬遽霑於寵澤,奈莫遂於躬迎。臣權守維藩,代承丕錫,其所受詔錄諸物,竝已傳付。」
○以崔思諏爲吏部尙書參知政事,金先錫爲樞密院使,黃宗慤知樞密院事,黃瑩爲禮部尙書同知樞密院事,以黃州牧副使李瑋爲尙書右司員外郞。王嘉瑋淸勤恤民,秩未滿,召還,授是職。
肅宗明孝大王一
编辑諱顒,字天常,古諱煕。宣宗母弟。文宗八年甲午七月己丑生。幼而聰慧,及長,孝敬勤儉,雄毅果斷。五經子史,無不該覽。文宗愛之,常曰:「後之復興王室者,其在爾乎。」宣宗九年扈駕西京,有紫氣騰幕上,望氣者,以爲王者之符。在位十年,壽五十二。
丙子元年宋紹聖三年,遼壽隆二年。
编辑春正月。東女眞阿夫漢高闌昆豆門等一百七十九人來,獻土物。
○詔曰:「朕仰法先王,欲行儉德,減省飮食,不縱嗜欲。近聞,內外時俗好行奢侈,無有紀極,飮食之際,杯盤過多,傷風敗俗,甚可痛心。自今,宜定等級,仍令御史臺糾察。」
○以王生辰爲大元節。
○二月。遣禹元齡如遼,謝賀前王生日。表曰:「記蕃臣之生日,遣華使以頒恩。寵命旣臨,理固當於拜受,病身彌弱,終莫遂於親迎。臣權守一方,代承大賚,所受詔書別錄,已曾傳付。」前王表云:「臣蚤染瘵痾,難圖療愈。藩宣劇任,固不可以暫虛,貢獻常程,或不可以致闕,敢推延於叔父,乃附屬於國權。拋棄世緣,退居別第,尫羸之質,自長臥於漳濱,怳惚之魂,但佇遊於岱嶽,已深危殆,何計痊瘳。近者,聞公牒之俄臨,認帝言之垂下。落起復之特禮,行封冊之盛儀,竝悉蠲除,致諧願望。且生日之命,橫賜之恩,欲有頒流,預先諭示,揣殘喘而殊無片效。迄玆辰而曷受厚私。伏乞,曲借仁憐,俯詳懇告,旋紆兪旨,寢遣降於使華,遂俾病臣,永免居於重寄。」
○前王請出居興盛宮。王從之。
○西女眞阿羅火等來朝。
○三月。御史臺奏:「姦臣李資義等私蓄米穀數至鉅萬。此皆剝民所聚,請竝沒官。」從之。
○遣持禮使高民翼如遼東京。
○賜金輔臣等三十人明經四人恩賜四人及第。
○夏四月。御宣政殿,聽朝,至日吳。中書省奏:「時當長養萬物,三月以來,時令舛違,水結爲氷,降霜殺物,夜電暴至。洪範五行傳曰:『雹,陰脅陽之象也。』京房易傳曰:『誅罰絶理,厥災隕霜。』又云:『上偏聽,下情隔塞,不能謀慮利害,失在嚴急,其罰常寒。』又云:『興兵妄誅,玆謂亡法。厥災降霜,夏殺五穀。』頃者,幼君寢疾,聽斷不明,母后攝政,湎惑失度,致使凶人乘間謀亂。由是,大行誅戮,不遺黨類,而事不原情,囚繫之中,必有非罪,怨氣塞于天地,和氣變爲災沴。伏惟,聖上應命繼統,摠正萬機。乞令御史臺尙書刑部,凡疑獄是非未定者,促令決正,使無冤濫,其訴告非實,悉令反坐,以答天戒,則人情胥悅,災變爲福矣。」王納之。
○謁顯景二陵。
○五月。遼東京持禮使禮賓副使高良定來。
○六月。遷景宗神主於榮陵,祔宣宗于大廟。
○鎭溟都部署使文州防禦判官李順蹊等與海賊戰。斬首十七級。
○東女眞英孫等十七人來朝。
○王泛舟東池,置酒,召宰相侍臣,赴宴,相與賦詩。至夜分,雷雨乃罷。
○申禁功親婚嫁。
○秋七月。御文德殿,覽歷代秘藏文書,擇部秩完全者,分藏于文德長齡殿御書房秘書閣,又賜兩府宰臣及誥院史翰內侍文臣有差。
○八月。饗國老於東閣,庶老於左右同樂亭。王率百官親侑,仍賜衣服幣帛絲綿有差。
○東女眞臥突乙古馬要等來。王訪問蕃事,賜酒食錦絹。
○御龜齡閣,親閱武班將軍以下射御,至十一月而罷。
○衛尉丞同正金謂磾上書,請遷都南京。略曰:「道詵記云:『高麗之地有三京,松嶽爲中京,木覓壤爲南京,平壤爲西京。十一十二正二月,住中京,三四五六月,住南京,七八九十月,住西京,則三十六國朝天。』又云:『開國後百六十餘年,都木覓壤。』臣謂,今時正是巡駐新京之期。今,國家有中京西京,而南京闕焉。伏望,於三角山南木覓北平,建立都城,以時巡駐。」於是,日者文象從而和之。
○九月。右僕射參知政事朴寅亮卒。寅亮文詞雅麗。宋煕寧中,與金覲使宋,所著尺牘表狀及題詠,宋人稱之,至刊二公詩文,號小華集。遼嘗欲過鴨綠江爲界,寅亮修陳情表曰:「普天之下,旣莫非王土王臣,尺地之餘,何必曰我疆我理。」又曰:「歸汶陽之舊田,撫綏弊邑,回長沙之拙袖,抃舞昌辰。」遼帝覽之,寢其議。卒,諡文烈。
○乇羅星主遣人,賀卽位。
○講仁王經于會慶殿三日,飯僧一萬。
○冬十月。降使,賜侍中邵台輔官誥,兼賜金銀器皿衣對錦罽綾羅布帛鞍馬及樂部花酒,宴于其家。
○御東池射亭,召左僕射黃仲寶等,賜弓矢,令射侯。御史中丞金景庸先中鵠,賜銀楪五事廏馬一匹,其餘中者,皆有賜。
○宋商洪輔等三十人來,獻土物。
○遣吳延寵如遼,賀天安節。
○十一月。遣蘇忠如遼,進奉,白可臣,賀正。
○十二月。遼遣李惟信來,賀前王生辰。
○詔曰:「舊制,凡官吏決訟,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徒罪以上獄,按三十日,已有定限。其令內外所司申明擧行。」
丁丑二年宋紹聖四年,遼壽隆三年。
编辑春正月。遼遣橫宣使海州防禦使耶律括來,賜前王勑曰:「卿夙撫藩封,恭修職貢,屬嬰疾恙,請遂調頤。有司爰考於典彝,間歲用頒於恩賚,示優存念。當體眷懷。今賜卿衣對匹段鞍馬弓箭等物。」
○二月。東女眞臥突等來朝。
○國淸寺成。親設慶讚道場,召門下侍中致仕李靖恭及兩府宰臣宴。
○閏月甲辰。前王薨于興盛宮。諡曰懷殤。
○東女眞臥英等七人來朝。
○三月庚申。葬隱陵。移牒遼東京曰:「前王自退居別邸以來,病勢日增,於閏月十九日薨逝,今,已葬訖。前王遺命云:『昨,乞解機務,幸蒙詔允,退養殘骸,近來,疾劇,決無生理。飾終諸事,宜從儉約。不須告奏,煩瀆大朝。』肆遵前王遺命,不敢遣使告哀。」及睿宗卽位,改諡恭殤,廟號獻宗。
○以崔思諏爲中書侍郞平章事判刑部事兼西京留守使,金先錫爲左僕射判戶部事,黃瑩參知政事,林幹知樞密院事判三司事。
○夏四月。御賞春亭,宣示御製賞花詩,令館閣文臣和進,親第高下,賞絹有差。
○賜林元通等三十三人明經四人恩賜四人及第。是科,金富轍中第五名,其兄富弼富佾富軾竝先登科。舊制,三子登科,歲給母大倉米三十石,至是,制加十石,遂以爲常。
○五月。定內外員吏拜禮。
○六月。王如奉恩寺。自是,屢幸寺院。
○門下侍中李靖恭撰進興王寺碑文。賜詔奬諭,兼賜匹段銀器茶布鞍馬等物。
○宋商愼奐等三十六人來。
○宋歸我漂風人子信等三人。初,耽羅民二十人乘舟,漂入躶國,皆被殺,唯此三人得脫,投于宋,至是,乃還。
○秋七月。東女眞賊船十艘寇鎭溟縣。東北面兵馬使金漢忠遣判官康拯與戰,克之,獲船三艘,斬首四十八級。賜漢忠拯銀絹茶藥。
○八月。以金先錫爲中書侍郞平章事,林幹爲樞密院使尙書左僕射。
○東女眞未應等二十四人來朝。
○丁未。彗見氐房間。
○九月。東女眞沙好羅等二十三人來朝。
○設百座道場於會慶殿,飯僧一萬。
○冬十月。東女眞令波阿夫等五十人來朝。
○遣安仁鑑如遼,賀天安節,柳澤,謝橫宣。
○十一月。遣庾惟祐如遼,謝賀前王生辰,畢公贊,進方物,林有文,賀正。
○十二月。遼遣臨海軍節度使耶律思齊太僕卿李湘來,冊王爲特進檢校太尉兼中書令上柱國高麗王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七百戶,賜玉冊圭印冠冕車輅章服鞍馬匹段等物。王受冊于南郊。
○詔曰:「自昔,我邦風俗朴略,迄于文宗,文物禮樂,於斯爲盛。朕承先王之業,將欲興民間大利。其立鑄錢官,使百姓通用。」
戊寅三年宋元符元年,遼壽隆四年。
编辑春正月。詔曰:「寡人纂承祖構方宅丕圖,大遼遣使特示封崇。宜頒慶賚,上答休命。其受冊日,接詔以下升壇執禮及客使接伴官,賜爵一級,有違犯當坐者,免之,軍人,賜物有差。」
○二月。東女眞昌昆等來朝。
○三月。謁昌戴二陵。
○立太子府,置官屬。
○東女眞要眞等來朝。
○夏四月。東女眞古豆等來朝。
○賜李德允等二十七人明經三人恩賜五人及第。
○王如興王寺,飯僧三千。
○秋七月。遣尹瓘趙珪如宋,告嗣位,進方物。
○冬十月。王率百官,祫享于大廟。還御神鳳門,赦。賜祖宗苗裔無職者,爵一級,助祭執事及大廟九陵侍衛員吏,亦賜一級,諸州府郡縣,減今年租稅之半,進士明經落在軍伍者,免。
○遣知樞密院事金庸禮部侍郞曹揚休如遼,謝封冊。
○刑部奏:「獄空。」宰相表賀。
○遣金若沖如遼,賀天安節。
○十一月。宋商洪保等二十人來。
○遣王嘏尹繼衡如遼,進方物,蔣寧,賀正。
○十二月。遼遣左諫議大夫來告符來,賀生辰。
○封子佖爲檢校太保守太尉兼尙書令上黨侯。
己卯四年宋元符二年,遼壽隆五年。
编辑春二月。以金上琦守太傅,黃瑩爲中書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趙藺忠守司空尙書左僕射。
○宋詔許擧子賓貢。
○三月。冊延德宮主柳氏爲妃。
○夏四月。御紗樓,召詞臣賦詩,賜絹有差。
○遼遣橫宣使寧州管內觀察使蕭朗來,兼賜藏經。
○御延英殿,檢閱御藏文書。
○五月。門下侍中致仕李靖恭卒。
○秋七月。宋歸我乇羅失船人趙暹等六人。
○九月。令宰臣日官等議建南京于楊州。
○持禮使邵師奭如遼東京。
○丁卯。王與王妃元子幸三角山。
○閏月。至楊州,相宅都之地。
○遣文冠如遼,賀天安節。
○冬十月癸卯。至自三角山,赦。
○遣文翼如遼,請賜元子冊命,李壽,謝賀生辰,韓彝,進方物,趙臣俊,賀正。
○東女眞阿老火等二十六人來朝。
○十一月。流扶餘公㸂于若木郡。
○十二月。遼遣大淑來,賀生辰。
○遼東京回謝使大義來。
庚辰五年宋元符三年,遼壽隆六年。
编辑春正月。東女眞將軍表於乃等六十人來朝。
○冊長子俁爲王太子。
○二月。御神鳳樓,赦。兩京文武百官,增一級,詹事府春坊員,加二級,州府郡縣,免今年稅布半。
○幸長源亭。
○三月。以崔思諏爲門下侍郞平章事。
○夏四月丁酉朔。日食。
○賜韓淑旦等三十六人明經三人恩賜六人及第。
○五月。宋明州牒報帝崩。王欲爲帝薦福於大安寺,諫官不可,乃止。
○遼遣秘書少監張臣言來,諭冊命元子,仍賜衣服匹段銀絹等物。
○六月。遣尙書任懿侍郞白可臣如宋,弔慰。
○秋七月。遣尙書王嘏侍郞吳延寵如宋,賀登極。
○九月。遣禮部郞中李載如遼,謝詔諭。初,遼使王蕚見興王寺小鍾,嘆美曰:「我朝所未有。」釋煦謂萼曰:「吾聞,皇帝崇信佛敎,請以此鍾獻。」萼曰:「可。」煦上請,鑄金鍾二簴,將獻于遼帝,遂屬載,孔目官李復先奏其意。遼以萼奉使,妄有求索,加峻刑,令勿獻鍾。及還,刑部奏治復罪。載坐知而不禁,竝免官。
○冬十月。遼遣高州管內觀察使蕭好古衛尉卿高士寧來,冊王太子爲順義軍節度朔武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崇祿大夫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使持節朔州諸軍事行朔州刺史上柱國三韓國公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五百戶,賜印綬車輅衣帶匹段鞍馬弓箭等物。王與太子如南郊,受冊。
○遣朴浩如遼,賀天安節。
○十一月。遣金侯善如遼,謝賀生辰。
○宋商乇羅女眞等來,獻土物。
○遣金龜年如遼,謝恩,赫連挺,獻方物,崔善緯,賀正。
○十二月。遼遣太僕卿王執中來,賀生辰。
辛巳六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遼天祚帝乾統元年。
编辑春正月。制以九經子史各一本分置臺省樞密院。
○以太子生辰爲昌寧節。
○東女眞余羅弗沙溫等七十五人來,獻土物。
○遼東京持禮使禮賓副使高克少來。
○宋人邵珪陸廷俊劉伋來投。王召試于文德殿,竝授八品官。廷俊,賜名廷傑。
○主簿李景澤妻金氏欲殺夫繼母,陰使婢置毒於食以進。母知之,以告御史臺,金不服,御史臺請更鞫問。王曰:「犯狀已白,宜卽論決。」以金先朝外戚減死,流安山縣。景澤死獄中。
○刑部奏:「主簿同正趙俊明,父歿四年,不養其母,不友其弟,使皆失所。請論如法。」王曰:「朕爲政,先孝弟,乃有若人耶。可其奏。」
○二月。東女眞歸德將軍甫馬等五十五人請入朝。許之。
○東女眞都領怪夫等三十人來朝。
○參知政事致仕愼脩卒。脩宋人也,頗有學識,尤精於醫。
○詔:「逆臣李資義從坐者,皆量移。」
○制:「外官吏邑祿,給公須租。」
○三月。制以秘書省文籍板本委積損毀,命置書籍鋪于國子監,移藏之,以廣摹印。
○王避遼帝嫌名,改名顒,告于大廟八陵。群臣表賀。
○遼遣檢校右散騎常侍耶律轂來,告帝崩。
○夏四月辛卯朔。日食。
○國子監奏:「文宣王殿左右廊新畫六十一子二十一賢,請從祀于釋奠。」從之。
○御史臺奏:「遼告哀使傳命後,以皁衫烏帽赴宴,非禮也。請罪迎送員吏。」王曰:「此使者之失耳。迎送員吏何與焉。」不聽。又奏:「司天卜正柳祿春誤奏日食分刻。請論如法。」從之。
○詔:「民貧不能自存者,令濟危鋪限麥熟賑恤。」
○平州妖僧覺眞妄言陰陽,眩惑衆人。詔流谷州。
○遣大府少卿王公胤閣門使魯作公如遼,弔慰,會葬。
○翰林院奏:「御名同韻字,請令秘書省雕板頒示,使人知所避諱。」從之。
○群臣上言:「松蟲蕃殖,壓禳無效。臣等謹按京房易云:『食祿不益聖化,天示之蟲。』臣等無狀,以貽上憂。願進賢退不肖,以答天譴。」不報。
○命於臨津縣普通院施食行旅三月。
○幸日月寺,慶成金字妙法蓮華經。旣畢,與后妃太子登寺後岡,欲置酒爲樂,御史臺奏:「時方盛農,旱魃爲災。若樂酒於此,百姓孰謂殿下憂民之憂。」王乃止。
○詔曰:「今方農時,天久不雨。恐州郡官吏不體予意,逗撓德音,所免租稅,使民不被其澤,或冤獄滯囚,久而不決,餓莩曝骸,棄而不葬,又公私收稅甚重,召民怨傷和氣而致然也。有司其布德惠,禁非法,平訊具獄,掩骼埋胔,亟答天譴。」
○女眞氊工古舍毛等六人來投。賜田廬,以充編戶。
○五月。詔曰:「朕以長生庫積粟旣多,出糶取息。今聞,歲久粟腐,民或病之,其令管勾員貿銀布,以除其弊。」
○更命有司臨津縣普通院施食行旅,至立秋而止。
○任懿白可臣還自宋。帝賜神醫普救方,王受詔於宣政殿。一行人皆貪冒貨利,懿獨廉謹,宋人稱之。
○六月。詔曰:「金銀,天地之精,國家之寶也,近來,姦民和銅盜鑄。自今,用銀甁皆標印,以爲永式。違者,重論。」時始用銀甁爲貨。其制,以銀一斤爲之,像本國地形,俗名闊口。
○以長淵縣頻年水旱,免賦役三年。
○王嘏吳延寵還自宋。帝賜王大平御覽一千卷。延寵奏:「臣等在宋,館伴中書舍人謝文瓘謂臣曰:『聞國王好文。近來,海東文物大興,所上表章甚佳,朝廷頗美之。』」王曰:「大平御覽,文考嘗求而不得,神醫普救方,濟世要術也。今,朕兩得之,此使者之能也。其賀登極及奉慰使副僚佐,竝加爵賞。」
○以林幹判尙書刑部事,魏繼廷判翰林院事,吳壽增判三司事。
○禁男女僧尼群聚作萬佛會。
○詔除兩京軍卒不急之役。
○禁捨家爲寺。
○秋八月。詔曰:「朕自御神器,居常小心,北交大遼,南事大宋,又有女眞倔强于東。軍國之務,安民爲急,宜罷不急之役,以安斯民。」
○都兵馬使奏:「今,遼東京兵馬都部署移文,請罷靜州關內軍營。頃在大安中,遼欲於鴨江置亭子及榷場,我朝遣使請罷,遼帝聽之。今亦宜從其請。」從之。
○九月。遣同知樞密院事郭尙尙書左丞許慶如遼,賀卽位。
○西女眞古時毛來投。賜田宅。
○幸摠持寺,問釋煦疾,未閱旬而卒。政堂文學李䫨言:「煦於上周親,而禮出家無服。然才行俱優,名重遼宋,不可不服。」於是,王與群臣玄冠素服,輟朝三日,賜賻甚厚。
○設仁王道場于會慶殿毬庭及外山諸寺,飯僧三萬。
○置南京開創都監,命門下侍郞平章事崔思諏御史大夫任懿知奏事尹瓘等相之。
○冬十月。御東池龜齡閣,閱將士射御。
○御史臺奏:「京畿捕賊軍士擅掠民戶,爲害反甚。請罷之。」從之。
○以乇羅星主陪戎副尉具代爲游擊將軍。
○崔思諏等奏:「臣等就盧原驛海村龍山等處,審視山水,不合建都,唯三角山面嶽之南,山形水勢符合古文。請於主幹中心大脈壬坐丙向,隨形建都。」從之。
○十一月。宋商耽羅東北蕃酋長等來,獻土物。
○都兵馬使奏:「東京管內郡縣,旱氣太甚,民被其災。乞放長生庫諸倉,公私逋欠米穀,俟豐年收納。」從之。
○十二月。遼遣高州管內觀察使高德信來,賀生辰,崇祿卿吳佺來,致道宗遺留衣帶匹段等物。
○以魏繼廷爲中書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柱國,李䫨參知政事柱國,吳壽增爲尙書左僕射兼太子賓客,柳伸爲禮部尙書同知樞密院事翰林學士承旨,金景庸爲兵部尙書同知樞密院事,韓瑩爲尙書右僕射。
壬午七年宋崇寧元年,遼乾統二年。
编辑春二月。西女眞高舍等十八人阿號羅等十五人來,獻土物。
○東女眞安旦分那老等十八人來朝。
○平章事金先錫三上表,請老。許之。
○三月。以李䫨判尙書戶部事,郭尙爲左僕射參知政事兼西京留守使。
○三司奏:「東京管內州郡鄕部曲十九所,因去年久旱,民多飢困。乞依令文,損四分以上,免租,六分以上,免租調,七分以上,課役俱免。已輸者,聽折減來年租稅。」從之。
○御史臺奏:「四門進士李齊老盲僧法宗之子,不合應擧。」王曰:「孔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科目將以求賢。齊老苟有才學,豈可以父故廢之。可令赴擧。」
○中書門下奏:「新作南京,度地必廣,多奪民田。請據京緯令所說,或依山取勢,或約水表形,先以內從山水形勢,東至大峯,南至沙里,西至歧峯,北至面嶽,爲界。」從之。
○夏四月。命濟危鋪施食飢民至立秋。
○賜康滌等三十三人明經三人恩賜五人及第,幷召試宋進士章忱,賜別頭乙科及第,仍賜紅牌鞍馬。
○東女眞酋長盈歌遣使來朝。
○五月。以庾祿崇爲樞密院使兼太子賓客。
○以松蟲爲災,親率群臣,醮上帝於禁中,配以太祖,三夜而罷。
○六月。命宰相分祀五方山海神君於三所,以禳松蟲,赦。
○制發卒五百捕松嶽松蟲。
○閏月。宰相邵台輔等奏:「國學養士,糜費不貲,實爲民弊。且中朝之法,難以行於我國。請罷之。」不報。史臣曰:「庠序學校所以昭揭人倫而培養國脈也。故上古以來,自王宮國都至於閭巷,莫不有學,雖夷狄之陋未之或廢,稽諸典籍,未有以糜費罷學者。今,台輔罷學之請,雖窮巷庸夫所不敢出諸口者。肅宗乃擢置於論道經邦之位,及其三表請老,盛稱儒雅,不允其請,何也。肅宗非不知其爲人,特以其溺於立己之私恩而昧於擇相之公義也。時稱肅宗好文,其好文也,豈亦玩心於章句之末而與群臣賦詩唱和而已耶。其於窮理正心治國濟世之道,則蓋懵焉,未遑也。」
御東池龜齡閣,閱騎兵,賞賜。
○秋七月。式目都監奏:「由三禮三傳業出身者,宜授官勸後。」從之。
○庚戌。幸西京。禮部奏:「謹按尙書疏,王者所爲巡守者,以諸侯自專一國,威福在己,恐其壅遏上命,澤不下流,故自巡守,爲民除弊。宜命西京留守及先排按察使先訪民間疾苦,蠲除撫恤,及前降赦恩未盡奉行者,付有司施行。」從之。
○八月。至大同江,御龍船,宴太子扈從臣僚及西京文武兩班,觀水戲雜伎,至晡而罷。
○謁太祖眞殿。
○曲宴于美花亭,御製詩一絶,命兩京儒臣和進。
○幸興福永明兩寺,遂御九梯宮,賦詩,命儒臣和進,御龍船,宴群臣。
○西京留守官參知政事郭尙等享王于長樂殿。
○九月。制曰:「朕久未省方,今幸西京,庶幾寬刑宥罪。自動駕以來,從行先排使及當京留守所奏犯輕罪者,幷令原免。」
○制曰:「四民各專其業,實爲邦本,今聞,西京習俗不事商業,民失其利。留守官其奏差貨泉別監二員,日監市肆,使商賈咸得懋遷之利。」
○興福寺十王堂成,命太子行香。王與后妃親幸,落成。
○幸長慶寺,閱騎射。
○幸神護寺,設大藏會,以落之。自闕庭至寺夾路點燈數萬。
○冬十月。禮部奏:「我國敎化禮義自箕子始,而廟貌猶闕,不在祀典。乞使求其墳塋,立祠以祭。」從之。
○幸長慶寺,閱將士馬隊,置酒,命宰樞及扈駕臣僚射侯,中者,賜廏馬綾絹有差。
○御長樂殿,宴兩京文武顯官臣僚,賜幣有差。
○召年八十以上男女,賜設于闕庭。命太子侑酒食,賜物有差。
○遣安子恭如遼,賀天興節。
○十一月丁亥。至自西京。
○制:「加所歷名山大川德號,宥沿途州縣官吏輕罪,減今年田租,扈駕官吏,加爵一級。」
○東女眞霜昆等三十人來,獻馬。
○遣楊信孚如遼,謝賀生辰,郭峻穆,進方物,金澤先,賀正。
○以尹瓘爲樞密院副使。
○御乾德殿,引見新及第,賜衣服酒食。
○東女眞盈歌遣使,請銀工,許之。
○十二月。制曰:「富民利國,莫重錢貨。西北兩朝行之已久,吾東方獨未之行,今,始制鼔鑄之法,其以所鑄錢一萬五千貫,分賜宰樞文武兩班軍人,以爲權輿。」
○遼遣橫宣使歸州管內觀察使蕭軻來,又遣中書舍人孟初來,賀生辰。
○以始用錢,告于大廟八陵。百官表賀。
○制:「置京城左右酒務,又於街衢兩傍勿論尊卑,各置店鋪,以興使錢之利。」
○東女眞酋長古羅骨等三十人來,獻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