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齋遺書 (四庫全書本)/卷03
魯齋遺書 卷三 |
欽定四庫全書
魯齋遺書卷三 元 許衡 撰小學大義
古者民生八歳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之子弟皆令入小學教之以洒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及其十有五歳自天子之元子衆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者皆入大學教之以窮理正心脩已治人之道此小學大學所以分也當其幼時若不先習之於小學則無以收其放心養其德性及其年長若不進之於大學則無以察夫義理措諸事業先之以小學者所以立大學之基本進之於大學者所以收小學之成功也三代盛時賢才輩出風俗醇厚葢由盡此道也自秦始皇焚書已後聖人經籍不全無由可攷古人為學之次第班孟堅漢史雖説小學大學規模大畧然亦不見其間節目之詳千有餘年學者各以己意為學其高者入於空虚下者流於功利雖苦心極力博識多聞要之不悖於古人者鮮矣至唐韓文公始引大學節目以為為治之序及前宋伊洛諸先生又表章大學一篇發明古者大學教人之法近世新安朱文公以孔門聖賢設教為學之遺意參以曲禮少儀弟子職諸篇緝為小學之書四卷其綱目則有三曰立教明倫敬身立教者明三代聖王所以教人之法也葢人之良心本無不善由有生之後氣禀所拘物欲所蔽私意妄作始有不善聖人設教使養其良心之本善去其私意之不善其上者可以入聖其次者可以為賢又其次者不失為善人此先王之時所以民用和睦上下無怨而比屋可封也然所謂教者非出於先王之私意葢天有是理先王使順其理天有是道先王使行其道因天命之自然為人事之當然迺所謂教也故引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脩道之謂教數語為説葢為教而不本於道則非教也為學而不本於道則非學也道者何父子也君臣也夫婦也長幼也朋友也此天之性也人之道也知此則為師者知所以教人之道為弟子者知所以進學之方矣
明倫明者明之也倫者倫理也人之賦命於天莫不各有當然之則如父子之有親君臣之有義夫婦之有别長幼之有序朋友之有信乃所謂天倫也三代聖王設為庠序學校以教天下者無他明此而已葢人而不能明人之倫理則尊卑上下輕重厚薄淆亂而不可統理其甚者至於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夫婦長幼朋友各不居其夫婦長幼朋友之分豈止淆亂而不可統理將見禍亂相尋淪於禽獸而後已此所以古之教者必以明倫為教而學者必以明倫為學
敬身序引孔子言君子無不敬也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枝也敢不敬乎不能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親是傷其本傷其本枝從而亡聖人以此垂戒則知凡為人者不可一日離乎敬也况人之一身實萬事萬物之所本於此有差則萬事萬物亦從而差焉豈可不敬乎敬身之目其則有四心術威儀衣服飲食心術正乎内威儀正乎外則敬身之大體得矣其衣服飲食二者所以奉身也茍不制之以義節之以禮將見其所以養人者反害於人也分而言之心術威儀脩德之事也衣服飲食克己之事也統而言之皆敬身之要也葢唯敬身故於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間無施不可此古人脩身必本於敬也
稽古載三代時聖人賢者已行之迹其綱目亦有三立教明倫敬身用此事迹以實前言其外篇嘉言善行皆載漢以來賢者所言之嘉言所行之善行其綱目亦各有三立教明倫敬身此外篇也衍内篇之言以合外篇則知外篇者小學之支流約外篇之言以合内篇則知内篇者小學之本源合内外而兩觀之則小學之規模節目無所不備朱文公集小學之書大意如此
大學要略
大學之書是孔夫子的言語當時孔子為魯君不用就魯國便去周流齊燕趙宋陳楚衛七國那七國之君也不用孔子却來魯國教三千徒弟於内有箇徒弟喚做曽子那箇記述孔子的言語做成大學的確是根脚起處如伏羲神農黄帝從有天地以來為頭兒立這箇教人的法度選著好人做司徒復示以教人的緣由伏羲在位一百六十四年神農在位一百四十五年黄帝在位一百年堯在位一百單一年舜在位五十年後頭到夏商周三代這教人的法度漸漸的完備了朝廷的宫裏大城子裏小城子裏以至村裏都立著這學房上至朝廷的孩兒下至公卿大夫毎的孩兒百姓毎的孩兒聰明的八歳入小學十五入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德是人心都有這德性虚靈不昧因後來風俗變化多有昏昧了處孔子所以説這在明明德正是教後人改了那昏昧都教德性明著明德中便知天地造化陰與陽相為運行中間便有五行金木水火土陰陽是春夏秋冬四季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四季屬土土寄旺四季各十八日木是仁火是禮土是信金是義水是智夫婦是陰陽人受五行之氣成人天與人的仁義禮智信仁是温和慈愛得天地生萬物的道理義是决斷事物不教過去不教趕不上都是合宜的道理禮是把體面敬重為長的道理智是分辨是非的道理信是老實不説謊的道理這五件雖是天與人的德性一箇箇人都有人人各有稟受不同稟得清氣多的生得精細稟得濁氣多的生得不精細便如蜜蜂兒有箇頭兒便自理㑹得那君臣的道理大蟲豹子不喫他孩兒便自省得那父子的道理雁大的小的厮隨着成行飛呵便自省得那兄弟的道理狗認得主人便自省得那恩義的道理雖是人後來多被昏濁的氣蔽得那德性不明天生的好聰明的人出來教與萬民做主又做師父教道著人教都省得他元有的仁義禮智信不教昧了其間行得高了人及不得的做得大事可以做聖人行得較低處可以做賢人便如孔子道湯王去沐浴盆上寫著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人身上有塵垢今日洗了明日又洗毎日洗得身上乾淨若一日不洗呵便塵垢生出來恰是人心裏常常的思量呵好公事毎日行著不教錯了若一日不思量呵恐怕便行得錯了這的是那明明德解説那在新民呵民是天下百姓若不教道多是合仁處不仁合義處不義合禮處不禮合智處不智合信處不信眼中只要見好顔色耳中只要聽好音樂口中只要喫好茶飯鼻中只要聞好香氣只要快活一就把那心都使得這上頭去了不問道理合與不合只揀他愛的便做此等人雖有人形便與禽獸一般了聖人出世自已能明明德見這般人教與那天與的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將在前錯行了的改過自新這的便是新民在止於至善是那事最上等好處且説朝廷跟前行呵把心敬謹便是為官的道理最上等好處爺娘跟前孝順便是為子的道理最上等好處以至孩兒毎跟前慈愛便是爺娘的道理最上等好處與人做伴當呵信實不説謊便是伴當其間的道理最上等好處這幾件都依著行呵便是止於至善
一件事到根前心裏知有處置便心定心既定更休動便是靜能心靜不亂便是能安能安呵是能處置便理㑹得那不合怕的不怕不合喜的不喜不合怒的不怒不合憂的不憂故心常在這其間將事上心細尋思自有得處然後理㑹格物致知聖人教人今日學一件把那一件道理窮究到是處明日再去為一件又恁的窮究今日明日只管窮究將去或看文書評論古人是的不是的或是眼前見的事思量合做不合做的這幾般一件件分揀得是呵便是格物這般窮究了多咱心裏都理㑹得久而聞天下事好的歹的合做的不合做的都省得了心上明白無些昏蔽便是致知誠意是那不昧自己不謾别人便是誠意如臭穢之物人見便嫌是真箇嫌好的顔色人見便愛是真箇愛此便是誠意雖獨自坐時也常把心來休教縱了小人於人不見處甚的歹勾當不做出來及至見人口裏則説道俺做好公事却不知道好人先自知他做的歹了那肚皮裏肝和肺上事都被高人見了這般説謊呵謾不過人怎似那人誠實的心正正當當的孔子道脩身在正心心是一身的主宰心若主得正呵身裏行得不錯了若那心偏了呵不合怒的便怒不合喜的便喜不合愛的便愛不合怕的便怕我若行的正做得正呵我又怕甚麽怒也怒得是喜也喜得是憂也憂得是比如怕呵有幾般怕便似做宰相的人見朝廷行得錯了便合諌若朝廷怒呵也不合怕死若怕死隨著朝廷行得錯了不諌呵便是不合怕的怕不合怕的怕便是箇不合進的進不合退的退一般意兒若事上不用心眼前見也不明白耳中聽也不分明口中喫也不知滋味心既正身自脩得身既脩得家便可齊齊家又在脩身身是一家的主自己一身既是做得正咱一家人大的小的親的不kao親的家法自然不亂了若是自己有偏愛的有偏嫌的有偏怕的有偏敬重的有偏可憐見的有偏小覷的愛的不合將那歹處也愛嫌的不合將那好處也嫌更説比喻爺娘愛孩兒好不知孩兒毎不是處身上有一件偏向便是不㑹齊家齊得家事便是治國的法度治國又在齊家凡人心既正了身又脩得正在一家之中為父者慈為子者孝一日在朝廷為官决忠於君在家兄弟和睦在外與人做伴當老實心裏慈愛覷著百姓恰似覷著家裏孩兒毎一般只要教百姓快活便是自己快活一般孔子道一家仁一國興仁如堯帝舜帝行仁天下皆行仁桀王紂王不行仁德政事暴虐待教天下行仁百姓毎怎生行得仁上頭人不曽教導下頭人怎生學得自古好人都㑹自己身上尋思自己心正便能脩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做得有如平天下在治國若能以禮讓治國呵必能以禮讓治天下比這堯帝讓位於舜朝廷衆官皆興讓這的是孔子道一家讓一國興讓天下皆這般地呵那裏有那相爭還報的道理在上的敬老人在下便孝順在上的重長上在下的便敬長上上頭人恤孤念寡下頭人便可憐見那孤寡在上者不以正禮使在下人在下者也不肯盡心以事其上若不以正禮使在前人在後者也不肯盡心若不以正禮使右邊人左邊人也不肯盡心
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凡文人武人都要這箇道理聖人千言萬語不過只是説這幾件的道理這幾件的道理須索用自己心一件件體騐過依著行呵便有益若不用心體騐便似一場閒話也似這般説過去了便無益
一件錢穀是國家大事生財有箇道理作生活者多食用者少做造者多使用處不過當這般呵財常不闕少一件宋宰相吕正獻公曽説做宰相只理㑹錢呵不是好事百姓是國之本財是百姓之心多取斂錢財必損著百姓損著百姓必損著國家小人多收斂錢財教君王見喜君王不覺百姓生受却道國家有利益君王又道此人肯受天下怨却不知天下怨氣只在君王處因此上賢的君王在事前處置得不教生亂
孔子道脩身在正心這的是大學裏一箇好法度能正心便能脩身能脩身便能齊家能齊家便能治國能治國便能平天下那誠意格物致知都從這上頭做根脚來大槩看來這箇當於正心上一步一步行著去一心正呵一身正一家正一國正這的便是平天下的體例這般心正的人見那好勾當便肯向前去做見那歹勾當便不肯向前去做如那朱晦庵解了六經四書諸家文字許多生受了他是箇正心的人肯去做呵做的都是那好勾當如古時有箇栁盜跖專一要做賊打劫喫人的心肝也是一箇昧心不是那正心的人都做得歹了教後人道不好將那顔回來比呵便見得栁盜跖歹顔回好顔回是能正心的人盜跖是不能正心的人若是正心呵恐怕身上有些兒不是處一日家三遍思量不教有些兒不到處都教做得正正當當地好似這般便能齊家能齊家則俺家大的小的都學俺一般様好不教大的不做大小的不做小治得這家齊呵便治得那國事也好治國是做朝廷的政事大勾當平天下是治得那國事好教天下四海内外都太平的勾當心若有些兒不正便是昧了心便是要去謾人謾了下頭人呵便是昧心謾了上頭人呵天也不可憐見有一等人常常的做歹勾當却來人面前説道俺做的勾當好便如掩著那耳朶了去偷那鈴的也似他自道别人不見他不知道别人先自見了他和他的肺上肝上的事都見了這般的便是那心不正昧了心要謾人的人大槩論來大學只是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細分開却有八件且如明德新民比著堯帝去征苗民有苗民並驩兜作歹的人將那已前歹的心都改正了重新做箇好人却用做好勾當又如楚平王在臨潼鬭寳用那賢人贏了諸國孔子道楚書説楚國無以為寳惟善以為寳這的是那楚國有好人所以楚國强這般様思量呵便是明德新民到那至善的意兒這三項都從心正生做若心正也能誠意也能格物也能致知這其間一箇心正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君臣父子老的小的都正如桀王暴虐紂王寵妲已只理㑹快活多徵百姓毎差發錢積在那鹿臺庫裏糧積在那鉅橋倉裏却不思量這般東西却是百姓毎身上脂膏教百姓毎怨不好天下諸侯都怨為這上賢的人比干諌他又將比干殺了天下諸侯毎都投奔西伯昌西伯昌死西伯昌的孩兒武王興兵伐紂將紂王殺了這的都是那不能正心做壞了家國又如周幽王愛褒姒襃姒是幽王的妃子襃姒毎常不好笑幽王要褒姒笑却去烟火臺上擂鼓燒火諸侯毎尋常將這火鼓為信號纔見擂鼓燒火則道冦賊來害幽王諸侯毎都來救幽王平白地擂鼓燒火諸侯毎都來襃姒見了大笑諸侯毎來到見沒事知道幽王召咱毎來只是要引得襃姒笑或别一日申伯將引西畨軍馬來殺幽王幽王燒火擂鼓諸侯毎都不來救幽王被西畨殺了褒姒被西畨擄了這的是不能正心便是沒誠意自將國家壞了如隋煬帝科天下數萬人夫開河脩路栽花揷栁打造龍船准備開了河道差天下夫都拽船去逰翫揚州這般害殺天下百姓壞了國家至今人都笑罵將這堯帝讓位與舜帝比呵堯帝是箇正心的人認得舜帝也是那正心的人便肯將那位來讓舜做若當時堯立丹朱為主呵也由堯帝堯有這般肯心讓與舜帝天下都無相爭還報的心是以正心用正人天下後世説做仁賢之君孔夫子教人理㑹得這大學正要教人行得這大學便是正正當當的人心若正便有些行不盡的政事决沒一些箇歪斜偏向處大凡為人件件從那正心上行得來自然有箇主張不胡亂行事又如前賢説道學好人的如造塔兒一般一歩高如一歩學歹的人似穿井一般一歩低如一歩天下事不揀甚麽公事都從那正心上做將出來撇不得那正心兩箇字心正的勾當在上的正呵在下的也正一家正呵在下孩兒毎都正一國正呵天下的人心都正備細思量正心是大學的好法度
小大學或問
人稟天地之德五行之秀所以為人故人之德有五仁義禮智信人之倫亦有五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以人之德行於五者人倫之間各盡其分乃所謂奉天命立人道也然人生氣稟不齊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凡上品下品之人分數常少而中品之人分數常多聖人立教使民生八歳皆入小學及十有五歳學有長進始與王公卿士之子同入大學小學教人自下事上之道如子孝於父臣忠於君等之類大學教人自上臨下之道如敬天脩德節用愛民之類上知所以臨下則下順下知所以事上則上安上安下順此古昔治平之興必本於小學大學之教也
論明明德
古之聖人以天地人為三才天地之大其與人相懸不知其幾何也而聖人以人配之何耶葢上帝降衷人得之以為心心形雖小中間藴藏天地萬物之理所謂性也所謂明德也虚靈明覺神妙不測與天地一般故聖人説天地人為三才明德虚靈明覺天下古今無不一般只為受生之𥘉所稟之氣有清者有濁者有美者有惡者得其清者則為智得其濁者則為愚得其美者則為賢得其惡者則為不肖若得全清全美則為大智大賢其明德全不昧也身雖與常人一般其心中明德與天地同體其所為便與天地相合此大聖人也若全濁全惡則為大愚大不肖其明德全昧雖有人之形貌其心中暗塞與禽獸一般其所為顛倒錯亂無一是處此大惡人也若清而不美則為人有智而不肖若美而不清則為人好善而不明其清而美者類鏡之明而平其濁而惡者類鏡之不明而又不平也其清而不美者類鏡之明而不平其美而不清者類鏡之平而不明也清美之氣所得的分數便是明徳存的分數不敵濁惡所得的分數便是明德暗塞了的分數明德止存得二三分則為下等人存得七八分則為上等人存得一半則為中等人明德在五分以下則為惡常順為善常難明德在五分以上則為善常順為惡常難明德正在五分則為善為惡常交戰於胷中戰而未定外有正人正言助之則明德長而為善外有惡人惡言助之則明德消而為惡清的分數濁的分數美的分數惡的分數參錯不齊所以便有千萬般等第
論生來所稟氣陰陽也葢能變之物其清者可變而為濁濁者可變而為清美者可變而為惡惡者可變而為美縱情欲則清美變為濁惡明明德則濁惡變為清美天生聖人明德全明不用分毫功夫於天下萬事皆能曉解皆能了幹見天下之人皆有自己一般的明德只為生來的氣稟拘之又為生以後耳目口鼻身體的愛欲蔽之故明德暗塞與禽獸不逺聖人哀憐故設為學校以變其氣養見在之明開未開之明使人人明德皆如自己一般此聖人立教之本意然為學之初先要持敬敬則身心收斂氣不粗暴清者愈清而濁者不得長美者愈美而惡者不得行靜而敬常念天地鬼神臨之不敢少忽動而敬自視聽色貌言事疑忿得一日省察不要逐物去了雖在千萬人中常知有已此持敬之大略也禮記一書近千萬言最初一句曰毋不敬天下古今之善皆從敬字上起天下古今之惡皆從不敬上生在小學便索要敬在大學便索要敬為臣為子為君為父皆索要敬以至當小事當大事都索要敬這一件先能著力然後可以論學學先要窮理且如論人才如何知得高下〈云云〉
魯齋遺書卷三
<集部,別集類,金至元,魯齋遺書>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