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史/卷三十四

 世家第三十三 高麗史
世家第三十四 高麗史第三十四
世家第三十五 

正憲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 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鄭麟趾奉 敎修

忠宣王二 编辑

三年 编辑

○(辛亥)三年春正月癸酉朔,王在元。丁丑,王命月飯僧三千於旻天寺,卒歲爲期。庚辰,元武宗崩。庚子,以王命遣刷卷別監于諸道。元遣使來,頒詔。

二月丁未,遣左常侍金之兼如元,賀皇太子誕日,獻金鐥二,酒鍾二,銀[1]鐥二十,眞紫羅六匹,玳瑁鞘子九。辛酉,元罷尙書省,復爲中書省,改賜行中書省印。辛未,元流平章迷里不花于烏安島,丞相三寶奴之儻也。

三月辛巳,遣評理金文衍如元,獻閹人。戊子,慮囚。癸卯,設藏經道場于本闕,舊例,春六日、秋七日,今以王旨,俱改十日。是月,元皇太子卽位,是爲仁宗。

夏四月壬子,復置選軍,以知讞部事白元恒爲別監使。辛酉,元以卽位,赦天下,遣僉院弗蘭奚來,頒詔。壬戌,以趙璉爲僉議評理,蔡禑爲密直使,權漢功權準知密直司事,朴侶李思雅崔誠之同知密直司事,金之兼金怡爲密直副使,金士元爲平壤尹。

六月癸卯,元以復中統至元鈔法,遣使頒詔。

秋七月辛未朔,以權漢功爲密直使,李公甫知密直事,方于宣爲平壤尹兼安定道存撫使。乙亥,以資贍副使韓坦私造銀幣,命政丞柳淸臣等杖之。丙戌,式目錄事李桂英自王所來,王有旨云:「郞將徐敖誘良家子女來,托豪勢之家,不進謁王所。又聞母喪不奔,飮酒食肉,故執送之,其置鎭邊所,永不敘用。諸道刷卷別監所申,慶尙道提察使姜瑗,全羅道提察使李仲丘,楊廣道提察使金亹,江陵道安集使韓仲熙,別監崔子安鄭子溫,及守令九十六人,橫歛於民,而私用之,罪宜痛斷。然係赦前所犯,只徵其物,盡行罷職。」

閏月丁巳,王命選童女絶美者四人以來。

八月庚午,王以雞林、福州、京山府爲食邑,遣郞將仇懽,督其賦稅。癸巳,元皇太后遣鎖魯花來,賜鈔五千八百錠,賞寫經。

九月戊申,雞林君金琿卒。壬子,元遣宦者院使李信來,以護興天寺也,晉王以是寺爲願刹故,奏遣之。己巳,平陽君印侯死。

冬十月戊子,遣僉議評理趙璉于瀋陽,推刷人物。

十一月庚子,命修忠敬王實錄。辛亥,停八關會。壬子,贊成事權溥等齎藏經,如元。己未,太白晝見經天。乙丑,順正君璹奉御香,還自元。

十二月丁卯朔,僉議贊成事致仕權㫜卒。庚午,元以改元皇慶,遣使頒詔。遣贊成事洪詵如元,賀正。癸酉,淑妃如興天寺,飯僧。癸巳,以李之氐爲禮安君,金文衍爲彦陽君,金士元知密直司事,蔡洪哲爲密直副使,元善之爲左副代言。

四年 编辑

○(壬子)四年春正月丁酉朔,王在元。帝與太后詔王歸國,王不欲行,使朴景亮,言於用事大臣曰:「今方農月,請待秋成。」制可。以王命集僧徒於延慶宮,轉藏經,卒歲爲期。丙辰,王命發楊廣、西海丁夫一千,赴延慶宮役。

二月丁卯,遣三司使蔡禑如元,賀聖節。

三月戊申,淑妃出遊朴淵。丁巳,以洪奎爲僉議政丞益城君知益城府事,薛永任爲贊成事廣州牧使。

夏四月戊子,陽川君許嵩卒。

五月壬寅,王遣大護軍致仕鄭晟,送還歷代實錄。甲寅,以旱禁酒。

六月乙丑朔,日食。戊辰,元降制,令高麗毋置行省。初洪重喜訴于中書,欲立行省,王以祖宗臣服之功奏之,故帝有是命。壬辰,以金恂爲上洛君,金子興爲雞林君,權漢功爲僉議評理,崔誠之同知密直司事大司憲。

秋七月乙未朔,齊安大君淑卒。庚子,王命搆淑妃第於三峴。

八月甲戌,命書金字藏經于旻天寺,追福母后。僉議政丞致仕李混卒。甲申,分遣刷卷別監于諸道。自四月不雨,至于是月。

九月甲辰,元召還寧王,以王命贈銀五十斤、苧布五十匹。癸丑,遣贊成事洪詵,如元,謝不置行省。辛酉,毁古壽寧宮,御座地,拆長數步。壬戌,以王誕日放輕繫。

冬十月丁亥,遣右常侍曹頔如元,獻閹人。

十一月丙午,始寧君康瑥坐奪人奴婢,免爲庶人。甲寅,以洪詵爲麟城君,張瑄檢校評理行平壤[2]尹。乙卯,元遣都魯不花來,頒赦。己未,遣中郞將權碩,如元,獻皮貨。

十二月癸亥,遣知密直司事朴侶如元,賀正。

五年 编辑

○(癸丑)五年春正月辛卯朔,王在元。己未,徵楊廣、全羅、西海三道丁夫五百,赴延慶宮役,始鑄佛像于旻天寺。

二月乙丑,僉議贊成事致仕薛景成卒。庚午,遣密直副使蔡洪哲如元,賀聖節。甲戌,停燃燈會。下僧曉可于巡軍獄。可自言見性,以妖術衒惑士女,嘗持蜜水米屑,示人曰:「此甘露舍利,皆吾身所出也。」人莫知其詐,至有飮且藏者。又嘗得一窟,可容身者,積薪其上而登之,謂其徒曰:「吾欲茶毗,後七日,當化爲法身。」遂爇薪,烟焰四起,可自薪中,投入窟,食柿栗,至期,撥灰而出。憲司覺其詐,案問,可吐實。丙子,元杖流金深、李思溫于臨洮。

三月丁酉,以崔有渰爲大寧君,柳淸臣爲僉議政丞,吳祁爲密直使,李宏爲左代言,僧用宣爲壽福君。丁未,有星彗于東井。辛亥,以權溥爲永嘉君,趙簡安于器並爲密直副使。甲寅,以長子江陵大君燾,見于帝,請傳位,帝乃策燾爲王。是時,朝廷欲王歸國,王無以爲辭,乃遜其位。又以姪延安君暠爲世子,王嘗封瀋王故,時稱瀋王。

忠肅王元年,帝命王,留京師,王搆萬卷堂于燕邸,招致大儒閻復、姚燧、趙孟頫、虞集等,與之從遊,以考究自娛。時有鮮卑僧,上言:「帝師八思巴,製蒙古字,以利國家,乞令天下立祠,比孔子。」有詔公卿耆老會議,國公楊安普,力主其議,王謂安普曰:「師製字有功於國,祀之自應古典。何必比之孔氏?孔氏百王之師,其得通祀,以德不以功。後世恐有異論。」言雖不納,聞者韙之。科擧之設,王嘗以姚燧之言,白于帝,許之,及李孟爲平章事,奏行焉,其原盖自王發也。右丞相禿魯罷,帝以王爲相,王固辭曰:「臣小國藩宣之寄,猶懼不任,乞付於子,陛下許之,况朝廷之上相哉?安敢貪榮冒處,以累陛下之明?敢以死請。」帝笑曰:「固知渠善避權也。」

三年三月辛亥,王奏于帝,傳瀋王位于世子暠,自稱太[3]尉王。

六年三月請于帝,降御香,南遊江浙,至寶陁山而還。權漢功、李齊賢等從之,命從臣,記所歷山川勝景,爲行錄一卷。

七年四月復請於帝,降香江南,盖知時事將變,冀以避患也。六月王行至金山寺,帝遣使急召,令騎士擁逼以行,侍從臣僚,皆奔竄。九月王還至大都,帝命中書省,護送本國安置。王遲留顧望,不卽發。十月帝下王于刑部,旣而祝髮,置之石佛寺。十二月戊申,帝流王于吐蕃撒思吉之地。

十年八月泰定皇帝卽位,大赦天下,召還。

十二年五月辛酉,王薨于燕邸。在位五年,壽五十一。性好賢嫉惡,聰明强記,凡事一經耳目,終身不忘。每引儒士,商確前古興亡,君臣得失,亹亹不倦。尤喜大宋故事,嘗使僚佐,讀東都事略,聽至王旦、李沆、富、韓范、歐陽、司馬諸名臣傳,必擧手加額,以致景慕,至丁謂、蔡京、章惇等奸臣傳,未嘗不切齒憤惋。十一月,葬于德陵,忠惠王五年,元賜謚忠宣,恭愍王六年,加宣孝。

史臣評價 编辑

○史臣贊曰:「忠宣爲世子,入侍元朝,與姚燧、趙孟頫諸公遊,閒或與聞朝政,其議論有足觀者。及其卽位,避上國之制,改易官名,謹侯度也,正田賦,立塩法,知所本也。第以人君之位,庶民所仰,萬機所萃,不可一日而曠也,王旣受命復位,諂[4]事婦寺,淹留燕京,至于五年。國人困苦供饋,從臣久勞思歸,至謀相陷。元亦厭之,再詔歸國。無以爲辭,乃遜位于子燾,又以姪暠爲世子,父子兄弟,卒搆猜嫌,其禍至于數世而未弭。貽謀之不臧如此,吐蕃之竄非不幸也。」

忠肅王一 编辑

忠肅王諱燾,小字宜孝,蒙古諱阿刺訥忒失里。忠宣王第二子,母曰蒙古女也速眞,忠烈王二十年甲午,七月乙卯,生。年五歲,封江陵軍承宣使,長封江陵大君,從忠宣王入元。五年三月甲寅,忠宣奏請傳位,帝乃策曰:「咨!爾高麗王世子燾,國繇勳戚,世立藩維。乃父釋位以圖安,肆爾承家而弘慶。爰稽隆典,載錫休章,可特授金紫光祿大夫征東行中書省左丞相上柱國高麗國王,尙堅忠孝之心,永底人民之祐。」

夏四月己卯,元以立后遣使頒詔。壬午,以旱禱雨于康安殿。丙戌,王侍上王及公主,發燕京。上王遜位欲留,朝廷不聽,故不得己而遂行,傳車百四十兩,馬稱是。帝遣丞相納刺忽宦者遙授平章李伯帖木兒等三十六人,皇太后遣㤼薛丹納憐等十八人,中書省遣直省舍人脫脫帖木兒等十六人,徽政院遣也先不花等三人,中政院遣宦者察罕帖木兒等三人,宣政院遣八哈思和尙等十六人,護送。

五月辛卯,禱雨于圓丘。丙申,郞將沈淑公妻,與所私者,毒殺其夫,憲府鞫而杖之。又嘗與其壻金進通,生子曰湜,時人謂之沈金。丙午,王下敎曰:「孤賴皇帝之洪福,荷父王之至恩,已於三月二十四日,受傳國印,又於其月二十八日,受宣命訖。載惟上之事父,下之長民,任大責重,夙夜憂懼,罔知攸濟。其令諸道朔膳,先獻父王,文武官僚賀謝辭見,並於父王先行。」丙辰,上王遣彦陽君金文衍如元,留世子暠,爲禿魯花。

六月甲戌,上王及王,次西普通寺,百官出迎。是日,二王宿是寺,上王召故大護軍鄭子羽妻幸之,崔仲卿女也。丙子,入京都,張樂雜戱,七館、十二徒、東西學諸生,獻歌謠,上王命止之。以待公主,二王遂入泥峴延德宮。戊寅,二王率百官,出宣義門,迎公主,入京都。己卯,宰樞上壽于延慶宮,公主、上王坐北向南,王坐西向東,護行諸官人皆與焉。癸未,上王如妙蓮寺,謁齊國公主眞,遂幸旻天寺,會百官,宣帝策王之詔。甲申,王謁景靈殿,卽位於延慶宮。

秋七月辛卯,上王謁高陵、慶陵。戊申,三司使趙瑞卒。

八月戊午朔,親設消灾道場于外帝釋院,以禳天變。甲子,上王不豫。戊辰,遣大護軍金漢貞如元,請入朝,帝不許。壬午,王納益城君洪奎女。

九月戊子朔,賜安震等及第。乙未,上王飯僧五百于旻天寺二日。丁酉,以延慶宮爲上王宮,延德宮爲公主宮,玄德宮爲王宮。罷明熙宮,以其土田臧獲,屬料物庫。乙巳,幸王輪、乾聖二寺。丙午,又幸賢聖寺。戊申,遣上護軍朴從龍如元,謝襲位,表曰:「襲父之爵,非分所堪,在帝之心,惟命是降,寵光罔極,兢感實深。臣性不啓明,事未通曉,端遇風雲之會,幸自攀龍。遂分茅[5]土之封,許令幹蠱玷,左丞相之巍秩,兼東行省之重權。此盖陛下允義方釋位之安,弘小臣承家之慶。欲觀肯搆,委任于蕃,臣敢不亮釆有邦,無忝生成之德,奮庸熙載,益輸報郊之誠?」己酉,上王幸旻天寺。庚戌,又幸演福寺。癸丑,又幸龍泉寺。甲寅,又幸安國寺。以金用爲元尹,閔宗儒、鄭之衍、崔毗一並僉議贊成事,仍令致仕,鄭僐僉議評理致仕,金倫檢校僉議評理。丙辰,宰樞以上王誕辰,獻手帕于公主。

冬十月甲子,上王自安國寺,遂幸奉國寺。乙丑,王朝于上王,五日一朝。丙子,上王飯僧二千,燃燈二千于延慶宮五日,施佛銀甁一百。手擎香爐,使伶官奏樂,邀禪僧冲坦,敎僧孝楨,說法各施白金一斤。餘僧二千,施白金二十斤。上王嘗願飯百八萬僧、點百八萬燈。至是日,飯二千僧,點二千燈,五日,可滿僧一萬,燈一萬,期以畢願。謂之萬僧會,其費不可勝紀。辛巳,幸妙通寺。丙戌,上王如妙蓮、妙覺二寺。

十一月戊子,以王師丁午,爲國統,國一大禪師混丘爲王師。戊戌,上王幸蔡洪哲旃檀園,施白金三十斤。庚子,設八關會,王御儀鳳樓。上王與丁午,混丘在樓西,公主與王、淑妃在樓東觀樂。翌日,大會,權貴僕從入廣庭,相鬨投石,及於樓上。侍臣紅鞓鉤,或有中落者,上王命衛士,捕數人,皆杖之。戊申,上王飯僧點燈于延慶宮五日,浮屠之數布施之費,比前有加。

十二月丙辰朔,遣使如元,賀正。上王幸神孝寺。丁巳,王訪僧混丘于廣明寺,翼日,又訪丁午,于妙蓮寺。庚午,上王飯僧二千、點燈二千于延慶宮二日,召松廣寺僧萬恒赴會,及還,賜所御軺𨍳子,遣之。壬申,上王飯僧、點燈于延慶宮,又與萬恒,同輦幸演福寺,點燈凡八日。萬恒設酌,王懽甚自歌。己卯,冊洪氏爲德妃。以崔瑞爲宣誠守節匡輔功臣鐵原君,洪詵爲江寧君,吳潛爲僉議評理商議會議都監事,崔誠之爲密直司使,權準知密直司事,尹宣佐爲司憲執義。改延德宮,爲永安宮。甲申,王朝于上王,宴群臣于延慶宮。

元年 编辑

○(甲寅)元年春正月庚寅,王訪僧萬恒于銀字院。辛卯,轉般若經于延慶宮七日,爲皇太后祈福。癸巳,上王謁慶、高二陵。上王下右獻納李樛,右思補禹偁,左思補尹頎于巡軍,明日釋之。時僧俗多有濫受職者諫[6]官,不肯署告身故也。上王命宰樞及耆老,議禘祫禮計定田民等事。乙未,上王謁景靈殿,還御康安殿,視殿宇傾圮,歎曰:「父王於三十餘年宴樂之際,若新此殿,庶無寡人今日之憂。」遂停燃燈會,促令改營。戊戌,以洪奎爲南陽府院君,金之兼爲忠勤翊戴功臣樂安君,李瑚判三司事,吳潛爲三司使,白頤正爲僉議評理並商議會議都監事,李宏爲右常侍,姜邦彦爲左常侍,閔頔爲寶文閣提學。庚子,上王以元朝三代封贈制,告寢園。上王如演福寺,點二千燈。曹溪宗僧景麟、景聰俱有寵於上王,出入禁闥,授大禪師,諫官不署告身。上王怒,召右獻納李朝隱、思補禹偁、尹頎誚讓。諫[6]官猶不署。又召朝隱等,出御別殿南門,歷問其由,欲杖之,偁廷辨慷慨,王悟,怒稍解。然以朝隱主僧批,流祖忽島,旣而召還削職,左遷頎、偁等,以鄭權爲右獻納,李榑爲右思補,崔洳爲左思補。癸卯,上王飯僧二千于延慶宮五日。甲辰,上王自記其德十餘條,密下式目,令上箋陳賀,箋曰:「功高德厚,惟休無疆,情動言形,永歌不足。恭惟,能哲而惠,知幾其神,妙齡入侍於天居,幾歲別承於宸睠。誅姦靖亂,誓存如礪以不忘,盡瘁恊謀,信在歃金而彌篤。因被帝心之珍重,便令宗國以輯寧。于時,見其寢園,與夫靈殿,歷歲年也緜遠,爲風雨之漂搖,准前基砌以經營,各立五室,邀我祖先而妥侑。克備多儀,至於籩豆尊罍,亦皆改舊,帳帷傘盖,無所不新。詣九闥以奏陳,遂成其志,授三主之封贈,兼及厥妃,奉承恩詔以來歸,開讀神宮而禋祀。非但孝誠之尤切,又令時弊以欲蠲。頃者,廉恥不行,貪殘斯作,舊所貢於內府,皆擅入於私門,管當時經費者孔艱,貸他家息錢而猶乏。苟不持男而易粟,卽皆祝髮以投山。是以,節日正旦,進獻之資,朝宰使臣,贈遺之贐,敢以徵發,出自差抽,內焉文武庶官,外則貧窮百姓,歛以布銀之物,及諸熊虎之皮。然或半落於內姦,又將北上而中廢。思艱圖易,利用厚生,以謂『粒米乃儉歲之有備,設倉爲名,塩稅是古人之通行,歛民無弊。』蘇醒已遍於庶類,蓄積何止於三年。放鷹犬而絶遊畋,禁先王之不可禁,菲飮食而輟音樂,行古聖之所難行。博愛之謂仁,克勤而又儉,减諸郡之朔膳,無一日之宴遊。凡曰含靈,擧欣有喜。顧惟本國,元自肇基,弘揚佛法以維持,馴致邦家之帖泰。今承遺範,益發至心,絲毫不費於下民,錢穀特傾於內分,飯僧玉饌,盛如雲委以氤氳,照佛蘭燈,列似星分而燦爛。數期百萬八萬,誠遍三千大千。蔚然龍象之騈闐,殷若鼓鍾之禪講。因祝皇齡之永久,兼祈懿筭之遐長。豈唯二聖之康寧,亦是三韓之慶。賴猶夙興而夜寐,欲國富以民安,招退老之厖臣,俾僉謀於宰輔。興利除苛,而要令綏撫,輕徭薄賦,而酌定差科。出勢田而爲公田,還逃戶以充貢戶。頌聲載路,和氣格天。而臣等幸遇盛時,獲瞻勝事,其爲慶抃,曷可敷宣?」盖上王欲以聞于上國也。乙巳,命政丞致仕閔漬、贊成事權溥,略撰太祖以來實錄。丙午,元以行科擧,遣使頒詔。敎曰:「化民成俗,必由學校。邇來,成均館不勤敎誨,諸生皆棄其業。至於朔望之奠,二丁之祭,辭以他故,而不與焉,有乖先王之典。其令祭酒,每行奠謁,務崇修潔,諸生不與者徵白金一斤,以充養賢庫。」丁未,上王如元,道入延慶宮萬僧會,以白金百三十斤施僧萬恒。王餞于金郊驛,奉觴而進,上王流涕,以國事屬王及宰樞。甲寅,王以江陵道存撫使,置司溟州,去塞甚遠,敎移登州,以鎭北方。

二月乙卯朔,遣上護軍姜邦彦如元,賀節日。丁巳,元皇太后遣學士李家奴,賜酒于上王及公主。丁卯,公主宴李家奴。以知密直事蔡洪哲爲五道巡訪計定使,內府令韓仲熙爲副使,民部議郞崔得枰爲判官,量田制賦。凡便民事宜,將式目都監所啓條畫,酌量損益,其諸道提察使及守令,有罪者無論輕重,直行科斷。己巳,公主幸妙蓮寺,點燈。庚午,元改元延祐,遣別里哥帖木兒,來頒詔。

三月辛卯,公主幸王輪寺,點燈。甲午,又以考晉王忌,幸興天寺。壬寅,宰樞享公主及王于永安宮。丁未,行省又享于永安宮。己酉,慮囚。癸丑,幸內願堂,次板上詩,命尹碩僧戒松,及大小文臣、生徒、釋子和進。

閏月乙卯,親醮九曜堂。丙寅,王命義成德泉倉,設賞花宴,將以慰公主。公主先出坐殿。王怒有司緩告,因不出,宰樞入赴終宴。庚午,王施白金十斤于禪源寺,以資世子鑑冥福。壬申,幸妙通寺。上王命前選部議郞尹莘傑,司憲執義尹宣佐,前典校令白元恒,侍王講通鑑,以辛蕆爲選部直郞,安珪爲散郞,委以銓注。又諭王專斷國政,兼崇佛法,戒諸倉庫吏,毋以幼主之命,耗費財用。己卯,以趙雲卿爲密直副使。癸未,地震。元中書省移牒科擧程式。

夏四月丁亥,宰樞宴公主及王于延慶宮。己丑,義成、德泉倉,又宴于延慶宮,皆承上王鈞旨,以慰公主。庚寅,遣上護軍李光逢如元,賀改元。辛卯,移御禮安君李之氐第。癸巳,僉議贊成事致仕吳詗卒。庚戌,公主宴王及群臣于延慶宮,王不出。是月,元皇后崩。

五月甲寅朔,王如永安宮,陳慰公主。甲子,公主宴于旻天都監。甲戌,公主及王以齊國大長公主忌日,如妙蓮寺,行香。己卯,宰樞享公主及王于延慶宮。

六月庚寅,贊成事權溥,商議會議都監事李瑱,三司使權漢功,評理趙簡,知密直安于器等,會成均館,考閱新購書籍,且試經學。初成均提擧司,遣博士柳衍、學諭兪迪于江南,購書籍,未達而船敗,衍等赤身登岸。判典校寺事洪瀹以太子府叅軍,在南京,遺衍寶鈔一百五十錠,使購得經籍一萬八百卷而還。彦陽君金文衍卒。辛卯,遣三司使權漢功如元,陳慰,兼賀始行科擧。

秋七月癸丑朔,公主飯僧于永安宮。甲寅,元皇太后遣使,賜公主酒果,帝賜王書籍四千三百七十一冊共計一萬七千卷,皆宋秘閣所藏,因洪瀹之奏也。辛巳,以蔡洪哲知密直司事,金怡同知密直司事。

八月甲申,王詣淑妃宮宴,以妃悼文衍之死故,慰之也。丙申,命藝文提學尹宣佐,試世子府侍學周永等二十一人。

九月己未,幸王輪寺。己巳,遣護軍尹碩如元,賀上王誕日。癸酉,幸賢聖寺。

冬十月丙戌,幸福靈寺。

十二月己丑,太白晝見。己酉,以許有全爲駕洛君,禹山節爲豐山君,王安爲定陽君,崔難守爲興海君,尹莘傑爲右副代言。

二年 编辑

○(乙卯)二年春正月戊午,元遣使來,詔定貴賤服色。辛酉,賜朴仁幹等及第,遣仁幹等三人,應擧于元。丁卯,王子禎生。

二月壬午,遣密直副使趙雲鄕,如元,賀節日。癸巳,燃燈,王如奉恩寺。癸卯,公主幸王輪寺。丙午,遣郞將權碩獻童女于上王。

三月庚午,元以加上皇太后尊號,詔天下。甲戌,慮囚。

夏四月戊寅朔,日食。丙戌,親醮九曜堂。辛卯,幸妙通寺。甲午,幸福靈寺。辛丑,重房饗公主及王于延慶宮。

五月壬子,宰樞饗公主于延慶宮。丁巳,禱雨。癸亥,元加上皇太后尊號,遣使來,頒詔。戊辰,公主及王如妙蓮寺。己巳,飯僧二千于延慶宮五日。

六月丁丑,王如奉恩寺。癸卯,慮囚。

秋七月乙卯,遣三司使權漢功如元,賀加上皇太后尊號。己未,公主及王以忠烈王忌辰,如妙蓮寺,行香。

九月公主如元。

冬十月戊寅,世子暠謁公主于通州。

十一月壬子,公主在元,不豫。

十二月甲午,薨。

三年 编辑

○(丙辰)三年春二月丙子,公主之喪至自元,百官玄冠素[7]服迎于郊,殯永安宮。庚寅,葬公主。王如元,以上王請婚于帝,帝許之。

三月乙巳,禁酒。辛亥,上王奏于帝,傳瀋王位于世子暠,自稱太[3]尉王。戊午,罷密直副使兼大司憲安于器,檢校僉議評理,以元尹趙延壽,代之。丁卯,上王傳旨,命式目都監,遣使五道,禁怙勢之徒,縱暴州郡。時王入朝,慮無賴輩,侵擾人民也。

夏四月丁亥,以王弟珛爲丹陽府院大君,塤爲延德府院大君,煦爲雞林府院大君,閔漬爲驪興君,朴全之爲延興君,金子興爲義興君,金子延爲義城君,李偰金士元商議會議都監事,崔元茂檢校評理,趙延壽爲藝文館提學,洪戎爲三司使,趙雲卿知密直司事,閔頔同知密直司事,元忠爲密直副使,李齊賢爲進賢館提學。

五月戊午,以旱禱雨。丁卯,再雩。己巳,聚巫禱雨。

六月甲戌,雨。翼日,大雨。戊子,王謁帝于上都。壬辰,南陽府院君洪奎卒。

秋七月辛丑朔,三司使蔡禑卒。戊申,王娶營王女亦憐眞八刺公主。戊午,懿妃薨于元。

八月癸酉,懿妃之喪至自元。庚寅,葬懿妃。

九月庚申,慮囚。

冬十月丁酉,王與公主至自元。

十一月丙寅,遣政丞柳淸臣,如元,賀正。

十二月丁酉,西北方震雷。

四年 编辑

○(丁巳)四年春正月戊午,王以營王之請,親選童女。丁卯,王微行,幸妓萬年歡家,厚賜銀幣。

閏月庚午,王及公主,移御定安君第。壬申,元流魏王阿木哥于耽羅,尋移大靑島。庚辰,元以立皇太子,遣使來,頒詔。乙酉,魏王館庭磚,日照霜潤,光彩斕班。有人白王曰:「魏王館庭中光彩,皆成牧丹諸花卉狀,豈天降祥,以表聖德。」王甚喜,厚賞其人,乃命畫工,圖其狀。先是,彌勒寺僧獻異草,以爲靈芝,王重秘之,令文士賦詩。有一人獻詩:「安得仙人培養術,更和甘露種庭心。」盖譏之也。丙戌,淑妃邀宴公主,贈遺侍女銀帛,有差。

二月戊戌朔,王畋于西海道。甲辰,遣密直洪瀹如元,賀節日。己酉,承安君李之氐卒。壬子,王畋于峯城。辛酉,又獵于漢陽,三司使洪戎,密直使趙延壽、元忠,大司憲趙雲卿,萬戶張宣、曹碩、權準,代言許富及獵騎三百餘人,從之。時方農作,民甚怨咨。

三月戊寅,親醮于康安殿。癸未,元遣使來,閱軍器所弓弩,都監及江華軍器。壬辰,慮囚。甲午,遣前上護軍李堅幹如元,獻童女。乙未,光山君金瑫卒。

夏四月庚子,檢校僉議政丞閔漬,撰進本朝編年綱目。丁巳,貶前代言尹碩于金海府。

六月癸卯,遣僉議評理金怡如元,賀立皇太子。癸亥,遣上護軍鄭允興,聘于營王。

秋九月庚午,賜洪義孫等及第。丁丑,移御順天寺,未幾,又移于護軍劉奕第。己卯,遣選部典書李齊賢如元,賀上王誕日。

冬十月丁未,親設靈寶道場于康安殿。癸亥,夜王與洪戎元忠,微行出獵。

十一月辛卯,贊成事權漢功還自元,帝冊王爲開府儀同三司駙馬高麗國王。

十二月癸巳,遣吉昌君權準如元,賀正。戊戌,遣藝文檢閱安震,應擧于元。甲寅,王畋于溫泉。

五年 编辑

○(戊午)五年春正月丙寅,王及公主宴于延慶宮,還宮,王於馬上記姚安道所賦,玄宗打毬圖詩:「金殿千門白晝開,三郞沈醉打毬回。九齡已老韓休死,明日應無諫䟽來!」沈吟久之。翌日夜,贊成事崔誠之享王,王召權漢功、尹莘傑等,賦詩懽甚,又久吟打毬圖詩。己巳,遣大提學崔誠之如元,賀千秋節。癸酉,命僉議贊成事金士元,以溫泉所獲禽,薦于太[3]廟。丙子,召崔元茂、尹莘傑、白元恒等,賦詩唱和,並賜紅鞓。元茂,王之阿闍也,嘗在鄕病,王遣醫療之,其見重如此,故亦與焉。戊寅,王與公主,移御定安君第。

二月乙未,還御康安殿。己亥,地震。辛丑,遣泰安君李公甫如元,賀聖節。僉議府令國人,避王嫌名。戊申,移御定安君第。濟州民使用、金成,嘯聚兇徒以叛,逐星主、王子。星主、王子奔告。戊午,遣檢校評理宋英安撫,未至,賊黨自斬渠魁二人來降,乃以英爲牧使。戊辰,王畋于興天寺之野。庚辰,以旱,大醮于康安殿,王曰:「明日必雨。」果驗。辛巳,慮囚。

夏四月戊申,王以上王鈞旨,囚大護軍張公允,濟州副使張允和于巡軍,尋流公允于紫燕島,允和于靈興島。盖耽羅賊起,由二人貪暴也。己未,聚巫禱雨。庚申,罷州郡事審官,民甚悅之。未幾,權豪復自爲之,害甚於前。禱雨于佛寺。

五月辛酉朔,遣上護軍裴廷芝,爲耽羅存撫使。遣司憲執義金千鎰于慶尙、全羅、忠淸道,持平張元組于西北面,問民疾苦,敎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比因多苦,民不土着,州郡凋弊。存撫、提察、守令不以爲念,今遣憲臣金千鎰等問民疾苦,嚴行黜陟,如使臣徇私廢公,亦不敢宥。」千鎰懷私誣妄,無所糾[8]擧,王杖于內庭,罷之。元組亦才劣,未有摘發,獨擧宰相金怡,橫歛皮幣。上王聞之,以怡時方扈從,流元組于引月島。雩。戊辰,再禱雨于佛寺。癸酉,禁酒。乙亥,雨。丙子,置除弊事目所。乙酉,移御永安宮。

六月庚戌,中贊致仕宋玢卒。丁巳,以尹莘傑知密直司事,宋英同知密直司事,以藝文檢閱安震中制科,擢爲藝文應敎摠部直郞。戊午,改除弊事目所,爲拶理辨違都監,尋罷之。是月,濟州賊悉平。

秋七月辛酉,元遣吏部尙書卜顔必闍赤賣驢來,責問慰接魏王,及耽羅叛狀。乙亥,遣大護軍孫起如元,獻細苧布。己卯,幸延慶宮,三百人訴于駕前,請復辨違都監,從之。丙戌,江寧君洪侁卒。

九月乙丑,王畋于慶天寺之野。

冬十月壬寅,親設靈寶道場于內願堂。

十一月戊辰,元遣使,賜王衣。乙亥,復罷辨違都監。甲申,王畋于臨江。

十二月己丑,遣大司憲閔頔如元,賀正。辛卯,以瑈爲元尹,珣爲正尹,熙爲監門衛護軍。戊申,營王偏妃來,王出迎,遂畋于西郊。

六年 编辑

○(己未)六年春正月壬戌,僉議贊成事金士元卒。庚午,營王偏妃,宴王及公主于延慶宮。

二月丁亥朔,日食。壬辰,王與公主,移御于康安殿,燃燈。丙申,遣贊成事權漢功如元,賀聖節。戊戌,以李偰爲僉議贊成事,朴侶爲評理,元忠爲密直司使,趙延壽、趙雲卿知密直司事,尹莘傑、閔頔、李光逢同知密直司事。庚子,燃燈,王如奉恩寺。癸卯,王及公主,移御延慶宮。甲辰,王畋于楊廣道。

夏四月庚寅,王餞營王偏妃于金郊。丙申,親醮三界于康安殿。己亥,貞信府主王氏卒。

六月丁亥,遣大護軍鄭允興如元,獻鷂。

秋八月癸巳,元遣使,送寶鈔一百錠,宴王。乙未,王獵于龍泉寺之野。丁未,幸壽康宮,遂畋于鐵原,至孤石亭,留詩一絶。壬子,王畋于德水縣,王怒海靑及內廐馬之斃,命焚城隍神祠。

閏月己巳,評理致仕吳良遇卒。

九月癸未,夜王微行,遇人行路,杖之幾死。丁亥,覆收州縣事審官人民土田,民二千三百六十戶,奴婢一百三十七口,田一萬九千七百九十八結,賜田一千二百二十七結,位田三百十五結。戊子,王以公主不豫,數移御寺觀及私第。癸巳,保安君申珩卒。丁未,公主薨,殯于延慶宮,移御內願堂,自是屢移寺院。遣元尹任子松如元,告喪,郞將李麟起,告訃于營王。辛亥,口傳李敞爲堂後官,口傳授職,自此始。

冬十月己未,僉議贊成事致仕崔毗一卒。壬戌,移御沙峴宮。戊寅,放輕繫。

十一月丁亥,營王遣使來,弔公主喪。乙未,停八關會。戊戌,移御永安宮。

十二月癸丑,元以授冊皇太子,遣徽政院使失烈門,來頒詔。己未,元皇太后遣中使於侁不花,來弔公主喪。丙子,元遣使,賜王海靑。

世家卷第三十四

註釋 编辑

  1. 此处原本有誤,不知为何
  2. 原本「讓」
  3. ^ 3.0 3.1 3.2 原本「大」
  4. 原本「謟」
  5. 原本「芧」
  6. ^ 6.0 6.1 原本「諌」
  7. 原本「索」
  8. 原本「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