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第十六 高麗史
世家第十七 高麗史第十七
世家第十八 

正憲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 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鄭麟趾奉 敎修

仁宗三 编辑

十七年 编辑

○(己未)十七年春正月戊子,金遣高州管內觀察使耶律寧來,賀生辰。壬辰,宴金使于大觀殿。乙未,幸神衆院。

二月戊午,大赦,制曰:「朕承先君之末命,襲累世之丕基,德薄任重,不能制御。致使權臣跋扈,灾禍發作於丙午,二月,靈聖祠宇,祖宗神御,路寢府庫,焚盡無遺。朕俯仰慚兢,不遑寧處,今者,賴天地之陰扶,臣民之協力,重修訖功,以戊午,歲冬十月入御,斯爲慶之莫大。宜與民而同休,普推恩澤,布及中外,自大辟以下罪,悉原之。」庚午,宴群臣於大觀殿,賜馬人一匹。丙子,幸普濟寺。

三月甲申,門下侍郞平章事致仕崔思全卒。辛卯,出御興王寺薦福院。癸巳,慮囚。乙巳,召金富軾、崔溱等,置酒,命富軾讀司馬光遺表及訓儉文。

夏四月丁卯,隕霜。己巳,雨雹。庚午,還壽昌宮。

五月甲申,謁景靈殿。甲午,親醮闕庭。丙申,幸普濟寺。乙巳,雨雹。丙午,慮囚。

六月庚戌,王如奉恩寺。甲寅,賜崔伋等及第。癸亥,王受菩薩戒于明仁殿。戊辰,慮囚。

秋八月辛亥,出妃李氏卒。辛酉,幸外帝釋院,遂幸九曜堂。庚午,幸普濟寺。

九月壬午,遺祗候崔思永如金東京。甲申,王如安和寺。

冬十月庚申,設佛頂道場於明仁殿。己巳,幸王輪寺。乙亥,設百座道場於宣慶殿三日,飯僧三萬。

十一月庚辰,左常侍康英俊等上䟽,論事十餘條。壬午,遣刑部員外郞陳灌如金,謝賀生辰。癸未,親享耆老及孝順、節義、篤癈疾者。甲午,遣尙衣奉御崔時允如金,賀正。庚子,遣戶部員外郞王正彪如金,賀萬壽節。辛丑,以金若溫守太傳門下侍中判戶禮部事,仍令致仕。甲辰,叅知政事致仕金克儉卒。

十二月丙辰,慮囚。丁巳,設消灾道場於明仁殿四日。辛未,以任元敱爲西京留守使,崔溱叅知政事,李之氐知樞密院事,王冲爲樞密院副使。

十八年 编辑

○(庚申)十八年春正月癸未,金遣泰州管內觀察使完顔昺來,賀生辰。乙酉,宴金使于大觀殿。

二月壬戌,門下侍中致仕金若溫卒。甲子,幸外帝釋院。甲戌,以陳景甫爲尙書右僕射上將軍,尹珍爲兵部尙書上將軍。

三月丙子朔,出御興王寺薦福院。丁酉,慮囚。

夏四月乙巳朔,以任元敱判尙書兵部事,李仲爲中書侍郞平章事,崔溱爲右僕射判刑部事,任元淑爲禮部尙書簽書樞密院事。甲寅,還新闕。丁卯,親禘于太[1]廟,加上九廟尊謚。又遣使十二陵,加上大王王后尊謚,還御闕庭,下詔曰:「朕承祖宗重大之業,夙夜祗懼,不敢遑寧。惟德不類,遭時多難,頃者,西人無故犯順。不得已,行師問罪,而賴祖宗假手之力,誅流罪人,西土復定。今者,躬行禘享,推美加號,庶幾恩澤,布及中外。其犯公流、私徒以下罪者,悉原之,二罪以上,除刑流配,前流配者,量移。」

五月丙子,金東京知禮賓司事王杲來報聘。戊戌,賜彭希密等及第。

六月甲辰朔,王如奉恩寺。戊午,王受菩薩戒于大觀殿。

閏月丁亥,設金經道場於金明殿,禱雨。己丑,聚巫又禱。辛卯,親禱于法雲寺。壬辰,慮囚。丁酉,醮于宣慶殿,禱雨。戊戌,親禱于外帝釋院。

秋七月庚午,幸普濟寺。

八月戊寅,中書侍郞平章事崔濡卒。丁酉,幸妙通寺。

九月戊申,王如安和寺。壬子,幸普濟寺。乙卯,慮囚。

冬十月戊戌,設佛頂道場於明仁殿五日。庚子,遣刑部員外郞朴純冲如金,謝賀生辰。

十一月丁未,遣刑部員外郞黃周瞻如金,賀正,禮部侍郞崔誠賀萬壽節。

十二月丙寅,以李之氐爲禮部尙書,金正純爲兵部尙書,王冲同知樞密院事。

十九年 编辑

○(辛酉)十九年春正月丙午,王太子冠。丁未,金遣同知宣徽院事趙興商來,賀生辰。庚戌,宴金使于大觀殿。壬戌,幸神衆院。己巳,金報皇帝受尊號,改元皇統。

二月癸巳,幸普濟寺。

三月辛丑,幸王輪寺。丙午,幸外帝釋院。壬子,以康滌爲禮部尙書簽書樞密院事,仍令致仕。

夏四月癸酉,遣禮部侍郞權適,右司諫金永若如金,賀上尊號。適等至金境,金人以妨農時,不許入,乃還。戊寅,王如安和寺。丙戌,白暈貫日。

五月壬子,司空瑜卒。

六月戊辰朔,王如奉恩寺。壬午,王受菩薩戒于明仁殿。

秋七月己亥,溟州道監倉使李陽實遣人入蔚陵島,取菓核木葉異常者,以獻。

八月乙亥,以瑊檢校司空上柱國。丙戌,幸王輪寺。

九月壬寅,王如安和寺。辛亥,還壽昌宮。壬戌,幸普濟寺。復遣權適、金永若如金。

冬十月癸巳,設百高座道場于禁中三日,飯僧三萬。

十一月乙巳,遣李之茂如金,謝賀生辰。己酉,遣朴台進如金,賀正,柳軌賀萬壽節。

十二月庚寅,以任元敱、李仲爲門下侍郞平章事,崔溱爲中書侍郞平章事,金仁揆爲左僕射叅知政事,李之氐爲政堂文學判翰林院事,金正純、王冲知樞密院事,崔灌同知樞密院事。

二十年 编辑

○(壬戌)二十年春正月辛丑,金遣肇州防禦使烏陵錫嘏來,賀生辰。壬寅,以金良秀爲刑部尙書上將軍,李祿千爲工部尙書上將軍。丙午,宴金使于大觀殿。癸丑,諫官劾奏:「秘書少監寶文閣待制金精,嘗詣樞密金正純第,使酒詬罵,請罪之。」落寶文閣待制,諫官又奏:「罪重罰輕,請罷其職。」從之。丁巳,幸神衆院。

二月乙丑朔,幸外帝釋院。己卯,燃燈,金使請觀樂,館伴金端,奏請許之。臺諫固諫,又彈端及掌奏承宣裴景誠,不聽。辛卯,遣金巨公如金東京。

三月己酉,賜高儔等及第。庚申,幸普濟寺。

夏四月己巳,以任元敱判尙書吏部事。癸酉,王如安和寺。己丑,幸外帝釋院。

五月丙申,叅知政事金仁揆卒。庚戌,金遣大府監完顔宗禮,翰林直學士田瑴來,冊王。戊午,王受詔于宣慶殿,詔曰:「九儀錫命,禮本於周官,諸侯稱王,事從於漢制。卿世遵信約,躬踐令猷,肇從嗣守之初,克謹稱藩之義,累年于此,一德不渝。宜封冊之遂行,飭使軺而往使,恪守爾典,恭聽朕言。今遣使冊命,仍賜九旒冠一頂,九章服一副,玉珪一面,金印一面,玉冊一副,象輅一,馬四匹,別賜衣襨[2]、匹段[3]、器用若干,鞍轡馬三匹,散馬四匹。」冊曰:「昔先王,疆理天下,錫命六服,率因世守,用丕協于大公。肆朕君臨,若稽隆古,亦惟崇德象賢,以奉若天道。咨爾楷,英氣邁往,淑質純茂。粤自早歲,以孝友誠敬,事親有聞,逮其纘承,祗德彌邵。眷爾先哲,克篤忠貞,以謹事大邦,懷保惠訓,載祀數百,用詒燕于爾躬。爾亦迪知忱恂,夙夜兢翼,芟刈崇激。式克敬典,乃增裕于前烈,朕甚嘉之。越玆旣累年,而典冊未稱,大懼怫鬱公議,今遣使持節冊命爾爲儀同三司柱國高麗國王,永爲我藩輔。於戱!惟天難忱,惟命不于常,人之攸好德,降之百祥。義之不庸,彊自取弱,勿矜于貴,勿溢于富,勿敢怠于宴康。聽予一人之猷訓,以嚮受多福,其以有民世享,豈不偉歟?」又加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詔曰:「朕恭承先業,奄有庶邦,賓實以名,勉徇樂推之意。由中及外,惟均大賚之恩。奕世撫封,象賢嗣爵,夙篤尊王之義,宜膺進秩之榮。屬使傳之往馳,申命書而用錫,尙綏厥位,永孚于休。」故事,受冊命,必於南郊,今宗禮等,奉朝廷指揮,始於王宮,頒詔。

六月癸亥,王如奉恩寺。辛未,宴金使于大觀殿。丙子,王受菩薩戒于大觀殿。

秋七月辛丑,始行金皇統年號,命有司告于太[1]廟及十二陵。

八月庚辰,幸王輪寺。丁亥,出御長源亭,有一婦抱雙生男,謁于路,賜布二十匹。

九月丙申,幸敬天寺。

冬十月戊辰,御長源亭西樓,閱射,中者賜物有差。甲戌,幸彰信寺,遂如天壽寺。乙亥,還御新闕。庚辰,遣同知樞密院事崔灌,諫議大夫崔惟淸如金,謝冊命。乙酉,有事于太[1]廟,赦。丁亥,遣崔褎偁如金,謝賀生辰。

十一月辛卯,金東京飛騎尉蒲察忠安來,報聘。癸巳,遣使八道,察訪州縣官吏能否。戊戌,遣李永章如金,進方物。辛丑,遣李陽升,賀正。癸丑,遣安正脩如金,賀萬壽節。

十二月乙丑,王以重脩功畢,如奉恩寺。丙戌,以任元敱監修國史,李之氐守司空左僕射判禮部事,金正純守司空知門下省事判刑部事,韓惟忠爲左僕射樞密院事判三司事,王冲爲吏部尙書。

二十一年 编辑

○(癸亥)二十一年春正月己丑朔,日食。乙未,金遣洺州防禦使蕭嗣貞來,賀生辰。戊戌,宴金使于大觀殿。壬寅,以池錫崇爲兵部尙書,崔孝升攝工部尙書。癸卯,幸神衆院。

二月甲申,幸外帝釋院。丙戌,幸王輪寺。

夏四月丁卯,王如安和寺。戊辰,隕霜雨雹。丁亥,幸普濟寺。

閏月乙巳,納王氏爲太子妃。丁未,賜太子妃詔書、禮物,遂召廣平候源,司徒溫,平章事任元敱,曲宴于密殿。甲寅,幸外帝釋院。

五月丁卯,延德宮火。

六月丁亥,王如奉恩寺。戊子,以王妃任氏有疾,設消灾道場於大觀殿五日。庚寅,命太子,設寶星道場於修文殿三日。庚子,王受菩薩戒于大觀殿。戊申,還壽昌宮。壬子,以廣平候源守太保廣平公,司徒溫守太尉江陵侯。

八月乙未,出御長源亭。

九月庚申,幸慶天寺。癸酉,以裴景誠知吏部事。景誠爲承宣,取倡女爲妻,諫官言:「景誠內行如此,不可居喉舌之職。」改除知御史臺事。諫官又言:「風憲,尤非所宜。」論執不已,故有是命。

冬十月壬戌,王還壽昌宮。

十一月乙卯,設百座道場於宣慶殿三日,飯僧三萬。己未,遣兵部員外郞林仲如金,謝賀生辰。丁卯,遣李德壽如金,進方物。辛未,遣尙食奉御尹彦旼,賀正。乙亥,遣庾弼,賀萬壽節。

十二月癸未,太史奏:「太[1]陽當食。」不虧。壬辰,中書侍郞平章事致仕崔滋盛卒。丁未,以李之氐叅知政事判西京留守事,金正純叅知政事。

二十二年 编辑

○(甲子)二十二年春正月己未,金遣大府監蕭隷來,賀生辰。庚申,王齋宿南郊。辛酉,祀圓丘。壬戌,宴金使。庚午,幸神衆院。乙亥,親耕籍田,赦,群臣表賀。

二月丁亥,幸外帝釋院。乙未,戶部尙書致仕許載卒。己亥,宴群臣於大觀殿,賜馬人一匹。甲辰,詔復齊民孝悌力田者。庚戌,出御長源亭。

三月庚辰,還壽昌宮。

夏四月辛卯,王如安和寺。戊戌,幸普濟寺。庚戌,雨雹。

五月壬子,賜金敦中等及第。

六月辛巳朔,王如奉恩寺。己丑,慮囚。乙未,王受菩薩戒于明仁殿。

秋七月庚申,王妃任氏生子晫,百官表賀。

八月辛丑,幸普濟寺。丙午,出御長源亭。

九月癸亥,慮囚。甲戌,以旗頭軍羅信刃傷所生,棄市。乙亥,閱射於西樓,丁丑,亦如之。

冬十月庚辰,還壽昌宮。戊子,設百座道場於宣慶殿三日,飯僧三萬。甲午,親饗耆老男女,及孝順、義節、鰥寡、孤獨、篤癈疾者,賜物有差。王行視孝子,親問行實,感惻出涕。

十一月甲寅,遣左司郞中朴義臣如金,謝賀生辰。甲子,遣衛尉少卿高瑩夫如金,賀正。

十二月癸未,王聞金主幸東京,遣秘書監郭東珣,往聘,丁亥,又遣少府少監金龜符,進方物。辛卯,遣戶部侍郞崔子英,賀萬壽節。戊戌,以崔溱爲太子太傅,金正純爲尙書右僕射西京留守使兼太子少傅,韓惟忠叅知政事判工部事兼太子少傅,王冲爲樞密院事、判三司事,朴挺蕤爲樞密院副使兼太子賓客。

二十三年 编辑

○(乙丑)二十三年春正月癸丑,金遣翰林直學士趙洞[4]來,賀生辰。乙卯,親設道場於脩文殿。丙辰,宴金使於大觀殿。壬申,幸神衆院。甲戌,幸外帝釋院。

二月丁亥,樞密院副使朴挺蕤來。

三月庚戌,遣閤門通事舍人徐恭,如金東京。甲寅,幸王輪寺。設佛頂道場於明仁殿五日。丁巳,慮囚。辛未,以崔梓同知樞密院事兼太子賓客。壬申,幸普濟寺。

夏四月戊寅,賜李資謙諸子,穀六百石。己丑,雨雹。

五月丙辰,政堂文學叅知政事李之氐卒。辛酉,設消灾道場于修文殿四日,慮囚。乙丑,賜趙文振等及第。丙寅,幸外帝釋院。

六月乙亥朔,日食。丙子,王如奉恩寺。己丑,王受菩薩戒于大觀殿。金橫宣使太府監完顔思海來。壬辰,宴金使于大觀殿。

秋七月北界昌、朔、龜、義、靜、龍、鐵等七州,及西海道海州,蝗。

八月己卯,以韓惟忠判尙書禮部事脩國史太子少保,王冲守司空叅知政事判工部事太子少保,崔灌爲樞密院事判三司事,李仁實同知樞密院事太子賓客。丙戌,叅知政事金正純卒。

九月庚戌,王如安和寺。癸丑,慮囚。

冬十月丁丑,幸普濟寺。甲申,設百座道場於宣慶殿三[5]日,飯僧三萬。

十一月丙午,右常侍裴景誠,諫議大夫崔諴等上䟽言事,不報。郞舍皆乞罷歸,省中爲空二日。乙卯,幸法雲寺。丙辰,金東京承信校尉飛騎尉王好古來報聘。

閏月壬申,遣借衛尉卿井彦深如金,謝賀生辰。丙子,遣借戶部侍郞安綽裕,謝橫宣。癸未,遣借殿中少監李之正,賀正。甲申,遣借禮賓少卿李仁威,進方物。庚寅,遣借禮部侍郞芮樂全,賀萬壽節。

十二月壬戌,金富軾進所撰三國史。丙寅,以任元敱守太保判西京留守使,崔溱爲門下侍郞平章事,韓惟忠爲中書侍郞門下平章事太子少師,王冲、崔灌爲尙書左右僕射,崔梓爲戶部尙書知樞密院事。

二十四年 编辑

○(丙寅)二十四年春正月丁丑,金遣衛州防禦使完顔昇來,賀生辰。戊寅,王命太子,引禮部侍郞鄭襲明,講書大禹謨。壬午,宴金使於大觀殿,遂不豫。丁亥,赦二罪以下。辛卯,王疾篤,卜曰:「資謙爲崇。」,遣內侍韓綽,徙置資謙妻子於仁州。壬辰,百官就禱于普濟寺,飯僧二千。甲午,又禱于十王寺。己亥,禱于廟社。

二月癸丑,燃燈,停作樂。乙卯,平章事任元敱與百官,會宣慶殿,禱于皇天上帝曰:「天遠而幽,固難議擬,人微且賤,可表信誠,輒磾犬馬之悰,仰黷神明之鑑。昔者,武王在位,遘疾不瘳,周公作書,以身請代,古今雖異,忠義則同。此臣等所以泣血書辭,呼天請命者也。惟冀蒼旻,曲從悃愊,願以吾王之疾,移於臣等之軀,使歷數以更增,致宗祧之有托。則臣等敢不蹈自新之路,謝旣往之愆。迪上則陳善而閉邪,爲民則興利而除害。不作貪惏之行,勿爲詭詐之方,淸白惟勤,死生無變。苟渝盟於異日,必見殛於明神。」丙辰,巫覡謂:「拓俊京爲崇。」追復俊京門下侍郞平章事,召還其子孫,官之。戊午,赦。己未,晋康伯演卒。庚申,以巫言,遣內侍奉說,決金堤郡新築碧骨池堰。甲子,王疾大漸,傳位于太子晛,制曰:「朕以凉德,叨纘丕業,臨深馭朽,不知所圖。大降之孽,疾疹不瘳,上懼天心,下愧民望,夙夜靡遑,思免厥咎。庶政萬機,不可久曠,神器大寶,不可暫虛。太子晛,處震之長,重離之明,元良之德,格于上下。是故,惟先王立愛之模,法三代與子之義,付之重任,主之三韓,必能稽若典章,以凝庶績。自今已往,凡軍國事務,並取嗣君處斷。」丁卯,遺詔曰:「朕荷皇天之眷命,承列聖之遺休,撫有三韓,二十五載。今者,憂勤積慮,疾恙累旬,有加無瘳,遂至大漸。於戱!聖哲之道,知其存亡,佛老之言,一乎生死,此盖事之必至,理之自然。歸者順變以不留,存者抑哀而善孝,此天下之達道也。咨!爾王太子晛,忠孝之美,天資夙成,德業之隆,人望攸屬,可卽王位。喪服,以日易月,山陵制度,務從儉約。思蹈聖賢之懿則,無忝祖宗之耿光。文武百寮,同心恊德,贊襄國政,保乂王家。布告中外,咸知朕意。」遂薨于保和殿,移殯于乾始殿。在位二十四年,壽三十八。上謚恭孝,廟號仁宗,葬于城南,陵曰長陵。高宗四十年,加謚克安。

金富軾評價 编辑

○史臣金富軾贊曰:「仁宗自少,多才藝,曉音律,善晝畵。喜觀書,手不釋卷,或達朝不寐。及卽位,聞明經申淑貧甚,召入內侍,受春秋經傳。性又儉約,嘗不豫,宰樞入內問疾,所御寢席,無黃紬之緣,寢衣無綾錦之飾。初年,宮中宦寺,及內僚之屬甚多,每黜以微罪,不復補,至末年,不過數人。日再視事,或奏事者稽遲,必使小臣趣之。專以德惠安民,不欲興兵生事。及金國暴興,排群議,上表稱臣,禮接北使甚恭,故北人,無不愛敬。詞臣應制,或指北朝爲胡狄[6],則瞿然曰:『安有臣事大國,而慢稱如是耶?』,遂能世結歡盟,邊境無虞。不幸資謙恣橫,變生宮闈,身遭幽辱,然以外祖之故,曲全其生,至如拓俊京,亦棄過錄功,俾保首領,斯可以見度量之寬矣。故其薨也,中外哀慕,雖北人聞之,亦且嗟悼,廟號曰仁,不亦宜哉。惜乎,惑妙淸遷都之說,馴致西人之叛,興師連年,僅乃克之,此其爲盛德之累也。」

金莘夫評價 编辑

○史臣金莘夫曰:「睿廟末年,屬念房帷,馴致外家貪恣之行。仁宗幼冲卽位,宰相韓安仁等不能長慮却顧,潛奪其權,而悁忿生事,反被竄戮,徒使奸兇跋扈,毒流三韓。至於射黃屋,焚寢廟,脅至尊,置私第,殺戮左右,倂奪國衡。祖宗之業,幾於墜地,可以鑑矣。又惑於凈心壽翰陰陽之說,卒致西都之叛逆者,何也?盖以天性,一於慈愛,優游不斷故耳。是以,典刑未正於丙午,之逆類,處置不均於西都之叛民。又深信浮屠,增益生民之弊,惜哉!其不喜遊宴,減省宦寺,恭儉以飾身,誠信以交隣,雖古帝王,何以加焉。」

毅宗一 编辑

毅宗莊孝大王,諱晛,字日升,古諱徹。仁宗長子,母曰恭睿太后任氏,仁宗五年丁未,四月庚午,生。二十一年,封爲太子,二十四年二月丁卯,仁宗薨,受遺詔,卽位於大觀殿。

三月甲申,葬仁宗于長陵。戊戌,尊母后爲王太后。

夏四月庚戌,大雨雹。以王生日爲河淸節,受群臣朝賀。癸丑,東宮時僚屬,並加恩賞。乙巳,以任元敱爲門下侍中定安侯。戊午,御儀鳳樓,大赦。

五月庚午,幸妙通寺。壬午,江陵侯溫卒。

六月己亥朔,王如奉恩寺。雨雹。

秋九月壬午,慮囚。平章事李俊陽卒,本全州吏,以淸白達。甲申,平章事韓惟忠卒,輟朝三日,以勤儉正直,見重於時。丙申,幸外帝釋院。

冬十月戊戌,金遣淸州防禦使烏延遵禮,少府少監烏居仁來,祭仁宗,其文曰:「惟靈,撫有藩封,踐修遺訓,忠勤著於三世,功利被於一方。遽爾考終,玆焉茹嘆,式馳使傳,往致奠儀。庶其有知,歆此至意。」庚子,同知中京路都轉運司事蕭謙來,弔慰。壬寅,簽書會寧府事曹兗來,命王起復。癸丑,宴金使于大觀殿。甲子,設百座曾於宣慶殿,王親聽講經,遂幸毬庭,飯僧三日。

十一月己卯,遣趙可仁如金,賀正。庚辰,設八關會,御幕次受賀,命去殿上女樂,遂幸法王寺。癸未,遣李陽實如金謝恩。乙酉,遣金陽晉,進方物。丙戌,攝行虞祭。平章事王冲乞致仕,詔:「冲淸儉公平,身尙康强,其賜几杖,令視事。」己丑,遣梁元俊如金,賀萬壽節。甲午,御史臺奏:「鴨江都部署副使尹粹彦及兵船十一艘,軍卒二百九人溺死,兵馬使不能指揮,以致於此,請罪之。」從之。

十二月丙午,詔:「來丁卯,年燃燈,用正月望。」以二月,仁宗忌月,故改行之,爲恒式。丁未,醮本命于內殿。己酉,慮囚。乙卯,國子祭酒翰林學士權適卒。

元年 编辑

○(丁卯)元年夏四月辛酉,幸外帝釋院。壬戌,雨雹。

五月甲子,賜李愈昌等及第。庚午,宋都綱黃鵬、陳誠等八十四人來。丁丑,禱嗣于靈通寺,講華嚴經五十日。甲申,臺諫上章,言事。丁亥,臺諫以言事不報,歸第。王乃下毬杖各六,鞍二于御史臺,臺奉詔,鎖壽昌宮北門,以禁群小出入。王遊北園,謂左右曰:「吾擊毬之技,無復試矣。」已而,取毬擊之,人莫有及者。庚寅,臺諫,復就職。

六月癸巳朔,王如奉恩寺。辛丑,慮囚。丁未,王受菩薩戒于明仁殿,又受菩薩戒于魂堂。

秋七月甲子,命翰林學士崔惟淸,講書說命三篇,命參知政事崔梓等聽講,右司諫李元膺問難。是月,海州,蝗。太史奏:「太白自六月望後,晨見經天,今又連日晝見。」

八月戊戌,太白晝見。己亥,夜,虎入大明宮。壬寅,命刑官,覆奏重刑。甲辰,日本都綱黃仲文等二十一人來。己未,平章事致仕任元濬卒。

九月辛未,慮囚。壬申,虞祭于魂堂。癸酉,出御長源亭。甲申,太白經天二日。御西樓,觀擊毬戱。

冬十月乙未朔,觀擊毬於西樓。丁酉,御西樓,觀擊毬凡四日。丙午,還宮。戊申,設百高座會於宣慶殿。己酉,幸百高座會,聽經,遂行毬庭,飯僧三日。己未,親饗老人、孝順、義節于毬庭。庚申,賜設鰥寡、孤獨、篤廢疾。

十一月甲戌,設八關會,幸法王寺。乙亥,遣裴承古如金,賀正。丙子,西京人李淑、柳赫、崇晃等伏誅。初,金祭奠使還,淑等附書曰:「大國兵直到西京,請爲內應。」事覺誅之。丁丑,金遣完顔宗道來,賀生辰。庚辰,遣王軾如金,獻方物。甲申,王擊毬于北園。丁亥,遣朴翛[7]如金,賀萬壽節。刑部奏:「監察御史李玄夫,以雲興倉米十七石,與其義子,及富商,請徵還本倉,罷職禁身。」制可。

十二月乙未,以李時敏爲左散騎常侍同知樞密院事。丁酉,知御史臺事文公裕,左正言鄭知源等三日伏閤,言事。甲辰,御史臺奏:「壽昌宮北門,嘗奉詔關鎖,散員史直哉,校尉鄭仲夫等擅開,出入自恣,請下吏。」王不聽,慰解之。戊申,慮囚。丁巳,以高兆基守司空上柱國,李仁實爲尙書右僕射參知政事判刑部事,金永寬爲吏部尙書樞密院使,林光知樞密院事,崔惟淸爲御史大夫同知樞密院使,庾弼爲樞密院知奏事吏部侍郞。

二年 编辑

○(戊辰)二年春正月庚申朔,放朝賀。遣母弟暻及皓,告朔于虞宮。戊辰,設帝釋道場于修文殿七日。癸酉,燃燈,王如奉恩寺。丙子,以參知政事李仁實權判都兵馬事,知樞密院事林光爲都兵馬使。

二月庚子,以池深爲右僕射兵部尙書鷹揚軍上將軍,權正鈞爲刑部尙書龍虎軍上將軍,于方宰爲戶部尙書左右衛上將軍。乙卯,進奉使王軾,還自金云:「金人言:『進奉表頭,不書王名,差使不書陪臣,命法司科罪。』」丁巳,設仁宗大祥齋于靈通寺,太后又設齋于奉恩寺,行香。戊午,以文公裕爲西北面兵馬使,安正修爲東北面兵馬使。

三月己未朔,王如靈通寺,謁仁考眞殿。辛酉,右常侍崔諴,中書舍人崔允儀等,請黜內侍金巨公,宦者之淑等七人,王不聽。諴等伏閤力爭凡三日,乃從之。甲子,奉安仁宗神御于景靈殿。丙寅,以高兆基爲政堂文學判戶部事,金永寬知門下省事判工部事,林光爲樞密院使判秘書省事,崔惟淸知樞密院事判三司事,文公元同知樞密院事,李軾爲右僕射。丁卯,出御國淸寺,留十三日。壬申,以文公裕試右散騎常侍,改崔諴爲國子監大司成,崔允儀試禮部侍郞。乙亥,慮囚。庚辰,出御興王寺。乙酉,還壽昌宮。

夏四月丙申,雨雹。

五月癸亥,幸王輪寺。甲子,金遣完顔愼之來,命王落起復。丁卯,宴金使於大觀殿。庚午,大理卿完顔宗安,禮部侍郞蔡松年來,冊王爲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高麗國王。

六月戊子,王如奉恩寺。辛卯,宴金使於大觀殿。癸巳,慮囚。辛丑,王受菩薩戒于大觀殿。金橫宣使孛散守道來。戊申,宴于大觀殿。

秋七月乙丑,王上冊于王太后。丙寅,宴群臣。乙亥,大赦,賜文武官階爵。是月,良醞令同正宋彦升殺其妻,配有人島,檢校少監楊秀英,殺母弟,配海際縣。

八月己丑,以獄空,設般若道場於典獄署五日。辛卯,納故奉御崔端女爲妃。是月,宋都綱郭英、莊華、黃世英、陳誠、林大有等三百三十人來。

閏月丁卯,謁顯陵。庚午,御史臺伏閤,言事三日。癸酉,以任元淑爲中書侍郞同平章事,仍令致仕,任克忠爲樞密院副使,尹彦植守司空,金永錫爲修文殿學士,李之茂爲右諫議大夫。戊寅,謁昌陵。壬午,謁長陵。

九月丙寅朔,賜柳庭堅等及第。丁酉,慮囚。

冬十月丁卯,親祫[8]于太[1]廟,赦。初,李深、智之用,與宋人張喆同謀,深變名,稱東方昕,通書宋太[1]師秦檜以爲:「若以伐金爲名,假道高麗,我爲內應,則高麗可圖也。」之用以其書,及柳公植家藏高麗地圖,附宋商彭寅,以獻檜。至是,宋都綱林大有得書及圖,來告,囚喆、深、之用于獄,鞠之,皆伏。深、之用死獄中,喆伏誅,其妻皆配遠島。

十一月乙酉朔,遣宋公贊如金,謝賀生辰。丁亥,遣李之和,謝落起復。戊子,尊仁宗次妃金氏,爲王太[9]妃延壽宮主。己丑,冊弟暻爲大寧侯,晧爲翼陽侯。庚寅,冊王妹上公主爲承慶宮主,二公主爲德寧宮主。乙未,遣許進升如金,謝橫宣。戊戌,設八關會,幸法王寺。己亥,遣李軾、金永夫如金,謝冊封,廉直諒賀正。辛丑,金遣高景山來,賀生辰。癸卯,遣殿中侍御史李公升如金,進方物。丙午,宴金使于大觀殿。丁未,遣金禮雄如金,賀萬壽節。以弟興王寺法尊玄曦,爲拯世僧統。

十二月丙辰,宋商譚全、陳寶等十四人來。壬戌,王擊毬於北園。丁卯,以李仁實權判吏部事,高兆基權判兵部事。辛巳,以任元敱守太尉定安公,金富軾守太保樂浪郡開國侯,李仁實爲中書侍郞同平章事判吏部事,高兆基參知政事判兵部事,金永寬參知政事判工部事,尹彦頤爲政堂文學判刑部事,崔惟淸爲兵部尙書,文公元爲御史大夫知樞密院事判三司事,庾弼爲樞密院副使,金永錫爲吏部尙書,李之茂爲左諫議大夫,崔允儀知御史臺事。

三年 编辑

○(己巳)三年春正月甲申朔,放朝賀。壬辰,設帝釋道場於修文殿七日。丙申,以方資壽爲工部尙書神虎衛上將軍。丁酉,燃燈,王如奉恩寺。癸卯,上王太后玉冊、金寶,曲宴于康安殿。戊申,閱兵。己酉,親醮二十七位神於內殿。

二月丁巳,閱兵。甲子,親醮毬庭。丁卯,幸外帝釋院。庚午,選驍勇騎士十八人,觀擊毬于後庭。壬午,王以仁宗忌辰,如靈通寺,行香。

三月癸未朔,日食。辛卯,出御長源亭。乙未,慮囚。丁酉,御西樓,觀擊毬三日。

夏四月甲寅,還宮。辛酉,以李仁實守司空門下侍郞平章事,高兆基爲中書侍郞平章事,庾弼爲秘書監,金永錫爲三司使,崔諴爲工部尙書,鄭襲明爲翰林學士。己巳,雨雹。戊寅,王妃王氏生元子。己卯,禱雨于山川及諸神祠。辛巳,百官賀生元子。

五月甲申,以元子生親告于景靈殿。辛卯,再雩。丁酉,親醮南斗于內殿。庚戌,守司空左僕射尹彦植卒。

六月壬子朔,王如奉恩寺。乙丑,王受菩薩戒于大觀殿。戊辰,醮三界神於宣慶殿,以禳[10]蝗蟲。庚午,設般若道場於修文殿。

秋七月壬辰,宴寶文閣學士文公裕,直閣高瑩夫于淸讌閣,略君臣之禮。丙申,又宴平章事高兆基等于淸讌閣。丙午,諫官伏閤,言事二日。宋都綱丘迪、徐德榮等百五人來。

八月庚戌,宋都綱寥悌等六十四人來。丁巳,林大有、黃辜等七十一人來。己未,出御長源亭。庚申,宋都綱陳誠等八十七人來。壬申,御西樓,觀擊毬。以李公升爲右司諫知制誥,柳公林爲侍御史。癸酉,引見平章事高兆基,御史大夫文公元,中書舍人王軾,左承宣鄭襲明,置酒論國事,遂御西樓,觀擊毬。

九月壬午,政堂文學尹彦頤卒。癸未,御西樓,觀擊毬。乙酉,又觀擊毬戲馬。丁亥,引見知門下省事崔惟淸,御史大夫文公元等六人,置酒,遂御西樓,觀擊毬。庚寅,慮囚。癸巳,御西樓,觀擊毬二日。丙申,夜,又御西樓,觀擊毬。庚子,幸觀德亭,閱兵,賜物有差。辛丑,宴宰樞侍臣。壬寅,閱兵。癸卯,還壽昌宮。

冬十月甲子,設消災道場於大觀殿六日。壬申,設百座會於宣慶殿三日,飯僧于毬庭。

十一月丁亥,遣李之中如金,謝賀生辰。己丑,設八關會,幸法王寺。辛卯,遣洪源滌如金,賀正。乙未,金遣完顔多祐來,賀生辰。遣持禮使金景元如金東京。辛丑,遣許純如金,進方物。丁未,遣韓靖,賀萬壽節。

十二月戊午,慮囚。己未,以高兆基權判吏部事。甲子,檢校少府少監高元仁,盜所守官絹百八匹,罪當絞,以犯在赦前,杖脊配遠島。壬申,以王冲爲門下侍中,仍令致仕,高兆基判尙書吏部事,金永寬爲中書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尙書兵部事,崔惟淸參知政事判尙書刑部事,李彦林爲兵部尙書,文公裕試刑部尙書,金端爲左散騎常侍。

四年 编辑

○(庚午)四年春正月己卯朔,放朝賀。壬辰,燃燈,王如奉恩寺。庚子,密進使朴純冲如金,不至而復。金平章政事完顔亮,弑其主亶,而自立,改元天德。辛丑,以池深守司空。

九月丁丑,幸南京。太白晝見,經天二日。甲午,至自南京,赦。乙未,慮囚。築毬場于北園。

冬十月癸卯朔,設仁王經道場於明仁殿,以禳[10]天災。丙午,閱兵于東郊。庚午,郞舍伏閤,言事三日。

十一月丙子,遣曹晉若如金,謝宣諭。丙戌,設八關會,幸法王寺。丁亥,遣庾祿公如金賀正。己丑,金遣耶律羅松來,賀生辰。壬辰,遣韓縝如金,進方物。乙未,宴金使於大觀殿。遣林景猷,賀龍興節。丙申,御康安殿,命內侍祗候以下擊毬。

十二月己酉,親醮十一曜於內殿。辛亥,以金永寬判吏部事,高兆基判兵部事。乙卯,慮囚。親醮天曹於內殿。癸亥,慮囚。戊辰,以金永寬監修國史知西京留守事,崔惟淸爲中書侍郞平章事,文公元參知政事,庾弼知樞密院事,崔諴爲兵部尙書,崔子英爲左散騎常侍同知樞密院事,李彦林爲工部尙書,金子儀爲右散騎常侍。壬申,設除夜道場於大觀殿。

五年 编辑

○(辛未)五年春正月癸酉朔,放朝賀。丙戌,燃燈,王如奉恩寺。丙申,親醮二十七位神於內殿。

二月戊申,門下侍中致仕金富軾卒。辛未,王如靈通寺。

三月戊寅,以權正鈞爲兵部尙書,高兆基爲中軍兵馬判事兼西北面兵馬判事。己丑,幸妙通寺。壬辰,慮囚。樞密院知奏事鄭襲明卒。

夏四月壬寅朔,參知政事致仕陳淑卒,輟朝三日[11]。甲辰,御明仁殿,視朝,謂諫臣曰:「自今欲每日視朝,凡庭諍之事,姑且除之。」故諫臣無庭諍者。丙午,雨雹。己酉,王以沈香木,命工刻成觀音像,置內殿,仍飯僧。丙辰,以崔惟淸判兵部事,文公元判刑部事,庾弼知門下省事,崔諴知樞密院事,文公裕爲禮部尙書,金端爲戶部尙書,安正修試刑部尙書。戊辰,少府少監韓令臣嘗爲典解庫判官,以私麤布,潛換官布三十匹,收職田,放還田里。癸酉,平章事致仕李仲卒,輟朝三日。乙亥,以旱禱雨于名山大川,及諸神祠。設佛頂道場於修文殿七日。丙戌,封第三妹爲昌樂宮主,第四妹[12]爲永和宮主。丁亥,封王妃王氏爲興德宮主。

五月乙巳,親醮南斗于內殿。丁未,左諫議王軾等上䟽,論鄭敍等罪。己酉,親醮太一於內殿。辛亥,設消灾道場於宣慶殿五日。丙辰,召諫官於殿門,慰諭之,特引諫議王軾入便殿,賜酒宴,語從容。甲子,臺諫伏閤言事。丁卯,以金永寬守司徒判國子監事,文公元爲中書侍郞平章事判吏部事,庾弼參知政事判兵部事,金永錫爲政堂文學,崔子英知門下省事,崔諴判三司事,崔允儀爲御史大夫同知樞密院事,任克忠爲樞密院副使,劉碩爲樞密院知奏事,梁元俊爲左承宣,文公裕爲禮部尙書。

六月庚午朔,王如奉恩寺。壬申,命寶文閣學士待制及翰林學士,日會精義堂,校冊府元龜。丙子,慮囚。壬午,金橫賜使少府少監蕭忠來。甲申,王受菩薩戒於修文殿。乙酉,夜,召入內侍李陽允,史官李仁榮等十三人於奉元殿庭,賜坐,給紙筆,王占韻,令賦石榴花七言四韻詩,限以燭刻。李陽允等七人中格,臨軒賜酒。翼日,又賜酒果於翰林院,仍賜絲絹有差。己丑,宴金使於大觀殿。癸巳,慮囚。甲午,王走筆賦禱雨詩,宣示諸學士。丁酉,以旱,禁扇。

秋七月庚子,詔:「今年累月不雨,禾穀不登,內外人民,將至飢困,大可憂也。塗有餓殍,而不知發,豈爲政之道乎?都兵馬使與宰樞,其熟議救恤之方,使吾赤子,毋或飢餓。」辛丑,以李軾爲尙書左僕射參知政事,尋卒。壬寅,設龍王道場於貞州船上,禱雨七日。甲辰,詔文班四品以上,武班三品以上,設五百羅漢齋于普濟寺,禱雨。乙巳,醮七十二星於內殿。丙午,宋都綱丘通等四十一人來。丁未,雨。設消灾道場於修文殿三日。丙辰,以庾弼爲寶文閣提擧,金存中爲同提擧。乙丑,幸外帝釋院。宋都綱丘迪等三十五人,徐德英等六十七人來。

八月壬申,宋都綱陳誠等九十七人來。癸酉,林大有等九十九人來。丙子,諫官及侍御史金諹等伏閤,言事三日,不報。癸未,省宰皆乞罪不視事。召文公元、庾弼、金永錫、崔子英,及諫官金子儀、王軾、朴翛[7]、李元膺、李陽伸、尹鱗瞻,臺官崔允儀、金諹、閔慤、韓靖,慰諭視事,皆不奉詔,夜二鼓乃退。乙酉,醮三界於內殿。丙戌,省宰及臺諫被召,詣闕待命,皆不報,省宰及御史大夫先退。王引騎士於後庭,伐鼓擊毬,正言李知深伏閤,力爭二日。丁亥,王遊北園,命騎士擊毬。庚寅,召省宰,謂曰:「已從臺諫所奏矣,然只黜鄭諴耳。」甲午,以崔允淑爲西北面兵馬使,劉邦支爲東北面兵馬使。

九月乙巳,醮三淸於內殿。丙午,謁景靈殿。戊申,慮囚。甲子,幸妙通寺。

冬十月戊辰,御康安殿,閱國馬。壬申,設百座會於宣慶殿,飯僧毬庭三日。乙酉,親祫[8]于太[1]廟,錄囚。

十一月己亥,遣宋瓌如金,謝賀生辰。癸卯,遣趙端臣,謝橫賜。戊申,遣吳日就,賀正。庚戌,設八關會,幸法王寺。癸丑,金遣蕭子敏來,賀生辰。遣徐淳如金,進方物。戊午,宴金使於大觀殿。己未,遣崔應淸,賀龍興節。

十二月壬午,慮囚。戊子,以文公元守司空,庾弼爲中書侍郞平章事,任克忠同知樞密院事,王軾爲御史大夫同知樞密院事,李彦林爲尙書右僕射,金澤試刑部尙書,安正修試工部尙書,李之茂知御史臺事。

六年 编辑

○(壬申)六年春正月丁酉朔,放朝賀。辛亥,燃燈,王如奉恩寺。癸丑,御康安殿,觀綵棚伶官兩部樂。以前夕,已經燃燈大會,皆已撤去,王亟命復之。樂觀忘倦,至日午,乃罷。戊午,幸神衆院。

二月庚午,親設齋于外帝釋院。乙未,王如靈通寺,遂幸興聖寺。

三月丙申朔,地震。庚子,諫官伏閣言事三日,不報。壬寅,作佛事于明仁殿,王行香。丙午,放輕繫。戊申,醮于內殿。乙卯,宴于賞春亭,使伶官交奏雜戲。壬戌,詔曰:「旱魃爲虐,朕甚懼焉,將博採忠言,勵精求理,以召和氣。」於是,臺諫各上封事,指陳時政得失。

夏四月乙丑朔,醮太一於內殿。丙寅,地震。丁卯,宴萬壽亭,至曉乃罷。壬申,醮北斗於內殿。丁丑,夜,宴于賞春亭。己卯,禱雨于山川及諸神祠。醮三界於內殿,太一於福源宮。庚辰,以文公元爲西京留守使,庾弼修國史,金永錫、崔子英檢校司徒,崔允儀爲修文殿學士,文公裕爲刑部尙書,金子儀爲禮部尙書,金澤爲工部尙書。辛巳,諫官伏閤,諫擊毬,不聽。諫官遂留宿翰林院,王賜酒慰諭,乃曰:「所言至切,何敢不從?」翌日,悉出群馬,命日官,塞北門。丙戌,禱雨于山川及諸神祠。庚寅,賜金儀等及第。丙申,夜,宦者給事李鈞,自投東池死,王痛惜泣下。

五月壬寅,御大觀殿親試,賜劉羲等及第。甲辰,移御安和寺。

六月甲子朔,王如奉恩寺。辛未,放輕繫。戊寅,王受菩薩戒。己卯,親醮太一于內殿。庚辰,饗飢饉疾疫人於開國寺。癸未,幸妙通寺,設摩利支[13]天道場。是日,還壽昌宮,醮七十二星於明仁殿。又醮天皇大帝、太一,及十六神,以禳[10]疾疫。

秋七月甲午朔,禱雨于山川及諸神祠。醮三界於內殿。甲寅,宋都綱許序等四十九人來。乙卯,臺諫伏閤論諫,乃黜內侍十四人,茶房五人。丙辰,宋都綱黃鵬等九十一人來。

八月丙寅,刑部,奏重刑,王與大臣,審覆斷之。己巳,宋都綱寥悌等七十七人來。庚午,醮三界於新闕。丁亥,設消灾道場於大觀殿五日。

九月壬辰朔,設金剛經道場於大觀殿。戊戌,百官詣萬寶殿,賀太后坤寧節。庚子,御東池,選善射御者,觀射終日[14]。辛丑,放輕繫。丙辰,幸外帝釋院,設羅漢齋。

冬十月癸亥,幸妙通寺。

十一月戊戌,遣柳公材如金,謝賀生辰。庚子,遣朴彦樞,賀正。甲辰,設八關會,幸法王寺。金遣完顔持正來,賀生辰。遣李惇如金,進方物。壬子,宴金使於大觀殿。乙卯,遣閔慤如金,賀龍興節。

十二月丙寅,以庾弼爲太子太師,崔允儀爲太傅。丁卯,平章事致仕崔灌卒,輟朝三日。辛未,放輕囚。乙亥,夜,王觀百戱于內殿。丙戌,以文公元、庾弼爲門下侍郞同平章事,金永錫爲中書侍郞平章事,崔子英參知政事,崔諴爲樞密院使,崔允儀知樞密院事,任克忠爲翰林學士,金子儀爲禮部尙書,文公裕爲兵部尙書,金澤爲刑部伺書,吳仁廣試工部尙書,金貽永知都省事。

世家卷第十七

註釋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原本「大」
  2. 原本「對」
  3. 原本「叚」
  4. 原本「泂」
  5. 《东亚大本》作「二」,誤也
  6. 原本「犾」
  7. ^ 7.0 7.1 原本「𫡎
  8. ^ 8.0 8.1 原本「袷」
  9. 此处原本有誤,不知为何
  10. ^ 10.0 10.1 10.2 原本「𧟄
  11. 原本「冂」
  12. 原本「姝」
  13. 原本「攴」
  14. 原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