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靈樞經 (四部叢刊本)/卷第一

目録 黃帝素問靈樞經 卷第一
景上海涵芬樓藏明趙府居敬堂刊本
卷第二

黄帝素問靈樞經卷之一

 〇九鍼十二原第一法天

黄帝問於歧伯曰余子萬民養百姓而收其

租税余哀其不給而屬有疾病余欲勿使被

毒藥無用砭石欲以微鍼通其經脉調其血

氣營其逆順出入之㑹令可傳於後世必朙

為之法令終而不滅乆而不絶易用難忘為

之經紀異其章别其表裏為之終始令各有

形先立鍼經願聞其情歧伯荅曰臣請推而

次之令有綱紀始於一終於九焉請言其道

小鍼之要易陳而難入麤守形上守神神乎

神客在門未覩其疾惡知其原刺之微在速

遲麤守關上守機機之動不離其空空中之

機清静而微其來不可逢其徃不可追知機

之道者不可掛以髮不知機道叩之不發知

其徃來要與之期麤之闇乎妙哉工獨有之

徃者為逆來者為順朙知逆順正行無問逆

而奪之惡得無虛追而濟之惡得無實迎之

隨之以意和之鍼道畢矣凡用鍼者虚則實

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虚之大要

曰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虚言實與虚若有

若無察後與先若存若亡為虚與實若得若

失虚實之要九鍼最妙補寫之時以鍼為之

寫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陽得鍼邪氣得

泄按而引鍼是謂内温血不得散氣不得出

也補曰隨之隨之意若𡚶之若行若按如蟁

䖟止如留如還去如絃絶令左屬右其氣故

止外門已閉中氣乃實必無留血急取誅之

持鍼之道堅者為寳正指直刺無鍼左右神

在秋毫屬意病者審視血脉者刺之無殆方

刺之時必在懸陽及與兩衛神屬勿去知病

存亾血脉者在腧横居視之獨澄切之獨堅

九鍼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鑱鍼長一寸六分

二曰員鍼長一寸六分三曰鍉鍼長三寸半

四曰鋒鍼長一寸六分五曰鈹鍼長四寸廣

二分半六曰員利鍼長一寸六分七曰毫鍼

長三寸六分八曰長鍼長七寸九曰大鍼長

四寸鑱鍼者頭大末銳去寫陽氣員鍼者鍼

如卵形揩摩分間不得傷肌肉以寫分氣鍉

鍼者鋒如黍粟之銳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氣

鋒鍼者刃三隅以發痼疾鈹鍼者末如劒鋒

以取大膿員利鍼者大如氂且員且鋭中身

微大以取㬥氣毫鍼者尖如蟁䖟喙静以徐

徃微以久留之而養以取痛痺長鍼者鋒利

身薄可以取遠痺大鍼者尖如梃其鋒微員

以寫機𨵿之水也九鍼畢矣夫氣之在脉也

邪氣在上濁氣在中清氣在下故鍼䧟脉則

邪氣出鍼中脉則濁氣出鍼大深則邪氣反

沉病益故曰皮肉筋脉各有所處病各有所

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無實無虛損不

足而益有餘是謂甚病病益甚取五脉者死

取三脉者恇奪隂者死奪陽者狂鍼害畢矣

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而氣至乃去

之勿復鍼鍼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

爲刺之要氣至而有効効之信若風之吹雲

朙乎若見蒼天刺之道畢矣黄帝曰願聞五

藏六府所出之處歧伯曰五藏五腧五五二

十五腧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經脉十二

絡脉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為井所

溜為滎所注為腧所行為經所以為合二十

七氣所行皆在五腧也節之交三百六十五

㑹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竆

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

骨也覩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復一其形聽其

動静知其邪正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氣至

而去之凡將用鍼必先診脉視氣之劇易乃

可以治也五藏之氣已絶於内而用鍼者反

實其外是謂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靜治之

者輙反其氣取腋與膺五藏之氣已絶於外

而用鍼者反實其内是謂逆厥逆厥則必死

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刺之害中而不

去則精泄害中而去則致氣精泄則病益甚

而恇致氣則生為癰瘍五藏有六府六府有

十二原十二原出於四闗四闗主治五藏五

藏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藏之所

以禀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也五藏有疾也應

出十二原二原各有所出朙知其原覩其應

而知五藏之害矣陽中之少隂肺也其原出

於大淵大淵二陽中之太陽心也其原出於

大陵大陵二隂中之少陽肝也其原出於太

衝太衝二隂中之至隂脾也其原出於太白

太白二隂中之太隂腎也其原出於太谿太

谿二膏之原出於鳩尾鳩尾一肓之原出於

脖胦脖胦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藏六府

之有疾者也脹取三陽飱泄取三隂今夫五

藏之有疾也譬猶刺也猶汚也猶結也猶閇

也刺雖乆猶可拔也汚雖久猶可雪也結雖

久猶可解也閇雖久猶可決也或言久疾之

不可取者非其説也夫善用鍼者取其疾也

猶拔刺也猶雪汚也猶解結也猶決閇也疾

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刺

諸熱者如以手探湯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

隂有陽疾者取之下陵三里正徃無殆氣下

乃止不下復始也疾高而内者取之隂之陵

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陽之陵泉也

 宛陳上音鬱又音藴又於阮切莫高切又音毫在腧春遇

 鉏銜䖟喙下許穢切取三脉者恇

 切謹按恇謂不足也脖胦上蒲没切下烏朗切又於桑切謹按難經當作

 音營絶小水也

 〇本輸第二法地

黄帝問於歧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絡

之所終始絡脉之所别處五輸之所留六府

之所與合四時之所出入五藏之所溜處闊

數之度淺深之狀高下所至願聞其解歧伯

曰請言其次也肺出於少商少商者手大指

端内側也為井木溜于魚際魚際者手魚也

爲滎注于大淵大淵魚後一寸䧟者中也爲

腧行于經渠經渠寸口中也動而不居爲經

入于尺澤尺澤肘中之動脉也爲合手太隂

經也心出於中衝中衝手中指之端也爲井

木溜於勞宫勞宫掌中中指本節之内間也

爲滎注于大陵大陵掌後兩骨之間方下者

也爲腧行於間使間使之道兩筋之間三寸

之中也有過則至無過則止爲經入于曲澤

曲澤肘内廉下䧟者之中也屈而得之爲合

手少隂也肝出于大敦大敦者足大指之端

及三毛之中也爲井木溜于行間行間足大

指間也爲滎注于大衝大衝行間上二寸䧟

者之中也爲腧行于中封中封内踝之前一

寸半䧟者之中使逆則宛使和則通摇足而

得之爲經入于曲泉曲泉輔骨之下大筋之

上也屈膝而得之爲合足厥隂也脾出于隱

白隱白者足大指之端内側也爲井木溜于

大都大都本節之後下䧟者之中也爲滎注

于太白太白腕骨之下也爲腧行于商丘商

丘内踝之下䧟者之中也爲經入于隂之陵

泉隂之陵泉輔骨之下䧟者之中也伸而得

之為合足太隂也腎出于湧泉湧泉者足心

也爲井木溜于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爲

滎注于大谿大谿内踝之後跟骨之上䧟中

者也爲腧行于復留復留上内踝二寸動而

不休爲經入于隂谷隂谷輔骨之後大筋之

下小筋之上也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爲合

足少隂經也膀胱出於至隂至隂者足小指

之端也爲井金溜于通谷通谷本節之前外

側也爲滎注于朿骨朿骨本節之後䧟者中

也爲腧過于京骨京骨足外側大骨之下爲

原行于崑崙崑崙在外踝之後跟骨之上爲

經入于委中委中膕中央爲合委而取之足

太陽也膽出于竅隂竅隂者足小指次指之

端也爲井金溜于俠谿俠谿足小指次指之

間也爲滎注于臨泣臨泣上行一寸半䧟者

中也爲腧過于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䧟者

中也爲原行于陽輔陽輔外踝之上輔骨之

前及絶骨之端也為經入于陽之陵泉陽之

陵泉在膝外䧟者中也為合伸而得之足少

陽也胃出于厲兌厲兌者足大指内次指之

端也為井金溜于内庭内庭次指外間也為

滎注于䧟谷䧟谷者上中指内間上行二寸

䧟者中也爲腧過于衝陽衝陽足跗上五寸

䧟者中也爲原摇足而得之行于解谿解谿

上衝陽一寸半䧟者中也爲經入于下陵下

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為合復下三里

三寸爲巨虛上廉復下上廉三寸為巨虚下

廉也大腸屬上小腸屬下足陽朙胃脉也大

腸小腸皆屬于胃是足陽朙也三焦者上合

手少陽出于關衝關衝者手小指次指之端

也爲井金溜于液門液門小指次指之間也

爲滎注于中渚中渚本節之後䧟者中也爲

腧過于陽池陽池在腕上䧟者之中也爲原

行于支溝支溝上腕三寸兩骨之間䧟者中

也爲經入于天井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䧟

者中也爲合屈肘乃得之三焦下腧在于足

大指之前少陽之後出于膕中外廉名曰委

陽是太陽絡也手少陽經也三焦者足少陽

太隂一本作陽之所將太陽之别也上踝五寸别

入貫腨腸出于委陽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

約下焦實則閉癃虚則遺溺遺溺則補之閉

癃則冩之手太陽小腸者上合於太陽出于

少澤少澤小指之端也爲井金溜于前谷前

谷在手外廉本節前䧟者中也爲滎注于後

谿後谿者在手外側本節之後也為腧過于

腕骨腕骨在手外側腕骨之前爲原行于陽

谷陽谷在鋭骨之下䧟者中也爲經入于小

海小海在肘内大骨之外去端半寸䧟者中

也伸臂而得之為合手太陽經也太腸上合

手陽朙出于商陽商陽大指次指之端也爲

井金溜于本節之前二間爲滎注于本節之

後三間爲腧過于合谷合谷在大指歧骨之

間爲原行于陽谿陽谿在兩筋間䧟者中也

爲經入于曲池在肘外輔骨䧟者中屈臂而

得之爲合手陽朙也是謂五藏六府之腧五

五二十五腧六六三十六腧也六府皆出足

之三陽上合于手者也缺盆之中任脉也名

曰天突一次任脉側之動脉足陽朙也名曰

人迎二次脉手陽朙也名曰扶突三次脉手

太陽也名曰天窻四次脉足少陽也名曰天

容五次脉手少陽也名曰天牖六次脉足太

陽也名曰天柱七次脉頸中央之脉督脉也

名曰風府腋内動脉手太隂也名曰天府腋

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刺上關者呿不

能欠刺下關者欠不能呿刺犢鼻者屈不能

伸刺兩關者伸不能屈足陽朙挾喉之動脉

也其腧在膺中手陽朙次在其腧外不至曲

頰一寸手太陽當曲頰足少陽在耳下曲頰

之後手少陽出耳後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陽

挾項大筋之中髪際隂尺動脉在五里五腧

之禁也肺合大腸大腸者傳道之府心合小

腸小腸者受盛之府肝合膽膽者中精之府

脾合胃胃者五榖之府腎合膀胱膀胱者津

液之府也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藏三

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

府也是六府之所與合者春取絡脉諸滎大

經分肉之間甚者深取之間者淺取之夏取

諸腧孫絡肌肉皮膚之上秋取諸合餘如春

法冬取諸井諸腧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時

之序氣之所處病之所舎藏之所宜轉筋者

立而取之可令遂已痿厥者張而刺之可令

立快也

 闊數下色角切足跗下音祛遮時兖

 〇小鍼解第三法人

所謂易陳者易言也難入者難著于人也麤

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氣有

餘不足可補寫也神客者正邪共㑹也神者

正氣也客者邪氣也在門者邪循正氣之所

出入也未覩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經之疾也

惡知其原者先知何經之病所取之處也刺

之微在數遲者徐疾之意也麤守關者守四

肢而不知血氣正邪之徃來也上守機者知

守氣也機之動不離其空中者知氣之虚實

用鍼之徐疾也空中之機清浄以微者鍼以

得氣密意守氣勿失也其來不可逢者氣盛

不可補也其徃不可追者氣虛不可寫也不

可掛以髮者言氣易失也扣之不發言者不

知補寫之意也血氣已盡而氣不下也知其

徃來者知氣之逆順盛虛也要與之期者知

氣之可取之時也麤之闇者冥冥不知氣之

微密也妙哉工獨有之者盡知鍼意也徃者

爲逆者言氣之虛而小小者逆也來者爲順

者言形氣之平平者順也朙知逆順正行無

間者言知所取之處也迎而奪之者寫也追

而濟之者補也所謂虛則實之者氣口虛而

當補之也滿則泄之者氣口盛而當寫之也

宛陳則除之者去血脉也邪勝則虛之者言

諸經有盛者皆寫其邪也徐而疾則實者言

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則虛者言疾内而徐

出也言實與虛若有若無者言實者有氣虛

者無氣也察後與先若亾若存者言氣之虛

實補寫之先後也察其氣之已下與常存也

爲虚與實若得若失者言補者佖然若有得

也寫則怳然若有失也夫氣之在脉也邪氣

在上者言邪氣之中人也高故邪氣在上也

濁氣在中者言水榖皆入于胃其精氣上注

於肺濁溜于腸胃言寒温不適飲食不節而

病生于腸胃故命曰濁氣在中也清氣在下

者言清濕地氣之中人也必從足始故曰清

氣在下也鍼䧟脉則邪氣出者取之上鍼中

脉則濁氣出者取之陽朙合也鍼大深則邪

氣反沉者言淺浮之病不欲深刺也深則邪

氣從之入故曰反沉也皮肉筋脉各有所處

者言經絡各有所主也取五脉者死言病在

中氣不足但用鍼盡大寫其諸隂之脉也取

三陽之脉者唯言盡寫三陽之氣令病人恇

然不復也奪隂者死言取尺之五里五徃者

也奪陽者狂正言也覩其色察其目知其散

復一其形聽其動静者言上工知相五色于

目有知調尺寸小大緩急滑濇以言所病也

知其邪正者知論虛邪與正邪之風也右主

推之左持而御之者言持鍼而出入也氣至

而去之者言補寫氣調而去之也調氣在于

終始一者持心也節之交三百六十五㑹者

絡脉之滲灌諸節者也所謂五藏之氣已絶

于内者脉口氣内絶不至反取其外之病處

與陽經之合有留鍼以致陽氣陽氣至則内

重竭重竭則死矣其死也無氣以動故靜所

謂五藏之氣已絶于外者脉口氣外絶不至

反取其四末之輸有留鍼以致其隂氣隂氣

至則陽氣反入入則逆逆則死矣其死也隂

氣有餘故躁所以察其目者五藏使五色循

朙循朙則聲章聲章者則言聲與平生異也

 佖然上皮筆切又音必滿貌怳然上吁徃切狂貌深内下音

 〇邪氣藏府病形第四法時

黄帝問於歧伯曰邪氣之中人也奈何歧伯

荅曰邪氣之中人高也黄帝曰高下有度乎

歧伯曰身半已上者邪中之也身半已下者

濕中之也故曰邪之中人也無有常中于隂

則溜于府中于陽則溜于經黄帝曰隂之與

陽也異名同類上下相㑹經絡之相貫如環

無端邪之中人或中于隂或中于陽上下左

右無有恒常其故何也歧伯曰諸陽之㑹皆

在于面中人也方乘虛時及新用力若飲食

汗出腠理開而中于邪中于面則下陽朙中

于項則下太陽中于頰則下少陽其中于膺

背兩脇亦中其經黄帝曰其中于隂奈何歧

伯荅曰中于隂者常從臂胻始夫臂與胻其

隂皮薄其肉淖澤故俱受于風獨傷其隂黄

帝曰此故傷其藏乎歧伯荅曰身之中于風

也不必動藏故邪入于隂經則其藏氣實邪

氣入而不能客故還之於府故中陽則溜于

經中隂則溜于府黄帝曰邪之中人藏奈何

歧伯曰愁憂恐懼則傷心形寒寒飲則傷肺

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道而上行有

所墮墜惡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

積于脇下則傷肝有所擊仆若醉入房汗出

當風則傷脾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

出浴水則傷腎黄帝曰五藏之中風奈何歧

伯曰隂陽俱感邪乃得徃黄帝曰善哉黄帝

問於歧伯曰首面與身形也屬骨連筋同血

合於氣耳天寒則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

懈惰然而其面不衣何也歧伯荅曰十二經

脉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

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别氣走於

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其濁氣

出於胃走脣舌而為味其氣之津液皆上燻

于面而皮又厚其肉堅故天氣甚寒不能勝

之也黄帝曰邪之中人其病形何如歧伯曰

虛邪之中身也灑淅動形正邪之中人也微

先見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無若亾若存有

形無形莫知其情黄帝曰善哉黄帝問於歧

伯曰余聞之見其色知其病命曰朙按其脉

知其病命曰神問其病知其處命曰工余願

聞見而知之按而得之問而極之爲之奈何

歧伯荅曰夫色脉與尺之相應也如桴鼓影

響之相應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葉之

出候也故根死則葉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

失也故知一則爲工知二則爲神知三則神

且朙矣黄帝曰願卒聞之歧伯荅曰色青者

其脉絃也赤者其脉鉤也黄者其脉代也白

者其脉毛黒者其脉石見其色而不得其脉

反得其相勝之脉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則

病已矣黄帝問於歧伯曰五藏之所生變化

之病形何如歧伯荅曰先定其五色五脉之

應其病乃可别也黄帝曰色脉已定别之奈

何歧伯曰調其脉之緩急小大滑濇而病變

定矣黄帝曰調之奈何歧伯荅曰脉急者尺

之皮膚亦急脉緩者尺之皮膚亦緩脉小者

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脉大者尺之皮膚亦

賁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脉濇者尺之

皮膚亦濇凡此變者有微有甚故善調尺者

不待於寸善調脉者不待於色能參合而行

之者可以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為中

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為下工下工十全六

黄帝曰請問脉之緩急小大滑濇之病形何

如歧伯曰臣請言五藏之病變也心脉急甚

者爲瘛瘲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緩甚為

狂笑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太

甚爲喉吤微大爲心痺引背善淚出小甚爲

善噦㣲小爲消癉滑甚爲善渴微滑爲心疝

引臍小腹鳴濇甚爲瘖微濇爲血溢維厥耳

鳴顛疾○肺脉急甚爲癲疾微急爲肺寒熱

怠惰欬唾血引腰背胷若鼻息肉不通緩甚

爲多汗微緩爲痿瘻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

止太甚爲脛腫微大爲肺痺引胷背起惡日

光小甚爲泄微小爲消癉滑甚爲息賁上氣

㣲滑為上下出血濇甚為嘔血㣲濇為鼠瘻

在頸支腋之間下不勝其上其應善痠矣○

肝脉急甚者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脇下若

覆杯緩甚為善嘔微緩為水瘕痺也太甚為

内癰善嘔衂微大為肝痺隂縮欬引小腹小

甚為多飲微小為消癉滑甚為㿉疝微滑為

遺溺濇甚為溢飲微濇為瘈攣筋痺○脾脉

急甚為瘈瘲微急為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

沃沫緩甚爲痿厥微緩爲風痿四肢不用心

慧然若無病太甚為擊仆微大爲疝氣腹裏

大膿血在腸胃之外小甚為寒熱微小爲消

癉滑甚為㿉癃微滑為蟲毒蛕蝎腹熱濇甚

為腸㿉微濇為内㿉多下膿血腎脉急甚爲

骨癲疾微急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後

緩甚為折脊微緩為洞洞者食不化下嗌還

出太甚為隂痿微大為石水起臍已下至小

腹腄腄然上至胃腕死不治小甚爲洞泄微

小爲消癉滑甚爲癃㿉微滑爲骨痿坐不能

起起則目無所見濇甚爲大癰微濇爲不月

沉痔黄帝曰病之六變者刺之奈何歧伯荅

曰諸急者多寒緩者多熱大者多氣少血小

者血氣皆少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濇者多血

少氣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

緩者淺内而疾發鍼以去其熱刺大者微寫

其氣無出其血刺滑者疾發鍼而淺内之以

寫其陽氣而去其熱刺濇者必中其脉隨其

逆順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發鍼疾按

其痏無令其血出以和其脉諸小者隂陽形

氣俱不足勿取以鍼而調以甘藥也黄帝曰

余聞五藏六府之氣滎輸所入爲合令何道

從入入安連過願聞其故歧伯荅曰此陽脉

之别入于内屬於府者也黄帝曰滎輸與合

各有名乎歧伯荅曰滎輸治外經合治内府

黄帝曰治内府奈何歧伯曰取之於合黄帝

曰合各有名乎歧伯荅曰胃合於三里大腸

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腸合入于巨虛下亷三

焦合入於委陽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膽合入

于陽陵泉黄帝曰取之奈何歧伯荅曰取之

三里者低跗取之巨虛者舉足取之委陽者

屈伸而索之委中者屈而取之陽陵泉者正

竪膝予之齊下至委陽之陽取之取諸外經

者揄申而從之黄帝曰願聞六府之病歧伯

荅曰面熱者足陽朙病魚絡血者手陽朙病

兩跗之上脉竪䧟者足陽朙病此胃脉也大

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于寒

即泄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取巨虛

上亷胃病者腹䐜脹胃脘當心而痛上肢兩

脇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之三里也○小腸

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後當耳

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及手小指次指

之間熱若脉䧟者此其𠉀也手太陽病也取

之巨虛下廉○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

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留即為脹𠉀在足太

陽之外大絡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于

脉取委陽○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

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熱若脉䧟及足

小指外廉及脛踝後皆熱若脉䧟取委中央

○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澹澹恐

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數唾在足少陽之本

末亦視其脉之䧟下者灸之其寒熱者取陽

陵泉黄帝曰刺之有道乎歧伯荅曰刺此者

必中氣穴無中肉節中氣穴則鍼染一作

巷中肉節即皮膚痛補寫反則病益篤中筋

則筋緩邪氣不出與其眞相搏亂而不去反

還内著用鍼不審以順為逆也

 中于膺背一作肩背亦中其經一本作下其經戸當

 淖澤上奴教切下皆同甲乙經上音濁下音液謹詳淖濁也澤液也入而

 不客一本作容瘛瘲上治下縱乙劣息賁

 徒回蛕蝎上胡恢切腹中長蟲

 下胡葛切蠧蟲也竹垂榮美舂朱音高隂丸

 維厥詳此經絡有陽維隂維故有維厥𠝹

黄帝素問靈樞經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