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第十八卷
← | 黃帝內經/素問第十七卷 | 黃帝內經 素問第十八卷 佚名 |
黃帝內經/素問第十九卷 |
繆刺論六十三
编辑黃帝問曰︰余聞繆刺,未得其意,何謂繆刺。
歧伯對曰︰夫邪之客於形也,必先舍於皮毛,留而不去, 入舍於孫脈,留而不去, 入舍於絡脈,留而不去, 入舍於經脈,內連五藏,散於腸胃,陰陽俱感,五藏乃傷,此邪之從皮毛而入,極於五藏之次也,如此則治其經焉。
今邪客於皮毛,入舍於孫絡,留而不去,閉塞不通,不得入於經,流溢於大絡,而生奇病也。 夫邪客大絡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與經相干,而布於四末,其氣無常處,不入於經俞,命曰繆刺。
帝曰︰願聞繆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與巨刺何以別之。
歧伯曰︰邪客於經,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脈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經,非絡脈也。故絡病者,其痛與經脈繆處,故命曰繆刺。
帝曰︰願聞繆刺奈何取之何如。
歧伯曰︰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卒心痛暴脹胸恢支滿,無積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頃而已。不已,左取右,右取左,病新發者取五日已。
邪客於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痺舌卷,口乾心煩,臂外廉痛,手不及頭,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痏,壯者立已,老者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數日已。
邪客於足厥陰之絡,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於足太陽之絡,令人頭項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已。
邪客於手陽明之絡,令人氣滿,胸中喘息,而支胠胸中熱,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已。
邪客於臂掌之間,不可得屈,刺其踝後,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以月死生為數,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
邪客於足陽蹻之脈,令人目痛從內眥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頃而已。
人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腹中滿脹,不得前後,先飲利藥,此上傷厥陰之脈,下傷少陰之絡,刺足內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脈出血,刺足跗上動脈,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見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驚不樂,刺如右方。
邪客於手陽明之絡,令人耳聾時不聞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痏,立聞,不已,刺中指爪甲上與肉交者,立聞,其不時聞者,不可刺也。耳中生風者,亦刺之如此數,左刺右,右刺左。
凡痺往來行無常處者,在分肉間痛而剌之,以月死生為數,用鍼者,隨氣盛衰以為痏數,鍼過其日數則脫氣,不及日數則氣不瀉,左剌右,右剌左,病已,止;不已,復剌之如法,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漸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漸少之。
邪客於足陽明之絡,令人鼽衄上齒寒,足中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左剌右,右剌左。
邪客於足少陽之絡,令人恢痛不得息,欬而汗出,剌足小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欬者溫衣飲食一日已,左剌右,右剌左,病立已,不已,復剌如法。
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嗌痛不可內食,無故善怒氣上走賁上,剌足下中央之脈各三痏,凡六剌,立已,左剌右,右剌左。嗌中腫不能內唾,時不能出唾者,剌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剌右,右剌左。
邪客於足太陰之絡,令人腰痛,引少腹控眇,不可以仰息,剌腰尻之解兩胂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為痏數,發鍼立已,左剌右,右剌左。
邪客於足太陽之絡,令人拘攣背急,引恢而痛,剌之從項始數脊椎俠脊,疾按之應手如痛,剌之傍三痏,立已。
邪客於足少陽之絡,令人留於樞中痛髀不可舉,刺樞中以毫鍼,寒則久留鍼,以月死生為數,立已。
治諸經刺之所過者,不病,則繆刺之。
耳聾,刺手陽明,不已,刺其通脈出耳前者。
齒齲,刺手陽明,不已,刺其脈入齒中,立已。
邪客於五藏之間,其病也,脈引而痛,時來時止,視其病,繆刺之於手足爪甲上,視其脈,出其血,間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
繆傳引上齒,齒唇寒痛,視其手背脈血者去之,足陽明中指爪甲上一痏,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痏,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動,而形無知也,其狀若尸,或曰尸厥。 刺其足大指內側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後刺足心,後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後刺手大指內側,去端如韭葉,後刺手心主,少陰銳骨之端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兩耳,鬄其左角之髮方一寸,燔治飲以美酒一杯,不能飲者灌之,立已。
凡刺之數,先視其經脈,切而從之,審其虛實而調之,不調者經刺之,有痛而經不病者繆刺之,因視其皮部有血絡者盡取之,此繆刺之數也。
四時刺逆從論六十四
编辑厥陰有餘病陰痺,不足病生熱痺,滑則病狐疝風,濇則病少腹積氣。
少陰有餘病皮痺,隱軫不足病肺痺,滑則病肺風疝,濇則病積溲血。
太陰有餘病肉痺,寒中不足病脾痺,滑則病脾風疝,濇則病積心腹時滿。
陽明有餘病脈痺身時熱,不足病心痺,滑則病心風疝,濇則病積時善驚。
太陽有餘病骨痺身重,不足病腎痺,滑則病腎風疝,濇則病積時善巔疾。
少陽有餘病筋痺恢滿,不足病肝痺,滑則病肝風疝,濇則病積時筋急目痛。
是故春氣在經脈,夏氣在孫絡,長夏氣在肌肉,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中。
帝曰︰余願聞其故。
歧伯曰︰春者,天氣始開,地氣始泄,凍解冰釋,水行經通,故人氣在脈。 夏者,經滿氣溢,入孫絡受血,皮膚充實。 長夏者,經絡皆盛,內溢肌中。 秋者,天氣始收,腠理閉塞,皮膚引急。 冬者蓋藏,血氣在中,內著骨髓,通於五藏。 是故邪氣者,常隨四時之氣血而入客也,至其變化不可為度,然必從其經氣,辟除其邪,除其邪,則亂氣不生。
帝曰︰逆四時而生亂氣,奈何。
歧伯曰︰春刺絡脈,血氣外溢,令人少氣。春刺肌肉,血氣環逆,令人上氣。春刺筋骨,血氣內著,令人腹脹。
夏刺經脈,血氣乃竭,令人解㑊。夏刺肌肉,血氣內卻,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氣上逆,令人善怒。
秋刺經脈,血氣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絡脈,氣不外行,令人臥,不欲動。秋刺筋骨,血氣內散,令人寒栗。
冬刺經脈,血氣皆脫,令人目不明。冬刺絡脈,內氣外泄,留為大痺。冬刺肌肉,陽氣竭絕,令人善忘。
凡此四時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從也,反之,則生亂氣相淫病焉。故刺不知四時之經,病之所生,以從為逆,正氣內亂,與精相薄,必審九候,正氣不亂,精氣不轉。
帝曰︰善。 刺五臟,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 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 中肺三日死,其動為欬。 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欠。 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 刺傷人五臟必死,其動則依其藏之所變候,知其死也。
標本病傳論六十五
编辑黃帝問曰︰病有標本,刺有逆從,奈何。
歧伯對曰︰凡刺之方,必別陰陽,前後相應,逆從得施,標本相移。 故曰有其在標而求之於標,有其在本而求之於本,有其在本而求之於標,有其在標而求之於本;故治有取標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從取而得者。故知逆與從,正行無問,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
夫陰陽逆從,標本之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淺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以淺而知深,察近而知遠,言標與本,易而勿及。
治反為逆,治得為從。
先病而後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後病者,治其本。
先寒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後生寒者,治其本。
先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標。
先病而後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調之,乃治其他病。
先病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標;先中滿而後煩心者,治其本。
人有客氣有同氣。
小大不利,治其標;小大利,治其本。
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 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
謹察間甚,以意調之;間者并行,甚者獨行,先以小大不利而後生病者,治其本。
夫病傳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欬,三日脅肢痛,五日閉塞不通,身痛體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肺病喘欬,三日而脅肢滿痛,一日身重體痛,五日而脹,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肝病頭目眩脅肢滿,三日體重身痛,五日而脹,三日腰脊少腹痛脛痠,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脾病身痛體重,一日而脹,二日少腹腰脊痛脛痠,三日背(月呂)筋痛小便閉,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腎病少腹腰脊痛(骨行)痠,三日背(月呂)筋痛小便閉,三日腹脹,三日兩脅肢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胃病脹滿,五日少腹腰脊痛(骨行)痠,三日背 (月呂)筋痛小便閉,五日身體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後,夏日昳。
膀胱病小便閉,五日少腹脹腰脊痛(骨行)痠,一日腹脹,一日身體痛,二日不已,死,冬雞鳴,夏下晡。
諸病以次是相傳,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間一藏止,及至三四藏者,乃可刺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