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刘树华
2008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本作品收錄於《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3月9日在邓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7年,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建设“三市”目标,坚持“三抓带动、产业支撑、项目开发、城乡互动、优化环境”20字方针,开拓进取,务实重干,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突破,圆满完成了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年完成生产总值 173亿元,同比增长13.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3.2亿元,同比增长 2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2.8亿元,同比增长 55.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7亿元,同比增长 18.1%;农民人均纯收入 4,347元,同比增长 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17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同比增长 21.9%;城乡居民储蓄余额 56亿元,比年初净增7.1亿元,市域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工业发展实现突破。全力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强力实施“工业振兴”工程,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一是经济效益实现突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62亿元,同比增长 18%,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同比增长28.9%,实现利税11.8亿元,同比增长 119.9%,工业入库税金达到8905万元,同比增长32.9%,比去年净增2207万元,工业对财政的贡献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二是项目建设实现突破。共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33个,投资总额33.4亿元,引进工业项目总数和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尤其是大项目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全年新上或续建花洲建材、裕祥纺织、雪阳彩棉、华纺实业、永泰棉纺、生物能电厂等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项目7个。金星啤酒、南阳金叶、北园胶合、永盛油脂、久友面粉等现有重点骨干企业通过扩规模、搞技改、强管理等,速度效益同步提高,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72%。三是优势产业实现突破。纺织服装、林板纸、粮油食品、水泥建材四大优势产业迅猛发展,实现增加值17亿元,,占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总量的 63%,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8%。尤其是纺织服装产业异军突起,纺织已形成40万锭生产规模,年产服装1500多万件,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生力军。四是银企合作实现突破。创造性成立了全省首家企业金融服务中心,银企关系更加密切,金融瓶颈有效破解。在宏观金融政策偏紧的形势下,全市金融机构对工业企业的贷款总额比上年净增5亿元,有力支持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五是园区工业实现突破。市工业园区全年新入驻限额以上工业企业 22家,投资总额 18亿元,超过建园五年来的总和。七里店、燕店、孟楼、穰东等乡村工业小区也都不同程度发展壮大,全市呈现出市乡村工业园区比翼齐飞、同步发展的可喜局面,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市域经济的支撑点,工业发展的制高点,城乡建设的新亮点。六是企业家队伍建设实现突破。聘请了一批职业经理人到我市企业担任高管,选拔了30多名企业财会人员到武汉理工大学脱产培训、20多名厂长、经理到清华大学进修学习,全市企业家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经营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农”工作全面加强。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加工业势头可喜,劳务经济健康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一是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全年粮食总产达到 20.2亿斤,同比增长 5.6%,再创历史新高,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林牧烟棉四大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全市杨树面积发展到61万亩,畜牧养殖大场大户大幅增加,年末仅生猪就存栏20多万头,烟叶、棉花生产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二是农业基础建设切实加强。累计投入资金7500万元,完成,4.8万亩的农综开发工程、5万亩的土地整理项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实质性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全年推广实用农业新技术20多项、新优品种30多个,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测土配方施肥、良种繁育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预警机制和气象信息等农业公共服务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三是劳务经济持续发展。市、乡、村、社会四级培训网络进一步完善,劳动力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年劳务输出新增5.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近50亿元,为历年来最高。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按照构建四级城镇体系要求,中心突破,四面辐射,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是城区建设成绩突出。人民公园、北京大道、一高中新校、古城商业中心等标志性工程顺利竣工,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顺利完工并通过省达标验收;打通了交通南路、改造了穰城东路,扩建了南一环路,解决了城区南部交通梗阻;引湍入城工程顺利完工,207换成通道建成通车,桑陶路基本建成,邓州宾馆即将投入使用,南郊水厂、火车站广场改造、“三馆二中心”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启动,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区“4+1”工程持续推进,新建改建公厕34座,新增绿地面积1300亩,新硬化背街小巷道路面积15.3万平方米,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依法清理违法违规建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城市建筑秩序进一步好转。二是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对穰东、孟楼、构林、赵集、汲滩、张村等重点集镇,按照“绿洁畅亮美”标准实施“五个一”工程,完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辐射带动能力。继续巩固重点村级集镇建设成果,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空心村”治理,大力推进村庄整治,通过资金倾斜、政策扶持、市直单位帮扶等措施,全面落实“六个一”工程,一批新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和亮点。

——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年初确定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投资3000万元,为6.3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了低保金和物价补贴。投资1600万元,为27675名移民发放了补助。筹资1.8亿元,为1.7万多名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发放了养老金。投资6000万元,全部免除了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投资1400万元,解决,3.7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投资2000万元,新建沼气,10083座。投资900多万元,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7970台。投资820万元,新建信息村159个。投资3700万元,对272个自然村进行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电。投资1.3亿元,对160个村进行了整治,整理复耕土地1.1万亩。投资2600万元,新修“村村通”公路260公里。扎实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参合农民135.6万人,兑付补助6000多万元。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5385个,下岗失业再就业4139人。严格保护耕地,全省耕地保护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受到国土资源部和国土资源厅的充分肯定。加强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了服务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双丰收。基础教育得到加强,高招工作再创佳绩,一高中学生摘取南阳“文科状元”桂冠。文化事业不断繁荣,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范仲淹文化节”。“严打”斗争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荣誉称号。严格落实信访稳定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维护的改革发展大局,确保了社会稳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程度明显提高。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狠刹行业不正之风,“四乱”得到了一定程度遏制。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社会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统计、人事、物价、气象、地方志、残疾人、民族宗教、侨务外事、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也都迈出了新步伐,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邓州综合实力提升幅度大、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受益大的一年,是全市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保护稳定的一年。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务实重干,尤其是得益于各位人大代表的积极参与。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最真诚的感情!

2007年,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知道,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亟待改进和加强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业总量还不够大,骨干企业缺乏,产业竞争力还不够强,区域性经济特色还没有真正形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困难,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现代服务业还不够发达,影响力、辐射力还不够强;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可支配财力不足;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府系统队伍作风效能建设也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进行解决。同时,也恳请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对政府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二、2008年工作总体要求

2008年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国家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巩固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着力消除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这些都有利于我市争取更多的发展机遇。再加之近年来我市重点项目陆续实施,优势产业日益壮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更是为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同时也看到,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新增建设用地,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对我们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尽管我们肩负的责任十分繁重,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但辩证地分析,冷静地面对,我们感到总体上机遇仍大于挑战,优势仍多于困难,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变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就一定能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提上一个新水平。

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为全市未来一个时期描绘了美好的发展来,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根据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坚持“三抓”带动,强力实施“三大战略”(工业立市、开放带动、人才兴邓),全力推进“六大工程”(工业振兴工程、农民增收工程、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劳动技能培训工程、社会保障工程、生态邓州建设工程),扎实走好“三条路子”(工农互动、探索农区工业化路子;城乡互动,走城镇化路子;经济生态互动,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 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支出增长 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3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圆满完成节能减排各项任务。

三、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强力实施“工业振兴”工程,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努力提高农区工业化水平

紧紧围绕“工业强市”目标,以实施“工业振兴”工程为载体,突出“培育优势产业、扶强骨干企业、争创名优品牌、发展园区工业”四个重点,狠抓招商引资、队伍建设两个关键,集中思想、集中力量,全力以赴上项目,全心全意抓工业,再掀工业项目建设新高潮,再铸邓州工业发展新辉煌。

全集培育骨干企业。重点培育1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尽快催生一批在省内外乃至在国内外都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大个企业。对现有骨干企业和新上重点项目已形成生产能力的部分,加强生产指导协调,加快扩规改造步伐,不断扩大企业规模,确保发挥最大效益。对重点在建项目,在土地、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使早日建成投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花洲建材一期确保5月份试车投产,二期力争10月底前开工建设;裕祥纺织一期6万锭确保6月份全面投产,二期6万锭力争年底前建成;华纺实业750台无梭织机项目,争取6月底试车;原正兴公司7万锭纺织项目,力争6月底前投产;熙华纺织服装项目,确保10月份年产1500万件针织生产线投产,年底6万锭纺织生产线投产;宝源新型建材一期确保6月份投产;生物能电厂项目,力争年底前投产运行;永泰五期3万锭精梳项目,确保6月份建成投产;赛博板业板材加工项目,确保6月份建成投产;北园木业10万m³高密度板项目,确保年底建成投产;六合饲料年产40万吨饲料生产线,确保10月份建成投产。

强力壮大优势产业。加强产业规划,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通过技术改造、扩大规模、新上项目、整合资源等措施,集中培育纺织服装、林板纸、粮油食品、水泥建材四大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业,重点抓好骨干纺织企业的扩规、改造,扶持引导穰东服装加工、都司针织业成为针织服装业的龙头基地,力争纺织能力突破60万锭,针织服装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件。林板纸业,重点培育木材加工业新的增长点,力争板材加工能力达到60万立方米;以华鑫纸业为重点,整合全市造纸资源,力争造纸能力达到10万吨。粮油食品业,重点加快发展永盛油脂、久友面粉、六合饲料等企业和燕店粮油加工园区、七里店食品加工园区,力争粮油食品深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水泥建材业,加快花洲建材建设进度,建设完善花洲、杏山、灵山、万进四大水泥粉磨站生产线,力争水泥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以上。

凝力加强园区建设。坚持强化工业园区的孵化器作用,进一步加大园区项目引进建设力度,力争工业园区全年工业项目总投资突破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亿元,其中新上或续建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项目10个以上。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解决好交通、供排水、供电、通讯问题。继续实行“封闭管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不断提高园区服务水平和质量。强力培育燕店、七里店等乡村特色工业园区,努力打造市乡特色经济板块和工业发展的增长极。

努力争创名优品牌。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加大科技投入,搞好争创名牌与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品包装的有机结合,努力促进工业名牌快速发展,力争创一个中国名牌或国家驰名商标,已创2-3个河南省名牌或著名商标。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医药、生物、电子、生物质能源、新型建材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以高新技术支撑名优品牌创建。

大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对企业家在政治上给地位、政策上给扶持,努力为企业家创造更加宽松、更加稳定、更加和谐的创业条件。充分发挥企业家论坛和企业家协会的平台作用,坚持每两个月举办一次企业家论坛,每季度召开一次企业家协会会议;继续选派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大专院校进行培训,赴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坚持“三抓”带动,激发内外部人才、资本、技术等各种要素活力,引进一批外地企业家,培训一批本地企业家,发育一批经济能人成为企业家,尽快实现企业家队伍“质”和“量”的突破。

(二)强力实施“农民增收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全力壮大四大优势产业,倾力发展农村加工业,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强力推进劳务经济,努力在全市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

着力发展农村加工业。把发展农村手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农村加工业,作为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培育特色经济、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举措,坚持“两个并举”、“两个互动”,力争农村加工业实现新的突破。“两个并举”即分散加工与产业集中并举、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与培育挂靠龙头企业并举。分散加工与产业集中并举就是一方面结合农民及农村实际,大力发展以一家一户为主体的小加工 、散加工,力求“家家户户有活干,不出门赚大钱”。重点扶持引导都司、陶营羊毛衫加工,张村、文渠废旧塑料加工,穰东服装加工,十林、赵集校油泵等手工加工业发展壮大,大力培育新的手工加工业增长点,逐步形成遍布全市农村的各具特色的手工加工业群体。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企业集中发展,加强创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土地相对集中,建设资源共享、企业集聚、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产业集中区。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与培育挂靠龙头企业并举就是一方面大张旗鼓地鼓励和引导农民结合本地优势,发挥自我特长,自主创业求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主动和市内外的大企业尤其是涉农大企业联姻,以大企业为龙头,为大企业做车间、当基地,力求收到举龙头、摆龙身、提龙尾的“龙腾”效应。同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延伸“劳务经济”链条,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资源,鼓励有技术、有资金、有关系、有信息、有能力的能人返乡创业,力求达到“返乡一个,带富一方”。“两个互动”即工农互动、政企互动。工农互动就是立足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带农业,积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拉长农副产品加工链条,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政体互动就是鼓励支持干部职工参与农村加工业发展;组织市直各有关部门、各乡镇办强化服务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实施,积极引导农村加工业健康发展,使农村加工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聚宝盆”。

着力壮大优势产业。围绕打造粮食核心主产区,稳定粮食面积,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确保总产稳定在20亿斤以上。继续壮大林牧烟棉产业。以林业生态市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发展壮大杨树经济;抢抓市场机遇,大力发展畜牧生产,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烟棉种植水平,力争烟叶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棉花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彩棉面积3万亩。在巩固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各地传统优势,引导农民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最大限度提高种养业的比较收入。

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健全完善良种繁育、植物保护、农业机械、配方施肥、动物防疫、农业气象等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三农”科技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标准化等现代农业体系,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努力培育优质农业品牌,争取发展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争创3-5个名牌农产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力争实现乡乡有协会目标。积极培育农村流通主体,发展农村经济人组织,提高农产品销售组织化程度。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催生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力争省、南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0家。

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按照对外树形象、对内树榜样的思路,突出“沿线、近郊”,以农综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区为基础,以提高综合生产水平、增加收入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为标准,以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加工业为内涵,整合农综开发、土地整理、林业、水利、农机等各种涉农资源,拿出总量的70- 80%用于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从今年开始,利用2-3年时间,集中开发2-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5-7个现代农业示范点,切实打造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种植结构先进、特色经济突出、村容村貌优美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新农村建设样板区。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完成农综开发、土地整理、引丹节水续建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三)强力实施“城乡一体建设工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城乡建设水平

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以迎接建市二十周年为契机,坚持城乡地位同重、政策同等、规划同步、资源同用、建设同时、成果同享,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四级城镇体系,坚定不移地走邓州特色的城镇化路子。

全面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一是投资1500万元,对火车站广场进行综合改造。二是投资8500万元,建设第二水厂。三是投资2000万元,建设湍河二级橡胶坝。四是投资1600万元,升级改造北环路、人民西路部分路段;投资1300万元打通团结东路至207环城通道3.3公里,扩宽改造北京大道至207环城通道3.3公里高速引线。五是投资2000万元,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规划改造西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启动规划东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六是投资2000万元建设中医院。七是在城区新建10个游园、10座公厕,硬化背街小巷10万平方米。八是投资600万元建设新汽车客运站。九是在花洲、古城两个办事处各选择一个试点村庄实施城中村改造。十是建设千亩月季园、千亩果园、千亩生态园。通过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使邓州市区进一步绿起来、靓起来、美起来。

扎实开展城市综合整治。以创建省级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为载体,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法,加大管理投入,强化管理责任,构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深入广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彻底扭转重建轻管的现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新形象。

强力推进村庄整治。继续实施村庄整治三年攻坚计划,选择150个村,以村容村貌文整治为重点,与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相结合,在打通硬化主次干道、修建排水设施、整治坑塘、治理空心村和搞好村庄生态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各类服务设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年底确保村庄整治总量达到自然村总数的85%,真正使农村群众的生活环境有一个质的改善。同时,加大集镇建设力度,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功能,充实经济内涵,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支持邓内高速、南邓一级公路建设,提高交通实力;争取投资3000万元,建设县乡公路120公里,投资1000万元,建设村村通公路110公里,提高通达能力;全面落实路网、营运、养护体系建设,提高交通综合水平。全力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认真做好移民安置试点工作。完成农村电网改造遗留,加快城市电网改造,建设东郊、北郊、构林三座110KV变电站,改造5座35KV变电站,提高供电质量。以农村信息化建设为主的,市、乡、村信息服务网络统筹推进,构建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完成花洲书院3A级景区申批工作,启动福胜寺、吾离陵、杏山地质公园开发建设,切实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同时,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启动实施“家电下乡”工程,力争万村千乡农家店覆盖全部行政村。改造提升现有物流企业,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努力建设豫西南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

(四)强力实施“劳动技能培训工程”,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提高全社会就业水平

制定政策,加大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兴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逐步形成多元化职业技术培训渠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市职教中心规模,支持南阳幼师升格,鼓励社会力量创办职业技术学校,引导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与大专院校连办培训班或教学点,大幅提高职业教育招生比例,力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比上年增长10%。建设市乡村企业四级网络,争取每个乡镇、每个村、每个限额以上企业都有一个培训阵地。整合教育、卫生、农业、劳动等现有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创新培训体制,扩大培训规模,培训总人数达到4万人。积极争取劳动力培训政策项目,以“雨露工程”、“阳光工程”、“春风行动”为载体,大力开展以创业培训、技工培养为重点的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我市劳动力培训能力。围绕工农业生产和优势产业发展,培育一批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全市经济发展的乡土人才队伍。围绕提高劳务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壮大邓州幼教、保安、驾驶、校油泵、护理等劳务品牌,不断培育新的劳务品牌;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2-3年努力,逐步使每户城乡家庭至少有一名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人员,使所有下岗失业人员具备较高就业技能,从而大大激发全市人民的创业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五)强力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水平

高度关注民生。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城乡弱势群体救助力度,认真落实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完成敬老院建设任务,确保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到 40%以上。扎实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力争参保人数达到10万人。建立覆盖全市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大病统筹水平。解决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10000座,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5000台,新建100个农村小游园、100个信息村、200个文化茶馆,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确保全市所有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正常发放。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确保人均增加100元以上。加大城镇就业工作力度,力争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5万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 再就业60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逐步改造城区供水管网,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用水。扎实推进廉租房建设和廉租补助,力争覆盖城市住房困难户。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5个贫困村的整村脱贫任务。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围绕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提升质量、提高素质四项要求,加强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鼓励民办教育,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今年将在推动现有中小学老校舍扩建改造的基础上,在城区新建一所小学、一所中学。继续建设远程教育网,全面免除农村中小学学杂费,从春季开始为农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从秋季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加快文化大院、乡村书屋和文化茶馆建设步伐,大力开展城乡文化活动,支持邓州作家群创作,促进文化事业大繁荣。积极实施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强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强化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建设,完善“120”急救中心建设,加强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开展百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曙光行动”。稳步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扎实办好全市农民运动会。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新建10个城市样板社区、5个农村样板社区。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围绕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市目标,突出“稳定低生育水平、落实优惠政策、严格依法管理”三大主题,全面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创建平安和谐邓州。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目标管理、领导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的力度,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逐步实施警员进村、进社区,突出打击“两抢一盗”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严格落实信访工作“一岗双责”责任制,有效控制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发生,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整顿行动,净化食品药品市场环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切实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努力为全市人民创造安定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

(六)强力实施“生态邓州建设工程”,强化资源环境工作,努力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稳步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突出农田林网、生态廊道、环城林带、围市围镇围村造林四个重点,完善提高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用材林抚育和改造工程、森林生态旅游及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确保今年全面完成林业生态市建设任务,努力营造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

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新开工项目管理,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过快增长,切实抓好电力、化工等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强建筑领域节能,积极推广新型墙材。加大对制药、酿造、化肥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力度,确保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投入正常运行。开展中心城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科学制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认真开展资源集约利用。建立耕地保护网络,加大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严肃查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强力推进土地“三项整治”。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矿产资源管理长效机制。

各位代表,在强力实施“六大工程”的同时,我们还将在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创新能力、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一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把招商引资上项目、敞开市门办工业作为开放带动的“首要任务”和政府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努力在招商引资上有更大的突破。重点围绕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推动花洲建材与大型水泥集团联合,使邓州水泥生产规模成为南阳之最;推动生物能电厂与大唐电力集团合作,尽快建成投产并扩规发展;推动2×30万KW热电项目与华能电力集团合作,争取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推动金叶公司与中国烟草工业公司联合,推进技术改造;实施羊毛衫加工群体与熙华集团公司合作,提高羊毛衫产业整体水平;整合第一、第二化肥厂和几家造纸企业,实施技改扩规,增强发展能力。在做好工业招商的基础上,加强其它领域的招商引资,加大向上争取政策性项目和资金力度,努力激活民间资金投入经济建设。扩大利用外资和产品出口,力争全年实现利用外资850万美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在全力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不断深化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以改革的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今年重点在工具厂、钢窗厂、酒厂、造纸厂等国有集体企业资产盘活上实现突破;在以环卫体制改革为主体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上实现突破;在土地收购、储备、出让、管理机制改革上实现突破。此外,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农村信用社、供销社、林业林权制度改革等,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抓好创新型企业培育。大力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工业企业全年力争完成10项技术改造,推广20项新工艺,开发30个新产品。加速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推广应用,全年推广农业新技术不低于20项。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举办科技论坛,大力引进智力、技术。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出台用好、引进、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打造人才高地。

三是努力壮大财政金融支撑能力。认真抓好财源建设,切实做好税收征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努力扩大财政总量,壮大财政支付规模,增强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能力。研究金融政策,优化金融环境,积极支持地方金融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作用,精心组织银企合作,突破融资瓶颈,支持经济发展。

四是切实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精简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时效。切实规范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法人等各界代表评议行风制度,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周到、办事高效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真正使邓州成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宝地。

与此同时,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人事、统计、物价、审计、气象、地方志、残疾人、人民防空、民族宗教、侨务外事、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把政府施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加强学习。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府的要求,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驾驭科学发展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二是注重服务。增强“管理就是服务”意识,真正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向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强化发展是硬道理、改善人民生活是首要职责和核心任务的理念,真正在思想和行动上坚定不移地服务发展,推进发展。三是狠抓落实。强化服务大局、恪尽职守的责任意识,自觉使真劲、求实效、切实做到说了算、定了干、干则必成。切实精减会议、压缩文件,科学摆布工作,集中精力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四是提高效能。围绕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严格绩效考评,建立健全自上而下、层层负责的目标考评体系、行政督查体系和效能监察体系。继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效能。五是廉洁从政。牢记“两个务必”,坚持从严治政,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严厉查处以权谋私等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牢固树立节俭意识,加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创建节约型机关。六是强化法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认真贯彻依法行政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倍感欣慰;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深深知道,发展不快是邓州最大的事情,加快发展是邓州最大的民声。站在加快发展的崭新起点,立于区域竞争的风头浪尖,我们承担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无坚不摧的信息、无往不胜的决心,同心同德,携手共创邓州光辉灿烂的明天!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