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巖先生文集

作者:趙絅
1641年
卷一

天下之學裂久矣。吾東一振而趨孔軌。蓋列聖風之也。至宣廟朝。盖尊尙儒術。以禮聘退溪李先生於淘山。而使國人有所矜式。則於是爲學者各自奮厲。于于焉來其門。高者談堯舜。下者說商周。卽亡論管商功利。儀秦闔捭。道佛虛無之學。不曾挂其喙。而雖遊戲翰墨。亦不敢不一於正。李先生師道之嚴。衛道之功。其何如哉。絅常恨無所及其時而樂觀先生之書及其及門者之所答問。雖一言之幾乎道。不舍也。今年秋。陽川許熙和氏自泗濱走人數百里外以來娥林。以龜巖文集示絅。問弁首之文於絅。絅非其人。安敢不讓。然竊覵集中行錄。龜巖公年未弱冠。師事宋圭庵。及通籍于朝。又事李先生於太學。歿身依歸。則其何遊退門者之及此哉。此又絅之所樂觀其文也。於戲盛哉。聖人之化於上也。人才之出而應之。眞若天所助焉。泗之爲地。極南海之瀕。俗外文學而尙武藝。自古記之矣。龜巖公獨胚胎淸淑之氣。一朝以童丱戰藝。伏一道士。二十五。擢魁於殿對。名聲隱隱鳴於四方。以是馳騁於當世。何所不足。而顧迺不避官盛近諛之譏。屈首李先生之門。親受中庸之傳。難疑講學。不以舂糧而或怠。片言尺字。必欲寶蓄而勿慢。庸非好學之天性乎。推此以事君治民與朋友交。何往而不逢其原。辭副學一疏。明白平正。無一字不本於性理之學。而術又不疏。實爲治之藥石。於此足見公造道之深矣。其佗賦詠篇什。特公之塵垢糠秕。而有一句不出於正者乎。公可謂得李先生之玄珠哉。公。姓李。諱楨。字剛而。世所稱龜巖先生者也。好學之誠。彌老而彌篤。遭遇宣廟始政。側席虛佇。不翅如渴。公竟以病不起而卒。士林之痛。至今不衰云。今去公一甲子有奇。而泗上蛾子。戀德如一日。旣已俎豆公於塾序。又裒遺稾於兵燹之餘。將剞劂以傳後。甚盛擧也。熙和氏。以羈旅亦相斯役。其尊慕前賢誠一心。誠有以起人者矣。俱可書也。皇明崇禎紀元己卯冬十月。後學漢陽後人趙絅。謹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